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积极性

2024-07-15

数学学习积极性(精选12篇)

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积极性,策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教育工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学作为教育工作的起始阶段, 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因此, 各幼儿教学机构必须要重视幼儿教学的质量。数学是幼儿教学的基本课程之一, 对培养幼儿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数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概括性, 对于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个阶段, 幼儿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幼儿数学思维方法的养成, 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而非一味地对幼儿灌输生硬的数学知识, 否则就会导致幼儿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对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行引导。期望通过本文的分析, 能够让读者对幼儿数学教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营造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氛围

在幼儿教育指南中, 要求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要重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亦是如此。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突出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让其主动参与学习, 这对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孩子动作操作能力弱、自尊心强, 如果在教学过程父母或老师不注意语气、用词、态度等, 或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强加要求孩子, 就会给幼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在教学过程中曾碰到这样一个幼儿, 该幼儿十分聪明, 在语言、音乐、动作发展各方面极为优秀, 但是碰到数学课, 就会显得十分沉默, 有时候甚至连一些简单的数学图形都不能理解, 这让我十分困惑。通过与该幼儿父母交流得知, 原来在家中, 父母经常要他学习计算, 而且是死记硬背, 没有操作的学习, 可是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他难于理解和接受, 由于孩子自尊心强和父母给予的压力, 还有经常把他和其他小朋友比较, 这给该幼儿的心理留下了极大的压力。所以每节数学课都小心翼翼, 不敢主动回答。了解情况后, 我经过和幼儿进行交流与疏导, 才慢慢打开其心结, 在数学活动中, 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相应的数学操作材料, 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和理解, 让其在数学课堂上重拾自信, 同时还与家长沟通,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数学知识有不同的要求和自身理解的水平有所不同, 通过这个例子, 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 必须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具体情况, 还有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与幼儿平等交流, 让其保持自信, 提供相应的教学操作材料, 让孩子在操作中学习和理解, 还要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有一定的理解和及时进行沟通给予指引, 这对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引入生活情景, 让幼儿亲身参与教学实践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概括性等特点使得数学知识的难度略高于其他学科。而幼儿的智力尚处于成长阶段, 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 对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无法深入, 久而久之, 长期的挫败感会让幼儿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极性也随之下降。针对这种情况, 幼儿数学教师在开展有难度的教学工作时, 可以适当的引入生活情景, 让幼儿亲身参与教学实践, 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幼儿认识序数时, 可以利用“小动物住楼房”场景, 将活动“小动物”分层摆好, 然后引导幼儿边操作变讲述, 小猫、小狗、小猪、小猴分别住在第几层楼房, 通过设计生活化、游戏化情景的方式, 将数学知识简单化, 方便幼儿更深刻的理解。一旦幼儿理解了这些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以后, 就能增加其自信心,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 其正处于对一切游戏都感兴趣的阶段。通过游戏方式开展幼儿数学教学, 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 避免数学学习的单调和枯燥, 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与此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教幼儿掌握10以内物体数量的多少时, 可以设计“灰太狼、红太狼捉小羊”的游戏, 将幼儿进行分组, 每组10个人, 每组指派“灰太郎”和“红太狼”, 其他幼儿都当“小羊”, 然后进行游戏, 最后看看“灰太狼”捉得多, 还是“红太狼”捉得多, 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 不仅可以刺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增长, 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快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幼儿提升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游戏还有很多, 关键是老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高效、新颖、有趣的数学游戏。老师可以对原有的游戏进行改造, 改变游戏的原有玩法, 或是直接创造新的游戏, 这些方法都可以刺激幼儿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四、通过丰富的教具,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很多知识都可以用教学工具来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利用教学工具, 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帮助幼儿集中学习注意力, 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抽象性, 幼儿的思维能力不足, 无法充分的展开想象构建出有效的模型帮助其理解数学知识。对于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 让幼儿直观的看到和摸到物体, 能够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而且教学学具就像“玩具”一样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幼儿学习分类的时候, 老师可以准备不同颜色的“树叶”, 让幼儿将不同颜色的“树叶”进行按大小、颜色分类处理, 这样游戏化、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快速的掌握知识, 同时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国必须要搞好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 为之后的教学工作铺石垫路, 帮助幼儿打下坚实牢固的学习基础, 尤其要重视幼儿数学方面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秦小菲.寻找艺术的美——洽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中的运用[J].东方教育, 2012, (8) :11.

