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错原因范文

2024-06-03

出错原因范文(精选12篇)

出错原因 第1篇

一、粗心大意引起的错误及对策

在数学学习中, 学生因粗心出现的错误占了一部分,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 认知因素.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之一是粗犷而不精细, 常犯“想当然”的错误, 在解题过程中把“+”、“-”符号看错而产生错误.

2. 思维因素.

思维因素导致计算错误, 尤其表现在思维定势上, 就是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例如, 在做选择题时, 平时一般是要求选择正确的, 可也有一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项, 受思维定势影响, 学生因粗心却把正确的项选上了, 导致不符合题意而造成错误.

3. 非智力因素.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书写马虎、丢三落四, 在草稿上计算正确, 可搬到试卷上却弄错了.这些错误的出现大多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针对这类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帮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 共同寻求对策以减少学生因粗心而出现的不必要错误.

1.明确准确性的重要性.

例如, 在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的对接技术中, 首先要实现两个飞行器对接机构的接触, 然后进行捕获、缓冲、拉近、锁紧四个过程, 最终实现两个飞行器的刚性连接, 形成组合体.这一过程需要计算得非常精确, 若因计算粗心导致飞船偏离方向而对接失败, 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真可谓“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2.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包括书写规范、过程条理性、自觉验算等,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以有效地避免一些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

3.加强对比训练.

对于似是而非易算错的题目,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辨析, 促使其分化.

二、概念及性质理解不清引起的错误及对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及性质理解不准确, 导致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理解不清.

例1判断: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错解:正确.

本题学生错解是因为对正多边形的概念理解有误正多边形是各边都相等, 且内角也都相等的多边形, 概念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 长方形的四个内角都相等, 但长方形不是正多边形.因此, “所有内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正解:错误.

2. 概念及性质混淆.

错解:

(1) 因为 (-4) 2=16, 故 (-4) 2的平方根是-4;

本题中学生出错的原因是:

(1)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而这里 (-4) 2的平方根只有一个数, 只表明两个平方根中的一个负的平方根, 漏掉了一个正的平方根;

(3) 忽视了π<3.142, 即π-3.142<0, 或混淆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5) 本题中实际是求9的平方根, 学生解题中忽略 (-3) 2=9, 漏了-3这个解.

正解:

(1) 因为 (-4) 2=16, 故 (-4) 2的平方根是±4;

3. 忽视公式、定理和法则的条件.

例3如图, 四边形ABCD是由三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围成的, 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错解:

∵△ABE, △CDE是等边三角形,

∴AB=CD∴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本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是判定等腰梯形的条件不足, 在判定四边形ABCD是否是等腰梯形时忽略了定理中要证明它是梯形这一条件, 只证明了AB=CD即腰相等这一条件.这不符合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正解:

∵△ABE, △AED是等边三角形,

又∵∠B+∠C=2×60°=120°,

∴AD∥BC, AB不平行于CD.

∴四边形ABCD是梯形.

又∵△ABE, △CDE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

∴AB=CD.∴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为了避免概念性错误的出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纠错, 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认识结构, 理解概念及其性质.

1.明确概念, 学会分析每个概念中的重要条件, 养成分析概念的良好习惯.例如, 例3中要说明四边形是等腰梯形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这个四边形是梯形; (2) 不平行的这组对边相等或平行的这组对边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利用相类似的题型强化训练, 举一反三, 加强易混易错知识点的训练, 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巩固基础知识.通过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避免在概念及性质理解上相混淆, 达到减少同类错误再次出现的目标, 最终彻底纠正错误.

三、思维产生偏差引起的错误及对策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解题思路的偏差, 造成方法使用不当使解题方向发生偏差而走入死胡同.

例4%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 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 就会迟到24分, 如果他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行驶, 就可提前24分到达乙地, 求甲、乙两地的距离.

错解:

正解:

答:甲、乙两地的距离为120千米.

学生出现解题思路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是经验不足,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 (1) 让学生通过整理错题集, 积累经验; (2) 使学生多练, 不钻牛角尖, 养成冷静思考的好习惯.

四、审题不清引起的错误及对策

学生解题时常常会在审题上马虎大意或没有理解题目的意图而造成错误,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的知识差异、基础薄弱、概念模糊、非智力因素等.

例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 求斜边长.

错解:

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和4, 由勾股定理得斜边长为5.

在本题中, 学生主要是没注意审题, 考虑问题不全面, 直接就认为3和4是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 忽略了题目中3和4是任意两边长, 由于4>3, 4也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正解:

(1) 当3和4为两直角边长时, 斜边长为5.

针对学生由审题引起错误这一情况,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急于把解题过程展示给学生, 而是要先与学生共同分析题目, 解读题目: (1) 准确理解题目意图; (2) 紧扣条件, 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 (3) 进行全方位审题, 形成整体意识, 并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和思维严密性训练.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难免会发生一些错误.作为教师, 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 让学生的错误为我们所用.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 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教师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挖掘学生错误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 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与发展的动力.

计算出错率高的原因 第2篇

比如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学生对法则理解不透彻,遇减一个负数时错误率较高。再如,解方程时,移项不变号也是引起错误的主要原因。

2、不能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同样的式子放在笔算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完题没有验算的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进行验算。有些学生在验算时不能灵活运用验算的方法。通常验算的方法有:估算法、简便运算法、重算法等。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用验算的习惯。

4、思想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书写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题目抄错。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93写成9.3;将58写成85,等;答案抄错。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端正,求快出错。部分学生由于懒惰,只求完成任务,不仔细审题,从而造成错误。

5、做题缺乏耐心

高中数学解题出错原因浅析 第3篇

1、盲目乐观,懂而不会.

很多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讲时对新授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能听懂、看懂,可是在自己遇到问题时,脑海中却茫然一片.对所学知识方法似懂非懂,所学题型能听懂而思路不清,必然会在面对问题时束手无策,即懂而不会.

