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分类范文

2024-05-28

脑卒中的分类范文(精选12篇)

脑卒中的分类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相关知识背景

所谓脑卒中,又被称之为“中风”属于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大多是由于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从而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或者流入大脑的量不足,进而导致脑部组织严重受损,由于该病情男性较多,且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使得在医学领域中对于脑卒中的研究较为重视。其发病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即血管性疾病的影响,性别与年龄的差异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其在临床表现上,通常会表现为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等。而对其的治疗方式,也可以分为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

1.2 基本资料

选择在2015年3月12日至2016年2月23日入住我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年龄区间段为21至75岁,平均年龄44.32±3.12岁。其中21.32±3.28岁患者7例,34.82±2.24岁患者15例,41.28±4.48岁患者13例,58.22±0.82岁患者10例,66.52±1.62岁患者9例,70岁以上为16例。其中男性患者49人,女性患者21人,青年患者中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9人。老年组中男性患者29人,女性患者12人。7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21至198天,平均时间101.64±4.12天。

1.3 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情况统计,制作表格进行记录。表格中所记录的情况主要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并对其所接受的临床治疗与护理状况进行分析,并记录各病人在患病前的生活习惯以及血管疾病历史,从而分析病因以及观察其临床预后情况。(1)对患者患病前的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并详细记录。特别是极易引起脑卒中的一些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从而导致身体肥胖,缺乏锻炼等等[1]。由于不健康状态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也是需要进行详细记录的地方。例如肥胖引起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等,都会极大程度上增加脑卒中的发病几率。(2)了解患者的血管疾病情况。由于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便是血液供应不足,因此血管问题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管内部一些血栓由于血管问题而脱落,随着脱落数量的增加,血栓在血管内淤积堵塞,使得血液供应不畅,脑部供血量不足的情况发生。另外,动脉粥样硬化会使得血液淤积,导致血管内壁收缩,血液流动缓慢,使得血液淤堵的情况进一步恶化,从而最终引发脑卒中。(3)护理与治疗。对于青年组脑卒中患者与老年组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将临床预后与实际恢复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比较青年组与老年组在临床预后的观察中存在的差异[2,3]。在护理方面,主要注重患者的身体康复,饮食指导,以及心理辅导,对于患者家人的开导与沟通也是及其重要。只有针对这几方面开展护理治疗工作,才能有效的对比老年脑卒中与青年脑卒中临床预后的临床观察中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实验的结论。

2 结果

通过对于入住我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统计与预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依据实际状况进行情况与数据的统计。

在35例的青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统计中,患病前有抽烟习惯的人数为32例,有身体肥胖状况的患者有12例,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为19例,有高血脂病症的患者为15例,出血性卒中为23例,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恢复效果显著患者为19例,略有恢复患者为9例,无效患者为7例。

在35例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病因统计中,患病前有抽烟习惯的人数为24例,有身体肥胖状况的患者有8例,有高血压病症的患者为24例,有高血脂病症的患者为21例,出血性卒中为8例,经过治疗与护理后恢复效果显著患者为8例,略有恢复患者为12例,无效患者为15例。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情况与其不健康,不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关,例如抽烟,酗酒。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情况与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其他一些血管类疾病有关。另外,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要大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

由于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极高,使得脑卒中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中的重点与难点。而通过对入住本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我国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指出了明确的道路。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脑卒中与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其临床预后进行临床观察,对这两个不同年龄层次的患者的脑卒中病情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其患脑卒中病症的原因,从而为我国各大医院的脑卒中病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际操作方案,促进脑卒中病情治疗医学领域的发展。方法:选取自2015年度至2016年度入住我院的70例脑卒中患者,将20至50岁的患者定为青年脑卒中患者,将50至75岁的患者定为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为3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为35例,对这两组患者患脑卒中病症的原料以及临床预后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原因则大多是由所患的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引起的。结论:老年脑卒中与青年脑卒中的病因有所差异,且经过临床预后,青年患者比之老年患者更容易恢复病发前的健康状态。

关键词:老年脑卒中,青年脑卒中,病因及其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振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易感基因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14):223-224.

[2]彭浩.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关系的队列研究[D].苏州大学.2015(8):71-72.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第2篇

二 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 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 (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 (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

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 (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 (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

(4)、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子缠上软布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其舌头被咬伤。 (5)、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 (6)、有条件者可吸氧 (7)、转运途中避免头部震动。 (8)、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或其他药物。 (9)、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六、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时机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

来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训练,而脑出血患者则相对较晚(病后2-3周)。

中 西 医 结 合 健 康 教 育 处 方

1.脑卒中又叫中风、脑血管意外。其发病先兆,一般表现为突然昏眩、头痛呕吐、说话不清、半身无力。脑卒中病情凶险变化快,往往病情突然加重。不论首发症状轻重.一定要及时住院观察治疗。 2争取尽早cT检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3.康复治疗是减少致残率的关键.应根据病情尽早开始治疗。

4.膳食方面:少吃动物脂肪.不要贪食,禁酗酒,已有动脉硬化者更应注意。多吃蔬菜和植物油,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

5.起居方面: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身心过度疲劳,在天气变化明显的季节更应控制血压。

6.心理方面:防治高血压时,除合理应用药物外,重要的是树立乐观精神,消除思想紧张和顾虑。

7.运动方面:根据身体、自身情况进行散步及打太极拳等适量运动。

8.防治心脏病是防治脑卒中的重要环节,当发生脑栓塞时,病人应采取左侧卧位。

9.做好瘫痪肢体的锻炼。可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理疗及语言训练等方法及中药配合综合治疗,效果最佳。

