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2024-09-21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精选12篇)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第1篇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 师生在共同的活动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对知识的传授要具有系统的科学性

在常规教学中, 对系统知识的讲授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系统知识的科学性讲授, 可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并从中把握学科知识的体系, 掌握学习的技能, 能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如通过对《中国地理》知识的系统讲授, 在复习中, 教师可带领同学从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两方面阐述。

通过对系统性知识进行科学讲授, 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学科体系知识。

二、正确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

多少年来在教学法实践中, 教育工作者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 但构建教学方法体系和选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却不外是“启发式”和“注入式”两大类。

启发式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通过启发式,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和信息的反馈。

1. 在地理教学中, 正确运用启发式

的教学法方法, 可促进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巩固记忆, 掌握技能, 实现素质教育达到教学优化。

在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或穿插使用启发式, 将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使课堂气氛活跃, 双边活动协调, 学生在教师的层层诱导启发下, 思维得到拓宽, 感性的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并使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得以利用。

2. 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比较法的运用, 可以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记忆

如在讲授长江以后, 讲授黄河就可采用比较法。如比较黄河的发源地、入海、长度, 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两河在治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等。通过以上内容的比较,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达到教学优化, 实现素质教育。

3. 通过形似记忆, 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 实现素质教育, 达到教学优化。

地理图并非所有的图形都与其他的物体形似, 但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内容时, 找到形似物体, 并运用于教学。即所谓的形似教学。如讲中国34个行政区内容时, 为了加深对每个省区轮廓的印象, 就可通过形似教学加深印象。湖南省的轮廓形似披发女郎, 江西省形似一个侧面男子的头像, 云南省像一只鸡, 黑龙江省像一只肥鸭, 陕西省像一只小手枪, 山西省则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湖北省仿佛是披发女郎, 湖南省像头上富有艺术性的帽子等。通过轮廓形状的形似记忆, 再记省名、简称、省会, 就显得简单些。

三、在地理教育中, 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可达到教学的优化, 促进素质教育

直观教具如挂图、板图或实物教具的运用, 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并在此基础上, 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读图识图,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技能, 培养他们的读图技能, 学会推理相关知识, 突出学科的特点。

如读中国地形图, 找出秦岭———淮河。点明它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接着读中国的煤、铁、石油分布图有色金属分布图, 得出我国的煤、铁、石油主要分布在北方, 有色金属主要分布在南方, 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

四、在系统方法的基础上, 辅之于电化教学, 提高教学的效率, 体现素质教育教学的优化

现代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主要体现在投影、录音、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的使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节课中,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使同学对知识的接受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讲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时, 用南亚季风路径图, 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同学, 难于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内容, 空口讲, 同学肯定是听“天书”。教学中, 我自制复合式投影片, A图为南亚轮廓图, B图为七月南亚季风路径图, 图中有七月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 讲七月风的路径时用A、B图, C图为一月南亚热带季风路径图, 图中有一月时气压带和风带在南亚的位置, 海陆的气压状况内容, 讲一月风的路径时用A、C图, 这样使气候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初中地理总结的教学方法 第2篇

教了几年地理再加上读书的时候自己对地理学习的感悟,大概总结以下方法用于地理教学与学习。

一、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现在中招考试的形式发展,在地理不被列为备考科目的情况下,学生普遍厌学地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探究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为了扭转当前学生不重视地理课的现象,就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为此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实验:

运用丰富、生动、有力的实例,说明地理学科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方法上既介绍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又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学习时“左图右书”,图文对照,填图作业做到具体规范等。其次,精心设计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言虽不是正文,但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地球内部结构”时,先谈已经学过的《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然后这样导入新课:“顺着前面所学课程,我们就好象乘课本这页小舟,进行了一次漫长遨游。我们出发于遥远太空,沿途观赏了银河系的外貌,访问了太阳系的家族,揭开了八大行星神秘的„面纱‟,穿过了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那么地球内部究竟蕴藏着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驶向地球内部考查一番。”经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兴趣盎然,都作好了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还可以借用国外比较好的和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插叙教学法

