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中学范文

2024-05-24

教会中学范文(精选12篇)

教会中学 第1篇

一、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英语教学概述

19世纪60年代,部分教会就开始设置英语教学课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英语教学体系已经得到本质上的转变,其主要经历了拓展、丰富及停滞三个阶段。

拓展阶段:1912年民国成立后对教会进行肯定,教会中学开始逐渐成立并形成一定规模,改善了教会中学建设效益。 该时期政府推行学制改革机制,对学制改革内容进行拓展,许多学校都开始进行调整和转变,学校对新型教学理念的需求不断加大,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国时期教会中学的发展[2]9。 与此同时,学校的调整和转变提升了人才教育质量,改善了毕业生自身素质,这为教会中学人才的输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降低了民国时期教会中学教学难度,使英语教育逐渐普及化、多元化,从本质上改善了该时期教会英语教学的发展。拓展阶段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可以依照其教学内容及教学重视程度划分为三大类, 即重视英语教学且统一教学学校、重视英语教学但中、西学分开式教学学校、不重视英语教学学校。

丰富阶段:1922年以后国民政府开始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教育进行思考,依照当时教学现状对教会中学进行整改,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教学体系[3]6。 在上述影响下,教会中学开始呈现一定的中国特色,逐渐与公立学校相融合,英语教学机制及教学体系得到了本质上的丰富和发展,成为国民政府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该时期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 学制中明确指出教育体制要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依照中国国情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形成对应教学机制。教会中学为了响应上述内容将教学改为三三制两级体系, 实行学分制教学, 英语教学纲要和体系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和丰富。 除此之外,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还对自身教学组织进行完善,依照公立学校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转变,形成了协调的教学结构,教会中学外语教育中国化进一步深入。

停滞阶段:1937年日军侵略中国,部分教会中学在日军入侵压力下被迫停办,部分教会中学在该压力下被迫转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上述入侵过程中日军要求教会中学停止教授英语,强令将英语教学改变为日语教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在1941年,日军开始大肆攻占租界,租界中部分迁移的教会中学被迫再次停办、迁移或取消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受到严重抑制,整体教学发展停滞不前[4]102。

二、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设置

1.教学人员设置。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教学人员较为匮乏,招生难度较大,整体教学人员构成较为单一。 19世纪末中国社会教育状况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和提升,教学开始呈现开放性发展,该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体系得到非常大的转变,尤其是在沿海区域。 1928年国民政府开始取消对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压制并在该基础上引入大量留学人才,部分教会中学英语教学人员数量逐渐加大,其具体状况见下表。

随着民国 时期教会 中学的不 断发展,教会中学英语 教学人员 状况得到 了非常大 的调整,教会中学开始在原有传教士、外籍教育人员的基础上适当运用中国留学生、英语专业毕业生等,通过中国籍教师对师资结构进行完善,逐渐形成以中国籍教师为核心的英语教学体系。

2.教学材料设置。 早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材料主要为英美国家原版教科书,内容理解难度较大,教学知识与民国时期学生所处环境及教学需求差异非常明显,无法真正满足学生需求。 民国时期为了转变上述现状,教会中学对英美国家原版教科书进行调整,依照英语教学内容及教学知识编纂了中国化英语教学课本。由于编纂材料依据的不同、编纂角度的不同及编纂人员的不同等,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课本多元化现象非常明显。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1936年,华北地区40所教会中学使用国外原版教科书的种类数为13,占据总体教学用书种类的23%,使用国人自编教科书的种类数29,占据总体教学用书种类的52%,使用外国人编写中国出版教科书的种类数为31,占据总体教学用书种类的29%[5]75。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 语教学过 程中 《 开明英文 读本》( 林语堂)、《 英文津逮》 ( Graybill) 两本教材最受欢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率高 ,教会中学英语教学与公立中学英语教学材料内容相差不大。尽管英文原版教学材料仍为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其核心位置已经发生转变,教学内容与民国时期学生学习需求协调性明显上升。

