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系统范文

2024-07-11

麻醉系统范文(精选12篇)

麻醉系统 第1篇

关键词:麻醉信息系统,无缝连接,数字化,医疗文书

手术麻醉过程记录患者的各种体征信息是麻醉、手术的基础,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将传统的手术麻醉模式转变为以人为本模式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使用麻醉信息系统(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AIMS)能全面、完整地保存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的各种手术信息,使麻醉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患者信息、检查结果及患者实时体征等,保证麻醉医生能够及时、合理地安排、修订手术麻醉计划,并且实现该系统与"军字1号"、LIS、PACS等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连接。AIMS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更加完善了数字化医院的临床应用体系。

1 AIMS的组成及功能

1.1 麻醉医生工作站

功能包括术前访视、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1)术前访视:支持手术安排、患者基本信息、病程、化验、检查、医嘱等信息浏览;提供术前访视单和麻醉计划需要录入的各种信息,术前访视单中的部分检查、检验信息可以通过接口自动获取。麻醉医生可以利用AIMS与医院信息系统HIS无缝连接的这一特性收集上述相关信息,对患者术前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下达术前医嘱,制定麻醉治疗方案。(2)术中管理:提供了术中事件、用药记录,修正从仪器采集的因为干扰失真的生命体征数据,形成麻醉记录单。用户经授权后可在任一手术间、办公室了解全部手术间的麻醉状态。(3)术后管理:可以通过该系统在术后对数据进行回顾和整理,对手术和麻醉过程进行总结,自动生成费用传递到HIS系统,打印麻醉医疗文书。

1.2 手术护理信息系统

功能包括手术安排、术后计价、手术跟踪等。(1)手术安排:面向手术室护士,可以完成手术预约安排、手术间安排、护士排班安排,自动生成手术通知书;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完成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清点。(2)术后计价:可以手工或根据麻醉事件生成费用自动传递到HIS系统,完成手术患者的麻醉费用确认等业务。(3)手术跟踪:对患者在手术室从进入开始到麻醉、手术直到离开手术室的全程跟踪。(4)手术状态报告:生成和打印手术护理医疗文书。

1.3 临床手术申请预约系统

面向临床医生,提供了手术申请和预约系统。通过该系统,临床医生可以直接下达手术申请,术前可以查阅手术安排情况,术后可以浏览麻醉医疗文书等,查询术中药物及液体治疗情况,并根据病情在术后延续治疗方案。

1.4 科研与科室管理系统

功能包括手术麻醉过程回顾、数据检索和分析、统计查询、危重评分等。

(1)手术麻醉过程回顾:AIMS不仅能显示患者的基本情况、术前状态和相关病史资料,还可以全程自动记录术中的各种生命体征和其他临床相关数据,包括术中事件和处理记录。结合术前、术中、术后医疗过程文字及数据回顾手术麻醉过程,做出麻醉总结和麻醉随访记录。(2)数据检索和分析:可以根据术前、术中、术后记录的文字和数据、患者自然信息等内容进行精确或模糊检索,找到需要的手术信息,进行分析。(3)统计查询:支持各种针对手术、麻醉的查询,支持科室、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的工作量统计。支持对各种用药、麻醉方法、器材、设备等进行统计查询。通过统计分析医疗数据,指导临床治疗、护理及教学、科研,提高业务水平。(4)危重评分:支持多种评分机制,并对多次评分结果进行趋势分析。(5)事务管理:支持人员排班、物品、器械管理等。

总之,该管理系统具有科室管理功能、医疗管理功能及经济管理功能。

2 AIMS的技术特点

2.1 系统的合理性

该系统的应用加速了麻醉科监护设备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是我院信息化、数字化进程的又一拓展,是医院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2.2 接口的标准性

系统接口与"军字1号"信息平台接口实现无缝连接,充分共享患者的病程、化验、检查、医嘱等信息。

2.3 设备的兼容性

AIMS可同时接入主流厂商、多种型号的监护仪、麻醉剂、呼吸机等医疗设备,实时自动采集床边设备数据,并且可以实时调整采集频率,实现统一的临床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管理。

总之,系统具有很好的合理性、开放性和兼容性,是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又一大亮点。

3 应用效果及前景

我院自2008年10月起应用了麦迪斯顿(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Do Care麻醉信息系统,系统运行稳定,极大方便了麻醉医生在手术麻醉过程中的临床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3.1 提高麻醉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对数据的回顾、分析与研究,可以调整麻醉及手术方案,从而提高麻醉质量和医疗安全,为医院增加无形资产。

3.2 减少麻醉医生的工作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AIMS的使用代替了麻醉医生传统的手工纸笔记录处理模式,自动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生成各种麻醉医疗文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3.3 实现数据集成和科研统计,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计算机存储的数字化麻醉记录及临床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科研统计资料,排班、麻醉活动等的总结性报表及手术调整信息,辅助管理部门进行医疗质量监控。

3.4 前景展望下一步医院将依次安装LIS、PACS等系统,届时,已与HIS系统无缝连接的Do Care麻醉信息系统将和检验、图像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图像的交互,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充分发挥AIMS在手术麻醉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阮祥才,余守章,许立新,等.麻醉信息管理方案初探[J].医学信息学,2005(6):565.

[2]王韬.麻醉信息系统与医院信息化[J].当代医学,2005(7):58~59.

麻醉医生 简介 麻醉学教案 第2篇

麻醉医生,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许多人认为一个麻醉医生的工作,不就是给病人打个针,让病人不疼了,然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麻醉科医生是手术室中的内科医生”——这说明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更应该具备强大的内科知识的修养,手术间如战场,一个优秀的麻醉医生往往纵观全局,游刃有余、谈笑风声于各种突发情况,甚至扼杀危急情况于萌芽之中,尽显大家风范。“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生命的守护神”,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过分。在手术过程中是谁先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是麻醉医生;是谁处理术中的突发情况,是麻醉医生;是谁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是麻醉医生。

对于这样的评价,许多人似乎是难以理解的。绝大部分病人以及家属只知道手术前应该跟主刀的外科大夫搞好关系,必要时还要托个关系送个礼以求心安,那些手术过程中呆在一旁的“小小”麻醉医生实在应该忽略不计才是。

事实上,麻醉科是医院内部跟外科、内科同级的临床学科,麻醉医生也是临床医生,同样纳入层层医生职称的考核体系当中,而且他们必须同时具有医生资格和麻醉医师上岗证,比普通医生掌握更多知识,绝非人们通常理解中的“技术工人”。

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的“安全卫士”

日常生活中,“安全卫士”多用来称呼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警察、特工等公务人员。把麻醉医生与“安全卫士”相提并论,很多人不以为然,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对麻醉医师这门职业了解甚少。手术成功后,病人只对外科医生感谢救命之恩,对麻醉医师来说,有失公允。临床医疗中,麻醉医生承担着日常、日间、急诊手术的麻醉,以及危重病人会诊、抢救等任务。

众所周知,手术存在一定风险,病人、家属十分关心和害怕。但麻醉有无风险,病人和家属往往一无所知。其实,在某些情况下,麻醉比手术风险更大,麻醉手术进程中病人可能发生缺氧、窒息、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等。病人能否安全渡过手术关,甚至能否起死回生,与麻醉医生有重大关系。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麻醉医生把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作为首要职责。

由于日常工作场所多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病人、家属打交道机会甚少,也很少被社会了解,是地地道道的幕后工作者。但只要病人确定手术治疗后,麻醉医生就会进行术前访视,正确评估病人麻醉手术耐受力;并进行心理治疗,以减轻病人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危重、疑难手术病人,麻醉科会组织专家在每日晨会上进行公开讨论,以选择最佳麻醉时机和麻醉方法,帮助病人安全度过围术期,一台手机如若未经过麻醉医生的允许是无法进行的。

麻醉手术中,多数病人因全身麻醉而处于意识消失状态,生命安全完全托付给了麻醉医生。正因为高尚的医德,强烈的责任心,以及精湛的麻醉技术,病人才能安全、放心地接受了手术治疗。

手术后,在麻醉医生的护送下,病人安全返回到普通或ICU病房。为了免受伤口疼痛之苦,麻醉医生经常为病人提供术后镇痛治疗;并于术后24小时内进行随访,及时处理麻醉相关并发症,以确保病人生命安全和迅速康复。

这就是麻醉医生,以默默无闻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病人生命安全。把麻醉医生称为值得手术病人信赖的安全卫士,有过之而无不及。

麻醉医生是手术病人的“定心丸”

先来看一篇文章:(转载)

医患日记:一位温柔的麻醉医师

躺在手术台上,恐惧感铺天盖地向我袭来,可我不能逃走,我必须快些生下孩子。在我怀孕8个月的时候,孩子的父亲有了外遇,作为一个大肚子孕妇,我没有能力和魅力要求那个男人必须爱我,但我有能力做出决定———生下孩子就离开。为此苦熬了几个月,终于可以分娩了。然而,胎儿在我的肚子里超过了预产期一个星期,迟迟不肯出来,我选择了剖腹产。

我悲哀地看着天花板,手术结束后骨肉分离的痛苦已经提前预演。要离婚,就不能带走孩子,这是男方家里坚持的条件。在这个家,我不曾得到孕妇应该得到的任何心灵慰藉,即使在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也没有任何亲人的鼓励和护送,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都没有。

躺在手术台上,我默默地流着泪。医生护士陆续进来,没有人看一眼手术台上的我,他们熟练而机械地在做准备,我不知道谁是主刀的大夫,也没有问。忽然,一张微笑的脸庞展现在眼前,这是一张中年妇女的面孔,她戴着淡蓝色的帽子,眼睛很亮,她没有戴口罩,不算漂亮,但微笑很美。她俯视着我,温柔地说:“不要怕,现在我要给你打麻药了,会有一点疼,但很快就会好的。”她是麻醉医师。

女麻醉医师温柔的语气、和善的态度让我心里充满了感激。我听话地任她摆布,侧卧身体,尔后后腰感觉有一根很粗的管子插进,很疼,为了报答她的和善,我只是轻轻地呻吟了一下。

“有点疼是吧,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她一边忙碌一边安慰。我忍了几分钟,终于可以放平身体,等待麻药起作用。麻醉医师用针头在我的肚皮上按着,一边按一边问我疼不疼,我说疼,她就放下针头,握着我的手说:“好,我们再等一会。”几分钟后,她又拿起针头按我肚子,直到我说不疼,手术开始了。

手术中,麻醉医师拉了个凳子,坐在我的枕旁。金属器械碰撞的声音很刺耳,几个实习生进来了,其中有男生,他们是来观摩的。此时的我已经顾不得难为情了,我的胸前撑起一块白布,虽然看不到自己的肚子,但是我能感觉到肚皮被划开的动作。

手术室很大,我感觉有点寒冷,麻醉医师握起我的手。她的手非常温暖,我的眼睛又湿润了。

“疼吗?”她问。“不疼。”我答。

“手术半个小时就完了。别紧张,很快就要看到孩子了,高兴一点。”她轻轻地说。我勉强笑了笑。

就这样,麻醉医师守候着我,适时地和我聊天,让我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她一直握着我的手。手术结束,我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几乎是有点舍不得了。也许麻醉医师对我的态度只是出于职业素养乃至职业习惯,可是,这对我这样一个情感受伤的绝望产妇来说,非常重要。以至回忆起整个剖腹产的经历,我铭记的不是紧张和恐惧,不是看到孩子那一刻的复杂心情,而是麻醉医师的微笑,和她温暖的手掌,那手掌的温暖一直传递到我脆弱的心底深处。(转自《环球时报》)

患者都是怀着巨大的恐惧和紧张进入手术间的,从此文患者的感受可以看出,麻醉医生的心理安慰对患者有多大的作用!心理抚慰是我们麻醉医生的伦理职责,是我们临床中应该重视的课题。

麻醉,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负荷的工作,每一台手术我们麻醉医生哪怕只有微小的一个失误也可能让生命消逝。医者之道:“救死扶伤”,我们肩扛每个病人的生命之重托,为患者保驾护航,我们永远都是生命的保护神!有人形容我们麻醉医生是舞台上的灯光师,很恰当,因为这灯光让你我的生命更灿烂!看看一台全麻手术麻醉医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做的事情吧:

清晨,在紧张的手术台前,我忙碌在手术刀的边缘~

夜晚,在报警的监护仪边,我与死神默默地作着计算~

虽然手中没有刀,但是我很危险,你的生命就在转瞬之间~

虽然停止了呼吸,但是你很安全,你的心脏仍在跳动,你的血液还还在流转,你的的胸膛起伏依然~

在你清醒的一刻,因为病魔的远去而安逸怡然~

看着你缓缓地离去,我结束了又一次的忐忑不安~

随着一阵急促地呼喊,我又转身奔向手术间,奔向与死神作战的第一线~~~

外表冷漠,内心狂热------这就是我,一个麻醉医师的一天~

麻醉不只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同样是阑尾炎,医生开刀方式几无二致,但病人的全身状况可能完全不同,麻醉方式和处理将有天壤之别。当一名年过九旬的糖尿病、冠心病老人,因急性阑尾炎而走上手术台时,麻醉医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恰好印证了麻醉医生一句嘴边话——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

在医疗相对先进的美国,近些年医务人员的收入稳居首位,其中麻醉医生的收入更是超过外科医生,位于首位,可见麻醉医生的重要性。而在医疗水平相对比较滞后的中国,麻醉医生被大多数人称为麻醉师、麻师,其中不乏工作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很悲哀。

麻醉医生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高风险,高负荷,高压力,手术室的内科医生,外科医生的保护伞,奋斗在与死神作战的第一线的幕后强大全能英雄!