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恰当地利用插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地理成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谚语、成语、格言佳句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讲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时,引用毛译东“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宏伟诗句说明赤道的线速度最大。

三、灵活运用多种手段教学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意义,借用声情并茂的动画场景,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很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触发他们的想象和思考。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插入地理纪录片,让学生在愉悦和放松的过程中感官的接受知识。四生活中学习

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素养的培养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启迪思维;设计问题

因问而启,因问而思。问题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如何设计地理问题,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使问题教学助初中地理教学一臂之力,促使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有效、高效。

一、设计启迪思维的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窗口。”巧妙设计启迪思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学习“世界的气候”时,在学生了解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在“导学”阶段可以提出问题:读、看①昆明四季如春;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句子,体会这些句子是说天气的,还是说气候的。

再提出在描述气候时,通常用“一年到头”来表达,那么“一年到头”是指特定年还是一般而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想一想,人们在描述气候时,关注时间有多长?注意的是哪两个要素?等等,这些问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學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

又如,对于“世界的气候”的学习,教师设计情境: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四季分明”,而在2014年的阳春三月下了罕见的大雪,你怎么看这个现象?学生不仅对这一气候现象兴趣浓厚,给出形形色色的答案和奇妙的想法,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的优与劣取决于环境的保护,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世界的气候”的学习,针对“全球变暖”这一现象,让学生结合所学的气候方面的知识,谈一谈“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应对和解决“全球变暖”这个实际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可能遭受到什么样的危害等,这些问题,实践性很强、开放性强,答案可以多种多样,有利于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再如,在进行“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的教学时,学生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地貌特征的形成以及了解了黄土高原的地形、降水、土壤特征、植被严重被破坏等时,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我为黄河治理出点子”。问题给出后,学生个个争先恐后、信心百倍,人人张开思维的翅膀自由思考,除了给出“造林种草”外,还提出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显然以所学的课本知识为基准,在所学的基础上,乐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快乐。

三、情境中设计问题

在学习“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时,教师设计一个漫画情境——“黄河和长江的对话”:

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成了黄河了。”

那么,这个对话的意思是指长江______,这幅漫画所揭示的我国的环境问题是______,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______。这个问题由漫画情境而引出,方法新颖,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基础。

对于“生态平衡是否要保护”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权威的做法——我们应该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给出种种保持生态平衡的做法和可行的措施,这样的教学,教师“拢得紧”“拢得死”,也不乏“一概而论”之嫌,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是存有争议和分歧的。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和分析,让学生自由畅谈,尽情发挥,学生的思维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四、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

教学中的实践性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思维。如对于“黄土高原”的学习,开展一个“正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小卫士们,帮帮忙吧,画一幅环境保护的漫画,展示出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这个实践性活动,不仅局限于活动本身,更在于活动中知识的运用以及提高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学习“巴西”时,教师可以提出探究性问题:

探究一:结合世界地图以及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等的地形图,而探究:

(1)巴西的维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2)巴西主要由哪两大地形区组成?

(3)巴西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

探究二:

(1)热带雨林对环境的作用。

(2)过度开发有什么后果?

……

教师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亚马逊热带雨林被喻为“地球之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在了解巴西的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作用之后,再启发学生探究“雨林危机”以及面对如此的“雨林危机”,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等,都使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想象,并结合地理知识,巧妙实施“学以致用”。

新课改下,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教学方式,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尤其是问题教学法的有效使用,有利于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提高思维品质,有益于地理学习过程的最优化,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地理素养,最终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得益彰,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喜保.培养初中生地理学习技能及提高地理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3(1).

