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治理范文

2024-06-29

水库治理范文(精选10篇)

水库治理 第1篇

关键词:水库,环境生态,治理技术

0 引言

水库作为人类改变自然的成果,是人类通过已有或筑坝的手段,在陆地上阻隔水源而产生的蓄水范围。水体及底质作为水库存在的物质基础,是水库环境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现今,水库环境生态的治理现状日趋迫切。严格规范对水库环境生态的保护,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等理念,兼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维持较好的水陆环境生态,保护水库附近人们的健康,保障水库水质质量以及中国淡水能源战略蓄积地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增强对水库水环境的维护,能保障水库附近地区的经济、能源以及人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 水库环境生态治理与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水土流失严重、蓄水能力降低

现今,多数水库周边植被均遭到大范围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日趋严重。水质的流动携带许多流沙,导致水库底部许多淤泥沉积,水库面积逐渐减小,其蓄水能力也随之降低。

1.2 水质恶化

1)大多水库四周污染因素逐渐增多,其中主要来源于居民日常用水、工业废水等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即排放,造成重金属、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的污染,已大大超出了水库的自身净化能力。大量富养物质及病原微生物进到水库中,将严重影响环境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日趋加重的水质性缺水、水质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此外,因为水质变化,导致许多本水域生物生存环境变化,数量锐减甚至灭绝,已严重影响正常的食物链。

2)气候、汇水营养程度、汇水时间以及流域地形等因素会影响水库内的生化状况。此外,长时间停在水库底部的水无法实现大气循环,造成水库水体变成缺氧水,无法满足水生生物的需氧量,加上库底沉淀物的不断累积导致有机物分解,使水质更加恶化。

3)水库中水体的含氧量大小及其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水生物的数量、分布及其生活状况。缺氧会导致水库中水底鱼类等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遭到破坏。而在夏秋季缺氧情况严重时与不稳定的水温结合致使水库底层缺氧水和整个水库内的水混合,导致许多鱼类生存环境破坏而死亡。而正常水质中,腐烂的动植物等有机物和营养矿物质是水库的主要营养来源,然而其长期的累积过多会对水质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水体缺氧将导致铁、锰、氮、硫等元素的化合物的分解,使得水库酸碱值变化,而如果水库内的水体酸碱值严重偏低,其含铁或含锰量较高时会造成水体变味,且发出难闻气味,严重破坏水库生态环境。

1.3 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生态平衡被破坏

由于大自然的制约,水库在汛期以及非汛期的水位浮动很大。其中,在非汛期时,水库水位的下降可能会导致众多河床向外暴露,而多数河床最后都被开垦作为农田使用,即“围湖造田”现象严重,此类不合理的行为造成湿地范围的不但减少,严重破坏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平衡。此外,潮水的涨落作为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人为对环境进行改变,将会造成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物种结构朝单一化方向发展,大量珍稀水生生物及水库周边的植被不断减少甚至灭绝,会严重影响水库及其周边环境生态平衡。

2 水库环境生态的具体治理技术

2.1 提升水库内水质的技术

1)人工循环技术。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水泵或者高压空气及氧气干扰水库原来各异的含氧水层,一般是利用将水库底层缺氧水换到水面和空气接触或直接将空气或氧气从水底射进使水翻到水面且同时间混掺添加氧气。其具体方法主要包括:机械水泵,选择不同种类的水泵使水体移动,水泵能在水底将水泵至水面,也能在水面将水泵至水底,还可选择悬于水中的抽水泵;水力射流,针对抽水蓄水的水库使用高流速水泵的,选择自由出流的手段能够增加含氧量;喷气系统,利用水面上喷出的气流引导水体,形成湍流再直接混掺添加氧气。

2)水库底层水掺气加氧技术。给水库底层水加氧可以提高底层水的含氧量,从而提升底层水的酸碱值,减少铁、锰离子及硫化氢等的含量,避免冬季或夏季因底层水缺氧导致水库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增加冷水区中深水鱼的产量,扩大鱼类的活动面积。其具体方法包括:机械机制,将底层水抽到岸边的水池中加氧气后再利用管道将水引流到水库底部,其特点是实现水质优化,而消耗资源大;空气射流机制,又分为完全上升空气射流机制和部分上升空气射流机制。完全上升空气射流机制是将加气机器浮于水面,使高压空气沿升水管的底部朝上射进,和水混和添加的同时将水压至水面,再沿落水管流到水底。而部分上升空气射流机制的工作原理同上,但它在混合添加后水不再翻到水面,仅于底层内循环,不影响上层水的原有条件。

2.2 设置生物缓冲带技术

生物缓冲带是指在水库四周的规划建设时,计划并种植适当范围的绿色植被。该技术通过植被的根茎紧固堤坝,防止水土流失,降低汛期洪水对堤坝带来的冲刷影响,阻隔岸边垃圾及泥沙直接达到水库里,实现其阻隔污染物的作用。这个技术的发展以及使用,对于治理水库环境生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它在实现较好环境优化作用的同时,还能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堤坝的美观及视觉效果。这个技术对植被的采选也有较为规范严格的要求,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植物本身成活的几率。这足以体现在生物缓冲带的设置时,要综合考虑水库周边生态系统以及经济与美观作用。

2.3 发展生态河堤技术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大量发达国家都开始在水库工程的建设及改造里广泛宣传并运用生态河堤技术。何为生态河堤技术?生态河堤技术是指在修建水库堤坝时,在考虑四周生态环境以及自然地形地貌等条件的同时,还应根据自然情形下的水库堤坝,修建一条适合生物生存的高度仿自然堤坝。由此可见,生态河堤技术和设置生物缓冲带技术,给项目建设人员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此外,在修建河堤时,应当加强对水源地的维护,避免建筑材料进到水库区域,使水库水质遭受破坏。在水库周边地区还应增强宣传及教育工作,使得人们更加了解破坏水土的后果和责任,以及其所肩负的义务。在水源地附近设置突出的环保记号,并在水库周围的地区广泛推荐使用沼气等清洁资源,降低人为对水库带来的不利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时代背景之下,实现强化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有关工作人员在建设好水库这一公益性项目的同时,必须做到落实处理好水库环境生态的建设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尽全力创造出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杜红星.关于水库环境生态的治理与保护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2):142.

[2]王继胜.谈水库环境生态的治理与保护[J].民营科技,2013(5):71.

