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

2024-07-14

新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精选12篇)

新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 第1篇

一、幼儿园方面

(1) 师资资源方面。 (1) 注重教师培训。制订培训规范和计划, 对已上岗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 核发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继续上岗。配套的可发普通话合格证、电脑初级达标证等, 从而提高教师水平, 保证教学质量。 (2) 探索电教模式。即购置适量电脑、幻灯机、投影仪等, 积极探索电教模式。条件允许的可由幼儿直接操作、互动。比如在数学中对数字的认识, 直接将表示数字的动物转到多媒体的平面上, 让幼儿感知, 做加减时直接添加和删减;在色彩认识教学时, 直接通过多媒体变换色彩, 这样更直接, 更逼真;在绘画时由幼儿在电脑中的写字板上操作, 使幼儿更容易接受, 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及动手能力。 (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教育部门管理的基础上, 幼儿园完善管理制度, 包括教师管理、幼儿人身安全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疾病防治管理、师品师德管理、入园离园管理、户外活动管理等等, 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这样对幼教事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式方面。 (1) 判别是非能力的培养。吸取更多知识的前提是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只有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幼儿教育上这点尤其重要, 要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东西首先就要教会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教育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日常表现, 并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褒贬协调结合, 这样才能较快地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评判的标准。在这一培养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比如看动画片、角色模拟游戏、讲故事等, 只有让幼儿身临其境, 他们才能更深刻地思考领悟。 (2) 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教育更多地与生活联系密切,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因此, 幼儿老师能更好地关注到幼儿的日常生活状态, 更及时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将学校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幼儿每天的生活中, 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科学合理生活规律,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中的点滴抓起,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如自己吃饭、穿衣、叠被子等, 并且要侧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立性、节约、谦让、乐于助人等优良品质。 (3) 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以后的小学教育, 在幼儿教育期间要利用有趣轻松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 重视幼儿智商的开发。针对幼儿本身好玩的特点, 将知识融入游戏中, 通过实际性接触, 幼儿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含义。例如搭积木的游戏、拼图游戏、绘画等。

二、家庭方面

(1) 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教育环境。 (1) 父母双方关系要和睦。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 即便遇到矛盾当着孩子的面也不能大吵大闹, 而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对于孩子面临的各种情况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不该怎么做。孩子犯了错要给他讲道理, 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地呵斥或打骂。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要给予表扬。让孩子回到家里感觉温暖和放松。 (2) 父母在孩子问题上要取得一致。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要经常沟通, 标准一致。绝不能各执一词, 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不能当孩子犯错后逃避惩罚的保护伞。

(2) 注重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能力。首先, 要让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刨根究底获得知识比强迫灌输好得多。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 让孩子可以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其次, 要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观察是孩子进一步研究的前提, 让孩子从最初的感性认识, 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索逐步升华到理性认识, 不仅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也能养成做事踏实认真的习惯。第三, 在玩耍中学习。孩子天性好玩,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学会创新, 在团队游戏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助精神。在户外游戏中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 为日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家园之间的协作互助

(1) 组织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活动。学期中, 有计划地组织家长学校教育活动, 让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方法, 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学期末还组织一次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会, 进一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以班为单位, 先以调查表的形式统计出家长最感兴趣和最觉棘手的问题, 然后再把问题呈现给家长, 给家长充分准备的时间。交流会上家长们自动分成小组, 展开讨论。家长们由于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都讨论得热火朝天。

(2) 召开班级家长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初, 我园能及时组织各班完善家委会制度, 制订家委会工作计划, 向家长明确本学期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在家委会开展的活动中, 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 出谋划策, 教师既要当好家长的参谋, 又要虚心听取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 不断改进和提高本班家长工作水平。如:在家长参与的庆圣诞活动中, 我园以亲子运动会的形式出现, 让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中来, 体验亲子的快乐。然后请家委会的一个男家长扮成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送礼物, 果然, 圣诞老人的出现使所有小朋友惊讶而高兴。这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圣诞节。

(3) 开展家长助教活动。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助教活动, 以增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孩子入班后, 班内老师都要掌握家长的情况及家教特点, 以发挥家教优势, 利用有专长的家长或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家长来为班内幼儿讲课。家长不但把专业知识讲给孩子们, 同时也纠正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那种专制、生硬说教的教育方法。如请当医生的家长讲生命的来源, 请当交警的家长讲交通知识, 请消防队的家长讲防火知识, 学习自我保护等等。这种教育形式生动新颖, 幼儿感兴趣, 家长也非常愿意参加。

总之, 要想实现幼儿教育的成功必须对于家庭和幼儿园两手抓, 而且两手都要硬。不能有任何一方的偏颇, 要同时同步进行, 保证家园之间对于幼儿情况信息的对称性, 从而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 实现幼教事业的良性发展。

幼儿园开展大型活动的新模式 第2篇

无论大小幼儿园,在一年当中都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节日庆祝活动、毕业典礼„„根据现代育儿观的需要,我园感受到大型活动也应该推陈出新、大胆改革,才能让大型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一、常规性大型活动的弊端

常规的大型活动虽然能达到宣传幼儿园、联系家长、增强社会效应的目的,却也局限着管理者和老师们的思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

1、仅仅在某些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没有把“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摆在首要位置来考虑。对于我们的主要教育对象——孩子,难以产生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义更是少之又少。

2、因为长期形成的模式定型,活动的设计者容易进入一种惯性的思考,难以摆脱固定的格局,表现方式也仅仅以表演、汇报等为主,缺乏新意。

3、为了开展一次常规意义的大型活动,往往提前l—2个月甚至3—4个月进行准备,抽调教师排练,组织幼儿练习„„这一切容易形成人、财、物、时间的大量消耗,严重影响了园内常规工作的开展。

二、幼儿园大型活动的开展策略

由于深刻领会到常规大型活动的弊端,我们开始探寻一些崭新的大型活动模式,例如:以大型的教育活动、感悟活动为主,注重孩子的集体参与性,强调教育性的大型活动。既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活动的丰富多彩,也充分挖掘出‘大型活动’带给孩子们‘在娱乐中获得有益经验’的更多有效的功能。

通过尝试,我们得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方式,让幼儿园大型活动的组织更适合当今孩子的发展,更适合家长和社会的需要,更能体现出大型活动的功能性、学习性、延展性、社会性„„

在这里,将大型活动按照形式分成:传统‘节庆式’、以年龄段划分的‘集体课程式’、按照友谊团队开展的‘人际交往式’、以情感需要为主线的‘情感教育式’,以下就是这几种大型活动策略、方式的具体介绍:

(一)传统‘节庆式’大型活动的组织原则。

对幼儿园来说,传统模式的大型活动是必须保留的。例如“六一儿童汇演”“新年庆祝会”等,是全园型的大型活动。幼儿需要在幼儿园组织的庆祝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满足,家长也能根据孩子在这类活动中的表现,感受幼儿园的教育在孩子身上的某种反射。