初中地理习题教学的应用 第4篇

一、习题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习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澄清其对概念模糊和对规律的错误理解, 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 促进地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问题的技能,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 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着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习题教学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要使习题教学在地理教学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就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依托教材, 根据教材特点设置习题;二是坚持联系学生实际, 适应学生的认知心理;三是坚持学生参与, 自主学习, 激发学生情趣。

三、习题教学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加深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中学地理课程有很多基本知识, 比如, 地图上的图例和标记、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海拔, 等等。这些基本知识是学习地理课程的基础和前提, 如果仅靠学生死记硬背, 就不利于知识的理解, 且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通过习题教学则可以加深对这些基本知识的理解。在习题教学中, 不能单一地讲解某一道试题, 而要有针对性和同类性, 尽量拓展、延伸到相类似的试题中去, 举一反三, 使习题教学具有归纳总结的作用。

例如, 在教学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时, 教材给出了气候的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一些学生对气候和天气容易混淆, 因此,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试题:下列词语中, 用于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B.长夏无冬;C.阴雨连绵;D.天高云淡。上述四个成语中, 只有B项体现了气候的稳定性, 而其他三项都是对天气的描述, 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气候与天气的区别在于稳定性和规律性。天气时间短, 状态多变;气候是多年的平均天气, 状况变化不大。同时, 还可以延伸到世界几种气候类型, 结合它们的特点进一步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再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是:A.自东向西转;B.逆时针转;C.顺时针转;D.自西向东转。学生对于公转和自转都能很好地理解, 但对于方向却难以把握, 而习题的考点恰好是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由此, 教师就可以结合本题讲解公转和自转的相关知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等。习题讲解之后还要进行评价, 以了解学生反馈出来的教学问题, 从而便于有重点地突破和强化。

2.有助于自然规律的认识。初中地理课程介绍了很多自然规律, 要理解这些自然规律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 让他们参与, 并自己感悟规律形成的原因。习题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面对试题在书本上解答, 新课改提出了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习题教学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合作, 实际操作演示某个自然规律的过程, 这样就脱离了单凭想象和课本知识解答问题的固定模式。

比如, 在教学《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世界的气候千差万别的原因, 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围绕这一课的知识与技能, 教师在教学后设计习题: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形状、地球的运动和海陆分布等, 请你运用实例阐述这些因素对气候产生影响的过程。这一习题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实例演示, 理解每个因素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的原因。学生可以分组结合讨论, 根据课本知识很快就能列出一些实例。比如, 有的学生借助电筒照射旋转的球体知道了地球运动和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有的学生还运用物理现象解释了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再如, “为什么台北的纬度比广州高, 冬天却反而比广州暖呢”这道习题是考察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台北尽管纬度比广州高, 但四面环海, 而广州地处大陆, 所以对于台北来说, 冬季风的影响小了, 海洋的影响就大了。通过习题教学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3.学生更贴近生活实际。初中地理是一门以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为对象的学科,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且实践性很强。习题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走进自然观察地理现象, 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实践性既是习题教学的特点, 也是地理课程教学的客观。因此, 在课堂教学后, 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由此, 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以及他们的地理情感态度。例如, 在教学《气温和降水》这节课时,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 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 搜集气象资料, 并运用所学知识将数字处理加工成图像的基本方法, 然后读气温曲线, 根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再如, 讲到《中国的地形》时, 要求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讲到《中国的自然资源》时, 要求学生考察当地的土地资源和河流资源, 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这样的习题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 有利于增强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总之, 在初中地理习题教学中要科学安排, 精心设计, 善于综合运用, 这样才能发挥习题教学的作用, 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学好初中地理的方法 第5篇

一、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部分初中生学地理还没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只是死记硬背文字部分,结果课本背得很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看图。初中地理考试大部分内容来自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位置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如学习中国地理“中国行政区域”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似平形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省会太原,简称晋等,临近省份分别为: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学习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比如中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

三、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状像一对兄妹,越南的形状像一根扁担挑两筐等。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

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五、培养兴趣

浅议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第6篇

关键词:地理环境;学生兴趣;教学方法;教学效率;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192-02