某水库蓄水治理方案设计 第2篇

某市水资源十分短缺。地表水平均资源量为4.939亿立方米,地下水平均资源量为9.533亿立方米,地表、地下重复量为3.235亿立方米,全市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237亿立方米,人均仅169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十分之一,是典型的缺水城市。

一、水库基本情况

某水库位于淮河流域贾鲁河水系某里河上,建于1958年,地处某市区某里河镇某村西,距某市区约9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坝址以上总控制流域面积为49.5平方公里,其上游6公里处为后胡水库(中型),区间河道长8.1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1/227,总库容287.5万立方米,水库大坝(主、副坝)为均质土坝。根据《某省水利厅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豫水行许字[2011]150号)文件要求,已于2012年对某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大大提高了水库防洪标准。

某水库紧邻南四环,地处某里河综合服务区中心部位。由于天气干旱,上游截留等原因,该水库已干涸多年。同时随着南四环高架路的建设,原来位于此处的某里河分水口(某个龙头)的景观功能逐渐削弱,其调蓄水的能力也与拥有140万立方米的某水库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为充分发挥水库调蓄水功能,对下游河道水量进行有效控制,恢复某水库水面,形成水系景观,我区计划在三年内,对某水库进行生态综合整治。恢复水库水面,优化周边生态环境。从生态水系输水工程某里河分水口至某水库库区建设输水工程,并对库区及其周边进行提升整治,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为某里河综合服务区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生态提升综合整治

综合整治的原则:首先是合理布局,使水库融入全区水系并与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发挥服务城市、优化生态环境的功能;其次是局部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统一,努力扩大生态空间;再次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文化与生活需求,着力创造高品质视觉景观及休闲、开放性的亲水空间。

完成某水库生态,提升综合整治,需要进行以下六项工程:

1、水源工程。为充分发挥水库调蓄水功能,恢复某水库水面,需为水库提供良好稳定的供水水源。经考察,某水库可利用的水源有三个。首先考虑从某市生态水系输水工程某里河分水口引水至某水库,这是某水库最为稳定的水源。生态水系输水工程设计流量为4立方米/秒,分给某水库流量可以达到0.5立方米/秒,首次蓄水约需50天。其次某21号线输水项目干线经过某水库上,在保证某水厂用水的同时,可以作为某水库的备用水源。同时,某主干渠在某水库上游,可以把某退水渠尾水注入某水库,成为某水库的水源之一。某水库蓄水后形成约300亩的水面景观,改变局部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库调蓄水作用的同时,可对下游河道水量进行有效控制。

修复某水库生态:利用生态恢复措施,恢复水库边缘及中心的植物群落;恢复水库的自然流态和创造丰富的自然生境;充分发挥水库在自然界中的天然功能,将水系建设成为让人重新感受其自然魅力的城市景观河道,重新给人以温馨的享受,给自然以和谐多样的环境空间。

2、水库上游截污工程。某里河某水库上游有某里河镇王垌村、某村、河西袁村、刘东村、刘西村、南曹乡于庄,以上村组的生活污水和沿河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入河道,将会对蓄水后的某水库的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为了保障水库正常蓄水后的水质,推进周围生态建设,需对某里河上游进行截污治理。截污治理长度约3公里。

本次截污治理管道采用铺设工艺,管径600mm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结构壁管,环刚度大于8KN/m2。横穿某的管道采用钢管,管内外作防腐处理,采用KY重防腐涂料内外漆,涂层厚320mm,颜色选用黑色;检查井采用马路甲式(配QT500-7球墨铸铁防盗井盖),污水检查井盖配带“污”字,检查井底设流槽,井身内外用水泥砂浆批荡20mm厚。管道基础回填300mm碎石砂、200mm石屑垫层;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回填土。管道开挖需要破坏部分路面。

3、库区清淤工程。由于水库多年都是空库运行,水库内淤积严重,削减水库有效防洪库容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对周围发展也极为不利。水库正常设计洪水位控制面积300亩。按平均清淤深度0.7米,最大清淤深度约为1-2米,需要清淤土方约15万立方米。清淤后可改善水库水质,增加水库有效库容近20万立方米。

库区清淤坚持以下原则:

A、治污为本的原则。目前,水环境最严重的问题是污染,必须把解决污染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要截污工程的实施,截住污染源。

B、建管并举的原则。综合整治必须防止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要应用行政、经济、法律等非工程方法,加强立法、宣传、教育、保护和管理等源头性措施,以获取较大的库区水环境收益。

C、本次清淤工程采用干清方法。干清施工方法顺序:截污改道-抽水清挖淤泥-淤泥外运。

某干渠以南区域清淤的影响因素: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电缆、构筑物等障碍是制约工程进度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成败;施工不慎造成对现有地下管线的损坏,往往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河清淤改造工程地处城乡结合部,难免有过河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拟采取措施:要求及早对河范围的过河地下管网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包括向城管部门、电力电讯部门、居委会、各建构筑物物主等咨询情况、领取必要的图纸、资料,掌握过河地下管线、障碍物的基本情况。

由于以往城镇建设的不规范性,单凭图纸、资料往往不能正确反映地下障碍物的准确情况,有些过河电缆是当地居民私自搭设过河,也没有图纸、资料。只能靠现场察看记录。因此,拟在抓文案调查的同时,采取全线走访摸查方式,摸清过河管线、障碍物情况。

4、征地拆迁及附属物清查赔偿。由于某水库多年来都是空库运行,库区内种植着大量树木,如果水库开始蓄水,会对水库的防洪安全产生极大的防洪隐患。所以在水库库区开始整治提升前,要先对水库库区范围内的附属物进行清查及赔偿,同时按照《水库大坝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划边定界,对水库管理范围及周边土地进行征地拆迁并确权,计划征地面积300亩。

5、周边边坡护砌。计划对水库周边危险和重点处的边坡进行护砌。约需浆砌石护坡3.5万立方米。

(1)浆砌片石必须使用经自检和监理抽检合格的片石。片石要求外观各向尺寸不小于15cm,且最少有一个平整面的石块。(2)座浆砌筑:所有石块应座于新拌和砂浆上。砌第一层石块时,基底要坐浆。石块大面向外,选择比较方正的石块,砌在各伸缩缝处或截水沟上沿,以保证截水沟线形。根据石块自然形状交错放置,尽量使石块间缝隙最小,然后再将砂浆填在空隙中,再根据各缝隙形状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小石块放入,用小锤轻击,使石块全部挤入缝隙中。禁止先放小石块后灌浆的方法。

(3)砂浆拌和:严格按配合比计量,拌和现场必备台秤,砂子每车均应过秤,且必须用机械拌和,搅拌要均匀,砂浆从拌和到使用完毕不能超过2个小时。砂浆必须放在料桶或铁板上,不允许直接倒在地上。

(4)片石在砌筑前,应浇水使片石湿润,在每班砌筑前,也应使下层砌体浇水湿润。

(5)不能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改石料,或从高处往砌体上扔石块、砂浆等,以免扰动下层砌体。

(6)截水沟砌筑时,应按截水沟的内轮廓尺寸,每砌筑段最少加工两个检查尺(断面架),并挂线施工,随时校验沟槽砌筑线形质量。

(7)沉降缝每15米设置一道,待砌体有一定强度后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絮。沉降缝应垂直,施工时要防止沉降缝板前后扭曲变形,严格控制每节段的尺寸,沉降缝两侧块石不要相互接触,以免使沉降缝失效。

(8)勾缝:截水沟勾缝采用凸缝,缝宽2.5cm。勾缝前事先要剔缝,将灰缝4剔深20-30mm,墙面用水喷洒湿润,不整齐处应修整。勾缝砂浆宜用1:1-1:1.5水泥砂浆(细砂),标号不低于10号。