当然,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重复、无效、纷繁的劳动,在实施前要有标准、有计划,实施过程中有侧重。建议‘节庆式’的大型活动能按以下的原则进行:

1、儿童性

也就是说,应该以幼儿在过程的发展和获得为主要目标,不能按照成人心目中的‘动作规范、整齐划一’为标准。孩子们在过程中能够获得什么,才是老师们应该关注的。例如:对艺术的感知、与同伴的合作、倾听和理解水平的提高等。

2、参与性

让全园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节庆式’的大型活动,不能让它成为某些幼儿的舞台,提倡‘全民参与’的观念。

3、整合性

‘节庆式’大型活动的组织,应该提倡全园各部门、家长,甚至是社区的资源整合。例如:老师要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表现欲;后勤要事先做好保障;家长需要全程参与、配合;在社区进行有效的宣传等等。

一次成功的、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做到尽善尽美。

(二)以年龄段划分的‘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不同,分年龄段开展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我们的一次新尝试。

小班的孩子入园不久,正经历着‘分离焦虑、环境适应、自我意识提升’等。他们对自身与家人、自身与集体等关系的关注程度正逐步提高。为此,我园设计并开展了以‘稳定幼儿情绪,珍视生命’为主要目的‘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生命教育》。这是一次仅以幼儿园小班为主要参与对象的大型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若干个精彩纷呈的环节,均围绕着对小班孩子实施‘生命课程教育’的主线,充分体现了‘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教育性、针对性、有效性的特点。

活动中不乏知识性内容的传授,却不是生搬硬套、机械灌输,而是以小品、知识问答、孩子与家长的互动,大中班哥哥姐姐的助兴„„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

小班的孩子从活动中知道了:每个人都是由妈妈生出来的,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每个人都要经历从小变大的成长,要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这一次‘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的尝试,给了我们惊喜,让我们感受到大班、中班也可以有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课程式大型活动,例如:可以在中班开展‘交往’为主的‘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在大班开展‘社会责任’为主线的‘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是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在幼儿园有准备地环境中发生,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的总和。我园创造性地将大型活动与课程融合起来,不仅突破了只在日常活动中实施课程的一贯做法,还集中体现了如何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找到了解答幼儿共同的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更是充分认识到了新的‘大型活动观’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巨大价值。

可以说‘集体课程式’大型活动是我园开发的大型活动的一种新模式,是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需要的一种大型活动。

(三)按照友谊团队为单位开展的‘人际交往式’大型活动 我园鼓励老师们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班级的个别情况等,形成了友谊团队。因为友谊团队开展活动往往是3个以上的班级,且场地、环境的要求与大型活动别无二致。因此,我们将此类活动也归入大型活动的范畴。友谊团队开展的大型活动,较前两种而言,往往是幼儿人数少、涉及范围小,但其优点在于:‘便于组织’和‘更适合关注个体’,因此我们将此类大型活动的开展定位为“人际交往式”。目的就在于:多次组织此类大型活动,让幼儿频繁地尝试与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同伴交往,总结有效的交往技能,促进交往能力、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同时,教师对幼儿的关注程度能够更加具体化、个别化。

我们尝试过“清明诗会”“故事比赛”“楼道创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幼儿是否敢于自我表达、自我展示,是否敢于和不同班级的同伴有效交往,是否能有效总结交往方式„„。

例如:“清明诗会”就是4个班的友谊团队开展的一次大型活动。活动选择了风筝飞舞,春花烂漫的清明节。诗会上,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诵读充满春意的古诗、散文,走进中华传统佳节——清明节;同时邀请了著名儿童节目主持人——陈岳叔叔给大家讲述清明的传说故事;还不忘5、12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为他们献上了代表哀思的白花„„每一个孩子在清明诗会中,都有大胆表现的机会,而活动的小规模性使得老师也从纷繁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继而尽量多地关注到了更多的孩子,关注到了每一个体。哪一些孩子大方自信,哪几个孩子交往困难,哪一些孩子还需要多鼓励„„

按照友谊团队为单位开展的‘人际交往式’大型活动,因为便于组织,随着活动的开展和增多,孩子们认识的朋友更多了,交往的技能和水平显著提高,更加自信了。

(四)以情感需要为主线的‘情感教育式’大型活动

我园是情商特色园,在长期进行的幼儿情绪情感教育中总结了很多有效的经验,如何将这些经验投射到大型活动中,使更多的幼儿受益?我们进行了大胆尝试。

国庆节,我园开展的“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的大型活动系列,就是以情感教育为特色的例子:

国庆大型活动为期一周,每个孩子都参与,每天都有活动重点,每天都出精彩。孩子们共同经历了:评选《我和祖国妈妈》的优秀家庭小报、推荐‘最佳旅游小明星’、组织‘我和祖国’的故事会、参与‘我爱祖国’的大型绘画活动、开展“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的大型课堂活动。

在国庆大假之前,我们首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小任务:制作《我和祖国妈妈》的小报。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资料、共同制作。这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过程,更是孩子和家长感受浓浓亲情的过程。一张张各具特色的家庭小报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感觉到它们已经超出了‘报纸’的范畴,俨然是一本本‘热爱祖国’的教科书!可以想象孩子们在其中的收获是多么的大而深广。若干个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园孩子踊跃报名、积极参与。他们充分展示自己,勇敢表达,积极沟通„„自信心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过程中,教师更是充分利用系列大型活动的契机,时时处处关注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引导孩子们克服困难、积极表达、善于沟通、乐于助人„„情感教育渗透到了大型活动的每一天、每一个环节,涉及到了每一个孩子。

无论是在‘最佳旅游小明星’中的pk,还是在‘我和祖国’故事会中的拉票;无论是‘我爱祖国’的大型绘画活动的个性展示,还是参与‘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的大型课堂活动。一系列的大型活动涉及到了情绪情感中的自我觉察、移情、自信心、沟通技巧、情绪的表达、克服困难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式’大型活动的特点。

幼儿音乐教学模式新探 第3篇

对幼儿音乐教学模式,目前我国还无人进行过专门的系统研究。由于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情感、认知与行为三方面的目标既无法相互独立,也不能并重。幼儿音乐教学必须将幼儿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引导幼儿对音乐进行审美性的体验、探究、表现和创造,而音乐教育的认知与教育功能,则是在审美功能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所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不能将音乐的知识技能单独作为教学内容,而应在音乐作品对幼儿产生审美吸引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地顺带教授幼儿学习作品中所含内容儿童又可以接受的简单知识技能。所以,曹理教授提出的这些模式并不适合幼儿音乐教学。根据幼儿音乐教育的特征、目标与操作原则,在长期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探索出以下几种幼儿音乐的教学模式,与同行共同切磋。

