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留置针

2024-07-26

大隐静脉留置针(精选12篇)

大隐静脉留置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年龄在0.5h~3岁施行大隐静脉穿刺的患儿989例,其中男552例,女437例。病种包括新生儿肺炎1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7例,新生儿黄疸76例,小儿肺炎327例,小儿腹泻256例,先天性心脏病并重症肺炎8例,高热惊厥72例,病毒性脑炎6例,哮喘重度发作10例,急性喉炎4例

1.2 材料

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Y型),型号:16G~24G (我科常采用24G),3M公司3iVl医疗产品事业部生产的敷贴,尺寸为(6×7) cm。

1.3 方法

1.3.1 留置针排气:

先将头皮针内气体排尽,将留置针肝素帽垂直向上,头皮针针尖斜面刺入肝素帽,缓慢推注0.9%的氯化钠溶液,使氯化钠溶液充满肝素帽管腔,再将头皮针缓慢刺入留置针内。如为Y型管,则将留置针另一接头小帽旋松后继续推注注射器,使Y型管另一接头端管腔内充满0.9%氯化钠溶液后旋紧小帽。

1.3.2 患儿准备:

在留置针排气的同时,如病情允许让患儿取坐位或竖立1分钟,以促进大隐静脉充盈。

1.3.3 穿刺方法:

将止血带扎在患儿小腿中下1/3交界处,过高或过低均影响血管充盈度,使用输液管直接接留置针穿刺不用负压进针法,因大隐静脉充盈度好,留置针针径内均可见回血。穿刺者常规消毒皮肤,待干。右手食指消毒后,轻轻触及内踝前面大隐静脉处皮肤,可触及到充盈有弹性的血管,沿大隐静脉走向小腿前内侧上行。穿刺点应选择在内踝最高点旁,右手持排好气的留置针,左手轻轻转动导丝转柄部,助手将内踝上方止血带处皮肤稍外旋,目的是使穿刺血管更直且固定易于穿刺和送管。从穿刺点以35°~45°角进入皮下后直刺血管,见回血后放低针头,再沿血管进1~2mm,采用单手送管即右手食指和中指固定机翼针尾,拇指向前推送软管,注意推送软管应缓慢并保持水平,勿先退机翼针尾再送软管。

1.3.4 牢固又舒适的固定法:

留置针固定既要牢固又要舒适,因下肢活动度大,患儿不配合且皮肤嫩,在穿刺送管成功后左手仍固定肢体。先用一条输液贴垫在针尾下面,防止硬的针尾压红皮肤导致疼痛。用(7×6)cm敷贴固定留置针,用透气胶布在针尾处及穿刺点处各缠绕一周,并注明穿刺时间。穿刺肢体不需夹板固定,因为夹板固定后限制关节活动,反而刺激患儿更加无意识抵抗,使局部活动度增加。

1.3.5 有效的封管:

封管常规以取肝素原液1 ml+0.9%生理盐水100 ml,配成肝素稀释液,封管时根据管的容积而定(一般为3~5 ml)。小儿患者封管时先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冒内,使肝素帽内充满肝素液,以脉冲式正压推注封管,使肝素液在留置针管内形成漩涡,冲刷净管壁上的药液。留置针内不能有血迹尤其是肝素帽内。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则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4~6h/次封管,以免加重病情。封管堵塞后禁止强行冲管,以免凝血块进入血循环引起血栓。

1.4 观察及护理

1.4.1 置管前宣教:

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儿家长,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取得家长配合,同时可以缓解护士的心理压力。告知尽量避免双脚相互摩擦,站立不宜过久,置管侧肢体不宜过度活动[4],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预防感染、堵管和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1.4.2密切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有10%的患儿穿刺局部虽无渗血、渗液和肿胀[5],但触碰到穿刺局部或冲管时会疼痛哭闹,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儿的痛苦。

1.4.3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静脉留置针的无菌敷贴清洁干燥则不用更换,每天更换会增加污染机会,易误把针拔出,移动留置针易造成局部损伤[6]。

2 结果

989例选择大隐静脉留置静脉针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2~4 d,平均(3.0:±0.25) d(正常静脉留置时间BD公司推荐3~5 d),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输液,无感染发生。

3 讨论

由于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相对其他部位的静脉粗,相对较直,充盈度好,易于触摸到,不必过分要求光线,易于操作,且更适宜应用于皮下脂肪较厚、血管不明显的急、危、重症儿,可为抢救赢得时间。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要求操作者不但熟悉大隐静脉的解剖部位,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穿刺经验,同时,留置针可以减轻小儿因头皮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更易被患儿接受。

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率与留置针套管的外径成正比[7],越细的留置针在血管内呈漂浮状态,血管接触面积越小,物理刺激越小,静脉炎发生率也越少。因此,应尽量选用小号留置针即24G留置针[1]。相对大隐静脉,其他部位的静脉细,血管管径小,血管壁薄,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高且易穿破血管。

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的基本功,由于小儿静脉细,血管管径小,血管壁薄,弹性不及成人血管明显[8],留置针穿刺较成人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熟练的操作经验,如35°~45°角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穿刺时的疼痛程度低[9],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以及操作中左右手的配合、单手送管时手指的配合尤为重要[10]。由于静脉穿刺在操作时小儿不愿配合,家长无形中施压,对护士的心理素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只有在工作中多与同事沟通、交流,不断总结留置针穿刺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减少患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并发症,才能有效减轻儿科护士的工作量及心理压力。

总之,医护人员在小儿下肢内踝大隐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根据小儿静脉特点,灵活进行血管和穿刺点的选择,

舒适地固定也使留置针不易松脱,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11],

留置针的良好固定是留置时间和临床应用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大隐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

参考文献

[1]袁红,李祥清.留置针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3539-3540.

[2]宋晓波,杨宁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408.

[3]田春梅,靳丽华.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9):7-8.

[4]石萍,黄碧坚,周惠红,等.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66-72.

[5]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留置输液相关设计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8,38(9):719-720.

[6]黄咏梅,郑淑秀,钱爱丽.穿刺方法与静脉充盈度对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49-50.

[7]陈叶玲.留置针输液时活动关节对输液肢体血液循环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35-36.