(9)砌体养护:砌体应在7天(普通水泥)14天(矿渣水泥)内加强养护,可用湿草帘子覆盖,天气热时,每天专人浇水2-3遍,保证草帘子潮湿。

6、绿化工程。对库区周边进行高标准绿化,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主要以植物种植为主,植物种植的一般原则:(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绿化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绿化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2)考虑绿化的需要,总体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植物配置多采用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

(3)考虑四季景色变化

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4)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观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5)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水库的功能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6)种植的密度和搭配

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水库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如想在短期就取得好的绿化效果,种植距离可近些。一般常用快、慢长树适当配置的办法来解决远近期过渡的问题,但是树种搭配必须合适,要满足各种树木的生态要求,否则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在植物配置上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某及其辖区森林植被和主要植物物种: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型,跨2个植被区,植被以华北区系植物为主,自然植被稀少,绝大部分是人工栽培植被,常见有木本和草本两大类型。京广铁路以东,属豫东平原栽培作物植被区,常见植物有毛白杨、欧美杨、旱柳、泡桐、刺槐、苦楝、臭椿、侧柏、紫穗槐、荆条、益母草、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自然植被以盐生植被和沙生植被为主,草甸植被次之。京广铁路以西属豫西山地、丘陵、台地落叶阔叶林植被区,常见植物有刺槐、栾树、毛白杨、栎类、榆等,还有一些油松、侧柏等。

据统计,整个某及其辖区植被约有184科、900属、1900多种,乔木、灌木、草本均有,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树种资源约有78个科,250多属,400多种。常见的用材树种有泡桐、欧美杨、毛白杨、刺槐、白榆、臭椿、苦楝、旱柳、国槐、侧柏等;主要经济树种有枣树、核桃、柿、石榴、苹果、桃、杏、李、葡萄等;主要园林树种有法桐、国槐、白蜡树、杨树、合欢、雪松、桧柏、龙柏、垂柳、黄杨、女贞、丁香、紫薇、冬青等。

三、水库治理的难点

水库蓄水治理的关键是截污,由于库区河流长期断流,沿途生活污水和沿河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入河道,在近三公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几大片污水沼泽地带,恶臭难闻,将对蓄水后的某水库的水质造成很大影响。但截污治理难度较大,管道走库区内污水有渗漏的危险,沿库区岸边铺设管道需拆迁许多村民房屋。

污水改道建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期截污治理从某干渠约300米处开始,建拦污坝汇集上游的污水,通过管道经库区西侧的岸边道路下排至大坝北侧的污水井,全长一千二百米左右,约三十个检查井,管径600毫米。难点是穿过某干渠是需采取技术措施,以免污染水源。第一期截污改道后,就可以进行300亩库区的清淤,边坡铺砌,绿化种植,水库蓄水。

水库治理 第3篇

关键词:大坝渗漏;病害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V2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029-02

1大坝渗漏病害种类及产生原因

全县小型水库大坝均为均质土坝或土石混合坝,渗漏现象较为普遍,根据其出现渗漏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3种。

1.1坝体渗漏

(1)水库大多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由于历史原因,多为边修筑、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没有正规的设计。水库大坝填筑时未按科学正规的要求及施工工艺施工,造成大坝渗漏。如黄巅坳水库、石板田水库、斗笠冲水库等在修建时,均未设计填筑土质防渗体,致使大坝渗漏严重,此类病害占全县水库总数的65%。

(2)填土质量不符合要求,表现为土壤干容重小,渗透系数大。多数水库在修建时,对筑坝材料均未作严格筛选,大多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所用填土干容重往往低于96%~98%这一规定设计值范围,其渗透系数也就自然大于1×10-4 cm/s,从而使坝体产生渗漏。如飞龙镇的川主庙水库就是这类病害。

(3)施工时,段与段、层与层之间夯压不实,或水库加高时新老结合面处理不善,水流沿结合面渗出。由于水库修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施工人员多是当地群众,参加人员盲目追求速度,快速堆磊,根本不注重质量,完工后沉陷、垮滑现象较多,返工次数也多,且返工时结合面未处理好,蓄水后必然产生渗漏。

(4)坝坡过陡,水流渗径短。因修建时未经科学的设计,只考虑省工省料,筑坝时快速收缩坝坡,造成坝体单薄,坝坡过陡,水流渗径短。原毛桥乡的松林坡水库就是这种病害,该水库未整治时的上游坝坡坡比为1∶1,下游坝坡坡比为1∶1.3,坝顶宽度为1 m,是典型的陡坡窄顶坝。

(5)下游没有反滤排水设施,或不完善,或失效。相当多的水库修建时,只注重建坝,而没考虑在下游建反滤排水棱体,有的水库即使后来扩建了也没建好,质量不符合要求。

1.2坝基渗漏

坝基渗漏分为:非岩溶性渗漏和岩溶性渗漏两种。非岩溶性渗漏主要是指大坝修筑时对不良地基未作妥善处理而引起的渗漏现象,包括沿大坝与基础接触面的渗漏、沿松散覆盖层的渗漏、沿基岩破碎裂隙的渗漏、沿砂石透水基础的渗漏。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建坝前对坝址未进行地质勘探或地质勘探不详,采用的防渗措施无针对性,截水槽、灌浆帷幕等防渗设施不到位,质量差,小型水库基础大多没有进行防渗处理。

(2)大坝基础未进行清理或清基不彻底,未清至相对不透水层,坝基岩体整体性差,节理发育,存在渗漏通道,或坝基下有砂卵石强透水层。

(3)防渗体遭到破坏,如取土筑坝时破坏了天然防渗覆盖层,或坝上游铺盖、截水槽被渗透水流击穿。

岩溶性渗漏主要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由于坝基或库区存在天然溶洞、暗河,或建坝后石灰岩长期受到水流的浸融循环作用形成岩溶渗漏通道而产生。

1.3绕坝渗漏

绕坝渗漏出现在坝端两岸山体和坝端与两岸山坡接触带,包括沿山体岩石裂隙或透水土层的渗漏及沿坝头与两岸山坡接触面之间的渗漏。其产生的原因为:①两岸地质条件差,岩石风化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或有松散土层存在;②山体覆盖层单薄,或遭到破坏;③坝头与山坡接触处清基不彻底,留有杂物,或截水槽未伸入相对不透水层。

2整治方法

对于土石坝渗漏,我们坚持“上截下疏,以截为主”的治理原则。根据外地经验,结合各工程实际,按渗漏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见表1。