如研究排列组合中“信投信箱”问题时,知道需应用基本原理.但只停留在“说”上.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抓住知识的要点,往往只从表面上去记忆解题方法,而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各个具体问题的特征,不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听课时只注重结果而不注意思路和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要加强解题思路和数学方法的教学,着重介绍思路的形成过程、解题的方法和途径,与学生同步思维,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不要让自己高高在上,而应当与学生一起去当知识、方法的“发现者”.对于一些“繁”的习题,解题时要冷静分析,拟定计划、明确方向、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很好的综合运用各个知识,不断发现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仔细运算,逐步培养学生自信,相信一定能懂了就会.

2、缺乏演练,会而不对.

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训练,增强了解题的信心,可是在解题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以至做错.原因是对知识掌握得不够深刻,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知识、方法的运用范围,或思考不够全面,计算不够细心,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单纯懂得解题思路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可能隐藏着小小的陷阱,稍不留意就会掉下去,且到头来还不知道错了,即会而不对.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方法的同时,对概念、方法要讲深、讲透,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并进行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堂训练,让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应用、方法多变的细微之处,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自身的重视,平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会做则能做对”的能力.

3、思维欠活,对而不准.

所谓对而不准,就是有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利用相关知识,通过对已知条件的分析,能正确列出相关的方程或表达式,但在演算过程中,不能审时度势、灵活转化,或不明算理,不求变通,其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得出准确的答案,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分析其原因:

一是对题中关键性的词语、特殊的字、句、条件没有多加思考,搞清问题的实质,思维缺乏发散性,没挖掘出隐含条件.

二是有些学生一看题目,盲目设元列式,缺乏演变,思维能力弱化,方法单一.虽然解题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经常是一些小小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思维.这也是解题中感觉“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

三是在解决问题的关结点上,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分辨出对待每一个具体问题求解方法的优劣,而形成繁琐复杂的解题程式,造成解题失误.

四是演算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跳步骤、心算,认为这样能节约时间,却不知这样加入了大脑的思维强度,增多了失误的机会.

对此,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解题习惯,弄清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正确将具体问题转化为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在审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做到“眼看”、“心读”、“手画”、“脑思”.“眼看”是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法,要力求全面、细心,一字不差;“心读”是指小声读或默读,是强化知识、接受题目信息的重要手段;“手画”是对题目中出现的关键词、重要条件、特殊的量之间的关系的强化认识;“脑思”就是充分挖掘大脑中所有储存的相关知识、信息,准确、全面、快捷的进行思考,得出合理的思路和方法,做到对而准确.

4、考虑不周,准而不全.

学生在解题时知道了解题的思路、方法,表面上也准确地得出了答案,可最后并不能得全分,即所谓准而不全.主要原因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只注意方法、技巧的培养,贪多、贪难,偏听、漏听,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导致知识上的缺陷和思维上的不严谨.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不很清晰,概念有些模糊.解题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顾此失彼,丢三落四.

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既要分析思路和方法,又要示范解题步骤和条件、数据的处理技巧,要进行思维的“稚化”,与学生同步,让学生养成一个循序渐进、思维严谨、合理规范的解题习惯.另外,知识的掌握要全面而系统.数学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多,很多东西都要求学生记忆.知识的积累、掌握、巩固要注意“功在平时”.每一单元、每一章结束的复习、提高更为重要,这时该做的是对所有知识进行梳理,联系每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的网络,不能有任何知识的疏漏,并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连接.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信心百倍,考试中才能做到“完胜”.

5、不做反思,全而不验.

有些学生解题中求得题目的结果后,不去进行验证从而常常导致错误,即全而不验.验就是对结果进行论证.求出结果,一些学生就认为大功告成,没必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结果进行细心的验证和比较,更不去看解题过程是否完整、答案是否合理或符合实验.实际上,有些简单、明显的错误在验证中很容易被发现的.验证时,并不是要求机械重复前面的解题思路,可采用“逆向思维”、“特值检验”等方法,兼顾条件要求即可.在平时解题中,对原问题结论的反思性思考也是平时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通过反思,总结解题的一些规律,有利于健全知识结构,完善数学思维.源于验证,高于验证,在验证中得到提高.

电能计量出错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第4篇

2012年, 遵宝钛业变电站大修后出现了主变二次侧 (10kV) 电能计量大于主变一次侧 (110kV) 电能计量的错误。从理论上分析, 110kV露天设备有电能损耗, 至少主变存在负载损耗, 一次侧电能计量应大于二次侧。该变电站进线计量网络如图1所示, 110kV进线采用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其型号为ENERGY METER-SYS-TEM2000-0420 0.2S;10kV出线采用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 为DSSD566 0.5级。

电能计量装置包括电能表、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以及相关的二次回路。

(1) 对110kV及10kV进线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进行检测, 其准确度、可靠性、误差都满足计量规程要求, 且接线也无误。

(2) 计量用电压互感器型号为TYD110/3-0.15H, 准确度为0.2S级。经试验测试, 其精度、误差满足要求。但在检查其接线端子时发现中性点没有可靠接地, 从而导致中性点电压漂移。电压互感器接线如图2所示, 其二次侧测量数据见表1。

(3) 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型号为LRGBJ110 2×500/5, 准确度为0.2S级。经试验测试, 其精度、误差满足要求。但在检查其计量接线端子时发现中性点既没有短接也没有可靠接地, 引起三相电流不平衡, 从而导致计量出现很大误差。电流互感器计量接线原理如图3所示, 接线端子如图4所示。

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后录表, 发现10kV电能总计量仍比110kV的大, 见表2。于是对相关二次回路重新校线、接线, 期间发现线头氧化严重。经砂光处理后, 电能表计量正确。

kW·h

2 电能表常见故障

(1) 电子式电能表常见故障: (1) 工作电源故障, 表现为电能表不工作、无显示、无信号或指示灯不亮; (2) LED无指示, 主要原因是无电、CPU无输出、电路板脱焊或LCD密封损坏; (3) LED全显示“8”, 可能是电能表未进入工作状态, 或LCD密封与导电橡胶老化失效所致; (4) 时间误差大, 大都由晶振回路参数未调好、参数改变、电路整体受潮或晶振真空度降低引起; (5) “死机”, 表现为显示在某个数据上各种操作均无反应, 可能由外界干扰信号、电路屏蔽不良、备用电池失效或看门狗电路故障等引起。

