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范文

2024-05-24

医学影像范文(精选11篇)

医学影像 第1篇

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授课现状

1.1 主干课程设置与医院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适应

一般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 (或影像中心) 设有普通放射科、CT室、MRI室、超声室等多个职业岗位。高职毕业生可能会在各级各类医院就业, 有的可能仅在普通放射科、CT室工作, 而没有条件从事MRI、超声等工作。但现有教材《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等都是由普通X线、CT、MRI、超声等四大影像学内容融合而成的, 这显然与医院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适应。

1.2 主干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有冲突

依据课程内容的前后关系, 学生应先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再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然而, 三年制高职生在校两年学习期间, 上述两门课程在教学进程安排上会出现前后内容在衔接方面的冲突, 因此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影响。

1.3 教师授课难度大, 学生难以听懂

在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感觉到X线、CT、MRI、超声等影像内容放在一起讲授难度很大, 不易讲清楚, 而学生则感觉难以听懂, 尤其是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 教学效果差。

2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优势

2.1 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的教学要求学生重点掌握X线、CT、MRI等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故在讲授理论内容时, 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为学生学习后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影像诊断奠定基础。但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包含很多物理、数学知识, 对医学生来说, 不太容易理解, 感到知识很“虚”, 成像原理知识看不见、摸不着, 像在空中悬着。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有很多知识与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相关联并对医学影像成像理论知识做了进一步验证, 例如“管电压在X线摄影中对照片质量影响”这一内容, 可通过讲解理论, 让学生明白管电压在X线摄影中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但是学生无法想象针对不同的组织部位究竟采用怎样的管电压才合适。能否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通过课程融合, 在授完这一理论知识后, 紧接着讲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中对同一部位用不同管电压对其分别曝光, 得到X线照片让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采用高千伏的管电压摄影时, 图像密度增高, 但影像对比度差;而采用低千伏的管电压摄影时, 图像密度降低, 但影像的对比度好。通过这样整合, 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理解:高千伏和低千伏的管电压会对图像的密度和对比度产生影响, 在实际摄影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管电压进行摄影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照片。

通过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整合能给学生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 有助于其对原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 将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进展贯穿于教学中, 使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学科前沿知识, 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引导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兴趣, 对未来充满期待[3]。

2.2 使学生理解了数字图像处理的作用及应用

在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实际授课过程中, 有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及相关的影像数字技术的专门章节, 这些理论知识既是学生必备的, 又是难理解的, 授课效果不好[4]。为此, 我们通过课程整合, 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简明、典型的示例说明复杂的概念。比如, 在X-CT成像图像后处理的原理中, 采取对表面阴影显示图像重建方法讲授, 避开高深理论, 从影像检查技术的实际应用出发, 配以在工作站的实际操作过程, 学生非常容易理解,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培养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大型现代化数字影像设备输出的都是数字图像,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都要用到矩阵的概念。学生对何谓矩阵、矩阵大小如何影响图像质量感到难以理解。我们通过课程整合, 在MRI影像检查技术的授课中采用现场调节矩阵来观察矩阵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结果矩阵数减少, 扫描时间缩短, 图像空间分辨率就会降低, 整个图像的SNR也会降低, 这样学生就更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 课程整合后, 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 与实际结合更加紧密。

3 问题及建议

传统教学分别安排教师对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授课, 而课程整合后, 将各种影像的成像原理、检查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 这样就提高了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加大了授课难度 (尤其是专职教师) 。因此,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水平是一次新的考验。为此, 建议如下:

(1) 在课程整合的最初阶段, 可由多名教师分章节授课, 实验、实训课也可由多名教师带教 (成像原理和技术内容可分开上实训课) 。

(2) 经过2~3年, 将专业课教师酌情安排到医院放射科实践2~3个月, 使每一名教师都熟悉影像技术工作。而对医学影像技术内容熟悉且多年未脱离放射临床工作的教师, 就可以不进行轮训。

总之,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整合可将医学影像成像理论中的理论知识, 通过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操作直观地展现出来, 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哲, 袁虎.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J].科技信息, 2011, 33 (1) :624.

[2]汪素涵, 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5) :2387-2388.

[3]田会, 谢双运, 孟燕军, 等.医学影像物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6 (6) :625-626.

医学影像 第2篇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

1.X射线的发现者是

A.Damadian; B.Purcell; C.Bloch; D.Roentgen; 2.下列关于X射线描述错误的是:

A.肉眼不可见; B.质量不可控; C.贯穿能力强;D.属于电磁波; 3.X射线发现的时间是:

A.1895年11月; B.1895年8月;C.1901年11月;D.1901年8月; ★4.20世纪60年代,国产旋转阳极X线管诞生于:

A.上海第二医院;B.河北中华医院;C.上海医械九厂;D.上海复旦大学; 5.下列属于X线机主机部分的是:

A.高压注射器; B.摄影床; C.高压变压器; D.荧光屏; 6.下列属于X线机外围装置的是:

A.控制装置; B.X线管装置; C.记录装置; D.高压变压器; ★7.下列属于X线机主机部分的是:

A.影像装置; B.X线管; C.记录装置;D.滤线器; 8.下列不属于X线机主机部分的是:

A.影像装置; B.X线管; C.控制装置;D.高压发生器; 9.属于固定阳极X线管阳极头结构的是:

A.靶面; B.靶环; C.靶盘;D.靶基; 10.下列不属于固定阳极X线管结构的是:

A.灯丝; B.靶面; C.管壳;D.靶盘; 11.不属于固定阳极X线管阴极结构的是:

A.聚焦槽; B.铜体; C.阴极套; D.玻璃芯柱; ★12.下列结构中不含铜的是:

A.阳极头; B.转子; C.阳极帽; D.轴承; 13.固定阳极靶面(钨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功率是:

A.100W/mm; B.20W/cm;C.100W/cm; D.200W/mm; 14.目前旋转阳极X线管的靶面材料是: A.铁镍合金;B.无氧铜; C.铼钨合金;D.耐热合金钢;