3.教学方法设置。 早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进行英语翻译,即教师对基础英语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英语文章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了解英语单词、语法等,锻炼学生英语能力。 教师依照教学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划分,设置低年级学生对短篇记事文章进行翻译和学习, 设置中年级学生进行时事摘评,设置高年级学生进行口头训练及写作表达,这种基于语法翻译性的教学和训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过于死记硬背,造成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时对上述教学方法进行转变,引入直接教学法,设置课外阅读体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教会中学英语课堂得到极大的改善。该时期教师通过直接教学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善,直接进行听、说、读、写四项环节,省去了翻译教学法中的边角内容,使英语教学课堂得到浓缩。 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对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英语作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训练自身翻译能力,有效改善了学生翻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培养效果大幅提升。

三、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改善了中国教育,提升了中国教育质量。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引入西方先进教育理念, 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拓展和提升,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机制的发展。 在教会中学影响下,公立学校开始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 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设置化学、物理、生物、社会、经济等学科,教育内容得到非常大的拓展[6]106。

培养了大批人才,加速了中国发展进程。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体制较为完善,教学效益非常显著,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及精通外语的其他学科人才,这些人才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如钱钟书先生、王佐良先生、杨宪益先生等。 上述人才将西方先进的科研知识、教育知识、生产知识等引入中国,使中国各个领域得到全面优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过程。

拉近了中西方关系,强化了中西方文化交流。 清朝末年清政府闭关锁国,中国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只能在内部文化体系中进行交流和转变。 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将西方生活文化、生产文化等引入中国,拉近了中西方关系,打开了国民视野,使西方文化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体系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注入了新的元素。在上述教学过程中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影响和融合,中西方文化价值不断转变,为中华之崛起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环境。

除上述正面影响外, 教会中学英语教学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教会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部分课本对华人进行贬低,造成学生认知出现偏差;教学过度强调英语,中文教学效益受到制约,个人发展受到限制;受西方影响较深,出现“ 全盘西化”和崇洋媚外的心理等。 教会中学作为民国时期教育体系中的关键内容,对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方式多样,有效提升了同时期公立学校建设效果。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其教学体系设置进行合理分析,对其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进行把握,形成全面化、科学化的研究认知。

摘要:本文首先从文献资料出发,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设置进行研究,深入了解了英语教学的教学人员、教学材料、教学途径设置状况。最后,在该基础上结合历史内容,对民国时期教会中学英语教学影响进行全面挖掘。文章对民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性作用。

教会中学 第2篇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思维,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甚至部分交际用语,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毕竟底气不足,找不到成功的喜悦 。尽管可能在别的学科里,他们中的佼佼者,能用一年二年时间提前自学完成,但在外语学科中他们还停留在听命于教师,跟在教师后面跑,教什么学什么,布置什么做什么,自身学习外语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其学习方法仍然还是“预习单词--听老师讲解课文--做练习--背课文”低层次模式的简单重复。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养成课前、课后进行预、复的习惯,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缺乏正确的指导,更可惜的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时间、接触的机会等老师进行人为取舍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使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仅限于单词、词组的识记,对于课文的阅读,多半局限于读懂课文,停留在了解课文的信息上,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是极大的浪费,是老师功利主义的态度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其实课文所载的信息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学习外语教科书中课文的目的,绝不是为获取课文提供的信息。而是要千方百计的挖掘课文的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利用课文进行至关重要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会学习外语的过程,从教学角度上看课文教学才真正完成。课文的利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有实效的方法就是“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环境功能教学法”的完美结合。这也可以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出国一个月速成”的道理,因为在国外我们有了必须讲英语的环境刺激。但也有人疑惑,为什么许多国外回来的人口语很好,但写英文或读英文就未必比我们强呢?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纯环境式的英语教学法不能解决英语全面提升的问题,没有功能辅助,学习者很难在短期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情景交际教学中”,以课文为议题,内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言语交际活动,包括说话练习、课堂讨论、小辩论、编对话、课文表演、小作文、背景知识介绍、给课文另外取题、就课文内容进行辩论、用新词语编故事、故事续讲、角色复述等等。利用课文的这些训练过程就是高效的学外语、习得外语的过程。老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与点拨,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熟悉,进而掌握外语,使他们离开老师也能高效地学习外语,这就是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会学习”的口号下,从学这方面来讲,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英汉词典),自己记例句,在此基础上自己用新词语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式、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的同时,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也就是吸收课文的养分。从教的这头来说,就是要挖尽课文中的一切,在利用课文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外语,保证学生的预习复习的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花力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的深度,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预习复习成果,给英雄有一块用功之地,学生在高质量的交流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也使同学们在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追赶中不断地提高课外言语活动与自学的质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课外学习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有章有法的,有的是有创造欲望的,甚至充满激情的。这就完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外语欣赏到知识果实的感受,同时,教师对学生不断地提高要求,启发、利导,让学生永远有跳一下,以摘取成功的硕果的欲望与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情感与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预习与复习是学生学得知识的主要方法,作业与考试也是维持高质量自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业的布置,要以检验、巩固,特别是要发挥预习复习的成果,达到应用与交际的阶段。这样的过程与周期从学的角度说,应该比较优化,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极大地提高。从教的角度说,教师不仅要把握知识这一块,同时还必须从德育、文化、智力开发、习惯养成等多方位备好,在课堂上把时间贡献给学生。这时,指导的广度与深度,引导驾驭课堂的艺术就更显突出与重要,这是对教师的挑战与考验。

