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2024-07-16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精选12篇)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1篇

一、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选取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福州市聋儿语训部、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康复科、苏州市吴中区聋儿语训中心4所特殊学校或康复机构, 按照随机法从每所学校或机构抽取30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 共调查120人。回收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回收率为90.0%, 其中男性31人, 女性77人, 平均年龄为36.04±9.33岁。

2. 调查内容

调查表内容包括: (1) 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收入、婚姻状况等; (2) 个人情况, 包括面对特殊儿童种类、工作量、工作压力、健康状况等; (3) 教师身心健康状况, 在本研究中对应CFS发病状况, 包括症状标准和体征标准。

3. CFS确诊标准

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制定的CFS诊断标准, 同时具有2项主要标准, 6项症状标准和2项体征标准, 或累计具有8项以上单纯的症状标准, 即可确诊为CFS。

4. 资料统计

分析调查问卷经复核后输入计算机,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 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二、结果

1. 特校教师CFS发病现状

108名调查对象中, CFS检出率为16.7%, 不同年龄段特校教师CFS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除了40~49岁年龄组女性CFS检出率高于男性外 (x2=5.872, P<0.05) , 其余各年龄组男、女教师CFS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1。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2. CFS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在29个调查项目中, 与特校教师CFS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工作量、工作压力、日均睡眠时间、家庭融洽情况、是否喜欢本职工作、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工作的支持程度和娱乐活动频率7项, 见表2。

3.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引入变量检验水准α=0.05和剔除变量检验水准α=0.10, 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向前逐步法筛选变量。最终入选回归方程的因素有工作量、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工作的支持程度、日均睡眠时间、家庭融洽情况和娱乐活动频率5项, 见表3。

三、讨论

CFS虽是医学领域的问题, 但它与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及自身体质密不可分[5], 有研究发现, CFS在接受过良好教育、经济收入中等水平以上的人群中发病危险性较大[6]。本次调查显示特殊学校或康复机构CFS的患病率为16.7%, 表明从事特殊教育和康复的教师是CFS发生的高危人群, 与相关报道相符[7]。

单因素分析显示, 工作量、工作压力情况、日均睡眠时间、家庭融洽情况、是否喜欢本职工作、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工作的支持程度和娱乐活动频率这7项为CFS发生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工作量、特殊儿童家长对康复工作的支持程度等因素在引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后, 仍显示有显著意义 (p<0.05) 。

特校教师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和特异性, 既要完成一般的教学常规工作, 又要针对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练习, 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每一个进入特校的学生都具有极大的特殊性, 这就要求特校教师要花费比普通学校教师更多的心血, 而家长的期待无形中又给特校教师增添了许多压力。此次调查显示, 调查对象中有30.6%的教师觉得工作量大, 41.7%的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自觉工作量大和工作压力大的教师患CFS的比例远大于觉得工作轻松的教师。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更说明了工作量是CFS发病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家庭是儿童一个至关重要的受教育场所, 父母始终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对于特殊儿童来说, 家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如果家长对特殊儿童康复抱有正确的心态, 能够积极配合教师, 那么教师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儿童的康复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反之如果家长不支持, 那么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心理压力, 不利于教师的身心健康。此次调查显示, 觉得家长不支持他们工作的教师有44%患CFS。

此外, 睡眠时间不足也是CF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校教师作为一群工作性质特殊的教育工作者, 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吸收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 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提高教育康复的水平。调查显示, 有20.4%的教师日均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而睡眠正常 (>8h/d) 的教师仅有15.7%。

此次调查还显示, 特校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直接影响了CFS发生的几率, 25.9%的教师不喜欢本职工作, 这其中CFS患病率为22.2%, 明显高于喜欢本职工作教师的CFS患病率 (5.6%) 。

多因素分析还显示, 家庭氛围融洽、适当进行娱乐活动对教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适当参加娱乐活动, 使教师在忙碌的工作后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劳逸结合, 对缓解疲劳无疑是有利的。

本次调查研究说明, 我国特殊学校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要避免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痛苦, 最重要的还是预防, 避免长时间的极度紧张和精神负担过重[8]。本次调查结果提示可以通过多方面因素预防特校教师CFS的发病, 改善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特殊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思想教育, 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特殊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 教师对工作难度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成就感”和“荣誉感”做出新的理解, 一方面主动取得儿童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一方面积极调适自身心态, 降低自觉压力, 调整生活作息规律, 适当增加休息娱乐时间, 多管齐下, 积极调整和改善健康状况, 确保高质量地开展特殊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尚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特征与评价.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 .

[2]Goshorn RK.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review for clinicians.Semin Neurol1998.

[3]贺丹军.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及躯体表现特征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5 (12) .

[4]Nisenbaum R, Jones A, Jones J, et al.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symptoms reported by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nn Epidemiol, 2000.

[5]Buchwald D, Herrell R, Ashton S, et al.A twin study of chronic fatigue.Psychosom Med, 2001 (63) .

[6]Peterson PK, Schenck CH, Sherman R.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in Minnesota.Minn Med, 1991 (74) .