表1土石坝渗漏治理技术

渗漏类型治理方法

坝体渗漏造混凝土防渗墙、柔毡及土工膜防渗、冲抓套井回填、下游导渗

坝基渗漏帷幕灌浆、高喷灌浆、截水槽及铺盖

绕坝渗漏柔毡防渗、黏土铺盖、截水槽、接触灌浆

2.1造混凝土防渗墙

这种防渗技术目前较先进,主要用于处理坝体渗漏,也可处理大坝基础,在水库加固中使用广、效果好。它主要是利用成槽机械如液压抓斗、冲击钻、射水造墙机等设备成槽,然后在槽内水下浇筑混凝土,形成连续的防渗墙,达到防渗目的。如2008年实施整治的安溪镇洪水沟水库采用了该技术,效果较好。

2.2帷幕灌浆

这种防渗技术主要用于土石坝基础防渗,也可用于处理坝体渗漏。如金银窝水库大坝为斜墙堆石坝,坝基及左右坝肩渗漏严重,特别是岸坡与坝体接触部位更为严重,在2008年除险加固时采用此法处理后渗漏基本得到了控制。

2.3劈裂灌浆

这种方法是利用最小主应力面和坝轴线方向一致的规律,根据土体水力劈裂的原理,顺坝向布孔,在灌浆压力下,以适宜的泥浆液为能量载体,有效地劈裂坝体,将与浆脉连通的所有裂缝、空洞、空隙等隐患,用泥浆充填密实,同时浆压将筑坝土压密,最终在坝内顺坝向,形成密实、垂直、连续,有一定厚度的浆液防渗固结体,从而达到防渗加固的目的。

2.4柔毡及土工膜防渗

这种防渗技术可用于坝体、山坡及库盆渗漏。我县采用此方法处理了多座小型水库大坝渗漏,主要使用的材料是XD-103复合防水柔毡。柔毡防渗施工简单,操作容易。从运行结果来看,只要操作技术准确,效果是很好的。但柔毡的使用寿命有待进一步研究。施工要点:对山体或大坝渗漏区清障除杂,拍打消棱,平整夯实,设置适当阻滑槽及截水槽后铺设柔毡,再在其上覆盖50 cm厚的土层填实,并用干砌石护坡。

土工膜防渗效果比柔毡好,承受的水头高,施工也简便,且使用寿命长,2009年金银窝水库除险加固时,内坡防渗采用了此工艺,效果很好。

2.5冲抓回填

它是在土坝渗漏范围内,利用冲抓式打井机造孔,然后回填防渗性较好的黏土,经机械夯击压实,形成一道连续的黏土心墙,截断渗水通道,降低浸润线,提高坝体的防渗性能,增强下游坝坡的稳定。

2.6下游导渗

对坝体渗流逸出点高、散浸严重的大坝,通过增设排水棱体、导渗沟来完善下游排水设施,可降低浸润线,利于大坝的稳定。如打狗塘水库在2009年整治前下游坝坡散浸严重,左坝脚长年散浸,沼泽化面积达近100 m2,2009年5月整治时通过在下游脚坡增设排水棱体后上述现象消失。

总之,水库大坝渗漏病害治理我们坚持“上截下疏,以截为主”的治理原则,从小处着手,科学施治。

Fushun County Dam Leakage of Disease Management Techniques

Gao Xudong

Abstract: Fushun County, the existing reservoir 120, which a medium-sized reservoirs, small(1)reservoir 25, a small(2)reservoir 94. These reservoirs after decades of operational use, engineering facilities are aging and damag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diseases, of which the dam leakage disease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rticles on diseases and county dam seepage remediation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s: dam seepage; disease technology; investigate

病险水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第4篇

1 病险水库的成因分析

水库运行过程中造成以上这些病险的原因主要有:

1.1 水库建设先天不足病险水库—般为群众运动建设起来的“三边”工程。

基建投资不足, 频繁停建、缓建导致填筑土料防渗性能低, 施工质量差, 坝基地质勘探不详。

1.2

水库运行多年, 坝体、坝基不均匀沉降, 自然老化严重。

1.3

水库管理后天失调, 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水管单位性质定位不清楚;财政拨付少, 水价不到位, 水管单位财务困难;水管单位机构臃肿, 人员总量过剩与专业性人才缺乏并存;管理技术手段落后, 法规制度不完善, 管理水平低下。

2 病险水库治理措施

2.1 多渠道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按照“分级管理, 分级负责”的原则, 各级政府都应建立相应的专项治理资金。要加快病险水库的治理步伐, 在依靠政府投人的同时, 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为此, 建议根据病险水库加固的现状和实际情况, 采取不同的融资政策:

2.1.1

将中、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列人基建项目, 借助中央拟“在三年内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政策东风, 积极申请列人中央专项规划, 争取中央财政支持。

2.1.2

对于—般的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则应以自治区、地市级投资为主, 尽可能落实县级配套资金。

2.1.3

结合病险水库治理, 积极稳妥地搞好小型水库的产权制度改革。

2.2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2.2.1

加强建设管理, 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在工程建设管理上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机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度。在项目管理上形成以项目法人为主体, 项目法人向国家和各投资方负责, 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通过招标投标和履行经济合同为项目法人提供建设服务的建设管理新模式。项目法人负责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总额、建设工期, 实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加强对项目法人组建、项目报建、招标投标、质量监督、主体工程施工、项目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对以往忽视报建审批制度的现象要及时纠正。通过报建制度, 可有效地避免盲目开工、拖延工期、浪费资金等现象, 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2.2.2 实行招标投标制。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施工过程中, 监理单位的选择—般情况下应由建设项目法人依法招标, 择优选定。在招投标活动中, 要充分发挥专家库评标的作用, 坚决打破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的壁垒, 杜绝行政干预, 严惩腐败。禁止无水利资质和低资质单位承担与其资质不相适应的项目。抓好困标投标法贯彻落实工作, 强化招标投标各个环节管理,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2.2.3 落实建设监理制。

项目法人确定监理单位后, 监理单位即可进行工程现场管理, 依据合同从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 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协调建设各方关系。当前应杜绝监理单位超越资格等级承揽监理业务及自己施工、自己监理的现象。

3 工程措施

3.1 大坝渗漏处理措施主要是灌浆和铺盖。

—是帷幕灌浆, 利用水泥对地基和坝体进行帷幕灌浆止漏;二是坝体劈裂灌浆, 用压力将存在渗漏的土坝劈开成缝, 灌人适应的粘土浆液, 当压力释放后, 土体回弹挤压形成防渗帷幕, 截堵坝体渗漏带;三是高压喷射灌浆, 利用射流作用切割掺搅地层, 改变原地层的结构和组成同时灌入水泥浆或复合浆形成凝固体, 达到防渗目的;四是冲抓套井回填, 利用冲抓机械将坝体内渗漏层的土料取出, 使套井回填新防渗土料, 从而形成新的连续的防渗止水墙;五是铺盖, 利用粘土、水泥砂浆、浆砌石、混凝土以及土工膜漏水段进行铺盖止漏。

3.2 涵卧管处理措施:

一是全面翻修漏水涵卧管:二是涵管灌浆, 利用压力将水泥浆压人涵管漏水通道;三是利用新化学材料对混凝土表层、砌石裂缝进行涂抹、使用建筑涂层止漏;四是对漏水严重, 不好修补的涵管封堵, 另选址打隧洞。

