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2024-09-06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精选12篇)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1篇

《建筑技术开发》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以建筑领域科研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内刊号:CN 11-2178/TU国际刊号:ISSN 1001-523X。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和作者,《建筑技术开发》自2016年起新增“建筑能源与环境”,每双月20日出版发行。现面向全国建筑节能领域科研、设计、监理、运维管理等单位及专业院校(系)征集论文。

2. 办刊宗旨

本刊以报道建筑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新技术、着力开发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为特色,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栏目设置

专题研讨:根据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编辑部策划选题,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讨论。

建筑能源:重点交流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国家重大技术措施、科研技术成果以及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建筑环境:重点交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方面的科研成果、技术与产品应用。

标准规范:重点交流建筑领域内与建筑能源利用、建筑环境控制、供热、通风、空调、制冷、洁净以及运行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

供暖技术:供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空调技术:空调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热泵技术:热泵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领域的相关科研、技术成果等。

净化技术:净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通风技术:通风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4. 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内容正确、语言精练,稿件应未公开发表过。

(2)论文稿件应有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人)、毕业院校、职称、职务、现从事的技术工作或研究],论文字数限制在8000字以内。

(3)文稿字迹清晰,分清外文字母文种、上下角标、大小写、正斜体。计量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文中插图应为清晰的黑白图或灰度图,标注准确,具有自明性,每图应有简短、明确的图名及序号。图中文字、符号、单位等均用6号宋体清晰表达,文中表格须有表头,并在文中有所说明。

(5)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研究成果及结论等,字数不少于200字。英文摘要长度为150~200个词,文字简练。

(6)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期刊或专著,按征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7)来稿请注明《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收

5. 投稿方式

《建筑技术开发-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邮编:100013

联系人:李炜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新能源开发 第2篇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与新能源开发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已远远超出自身的.能源产量,这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应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清洁化的新方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能源安全体系,同时建立大规模的能源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

作 者:郭鹏 孙红茹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刊 名:商业经济英文刊名:BUSINESS ECONOMY年,卷(期):“”(7)分类号:F273.4关键词:新能源 可持续发展 开发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3篇

【摘要】新能源以其低碳、环保的优势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占据首要位置,而且关于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也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世界能源教育教学接轨。本文基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的基本教学改革探索试图在教学的各个方面真正落实教学改革方案,并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新时期“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课程教学 改革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41-01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同样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条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和对新型低碳环保能源的探索与追求使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不是单纯的研究人员和能源技术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高校已经开设新能源与利用的相关课程,以确保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以及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知识的普及问题等的相关教育教学工作。

新能源科学技术作为一大高技术群体是20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的就是各种新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储存以及综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能源政策。

一、《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内容过多,学时安排不够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设计的内容很多,而且知识体系繁杂,学生要系统地学习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以及地热能等新能源的知识相关的理论体系;同时学生还要全面了解有关能源科学的概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并且能基本把握能源转换与储存、节能等相关基础知识;熟悉地掌握目前开发利用的各项新能源的特点特性、技术应用基本原理以及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可以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资源评估和环境经济等多种角度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综合分析,也能进一步探讨新能源开发利用中目前尚存的一些技术疑难及相关对策前景等内容。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授课内容如此之多,但是在课程开设之初虽然给与了一定的重视,但是其课程学时的安排却不足以清晰地将这些内容全部系统地讲授给学生,造成学生在庞大的体系中涉猎很多,但是不精也不尖。

2.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新能源课程的讲授对于设立之初的教师而言也是新内容,在教学理念把握、课程内容设置、课堂学时安排、考核标准选择等方面经验不足,而且当时的科技发达程度也不高,借鉴外国的授课方式的相关资料也很匮乏,因此仅能靠摸索。加上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来就不高,传统的授课方式讲解教师只能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也清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们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对于这样的教学也只能是从自身的经验累积进行总结。

3.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足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的开课对象大学本科学生或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的专科学生。学生的专业知识就是学生职业发展的依据,单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在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高科学素质,知识面广阔,具备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目标。因此对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人才的培养就要既着眼于展示现代科学技术,又立足于普及和宣传,把人文与科技融合在一起,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努力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但是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很难实现,而且综合能力严重不足。

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的改革探索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这一课程涉及的能源类型多种多样。介绍的内容系统全面,让学生充分接触各种知识,并且熟练地应用可能性很小,细分知识框架,系统教授将知识与技术结合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将一种理论体系与科技前沿的最新动态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真正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做到涉及广泛、设置合理。

2.更新教学方式

再借助新媒体等教学设备的前提下,教师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一新的教学方法讲授新能源开发的系统知识,以确保科学与之俱进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辅助,把握教学课堂节奏,完成教学,才是教师教学方式改变的根本。

3.转变学习观念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性学习,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自身建立起主动性学习的观念。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主要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起作用的结果。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根本。

三、总结

新能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现实环境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对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重要要求。在各种能源形式中,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氢能等新能源对环境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补充能源,又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基础,其开发与利用技术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才是课程教学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汪义旺;曹丰文.“新能源技术及应用”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20

[2]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0

[3]张春友;赵华洋.新能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7-15

作者简介:

张坤(1982.8-),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讲师。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4篇

《建筑技术开发》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以建筑领域科研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国内刊号:CN 11-2178/TU国际刊号:ISSN 1001-523X。为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和作者,《建筑技术开发》自2016年起新增“建筑能源与环境”,每双月20日出版发行。现面向全国建筑节能领域科研、设计、监理、运维管理等单位及专业院校(系)征集论文。

2. 办刊宗旨

本刊以报道建筑技术成果、交流推广新技术、着力开发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行业技术创新为特色,充分发挥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 栏目设置

专题研讨:根据行业发展中的热点,编辑部策划选题,邀请专家学者专题讨论。

建筑能源:重点交流清洁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低碳环保技术等方面的国家重大技术措施、科研技术成果以及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建筑环境:重点交流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改善方面的科研成果、技术与产品应用。

标准规范:重点交流建筑领域内与建筑能源利用、建筑环境控制、供热、通风、空调、制冷、洁净以及运行管理相关的标准规范。

供暖技术:供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空调技术:空调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热泵技术:热泵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领域的相关科研、技术成果等。