[2]李德明.有效教学理念下大班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3.

[3]秦小菲.寻找艺术的美——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数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 (小学版) , 2013, (3) :18.

[4]高娟.如何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2, (10) :135.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2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作者/赖冬梅

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探究性的学习,是摆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联系商店购物,由商品的价格引发问题。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迫切知道的强烈欲望。

2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给予其成功的满足

2.1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

2.2创设能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

2.3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得到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要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力量消失。”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4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具体要求学生做到四会:

4.1会听

要求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

4.2会看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作适当的点拨,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

4.3会用脑去想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用脑去想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动脑去想问题。

4.4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这样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教师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5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5.1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5.2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加大情感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5.3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

用情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3篇

摘 要: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上的运用,它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感,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情感教育是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堂。

关键词:情感;小学数学;积极性;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83-0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教学目标。众所周知,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互动的过程,这种情感的互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完成的。就小学数学教学的情感互动来说,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要爱护每一个学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要进行感情投入,培养情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发展,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的意义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知识,建立不同水平的数学意识,具有不同程度的解决问题、合情推理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并形成坚定的信念、自信的意志品格。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发展数学能力。同时,小学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情感是书本之外的,在所有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因素中,情感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教师要博览群书,刻苦钻研业务,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仅精通自己的学科,而且要了解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把枯燥的原理讲得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娓娓道来。此外,教师还要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服从教师和教材”,这种关系下学生的个性都是被削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团结协作的,可以平等地探讨问题。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情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要经常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建立教学相长、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探讨、提高教学艺术,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变苦学为乐学。这样就会进一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钦佩,学生才会更喜欢你,当然也乐于上数学课。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培养学生发挥所长,共同进步,全面提高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不同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共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和掌握不同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将情感教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正是改变传统观念的有力手段。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认知,提高学生学会控制和约束自我情感变化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丰富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感体验。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独立人格和个性特长的必然途径,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发挥主体性,愉快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来,促进学生品质、智力、思想情况以及良好习惯全面发展和最终形成。

3、挖掘数学情感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方程的技巧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结论的简洁美、奇异美等。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园等图形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和谐美。在数学中要利用审美的态度、审美的观点,将数学中美的因素、美的特征揭示出来,恰当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也能在接受、理解、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获得美的体验,诱发了乐学的情感。

4、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情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还要重视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尤其是数学教师,除了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提高业务水平,还要加强其他方面知识的学习,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此外,要加强与学生沟通,与家长联系,营造情感教育的外部氛围。

总言而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乔 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2013(02)

[2] 李 帆.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J].考试周刊2009(29)

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第4篇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最初都是与学生对于教师的喜欢程度直接关联的。甚至有时候,学生会因为喜欢教师,而包容教师教学上的一些小失误、不熟练等等。所以,在新学期伊始,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十分重要。笔者认为,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需要在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在课下,更要加强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有经验的老教师会在新教师刚上讲台时告诉他们:课前早去几分钟,下课后晚走几分钟。这一早一晚就制造了许多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机会,学生也会渐渐地信任教师。除此之外,还要学会换位思考。经常将自己想象成学生,面对教师的教,自己会如何反应。经常这样换位思考,就能真正了解学生,这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教学成功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中不应总是严肃、呆板地讲授,而应经常采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开放的环境中愉悦地接受知识,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时,笔者这样开场:“我有一种法宝,有了它,我的法力无边,不用计算就能知道两年后中国的人口数量;不接近敌人阵地就能算出敌我的距离;不进铁笼就知铁笼中鸡鸭的个数;也可知在轨道上奔驰的火车的速度,知开水管、放水管什么时间能把水池灌满、什么时间能把满水池的水放净。”学生很惊讶,笔者接着诱导:“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的法宝是什么呀?”学生雀跃,笔者接着说:“我的法宝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学生们大笑。笔者利用这一时机将几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习题,配上有趣的实际内容让学生解答。学生做得很起劲,情绪异常高涨,这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且有趣,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智力和学习状态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生迈大步,后进生不落伍,这样才能实现全班学生整体提高。笔者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为成绩优秀的尖子生,B组为成绩一般的中等生,C组为成绩在及格线下的后进生。课堂上讲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B组学生“吃得好”,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加深,以保证A组学生“吃得饱”。课堂练习也应分层次,让C组学生完成基础题目,B组学生完成中等题目,A组学生完成较难的题目。同时还及时进行讲评,对学生多加鼓励,特别是后进生,应让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作业也同样要分层次,以教材A组习题为基础,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过关;B组习题为提高题,B组学生应适当完成一部分;C组练习为综合性较强的难度较大的题,鼓励A组学生去做,不会的题目,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或与教师探讨完成,也鼓励A组学生课外自己找些能力提高题完成。最后还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帮助,A组学生帮助B组学生,B组学生帮助C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正确评价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5篇

