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024-09-11

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精选12篇)

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1篇

一、以学生为核心, 确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提高学生素质是教育的目的。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性, 学生积极的学做人, 学办事, 学创造, 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不仅教学生单一的解数学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因此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全新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进来, 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使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跟老师学变为向老师学, 由向老师学变为和老师一起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核心, 确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把握好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 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 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 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素质教育的政治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 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 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 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 适当介绍数学史料,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会遇到不少灵题活题, 仔细想一下只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我们就能体验到这些题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有具有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才能准确无误的解答这些所谓的难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只有注意挖掘这些因素, 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 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 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

3.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培养同学们良好态度和学习习惯。同学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仅学得了几个公式, 几条定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自己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 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工具, 在我们探究自然科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数学的证明和解释,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生活中, 同样离不开数学的证明和解释, 大到太空探索的计算, 小到土地的丈量,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要具有“应用”意识, 只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树立应用意识, 才能数学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 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 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 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 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 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 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创造条件, 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可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 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 “数学思想”也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 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 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 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在教学时, 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 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 逻辑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 在数学教材中逻辑推理的定理非常严密。例如初中几何中平行线的证明, 等角的证明, 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都是在已知条件下, 根据严格的定理定义得到唯一的结果, 这些初步的、粗浅的逻辑推理问题的练习,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第2篇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素质的培养。三要结合数学特点,完成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任务,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四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成立兴趣小组,给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和条件。例如,结合学生所学的几何知识,要求学生制作几何模型和实习教具,制作活动演示板,活动口算卡,几何钉板,绘制装饰地板图案,用统计知识检查某项产品的质量指标。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体会到审美效果,笔者把数学知识传授与美育教育结合起来。因为美育是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它具有开发智力,扩大视野,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宇宙间的圆无穷无尽,但只有C=2πR这个纯粹数学圆最标准、最精密、最美。这公式表明圆的周长和半径存在着简洁、绝妙和谐的关系。但令人深思的是其中只有一个近似值。

“圆周率”3.1415926是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最早计算出来的,其最佳近似值为355/113,被世界上称为“密率”、“祖率”,用计算机计算,把答案精确到小数点后800万位,但终究不可穷尽。美育通过美好形象的感知,记忆鉴别和创造,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创造力。例如,在人体的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换言之,若此比值愈接近0.618,愈给别人一种美的感觉。很可惜,一般人的躯干(由脚底至肚脐的长度)与身高比都低于此数值,大约只有0.58至0.60左右(脚长的人会有较高的比值)。由此可见,女士们相信穿高跟鞋使她们觉得更美是有数学根据的。不过,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女孩子还是不穿为妙,以免妨碍了身高的正常增长。

4、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渗透;尊重;注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96-01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个人的浅见。

一、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功能

实施素质教育,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机地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自觉地把今天的学习同将来参加祖国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诱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形成积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品质。数学内容充满了辩证法,我们要注意揭示教材的辩证关系,教学中要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观点;渗透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观点。渗透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讲约分、通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应用题,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倒数,相互垂直等概念时就应抓住知识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立统一等观点

二、以尊重学生为基础,提倡知情相融

1、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就必须进一步科学化,就必须与心理学建立密切的联系。教学方法只有以心理学为基础,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心理学为基础就是要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过程。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内部活动,是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学生主动参与、充满情趣的活动。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树立平等民主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劳动,创设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同时还有重视课堂教学艺术,通过教学上的仪式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如教学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时,教师首先用绳子量出大小两个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知道绳长就是圆的周长,通过提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这个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推出圆的直径与周长有关,引出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并指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的规律。此时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跃跃欲试,想验证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初步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兴奋感时,教师又提出新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新的高潮,使知识进一步深化。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这充分说明,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努力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2、在教学中要把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的素质作为教育的落脚点,要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世界水平的基础上主动地充分发展和提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待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倡导用肯定代否定,用激励代批评,尤其要千方百计地为“后进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一次次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身心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要使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由“学会”向“会学”发展,就要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使教与学的关系达到和谐与统一。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知识的理解、消化、掌握和升华,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动脑积极思考。如在遇到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要让学生动手画出线段图,或者把原题译成自己最易理解的话,不要盲目地急于得到答案。要利用问题的拓宽和转化,培养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问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或解决方法,当问题不能用通常的方法解决时,应采用特殊的方法,使思维变得开阔、灵活和独特。另外要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操作学习法、迁移类推法、发现学习法、尝试学习法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等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比较的方法讲约分和通分时,在未用比较法前,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两种过程”、“两种方法”的表层认识上。这时可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使其能悟出约分和通分尽管过程不同,方法不同,但二者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通过比较,显露和挖掘知识的本质属性,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使学生的理解深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4篇

