西藏产业范文

2024-05-29

西藏产业范文(精选11篇)

西藏产业 第1篇

1 西藏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结构分析

单位:%

数据来源:2007年《西藏统计年鉴》和2008《中国统计年鉴》。

10年间, 西藏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结构类型出现了两次历史性变革。1998年,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产业结构由“一三二”型转变为“三一二”型;2003年, 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 产业结构比重再由“三一二”型转变为“三二一”型, 第一产业主导地位逐步被第三、第二产业替代, 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 即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是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指标, 也是衡量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尺度, 一般情况下, 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大, 则表明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 经济发展和运行质量高。

2006年西藏国民经济总产值为291.01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值为50.9亿元, 第二产业的产值为80.03亿元, 第三产业的产值为160.08亿元。从上表中不难看出, 自从1998年以来, 西藏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可以说西藏第一产业在整个西藏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降低。但是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 西藏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虽然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但是其比重仍然非常大, 说明农业依然在西藏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从第二产业的角度来看, 在短短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西藏的现代第二产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迅速的发展起来, 基本上形成了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西藏特色、发展势头良好的现代第二产业体系, 取得了日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西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超过第一产业, 但还远小于第三产业。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 西藏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低, 还没突破30%, 说明西藏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发展能力上还处于较低水平, 工业对国民经济增加值的贡献只比农业稍强。

西藏的第三产业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 但由于得到了中央的特别关注和全国各兄弟省市的大力帮助, 出现出了较快的发展势头,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 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产业。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 西藏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高, 近年来西藏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大, 特别是2001年以来, 西藏第三产业所占的百分比突破了50%, 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2 西藏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结构分析

2006年西藏农业从业人数为86.38万人, 三次产业总从业人数为148.2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87.32万人, 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为14.28万人,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为46.60万人。

自从1998年以来, 西藏的就业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但是就业结构一直处于“一三二”的状态上, 即第一产业吸纳了大部分劳动力, 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弱, 第三产业的吸纳能力居中。从表2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但是下降的幅度较小, 其就业比重仍然远高于同时期全国的平均水平, 由此说明从事于第一产业的生产与生活依旧是西藏大部分劳动者的主要谋生方式。

从第二产业的角度来看, 全国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比较稳定, 从1998年到2007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大约维持在23%, 西藏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虽然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但就业比重仍然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说明西藏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第三产业的角度来看, 1998年到2006年之间, 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增加, 2006年达到了31.4%, 与全国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基本持平, 说明近年来西藏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带动了一部分劳动者就业。

单位:%

数据来源:2007年《西藏统计年鉴》及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

3 结论

西藏产业 第2篇

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 报告目录

第一章 旅游行业简述 第一节、旅游行业概念阐释

一、旅游行业的定义

二、旅游类型的划分

三、旅游产业的特征 第二节、旅游行业重要地位

一、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先导部门

三、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第二章 2014-2016年西藏旅游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环境

一、国际经济及其影响

二、中国经济运行现状

三、西藏经济发展现状

四、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社会环境

一、西藏人口规模情况

二、西藏消费市场现状

三、西藏城镇体系状况

四、西藏生态环境状况 第三节、资源环境

一、西藏自然旅游资源

二、西藏人文旅游资源

三、西藏旅游资源特色

四、西藏旅游资源评价 第四节、交通环境

一、西藏航空交通现状

二、西藏公路交通现状

三、西藏铁路交通现状

四、西藏交通发展前景 第五节、产业环境

一、旅游业迈入新时代

二、中国旅游产业现状

三、中国旅游消费价格

四、中国旅游环境状况

第三章 2014-2016年西藏旅游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4-2016年中国旅游业政策背景分析

一、近年重要政策

二、重点政策解读

三、相关政策分析

四、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节、2014-2016年国家对西藏旅游业的扶持政策

一、国家扶持措施

二、新政制定进展

三、旅游援藏政策

第三节、2014-2016年西藏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政策

一、旅游条例修改

二、市场监管措施

三、鼓励投资政策

四、产业转型部署

五、产业发展规划

六、地方重要政策

第四节、新旅游法对西藏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一、行业监管加强

二、提升服务质量

三、规范市场秩序

四、行业面临转折

第四章 2014-2016年西藏旅游业的总体现状分析 第一节、2014年西藏旅游业简要回顾

一、市场经济状况

二、行业发展特点

三、游客满意质量

第二节、2015年西藏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

二、旅游产业规模

三、旅游经济运行

四、旅游接待能力

五、市场发展亮点

六、行业辐射效应

第三节、2016年西藏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经济运行

二、市场发展亮点

三、旅游建设加快

四、产业战略合作

五、行业发展动向

第四节、2014-2016年西藏假日旅游经济分析

一、春节旅游市场

二、国庆旅游市场

三、其他假日市场

第五节、西藏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建议

一、主要制约因素

二、产业开发方向

三、解决瓶颈问题

四、市场促进措施

五、加强旅游基建

六、加快人才建设

第六节、循环经济视角下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二、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发展策略

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

第五章 2014-2016年西藏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第一节、西藏旅游业的地位

一、在西藏的地位

二、在全国的地位

第二节、西藏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一、理论概述

二、变量选择

三、数据处理

四、实证检验

五、分析结论

六、政策建议

第三节、国内入藏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感知的分析

一、研究设计和数据提取

二、基于旅游动机的游客分类

三、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的感知 四、三类旅游形象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与分析

第四节、西藏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条件及方向

一、西藏旅游发展的巨大成就

二、处于非均衡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具备要素

四、西藏应打造世界级的生活环境

第六章 2014-2016年西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第一节、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机制

一、相互依存

二、共生互融

三、互促共进

第二节、以文化打造西藏“幸福旅游”产业

一、文化是西藏旅游的血脉

二、非物质文化是精髓

三、物质文化是载体

四、自然景观是源泉

五、幸福旅游是目标

第三节、西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分析

一、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状况

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状况

三、民族文化旅游主要问题

四、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第四节、西藏宗教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西藏宗教文化的传承

二、宗教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三、旅游观光是核心内容

四、宗教文化节日的利用

第五节、西藏文化旅游业的品牌打造

一、旅游演艺品牌

二、民族手工业品牌

三、民俗旅游品牌

四、民族节庆品牌

第六节、西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一、坚持文化为魂

二、发展精品旅游

三、转变发展方式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2014-2016年拉萨市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2014年拉萨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行业增长态势

二、旅游接待能力

三、旅游工作进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

五、特色旅游发展

第二节、2015-2016年拉萨旅游业发展分析

一、旅游经济运行

二、产业地位提升

三、行业发展特色

四、市场发展热点

五、区域发展情况

第三节、拉萨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节庆旅游的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第四节、拉萨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分析

一、功能定位

二、产业定位

三、区域定位

第五节、拉萨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一、主要存在问题

二、环保先行战略

三、产品提升战略

四、龙头带动战略

五、产业联动战略

六、区域互动战略

七、节庆推动战略

第八章 2014-2016年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林芝地区旅游资源源概况及特点

一、地文景观类

二、水域风光类

三、生物景观类

四、古迹与建筑类

五、民族民俗类

六、旅游资源评价

第二节、2014-2016年林芝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市场运行

二、旅游行业规模

三、行业发展特色

四、产业发展目标

第三节、2014-2016年林芝地区重点旅游区域分析

一、墨脱景区

二、巴松措景区

三、林芝县

四、波密县

五、察隅县

第四节、林芝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缺乏创新

二、基础设施不足

三、专业人才缺乏

四、企业规模偏小

五、景区开发欠佳

第五节、林芝旅游业创新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突出产业特色

二、整合旅游资源

三、扩展消费空间

四、组建龙头企业

第九章 2014-2016年日喀则地区旅游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日喀则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及评价

一、自然区位

二、经济区位

三、交通区位

四、旅游区位

五、资源条件

第二节、2014-2016年日喀则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市场运行

二、开拓旅游市场

三、旅游城镇建设

四、县域旅游经济

第三节、“拉日铁路”对日喀则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日喀则交通条件的现状

二、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的影响

三、青藏铁路对日喀则旅游业的影响

四、拉日铁路通车对日喀则经济的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

第四节、日喀则地区旅游开发策略

一、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二、旅游产品的线路组合策略

三、旅游产品开发空间布局策略

第十章 2014-2016年西藏其他重要旅游地区分析 第一节、昌都地区

一、旅游市场运行

二、旅游资源开发

三、规范旅游市场

四、县域旅游经济 第二节、阿里地区

一、旅游市场运行

二、旅游项目建设

三、完善旅游市场

四、旅游行业热点 第三节、山南地区

一、旅游市场运行

二、行业发展措施

三、假日旅游经济

四、县域旅游经济

第十一章 2014-2016年西藏旅游业重点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第一节、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经营效益分析

三、业务经营分析

四、财务状况分析

五、未来前景展望

第二节、拉萨布达拉旅游文化集团

一、企业发展概况

二、项目投资动向

三、旅游线路打造

四、企业发展方向

第三节、其他主要企业概况

一、西藏旅游总公司(西藏中国国际旅行社)

二、拉萨市旅游有限公司

三、西藏山南中国国际旅行社

四、西藏哈达国际旅行社

第十二章 西藏旅游业的投资潜力分析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投资机遇

一、国际化机遇

二、市场需求机遇

三、交通支撑机遇

四、转型升级机遇

第二节、西藏旅游业投资机遇

一、特色资源优势

二、战略发展机遇

三、产业后发优势

四、产业政策机遇

五、社会效益明显

第三节、西藏旅游业投资现状

一、招商引资动态

二、行业投资热点

三、旅游项目建设投入

四、旅游投融资渠道少

第四节、西藏旅游业重点投资项目动态

一、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项目

二、甲玛景区项目

三、暗夜保护区项目

四、拉乌山国际自驾露营地项目

五、文化坛城项目

六、汽车露营项目

七、藏艺文博园项目

八、藏文化创意孵化中心项目

九、拉萨民族手工业园项目

第十三章 西藏旅游业的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旅游业壁垒分析

一、技术壁垒

二、品牌与网络壁垒

三、行为性壁垒

四、退出壁垒

第二节、宏观经济环境风险

一、国际经济风险

二、国内经济风险

三、西藏经济风险

第三节、行业社会成本分析

一、环境成本

二、建设成本

三、交通成本

第四节、项目投资开发风险

一、决策风险

二、市场风险

三、区位选择风险

四、政策风险

第三节、自然等外部因素风险

五、自然灾害

六、人为灾害

七、安全因素

八、生态风险

第五节、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有效控制决策风险

二、有效控制市场风险

三、正确进行区位选择

四、正确面对政策风险

第十四章 西藏旅游业前景及趋势预测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正处于重大机遇期

二、市场需求空间广阔

三、国际市场前景乐观

第二节、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产业面临形势分析

二、未来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高原生态旅游

四、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

第三节、2017-2021年西藏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一、2017-2021年国内游客人数预测