我在农村小学工作几十年, 深深体会到农村孩子学习数学兴趣不高,而且学习起来比较死板,因学校教学设备较陈旧,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了解不够。因此,一定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倡导小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去发现和思考问题,自觉参与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面就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在数学课活动中调动积极性 。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是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饮料瓶、商品外包装上的百分数;搜集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如在报纸上写着的百分数),让学生解释含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关注以后生活中的百分数。从而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在操作活动中调动积极性 。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弄学具,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然后说一说学过图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得到圆形面积=πr2。这种从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从语言叙述到公式的得出,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在这种有教师指导下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发现和解决了数学问题,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得积极、主动,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三、 在师生互动中调动积极性。                                           小学数学有自己的独立特点,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例如在教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学生出题,教师与学生比赛,看谁判断快,学生对教师的“秘诀”产生了兴趣,迫切想要了解,强烈的求知欲望已经成为一种求知的“自我需要”。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抓住数学课教学的关键,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是否集中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课前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上课前,你可以出个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展开思维,多角度地思考,并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找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既让学生开阔了眼见又找到了在班级里的存在感。这样可以是全班学习数学积极性大大提高。

五 、利用课堂语言的幽默化, 可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

现代农村的小学生对于严肃的课堂教学,兴趣是逐渐淡化。反之,对于幽默教师的课堂更是激情高涨。如:我校一位老教师在讲填合适单位的时候,没有让学生体验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闹了很多笑话, 电脑高40(   ),其中一个学生填了千克。而另外一年轻老师在上这节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体验了长和重的实际意义,同时老师还向学生出示了一些错例,让学生在感受老师幽默错例的同时,学会自己来评判错误的原因。如:一个鸭蛋重20千克。学生在笑语中回答出了错误原因,在以后的练习中也避免了闹这样的笑话。

学生对数学理趣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影响,一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学生会对学好数学产生很强的自信心,会不懈的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就会在课堂教学中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浅谈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第6篇

教师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创造意境,巧设提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中一例题:“某出租车4千米起步价10元,行驶4千米后每千米1.2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王明和李红要到离学校15千米的博物馆为同学们联系参观事宜,为尽快到达博物馆,他们想乘坐出租车。如果他们只有22元钱,那么他们乘坐出租车能直接到达博物馆吗?”这道题一看数据很多,实际上给出了两个确切的量:路程和车程。如果让学生直接去列方程,多数学生感到难于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我把难点分解,设计成几个小问题:①我乘出租车到某地,行驶3.2千米,请问我花了多少钱?②我又乘出租车到某地,行驶了10千米就到了,那么我花了多少钱?③如果我乘出租车行驶x千米就到了,那么我需要花多少钱?通过这些小问题,既避免了学生一见到复杂的问题就产生惧怕和厌恶感,又能跟随老师的讲授积极思考,解决了出租车计费的难点。另外,在设计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余地,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因课而异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不但使教学直观形象,而且能增加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相遇或追及问题时,我巧妙地运用动画特技效果,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直观,学生看了以后思维活跃,发言踊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直观的动画演示,学生们认为较难的相遇、追及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组合生活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又要用于生活。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自身价值的存在,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平时教学中我尽可能取材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去思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性质的时候,就联想到学生平时出行如何选择最近路线,包括学生平时“踩草坪”、“抄近路”等问题的原因,这些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存在。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去解决现实中的生活问题,这样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实际是师生双方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互动的关系,与学生沟通情感,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指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情。所以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使用微笑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思维,大胆发言,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回答错误时及时给予引导、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都有了显著提高,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了。