222

215.固定阳极X线管的靶面一般是由 制成: A.铁; B.铜; C.钨; D.铝; ★16.下列最适合做X线管的靶基材料的是: A.钼; B.铜; C.钨; D.铅; 17.X射线管灯丝的作用是: A.照明; B.加热;C.发射电子; D.吸收二次电子; ★18.关于电子动能和产生X线能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小部分热能产生; B.动能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C.动能完全变为X线能; D.动能有99%变为X线能; 19.阳极罩的作用不包括是: A.吸收二次电子; B.产生X线;C.吸收散乱射线; D.保护线管; ★20.下列不属于阳极柄作用的是: A.导热;B.支持固定;C.散热;D.吸收散射线; 21.阴极电子在靶面上的实际轰击面积为: A.实际焦点;B.标称焦点;C.有效焦点;D.以上都不是; 22.若阳极倾角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有效焦点=实际焦点×cosa; B.有效焦点=实际焦点×sina; C.实际焦点=有效焦点×cosa; D.实际焦点=有效焦点×sina; ★23.有效焦点的大小与成像质量的关系:

A.有效焦点越小,影像清晰度越高;B.有效焦点越大,影像清晰度越高; C.有效焦点越小,影像清晰度越低;D.有效焦点越大,影像清晰度越低; 24.焦点增涨反应了 对焦点大小的影响: A.管电压;B.灯丝温度;C.管电流;D.曝光时间; 25.可以用来判断旋转阳极X线管转动性能的是: A.临界转速;B.阳极转速;C.静转时间; D.曝光时间; ★26.下列属于X线管构造参数的是: A.最高管电压;B.最长曝光时间;C.最大管电流; D.最大允许工作温度; 27.下列属于X线管电参数的是: A.X线管容量;B.阳极转速;C.X线管重量;D.焦点大小; 28.下列不属于X线管构造参数的是: A.阳极倾角; B.X线管容量;C.灯丝尺寸; D.管壁滤过当量; 29.关于X线管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A.又称负荷量; B.体现累积温升和散热的关系; C.单位用HU表示; D.单位用J表示; 30.下列不是软X线管特点的是:

A.铍窗; B.金属陶瓷壳; C.钼靶; D.极间距离短; 31.X线管管电流的大小决定于:

A.曝光时间; B.焦点大小; C.灯丝温度; D.灯丝尺寸; ★32.固定阳极X线管的阳极倾角一般为:

A.20°~25°; B.6°~15°; C.15°~20°; D.6°~17.5°; 33.高压整流器是将高压变压器次级输出的 电压变为 电压的电子元件:

A.交流,脉动直流;B.脉动直流,交流;C.交流,稳恒直流;D.稳恒直流,交流; 34.高压发生装置的作用不包括:

A.产生灯丝加热电压;B.整流;C.产生X线管管电压;D.调节X线的质和量; ★35.对高压变压器次级绕组描述正确的是:

A.通过的电流很小,电压很高; B.多采用线径很粗的导线绕制; C.通过的电流很大,电压不高; D.绝缘强度要求比初级绕组要低; 36.若高压变压器初级输入300伏电压,次级输出电压为90千伏,则变压比为:

A.1:200 ; B.1:300 ;C.1:600 ; D.1:900 ; 37.X线机控制台上电源电压表(LV表)指针应该指向:

A.红色区域中心; B.红色区域左侧;C.红色区域右侧; D.以上位置都可; 38.下列对遮线器描述正确的是:

A.吸收散射线,提高胶片影像质量; B.又称滤线板;

C.在X线管管套窗口,控制照射野; D.主要组件是滤线栅; ★39.关于床下X线管式遥控床、床上X线管式遥控床描述错误的是:

A.前者点片装置在床上; B.后者点片装置在床上;

C.前者影像放大率小,影像清晰; D.后者病人的身体转动不受点片架妨碍; 40.下列没有安装在控制台面板上的部件是:

A.毫安调节器; B.锁止器;C.千伏选择器; D.电源开关; 41.管电压的调节方法一般是调节:

A.初级匝数; B.次级匝数;C.初级电压; D.次级电压; 42.高压次级电路可以进行:

A.管电压调节; B.管电压测量;C.管电流调节; D.管电流测量; 43.程控机属于:

A.工频机; B.中频机;C.高频机; D.逆变机; ★44.X线机的kV表两端的工作电压一般是:

A.数十千伏; B.几千伏; C.数百千伏; D.数千千伏; 45.CR全称是:

A.数字X线摄影; B.计算机X线摄影; C.数字X线透视;D.计算机X线透视; 46.DR全称是:

A.数字X线摄影; B.计算机X线摄影; C.数字X线透视;D.计算机X线透视; 47.IP的基本组成结构不包括:

A.荧光层; B.反射层; C.支持层; D.保护层; 48.下列影像设备对病人检查没有电离辐射损伤的是:

A.CT; B.DSA; C.CR; D.超声;

49.IP板在第一次激发后()小时内读出最好:

A.24h; B.20h; C.8h; D.12h; ★50.与CR相比,DR最大优势是:

A.数字图像; B.电脑图像后处理;C.网络传输; D.曝光后立即出像; ★51.为消除可能存在的潜影,IP再次使用前须实施:

A.强光照射; B.X光照射; C.红光照射; D.紫外光照射; 52.按照X线→潜影→可见光→数字影像转换的是:

A.CT; B.DSA; C.DR; D.影像板; 53.CT的发明者是

A.雷登; B.伦琴; C.豪斯菲尔德; D.柯马克; 54.CT诞生于:

A.1972年; B.1978年; C.1982年; D.1998年; 55.第一代CT的扫描方式是:

A.单束平移+旋转; B.窄扇平移+旋转; C.窄扇旋转+旋转; D.宽扇旋转+旋转;

56.扫描时,探测器静止,只有球管旋转的CT属于: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 D.第四代; E.第五代;

57.第三代CT的扇角为:

A.5°~15°; B.15°~30°; C.30°~45°; D.45°~60°; 58.关于第四代CT的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器不旋转;B.宽扇形束扫描 ;C.X线管旋转;D.可以一个方向连续旋转多圈 59.关于前准直器,描述正确的是:

A.限定扫描层厚度;B.滤除散射线; C.吸收低能射线;D.控制像素长宽; ★60.关于滤过器,描述错误的是:

A.使X线束均匀硬化;B.降低辐射剂量;C.吸收低能射线;D.滤除散射线;

61.确保CT探测器只接收垂直方向射入X线的部件是:

A.前准直器;B.后准直器; C.滤线器; D.滤过器

★62.下面关于滑环说法正确的是: A.高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在扫描架内 ; B.高频高压技术是低压滑环实现的基础; C.低压滑环的高压发生器在扫描架外; D.现在大多数CT均采用高压滑环技术; 63.螺旋CT的螺距指:

A.X线管旋转一周,扫描床水平位移; B.X线管旋转180°,扫描床水平位移 C.X线管旋转90°,扫描床水平位移; D.X线管旋转720°,扫描床水平位移 ★64.对于4层螺旋CT,若选择床速是10mm/周,扫描层厚5mm,则螺旋因子是:

A.0.5; B.1; C.2; D.4; E.8; 65.第五代超高速CT具有()个靶环: A.2; B.4; C.6 ; D.8;

★66.属于CT扫描架固定部分的是: A.螺旋支架; B.DAS ; C.滑环部分; D.准直器; 67.属于CT扫描架旋转部分的是: A.旋转支架; B.DAS ; C.旋转控制电机; D.机架主控电路板; 68.螺旋CT中,滑环技术是用()代替电缆,完成向X线管供电和信号传递。

A.导线和电阻; B.导线和电刷; C.导线和滑环; D.电刷和滑环; 69.CT设备的DAS是指:

A.数据采集系统; B.数字减影系统; C.图像重建系统; D.图像显示系统; 70.CT气体探测器常用气体为: A.氦气; B.氢气; C.氙气; D.氩气;

★71.CT固体探测器利用()制成:

A.光电效应 ; B.电离效应; C.荧光效应; D.感光效应; 72.滤过器位于: A.X线管与探测器之间; B.X线管与准直器之间; C.探测器与准直器之间; D.探测器与人体之间; ★73.CT成像设备中,闪烁探测器常用的闪烁晶体是:

A.NaI; B.CaO ; C.CaCO3 ; D.NaCl;

★74.CT准直器材料一般采用:

A.铁; B.铜; C.铝; D.铅;

75.下列属于第五代CT的是: A.SSCT ; B.DSCT ; C.UFCT ; D.MSCT; 76.下列部件属于MRI设备的是: A.影像增强器; B.影像板; C.滤过器 ; D.发射线圈;

★77.人体检查用MRI设备的磁体不包括: A.永磁型; B.常导型; C.电导型; D.超导型; ★78.梯度线圈通常采用的是:

A.矩形线圈; B.鞍形线圈; C.菱形线圈; D.圆形线圈; ★79.梯度磁场作用是:

A.进行空间定位; B.使主磁场均匀; C.协助主磁场产生更大的磁场; D.发射射频 80.下列不属于核医学成像设备的是:

医学影像 第3篇

1 医学影像的专业独立性

在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中, 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是具有常规放射学、超声医学、核磁共振及CT等系统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②是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电子学等有关理论知识;③是在疾病诊断中比较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④是比较熟悉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支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1]。

在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 主要涵盖以下4个方面内容:①是比较熟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有关知识;②是在临床疾病诊断中具有应用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的能力;③是对医学影像领域的各项技术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④是对医学影像学分支的有关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比较熟悉。影像技术工作主要是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多角度、多方位准确可靠的医学影像信息, 为影像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影像诊断工作主要是详细观察、分析影像技术工作中所能提供的信息, 对其进行综合归纳, 以获得比较客观的医学诊断结论[2]。

2 医学影像的专业互补性

影像诊断需要影像技术提供重要支持, 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影像诊断的水平对于提高影像技术及拓宽新业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高水平的影像技术对于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也具有促进作用, 能够再现真实的客观情况。否则, 就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影像信息质量不高将对影像诊断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只有及时反馈诊断结果, 才能不断提升影像技术水平[3]。因存在多种不同的成像原理, 各种影像技术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X线片、核磁共振、CT、超声等医疗检查方法各具有不相同的特点, 对不同疾病采用这些检查方法后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发现不仅存在一定的优势, 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局限性, 医学影像对于疾病诊断也不是万能的, 可能采用一种检查方式就能对某种疾病进行确诊, 而采用其他检查方式可能正常且不存在任何病变。即便能够检查出疾病, 还应根据便捷及经济性等方面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所以, 影像检查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互补性。医学影像技术及诊断工作从本质上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互相制约、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且互相促进, 才能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将不再存在明显的工作界限。在医疗系统工程的整个环境中, 包括介入放射学的新科学、新材料、新技术、新业务将日益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 有机融合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工作, 使患者的疾病疗程明显缩短, 诊治疗效明显提高, 进而对提高临床医疗诊治水平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目前, 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影像技术的有关人员已逐渐饱和, 而相对缺少从事影像诊断人员,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各医学院校招生比例存在比较密切的关系。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针对影像技术及影像诊断的培养模式, 应结合各级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 根据比例进行合理招生, 以充分满足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需要, 这才能有效避免医疗机构出现的人才断层及金字塔现象。而且, 对于熟悉临床又熟悉影像设备的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的专业人才, 更是各级医疗机构迫切所需的。医学院校在影像诊断、影像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才能实现与医疗设备共同发展[4]。不管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还是从事影像诊断工作, 都要爱岗敬业、依法行医, 互相配合、紧跟技术发展趋势, 加强对有关医学伦理学及法律法规等知识的深入理解, 熟悉专业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有关新业务。

总之, 影像技术及影像诊断工作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质量控制, 切实提高医疗诊断水平, 在减轻广大患者的痛苦中发挥积极作用。

摘要:医学影像主要是指为开展医疗或医学研究, 以非侵入方式获得人体某部分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 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 从专业独立性与互补性两个角度探讨了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莉英, 王继春, 蒋丽萍, 等.关于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和技术改进[J].健康必读, 2011, 10 (17) :8-8.