初中地理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其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要想教好地理课程,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关于地理教学的方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学好地理,必须激发起他们对地理的兴趣。我国是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地理教师要借鉴这些优秀的文化,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引用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为我国万里江山的魅力所折服,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歌曲来歌颂我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歌曲导入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述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的时候,播放一曲《长江之歌》,并带领学生一起唱,通过优美的旋律和熟悉的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饱含的对祖国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借用古诗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把对国家河山的热爱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泰山的伟岸描述得淋漓尽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把内蒙古草原特有的景象和韵味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作为地理教师要学会借鉴这些通俗易懂的古诗词来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效率。

3.引用趣味故事教学,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和地理有关的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要学会引用这些故事来增加讲解的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战场,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直观面对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配角,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有目的地设置一些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通过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对于课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演示叫学生动手去做,通过生动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优势,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和踊跃问答,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教学效率。

三、充分利教材地图,帮助学生理解

在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地图,这些图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地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地图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首先,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看图,通过讲述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地图,知道地图上各种符号所表达的含义,最终能够看懂地图。其次,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填图,利用《填充图册》指导学生填图,加深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再次,地理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绘图,通过指导学生画简易地图来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地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图,即利用地图来解决问题,学而致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看图来独立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更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形象性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需要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中很多比较抽象,难以理解。针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地理教师要想办法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即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和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声音、视屏和动画等等辅助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把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鼓励学生关注新闻,了解地理现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问题已经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所以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关注新闻,特别是新闻中关于地理方面的最新研究和发展动态,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人文现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现在全世界关注的社会三大热点问题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鼓励学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地理背景和原因,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到很多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地理教师,一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另外,还要鼓励学生了解时事,关注周围发生的地理现象,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中学地理教师要从多角度、多侧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人才。

初中地理的地图教学策略 第7篇

一、用图识图,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如果做到“教有趣、以趣促学”, 那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笔者在讲七年级下册《美国》时, 发现有很多学生喜欢看美国的NBA比赛, 课前布置学生任务, 要求课中展示, 让学生根据NBA的30支球队的分布, 做一个球队的分布图, 并且观察各个球队所在城市的位置, 了解其名称的由来。如姚明以前所效力的休斯顿火箭队, 为什么叫“火箭队”?因为该市是美国的航天城, 是美国航天局所在地;而底特律活塞队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的汽车城, 老板是从事活塞制造业的。通过在地图找出这些城市的位置, 学生比较感兴趣, 这有利于加强教材的直观性, 使学生乐于学习。又如笔者在绪言“与同学谈地理”一课中, 启发学生思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男子100米、200米的双料冠军是拉丁美洲牙买加的博尔特, 为什么美洲和非洲高原的黑人选手, 在国际中长跑中, 常能取得好的成绩?学生积极思考, 得到结论:“高原上的选手, 因为适应了缺氧的环境, 在缺氧耐受力方面有优势。”然后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那么我国的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 能不能仿效美洲和非洲高原运动员的做法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畅所欲言。通过创设情境,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学习, 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引图识图, 获取新知

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作物、交通、城市等内容, 利用地图学习, 要比读课文更直观、形象, 更容易形成空间概念, 学生更能感知和理解知识。比如, 笔者在讲八年级《疆域》中的中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时, 就以课本插图为核心, 让学生结合文字读图, 让学生找出纬线读出, 我国位于52°N~4°N之间, 判断出我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 大部分在北温带, 一小部分在热带, 没有寒带。这样的纬度位置导致我国热量充足, 跨纬度大, 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还通过经线读出, 我国位于70°E~135°E之间, 判断出我国位于在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然后让学生熟悉图中注记, 读出我国是位于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 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再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家的位置, 加以比较, 说明我国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原因。