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7篇

一、创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人们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学习动力就是学习者对所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而充满悬念问题情境可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强烈的关切。作为数学教师, 在平时的教学中, 注意想方设法从数学教材本身挖掘兴趣因素, 善于置疑问难, 创设充满悬念的问题情境, 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数列的知识时, 我们可以讲有关国际象棋的故事,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欲望。传说古印度的首相为了国王的开心而发明了国际象棋, 国王在高兴之余, 希望赏赐首相, 问首相需要什么赏赐?首相说:“陛下, 我需要的赏赐不多, 就是在棋盘的64个格子中, 第一个格子放1粒麦子, 第2个格子放2粒麦子, 第3个格子放4粒麦子, 第4个格子放8粒麦子, 这样依次下去, 每一次后一个格子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 直到放满64个格子。”国王认为首相要求的赏赐太少, 希望他能够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首相不愿意, 国王只有按照首相的要求去做。那知, 随着格子的推移, 每一个格子中需要的麦粒越来越多, 最后国王把国库中所有的麦子都用上了, 但首相所要求的放满64格麦粒的要求还没有达到。在这里我们可以问学生, 故事中首相所需赏赐中的麦子到底有多少呢?如以现在世界上小麦的年产量来计算需多少年才能满足首相的要求?这样学生带着求知的强烈欲望再去学习数列的求和问题, 学习的兴趣就会浓烈得多。当然这个故事, 我们也可以用在其它的地方, 比如数学中的有关合情推理知识的学习, 可以问学生:国王为什么会觉得首相所需要的赏赐太少, 是国王太笨了吗?可以问学生:最后首相会有什么结果?

我们在讲对数知识时, 学生开始的时候不太明白我们为什么要讲对数, 因为对数知识, 引入时所提出的问题是可以用以前的知识加以解决的, 引入对数后大家反而觉得不方便, 甚至不必要, 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学生学习对数的兴趣。教师可以问学生, 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有38万公里, 如果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并且足够大的纸, 并且可以折叠的话, 用来折叠成从地球到月亮的天梯, 那么需折叠多少次可以折叠成从地球到月亮的天梯?在学生猜想之后, 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折叠的次数不到40次, 学生就会很惊讶, 怎么可能这么少?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如何计算这样结果的强烈欲望。

当然,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如讲复数时, 可以从方程x2+1=0有没有解这样的问题情境入手。这些在新知传授前创设的问题情境都充满了悬念, 当学生知道了即使在现在, 要满足首相的要求, 也需要全世界小麦每年产量的几百倍;当学生知道那张可以折叠的纸只需要不到40次的折叠就可以架成一架从地球到月亮的天梯;当学生知道方程x2+1=0竟然也可以有解, 而且有两个解。这些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惊诧、感到困惑,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要揭开谜底的强烈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他们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二、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感情。学生之所以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虽然有数学枯燥比较难学的原因, 但我们的数学教学与实际相脱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学生感到数学学习除了考试并没有什么用处。就像2005年我在北大参加新课程骨干者的培训时, 一位专家针对我们参加培训的数学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解和质疑时解释中所说:“请问大家, 你们教的学生都上大学了吗?如果一个学生毕业后开出租车, 那他要学那么多的数学干什么?”是啊, 我们的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数学与生活实际是不是脱离太远, 是不是让学生浪费了很多时间, 是不是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其实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事例很多, 如果我们结合教学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问题情景, 就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与我们生活有关,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比如在讲函数最值时, 可以联系商品销售的事例。比如说有一个商人以每件8元的价格进了一批商品, 我们知道商人都喜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希望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我们也知道, 一件商品如果价格高了, 单件获得的利润多, 但卖出的就少了;反之价格低了, 卖出的虽然多了, 但单件获得的利润就少。如何获得最大利润, 这个商人通过调查发现:如果以每件10元, 每天可以卖掉200件, 如果在10元的基础上每涨价1元, 就要少卖出10件, 问如何确定商品的价格来获得最大利润?通过计算, 我们知道当商品的定价为19元时获得的利润最大。你看, 即使我们不考大学, 但我们还得用数学!