[7]蔡树涛主编.慢性疲劳综合征自然疗法.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第2篇

教育教师常规是指教师必须遵守执行的势头规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Y

一、备课

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1、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长同意,教导处审批后方可实施,中途变更授课计划须报教导处批准。

2、备课立刻银根趋利而无标的需求,一学生为主体学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教材;更新教学规律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既能发电能力的实际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教师应将备课结果必须在教案之中,教案必须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的详略应以利于教学实践为原则,教龄在五年以内或新任教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一周教案。

教师应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教研组长要在教案上签字。

4、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与加利用已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练习设计

和师生活动设计等,提倡写教后感。

二、上课

上课是把教案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正确过用教学方法,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做到紧扣目标,容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分析精当,寓德于教,教书育人。

3.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充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手段,要废除注入式,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4.基本功扎实。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演讲、解题、示范、实验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力,要用普通话讲课。

手语要规范、准确、能辅助教学,但不能依赖手语教学。

板书要正确、工整、清楚、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讲课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科学严谨。

5.讲究艺术。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

术、实验的艺术、教态的艺术、学法指导的艺术。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

6.反馈及时。根据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向性,教师要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信心的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技能缺陷。

7.常规严格。教师应在上课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以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展有序,面向全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要重视教学卫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就是要以身作则,上课不迟到、拖课、可提前下课,中途不擅自离开课堂,不随意调课、缺课。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练习、作业要有目的。练习作业要要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重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设计练习、作业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地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练习、作业设计要具有思考性和可操性,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力,教师设计练习、作业时,习题要典型,题型要多变,主客观兼容,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4.练习、作业分理要适当,教师要精选和编制练习作业,注意课内外练习、作业合理配置,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级段每天只能有半小时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做。

5.练习、作业要有规格要求,各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技能特点的规格要求。作业要做到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正确,作业整洁,并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

6.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矫正,作业批改一律采用等级制。

7.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作业大检查,教研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作业检查。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和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培养特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辅导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要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2.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3.早读课教师要深入课堂解答疑难问题。

五、实验

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科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教师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要对实验情况进行登记。

六、成绩考核

考试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1.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学校只能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2.上好复习课,复习要全面、系统,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

识要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技能技艺,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要突出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3.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的难易要从易到难。题型设计应体现多样性,做到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试查。

4.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既有统一标准又要灵活掌握,看答题思路,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6.积极创造条件,改革考试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

七、教学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和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健全教学研究的制度,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规和有关素质教育的论述,掌握教学规律、原则、策略、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习可采用教师自学的办法进行,每个教师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文章,学校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组织专项检查和考核。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

标体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知识能力体系),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学校要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3.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旧,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解决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积级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增强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研究型、创新性教师队伍,学校应组织教师通过专题调查,经过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每人每学期至少与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争取在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

特殊教育学校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3篇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儿童从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到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要经历一系列环节,逐渐形成和发展数认知能力。研究者通过大量认知心理学实验发现,数学困难(Mathematical Diffi—culties,简称MD)儿童,在某些认知能力上存在缺陷。将认知理论应用于数学困难的研究主要关注数字、计算、算术能力等方面。以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数量估计能力为例分析。

估计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认知过程,数量估计是估计的主要类型之一,其本质是通过数字判断解决数学问题。测查儿童的数量估计能力,以年级和组别为被试间变量对数字线估计任务的精确性进行的方差分析发现,年龄的主效应显著。二年级组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的PAE(误差绝对值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龄组,三年级组和四年级组PAE的差异不显著。同时,组别的主效应也显著,MD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的PAE显著高于普通组儿童完成数字线估计任务的PAE。儿童的PAE值越高,数量估计的精确性越低,所以二年级组儿童数量估计的精确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年龄组,MD儿童数量估计的精确性显著低于普通组儿童的精确性。 

分析二至四年级普通组儿童与MD组儿童估计的个体差异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普通组儿童使用线性表征和指数表征的趋势基本不变,始终为主要采用线性表征。而对比这一趋势,二年级MD儿童采用指数和线性两种表征形式,差异不显著,处于非线性表征向线性表征的过渡阶段。随着年级的升高,MD儿童逐渐采用线性表征,而最终在使用线性表征的能力上与普通组儿童趋于一致。本研究的结论表明MD儿童随年级的升高,其数量估计能力与普通儿童一样,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为估计能力的精确化和表征形式的线性化。但是MD儿童表征形式的发展晚于普通儿童,直到四年级才与普通儿童相当,估计的精确性也始终低于普通儿童。

由此可见,数学困难儿童和普通儿童在智力和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其数学教师应根据其能力水平,不断探索出一套培养数学困难儿童的教学方法。

二、数学教师对策分析

1、加强特殊儿童数学教育的研究

特殊儿童是一个多类型的复杂群体,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特殊儿童数学教育研究的现状,远远跟不上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检索近年来有关数学教育方面的文章和专著,在众多的资料中,涉及特殊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章很少,仅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一般数学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移植及应用。特殊儿童数学教育研究整体水平不高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特殊儿童数学教育和特殊教育一样正“面临理论空白的危机”,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势必会造成盲目的实践和质量的低下,二是在研究方法上更多采用演绎和质的研究方式,以实践、实验为基础的归纳法研究偏少,特别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与普通儿童有何差异的研究甚少,缺乏实验数据佐证。三是研究主体不明确,研究主体与教学实践活动分离。一线特校数学教师不认为自己是研究的主体,高校及研究机构及人员力量单薄,且长期游离于特校数学教育实践之外,形成教研与教学“两张皮”。为此,要积极倡导有全体特校数学教师主体参与的数学教育研究,实现主体移位,要加强特殊儿童数学教育和教学的内在规律的研究,要转变研究范式,改善研究方法,以丰富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实验、实践为基础,采用归纳的、质的分析与研究的方法,形成有实践支撑的特殊儿童数学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特殊教育实践,为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2、优化知识结构

调查数据表明,特殊学校数学老师知识结构欠缺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数学知识,特别是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知识;又包括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新课程和教学知识、數学认知与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特殊学校数学教师知识发展也应该是全方位的。总体目标应定位在“小学教育专业(理科)”的课程要求和水平上,它与大学本专科数学专业课程目标的不同点在于,应切实加强《高观点下小学数学》、《数学学习论》、《教育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与心理》等课程的学习研究,完成知识结构的“充电”工作。当前,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启动,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发展应当更加重视理论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促进知识结构的整体优化,而不是简单的“查漏补缺”。基于以上认识,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知识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拓展内涵,完善结构”。