净化技术:净化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通风技术:通风领域的相关科研、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与新技术、新产品交流等。

4. 投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内容正确、语言精练,稿件应未公开发表过。

(2)论文稿件应有文题、作者、作者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人)、毕业院校、职称、职务、现从事的技术工作或研究],论文字数限制在8000字以内。

(3)文稿字迹清晰,分清外文字母文种、上下角标、大小写、正斜体。计量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文中插图应为清晰的黑白图或灰度图,标注准确,具有自明性,每图应有简短、明确的图名及序号。图中文字、符号、单位等均用6号宋体清晰表达,文中表格须有表头,并在文中有所说明。

(5)中文摘要包括目的、所采用的方法、研究成果及结论等,字数不少于200字。英文摘要长度为150~200个词,文字简练。

(6)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期刊或专著,按征文引用的先后顺序排列。

(7)来稿请注明《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收

5. 投稿方式

《建筑技术开发-建筑能源与环境》编辑部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邮编:100013

联系人:李炜

新能源与环境保护论文 第5篇

学生姓名: 朱健 专业班级: 14能动2 学 号:201414680226 学 院: 冶金与能源学院

新能源的与环境保护

朱健

(华北理工大学,唐山,063200)

摘 要

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诸多问题,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人均能源资源减少,资源分布不均,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对能源依赖程度高的现实国情,要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增长满足较高的经济增长需求,从根本上需要依靠能源生产和使用技术的提高,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建立节约型能源,清洁型能源,鼓励新能源,提高环保水平,新能源的发展能有效的改善环境,是环境保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新能源;环境保护

1中国能源与环境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能源在满足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清洁化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而“十二五”时期,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2%。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环境则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密切相关。能源是环境的核心问题,而能源利用是引起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任何一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其中又以化石能源为代表的非清洁能源最为严重。我们可以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就是人类活动。

随着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也在经历不断变革。我国 2016 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 43.6 亿吨标准煤,比 2015 年增长 1.4%。煤炭消费量下降 4.7%,原油消费量增长 5.5%,天然气消费量增长 8%,电力消费量增长 5%。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62%,比 2015 年下降 2 个百分点 ;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19.7%,上升 1.7 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我国消耗了 全球50%以上的新增能源、70%以上的新增煤炭

以及 40%的新增石油。庞大的能源消费需求导致了能源供 应的全面紧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国因为能源消费而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 更加严重。

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两方面。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 超标; 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机动车尾气污 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 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 中酸雨区为重。我国能源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 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单位热量 燃煤引起的温室气体(CO2)排放比石油、天然气分 别高出36%和61%,更远远高于低碳或无碳的新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2新能源的种类

新能源主要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同时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太阳能更没有能源短缺这一说法,其种种优点决定了其在能源更替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目前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主要有: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转换把太阳光中包含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光的热量加热水,并利用热水发电等。现在还有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利用太阳能来研发产品,比如太阳能烤箱、太阳灶反光膜等。

核能目前也有利用,但是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资源利用率低,反应后产生的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其最终处理技术尚未完全解决,反应堆的安全问题尚需不断监控及改进,核不扩散要求的约束,核电建设投资费用仍然比常规能源发电高,投资风险较大等,所以还要有待考虑。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风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蕴藏量大,是水能的10倍,分布广泛,永不枯竭,对交通不便、远离主干电网的岛屿及边远地区尤为重要。目前风能最常见的利用形式为风力发电。风力发电目前有两种思路,水平轴风机和垂直轴风机。水平轴风机目前应用广泛,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

生物质能来源于生物质,也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于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质能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的燃料。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热源可来自重力分异、潮汐摩擦、化学反应和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能量等。放射性热能是地球主要热源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利用技术有待提高。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

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水电是目前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为成熟,可以大规模开发的能源。世界上大约2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的水电,而其他类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和还不到1%。水力发电是借助水能资源,然后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利用,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新兴方式,这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污染、可再生、成本低以及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优势。不过,随着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现有水电在建资源存量不断减少,前期规划项目因受到审批程序复杂、移民难度加大、环境影响、社会关切以及水电站单位电度投资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推进速度较缓,这些都是我国水电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新能源的利用措施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清洁能源的发展,把节能和环保作为国家的基本国策。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清洁能源发展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筹做好相关规划。统筹谋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以及智能电网的研发、新能源汽车供能设施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2)大力发展可再生电力。抓紧研究解决大型风电厂并网技术和运行管理问题,努力创造条件推动甘肃、内蒙古、江苏沿海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海上风电,培育风电产业新的增长极。争取在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kW,加快推进甘肃敦煌10 MW光伏电站示范工程,在此基础上,采取规划引导和电价扶植政策,推动太阳能发电产业化进程。尽快培育和扩大国内光伏产品市场。

(3)有序开展核电建设。尽快出台新修订的核电发展规划,引导核电有序建设。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和开工建设都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划有序推进。

(4)积极推进水电开发。切实转变观念,先移民再工程。把水电开发与当地居民致富有机的结合起来。重视水电开发中的环保工作,流域开发规划要充分论证生态承载能力,把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和治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5)进一步提高火电高效清洁化水平。实践证明,调整电力结构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继续深入开展这项工作,使上大压小成为火电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要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高综合能源效率。优先支持北方大中型城市建设30万kW热电机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新能源利用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发展清洁能源,走低碳化经济发展道路,正在成为国际共识和潮流。中国将继续秉承节约有限、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的

能源发展方针,在新能源领域,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携手应对资源和环境等挑战,促进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人体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第6篇

走路也能发电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装置,可以将人走路所产生的能量用来发电。他将这一装置安放在公共场所的地面,当行人踏在上面的时候,与之相联的摇杆同时被压下,并带动中心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当上百人或一辆5吨重的汽车通过时,可产生7度的电力。

美国桑托斯公司的超级市场,在出入口处安装了转动门,并在地下室中安装了一套发条式能量收集器及转换器、发电机、蓄电器等装置。每天数以千计的顾客进进出出,都要用手推动转动门,这样,顾客的能量便被收集起来,经过转换装置和发电设备的工作,为该公司提供照明、电梯运行所需要的电力。