(2) 机械式三相三线有功电能表常见故障为接线错误, 见表3。其判别方法为检查电能表单相转矩。

断开A、C相电压使三相三元件表的电压不正常, 若三相负载平衡, 则cosφ=1, 在相同的时间内, 两者的转速应近似相等。如果在cosφ<1的情况下断开C相电压, 此时圆盘的转速应比断开A相时的慢, 这是第一组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夹角大, 有功功率较小的缘故。如果分别断开A、C相电压发现电能表反转, 则表示Ia或Ic在电度表进出线上可能反接。

断开B相电压, 若功率因数与原来基本相同, 则圆盘的转速应比原来慢一倍。因为断开B相后, 相当于两个电压线圈串联后接在Uac电压上, 这时每个电压线圈承受原来1/2的电压, 若接线错误则不会保持这种比例关系。

3 电能表接线检查方法

对于新安装或更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以及变动过二次接线的电度表, 都必须对其接线进行检查。在高压停电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检测, 带电时可用相位表法或标准电度表法。但在检查时应注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准开路,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不准短路。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 检测电压是否正常。首先用电压表检测电压互感器的三相电压是否平衡, 只要三相电压数值相近, 就说明电压是平衡的;其次用相序表检测三相电压相序是否对称, 若接线正确则相序表顺时针转动, 否则逆时针转动。此外, 也可以用相位表检测三相电压的电角度, 一般接近120°, 若相差较大则说明接线有问题, 可能是接线错误、断线、电压互感器一次保险熔断, 或是极性不对, 中性点没有可靠接地。

(2) 检测三相电流是否正常。在三相负荷平衡时, 三相电流几乎相等, 差值很小, 若相差较大则说明电流互感器的极性或接线有错误。其中, 电流互感器计量接线端子错误可能是电流线相序不对、中性点没有短接或中性点没有可靠接地, 从而引起三相电流不平衡, 这在工作中时有发生。

4 注意事项

电能表在设计、选型、安装调试、使用方面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接线方式和电度表的选择。电能计量表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接线方式, 电气接线不允许时, 可采用三相三线接线方式。选择电度表时, 不同的接线系统选用的电度表类型也不同, 如三相二元件表适用于三相三线制供电系统, 三相三元件表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

(2) 应按正相序 (ABC) 进行接线, 相序接错时, 电度表不会反转, 但会引起电度表较大的计量误差。

(3) 零线 (N) 一定要接入电度表。零线不接入或断线时, 由于中性点漂移, 会引起较大误差。

(4) 零线 (N) 与相线不能接错, 否则除了有计量差错外, 还可能烧毁电能表。

(5) 电度表计量装置的配置及二次接线还应注意以下要求: (1) 电度表计量用的电流互感器至少应为0.5级 (要求高的为0.2S级) , 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 所用互感器的精度等级也不同; (2)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导线, 导线截面应按允许的电压降来确定, 电流、电压二次回路导线的截面至少应不小于4.0mm2; (3) 应在计量用电流、电压回路加装专用接线盒子, 便于运行中校表; (4) 所有二次回路导线的中间不应有接头。

(6) 定期对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做预试, 检测计量组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接线端子是否正确可靠、是否氧化。

(7) 定期对电能表进行检定, 运输安装时要轻拿轻放, 防止碰坏、摔坏电能表。

(8) 数字式多功能电能表应装设温湿控制器, 满足其工作环境要求, 以保证数据采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9) 对于计算机集中管理的电能表, 要定期核实计算机报表数据与现场电能表记录数据是否相符, 以防止计算机与电能表通信中断时, 计算机后台数据没有更新, 导致计算机报表数据比现场电能表记录数据少。

(10) 轻载运行对电子式电能表的准确性存在影响。对于S级电能表, 轻载一般指在1%Ib及以下的运行工况, 其它电能表则在5%~10%Ib及以下的运行工况。

出错原因 第5篇

通过故障分析可能是word出了问题,所有我通过电脑中word的路径: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Templates 找到了一个“Normal.dot”文件,

我们只需将此文件删除或者将该文件移动到别的磁盘里面,在修改文件名即可。操作完成即可打开word了。如图所示:

办公软件教程

学生在解题中出错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第6篇

[关键词]数学题 易错原因 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2-063

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完成一些数学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消化与吸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在学生做数学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以致答题的质量不高。下面我对学生经常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正的建议。

原因一:知识掌握不牢

当学生做作业出错时,教师让学生自查原因,学生都爱说是自己马虎。其实,马虎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掌握不牢。例如,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几?……诸如此类的问题经常会使学生混淆不清,因为他们对相应的知识掌握不牢固。

对策一:强化知识梳理

为了保证学生做题的质量,教师要注重强化知识梳理,及时帮助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等进行总结。

如教学“因数和倍数”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对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在我的鼓励与支持下,学生通过罗列各知识点对因数和倍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认识,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以下训练。

判断:

1.任何因数,它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大于这个数的因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都至少有2个因数;

……

在梳理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知识点的训练,学生就会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得更加透彻。

原因二:视觉感知错误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对于一些相似的符号或者相近的概念和公式,他们往往区分不清楚,经常会出现漏抄、抄错等错误。例如,“在( )填上合适的符号:5+45( )5+54。”许多学生都很容易填上“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律的“强刺激”,掩盖了45和54不同的“弱刺激”。又如“20×5÷20×5”,学生很容易就写成“原式=100÷100=1”。出错的原因还是学生被外在假象所迷惑,导致感知错误。

对策二:认真检查审题

在学生做数学题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一抄二查三动笔四检查”的习惯。在这里,“一抄”指的是抄写原题;“二查”是指检查是否有抄错遗漏现象;“三动”是在确保检查没有出现视觉错误的基础上,再动笔做题;“四检查”是在做完题以后让学生养成及时检查的好习惯。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

如在计算一道三位数的连加计算题“326+216+484”之前,我让学生认真抄写,抄写完毕以后,再一个一个数字对照检查有没有抄错的地方,检查无误后,才开始运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简便算法计算时,许多学生很容易把 “326+484”算成800。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的计算错误,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计算过程,确保做一道对一道,题题清。