3.3 溢洪道改造措施:

一是对老化和水毁严重的溢洪道进行衬砌和加卧;二是对不配套的和不完善的溢洪道加长、扩宽和加固;三是对破坏严重的溢洪道, 及防洪能力不足无溢洪道的, 新建溢洪道。

3.4 排水棱体处理措施:

—是对由于下游水位过高引起淤琯的排水棱体进行造孔导流, 同时改造下游河道, 降低水位;二是对反滤体质量差引起排水不畅的棱体, 新建反滤体;三是对完全淤堵导致失效或设计高度不够的棱体, 重新修建。

3.5 白蚁处理措施:

一是开挖白蚁主巢, 抓获蚁王蚁后, 清理巢腔残留物, 喷洒适量农药, 然后回填夯实;二是在白蚁常活动区进行药物黄泥灌浆;三是采用灭蚁灵毒饵诱杀。

4 其他加固措施

4.1

对于防洪不达标的水库, 依据洪水复核成果, 因地制宜地采取拓宽溢洪道或增设泄水设施, 增加滞洪库容。

4.2

对于工程质量差的水库应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对不符合标准的材料不准进场, 对不符合要求的工序不予验收。

4.3

工程不配套、缺少或没有必要的观测设施的水库, 主要采取增设安全监测、水情测报及通讯系统, 购置必要的防汛交通工具等。

4.4

对于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的水库, 由于其库区淤积严重, 主要采取加高大坝, 增加滞洪库容, 也可结合泄洪放水设施加固或增设, 实行蓄清排洪运用。

摘要:本文根据对病险水库的成因分析, 做出相应的病险水库的治理对策。

水库治理 第5篇

关于《开展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

总结汇报

吴起县水务局:

根据延安市水务局转发《关于切实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我单位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强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水 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大坝安全正常运转,保障大坝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水库运行管理责任制度落实情况

边墙渠水库属于中型水库,按照相关规定为县级管理,设“吴起县边墙渠水库管理处”负责水库日常管理,水库防汛由“吴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指挥调度。为了加强调度,成立了“边墙渠水库防洪抢险指挥部”负责防洪抢险现场指挥调度,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为行政首长负责人,县水务局一名业务副局长为技术责任人,水库管理处为管理责任人。并由长城镇政府负责组织镇机关干部和邻近村组民兵,组建100人抢险队伍,同时负责协调2辆铲车机动抢险。

二、水库工程管理和巡视检查情况

认真落实水库隐患排查工作,将排查工作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和环节,将排查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责任人。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明确水库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相关责任人,及时督促、认真分析原因,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类别,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措施,限期治理。对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制和水库安全管理责任人是否落实,水库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是否明确,水库防汛责任人是否上岗到位、靠前指挥;水库有无值班人员坚守岗位,值班人员是否熟悉水库运行管理业务和应急处置程序,特别是领导带班和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是否落实;大坝安全监测和预警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防洪抢险和人员转移等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各类防汛抢险物料是否得到及时更新和储备,对于难以在水库现场储备 的,运输工具和调度方案是否落实;在建工程是否制定渡汛方案、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险情应急抡护措施是否落实;水库大坝、放水洞等工程建筑物以及闸门启闭设备是否完好无损、运行正常;备用电源是否落实等逐一排查。

三、水库日常维修和养护情况

1、水库大坝廊道、护坡、放水洞、抽水站每天巡查,每周详查。并详细填写《水库坝体巡视检查记录》和《水库水位观测记录》。

2、闸门启闭设备、防汛道路、抢险物资储备情况。闸门启闭及防汛抢险电源有农电网,备用发电机,抢险为4.1km的柏油路。边墙渠水库管理处储备编织袋20000条,石料200方,铁丝2吨,土工布1.5吨,雨衣100件,雨鞋100双,救生衣100件,救生圈60个,应急灯30个,多功能强光灯1台,铁锹100把,小型柴油抽水机2台。

3、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情雨情测报和储备预警设施情况。边墙渠水库管理处设雨情自动测报站1处,防汛专业电话1部(0911-7812024),100瓦短波电台1部(呼号0116,日频率5.979MHZ,夜频率5.858 MHZ,备用频率4.769 MHZ和5.769 MHZ,均为下边带),备用2千瓦发电机1台,2.2千瓦报警器1台,专门用于水库抢险报警。

四、水库目前存在的问题

1、放水洞及护坦地基处于软泥基岩上,检查发现护坦砌石挡墙有裂缝和破损。

2、反滤体右下角有沉陷,大坝背水坡排水渠有部分损毁。

3、水库防汛道路路面破损,道路边沟塌陷约30米,主要原因是钻采公司运输重车的碾压造成的。

4、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器被雷击坏,无法正常投入使用。

5、放水洞电机无法正常运转。

五、整治措施

浅议清河水库库区周边水土保持治理 第6篇

1 现状调查

历史上清河流域是个森林茂盛、涵养水能强, 泉水清澈的好地方。沿库岸500m以上的沟壑有27条, 库区乡镇村民基本居住和生活在沟壑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多年以来, 群众不断开垦土地, 侵蚀山林, 导致植被覆盖不断减少, 由于水土保持治理力度不够, 小流域侵蚀破坏较严重, 洪水来袭, 泥沙俱下, 经常发生冲毁房屋、道路的灾害现象, 水土流失与伴生的降雨集中和干旱问题愈来愈严重。现在清河水库库区两岸分水岭以下迎水坡基本上是荒山秃岭, 坡地广布, 植被稀薄, 自然环境的最终显示水土、农林生态失调, 严重影响农业、工业生产的发展,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缩短水库运行寿命。据不完全统计, 清河水库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到9.69万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40.5%。水库运行51a来, 随河川径流流入库区泥沙0.53亿m3, 平均侵蚀模数为82.3t/km2 (八棵树站) , 近年来有进一步扩大的势头。水土流失面积大于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致使土地沙化, 耕地减少, 土质肥力降低, 使水库水位提高, 进一步侵蚀沿库土地, 加剧库区水土流失。

2 水土流失对环境及经济社会危害影响分析

2.1 肥土流失, 地力衰退, 河床抬高

由于水土流失, 大量的肥沃地表土随水流失, 耕层日益变薄, 水库的河床抬高, 水位上升, 部分入库河道年年改道, 形成了今年河东, 明年河西的情形。大量超坡开垦的土地和抢种水库消落区土地, 库区上游每年流失20万t土壤, 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和含肥量降低, 水肥的流失使农作物产量没有升高的趋势, 反而年年降低, 形成了粮食多年徘徊到250kg/667m2左右。不加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将严重影响库区群众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影响到清河水库防洪、灌溉、供水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洪水频繁、蚕食耕地

清河水库从1960年拦洪以来, 1964年、1972年、1985年等仅水冲砂毁坏耕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12%左右, 同时毁坏桥梁、房屋若干座。沿库农民抢种消落区土地, 把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 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 而且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行和土地逐步报废, 使有限的耕地进一步减少。