一、面向全体, 提升应用素质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新的课改中, 教育要以人为本,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创新, 长大后都能成材”这种新观念, 并努力创造出适合儿童的教育, 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因此, 教育不能只重视对学科尖子的培养, 还要对中间层次的学生注重启发, 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注重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实例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这样, 在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 使每一位学生不掉队, 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人, 还将成为生活的主人, 主宰命运的主人。

二、扎实基础, 培养能力素质

“万丈高楼平地起”, 高楼大厦能拔地而起, 定少不了坚实牢固的地基。欲想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 即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超越自我的发展, 扎实的基础知识必不可少。就如最基本的“1+1=2”你都不懂, 又谈什么“明年是几何?”显然,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阶梯式逐级上升的过程。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我对概念教学尤为重视, 因为只有讲清概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原理和数学公式。课外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参加社会实践,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指导学法, 发展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不仅要教学生学会, 更要使学生会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抓好双基的同时, 特别重视学法指导, 认真向学生传授理顺知识网络的方法、把握教材重点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归纳概括的方法、复习巩固的方法、自我评价的方法等, 把教学的重点由“学会”转移到“会学”, 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 学习之时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四、渗透德育, 塑造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占首要地位, 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德育的渗透, 以达到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如,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形态美、思维美、作用美、历史美等, 用数学美去诱发学生内心的美感, 陶冶情操。通过抓美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坚定学好数学的动机, 而且在享受数学美的愉悦中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增强创造美的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5篇

在数学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数学教学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需解决的问题。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新型的教与学关系的构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目前,它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一个热点问题。显然,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自主活动,通过新旧经验间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征:(1)自主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2)能动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主动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去吸收、改造、加工新的客体,将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有选择地把它们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去。(3)创造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平时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它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它强调的是性格上的品质,例如大胆、勇敢、自主性、明晰、自我认可等等,即强调创造性的态度和创造性的人。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教与学之间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以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在理解和“对话”中获得交流。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在被教,而学生在被教中,也同时在教。在探究师生“对话”和“双向互动”作用的过程中,笔者逐步形成了如下两种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

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中心问题(此类问题一般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回答)。接着,通过系列问题,交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步来解决上述中心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通过师生互动、信息交流,最后由学生小结归纳,解决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激起了课堂教学中一个又一个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

(2)“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大胆重新分配上课的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质疑、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各组小结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优化扩展,真正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学生加速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

二、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最佳结合点的探讨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初中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积极探讨数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据此,我认为,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素质的教育大纲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去挖掘,在讲授有关知识的同时,适当介绍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编拟既联系实际又有思想性的数学题目,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有关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激发他们为四化建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献身的精神。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初中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逐渐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打下基础。

3.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终身受用之。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目标。

(二)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算真正掌握了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应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教材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时,我们应充分挖掘由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心理素质的教育数学

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为培养振兴中华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内容提要]: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否则,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基本素质

个性素质

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应以促进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基本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及劳动技术素质。同时也应注意发展小学生的个性素质(包括小学生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特长和个性潜能)。上述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目标,可简略描述为:“基本素质+个性素质”。作为单项学科领域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还应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大纲》的“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否则,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数”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只重视解题结果的教学,忽视思维过程的训练;只采取满堂灌”的教法,忽视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上来,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从而自觉地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并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坚持教书育人,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通过数学的实际应用,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少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都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数学教学的严格训练,进行学习素质教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是社会主义公民的良好素质之一,需要从小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整洁、严格认真细致,自觉检验修正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勤于思考、不怕困难、敢于竞争的精神。