原因三:做题心态不正

实践证明,学生做题的心态与做题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轻视计算题,认为计算题是“死题”,不需要动脑筋分析,甚至不检查、不验算,导致计算错误。二是畏难心理,在做数学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或者计算数字大的习题产生厌烦情绪,不能够耐心、认真地完成。三是懒惰心理,能写一个字,绝不写两个字,无论数字大小,懒得计算,一律口算。这样的做题心态就必然导致计算错误的频发。

对策三:端正做题态度

学生做题心态的改变其实也是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怎样才能使学生端正做题态度呢?除了思想教育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计算错误可能带来的危害。如可以银行工作人员在小数点的操作上如果出现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来提高学生做题的严谨态度。另外,教师还可以用榜样示范或者激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学习态度能在做题方面给自己带来快乐。如此一来,学生必定能增强信心,进而达到提高做题质量的、端正做题态度的目的。

总之,做数学题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练习方式,几乎是学生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易错原因,对症下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做题质量。

出错原因 第7篇

关键词:句型转换,教法,理念,学习观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在当今交往日益频繁的国际社会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交际语言, 在学习与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中, 对英语句型转换的运用就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句型转换练习几乎是所有传统教学法中备受推举的学习方法, 即使是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交际法, 也同样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 句型转换已成为英语学习中一项必须掌握的语言基本技能, 但能够熟练地运用句型转换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多方面原因, 很多学生在句型转换时经常出错。为此, 曾有不少研究者从教师教授这一角度出发, 寻求解决对策, 忽视了作为受授方——学生的情感需求。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把目光直接投向了作为受授方——学生的情感需求, 调查他们学习句型转换的状况, 从心理学与教育学角度出发寻找解决句型转换出错的对策。

一学生句型转换时出现错误的原因

对于广大的初一学生来说, 由于受语言规律和中西方思维模式不同的影响, 在学习句型转换时会出现一些错误。这些都是次要原因, 因为语言都是可以习得的。其主要原因与教师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与学生看待学习的态度等因素有关。结合目前初一英语教学句型转换的情况, 出错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为了找出英语句型转换出错的原因, 笔者对两个初一班的学生及15名初一英语教师作过专项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 两个班的196名学生中有167名学生认为:英语老师在教句型转换题时, 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 通过讲解语法结构与句型模式来讲解, 比较枯燥, 学习起来没兴趣。而15名英语教师中有14名认为:由于目前班容量较大、教学设备不齐全和升学考试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单一;有93%以上的英语教师认为在英语句型转换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方法。

总之, 教师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是影响学生提高句型运用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受学生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的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由于很多地方班容量较大, 教学设备不齐全, 再加上升学考试压力大, 导致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 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认为自己讲得越多越好, 学生练得越多越好, 不注重语言的规律探索与运用, 这样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打个比方, 往一个大缸里注水, 并不是注得越多我们获得的水就越多, 而是有一定的量的, 当水超过了缸口就会溢出。同样,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其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 在句型转换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影响其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多数经济落后地区, 学生学习英语主要采取读、写、练的方法, 很少把学过的知识用于日常的沟通交流。学生主要根据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 在课后进行读写和做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短时间内的应试, 但就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来说, 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 不仅语法基础薄弱, 而且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对学过的知识还容易遗忘, 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读、写、练的被动学习方法也是影响句型转换的一个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获得学习句型的主动权和热情, 也没有把学过的知识真正运用于日常交流。

3. 教师与学生看待学习态度的影响

为了弄清楚目前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看待学习的态度,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的英语培训中心及所认识的两位老师所教的初一班的学生进行过专门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学生共有308名, 认为学习英语句型转换是为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门语言的学生有80人, 所占比例约26%;认为学习英语句型转换是为了打好英语基础的学生有36人, 所占比例约12%;认为学习句型转换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更好成绩的学生有192人, 所占比例约62%。这表明在初一的学生群体中, 有多半学生对英语句型的学习态度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取更好的成绩, 而不是为了真正灵活地使用这些句型。

另外, 笔者也对15名初一英语教师进行过调查, 有11名教师认为:在他们的英语句型教学中, 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只注重做练习与讲解, 忽视了对所学句型的实际运用。这表明大多数英语教师看待学习英语句型转换的态度也是为了考试, 而不是让学生打好基础, 学以致用。

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会让教师与学生处于一种死学、天天做习题的状态, 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机与运用语言的热情, 这也是学生在句型转换时不能灵活运用而易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针对初一学生句型转换出错的对策

1. 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鼓励式教学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 仍有很多地方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与运用能力的提高。为此, 为了提高广大初一学生句型转换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启发, 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 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我探索不仅可以挖掘自身潜力, 而且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 才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十分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 提倡发现学习, 要求学生亲自探索事物。二是采用鼓励式教学,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或某个闪光点, 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同时也使师生的关系更加密切;哪怕学生出现错误, 也要采用鼓励的方式, 多表扬、少批评, 以提高学生纠正错误的积极性与克服困难的毅力。学生在出现错误或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如果能获得老师的鼓励, 也就使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这样使学生满足了自己的归属感的心理需求。

总之, 通过启发式与鼓励式的教学,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勇敢面对错误, 克服困难。

2. 注重语言的运用, 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口语交流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说明我们教育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是教学的目标。为此, 教师在教授句型转换时, 也应把学过的句型结构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口语交流中, 一方面可以使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交际中发现错误并得以纠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交际中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能力。在交际过程中, 学生通过句型转换, 用不同的句型结构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丰富表达方法, 从而掌握语言变化的规律。这也说明把学过的句型转换运用于口语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变化规律, 从而减少错误的发生。从心理学角度讲, 如果学生能在口语交流中很好地运用句型转换, 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3. 家长要在学习方面督促和正确引导学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今天, 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 更是学校无法取代的。所以, 在孩子纠正句型转换错误的过程中, 作为家长, 应塑造孩子克服困难、积极面对挑战的人格,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孩子所犯的错误或追求高分数。“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家长只会让孩子处于一种高压力之中, 有时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反作用。