三、图文转换, 巩固知识

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配合课文内容而设计的, 可以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 也可以对课文内容加以补充和拓展的, 文字用于解释地图, 地图又为文字作注释。地图是文字的载体, 单独掌握文字部分忽略了地图, 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枯燥的。课本中有许多地图是直接表达地理事物, 特别是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地理事物。笔者在讲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 让学生按照方位“东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边疆省区”, 结合地图, 按空间方位找到和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然后为学生提供一组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二宁青陕甘, 云贵西四北上天渝, 内蒙台海福吉安”, 进一步在地图上找到这些省区的位置。这样充分利用地图, 图文结合, 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 记忆更扎实, 效果更明显。

四、创绘地图, 增强记忆

笔者在讲八年级《中国地形》时, 首先对学生进行画图指导, 明确山脉、河流等在地图上用什么图例来表示的。明确指出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是中国地形隆起的脊梁, 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而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地图基础知识后, 能够画出简单的地图。然后让学生在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上画出主要山脉的分布, 由学习小组共同评价, 然后在画好的山脉之间填上地形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这样学生就明了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我国地形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通过学生绘制略图, 可以减少教师的讲解, 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了, 知识的记忆力更强了。

简析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第8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原因,对策

一、初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初中地理 教学有效 性是指地 理教师能够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 从地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出发,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 教师遵循教育学的客观规律 , 通过有效的 教学行为 , 以最优的 效率促成学生 在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三位目 标上获得 整合调整 和可持续 发展。这里教学有效性强调了这样几点:第一, 中学地理的课程标准, 是教学有效与否的重要评价依据。第二, 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包括教学的规律和学习的规律。第三, 三维目标的达成 是评价课 堂教学是 否有效的 最直观最直接的参考标准。以上三个标准可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部分重要依据。

二、地理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初中地理作为初中的一门学科 , 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 教师并不 把地理作 为重要的 科目, 所以在教师与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教学有效性不高。在这里我们 分析教学 有效性不 高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 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看有学校领导的不重视、教学设施配备 不齐全、 师资队伍 的配置不 合理。由于考试的影响, 所以, 在学校此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校领导的冷落。对于地理教学的设备配 置不足 , 有的学校 仅仅有纸 质地图, 缺乏必要的地球仪、望远镜等, 尤其是在农村更是缺乏多媒体等必要的电教设备。这都为有效 开展地理教 学在无形 中形成了 障碍。在很多学校地理教师师资储备不足 , 有的一位地理教师带着很多班级的地理课, 由于教师精力有限, 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细细钻研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只是急于应付当下的任务。更有甚者地理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 此类教师对地理学科的了解严重欠缺, 肯定会影响地理的有效教学。

(二 ) 教师层面

1. 有的教师课程观 念落后、 教学方式 方法枯燥。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很多年, 但是在一些地区 传统的教 学思想还 是占据着 很大的地位, 主要表现 是在师生关 系上 , 教学中教师仍是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具有绝对权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 在教学内容上 , 由于初中地 理还是受应 试教育的影 响所以教 师在选择 教学内容上 依旧是按照 考试的要 求进行。 没有从学生 的需要和学 生的实际 水平出发 , 致使教学内 容多是死 记硬背的 机械性记 忆知识 , 而缺乏必要 的理解性 知识 , 教学仍旧 是为考试而准备的。

3. 在教学方法上 , 很多初中地 理教师多采 用的是满堂 灌的教学 策略 , 将事先准 备好的教学内 容教授给 学生 , 学生的任 务是被动地 接受和听那 些知识 , 并且记录 教师的要求内 容 , 然后记住 只是对信 息进行简单的处理。

4.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难得到培养。三维目标中知识的目标可能是能够达到 , 但是合作探 究的能力 、创新探索 的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只有学生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敬, 才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大自然, 形成很好的社会责任感, 为将来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 学生层面