通过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经历“感性--理性——应用”的学习过程,意会人类认识的发展辩证过程;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引导学生沟通数学知识,认识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认识活动中,感知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的一些数据、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数学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变“注入式”为“启发式”。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早就强调:要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注入式”,往往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死记硬背定义、法则,进行大量机械性重复练习。这种教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求新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1)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过程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数学学科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起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也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比一比,看准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此时,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2)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根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坚持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差别,再加之社会对各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在教学中,应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类指导。也就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层次进行指导,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素质要求,同时抓好“两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补差,在教学中做到提问侧重中下生,板演突出中下生,行间巡视留心中下生,课内辅导优先中下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脱颖而出,在学习内容上,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扩大知识面;在练习上,可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加强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训练;在形式上,可组织他们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竞赛,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这样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挥。

四、注重能力培养。

所谓素质教育要面向学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能健康成长,或者说,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为日后的就业和深造打下基础。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达飞猛进,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日新月异,思维科学的发展需要突破,现在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人,就必须是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开拓型的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

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诸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首先,评价内容要全面。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能力的考查,又重视学习情感、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品质、习惯的评价。二是评价的方式,途径要多样化。既重视书面考查,又重视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评价;既重视定期评价,又要在复习检查、新知识讲授、巩固练习、独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三是诊断性、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 结合。四是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五是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诊断性、指导性和 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和培养,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纳入教育教学的日程上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素质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一、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有机的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1)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例如: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丛1949年的209千克,增加到1988年的360千克,增加了百分之几? 通过以上编拟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光辉前景,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之坚定信念,端正了学习目的。

(2)用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插图,统计材料以及一些教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爱科学的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如:小学教材中,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作为教师要深刻体味其内涵,抓住重点,把握时机进行讲授。例如:在教“圆周率”一节时,就不应满足于是学生掌握应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到早在14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就第一次最精确地推算出圆周率的值,比西方早1000多年。在教学中对这些材料加以补充强调,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习动机,树立为国争光,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志向。

二、挖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培养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正确的学习动机,高尚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诚实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产生与认识,教师要把每章每节的学习目的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要使学生懂得,不懂就不会产生兴趣,懂得越多,越深刻,就越有兴趣。而要使学生懂,使学生产生兴趣,就要做艰苦的工作。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形式新颖的课堂游戏课,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材施教,教学要求适当,让学生即使看到自己的学习效果,一级教师对学习成绩的评价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动机。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高尚的、长远的动机,如为振兴中华建设四化而学习,为献身科学而学习等,有崇高的理想,有正确的学习目的,但这些都要逐步培养,逐步养成。小学生中有的未得到老师及家长的表扬,为得到好分数,为与同学比赛等方面都可以激发起兴趣,教学中进行目的性教育非常重要。

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去克服困难。对一些意义、法则等提倡一字一句的琢磨精神,一点一滴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对一些较复杂的混合运算,就要有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对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实践验证,就要有一点一滴的探索精神。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可给予适当的暗示,教育学生要有毅力,调动学生有意注意与分心作斗争。对学生要有殷切的希望,学生出现差错时不归为学生笨,而归为学生努力不够。对学生的期望,可是学生得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只是方法专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有密切的联系。感知、记忆、思维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培养学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逻辑性强,是指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就能促进其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四位深度、广度、逻辑性、批判性、灵活性以及思维的正确性。如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三角形是有三条线段围成的的图形,就是三角形的内涵,外延可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

(一)培养认真听讲,肯动脑筋的习惯。

1.用心听讲的习惯。

教学重要训练学生学会“听”的能力。听要求,学生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边听边思考并能在课本上画出主要内容和关键字句、公示等,边听边动脑筋,抓住要点,还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可组织如下练习:①听算,即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得数。②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讲出已知条件何所求问题,以便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敏捷性。)算式际结果。

2.仔细看。要求学生会看书上的题目、插图、问自己老师的板书、同学的扮演,会看书会用笔画出重点,抓住重点、抓住关键,会从目录课文例题、结论、应用等方面看懂课文内容。凡是学生能自己看懂的内容就尽量少讲或不讲,课堂作业都让学生看作业要求,说说自己的理解,防止不假思索,机械模仿例题。