探讨麻醉前的准备及实施麻醉方法 第3篇

【关键词】 麻醉意外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 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36-01

麻醉技术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技术,麻醉安全问题是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和麻醉医师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

现代麻醉学至今已经有100多年历史,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各种先进监护设备的出现,世界范围的麻醉安全大大改善,2000年美国医学研究所(Instituteof Medicine,IOM)报告指出麻醉死亡率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10 000下降到目前的1/20 000~1/300 000.尽管如此,每年麻醉死亡或并发症仍时有发生,麻醉过程中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对伤病员的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麻醉安全仍是每一个麻醉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

1 麻醉前准备工作

麻醉前需根据病情对病人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总的目的在于提高病人的麻醉耐受力和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恢复更迅速。术前必须设法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焦急情绪,从关怀、安慰、解释和鼓励着手,酌情恰当阐明手术目的、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麻醉或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用亲切的语言向病人做具体介绍,针对存在的顾虑和疑问进行交谈和说明,以取得病人信任,争取充分合作。对营养不良病人,手术前如果有较充裕的时间,应尽可能经口补充营养;如果时间不充裕,或病人不能或不愿经口饮食,可通过小量多次输血及注射水解蛋白和维生素等进行纠正;白蛋白低下者,最好给浓缩白蛋白注射液。对患者进行麻醉前,应对所需使用的麻醉药品以及麻醉器械进行充分准备,开放静脉通道,检查药品是否是于保质期之内且外包装无损进坏。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选择合适的麻醉主法以及麻醉药品,评估患者在麻醉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现象,并充分准备抢救药品及抢救药品及抢救器械等。

2 麻醉意外的常见原因

2.1 麻醉选择不当。麻醉时机选择不当,麻醉方法选择不当,麻醉药物选择不当。

2.2 麻醉及手术操作不当。气管插管误入食管或进入一侧支气管;硬膜外腔置入的导管进入蛛网膜下腔未被发现,注药后造成全脊麻;大量局麻药注入血管;浅麻醉下的眼心反射或椎管内麻醉下的胆心反射;空气栓塞;骨科手术中的脂肪栓塞。

2.3 麻醉中的各種失误。药物逾量,注药错误。麻醉机的各种气源接头口径无区别,如将氧气接头插入笑气气源;输入异型血或污染血;使用不熟悉的药物或麻醉方法;无必要的麻醉设备、监测设备和急救措施也冒然实施麻醉。

2.4 仪器设备故障。气管导管过脆过软致折断或压瘪,双腔管中隔破损等;呼吸机、蒸发罐故障,监测仪显示错误或报警失灵等。

3 一般资料分析

本文将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前来就诊并实施麻醉措施的60例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及可能发生的异常反应,使患者享有完全知情权,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实施麻醉。医务人员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进行仔细解答。患者在麻醉前由于过度担忧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反应,从而影响麻醉效果,增加麻醉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并指导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本佤治疗,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麻醉,达到更为满意的麻醉效果。

4 实施麻醉的具体方法

4.1 完善的麻醉记录。完善的麻醉记录应包括麻醉药品、麻醉详细过程、患者各时间段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此举不仅可以为进行交接班的麻醉医师提供手术、患者以及麻醉情况的详细信息,同时可为患者术后观察以及突发情况处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4.2 正规的操作措施。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麻醉医师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决定麻醉安全性的关键之一。临床麻醉医师应具有专业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并按照不同麻醉方法的相关流程进行操作,从而减少操作失误率,增加麻醉患者安全性。

4.3 围麻醉期的有效监测。在围麻醉期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通过了解患者病史能够对可以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充分准备,待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可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保证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围麻醉期的有效监测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4.4 保障麻醉安全的有效途径。一是收集专科本身的信息和病人信息,加强病人检查,了解病人全身情况。二是改善麻醉设备并正确掌握、合理运用。三是做麻醉要强弱搭配、新老搭配、师生搭配。四是加强手术期间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合理处理。五是必须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清晰地做好麻醉记录。手术期间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其治疗,应准确记录相应时间。六是加强医院自身毒麻药品的管理,规范使用麻醉药物,避免滥用。七是麻醉医师应充分认识本专业的高风险性,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保护意识[2]。麻醉安全问题一直是麻醉的中心问题.麻醉科医师常常应用一些潜在的致命性药物不是出于主要的治疗目的而操纵患者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生理,因此麻醉代表着高的风险.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等并非总是用到恰如其分,穿刺和插管等操作的失误、麻醉器械的故障,对术前术中病情的错误判断,尤其是对麻醉危险丧失警惕等,这些人为或非人为因素均可导致麻醉意外。一旦严重的意外事件发生,可致死亡或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再者,即使麻醉或麻醉科医师只引起微小损害,患者还是无法接受的,因为此损害与原发病不相关。因此,麻醉科医师应充分认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分析意外事件的原因及性质、制定防范措施,以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3]。

综上所述,麻醉前准备工作、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完善的麻醉记录、正规的操作措施、围麻醉期的有效监测等措施是确保临床麻醉安全性、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临床麻醉医师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应严格遵守上述措施完成麻醉。

参考文献

[1] 胡宇 张聪等, 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及对策《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年7期

[2] 朱莉敏,保障麻醉安全的有效途径 《医院院长论坛》,2009年第6期

麻醉系统 第4篇

1 麻醉信息系统架构

麻醉信息系统通过科学抽象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等角色的工作流程和麻醉科、手术室部门的管理流程, 覆盖手术、麻醉相关的各个临床工作环节, 能够将麻醉科的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另外, 通过连接各个厂家不同型号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监护设备, 自动读取监护设备采集的信息, 实现麻醉师手术麻醉医疗文书形成的自动化, 极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提高了整个麻醉工作的效率。图1是麻醉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2 交互数据分析

麻醉信息系统要有效辅助麻醉医师从术前访视评估、术中麻醉单记录到术后工作管理, 要能帮助麻醉医生在麻醉信息系统中直接查看到病人各类临床医疗数据, 而不是要麻醉医师登陆若干信息系统分别查看, 再手工记录到麻醉系统中, 这样麻醉信息系统则需要与各种临床信息系统实现病人基本信息、手术申请单信息、检验系统信息、影像信息以及各种检查报告资料的共享。如果医院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集成平台, 或者说没有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 则需要麻醉信息系统与各临床信息系统做接口, 实现数据交互。图2是麻醉信息系统数据关联示意图。

为了实现麻醉信息系统与医院其他临床信息系统如医生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 影像信息系统等进行数据对接, 需要进行接口交换的数据内容有:基础字典信息、病人信息、手术申请预约 (排班) 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电子病历信息、麻醉单等医疗文书等。其中属于查阅类的信息有基础字典信息 (含科室、人员、药品、) 、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已经电子病历信息;属于交互类的信息有:病人信息、手术申请和预约信息、手术安排情况、手术麻醉记录单等相关医疗文书。

3 数据交互接口技术

根据查询及交互数据不同类别的特点, 采用不同的接口方式。

对病历、检查报告采用的接口方式是Web-IE浏览方式, 电子病历EMR提供一个能够接收参数 (该参数能够查找到患者的电子病历记录) 的地址, 麻醉信息系统根据患者信息列表, 找到患者信息, 调用电子病历提供的Web地址并传入相关参数, 电子病历系统根据传入参数查找患者病历和影像报告并以网页形式呈现出来。

对手术申请单、医嘱信息、检验信息采用Web Service+XML的接口协议, 获取的信息可直接在手麻信息中展示。在接口中, 数据交互最重要的一环是获取病人的手术申请信息。手麻系统要进行手术排班, 必须获得完整和正确的手术申请信息, 手术申请填写完整是先决条件, 手术申请由医生在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医生工作站中填写并提交, 麻醉信息系统通过接口获取并存储于本系统的信息表中, 麻醉医生完成麻醉记录单后上传, 对于麻醉记录单等关键医疗文书, 麻醉系统可采用PDF文件形式供HIS进行浏览, 病房医生可在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中调阅麻醉单。

由于Web Service是一个平台独立的, 低耦合的, 自包含的、基于可编程的Web的应用程序, 可使用开放的XML (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子集) 标准来描述、发布、协调和配置这些应用程序, 用于开发分布式的互操作的应用程序。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 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基于这些特点, 采用Web Service+XML的接口协议方式。

另外对数据同步方式, 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数据定时同步:定时扫描经过标记的HIS服务器, 同步患者基本信息、住院信息、手术申请预约信息、检查信息、检验信息、医嘱信息、病历等数据到麻醉服务器。此种方式主要解决正常住院病人, 非常适合择期手术。二是数据瞬时访问:根据病人门诊号 (唯一索引) 瞬时提取病人基本信息, 直接进行手术申请预约, 此种方式主要解决门急诊病人和手工随需同步。

数据库访问采用有效动态方式, 即用户真正需要进行数据库操作时, 信息接口自动与其他系统建立连接, 当用户数据操作完毕后立即断开, 不会长时间占用HIS、PACS、LIS等数据库资源, 使数据处理更加高效、安全。系统接口设计完全面向对象, 触发时创建对象, 结束时销毁对象, 最大程度降低系统资源消耗。

4 数据交互成果

通过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后, 我们在麻醉信息系统中可以查阅临床信息系统中电子病历、医嘱信息, 检验报告的结果, 方便麻醉医生全面掌握患者信息, 辅助麻醉访视、术前评估顺利进行, 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病房医生可以在医生工作站中查阅手术排班信息、手术进程信息、麻醉单的信息, 方便进行手术记录、术后小结的工作。

系统在上线后根据使用科室及管理部门的需求, 在提高系统的友好性和智能化方面增加了一些功能, 打造了具既有很强专业性又有本院特色的麻醉信息系统, 部分特色功能如下。

(1) 术前3天及术中抗菌药物直接从医生工作站获取, 麻醉医生记录术中用药时间,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可以在统计查询中进行查阅, 帮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由繁琐的手工统计转为智能报表的形式。 (2) 根据医生工作站手术申请环节手术名称规范化及手术分级管理的规则, 实现麻醉系统的手术和麻醉分级管理。 (3) 主任工作站麻醉医师工作量的统计, 提供了计算每位麻醉医生的工作时长及总和时长的功能。 (4) 麻醉单上失血量超过设定值后提示功能。 (5) 体温单数据自动同步到麻醉记录单病人基本信息栏。

5 结语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及其记录的数据涉及医院多个部门, 既有具体使用的手术室、麻醉科, 也有质量管理部门, 如医务部进行手术麻醉的分级管理、质量管理办公室进行医疗质量分析, 院感科进行围手术期的相关指标监控, 事关患者安全, 流程管理要求严格。为实现全流程管理, 需要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 其中与各类临床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是麻醉信息系统建设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麻醉信息系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实施过程经历了优化业务流程、不断补充完善数据交互内容等等一系列复杂工作, 计算机管理中心作为系统实施的主导部门, 需要反复协调医务部、麻醉科、手术室以及不同的信息系统厂商, 多部门协同工作, 确保了数据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也在实施过程中对医院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规范和优化。在数据对接过程中也发现了关键信息不完整, 手术申请提交延误等问题, 为了完善手术申请信息, 规范医生填写及提交手术申请的时间, 医院发文对医生提交手术申请提出规范要求, 保障了工作流程的第一环顺利进行。

麻醉信息系统的使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需要不断提高智能辅助及数据挖掘分析的功能, 还要进一步完善与病案信息的接口, 由系统自动完善病案首页有关手术麻醉的信息。

摘要: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是方便手术室、麻醉科进行工作的信息系统, 为手术室提供排班管理功能, 为麻醉医生提供麻醉单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医疗事件记录等多种功能。为使麻醉医生能全面掌握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 保障患者安全, 实现手术麻醉信息数据与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检验信息系统、影像信息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是必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分享了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建设及其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数据交互、接口开发的经验。