二、2017-2021年国内旅游收入预测

三、2017-2021年入境游客人数预测

四、2017-2021年旅游外汇收入预测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附录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 附录三:《旅行社条例》 附录四:《西藏自治区旅游条例》 附录五:《拉萨市旅游管理办法》

▄ 公司简介

中宏经略是一家专业的产业经济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成立多年来,我们一直聚焦在“产业研究”领域,是一家既有深厚的产业研究背景,又只专注于产业咨询的专业公司。我们针对企业单位、政府组织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研究、产业规划、投资分析、项目可行性评估、商业计划书、市场调研、IPO咨询、商业数据等咨询类产品与服务,累计服务过近100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并成为数十家世界500强企业长期的信息咨询产品供应商。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嵌入式软件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经过中宏经略咨询团队不懈的努力,已形成了完整的数据采集、研究、加工、编辑、咨询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工业领域各行业信息咨询及市场研究、用户调查、数据采集等多项服务。同时可以根据企业用户提出的要求进行专项定制课题服务。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优势

强大的数据资源:中宏经略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经十年构建完成完整的产业经济数据库系统(含30类大行业,1000多类子行业,5000多细分产品),我们的优势来自于持续多年对细分产业市场的监测与跟踪以及全面的实地调研能力。

行业覆盖范围广: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数据直观:报告以本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对策建议: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行业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 最新目录推荐

1、智慧能源系列

《2017-2021年中国智慧能源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微电网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小水电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氢能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波浪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潮汐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燃料乙醇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互联网+”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广告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物流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2017-2021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运营咨询及投资建议报告》

3、智能制造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4.0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4、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购物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视媒体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动画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5、智能汽车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停车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前景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车联网产业运行动态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

6、大健康产业系列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基因检测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精准医疗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7、房地产转型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房地产+众创空间跨界投资模式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医疗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物流地产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养老地产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告》

8、城市规划系列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前景调查及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深度调研及开发战略分析报告》 《2017-2021年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9、现代服务业系列报告

《2017-2021年中国民营医院运营前景预测及投资分析报告》 《2017-2020年中国婚庆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

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藏药 技术进步 劳动 资本 经济增长

一、引言

藏药业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特殊的药用理论体系、丰富的药用资源、博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在青藏高原上生根开花,成为祖国民族医药业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藏族先辈在几千年的实践生活中通过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在吸收并消化包括中医印度医学在内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高原特有的药用资源,创造了独特的藏医、藏药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后,藏医藏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比于西藏其他几大支柱产业以及兄弟省份藏药产业发展情况,西藏藏药产业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规模小且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藏自治区明确提出了发展西藏特色经济,把藏药的培育和发展作为自治区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为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

二、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1.藏药企业生产逐步迈向标准化

截止2002年底,全区共有藏药生产企业20家。据不完全调查,其中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有4家。全区能生产360余种藏成药,其中有批号的156种。2000年到2003年间,有批号的药品年产值在2亿元左右,无批号药品年产值在2千万元~3千万元左右。有批号药品的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2亿元左右,无批号药品的年销售额达到1千万元左右。从1997到2000年上半年上缴利税额达到10194万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各生产厂家严格按照GMP的标准进行扩建,所生产的药品不仅占领了区内藏医药市场,而且还能满足内地600多家各级医院的医疗用药,部分新颖名贵藏成药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设立销售网点,部分药品还远销国外。藏药“坐台”获国家专利产品证书。14种藏成药被列入国家药典,41种藏药材、202种藏成药被列入卫生部部颁标准,13种藏成药被列入新药品种,12种藏药获得国家中药品种保护。目前各藏药生产企业正在加紧进行GMP改造、申请认证准备。截至2004年7月底,西藏共有10家藏药企业和6家生产企业分别通过国家GMP认证和专家现场检查。藏药的生产和管理正逐步步入规范化,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藏药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

为了适应企业经营市场化的需要,使藏药产业走出困境,九五期间西藏自治区开始加快对传统藏药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了一批以诺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藏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奇正藏药集团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等规模较大的现代企业,其产品主要面向区外的国内、国际市场。这些企业的成功改制为解决传统企业存在的组织形式单一、营销滞后、投融资困难等问题提供了途径,为藏药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奇正藏药集团下属的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该厂于1995年成立,注册资本4000万元。1997年末,总资产达到14500万元,员工385人。该厂是奇正集团投资西藏的光彩项目,以研究和生产高科技生化制品、现代剂型的藏药、保健品为主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创办以来,累计销售收入逾亿元,上缴税收720万元,实现净利润3800多万元。1995年、1996年、1997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63%、29.11%、29.04%。1997年,税后利润达2000多万元,上缴税金520万元。截止2003年,西藏林芝奇正藏药厂累计纳税达1.17亿。由此可见,新的藏药企业组织形式已经形成,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与示范作用。

3.企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

以前由于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藏药的生产和使用局限于西藏本土,加之企业因规模小,效益差,自然放松了产品宣传和营销管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不强,这就导致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不上去、营销渠道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实际上,藏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

近几年藏药在内地的推广与销售,都有明显的发展与进步,藏药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走下来,通过自身的不断积累,在整个医药领域有着比较广泛的前景,无论是高原药力的神秘,还是人们对于藏药的介入与了解,都有了长足的认识,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藏药已经逐步在消费者的心中有了好奇与向往。环境的进一步宽松,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大大提升了藏药的发展潜力。总体上看,藏药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始转变,以前的“自采、自制、自用”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一些企业已在全国的诸多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部分名牌、拳头产品开始走向国内、国际市场。

三、各投入要素对西藏藏药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1.C—D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是20世纪后期,由美国经济学家P.H.Douglass与数学家C.W.Cobb合作,根据美国的制造业统计资料,为解释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国民收入中工资所占份额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假说提出来的。该生产函数在建立经济预测模型,以及衡量技术进步、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设Y为生产中的产出,K和L分别为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和劳动,则Y和K、L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下列函数形式:

式中,A为技术常数,为资金投入的产量弹性,为劳动投入的产量弹性。即资金(劳动)投入增加1%,产量将增加%(%)。产出弹性合计+>1,表示为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 +〈1,表示为规模收益递减的生产;,表示为规模收益不变的生产。A 、、均为待估参数。从统计拟合、估计方法和广泛的适用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利用C-D生产函数较好。

2.藏药产业经济增长计量模型的建立

根据C-D生产函数,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呈对数线性关系,因此建立西藏藏药产业经济增长计量经济模型如下:

其中:Y指藏药产业的产值;K为藏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L为藏药产业在职职工人数;A为科技进步水平。为藏药产出对资本的弹性系数,反映的是产出增加同资本数量增长变动关系,为藏药产出对劳动的弹性系数,即产出的增长同劳动力数量增长变动关系, 为随机扰动项。

3.样本口径的说明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以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为依据。同时为减小量纲的影响,强化指标间的接近性及可比性,对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具体的样本指标如表1。

表1样本数据口径的说明

4.模型参数估计

根据式(2)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收集的数据如表2。

根据公式(2),运用Eviews软件对表2的第二列、三列、四列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3。

表3对公式(2)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资本产出弹性系数0.8803,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资本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藏药产出将增加0.8803个百分点。同理,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是0.7110, 也就是说劳动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藏药产出将增加0.7110个百分点。这比较符合西藏藏药生产的情况,因为西藏藏药生产一直是依靠传统工艺进行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资本的投入对西藏藏药的生产弹性会变大,而劳动投入对藏药生产的弹性会变小。 +>1,即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加大于1,表示西藏藏药产业的经济增长是规模递增的。R2值为0.90,表明了样本数据很好的拟合了C-D函数,而且资本和劳动对西藏藏药产业的经济增长解释了大约90%。、的t统计量的p值很小,变量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5.测算技术进步的速度与各投入要素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

首先根据表2的后三列计算出藏药GDP、固定资产和劳动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60.70%、23.75%、47.26%,然后据此算出技术进步的速度为:

其中,T为西藏藏药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 为藏药GDP的平均增长速度,k、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平均增长速度。由此可以计算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西藏藏药产业的贡献分别为:

即在1994年~2003年的西藏藏药产业的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速度为6.19%,技术进步对藏药产值增长的贡献为10.20%,资本和劳动的数量增加对藏药产值增长的贡献分别为34.45%和55.35%。由此可见,目前西藏藏药产业处于一种传统的和粗放式的发展状态,即依靠资本和劳动的大量投入而获得产业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其影响极其有限。同时,劳动的投入对藏药产业的贡献明显大于资本投入对藏药产业的贡献,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西藏藏药产业发展中,资本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比较分析

1.藏药产业和其他五大支柱产业的比较分析

通过六大支柱产业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西藏藏药产业的优势、发展状况和水平。表4是2003年西藏自治区六大支柱产业的GDP和GDP增长速度比较。

可以看出,2003年西藏藏药产业的经济规模为35046万元,位居第三位,藏药GDP占全区GDP比重为2.90%。藏药增长速度为4.13%,低于西藏自治区GDP的增长速度14.30%,藏药产业对西藏自治区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61%。西藏藏药产业相对于其他的支柱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但是发展势头良好。

2.西藏与青海藏药产业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以地区和时间为控制变量,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医药支出、藏药工业总产值、全省(区)工业总产值、藏医药技术人员数、公路通车里程五项为观测变量,建立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的非饱和模型,旨在对青海省和西藏藏药产业进行比较分析。其中零假设为,不同的地区和时间没有对这四个变量产生显著影响。具体操作的完成采用的是SPSS12.0统计软件。详细数据见表5和表6。