一、体验感悟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激发情趣——感悟兴发——表达外化。

激发情趣阶段,这是体验的启动阶段,指教师通过创设与音乐意境相一致的情境,唤起幼儿的审美注意与审美期待,激发幼儿产生主动体验的欲望;感悟兴发阶段实质上是幼儿心灵主体与外部世界发生联系的张力场,是审美感知、想象、领悟、情感等多种心理过程相互交融、碰撞、互汇的系列过程,这是体验的高潮阶段;表达外化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音乐或非音乐的手段自由的,合理地表达个人与众不同的音乐体验,使得审美体验得以回味、反思与升华。

二、情感同构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感受体验——情感沟通——艺术创造。

感受体验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充分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的情绪情感;情感沟通阶段,是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情感,将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审美情感有机沟通,帮助幼儿形成较为完整的审美形象;艺术创造阶段,是教师提供时间与空间,启发幼儿以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抒情表现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情感激发——引导编——表达交流。

情感激发阶段,是指教师创设与表达音乐相一致的情境,激发幼儿抒发情感的愿望;引导创编阶段,是教师通过启发与指导,帮助幼儿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并引导幼儿有意识创编表达与交流的内容;表达交流阶段,就是幼儿在相应情境中自由地以歌唱或动作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支架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话程序是:丰富体验——支架学习——探索发现。

丰富体验阶段,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的音乐教学情境,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经验,诱发幼儿学习、探究的愿望;支架学习阶段,指教师介入幼儿的学习活动,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探索发现阶段,是指在最近发展区的空间范围内,幼儿进行主动地学习和自主地探索,不断发现新知,促进自身有效地发展。

五、合作学习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个人体验——分组探究——集体交流——合作表现。

个人体验阶段,是幼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感受体验音乐的形式和内容美,形成个人的主观感受;分组探究阶段,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或幼儿自发自由地进行组合,以小组的形式交流个人体验,同时在对话与协商中形成小组的共同点;集体交流,是指各小组在全班中交流自己的观点,同时大家自由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合作表现,是指各小组在听取大家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修改方案,进行合作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其内部机制和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教学实践、观念、理论的不断发展从而日臻完善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对教学模式的探讨绝非是为了将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化,而是为了突破传统单一的“授—受”式教学模式的桎梏,为不同水平的幼儿、不同类型的教育内容及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提供一个多元的选择平台。

浅谈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的转变 第4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新模式,转变

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时代的到来, 教学改革的触角已深入幼儿学前教育中, 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 结合新技术, 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 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学前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求知欲强, 可塑性高, 教师在认识到孩子这一特点的前提下, 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另外, 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爱模仿等特点, 求知欲逐渐增强, 创造力与合作意识也逐渐提高。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应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为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影响孩子的人格品质及社会性的形成

学前幼儿阶段是性格培养的重要时期, 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孩子人格品质一旦养成, 对未来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科学的教育手段对培养孩子的人格品质有积极的意义。同时, 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规则意识, 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 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与交流能力, 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与社会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学前教育影响孩子们自我意识的形成

学前教育是幼儿自我意识形成与道德标准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更完整的了解自己, 让孩子分清楚“我”与他人的区别, 形成自我意识。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活动, 让孩子在玩中了解道德标准,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当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现状

1.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

学前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过多的小学知识内容, 虽然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知识量, 但很多学前幼儿教材均采用小学教材, 这使得孩子提前进入小学教育, 过早的承受教学压力很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原有的童真与童年乐趣。与此同时, 很多学前教育机构采用过于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幼儿的行为, 这样的标准不仅大大降低了孩子的主动性, 也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培养。过多的课堂时间占用了课外活动时间, 将幼儿固定在课堂中, 灌输知识, 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 难以达到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

2. 学前教育缺乏对幼儿间关系的维护

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 单纯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们缺乏整体意识, 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出现种种问题与障碍, 甚至出现严重的矛盾。很多幼儿教师仅仅是单纯将孩子们拉开, 批评教育几句, 孩子们很难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无法很好的维护人际关系, 这些矛盾极大地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3. 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

传统的学前教育模式中,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老师对幼儿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科学与不合理的情况, 难以达到学前教育的真正目的。相对落后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需求, 因此, 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亟待改革,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 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发挥学前幼儿的自主能力, 达到教学目的。

三、幼儿学前教育新模式

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理念, 与时俱进, 结合时代发展需求, 推动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为国家与社会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1. 转变教育理念, 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

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是学前教育新模式实现的基础, 通过树立“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 彻底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成长环境, 走出教学困境与误区。同时, 因材施教, 关注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 尽量满足每一个孩子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真正转变教育理念, 实现学前幼儿的教育目的。

2. 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应有的功能

要实现学前教育模式的转变, 教师必须充分充分了解这一时期孩子的天性与特点, 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智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 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法, 充分还原幼儿活泼可爱的天性, 注重引导作用的发挥, 通过积极的引导培养孩子逐渐形成自主能力与创造意识,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

3. 教师应该立足儿童本身的情况及时创新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的求知欲较强, 喜欢问“为什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 认真为其解答每一个问题, 并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 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 结合新模式的教学方法,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积极的探索答案。可以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 很多孩子对彩虹十分好奇, 老师可以布置这样的题目“小朋友们, 怎么样才能够与天上一样的彩虹呢?”让小朋友们开动脑筋, 分组进行讨论, 师生交流后, 进行实验过程。首先, 准备1 盆清水与1 个平面镜。将平面镜斜插入清水中, 镜面的方向对着阳光, 在墙上就可以看到彩虹了。在孩子们惊奇的同时, 教师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 让孩子们能够掌握光的折射作用的原理。留出课后作业, “小朋友们, 大家开动脑筋, 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 能够创造出彩虹呢?”通过预留的问题,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引导孩子发挥主动性探索问题的答案。

4. 注重孩子们人格和社会性的培养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中, 人们往往十分重视的是对孩子在知识方面的灌输, 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 对于学前教育的孩子们, 还要更加注重人格与社会性方面的培养。而要想做到这一点, 首先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积极的与孩子进行交流, 尤其是事务发展过程中的对与错问题。其次, 教师还要激励学生要积极的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 并且通过事情的本身让孩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总之, 培养孩子的人格与社会性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然而, 对于这方面的培养却能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使得孩子受益终生。

综上所述, 学前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 有针对性的开展学前教育的研究活动, 不断的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探索出更加适合学前教育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式, 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而, 我国学前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大力致力于学前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之中, 使得孩子在健康、快乐环境下不断成长的同时, 也为培养出具有较高品质与能力的人才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梅.新时期幼儿学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J].群文天地, 2011, (18) .