脑卒中的分类 第3篇

【关键词】中医康复单元;急性脑卒中;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62-02

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探讨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2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16例,患者年龄为43-71岁,平均年龄(56.7±5.67)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15例,患者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8.4±5.98)歲。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可进行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头颅CT诊断后,确诊为首次脑出血或者脑梗死;②患者的病程在2个星期内;③患者的年龄不超过75岁;④患者病情稳定,具有清晰的意识;⑤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为短暂性脑缺血;②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能积极配合诊治;③患者年龄超过75岁;④患者在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者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肌梗死等疾病;⑤患者临床资料不详细[1]。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单元治疗,并给予观察组患者多学科协作小组治疗。小组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一次会议,就患者的病情展开讨论,评估治疗效果,并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小组在病人出院时,共同制定出院指导,保证病人出院之后能够有效实施自我训练,同时为病人转院做好准备工作。

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还要对其展开康复治疗。即每天上午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完成针刺治疗后的半个小时内,指导患者展开肢体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每次训练一个小时,每天治疗一次,一个星期连续治疗6天。当患者处于相对恢复期时,医护人员采用平补平泻法,取患侧阳明经穴,留针半个小时。头针则取四神聪透百会,刺针后捻转1分钟,捻转200转。若患者肩痛或者患有失语症,则需要对症针刺。第二,并发症预防治疗:肩痛患者及失语症患者每天下午展开肩带功能康复训练和言语训练。

1.5 效果判断标准

医护人员用WHO生存质量测定表对患者治疗前、后一个月时间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利用上下肢体综合功能评分表对患者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表评估。

1.6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其中用x2检验组间对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都要高于治疗前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参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相关资料[2]表明,我国脑卒中致残率超过80%,大幅度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家庭负担。医护人员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不仅需要注意改善患者症状,还需要重视病人康复后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报道[3]表明,针对脑卒中患者,医护人员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中医康复治疗,这样才能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从中医角度出发,由于心肝肾阴阳失调、气血亏损,导致阴阳互不相济、血气运行障碍,最终形成脑卒中。临床上通常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其对大脑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瘫痪肢体苏醒的概率,具有通经舒脉、活血化瘀的功效。根据循证医学[4]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治疗脑卒中最好的方式为建立卒中单元。卒中单元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延长患者的生命。

本院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中医康复单元治疗,治疗一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中医康复单元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治疗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金记平.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9(3):90-91.

[2]左凌,陕大艳,陈启明,等.中医康复单元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4,34(8):1484-1485.

[3]罗艳.脑卒中中医康复单元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8):241-242.

脑卒中的分类 第4篇

如何切实有效地把脑卒中的康复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基本遵循帅飞飞所提倡的课堂交往原则[1],一是细化康复治疗的技术,二是尽量采取精炼的语言,三是辅以精心策划的肢体语言,四是鼓励学生的参与,增强互动。我们发现收效甚微,学生还是感到很茫然。增加学生的临床观摩,但由于临床工作的具体性、复杂性,学生也不能得到全面系统的理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医学教学中重要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衡量现代医学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2]。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详实的图片,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我们仍感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能否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知识浓缩成一张光盘,把传统教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影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是否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此做一探讨。

1 目的与方法

1.1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研发

教学光盘的应用也是多媒体课件的一种形式,也必须遵循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实用且适宜的原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最重要的是素材的准备。首先我们把教科书要讲解的主要内容汇总,再根据以往教学的经验,梳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依脑卒中发病后引起的功能障碍的程度以及恢复阶段而明显不同,我们按照Brunstrom的脑卒中恢复的六个阶段为主线,把整个的康复治疗技术加以归纳。我们也整理临床治疗中的经验教训,增加最新的康复理念,形成我们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中心素材。

脑卒中康复光盘制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由于我们和专业摄录以及后期制作人员之间互相存在着知识的盲点,初始的影像资料并不适合教学的需要。摄录人员习惯于影视的制作,追求画面的漂亮,而我们是追求康复技术的细节,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摄录人员即便希望跟上我们制作的思想,但由于医学知识的匮乏,也不能完全领会我们的意图。患者不是演员,不可能像拍影视一样要求他们去反复重复拍摄,这也不符合伦理学的要求。而医务人员假扮的又缺乏真实,对瘫痪的展示就不够完美。这与居民所说情境教学类似[3],们追求的康复情景是一种教学手段,体现了教师们的“情深、心热、意远”的一番创造性设计,超越了普通教育教学形式的局限。但是也正因为此,这样编排的“情境”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人为性”,“渗透着教育者意图”。这里的“情境”都是为了教学的需要而特别的“创设”出来的,有可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我们所追求的教学效果。

1.2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应用

在我们对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研发后,即开始在课堂上应用。光盘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堂中光盘的使用与以往只是文字和图片的教学效果一比,比以往我们教学中看到的迷茫的目光少多了。通过考核,我们发现学生明显理解和掌握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起着最重要作用[4]的环节,教学光盘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线,结合光盘把最新的知识介绍给大家,把我们认为可能影视中不够详尽的部分采用回放和慢放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尽管影视中“病人”的表演存在瑕疵,但结合着讲解,同学们还是能把脑卒中康复治疗从早期到恢复期的系统的知识自然形成映像。

2 结果与讨论

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的使用有效了缩短了学生对这门知识接受和理解做需要的时间,但如果单纯把它当做宝典似地独立使用,就不可避免的承担“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的缺限。这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在教学理念相违背,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在充分利用康复光盘的同时,利用较先进的OTD教学理念[5],课堂上启迪学生自主思考,脑眼耳并用,鼓励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形成一个开放的互动的教学平台。