父母尊重孩子,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并给予孩子积极正确的指导, 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这也说明家长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尊重孩子, 积极正确引导, 在孩子取得一定成就时, 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这样可以满足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 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总之, 家长督促与正确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与主动性, 从而有利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 积极面对错误, 主动纠正错误。

4.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英语学习上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心理学指出, 健全的人格包括乐观开朗的性格。在学习过程中, 作为学生, 应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不要以为学习是为了考试, 从中获得高分博得老师与家长的欢心。正确的学习观与开朗的性格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潜能的开发。

心理学也指出, 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其中, 自信心就是意志品质之一。为此, 学生句型转换过程中, 也应树立坚强的自信心,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激励自己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习成功时, 可以自我奖赏, 让自己继续努力;学习失败时, 不丧失信心, 总结失败的经验, 以求下次获得成功。

因此, 在纠正句型转换错误的过程中, 正确的学习观与坚强的自信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有助于学生积极面对困难, 总结失败经验, 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

三结束语

毋庸置疑, 在当今社会, 语言交流成为人们生活沟通的一个重要过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语言作为国际沟通桥梁的作用日益增强, 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工具也越重要。而在英语的学习中, 学好句型转换这项基本功, 为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打下了重要基础。对于广大的初一学生来说, 学好英语句型转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有利于今后的英语学习。希望本文能给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带来些许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陈梦稀、易小文、陈章顺等主编.教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6:8、148

[2]张秀芝.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句型转换问题[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 :84

[3]王容芳.浅谈初中英语句型转换教学[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08 (2) :53

[4]韩琴.浅谈英语句型转换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6) :87

出错原因 第8篇

传统的信息加密技术是通过加密算法将有意义的明文变为密文乱码,以达到保密通信的目的,但这一做法无疑已经告诉攻击者该信息的重要性。隐蔽通信则不同于传统的加密通信,它结合了信息隐藏技术将秘密信息隐藏于可以公开的明文中,从而隐藏了信息的“存在性”,使得攻击者失去了攻击目标[1,2]。在Internet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在网络信道上传输高质量音频,以这些音频为载体并结合语音隐藏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隐蔽通信,保障秘密信息的安全传输,因此语音隐藏技术已成为信息隐藏技术中的研究热点。

常见的语音隐藏技术有:最低有效位隐藏法(LSB)[3]、相位隐藏法[4]、直接序列扩频法[5]以及回声信息隐藏法[6]。其中回声隐藏技术由Bender等人于1996年提出,由于其具有算法简单、隐藏效果好且对同步要求不高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此后,许多学者在基本回声隐藏法的基础上对回声核加以改进,提高了秘密信息的恢复率,如Oh等人提出的双回声核[7],以及Kim H J等人提出的前后向回声隐藏算法[8]。但不足的是,这些算法即使在高质量信道上应用时秘密信息提取的准确率也不一定能达到100%。

Yousof Erfani等人提出载体语音的倒谱是秘密信息提取出错的错误源之一[9]。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回声隐藏法秘密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以及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在Internet这一高质量信道上利用回声隐藏法进行隐蔽通信时,秘密信息恢复率达不到100%的原因。

1 回声隐藏算法的基本原理

人耳的听觉具有频率掩蔽特性(同时掩蔽)以及时间掩蔽特性。所谓时间掩蔽特性是指在很近的时间间隔内发出的两个声音会产生暂时掩蔽,且一个信号可以被之前发出的噪声或信号掩蔽(前掩蔽),也可以被之后发出的噪声或信号掩蔽(后掩蔽)[10]。回声隐藏则利用上述特性,将代表不同秘密信息的不同延迟大小的回声嵌入到原始语音中,以实现秘密信息的隐藏。

Bender等人提出的回声核模型[4]如图1所示。

该回声核的单位冲激响应h(n)可以表示为:

式中:d为回声延迟时间;α为回声衰减因子;δ(n)为单位冲激响应。则嵌入回声后的语音信号y(n)可以表示为原始语音x(n)与回声核h(n)的卷积,*表示信号的卷积,即:

回声隐藏法的具体步骤为:

(1)对载体语音进行分帧,每帧可隐藏1比特信息;

(2)选取两个延迟大小分别为d0,d1的回声,隐藏秘密比特0时,根据式(2)嵌入延迟为d0的回声;隐藏秘密比特1时,根据式(2)嵌入延迟为d1的回声;

(3)将含有秘密信息的语音帧重新组合为一个完整的语音序列。

由此可以看出,嵌入回声的延迟时间不同代表着不同的秘密信息,因此秘密信息的提取过程就是确定回声延迟的过程。嵌入回声后的语音信号是一个卷积信号,直接在时域或频域上确定回声延迟较为困难,实际中可以利用倒谱运算来处理[5],将该卷积信号变为加性信号。

对于信号s(n),其倒谱cs(n)定义如下:

式中:F表示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F-1表示离散时间傅里叶反变换。据此对式(2)两边同时做倒谱运算,可得嵌入回声后语音信号的倒谱cy(n)为:

式中:X(ejω),cx(n)分别为纯净语音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及倒谱;H(ejω),ch(n)分别为回声核的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和倒谱。由此可以看出,嵌入回声后语音信号的倒谱可以表示为原始语音的倒谱与回声核的倒谱之和。

对于回声核h(n),其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H(ejω)可以表示为:

由于回声衰减因子α介于0~1之间,可利用公式:

将ln H(ejω)展开得:

将式(7)代入式(4)可以得到:

由上式可以看出,嵌入回声后的语音信号在回声延迟d处的倒谱值会有一增量α。

设某帧语音嵌入延迟大小为d1的回声,则含密语音在d0,d1处的倒谱值如下所示:

适当选取α,可使cy(d1)>cy(d0)。因此在秘密信息提取时,可比较d0,d1处的倒谱值,根据较大者可判断回声延迟大小,进一步确定其所代表的秘密信息。

2 高质量信道上回声隐藏算法秘密信息提取出错的原因

由第一节可以知道,回声隐藏法秘密信息提取的关键步骤是求得隐藏秘密信息后的语音的倒谱。

从式(2)~式(4)的推导中,利用了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的卷积特性,设x1(n),x2(n)都是点数为N的有限长序列,其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为X1(ejω),X2(ejω),则有:

而在计算机处理中,是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分析信号与系统的。因此,式(2)~式(4)的推导也相应地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设x1(n),x2(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为X1(k),X2(k),D表示对信号做离散傅里叶变换,⊗为循环卷积,则有:

该循环卷积定理可以描述为两序列时域上循环卷积,频域上相乘。而文中引入回声延迟的隐藏方法实质是一种线性卷积。

x1(n),x2(n)的线性卷积xl(n)定义如下:

二者的循环卷积xc(n)定义如下:

式中((·))N表示将该信号以N为周期进行周期延拓。

循环卷积与线性卷积的关系如下所示:

由式(14)可以看出,两序列的N点循环卷积是其线性卷积以N为周期的周期延拓序列的主值。因此,将两序列线性卷积的结果以N为长度分割成若干段,再将每一段按行排列,这样可以构成一个有若干行、N列的二维矩阵,将此二维矩阵按列相加,即可得到二者的循环卷积序列。其中空缺位用零补足。

下面对回声隐藏法在无任何干扰下秘密信息提取出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推导。设语音信号为x(n),回声核单位冲激响应为h(n),且二者长度均为N。yc(n)为x(n)与h(n)循环卷积后的信号,yl(n)为二者线性卷积后的信号,y(n)为嵌入回声h(n)后的语音。定义两信号y1(n),y2(n):

其中有y1(n)=y(n),即隐藏秘密信息后语音y(n)为yl(n)的前N个点。且有:

y2(n)的前d个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全为0。

根据式(14),语音信号与回声核的循环卷积yc(n)为:

结合上式及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卷积特性,该循环卷积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Yc(k)为:

其中Y1(k),Y2(k),X(k),H(k)分别为y1(n),y2(n),x(n),h(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对式(18)两边同时做倒谱运算可得循环卷积序列的倒谱cyc(n)为:

式中:D-1表示对信号做离散傅里叶反变换;cx(n),ch(n)分别为x(n),h(n)的倒谱。

而隐藏秘密信息后的语音的倒谱cy(n)为:

由以上推导可以看出,回声隐藏法实质上是将循环卷积序列在延迟处的倒谱增大了α,而线性卷积序列在延迟处的倒谱的增量不一定为α。

利用回声隐藏法在高质量信道上进行隐蔽通信时,若回声0代表秘密比特0,其延迟时间为d0,回声1代表秘密比特1,其延迟时间为d1。当某一帧语音嵌入回声1时,该帧语音秘密信息提取出错的原因如下:

(1)若cx(d1)相比于cx(d0)较小,且回声衰减因子α选取不恰当,即使嵌入回声后,cy(d1)在cx(d1)的基础上数值大小有一定的增加,也不一定能超过cy(d0);

(2)从式(16)、式(19)与式(20)可以看出,由于y2(n)的前d个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全为0,则其离散傅里叶变换Y2(k)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全为0,因此即使有cyc(d1)>cyc(d0),也不一定有cy(d1)>cy(d0)。而在实际应用中是通过比较cy(d1),cy(d0)来确定秘密信息的大小,因此秘密信息提取可能会出错。

3 实验结果

为验证上述分析的正确性,选取一段北京广播学院标准语音进行实验,其采样率为8 kHz,量化位数为16 b。实验中隐藏比特0时,嵌入延迟d0=60个采样点的回声,隐藏比特1时,嵌入延迟d1=80个采样点的回声。首先将该语音以帧长N=160进行分帧,计算每帧语音的倒谱cx(n);然后在每帧语音中嵌入比特1,也就是将语音帧与延迟为d1的回声核做线性卷积,计算该线性卷积序列的倒谱cy(n);最后将纯净语音帧与延迟为d1的回声核做循环卷积,计算该循环卷积序列的倒谱cy(n)。观察三种倒谱在d0,d1处的数值及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其中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按下式进行计算:

由第1节可知,当dfy>0时,判断隐藏的秘密信息为比特1,此时秘密信息提取正确。

首先选取一较小回声衰减因子α=0.2进行上述实验,观察到某些语音帧秘密信息提取出错,当调整回声衰减因子使其增大到α=0.5时,秘密信息恢复率可以达到100%,对此分析如下:

(1)实验中观察到某一纯净语音帧在d1处的倒谱值相比于d0处倒谱值过小,当回声衰减因子为α=0.2时,线性卷积序列及循环卷积序列d1处倒谱均小于d0处倒谱值,秘密信息提取错误。记该语音帧为语音帧a,计算其三种倒谱在d0,d1处的数值及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列于表1中。增大回声衰减因子α=0.5,重新计算其三种倒谱在d0,d1处的数值及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同样列于表1中。

从表1可以看出纯净语音帧d1处的倒谱值相比于d0处倒谱值过小,且回声衰减因子不够大,会导致秘密信息提取出错,此错误可通过增大回声衰减因子来消除。

(2)实验中还观察到当回声衰减因子为α=0.2时,某一纯净语音帧与延迟为d1的回声核线性卷积序列d1处倒谱值小于d0处倒谱值,而循环卷积序列在d1处倒谱值大于d0处倒谱值,秘密信息提取错误。记该语音帧为语音帧b,计算其三种倒谱在d0,d1处的数值及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列于表2中。增大回声衰减因子α=0.5,重新计算其三种倒谱在d0,d1处的数值及d0,d1处的倒谱值之差,同样列于表2中。

观察表1,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语音帧a、语音帧b与延迟为d1的回声核循环卷积序列的倒谱为cx(d1)+α,而语音帧a、语音帧b与延迟为d1的回声核线性卷积序列的倒谱则无上述关系,验证了回声隐藏法实质上是将循环卷积序列在延迟处的倒谱增大了α,线性卷积序列在延迟处的倒谱的增量不一定为α,而当线性卷积序列的增量较小时,会导致秘密信息提取出错。从表2可以看出,此错误可通过增大回声衰减因子来消除。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回声隐藏时,设嵌入回声的延迟大小为d1,可通过比较语音在d0、d1处的倒谱值自适应地调整其回声衰减因子的大小,使得d1处倒谱值大于d0处倒谱值。但出于隐蔽性的考虑,回声衰减因子不能太大,当回声衰减因子增大到使语音质量有明显下降而语音倒谱仍不符合要求时,可以结合纠错编码技术来提高秘密信息恢复率。