[2]贾景磊, 纪强, 梅林, 等.三屏幕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6 (12) :24-25.

[3]汪秀玲, 胡春峰, 宋强, 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8) :30-30.

医学影像技术 第4篇

1、体位:病人坐于摄影床一侧,手侧位拇指朝上,肘部弯曲成90度,前臂近端及肘部和肱骨远端成侧位紧贴暗盒面上,肘关节至于暗盒中心处。

中心线:经肘关节垂直射入

2、头颅骨后前正位摄影要点?

2、体位:病人立位右前胸转向前,紧贴立位摄影架面板或暗盒面,使冠状面与面板呈45度。右手背放于臀部,曲肘内收,左手上举抱头。保持身体稳定。暗盒前缘应包括左侧胸部 中心线:经左腋后线,肩胛骨下角高度水平射入

3、心脏右前斜位摄影要点?

3、体位:病人俯卧前额及鼻尖贴在摄影床面上,两上肢弯曲放于胸部旁边,两手扶床面保持身体稳定,头部正中失状面与摄影床面正中线重合并垂直。听眦线垂直于床面,暗盒上缘超过颅骨顶部,下缘超过颏部。

中心线:经枕外隆突垂直射入暗盒

4、腰椎前后位摄影要点?

4、体位:病人仰卧于摄影床上,将身体正中失状面于床面正中线一致并垂直,两上肢放于身旁躺平,使冠状面与床面平行,下肢弯曲,脚踏于床面并分开,脚尖多并拢。中心线:经脐上3CM垂直射入

5、肺后前位X线摄影要点?

5、体位: 病人立于摄影架前,双脚分开,前胸紧贴摄影架面板,头稍后仰,下颌置片盒上缘,双肩部自然下垂,两手背放于髂骨处,上臂及肘部内旋,将肩胛骨移向外侧,身体正中失状面与摄影架面板正中线重合并垂直

中心线:经两侧肩胛骨下角连线中心水平射入,深吸气屏气后曝光

1.CT值:对于某组织,若具有线衰减系数组织,则该组织的CT值定义为:CT=(组织-水)X k/水。水表示水的线衰减系数,k是分度系数,一般定为1000。

2.窗口技术:选择整个灰阶中所需要的一部分CT值进行显示,被显示的这一部分CT值称为窗口,选择窗口的操作过程,称为窗口技术。

3.窗宽和窗位:窗口中心的CT值称为窗中心,又称为窗位;窗口的CT值范围称为窗宽。

4.层厚:由准直器设定的扫描野中心处X线束的厚度。

5.层间隔:相邻两扫描层面中点之间的距离。

6.重建矩阵:重建矩阵是图像重建时所采用的代数矩阵。

7.视野(FOV):是根据原始扫描数据重建CT断面图像的范围。

8.螺距:床速与准直宽度的比值。

9.重建间隔:定义为被重建的相邻两层断面之间的距离。

10.空间分辨力:又称为高对比度分辨力,是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大于10%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1.密度分辨力:又称为低对比度分辨力,定义为物体与均质环境的X线线衰减系数差别的相对值小于1%时,CT图像能分辨该物体的能力。

12.平扫:是指不用注射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检查,是CT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部位的CT检查。

13.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当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探测器接受的X线强度是穿过这些组织后的平均值,而不再反映其中某一组织对X线的衰减关系,因此测得的CT值也不能代表其中某一组织的CT值,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4.增强扫描:是指经血管(一般用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多采用团注法,即在短时间内一次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CT扫描。

15.定位像扫描:定位像扫描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静止不动、被检者随着检查床在扫描孔内匀速移动时,球管同时曝光而得到的一幅平面图像的扫描方式。

16.螺旋扫描:又称容积扫描,由于扫描轨迹呈螺旋状而命名。是指X线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连续产生X线,连续采集产生的数据,而被检者随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扫描方式称为螺旋扫描。

17.轴位扫描:指横断面的扫描,是X线球管曝光扫描时,环绕被检者检查部位一周扫描出一幅图像,然后移动一定床位后静止,X线球管再曝光旋转一周产生下一幅图像,周而复始,直至所确定的检查部位全部扫描完成为止。

18.薄层扫描:是指对微小病灶和病变的细微结构选用小的层厚进行的扫描。

19.高分辨力扫描:是指用较薄的扫描层厚(一般为1~2mm)、较小的扫描视野(FOV)、高空间分辨力算法(即骨组织重建算法)重建的一种扫描方式。

20.靶扫描:是指在扫描检查时选用较小的扫描视野,缩小扫描范围,以便获得清晰放大图像的扫描方法。

21.加层扫描:是指在已经扫描过的两层或多层图像中间,再进行一层或数层的扫描,以了解某个层面的病变结构。加层扫描的层厚,通常小于原扫描的层厚,以显示层面间较小的病灶。

22.多平面重组:多平面重组是指利用CT原始断面图像的三维容积数据在任意平面上重组二维图像,该重组层面以外的数据则一概忽略。重组的多平面图像的层数、层厚、层间距也可以自行确定,就好像重新做了一组其它方位的断层扫描。

1.简述CT图像的特点?

答:CT图像是断面图像。为了显示整个器官,需要多个连续的断面图像。CT图像常用的是横断面,通过CT机的图像后处理软件,还可以获得诊断所需的多方位(如冠状面、矢状面)的断面图像。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力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CT图像是灰阶图像。CT图像是以不同的灰度来表示,反映组织和器官对X线的吸收程度。CT图像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但是CT图像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使密度差别比较小的人体软组织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这是CT的突出优点。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组织器官,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还可用CT值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可作定量分析。

2.什么是线束硬化伪影?