麻醉系统 第5篇

一、临床麻醉工作程序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是提高麻醉医疗质量,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麻醉医生必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执行工作程序,与手术医师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又有密切的互相配合,遇有病情变化或意外情况时要全力以赴,共同协作,使手术病人顺利度过手术关。

1、麻醉科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由麻醉医师根据手术种类、病人情况和麻醉医师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妥善安排手术病人的麻醉;必要时向科主任报告麻醉安排情况。

2、麻醉前准备是直接关系到病人手术麻醉的安全,其准备工作包括麻醉前访视、麻醉前谈话和签字及麻醉前病人的准备

①麻醉前访视:掌握病情和体检,审查化验等检查结果,进行 ASA 分级,对病情进行评 估,预测麻醉和手术的危险程度。麻醉医师手术前一日访视病人,阅读病历,检查病人,拟 定麻醉前用药,麻醉选择。手术前讨论决定麻醉方案,麻醉方案包括麻醉方法,用药途径、监测项目、管理措施以及对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其处理作出估计。

②麻醉前谈话和签字: 为完善管理措施,必须实行麻醉前谈话,将麻醉全过程及其可能发 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向病人或家属交代清楚,并办理麻醉协议书签字手续,谈话由责任麻醉医 师施行,也一并签字,作为病案必备项目。

③麻醉前病人的准备:术前禁食 6 小时,婴幼儿禁食 4 小时,入手术室前先行排尿,并给术前用药,胃肠道手术放置胃管等。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2mg/kg、东莨菪硷 0.006mg/kg 或阿托品 0.01mg/kg,剧痛病人术 前可给哌替啶 1mg/kg,心血管手术病人术前给吗啡 0.2mg/kg,均在术前 30min 肌注。

麻醉前用药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适当增减:①病情差、年老、体弱、休克、甲状腺功能低下、恶 液质者应减量;②年轻、体壮、激动、甲亢病人,应酌情增加剂量;③呼吸功能欠佳,颅内 压增高等禁用麻醉性镇痛药:④小儿全麻前,抗胆碱药剂量应稍大;⑤心动过速、甲亢、高 热、暑天,不用阿托品,以用东莨菪碱为宜。

麻醉用具和药品的准备:麻醉机、插管用具、吸引器、麻醉药和抢救用药等。

3、麻醉医师于麻醉开始前再一次检查麻醉器械、药品,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麻醉意外,并做好预防和抢救准备工作,严格按麻醉原则选择麻醉方法,并按计划方案施行麻醉,严格 无菌操作,避免损伤。麻醉期间坚守岗位,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各项生理指标,详细填 写麻醉记录,负责输血、补液和有关药物应用。遇有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并请示上级医师。术毕病人完全苏醒和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护送途中要确保生命体 征平稳,与值班医师或病房护士做好交接班,并予以记录。①大手术、危重疑难病人或特殊麻醉应配备主、副两位医师,并携带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品。②主麻醉医师职责: 负责麻醉实施,应直接对病人负责。对病情全面了解并制订麻醉方案,选择何种麻醉方法、药品、器械,在麻醉过程中全面了解手术进程并积极配合。密切观察病 人术中变化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应急措施上和预防上提出主导意见,与副麻醉医师互相协 作进行处理。全麻醉过程中不得换班,做到自始至终。

③副麻醉医师职责:当好主麻醉医师助手。在主麻醉医师指导下做好配合工作,按照主麻 醉医师意见主动协助麻醉的实施。担任一部分病情观察与监测工作,必要时与巡回护士配合 进行治疗急救工作。负责麻醉记录。协助进行麻醉前准备和麻醉用具消毒清理工作。

4、术后随访病人 72 小时,检查有无并发症、后遗症,如有应作相应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 果,其随访情况记录在麻醉记录单上。

5、麻醉小结应在术后 24 小时内完成。其规范要求应包括:(1)麻醉前用药效果;(2)麻醉诱 导及麻醉操作过程情况;(3)麻醉维持和手术经过,如止痛效果、肌松情况、麻醉深浅表现,呼吸循环反应和失血输血等;(4)麻醉结束时情况,如苏醒程度、呼吸道通畅否、循环功能、神经反射、神经阻滞平面和足趾活动等;(5)麻醉和手术时出何种意外,包括原因、处理措 施和效果,有何经验教训;(6)术后随访结果的记录。

二、麻醉方法与选择

原则上应根据医师的技术水平(包括麻醉医师和外科医师)、病人的病理及生理状态和医院 的手术条件来选择,务必注意安全、舒适、平衡地选择药物和方案,但也应注意麻醉质量和学科发展趋势。

(一)全麻分类和全麻药物

1、全身麻醉按麻醉药作用方式,可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注射全麻等。临床上全 身麻醉多是几种药物的复合应用,取长补短、协同作用,以减少药物用量,减轻副反应,使 麻醉更加安全、平稳。按复合方式的不同分为:静脉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近年又发展 了不同麻醉方法的复合,如复合后以全麻为主,也可归于全身麻醉的范畴,如全麻复合硬膜 外阻滞。

2、全身麻醉的实施原则 [1] 除门诊短小手术等实施单纯静脉麻醉外,全身麻醉均需在气管插管,辅助或控制呼吸 下实施。[2] 复合麻醉时,要注意药物的协同作用,根据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病情和手术要求,合理选择麻醉药物。[3] 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根据所用药物性质、作用时间、剂量,综合循环系统(血压、脉 搏)的变化和病人对手术的反应综合判定麻醉深度。[4] 在满足全麻的基本要求前提下,优化复合用药,原则上应尽量减少用药种类。[5] 保持气道通畅和氧供,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6] 必须具备性能良好的麻醉机(按照检查程序认真进行性能检查),全套插管用具和吸痰 吸引设备。有条件医院应配置有可靠的呼吸机和呼吸参数监测的麻醉机。还应配置可靠的吸 入麻醉药挥发罐和供氧报警装置。[7] 全麻监测 a、基本监测项目:无创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等。b、特殊 病人,应具备直接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糖和血气分析血生化。c、全麻监测还应包括: 尿量、呼吸、体温、呼吸末 CO2 监测。[8] 特殊病人的全麻用药选择:a、肝肾功能受损病人的麻醉 宜选择依赖肝肾代谢少,不 影响肝肾功能的短效麻醉药如异丙酚、咪唑安定、阿曲库铵、维库溴铵、异氟醚、地氟醚等。b、颅脑外科手术麻醉 选择对颅内压影响小的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异丙酚等,吸入麻 醉药宜选择异氟醚。后颅凹、脑干手术,宜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保留呼吸。

3、基础麻醉:利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一类似睡眠(但非麻醉)的状态,称为基础麻醉。主要用于不合作小儿,为全麻、局麻或神经阻滞麻醉建立良好的基础。一般常用氯|胺酮、安定、羟丁酸钠,近年来也将咪唑安定、异丙酚用于基础麻醉。注意:术前已有呼吸道部分 梗阻或抑制,饱胃、肠梗阻患儿,基础麻醉可不用,一般情况差者减量。②基础麻醉:主 要用于不合作的小儿,常用氯胺酮 4~6mg/kg 肌注,如果在基础麻醉加局麻下完成短小手 术,可与小剂量镇静剂如异丙嗪 1mg/kg 或氟哌啶 0.05~0.1mg/kg 复合肌注,也可复合 安定 0.2mg/kg 肌注。如已开放静脉者,应以静脉用药为首选。

常用药:1.氯胺酮 4~6mg/kg 肌注,2~8min 入睡,维持 20~30min,主要用于不合作小儿,进入手术室,为开放静脉和其它麻醉建立基础。可与小剂量镇静剂如异丙嗪 1mg/kg 或氟哌 利多 0.05~0.1mg/kg 复合肌注。2.如果静脉开放后,为辅助局麻和阻滞麻醉,可用羟丁酸钠 50mg/kg,或氯胺酮 1~2mg/kg 静注,或异丙酚 2~4mg/kg/h 持续静注,但要注意给氧,监 测呼吸和 SpO2 的变化。

4、静脉麻醉:本文特指不作气管插管而进行的静脉麻醉或静脉复合麻醉。对于一些非俯卧 位小浅表手术、灼伤换药、诊断性检查等可在不进行气管插管的静脉麻醉下进行。

常用的静脉麻醉有: ①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 2mg/kg 静注,维持 10~15min,也可配制成 0.1%溶液静滴维 持。必要时辅用安定、羟丁酸钠等,可减少氯胺酮用量。②羟丁酸钠静脉麻醉:羟丁酸钠 50~80mg/kg 静注,复合氯胺酮 1~2mg/kg 间断静注。需注意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应常规给氧。③异丙酚静脉麻醉:氯胺酮 1~2mg/kg 静注后,以 0.1%异丙酚+0.05~0.1%氯胺酮溶液持 续静滴,可减少氯胺酮的副作用。需常规给氧,监测 SpO2。注意:实施静脉麻醉期间,必备氧气、吸引器、麻醉机和气管插管抢救设备。

5、气管内全麻(吸入麻醉):是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之一,便于控制呼吸道,利于呼吸管理 及肌松药应用,尤其对胸心手术、头颈、口腔手术、腹部大手术、危重病儿手术,侧卧位、俯卧位、坐位手术等。[1].常用药物:①吸入全麻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有笑气(N2O)、安氟醚、异氟醚、七氟 醚、地氟醚。安氟醚应用最广,异氟醚不引起痉挛性脑电图变化,也不增加颅内压,是颅脑 手术较好的麻醉药之一。七氟醚、地氟醚价格较高,特别像地氟醚挥发罐价格昂贵,尚未广 泛应用。N2O 由于气源问题,也未能普及。②静脉全麻药:氯胺酮 2mg/kg、羟丁酸钠 50~80mg/kg、咪唑安定 0.1~0.2mg/kg、异丙 酚 1.5~2mg/kg,单独应用剂量宜偏大,两药合用时应减量。③肌松药:琥珀胆碱 0.6~ 1mg/kg(气管插管),维库溴铵或潘库溴铵 0.08~0.1mg/kg,作用维持 40min 左右,追加量为初 量的 1/3~1/2。[2].麻醉诱导:诱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情和预期的气道管理问题(如误吸危险、插管困难 或气道不畅)。对气道处理困难者常在表麻下插管最安全,以能尽早控制气道,一般常采用 静脉全麻药一麻醉镇痛药一肌松药复合诱导。A 静脉全麻药:硫喷妥钠 3~5mg/kg,异丙 酚 1.0~2mg/kg,氯胺酮 2mg/kg、咪唑安定 0.1~0.2mg/kg,依托咪酯 0.2~0.3mg/kg, 羟丁酸钠 50~80mg/kg 等。单独应用时剂量稍偏大,两药合用时,均应减量。B 肌松剂: 维库溴铵 0.1mg/kg,阿曲库铵 0.5mg/kg,哌库溴胺 0.1mg/kg,潘库溴铵 0.1mg/kg,琥珀胆碱 1.5~2mg/kg。C 麻醉性镇痛药: 芬太尼 2~4ug/kg,(心血管手术麻醉时 8~10ug /kg)①氯胺酮 2mg/kg+羟丁酸钠 50~100mg/kg。②咪唑安定 0.2mg/kg 或异丙酚 2mg/kg+芬太 尼 2~4μ g/kg+肌松药。③安定+氯胺酮+肌松药 注意:2 岁以下小儿慎用芬太尼。[3].麻醉维持:当病人处于足够的麻醉深度时就进入维持期,重点是维持病人内环境稳定 和调控麻醉深度。采取三类药物复合应用,如:①异丙酚 2~6mg/(kg*h),芬太尼 2ug/(kg*h),维库溴铵(潘库溴铵或哌库溴铵)0.05~0.1mg/(kg*h);②咪唑安定 0.1~0.2mg /(kg*h)。③方案中芬太尼和肌松剂用量同方案①; ③氟哌啶 0.05~0.1mg/(kg*h);[4].麻醉机和气管插管: ①全麻器械: 麻醉环路: a、体重<10kg 儿童,选用半紧闭麻醉机或 T 型管系统(见附注); 体重>10kg 儿童可应用循环紧闭麻醉机,但须改用小儿贮气囊和小儿呼吸回路。b、贮气囊容量:1 岁以内用 500ml,1 岁以上用 1000ml 贮气囊。c、面罩:选择有最小无效腔的面罩,最好用透明的塑料或硅胶面罩。d、口腔通气道 e、喉镜:一般选用小号镜片,新生儿可选 用直镜片。f、气管导管选择。(附注:T 型管系统(Ayre’s 低体重幼儿装置):优点是结构简单,呼吸阻力小,无效腔 小。缺点是气道干燥,不易加深麻醉。只适用于新生儿、婴儿中。5 岁以下无合适小儿麻醉 机的情况。新鲜气流量=2~2.5×分钟通气量时可基本消除重复吸入,改良 Ayre’s 法可用于 婴儿开胸手术。)