2.3 水源枯竭

水土流失使土壤含水量降低, 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在干旱年份, 机井干枯, 上游缺水, 水库无水可供下游, 只能保证工业供水, 减少了灌溉面积, 从而水库上、下游农业均减产, 同时水土流失又加重干旱灾害, 造成生态失调的恶性循环。清河水库作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之一, 水库上游现状水平年总计取水量8724万m3。其中工业用水128万m3, 农业用水7980万m3, 生活用水616万m3。坝址以下清河区和开原市现状水平年2008年总人口69.2万人, 根据清河水库输水工程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到2020年缺水量为8398万m3。因此, 做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对保证水源地水量、水质及水源安全有重要意义。

3 库区周边水土保持治理办法

3.1 调整沿库农村经济产业结构

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引进经济作物新品种, 大力发展经济林果, 减少土地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前提下, 有效减少农作物种植面积, 合理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及水源保护的矛盾。

3.2 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 建议扩大实施坡耕地退耕还林范围, 库区超坡开垦的土地必须要退更换林 (果) , 对坡度低、土层厚的坡耕地实施反坡梯田改造, 25°以下的坡耕地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坡改梯。采用植物串带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 使用新型生态工程措施治理小流域。对于沟壑部分, 可以采取植物谷坊、植物编排插钎等形式来治理, 一方面可以拦蓄泥沙, 另一方面可以吸附营养物质。对于村庄小河道, 多数情况下过流量不大, 为了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治理效果, 宜采用生物护坡措施进行治理, 如采用植物柳桩与种植带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对于冲刷比较严重的河段, 可以采用石笼与种植带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这种措施不仅能保证河道行洪安全, 也能美化农村环境, 能够激发居民的环保意识, 减少乱扔垃圾现象的发生。

3.3 建设生态河道, 增加自净能力, 建设生态湿地

加大中小河流的治理力度, 建设河道生态防护工程。加大河流整治中生物措施的比例, 以压柳埋干、种植水草为主, 提高防洪能力, 净化河道水质。河流经过村屯时, 在不影响行洪的情况下, 建设简易的拦蓄措施。在水库的回水末端及其上游中小河流, 建设生态湿地, 形成生态屏障, 吸收入库河流中的氮磷等物质, 保护水库水质。

总之, 政府部门应加强领导, 重视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 建设生物沟道, 搞好疏林地补植和封禁治理工作, 借助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提高水库东部山区植被覆盖率。做好清河水库周边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精神的具体实践, 对建设美丽辽宁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重大而深远。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了解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现状, 分析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和对生态环境及经济的不利影响, 提出水库库区水土保持治理方法和建议。

从柳河流域治理看闹德海水库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柳河流域,治理,供水作用

1 流域及水库概况

1.1 柳河的基本情况

柳河发源于内蒙古奈曼旗打鹿山, 流经库伦旗、科左后旗、阜蒙县、彰武县、新民市, 在新民市王家堡汇入辽河。柳河是辽河的右侧一级支流, 河长297km, 流域面积5725km2。彰新边界以上柳河流域面积5321km2, 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450m3/s (彰武站) 。柳河自西向东流经闹德海水库后至东闹德海呈西北至东南方向流经彰武县满堂红、大冷、丰田、前福兴地、双庙、彰武镇、五峰、两家子、西六家子9个乡镇后进入新民市。河道平均比降1.1‰, 河道平均宽度:闹德海至大板桥为530m, 大板桥以下1210m以上, 最宽处达1800m。岸高:闹德海至大板桥21-6m, 大板桥至彰武15-4m, 彰武至新民界6m-1m。

柳河是典型的多泥沙河流, 由于上游的闹德海水库近年已改变了原“冬蓄春放, 蓄清排浑”的运用方案, 变为常年蓄水, 加之近十年干旱, 下泄拉沙的大洪水不多, 致使泥沙淤积速度加快, 淤积部位上移, 柳河彰武段河道正由地下河向地上河发展, 彰武县城段经观测平均每年河床抬高近10cm, 现已高出县城1.2m。按照国家防洪标准和河流等级划分标准, 河流应达到二十年一遇标准, 其中县城段应达到50年一遇。现在柳河彰武段远未达此标准。由于河床淤积, 河流游荡, 坍塌、兑岸严重, 险工险段很多, 被列入《辽宁省防洪应急工程项目库》中的险段就有34处。按统计上报的情况看, 近十五年来已兑掉耕地9020亩, 林地7324亩, 其它荒地12000亩, 给流域生态环境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1.2 闹德海水库基本情况

闹德海水库位于柳河上游, 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乡闹德海村, 是辽河支流柳河干流上唯一的大型控制性工程。原设计库容1.68亿m3, 始建于1938年, 建成于1942年, 运用至今已65年, 期间经过1965年加固, 1970年改建以及1991年至1994年的消险加固及即将开始的2007年的大坝工程, 从水库运用而言, 大坝运行可分为四个阶段:1942-1970年7月11月为下带洪运用阶段, 底孔, 中孔均不设闸门, 全年敞泄, 仅在遭遇大洪水时滞洪雍水;1970年11月-1995年7月, 底孔和中孔安装闸门, 采用“冬蓄春放, 汛期敞排”的运用方式, 每年春天5月份开闸, 汛期敞泄, 10月初落闸蓄水;1995年7月-2000年在改造闸门启闭设备基础上, 汛期的6-9月份采取174.00m以下低水位蓄水运行, 7-8月份开闸敞泄洪水;2001年-2005年全年蓄水, 6-9月份在174.00m。以下运行, 7-8月份在172.5米以下运行, 2006年通过论证水位有所提高6-9月份在174.00m以下运行。通过从2001年以来的连续运行可见, 闹德海水库的供水呈逐年递长的势头, 成为阜新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柳河治理情况

2.1 柳河上游治理情况

阜新地区柳河面积1868km3, 其中, 闹德海水库以上为1255.07km2。规划治理面积732.3km2, 共划分62条小流域, 1983年被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治理之一。经过十几年的治理, 截止去年年末统计, 共完成治理面积70100hm2, 占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95.7%, 其中, 营造水土保持林24582hm2, 修农业梯田5112hm2, 种草12268hm2, 牧场改良11505hm2, 建果园972hm2, 修谷坊15829座, 塘坝52座, 治理河道60.6km。

1983~2000年年平均产粮4982.9万kg, 1980~1982年年平均产量的1.5倍。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7.7%提高到2000年的26.3%。产草量由原来的1125kg/hm2提高到现在的5350kg/hm2。年平均风速由建国初期的4.3m/s降到2.9m/s。山绿、水清、土肥, 十年治柳, 山河更新。

2.2 柳河下游治理情况

几年来, 彰武县初步治理柳河上险工险段16处, 新建堤防6处, 长6.98km, 修筑丁坝157座, 总投资387.45万元。在省河务局、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彰武县城市段防洪工程已经完成堤防1.78km, 建设护岸石笼丁坝21座, 缓解了县城防洪的危机局面。特别是近两年, 彰武县立足于防大洪、抗大洪的思想, 加大了对柳河河道险工险段的治理力度, 共完成险段治理项目5处, 新修堤防1100m, 修建石笼丁坝29座, 干砌石护坡970m。动用土方21740m3, 石方9645m3, 投入人工及车工8632个, 共完成资金117.09万元。