总之,在脑卒中康复的教学中引入脑卒中康复治疗教学光盘,学生们感到非常形象直观,解决了以前教学中教师费尽唇舌讲解,学生依然感觉抽象晦涩的难题,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脑卒中的康复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它只能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依然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习掌握教学的规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解决光盘的不足带来的负面问题。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教学光盘

参考文献

[1] 帅飞飞.课堂教学交往的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12:5~6

[2] 刘立东,刘开明.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 :77~79

[3] 居民.全新视角下的情境教学法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9;12:114~115

[4] 孙士玲.多媒体教学与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 :117~118

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指导与保健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0月~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共141例。均为伴有不同肢体或语言功能障碍、神志清、年龄不限,能充分合作的我院神经专科确诊者。出院时符合出院标准,为生命体征稳定的康复期患者,女70例,男71例,其中脑梗死113例,脑出血1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住院14~50天,平均20天。

2  健康教育措施

入院2~3天内给脑卒中患者进行必要评估,然后制定训练计划。

2.1  肢体功能锻炼  按摩:手法较多,向患者家属和陪护介绍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的按摩手法,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按摩时间为每个部位5min,每日1~2次。主动活动:要让患者养成循序渐进的锻炼的好习惯,主动床上运动,如床上翻身、起立训练、桥式运动、内收肌与内旋肌的夹腿运动等。这些主动活动不仅可使患者肌力增加,预防痉挛的产生,更重要的是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意识到自己“能动”了,这种功能恢复给患者康复树立信心。被动活动:主要操作包括各患肢关节各方面的被动运动,活动的顺序为先大关节、后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大到小根据不同的部位可取卧位、坐位,需家属帮助做各种动作,如屈伸、旋转、前弯、侧弯等活动,无论做什么活动都应让患者主动配合被动进行,其效果明显。

2.2  语言功能训练  从简单发音到双音、生活常用语,给患者听音乐、听广播,逐步训练,让患者多开口,鼓励有文化者读报,家属陪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说话,使患者早期开口。

2.3  常用药物的指导  如阿司匹林的作用是防止血小板凝聚,可长期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络活喜、都可喜、洛汀新。并告知患者复查血液黏度、药物的作用与毒副作用,长期服药的临床意义,定时测量血压的意义,改善血液流变状态的临床意义。

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肢体、语言不同程度受损,以及长期服降血压药物,故不同程度心理上承受压力,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孤独感,老年人的这种性格改变,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1]。所以应从心理需要和心理变化的方面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主动关心患者,给患者鼓励,并介绍同病室患者、同种患者康复状态,使得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情绪、主动配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2.5  饮食生活护理  一般脑卒中患者以高纤维素、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定时、定量。糖尿病者应低糖饮食,有高血脂及高血压病史的给予低脂、低盐饮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饮食方式,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酒、戒烟,生活要有规律。

3  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

3.1  出院时建立出院随访档案  患者出院时留下电话号码、床号、姓名、诊断。出院时评估残障状态,服用哪几种药物,血压监测情况,其他有关并发症(如糖尿病)建立随访档案。护士长在2周、1个月、3个月,分3次进行电话访谈,根据随访档案,进一步做出健康指导,解答有关问题,并督促患者门诊随访。

3.2  指导结果 对141例患者出院3个月康复指导结果显示。肢体功能障碍125例,行为自理能力恢复80例,部分恢复18例。语言功能障碍10例,恢复7例,在恢复中3例。高血压136例,血压稳定132例。141例患者每2周随访1次,门诊随访率达98%。141例患者坚持服药者占98%。

4  结果

以上数据表明,通过患者在院时健康护理措施和出院后3次电话访谈,141例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自己掌握较丰富、系统的保健知识,不仅有助于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也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疾病复发次数,同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5  分析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第6篇

【关键词】脑卒中;致残;系统护理;康复锻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7—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急性发病,来势凶猛,常常危及生命,是我国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护理人员深刻体会到加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单元的护理和康复锻炼在减少死亡率、并发症、致残率中,护理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如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脑梗死患者75例。男48例,女27例;年龄38-86岁,入院时昏迷18例,神志清楚57例;言语不清32例,12例有尿失禁,7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 護理

2.1 急救护理:脑卒中患者入院一般情况较重,必须安排一间通风、通气、整洁、安静的病房,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选用上身抬高15-30°;及时给氧,建立静脉通道,接好心电血压监护仪。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瞳孔、头痛、呕吐及生命指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如发现患者昏迷加深,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律,瞳孔不等大,心率缓慢,发热可能提示继续出血。患者烦躁不安、剧烈呕吐、呼吸加深、加快,可能提示脑疝前兆;如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疝已形成。

2.2 生活护理:引起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等,而与生活有关的因素有饮食、饮酒过量、吸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帮助患者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72小时后要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患者呛咳,并鼓励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能促使患者早日从口腔进食。

2.3 预防并发症护理: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便秘、褥疮、消化道出血。因此,要注意室内温暖对的相对恒定,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保。养清洁活动性义齿,昏迷及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经常给患者变换体位和排背、吸痰;对尿失禁或尿潴留者,应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常,每人更换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部,观察尿色、量,并做好记录。及时翻身,避免褥疮,保持床铺清洁、柔软、干燥。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头偏向一边,防止呕吐物或血液造成窒息。