[8]胡凤蕴,田冬梅,郭万霞.静脉留置针应用中静脉炎产生因素及预防[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83-1084.

[9]俞莉,陈伯利,杨伟红.浅静脉留置针的血管选择[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8):823-824.

[10]吕晓,宗丽红。孙昕.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49-50.

静脉留置针流程 第2篇

【评估】

1、输液目的、药物作用、注意事项。

2、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年龄、药物过敏史。

3、心里状态及配合程度。

4、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及肢体活动情况,宜选择易固定粗大的静脉。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污物缸、排液碗、安尔碘、肾上腺素1支、5ml注射器2付、胶布、套管针(根据评估情况选用适宜型号)、透明敷贴、压脉带、棉签、输液器1付、根据医嘱备输液药物1瓶、0.9%NS、无菌弯盘、输液单、输液瓶贴、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垃圾袋、锐器盒、装污染压脉带小桶(初次输液时用)

环境:清洁、安全、光线适宜,适合无菌操作。体位:体位适宜,注意保暖。【方法】

处置医嘱:正确处置医嘱→评估环境、解释→协助取舒适体位→洗手、戴口罩→再次核对液体瓶贴、输液单→检查液体→输液标签贴于液体瓶(袋)侧面→开启封口→检查输液器质量、有效期→插入液体瓶中、在液体瓶贴上签时间及责任者→再次核对。

输液: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卡(床号、姓名),核对手腕带,解释→挂输液瓶(袋)→排气→检查套管针质量、有效期、撕开外包装尾端→将头皮针针尖斜面刺入肝素帽中打开调节夹,松动白色帽端,当换液体充满肝素帽后将头皮针完全刺入肝素帽中,拧紧白色帽端→与患者沟通,扎压脉带(穿刺点上方10cm处)→选择静脉→手消→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直径大于8cm,正反各消毒一次)→检查透明敷贴,撕开一端,放于治疗盘内→再次排气→再次询问患者姓名,告知→关闭调节夹→松动针芯→去除针套→嘱患者握拳→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套管针尾部有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少许,撤出针芯(约0.5cm)沿血管走向将针芯和套管一起送入血管中→撤出针芯,置于锐器盒内→三松(压脉带,调节夹开2/3,拳)→敷贴固定(透明贴膜纸质边框内侧缘对齐静脉留置针尾部)→在小标签上注明日期、时间、操作者姓名,贴于静脉留置针的尾部→固定针柄→U型固定留置针延长管(禁压穿刺血管,肝素帽高于导管上方,白色帽端靠近穿刺静脉)→取出压脉带放于污染容器内→再次核对手腕带→手消→调节滴数→记录→协助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交待注意事项→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巡视:查看床头卡(姓名、住院号)→观察液体是否滴完,数滴数→询问患者主诉→查看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有无渗液、红肿及疼痛等)。

封管:输液完毕→检查无菌弯盘,打开备用→检查0.9%NS溶液→检查5ml注射器→将注射器针帽放于无菌弯盘→抽取0.9%NS 3—5ml放于无菌弯盘内备用,再次核对药液的名称→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头卡、手腕带)并解释、查看留置针→关闭调节夹及小夹子→松开胶布→分离输液器,将0.9%NS溶液注射器连接输液头皮针,轻轻抽吸排出空气→脉冲式封管→推至余0.5-1ml时,关闭小夹子→边推药边拔针→胶布妥善固定→再次核对手腕带→整理床单位→交待留置针注意事项→手消→记录(输液结束时间、封管时间、责任者)→回治疗室,整理用物→洗手,脱口罩。

【评价】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

2、操作规范、熟练,穿刺一针见血,透明敷贴固定符合要求。

3、输液滴数符合医嘱及病情需要。

4、封管符合操作规范。

5、与患者沟通并做相关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知晓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插队制度。

2、选择血管应由远心到近心端,根据药物性质、量选择合适的血管。

3、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关节处,静脉变硬处,已有输液渗漏、静脉炎以及发生血肿处,有静脉曲张影响血液循环的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静脉,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进行穿刺。

4、穿刺时,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速度要慢,以免刺破

静脉后壁,穿刺的同时要注意观察回血。

5、掌握输液速度,一般成人为40-60滴/分,小儿为20-40滴/分。对严重脱水、休克患者可加快速度;对有心、肾疾患者,老年、小儿患者输液速度要慢,遵医嘱调节速度。

6、对昏迷、小儿等不合作患者应选用易固定部位的静脉,并以夹板固定肢体。

7、根据病情及治疗原则安排输液顺序,输完一组,在输一组;按病情缓急及药

物半衰期等合理分配用药,并注意配伍禁忌。

8、注意观察输液反应,如有发冷、寒战、皮疹、胸闷等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

液体及输液器并查找原因。

9、输液过程中应按时巡逻,注意观察液体是否输入顺畅,针头有无脱出、阻塞、移位。当发现注射局部肿胀、漏液时,需及时处理或更换注射部位。10、24小时连续输液时,需每日更换输液器。

11、每日正确使用肝素溶液正亚封管,胶布固定套管针分叉处,应在穿刺点

上方。

12、更换透明敷贴后要记录穿刺时的时间。

1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变化及患者主诉。每次输液前后,应检查留置针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拔除留置针及相关妥善处理。

14、及时做好记录。【理论提问】

1、简述肝素液封管的浓度和用量。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第3篇

【摘要】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可以应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抽血等。适用于年老体弱、长期输液、血管穿刺困难等,能够保护患者静脉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能够随时保持静脉通道通畅,便于急救和给药。

1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7月,对140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年龄21~78岁,留置时间3~5 d不等。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140例患者中有7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局部静脉炎1例,液体外渗3例,皮下血肿1例,套管堵塞2例。

2输液方法

2.1套管针的选择 套管针型号很多,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选择合适型号的套管针,必要时建立两条静脉通路。

2.2血管的选择 一般患者应选择走向清晰、比较粗大、血管充盈、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若是手术患者应以不妨碍手术者的操作,便于麻醉师用药和抢救,保证输血、输液顺利通畅为原则。