3.善于想。

不仅要求学生肯想,而且注意培养其“善思”的习惯。既给学生“想”的机会留有“想”的余地,又教给他们“想”的方法。如应用题教学重在思路的训练。

4.敢于想。

训练学生大胆发言从低年级开始训练,敢于回答问题,发现别人回答中的错误,敢于讲出自己的理由和见解,讲得好的表扬。训练学生敢讲思路、讲思维的过程,课上尽量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促使他们大胆发言,鼓励中下等生发言,给后进生吃点偏食,多给其发言的机会,使他们能从口练中发展思维。

(二)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验算的习惯。作业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抄袭作业。养成诚实勤劳的品质,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6篇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怎么样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觉得应避免全部由老师主导,必须强调或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要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趋势. 我们要留更多的时间、空间给学生自己支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每一堂数学课我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考虑好每一个细节,在详释要点的基础上,尽量压缩自己课上的讲话,把时间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注重每一堂课的当堂巩固. 同时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 教师应在课堂上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全体学生能在自己的探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达到灵活运用的境界和提高数学修养的目的.

二、从数学角度培养心理素质

教学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它不仅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极其有利,而且对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良好的性格特征和自尊、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也有积极的作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对学习兴趣的动机、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两个方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可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它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呢?我想设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解决问题就是学生加深对数学理解和自主探索的必经之路. 在进行课堂的例题教学时,首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由学生自己先探索,然后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个方位、多个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相关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教学主要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目的,以及如何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數量词的关系,或从现有的关系中挖掘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联系;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迅速的从多角度处理问题. 只有主动参与到其中,才能有所悟,有所获. 所以上课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敢于提问,并参与讨论. 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训练,数学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切合教学意境与学生实际,同时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升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的枯燥、繁琐常常是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的又一因素,时常有学生在数学课上提不起兴致,进而影响数学成绩. 因此,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情感就能在学生的主观思想里添加一份对数学的爱好,并自觉主动地学习、钻研数学. 如果我们的学生充满着数学感情,何愁他们不会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作为,把数学课堂当成他们发现、创造的领地,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呢?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好数学中的艺术美. 然而一般人都认为数学和艺术根本属于不同的范畴. 其实,从黄金分割和对称性等来看,数学和艺术在人类精神的深层次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学理应是一门生动有趣、充满魅力的学问. 再说,数学并不始终贯穿着纯技术性的操练,就是作为逻辑思考过程的“解题”,也追求简捷明快和最大限度地完美. 数学工作通过巧妙阐明自然法则,催生出美丽的定理. 数学从自然界的不可思议、神秘莫测中发现真理的过程,定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当然,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他们接受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时,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对他们抱有希望. 在看到他们的短处与不足的同时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抓住他们点滴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赢得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断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的情感投入程度,从而达到学校、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的.

小议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7篇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思想教育。而数学科内容丰富, 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 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顽强, 不怕困难, 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 也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 周密严谨地思考, 准确细致地操作, 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 善思善学善总结, 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 勤奋自信, 勇于创新, 胜不骄、败不馁, 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

二、引导学生学会求知, 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

在同样的学科教学中, 目标不同, 重点各异, 实际效果就不一样。应试教育重视的是考试, 特别是升学考试, 因而千方百计针对考试题反复训练, 只要考出好成绩就行, 造成不少学生把知识作为“敲门砖”, 也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正培养着跨世纪的一代人,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 我们不但要用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武装学生, 将学科知识生动科学地传给学生, 还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特别要注重“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求知。

三、关心学生健康,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期, 学生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 特别是数学科, 每天都有不少作业。教师上课唯恐内容和题型有遗漏, 不断补充例题习题, 学生成天穷于应付, 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课内精讲多练, 课外作业中凡超纲的、重复的、过偏过难的, 可出可留的都应大胆砍去, 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保证学生睡眠休息和锻炼。另一方面, 身体素质不仅指强壮的体魄, 还包含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头脑。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对学生心理和头脑的训练中也是大有可为的。如注意力、记忆力的强化, 逻辑思维的培养等, 都是数学教学中所必须进行的。但我们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 就可使这种训练更具目标性、系统性, 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发掘美学因素, 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的素质

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 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她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它的定义的精确美, 公式的简洁美, 逻辑的严谨美, 内涵的丰富美, 变化的灵活美, 真是美不胜收。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 数形结合, 妙不可言!但是, 美是需要发现的, 审美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当我们的数学老师用充满敬业情感的语言及漂亮的板书、标准的图形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神奇的美时, 他们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他们审美的意识、情趣和品位能不得到提高吗?我们还要告诉学生, 这些美都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我们要珍惜、继承和发扬, 并具体落实到掌握好这些知识上, 让自己的作业美、画图美。更要争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去创造更美的东西。