2.4 心理护理:大约有80%左右的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负担,部分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而脑卒中患者多见于老年人,护理上避免刺激、耐心开导,细心体贴,谈论有趣的话题,在精神上给予安慰,生活上予以细心照顾,让患者感到心情舒畅、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2.5 康复护理:康复期护理主要是进行功能锻炼,从入院开始的急性期预防,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腕和手关节伸展,手握小球或纱布,腿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平板或丁字鞋以防止下垂或外翻,足与踝呈90°,到恢复期的功能锻炼;配合针灸进行有目的功能训练,此时,患者处于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小关节特别要小心,每次每个关节按不同的方向活动5-6下,每日进行3-5次;对患侧大小腿、胸部肌肉要轻柔,有节奏的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减轻这些肌肉的挛缩,以免妨碍相关关节的运动,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直到患者主动自行运动。

3 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的护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200例, 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 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性107例, 女性93例, 年龄37~85岁, 平均年龄40岁, 高血压脑出血109例, 脑栓塞91例, 脑梗死伴偏瘫126例, 脑出血伴偏瘫患者74例。

1.2 护理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 处理满足患者的基本生存需要, 包括给氧、吸痰、静脉输液、排泄、营养、安全等, 还要针对患病的不同时期进行不同护理方法。

1.2.1 急性期的护理

在急性期, 患者运动功能的丧失, 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或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 往往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 导致关节挛缩, 该护理在发病后的24~48h。 (1) 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 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 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2]。卧与硬质床上, 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 上肢处于伸展位, 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 经常变化体位, 防止髋内、外旋。主要采取健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 尽量减少患侧卧位, 预防患肢受压受损。 (2) 被动与主动运动:两侧均要进行训练, 先做健侧, 后做患侧。手法要轻柔、缓慢、有节奏, 每个动作3~5次, 一次动作3~5s, 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 由大关节到小关节, 循序渐进, 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 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3) 按摩:对肢体进行按摩, 尤其要注意患侧手肩、下肢的按摩, 按摩应轻柔缓慢进行, 对肌张力低的肌群则予以擦摩和揉捏, 对肌张力高的肌群采取安抚性质的推摩使其放松。

1.2.2 恢复期的护理

(1) 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 有些生活不能自理, 神志清醒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 表现出抑郁和悲观, 会出现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的现象, 使患者产生情绪不稳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甚至濒死感等消极的心理问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 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讲究语言艺术, 专人看守, 有针对性地安慰、疏导、解释、暗示、鼓励、劝告等, 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 介绍一些治愈病例, 消除患者各种疑虑。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2) 肢体功能训练:训练病人独立做起, 先从健侧卧位坐起, 再到患侧卧位坐起, 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两腿下垂, 坐在床边, 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待可下地坐椅后, 进行站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训练, 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 病腿先下”的原则。在训练时注意上肢和手的协调性和精细性训练。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主运动, 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 同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训练, 让其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 尽量减少他人的帮助, 在训练中注意尽量运用正确姿势, 注意用力平缓, 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1.2.3 并发症的预防

偏瘫患者由于持久卧床或长期被迫取坐位, 容易患压疮、便秘、体位低血压等并发症, 其中压疮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正对该疾病, 患者在早期卧床时要注意经常变化体位, 保持床单干净, 使用预防工具, 压疮发生早期可用红外线、激光等理疗, 也可辅助云南白药治疗。

2 结果

经过3个月的护理, 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护理干预前为:41.6, 干预后为71.4, 有了明显提高, 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增强, 能以一定的方式与外界沟通, 自理生活能力不断增强, 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 死亡率明显下降, 但致残率仍很高, 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 因此, 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果表明有效的护理方式为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赋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减轻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 以其降低病死率, 提高患者的躯体功能康复。方法 对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实施急性期的护理、恢复期的心理护理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护理方式。结果 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结论 及时、有效、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减轻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

参考文献

[1]王新德.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修订方案) [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5, 23 (6) :670.

[2]周士枋, 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498.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1~12月收住治的脑卒中患者87例,其中,男57例,女30例,年龄65~92岁,经头颅磁共振检查,所有病例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

1.2 护理

1.2.1 护理评估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和每班次接班时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评估项目主要包括, (1) 阳性资料及专科体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肌力,尿便失禁,皮肤状况,失语,饮水呛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护理体征。 (2) 并发症情况:应激性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胃管引流出血性胃内容物,排黑便或大便潜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判断标准:肺部感染以出现肺叶影像学改变和听诊啰音为判断标准;泌尿系统感染以出现尿路刺激征或中段尿培养阳性为判断标准;压疮以出现皮肤破溃为判断标准。 (3) 康复效果: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和进入4周时评估患者康复效果,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2]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G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

1.2.2 病情及并发症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心率、体温、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功能。给予心电监护,24 h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肺部感染是脑卒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时应注意: (1) 脑卒中病由于脑水肿常可出现呕吐应让患者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 (3)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温20~22℃,湿度60%~70%。

1.2.3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患病后,因瘫痪言语障碍等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表现出不同程度语言障碍,肢体偏瘫,口角歪斜,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意识清醒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心理负担加重,表现为恐惧、自卑心理,有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3%~76%,平均为50%[3]。在护理过程中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要有爱心,要关心尊重患者,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1.2.4用药护理脑卒中患者治疗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及脑代谢活血剂等治疗,应了解各类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 (1) 使用甘露醇、利尿剂应注意电解质,肾功能检查。 (2) 使用溶栓抗凝药物应严格掌握药物剂量,监测凝血时间,观察有无皮肤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倾向。 (3) 使用地黄类药物,应注意观察心率变化,有无黄绿视、呕吐等中毒表现,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