3、改善教育培训方式

在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要讲究实效,多头并举,实行自学反思、校本培训、在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

自学反思是人自为战、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自我教育培训方式。自学是根据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状态及专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内容进行学习与实践,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方式,它是在职教师知识发展的主要渠道。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孵化器,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反思,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教学中的得与失,才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真知灼见,提高教学水平。大凡优秀教师都是在“有科学的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中成长起来的。 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4篇

一、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甘肃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50名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50份,收回调查问卷50份,问卷调查有效率100%。其中问卷调查共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二、结果分析

1.数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依据调查结果分析,现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教学目标意识,对教学目标认识不足,有60%以上的数学教师只是照抄教学参考书或者案例;二是数学教师制订教学目标的能力比较差,不仅教学目标设计行为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设计不全面,比较抽象与模糊,操作性不强。

(2)教学内容:在调查结果中,30%左右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师无法分析与处理数学教材,缺乏对数学资源的认识与了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仅仅阐述教材知识,没有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3)说课形式:在调查中,只有20%左右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掌握了良好的说课技能。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两点:一是对教什么了解十分全面,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阐述内容不多;二是对学情分析不够,无法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没有依据学生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展开教学。

2.课堂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会学生学习是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2%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接近50%的数学教师缺乏对新课程的解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有非常多的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时候存在误区。比如,认识片面化,缺乏对新学习方式的认识;在教学中采取极端化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方式;组织简单化,在教学中并不考虑教学的有效性,也未采取合作教学;学习指导比较粗浅,很多数学教师在布置完任务之后就放手不管,但是因为学生比较特殊,所以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实用性。

(2)传统教学技能:在调查中有20%的教师能够掌握数学语言,有38%的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应用讲解、演示,有4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中会提问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1.明确技能发展目标

在调查中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存在缺陷,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在当前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技能发展目标,需要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树立新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当然,数学教师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完善自身教学技能。

2.构建完善的技能培训模式

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技能培训模式需要以集中培训为主,在自我培训与反思训练中提升教学效率。其中自我训练是针对数学教师所开展的一种培训方式,具有针对性,能够选择特定的技能项目进行自我学习与训练,能够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其中基本的模式主要包括三点,第一是进行自我学习,任务便是认知,这是掌握技能的关键所在。数学教师要从特殊教育角度出发,清楚了解到数学教学的基本程序以及相关规范;第二是进行观察与模仿。因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学有区别,但是普通学习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到特殊教学体系之中。数学教师要通过观看录像,对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掌握教学要领;第三是自主训练,即实践。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全新的教学方式融入其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摘要:<正>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社会中比较重要的群体,其教师教学技能的好与坏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与劣。因此,数学教师的技能现状如何,应该怎么提出解决措施则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本省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一、调查研究对象与方法对甘肃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的50名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50份,收回调查问卷50份,问卷调查

特殊学校教师工作总结 第5篇

在学习然后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自闭症人群的三大障碍(人际关系、交流、想象力),这些障碍实际上就是自闭症人群“不能”和“不会”的表现,所以作为特教老师而言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协助他们跨越这些障碍,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将他们的“不能”和“不会”尽可能的变为孩子的“我能”和“我会”,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教学上给学生制定更符合他们的教学目的和目标,让他们在某些方面进步的更快一些,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常态的生活。

对于特殊孩子而言,他们的生活是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所以作为特教老师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弄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手把手的去教他们,而不是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们这件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并且一定要记住是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教,如:礼貌用语,提裤子,穿鞋,就餐,入厕……

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牢记教学方向和学习内容,这样才能及时正确的找到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解决他们当下所遇到的困难,并能够顺利的进行教学。

在教学操作中一定要理清楚指导语,导入语和口令的区别,避免给孩子使用指令。大运动课中提高感觉统合和痊人疗愈的训练,加强对万象组合的设计,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康复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孩子必须先建立好关系,因为只有好的关系,孩子才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们才能引领孩子进入到教学中去,并且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教学。

做好每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将理论和实操灵活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使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各种学习途径和培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孩子在感觉统合和全人疗育方面都能够有所进步,使他们有一个好的康复训练效果。并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生活状况和在校情况,如:自我打理(吃、喝、拉、撒、睡),居家生活(衣、食、住、行、医),生活习惯的养成……使家长和老师取得相应的配合,让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越来越常态化的生活。

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做好晨检和接送孩子的工作,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若一旦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给相应部门并进行合理的处理;及时和家长取得沟通并进行事件的详细说明。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6篇

关键词:四川省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前言:

特殊学校教育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行业特殊性,与普通的学校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教育公平是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上学读书的机会,必须要加强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相关的部门,一直致力加强特殊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意在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队伍,以维护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平等权,保障社会稳定。

1. 四川省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1.1整体学历水平提高,教师队伍总数加多

据统计,截止2012年,四川省拥有特殊学校共计90所,其中成都市有19所,高居全省之首。这与成都市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有着直接的联系,尤其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许多孩子的生理与心理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上学读书。在这样的前提下,成都市教育部门大力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保障存在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孩子拥有与普通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此外,由于政府的重视,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愿意投身到特殊教育当中,成都市特殊教育队伍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师资队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壮大,同时,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大多为中专学历,最高不过大专学历,而据统计,截止2012年,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学历整体水平90%以上为本科学历,教育队伍的壮大,以及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对于成都特殊学校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1.2四川省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不足

1.2.1特殊学校教师人事编制非常混乱

特殊学校的教师人事编制非常不合理,具体表现为:(1)特殊学校的教师岗位相对固定,流动性较差,导致许多特殊教育的毕业生无法进入到特殊学校里面进行工作,影响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2)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特殊学校的教师难以受到重视,工资待遇等方面都无法与普通的学校教师相比,导致许多特殊学校的教师心理上并不愿意从事这份工作,产生排斥的心理。(3)由于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人事编制不合理,造成许多本地的特殊教育从业者更加愿意到北上广等城市就业,导致成都市特殊教师人才的流失,不利于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