新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 第5篇

【摘 要】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为现代化教学开辟了教学新模式,它实现了课堂教学从黑板到多媒体互动式教学的历史变革,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幼儿园教学的现代化,使教学资源更丰富,教学模式更自主,教学创意更多样,教学评价更有效,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幼儿园课堂;教学新模式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能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使图片色彩鲜艳,而且放大了几倍,动画效果好,游戏气氛浓,使孩子们在自然、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中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学前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彻底改变了一贯老师讲、幼儿听,几张图片反复讲述、摆弄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以幼儿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开辟了幼儿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新天地,展示出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技术的独特魅力。

一、化繁为简――让教学准备更简单

传统的教具制作和课件制作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教师常常因为孩子的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制作而苦恼,不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很多制作的教具不能重复使用,浪费大量的材料。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制作课件只要花费少量的时间,而且制作的课件还可以循环使用,又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既方便又快捷。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将教师从繁琐的教具制作中解放出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灵活多变――让教学互动更有效

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高质量的互动,才能构建一个和谐、自主的学习的平台,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而在教学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只是演示功能,教师制作的PPT、flash课件由于无法更改而使幼儿不能参与其演示的过程,很多的时候都是幼儿在追随课件,而课件无法灵活地根据幼儿的回答来演示,让教学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电子白板制作的课件轻松实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师生可以随时在一体机的计算机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等操作,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可以实现修改、移动等功能,充分发挥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性,推动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完全不受课件的约束,真正的使课件为教学而服务。

三、凸显重点――让教学创意更多样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中一些工具如:放大镜、聚光灯、遮屏、漫游等功能,在教学中可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放大、聚光灯照射、遮挡、移动等等,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巧妙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可以更加凸显出重点,使幼儿能够更加地关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更加轻松地突破重难点,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内容、构建知识。

四、功能整合――让讲台更加简洁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融合了平板电脑、黑板、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多种功能,一机多用,非常方便,改变了以往讲台前面摆放电脑、黑板、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众多教学仪器的状况,大大释放了教室的空间,改善了讲台前面的环境;同时老师们也省去了在各种教学设备中转换使用的繁琐过程,大大减轻了工作量和节约了课堂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电器过多导致插座多带来的安全隐患;多媒体一体机的电子白板功能巧妙地代替了黑板的功能,老师只要使用配套的电子笔,进入相应的电子白板界面,就能轻松实现黑板的书写、绘画、擦拭功能,简便快捷,避免了粉尘带给师生的健康危害,有效地改善了教室的粉尘污染问题;一体机不仅能代替投影仪,而且液晶显示屏图像比投影仪更清晰、色彩更鲜艳、音响效果更好,改善孩子以往因投影仪图像不够清晰而容易导致用眼疲劳的问题。

五、择优去劣――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代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此不能夸大或过分的依赖于它,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革,在改革中不断进取,以完善它的作用和功能。

1.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需要大量的软件操作知识,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每个人都从零开始,只经过短期培训,她们掌握的只是粗浅的知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但这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其教学、教具的准备及配备。

所幸现在有许多教材出版社设计了和教材配套的多媒体一体机操作课件,这大大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也解决了当前许多老师制作课件能力弱的问题,这也正是目前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能快速的在教育领域推广使用的一大原因之一。

2.多媒体课件不能滥用

许多教师认为,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就必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就等于已经现代化了。于是公开课、汇报活动中出现了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不管活动是否需要,一律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比如:引导幼儿进行粗细的比较,一改过去用实物操作,而在大屏幕出现两根木棒,请幼儿比较粗细。这就混淆了多媒体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3.要注意保护幼儿视力

多媒体教学一体机是电子屏幕,它的图像虽然比投影仪更加清晰,但它的辐射危害不能忽视,长时间看屏幕还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建议教师要经常让孩子左右、前后换座位,前排保持2.5米的距离;每次眼睛持续工作不超过30分钟,每天使用一体机不超过一个小时;教室不能全封闭,及时开窗通风;组织孩子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让一体机对孩子的视力影响降至最低。

六、教师过度依赖一体机导致自身教育技能的退化

教师的个人魅力,是通过每位教师的个性风格、教育智慧、自身教育技能来实现,如果幼儿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高,弹、唱、跳、画、讲、写、演样样精通,并在课堂中加以灵活运用,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老师生动的教学模式所吸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现代教育技术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度依赖一体机,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技能和传统教法的灵活运用,师生互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运用于幼儿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启发、引导、拓宽了幼儿的思维想象空间,生动再现事物的变化过程,幼儿能够轻松接受理解,对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康建萍,多媒体应用于教育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J].新西部(下半月)2007

[2]崔玉红,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N].2003.6

新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国培计划;河南省幼儿园师资;培训模式;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02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承担“国培计划”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郑州幼专幼儿园国培项目开展取得的成效

“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而启动的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郑州幼专校承担了2011年、2012年“国培计划”——农村幼儿园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培训与转岗教师培训三个项目,两年共培训学员1771人,其中短期集中培训计划人数为450人,实际报到人数为441人,报到率为98%,结业人数为441人,结业率为100%;置换脱产研修培训计划人数为150人,实际报到人数为150人,报到率为100%,结业人数为150人,结业率为100%;转岗教师培训计划人数为1300人,实际报到人数为1180人,报到率为91%,结业人数为1180人,结业率为100%。

在培训中,我校采取“观摩、研讨、操作、分享”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高学员的保教实践能力。实施全员参与策略,培训过程中,坚持在“适、新、精、暖、情、实、严”七个字上下功夫:在培训内容上力求一个“适”字,在培训模式上力求一个“新”字,在学员饮食上力求一个“精”字,在学员住宿上力求一个“暖”字,在学员管理上力求一个“情”字,在培训效果上力求一个“实”字,在经费使用上力求一个“严”字。充分发挥郑州幼专等人力资源优势,全校教职工团结一心、乐于奉献、认真负责,扎实开展培训活动。

郑州幼专在三个项目培训期间,邀请了很多优秀专家和学者,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互动式交流与经验分享。无论是集中学习阶段还是特定培训项目的入园实践阶段,学员们都全神贯注,时时记录,不错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培训效果良好。虽然培训历时不一,从15天到90天,但学员学习的热情却是一样的高涨。无论参加哪一个培训项目的学员,都充实了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时和来自我省不同地市的兄弟姐妹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在三个项目培训过程调研中学员代表谈到,参加“国培计划”培训开拓了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学思路;对幼儿园教学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对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新理论、如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郑州幼专幼儿园国培项目开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郑州幼专已开展的“国培计划”培训工作得以顺利圆满的完成,但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校的培训经验与反思,从培训模式上进行探索,总结了一些改进措施,以确保后期的培训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依据文件精神,“国培计划”培训的对象是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但是从学员报名登记表汇总情况和调查问卷以及班主任与学员的交流沟通来看,学员真正来自农村地区的非常少。另外,学员中有幼儿园园长、副园长等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有从事教学的教师和从事保育工作的保育人员,不同岗位的人员在培训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差异、不同岗位人员间的工作差异对培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增加了培训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培训形式单调。“国培计划”项目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讨论,个人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形式比较单调,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受多方条件制约,培训途径单一老化,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学员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训过程管理墨守成规。在职教师学历层次高,文化底蕴厚,知识积淀深,在进行集中培训时候,因为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往往是众口难调,培训课堂的管理,尤其的难。但是,在过去的培训中,我们的班级管理人员仍旧用学生课堂管理形式来对职培训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国培计划“幼儿园教育培训,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但是我们在进行管理时没有灵活的规章制度和适宜的课堂跟踪。