从学生层面看, 是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城市中的学生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下, 对自然地理的了解不够深入 , 平时很少能 够接触到 大自然 , 对于风雨雷电, 山水云雨的形成感性知识很少 , 对于植物农作物的种植生产没有实体概念 , 对于方位等等都很模糊。总而言之, 网络多媒体等新兴 的信息技术 对于学生 来说他们很是 熟悉 , 而大自然 对他们来 说却是陌 生的。所以, 地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学生学习理解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三、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 , 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一 ) 更新观念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更新观念 , 从根本上重视和认识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 , 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 更要认识到对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 )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层面, 教师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学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 要充分利 用地理教材 引言部分 , 引言一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多是从实际生活实例的提取, 学生生活的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先行组织者,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形成良好的铺垫, 把学生成功地引导到学习中来;同时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 , 提高学生动 手操作的能 力、探究能 力和合作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抑扬顿挫的语调与丰富多彩的文字尽管可以展现给学生多样的地理知识现象 , 但是并不如直 观的图片 和纪实录 像给学生 的印象深刻。所以运用多媒体的声、画、影相结合的特色 , 呈现地理内 容 , 学生能够 形成良好的视觉图示。良好的图画声音的插入使教学生动直观富有趣味性, 并且使简单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现代教学应该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因素。

3. 简单的讲授法 已经不再是 现代教学的 唯一途径,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等多样化的 教学方式被 引入课堂 , 学生在互 动合作中动 手操作、 动脑思考 , 在竞争中 学会成长 , 并且从自然 中体会到自 然的奥妙 、地理的博大精深。

(三 ) 教学内容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第9篇

一、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作用明显, 正确地使用地理教具, 不仅可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 较大程度地克服教授地理知识的困难性,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更为便捷的吸收地理知识。

1. 使用地理教具,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课教授的地理内容涉及到较多的空间结构和内容的分布, 一些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观测到, 因此具有很大的抽象性, 学生在学习中在脑中有时也很难想象, 这时候, 若使用适当的地理教具进行教学, 则可以较大程度地克服教授地理知识的困难性, 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使用地理教具, 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一般对于较为容易理解和想象的知识, 吸收的比较充分, 但是对于较为枯燥、难以理解和想象的知识, 则不愿意多动脑筋, 逐渐地对这门学科的知识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这是学生学习最大的阻碍之一。因此, 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成为现今初中教学的最大目标, 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 很多抽象的知识无法通过口头进行讲授, 学生也无法真切感受到一些地理知识的内容和意义所在, 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地理教具, 使学生能够将不懂的知识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知识进行掌握, 从而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学会自主进行观察和探索的精神, 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正确运用地理教具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地理教具的选择与运用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 教师可以和学生制作地理教具, 同时恰当使用地理图表教具进行教学。

1. 恰当使用地理图表教具进行教学

地图、表格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 也是效果最好的地理教具, 其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地图中富含大量的地理知识,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标识, 再根据教材中的讲解, 能够更好地吸收教材中的知识。地图不仅包含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 还有关于人文环境方面的挂图、填充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地图进行填充、描绘, 对地图中的信息资料进行详细的解读, 从而不断保持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新鲜感和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地图不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 采用固定的方式进行演示, 其可以在学校班级的走廊里、教室中进行陈列, 现今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在班级教室的后方墙面上张贴中国行政区域图和世界地图两种地图, 当然除此之外, 还可以张贴中国地形地貌方面的地图, 或者是世界各国地形地貌方面的地图, 再或者其他各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地图, 这样就可以让初中学生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对地图进行学习、研究, 也可以创造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 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带来有利的影响。

关于具有代表性地理特征的图片也是地理教学内容的反映, 将这样的照片张贴于走廊或者班级教室的墙面上, 可以方便学生对于各种地理环境进行学习, 而且使学生对其印象更为深刻,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 也可以更为顺利地进行教学。

教师在日常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 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些固定的地理图片, 还要注重对典型的、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自然现象, 或者人文现象进行自觉的收集和整合, 从而更好地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加以使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2. 教师可以和学生制作地理教具