温差电池用途多

2002年8月,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温差电池,可以直接将人体热能转换为电能。电池主要由一个可感应温差的硅芯片构成,当这种特殊的硅芯片感应到正面温度与背面温度有一定温差时,内部电子就会产生定向流动,从而产生微量的电流,给微型电子仪器提供长久的“动力”,免去充电或更换电池的麻烦。

这种温差电池很精巧,放在口袋里就可以工作。用它做电源,可以使助听器、袖珍电视机、袖珍收音机、微型发报机等进行正常的工作。利用体温带动的手表,只要1℃的温度变化,就可以使手表正常运转。

人体中的“核电站”

人的身体每天要散发大量的热能,据测算,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维持体温所消耗的热量可以达到250万卡左右。这些热量若蓄积起来,可以将与其体重相同重量的水,从0℃加热到50℃。全世界60亿人每年耗费掉的热能加起来,相当于10座核电站的生产能力!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7篇

建筑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随着空气污染状况的加剧,近年来室内空气品质及空气净化问题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人们已认识到研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迫切性。目前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以及生产企业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和应用领域技术开发工作,取得了诸多成果。为了能使业内人士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本刊拟定于2016年第6期开辟“空气品质与空气净化”专栏。投稿邮箱beaebjb@163.com,来稿请注明“空品专栏投稿。具体稿件格式要求见本期第128页。

该栏目特邀组稿人为同济大学刘燕敏教授(电话:13901854100),华北电力大学刘志坚博士(电话:15720160823)。特邀审稿人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许钟麟研究员,东华大学沈恒根教授。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8篇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教育部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主要内容要求之一, 自2010年教育部启动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以来, 现已将2010年立项的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10个资源库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进行推广测试。其建设的目的是将分散、无序的资源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整合起来, 依托现代网络技术, 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从而引领、辐射和带动全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自主式的学习需要, 整体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1) 。这些资源库的建设, 在建库的思路、平台的设计、建设的内容及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为各高职院校建设适合本校专业适用的教学资源库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 资源库建设内容缺少统一规划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内容没有统一规划, 往往各系部、各学科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涵理解、定位不一, 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表现形式各异, 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在同所院校中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将精品课程网站升级改版而成, 有的以建设课程中心 (课程库) 代替专业教学资源库 (2) 。各专业教学资源库从平台架构、表现形式到使用终端的兼容程度等不成体系也没能统一管理, 至使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难以共享, 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 资源平台技术有待整合

资源平台存在先天不足的现象, 通常学校在平台的系统设计中参与度不高, 软件开发往往听从软件企业的较多, 导致资源平台与学校的适合度不高, 可用性不强, 无法形成开放的系统, 资源管理不够人性化, 大文件上传困难, 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系统联系不够紧密, 甚至存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学习系统脱节的现象, 资源是孤立的, 不考虑资源的应用场景, 没能很好地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结合 (3) 。

(三) 资源库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近年来, 随着许多学校对教育投入的加大, 校园网络、终端设备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为资源库建设和使用奠定了基础, 但是资源库建设缺乏长效管理的机制, 资源库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困难和支持需求, 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严重影响师生使用数据库的积极性, 阻碍了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

三、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资料库的开发与应用建设的思路

我们以学院办学特色为基础, 以学院新能源发电专业为切入点, 采取顶层设计的办法, 从主动服务专业建设的角度出发, 积极开发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 将处于分散状态的教学资源, 进行有效整合, 构建一个可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及终身学习的网络化开放式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探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新思路。

(一) 服务专业发展、共享优质资源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 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 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 实现资源整合, 搞好顶层设计。我们的做法是:以课题形式建设资源库, 成立“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资料库的开发与应用”项目建设组, 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建设为基础, 以服务教学为目的, 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 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校模式, 构建集“专业数字图书馆——教学平台——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属于本专业的教学资源体系。

(二) 规范资源管理

为实现各类系统信息的互连、互通、达到资源共享, 建立覆盖各种媒资、面向不同题材、不断实时更新的数据建设标准, 我们根据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 借鉴示范院校在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已取得的做法和经验, 统一规划资源库建设内容及标准, 作为资源库建设的核心, 我们将教学资源库划分为四大类:素材级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专业教学资源、生产实践过程场景资源;制定教学资源库的分类标准、文件格式规范、检索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形成包括项目建设目标、技术方案、系统功能、项目实施计划等内容的整体设计标准及方案。

(三) 基于B/S架构数据库运行平台, 便于大数据环境下海量资源与专业数据库资源的无缝链接

平台不是档次越高、结构越复杂就越好, 应重点研究其使用需求。资源库建设目标之一是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将各院校重点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有序地集中起来, 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在建成后, 实现各专业资源库能同时满足在线访问达数万用户之众的需求 (4) 。因此, 我们在建设专业资源库管理平台时主要考虑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B/S架构数据库运行平台, 支持原位编辑, 不需要进入后台, 只需在网页原位进行编辑, 容易上手, 容易操作;资源提交可通过批量导入和分布式提交的方式实现, 同时支持本地资源、网盘资源、超星数字图书馆、超星名师视频、互联网资源的添加;资源检索可提供对超星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各种检索功能;课程发布在原位编辑后, 所见即所得方式发布, 有效解决大文件上传困难, 资源孤立, 不能很好地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结合的难题。

二是依据高职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面向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能充分利用体现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类资源等专业优质教学资源。

三是构建能充分发挥专业团队及教师作用, 利用平台构建功能相对全面的教学资源库, 方便教师教学, 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专业课程空间。

四是要能体现高职特色, 在功能上要能够体现“理实一体、讲训并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资源平台, 学生能自主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还可利用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完成学业。

五是可以利用平台为社会及企业员工提供继续培训服务, 达到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共培共育专业人才的目的。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人才的使命, 其职业性的特点, 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岗位群, 因此,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 学校需要将课堂搬到工厂车间或让企业的专业人才走进课堂, 这样才能有效缩短学生成才的周期,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 为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 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也需要为职工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 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是共培共育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因为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 能为学院师生和企业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资源检索、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技能需求、就业支持、岗位培训及考证等服务, 企业还可以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了解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与毕业生就业信息, 实现人才培养、就业的有机结合。同时,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高职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5) ,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并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 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成为鼓励产业中的重点, 广西为西部大开发范围内的12个省区市之一, 新能源发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 因此, 新能源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 可以助力广西新能源发电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腾飞。