②气管插管注意事项:a、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 b、婴幼儿呼吸道最狭窄处在环状软骨水平,喉腔呈现漏斗型,插管如遇阻力,应选择小一号导管。c、插管后检查两肺呼吸音是否 均等,当给予 15~20cmH2O 正压通气时,无套囊导管周围允许有轻度气体漏出。d、导管 应牢固固定,体位变动后,应再作两肺听诊,以防导管滑出、扭曲或误入一侧支气管。

③呼吸管理(控制呼吸及机械通气)a、: 呼吸频率: 婴儿及新生儿 36 次/分; 1~5 岁: 25~ 30 次/分;6~9 岁:20~25 次/分;10~12 岁:18~20 次/分。b、潮气量:新生儿 6ml/kg,婴儿 8~10ml/kg,小儿 10ml/kg。c、吸/呼比:1∶1.5 或 1∶2。d、吸气压:7~15cmH2O。e、长时间机械通气需监测动 脉血气,根据结果调整呼吸参数。④麻醉苏醒期处理: a、拔管指征:肌力基本恢复:自主呼吸正常,呼吸交换量满意,潮 气量>8ml/kg,吸入空气时 SaO2>90%,PaO2>80mmHg,PaCO2<45mmHg。

下列情况必须完全清醒后拔管;①插管困难病儿;②急症手术病例避免呕吐返流;③新生儿。b、拔管时须充分清理口咽分泌物。拔管后体位取侧俯卧位或肩下垫薄枕、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舌后坠者,置口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6、静吸复合麻醉 ①麻醉诱导同静脉复合麻醉。②麻醉维持: i、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以静脉复合麻醉为主,补充吸入 N2O、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或地氟醚维持麻醉,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之一。ii、吸入麻醉:静脉诱 导后以 N20(60~70%)-O2(30~40%)和一种挥发性吸入麻醉药如异氟醚或安氟醚维持麻醉,并在此基础以上给予肌松药。iii、吸入-静脉复合麻醉;在吸入麻醉的基础上辅以静脉麻醉药 或麻醉镇痛药,此法以吸入麻醉为主。

7、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胸内手术,如食道、肺、纵膈;胸壁手术;上腹部如贲门、胃、复杂胆道、肝脏、胰腺,十二指肠、脾脏等手术应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有 利于维护呼吸道通畅,保证氧供及控制呼吸,硬膜外麻醉保证确切的镇痛及肌松,还能行术 后镇痛(PCEA),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近几年来,临床已广泛应用。

(1)操作常规 ①根据手术切口中点选择硬膜外阻滞穿刺点。②局部麻醉药一般可选 1%利多卡因和/或 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内加 1∶20 万肾上腺素。试验量 3ml,诱导剂量共为 5~8ml,确定阻滞平面后即可行全麻诱导插管,术中可根据麻 醉深浅追加局麻药。(Guedel 在仔细观察了乙醚诱导的病人反应后拟定麻醉的 “分期” “分 或 级”,现代麻醉药的诱导非常迅速,以至于所描述的各个阶级(期)通常不可截然分开的。但 是对于这些期的划分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术语来描述从清醒到麻醉的整个过程,并为临床麻 醉提供安全和警觉的信号。)③静脉全麻诱导,依次给予镇静剂、镇痛剂、肌松剂完成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呼吸,机械通气或手控。术中可间断追加镇静、镇痛、肌松剂或连续给药维持麻醉。④术后镇痛。手术结束在硬膜外导管拔除之前注入吗啡 2mg(稀释 2~4ml)或保留硬膜外导 管接镇痛泵。

(2)注意事项 ①麻醉前准备与麻醉前用药参照全身麻醉。有硬膜外麻醉禁忌症者不适合选用。②全麻诱导时剂量酌减,否则易导致严重的低血压,甚至休克。

(二)部位麻醉: 在合理应用基础麻醉或辅助药的情况下,小儿也可以部位麻醉下进行手术。但麻醉管理不能忽视,应备麻醉机及急救用品。

1.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麻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产生相应脊神经根阻滞,其支配区域感觉运 动功能暂时消失,又称脊椎麻醉,简称腰麻。

[1]、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②禁忌证:休 克、血容量不足、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恶液质、严重高血压、高颅压、脑膜炎、脊 柱畸型、穿刺部位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不合作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老年及高龄、高血压、心脏病应视为相对禁忌症。

[2]、麻醉前准备 ①术前禁食、禁水 6 小时。②人室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1 克或安定 10 毫克。③准备好急救器具及药品。

[3]、操作方法 ①体位:取侧卧位,头前屈垫枕、背部贴近手术台边缘并与手术台平面垂直,双手抱膝,膝部贴腹和胸壁。若患肢不能屈曲,可取被动体位,健肢屈曲。肛门会阴部手术亦可取坐位,如“鞍麻”。②穿刺点:一般选择腰 3~4 或腰 2~3,最高不得超过腰 2~3,以免损伤脊髓。两侧髂嵴 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相交处相当于腰 3~4 棘突间隙或腰 4 棘突。③穿刺方法:先行皮肤消毒,范围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然后检查腰 穿针与针芯是否匹配。在所选择的穿刺点棘突间隙中点做局麻,左手拇指或拇、食指固定皮 肤,右手持腰穿针垂直皮肤进针,依次经皮肤、皮下组织、棘上和棘间韧带。待穿刺针固定,改双手进针,第一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硬脊膜外腔,第二次阻力消失表示针入蛛网膜下腔,抽去针芯见清澈脑脊液流出,此为直入穿刺法。也可使用侧入穿刺法,在棘突间隙中点旁开 1.5cm 处穿刺,穿刺针向中线倾斜,与皮肤成 75 度角对准棘突间孔方向进针,经黄韧带、硬脊膜及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此法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人,棘突间隙不清的肥胖者或 直入法穿刺失败的病人。然后将配制好的局麻药液缓慢注入,一般 10~30 秒注完后退针,用创可贴或敷料复盖穿刺点,患者缓慢的改平卧位。④调节平面: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很多,如体位、用药剂量、浓度、容积、比重、注药速度、局麻药性能、穿刺针粗细、斜面方向、脊柱弯曲以及病人的病理生理如腹内压增高等。其方 法是根据体位调节,针刺皮肤试痛后和观察运动神经麻痹情况来进行。用重比重溶液时,病 人头端越低,麻醉平面越高。一般头低位不超过 15 度,麻醉平面上升至所需高度时,即将 头端放平,注药后 15 分钟阻滞平面固定。⑤常用局部麻醉药浓度及剂量 A、普鲁卡因重比重液 普鲁卡因粉剂 150mg,用脑脊液稀释后加入 0.1%肾上腺素 0.2ml 共计 3ml(脑脊液比重为 1.006)B、地卡因重比重液 1%地卡因、10%葡萄糖液和 3%麻黄碱各 1ml,配制成 1∶1∶1 溶 液 C、布比卡因重比重液 0.5%或 0.75%布比卡因 2ml(分别为 10mg 或 15mg)加入 10%葡萄 糖液 0.8ml、0.1%肾上腺素 0.2ml 共计 3m1。

[4]、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①低血压: 主要由于相应区域交感神经阻滞、麻醉平面过高和病人心血管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处理方法:加快输液速度,吸氧,麻黄素 10mg iv,合并心率减慢阿托品 0.3mg、0.5mg iv。②呼吸抑制:麻醉平面超过 T4 甚至更高,导致肋间肌麻痹,胸式呼吸受限。平面超过 C4 则可致膈肌麻痹,腹式呼吸限制。处理:面罩供氧,辅助呼吸,全脊麻应立即气管插管人工 呼吸,同时支持循环。③恶心呕吐:因循环、呼吸抑制引起脑缺血缺氧或手术牵拉内脏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所致。处理:吸氧、纠正低血压。内脏牵拉反应应予哌替啶 25mg、50mg iv;或胃复安 10mg/氟 哌利多 2.5mg IV,④头痛:分低颅压性、高颅压性头痛。前者因脑脊液外漏所致,后者系化学药物刺激或感 染所致。处理:低颅压性头痛,绝对卧床,静脉补液,早期进食和饮水。必要时给予镇静、镇痛药辅以针炙、中药治疗等。高颅压性头痛给予对症处理,合并白细胞增高、体温增高,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者应加大抗生素剂量。⑤尿贮留: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恢复较晚或术后疼痛所致。处理:给予针炙、引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5]、监测:麻醉期间应加强对患者意识、循环及呼吸的观察,监测无创血压、心率、心电 图、脉搏氧饱和度等。手术结束后,麻醉平面退至 T6 以下才能送回病房。

2.骶管麻醉(骶管腔阻滞):将局麻药液注入骶管腔内以阻滞骶神经,其支配区域感觉与运动 功能暂时消失,称骶管阻滞。由于骶管腔容量大,容易发生毒性反应及阻滞不全,在成年人 多由低位硬膜外阻滞取代,在小儿腹部、肛门、会阴、下肢手术仍有应用价值。

[1] 适应证与禁忌证:肛门和会阴部手术、膀胱镜检查、宫腔镜手术等为适应症。骶裂孔畸 形、、血液凝固异常、脊膜膨出、血容量显著减少和穿刺部位感染等应视为禁忌。[2] 麻醉前准备:同硬膜外麻醉。

[3] 操作 ①体位:患者侧卧位或俯卧位。②定位:在尾椎骨上方 3~4cm 处,两骶骨角之间有一三角形凹陷,即为骶裂孔。骶裂孔 中心与两髂后上棘相互连线,呈等边三角形,可作为定位的参考。③穿刺方法:在骶裂孔中央局部浸润麻醉。用 16G 或 18G 粗短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穿刺针与皮肤呈 45 度方向进针,穿破骶尾韧带有类似黄韧带落空感。注入盐水无阻力,快 速注气无皮下气肿,进针深度成年人 3~4cm,小儿约 1.5~2cm,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可 注入试验量 4~5ml。5 分钟后观察无脊麻症状,再将余量一次注人。亦可置管,连续用药。④常用药物及浓度: 1.6%利多卡因加 0.2%地卡因混合液(内加 1︰20 万肾上腺素)总量 3ml 或 0.5%布比卡因溶液。

[4] 注意事项 ①穿刺针不得超过骶 2 水平(平髂后上棘连线),以免刺破脊膜,导致大量局麻药液进入蛛 网膜下腔,出现平面意外升高。②单次给药时要注意局麻药中毒反应。③骶管腔血管丰富,如回抽有血应放弃,改腰段硬膜外阻滞。

3.硬膜外麻醉: 适应证:上腹部至下肢手术;一般情况良好,可不受年龄限制。穿刺部位:儿童较成年人低 1~2 个间隙,进针深度 1~2.5cm。用药配方:利多卡因 8mg/kg,浓度:>10 岁-1.2~1.5%;5~10 岁-0.8~1%;3~5 岁-0.75%;<3 岁-0.5%布比卡因 1~2mg/kg,浓度:>10 岁-0.25%;5~10 岁-0.2~0.25%;3~5 岁-0.2%。4.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1] 适应证:下腹部、盆腔,肛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腰麻可保证良好的镇痛、肌松作用,且起效快。连续硬膜外麻醉可提供长时间手术麻醉,且便于术后镇痛。可以在一穿刺点完成 两种方法麻醉。

[2] 操作 ①麻醉前准备及体位同硬膜外麻醉。②穿刺点一般选 L2~3 或 L3~4 间隙。③穿刺选正中入路,先完成硬膜外腔穿刺(市售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包一般配有特制的带 有腰麻穿刺针的硬膜外穿刺针具)。取下硬膜外针芯,插入腰麻穿刺针继续进针,当蛛网膜 穿过时有明显落空感,针内有清澈脑脊液流出。将配好的腰麻药液缓慢注人,取下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 3~4cm。退针,固定导管,缓慢改平卧位,调节腰麻平面达 预定区域。④选用腰麻药物不同,维持麻醉时间不等。当需要延长麻醉时间或因向上平面不足时,可 经硬膜外导管给药,首次 5~10ml 即可,以后可分次追加 4~6ml。术毕拔导管前,可注入 吗啡等药术后镇痛。