2.3协助患者舒适卧位,选择穿刺静脉,检查并打开静脉留置针包装袋,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患者握拳,取出静脉留置针,将输液器上的针头插入留置针的肝素帽内,排尽头皮式套管针内的空气。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管,调整针头斜面,操做者手持静脉留置针,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一30°.进行静脉穿刺,同时观察回血,见到回血后,调整穿刺为1O°左右。顺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2.4松开止血带和调节器,嘱患者松拳,左手固定针柄,右手取出针芯,用输液固定贴膜固定留置针。注明置管日期和时间,胶布固定留置针管。

2.5暂停输液时,先拔出部分静脉输液针,仅剩针尖斜面在肝素帽内,缓慢推注2—5 m1封管液,使导管及肝素帽内充满,剩下0.5~1 ml后并以边推注边拔针的方法拔出输液针头,确保正压封管,避免空气进入。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先推注5—10 m1生理盐水冲管,再将静脉输液针插入肝素帽内,进行输液。

2.6拔管停止输液时,先撕下小胶布,再揭开输液固定贴膜,将无菌棉签置与穿刺点前方,迅速拔除套管针,按压穿刺点,避免穿刺点出血。

3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静脉炎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并减慢滴数,防止药物露出血管外,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并停止在此部位的输液。抬高患肢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鎂溶液或95%乙醇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2次/d,20 min/次,也可用金黄散局部外敷。若合并感染,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3.2液体外渗当发生液体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同时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减少留置针肢体的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也可局部热敷,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3.3套管堵塞 为避免套管堵塞,患者静脉高营养输液后要彻底冲洗管道。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人血管内。同时要正确封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并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 h,肝素液维持12 h.

3.4皮下血肿 静脉穿刺失败,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规范,使静脉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静脉输液技术,穿刺时动作要轻稳、熟练、准确,根据不同患者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及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4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输液无静脉炎发生时,留置针可保留置5—7d,每2天更换一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试消毒。如果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等应及时给予更换,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入对血管壁有刺激药物时,输入前后应适量输入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静脉炎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如有静脉炎发生,立即拔管,并做相应处理。

5注意事项

5.1严格掌握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要检查产品的有效期和外包装是否完好,同时检查产品的完整性及针头斜面有无倒沟,导管边缘是否粗糟。

大隐静脉留置针 第4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200例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 年龄1个月~2岁, 留置时间2~4d。

2 穿刺方法

2.1 穿刺前准备

(1) 用物准备:24号贝朗小蝴蝶式静脉留置针, 透明无菌贴膜, 肝素帽, 橡皮胶布, 其他同常规静脉输液。 (2) 患儿准备:将患儿置于病床上, 两腿分开, 穿刺侧踝关节靠近床沿, 助手按其两侧膝关节及肩部, 防止躁动, 外踝关节处垫一小枕, 使内踝外展充分暴露大隐静脉并使其拉直。切勿让家属将患儿抱于怀中穿刺, 以免患儿挣扎导致穿刺失败。 (3) 穿刺人员准备:穿刺人员应沉着, 镇静以轻松平和的心态进行穿刺, 勿过于急躁。

2.2 穿刺步骤

穿刺前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 扎止血带后进行常规皮肤消毒。穿刺时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静脉两端皮肤, 右手拇指和食指握住针座, 以30°角度刺入皮下后减慢进针速度, 由浅入深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把针放平再进少许后送管, 松止血带, 将针芯拔出的同时左手按压针尖上方, 连接肝素帽, 连接输液器, 贴膜粘贴, 用橡皮胶布从肝素帽处向上环形包绕贴膜。调节滴速, 注明留置时间、日期、穿刺者姓名[2]。

2.3 穿刺小技巧

穿刺时如果进针后一直无回血可能是血管滑走, 应退出针头重新触摸血管走向再穿刺。对于肥胖患儿穿刺, 应先触摸血管而后绷直皮肤再次触摸, 以免绷皮时血管位置发生了改变。而对于较消瘦或血管较表浅的患儿进针时角度不宜过大, 以防刺入血管下面导致穿刺失败。由于大隐静脉位于关节处, 关节凸起处会使针不由自主向下刺, 即使知道进深了也很难挑起, 因此进针点应在平坦处。穿刺过程中见回血后停止穿刺时有大量血液从针孔回出这时送管成功率高, 如果只有一小点回血送管前不再有血液从针孔回出, 则表示穿破血管, 此时不急于送管而是继续向前穿刺。脱水或休克患儿末梢循环较差, 回血较少, 甚至送管拔出针芯后也不会有血回出, 只要送管时感觉通畅无阻力也表明穿刺成功。

2.4 穿刺后护理

因为患儿一般好动, 应注意做好家属相关知识的宣教, 告知家属应尽量避免在地上行走, 防止留置针对血管造成损伤。洗澡时应避免淋湿以防感染。置管后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勤观察和记录, 了解有无发红、肿胀, 及早处理并发症。

3 结果

200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有197例,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5%, 3例一次穿刺失败的患儿第2次穿刺均成功。所有患儿2例发生脱管, 发生率为1%, 1例发生局部皮肤过敏, 发生率为0.5%, 1例发生静脉炎, 发生率为0.5%。所有患儿中没有出现渗漏、导管阻塞等其他并发症。成功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的患儿中, 留置时间最长达5d, 最短2d, 平均3.3d, 并未发生与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有关的投诉。

4 应用体会

4.1 穿刺成功率高

大隐静脉解剖位置相对固定, 血管粗, 弹性好, 较瘦的患儿浅显易见。对于肥胖、脱水、休克静脉显露不明显的患儿, 仔细触摸也能摸到条索状血管走向, 配合不同的穿刺技巧穿刺成功率可达98.5%。

4.2 固定牢固, 留置时间长

通常使用的头皮静脉留置针因毛发与贴膜粘贴不牢, 特别是出汗后浸湿贴膜没有粘性, 易抓脱。手背留置针又因手部活动多、两手互相抓挠、吮手习惯等, 保留时间不理想。大隐静脉位于下肢, 患儿注意少, 贴贴膜后用橡皮胶布从足背跟部至踝关节上方缠绕加固, 患儿很少抓脱。本组患儿2例脱管均由于宣教不到位患儿在地上行走, 活动过多导致胶布松动而脱管。

4.3 非正常拔管机率小

头皮与手背皮肤娇嫩、汗腺发达易出汗, 特别是夏天贴膜影响汗液的排泄和蒸发, 对局部皮肤产生刺激致使皮肤出现潮红、渗液, 甚至化脓, 导致提前拔管。如这些症状未得到及时处理还会引起与家属的冲突。大隐静脉局部皮肤汗腺分泌少对皮肤刺激小留置时间相应延长。

现在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 家长极其疼爱, 孩子的哭声就像一把刀扎在家长的心上, 穿刺时无论患儿自身条件如何都要求一次穿刺成功, 并希望保留更长时间。大隐静脉留置穿刺成功率高、易固定、局部皮肤过敏少、留管时间长且不用剃头发, 家属易接受, 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减少了因穿刺而导致的护患纠纷, 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 总结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对我科200例使用大隐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有197例, 成功率为98.5%, 留置时间平均为3.3d。结论 大隐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既减少了患儿痛苦, 又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关键词:大隐静脉留置针,儿科,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周静.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0 (1) :73.