(四) 突出职业特性, 开拓资源途径

专业教学资源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内容, 由于高职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的培训, 因此, 在数据库建设中, 资源的架构要突出高职“工学结合”的特点, 突出职业性, 立足岗位, 服务就业, 体现知识、技术的应用性和综合性, 重点打造岗位能力的培养。我们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 除重视建立包括实习实训项目资料、实习实训录像、实习实训素材、试题、课件、实训案例等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外, 同时, 还重视收录本专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框架、职业岗位分析材料、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等相关内容, 如“风力发电职业标准、生物质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标准、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标准”等, 便于学生了解该岗位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由于实习实训是贯穿在高职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我们还收录了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仿真设计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

(五) 培养专业队伍, 加大技术保障

大数据环境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协同来完成, 因此必须培养一支懂管理、懂指挥、懂技术的专业队伍。

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1)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过程。为使专业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 要成立专门的教学资源建设部门, 组织人员专门从事资源建设, 指导教师完成素材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工作, 收集师生反馈意见, 不断改善功能, 推动专业资源库的内涵建设。

(2) 在专业资源库建设中要发挥教师、学生、企业共同参与的作用, 应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 重视“学”与“教”的共同活动特点构建平台。

(3) 在大数据环境下, 充分利用商业数据库平台丰富的开放网络资源和强大资源检索功能, 开拓资源途径, 强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服务职能。

(4) 充分认识专业资源库建设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以点带面, 先易后难, 先重点专业后一般专业, 鼓励做得好的, 注意保护教改的热情, 争取学院对资源建设予以奖励,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是加快高职高专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行之有效的措施。

五、结束语

教学资源是教学资源库的核心, 在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 我们除重视平台架构的建设外, 更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将图书馆引进的专业数据库整合为本专业的数字图书馆, 构建了专业数字图书馆与教学资源平台于一体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使图书馆资源与专业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既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 又有效推动图书馆资源的使用效率。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既弥补了学院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不足, 又推动了学院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 还带动本专业群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迅速提高了专业团队的教学水平。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平台, 可为学院2.5+0.5的教学模式提供便利, 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还可为新能源发电企业技术人员自主学习专业知识服务, 整体提升了学院新能源发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注释

11 刘锐:《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综述》, 载于《职业技术教育》, 2013年第14期, 第42页。

22 黄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 载于《科技资讯》, 2013年第32期, 第186页。

33 周建:《高职院校专业资源库建设探究》, 载于《教育与职业》, 2012年第6期, 第161页。

44 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 载于《中国高教研究》, 2010年第3期, 第80页。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9篇

一、陕西能源矿产资源的现状

(一)陕西能源矿产资源种类

目前,陕西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种有62种。其中,盐矿和水泥用灰岩的保有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煤炭探明储量1 678.30亿吨,是陕西第一大矿种。陕北的神府煤田,具有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煤质好等特点,是世界少有的优质动力煤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23 046.79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陕西省的天然气资源的剩余可开采量5 752.82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上发现的最大的整装气田。

(二)矿产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

能源矿产资源正逐渐成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2008年,能源生产总量22 935.6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增长27.1%。目前,陕西省能源开发与生产已经逐步走向多样化。陕西的能源生产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即由单一依靠原煤资源逐步转化为以原煤为主,辅之原油、天然气和水电资源的现代型。尤其表现在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煤东运”、“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政策使得资源生产多样化的特征更为明晰。原煤在能源生产总量结构中的比重由改革初期的97.3%降到了75.9%。相应地,原油、天然气、水电资源的总和比重也由1978年度的2.7%迅速增加到了当前的24.1%。

与此同时,陕西能源的消费结构也随其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了相应转变。近年来,陕西高度重视能源的利用工作,能源工业发展逐步走上了科学开采、有序开发、依法规范、持续发展的路子。天然气资源的开发从无到有,逐步转化为重点开发资源,如1995年开始规模开发,在能源消费总量结构的比重由不足0.2%逐步跨越到2008年的9.2%。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原油消费实现了双倍增长。但是水电资源的消费比重任然特别低,截至目前,不足1%。

(三)陕西能源矿产资源对其经济贡献

从经济增长总量来看,基于陕西矿产资源的天然优势,2009年陕西省经济总量达到8 186.65亿元,GDP增长13.6%,高出全国增长率(8.7%) 4.9个百分点,实现了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在全国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25位上升至2009年的第17位,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从三大产业结构来看,陕西依托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基础,工业保持了率先发展的好势头,且一直居于首要位置。“十一五”以来,陕西培育了能源、化工、机械等支柱产业。分轻重工业看,第二产业中轻重比例发生巨大改变:重工业的比重由改革初期的55.4%达到2008年的80.4%,而陕西重工业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受其矿产资源的支撑。

从税收收入结构来看,与能源资源相关的税种在税收收入中均占重要地位。以陕西主要能源在国税收入中的构成为例,国家“十一五”期间(除2010年外),国税收入的年均增长为114.4125亿元,其中,煤炭增值税、石油增值税、天然气增值税连年上升。

(四)陕西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

伴随着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生产,消费相应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矿产资源开发环节,产生了严重的“浪费”。一是资源的开采方式不合理。随着市场对资源的需求不断膨胀,和地方政府以“GDP增长”为指标的政绩观的影响,形成了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模式。如陕北煤炭开采中,基于其埋藏浅、煤层厚、易开采的自然禀赋致使开采中产生了大量的吃浅弃深、挖浅丢深、选大弃小的问题,直接导致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降。二是资源开采的研发体系不健全。以油气资源为例,国内油气资源企业按照勘探开发、炼化加工、工程技术三个主要领域设置两个层面的研发机构,即集团总部层面的研究机构和地区企业层面的研究机构,这样设置研究机构的不足之处在于机构分散,缺少整体战略布局和协调,存在较为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三是资源开采后产生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杀鸡取卵”式的资源开采模式导致大量的土壤破坏,无法再度进行农作物的种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和谐。