[3] 主要意外与并发症同硬膜外麻醉与腰麻 5.臂丛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⑴适应证与禁忌证:上肢、肩关节手术可应用腋路及肌间沟阻滞法。对精神高度紧张,不 合作者不宜选用,小儿可在基础麻醉下进行,年龄过大者,因颈部组织过分疏松,应慎用臂 丛神经阻滞肌间沟法。

⑵操作常规: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0.1g 或安定 10mg 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础 BP、HR、SpO2,开放静脉通道。④肌间沟法:肩 部和上臂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薄枕,上肢紧贴身 旁。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共同形成的一个三角形间隙,三角形底边处可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穿刺点即相当于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常规消 毒皮肤、铺无菌巾。左手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 7G 注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此沟,略向下 向后方(约 C5 横突)推进,穿过浅筋膜后有脱空感。若同时患者有异感则为较可靠的标志,若无异感,亦可缓慢进针,直达 C6 横突,稍稍退针,接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液,无 脑脊液,无大量气体,即可注人局麻药 15~25ml(成年人)。不宜同时进行两侧阻滞。⑤腋 路法:适用于上臂下 1/3 以下部位手术或骨折手术复位,以手、腕和前臂尺侧部手术为首 选。患者平卧去枕,患肢外展 90 度,屈肢 90 度,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行军礼状,完全显露 腋窝,在腋窝处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左手 固定腋动脉,右手持 7G 注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斜向腋窝方向,针与动脉夹角 20 度,缓慢进针,直到有筋膜落空感,针头随动脉搏动摆动或出现异感,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接预 先备好的局麻药液注射器,回抽无血,注入局麻药 20~40ml。注射完毕腋部可出现一梭状 包块,证明局麻药注入腋鞘内,按摩局部,帮助药物扩散。⑥常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2、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或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3、2% 普鲁卡因。4、0.5%罗哌卡因(注:两种药物混合应该用原有药物的最大浓度,因为混合 原两种药物被相互稀释,否则不应用“+”号)以上药液内含 1︰20 万肾上腺素。注意事。项同颈丛神经阻滞。⑶主要意外与并发症:①局麻药中毒反应:腋路阻滞时,左手固定针头不稳,导致穿刺针 误入腋动脉内是常见原因,肌间沟法有误人椎动脉的可能,预防与处理同颈丛阻滞。②肌间 沟法可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喉返神经和膈神经阻滞等意外与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同颈丛阻滞。③气胸:肌间沟法锁骨上、下法阻滞后患者出现胸闷,有发生气胸可能。阻滞前、后应进行 两肺听诊对比,患侧呼吸音明显减弱,伴呼吸困难即可确定气胸成立,X 线检查可确诊。气 胸肺压缩<20%可进一步观察,吸 O2,待其自然恢复。若气胸肺压缩>20%并有明显症状应使用闭式引流术。④肌间沟法有误入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间隙的可能性,应加强对意识、呼吸及循环的观察和监测。⑤避免同时做双侧肌间沟法,以防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 吸抑制,需做双侧臂丛阻滞麻醉,应一侧肌间沟法另一侧为腋路法或锁骨下法,严格控制单 位时间用药剂量,二者用药时间需间隔 10~40min 以防局麻药中毒,或一例用 1%利多卡因 另一侧用 2%普鲁卡因。6.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 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 岁)也不宜选 用。

[2] 操作常规 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 0.1g 或安定 10mg 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开放静脉通道。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 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 穿刺点;乳突尖下方 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 穿刺点;C2 与 C4 连线中点即为 C3 穿 刺点。每点注药 3~4ml。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 7G 针头在 C4 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落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 8~10ml。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 C4 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 C4 横突,回抽无血或 液体注药 6~8ml,达到同样效果。⑦常用局麻药: 1)1.33%利多卡因或 1%利多卡因、0.1%地卡因混合液; 2)2%利多卡因+0.75 布比卡因或 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3)0.5%罗哌卡因。局麻药内加入 1∶20 万肾上腺素,可延长麻醉药效,减低毒性,减少出血和预防血压下降,罗哌卡因可不加肾上腺素。

[3] 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①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 富,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出现症状,立即停止注药,吸 02,必要 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者安定 10mg iv。抽搐者 2.5%硫 喷妥钠 100mg~200mg 缓慢 iv 或抽搐停止即停,必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加快输液,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 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 滞时,若针深已超过 3~3.5cm 仍未触及横突,不应冒然继续进针,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 置,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 吸与循环,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 及应用血管收缩药。③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殊处理。④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短时间可自行 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容易出现 以上并发症,因此,原则上应避免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⑤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局麻药内禁止或 慎用肾上腺素。⑥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三、麻醉期间监测目的指南

(一)麻醉期间应配备的基本监测项目

1、局麻和区域麻醉:无创性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

2、全身麻醉:无创性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吸入气氧浓 度。

(二)依据病人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监测项目

1、健康病人行常规外科手术时只需作非创伤性监测:①无创性血压;②心电图;③脉搏氧 饱和度。

2、健康病人进行大手术或手术期间需采用控制性降压,以及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必 须选择:①心电图;②直接动脉内测压;③中心静脉压;④脉搏氧饱和度;⑤食管、直肠连 续测温;⑥尿量监测;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3、重危病人和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必须选择:①心电图;②直接动脉测压;③中心静 脉压、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心排血量;④食管、直肠或(和)鼻咽部测温;⑤脉搏 氧饱和度;⑥尿量监测;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4、脊髓、脑干及涉及脑功能区域的颅脑手术和大血管手术应选择诱发电位等脑-神经生理监 温测项目。

(三)麻醉深度的监测:新近已在临床应用的有脑电双频谱指数,心率变异性等。以上是麻醉期间监测的目标指南,由于技术原因和经济原因,有些监测项目至今尚未达到 临床要求,如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心排血量等。希望二级医院以上的单位麻醉科,努力学习业务技术,提高医院领导的认识,逐步达到目标指南新规定的监测项目,确保病人 麻醉安全。

四、麻醉科常备药品(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吸人麻醉药: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氧化亚氮。静脉麻醉药:异丙酚、氯|胺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羟丁酸钠。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地卡因。肌肉松弛药及桔抗药:松弛药:维库溴铵、潘库溴按、哌库溴铵、阿曲库铵、琥珀胆碱。拮 抗药:新斯的明、吡啶斯的明、依酚氯胺、加兰他明。镇痛药及拮抗药: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曲马多。拮抗药: 纳洛酮。血管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乌拉地尔、三磷酸腺苷等。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钠。神经安定药:安定、咪唑安定、氟哌利多、异丙嗪。拮抗药:氟吗泽尼。抗胆碱药:东莨菪碱、阿托品。强心药:毛花苷丙 K(西地兰)、毒毛花苷 K、安利农、地高辛。拟肾上腺素能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抗肾上腺素能药:艾司洛尔、酚妥拉明、拉贝洛尔 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心得安)、溴苄胺等。钙通道阻滞药:维拉帕米(异搏定)、尼莫地平、心痛定。止血药:对羧基苄胺、氨基已酸、立止血、凝血酶、鱼精蛋白、维生素 K。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葡萄糖溶液、氯化钾、葡萄 糖酸钙、乳酸钠、碳酸氢钠、乳酸钠林格氏液、氯化钙。血浆代用品:血定安、贺斯、水合葡萄糖、右旋糖酐 40、706 羟乙基淀粉。脱水药:甘露醇。利尿药:速尿、利尿酶。抗凝血药:肝素。激素类药:地塞米松、氢化考的松。其它常备药品:地氟醚、罗比卡因、舒芬太尼、丙烯吗啡、拉贝洛尔(柳胺苄心定)、氟吗泽 尼、阿托品、甲氧胺、苯福林、咖啡因、利他林、美解眠、多抄普仑、奎尼丁、止血敏、维 生素 K1、血定安、枸椽酸钠、可乐定、抑肽酶、胰岛素、垂体后叶素等。

五、基本麻醉设备

[一]麻醉设备:

1、麻醉机:包括普通麻醉机和多功能麻醉机,其数量与手术台比例为 1∶1。

2、气管内插管全套器具:咽喉镜、气管导管、管芯、面罩、牙垫等。

3、一次性硬膜外穿刺针包和硬膜外、腰麻醉联合穿刺包,其包内应含有抽药和注药过滤器。

4、氧治疗设施。

5、附件:开口器、拉舌钳、通气道、人工呼吸器等。

6、微量输液泵:每个手术台应配 1 台,微量注射泵:每个手术台应配 1-2 台。

7、输血、输液及病人体表的降、复温装置。

8、麻醉记录台、听诊器等。

[二]监护仪器:

1、心电监护仪(示波、记录装置)、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每个手术台配备 1 台。

2、心电除颤监护仪(胸外、胸内除颤电极),每个手术单元必须配备 1 台,10 个手术台以上 者应本配备 2 台。

3、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备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在 3 个监护仪中必须具有 1 台该功能 的监护。

4、开展全身麻醉的医院必须具有周围神经刺激仪肌肉松弛监测仪。

5、应用麻醉机进行全身麻醉在监护仪中需含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或单独的呼气末二氧化 碳监测仪。[三]其它:

1、二级医院或每日用血量大于 800ml 以上的医院,必须配备自体血液回收装置。

2、二级以上医院必须配有纤维束咽喉镜或纤维光气管镜。

麻醉系统 第6篇

【关键词】喉罩麻醉;气管插管麻醉;婴儿;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6-01

婴幼儿麻醉是临床麻醉工作中的难点,主要是由于婴儿生理特点对麻醉要求相对较高[1]。为进一步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婴儿麻醉方式,笔者对90例手术患儿分别分别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及喉罩麻醉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6~12个月,平均年龄(9.4±0.8)个月,平均体质量(7.5±1.2)kg,其中唇裂修复术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7例,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2例,血管瘤切除术14例,并指分离术6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11个月,平均年龄(9.2±0.8)个月,平均体质量(7.7±1.4)kg,其中唇裂修复术7例,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马蹄内翻足矫治术13例,血管瘤切除术12例,并指分离术7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上述两组患儿均于术前给予苯巴比妥钠(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上海第八制药厂,批号:70042112,规格:0.05g)2mg/kg、阿托品(芜湖康奇制药有限公限公司,批号:021900,规格0.5mg)0.02mg/kg肌内注射,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麻醉,给予0.5mg/kg肌松药罗库溴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93186,规格:50mg)后行气管插管,后采用机械通气,给予1%~3%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70172)维持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给予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111)0.1mg/kg、氯胺酮(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80609)2mg/kg进行诱导,待患儿入睡后给予6%七氟醚吸入,1min后调整为3%七氟醚,并放置喉罩,氧气流量控制为2L/min,并以0.8%~3%七氟醚维持麻醉。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总有效率。

1.4 判定标准[2] 麻醉后镇痛效果明显,且患儿肌肉松弛度良好,术中牵拉刺激并无血压、心率波动,且无体动,可视为显效;麻醉后牵拉刺激下患儿出现轻微血压及心率波动,需要进行联合麻醉,视为有效;术中牵拉刺激下出现明显血压及心率上升或体动,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为(16.54±6.38)min,清醒时间为(52.47±11.25)min;对照组45例患儿拔管时间为(38.62±13.46)min,清醒时间为(118.73±24.55)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 两组麻醉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无效1例,麻醉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患儿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发生拔管时呛咳1例,呕吐1例,咽喉疼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患儿发生拔管时呛咳2例,咽喉疼痛3例,喉痉挛1例,声音嘶哑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同成人麻醉不同,婴儿麻醉常受到年龄、机体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麻醉方式的选择要求相对较高,且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及复杂性[3]。在传统的静脉麻醉中,如何处理呼吸道方面的问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婴儿呼吸障碍,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其死亡[4]。

喉罩是近年来临床采用的新型通气工具,与传统的气管插管相比,在插入后具有更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较少且利于血流动力学平稳[5],操作相对更为简单。另外,采用喉罩麻醉可有效确保患儿手术治疗过程中呼吸道通畅,可实现自主呼吸,属于微创新型麻醉操作技术的一种。临床中,通过静脉复合麻醉的诱导,采用喉罩麻醉方式并不需要使用肌松药及气管导管,在很大程度上上减少了对患儿喉部的刺激,且对其生命体征影响较小,术后拔管也更为便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利.气管插管麻醉与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504-504.

[2]贺永峰.喉罩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19):41-41.

[3]茅尚清.婴儿麻醉中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2):189-189.

[4]仇惠斌.两种麻醉方式在婴儿麻醉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095-2096.

[5]仲山.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在婴儿麻醉中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3):263-264.