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该多因素方差模型对观测变量数据的总体拟合程度很高(R2和调整的R2接近于1)。由地区差异引起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医药支出、藏药产值、工业产值、藏医药技术人员数、公路通车里程这五项指标的差异,其F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值很小,分别为0.008、0.004、0.000和0.011,则应拒绝零假设,可以认为不同地区下的这五项指标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模型结论:西藏与青海无论在总体工业发展水平、藏药工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在医药产业的人才储备、当地居民消费对医药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要缩小西藏与青海省藏药产业发展的差距,必须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五、结论

a.R Squared=.940(Adjusted R Squared=.874)

b.R Squared=.811(Adjusted R Squared=.600)

C.R Squared=.972(Adjusted R Squsred=.942)

d.R Squared=.978(Adjusted R Squared=.953)

e.R Squared=.648(Adjusted R Squared=.256)

首先,西藏藏药产业的各投入要素处于规模递增阶段,但是技术对藏药产业的增长影响有限。目前,藏药生产以传统方法居多,多采用散剂、水丸剂和汤剂,受欢迎的胶囊、片剂、口服液等新剂型品种少,更不用提剂型优良、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的产品极不符合现代药剂发展要求,市场竞争力低。以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为例,常年生产供应给医院的藏成药品种有300多个,但获得国家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仅30多个。因此,西藏自治区应该加大对藏药产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制药的先进技术,改变西藏藏药的制造工艺,提高藏药生产的效率。

其次,藏药产业具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现在正处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时期,国家及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对藏医药发展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藏药产业有其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对于其他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需要制定更有力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再次,应该加大藏药产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人才是藏药后续发展的根本,现代中医药人才与现代藏药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藏药科研人才的缺乏将直接导致藏医药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薄弱、藏药的科技含量低、藏药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缺乏规范可靠的数据证明。因此,西藏藏药产业特别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需立即解决的是人才问题,除了引进藏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加入该行业外,还应该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使藏药现代化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占堆:西藏藏药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探悉[J].西藏科技,2005第11期

[2]西藏自治区藏医药管理局.西藏藏医药[M].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7

[3]徐玖平许理钢等:西藏藏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研究[J].21世纪青年学者论坛

[4]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4

[5]青海省统计局.青海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

[6]吴洪福.藏药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药材,2002年1月

西藏发展青稞加工产业的优势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西藏,青稞加工,优势分析

青稞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不仅是藏族群众的基本口粮来源, 也是该区域最具优势的特色原料作物。近年来,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和对健康的重视, 青稞作为营养成分比较均衡的典型作物, 其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高, 蛋白质适中, 糖分和脂肪含量低, 尤其是其富含的β-葡聚糖成分具有降血脂等保健功效,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入到青稞加工产业中。现对西藏青稞加工产业优势进行分析如下。

1 青稞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西藏农业自然条件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归纳起来, 包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多、太阳有效辐射强、光能与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等特点。农作物易形成高产, 截至目前, 保持着冬小麦、油菜、青稞等作物的最高产量的全国记录。青稞苗期一般在-6℃的低温条件也不受冻, 生育期较短, 一般为110~125 d。作为大麦的一个类群, 由于其具有抗寒、抗逆、耐旱、耐瘠薄、易加工等特点, 使其成为青藏高原恶劣自然环境中最适宜种植的作物;另一方面干旱、低温、长日照、强辐射的生态条件, 又使青稞形成了特殊的内在品质。西藏目前青稞总产达到60万t, 主要集中在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三地市。

2 特色资源优势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青稞籽粒平均蛋白质含量11.31%, 是中国裸大麦区 (11.76%) 低蛋白质含量区。籽粒平均淀粉含量59.14%, 高于中国春大麦区 (51.09%) 、裸大麦区 (58.65%) 的含量标准, 是中国大麦的高淀粉地区。从对青稞β-葡聚糖化验的结果看, 青稞平均β-葡聚糖含量为5.24%, 高于全国平均值 (4.20%) 1.04个百分点, 其中有7个品种超过了7%, 最高的达8.62%。而国内其他地方品种的最高含量只有5.9%, 国外也很少有品种β-葡聚糖含量超过8%的报道。

青稞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是西藏自治区作为特色资源开发的重点。在主要粮食作物中, 青稞是营养成分比较均衡的典型作物。西藏青稞富含防病保健作用的β-葡聚糖、母育酚、类黄酮、膳食纤维等生理功效成分。青稞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质元素含量高、蛋白质适中、糖分和脂肪含量低的品质特点, 符合人们的保健要求, 尤其是其富含的β-葡聚糖成分具有独特的防病治病功效。青稞的蛋白质含量在8%~18%, 平均12%左右, 粗脂肪含量约2%, 含有Ca、Fe、Mg、Zn、Cu、Al、Mo等多种矿质元素, 富含VB和复合维生素;青稞淀粉成分独特, 普遍含有74%~78%的支链淀粉, 有些品种中支链淀粉更达到或接近100%。青稞粉的总疗效纤维含量达16.05%, 具体见表1, 其中不溶性疗效纤维9.68%, 可溶性疗效纤维6.37%, 分别是小麦的8倍和15倍。

(%)

在青稞干物质中淀粉含量达45%~70%, 蛋白质含量为8%~22%, 脂肪含量为2%, 维生素、氨基酸和磷、钙、镁等含量也较丰富。特别是具有突出降血糖、血脂和降解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类疾病作用的β-葡聚糖成分的含量为3.66%~8.62%, 平均5.25%, 与燕麦相当, 是小麦的50倍, 而且具有类似作用的α-生育三烯酚的含量更高达0.96~1.73 mg/100 g[2], 远高于玉米、小麦、黑麦、燕麦等谷类作物。上述内在品质特点, 也高于荷兰、加拿大、瑞典、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报道的化验结果和同期化验的国内其他地方的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 因为这些特点, 在中、藏传统医学中青稞、燕麦等一直被推崇为糖尿病患者的传统食物。值得注意的是, 多数高产新品种也有较高的β-葡聚糖含量, 可见青稞β-葡聚糖的含量与品种产量潜力之间至少不存在明显抵制, 而且由于青稞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燕麦的2倍以上, 在相同面积上种植青稞能够获得数倍于燕麦的β-葡聚糖产量, 因而具有比后者更大、更实惠的资源潜力与经济优势。青稞β-葡聚糖含量世界之最的重大发现, 进一步显示了西藏主要作物青稞突出的品质和医药保健功能, 使青藏高原农业在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后, 面临第二次产业革命。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加工深入精细, 宣传力度的加大, 营销战略的实施, 青稞加工产业必将在较短时间内崛起, 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

3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当今世界, 由于人类食品中高蛋白、高脂肪的动物类产品比重明显提高, 营养过剩, 胆固醇、脂肪、糖分摄入量过多, 心、脑血管类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肥胖症、糖尿病等富贵病发病率上升;因而改变膳食结构也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首选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美国联邦农业部 (ERS) 等权威机构的统计, 由于粮食、果蔬摄入量不足, 过去20年间美国儿童肥胖症增加了2倍, 进一步调查表明6岁左右肥胖儿童的50%、肥胖少年的70%~80%可能成为成人肥胖症, 并最终导致心脏病、癌症严重疾病;而我国1997年的调查情况表明, 国内儿童肥胖症发生增长率已经超过9%, 与肥胖相关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已由1957年的23.5%提高到1996年的75.2%;同一时间, 禾谷类与根茎类食品消费却分别减少了11%和49%;2004年我国城乡前5位死因顺序中,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分列1~3位。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病人数达到1.6亿人, 超重和肥胖人数分别为2亿人和6 000多万人, 糖尿病患人数达2 000多万人, 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3]。这些变化主要缘于畜肉类摄入过多, 维生素、纤维素、钙、铁质严重不足。

正是鉴于以上背景, 科学家提出了定义为具有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概念, 并随之形成了市场竞争激烈的功能食品产业, 针对婴幼儿、产妇、学生、老人和各种疾病患者等不同群体的功能性或保健食品应运而生, 既满足了消费需求, 又为商家带来巨大利益。在主要粮食作物中, 由于青稞自身的特性, 富含高蛋白质、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特点, 尤其是其富含的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等保健成分引起全球科学家更大的研究开发兴趣。

青稞是藏民族的主要食粮, 他们所吃的糌粑和酥油炒面都是以青棵为主要原料。青稞也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 藏民族所酿造的啤酒、白酒、青稞酒等的主要原料是青稞, 著名的互助大曲、西宁白酒、拉萨青稞啤酒等都是以青稞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迈进,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 消费意识的增强, 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渐从嗜好型向天然、营养、保健型转变。发展青稞加工业不仅可以缓解目前西藏自治区青稞生产过剩, 实现青稞增值,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而且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 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购销关系, 增加农民收入,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青藏铁路的通车, 使西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高原, 进出藏更加方便快捷, 加上政府对青稞生产加工的高度重视等有利条件将有效地促进青稞生产的迅速发展。因此, 充分利用藏区独特青稞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青稞加工产业, 将青稞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根据市场的需要, 开发出一系列的天然、营养、保健青稞食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大麦营养丰富, 用途极为广泛, 近年来随着大麦籽粒中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及其保健作用的发现, 大麦的用途更显示出多样化,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4]。

4 青稞具有广泛的加工应用性

青稞被定为多棱大麦亚种的多棱裸粒大麦变种群。依据青稞的棱数来分, 可分为二棱裸大麦、四棱裸大麦、六棱裸大麦, 西藏种植的青稞主要属于六棱裸大麦。青稞成熟后种子与种壳分离, 容易脱落成裸粒, 按籽粒颜色分, 有灰白色、灰色、紫色、紫黑色等。青稞同普通大麦结构一样, 其颗粒是由外皮层包被的糊粉层、淀粉化的胚乳和胚芽所组成, 其中外皮层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 胚芽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5]。青稞中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特点, 且富含β-葡聚糖、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等保健功效成分, 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 γ-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β-葡聚糖具有突出的降血糖、血脂和降解胆固醇、预防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类疾病作用;膳食纤维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调节糖类代谢、降低人体胆固醇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非水溶性膳食纤维是青稞植物细胞壁的组成部分, 具有吸收机体水分的特性和良好的预防便秘的效果等[6]。由于青稞具有以上特点, 青稞在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食品应用中, 青稞已加工生产出了青稞面条、青稞饼干、青稞麦片、青稞啤酒、青稞白酒、青稞酒及青稞米等一系列产品;在保健品应用中, 针对β-葡聚糖已加工生产出了胶囊、片剂、粉剂和咀嚼片等, 针对膳食纤维已加工生产出了膳食纤维粉及膳食纤维胶囊, 针对γ-氨基丁酸已加工生产出了“藏颗红”胶囊;在化妆品应用中, 由于β-葡聚糖溶液添加于化妆品中, 能帮助更新和修复紧张的肌肤, 有效减少皮肤皱纹, 提高皮肤的保湿性和紧致光滑度, 促进疤痕的愈合和再生, 能广泛运用于抗皱抗衰老产品、防晒及晒后修护产品、舒缓敏感型肌肤产品、防蚊虫产品等功效型高档系列化妆品中。