五、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 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 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 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不仅是劳技课和社会实践课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如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学科章章都有重难点, 要学好它们, 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 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勤动脑, 勤动手,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实验操作等, 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 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 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 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 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我们必须教育学生, 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 是可耻的。另一方面, 还要深入了解他们, 热情帮助他们,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 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标高, 使差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 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他们动脑动手, 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 获得好成绩。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 为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 增强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融入数学教学之中, 也完全可以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只要我们每一个科任教师心里牢记素质教育的宗旨, 思想上真正树立起素质教育的意识, 就会不仅仅着眼于本学科知识的讲授, 就会发现在学科教学中处处皆有结合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契机, 就会优化学科教学过程, 使学科教学过程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 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的过程。

摘要:数学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新型人才, 具备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竞争能力等各种能力, 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提高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几点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究 第8篇

数学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基本学习习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新型人才, 具备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竞争能力等各种能力, 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数学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数学教学中也必须注重思想教育。而数学科内容丰富, 能有机进行德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我国当代数学领先成就, 如陈景润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等进行理想教育;联系数学科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顽强, 不怕困难, 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 周密严谨地思考, 准确细致地操作, 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 善思、善学、善总结, 追求真理, 实事求是, 勤奋自信, 勇于创新, 胜不骄、败不馁, 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综合素质。

二、引导学生学会求知, 提高学生文化科学素质

在同样的学科教学中, 目标不同, 重点各异, 实际效果就不一样。应试教育重视的是考试, 特别是升学考试, 因而千方百计地针对考试题反复训练, 只要考出好成绩就行, 造成不少学生把成绩作为“敲门砖”, 也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 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正培养着跨世纪的一代人,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 我们不但要用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武装学生, 将学科知识生动科学地传给学生, 还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特别要注重“教是为了不教”, 让学生学会自学, 学会求知。

三、关心学生健康, 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高中阶段是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期, 学生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 特别是数学课, 每天都有不少作业。教师上课唯恐内容和题型有遗漏, 不断补充例题习题, 学生成天疲于应付, 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时间。课内精讲多练, 课外作业中凡超纲的、重复的、过偏过难的, 可去可留的都应大胆砍去, 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锻炼。另一方面, 身体素质不仅指强壮的体魄, 还包含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头脑。我们的数学教学在对学生心理和头脑的训练中也是大有可为的。如注意力、记忆力的强化, 逻辑思维的培养等, 都是数学教学中所必须进行的。我们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 就可使这种训练更具目标性、系统性, 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发掘美学因素, 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美素质

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 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它所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它的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 真是美不胜收。更有函数图像、方程曲线, 数形结合, 妙不可言!但是, 美是需要发现的, 审美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当我们的数学老师用充满敬业情感的语言及漂亮的板书、标准的图形在教学中向学生们展示数学神奇的美时, 他们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他们审美的意识、情趣和品位能不得到提高吗?我们还要告诉学生, 这些美都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我们要珍惜、继承和发扬, 并具体落实到掌握好这些知识上, 让自己的作业美、画图美。更要争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去创造更美的东西。

五、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 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

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 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 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不仅是劳技课和社会实践课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如在数学教学中, 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数学学科章章都有重难点, 要学好它们, 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 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勤动脑, 勤动手,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实验操作等, 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素质 第9篇

一、数学素质教育

严士健教授曾强调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的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语折射出数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素质应从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科学语言几个方面考虑,相应的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信息交流四个层面。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对大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的数学素质,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才。

二、理想化的数学素质

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学生的适应性、竞争能力和潜力,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质。这种素质,至少应包括理解、抽象、见识、体验这几个方面。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问,所谓理解力,当然包括逻辑推理的能力,还应包括数学中分析、代数、几何等不同语言对应转换的能力,几何想象的能力等。抽象能力,是指一种洞察力,灵活的联想类比,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见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著名事例。不但要让他们知道数学宝库中的先进武器,而且要使他们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独特贡献。有了这样的见识,才会思路宽、办法多,遇到困难时才会自觉地求助于数学。数学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像转换观点、选择方法、熟悉软件、检验结果、发现毛病、寻找原因等环节,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学到手。