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 第5篇

主讲人:护士长

参加人:全体护士

内容: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2010年2月22日

主讲人:护士长

参加人:全体护士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体会 第6篇

【关键词】静脉输液;留置针;护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45-02

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减轻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

按普通静脉输液做好穿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安慰、舒适的体位、留置针的选择、敷贴及药液的准备、核对排气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范围直径为6~8 cm,先检查并打开留置针,取出静脉留置针,去除针套,旋转松动外套等,调整针头斜面,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在血管上方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约15°,顺静脉方向再将穿刺针推进1~2 mm,左手持针座将套等全部送入静脉内,右手同时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并用敷贴固定,用20%碘伏消毒肝素帽,将排好气的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调节滴速,用胶布固定肝素帽及针柄。穿刺后要注明穿刺日期、时间、静脉留置一般可以3~5天,最好不超过7天。穿刺时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因套管针芯长度比外套管略长约1 mm,有时针尖已进入血管见回血,而外套管并未进入,此时直接送管则会引起穿刺失败。敷贴固定时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连接处盖住,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2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点

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越来越被护理人员所认知。

2.1 静脉留置针输液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1)静脉留置针套管由先进的生物材料Vialon制成的,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而引起外渗,其漏液率在13.8%以下。(2)静脉留置针对血管刺伤小,有效地保护血管,拔管后经短暂修复即可重复使用,减少对血管的破坏。(3)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病人血管穿刺次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4)套管针在血管内保留时间较长,对于手术、新生儿、危重、抢救等病人可随时做到静脉输液,保证治疗。(5)套管针的经济价格与普通的头皮钢针输液耗材基本相等,比较经济实用。

3 静脉留置针护理

3.1 重视患者健康教育讲解有关套管针护理知识,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套管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对长期输液患者,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减低脆性等。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3.2 置管期间护理套管针留置期间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无菌敷料与皮肤之间有气泡、被污染、卷边应及时更换;连续输液患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肝素帽至少更换1次/周。封管液只能当天配制使用,封管注射器1例1具。封管后注意观察管腔内有无回血,若有回血且量较多者,可先注入生理盐水10ml,再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以免管腔阻塞。每班均应交接套管针的通畅情况。

3.3 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拔除导管,并给予50%硫酸镁持续湿敷24~36h,局部涂喜疗妥软膏等进行处理。

3.4 套管针留置时间 在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相关性研究中发现,病人静脉炎多发生在置管后的6~7天,而5天内的发生率为0[4]。目前,我国对静脉留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尚无明确规定,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建议时间是72~96h;BD公司的建议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5天,而本科对使用套管针的患者观察发现,留置时间72h内静脉炎发生率最低,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静脉炎发生率增高,因此我们常规留置时间定为最长不超过72h,既可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优点。

参考文獻:

[1] 陈显春,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

[2] 董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大隐静脉留置针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1年6月我科共收治危重病人80例, 全部采用24G苏州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注治疗, 其中男56例, 女24例;平均年龄49.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危重病人在年龄、病种、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减小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 (5°~15°) 穿刺成功后粘贴固定, 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进针角度 (15°~30°) 穿刺成功后粘贴固定, 比较两组病人通过不同进针角度穿刺成功后粘贴牢固性与留置时间。

1.2.1 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准备好药物、静脉穿刺用物、静脉留置针和无菌透明贴 (均采用24G苏州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根据病人病情告知留置针的作用、注意事项, 保持病人的体位舒适;环境要清洁、安静、安全。

1.2.2 病人血管状态的评估

选择病人血管比较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方便固定且避开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部位, 多选择外周浅静脉, 如手背静脉、上肢前臂静脉、足背静脉等进行穿刺, 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最好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选用细、短的留置针, 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1], 因为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 能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 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2.3 操作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BD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留置针及3M无菌透明贴, 并以外周浅静脉作为穿刺血管。观察组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紧止血带, 常规严格消毒皮肤后, 操作者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 充分转动针芯, 左手绷紧皮肤固定静脉, 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留置针的鳍状针座和软管座, 在血管的上方, 使针头与皮肤成5°~15°缓慢进针, 见回血后放平针翼, 顺静脉走向再继续进针0.2 cm[2],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到血管内再送管, 左手持Y接口, 右手退针芯, 边送套管边退针芯, 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3]。这时仍需绷紧皮肤, 防止皮肤松弛, 血管滑动, 引起导管扭曲、打折, 送管困难。然后左手固定针翼, 右手迅速将针芯抽出, 放于锐器收集器中, 松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取透明贴内输液贴1个先固定外套管Y至针座横贴于皮肤上, 然后将无菌透明贴与针座以穿刺点为中心紧密粘贴, 用一手大鱼际轻压透明贴, 利于敷帖胶层与皮肤黏合, 减少空气腔, 切勿拉伸透明贴, 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再将留置针软管座按走向U型盘曲延长管, 用输液贴粘贴于皮肤上。对照组按同样的操作方法, 进针时, 使针头与皮肤成15°~30°缓慢进针, 穿刺成功后同样用无菌透明贴按同样的方法粘贴牢固, 并注明穿刺日期和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危重病人临床静脉给药的主要工具, 不仅直接保证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还同时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关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目前也无统一标准, 而按产品说明书上的建议, 留置时间为3 d~4 d。而李晓燕等[4]通过对5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病人的观察, 留置时间最长为27 d, 最短2 d, 平均留置时间8 d~9 d。也有学者认为, 只要局部无静脉炎发生, 输液通畅, 且病人无主诉穿刺部位不适, 可以不变换穿刺部位。采用减小静脉留置针进针角度 (5°~15°) 置管成功后, 用3M无菌透明贴内输液贴1个先固定外套管Y至针座横贴于皮肤上, 然后将无菌透明贴与针座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紧密粘贴, 用一手大鱼际轻压透明贴, 利于敷帖胶层与皮肤黏合, 减少空气腔, 切勿拉伸透明贴, 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保证粘贴牢固, 减少黏膜与皮肤间的缝隙, 并且贴膜与皮肤紧密, 再将留置针软管座按走向U型盘曲延长管, 用输液贴粘贴于皮肤上。减小进针角度穿刺成功固定后, 这样保证了针尾根部外套管与穿刺点下方皮肤角度明显减小, 甚至平行, 这样粘贴很是牢固, 没有空气死腔, 敷贴胶层与皮肤紧密粘合, 避免了针尾根部随病人穿刺肢体的活动而来回移动漂浮在血管中的外套管, 同时也避免了外套管对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壁的损伤, 从而造成的血管壁的炎性反应, 以致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由于减小进针角度, 粘贴牢固, 避免了外套管随病人的活动而造成的外套管扭曲、折叠、变形、甚至脱出, 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采用减小进针角度进行穿刺的40例病人中, 除1例病人意外拔出外套管外, 均固定粘贴牢固, 留置时间平均7 d~9 d, 有的可达18 d, 无一例静脉炎发生。