1.2.2特殊学校教育队伍的专业程度有待提高

上文提及,成都市的特殊学校的教师学历水平90%以上为本科学历,然而学历的整体水平虽高,然而大部分教师却并非是科班出身,并且在进入特殊学校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接受相应的专业学习和培训,仅仅依靠教师自身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自行提高是远远不足的,缺少专业特殊教育的专业理论指导,教学水平难以得到质的提高,即便是科班出身的特殊学校教师,在日常的工作过程当中,只是照搬书本上的概念与理论,尚未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忽略了特殊教育的核心工作时“从心做起”。此外,由于特殊学校的招聘要求比较宽松,许多贪图享乐的毕业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当中,拉低了特殊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学历跨度大,参差不齐

据2012年的相关统计,成都市90%以上的特殊学校教师为本科学历,然而这只是一个整体的水平,在部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特殊学校的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例如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青白江区等地方的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学历各有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还是特殊学校的工资待遇造成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吸引力自然较大,成为了高学历的特殊教师的首选之地,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资待遇相对较差,特殊学校的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则较低,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难以寻找,制约着特殊学校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

2.原因分析

2.1工作量与收入不匹配

长期以来,特殊学校都存在着教师的责任与其实际的利益收入难以平衡,导致教师产生心理的不平衡,从而造成人才的流失。从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只有当特殊学校的教师的责任与利益相随平衡的时候,其工作积极性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当前,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导致特殊学校的教师,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造成心理方面的落差。特殊学校的教师需要掌握更对专业的知识,然而其经济利益却不如普通的中小学教师,这是导致特殊学校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2经费不足

成都市的特殊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着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据统计,成都市2006年特殊学校教育专项经费仅为3021.9万,远远不如普通的中小学专项经费。经费的短缺,导致针对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无法得到落实,正常的培训工作无法开展,仅仅依靠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自我提升是非常有限的,直接造成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3人事管理制度的落后

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的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长期以来,特殊学校教师的管理制度沿用的都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已经严重与市场脱节,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殊学校教师的教师招聘权力长期掌握在上级领导部门手中,校方缺乏自主选择权,主观能动性差,并且容易造成上级领导部门的腐败。教师编制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从选择,到培训,再到使用都难以满足学校的要求与标准。

3.解决四川省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措施

3.1推行特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nlc202309041650

根据成都市特殊学校的实际情况,其人事改革应该是由内而外的。首先是内部环境,建立健全的晋升机制,给予特殊学校的教师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鼓励,引进高素质的特殊教育人才。同时,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利用经济手段,避免出现人才外流的不良现象。最后是外部环境,完善特殊学校教师的招聘机制,严格招聘要求,保证其专业水平能够满足日常的工作需要。除此之外,对特殊学校的上层领导机构加强管理,避免出现尸位素餐的不良问题。只有推行特殊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特殊学校教师队伍的水平。

3.2加强对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

特殊学校教师需要长期与生理,或者是心理存在缺陷的孩子打交道,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殊性,日常工作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非常广,往往会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甚至是医学等专业学科的知识。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特殊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这部分的工作可分为两个环节进行,首先是针对特殊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丰富其专业水平,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内的工作。最后是建立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机构,成都市可以与其他的各大城市采取联合办学的方法,培养专业的特殊教育人才,继而提高特殊校教师队伍的水平。

3.3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

在正常的教育环节当中,教师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学校只是充当一个实物平台而已,因此,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特殊学校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核心作用就更为明显了,这就要求必须切实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早在1995年,我国国务院就曾颁布了《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文件中强调了特殊学校教师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求提高其工资待遇水平。具体操作方法有提供“五险一金”、提供住房、提供公费医疗、提高基本工资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是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业,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而特殊学校教育同属于教育事业的范畴,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体现公平性原则。改善成都市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而以点带面,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但瑰丽,雷江华,张继发. 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2006,05:52-56.

[2]蒙军. 巴彦淖尔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3]马燕燕. 新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

[4]杨运强. 梦想的陨落:特殊学校聋生教育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赵丽娜.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研究之文献计量分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2,06:10-11.

[6]杨袖苏. 我国特教教师教育政策的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1.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7篇

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特点

1.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学应被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迅速成为发达国家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不同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不少学者主张打通传统的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分隔,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纳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智能、专业情怀和专业规范四大子系统,其中专业理念起统帅作用,其余三者是基础,四个系统内部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工作复杂程度非普通教育工作所能相比,专业性更强。因此,特殊教育教师除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条件外,还必须具备崇高的专业道德和人道主义服务精神、先进教育理念和正确教育信念、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综合型能力结构、健康心理和良好个性品质等特殊的专业发展内涵。

2.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具有一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共同特征外,又有其专有的特征:

一是独立性。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相比,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因此,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历程中,必须保证相对独立性,建立相互依赖又相对独立的教师培养、培训、进修体系,以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的需求,不断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

二是复合性。特殊教育教师承担着“培养、塑造、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等多重教育任务,要针对每一个特殊儿童制订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采用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康复、教育和训练,这种情况在普通教育中是不存在的。这势必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简单局限在普通教育的樊篱内,需要涉及教育、康复、医疗、心理等各个方面,具有复合性。

三是创造性。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起步较晚,没有丰富的理论资料和实践经验可供借鉴,尤其在掌握特殊儿童心理特点、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训练等方面,都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探索。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也应该体现创造性。