中学语文如何教会学生终身学习 第3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121-02

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要使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就要运用“自主性学习”实现学生的主动性发展,运用“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的和特长性发展,运用“创造性学习”实现学生的创新性发展。

一、自主性学习

1、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实验证明: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的情况下,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针对中学生,我们首先应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1)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2)活跃课堂气氛,养成学习兴趣,(3)巧用学习规律,调动学习兴趣,(4)活跃思维过程,增强学习兴趣,(5)采用多种教发,巩固学习兴趣,(6)增加语言实践,保持学习兴趣,(7)体验成功喜悦,浓厚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开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开展作文竞赛,鼓励学生向杂志社投稿,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如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把生硬的古文,古代的名人传记、英雄故事展示给学生看,就会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性任务等。

2、方法引路.,培养自主,营造氛围,体现自主

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我们应多层面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性。(1)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2)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空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3)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尽可能摆脱对教师的依赖。(4)尊重个体差异,重视个别指导,无论是在内容上,方法上,文学上要照顾好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和有效。 另外,要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得有民主的教育观念,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3、教会学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教会学生记录自己学习的体会

教师不失时机地教学生和督促学生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去获取有用信息,提高学习效益。可以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资源,如课文注释,语法要览,课外阅读等,再教学生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查阅图书馆资料等,也可以教学生利用网上信息去获取知识,教会学生要真正学会先要学会如何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更要学会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同时,要帮助那些认为学习效果差是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的策略,要教会掌握有效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通过写日记或其他记录的方式,学生记下自己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及时进行个别辅导,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这样,有助于加快快自主学习的进程,效果明显。

二、探究性学习

1、精心创设探究性课堂教学环境

探究性学习应把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探究这些课文只是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与水平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探究哪些课文并不重要,只要是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课文都可以用作学生探究的材料。如可以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同学门,今天学了《论语十则》,由于是古文,老师讲得多一些,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朱自清的《春》,请大家对课文先探究一下,上课时交流各自探究的结果和体会。你们可以自主确定自己探究的重点,老师也给你们提了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强烈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你理解或觉得作者想传达的主要是什么思想感情?为什么?从文中你获得了(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哪些有益启示?你如何评价作品的感情倾向(尽可能联系作品的文化背景)你觉得这部作品在写作思路上有什么特点?等。相信随着学生对一篇篇课文亲身进行探究实践的不断开展,随着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和教师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与境界。

2、认真组织探究学习的载体

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探究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探究。探究显示着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为性、活动也就成了展示学生、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表征着学生个体对课程实践的一种态度与方式,是对活动的创造、运演,决定着活动的方向、性质以及结果,活动的质量。现代课程所提倡的就是主体参与基础上的活动,活动基础上的发展。

3、重视培养学生优化处理资料或信息的能力

要探究,就需要资料、需要信息,而这资料和信息仅靠老师是远远不够的。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发现资源、利用资源,收集、检索、运用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在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指获得信息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指获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的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并重视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表现结果的能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用准确而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都成为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4、优化评价方式以鼓励探究的热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似乎已经习惯了用那些仅限于便于操作的标准答案和所谓的参考答案进行量化排名的评价方式。然而作为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则必须将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评价,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评价。评价的内应该侧重于个体成长中创造性和个体在群体实践的团队合作意识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因素的变化。评价的目的不在乎选拔,而在乎发现每一个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肯定其探究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激发每一个个体的创新意识,使个体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变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并使之在其它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三、创造性学习