其次,矿产资源生产环节,仍然为粗放型的传统模式。一方面,资源的生产效益不高。经济基础决定了提供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陕西地处西部地区,虽然近年来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是,经济底子薄,相应的公共支出能力较弱,进而使得其资源生产仍然表现为以粗放型的初级、加工模式为主。另一方面,非煤炭类资源所占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世界基础能源消费中,非煤炭资源所占比重为71.4%,而陕西省恰恰与此相反。

再次,矿产资源所得分配环节,矛盾突出。一是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的比例不尽合理。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榆林累计向省外输出原煤7.3亿吨、原油3 362万吨、天然气585亿立方米,外送电力装机容量达653万千瓦,而该市2009年度地方财政收入不到100亿元。相对于榆林地方政府巨大的经济贡献而言,其收入的比例甚微,也产生了两级政府之间的收入分配的矛盾。二是地方政府之间的收益不均衡。陕西是我国西部发展的龙头,享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为其他省份或地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为东部发达地区提供了价廉质高的初级能源。然而,与日俱增的环境成本,只有陕西省自己承担,得不到其他省份或地区的合理补偿。三是陕西省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平等。虽然陕北地区的财政收入逐年猛增,但是区域内部的贫富差距逐步加大。2009年,榆林全市GDP达到1 302亿元,财政收入达300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9万元,但是,在榆林市的12个县区中仍有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国家有关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财税政策的缺陷

(一)资源税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作用不足

资源税是以原煤、原油、天然气、盐矿等7种特定资源为征收对象,并对其产生的级差收入进行调节的一种价内税。资源税从1984年开征以来,主要针对销售和自用(非生产用)环节进行征收,国家以此达到将级差收入通过征税收归国有,实现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然而,资源税诞生于“两步利改税”时期,许多当时合理的设计已不适合现实情况,也不利于陕西将其能源优势转化为财政优势,其本质是矿产资源占用税。依据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资源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资源税的设计与其他税在总体设计上缺乏协调配合,缺乏与价格机制的配合,不能有效地保护生态与环境。现行的资源税缺乏弹性和结构差别,对矿产资源的保护作用收效甚微。

(二)企业所得税的“绿色”优惠政策引力较小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参与调节企业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共享税的主要税种之一。企业所得税中除铁道部、各银行、各金融机构集中的部分归中央政府的收入外的部分,中央与地方按60:40的比例分配。目前,企业所得税规定:利用废液、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中对环境保护的鼓励和优惠政策起不到应有的调节作用,同时,从2008年1月1日起,所得税税率由原先的33%降到现行的25%,使得企业的环保代价降低了。

陕西居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国内陆腹地,是中国西北的门户,民族聚居区众多,很多地区经济长期落后,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的辐射能力有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本世纪初财政部等根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文件精神,决定西部大开发初期,对西部地区的符合国家鼓励类产业所得税由25%减到15%的税率进行征收。目前,这项优惠政策已经到期。

(三)增值税的“低碳”推动力较弱

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在整个税制结构中的比重较大,但是,其对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优惠措施较少。现行的增值税是从2009年1月1日刚刚实现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的,然而其对经济转型中的优惠,主要表现为: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等废渣的建筑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政策。

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作为生产建设的初始环节,现行的增值税对此作用较小甚至缺失,直接导致我国税收链条的中断。作为价外税的增值税,是我国当前主要的共享税,中央与地方比例为75:25,也进一步激化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争夺的矛盾。

三、完善财税政策与措施,促进资源开发与保护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有许多方面为今后进一步加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深化资源税制改革,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了很好的发展规划。一是未来5年注重转变消费观念,开辟新的能源,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转变,从而,更加科学的利用矿产资源,更加合理的改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融洽结合。二是完善中央对地方(尤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弥补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收支缺口,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三是应更加注重强调“民富”,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国家经济总量实现同步增长,同时,侧重解决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产属于外部性的问题,对由外部性问题造成的市场失灵,最有效的途径是政府干预一—宏观调控。同时,应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抓住政策的机遇,努力通过体制创新,不断完善财税政策措施,促进陕西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一)调整陕西内部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后的恢复整治力度

陕西矿产资源的开发为其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很多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因此,需要调整陕西财政支出结构从而加大对环境破坏部分的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的力度,逐步形成资源合理开发,开采后的环境保护配套实施,实现“源头”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陕西省2008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4 285 208万元,用于环境保护的支出只有587 158万元,环保资金仅占4.11%。为此,需要先从内部财政结构调整抓起。

(二)建立不同地区的横向转移支付,实现财政分配的公平目标

现行的转移支付体制只是单一的纵向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然而仅仅依此很难达到财政能力均等化的目标。反而会致使出现大量的以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开采,从而实现GDP上涨的政绩观与财政观。陕西的矿产资源的需求者绝大多数是东部发达地区,然而对环境破坏的恶果只有陕西自己解决,这样,显然与我国财政的公平职能相违背。

矿产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具有外溢性,资源的补偿原则应当是“谁受益谁负担”,因此需要中央政府来调节利益分配不均衡的局面,避免陕西走“先污染,后治理,变身综改区”的非循环经济的山西模式。以2008年为例,陕西能源生产总量22 935.63万吨标准煤(等价值),而能源消费总量仅为7 219.35万吨标准煤(等价值),意味着能源消费总量只占其生产总量的31.4765%,其余68.5235%的资源不是用于陕西自己消化吸收创造新的国民价值。大量的矿产资源被东部发达地区用于创造新的低碳经济,而对环境的补偿机制尚未健全,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省际、地区之间的环境专项资金的横向转移支付体制。

(三)申请对陕西矿产资源“源头开发区”生产方面的节能减排试点

2009年中央采用财政补贴方式,对北京、上海等13个城市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的方式,加大了对能源消费方面的节能减排。建议中央加大对陕西能源富集区的能源开采保护力度,为陕西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保障。以陕西省陕南地区水资源为例,为了保证北京得到优质水源,许多地区禁止开发,不准许进行大型建设,更加剧了陕南经济的危机,而相关的补偿措施却不见踪影。

(四)资源税的杠杆调节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由从量征收逐步实施从价计征,与市场价格接轨。