答:线束硬化伪影在图像上通常表现为骨性结构间宽条状伪影或暗色区域。典型的例子是扫描颅底时,在两侧颞骨之间常出现此类伪影。形成线束硬化伪影的原因是由于X线束光谱较宽,当照射到较厚的物体特别是骨骼时,因不同波长的X线的衰减不同,造成X线束光谱的平均能量增加所致。

6.CT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答:(1)被检者在进入CT扫描室前,必须换鞋或穿鞋套,以保持CT室内清洁,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机器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

(2)除去被检查者检查部位的金属饰物以及对X线有影响的各种物品,如硬币、钥匙、金属纽扣、金属发卡、项链及含有金属物质的膏药等。并嘱咐被检查者妥善保存,防止掉入机器和检查床内。

(3)对于婴幼儿童被检者,应在自然睡眠安静时,作CT检查。对于无法自然睡眠的婴幼儿童和躁动不安的被检者,可请临床医生协助给予镇静,以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4)对检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工作,包括扫描时机器发出的噪声和增强扫描时注药瞬间的感受等,消除被检查者的紧张情绪,使其在整个扫描过程中保持安静,身体固定不动,使检查能够顺利完成。

(5)对于胸、腹部被检查者,必须做好呼吸训练,使其在扫描时,能根据机器自动录音的指令或者指示灯的指示做好屏气动作,防止扫描过程中,喘气造成膈肌上下运动,使图像产生伪影。

对于无法配合的急症、哮喘或老年被检者,应使用快速扫描,缩短扫描时间,以提高CT图像质量。

1.核医学:是研究核素及核射线在医学诊断、治疗以及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应用的一门学科。是随着核科学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医学生物学技术发展而迅速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

2.影像核医学:又称为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进行医学成像,从而完))成疾病诊断及医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1.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剂在人体内正常或病变组织内血流、功能、代谢等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体外观察的过程。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由于其标记化合物的生物学特性与天然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相同,能够参与体内的正常或异常的代谢过程,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特定的组织、脏器内部,在体外通过探测装置探测所观察脏器或组织放射性浓度的差异,并以一定的方式成像,可以获得有关脏器或病变组织的大小、形态、位置、功能代谢情况的核医学影像。

3.简述γ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γ相机,是核医学显像的最基本的仪器。γ相机通常由准直器、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放大器、X/Y位置线路、脉冲分析器、显示器等组成。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允许特定方向上的光子通过。通过准直器的γ射线被探头晶体转换成光子。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信号放大到108~109倍。初步放大的电信号被传送给主放大器,并经主放大器进一步放大,进一步传递给X/Y位置线路,位置线路可以明确脉冲发出的具体位置。利用脉冲分析器对一定能量的脉冲选择并被记录下来,传递给显示装置得到二维图像。

(六)根据显像的放射性核素射线种类,可以分为:

1.单光子显像指采用发射单光子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单光子的显像仪器如γ相机与SPECT进行的显像。

2.正电子显像指采用发射正电子的核素标记的显像剂,用探测正电子的仪器如PET、符合线路SPECT进行的显像。

15.简述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辐射量有多高? 第5篇

PET-CT暗藏辐射“魔影”?

近日,有一则关于PET-CT检查的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这则微博中说,PET-CT检查能不做就不做,因为一次PET-CT全身检查,会让人承受相当于身处自然环境中30年受到的辐射量,这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到核电站站了一天。因此,这样的检查对身体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但事实果真有这么可怕吗?在形形色色的高端体检“套餐”里,我们时常能看到CT项目的身影;而对于一些非常重视健康、怀疑自己患上癌症的人,甚至会主动跑到大医院,要求进行CT乃至PET-CT检查。也正是由于使用PET-CT的人越来越多,而它又不像普通的体检项目一样,人人皆可为之。而一些对PET-CT一知半解的人,则因为它属于“核医学”的范畴,而对它是否会引发伤害心有疑虑。针对出于“技术崇拜”而“迷信”PET-CT,以及担心PET-CT“核辐射伤人”这两种网络上常见的观点,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两位专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教授徐白萱告诉记者:“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PET-CT的辐射问题。因为它是PET和CT检查两者的叠加,又属于新技术,其安全性自然会让人感到疑虑。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缩写,其原理是将生命代谢中必需的物质,标记上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性同位素,再注入人体,以观察代谢活动的情况。简而言之,PET检查一定会使用放射性药物,这通常是放射性同位素氟-18。另一方面,CT检查也有放射性。这两部分放射性之和,便是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

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比如检查设备精度的提高,PET-CT的辐射量正逐渐呈下降趋势。徐白萱说:“由于设备精度、新旧程度等差异,一次PET-CT检查带给受检者的辐射量也有差异,但总体上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下降的。举例而言,在数年前需要注射给受检者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剂量是每公斤体重0.12毫居里,现在则减少为0.08毫居里。”(1居里是1克铼-226的放射性强度,1居里=1000毫居里。)而且PET检查的辐射量也和患者的体重有关。体重越重,所受到的辐射量也就越大。

徐白萱说,“使用目前比较新的设备来做一次PET-CT检查,一个人受到的辐射量是大约10毫西弗。目前,国家尚未规定患者在医学检查中接受的辐射量的上限,但有医护人员的标准,也就是每年不得超过20毫西弗可供参照。如果以此计算,一次PET-CT检查带给患者的辐射量,仍在安全范围内。”

对于网上流传的“做过PET-CT检查的人会成为辐射源”的说法,徐白萱认为这毫无根据。她说:“对一部分癌症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国家规定只要患者体内的辐射量小于30毫西弗,就可以进入公共场合。这个限额,远超过一次PET-CT的全部辐射量。而且只要经过18个小时20分钟的时间,患者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就会完全消散,更不要说给周围的人带来影响了。”

影像检查无法替代彼此

当您前往医院,特别是设备齐全的大型医院看病的时候,名目繁多的医学影像检查科室,或许会让您有些头昏脑涨。但是,这些医学影像也有着明确的“谱系”,在医院里扮演着各自的重要角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杨立介绍说:“在现代医院中,影像检查科室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使是非常小规模的医院,也必须配备影像科室。甚至,在一些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内科、外科的医院,比如儿童医院和妇产医院,影像科室仍是不可或缺的。医学影像检查可以分为3 个大的谱系,即放射影像、超声波影像和核医学影像。在放射影像中又可以细分为CT、普通X 射线放射影像和核磁共振成像。在提升诊断准确性的同时,一部分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问题,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材料、计算机系统的进步,这些检查给患者带来的辐射量都呈下降趋势。”