5 具有优惠的农业发展政策

民主改革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中央对西藏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同时实行多种优惠政策, 极大地改善了西藏农牧业的生产条件。近年来, 西藏农牧业发展大打“特色牌”, 按照“优势区域, 优势产业, 优势资源, 优先发展”的原则, 将发展特色农牧业确定为实现西藏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 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一批优质青稞、油菜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生产基地, 形成了如古荣糌粑、乃东藏蒜等一批知名产品, 成功开发出青稞啤酒、青稞系列产品。

“十一五”期间, 西藏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区域优先突破”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方针, 大力实施特色农牧业开发项目。2010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 2010年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 启动青稞良种补贴, 农作物良种补贴是中央为稳定粮食生产,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颁布的《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 提出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特殊政策, 意见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 在西藏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以及变更注册登记, 将免缴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实现“零成本”注册。青稞作为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 西藏已争取国家投资3 000万元建设青稞基地, 在5个地区、10个农业大县建成了优质青稞生产基地;政府坚持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 调动了农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 使青稞原料产量保持在60万t左右。西藏坚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畜产品加工, 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使青稞加工产业化不断得到深入。

参考文献

[1]尼玛扎西.青稞与高原地区的食物保障:优势与作用[J].西藏农业科技, 1998 (2) :11-14.

[2]党斌, 杨希娟, 肖明.青稞加工利用综述[J].青海农林科技, 2009 (1) :25-28.

[3]马冠生, 孔灵芝.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九:2002行为和生活方式:第9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4]陈明贤, 张国平.大麦的利用现状及前景探讨[J].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 (3) :11-13.

[5]李涛, 王金水, 李露, 等.青稞的特性及其应用现状[J].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9 (9) :92-96.

浅议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式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结构;生态农业;生产总值;西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多m,气候复杂多变。西藏的牧业属于高寒荒漠草地牧业,农业属于河谷型农业,林业属于高山峡谷型林业。因此西藏农业体系较为脆弱,受到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威胁。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西藏农业经济有所提升,截至2000年,西藏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其中油菜籽产量接近4万t,肉类产量接近15万t,奶类产量接近20万t,总计全区粮食总的粮食产量达到96万t。各种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对经济贡献比例和影响程度也发生改变。

1 西藏农业结构分析

根据2012年西藏统计分析可知,西藏地区农业总长值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0年农业总产值比1995年上升42.7%,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较2000年上升32.3%,2010年较2005年上升48.8%,2012年较2010年上升17.4%。在西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和牧业生产总值占主要地位,截止2012年农业生产总植占总产值的45.1%,牧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50%,牧业已超越农业成为西藏地区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的施行,农林牧渔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逐步在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超越林业和渔业[1]。

西藏地区耕地大部分由草甸土、亚高山高原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开垦而来。西藏地区农作物随海拔变化呈阶梯型分布。低海拔地区(小于1 800 m)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中海拔地区(2 300~2 700 m)基本不种植水稻,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类;高海拔地区(2 700~3 000 m)主要为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荞麦等喜凉性植物。各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所占比例最大。林业主要分为林木培育和种植、林产品以及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林业中林产品产值所占比例最大。牧业主要包括牲畜(猪、牛、羊)、家禽饲养和捕猎,牲畜占畜牧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

2 西藏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大幅上升,但是西藏农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 市场局限性

西藏地区群众平均购买能力较低,市场较小,不利于西藏农业产值的提高。

2.2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耕地质量下降;二是草场的退化。西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占全国首位,但由于藏民居住分散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集约式生产方式,导致实际耕种面积下降,生产效率低[2]。西藏地区草原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制约,本身存在牧草质量低以及载畜能力低等特点,加上草畜搭配不合理,导致部分草场严重超荷,逐步退化。

2.3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减,对已有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不能保证农业灌溉和维护,农业物资和农业机具使用量总体上升,但是主要集中于农业运输工具的购买,农业收获和灌溉等基础农资物品比例低,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后劲。

2.4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弱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工作进步缓慢,科技队伍薄弱,科研手段落后,人才匮乏,学科带头人欠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远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西藏农业发展方向

改善西藏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改变生产发展的意识,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传统农业是获取自然资源的粗放是生产方式,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得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是结合西藏各地区具体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二是通过对农业结构中各部分的调节提高农业生产总值。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确定出各部分与农业生产总值间的内在联系,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手段,在保证自身需求情况下,立足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牧业、林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三是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做到科学生产。针对农村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保证适龄青少年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拓展农业技术知识宣传途径,包括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以及采取技术人员下乡或者开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等方式。

4 结语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既以避免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方式,又避免过分强调环境保护而束缚农业的发展,实现西藏农业稳产丰产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少伟,余成群,孙维.西藏农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效应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研究,2009.

[2]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发展报告[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3]陈立勇.西藏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 西藏农业科技,2002.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通过分析西藏地区近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情况,总结西藏地区农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总结了具体实施措施,以帮助实现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结构;生态农业;生产总值;西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多m,气候复杂多变。西藏的牧业属于高寒荒漠草地牧业,农业属于河谷型农业,林业属于高山峡谷型林业。因此西藏农业体系较为脆弱,受到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威胁。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西藏农业经济有所提升,截至2000年,西藏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其中油菜籽产量接近4万t,肉类产量接近15万t,奶类产量接近20万t,总计全区粮食总的粮食产量达到96万t。各种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对经济贡献比例和影响程度也发生改变。

1 西藏农业结构分析

根据2012年西藏统计分析可知,西藏地区农业总长值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0年农业总产值比1995年上升42.7%,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较2000年上升32.3%,2010年较2005年上升48.8%,2012年较2010年上升17.4%。在西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和牧业生产总值占主要地位,截止2012年农业生产总植占总产值的45.1%,牧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50%,牧业已超越农业成为西藏地区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的施行,农林牧渔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逐步在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超越林业和渔业[1]。

西藏地区耕地大部分由草甸土、亚高山高原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开垦而来。西藏地区农作物随海拔变化呈阶梯型分布。低海拔地区(小于1 800 m)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中海拔地区(2 300~2 700 m)基本不种植水稻,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类;高海拔地区(2 700~3 000 m)主要为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荞麦等喜凉性植物。各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所占比例最大。林业主要分为林木培育和种植、林产品以及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林业中林产品产值所占比例最大。牧业主要包括牲畜(猪、牛、羊)、家禽饲养和捕猎,牲畜占畜牧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

2 西藏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大幅上升,但是西藏农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 市场局限性

西藏地区群众平均购买能力较低,市场较小,不利于西藏农业产值的提高。

2.2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耕地质量下降;二是草场的退化。西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占全国首位,但由于藏民居住分散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集约式生产方式,导致实际耕种面积下降,生产效率低[2]。西藏地区草原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制约,本身存在牧草质量低以及载畜能力低等特点,加上草畜搭配不合理,导致部分草场严重超荷,逐步退化。

2.3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减,对已有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不能保证农业灌溉和维护,农业物资和农业机具使用量总体上升,但是主要集中于农业运输工具的购买,农业收获和灌溉等基础农资物品比例低,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后劲。

2.4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弱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工作进步缓慢,科技队伍薄弱,科研手段落后,人才匮乏,学科带头人欠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远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西藏农业发展方向

改善西藏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改变生产发展的意识,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传统农业是获取自然资源的粗放是生产方式,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得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是结合西藏各地区具体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二是通过对农业结构中各部分的调节提高农业生产总值。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确定出各部分与农业生产总值间的内在联系,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手段,在保证自身需求情况下,立足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牧业、林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三是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做到科学生产。针对农村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保证适龄青少年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拓展农业技术知识宣传途径,包括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以及采取技术人员下乡或者开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等方式。

4 结语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既以避免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方式,又避免过分强调环境保护而束缚农业的发展,实现西藏农业稳产丰产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少伟,余成群,孙维.西藏农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效应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研究,2009.

[2]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发展报告[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3]陈立勇.西藏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 西藏农业科技,2002.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通过分析西藏地区近年农林牧渔总产值情况,总结西藏地区农业发展趋势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总结了具体实施措施,以帮助实现西藏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的提升。

关键词:农业结构;生态农业;生产总值;西藏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 000多m,气候复杂多变。西藏的牧业属于高寒荒漠草地牧业,农业属于河谷型农业,林业属于高山峡谷型林业。因此西藏农业体系较为脆弱,受到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威胁。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西藏农业经济有所提升,截至2000年,西藏农业产量大幅提升,其中油菜籽产量接近4万t,肉类产量接近15万t,奶类产量接近20万t,总计全区粮食总的粮食产量达到96万t。各种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对经济贡献比例和影响程度也发生改变。

1 西藏农业结构分析

根据2012年西藏统计分析可知,西藏地区农业总长值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0年农业总产值比1995年上升42.7%,2005年农业生产总值较2000年上升32.3%,2010年较2005年上升48.8%,2012年较2010年上升17.4%。在西藏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农业和牧业生产总值占主要地位,截止2012年农业生产总植占总产值的45.1%,牧业生产总值占生产总值的50%,牧业已超越农业成为西藏地区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农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的施行,农林牧渔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逐步在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超越林业和渔业[1]。

西藏地区耕地大部分由草甸土、亚高山高原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开垦而来。西藏地区农作物随海拔变化呈阶梯型分布。低海拔地区(小于1 800 m)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中海拔地区(2 300~2 700 m)基本不种植水稻,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类;高海拔地区(2 700~3 000 m)主要为小麦、冬春青稞、油菜、豌豆、荞麦等喜凉性植物。各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所占比例最大。林业主要分为林木培育和种植、林产品以及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林业中林产品产值所占比例最大。牧业主要包括牲畜(猪、牛、羊)、家禽饲养和捕猎,牲畜占畜牧业生产总值的50%以上。

2 西藏农业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西藏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发现,虽然近年来农业总产值大幅上升,但是西藏农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 市场局限性