综上所述, 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加强巡视, 随时观察掌握病人病情和输液留置针的使用情况, 对于不能配合、昏迷、躁动病人给予置管肢体适当约束, 避免留置针抓脱和滑出,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以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尚玉芝[5]在研究影响留置时间因素分析时认为, 为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在输液过程中, 要告知病人适当活动留置肢体, 以促进静脉血回流, 减少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6,7,8,9,10], 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 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病人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1]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15 (10) :617.

[2]李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89.

[3]黄梅, 刘金枝, 王爱荣.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2) :121.

[4]李晓燕, 刘洋, 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35 (5) :300-301.

[5]尚玉芝.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6, 20 (11A) :2878-2879.

[6]侯燕, 乔云丽, 皮芳, 等.护理干预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8C) :2204-2206.

[7]李玲, 程云.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防止血液外滴的方法[J].护理研究, 2010, 24 (7C) :1935.

[8]韦艳姬.腋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置管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6C) :1655.

[9]谢艳, 冼日凤.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95-1096.

留置静脉留置针病人的舒适护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07年6月—2008年1月我科共使用套管针输液186人次, 其中男79人次, 女107人次;年龄19岁~89岁, 平均66.8岁;全部病人均使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2 护理干预

2.1 操作前护理干预

操作前热情主动地与病人沟通交流, 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及应用的目的和意义, 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倾听病人的感受及建议, 了解并尽量满足病人对舒适的要求, 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 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及愉快的心情配合治疗, 使病人心理舒适。病室环境安静, 空气新鲜, 光线充足, 床单元整洁干燥, 使环境舒适。老病人可由其自己选择信赖的护士为其操作, 新病人可宣传并介绍穿刺技术好的高年资护士为其操作, 使灵性舒适。

2.2 操作中护理干预

在操作中护士应着装整洁, 仪表端庄, 并应用尊称, 合适而亲昵的称谓是沟通护患之间情感的桥梁, 用和蔼的笑容、亲切的语言与其沟通, 了解需要, 及时予以满足, 使病人心理舒适。正确选择留置针型号, 操作时要根据病人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型号, 在不影响输液的情况下, 尽量选用小号留置针, 以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机械刺激和损伤, 使生理舒适。合理选择静脉, 一般选择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不宜滑动、便于观察和穿刺的部位, 避开关节, 因关节处血管易形成血栓且不利于穿刺肢体活动。尽可能选用上肢静脉, 若情况特殊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输液时, 应抬高肢体20°~30°并于膝下垫一软枕, 使病人卧位舒适。熟练的穿刺技术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穿刺前严格消毒皮肤, 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 直径不小于8 mm, 消毒时安尔碘不宜过多, 待皮肤上安尔碘干燥后再穿刺, 不仅可避免化学刺激, 而且可达到充分消毒, 减少感染几率。穿刺时动作宜轻柔, 力求稳、准、熟练, 争取一次成功, 穿刺毕以无菌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以便于观察穿刺点, 及早发现静脉炎。天气寒冷时, 在穿刺前可用2%普鲁卡因涂擦穿刺部位, 使局部静脉扩张充盈, 提高穿刺成功率[2], 尽可能减少穿刺中疼痛刺激带给病人的不适, 使生理舒适。

2.3 操作后护理干预

操作后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并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输液通畅情况及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渗漏, 体现人文关怀, 使病人心理舒适。合理输液, 在输液过程中, 特别是刺激性大的药液及高渗液体输入时, 可热敷穿刺侧肢体, 热疗可改善血液循环, 加快静脉回流, 减少输入液体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引起不适, 或以75%乙醇纱条沿静脉走向湿敷于穿刺静脉上, 由于酒精易挥发, 可带走机体热量使局部皮肤温度降低, 从而抑制局部组织细胞活性, 使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引起病人的不适, 使生理舒适。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输液结束后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退出的正压封管方法封管。封管液一般为生理盐水稀释的肝素溶液 (每150 mL生理盐水含12 500 U肝素) , 而对于所患疾病不宜使用肝素的病人及对肝素过敏的病人, 可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时推注速度宜缓慢, 以减少快速注入药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引起病人的不适, 并应确保导管内充满封管液, 而不是药液和血液, 减少血液回流至导管内引起病人感观上的不适。使生理舒适。灵活掌握留置时间, 按美国BD公司的建议, 留置时间为3 d~5 d, 最好不超过7 d, 使用中注意留置针的护理, 穿刺部位每天消毒并更换敷贴1张, 随时观察穿刺部位, 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更换留置针, 避免红肿渗漏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如局部无红肿7 d更换留置针, 减少勤更换给病人增加医疗费用及多穿刺带来的痛苦, 使病人社会、生理舒适。

3 结果

通过自制的问卷调查, 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100%, 病人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的改善, 感觉舒适的180例, 平均留置时间为4.85 d±0.37 d。

4 体会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1], 强调了护理人员要 “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 将其应用于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 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无论操作前热情主动地沟通, 操作中轻柔熟练的操作技能, 还是操作后细心的观察和体贴的呵护, 均使病人无论在心理、生理、社会及灵性上, 缩短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 达到最愉快的状态。增加了舒适度和满意度, 有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9, (5) 7:40-41.