杨立告诉记者,在医学影像的放射影像这一支里,核磁共振不会产生辐射,拍摄X光片所受的辐射量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CT是辐射量较高的项目,如果以做胸部检查来对比,那么,在照射部位相同的情况下,CT的辐射量要比X光片高大约100倍,一个成年人每年做2~3次CT 检查,受到的辐射量也仍在20毫西弗的安全范围内,但个别检查范围较大和检查程序较复杂的情况下,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也会增加,应引起注意。

“在医院里,每种医学影像检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法替代彼此。”徐白萱说,“我们当然清楚一部分影像检查存在放射性的事实;但如果害怕遭到辐射,就不让患者去做CT检查,导致病情延误,显然是更糟的选择。所以,如果医生认为某种影像检查是必须的,而且患者确实已经表现出了症状,那么最好的选择还是要遵照医嘱做各项检查。至于降低辐射量,医学上普遍认可‘时间、距离、屏蔽’这‘防辐射三原则’。其中,距离防护是最好的防护,因为辐射量与人和辐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此基础上,针对孕妇和儿童这两个特殊的群体,其保护措施也会升级,尽可能不做高辐射量的检查项目仍是必须的。”

重复检查导致“辐射叠加”

尽管目前的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性,使患者不必担忧辐射问题,但这方面的流言仍然在网络上蔓延。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本质?

杨立坦言:“目前,国内的医院常常出现一种现象:患者在某个医院做影像检查,由于技术和水平差异,片子成像质量不佳,或者说具体负责影像检查的人员技艺不精,导致成像质量欠佳。当患者决定换一家医院看病的时候,低质量的影像,会让接手的医生一头雾水看不懂,不得不重新拍摄。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而由于CT的操作要求更高,‘拍虚了’的CT 影像也可能更多些。”

nlc202309030725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时常接收从外地来看病的患者,或者接到外院发来的会诊请求。“但有些时候,这些患者随身携带的影像质量太糟糕,或者拍摄得不规范,就导致了患者第二次接受同样的影像检查。另一种导致重复检查的情况,则是接手患者的门诊医生无法通过外院提供的影像得出判断。由于放射科目前会诊权限不普及,使得转院、会诊的患者只能先拿着影像片子到门诊,而不能直接到医学影像科室要求出具报告,从而增加了重复检查的可能性。”杨立说,“现在,外地患者来北京看病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果赋予放射科会诊权限,那么我们就可以为其他医院拍摄的影像出具报告。但这样做也会形成另一种漏洞,那就是其他医院可以收取检查费用,却又不承担阅片和出具报告的责任,形成‘他们偷懒,我们义务劳动’的局面。这样做成本太高,对医生也不公平。一种可取的方案,或许是要求各家医院都将自己的医学影像传送到指定的数据库,医院之间可以彼此调阅和认可,从而降低重复检查的几率。”

滥用检查手段不可取

如前文所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CT、PET-CT等医学影像检查的辐射量正在不断减少。但另一方面,一部分对这些检查手段不甚了解的公众,出于体检目的要求做这类检查,以及其他一些人为因素,却导致了CT乃至PET-CT被滥用,使一些人受到不必要的检查,乃至接受的辐射量超标。目前,在北京市做一次PET-CT检查,其费用是全身9000~10000 元。可谓价格高昂。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人抱着“PET-CT 可以确保早期发现癌症”的想法,为了确保身体健康而设法进行PET-CT 检查。而为这部分人接受PET-CT 检查“牵线搭桥”,已经成为一种服务业。

记者在网上搜索“体检”,搜索结果首页就出现了若干条宣称可以帮人办理PET-CT预约业务的广告。其中一条这样写道:“无需中介费,无需提前付款,只要拨打一个全国免费的电话,你就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21世纪最给力防癌设备’的体检预约。”

记者在这个网站上留下手机号码,一分钟后就接到了自称是“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肿瘤防治救助专项基金会”工作人员的回电。在电话中,此人承诺可以提供全国所有的三级甲等医院的免费PET-CT预约,也就是可以凭预约号直接到医院接受体检,不需要医生提前问诊。而这家网站,只是网上众多PET-CT体检预约服务的提供者之一。在它之外,派康网、中国高端体检网、PET-CT检查协作网、医生在线·全国PET-CT中心等提供类似服务的网站不胜枚举。

徐白萱告诉记者:“ 我不建议在没有(门诊)医生问诊的情况下,把PET-CT当成常规的体检列入定期检查之中。PET-CT的功用,主要是在于肿瘤诊疗中的疾病分期、疗效评价、预后监测、治疗评估等方面。也就是说,病人应该先去门诊,让医生来判断应该做哪项检查。有些病人因为担心身体状况,会主动向医生提出要做某种检查。因此,由专业人士给公众解释清楚这些检查方法背后的科学,就显得很重要。”

“即使是在一些医疗非常发达的国家,比如日本和韩国,PET-CT检查也仅仅用于高危人群的癌症筛查。”杨立说,“这是因为,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人都去做PET-CT检查,其成本是国家的医疗体系无法承受的。无论是从降低辐射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我们都不提倡非高危人群来做这种检查。”

另一方面,一部分医院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使CT和PET-CT检查被滥用。杨立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CT机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医学影像设备需要依靠进口,价格高昂。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成像效果会变差,必须更新。一般来说,一台设备的理论寿命是6年,但在中国,考虑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它们通常会在保证安全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服役10年方才退役。如果有的医院的机器设备空闲率高,医院领导就有可能为收回设备成本,而给各个科室定出检查的数量或者比例指标,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检查。“因此,我和徐教授要在此呼吁供职于各个医院的同行们,请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毕竟,少一分检查,患者就少一分辐射,就多一分安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第6篇