麻醉系统 第7篇

1 护理措施

1.1 心理干预

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术后疼痛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及心理护理非常重要。要向患者介绍镇痛装置的原理、优势、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进行个体化的心理支持和疏导。术前进行有效的科普宣教, 安定患者情绪, 减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危险因素, 能更好地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2]。

1.2 提供舒适护理

首先, 手术切口皮下埋置的镇痛泵导管, 以5ml/h速度泵注0.2%盐酸罗哌卡因, 总量200ml。护士除了在生活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外, 还应及时将镇痛装置放于患者身体两侧安全平坦的地方, 而不应直接固定在切口上或切口周围, 避免镇痛装置压迫伤口给患者带来再次创伤和痛苦。其次, 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房干净整洁, 及时通风, 确保良好的采光。第三, 患者全麻清醒6h后取斜坡位, 并制定出针对性的运动方案,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强化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

1.3 镇痛效果观察

此装置导管安放于皮下深层, 药液经导管微孔渗出, 还可能会有血块阻塞部分微孔, 影响药液渗出致患者镇痛效果不全。所以, 加药时应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应用后密切观察镇痛效果, 同时需多次仔细观察输注泵弹性药囊回缩情况, 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患者感觉疼痛难忍、视觉模拟评分 (V A S) ≥5分, 要及时汇报医生, 可给予哌替啶5 0 m g肌内注射。

1.4 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的维护

一次性镇痛系统放置时间为2~3天。镇痛装置包括输注泵、渗透导管和渗透导管导引鞘。将导管经渗透导管引导鞘置于切口皮下组织或肌层中, 渗液导管与输注泵体连接。须尽量避免泵体及导管受外力引起破损或脱出, 从而污染药液影响切口愈合。患者返回病房后, 要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 妥善放置镇痛泵, 保持导管畅通。第一次翻身时,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示范, 以防发生导管脱出或扭曲, 并告知其不要随意拉扯导管, 以免影响镇痛效果。药液注射完毕后应及时通知医生, 由其将渗透导管慢慢拔出, 正常情况下导管很容易移除。如果导管很难移除, 要考虑到术者误将导管缝住的情况, 应及时处理。

1.5不良反应的护理

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使用的药物是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 其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 阻滞神经纤维冲动的传导, 具有毒性小、安全性高的特点[3]。但在神经阻滞中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此外, 如果罗哌卡因被误注入血管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惊厥、意识障碍) 和/或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心律失常、血压下降) , 可造成严重后果,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患者返回病房后, 护士应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1次, 并做好记录。待生命体征平稳后, 改为6~8h 1次, 直到输注泵输注完毕。发生恶心、呕吐时, 让患者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呕吐物,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 避免不良刺激,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吐治疗。

1.6 切口护理

为防止导管滑脱, 术中放置镇痛系统时采用类似固定引流管的方法, 将附近皮肤缝合一针, 然后将导管打结固定。如渗透导管放置不当可能会出现切口渗液现象, 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渗液应及时更换纱布, 保持切口周围干燥, 一般不会造成切口感染而影响伤口愈合[4]。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术后使用一次性局部麻醉镇痛系统镇痛患者189例。男102例, 女87例;年龄32~74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7例, 肝癌根治术8 9例, 胃癌根治术5 3例。本组患者术前V A S评分均为0分, 且排除有慢性疼痛病史、酗酒史、神经-肌肉疾病等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的患者。

2.2 镇痛效果评定指标

对本组患者静息状态下5个时点, 即在术后4、8、12、24、36h采用VAS评分进行疼痛程度分级, 0分表示无痛, 10分表示剧痛。1~3分:轻微疼痛, 可以忍受;4~6分:中度疼痛, 不易忍受, 影响休息;7~10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 影响饮食与睡眠[5]。

2.3 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本组患者均于术后立刻打开止流夹, 镇痛时间为2~3 d。镇痛效果良好 (评定<3分) 的患者177例 (93.7%) 。发生恶心、腹胀9例 (4.8%) , 呕吐6例 (3.2%) , 2例 (1.1%) 肝癌患者出现切口轻度渗液, 原因可能为低蛋白血症所致。经对症治疗后全部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

参考文献

[1]Liu SS, Richman JM, Thirlby RC, et al.Efficacy of continuous wound catheters delivering local anesthetic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a quantitative and quan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Am Coll Surg, 2006, 203 (6) :914.

[2]刘延玲, 高俊山, 胡文晟.不同镇痛方法在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1 (31) :90.

[3]周武忠, 叶颂霖, 孙俊, 等.罗哌卡因局麻与镇痛泵对髋部骨折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1 (11) :813.

[4]Ilfeld BM, Morey TE, Enneking FK.New portable infusion pumps:real adventages or just more of the same in a different package?[J].Reg Anesth Pain Med, 2009, 29 (4) :371.

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 第8篇

1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在我院的实施

我院于2013 年初引进了麦迪斯顿公司的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其功能主要有:1 由“军卫一号”系统中取得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术前检查、检验信息;2 根据医嘱生成手术记录, 并记录术中信息;3 连接监护仪、麻醉机等仪器并自动记录相关信息;4 自动生成麻醉记录单和麻醉报告。目前我院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共连接麻醉机7 台, 监护仪7 台。所有仪器产生的记录通过统一的网络传输至核心服务器存储。医生通过医院信息系统 (HIS) 的医生工作站即可访问所需信息。

2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配置

2.1 硬件配置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以“军卫一号”的硬件配置为依托, 将麻醉科所使用的监护仪、麻醉机等仪器接入网络即可。

2.2 软件配置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软件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服务器端需安装IIS、.Net framework2.0 或以上版本;客户端需要安装Net framework2.0 或以上版本和Micro Soft Office等;同时还建议安装数据库管理工具, 如P/L SQL Developer或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3 引入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前后的工作流程对比

引入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之前的工作流程为:1 医生在医生工作站开出手术申请单交由麻醉科安排;2 麻醉科工作人员录入费用, 并安排手术日期和手术室;3 手术当日简单记录手术内容和麻醉信息等[3]。

引入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后的工作流程, 见图1。

4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功能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功能是严格按照手术进程设置的[4]。术前下达手术通知单, 核对患者病史以及查体情况进行手术前麻醉评估;术中记录加药过程、血气分析情况以及其他事件, 并自动记录患者所使用的监护仪、麻醉机等设备的测量信息;术后自动生成麻醉总结记录、麻醉报告等, 可对该手术进行术后总结以及手术回顾;另外还配有麻醉临床专家咨询系统和麻醉护理系统等辅助业务和科室管理系统[5]。

(1) 术前准备。在开始手术前, 需根据患者情况填写术前准备信息, 使用该系统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回顾患者病史, 查询患者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内脏血液、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等情况, 为手术做好准备, 并做好手术前麻醉评估, 确定患者麻醉时的体征方式、麻醉方式以及麻醉用药等信息[6]。如该病人为急诊手术者, 则可直接选择急诊手术, 填写患者编号即可。填写完必要信息后, 开始进行手术, 并开启手术信息记录过程, 同时术前信息页将被锁定[7]。

(2) 术中加药。术中加药按需要分为2 种:1 立即加药。采用立即加药时仅增加1 条术中加药记录, 适用于紧急情况, 所加药物信息在紧急情况处置完毕后补充完整;2 正常加药。在非紧急情况下则选择正常加药, 用户可填写加药详细信息。

(3) 术中事件。术中事件包括手术开始、手术结束、入室、出室、动脉穿刺、诱导、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下浮漂导管、劈胸骨、主动脉插管、插入腔方管、开始体外转流、停体外转流、灌入停跳液、复温、主动脉开放、主动脉侧壁钳、血管吻合完毕、关胸等。可记录事件发生时间和内容等相关信息。

(4) 术中血气分析。选择术中血气分析功能时, 可由用户填写某时间点上进行血气分析所得的测量结果, 包括PH、PO2、Na+、K+、Ca2+、Hct、H2CO3、TCO2、SAT、ACT (s) 、BE-E、Hb、Glu、Lac、BUN等。

(5) 术中自动参数记录。系统通过连接监护仪、麻醉机等设备, 对术中仪器测量参数进行连续采集、记录并形成数据表格和曲线, 该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系统可根据用户设置的各参数上、下限进行报警。

(6) 自动生成麻醉单。系统根据自动测量参数、加药信息、事件信息自动生成麻醉单, 并实时更新, 麻醉单上部显示加药信息 (如药名、剂量、是否连续加药、连续加药时间长度等) , 中部显示自动测量参数, 下部显示术中事件。

(7) 术后总结。手术结束后, 可由医生填写术后总结, 对整个手术过程情况进行回顾。如所使用的麻醉方法带来的麻醉效果是否满意、是否使用快速麻醉以及麻醉效果、病人穿刺时的体位及效果如何等。最终由麻醉医生对本次手术的麻醉效果给予整体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8) 自动生成麻醉报告。系统可根据术中信息、术中事件等已记录的术中信息自动生成可打印的手术报告。简化了麻醉医生工作。

(9) 手术回顾。可根据不同的检索条件进行组合检索, 系统会查询患者手术信息, 并在术前、术中、术后页中进行显示。

(10) 统计和查询功能。可以根据手术日期、手术等级、手术内容、麻醉方式、手术间等关键字进行查询, 以回顾某一功能段内的所有手术情况。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统计, 如某一时间内某科室实施的手术量、手术成功率等信息。

(11) 手术护理。主要由麻醉科护士负责, 其功能主要包括麻醉信息录入、手术麻醉费用录入、手术护理情况录入、麻醉护理排班等。

(12) 临床麻醉专家咨询系统。可以及时为麻醉医师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如某麻醉药品的用法、用量等。

(13) 参数设置。该功能可使医生对系统各字典及全局参数进行设置, 如麻醉方法的内容、术中事件的内容、使用药品的名称等, 以简化使用该系统时需输入的文字信息。

5 结论

我院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以下功能:1 支持麻醉手术全过程中的病人各种生理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 实现了麻醉手术信息的数字化管理;2 对患者手术中的异常数据可自动监测、预警、质控, 有效降低了患者手术麻醉的风险;3 支持实时动态显示趋势图、心电波形等功能,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主任工作站可对所有手术情况进行监控, 并可同时跟踪多台手术麻醉进展;4 具有医疗效果定量评分功能, 可生成完整规范的手术麻醉医疗文书报表;5 可以帮助麻醉科主任、医院管理部门实时了解麻醉科的手术量, 麻醉方法、麻醉用药等工作情况, 可为科室业务发展情况提供数据支持;6 临床麻醉专家咨询系统可以为麻醉医师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7 手术护理系统可以帮助麻醉科护士管理各种麻醉信息、进行麻醉护理排班和麻醉费用录入;8 麻醉医患协同平台包括家属等待区公告、各种宣教平台、手术室入口信息发布平台、手术进程跟踪显示系统、手术转运通道信息发布系统;9 与HIS、实验室信息系统 (LIS)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PACS) 、电子病历 (EMR) 等平台实现无缝连接, 数据完全共享, 实现广谱设备集成共享平台, 即将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血气分析仪等不同产家、不同型号的监护设备数据集成到一起, 并且将数据永久储存于服务器中[6]。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以麻醉科手术室的设备为基础, 整合手术流程和整体医疗信息, 该系统的应用可以让手术室医护人员实时获取、记录手术患者的各项相关信息, 将手术室工作人员、设备以及患者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形成了EMR, 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改善了工作流程, 实现了手术室工作的全面数字化[8];使工作人员避免了重复劳动, 大大减少了人为失误, 从而提高了其工作效率和准确率。优化的工作流程缩短了患者等候手术的时间, 患者家属也可通过等候区公告、手术信息发布平台等信息发布渠道获得患者的手术及进展信息, 更为清晰明确地了解手术进展[2]。

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的运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化的便捷, 同时我们也要立足科室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医院的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断发展和完善麻醉临床信息系统。

摘要:目的 探讨以电子病历 (EMR) 为核心的麻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实施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前后我院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效率。结果 应用麻醉临床信息系统可生成手术麻醉EMR, 改变了麻醉文书手写的记录方式。结论 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麻醉科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实现了麻醉医疗文档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麻醉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力, 张晓祥, 罗爱林.临床麻醉与监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 2008, 3 (3) :54-56.

[2]肖静, 任志刚, 肖君霞, 等.临床麻醉信息系统的拓展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 (7) :79-80.

[3]李毅志, 范亚川, 周睿, 等.实施麻醉信息系统应抓住的的几个要点[J].西南国防医药, 2010, 20 (1) :91-92.

[4]宇新民, 李宏斌, 仝武宁.基于Web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26 (9) :48-51.

[5]陈利佳.麻醉信息系统的实现及意义[J].重庆医学, 2008, 37 (21) :2401-2402.

[6]陈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 10 (12) :128-129.