西藏地区群众平均购买能力较低,市场较小,不利于西藏农业产值的提高。

2.2 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环境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耕地质量下降;二是草场的退化。西藏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占全国首位,但由于藏民居住分散难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及集约式生产方式,导致实际耕种面积下降,生产效率低[2]。西藏地区草原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制约,本身存在牧草质量低以及载畜能力低等特点,加上草畜搭配不合理,导致部分草场严重超荷,逐步退化。

2.3 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逐年递减,对已有的农业基础设施维护不到位,不能保证农业灌溉和维护,农业物资和农业机具使用量总体上升,但是主要集中于农业运输工具的购买,农业收获和灌溉等基础农资物品比例低,严重影响农业发展的后劲。

2.4 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弱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农业科技工作进步缓慢,科技队伍薄弱,科研手段落后,人才匮乏,学科带头人欠缺,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缺乏活力,远远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 西藏农业发展方向

改善西藏农业的发展,首先要改变生产发展的意识,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传统农业是获取自然资源的粗放是生产方式,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得西藏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是结合西藏各地区具体气候条件以及劳动力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二是通过对农业结构中各部分的调节提高农业生产总值。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确定出各部分与农业生产总值间的内在联系,并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和实施手段,在保证自身需求情况下,立足与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牧业、林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三是提升劳动力素质水平,做到科学生产。针对农村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重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保证适龄青少年文化素质。在此基础上,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宣传力度,拓展农业技术知识宣传途径,包括广播、报纸、电视、网络以及采取技术人员下乡或者开办农业知识培训班等方式。

4 结语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统一,既以避免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盲目发展方式,又避免过分强调环境保护而束缚农业的发展,实现西藏农业稳产丰产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少伟,余成群,孙维.西藏农业结构特征及调整效应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研究,2009.

[2]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西藏发展报告[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

[3]陈立勇.西藏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 西藏农业科技,2002.

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第6篇

一、西藏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现状分析

1. 西藏旅游资源概述

西藏的旅游资源也具有世界级的地位与影响, 这一特质源于该区域旅游资源的稀缺性、多样性、垄断性、民族性和宗教性。

(1) 丰富的自然资源

西藏的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的鲜明特质。从藏北万里羌塘的辽阔草原, 到藏南平整如镜的河谷农田;从常年皑皑积雪的高山峻峰, 到四季如春的峡谷密林;从湛蓝如洗的万里碧空, 到清澈见底的江河湖泊;……总之, 这里的一沙一石、一叶一木及至每一缕阳光、每一片云彩, 都无不烙上世界屋脊特殊的印记, 无不具有相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内涵。

(2) 独特的宗教环境

宏伟高大的宗教庙宇遍布西藏搞预算内各地。如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大昭寺、萨迦寺、雍布拉康、布达拉宫等等, 在世界佛教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们像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 向人们描述着西藏高原的神秘与藏族传统文化的独特, 精美绝伦的寺庙绘画、雕塑及唐卡艺术等, 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的聪明才智, 身穿绛红色长袍的僧人、尼姑以其特殊的行为表示他们的虔诚-磕长头、绕城转经等;更有普遍意义的是, 在西藏高原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随风飘动的经幡、平地垒起的玛尼堆及红、黑、白涂抹的墙体, 等等。

(3) 多彩的民族文化

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活动中, 创造和形成了极有民族个性色彩的传统文化, 从语言文字到音乐舞蹈, 从饮食习惯到穿戴服饰, 从婚嫁丧葬到节日礼俗等, 均与高旷辽阔的西藏高原浑然一体。西藏地区的旅游商品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凡到过西藏的人都清楚的看到, 在西藏旅游纪念品最为集中的地方—拉萨八角街市场, 林林总总的商品, 无不带有鲜明的“藏”字号特色。

2. 西藏旅游业现状分析

(1) 旅游的人数和收入逐年递增

旅游人数及旅游总收入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多年来, 西藏各级旅游部门及企业, 积极开辟新的旅游线路, 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前去观光、探险, 旅游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这样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 这样的发展态势也在西藏的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中处于领先的地位。西藏已经逐渐的发展成为国内的旅游者愿意并且向往去的旅游城市首选。

(2) 规模大, 旅游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截止2012年底, 西藏地区拥有A级景区66家, 其中有11家4A级景区, 18家3A级景区, 26家2A级景区, 11家1A级景区。布达拉宫、大昭寺景区也于2013年成功申报为5A级景区。西藏地区不光有着独具特色的冰川、湖泊、峡谷、草原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 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 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及罗布林卡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西藏地区拥有带着显著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及工艺品, 很多具有唯一性, 这些都是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西藏的魅力所在。

二、西藏旅游产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西藏旅游产业的发展拥有着非常多的有利的条件和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的优势, 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但是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基础设施薄弱

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 成为决定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

进出西藏的主要交通工具为铁路、公路及航空。青藏铁路的投入运营对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言而喻。近年来航空业在西藏的延伸发展也使得游客进出西藏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取得的这些进步与数量众多的游客相比还显得不足, 存在着一票难求的状况。而在西藏的内部交通方面则主要以公路为主。但是旅游公路的密集程度还不是很高, 铁路、航空发展速度也较慢, 这大大限制了西藏旅游产业的将来的发展前景。

2. 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人才匮乏

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 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其他省市相比还比较落后, 人才也都处于紧缺的状态, 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量都相当巨大, 尤其是旅游人才。在从业人员方面, 旅游业要求其具有渊博的知识面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热情细致的服务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而对于旅游专业技术人才, 旅游规划、策划、经营、管理要素行业服务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则更为迫切, 外语导游专业人才也严重匮乏。西藏地区的旅游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结构知识水平劳动技能等方面, 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3. 综合管理能力不足

在西藏地区的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的的问题, 这也已经成为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制约因素。

首先, 西藏地区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有着巨大的潜力, 但是这些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最为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景点之间有着很大的分散性, 也没有为旅客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 为游客提供方便。景区的各个项目也没有进行挖掘和创新, 都是以观光为主, 其他的娱乐购物游览项目很少, 不仅无形中减少了游客的消费量, 还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第二、除了那些知名景区, 其它景区方面的宣传工作也没有做好, 游客只认识那些知名景点, 对其它旅游线路感到陌生。第三、随着游客量的大增, 那些著名景区的接待压力会越来越大, 不仅使游客得不到细致的服务, 还会在有意无意间对景区造成一定的损坏。第四、管理者对与西藏景区的布局不合理, 秩序管理也还不完善, 经常会出现游客被宰的现象。

三、加快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 国家应采取特殊政策, 加强西藏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对西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 要尽快加强对西藏地区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 要着重加强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 重点增加景区之间、景区到酒店及饭店之间的道路的修建,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旅游直达观光大巴。也要加强与内地之间联系的交通干线, 使西藏摆脱一票难求的窘境。第二要加快完善旅游景区中的配套设施。比如说景点中的卫生间、停车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及一些道路指示牌。由于西藏地处高原, 游客可能会在游览的途中出现身体不适, 甚至可能会有意外情况的发生, 因此还可以在景区内增设一些卫生急救服务点。第三, 要加强对餐饮业和酒店的管理, 提高餐饮业和酒店服务业的服务质量。要对饭店的卫生条件进行严格规范, 还可以增加饭店及食物的民族特色, 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

2.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对于导游人才, 旅行社及政府可以大力开展旅游岗位培训, 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对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可以从西藏本地进行发掘及培训, 他们热爱西藏、了解西藏, 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西藏的美丽, 能为西藏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对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跟内地的高校进行合作来培养高级别的旅游管理人才。也可以开设西藏旅游管理人才学习班, 对已有的旅游管理人才进行具有西藏特色的培训及进修。

3. 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

西藏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因此更要对众多的旅游资源进行管理。首先要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 不断地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更适合游客的旅游线路。西藏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可以不光拘泥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西藏拥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可以发展登山、徒步、探险、温泉等旅游项目。西藏还具有其特色宗教性, 可以着重对宗教、民俗等旅游产品进行开发, 以不同的角度来吸引游客。第二, 要加强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宣传营销工作, 打造品牌效应。不光对知名景点进行宣传, 也要对其他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进行推广。能让游客能够了解不一样的西藏, 也能适当的缓解知名景点的待客压力, 对游客进行分流。

参考文献

[1]狄方耀, 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 第三版.

[2]胡琦.试论我国旅游业发展及对策性建议[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13, (5) .

[3]杜莉.西藏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西藏发展论坛, 2013, (5) .

[4]杨利敏.西藏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天地, 2014, (4) .

西藏产业结构偏离程度的实证分析 第7篇

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方面。在经济发展初期, 经济发展主要是外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其特征是生产效率低、技术含量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开始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其重点就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而产业结构的演变与经济增长方式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产业结构问题成为了经济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其中, 配第、克拉克、霍夫曼、钱纳里、刘易斯、赫希曼、里昂惕夫、赤松要等经济学者都对产业结构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产业结构的变迁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学者们也开始对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 西藏产业产值结构为“三二一”的形态, 就业结构为“一三二”的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西藏产值结构是趋于优化的, 但是就业结构的演变滞后于产值结构的演变, 二者呈现出不协调的状况。因此, 本文运用标准差及泰尔指数对西藏产业结构的偏离程度进行测算, 根据其结果提出促进西藏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二、西藏产业结构的现状

西藏经过和平解放后的几十年的发展, 其经济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2012年,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701.03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为22936元。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为80.38亿元, 第二产业产值为242.85亿元, 第三产业产值为377.80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80.41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241.65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378.98亿元。在产业结构中, 西藏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都有明显的变化。

(一) 西藏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

第一阶段是从西藏和平解放时到1997年, 西藏产业产值结构中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且产值占比从97.7%下降到41.9%, 第二、三产业则互有交替。其中, 第一产业产值占比在1984年以前以及1990年至1991年期间是大于50%, 整体呈下滑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变动幅度比较大, 但总体是在11%和25%之间浮动;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1951年的2.3%上升到1959年的13.8%, 1965年至1983年在21%至23%之间浮动, 1984年、1985年以及1990年至1995年期间是在32%和37%之间变动, 1986年至1989年以及1996年是在40%偏上变动。第二阶段是从1997年至2003年, 西藏产业产值结构为“三一二”的“J型”形态。在这一阶段中,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超过第一产业, 逐渐从40%上升至50%以上, 占据主要地位。同时,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呈上升趋势, 逐渐缩小了与第一产业之间的差距。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 西藏产业产值结构为“三二一”的“上坡型”形态。在这一阶段中, 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仍超过一半, 第二产业产值占比超过第一产业且从25.7%上升到2012年的34.6%, 第一产业则从22%下降到2012年的11.5%。