延长颈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护理 第9篇

静脉留置引起的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是导管使用中最重要、最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管废用的主要原因之一。①掌握正确换药方法:换药在颈内静脉留置的护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换药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感染, 延长置管时间。目前主要采用的换药方法是:0.5%碘伏局部消毒待干后, 用3M一次性粘胶带固定, 每周换药2次或3次。如因汗液和血液污染应及时更换。必要时也可用一次性胶带或真丝胶带在3M粘贴带外加固。②做好无菌操作:减少导管感染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所有操作者必须具有无菌观念, 操作前后要洗手, 操作过程中需戴口罩。

2 封管

封管是颈内静脉留置成功的关键。封管方法选择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2.1 3种封管液效果比较

2.1.1 生理盐水封管

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病人的封管, 能维持人体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 与体内水盐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用生理盐水封管无血液凝固现象, 同时生理盐水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对于有些不宜使用肝素的疾病 (如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 以及对肝素过敏病人可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

2.1.2 肝素溶液封管

肝素是一种酸性黏多糖, 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在体内体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有研究发现肝素能显著降低细菌群落的聚集, 认为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病人是安全的。对于特殊病种, 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 血液黏度增加, 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

2.1.3 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

通过对3种封管液封管的效果比较, 认为直接使用输液器及输入的液体进行封管, 可减少肝素稀释液和生理盐水封管过程中的繁琐操作及感染机会, 既降低了护理工作量, 又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封管方法。但对于某些高凝状态的病人应慎用。

2.2 封管方法

2.2.1 肝素溶液 (或生理盐水) 的封管方法

采用肝素稀释液5 mL (或生理盐水5 mL) 经头皮针正压封管。两种封管方法类似。无论采用生理盐水或肝素哪一种药物封管, 均需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即正压封管法, 应边拔针边推注。否则, 拔针时所产生的回吸力可使血液回流至套管针内, 造成堵塞。

2.2.2 直接使用输入的液体封管方法

直接使用输入液体的封管方法:在病人输液完毕后, 护士左手固定肝素帽, 右手将刺入肝素帽内的钢针向外拔出2/3, 然后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钢针尾部, 示指固定肝素帽准备拔针, 左手拇指和食指将输液器滴管上端管腔反折, 同时左手中指与大鱼际肌捏住莫菲滴管用力挤压3 s~5 s, 将莫菲滴管及其下端部分管腔内的液体持续压至血管内。同时, 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头逐渐拔离肝素帽, 此时看到有较大压力的液体从针头处喷出, 即封管结束 (封管液为病人当日液体中的等渗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 。该方法能替代传统的肝素液或生理盐水封管法, 具有操作简便、节省资源以及降低污染几率等优点。

3 导管堵塞的预防

除了感染外, 导管留置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为长期保持导管通畅, 建议:①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②先输乳剂, 后输非乳剂;③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黏附性强的药物, 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④从导管抽取血标本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⑤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时间也不宜过长;⑥导管不用时应定期冲洗, 护理专家一致认为, 每周用低浓度肝素液冲洗2次可有效地预防导管阻塞。

4 宣教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原因与护理 第10篇

1 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

1.1 年龄因素

新生儿期和3~8岁儿童的留置成功率高, 而1个月~3岁婴幼儿期留置成功率低, 是由于新生儿活动比较少, 3~8岁儿童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力, 有自我保护的意识;1个月~3岁婴幼儿活动量比较大, 不易看护, 而他们本身不接受静脉留置针, 有种恐惧心理, 易造成留置失败。

1.2 穿刺部位因素

头部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优于手背部和足背部, 是由于小儿头部浅静脉比较丰富, 选择范围广, 同时易于输液贴膜的充分固定, 特别是对于小婴儿。足背部留置失败原因是由于患儿活动量较大, 易出现针管脱出现象, 同时, 婴幼儿易自行拔出而致留置失败。

1.3 患儿和家长因素

从留置失败的原因上分析, 家长看护不当和患儿不配合是造成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 有些家长不能正确地理解和配合, 主观地认为留置针为“软针”, 不会穿破血管, 也不会轻易脱出, 所以不注意保护, 特别是对于头部的留置针, 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家长睡觉时或家长不在患儿身边时, 患儿有意或无意拔出的。

TAFS评分标准:优19例, 良6例, 差3例, 优良率达89.2%。功能差者均为严重开放性骨折伴肌腱粘连而影响功能, 8例内固定已取出, 2例行肌腱粘连松解术。

5护理体会

掌指骨骨折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石膏外固定或克氏针内固定, 虽然手法简单, 但常出现功能恢复欠佳、固定不牢的情况, 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有以下优点: (1) 固定牢固可靠, 不需外固定, 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2) 不增加关节面损伤, 不贯穿其他关节, 不影响其他关节活动, 不影响肌腱活动, 避免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 (3) 微型钢板固定, 断端稳定, 并有一定的压力, 有利于骨折愈合, 使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除手术外, 护理工作也极为重要, 术前护理能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 术前健康指导对术后功能恢复极为重要, 术后指导和鼓

1.4 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同时, 大量补液, 特别是一些高渗性液体的输入所造成的液体外渗的原因也不容忽视。

1.5 护理人员操作不当

随着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操作技术虽然都比较熟练, 都能做到有效穿刺, 但在固定留置针时却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而致操作失败, 这是操作不当的常见原因。封针液的选择也非常关键, 一些是由于封针液选择不当, 致针管堵塞而导致留置失败。

2 护理措施

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成功率, 在使用留置针时,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术和技巧, 做到有效穿刺, 尽可能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

2.1 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

要求护理人员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 在选择血管和穿刺部位上要有所不同, 在选择血管上尽量选择走向较直且较粗的血管;穿刺部位上要选择易于固定和保留的部位。血管的准备尽可能以不妨碍患儿活动、便于治疗中用药和保证输液、输血的顺利通畅为原则, 一般选择颞浅静脉、头皮正中静脉、手背或足背等粗、直、富有弹性的、卧位不易受压、避开关节和静脉瓣、易于固定的静脉。

2.2 穿刺方法

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 大年龄组首选手背静脉, 小年龄组首选颞浅静脉。如在头皮穿刺, 以穿刺点为中心, 备励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保证手部关节恢复良好功能的关键。稳定的固定是早期无痛性活动的保证, 可控制水肿, 促进骨折愈合, 有效防止骨的失用性萎缩和骨折病, 使功能恢复更加理想。

[参考文献]

杂志, 2008, 8 (8) :1870.