4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回声隐藏法的基本原理以及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推导出传统的回声隐藏算法在如Internet等高质量信道上进行隐蔽通信时,秘密信息提取的准确率达不到100%的原因。实验证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语音在延迟处的倒谱值自适应地调节回声衰减因子的大小,从而使得隐藏秘密信息后的语音的倒谱满足要求,以达到提高回声隐藏秘密信息恢复率的目的。

摘要:回声信息隐藏是通过在载体语音中嵌入不同延时的回声来实现信息隐藏的一种技术。介绍回声隐藏算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回声隐藏法秘密信息提取的关键步骤,即计算隐藏秘密信息后语音的倒谱,并结合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推导及总结了在高质量信道上利用回声隐藏法进行隐蔽通信时秘密信息提取出错的原因。分析表明,实际应用中可根据语音在延迟处的倒谱值自适应地调节回声衰减因子的大小,提高回声隐藏法秘密信息恢复的准确率。

关键词:回声隐藏,倒谱,线性卷积,循环卷积,高质量信道

参考文献

[1]JOHNSON N F,JAJODIA S.Exploring steganography:seeing the unseen[J].Computer,1998,31(2):26-34.

[2]康芳,谭薇,杨森斌.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在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31(23):97-99.

[3]COOPERMAN M,MOSKOWITZ S A.Steganographic method and device:US,5613004[P].1997-03-18.

[4]BENDER W,GRUHL D,MORIMOTO N,et al.Techniques for data hiding[J].IBM Systems Journal,1996,35(3/4):313-336.

[5]LEE C U,MOALLEMI K,WARREN R L.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uxiliary data in audio signals:US,5822360[P].1998-10-13.

[6]ANDERSON Ross.Information hiding[M].Berlin:Springer,1996.

[7]OH H O,SEOK J W,HONG J W,et al.New echo embedding technique for robust and imperceptible audio watermarking[C]//Proceedings of 200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oustics,Speech,and Signal Processing.Sait Lake:IEEE,2001,3:1341-1344.

[8]KIM H J,CHOI Y H.A novel echo-hiding scheme with backward and forward kernels[J].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2003,13(8):885-889.

[9]ERFANI Y,MOIN M S,PARVIZ M.New methods for transparent and accurate echo hiding by using the original audio cepstral content[C]//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l.]:IEEE,2007:1087-1092.

“出错”成就“出彩” 第9篇

师:郑莹莹同学把“白银盘”读作了“白玉盘”。老师认为把湖面比作白玉盘也挺美的, 你们认为这两个比喻哪个更美?

生1:我认为“白玉盘”美。因为它晶莹剔透。

生2:我也认为“白玉盘”美。它不但晶莹剔透, 而且非常可爱。

生3:李白还把“月亮”比做“白玉盘”呢!

听同学们这么一说, 我心里一震。学生说的也有道理。但诗人刘禹锡在此处用“白银盘”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 我又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白玉盘”的确也很美!但是, 诗人在此处却用“白银盘”, 一定有它的道理。请大家再仔细读一读此诗, 找一找原因。

在学生朗读古诗, 思考问题的同时, 我也在认真思索。很快, 答案出来了。古诗的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不正是答案的所在吗?此时, 学生也一个个地举起了手。

生1:从“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秋月”两字看出这是一个秋高月朗的夜晚, 月光照在湖面上, 银光闪闪, 很像白银盘。

生2:“白银盘”与“秋月”正好相呼应。如果用“白玉盘”不符合当时真实情景的画面。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精彩。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湖光秋月”图。让我们走近这宁静、柔美的洞庭湖畔吧! (师生诵读古诗。)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为这次的意外收获感到庆幸。如果当时不顾这位女同学的“面子”, 让她重读一遍, 不就失去了对“白银盘”的进一步感悟吗?但在庆幸的同时, 我心中又隐隐产生了些许失落。在平时的教学中, 当学生在朗读 (背诵) 课文出错时, 我往往简单地要求学生重读或重背一遍, 是否错失了许多与“白玉盘”和“白银盘”相类似的精彩瞬间呢?

周一贯老师说:“在课堂上, 教师往往会期待学生清晰而流畅地应答, 其实, 这不完全是精彩。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困惑与出错。学生的困惑与出错, 才是课堂现场生成的契机, 才是真正的精彩。”

出错经典 第10篇

早年, 梅大师与人合演《断桥》, 也就是《白蛇传》, 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梅大师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 白娘子有一个动作, 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 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 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

不想, 梅大师用力过大, 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 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 可能是梅大师入戏太深, 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 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 怎么办?梅大师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 没有倒下。可梅大师马上意识到, 我是白娘子, 他是负心郎许仙, 我去扶他不合常理, 这戏不就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 梅大师随机应变, 在扶住他的同时, 又轻轻推了他一下。

所以, 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 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 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 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 在以后的演出中, 梅大师就沿用了这个动作, 而且, 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 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出错”未必是坏事 第11篇

一、利用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

學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成功。面对学生已经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学生的错误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教师首先要多举一些例子帮助学生消除面对错误的恐慌,然后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只有在正确引导和鼓励下,才能使学生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挑战错误,才能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错误之价值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一位教师上课时准备出示例题:将一块长2米,宽18.84厘米的铁皮做成一节圆柱形烟囱,求烟囱的体积。结果出示的时候,漏抄了“圆柱形”三个字,学生在试做时发现了问题。

生:老师,这道题不能做,缺少条件,没说什么形状。

师:对,确实少了一个条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说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看这样,不加“圆柱形”三字,这烟囱的形状你将如何设计呢?还是这块铁皮,先设计图形,再求烟囱的体积,行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不同形状的设计方案,有圆柱体、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还有底面为各种长方形的长方体等不同形状。教师巧妙地运用自己的错误,将错就错,设计出一道开放性的问题。