(二) 西藏就业结构的变动

经过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几十年的发展, 西藏总人口数从114.09万人增加到307.62万人, 城镇人口增加到69.98万人, 城镇人口比重增加至22.7%, 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从业人数也从1978年的93.09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202.06万人, 产业就业结构为“一三二”的结构形态, 但是三次产业占比程度有明显变化。其中,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逐渐减小, 从1978年的82%降低到2012年的46.3%;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从2007年开始超过10%;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在1998年、2005年和2012年分别超过20%、30%和40%。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比呈下降趋势, 第二、三产业则呈上升趋势, 且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主要流向第三产业, 流向第二产业的较少。

三、西藏产业结构偏离的测算

(一) 测算的数据及公式选取

产业结构一般包括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方面。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2年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作为测算数据, 选取标准差的变型公式和泰尔指数作为测算西藏产业结构偏离程度或合理程度的指标。首先对标准差公式进行变型来粗浅地测算西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程度。

其中, S表示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度, N表示产业或部门数量 (本文为3) , Xi表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 Yi表示某一产业的产值占比, i表示第几产业或部门 (本文中i=1, 2, 3) 。当S越接近0时, 说明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小,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越高。

由于上面一种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因此本文选用泰尔指数作为第二种测算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标准。其具体公式为

其中, TL表示泰尔指数, 其余变量表示意义与 (1) 中对应的变量相同。当TL越接近0时, 说明产业结构偏离度越小,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越高。

(二) 测算结果及结论

从S的数值来看, 其值处于上下波动的走势, 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即产业结构是逐渐趋于合理的。

从TL的数值来看, 其值也是处于上下波动的走势, 其总体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产业结构是趋于合理的。

四、建议

西藏产业结构虽然逐渐向合理化方面发展, 但是三次产业产值和我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西藏应充分利用中央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系列措施落实的机遇, 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方面, 西藏可选择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通过在农业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中进行资源利用、循环再利用的方式, 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打造绿色生态的农副产品。

工业方面, 自治区政府应坚持“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模式, 进一步扶持特色产业行业, 使之成为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建设, 集聚优势资源, 发挥区域优势, 为西藏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把清洁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 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

旅游业方面, 西藏可建立区域联盟, 形成旅游景点的系列开发, 从而到达留住游客、增加收益的目的;同时可与西藏文化相结合, 使旅游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注重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走绿色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毛阳海.西藏现行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J].中国统计, 1996 (12) .

[2]狄方耀.西藏经济学导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

西藏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第8篇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地区, 是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除了含有普通麦类植物的营养成份外, 还包括特殊成分, 如β-葡聚糖。它能降低血脂、血糖, 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药用功效。青稞还是含有高膳食纤维的作物, 含量达到13.4%。医学证明, 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胆固醇含量、调节糖类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改善肠道预防便秘的功效。[1]青稞醋是以青稞为主要原料而酿造的醋。醋类产品一般都是作为食用醋被人们所接受, 经过最新的研究发现, 醋类产品中除了含有醋酸外, 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有机酸、钙、铁、盐类, 不仅是生活调味的必须品, 也是现代人可以选择的保健品。发展青稞醋产品加工业, 对提升西藏农业市场化、产业化水平和经营层次,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着重要作用。

1 西藏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1.1 基础性条件可行性分析

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寒地区, 是藏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西藏青稞的种植面积达12万公顷, 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 占全区总种植面积的67.86%以上;产量达60多万吨, 占粮食总产量的65%以上。除去生活所需, 年剩余青稞13万吨左右。这为我们酿造青稞醋提供了丰富原材料。[2]

1.2 政策可行性分析

西藏自治区政府近年来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 包括对从事农、林、牧、渔产品加工的生产企业在五年内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以及建立企业发展激励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对西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1.3 行业可行性分析

青稞醋进入醋行业,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3.1 行业内竞争状况分析

目前, 醋行业内生产厂家众多, 有近6000家生产厂家, 其中70%是小作坊生产, 厂家地域集中于山西、福建以及镇江等地。据统计, 2005年排名前十的酿造企业食醋合计产量占总产量的22.5%。[3]国内醋酿造大多采用现代专业设备进行生产。产品方面各地所生产醋类型不尽一致, 其中山西以老陈醋为主、四川则是保宁醋、镇江则是镇江香醋、福建多为红曲醋以及辽宁等地的果醋。各地拥有自己的品牌产品, 产品涵盖食用醋、保健醋以及果醋等方面。

西藏区内并没有生产运营的酿造厂家, 单就区内市场而言, 一家本地的生产酿造厂家具有地域竞争优势。更何况当下醋类产品市场中青稞醋还是一个空白的产品类型。

1.3.2 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在青藏高原上, 青海与西藏拥有不可分割的地域联系。作为同是青稞产地的青海, 在未来的时间里是否会进入青稞醋市场, 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考虑到潜在的竞争者, 就不得不把青海作为强有力的潜在竞争对象。

青海与西藏的地缘联系, 以及西藏本地缺乏强力的生产厂家, 使得青海进入的成本比较低。“七彩互助”、“天佑德”等就是青海品牌进入西藏市场的例证。

1.3.3 替代品行业威胁分析

作为调味醋, 其替代品有醋精、柠檬酸等酸性食用添加剂。但是醋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是调味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很难被醋精等代替。而作为保健醋, 其最大的替代品为各类保健产品。但是无论什么保健产品, 都价格不菲, 因而拥有保健功能的醋更容易被日常消费者所选择。

1.3.4 供应商议价能力

青稞醋生产依赖原料主要为青稞, 青稞供应为青稞种植农户。各户的产量存量都不高, 并且农户之间分散。若进行青稞收购, 其议价能力不高。

1.3.5 顾客议价能力

作为西藏市场的经销是以超市为主要销售渠道, 因此超市是今后面临的主要顾客。区外的醋类产品都是通过运输而来的, 长途运输的成本分摊到商品中就提高了商品价格。而对于超市而言, 选择一种进价较低的产品更容易节约成本获得利润。

1.4 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青稞醋必须最大限度的保留青稞的有效营养成分, 它的酿造技术是保留其有效营养成分的必要保证。我国当前食醋的酿造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传统固态酿造法、纯种固态酿造法、纯种液态酿造法。

结合西藏本地的现状, 引进成熟的酿造技术并不困难, 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酿造技术。为了保证青稞这一拥有众多营养元素的原料不被浪费, 酿造技术上只能选择固态酿造。而通过两种固态酿造技术的比较, 我们不难看出, 传统固态酿造方法发酵周期长、收益慢, 并且生产成本较高, 不适宜大规模生产。而纯种固态酿造方法在保留一定品质的同时, 保证了较高的产量, 并且相对于传统酿造方法更容易操作。所以, 西藏青稞醋的酿造生产可以引进区外先进的固态酿造方法。

1.5 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 全球食用醋的产量大概为1650万吨, 其中日本占34万吨, 美国占47万吨, 我国则占260万吨, 而人均消费量却是:日本每年每人食醋7.88kg, 美国6.51kg, 中国仅为2kg, 是日本的1/4, 美国的1/3。[4]这对于全球食醋生产大国的中国来说是一种遗憾。但在这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 食醋行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青稞醋同其他醋类产品一样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其他醋类更容易抢占市场。它作为调味品, 拥有其他醋类无法媲美的先天优势, 其具有降血糖、血脂和预防、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的药用功效。使用青稞为原材料酿造的青稞醋在具有普通醋类所具备的营养价值之外还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及预防、治疗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用价值。在保健养生意识越来越得到重视的今天, 拥有保健功能的青稞醋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国内醋的市场已经被其他醋类产品所覆盖, 青稞醋要打开国内市场缺口就需要以青稞醋的保健功能为依托, 逐渐让消费者信赖、喜欢上青稞保健醋, 这样才能使青稞调味醋较为容易的进入国内市场, 占有市场份额。

当前, 西藏区内人们食用的醋基本是从内地输送来的, 西藏几乎没有本地生产的醋, 青稞醋的生产酿造将打破这一尴尬局面。在西藏, 青稞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对青稞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 因此用青稞酿造的醋更容易被西藏人民接受, 区内市场就可以随之打开。

2 制约西藏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因素

2.1 高原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西藏农业是以放牧和农耕相结合的, 在高山草甸地区是以放牧为主, 而在河谷平坦地区则多以耕种为主。高原耕作的主要对象就是青稞, 因而河谷地区的耕地为青稞的主要产区。在西藏1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只有24万公顷的宜农面积, 其中67.86%的耕地种植青稞。2010年, 西藏全区青稞种植面积为12万公顷, 产量为60万吨。西藏耕地面积狭小, 直接导致了青稞的产量不高, 除去作为主食的消耗, 剩余青稞量不多, 2010年数据表明, 全区富余青稞量为13万吨。[2]青稞供应量将制约青稞醋产业的发展。以青稞为原料的加工业占用了青稞原料, 目前西藏的青稞主要是做糌粑、青稞 (啤) 酒、青稞饼干一类的原材料。在西藏青稞产量不高的情况下, 青稞原料的竞争将会增加生产成本。

2.2 政府对青稞醋产品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青稞醋产业并未开发建立起来, 目前区内青稞相关产业仅为青稞酒类产业以及青稞饼干类产业。政府部门尚未对青稞醋产业有足够的重视, 因此没有在政策上对青稞醋产业的建立及发展作出相应的引导。

2.3 西藏缺乏专业的青稞醋酿造人才

在和平解放西藏以前, 西藏社会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 市场根本不发达, 仅限于区内的商品交易和季节性的与区外青海、四川的交易, 并且货物单一、数量少。和平解放西藏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西藏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品种繁多的物资一起, 醋作为调味品进入西藏, 并得到了认可。现在看来, 醋已经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是西藏本地长期没有出现酿造青稞醋的企业或者厂家, 更别提专业酿造青稞醋的人才。缺少专业人才, 直接影响西藏青稞醋产业的发展。