在讲数列求和的问题时, 我们可以创设有关住房贷款的问题、子女养育的费用问题、养老保险问题。如以养老保险的问题为例,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养老的问题将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需要我们及早做准备, 在自己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开始积累养老的资金。我们以一对夫妇, 每人每年存入1万元作为养老的资金, 按照最保守的理财方式, 即把每年的养老资金存入银行, 年利率为3%, 那么这一对夫妻从25岁开始, 到60岁不能工作需要赡养为止, 问这一对夫妇共积累了多少钱?如果用这些资金的利息来支付生活费, 那每年的生活费有多少?如果这一对夫妻能够有一定的理财意识, 比如购买国债、基金等, 如果年利率为5%, 那么情况又怎么样?

当我们告诉学生, 我们有没有想过, 如果在储存养老资金时所获年利率为5%, 到60岁时, 他们积累的资金总额达121万元, 如果此时把这些钱作为基金存入银行, 定期1年, 年利率为3%, 每年利息有3.6万多元, 这样的利息收入用于生活, 应该说保障基本的生活没有问题。如果在储存养老资金时所获年利率为5%, 那他们积累的资金总额就达180.64万元, 此时把这些钱作为基金存在银行, 定期1年, 年利率为3%, 那每年利息有5.4万多元, 这样的利息收入可以保障这一对夫妻过一个比较好的生活。

在讲指数函数的时候可以联系考古问题, 问如何准确确定文物的年代问题, 可以联系社会上经常发生的集资案, 等等。这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 不仅转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也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三、创设与自然现象有关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对

数学的好奇心。自然界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这些现象中充满了丰富的数学知识, 用这些事例来创设问题情景,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讲立体几何有关物体的体积时, 可以提出自然界中的树木和植物, 为什么它们的茎、杆是圆柱形的?为什么它们的果实是椭球形的?为什么在热带地方的树木和植物的叶子却很薄很宽大?而寒冷地方的树木和植物的叶片却是针形的?

在讲概率的时候, 可以创设生男还是生女的问题情境。比如过去我们有一种观念, 认为男孩可以传宗接代。有户人家特别希望有一个男孩, 已经有了两个女孩, 当父亲的就去算命, 算命先生说他的命中有男孩。于是这户人家就连续有了几个孩子, 终于在他妻子生第6个孩子的时候, 是一个男孩, 他很高兴, 认为算命先生算得很准。这个算命先生真的很准吗?其实我们可以告诉学生, 当我们学完了有关概率的知识就知道, 这一户人家, 从第一个孩子到第6个孩子, 都是女孩的可能性是1/64, 即不到2%, 换一句话说, 按照这户人家想要男孩的意愿坚持生下去, 一定会有男孩。

四、运用类比创设问题,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

解。在讲新知识前可以通过一些故事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 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有关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知识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理解合情推理的准确性, 可以讲这样的故事:以前有一个儿子一直不听他父亲的话, 父亲叫他向东, 他一定要向西, 就是喜欢与父亲对着干。我们传统的习俗是人死后要入土为安, 葬在高处。他的父亲临死前想, 如果叫他的儿子把他葬在高处, 儿子一定不会答应的, 为了达到把自己葬在高处的目的, 父亲便要他的儿子在他死后把自己葬在一条小河中, 他以为他的儿子一定会对着干, 不会把他葬在河里, 而会把他葬在高处。那知他的儿子却想到, 自己从没听过父亲的话, 这最后一次定要按照父亲的话去做, 结果他的父亲被他葬在了小河中。