近年来, 在柳河的治理中推广了生态治河模式, 将原来河道治理以工程措施为主改变为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模式。完成了彰武县柳河生态建设规划, 在保证行洪前提下, 完成了滩地造林16200亩, 造林品种以杨树、柳树、沙棘为主。通过初步治理后, 有效地抑制了柳河险段的灾害, 减少了对沿河农业生产的影响, 促进了彰武县的经济发展。

3 支持阜新突破做出新贡献

为支持阜新市经济建设在经济转型的进程, 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的步伐中, 闹德海水库审时度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明确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 真正构筑起阜新经济发展的“脊梁”供水保证的最坚强后盾。

自1994年秋向阜新引水工程运行起, 水库的供水量连年递增, 这些成果是水库领导带领水情调度工作人员在实践中不断的探讨和摸索、不断的总结经验、尽心竭力, 经过合理调度才达到和获得的, 特别是自2001年始自2007年水库一直保持连续供水 (供水情况见表) , 即使在进行大坝除险加固的2008年水库领导通过从上游买水、河底取水等方法也坚持供水, 这在闹德海水库的工作史上是个奇迹, 无疑为阜新地区的经济与可持续性发展做了最好的供水保证, 为今后的工作进一步运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随着阜新建设项目的迅猛发展, 阜新市的用水量也是日益增加。从自来水供水公司了解到, 阜新市用水大户--热电厂从2006年进行第三期技术改革, 增大了机组容量, 电容量从60万KW增至110万KW, 每日用水量增加了1.5万立方;另外清河门区2006年开始运行的金山电厂日用水量也需要0.8-1.3万立方之间。据调查在阜新市六个自来水水源基地中, 按日供水量总数23.4万立方米计算 (冬季取暖每日增加2.5万方以上用水量不计) , 闹德海水库占供水比例为35.0%, 在全市供水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水库水环境治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第8篇

1 前言

环境保护部发布《2013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的公告提供的数据, 2013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监测的962个国控断面中, 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3.7%, 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劣Ⅴ类占11.5%, 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2013年上半年, 各监测断面均值出现超标的监测项目共15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 超标断面比例分别为24.4%、20.9%和16.8%。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 超标断面比例分别降低2.4个、1.3个和0.7个百分点。

2013年上半年, 辽河流域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55个国控断面中, 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1.8%, 劣Ⅴ类占7.3%。辽河干流为轻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4个国控断面中, Ⅰ~Ⅲ类水质断面占21.4%, 劣Ⅴ类占14.3%。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 水质明显下降。辽河主要支流为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6个国控断面中, Ⅰ~Ⅲ类水质断面16.7%, 劣Ⅴ类占33.3%。与2012年上半年相比, 水质明显好转。

2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东辽河水污染治理对策

东辽河是辽河的重要支流, 二龙山水利枢纽以上断面流域面积3799KM², 流域多为山区半山区, 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径流量4.79亿M³, 二龙山水库设计库容17.62亿M³, 是一座以防洪为主, 灌溉、除涝、城市供水、发电、养鱼、旅游综合利用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随着流域内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经济建设步伐加快, 水质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丰水年来水充沛由于对污染物稀释作用, 水质尚可, 枯水年份水质污染问题非常突出, 城市供水压力非常大, 因此, 做好二龙山水库流域内水质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国务院批复, 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下发的环发[2012]58号《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11-2015年) 》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15年, 重点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292.5万吨, 比2010年削减9.7%, 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农业源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85.2万吨和707.3万吨, 比2010年分别削减9.9%和9.5%;氨氮排放量控制在120.7万吨, 比2010年削减11.3%, 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农业源排放量分别控制在80.3万吨和40.4万吨, 比2010年分别削减12.1%和9.9%。其中:辽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21.0万吨, 比2010年削减11.5%, 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农业源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4.2万吨和86.8万吨, 比2010年分别削减12.1%和11.2%。氨氮排放量控制在9.0万吨, 比2010年削减14.2%;其中工业和生活源、农业源排放量分别控制在5.8万吨和3.2万吨, 比2010年分别削减14.5%和13.4%。

3 以加强水质监测信息化建设为先导的一系列举措

(1) 加强水质监测信息化建设, 建立水质监测、监视、预警系统工程、水生态恢复工程、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工程等。在这些类别工程的名目下, 要包括执行标准、处理工艺、进出水浓度和水量、污染物削减量、污染物排放量、排水量、排污取向等数据, 通过信息化系统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监测数据, 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

(2) 加强水质评价。要真正摆开阵势, 与各方专家一起工作, 集中国控、省控、市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 水功能区、各断面目标和水质监测资料, 共同评估超标断面、超标项目、超标水期, 共同确定水环境问题清单, 针对评价结论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工作, 对重要控制断面问题突出的要优先解决问题。

(3) 做好三是排污总量评价。收集流域内排污总量变化资料, 入河排污口排污量数据, 并与水利部门入河排污口资料、实测入河排污量资料做平衡分析, 建库存档, 网上记录并公布。对重点突出水环境问题断面以及屡教不改的排污企业要敢于曝光, 用排污量和水质两类数据进行监控。

(4) 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断面水质的综合环境监控体系, 加强重点流域水源源头站点、跨界水体监测断面 (点位) 的自动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提高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 打造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监测队伍。

水库治理 第9篇

一、水库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及演变趋势

根据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成果显示,截至2005年,汤河水库上游水土流失面积271.13平方公里,占控制流域面积的22.8%,其中轻度侵蚀209.9平方公里,占总侵蚀面积的77%,中度以上侵蚀面积61.2平方公里,占总侵蚀面积的33%。

根据辽宁省第三次土壤侵蚀遥感普查情况,截止2000年,汤河水库上游土壤侵蚀面积244.7平方公里,占控制流域面积的20.6%,其中轻度侵蚀233.6平方公里,占总侵蚀面积的95.4%,中度以上侵蚀面积10.47平方公里,占总侵蚀面积不到5%。

从以上两次遥感普查结果来看,汤河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状况呈明显恶化状态,水土流失面积比重从2000年的20.6%上升到了22.8%,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增加尤其明显,5年间增加了近50平方公里,而轻度侵蚀减少了34平方公里。

二、水库上游土地利用现状

汤河水库上游土地利用状况基本上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居民点及工业用地、水域、草地、林地、农田,其中居民点及工业用地412.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8%;水域面积0.5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04%;草地面积0.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0.02%;林地面积442.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3%;农田面积3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8%。

可以看出,汤河水库上游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居民点及工业用地和林业用地为主,而根据当地弓长岭区的实际状况,工业用地主要以铁矿山为主。