1.2.5 饮食护理

脑卒中患者多数是在动脉硬化基础上形成的,故应予高纤维素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进餐时尽量端坐,摇高床头,鼓励多做咀嚼运动,不能吞咽者鼻饲,应掌握饮食原则,鼻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蒸鸡蛋、鱼汤等,应供给足够的热量。必要时予静脉营养,保证患者得到所需营养。1.2.6体位、良姿位(即抗痉挛体位)良姿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尤为重要[4]。脑卒中后机体呈现出脑受损的特定痉挛姿势,上肢屈肌紧张,下肢伸肌紧张,良姿训练通过肢体位置正确摆放和运动来抑制异常姿态,同时维持良姿位可防止关节和肢体变形。

1.2.7 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可使患者采取主动活动与被动活相结合,床上锻炼和床下锻炼相结合,全身锻炼和局部锻炼相结合,并辅助理疗、按摩、针灸,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且避免情绪波动,要戒烟,少饮酒,定时检查。

2 结果

本组87例患者中,60例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病情控制后继续予康复治疗,25例处于植物状态,2例死亡。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的恢复和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临床上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使更多的脑卒中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08年1~12月我科收住院的8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是防治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结论:通过护理可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预防,护理

参考文献

[1]尤黎明, 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07.

[2]张晓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3) :74-75.

[3]常仁翠, 李娟.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1) :818.

[4]赵莉芬.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 4 (5) :457.

脑卒中的分类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卒中单元实施前3年内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2年2月卒中单元实施后3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48例,女40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67.74±9.64)岁;病程为2 h~7 d,平均病程(32.76±17.50)d;其中脑梗死58例,脑出血30例。对照组男52例,女36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68.15±9.42)岁;病程为2 h~7 d,平均病程(33.46±16.52)d;其中脑梗死54例,脑出血34例。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和病变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凝、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营养神经、抗血小板、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营养支持、预防感染和褥疮发生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卒中单元模式管理,卒中单元小组由神经科医师、专业护士及相关人士组成:(1)入院后,由康复师对患者的损伤和残疾情况进行评估,确认康复时间,并进行康复干预:定时更换体位,向侧方移动、向健侧和患侧翻身,每2小时1次,体位为半卧位或患侧在上健侧在下的侧卧位;采用良肢位,保持肢体为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展;活动患侧肢体,每个关节每天活动3次,每次活动10遍,鼓励患者健肢协助患肢进行被动活动,下肢进行桥式运动,双手采用交叉上举练习;进行坐位平衡和坐起训练,使平衡反应强化;进行坐下站起和站立平衡训练;当下肢负重能力逐渐提高时,进行迈步、越障碍物和上下楼梯训练;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餐、穿脱衣服、刷牙、入厕和洗澡等,每次约半小时,3次/d;(2)若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则在语言训练师的协助下进行测评和语言训练;(3)若患者有心理障碍,对其进行评估,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4)分别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和康复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两组疗程均为4周左右,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arthel指数)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评价治疗疗效。

1.3 评价标准

根据闫仲超等[4]研究,NIHSS评分降低91%~100%,病残0级为治愈;NIHSS评分降低46%~90%,病残1~3级为显著;NIHSS评分降低18%~45%为进步;NIHSS评分增加或降低小于17%为无效。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例数82例,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例数66例,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各评分结果比较

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一种疾病。作为一种病房管理的全新模式,卒中单元提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集中收治、早期治疗和规范化治疗,更强调治疗的及时性和合理性。据叶昂超[3]报道,卒中单元模式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功能训练、言语教育、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4个方面,因此,胡敏棣等[1]认为,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小组应由神经科医生、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康复医生、心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组成。王雪飞等[5]对多家文献报道进行总结,认为卒中单元是用于脑血管疾病治疗,其疗效优于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抗凝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具有费用少、住院时间短、病死率低等特点。另外,有文献报道,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和情绪状态都具有改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增加治疗的有效率,降低无效率,提高治疗疗效。在各评分结果方面,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卒中单元模式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其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绪状态的作用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卒中单元模式下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情绪状态,提高治疗疗效,使患者很好的回归社会,是对于脑卒中患者治疗的较好选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探讨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卒中单元实施前3年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对照组,卒中单元实施后3年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为观察组,疗程为4周,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模式下治疗脑卒中,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心理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卒中单元,常规治疗,脑卒中

参考文献

[1]胡敏棣,李妍怡,赵小红,等.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1,24(10):899-900.

[2]黄敏瑜,杨设孟,李惠鸿,等.尤瑞克林治疗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2-23.

[3]叶昂超.联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4):315-316.

[4]闫仲超,许蕾,许晓花,等.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100例疗效观察及综合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2,9(4):7-9.