1、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训练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雾里看花,因此教法必须改进:(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猗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2)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3)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4)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2、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近年来伴随着教改的又多了多媒体,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3、改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现今的中学教学,习题答案一般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老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控制着学生的思维,那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教育观念,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多疑、多发现,才能多出新成果。如在《七根火柴》教学中,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可能各抒己见: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原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等等。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试论近代浙江教会中学的课程设置 第4篇

浙江是西方教会组织在华开展布道事工最早的地区之一。1842年, 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大清王朝, 在“蕞尔小夷”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 迅速败下阵来, 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上海、厦门、宁波等沿海五口城市, 宁波因此成为外国传教士传播福音的首选城市之一。1844年, 英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 (Mrs.Aldersay) 到达宁波后, “设教传道, 即首创女校”。该女塾系“中土的第一家女学校”。[1]23从此以后, 传教士们以宁波为基地, 创设了若干教会学校, 并向杭州、绍兴、温州及其他地区辐射。19世纪60年代末, 部分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规模、教学设施等已相当完善, 如杭州育英书院 (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 已达到中学程度。迄至民国, 浙江教会中等教育已相当发达。截至1951年, 浙江已有20余所教会中等学校, [2]240位居全国前列。课程作为实施学校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 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研究近代浙江教会中等教育, 课程设置当是重要的考察对象。

二、近代浙江教会中学课程设置的成因及特点

教会学校的课程结构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早期阶段, 教会学校出于传播福音和在中国扎根的需要, 除开设圣经外, 还开设英语及一些识字和算学类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计不成系统, 因师资、设备等原因, 数量有限, 往往因人设课, 随意性大。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 国人对西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逐渐加深, 教会学校加强了课程建设。迄至清末民初, 其课程设置已十分完备, 如杭州市私立惠兰中学 (Wayland Academy) 开设了国文 (“四书”“五经”) 、英文、算学 (算术、几何、代数) 、科学 (生理学、地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 、历史、圣经等课程。[3]学界在论及教会学校课程结构时存在不同观点, 但主流做法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 即宗教、儒学和西学”。[4]2笔者认同这一提法。此外, 近代浙江教会中学为了与中国的现实需求实现对接, 还开设了许多职业类课程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限于篇幅, 仅讨论宗教、儒学和西学 (科学和英语) 等核心课程。

(一) 宗教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展教会教育的目的在于“以教育之方法”, “使各个人委身于耶稣基督, 俾上帝之国祚复建于人世, 并创造一适合于基督教教义之社会制度而已。”[5]42在中国传播福音, 进而实现“中华归主”的基督教事业中, 教会中学“实为一最重要之部分”, 因为中学生皆为一般之青年男女, 其一生重大之问题, 如职业选择, 个人习惯及处世态度等, 都在这一时期养成。可见, 未来人生之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教育。而宗教教育在奠定教会中学生的人生观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实非其他课程可比, “教授圣经, 并以圣经为各种课程的根基。”[5]48所谓宗教教育, 简单说来, “就是用教育的方法去传播基督教的内容。”为确保宗教课程的核心地位, 各教会中学制定了许多刚性规定, 如宁波三一中学 (Trinity College) “规定圣经与英文两科不及格不予升级。”[2]239在民国前期, 教会中学对圣经课程的内容规定的都很具体, 如惠兰中学“圣经”四年的学习内容分别为《基督比喻》《使徒实续录》《旧约史记》《福音史记》。学时数为每周两小时。[3]20世纪20年代起, 发生了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 基督教在华教会教育机构受到巨大冲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也为了能够在中国长久立足, 教会中学被迫向政府立案, 以争取政府的承认。同时, 还启动了课程改革, 将原先列为必修的宗教课改为选修课, 或减少宗教的课时数等。“宗教教育”一词也被“人格教育”所替代。在教学方法上, 着重人格建设, 进行“人格感化”, 形成人格建设的环境, 以基督教的道理, 教化青年。虽然宗教课改为选修课, 但它仍然是教会中学倾情打造的课程。其具体表现, 一是置国民政府之禁令于不顾, 在课堂上仍然堂而皇之地教授“圣经”。二是借助各类活动, 使宗教课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强化学生对宗教的感知和认同。以下是鄞县浙东中学的宗教教育计划——甲、课程设施:为欲使青年学生对耶稣基督毕生行述暨其伟大之品格获得认识起见, 高初中每一班级每周在规定自修课时间内改授福音课一小时, 高中学生盖用英文本并请西教授指导。乙、经常团体活动: (1) 德育日礼拜; (2) 基督教青年团契:于每礼拜日晚举行集会, 内容包括唱诗、祈祷、证道、人生修养、新知识介绍等。丙、特种活动: (1) 节日庆祝; (2) 宗教问题书籍与最近中英文教会杂志刊物之陈列; (3) 师生集体灵修; (4) 学生归主运动。绍兴越光中学“学生团契”的主要内容为“平日则注意各种服务事工, 如练习唱诗、个人谈道、探望患病同学、招待新生等。查经班:每周一次, 高中中文圣经一班, 英语圣经二班, 初中中文圣经三班。”由此可见, 学校的宗教氛围不但没有减弱, 反而更趋活跃。虽然宗教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但其积极意义是教会中学师生关系和谐, 同学友爱, 人格健全, 热爱国家。在民族危难关头, 很多教会中学生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权的斗争, 并献出了生命。