二、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

1.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

特殊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不是任何具备了教师资格的人就可从事的,它有其特殊的专业能力要求。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机构也相对匮乏,相比于普通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大多为后来进修不同专业的大专或本科学历,教师专业水平不够强。以湖南省永兴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全校26名教职员工中特殊教育专业教师10人,占比为39%;其他专业教师12人,占比为46%;工人4人,占比为15%。(见图1)由此可见,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专业素养比较弱,专业水平不高。

2.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会对其专业成长产生影响。残障少儿的教育过程艰辛而效果不明显,致使许多教师较难通过这一职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满足感。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学生升学、就业的压力相比普通学校少了许多,教师的自我期待和认同感也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没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荣誉感,连“桃李满天下”的精神享受都无法实现。这就导致有些特殊教育教师觉得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没有生趣,教学没有激情,他们只求完成教学内容,不管教学效果,对特殊教育专业发展没有动力。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意识不强,就谈不上专业化发展。

3. 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相对滞后,职后培训较少

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特殊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县级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教师比例不高,如我校教师2014年继续教育培训总67人次,其中参加专业培训的为7人次,占比10%;2015年继续教育培训总55人次,其中参加专业培训的为9人次,占比16%。(见图2)教师培训的机会总的来说并不多,甚至有些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特殊教育的培训类型多是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而关于特殊教育的技能方法等实操性的培训极少。

4. 特殊教育的外部支持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特殊教育教师接受进修和培训的机会很少,究其原因,经费是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各校的特殊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来源比较单一。在国外有些国家,如美国,其教育部下设的特殊教育办公室可以帮助或资助有志于成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学生完成学业,特殊教育的经费不仅有来自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拨款,还有较多是来自私人团体的支持。经费来源的多样化能为教师的进修培训提供保障,他们还对参加进修培训的教师提供额外的补贴,这样便可留住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资。

三、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1. 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模式也应该多元化。我们可从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个方面来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高等院校专门设立的特殊教育专业,进行系统的教育,这种方式专业性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职后培训。有学者提出,校本培训是当前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要多采用“以学代训”“以研代训”等校本培训形式,倡导交互式培训、研究型培训等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在实践中,强化实施五项校本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加强师德培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依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坚持依法施教,科学育人。

(2)加强新课程培训。坚持以“全员参与、重点推进、共同进步”为目标,采用集体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新课程培训,不断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

(3)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及康复理论等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够根据残障学生身心特点和学科特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强化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开展医教结合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效益。

(4)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培训。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始终把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问题即课题”,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分析、反思、实践、总结,鼓励教师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集思广益,使学校科研与个人科研有机统一,共同发展。

(5)加强专业知识更新培训。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仅要有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应具备适应“三类”适龄残障儿童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要持续对教师进行中国手语、言语康复、智障学生评估及训练等培训,把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培养成为具有专业发展方向的专家型教师。

2. 拓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

(1)鼓励专业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可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积极联系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定期派1~2名骨干教师到高校脱产进修,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本专业理论与技术的层次,尤其是本专业的前沿理论与技术,也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高校研读本专业课程。

(2)举办专题讲座。除了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外,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安排骨干教师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学习各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并有计划地聘请校外的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介绍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信息。

(3)加强校际交流活动。特殊教育学校相对较少,且与普通学校很少交流,更谈不上比较,这样使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的质量观模糊,教改信息不通畅,思想闭塞,教育观念守旧。校际交流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基层特殊教育学校更要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他校先进经验,充实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既可“请进来”,邀请示范学校来本校进行业务指导和经验介绍;也可“走出去”,组织教师赴兄弟学校学习取经,从而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先后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前往湖南长沙、株洲、湘潭,广东广州、佛山、中山,浙江温州等地的优质兄弟学校跟岗学习,让教师们在参观学习中拓宽了眼界,更新了理念,提升了能力,也确立了更高的工作目标。

(4)做好“六个一”工作。要求教师每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专著,撰写一篇读后感;至少订阅一种与所教学科有关的报刊;每学期执教一节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发表(或交流、参评)一篇教学论文(课件、案例);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总结(反思)。学校组织教师相互交流,逐步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3.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政府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制度。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执行力度较差。因此,要争取政府制定一部专门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定,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各地政府在岗位设置、奖励评优等方面,要对特殊教育教师给予适当倾斜。此外,特殊教育学校也要对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精心规划,给予制度、经费等保障和支持,如保障进修时间、提供学习经费、奖励优秀学员、年终考核专项加分等,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继续教育环境。

4. 激发教师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教师个人的内在努力,所以必须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提升的内驱力。特殊教育学校要为每个教师的培训学习搭建平台,在提升教师归属感和幸福感上做文章,学校应创设条件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类的相关书籍,供教师学习,尽可能调动教师“我要学”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写论文、做课题,凡能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论文获奖或申请到科研课题立项或编写校本教材,学校不仅要奖励,还要在晋职评优和职称评聘中优先。同时,特殊教育教师要善于自主学习,懂得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习机会,向书本学习,向校内外的同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甚至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使自己适应特殊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可在实践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如何有效关注发展小学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6,(8).

[2]王雁,朱楠,唐佳益.专业化视域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10).