三、创新培训模式,务求每期培训取得实效

(一)“院园联合”建构多元培训课程,开展菜单式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的基础。在开展培训前,要利用电话、短信、邮箱微信和网站论坛等工具,通过访谈和问卷的方式,充分把握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要求和农村骨干教师对培训的要求,充分了解学员在培训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对培训的建议。

开辟多元培训课程,积极构建实践性培训课程体系,以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对新教师,根据教师师资情况,分别开展岗位培训和非幼师类专业毕业在编教师的专业培训。对骨干教师,依托幼儿园培训基地,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课程化”培训,包括新课程新理念、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教育评价方法与策略、教育科研方法指导等。

幼儿教师培训内容必须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这样才能够使教师将培训内容联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培训内容的迁移。因为幼儿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是鲜活的、深刻的,对教师的触动是非常大的。郑州幼专不仅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同时在长期从事河南省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中,逐步和众多特色幼儿园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遴选在教育教学、管理及环境布置方面均较为突出的优质公办幼儿园,先后和多家家幼儿园签订了“郑州幼专国培”教育实践基地协议。郑州幼专有这么多的优势资源,可以和这些幼儿园采取“院园联合”的模式开展培训,把幼儿教师培训“草根化”,着眼于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或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师具体的教学情境和过程,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受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有质的提高。尝试采用体验式和参与式幼儿教师培训方式,设置问题情境,让教师在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

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真正的学习是基于内在动机的学习,因此,幼儿教师培训必然要以教师的内在需要为前提,转变“要我参加培训”为“我要参加培训”。这就要求培训要兼顾统一的总目标与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标准规定,基于地方幼儿教育水平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状况,设计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也就是说,不仅要有统一的总目标,还要分类别,体现各层次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区别,将教师在专业理念、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要求具体化、可操作化。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的教师其专业发展需求不同,需要选取维度对教师分层进行培训,增强幼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满足幼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二)实地培训和远程培训结合,拓展培训形式。在集体培训的理论学习中,我们可以融合“世界咖啡”、“教师工作坊”、“角色扮演”、“课程超市”等参与式培训使学员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大量感性经验,在专家的支持下对经验进行及时的理性分析与梳理,有效提高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远程培训体现了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确保培训效果,除做好专题讲座、讲授研讨、经验交流、送教下乡等常培训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培训,充分发挥幼儿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让这些土生土长的“草根专家”送教到“家门口”,改变因幼儿园教师配置紧缺而不能参加学习的现状。同时,借助QQ群、微信和网站论坛开展培训,将有价值的培训信息上传至网上,供教师浏览,交流教师学习心得;开设专家博客,帮助教师解决学习难题,推行网上研修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式学习,促进教师培训常态化。

采用线上学习与线下集中研讨和校本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可构建以“学科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学习体系,形成以“深化培训应用成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核心的应用实践局面。

(三)培训过程管理细化,评价机制。为追求培训实效,我们必须重视细化过程管理。比如在培训前,可以专门设计学员需求调研,连同开班通知发放到学员手上,广泛征求学员对专家团队、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等多方面的意见,同时征集学员有关的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培训班伊始,我们撰写热情、幽默的《致学员信》,用规范性的引导替代了刚性的纪律约束,让学员充分体验到信任和乐趣;着手组织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学员尽快认识,并通过推选或自荐等方式,组建党支部和班委,推选各组组长,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学员班级组织的带领和示范作用,及时召开班会,鼓励学员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行服务。培训尾声,组织全班学员集体评议、推选、公示优秀学员和优秀学院干部。培训尾声,要求学员们在已有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培训期间所思所学,每人形成一份新的教案及培训心得,各组推选代表,展示教案,接受学友和专家的提问和点评。培训结束后,将收集到的专家课件、学习成果、活动照片和视频等资料刻录成光盘,分发给各学员。一体化流程管理和多种培训方式有机组合,不仅能调动学员积极性,还能提高培训成效。

参考文献:

[1]谈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过程的管理.中国学术期刊网

[2]陈俊,“国培计划”4C培训模式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1)

[3]张亚平,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现代教育教研2011(12)

幼儿园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的思考 第7篇

幼儿班级是幼儿园的基层组织, 是实施保教任务的基本单位, 它是幼儿所在的最切近的环境和最具体的生活场所, 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最直接的影响。幼儿园的班级是由幼儿和保教人员共同组成的集体, 长期以来, 我们的班级管理以班组长 (班主任) 为主导、其他保教人员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的班级管理模式。尤其在家园共育发面, 主要是通过家长会、家长宣传栏、谈话、校信通等方式单方面向家长施以幼教信息, 这种传统的封闭式班级管理模式制约了幼儿家长的主动性, 导致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的间接性。幼儿的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成效, 因此, 探讨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所谓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让家长直接参与到班级事务和半日活动中, 与班级保教人员共同管理班级的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呢?

1. 让家长自主报名, 以点带面, 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我们首先向家长发出倡议, 以尊重家长为原则, 采取自主报名的方法让家长参与进来。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 学历水平高下不一, 各自的文化、环境也大相径庭, 面对家长不同的看法和质疑, 我们无法让所有的家长一下子全部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因此先让那些热情主动的家长参与进来体验班级管理, 通过家长会让参与班级管理家长的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他们从孩子的发展以及幼儿在园情况的第一手信息给家长以较强的说服力, 从而以点带面争取让全体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班级管理中来。

2. 充分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 开阔幼儿教育的视角。

家长着从事不同的职业, 有着该行业丰富的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就让家长直接充任教育者来丰富教育内容、扩充教育空间, 克服教师教育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如我们一位家长在滑翔协会工作, 我们开展了《缤纷的伞花》主题活动, 充分利用该家长拥有的关于滑翔伞的资源, 让家长给幼儿做了现场滑翔飞行表演, 讲解关于滑翔伞的知识, 并充分挖掘教育因素, 开展相应的语言、绘画等活动。

3. 合理安排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时间。

现代的社会竞争性强、压力大, 生活节奏快, 因此, 在安排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时间上更是要慎重仔细, 根据家长的工作性质不同而合理安排家长参与的时间。另外, 为了有效地工作, 我们一般在学期初让教师参与共同制定一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工作计划, 工作中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或者早教指导的疑问与教师及时沟通, 学期末家长与教师集体总结, 以便于制定下学期的计划。

三、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作用

1.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对幼儿的作用。

首先,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为幼儿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交际机会, 他们可以同一个由不同职业、不同背景和思想组成的成人群体进行交往, 使幼儿不再局限于教师所提供的空间, 而是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考虑问题。其次, 强化了幼儿在园的安全感、亲情感。每年我们都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亲子活动, 家长在活动的间隙和老师亲切的交流, 孩子们沉浸在温馨的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 觉得安全、开心、幸福和快乐。