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和内容就是使学生能够最大可能地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从而在生活中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地理常识解决问题。地理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也不全是特别重大的事件和现象, 也包括一些细小甚微的事件, 因此, 在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时候, 使用的教具不一定是非常大型的复杂的工具, 可以采用非常小型的教具进行教学。例如, 在对风力、地转偏向力进行研究的时候, 就可使用学生周边的铅笔、小刀等文具进行演示, 从而更好地揭示地理知识中所蕴含的原理。学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地理教具的制作的时候, 可以在制作过程中思索教具为什么要这样制作、教具这样制作之后所要证明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是什么, 这些原理和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有没有什么冲突, 这些冲突应当怎么样加以平衡和解决。学生通过这方面的思考, 可以进行“发现式”学习, 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多感官学习已经被证明是学习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 听觉、视觉并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效果, 因此, 通过使用视听材料这样的现代化网络教学工具, 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 通过一种意境的陶冶,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

三、总结

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 当然, 地理教具的选择也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结构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教材的教学, 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 2011, 4 (25) :89-99.

[2]郑洁.地图在初中中国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 2012, 3 (01) :66-70.

[3]王运永.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学版) , 2010, 12 (05) :107-110.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活动,地理图片,兴趣,综合

与课本中的地理知识相比, 地理图片能够更加直观地将地理知识反映出来。地理图片中有很多形象的信息, 学生通过观察地理图片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知识, 从而成为地理知识的受益者。研究地理图片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方法, 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要实践。

一、利用地理图片, 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图片, 是地理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会识别的内容之一。初中学生只有能够读懂地理图片, 才能找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图片, 是文字的重要载体, 一张地理图片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地理现象与地理。承载于初中地理图片中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加形象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 形成最为生动的映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 对于地理图片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 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地理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会读会用图片, 才能学好地理知识。

比如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时, 这是初一年级第一堂地理课要学习的内容。第一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第一堂课利用地理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会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地理学习基调。学生虽然生存在地球上, 但很少对其所生存的地球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利用地球的天文学研究图片, 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态与特点, 利用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生通过地理图片对地球有所了解后, 再拿出地球仪, 让学生研究细节。

二、利用地理图片,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能力, 是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 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利用地理图片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能够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地图, 是地理图片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地图, 将课本中的文字知识转变成为学生可视与可感的形象画面, 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 他们一旦形成空间思维意识与习惯, 未来的地理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地图的应用方法有千种百种,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最好利用电子地图的变大功能, 引导学生从地图上的一个点想到这个点相关的多项地理知识。像在讲解《日本》时, 教师必然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日本的地图, 讲解日本的构成时, 教师可以利用地图的放大功能, 让学生了解日本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与人文风俗。利用地图与真实图片的结合, 让学生将地图转变成为一个地理画册, 更轻松地记忆地理知识。

三、利用地理图片, 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地理图片不是只存在于课外,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 有很多插图, 教师也有很多配套的挂图。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利用课本插图与挂图实施教学, 一些插在课本文字中的图片经常被地理教师忽略。每一张教材插图都有其必然的价值, 它们能够与课本中的文字组成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对于初中地理教师来说, 课本插图是最为直接的教学资源, 也是用起来最为方便, 与教学内容联系最为密切的资源。

如在讲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时, 在讲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特点时, 会配一些人们日常生活的图片。教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这些插图, 鼓励学生去分析当地人日常生活与其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给学生建立个性化地理知识体系的线索。用课本中的地理图片资源帮助学生找到地理学习的方法, 会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价值。

四、利用地理图片, 培养学生用图习惯

初中, 是地理学习的起步阶段。利用地理图片实施教学, 不是为了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地理图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与用图习惯, 会让学生自身受益终身。在课堂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读图技巧与用图的方法, 让初中学生习惯利用地理图片去获得某一地区的名称, 识别各类新鲜的图例。