[7]周达梅, 徐应玲.麻醉复苏信息系统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8) :4392.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9篇

1 麻醉医疗及护理系统

1.1 术前访视记录系统:

通过HIS, 查看病人的基本信息, 病例病程记录, 医嘱, 化验及检查情况, 并自动采集最近的化验及检查报告, 根据术前化验检查结果, 以及麻醉医师根据术前诊断及拟实施手术, 进行术前访视, 并根据病人身体状态综合评价, 对于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 麻醉医师与外科医师共同讨论, 完善术前准备,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 制定麻醉计划, 有效的提高了术前准备效率, 降低了麻醉风险。

1.2 麻醉电子医嘱系统:

麻醉电子医嘱可以通过HIS采取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ID号、诊断、术式、日期等, 手术间及手术台次通过手术预约系统自动采集;通过功能键麻醉医师选择需要麻醉方法, 气管导管, 备用药物;麻醉医师也可通过功能键选择麻醉前操作, 麻醉诱导用药, 麻醉维持用药以及术后镇痛用药, 医嘱下好后保存并打印, 将其交给麻醉护士进行麻醉前准备, 十分便捷明了。同时将病人的其他数据和麻醉医嘱单一起保存于HIS中。

1.3 麻醉电子记录单:

病人入室后, 麻醉医师通过手术信息转入手术, 点击自动采集系统自动采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床位号、生命体征、术前诊断、手术名称等基本信息, 通过点击标头或 体尾 , 可以通过功能键点击术前用药、特殊情况、ASA分级、等情况并自动记录。以电子趋势表格和趋势图及波形曲线等形式把采集的血压、心率、SPO2等数据参数显示出来, 并根据需要任意定义趋势图上的参数图标和曲线的颜色, 所有用药和事件的内容和发生的时间, 通过功能键点击记录在麻醉单上。

1.4 护理电子记录单:

自动采集患者的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床位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特殊情况。护士根据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情况, 记录手术器械及敷料的清点情况, 病人是否有引流管、是否清醒以及手术后病人去向。核对无误后保存并打印, 随病例保存带走。

1.5 手术后随访系统:

主要由病人一般生命体征情况、有无麻醉并发症、穿刺部位情况、神智恢复情况、肌张力情况以及其他情况组成。一般术后随访3天, 并由麻醉医师如实填写并保存。

2 手术预约及查询系统 (自动生成与三种形式查询)

外科可以通过手术预约系统下达手术通知、手术特殊器械准备及特殊需要, 并可通过网络查看手术通知及安排情况;外科医师进入手术室后, 通过触摸屏进行查看手术间, 了解手术的安排;病人家属可以在手术等候区通过外置大型显示器查看手术安排情况以及手术开始或结束情况、手术预约安排、手术间安排、病人、年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信息的显示。

3网络收费系统 (自动生成部分和术后录入部分核查)

手术室内独立计费系统, 以病人ID号为主线, 通过术中病人相关用药及处理过程, 自动进行费用统计, 也可与医院相关计费系统对接, 最大程度降低了病人漏费、错费的发生。根据麻醉事件自动生成手术清单, 然后设立专人核查确认。

4药品管理系统

药品物资管理为麻醉科管理系统中最为基本的一个方面, 可以自动获取围术期药品物资的信息, 在方便药品物资库房管理的同时, 给麻醉科提供全面的科室药品及物资耗材信息, 包括每日出入平衡统计, 每月出入平衡统计。另外麻醉护士在根据医嘱信息摆药及相关物品, 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交回药物及物品并与麻醉护士进行交接核对, 减少了药物的丢失。

5耗材管理

麻醉科建立二级库, 管理高值药品与高值耗材。将麻醉科的所有的高值药品及耗材的初始库建立起来, 药品耗材入库、出库、库存通过HIS与自动收费系统联系, 实时记录, 能够将麻醉科药品库存与使用去向真正管理起来。

6人员管理系统

6.1手术室出入管理卡:

手术相关人员进出手术室时, 使用条码身份识别认证系统, 激光扫描条形码, 查询管理进出手术室人员, 并实时记录出入手术室的时间, 同时有效避免了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手术室的现象。

6.2手术室人员出入查询:

通过刷卡, 可以通过后台查看进出手术室人员及其时间;医院领导也可以通过HIS检查了解每日进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状况, 对于来手术室经常较晚的外科医师, 医院领导进行统计对照, 督促检查, 落实解决方案。

6.3工作量统计:

麻醉科和手术室人员通过刷卡, 可以累计统计其出勤量, 每日、每月工作时间, 结合手术麻醉时间, 综合评定, 进行量化管理。

7其他系统

如专家咨询系统、质控管理系统等系统。

麻醉系统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收录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40例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断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诊治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范围22~70岁,平均年龄(48±2.9)岁;其中,男35例,平均年龄(50±3.1)岁;女5例,平均年龄(47±1.2)岁。临床检查发现,泌尿系统疾病症状主要集中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织,同时产生多个系统性炎症,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健康状态产生不利影响。40例主要疾病种类:泌尿系统感染5例,前列腺炎20例,泌尿系统肿瘤5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10例,所有患者均属于泌尿外科疾病范畴,且均采用手术方式处理病症。

1.2 方法

1.2.1 麻醉用药:

氯胺酮麻醉使用方法:氯胺酮的剂量临床上变异较大,单次静脉注射一般按1~2 mg/kg计算,肌注4~5 mg/kg,必要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2/3。基础麻醉时可用氯胺酮4~6 mg/kg肌内注射或者1~2 mg/kg静脉注射,维持15~30 min。

1.2.2 效果评估:

本次40例主要病症位于肾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相关血管神经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执行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手术期间,为了减小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手术治疗的整体效果,选择适当的麻醉处理方式。本次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氯胺酮麻醉处理,对其临床麻醉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氯胺酮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麻醉效果。

2 结果

调查发现,40例氯胺酮麻醉均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在镇痛效果、见效时间、苏醒时间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40例氯胺酮麻醉者,静脉注射0.5~1 min见效,肌内注射1~5 min见效,镇痛效果优越,获得较高的满意度。经过氯胺酮麻醉处理,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显著,治疗前后症状差异性显著(P<0.01),见表1。

根据表1,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排尿异常、肿块、疼痛等,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少数患者并非只有某一种症状,有的患者因症状特殊性,同时患有2种以上的病症,这类患者在治疗阶段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氯胺酮作为麻醉药物,可以为切除手术创造较好的条件,增强了麻醉处理的可靠性。本次治疗前后,症状统计差异十分明显,麻醉治疗后仅有排尿异常例、疼痛1例、其他症状3例等,总体恢复效果较好。

3 讨论

3.1 常见疾病:

(1)泌尿系统感染:这里指尿道和膀胱感染,尿液从膀胱通到体外去的通道叫做尿道,尿道和膀胱二者紧密相连,尿道感染常会上行引发膀胱炎症。从临床检查情况看,泌尿系统感染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应麻醉用药时需考虑的主要问题,严格避免感染加重等问题。(2)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症状有排尿困难,轻者夜里起床小便次数增多,有尿不净或尿完后还有少量排出的现象;严重者出现尿流变细,甚或排不出的现象;同时常伴有腰酸腰痛、四肢无力、遗精等症状[3]。前列腺增生严重者必须手术摘除,一般保守疗法,包括手部按摩,效果都不太满意。(3)前列腺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前列腺炎以膀胱刺激症状和终末血尿、会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但临床较少见。慢性前列腺炎以排尿延迟、尿后滴尿,或滴出白色前列腺液,或引起遗精、阳痿、早泄等为主要症状。

3.2 氯胺酮麻醉效果:

近年来泌尿系统疾病治疗采用麻醉处理,可以为手术切除术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降低了患者承受的疼痛感。本次40例采用氯胺酮取得了显著效果,氯胺酮起效快,静脉注射后1 min、肌内注射后5 min,血浆内药物浓度达峰值。苏醒迅速,对心血管有兴奋交感神经作用,对呼吸的影响较轻。氯胺酮进入血循环后大部分进入脑组织,然后再分布于全身组织中,主要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成去甲氯胺酮,其作用强度约为氯胺酮的1/5~1/3,使得神志恢复后仍有较长时间的嗜睡状态,再逐步代谢成无活性的化合物经肾排出,仅有2.5%的氯胺酮原形经尿排出。氯胺酮在静脉麻醉药中,镇痛效果良好,尤其是体表镇痛,且对循环系统有交感兴奋作用,对呼吸系统影响轻微,在这个意义上讲,氯胺酮明显优于硫喷妥钠、异丙酚等药;但缺点是麻醉中肌肉紧张、苏醒期有致幻等不良反应[4]。

4 结论

泌尿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影响患者健康状态的常见病症,由于症状结构的差异性而限制了疾病处理效果。麻醉处理是临床应用的氯胺酮具有见效快、镇痛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临床值得推广于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本次40例采用氯胺酮麻醉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普遍反映临床应用效果优越,患者初步症状的治疗效果显著,没有产生过多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安妍,孙国哲,梁媛.麻醉药物对儿童神经系统影响机制的新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3):123-124.

[2]张瑞,王清秀.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和麻醉药物脑保护作用的研究概况[J].中外医疗,2008,(32):146-147.

[3]卓九五,庞训雷,张丽,等.小剂量纳洛酮对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5-7.

麻醉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体温;麻醉;苏醒质量;拔管时间

全身麻醉为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但全身麻醉中患者新陈代谢降低,加之麻醉和手术对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可造成全麻患者体温一定程度降低。约70%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6℃,人体体温降低后可增加耗氧量,抑制心脏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液中药物清除率等均造成影响,从而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为探究体温对麻醉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的影响,笔者对我院86例全身麻醉患者给予保温和常规处理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6月我院麻醉科行全身麻醉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均有麻醉和手术指征,无绝对禁忌证;排除有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研究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平均(41.1±5.2)岁;体重42-77 kg,平均(59.2±5.2)kg;胃肠手术22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9例;开腹手术23例,腹腔镜手术20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41.5±5.1)岁;体重43-78 kg,平均(59.5±5.4)kg;胃肠手术21例,骨科手术12例,肝胆手术10例;开腹手术25例,腹腔镜手术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及保温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30 min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给予异丙酚2 mg/kg+氟芬合剂(25:1)2-4 ml+维库溴铵0.1 mg/kg静脉推注,诱导成功后进行气管插管通气,并给予浓度为1%-3%七氟醚持续吸人维持麻醉。术中根据情况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异丙酚维持麻醉。对照组不进行保温处理,研究组于术前30 min将手术温度调节为26℃,并在手术床铺上循环水毯,消毒范围内外用棉被覆盖或包裹,输液及输血采用电子加温仪加温至37℃后输人患者体内。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鼻咽部温度,每15 min测量一次,维持患者体温在36.5℃及以上。如患者发生低体温,给予升高室内温度、加毛毯,加热输注液体等方法升高患者体温。

1.3观察指标 (1)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2)术毕时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3)统计两组患者低体温、寒战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2.4两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4。

3.讨论

全麻患者受到麻醉抑制和手术应激影响,易发生低体温。体温稳定为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低体温可增加患者耗氧量,抑制心臟活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低体温可降低患者组织、器官新陈代谢,对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等造成紊乱,增加患者手术和麻醉风险。

临床中引起全麻患者体温降低因素较多,如手术室温度较低、患者暴露时间长、液体温度低等。当人体体温降低到34℃时可出现记忆力严重减退,严重者可导致记忆力丧失:当体温下降到32~C时可出现嗜睡。麻醉患者体温降低可减少儿茶酚胺分泌,降低外界刺激对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延长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麻醉苏醒和拔管时问延长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导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发生。因此,麻醉过程中维持患者体温稳定,保障患者正常生理平衡,可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人体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可维持机体在正常体温范围内,以便于机体各个系统、器官及酶发挥最大生理功能,维持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麻醉后患者机体整体生理功能下降,加之手术创伤,室温低、手术区域暴露可加快患者体温丧失,超过机体正常体温调节范围,导致患者低体温的发生,进而延长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麻醉、手术风险,影响患者预后。

本研究将全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保温和不保温处理,发现保温患者术后鼻咽部温度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提示麻醉后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覆盖患者裸露皮肤,将液体、血液加温后输入均可有效维持患者体温稳定,避免因体温降低而造成生理功能障碍、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紊乱,保障患者麻醉和手术安全。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患者术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低体温可反射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因此维持患者体温正常为保障麻醉、手术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而通过有效保温可显著降低患者低体温及寒战发生率(P<0.05或0.01)。