脑卒中的分类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因患有脑卒中而进入该院的118例患者,纳入依据:1遵照中华医学脑血管病权威诊治标准展开病症鉴别。 218~79岁首次发病的住院患者。 3发病后住院时间达2周或以上。 4入院时经脑CT或脑MRI确诊的患者。 排除标准:1混合型脑卒中(包括出血后梗死或梗死后出血) 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2接受溶栓治疗者。 3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病。 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ISS)分型中其它病因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3]。 5有认知障碍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与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临床研究者。 6伴发严重心、肺、 肝、肾或胃肠道等其他系统疾病。 按随机分组方法,将上述病例划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 治疗组:48例脑梗死者(29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脑出血者(9例男性、4例女性);平均年龄(62±10.54) 岁; 含有39例合并高血压者、2例合并心房颤动者、5例合并糖尿病者。 对照组:38例脑梗死者(24例男性、 14例女性);19例脑出血者(13例男性、6例女性),平均年龄(62±9.43)岁;含有28例合并高血压者、1例合并心房颤动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 两组病例各种基础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探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诊治卒中单元治疗组除脑卒中常规治疗外,结合县级市医院的有效诊疗资源,遵照我国脑血管病的权威诊治指南,并整合王拥军编制《卒中单元》中的相应内容,经康复治疗师培训的医师指导早期康复训练和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师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加强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使其各种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并怀着积极、乐观情绪,进而使患者心理防御方面的作用得到发挥,缓解并消除情感功能方面的障碍[4];随访3个月,强化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干预心理辅导与改善日常作息、生活状况,并坚持定期入院参与复检及病情评估。

1.2.2疗效判断标准定期评估入院时、入院后14 d与3个月常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住院满意度调查。(1)以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化表对患者实施具体评价,所得结果分成三个级别:超出75分视作良,即患者基本生活能够达到自主料理水平;60~74分视作中,即患者基本生活需他人给予辅助;不达60分视作差,即患者基本生活必须依赖他人进行料理[5]。(2)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经治疗以后,患者意识状态显著缓解,SDS标准分值降低超出6分,视作显效;经治疗以后,患者意识状态得以缓解,SDS标准分值降低3~6分,视作有效;经治疗以后,患者意识状态没有得到缓解,SDS标准分值降低不达3分,视作无效[6]。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P< 0.05表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BI量化表评估分值情况对比

经治疗后的14 d、3个月内,患者BI量化表评估分值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BI量化表评估分值如表1所示。

2.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及SDS量化评估分值情况比对

卒中单元治疗组治疗后14 d及3个月,患者临床疗效良好(表2)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下降,如表3所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卒中单元作为综合性的医疗诊治系统, 其融合了多个学科、多个专业,并使这些专业和相关学科联合于一体,共同运用在科学化、系统化的医疗操作当中[7]。 在医疗及护理实践中, 操作者注重早期的规范化康复诊疗和干预护理,并在个体治疗里融合了人文关怀,使医患联系得以进一步增强, 同时提升了预后治疗及服务满意程度。 此研究结合县级市医院的有效诊疗资源,遵照中国脑血管病的权威诊治指南, 并整合王拥军编制 《卒中单元 》中的相应内容, 指导早期康复训练和早期心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强化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 干预心理辅导与改善日常作息、生活状况,并坚持定期入院参与复检及病情评估。 结果为,经治疗后的14 d、3个月内,患者BI量化表评估分值优越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卒中单元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患者临床疗效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为(47.63±2.26)分,并优越于对照组的(55.64±5.75)分。 此结果表示,县级市各家医院施行卒中单元治疗,可缓解脑卒中病人的负性情绪, 并提升功能性预后,使治疗后14 d~3个月内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付中应[8]的临床研究采用与该研究相同的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24.23±2.1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1.90±1.15) 分,治疗后的BI评分为(67.45±7.8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23.87±4.27)分,与该院该次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

县级市医院医护人员可通过利用该院有限资源整合采取相关措施帮助患者面对与认识脑梗塞的疾病本质、培养乐观性格、尽量消除担忧、抑郁、失落等情绪, 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初期康复性锻炼当中, 以提升治疗成效,此外,康复锻炼能明显降低卒中后抑郁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 同时还需到社区基层向农村地区民众开展科学知识普及讲座, 或举办义诊活动;提升农村居民对脑卒中的初期识别意识,做好二级预防、及时诊治等方面工作。 强化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包括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 干预心理辅导与改善生活习惯;研究显示:在县级市医院中结合当地有效医疗资源构建卒中单元诊疗机制, 能够提升急性脑卒中诊治有效性,应被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县级市医院卒中单元对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卒中单元治疗组61例、对照组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脑卒中常规诊治,治疗组除在疾病急性期施行规范流程诊疗内容外,接受卒中单元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的3个月,治疗组显效率63.9%,高于对照组的43.8%(P<0.05);治疗组病例的日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分值(47.63±2.26)分优越于对照组(55.64±5.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县级市医院整合有限资源建立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是有效的,可推广的,可提高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单元,县级市医院

参考文献

[1]杨娟,王健,欧书,等.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警示症状的识别能力及急救意识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840-4842.

[2]周小炫,方云华,陈善佳,等.健康调查简表和脑卒中影响量表在脑卒中康复临床中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55-457.

[3]刘娜,何明利,籍牛,等,强化公共影视教育对提高农村社区早期脑卒中认知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⑹:404-407.

[4]段广军,万周,张君,等.脑卒中后2w抑郁障碍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705-2706.

[5]姬少珍,张允岭,张志辰,等.脑卒中(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不伴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及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63-67.