三、进行数学素质教育

高校的数学素质教育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挖掘、创造性地发挥、潜移默化地渗透来达到目的。以下是教学中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想法和尝试。

1.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是传统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定位。数学的概念是最精炼,最严密也是最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再像背文科知识那样去死记硬背,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关键是理解,要提取关键词,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够掌握它。要理解透彻。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善于理解、琢磨、多思考。

2. 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逻辑型、宏观型。教师要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进行猜想;通过对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做出猜想;通过比较、概括,得到猜想;通过从宏观做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严密的数学证明。

3. 注重数学实质教学。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密的科学,它有大量形式化表示方式及严谨的文字叙述,这些形式化数学对数学的研究、交流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数学的本质,更不应该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过分强调数学的表达形式、咬文嚼字追求概念严谨的教法,要把教学的重点及时间放在数学概念实质的理解和整体数学观念的形成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的教学主张就是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主要矛盾、紧扣数学内容的主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数学实质上,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数学教育通过逻辑理解、抽象概括、对称表象、联想变化等数字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它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数学能力教育过程,也是个数学素质的培养过程。在高度抽象、奇异变化的数学世界里,使学生渐进积累变换的、敏锐的、独特的和创新的思维素质。

摘要:数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任务, 数学教育学有责任从理论上对数学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和探讨。对于数学素质的认识必然涉及到数学观, 数学的时代特征, 以及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等。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 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在高校推进素质教育时必须重视数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素质教育,数学品质

参考文献

[1]吴自红.数学教育中数学素质的培养[J].理论导报, 2007, (9) .

[2]黄玲花.浅谈数学教育与数学素质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 .

浅议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10篇

一、 强化课堂教学的魅力 激发学习兴趣, 诱发学习动机

教学魅力是指教师的教学具有一种内在的吸引力.具有魅力的教学, 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乐于学习, 积极思考, 并在学习中获得满足.当然, 教师的“讲”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 更不是“灌”, 要着重讲知识的产生、发展, 既要着重于知识内在结构系统, 更要讲清不同阶段结构之间的联系.在讲解方式上采用“引诱式”、“结构式”吸引学生, 使他们愉快地学习.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钥匙.当一个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时, 他就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心理学家沃尔伯格研究了动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 学习动机越强, 学习成绩就越高.所以,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是教师教育的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寻找兴趣点,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如体积概念, 只把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枯燥的教给学生, 学生既不能深刻理解其本质含义, 又感到索然无味.为激发兴趣, 课堂上取两只同样杯子, 放入同样多的水, 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一样, 然后分别放入大小不等的两块石头, 让学生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一个水面高, 一个水面低?学生回答:因为放入了石头, 石头占地方, 把水挤上来了, 两个石块大小不同, 占的地方大小不一样, 所以水面高度不一样.这样学生既从感性上理解了体积概念,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灵活多样地运用直观教具、数学游戏等, 能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全面获取知识, 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 培养思想品德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课堂教学是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既要重视双基知识的教学, 又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利益.

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 是人们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目标教学过程中,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不断探索求新, 改进教法, 优化课堂教学,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三、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 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 特别是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是根据所给的条件从多方面分析探索, 以求得大量新思维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如: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10厘米, 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 它的边长是多少?多数学生按常规思路解答: (10+8) ×2÷4=9 (厘米) .少数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 (10-8) ÷2+8=9 (厘米)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我都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这样一来, 学生敢于展开想象, 善于独辟蹊径, 表述思维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而且也是学生相互之间学习、拓展解决问题方法的好机会, 为择优意识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 也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行.

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在素质教育推行阶段, 数学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这种精神和能力的产生就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问题、具有独到新见解的思维活动.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大熔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应该创新, 不拘泥于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大胆改革数学教学.