院学报, 2008, 10 (4) :481.

皮范围6 cm×8 cm, 备皮后用碘伏消毒皮肤2遍, 右手持留置针, 于血管正上方以15°~30°角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 再进针0.1 cm, 将套管全部推入静脉, 退出针芯后用3M胶贴固定留置针。一般留管时间为3~5 d, 输液通畅, 局部无红肿者, 可延长至7 d。

2.3 固定夹板的使用

根据小儿好动的特点, 儿科临床输液过程中还会结合实际在自粘胶带的外面给患儿予以夹板固定穿刺部位, 再次对患儿的穿刺部位进行保护, 以减少重复穿刺, 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固定的原则以保持肢体的功能位为基准。同时要注意易于家长的看护和患儿的活动;做好有效固定, 特别是对于头部留置针, 要尽可能把周围的毛发刮干净, 再用3M胶贴有效固定后, 可选择适当的弹力绷带固定。

2.4 改进封管方法

选择合适的封针液, 输液间隔时间<4 h者可用生理盐水封针, 4 h以上则要选择肝素钠盐水封针。输液完毕后, 关闭调节夹, 用5 ml注射器抽取4 ml肝素封管液, 与头皮针连接, 将头皮针针头轻轻向外拔, 只将针尖斜面留在肝素帽内[2], 均匀推注封管。这种封管方法既克服了边推注边退针的封管方法存在的弊端[3], 又能做到正压封管。而对于新生儿及某些凝血机制异常者, 则采用生理盐水封管[4], 以免加重病情。使用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讲明静脉留置针的用途、特点以及注意事项等, 以取得家长和患儿的配合, 同时要做好正确的指导工作。应用静脉留置针留针时推注肝素钠盐水的速度一定要慢, 并且要边推边退连接在肝素帽上的头皮针, 将留置针内充满肝素钠盐水, 防止血液反流, 血液凝固堵塞针头, 造成留置失败。若发现留置针针头内有血液, 应及时用肝素钠盐水将血液稀释后缓慢推进血管。

2.5 防止渗漏

为避免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还应妥善固定导管, 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 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于特殊药物, 严格控制留置时间, 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同时在输液期间加强巡视, 在静脉输注高渗液时要特别注意观察, 以免发生液体渗漏, 发现渗漏及时处理。

2.6 消毒时的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还发现, 碘伏消毒皮肤后, 会减弱透明胶贴的黏合力[5], 尤其是婴幼儿因哭闹出汗, 胶贴粘贴不牢, 造成留置针固定不牢、脱落、穿刺处污染等后果。采用碘伏消毒皮肤, 穿刺成功后, 再用75%酒精脱碘, 75%酒精还可使皮肤汗液很快蒸发, 从而使胶贴粘贴牢固, 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延长了留管时间。

2.7 加强宣教

穿刺前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宣教, 将目的和意义告诉家长, 取得合作。让家长合理保护, 注意看护, 防止患儿不慎拔出留置针, 避免碰撞, 使用期间加强巡视, 睡觉时不要压迫针头, 必要时适当约束双手, 防止抓脱。

近年来,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因其可以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可。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导致有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很短, 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因此, 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 不断改进, 从而进一步提高套管针的留置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 在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和药液性质,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及留置针, 并在封管时选择好封管药液及封管方法, 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延长留置时间, 减轻患儿的痛苦,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 能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使他们早日康复。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显春, 封月, 宋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 (18) :43.

[2]彭全英.一种简便的静脉留置封管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7 (40) :429.

[3]绕庆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液效果对比观察[J].新生儿杂志, 2001, 3 (16) :130-132.

[4]张家荣.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7) :438-439.

静脉留置针120例患者的护理 第11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患者;护理

【中国分类号】 R69.1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42-0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用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传统头皮针更新换代产品,由于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患者痛苦,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急危重患者可随时打开静脉通路,及时用药,把握有利的抢救时机,有效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减少护理人员在静脉穿刺时被针刺的危险[1]。2011年01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对120例乳腺科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年龄21~72岁,均为乳腺科女性患者,其中乳腺癌46例,乳腺良性肿块8例,乳腺炎66例,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4 d。

2护理

2.1心理护理和干预 由于静脉留置针较普通的输液钢针长且较粗,在血管内留置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心理负担,担心会引起疼痛和活动不便。为此护士要做好详尽的解释,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优点和有关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解除对留置针的理解误区,消除心理负担,乐于接受。

2.2做好血管评估 通常选择四肢浅表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开关节及静脉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血管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甚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对创伤性抢救患者要特别注意创伤部位的选择,应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成人选择血管的顺序一般为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尽量避免下肢静脉,因为下肢血液循环较差,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2]。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建议选择管径较小的留置针,管径较小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导管漂浮于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我科常用的留置针型号为24G。

2.3严格无菌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 穿刺前仔细检查留置针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整,常规进行输液前排气至过滤器端,拆除包装,连接留置针并排净气体,用0.2%碘伏棉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3次,范围大于8cm,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直接穿刺进入皮下血管内,见回血后降低角度沿血管方向平行再进入1-2mm,以保证套管针进入血管,左手退出针芯同时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再次消毒穿刺局部,然后用无菌贴膜无张力粘贴固定,注明穿刺时间及贴膜时间。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两手的稳定性,避免滑动造成穿刺失败。如遇到血管条件不太好的患者,可在预穿刺部位热敷按摩5-10分钟,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2.4正确封管,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封管是留置针成功的关键,封管操作不当将导致血液反流,形成阻塞。一般认为,封管时用注射器向静脉帽内注入封管液,边推注边退针,直至针头完全退出为止,确保正压封管[3]。我们在留置针护理中,均用62.5U/ml稀释肝素钠封管液3ml正压封管。另外,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这样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