[6]张清秀,刘佰龙,付家亮,等.基于Relief F算法与脑卒中数据库评估脑卒中危险因素[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⑵:183-187

[7]欧阳江.卒中单元治疗78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43-144.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11篇

脑卒中是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其致残率却位列第一,它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性残疾,而且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1],如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除了积极的病因治疗外,还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态,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早日康复。

1 心理护理的定义

心理护理是心理学在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也是护理行为对病人心理活动影响的实施。护

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建立了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影响患者的行为,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愿意说出心中的秘密,掌握患者的心中所想,对症下药,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

2 心理护理的目的

心理活动中,情绪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积极愉快的情绪可以使食欲增加,睡眠充足,

使躯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防预机能和抗病能力得到恢复,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促进疾病的痊愈。反之,消极情绪造成人们对躯体疾病的易感状态,长期过度的神经紧张,不但造成机体疾病,而且会加速疾病的发展,情绪与疾病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疾病恶化,甚至使病人死亡。因此,我们护理的目标就是切断恶性循环,增进良性循环,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避免大幅度的情绪变化,善于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对患者的情绪进行适当的引导、调控,使其保持心理平静、情绪稳定以及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3]。

3 脑卒中各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3.1 急性期患者 多见于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等,此期的患者在意识恢复或神志清

醒后往往会有否认心理,认为这种疾病不应该发生在自己身上,在得到确认后继而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此时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这种心理变化可随病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因素而变化,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分析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要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热情地向病人介绍医院的情况,包括病区环境、病室作息时间、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大夫、责任护士等,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缓解病人由于环境陌生而产生的不安;为患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环境整洁、安静,操作性的护理尽量集中,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耐心听取病人的主诉及心理感受,认真解答患者的疑问,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做好心理疏导,想方设法稳定患者情绪,缩短与病人的距离,使他们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同时病人迫切想要知道疾病的转归与预后,护理人员必须在掌握脑卒中护理知识的同时,亦应掌握脑卒中病人发病过程及转归情况,使患者对康复充满信心,消除焦虑情绪,为下一步护理打下基础,随着治疗的开始,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情绪会慢慢结束。

3.2 恢复期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 病情逐渐稳定,病人对健康充满着希望,急切盼望失去的功能尽快全部恢复,但当偏瘫的肢体运动恢复到一定程度时,恢复的速度就会减慢或停止,患者不甘现状,到处寻医访药,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治疗,但结果是有限的,此时病人的心情会再度低落下来,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抑郁、敏感、偏执,甚至拒绝治疗,护理人员应多接近病人,诚恳耐心地与病人交谈,深入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切实取得信任,做好家属工作,使其密切配合从而确保患者情绪稳定。同时反复向患者宣传脑卒中的相关知识,一方面让其安心治疗,特别强调加强康复训练,不要一切希望寄托在药物上,更不要滥用药物,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功能,减轻病残程度。另一方面将病残的可能向患者交代,使患者有较好的心理准备,以便顺利通过下一阶段。

3.3 脑卒中患者病程长、康复慢、残障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康复期的患者,由于长期疾病的折磨,性格变得烦躁、狭隘,然而内心深处又充满着孤独,盼望与人交谈,需要别人同情和理解,希望得到更多亲友的探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此期的患者往往过分关注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可能产生悲观厌世之感。因此,对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护士要同情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由于社会信息剥夺和对亲人依恋的需要不能满足是病人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设备和管理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应当允许亲友经常探视或昼夜陪护,让病人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刻;同时嘱咐亲人控制好情感,多关心体贴患者,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患者,并协助其进行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康复训练,尽最大可能的给予患者信心和希望。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虽然有赖于病因治疗,但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肯定,它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还可以防止卒中后焦虑、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在脑卒中的康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玉花.脑卒中后已与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卒中杂志,2008,3:157-159.

[2] 王秀玲.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效果评价.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1):15.

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第12篇

1 药物治疗

1. 1 不同抗抑郁剂对 PSD 的疗效对于确诊的PSD患者首选抗抑郁剂治疗,已获得普遍认可。三环类抗抑郁 药 ( 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 尽管已证实对PSD有效,但因其自身的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已很少使用。现已有小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显示选择性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E) 再摄取抑制剂( SNRI) 、NE和特异性5-HT抗抑郁药物 ( Na SSA) 均能有效 治疗PSD。

1. 1. 1SSRIs: SSRIs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并逐步用于临床的一类新型抗抑郁剂。临床常用的有氟西汀( fluoxetine ) 、帕罗西汀 ( paroxetine) 、舍曲林( sertraline) 、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和西酞普兰 ( citalopram) 。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对NE影响很小,几乎不影响多巴胺( DA) 的回收。其中帕罗西汀、氟伏沙明有轻度的抗胆碱能作用。

( 1) 氟西汀: 其半衰期较长,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可达7 ~ 15 d。在强迫症、贪食症及减肥的治疗中,服用剂量 相对较大。 对肝脏CYP2D6酶抑制作用较强,与其他有关药物合用时应注意配伍禁忌。短期( 3月) 治疗的双盲对照研究发现4周时氟西汀和安慰剂疗效相当,但氟西汀较安慰剂有预防复发的作用[3]。另一大样本( 290例脑卒中患者) 的临床研究发现,在相似的脑卒中程度下,PSD较非PS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且表现出更严重的残疾 程度,对于PSD患者主要采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结果显示抗抑郁剂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4]。Yi等[5]通过对10个生物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后,纳入11项共600例患者的氟西汀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氟西汀疗效优于安慰剂,9项研究发现氟西汀可显著减轻抑郁症状,且呈现时间依赖效应,而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未发现对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益。

( 2) 西酞普兰: 我们实验组通过制作PSD的动物模型并给予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研究发现,西酞普兰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5-HT受体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继而促进海马神经再生,揭示该作用可能为西酞普兰抗抑郁的分子机制[6]。2项关于西酞普兰的Meta分析研究结果相悖,王刚平[7]对6项研究进行的Meta分析发现西酞普兰与对照药物疗效相当,而阳中明等[8]则发现西酞普兰的抗抑郁效应显著优于其他抗抑郁剂。