麻醉系统 第12篇

首先科室医生在某时间之前填写次日手术通知单, 并提交给手术室护士长进行手术排班安排。如果时间上没冲突, 护士长对此例手术进行确认, 并发送短信到科室医生手机, 提示科室医生他的手术申请已通过。如果手术无法安排, 护士长可以退回该手术申请, 并发短信到科室医生手机, 提示科室医生他的手术无法安排, 并给予退回原因。手术排班完成之后, 到次日病人交接之前, 该例手术安排的麻醉医师到科室病房做术前访视, 并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麻醉知情同意书、特殊药物使用知情同意书。次日手术开始之前, 巡回护士到科室病房去做交接病人, 巡回护士用科室病房的PDA登陆系统, 扫描病人腕带, 填写术前交接单, 交接完成后, 巡回护士把病人带到手术室, 做好手术准备。麻醉实施前护士登陆系统扫描病人腕带, 确认病人身份, 然后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麻醉前手术安全核查, 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在手术开始之前护士还要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工作, 填写清点记录单。这时还需要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第二次 (手术开始前) 手术安全核查, 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在手术关闭开刀伤口前, 这时护士进行手术清点 (关前核对) , 填写手术清点记录单。在手术关闭开刀伤口后, 这时护士还要再次进行手术清点 (关后核对) , 填写手术清点记录单。手术结束后, 在病人离开手术前, 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一起进行最后一次手术安全核查, 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术后病人送人恢复室, 等待病人醒来, 填写麻醉复苏单。术后, 护士填写手术护理单, 麻醉医师填写术后总结并进行术后随访及术后镇痛记录。

2.业务流程 (图1)

3.系统功能说明

整个系统界面采用菜单格式, 所有菜单分布在界面左侧, 单击主菜单, 可显示下级子菜单。主菜单分为“预约安排”、“紧急手术”、“手术管理”、“排班信息”、“麻醉监测”、“医疗文书”、“科研查询”、“系统配置”、八大类。登陆系统后, 默认为“我的排班“界面, 如图2所示。

3.1“预约安排”菜单

有4个子菜单, 分别为“预约登记”、“预约安排”、“麻醉师安排”、“预约变更”, 如图3所示。

(1) 击左侧菜单栏的“预约登记”

菜单说明:主要为基本信息, 完全由护士手工输入, 包括:“预约单号”输入框、“姓名”输入框、“性别”单选框、“年龄”输入框、“住院号”输入框、“病区”下拉框、“床号”输入框、“术前诊断”输入框+下拉框+显示框、“拟施手术”输入框+下拉框+显示框、“施术者”输入框。该子菜单中的记录, 不可进行查询, 并且不产生记录列表。预约单号为非必填项, 如果实际工作中的确有手术预约单号, 则填入;如果没有, 则不填。“确认”按钮, 如果必填信息都填写完整, 则保存当前操作, 该输入区自动清空。如果必填信息未填写完整, 则不能继续, 会有提示“XXX未填写完整!” (XXX代表某一具体的未填的必填项) , 点击“确定”后停留在当前页面。“取消”按钮, 则不保存所做操作, 输入框均清空。

(2) 进行预约登记后的记录, 转到“预约安排”的预约列表中。

3.2紧急手术

经常会有一些紧急情况下的病人, 来不及进行手术预约登记、手术安排、医生安排这一过程, 而直接进入手术。为了将手术麻醉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与该病人进行匹配, 有必要设立一个独立的通道, 允许紧急病人进入手术监测。所填相关内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和手术明细两部分。

病人基本信息:“姓名”输入框、“性别”单选框、“年龄”输入框、“住院号”输入框、“病区”下拉框、“床号”输入框、“术前诊断”输入框+下拉框+显示框、“拟施手术”输入框+下拉框+显示框、“施术者”输入框。

手术明细:“日期”输入框、“开始时间”输入框、“结束时间”输入框、“手术室”下拉框、“手术台”输入框、“第一器械护士”下拉框、“第二器械护士”下拉框、“第一巡回护士”下拉框、“第二巡回护士”下拉框, “手术麻醉师”下拉框、“巡台麻醉师”下拉框, “拟施手术”:输入框和下拉框, “添加箭头”按钮、“删除箭头”按钮, 显示框。其中, 基本信息中的所有数据项都为选填项, 手术安排明细中的“第二器械护士”、“第二巡回护士”、“巡台麻醉师”为选填项。点击“确定”, 有两种情况:

一是如果所有必填项已填写完整, 则出现提示:是否确认此手术为紧急手术?“确定”则该界面的操作清空, 同时在“麻醉监测”的“病人确认”列表和“手术管理”下的“手术补录”中的紧急手术列表中显示该记录。

二是如果必填项未填写完整, 则出现提示:“XXX XXX未填写完整!” (XXX代表某一具体的未填的必填项)

默认初始状态:点击进入该菜单后, 所有输入框、下拉框、单选框均为空白。

3.3手术管理

如图4所示有3个子菜单:“手术关联”、“手术变更”、“手术补录”。

(1) “手术关联”

由3部分构成:预约列表、手术列表、查询结果。

1 预约列表

显示属于当前登陆麻醉师的进行过安排的预约列表, 显示病人姓名和住院号, 每条记录后有“查询”按钮, 可进行相关PID的查询。当天未做关联的手术用红色表示, 第二天未做关联的手术的病人, 用黄色表示, 起警示作用。

2手术列表

显示当前登陆麻醉师的进行过关联后从预约转变为手术的列表, 显示手术ID、姓名、性别、住院号、拟施手术、手术日期。手术列表不保留上次关联后的手术, 每次进入该子菜单, 该手术列表中无记录。

3查询结果

查询结果是预约列表中的某条记录点击“查询”后进入的页面。

由两部分构成:查询区和显示区。查询区有“姓名”输入框、“住院号”输入框和“查询”按钮, 可在此界面中再次进行查询。如果不输入任何查询条件, 点击“查询”按钮后, 会弹出提示:“请输入查询条件”, 查询功能将不能继续。

显示区则显示查询结果, 即符合查询条件的相关PID, 显示内容包括PID、手术ID及已施手术、每个手术ID对应的姓名、性别、住院号、身份证号、医保卡号, 麻醉师可点击每条手术ID后的“历史记录”对每个手术ID进行查询。如果查到的某个手术是还未归档的, 点击“历史记录”弹出提示:“该手术还未完成。”, 则不能查看该手术的历史记录, 但是依旧显示手术ID及已施手术、姓名、性别、住院号的信息。

3.4排班信息

下面有两个子菜单, 分别为“我的排班”和“排班打印”, 如图5所示。

(1) “我的排班”

此菜单提供给登陆用户查询当前的个人手术安排。分为查询区和列表区。

1查询区

可输入日期作为查询条件, 设有“查询”按钮, 可查询具体某一天的手术安排。

2列表区

默认为系统时间开始起一周内的手术安排, 采用标签页, 一天为一个标签, 每个标签显示某一天具体的手术安排列表, 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手术时间、手术室、手术台、角色、术前诊断、拟施手术、施术者。若输入日期查询条件, 点击“查询”按钮, 会在最前列增加一个标签页, 显示查询日期的当天手术安排。再次输入查询条件并点击“查询”按钮后, 则将原先查询的结果标签页刷新, 系统时间开始起一周内的手术安排仍然显示。凡是未进行手术关联的病人, 用红色标示。显示的排班表格不可做编辑修改。

(2) “排班打印”

在目前实际的麻醉科工作中, 会将一周的手术安排表 (纸质) 贴在科室墙上或直接在黑板上填写, 或者有专用排班本记录所有排班信息。此菜单的功能就是将符合科室工作习惯的“排版表”打印出来。一般分为护士排班和医生排班。分为查询区和显示区。

1查询区

可以输入日期区间, 设有“护士排班”和“医师排班”两个按钮。点击“护士排班”则显示所有护士的在该时间区间内的手术排班情况, 点击“医师排班”则显示所有麻醉师在该时间区间内的手术排班情况。

2 显示区

显示排班表的具体内容:姓名、手术日期、手术时间、手术室、手术台、拟施手术、角色。点击“打印”按钮, 则打印排班表格, 同时弹出新窗口显示打印内容。表格以姓名为第一排序条件, 手术日期为第二排序条件, 手术时间为第三排序条件。显示的排班表格不可做编辑修改。

3.5 麻醉监测

进入“麻醉监测”菜单后, 出现当日所有即将进行手术的列表 (包括已进行关联及从紧急通道进入的手术) , 每条手术记录显示的数据项为病人的手术ID、手术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术前诊断、拟施手术、手术室、手术台、紧急、手术状态。有“确定”和“进入”两个按钮, “确定”代表病人身份的确认, 只可点击一次。“进入”则在确认之后才能点击, 点击后要求输入授权麻醉师的ID和密码, 点击“确定”且ID和密码正确无误, 方可进入麻醉监测, 点击“取消”则停留在当前页面。进入“术中”的手术, 用不同颜色标记。手术状态进入“术后”, 即麻醉事件标记为“病人出室”, 则该记录从此列表中清除。点击进入该菜单后, 自动显示所有当日手术列表。

3.6 麻醉医疗文书

(1) 文书种类

术前访视:麻醉医师术前一日访视患者, 阅读病历, 检查患者, 拟定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选择, 并形成术前访视文书。

1术前小结

术前对患者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目前提供无格式的文本输入。

2麻醉记录

术中监测各项生理指标, 记录麻醉事件, 进行器械清点, 记录出室情况的文书。

3术后小结

术后对患者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目前提供无格式的文本输入。

4麻醉总结

纪录麻醉过程中方法, 用药效果, 并发症, 特殊事件的文书。

(2) 医疗文书模块操作

1点击医疗文书菜单后显示患者列表:该列表包含该医生负责, 文书未归档的患者。患者项会显示患者姓名, 性别, 住院号, 手术名称, 各麻醉文档的名称及其状态 (完成, 未完成, 超时) 。列表下方下级医生所管患者链接到下一列表, 可以在此列表医生栏通过下拉框选择一个医生, 该框内显示的医生是该操作者所巡台手术的指定麻醉师, 选择后会显示属于该医生操作, 操作者负责巡台的手术患者列表, 对该列表, 操作者只能察看文档的状态和已经完成的文档。

2在患者列表中选择患者, 选择一个需要处理的文书项, 点击后进入该文书界面。该界面为结构化的模版模式, 各数据提供选择方式。特殊数据提供文本框手工输入。

3操作人员进行项目选择或手工录入, 可以中途保存 (点击保存按钮) 。最终完成时进行确认 (点击确认按钮) , 确认时必须将必填项填写完整。确认后该患者该文档的状态为完成。如果操作者未经保存, 确认就离开页面进行其他操作, 会得到是否保存目前工作的提示。页面下方有返回按钮可以返回患者列表。“术前访视”提供了“历史记录”的链接, 可查看该病人的相关历史手术信息。

3.7科研查询

可以实现对麻醉相关数据的统计、检索, 使科研的原始数据真实、准确。面向科研, 按需检索, 大样本分析, 提高科研水平。

对系统现有的已归档的手术患者的麻醉信息进行模糊查询, 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价、术中药物治疗效果、术后预后、麻醉方式选择和效果评价进行对比研究。依据患者的基本信息、体症、麻醉用药、病案信息、麻醉事件检索出相关数据, 可以把数据导出, 方便转存到SPSS, MATLAB等分析统计软件中做进一步分析研究。

麻醉信息系统是专门为病人手术期的麻醉过程开发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麻醉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实现从手术预约到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和监控的功能, 支持多种仪器设备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 采集记录的信息套用模板后自动生成手术护理记录单、麻醉记录单等各种单据, 保证医疗文书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减轻麻醉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麻醉工作管理流程, 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保障了医疗安全, 促进了手术室的数字化和科学化管理;麻醉信息系统记录了所有手术麻醉的相关信息, 为科室管理和学科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来源, 从而为提高整个麻醉科的医疗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系统目前已在我院投入使用, 在实际操作和使用过程中, 得到了各相关科室的一致好评。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手术麻醉工作的效率, 减轻了麻醉医师的负担, 为临床科室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也做出了一定贡献。更为重要的是规范了医疗流程, 有效避免了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 拓展了管理手段, 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安全, 为医院的全面数字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益。

摘要:随着医院计算机、网络乃至各种医疗设备数字化的深入发展, 医院建设的重点已从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到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于是在医院开展了一个可以定位于医院科室级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即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AIMS) , 它能连接手术室各项监测设备, 采集并记录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各项监测数据, 并能提供其他麻醉科临床诊疗辅助手段, 从而简化麻醉科日常工作, 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无缝连接, 实现“无纸化”操作, 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科室系统化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手术麻醉管理系统,目的,流程

参考文献

[1]路阳.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 2013.

[2]潘成刚.医院临床麻醉信息管理及手术排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2.

上一篇:营造和谐 快乐学习下一篇:护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