虽然陕西具有巨大的矿产资源储量及开采量,但其产生的资源税收入却远远起不到应有的“普遍征收,调节利益级差”的效果。以2008年为例,陕西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5 914 750万元,资源税169 459万元,即资源税占一般预算收入2.8650%,占税收收入4 556 043万元的3.7194%。现行的资源税政策,煤炭方面只是针对“原煤征税”,税额为0.3~8元/吨;“洗煤、选煤和其他煤炭制品不征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6]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陕西省煤炭资源税税额标准的通知》:陕西煤炭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吨3.2元。1999年陕西煤炭价格平均为77.44元/吨,经过西部大开发后,2010年达到425元/吨,提高了347.56元/吨。单位煤炭的资源税从1999年的2.3元增加到2010年的3.2元,增加了0.9元。由于我国现行资源税是从量定额征收,所以,按照现行的税额征收,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减少。

尤以“三原”(即原煤、原油、原矿)为主逐步实施为增加初级、低端的技术产能方式,以此来调节产业结构,逐步向低碳经济模式过渡,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我国“十二五”规划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建设。为此,陕西作为西北门户的龙头地区,应该加快转型建设,加快更新矿产资源开发的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起到示范效应。因此,申请提出资源税扩大征收范围的试点,引进新的产能方式,加快西北大开发的进程。

(五)调整所得税的分成比例,支持资源省区将能源优势转化为财政优势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10篇

1 电力节能的措施分析

1.1 电力节能的改革

我国工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持和充足的能源供应, 而目前能源过度的消耗问题严重, 电能严重损耗, 对我国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电力企业应当从根本上出发有效控制电能的利用, 优化电网调度模式, 提高输电的质量。在电网系统中, 所有的装机设备等级和设备状况以及平均负荷率是电网发电的重要经济性指标, 它直接制约着输电的质量。因此, 相关企业要进行合理的水电和火电的联合调度模式, 再用电低谷时期, 能够合理的将电能进行转移, 储存起来, 在用电高峰期, 能够及时将电能有效地输送到用电单位。电力行业要大力普及节能型变压器, 努力降低综合线损, 通过节能型变压器的使用, 降低其本身造成的电力损耗。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一个基本设备, 其消耗的能量占据到电气设备总损耗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 因此, 一定要选择节能变压器, 根据负荷容量的大小, 运行时间的变化, 做出相应的调整,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通过科学调控手段的采取, 根据各个发电厂的实际运营情况, 制定出科学的配置方案, 最大限度的减少变压器造成的电力损耗。

1.2 照明节能的设计

在城市生活中, 照明灯是夜晚人们出行和居家的重要工具, 照明灯的大量应用, 也带来了很大一部分的照明电能损耗, 因此, 相关研究人员要进行照明节能设计最大限度的降低照明电路中带来的能量损耗。通过照明节能设计, 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条件下, 充分的利用能量。首先, 在选择照明方式时, 应当充分、合理的利用自然界的光, 利用自然界的光是减少照明消耗能量的重要方式, 在设计照明方案时, 应当就人工照明与自然光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节约照明电能。其次, 根据照明场合的不同, 选择合理的光源, 在一般的房间里, 可以选择一些荧光灯进行找平, 在要求灯光显色高的场所中, 就要选用稀土节能荧光灯或者是三基色荧光灯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功率相对较小的高显色型钠灯。如果是在室外的照明场所, 就可以采用高压钠灯, 这种灯属于气体光源, 有较强的耐用性。最后, 要合理的选择照明方式和安装位置, 根据具体的照明需求, 采用节能开关, 例如在室外场所或者工地适用光电和声控灯等, 从这些方面来进一步节约电力能源。

2 电气新能源的开发分析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 能源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除了要从根本上节约电能之外, 还应当大力开发电气新能源。我国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不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将开发新能源作为现阶段节约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 我国的能源产业预计到2015年总量可以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 新能源电力和燃气等终端能源产品的合理规划带动了我国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电气新能源开发的重要资源, 这些可再生能源如果得到合理的运用, 对于我国电力节能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风能来说, 我国在风能基地的规划中并没有扩展到很大的规模, 它需要依靠更高层次的电压等级, 也需要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输送, 这就给风能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我国在开发和利用风能时, 需要做到全面充分的考虑, 不仅要面对系统调峰的问题, 还要面对一系列的调频问题。根据目前的开发情况, 我国的峰谷差大约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已经有一部分达到了百分之四十, 在未来我国的峰谷差还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 不过系统的调峰主要依靠的是煤电, 在大规模开发新能源的同时, 要考虑到系统调峰问题, 其中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需要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开发研究的过程中, 根据实际情况, 不断改进方案, 充分的利用风能。太阳能发电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和认可。在我国的一些试点工程, 要将太阳能发电的投资成本回收过来, 需要进一步调高电价, 每千瓦时上网的电价要高于三块钱, 这个价格远远大于煤电上网的电价。根据相关电力价格, 我国要想收回太阳能发电的投资成本, 则需要大约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我国要进一步进行技术革新, 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开发电气新能源。此外, 还有核电技术的开发, 核电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新能源发电技术, 与普通水利发电和活力发电厂发电相比, 核电利用核聚变产生能量的效率要高很多, 并且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技术, 它不会像化石燃料发电一样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 不过核能发电的危险性较高, 如果造成核辐射污染, 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 我们要采用安全的核电技术, 为我国电力行业减轻负担。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电力节能与电气新能源的开发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电气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将先进的节能技术应用到电气照明设计中, 进一步保证照明质量, 提高照明的效率, 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我国要不断研究电力节能的措施, 将电力节能与电气新能源的开发结合在一起, 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稳步的增长。然而, 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 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电力能源的供应不足, 尤其是夏天, 很多地区都会出现大量用电现象, 导致用电荒频频发生。能源作为我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 因此, 电力节能措施与电气新能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在电力节能和电气新能源的开发方面运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革新方式, 来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文章主要针对电力节能的措施以及电气新能源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节能,电气,新能源,开发,分析

参考文献

[1]代红才, 李琼慧, 汪晓露.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 2011 (05) :117-119.