特殊学校教师特殊教育 第8篇

一、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 有理念呼唤, 但缺少教学实践。

第一, 偏重知识传授设计, 忽视培养能力、智力、非智力的设计。有些教师误认为:残疾孩子, 在课堂上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恰恰这些残疾孩子更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潜力, 发展他们的能力。当前, 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仍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 教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创造教材中潜在非智力价值的方案;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挖掘、利用教材自身所具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案。第二, 偏重教学内容设计, 忽视教学目标设计。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内容”的水平, 而没有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高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虽然它们密不可分, 但其内涵和层次存在明显差异。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 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因此, 教学设计中仅有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第三, 偏重课内知识设计, 忽视课外知识设计。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由于对课内知识研究得比较多, 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比较少, 因此使教学设计比较单调乏味;由于缺少知识整合而使教学容量不够。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 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等。显然, 教师们尽管接受过新课程的培训, 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新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2. 对教案缺乏精心设计。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设计, 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新课程实施以来, 我们却从大部分教师平时的备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完全按照或基本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参考书怎样要求, 我就怎样教”去备课;还有些教师备课时从别人的教学设计中裁剪某些环节重新组合, 粘贴成简单的教学思路等。这些现象说明许多教师自身缺乏设计的意识, 教学时严重依赖教科书及参考书, 并逐渐在依赖中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 导致有些教师离开教参无法备课, 教学设计能力得不到提高。

3. 重教学前的设计, 忽视教学中的调整和教学后的反思。

当前, 大部分教师撰写的教学设计仅仅局限于教学前的预先设计, 基本上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部分组成。教学设计中没有关注教学对象的存在, 没有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准备的结果, 不能反映课堂的复杂性, 不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尤其是伴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 教学设计也就画上了句号。这种封闭的设计过程, 阻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对提高教学设计的思考

针对以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 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谈几点想法。

1. 提高教师分析学情、教情的能力。

教师分析学情, 即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包括学生过去的学习基础、目前的学习动机和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等;教师分析教情, 即分析教师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比如, 教师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教师的价值观、人才观等, 无不对教学设计形成指导性的作用。教师的个性、特长等也会直接影响教学设计。

2. 提高教师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 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有了更高要求。 (1) 教师如何确立多元目标并涉及学习的各个领域; (2) 教师如何对三维目标进行有效的整合; (3) 教师如何根据学与教的原理体现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既保证预定的基本目标的实现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兼顾“个性化”的目标和在教学活动中生成的非预期目标。

3. 提高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的能力。

这里所说的创设情境, 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 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情境, 并要求把学习任务全部置于情境中。这就要求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 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 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 这样, 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 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世界, 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习任务与教学情境有机地融合,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依据各学科的特点, 进行多种教学情境的整合;发挥教师的个性特点, 实现教学情境创设的最优化。

4. 提高教师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 教学资源的利用主要是指基础性资源的利用, 如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历、社会生活中不断出现的事物等, 这些都应该也可能进入小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输入量。作为教师来说, 也应该对之进行一定的精选和再组织, 以提高其质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 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教师将生活资源有机地链接到课堂, 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进行媒体设计。

5. 提高教师教后反思的能力。

大化特殊教育学校 第9篇

大4学校惑统窄a习功课学生体检广两壮族r丨治k大化瑶族自治县特殊教W学校成立于丨9 9丨年丨0月。学校占地商积5275平方米.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柯功能笔16个, 阁书馆藏丨54240册, 学校I•分|fi:视对残陣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呵护.不仅开设有缝纫班,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而且每年都访县人民K院为残障学生进行一次免费体检。近年来, 学校丨-分t视教$科研1.作的开展.枳极m织教师撰v特殊教疗教#论文.提«教研水平。2009年$校被i f为令县优秀教fi教学科研成果先进中.位。节曰团聚

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性刍议 第10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学原则,教学实践

特教学生与普教学生相比较, 存在很多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他们在教学中的特殊性, 然而仅仅将特教学生和普教学生分开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特教学生差异教育的需求, 我们需要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入手来进行具体分析。其实教学只是一种形式, 其本质就是根据特教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采取有利于特教学生发展的、适合特教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 其核心就是让每个特教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不使任何一个特教学生跟不上班。

一、特殊教育教师教学特殊性的重要性认识

1、教学特殊性是满足特教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国残联日前向各地残联下发《关于使用2010年末全国残疾人总数及各类、不同残疾等级人数的通知》,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 推算了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 具体数据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分别为:视力残疾1263万人, 听力残疾2054万人, 言语残疾130万人, 肢体残疾2472万人, 智力残疾568万人, 精神残疾629万人, 多重残疾1386万人;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2518万人, 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经过国家三十多年的努力, 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较完备的特殊教育体系。这次的十八大报告, 更将十七大报告中的“关心特殊教育”变成了“支持特殊教育”, 无论人数还是政策上, 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意义重大。

2、教学特殊性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教育模式。作为特教学生来说, 教学特殊性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每一个特教学生, 使每一个特教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每一个特教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教学特殊性只有最大限度的适应特教学生差异, 满足各类特教学生的教育需要, 才能使特教学生得到长远的发展。

3、教学特殊性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

特教改革中提出:“时代发展, 从教育科学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与我国特殊教育课程现状的比较来看, 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特殊要求, 不能适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进而也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基于如此,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现有的以特教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单调的集体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特教改革的需要, 开展特殊性教学方式是特教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原则特殊性

特教学生特殊之处在于自身条件限定了他们各种特殊需要, 所以特教老师在教学原则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耐心原则

特教老师比普教老师更要有耐心。现在孩子难交是普遍问题, 可是针对特教孩子, 更需要加倍的耐心才能将教学工作做好。特教学生由于其先天或后天事故, 生理或心理处于一种病态的反复之中。比如:自闭症孩子就需要不断进行重复性训练。因此, 特教老师要拿出比普教老师多得多的耐心去理解、关心和呵护他们。并不是简单的以生为本就能解决教学问题的, 因为特教对象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世界, 而不变的坚守和超常的耐心成为我们拉近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基石。

2、宽容原则

宽容包含尊严, 而不单单只是同情。作为特教学生来说, 先天的不幸已经很痛苦, 你强加的同情心会让他们觉得是在怜悯自己, 让他们极易产生自卑、自闭、丧失信心、厌学等不良情绪, 严重者可能做也伤己伤人的极端事情出来。所以我们需要宽容他们的不足, 宽容他们的错误, 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 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爱心原则