比如在讲解有关于等高线图知识时, 为了识别等高线图所描述的地理事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图。要判断一个地理事物, 就要明确其周边的地势特点, 了解本身的高度。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发现这些信息, 并努力与自己头脑中的地理事物相对。这样的训练多了, 学生的用图行为才会越来越熟练。

五、利用地理图片, 培养学生画图习惯

画图, 是利用地理图片学习地理知识的高级阶段。在地理学习中, 初中学生会利用地图去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 与此同时, 学生也需要学会输出, 学会通过画图去表达自己头脑中的地理知识。地理图片是地理知识的载体, 养成画图的好习惯, 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学习效率, 更能丰富学生地理学习方法。

比如在讲解《巴西》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将课本文字学习内容印在纸上, 让学生一边阅读, 一边画图, 自主给学习内容配图。给学生展示配图的时间与机会,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各有千秋的配图对应着不同的地理学习思路与学习想法, 养成画图习惯。

六、结语

综上所述, 利用地理图片实施初中地理教学, 需要教师将课内与课外的每一类地理图片投入到教学实际中。像地图与地理照片, 都是珍贵的地理教学资源。从不同的目的出发, 应用多种方式将地理图片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引导学生意识到地理图片的重要性, 才能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才智, 2011.12:84

[2]郭彦霞.浅谈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学周刊, 2013.No.19325:36-37

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第11篇

一、培养学的的形象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特意对一些问题进行设计,以定向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会犯单向性思维的错误,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他们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往往有“蓦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学生问:“老师,你曾说过南海诸岛中,岛屿都很小,而且尽是珊瑚礁”,“这样的岛还值得保卫吗”?问题提得很幼稚,但很实际。因此教师仅从岛屿本身去解释是很难有说服力的。但如果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据“海洋法公约”岛屿拥有与大陆一样的权利。可以围绕岛屿划定其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等等各类管辖海域。据海洋学家测算,一个面积为2平方千米的小岛,从围绕该岛的领海基线起划定宽度为12海里的领海,则该小岛即可拥有面积为40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此外还有12海里的毗连区及从领海基线起算宽度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可想而知,为什么不能放弃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无价值的孤岛了。象这样把审视问题的角度进行变换而使问题变得明了,极易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

对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思考 第12篇

一、正确认识地理学科, 培养学科兴趣

现代地理学从德国“洪堡时代”发展到现在, 只有两百年, 学科研究范畴却变化很大,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 处处都包含着地理学。

它以各学科为基础,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维系着全社会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教材, 合理使用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更加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 强调学生素质的发展。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发生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取舍、补充教学内容,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这种理念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的是中国自然及分区地理知识, 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 教师在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充实内容, 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改进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地理课堂的素质教育功能, 改进地理教学效果, 是中学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教, “教师讲, 学生听;教师写, 学生抄;学校考, 学生背;重知识, 轻能力;重分数, 轻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美国一位教育家说:“告诉我, 我会忘记;做给我看, 我会记住;让我参加, 我就会完全理解。”笔者认为, 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 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古人云:“今教童子, 必使其趋向鼓舞, 中心喜悦, 则其进自不能已。”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发挥文理综合优势, 引入历史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时事政治、数理知识等;发挥图文结合优势, 展示地形图、政区图, 绘制各种示意图, 趣味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 制作地球仪, 制作等高线地形图, 观察天气现象等。

在地理课堂上,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课堂刚开始, 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则会很快被吸引, 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 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 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 并作适当铺展,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发挥, 这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 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

当然, 在课堂上,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智慧, 教师应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更要适时适度。

2. 用心设计问题情境, 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学记》中载:“善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待其以容, 然后尽其声。”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用心设计问题情境, 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 它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 学生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得是否新颖, 是否具有启发性, 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 关系到学生能否真正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

四、注重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 只供一餐;教人以渔, 终身受用。”课堂上, 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学习。

1. 自学导读, 设定目标。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 使其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 有针对性地学习。

2. 图文结合, 善用地图。

上一篇:日常作文下一篇: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