2.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对家长的作用。

首先,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得到教育支持。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教人员之一, 家长通过参与班级管理, 获得了育儿知识与技能, 直接观察到了教师的教育方式, 从而提高了早教指导水平。第二,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能最直接的了解孩子的行为变化, 并据此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最适当、最及时的反应, 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3.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对教师的作用。

(1) 增加了对幼儿的了解, 利于教师因人施教。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使教师更加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行为方式、成长环境, 并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有效的教育幼儿。 (2) 扩充了教师的教育视野。幼儿教师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可爱的孩子, 但是教师教育视角的封闭使教师过多依赖于教材,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甚至直接充任教育者, 扩展了教师的教育视野, 丰富了教育资源, 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

四、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新模式的回顾与展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不适于在小班初期开展, 小班的孩子刚入园, 还不适应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 家长的参与只会加重幼儿的心理焦虑。其次我们发现, 在参与过程中女性家长的参与比率明显高于男性家长, 从这个侧面, 我们不难看到部分男性家长对待家庭教育的态度, 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过一句话:今天抽点时间来当爸爸。我想这也是许多男性家长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给孩子时间与关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开辟了家园合作的一条新渠道, 加深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彻底改变了家长的被动状态, 有助于满足幼儿、家庭和幼儿园各方面的需要。只要我们努力, 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一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摘要: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发挥家长的专业优势, 让家长自愿、直接参与到班级事务和半日活动中, 与班级保教人员共同管理班级的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这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开辟了家园合作的一条新渠道, 促进了幼儿、家长和幼儿园的和谐发展。

在线教育:新舞台新模式新常态 第8篇

在线教育延伸了学校的空间

北上广一线教育发达区域着力加强在线教育的建设, 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中国教育生态。直到2015年入冬, 由于雾霾的原因使公立学校的在线教育发展走向前台, 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北京市教委要求各所学校在雾霾警报期间停课不停学, 让人们领略到公立学校在线教育的高水平。根据北京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教育+互联网北京数字学校支持区域和学校开展混合式学习实施方案》显示, 自2015年12月8日红色预警启动至12月22日, 北京数字学校在网络平台和歌华有线电视平台两个渠道的总访问量达1261万次, 单日访问量突破200万次。北京数字学校已成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主要平台。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成为可能, 技术也延伸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当前我们利用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家进行学习, 未来站在学习目标的角度在为学生设计学习策略时, 只要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现学习目标, 我们就可以让图书馆、博物馆, 甚至咖啡厅成为学生学习的地方, 充分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学习计划,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内容。

过硬的数据不仅让我们看到公立学校以公共服务形式推动在线教育所具备的优势, 也打消了人们对于在线环境下学生积极性不足、学生自制力差的顾虑。只要是优质的教育资源, 有趣的互动形式, 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而公立学校的积极响应, 也让在线教育成为公共服务的可能。不过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 互联网在对教育进行改进之时, 教育所涉及的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角色也将迎来变革。

构建全新的教育任务分配模式

在过去传统教育任务分配关系中, 老师处在主导的地位, 像至今我们仍旧感到振聋发聩的“所谓大学者, 非有大楼之谓也, 而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 、“没有失败的学生, 只有失败的教育” (马尔瓦·柯林斯) 两句名言正是体现了传统教育的老师主导性。在这样的一种关系模型中, 虽然学生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可是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情况下, 学生只能努力适应老师“标准化”的课程, 以提高自己的成绩, 如果学生适应不了老师的讲课风格, 成绩很难提高。

在百度查找“学生成绩不提高的原因”, 答案五花八门, 但角度却出奇的一致, 即学生成绩不提高的原因是学生问题, 很少有人考虑老师的问题。如一位教师将学生成绩差归咎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基础差;第二个原因是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不好, 学习效率低;第三个原因是自制力差, 非智力因素不好。

于是, 在以老师为中心的关系模型中, 就出现了以下学习任务分配和角色定位关系。

这种角色定位和任务分配, 从孔子、苏格拉底时代开始延续至今, 人类数千年的文明都是以这种方式传承。

虽然自20世纪初开始, 中外教育大师们也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提出“课堂还给学生”“素质教育”“合作学习”等理念, 但限于技术的发展, 知识载体依赖于课本、家长受制于工作, 使这些理念只实现了很少一部分,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甚至还强化了老师的作用。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使家长从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知识的载体变得多样化, 于是就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任务分配模式。

依赖于技术的在线教育任务分配模式, 学生取代老师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导, 网络系统取代学校成为知识学习的“场所”, 而学校所承载的社会学习任务向家长和学生过渡, 原来起到主导作用的老师则成为学生需求的挖掘者和网络系统的辅助者。

在线教育任务分配关系中, 网络系统、老师、家长围绕着学生的需求, 三者以提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为目标。其中, 学校的社会学习功能除了由家长承接外, 学生之间借助网络系统通过“协作关系”也会实现社会学习的目的。

在线教育背景下的老师, 成为学生的顾问, 通过网络系统寻找学生知识盲点, 并辅助网络系统帮学生完成学业。

正如教育学者钟秉林所指出的那样:现代师生关系是一个学习伙伴的关系, 构建师生共同体, 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共同完成, 这个对我们的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方法、学生方法, 乃至布局都带来严重的冲击。

技术让教育公平成为现实

雾霾期间, 为了让学生收看到更丰富的学习内容, 北京数字学校和歌华有线合作, 在歌华有线电视“导视频道”开辟《大家一起学》时段, 直播名家带来的阅读、绘本、童话、科普等课程。同时, 根据区域个性化需求, 为同步教学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开辟了《大家一起学》初高三专版, 为大兴区、房山区定制初、高三同步学习的直播课程。收视率高于安徽卫视和江苏卫视等一线卫视频道。这就使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海淀、西城、东城等传统上的重点学区, 而是延伸到大兴、房山等相对偏远的地区, 使更多的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北京数字学校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公平进一步落地的可能性, 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为初三、高三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安排定制课程, 就避免了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课外辅导机构“加油”, 不仅节省了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名师名家的课程。

互联网背景下能让教育公平实现的正是其共享的特性, 对于互联网的共享特性, 这本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 (Dr.Leonard Kleinrok) 认为互联网的运作包含两大的因素:一是使用它的人类 (近20亿人通过互联网与他人共享资源) , 二是文化 (也即开放性、共享性、信任度等早期互联网文化) 。

从中我们发现, 共享是互联网的天然基因, 任何的互联网经济模式都离不开链接、价值资源的分享, 正如克里斯·安德森所言, 当一部分富有的人为技术付费时却让另一部分相对贫困的人免费获得这项技术。互联网这种共享特性用于在线教育同样适用, 即一部分学生付费学习的同时, 也能让另一部分贫困、偏远地区的学生以更低成本获取同样的学习资源, 使教育公平变为现实。