[2]焦树建.论21世纪初发电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几个技术热点问题[J].燃气轮机技术, 2000 (01) :132-135.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11篇

摘要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渐显现,世界主要国家对于能源安全和能源危机的问题也更加重视。本文从宏观角度描述了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初步的设想。

关键词新能源;国际环境;国内环境

一、关于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政策的分析

1投资新能源的积极性高涨

美国的能源政策对世界的影响最大。1993年克林顿和戈尔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彻底改变了此后15年世界发展的趋势。奥巴马和拜登在2008年提出的美国新能源政策,将成为影响此后15年世界发展的最重要政策之一。奥巴马的新能源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未来10年内耗资1500亿美元刺激私人投资清洁能源,帮助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未来10年内节省更多石油,节约石油量要多于目前从中东地区和委内瑞拉进口的石油总量;到2015年前,将有100万辆美国本土产的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投入使用;到2012年,保证美国人所用电能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这个比率将达到25%;实施“总量控制和碳排放交易”计划,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的基础上降低80%。

欧盟也在加大新能源方面的投资,意在加速欧盟转型为21世纪充满活力的低碳经济。在其经济恢复计划中,总共10项具体措施,其中有3项与节能环保直接有关,该计划书预测,节能建筑将获得10亿欧元的投资,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将带来至少50亿欧元的投资。

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为了促进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普及和发展,2009年度财政预算中的相关预算将比2008年度增加约1300亿日元,增长幅度为50%。此外,增加预算还包括政府对企业为节能而进行设备投资的支持,预计2009年达1200亿日元,比2008年度增加约300亿日元。

2天然能源的变化趋势

从短期的局势来看,油价有回落的趋势,从而使新能源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无法显现出来,这对新能源发展的经济性和必要性给予了消极的判定;但从长期来看,由于经济复苏以及石油等不可再生来源终会减少直至枯竭,油价会逐渐上升。基于以上分析,发展新能源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有利可图的。企业会因为利润的激励纷纷投资于新能源行业,国家也会为了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而将其作为战略主导产业。

3金融危机对于新能源发展的影响

当前,各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许多传统企业纷纷倒闭,而某些新兴企业却在迅速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是其中的代表。金融危机非但没有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反而唤醒了人们超前发展的意识。

许多国家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的重要手段,如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计划中,新能源是摆脱经济衰退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产业,中国也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演讲中提到,“在温总理不久前访问辽宁东北老工业基地召开的座谈会上,大连重机场的总经理发言,他的传统产品即钢铁、矿山和港口机械的订单减少了60%,但是大连重机场今年的产值还要远远超过去年,他们靠什么呢?他的风力发电的订单要比去年增加200%,他的例子也不是唯一的;东北还有一个著名的企业,叫第一重型机械厂,它的钢铁订货一下子掉了20亿人民币的订单,但是由于有核电这样的订单增加,所以他的整个产值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增加。”这些充分说明了新能源在就业方面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除了就业方面的好处外,新能源产业还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中国为例,传统产业在技术和管理模式上已经很难赶超发达国家水平,而新能源产业上的差距并不明显;且我国不存在发达国家的产业惯性,投资新兴产业的机会成本较小。因此中国如果及早起步,推动金融业与新能源行业共同发展,将有可能在新兴技术上超过发达国家,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新动态

1新能源发展竞争加剧

由于各国几乎都意识到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我国政府也在大力呼吁发展新能源,导致我国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情况逐渐加剧,某些产业正由垄断竞争演变为充分竞争。例如高纯多晶硅最初主要用于半导体领域,自2004年以来受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需求拉动而出现供不应求,致使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并带来暴利,暴利的诱惑引来许多资金进入。当越来越多的厂商掌握了生产技术,增加生产时,多晶硅行业便从之前的垄断竞争格局转向充分竞争格局。因此,未来新能源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渐降低。

2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即将出台

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台,规划目标及在该领域的投入将大幅提高。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总投资预计将达4.5万亿元,能拉动全社会总投资9万亿元。这一数额远高于此前规划的3万亿元。

新能源振兴规划草案初稿显示,到2020年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将提高至约1.5亿千瓦;太阳能光伏的发展目标为总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约8000万千瓦。这一目标分别为2007年可再生能源及核电两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原目标的5倍、11倍和2倍。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水电的发展重点为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到201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1.9亿千瓦,到202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

风电的发展则将通过大规模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设备制造国产化,尽快使风电布局具有市场竞争力。到2010年,风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吉林建立百万千万风电基地。到2020年,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河北、东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

在太阳能方面,将在偏远地区建设独立太阳能电站和户用光伏电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发展并网光伏电源,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大型太阳能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新能源行业发展规划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政府和社会已经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发展,也对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中国虽然实行市场经济,但政府不能完全任其自由,因为这样会导致企业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也会危害行业正常的竞争秩序。一个好的市场是需要政府经过长时间培养的,所以目前政府通过设定发展规划,合理地确定未来几年的目标,能够避免一蹴而就和盲目扩张的现象,为新能源行业创造一个合适的发展环境。

3新能源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技术仍然落后。技术落后导致了新能源不具备价格优势,成为新能源无法市场化,产品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电力储存技术,风电的电网接入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中的间歇性等都可能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障碍,短期内风电和核电等仍难成为商业化的主体替代能源。此外,

生物质能、太阳能发电所需要的多晶硅原料等高技术含量的设备和材料我国也基本依赖进口。高成本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总体来说,我国的新能源行业在国际产业链中还处于加工环节,利润相对较低。因此,我国必须大幅度增加新能源科技研发投入,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

(2)急需政策扶持。由于当前的技术还不成熟,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依然需要依靠财政补贴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因此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潜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力度。

尽管此前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的政策措施,比如太阳能建筑补贴等,新能源规划还会包括其他财政补贴措施,尤其是针对太阳能发电方面的补贴已经列入了新能源振兴规划草案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财政补贴可直接以终端消费者为对象。如在新能源车的推广上,不仅要给制造商支持,更重要的是给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补贴,因为需求问题是根本的问题。除了财政支持外,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进一步完善,只有为新能源行业制定了一套良好的游戏规则,才能真正实现长期发展。