另外, 我们还可以讲为什么在一般学校的校纪中都规定男生不留长发, 为什么老师处理学生迟到这个问题, 对不同的学生, 方法不一样?这是因为在我们平时的印象中, 男孩就是应该头发短, 大家都习惯了, 如果一个男孩头发长, 那么大家就会觉得这个男孩与众不同, 会觉得这个学生个性强, 会对别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老师之所以对迟到的学生处理不一样, 是因为那些表现好的学生, 在老师的印象中一直很好, 虽然他们的迟到可能是故意的, 但老师根据以往的印象会认为他们是有特殊原因的。

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第8篇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那么,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下面,笔者就此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要想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并鼓励学生能独立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教师只讲学生完全不懂和还没有完全懂的知识点。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学生独立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耐心地点拨和讲评。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一课,由于学生已经学过小数除法,并掌握了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所以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点,总结出分数化有限小数的规律,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归纳总结。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先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学生会了之后,再出难一些的题目指导学生练习。这样,把学生推到探究新知的“第一线”,让他们自己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不足,把他们认识中的不足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注重学生的有效参与

要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来。不要以少数学生的对话来代替全体学生的学习,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获得最大的发展。所以,学生的全体参与至关重要。

例如,教学“不连续进位加法的列竖式计算”时,按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提问,指名学生逐步回答每一步应怎样列式。从形式上也是让学生独立动脑回答问题,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听别人的“说”而学到的,特别是对“学困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教师只能从“懂不懂?”、“会不会?”的询问中有一个大致了解。如果由教师先启发诱导,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交流讨论,通常以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头说带头做,鼓励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试着说试着做,让全体学生都动手尝试列式,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那么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必会大大提高。

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1. 加强直观教学 , 把操作和思维结合起来。思维从动作开始,儿童可以理解的首先是自己的动作。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思考的环境,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获取新知,发展思维。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提前布置学生动手制作钟表模型,上课时教师一边讲一边指导学生拨时针和分针。在认识整时和半点时,让学生在自己的钟表模型上具体动手操作,更加直观形象。通过操作,学生对新知有了直接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2. 指导学生 讲题说理 , 把语言和 思维结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发展学生的语言。那么,怎样把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特别对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更需要耐心鼓励。其次要交给说的方法,培养说的习惯。例如,在小组交流中先让学习好的学生说,再让“学困生”开始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在之后的展示交流中,鼓励“学困生”大胆说出小组交流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然后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

如何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第9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分数》一课上,我创设以“猪八戒吃西瓜”为主题的故事导入:猪八戒和孙悟空在分吃西瓜,猪八戒觉得西瓜的三分之一肯定比二分之一多,就抢着吃西瓜的三分之一,请同学们帮猪八戒看看,他吃的是大块的吗?这样引入,使学生对分数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造体验条件,让学生成为主人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条件。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 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的能力,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成果都有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力量消失。”

三、建立融洽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上师生情感融洽,是产生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做一个和蔼可亲的交际者,在学生困难时给予帮助,在学生成功时给予赞扬,使他们在轻松自如地进入角色,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数学教师的情感转而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热爱之情,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才会活泼气氛,有幽默,有笑声。否则,一旦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的情感,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情况下,学生对该学科的思维、记忆、理解、想象等一切认知机能,都会受到阻滞和压抑。

师生的感情交流,能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求知欲强,从而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回答“怎样才能把握课堂上的有趣”这一问题时说:“所谓课堂上的有趣,就是学生带着高涨、激动地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而对展示的真理感到新奇和震惊。”没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不可能达到此种境界的。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彻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则、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营造和谐氛围,培养良好习惯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进而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角色上的不同,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教师除了应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加大情感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10篇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学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首先, 用数学的美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的抽象美、形态美、简洁美、和谐美统一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从各自的不同角度积极地感受数学美, 欣赏数学美, 进而去追求数学美。其次, 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典故, 名人求学、探索知识的精神, 使学生对学习数学, 研究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动机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必然促进数学兴趣的产生。而有了数学学习兴趣, 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 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动机, 例如利用实物模型来演示。故事引发、疑难诱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正确的数学学习动机, 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才能培养和发展各方面的素质能力。

二、发挥情感积极作用, 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

针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沉闷, 数学知识的抽象, 以及以往的教师满堂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三个方面。

1. 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 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 才会乐于学习。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 跟他们交朋友, 真正成为学习的合作者。