( 3) 舍曲林: 因其心脏不良反应较小,因此适用于伴发躯体疾病等多种类型的抑郁症患者。Spalletta等[9]对20例中重度的PSD患者进行50 ~ 100 mg的舍曲林治疗,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随访研究发现舍曲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此外还发现长期( 56 d) 的舍曲林使用对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均起到积极作用。

( 4) 帕罗西汀: 有较好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故对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该抗抑郁剂治疗。在PSD研究中,Horvath等[10]进行的开放式临床多中心的26周帕罗西汀随访治疗发现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8周时显效率达93. 1% ,临床状态(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改善率达92. 8% ,简易智力状态分数显著提高。该大样本( 788例PSD患者) 的临床研究充分显示帕罗西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1. 1. 2SNRI: 包括文拉法辛 ( venlafaxine) 和度洛西汀 ( duloxetine ) 。文拉法辛常用剂量为75 ~ 225 g /d,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口干、食欲减退、便秘、失眠、头昏等; 个别患者有血压升高,用文拉法辛治疗PSD时,需注意监 测血压。Kucukalic等[11]对30例PSD患者进行3月文拉法辛治疗发现治疗组患者抑郁症状显著改善,且无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发生。2002年Smith等[12]纳入32个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发现文拉法辛较SSRIs更有效。

1. 2抗抑郁剂疗程关于抗抑郁剂治疗的时效性存在争议。Fruehwald等[3]在1项随访研究中发现,脑卒中后服用3月氟西汀的PSD患者18月时的情绪改善及功能恢复状况甚为明显,而早期服药时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该研究结果提示,早期服药的效果可能为多种临床因素所掩盖,PSD是否需要像抑郁症一样进行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足疗程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2 非药物治疗

2. 1 心理治疗由于 PSD 的发生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心理治疗在PSD的治疗中亦很重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 CBT) ,且需较长治疗疗程。PSD患者在控制行为的自我强化反馈过程中倾向于消极判断,并对负性结果有偏向反馈,从而导致患者出现 相应的消 极预期。CBT就是在帮助患者纠正这些错误认知方式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矫正技术。虽然CBT在PSD中的研究较少,且有些研究并未发现其对PSD治疗有效[13]。但Broomfield等[14]研究显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易感性分析后相信针对患者的特定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技术( 动机访谈、悲伤辨别、选择性优化补偿、认知缺陷改变和执行技能培训) 的个体化CBT治疗将对PSD患者产生重要影响。

2. 2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r TMS)该疗法具有非侵入性、无痛性和安全性特点,是抗抑郁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对于抗抑郁剂无效的患者可尝试该治疗方法。Jorge等[15]通过随机平行的双盲研究探讨其对难治性PS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中断抗抑郁药后,患者随机接受了左前额叶的10次真、假r TMS刺激,发现真刺激组抑郁症状显著改善,且疗效不受患者的年龄、脑卒中的类型和位置、刺激部位与前额皮质距离的影响,而且对患者认知功能无影响。

2. 3电休克 ( ECT) 治疗随着无抽搐ECT治疗的出现,这一疗法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对具有严重自杀念头、对药物不能耐受和难治性PSD患者可选用ECT。但ECT治疗常导致或加重认知功能障碍,故不作为PSD的首选治疗。Currier等[16]对20例患者进行ECT治疗发现19例患者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5例患者出现了ECT相关并发症,7例患者出现复发,且发现复发多发生于ECT治疗4月后。

2. 4其他聂荣容等[17]通过针灸调肝固本法对123例PSD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组和针药组在提高Barthel指数、减少中医脾胃症候评分、减少TESS不良反应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药物组。提出针灸调肝固本法抗抑郁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由此可知,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帕罗西汀、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治疗PSD,但尚缺乏大样本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各种抗抑剂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尚无法实现指导临床如何针对不同患者优选药物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疗效的最佳、不良反应的安全可控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3 预防性治疗

虽然PSD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针对脑卒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一直 存在争议。Robinson等[18]对脑卒中患者预防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和问题解决治疗方法观察对PSD的预防作用,发现药物和心理治疗组均可 有效降低12月时PSD发生率,但对患者采用意向性治疗保守分析方法并未发现问题解决办法较安慰剂有效。预防性服用盐酸舍曲林的患者与服用安慰剂患者相比,心血管并发症二次住院率显著降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保护功能,该药对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血管危险因素伴脑卒中的患者可能有额外裨益[19]。长期随访发现,在脑卒中后的前6月开始用去甲替林或者氟西汀抗抑郁治疗,可提高抑郁患者或者非抑郁 患者的存 活率[20,21]。米氮平预防性治疗的研究也证实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抗抑郁剂的积极干预可显著减少PSD发生[22]。抗抑郁剂治疗除了具有抗抑郁作用外,还具有促进认知和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在卒中早期恢复阶段,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高促使突触发生和轴突萌芽均显著增加,对脑卒中康复治疗有益[2]。以上这些研究均表明抗抑郁药预防干预的时机至关重要,早期治疗使患者获益。

然而荟萃分析研究的结果则互相矛盾,Chen等[23]的荟萃分析显示,抗抑郁药显著减少抑郁发生,尤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而Hackett等[24]的荟萃分析提示,无证据显示抗抑郁剂可预防PSD,相反却增加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而指出抗抑郁剂不应用于预防PSD。此外,有关脑卒中后康复锻炼的Meta分析显示脑卒中后亚急性及慢性期的锻炼可预防抑郁症状的发生,但是该预防效应随着锻炼的停止而消失[25]。

上一篇:经济神经网络活动分析下一篇: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