2.5做好留置针的维护及并发症的护理 每日输液前观察留置针的局部情况,注意血管局部有无红肿、渗出,针头有无脱出,患者是否感到疼痛,贴膜是否需要更换等。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给予拔针:局部有红肿或患者感到疼痛;血管硬化;留置针内血液堵塞。更换贴膜时,用0.2%碘伏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3次,消毒范围大于8cm,待干后贴上新贴膜;肝素帽视具体情况进行更换,其位置应高于穿刺部位,可减少血液回流造成堵塞;每次封管后滑动夹应靠近穿刺端夹紧,避免挤压暴露于外侧的导管,减少血液回流和堵塞。输液时按时巡视患者,做好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留置期间保持局部清洁,严禁沐浴;输液时严禁自行调节滴速,可适当活动及抬高留置侧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告知护士进行处理。

3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临床输液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因钢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操作简便,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护士要加强留置针的护理,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以保证最佳留置时间及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英,蒋金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84-285.

[2] 许培琴,顾建秀.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183.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88 - 290.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第12篇

目前, 我院使用的是丫型留置针, 常用型号分别是:16 G (绿色) 、18 G (红色) 、20 G (蓝色) 、22 G (黄色) , 其中, 成人多用16—20 G, 小儿多用22 G, 它们的流量分别是95 mL/min、50 mL/min、33 mL/min、19 mL/min。

1 穿刺部位

1.1 静脉选择

根据患者不同年龄, 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部位血管。一般情况下, 应选择柔软而富有弹性、粗、直、血流丰富, 远离静脉瓣, 并避开关节、神经、韧带及受伤感染的静脉穿刺。常用的部位有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足踝部大隐静脉、足背静脉, 其中, 婴幼儿留置头皮静脉多选额中静脉和颞浅静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需要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长期静脉滴注高浓度或有刺激性药物者, 全身浮肿、静脉穿刺困难者, 首选颈外静脉进行留置穿刺;下肢静脉因静脉瓣较多, 血流缓慢, 药液及血液滞留于下肢时间长, 易发生静脉炎和堵管现象, 如非必要, 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因手术留在下肢的静脉留置针, 需在24 h后更换到上肢。

1.2 穿刺部位处理:

选择好静脉, 手指探明静脉走向及深浅, 距离穿刺点10-15 cm扎止血带, 使肢体远端静脉充盈度达最佳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对于静脉充盈度差, 甚至塌陷的病人, 可给以热敷。室内温度较低时, 在穿刺前可用2%普普卡因涂擦穿刺部位, 使局部血管扩张充盈。有研究表明, 采用2%山莨菪碱湿热敷能有效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 提高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成功率。颈部静脉穿刺应协助患者去枕仰卧, 头偏向对侧, 使患者头低肩高, 颈部平直,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 选择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充盈的颈外静脉上1/3处为进针点。

2 穿刺方法

皮肤消毒范围8-10 cm, 操作者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皮下血管内,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0.2 cm, 左手退针芯少许, 右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要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 松开止血带, 3 m透明敷贴固定, 调节输液滴速, 注明穿刺时间。穿刺时除观察是否有回血外, 还要注意体会针头刺入血管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 不要盲目进针或退针。

3 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用后的肝素稀释液 (肝素12500 u加入生理盐水250 mL) 作为封管液, 采用正压封管, 即将封管液3-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 mL, 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 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 留置针压力与血管内压力趋于平衡, 以防回血, 每12 h封管1次, 封管注射器1人1具, 对不宜使用肝素的患者, 可使用生理盐水5-10 mL封管, 每8 h一次。

4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美国输液护理协会规定为3天,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规定, 但据国内有关文献报道, 只要未发生置管并发症, 留置7天以内为相对安全和最佳时间。留置时间过长, 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高;留置时间过短, 则增加患者的费用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在我院, 在无静脉炎发生时, 5天作为常规留置, 应用刺激性强、浓度高的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等应缩短留置时间, 一般不超过3天。

5并发症

5.1静脉炎

与穿刺技术、消毒方法、药物刺激性有关, 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静脉呈条索状, 严重者针眼处呈脓性分泌物。在临床中,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把握好留置时间, 一旦发现穿刺部位有静脉炎的症状, 应立即拔针, 局部消毒, 用50%硫酸镁湿敷24-36小时, 或局部涂抗生素软膏。

5.2液体外渗

引起此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包括血管选择不当、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 患者躁动等。普通的无刺激药物渗漏可热敷或抬高患肢;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患肢, 局部冷敷, 必要时行普通卡因局部封闭;高渗性药物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5.3导管堵塞

可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患者不配合, 封管液注入不足或封管方法不够准确, 留置针活塞夹闭部位不妥等原因造成。护士应按要求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输液种类选择合适的静脉, 进针封管。

5.4皮下血肿

常因护士穿刺及置管不熟练, 技巧掌握不好, 操之过急, 动作不稳, 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致皮下血肿。护士应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使用留置针前检查针的质量, 如针头有无倒钩, 套管有无断裂、开叉、毛边等现象, 有效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

5.5静脉血栓

当套管内有血凝块阻塞时, 不可用注射器将血凝块推入血管, 以免发生栓塞, 可用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或局部注入肝素生理盐水 (1:625) 2-5mL封管30min, 以刺激血管内皮, 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促进纤维溶解, 如仍不通畅则考虑拔管, 通畅后再接输液器输液。

综上所述, 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 护理人员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 充分发挥留置针的优势, 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蒋莉.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6 (qc) :2479-2480

[2]贾爱增, 乔娜, 陈素英.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 (3C) :790-791

[3]徐竹梅, 辛向华, 袁辉.小儿静脉留置针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3) :73

[4]彭芳容.密闭式安全型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护理[J].当代护士.2008 (2) :64-65

[5]李顺爱.静脉留置针50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 (26) :6416

上一篇:近现代史纲要下一篇:血液透析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