1来稿要求

a) 总体要求:论点明确, 材料可靠, 数据准确, 结构严谨, 文字精练, 重点突出,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

b) 文章篇幅要求:论著一般勿超过5 000字, 短篇论著一般勿超过3 500字, 综述和讲座一般勿超过4 000字, 病例报告等一般以1 000字以内为宜。

c)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

d) 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须按序排列, 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更;作者单位名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页, 常用联系电话、Email等应列于文章之后。凡需注明通信作者的稿件, 应提供其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Email等。

e) 摘要、关键词:论著需附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每一要素应不分段分别列出。英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中、英文摘要下需加3~5个关键词。

f) 正文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三级标题, 各级标题应独列一行。

g) 图表:本刊为医学影像杂志, 故图片的质量至关重要。照片图的选择应代表性强, 并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中不易辨认的关键部位需用箭头标明。每幅图 (包括线条图)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都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 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线表, 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号,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 连同表号置于表格顶线上方。表格应在文内相应位置列出。

h) 参考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主要的、亲自阅读的近期文献 (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用) , 并在文内引用处按顺序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 综述的不超过20条。文献著录要求项目完整、按序排列、正确使用著录符号。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 (空格) 著者姓名 (3名以下者应写全, 3名以上者写够3名后再写“等”字, 姓名间用逗号;外文期刊用原文标注, 用"etal”代替“等”字) .篇名, 文献类型标志码[J�.期刊名称, 出版年份, 卷 (期) :起止页码。专著类文献的著录:I文献序号] (空格) 著者姓名 (同期刊) .篇名或书名, 文献类型标志码[M].版次 (2版以上者) .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i) 统计学符号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检验用英文小写/;5 F检验用英文大写尸;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义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v;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 如/值、;值、<7值等) 。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j) 基金项目类科研论文:涉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 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 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凡属基金项目的论文, 向本刊投稿可安排绿色通道优先审阅发表。

2投稿须知

a) 稿件请附单位介绍信, 不可一稿多投。作者文责自负, 本刊有权迸行文字加工和修改, 如作者不允许对文稿作修改, 应在来稿中注明。原稿请自留复件, 本刊概不退稿。

b) 本刊审稿周期一般为2~4个月。稿件被录用后, 即行通知作者, 并按规定收取版面费。

c) 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 来稿一经刊出, 将同时被收录在数据库中, 如作者不同意收录, 请在投稿时声明, 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和发表。

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0351-4963092, 0351-4155062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第7篇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由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1009-6817, CN 14-1281/R�内容包括普通放射、CT�磁共振、超声、介入放射、核医学等学科。栏目设有:专论、论著、短篇论著、综述、讲座、经验介绍和病例报告等。它是医学影像界同行学习和交流的理想园地, 欢迎广大医学影像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踊跃投稿。1来稿要求a) 总体要求:论点明确, 材料可靠, 数据准确, 结构严谨, 文字精练, 重点突出,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b) 文章篇幅要求:论著一般勿超过5 000字, 短篇论著一般勿超过3 500字, 综述和讲座一般勿超过4 000字, 病例报告等一般以1 000字以内为宜。c)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d) 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须按序排列, 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更;作者单位名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页, 常用联系电话、Email等应列于文章之后。凡需注明通信作者的稿件, 应提供其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Email等。e) 摘要、关键词:论著需附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每一要素应不分段分别列出。英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中、英文摘要下需加3�5个关键词。f) 正文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三级标题, 各级标题应独列一行。g) 图表:本刊为医学影像杂志, 故图片的质量至关重要。照片图的选择应代表性强, 并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图中不易辨认的关键部位需用箭头标明。每幅图 (包括线条图)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 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都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 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线表, 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号,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 连同表号置于表格顶线上方。表格应在文内相应位置列出。h) 参考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主要的、亲自阅读的近期文献 (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用) , 并在文内引用处按顺序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 综述的不超过20条。文献著录要求项目完整、按序排列、正确使用著录符号。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 (空格) 著者姓名 (3名以下者应写全, 3名以上者写够3名后再写“等”字, 姓名间用逗号;外文期刊用原文标注, 用“etal”代替“等”字) .篇名, 文献类型标志码[J].期刊名称, 出版年份, 卷 (期) :起止页码。专著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 (空格) 著者姓名 (同期刊) .篇名或书名, 文献类型标志码[M].版次 (2版以上者>.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i) 统计学符号常用如下: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中位数仍用A7) ;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 (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知; (4) f检验用英文小写5 F检验用英文大写尸; (6) 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义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8) 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 如M直、;T2值、C7值等) 。以上符号均用斜体。j) 基金项目类科研论文:涉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 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 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 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凡属基金项目的论文, 向本刊投稿可安排绿色通道优先审阅发表。2投稿须知a) 稿件请附单位介绍信, 不可一稿多投。作者文责自负, 本刊有权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 如作者不允许对文稿作修改, 应在来稿中注明。原稿请自留复件, 本刊概不退稿。b) 本刊审稿周期一般为2�4个月。稿件被录用后, 即行通知作者, 并按规定收取版面费。c) 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 来稿一经刊出, 将同时被收录在数据库中, 如作者不同意收录, 请在投稿时声明, 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和发表。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030001电话:0351-4963092, 0351-4155062Email投稿:syyx2005@sina.com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第8篇

1 来稿要求

a)总体要求:论点明确,材料可靠,数据准确,结构严谨,文字精练,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

b)文章篇幅要求:论著一般勿超过5 000字,短篇论著一般勿超过3 500字,综述和讲座一般勿超过4 000字,病例报告等一般以1 000字以内为宜。

c)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字以内为宜。

d)作者:投稿时作者姓名须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变更;作者单位名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文题页,常用联系电话、Email等应列于文章之后。凡需注明通信作者的稿件,应提供其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Email等。

e)摘要、关键词:论著需附3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每一要素应不分段分别列出。英文摘要的格式与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中、英文摘要下需加3~5个关键词。

f)正文标题层次:一般不超过三级标题,各级标题应独列一行。

g)图表:本刊为医学影像杂志,故图片的质量至关重要。照片图的选择应代表性强,并具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不易辨认的关键部位需用箭头标明。每幅图(包括线条图)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并插在相应位置。每幅图都应冠有图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表格采用三线表,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标号,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表题,连同表号置于表格顶线上方。表格应在文内相应位置列出。

h)参考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应是主要的、亲自阅读的近期文献(非正式出版物一般不用),并在文内引用处按顺序以角码加方括号标注。论著的参考文献一般在15条以内,综述的不超过20条。文献著录要求项目完整、按序排列、正确使用著录符号。期刊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3名以下者应写全,3名以上者写够3名后再写“等”字,姓名间用逗号;外文期刊用原文标注,用“etal”代替“等”字).篇名,文献类型标志码[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专著类文献的著录:[文献序号](空格)著者姓名(同期刊).篇名或书名,文献类型标志码[M].版次(2版以上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i)统计学符号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又(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方差分析统计量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腊文小写v;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统计值,如t值、x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j)基金项目类科研论文:涉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凡属基金项目的论文,向本刊投稿可安排绿色通道优先审阅发表。