2. 正确评价学生。

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争取发言, 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 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 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表扬和鼓励, 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 才能使学生受到鼓舞, 得到力量, 勇于前进。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 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 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阶而上, “跳一跳摘果子”, 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 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 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 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核心。“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学贵有疑”, 积极学习的核心是探究, 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 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一堂课, 出现了一些概念, 一些新知识。同时, 学生的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 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 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 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时, 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 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 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 教师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 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在一堂课的任何时候, 学生有问题都可以提问, 甚至鼓励他们提出一些书本上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 从而养成良好的质疑能力, 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 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发挥教学设计中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 要通过巧妙的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的基础上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 培养质疑能力, 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4. 开展适当竞赛, 提高学习热情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好胜是初中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征, 竞赛中学生总希望争第一, 得到老师的表扬, 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 如“看谁算得快又对”, “看谁的解法多”, “比谁方法更巧妙”等, 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 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 只有科学引导学生, 留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5. 在数学教学中, 充分放手, 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脑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途径。

倡导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11篇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学习起来才有积极性。那么在课堂引入的时候我们只要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

根据不同的表现形态,常见的情境创设有游戏、任务、演示、故事、问题、悬念等。比如学生们在获取新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开心辞典》的节目来创设情境,通过设置《开心辞典》中帮助朋友答题这一紧张场景,一方面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掌握课堂的技巧快速获取只是是多么重要。有时根据课堂需要我们经常把几种情境创设有机结合起来,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先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任务将知识比较具体化。这样既用到了演示,又用到了任务创设情境。

二、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很好的调动,因此也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少讲多练,能不讲的就不讲,能少讲的则少讲。

设计出让学生能自主学习、探究的教案,配备辅助学案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自己多动手操作,不喜欢教师满堂灌。我们可以做成学案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为了将自己的作品快速导入课堂,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新知,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主动氛围,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自觉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设法创设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数学学习积极性 第12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 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每一堂数学课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 解决问题结束, 过程便是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在整堂课中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这样学生便能积极地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开始的, 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课堂上的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自制力比较差, 容易分心, 上课时常常坐不住。为此, 可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 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人民币”这个单元时, 我开展了一个“小小商店”活动, 模拟在实际购物中正确计算应付款和找回的钱,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功能, 会正确地使用人民币。又如教学“统计”一节, 学习用画“√”法进行统计。在教学完这种新的统计方法后, 练习中让学生统计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 每个组员都有不同的分工。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 增强了集体凝聚力。

三、开展竞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竞赛, 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竞赛的形式有很多, 如男女生比一比、小组间比一比、同桌比一比、全班比一比。每一个小学生都有好胜心, 希望能比别人做得更好, 争取得第一, 得到老师的表扬, 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可以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热情, 激励学生变得比平时更认真、更有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可以这样提问:“谁能比他说得更好?”“比一比, 谁做的又快又对?”“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这时, 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思考。

四、保持良好的心境

一个好的教师, 在备课时就要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 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来。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境, 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有新鲜感, 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 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 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教师良好的心境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 当教师进入课堂后, 必须要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 以此感染学生, 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五、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学生通常对什么课积极性很高呢?一个小女孩, 有一天对我说:我现在特别喜欢数学课, 于是我便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数学老师。我再问:那你为什么喜欢数学老师呢?她说:因为数学老师特别有趣。每一个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都有着不同的形象。每一个教师都要争取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可爱, 他们常常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 便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因此,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教师只有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才富有实效, 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

六、多鼓励少批评

鼓励和信任是一剂良药, 它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因此, 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赞美之词, 时时刻刻给学生以鼓励、以自信, 使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相信自己能行, 消除自卑心理, 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 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粗暴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尖刻、粗暴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小小的鼓励却能迸发出无限的力量, 足够点燃一颗幼小的心灵。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 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 只是一味的揪住他们的缺点不放, 缺少了对学生的鼓励, 缺乏对学生的信任。每一个孩子都希望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所以, 我们一定要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多给予学生关爱, 多给他们一点信任, 多给他们一点鼓励, 而不是过多的批评和指责。

七、适当的奖励

上一篇:一卡通下一篇:药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