2.4 市场制约因素

2.4.1 区内市场狭小, 消费少

食用醋属于日常生活必需的调料品, 消费周期较长。加之西藏区内人口少, 需求量不大, 因而区内市场狭小, 制约了青稞醋在区内的发展。

2.4.2 道路交通不便影响开发国内市场

区内产品一直面临的问题就是交通运输, 虽然青藏铁路的通车缓解了区内产品运输的压力, 但是青藏铁路属于单线双向运输, 客运与货运都依赖单线。在保证客运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青藏铁路货运的压力就增加了, 并且从拉萨到达格尔木运程1100公里, 历时13小时, 因而时间成本也很高。[5]

2.4.3 缺乏品牌支撑, 竞争力小

品牌是产品增加产品识别度和提高知名度的有效方式。西藏青稞醋还没有自己的产品, 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国内市场上难以和大大小小的品牌作竞争。

3 西藏青稞醋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科学种植, 提高青稞产量

青稞受气候影响产量不高, 这大大制约了青稞加工业的发展, 因此提高青稞产量是当前转变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青稞加工业的必要前提。提高青稞产量就需要对青稞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管理。从选择优良种子开始, 要保证青稞生长过程中的水分、养料及温度等, 这些需要农业科技人员对青稞种植户进行指导。

3.2 加大政府对产业扶持的力度

西藏政府应该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员, 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农产品加工业, 给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提高技术的研发能力,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促进青稞醋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3 人才计划

西藏要发展青稞醋产业, 人才是必备的。目前, 我们可以培养自己所需的专业人才, 但是人才非一夕能养成, 所以需要引进专业人才, 而这不是长久之计, 若要长期稳定西藏青稞醋产业的发展, 必然需要培养专业的青稞醋酿造技术人才。

3.4 树立青稞醋品牌, 打开消费市场

在西藏区内人口少, 消费市场也就相对要小, 但是青稞原产自西藏, 并作为藏民族的主要粮食作物, 青稞醋这一青稞酿造的产品, 在普通藏民族中有着地区认同感, 更容易打入市场。然而青稞醋要与其他醋类产品有所区别, 必须建立自己的品牌。再以品牌为引导建立青稞醋自己的市场, 逐渐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与区外醋类品牌进行竞争, 也才有获得进入国内市场的资格。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地势导致交通不便, 即使有在2006年开通的青藏铁路使入藏不再那么困难但是却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这无疑对产品的运输造成一定的不便, 还使得成本增加,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开始规划川藏铁路, 建成后拉萨到成都只需要8个小时, 大大节省了时间、运输成本它的修建对西藏的发展不得不说是一个有力的阶梯。当然这也是青稞醋打开国内市场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4 结束语

虽然目前西藏青稞醋产业发展有一些问题, 但都是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此, 在西藏发展青稞醋产业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以青稞的保健药用价值为出发点, 从基础条件、政策、行业、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西藏青稞醋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本文还分析了孵化青稞醋产业的制约因素,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西藏,青稞醋产业

参考文献

[1]臧靖巍, 阚建全, 陈宗道, 等.青稞的成分研究及其应用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 (04) :43-46.

[2]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3]陈逊.恒顺醋业——发展和改善空间巨大的醋业龙头[EB/OL].http://money.163.com/07/0409/17/3BLFHDC800251LKO.html.2007-04-09.

[4]李幼筠.食醋酿造微生物、发酵机理及科技发展动态终稿[EB/OL].http://www.docin.com/p-448512543.html.2010-09-27.

[5]铁路客户服务中心[EB/OL].http://www.12306.cn/mormhweb/kyfw/.

[6]强小林, 顿珠次仁, 次珍, 等.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西藏农业科技, 2011, (01) :1-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EB/OL].http://cppcc.people.com.cn/GB/45579/10829137.html, 2010-01-23.

[8]狄方耀, 程志碧, 罗华.西藏经济导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2.

[9] (美) 菲利普·科特勒, 加里·阿姆斯特朗, (新) 洪瑞云, 等, 著.市场营销学原理 (亚洲版·第二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十三五时期西藏藏药产业发展探究 第9篇

藏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拥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藏药的奇特疗效和神秘色彩慢慢的被广大的消费者所了解和接受,也使得藏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发展有了巨大的可行性。今年以来,西藏的藏药产业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和藏药企业的积极科研攻关,藏药产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藏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由政府主导的藏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目标特别是“以市场为动力,编制藏药产业规划”逐步得到实现,形成了一批渐成规模的藏药企业。截止到目前,西藏地区共有21家藏药生产加工企业、60多家藏药批发企业,而15年西藏藏药生产企业的总产值已经突破14.5亿元,藏药批发企业销售额超过139亿元。其次,藏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成绩显著,标准化进展顺利。藏药已经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311个获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904个制剂文号,申请备案号200多个。

二、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 政策优势

我国对于西藏的稳定发展历来都非常重视,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和优惠政策,而藏药产业作为西藏促进社会进步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当然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支持。在中央召开的多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就提到了要加强藏药产业的发展。这为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2. 藏药文化

藏药是藏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存中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一套具有藏族特色的医学体系,同时由于藏族所具有的浓厚的宗教色彩也藏药带来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使得藏药与藏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藏药文化。因此,在广大的藏族同胞的心目中,藏药已经不仅仅是一味简简单单的中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良药。其次,藏药作为重要的中药组成部分,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以及选自动植物和矿物为天然原料的藏药,其成分的毒副作用是很小的,能很好地吸引一批藏族群众以外的广大的消费者。

3. 资源优势

根植于青藏高原的藏药材由于生长环境无污染,光照强等特点,具有耐风寒感冒的特征,让动植物充分有效的结合提高藏药的药效。西藏的藏药材种类丰富且繁多,而且还存在许多有较高药用价值的矿物资源。据统计,常用藏药品种有500余种,而总的藏药材品种大概3000余种。

4. 药物疗效

西藏独特的自然条件所孕育出的藏药体系,其所选用的都是西藏的天然药材,在药效方面相对于西药有更少的毒副作用,疗效可能更佳,而且针对一些特定的病症,藏药的优势更为明显。比如,藏药的保健功能就很好,我们所知道的就有藏药中的矿物成分就有很好的祛毒疗效,藏红花、冬虫夏草等这些名贵的藏药材也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保健药材。

三、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规模小,产能低

目前西藏的藏药企业较之以前有了比较明显的发展,但是西藏的藏药生产企业除了几家个别的知名企业,其他的藏药生产企业的规模按照国家标准,都是相对比较小的,并且这些企业的藏药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很好的核心竞争力,及产品优势。虽然西藏的藏药生产总值在2015年已经达到了14.5亿元,这个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但是相对于全国整个医疗行业来说,西藏的藏药产业的产值还是很小,产能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2. 技术研发能力不强

西藏作为西部总体经济实力靠后的地区,其吸引人才的效应没有其他省区那么有效,尤其是现在人才越来越多的聚集到一二线城市,使得像西藏这样比较落后的省份很难吸引到比较拔尖的人才队伍充实自身的科研力量。而且由于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高寒的特征也使得很难留得住人才。人才的匮乏大大制约了西藏藏药企业的发展步伐,跟不上国内其他藏药企业的发展节奏。与此同时,对于产品研发的科研经费的投入相对来说还存在不足。藏药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2%左右,远远低于国际甚至国内的企业,而且藏药的开发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二次研发能力不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 营销渠道不畅,宣传力度不够

西藏藏药产业对于如何宣传自身,营造消费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品牌意识不强。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仅仅是相对简单的生产销售式发展,品牌意识不浓厚,这就大大阻碍了藏药企业的转型升级。其次,西藏藏药企业对于西藏的藏药产品的宣传力度存在很大不足。目前,西藏藏药期也还没有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媒体上进行过广告宣传,全国人民对于藏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第三,销售模式和销售手段都比较单一。西藏藏药企业的发展主要代理或者是分销等形式。没有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宣传手段和营销理念。

4. 管理模式落后,相关制度不健全

西藏的企业制度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管理模式还很老旧,没有跟上现在越来越紧凑的商业管理模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在很多时候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这种需要注重开拓市场的产业。同时相应的制度的缺陷也掣肘着藏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藏药原材料的产地保护的相关制度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原材料的保证是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保障,目前西藏对于藏药材的原料的生产基地建设的相关制度还不是很规范,建设力度还不是很大,远远无法满足市场扩大之后的需求量,制约了藏药产业的发展。还有比如,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制度也不是很规范,藏药的注册、审批也存在着问题,藏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也还不到位。

四、西藏藏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首先就是要改变目前产能不足,规模小档次低的困境。一下是几点关于扩大规模,提升产能的几点建议;首先,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强交流合作。西藏藏药企业在依靠政府支持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积极的开拓融资渠道,积极联系有意向投资的金融投资公司和基金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投资合作。在科研上与国际国内的各大药企展开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技术共享或者共同开发。其次,就是整合西藏藏药产业资源,避免产品同质化或者恶性竞争。第三,积极引进现代科技改造藏药产业的生产流程,加快藏药生产的升级换代,以提高藏药企业的生产效率。

2. 重视人才,提升藏药价值

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藏药理论基础和原有的藏药生产程序,而是需要不断的科研创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就是应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医学理念的藏医药人才。其次,成立具有高水准的科研队伍,增强核心研发能力,提升藏药产品品质。第三,加强成果转化的能力,好的产品只有广大人民接受了才能成为好的产品,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3. 结合互联网思维,拓宽营销渠道,扩大宣传

现在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依托互联网所构建的网络平台,很多企业都完成了转型。西藏的很多企业就是的如何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生存发展则是西藏藏药产业所面的问题。西藏藏药产业的发展绝对不能闭门造车,要积极进行相应的宣传策划。首先,要利用好目前互联网时代这个大环境,提升藏药的品牌理念和知名度。其次,进行广告策划,充分体现出藏药的特色和藏药的优势,让人们能够对脏又有一个大体的认知。最后就是开展网络销售,结合互联网思维的特点,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网络营销专家进行指导,合理规划。

4. 健全管理机制,完善对应制度

首先,西藏藏药产业的经营模式应该要积极的借鉴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的模式,积极聘请有这方面经验的职业经理或者管理团队,对企业进行把脉,给出科学的合理的改进措施。其次,制度的完善,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西藏藏药产业应该制定出各方面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的操作,摒弃过去的那种江湖郎中式的用药理念。尤其是原材料产地的保护,应该出台比较严格的措施保障原材料的可持续供应。

参考文献

[1]禹贺.青海省藏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青海大学,2015.