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一份爱心事业。而相较普教老师, 特教老师需要在教学上付出更多的爱心。只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感才能真正设身处地为特教学生着想, 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 支撑起每一个特教学生学习的信念和动力。

三、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实践特殊性

特殊教育课程的教学设计, 结构流程与普通教育有很大不同, 所以在教学实践上存在以下特殊性:

1、教学践行更细

由于特教学生相较普通学生心思更敏感、更脆弱, 所以需要特教老师观察更细。需要从他们面部表情、行为举止, 乃至一个小手势的细微变化, 来观察学习效果好坏, 以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每个特教学生都存在行为差异性, 不能照本宣科, 统一教学, 需要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特教学生心理需要, 帮助特教学生塑造并完善人格。

2、教学践行更微

特教学生也有优点, 对于特教学生长处, 作为特教老师要给予褒赞和勉励, 对于特教学生缺点不可放大看, 更需要缩小比例看, 因为其缺点有可能是其先天造成。所以在教学上特教老师要对于特教学生身上缺点要比普教学生看得更微不足道, 这样可以保证积极健康的心态给予特教学生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成长环境。

3、教学践行更活

特教学生较普教学生学习耐性较弱, 所以在教学践行特别是教学时间、课程设置和管理上要更灵活, 如有些特教学生只有20分钟的接受能力, 有些特教学生只有35分钟的接受能力, 要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 灵活安排时间。

四、结束语

面对特教学生, 不能急功近利。教育是一场“慢工出细活”的事业。特教学生各有千秋, 教学方式则要量身订制, 面对特教学生, 耐心、爱心和宽容缺一不可, 教学践行上要更细、更微、更活。只有这样, 才能推动我们特教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路荣喜.浅谈现代特殊教育的基本思想[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 (02) .

[2]兰继军.论西部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及其提高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07) .

[3]刘敬美, 张希珍.试论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教师角色的转换[J].教育探索, 2000 (08) .

[4]任占山.日本发展特殊教育重视师资培训[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06) .

[5]雷江华.学习型社会条件下特殊学校职能的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08) .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管理 第11篇

【关健词】教育管理者;其他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研究问题的背景方法和结论

O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Abstract】On a special method of student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culture and management as the main channel, so that we pass this way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to manage student purpos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four aspects to our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Key words】education manager; other students;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research method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background 伴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学校各部门(聋、智障)也积极开展了新课程改革的活动,在学生的管理上,更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和提高;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育改革实验,立足于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其能力。

我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了20年,做了20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我觉得要管理好学生,必须培养与管理好学生队伍。因为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所要表达的语言系统差别,也就是说我们教育管理者与特殊学生之间的沟通要依靠特殊语言--手语及手指语。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手语与手指语所能表达的词语是不能和口语相对并论的,它具有很大的缺陷,汉语中的很多字、词无法用手语及手指语来表达,一个特殊学生如能看懂老师70%的手语,已经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了。因而我们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把学生管理工作做好,是有一定难度。同时特殊学生对正常人具有一种不信任感,而对手语和指语则具有天生的亲切感,因而促使我们特殊教育的教育管理者寻求一种途径来解决这些矛盾。我经过几年的探索发现,学生干部是我们教育者与其他学生之间沟通的最好桥梁。培养管理好学生干部是我们教育管理者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一条捷径。下面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1 我们教育管理者在学校组建了多种形式的学生自治组织,尤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最具有战斗力 我们教育管理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文艺活动来培养与管理这些学生干部。

我们教育管理者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文艺队伍努力工作的奖励机制。我们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叙述,把整个学校的学生管理,分成了二个层次,教育管理者--其他学生,从而把我们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到更上一层楼。

近几年我们每个学期的体、艺活动都举办得有声有色,通过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使这些学生干部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同时也让其他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自我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进取心。例如:我校一年一度的高段象棋比赛,我总是把我总体的思想告诉各班的班长、团支部书记或体育委员,要求他们分头工作并组织学生,报名的报名、训练的训练、布置参赛选手的各自都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而我则把统计出来的参赛选手,比赛的布置时间、地点、保安以及比赛的规则,都交给两位学生干部,由他俩具体负责。我随时听他俩的汇报,看看比赛的结果,最后由他们排定名次。经我审核,张榜公布。期间如遇到难题则随时向我请教,然后再由他们自行解决问题。这样不知不觉地提高了他们在学生中的地位,同时也有利于以后他们开展工作。

通过举办文艺活动,使他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一次艺术素质的培养。他们通过带领班级学生共同参与文艺节目的编导排练与演出,使他们与其他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了。例如:我们学生高一班的周亚玉同学,她不仅能组织学生参与她自编、自导的舞蹈、小品,而且她还亲自演出自己的节目。因此他们班级的同学都对她十分尊敬,并且把她作为自己的榜样。这就构起了她工作的基础,而我们教育管理者则可以通过她影响一批学生,从而达到管理学生的目的。我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班级有1、2名较聪明的学生,只要你班主任对他们培养与管理得法,那么你就能得到一个优秀班集体。因此我觉得如果学校把这些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好,则一定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2 要塑教师形象为职业道德标杆 作为特殊教学校的教师,除了日常管理和教学外,在生活上还要像父母一样照顾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像医生一样指导学生。而教师的奖金往往只有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在这种情形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使教师真正在自己的岗位上爱业、敬业、乐业、创业呢?学校的管理者在健全教师的各项规范制度外,更应该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把教师的作用放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上,使教职工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3 需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引导 爱孩子,宽容孩子!每一块地,总会有一种适合它的种子可以成长。每个人,在努力而未成功之前,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种子。孩子就犹如一块块土地,他们有的肥沃,有的贫瘠,可是,不管怎样总会有属于这块土地的种子。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孩子找到这粒种子,为他(她)的成功奠定基础。

没有人天生就是一个成功者,大多数人都是在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解决困难,不断遇到苦恼,不断自我调节的过程中成长的。处于青少年期的孩子其实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会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来源于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这种困惑主要是发展性的,是成长受阻的一种表现。对于孩子的问题,我们不能孤立地去看,往往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他成长的一部分,我们不要轻易地否定他们的某些做法或某些想法,不要轻易地介入他们的困惑。其实,他们的困惑有时候是非常合理的,没有这些困惑,就没有他们的成长。作为老师,非常有必要去了解学生成长背后的东西,理解他们的困惑,宽容他们的某些表现。宽容可以创造奇迹。雨果说:“世界上没有比宽容更大的海洋。”的确,宽容就像是一缕缕和煦的阳光,再冷的角落都能变得温暖,再灰心丧气的脸庞都能变得灿烂。孩子的成长,需要宽容!