牛顿说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而猜想就是联想的一种.”如在讲二次函数y=ax2+bx+c (a≠0) 与x轴的两交点间的距离或是有无交点坐标时, 可鼓励学生由此联想到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关系.因为, 如果有交点, 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恰好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两个根.由此可得猜想是正确的, 会收到很好效果.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观念,把学生当成教学和课堂的主体,既要注意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又要合理地培养他们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才能进一步贯彻好素质教育的本质。

一、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应试教育教学轨迹中长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观念可谓是根深蒂固,教师在教学上把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当成授课的主要任务,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长期受到束缚,失去了自我的个性。要想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从上到下、从教师到学生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素质教育是一种真正把学生当成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它是一种既重视文化知识,又不唯文化知识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

二、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教学理论里,有一种说法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充满乐趣,对学习乐此不疲,那么,学习就变成了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学生就会对学习变得积极而主动,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创新数学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通过猜谜语的方式等各种手段来改进教学,把一些对于学生来说略显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找来几张图片,对学生说图片上的动物们要去参加森林运动会,它们要一个一个入场,当教师拿出一张张图片的时候,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开始数数,这样,教师就很轻松地把学生带入“统计”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创新数学教学手段,培养独立思考思维

小学生有着自己的生理特点,他们活泼好动,对于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当碰到新事物的时候,会争先恐后地上去尝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辅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在学习中,学生碰到了困难,往往会直接求助于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并无好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运用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一步一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自己的思维。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才会在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

四、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最科学的学习方法无疑是最佳方案。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最佳的学习模式,是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学生可能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教师教授的知识,但是一旦离开学校,脱离了书本,面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时候如何处理,这更是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的。如今社会,学生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满足社会需要的。很多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想办法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

[2]胡素英.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第12篇

一、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

良好素质教育的开展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良好素质。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之余, 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我们只有正确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准确把握数学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按照时代要求, 转变教学观念, 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这一重任。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确立数学教学的先进理念, 要正确认识数学教育教学的合理内核, 给数学的素质教育准确定位。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数学教学中, 要扫除搞题海战术, 搞压宝式数学, 只注重机械的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行为。数学教学的重任是发掘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变化, 证明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这就是人的素质是综合国力的核心, 要想提高全民素质, 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数学是我们祖先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生命力顽强的科学, 就其本身而言, 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巨大的魅力, 不仅能使人思维严谨, 更可以培养人的思想品质。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 只有很好地把握这门艺术, 才能发挥数学的有效功能。而传统的应试教育, 以分数高低“论英雄”, 忽视了数学思想的教育, 忽视了能力培养, 以致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多数学生, 以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着力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人的创新能力。素质教学不排斥知识的学习, 而是更加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注重学以致用, 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铸造。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需要, 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由此言之, 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数学素质包括数学知识、思维能力、数学应用、数学语言等。数学教育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增强其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数学教师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不断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武装自己, 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不断转变教学观念, 掌握教育理论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技能, 经常充实自己, 在提高自己素质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加强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 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利于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 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就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放弃思想教育, 把数学课堂教学当成单纯的“知识传授”, 不但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而且也很难使学生学好数学, 甚至学了也无用。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 也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是受制于思想支配。行为科学也认为思想支配行动, 只有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思想认识水准提高了, 思维闸门打开了, 有了较高的学习境界,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加大学生的学习动力, 激发学生成才的愿望。由此言之, 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的教育教学, 善于挖掘和灵活利用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结合教材内容, 介绍知名数学家自强、自立、刻苦磨炼、最终成才的模范事迹, 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利用插图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 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利用数学中的美学因素创造美的情境, 增强学生的乐趣;教师可以编写具有趣味性的数学资料, 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题教学中, 要善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 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通过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应用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理论脱离实际, 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定理, 学生不可能学好数学, 也不可能提高其运用数学的能力。相反, 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数学应该是解决问题的科学, 数学教学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 而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 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把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中体验数学、掌握数学。在学完新知识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建模抽象为数学问题, 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这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感到数学有用, 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 数学无处不在, 无处不用, 离开了具体的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紧密联系实际是进行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分析教材时, 要充分利用这种手段, 使学生形成有用数学的观念。在数学的教育与教学中,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 在数学教学中, 联系实际教学, 或脱离实际教学, 对于学生学懂数学、形成能力是大不一样的。由此言之,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 挖掘教材功能, 在新知识的引入和展开过程中, 尽量从实际生活和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 分析概括出数学概念及公式, 千方百计挖掘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上一篇:中年级段下一篇:中美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