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及对策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对策分析 西藏

一、西藏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西藏的第一产业农牧业并不发达,没有实现大规模机械运作,生产效率低下。表一可见农牧业就业人数占据整个产业就业人数的半壁江山。虽然西藏的一产就业效应很大,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并不相符,反映了经济效率低下的一种社会状态。西藏的第二产业先天不足,没有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注定二产发展薄弱,难以带动大量的就业,因此西藏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小。西藏第三产业具有后发优势,不仅三产产值比重最大,且三产的就业人数比例也越来越大,具有超越农牧业的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我们发现西藏第三产业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具有超越农牧业的趋势。因此,提高西藏的就业效应,关键是发展第三产业。

二、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

《西藏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西藏的劳动力除少部分流动到第一產业与第二产业外,绝大部分都流向第三产业。这预示“十三五”时期,西藏劳动力供给呈现增加的趋势。

(一)第三产业整体就业效应 研究西藏第三产业整体就业效应,最直接的方法即将三次产业的总就业人数与第三产业的产值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能够影响总就业人数多少个百分点。我们从《西藏统计年鉴》上选取1990-2013年的西藏三次产业的总就业人数与第三产业的产值数据。序列Y代表西藏三次产业的总就业人数,序列X代表第三产业的产值。将两个时间序列对数化,得到序列LNY和LNX。对两个时间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原序列LNY和LNX都不是平稳序列,对其一阶差分,得出原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因此原序列仍然可以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

LNY = 4.27 + 0.15LNX (1)

t=(86.76) (13.71)

R2=0.90

从(1)式中可以看出,西藏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西藏的总就业人数就会增加15%。这是从整体上分析西藏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总就业人数的影响。第三产业下的行业众多,各个行业的就业情况如何还需要做更加详细的分析研究。

(二)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效应 分析西藏第三产业下的各个行业就业效应的情况。由于人均GDP包含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人们的收入水平等综合信息,因此我们初步假设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与人均GDP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这里以人均GDP作自变量X,以各行业就业人数作因变量Yk。因为第三产业共划分为15类行业,因此这里将Y1表示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Y2表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Y3表示批发和零售业,Y4表示住宿和餐饮业,Y5表示金融业,Y6表示房地产业,Y7表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Y8表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Y9表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Y10表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Y11表示教育业,Y12表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Y13表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Y14表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而最后一类“国际组织”没有相关数据,在此省略。根据前面的经验分析,对这15个时间序列首先对数化,然后进行单位根检验.

结果得出LNY2、LNY6、LNY8、LNY11、LNY13、LNY14的一阶差分不具有平稳性。因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六大行业无法进行协整分析。即无法进行人均GDP与就业人数的回归分析。选取如下模型

LNYK =β0+β1LNX +ε (2)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其余7个行业的回归方程:

三、西藏第三产业的对策分析

针对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提高西藏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

(一)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西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水平不高,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就业比例很低,行业发展不充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就是要在充分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就业效应。

(二)提高就业技能 在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时,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同样重要。如果劳动者的技能达不到行业的需求,就会产生结构性失业,造成失业和岗位空缺的同时存在。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者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与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因此,有关部门要与时俱进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产业发展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江帆著.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分析(上下)[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2]李江帆著.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对西藏的启示 第11篇

1西藏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1西藏太阳能资源及特点

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辐射情况[1]可知:全区太阳能资源时空上分配不均,空间上太阳能资源较好区域是拉萨、日喀则、阿里和那曲地区,而昌都、林芝、山南地区相对较少;时间上3—10月份辐射量较多,1—2月份、11—12月份辐射量较少,其中5月是一年中太阳能辐射最多的月份(如图1所示);全区都具有较长的年均日照时数,部分地区高达3300~3600h/a;西藏的太阳能年平均辐射达(3300~4800)MJ/m2,年均总辐射量达(5850~8400)MJ/m2,直接辐射约占总辐射的56%~78%,夏季可达71%~88%[2]。据估算,西藏太阳辐射总量折合标煤约3500-4000亿t/a。

1.2光伏发展及利用情况

光伏发电因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电时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已在西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西藏能源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西藏全区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99MW,其中绝大多数由大型兆瓦级光伏电站组成。主要推广应用的微小型光伏发电系统产品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手提式便携灯、太阳能户用系统、太阳能路灯等。此外,2~5kw的光伏通讯基站也广泛应用于青藏铁路、G318、G217等主干道沿线。针对西藏无电乡、村,建设了近400座装机容量10~130kw的独立离网型光伏发电站,示范推广了10多万套容量10~200kw户用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2]。全区从事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企业达到了百余家,企业代表有中源能源、金凯能源、大船投资等。前期的“光电计划”、“金太阳工程”等项目为开发利用太阳能做了良好的铺垫,其中典型的光伏电站见表1。

1.3存在的问题

前期光电基础工程在太阳能开发利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

光伏发电效益低廉,经济上入不敷出。全区光伏电站的设计、安装与维护成本普遍偏高,发电效益并不理想,实际投入成本大于产出;光伏产业链不完整。有天威英利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企业,但缺乏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等电气设备的生产型企业;有西藏新能源检测中心这样的光伏产品检验单位,但缺乏对新能源产品的试验或研发机构;对太阳能的利用较为单一。大多数以光伏发电为主,缺少光热方面的利用,缺少光伏与其他新能源互补发电的应用,如光水互补、风光互补、风光水互补等;光伏发电多以独立型发电系统为主,缺少被动式太阳能供暖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并网发电系统方面的应用;光伏政策与体制严重不足。没有统一的光伏发电标准和规范性文件;能源局对光伏发电电价的补贴政策难以把握,总体偏低;光伏并网的门槛要求高,且并网手续复杂。

2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经验

截至到2015年,全球光伏总装机195758MW,主市场仍然在欧盟,其次是北美、亚洲。

早期“光明工程”、“无电地区送电到乡工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内光伏电池生产能力为2900MW,从事光伏电池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无锡尚德、江西赛维、天威英利等50余家。2013年,国家能源局对分布式光伏建设期间不进行补贴、但按发电量进行0.42元/kw·h的补贴政策,如嘉兴模式等[3]。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十分迅速,截至2015年,国内光伏累计总装机已达到43180MW。

德国走在光伏领域的前列,率先颁布了该国《可再生能源法》。2010年光伏新增装机中,有81%的是装机容量1000k W以下的系统,其中以100k W以下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主。2011年,德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降至0.24~0.39欧分/k W.h。2013年,德国累计光伏总装机量为35.9GW,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25.7%,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当年用电总量的5.7%。德国最新的《EEG》法案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将逐渐增加,并预测到2025年其所占份额可达到40%~45%[4]。

美国启动了“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并表示未来10a里将投资增加到5亿美元/a。美国能源部“Sun Shot计划”期望2020年时光伏发电成本降到0.06美元/(k W.h)。截至2013年,美国商业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3GW,但年增长率将在2015—2020年期间减缓至26%左右,并要求2030年光伏累计安装量达到200GW[5]。

2012年,日本光伏新增装机2.5GW,其中65%的新增装机来源于民用光伏系统[6]。日本PCS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微小型光伏系统,其中2014财年PCS市场经济达到2297亿日元,比2013财年增长19.5%。日本期望未来15a光伏发电效率可以提高到15%~22%,将光伏发电单价由46日元/度降低到7日元/度的水平,提高光伏发电在市场上的竞争力[7]。

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光伏装机容量超过了9GW,光伏补贴呈现出“限制大型、补贴小型、鼓励创新”的特点[8]。意大利政府预测,2016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将达到意大利总电量的17%,光伏补贴提高到了0.58欧元/度,而居民用电为0.2欧元/度[9],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平价上网。

2010年,英国出台的“清洁能源现金回馈方案”指出:凡购买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和小型风机设备的人,均可领取年限10~25a不等的补贴,其中地方新能源补贴的上限为5MW。英国期望:5a后新能源消耗将占国内能源总消耗中的15%左右,削减至少51.5%的光伏发电补贴额度。

3对西藏光伏产业的启示

通过分析国内外光伏产业在政策、电价补贴、发电效益上的策略方针,结合西藏自身特点,主要有如下启示:

3.1在政策上

应该鼓励光伏发电,增加光伏装机容量,增加微小型民用光伏系统的建设,增加新能源发电在全区社会用电总量中的比重;降低并网门槛、简化并网手续;扩大光伏补贴范围,建议50k W以上均可申请光伏补贴;可从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增加服务型、创新型建设;增强光伏发电技术的整体实力,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光伏发电单位成本。

3.2在电价补贴上

能源局应当分析区内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牢牢把握光伏发电上网电价补贴规律和政策;增加光伏发电的补贴价格,并积极落实补贴不拖欠;遵循按照发电量补贴0.42元/度的标准上,再根据光伏电站在西藏各地区建设难度、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效益给予一定范围内的额外补贴,建议0.10~0.30元/度不等,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在2020年以前应当持平,之后逐年降低;应当保证光伏发电优先上网政策。

3.3在光伏产业上

应该增加光伏与其他新能源的互补型利用,增加逆变器、控制器等电气设备生产企业数量,完善光伏发电配套技术、完善光伏产业链;制定光伏产业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缓解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因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无序竞争的问题。

4结语

西藏自治区农牧民居住分散,电网全面覆盖成本较高,难以实现。通过对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的解读,结合西藏自身太阳能资源的特点表明:调整全区光伏产业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有利于指导全区光伏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满足无电地区农牧民生活用电需求,可以缓解以牛、羊粪、薪柴等生物质能作燃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杜军,杨志刚,刘建栋,等.西藏自治区太阳能资源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12).

[2]刘威,罗红英,余强,等.西藏新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与对策[J].水电与新能源,2015(5):76-78.

[3]国家能源局.让光伏发电走的更远[EB/OL].http://www.nea.gov.cn/2014-09/04/c_133620424.htm,2014(9):4.

[4]谢晓惟,梁秀红,梁勃.德国光伏发电综述[J].太阳能,2015(2):6-10,14.

[5]闵剑.美国光伏太阳能发电成本目标已实现60%[J].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2014(2):49.

[6]魏志平,吕亮,翟学峰.日本光伏产业现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分析[J].电子制作,2013(22):238.

[7]刘青荣,顾群音,阮应君,等.日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政策和实例[J].华东电力,2009(2):279-283.

[8]曹石亚.国网能源研究院.意大利光伏的“独到经验”[N].中国电力报,2011-9-3.

上一篇:更新和改造下一篇:曲靖市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