过去, 虽然“有教无类”孔夫子已经呼喊数千年, 可限于技术、时空等因素, 教育公平仅仅是一种理想, 在农业时代只有拥有相当物质财富的人才有机会接受“名师”教育, 而在工业时代“名师”教育永远是那些少数拥有“天赋”考取高分人的专利。今天, 在信息时代, 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我们数千年的教育理想开始转变为现实, 据统计, MOOC让哈佛的老师一年教授的学生就超过自己过去40年教授的学生数量, 使世界上热爱学习的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大学一流教授的优质课程。

教育托管中心学习托管新模式 第9篇

教育托管中心是专业提供学生学习辅导、 1对1个性化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及上学放学接送、膳食提供、寄宿等为一体的个性化式教育连锁机构。同时托管班配有专业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专业的营养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项目特点

1.个性化。因材施教,采取一对一或小班制方式辅导,充分分析每位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高效地辅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寻求适合的教育发展定位。

2. 全方位。充分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 开设各类精品课程,促进孩子知识、习惯、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完整、高品质的教育解决方案。

3.标准化。各分校均统一VI形象,统一分功能区域的学习环境布置,严谨规范的托管教育教学管理流程。

4.社区化。项目立足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做家长和孩子身边的教育专家。

5.精品化。项目定位中高端群体,小班辅导,为每个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市场分析

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 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大到社会力量、培训公司或个人办学等。 在目前的中小学培训教育产业中,小学生托管教育是课后辅导中新兴的细分市场,正在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统计数据表明:一、中国拥3亿适龄儿童,数亿望子成龙的父母;二、 在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中3—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6—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其中90% 以上家庭需要课外培训。因此,这是个潜力极其巨大的市场。

投资条件

目前该项目有多种投资模式,社区店基本总投资6万—15万元的投资能力。辅导场所面积180—300平方米。项目招收区域代理,和单校合作商。区域代理有权在代理区域内自行开设若干家小书童连锁分校,单校合作方式可在授权区域内,有权自行经营一家教育托管班。 投资者需选择当地的好学校,必须是当地一二类小学学校。离学校越近越好,步行距离不超过10分钟最佳。楼层不能太高,不能超过4楼。

效益估算

教育托管中心学习托管新模式 第10篇

教育托管中心是专业提供学生学习辅导、1对1个性化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教育及上学放学接送、膳食提供、寄宿等为一体的个性化托管式教育连锁机构。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专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孩子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培养,注重孩子健康人格塑造,从细节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托管班配有专业辅导老师和生活老师,专业的营养专家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

项目特点

1.个性化。因材施教,采取一对一或小班制方式辅导,充分分析每位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高效地辅导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寻求适合的教育发展定位。

2.全方位。充分满足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开设各类精品课程,促进孩子知识、习惯、能力、素质的全方位提高,为孩子提供专业、系统、完整、 高品质的教育解决方案。

3.标准化。各分校均统一VI形象,统一分功能区域的学习环境布置,严谨规范的托管教育教学管理流程。

4.社区化。项目立足于社区,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做家长和孩子身边的教育专家。

5.精品化。项目定位中高端群体,小班辅导, 为每个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市场分析

教育培训业是21世纪最朝阳产业之一,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也由最初的学校和行业企业办班,开始逐步扩大到社会力量、培训公司或个人办学等。 在目前的中小学培训教育产业中,小学生托管教育是课后辅导中新兴的细分市场,正在走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统计数据表明:一、中国拥有3亿适龄儿童,数亿望子成龙的父母;二、在一个中等规模、经济发展一般的城市中3—6岁学前儿童有近3万人,6—12岁小学生约5万人,年人均业余教育支出约为3000元,其中90% 以上家庭需要课外培训。因此,这是个潜力极其巨大的市场。

投资条件

目前该项目有多种投资模式,社区店基本总投资6万到15万元的投资能力。辅导场所面积180—300平方米。项目招收区域代理和单校合作商。区域代理有权在代理区域内自行开设若干家小书童连锁分校,单校合作方式可在授权区域内,有权自行经营一家教育托管班。投资者需选择当地的好学校,必须是当地一二类小学学校。离学校越近越好,步行距离不超过10分钟最佳。楼层不能太高,不能超过4楼。面积不能太小。不能有安全隐患。

效益估算

关于幼儿园教育模式的研究 第11篇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进入知识化时代,知识社会的到来,要求学校教育打破自我封闭的状态,与社会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养成、品德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的社会教育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社会教育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它们削弱、甚至阻碍了儿章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旨在考察幼儿园教育模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改进,需求一种和谐高效的幼儿社会教育方式,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的新一代力量。

二.国内外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成为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群体。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疼爱和保护,局限了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进步,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被放在一旁。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评价体系单一而片面,也造成无暇顾及孩子社会性的培养这一普遍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关于幼儿园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可以发现在推行各种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么夸大教师的权威作用忽视教育沟通的价值,要么过度强调儿童的个性,忽视教师权威在教育活动中的价值。然而,对幼儿园社会化教育模式的探索反映出幼儿生活教育背景对其社会性发展的深刻影响。因此,幼儿的社会化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该模式又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需要在实践中结合探索结果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不断完善,发挥最大的作用。各个幼儿园依据自己的教育观点,选择合适自己的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模式:

1.开放式。几个班级在一座房子中,班级之间无隔墙,只用玩具柜围出一块活动范围。

2.自由式。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在活动区域内玩耍、学习。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集中式。集中教学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个小部分。有时是不定主题,由大家讨论,有时是规定主题,然后组织参观。

4.分组教学。孩子们布置好的环境中分组轮流进行教学,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如画画、读书等活动。

5.个别教育。对能力差、有一定学习障碍的孩子,教师进行个别教育。在自由活动中,教师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

6.上门辅导。由家庭工作者上门为不能上幼儿园的孩子或三岁前的孩子进行辅导。辅导时家长在场,家庭工作者既辅导孩子又教育家长。

三.探索社会化幼儿园的新型教育模式

社会性发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儿童社会性水平的高低决定其在未来生活中获取幸福和成功的能力,同时也影响其健康和心智的发展。因此,解决教育和社会相脱离的现象,改进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运用社会化的新型教育模式,完善幼儿园教育体系,增强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成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当前幼儿园社会化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仅把社会内容融入于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没有意识到社会化教育的价值性,以及其所具有的完整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途径和评价体系。有的教师则因为关注了专门的社会教学活动,而放松了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化教育,没有深入地理解社会化教育的特殊性。

相反,社会化教育的内容一定是要以儿童自身为中心来发展其社会性的。比如首先培养其基本的生活技能、行为礼仪习惯,自我意识和愉悦的情绪,良好的个性品质等。然后逐渐让儿童发展其在社会性方面的能力,从个人过渡、拓展到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深化其个人品质和社会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探索社会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把社会化的教育模式分为12个类别,分别为:生活技能和行为习惯、礼仪教育、安全与生命教育、理财教育、社会规则、社会环境、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品质、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社会文化和节日庆典、自然和环保教育。

四.研究方法

在探索教育的历程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模式,它们都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各自独到的理论观点和和实践经验。总结来说,教师应该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从而揭示儿童在自然发展进程中的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引导儿童智力和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根据社会化教育的不同类别,将教育模式总结为以下几个部分:

1.感官训练

通过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的练习,让儿童在考察、辨别、比较和判断的过程中扩大认知范围,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为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视觉练习教具中的几何图形,可以帮助识别颜色和形状;听觉练习教具中的音盒,可以帮助辨别音色和音感。

2.日常生活练习

在儿童参加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体验获得生活技能,学习按照顺序完成事件,自我指导,获得独立性。建立生存的基本技能,培养从事工作的初步行为习惯。日常生活练习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照顾自己,主要是自我服务的练习,包括穿梳头、洗脸、刷牙、洗手等,旨在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实际生活的能力;第二类是照顾环境,包括扫地、擦桌子、端菜、洗盘子等。第三类是社会关系练习,培养儿童如何待人待物,如何做到礼貌和优雅等观念。

3.性格、品德、社会行为的教育

通过有组织有意义的日常工作或行为,发展儿童的高尚品质。如:做事的耐心、毅力,热情、礼貌等。从反复的工作练习中训练儿童的耐心;从服从别人的命令和要求中训练儿童的温顺;从纠正错误中培养儿童对错误的友好情感;在为别人做好事中培养儿童的善良和友好。

五.研究结果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探寻适宜于儿童发展的教育,历来是古今中外的教育

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理想和追求。面对当前我国社会领域教育的现状和研究结果,寻求构建我适合国幼儿园社会化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以上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

1.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注重儿童存在潜在的生命力、价值和潜能,尊重生命。

3. 将儿童作社会化教育的主体,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4. 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5. 培养儿童的责任感、社会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五.结语

当今社会,幼儿园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单元,社会中的任何观念,体制的变迁都会深深影响教育方法和模式。我们通过中外教育模式的对比,结合对我国幼儿园有关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观察,访谈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分析了我国当今时代儿童社会化教育的实践现状,提出了新型的社会化的教育模式,给出解决和改进的方法,提炼出其中的价值和启示,为今后幼儿园的社会化教育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让儿童在良好的教育模式下潜移默化的获得社会化的最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鹏. 新时期新闻视野中的报告文学研究〔D〕. 河南大学,2006( 6) :29.

〔2〕.杨善华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周梅林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模式分析 第12篇

一、高职教育方向转变分析

目前, 由于社会对大专学历认可度很低。所以, 高职院校一般作为学生填报时的第二个选择甚至可以说是最后一个选择。大多数的学生能上本科则上本科, 很少有考虑大专院校的。甚至有些极少数的学生高考失利后, 宁愿复读或放弃上学也不选择大专。身旁这些扭曲的世界观, 无疑也会影响到高职学生。这就是许多高职学生放纵自己的原因。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机会。这一点让高职学生有了优于本科学生的唯一条件, 也是高职学生唯一能自信地与本科学生相比的资本。这方面, 一般高职院校都做得非常认真, 也非常好。但是却忽略了学生思想上的教育。高职院校也应该尽大力气来帮助学生重拾高考中丢失的那份信心, 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社会观。这样高职学生就不会轻易地放纵自己, 对自己的学习或是其他方面不负责任, 做什么事他们都会尽心尽责的。这也是我们高职院校乃至整个社会评价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准。

二、高职教育手段分析

1. 课程教育。

为了修订一定的学分标准, 高职院校开设了许多的公选课供学生选择也增设了一些考察科目。一般高职院校这个大形式做得是挺不错的, 但却不太注重内涵。开设的一些公选课, 好似能够帮助学生增长阅历, 提高能力。其实不然, 好多的公选课没有落实到位, 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公共娱乐的时间和场合。对一些和专业联系比较紧密或可以帮助学生专业学习的课程却选择考察制。考察制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就是打酱油, 平时课堂上我们也很容易发现, 有的学生在玩手机, 有的学生在睡觉, 甚至有的学生直接逃课不来。这样考察课的设立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对于自由度相对较高的高职院校来说, 通过设加一些必要的考核手段来规范学生的不良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开设的课程高职院校要落实到位, 同时也要做必要的调整。

2. 活动建设。

高职院校为了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 大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基本上所有的活动都与学分挂钩, 以此来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因而会有许多学生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学分去参加一些自己不乐意参加甚至是毫无意义的活动。很显然, 通过此方式学校可以达到其预期目标, 学生也能获得相应的所谓学分奖励。看似两全其美, 其实不然。学生不但没能从中得到锻炼, 还容易树立一种错误的思想观, 看待事情功利化。因此不但没有提高学生做事情的自觉性, 还容易给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上制造阴影, 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利益化, 不利于和谐发展。这是高职院校把活动交给学生自由开展的同时应该替学生把关的地方。学校要考虑到活动是否具有切实的意义, 再去决定是否支持学生的开展。这样就不会刺激学生仅为了学分而去参加一些毫无意义的活动。学校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组织, 对教育新形势应比学生有更深的了解, 或跟社会有更多的接轨。因此学校可以根据相应的变化,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这一类活动, 给学生引领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样, 学生在学术技能方面的能力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3. 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分析。

从高职院校所公布的就业率来看, 高职教育办得非常成功,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好多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的专业, 虽说不一定要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 但学生所学到的或是所具备的能力不能为社会所用, 而是从事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 这可以说是一种屈才, 不但浪费了国家对学生的培养, 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思想压力。出现此番情况, 需要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反省的是, 学校的教育大纲是否能顺应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否达到社会所需标准。好多院校不但出现校企合作规模有所减小的现象, 也面临着招聘会所招学生数量锐减的窘况。招聘会看似给众多的学生提供了择业和就业的机会, 也好像顺应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流程, 但其实从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获得工作的高职学生非常少。因此, 亟待我们做的是如何调整高职院校的教学大纲。与其动脑筋搞这些大而不实的数据, 不如从实际深省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做出自己真实的成绩,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高职教育的重大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超级人口大国, 可以说社会劳动力相当充裕。然而好多职业岗位都缺乏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劳动者不能为职业岗位所求, 不能为社会所需, 这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另外,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会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何解决我国这一矛盾, “科教兴国”战略, 已给我们指明和确立了正确的道路方向。其坚持以教育为本, 主张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高职学生作为社会的又一班接班人也可以说是社会的下一任劳动者, 他们的技能牵动着国家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 高职教育模式的改变, 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让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顺应我国社会的发展, 扭转我国现阶段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这一国情, 是变人口压力为社会建设动力的重要保障。

摘要: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于初级建设阶段。高职教育作为提高社会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采取正确的高职教育模式, 对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让高职教育能够更好地顺应我国社会的发展, 扭转我国现阶段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这一国情,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教育,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1]胡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 4 (8) :83-86.

[2]王康.浅析新形势下的高职教育模式[J].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2, (4) :150-150.

[3]周奔波, 宁玉.就业优势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模式强化[J].中国冶金教育, 2012, (1) :4-6.

上一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控制下一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