应从了解孩子开始,“了解”一词有好几种释义,这里说的“了解”是指调查,弄清楚的意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创私塾,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体系。孔子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其人格的魅力,思想的精邃及知识的渊博外,也与他完美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志向,了解学生的性格等等,与学生之间始终都保持着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生们既感受到了夫子的和蔼可亲,又聆听了老师的教诲。了解学生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专业追求。意识到“学生是不同的”,才能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发展空间。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始终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个学生有一种真了解,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教师可以从教学过程的细微处入手,积累点滴经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形成对学生的正确、全面的认识,真正弄清楚“学生的缺点在哪里”、“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的个性特点是怎样的等”。

最后用办学理念促进认同。所谓办学理念,是指办学者对学校定性、定位、职能、发展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通过对学校发展的系统思考,我校把“为每一个残疾孩子创生幸福和价值”确立为学校的办学宗旨。这是因为,我们觉得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丰富人的生命,教育要给予人以终极的生命关怀。如果教育不能让人幸福,这样的教育是冷漠的,甚至是残忍的,如果教育不能增加一个人的价值,这样的教育也是无用的,徒劳的。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个残疾孩子,面向他们的未来。我们提出了“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人文氛围浓郁,师生共同和谐发展的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文立校、开放办校、依法治校、队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方针。我们还以“立人、立能、立生”为校训,希冀学生以自立为目标,从成人到成功,努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诚朴、和谐、文明、自强”为校风,以“敬业、戮力、求实、创新”为教风,以“乐学、善思、博采、力行”为学风,努力建设良好的学校风气。此外,还通过校歌的咏唱、校徽的使用、校服的穿着、校旗的打出等加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促进他们的思想、行为和学校融为一体,与学校的发展同悲喜,共命运。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2篇

一、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聋生的发展。在一位传统保守的教师管教下, 可能会把很多原本纯真活泼、肯思善动的聋生变得循规蹈矩、畏首畏尾;而一位开放、博学、求新的教师则可把一些胆小内向的聋生培养成积极、奋进、创新的开拓型人才。聋生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缺陷, 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于老师, 所以聋校职业课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 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周围那些可利用的新事物;要有挑战精神, 以活跃的思维、开拓性的工作, 激励聋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服装专业课的教师, 起码要做到两点。首先, 注意自己的形象, 日常穿着不仅要得体, 还要有潮流意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模仿和创作的冲动。其次, 就是为学校的服装陈列室定期制作新的服装款式, 使得服装这一专业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结果预见, 而且是聋生学习活动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 要体现聋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着眼于调动聋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使聋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聋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更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既要有针对聋生的特点制订的认知目标, 更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例如, 教师在讲“衬衣类”服装款式制图的过程中, 针对“贴边”这一部位, 讲解完制图原理后, 为了达到激发聋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这一目标, 可给聋生提出以下问题:

(1) 贴边的宽窄对成品有什么影响? (2如果在实际裁剪中, 忘了留贴边该怎么处理? (3) 加贴边的衣服该怎样排料?

上述几个问题, 难度越来越大, 针对这些问题, 每一个聋生都会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 这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聋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组织班内同学思考讨论, 找到正确的答案, 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显然, 正确的教学过程设计, 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 对聋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提倡质疑求异, 培养创新能力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 而且是通过学习来认识科学本质, 掌握学习方法, 训练思维能力,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聋生由于受已有知识水平的限制, 存在着许多思维弱点, 像简单、多疑、畏惧等。聋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只会对已有知识进行死板的记忆和粗浅的理解, 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 更不能做进一步的发挥创造。长此以往, 显现的思维弱点愈加突出, 单一的思维定势愈加严重。因此, 鼓励聋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疑问, 引导聋生通过多方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从而促进聋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提高, 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在服装工艺制作课上学习“男西裤”的缝制工艺时, 在最后一个环节中, 腰头很容易出现“拧麻花”现象, 即缝制完的成品中腰头不平、不顺。由于很多聋生在缝制过程中出现了这一现象, 教师可采用鼓励聋生质疑、创新的方法, 分下面两点进行教学:

(1) 大片基本缝合后, 半成品中的腰围成什么形状?

(2) 出现上述现象, 与缝制技术有没有关系?

带着这样的问题, 让聋生进行认真的思考。“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 聋生很快搞清楚了原因。并很快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掌握了这一缝制技术。

四、进行市场调研, 促进创新活动的展开

服装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等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所培养的聋生在掌握艺术规律的同时, 还要学会进行市场分析, 掌握市场规律。市场是聋生最好的老师。让聋生直接走进市场, 自己去观察、去调查, 然后自己进行分析。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让聋生自己设计的服装产品进入市场进行检验、总结, 其效果是在教室内讲市场、讲流行、讲营销所不能比拟的, 因为聋生能亲身体会到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服装, 体验到服装市场的奥秘, 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应该努力地去学习些什么, 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等, 从而促进教学创新活动的开展。

上一篇:城市台新闻节目下一篇:把握新常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