(3)须尽早建立行业标准。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迅速,投资增幅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相关行业标准,新能源市场显得混乱无序。只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和配套设施的严格标准,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同时使生产商能够形成标准的加工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否则产品质量会参差不齐,社会资源被浪费,并在某些领域会出现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4)缺乏银行信贷支持。新能源行业的特点是前期技术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因此发展一个项目需要巨额投资。而私募、风投等投资方重视短期收益,一旦市场售价达到他们的预期,便果断获利了结,不可能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帮助。政府补贴和通过成立相关能源基金虽然可行,但对于一个迅速发展中的朝阳产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因此,银行信贷还是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银行会出现借贷现象,政府更应该主动出面,为商业银行承担风险,以此扩充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经济危机给新能源股票带来的虽然有阻力,但更多是机遇。在其他企业纷纷倒闭的困境之下,新能源行业却在逐渐兴起,可见其并不完全依赖于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从长期来看,国际油价仍有上升趋势,而且由于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新能源终将成为未来人类的唯一选择;在短期内,技术改进也会使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的成本优势逐渐体现出来,通过价格传导使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同时,政府也非常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而使新能源有了政策的支持,如太阳能建筑补贴和将要出台的产业振兴规划中的其他措施。政策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非常重要,它不仅引导着产业资金的流向,而且还能扩宽市场,规范行业标准。

从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来看,新能源也是被各机构重视的板块,股神巴菲特高价入股新能源电池公司比亚迪就是一个例证。

环境保护与新能源开发 第12篇

一、电力节能措施分析

1. 照明节能设计

所谓照明节能设计就是为了达到减少照明电路中能量的损耗, 最大化的利用能量, 其主要的前提是不能降低照明质量。在进行照明节能设计的时候,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 照明方式的选择方面:要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光, 这种方式是减少照明消耗的一个主要的方式, 就是在设计的时候, 充分考虑把自然光与人工照明结合起来,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照明的电能。第二, 要学会选择合理的光源, 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根据场合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光源, 比如, 在一般房间里, 选择一些荧光灯进行照明, 但是有一些场所对照明灯的显色要求比较高, 这样的场所就应该选择稀土节能荧光灯, 还可以选择三基色荧光灯, 或者选择一些功率比较小的高显色型钠灯, 在室外的照明场所可以选择所谓的高压钠灯, 这样的灯使用的时间比较长, 属于气体光源。第三, 要选好其当的照明方式以及合适的装置,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节电方式。可以根据照明使用要求, 采用不同的节能开关, 必去, 在病房或者我是可以选择那些可以调节光源的开关, 一些室外场所和工工场所可以选择声控、光电等。

2. 降低线路损耗

当线路的电能进行传输的时候, 在电路中就会产生一定功率损耗。正常情况下, 功率的消耗与电线路的长度有关, 也跟其负载的大小有关。所以, 要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相应的降低导线的电阻, 这样才能降低损耗。可以采取的方式有:第一, 选择合理的线路路径, 这样能减小导线的长度, 在进行排线的时候, 尽可能的不让线路绕弯, 能走直线就走直线;第二, 要选择相对合理的导线截面积, 这个面积的大小主要是根据相应的电流质变体系来确定, 也跟经济条件有关系。对于那些线路比较长的电路, 在满足了电流要求的前提下, 可以加大导线的截面积;第三, 要确定电气用房的位置, 主要遵守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减小供电的路径。

3. 选择合理的变压器

作为配电系统的一个基本设备, 变压器的损耗转占据电气设备总损耗量的百分之流失左右, 主要有铁耗以及铜耗, 铁耗跟负荷的大小没有太大的关系, 有关系的是铁芯的材料以及制作的工艺。因此, 一般情况系来说, 可以选择一些节能的变压器。铜耗的大小跟符合有关系, 因此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 其容量大小与台数的多少要根据符合运行的时间变化, 做出现有的调整, 尽可能的减少没必要的损耗。

二、电力新能源的开发

随着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 能源正在接受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政府在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把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作为新时期能源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果断饿能源产业正在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的时候, 规划的新能源电力、燃气等终端能源产品总量能达到4300万吨标准煤, 很好的带动能源行业的发展, 带来很好的环境效益。

1. 风能

对于风能来说, 我国规划的风能基地所在地区的规模不大, 需要依托更高一个层次的电压等级, 还需要远距离大规模的输送。所以就带来了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 还有一些经济问题。在规模性的发展风力发电的情况下, 我们还要面对系统调峰的问题, 还有一系列调频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的峰谷差大约达到了百分之三十, 还有一部分达到了百分之四十, 将来还有可能继续扩大, 但是系统的调峰主要是依靠煤电来进行的。在我国大规模开发新的能源的时候, 系统调峰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2. 太阳能

对于太阳能发电来说, 其发展需要得到社会上广发支持。根据我国的一些试点工程来说, 要把投资的成本回收过来, 每千瓦时上网的电价就要高于三块钱, 与煤电上网的电价相比, 是远远高于煤电上网的。根据我国居民先行的电力价格计算, 如果要回收投资的成本大约需要一百年以上。毕竟我国的一些晶体硅提纯以及逆变控制等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中国的知识产权的掌握能力有待加强。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 发展新能源能够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 进一步环节运输紧张的局面, 就算是新能源在短时间内很难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但是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减少供电用电的压力, 还可以不断减轻煤电供应紧张的局面。其次, 积极发展新能源可以帮助节能减排, 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在新型能源广泛利用之后, 可以迅速的把人们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进一步降低, 减少很多小煤窑的开采, 改善的周边环境。再次, 发展新能源可以很好的减少通货膨胀。在新能源作为一个重要的能源提供者之后, 会大大降低煤和石油的需求, 改善煤和石油的供应紧张状况, 从而降低生产和生活资料的价格。

综上所述,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增加, 节能和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一个重要话题。这就需要电气设计人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把节能技术应用到电气照明的设计中, 达到提高照明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节能与新能源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要把两项结合起来, 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面临着危机,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很大的作用, 在各个行业中, 电力能源的消耗排行第一, 怎样有效的节能和开发新能源成了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就电气节能措施与电力新能源开发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电气电力,节能措施,新能源开发

参考文献

[1]薛文锋.推进电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创经济发展新优势[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3) .

[2]宋慧欣, 新能源.东方自控的蓝海战略——访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尚小林[J].自动化博览, 2011 (2) .

上一篇:企业历史下一篇:标准规模化养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