2 投稿须知

a)稿件请附单位介绍信,不可一稿多投。作者文责自负,本刊有权进行文字加工和修改,如作者不允许对文稿作修改,应在来稿中注明。原稿请自留复件,本刊概不退稿。

b)本刊审稿周期一般为2~4个月。稿件被录用后,即行通知作者,并按规定收取版面费。

c)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的期刊,来稿一经刊出,将同时被收录在数据库中,如作者不同意收录,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将视为同意收录和发表。

来稿请寄: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030001

电话:0351-4155095,0351-4963092,0351-4155062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综述 第9篇

1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涉及的关键技术可以概括成:产生用于成像的物质波设备原理和关键技术, 即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效率和改善物质波束流品质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对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建模, 通过模型参数的最佳化, 改善影像信息提取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研究探测物质波的探测器、传感器或者换能器等探测部件, 使得它们具有更好的灵敏度以及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将探测到的信号放大, A/D转换数字化, 在计算机记录的编码过程中防止失真, 开展提高信号传输效率和保真度的方法研究;快速、高效地实现图像重建, 在重建中减少噪声的方法学研究;减少噪声、伪影和畸变, 提高图像质量的方法学研究;更符合人体视觉效果的医学图像显示方法和关键技术;设计为新的成像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学以及相应的软件;以高效和快速的医学图像的存贮、通讯管理、检索方法学为主要内容的PACS技术;分子和基因成像, 在基因序列测定之后的后基因时代, 为了搞清楚基因和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 疾病和基因以及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 开展基因和分子成像成为医学成像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其中核医学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目前已经可以在临床开展诊疗的分子和基因配体水平上成像, 而光学成像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正在开发中的成像模态。

但是由于空间分辨率差和受到放射性标记药物的限制, 核医学成像用于分子水平成像的潜力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随着后基因时代的到来, 核医学成像将越来越受到重视。MRI可以提供分子成像某种现实的技术手段, 例如谱成像技术。分子成像工具都是新药开发的必要工具但是国内药物开发商使用这类工具的几乎没有。因为用放射性标记药物进行药物病理和毒性的研究是目前活体水平研究的最重要的工具。所以, 把成像技术的最后一个重要方向归纳为:实现分子成像的新原理和新方法, 以及对现有方法的改进技术。

2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应用现状

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作为疾病治疗的辅助工具, 其中主要包括用于手术或者肿瘤放疗计划设计、治疗时的影像监督技术、治疗后的验证和预后。同时, 通过信息集成完成的虚拟内镜技术、外科手术计划、影像导引下的外科手术、以影像信息为基础制定的放疗计划、影像导引下的介入治疗是医学影像的重要应用领域。

另外, 数字医学影像在医学图像的解剖学、生理学的教学当中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问题 第10篇

[关键词] 医学; 影像技术; 规范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89-02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

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1]。

3 加强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如本系统无合适人选,宁可从国内外公开招聘,千万不可迁就某个人或局部利益,否则定会阻碍学科发展,甚至对学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2]。当然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为核心,不断探索和拓展医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实现医师思想政治素质的不断提高。

4 合理使用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5 明确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6 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7 加强规范化防护

首先应健全防护管理机构及工作人员防护档案,在劳保、休假上给予照顾,落实责任、常抓不懈[3]。要熟悉设备的性能,掌握设备操作规程和防护知识,坚持使用最优化的原则[4],购置铅围脖、铅围裙,添置铅帽、铅眼镜及各种必备的防护用品,对于工作间无铅门的及时给予安装,各检查门前增加电离辐射标志,各机房门外增添有文字注释的工作指示灯,并和设备联动。尽量减少患者和自己不必要地照射。对每一患者的治疗总剂量、治疗次数和重要器官的剂量进行监控;摄片时,对受照部位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仅大于胶片(或电子暗盒)面积的10%范围内,并使用滤板[5]。对同位素室核医学科放射源实行严格进货,严格保管,严格登记,对放射废弃物严格按规定处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8 讨论

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及临床工作的开展都是举足重轻的,重视其建设与发展,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的原则,重视各个环节的工作,尽快把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使医院的资源合理利用、接近并达到国际标准,必将对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为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创造条件,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祁吉. 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管理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67-108.

[2] 刘玉清,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和学科探讨[J]. 医学文选,2002,2(1):2-3.

[3] 段闵江,张寿清,王咨士. 加强医院放射卫生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做法[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24):53.

[4] 张太生. X线使用最优化问题[J]. 实用医技杂志,1996,3(1):34.

[5] 段少银,蔡国祥,叶锋. 关于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书写规范化的讨论[J]. 中华现代影像学,2000,45(1):90-91.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征订启事 第11篇

本刊为双月刊, 每逢双月出版, 每期12.00元, 全年6期, 72元。

优惠享受: (1) 凡属基金项目的论文, 向本刊投稿免收审稿费, 版面费给予一定优惠, 可安排快速通道发表 (2) 凡个人订阅本刊者, 向本刊投稿免收审稿费。

本刊订阅: (1) 全国各地邮局订购, 邮发代号22-195。 (2) 编辑部直接订购, 我们承诺:只要您的地址无误, 保证您按时按期收到所订杂志。

编辑部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邮政编码:030012联系电话:0351-4960098

上一篇: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下一篇:固定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