三、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1、自然因素

汤河水库控制流域因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多年乎均降雨量约600mm,夏季降雨频繁,且时常发生短历时特大暴雨,水库上游山高坡陡,沟谷狭窄,坡面长,径流侵蚀能量大,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长,开坡造地面积扩大.陡坡开荒时有发生,由于粗放经营和雨季开荒,采取顺坡耕作,开一片丢一片,造成水土流失。牧业发展在当地也是农民一项重要产业,过度放牧,造成牧草比例失调,草地面积日益缩小和退化,牛羊辗转践踏,登坡刨根,导致山体裸露,造成水土流失。

汤河水库上游正好处于鞍钢弓长岭矿山区域内,由于国家钢铁资源需求量大,铁矿开采近年来有加剧趋势,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破坏了山体植被,表面土失去保护作用而加剧侵蚀,在开采后堆渣面积特别大,在降雨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泥土和细沙被水冲走,造成了二次流失。

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该区域内中度以上侵蚀面积逐年增加的问题了。

近年来人为水土流失有所加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群众在陡坡地开荒、乱挖乱采,另一方面是开发建设项目乱开滥挖、乱倒乱弃,形成点上治理,面上破坏。

四、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

1、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人为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

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深入宣传水保法,提高各级领导和全民的水保意识,在经济建设和农业生产中自觉遵守,主动防止人为的水土流失,对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执法部门要依法进行监督,违法者要严肃处理。要加大宣传力度,尤其要加强对领导的宣传,使他们真正从经济建设的战略高度来重视人为水土流失,以提高领导层的水土保持决策水平,切实防止开发建设项目中人为水土流失,牢固树立起水土保持的国策意识。

2. 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规体系和水保执法体系

在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使人为水土流失行为受到法律制裁。建立健全水保监督执法机构,配置监督执法人员,稳定执法队伍,规范监督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人员素质。

3. 严格“三区”划分,防止人为水土流失产生

依照上级部门要求,根据本区域水土流失情况,严格划分“三区”,做好生态系统规划,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加强对防护区保护,停止一切有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活动,争取与土地、计划、矿产等部门合作,不在保护区内立项开发建设和生产项目。对监督区、治理区通过多种途径积极争取资金投入治理,依法监督执法,防止产生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4. 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治人为水土流失

对大量固体废弃物,如煤渣、弃土、弃石等要定点定量存放,渣场要修挡土墙、拦沙坝等拦挡设施,覆盖渣表,并在弃土上搞好植树造林。

铁路、公路建设规划定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防止崩塌、泥石流、滑坡等严重水土流失。

改传统顺坡耕作为横坡耕作,修建水平梯田,缩短坡长,减缓径流。这样,既可防治水土流失,又对高产稳产有好处。

加大陡坡地管理力度,加强退耕还林还草。严格禁止新的陡坡开垦,对已开垦的陡坡地,有步骤地逐步退垦还林还草。

采伐林木必须合理,采伐后应及时完成更新造林。同时采用先进的造林整地方式,防止“远看青山在,近看水土流。”

5.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

依《水保法》严格开发建设项目的水保方案许可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水保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把开发建设和生产建设项目中的人为水土流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依据省厅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实施水土保持补偿制度,依法征收各项规费,防止大范围人为水土流失发生,规范开发建设企业的水保行为。

6、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搞好水土保持,改善治理环境,必须全社会统一行动,全面规划,上下左右协调,科学调整农、林、工业占地比例,按照生态和社会经济需求,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工作涉及农、林、牧、水利、工业、交通等多个领域及第三产业。因此,要搞好水保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必须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协调解决各部门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和全面治理。

7、科学种养、提高农民防治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民群众,由此,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山区广大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使他们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优势,大力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木,做到治理与开发并重,既增强了群众的经济实力,又在无形中防止了水土流失。

8、加强矿山恢复治理力度,大力推广科技成果

矿山恢复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但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成功治理矿山水土流失的成果,应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用科学的治理方法来对付日益严重的矿山水土流失状况。

水库治理 第10篇

1 研究方法

1.1 测试方法

本文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 (SL88-1994)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GB11893-89)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1894-89) 、透明度计法 (SL87-1994) 、高锰酸盐指数法 (GB11892-89) , 测定了水库叶绿素a、总磷、总氮、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等五个水质参数。测定方法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1.2 卡尔森指数计算方法:

选取叶绿素a (chla) 、总磷 (TP) 、总氮 (T N) 、透明度 (S D) 、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为评价指标, 计算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TLI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Wj为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TLI (j) 为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

单个项目营养状态指数TLI (j) 计算公式为:

式中:叶绿素a (chla) 单位为mg/m3, 透明度 (SD) 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以叶绿素a (chla) 为基准参数, 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rij为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参见表1) 。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伙房水库水质现状

资料显示, 1999至2008年10年间大伙房水库水质类别70%年份处在Ⅲ类水质标准以上, 并呈缓慢恶化态势。

近年来, 虽然对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采取了关停严重污染企业、取缔一二级保护区排污口等一系列措施, 反映库区工业污染特征的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汞、酚等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 已基本达标, 但总磷、总氮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图1, 图2) , 总氮是影响水库水质的首要污染物, 严重超标。

2.2 大伙房水库水质富营养状态评价

计算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 结果如表2。由表可看出, 大伙房水库水质富营养状况呈良性发展趋势, 但仍处于中营养状态。

2.3 大伙房水库周边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调查研究表明, 大伙房水库周边村庄生活源污染与畜禽养殖污染是影响水库水质的首要因素。为此, 应采取以下治理对策:

生活污水处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 对于人口较集中的村镇, 宜采用污水处理厂或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对于人口较分散的村镇, 可采用土地处理技术或人工湿地技术。

生活垃圾处理:宜建生活垃圾转运系统, 并按就近原则运至一、二级保护区外集中处理。

人畜粪便处理:通过建设沼气池和扩大有机肥厂规模, 引导农民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可持续发展之路。

入库支流治理:针对各支流实际污染情况, 有针对性对河流进行综合整治。

在以上措施基础上, 采取“枯水期截留, 丰水期放流”的措施, 进行二次处理, 充分利用河道的净化、稀释等自然功能, 确保入库河水符合标准。

3 结语

近10年大伙房水库水质呈恶化发展态势, 虽然对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工业污染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 但水库水体总磷、总氮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仍严重超标, 水质富营养处于中营养状态。

大伙房水库周边村庄生活源污染与畜禽养殖污染是影响水库水质的首要因素应重点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入库支流采取“枯水期截留, 丰水期放流”综合整治措施, 确保入库河水达标。

应尽快制定完善《辽宁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等相关法规, 依法实现对大伙房水库的保护管理。

注:贫营养上线值30, 中营养上线值50;轻度富营养上限值60;中度富营养上限值70。

摘要:本文采用卡尔森指数法对大伙房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及趋势做分析评价。分析表明:污染源主要来自水库周边的生活源及畜禽养殖, 建议针对性采取综合整治措施进行治理。

上一篇: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下一篇:尺寸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