这一“巧妙的错误”生成了课堂的精彩,它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而且唤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老师的错误引发的是学生的思考,难怪有些老师上课时要故意犯错,故意装“傻”,让学生来帮助解决问题。看来,只要引导得当,我们不但不用害怕犯错误,而且可以在错误中成长,真正印证“失败乃成功之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错误因势利导,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堂上发生的错误通常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出示“每上一层楼用3分钟,小明家住在6楼,他上楼回家需要几分钟?刚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18分钟”,这时老师不给任何的回答,而是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学生数指头,有的画图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寻找错误的原因,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汇聚成一处,擦出智慧的火花。如果老师当时在课堂上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呈现出来,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么好的教学契机,学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的智慧的火花。

四、利用错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判明是非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观察是创新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努力给学生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同样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才可能随时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错误”才变得更加精彩。我们要让“错误”美丽起来。只有在“出错”、“纠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教师也才是称职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的,不要惧怕孩子们出现错误,让我们共同去感悟去营造错误给课堂带来的涌动的生命力和最真实的美丽吧!

责任编辑 王波

让学生不再出错 第12篇

一、审题不慎造成错误

审题是解题至关重要的一步。审题不慎是指在题设中并未给定的条件或没有通过证明而得到的结论, 在解题中不知不觉地予以肯定而加以利用。因此, 审题不慎的话, 不自觉地给问题附加了限制, 或者对题目的条件视而不见, 或因未弄清楚题意而错用、漏用条件, 造成解题错误。

例1已知x≥0, y≥0且x+2y=1, 求2x+3y2的值。

错解:由x+2y=1得x=1-2y, 令u=2x+3y2, 则时, umin不存在最大值。

分析:仔细审题后会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忽视x≥0对y限定的隐含条件。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审题。数学语言的表述往往是十分精确并具有特定的意义, 审题时就需要“仔细”看清楚题目的每一个字、词、陈述句、关系句, 领会其确切的含意, 才能正确解题。其中要特别注意抓住“关键词”展开思维。对于一些要求融会贯通, 灵活应用知识、技能来解的“综合题”, 一般来说, 题目的已知条件比较复杂或不明显或结论较烦琐, 审题时就要善于对已知、未知进行化简, 变形或挖掘其隐含条件。

解数学题要注意克服恐惧心理, 要敢去看一看, 碰一碰题目。如果看一看还把握不住题意, 抓不住关键, 要有耐心, 接着看第二遍、第三遍, 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 甚至在求出了解以后, 还需要看题和审题。解题结束后的审题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解题前的审题。诸如题目中已知条件都用上了吗?是否使用了题目中未给定的条件?是否正确理解了题意?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思维活动定式反作用

思维活动定式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的一种预备状态, 它影响了并决定了同类问题心理活动的趋势, 经常照搬过去的经验去解决似乎类似的问题, 会导致解题中的错误。

例2已知关于x的方程 (a-2) x2- (2a-1) x+a=0有实根, 求实数a的值。

错解:方程 (a-2) x2- (2a-1) x+a=0有实根, 故判别式△≥0, 即

分析:上述作法受思维定式的影响, 把方程只看做一元二次方程。事实上, 若a-2=0时, 该方程就是一元一次方程。故应分a-2=0与a-2≠0两种情况讨论。

有的数学问题解法较多, 而学生选择的解法比较烦琐, 甚至将问题复杂化, 因而导致差错。如何防止和消除思维定式“负迁移”消极影响呢?在教学中要从以下几点努力: (1)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是记住定理、法则、公式, 还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应用条件和运用范围, 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习惯, 不能死搬硬套, 按固定模式解题。 (2) 从不同方面, 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错众议等方式, 提倡灵活多变, 拓宽思路的广度。 (3) 运用逆向思维训练, 使学生不受思维习惯的约束, 培养他们从反向考虑问题的自觉性。

总之,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 不受思维定式束缚, 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 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 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 灵活、辩证地选择解题方法, 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批判性。

三、知识负迁移造成失误

知识负迁移是指已有知识对新学知识产生的消极作用。这是由学生的认识泛化引起的。因为有些知识与已有知识相似相关, 这就容易发生干扰, 发生混淆。

例3若θ=arcsin (sin4) , 则θ= () 。A.4 B.-4 C.π-4D.无意义

错解:由arcsin (sin4) =4, 选A。

分析:本题失误主要原因是受arcsin (sinx) =x其中的影响, 正确解法应为:arcsin (sin4) =arcsin[sin (4-π+π) ]=a rc s in[-s in (4-π) ]=a rc s in[s inπ-4]=π-4, 故正确答案为C。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 帮助学生辨析知识的突出特征,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认识知识的本质, 辨清知识间的相似与差异, 就能有效地清楚知识“负迁移”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实现对比: (1) 引导学生揭示相似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 (2) 引导学生揭示同一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条件不同形式的运用。 (3) 可以选用或组编一些训练对比题组, 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比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以及思想方法、解题途径、技能技巧等的对比, 防止“负迁移”, 促进“正迁移”。

四、概念模糊导致失误

概念是正确解题的必要条件, 只有熟练掌握每一个概念, 并灵活运用, 在解题中才不会出现错误, 同时通过剖析几道错解,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

例4已知:l1:2x+my-2=0, l2:mx+2y-1=0, 并且l1⊥l2则m=—

错解:∵l1⊥l2, ∴k1k2=-1,

与方程矛盾, 故m不存在。

分析:本题失误是由概念不清引起的。l1⊥l2, ∴k1k2=-1是以两直线斜率都存在为前提。若一直线斜率不存在, 另一直线斜率为0, 则这两直线也垂直。正确解法:若m=0, 显然l1⊥l2。若m≠0, 则由上解知m不存在, 故正确答案为m=0。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从实际事物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概念, 讲清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和概念所涉及的研究对象。 (2) 对于容易产生混淆的概念, 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判断能力, 例如排列和组合概念。 (3) 数学概念在运用中巩固深化, 借此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及时暴露概念学习中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采用先“单一”后“综合”地应用概念, 逐步加深理解概念, 纠正错误认识。

上一篇: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下一篇:改革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