(二) 儒学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本, 与宗教、西学并称教会学校三大支柱课程。教会中学重视中国传统经学教育, 其重视程度有时甚至超过了英文。 (1) 开设儒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中国语言文字的教育与训练。传教士潘慎文 (A.P.Parker) 说:“一个中国人为了受教育, 他必须懂得本国的语言和文学, 迄今发现唯一学习语言和文学的途径是通过学习经书。中国语言的经纬出自经书……语言的要素和精神是从经书中产生和形成的。”这样, 通过经书的学习, 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就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能够切合中国社会的要求。其次是为了掌握引介和传递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的工具。“教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识字才能帮助把西方的知识介绍到中国来。”再次, 是使培植的学生“在中国社会和政府机构中能占有位置”, 进而扩大基督教的影响。因此, “经书学习不仅要占有位置, 而且要有重要的位置。”

教会学校在启蒙教育阶段, 要求学生学习“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 作为经书学习的基础。在其更高级的课程中, 要求学生学习作为儒家教育核心的“四书”“五经”。民国前期, 蕙兰中学的“国文”课每周6小时, 基本涵盖“四书”“五经”的内容, 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选读经文”“选读五经”等, [3]这些课程贯穿中学四年始终。立案后, 各教会中学根据教育部要求, 对国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减去了许多“四书”“五经”的内容。根据民国十五年《本校历年章程汇订》, 惠兰中学初中部的“国文”每周7小时, 超过英文 (6小时) 。使用的教材是“国语教科书”。高中每周6小时, 和英文持平。教材是“国文评注”、“选读”。可见, 对国文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公立中学。

近代浙江教会中学对国文如此重视的动因不外是与省内其他公私立中学展开竞争, 最终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 在中国长久立足。因此, 当蕙兰中学发现其学生热衷于学习英文, 而国文学习有被忽视的倾向时, 便采取措施纠偏。“当时对英文颇为注重, 每周九小时, 虽然, 仍以国文为上, 试观入学考试时, 各科比例为国文二分, 算学一分, 地理一分, 英文一分, 至于平日更有明文规定‘其有侧重英文抛荒各科者, 当停读英文, 补习各科, 俾免偏偏之弊’”。蕙兰的这一做法, 值得当下教育者的深思。

(三) 科学

传教士来自西方发达国家, 他们对科学力量的熟知程度远甚于落后国家的民众。自传教士来华从事教育事工以来, 科学一直是他们着力打造的课程。早在1877年上海召开的在华基督教传教士全国代表大会上, 来自登州文会馆的狄考文 (Calvin Mateer) 就强调了科学的重要性。他说一个精通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知识的本地牧师将取得其他途径无法取得的声誉与影响。由于传教士掌握了傲慢的中国学者既无法否认又难于抵制的科学知识, 因此他能取得人民的尊重和信任。掌握了科学知识, 才能将这些知识传播给广大的中国民众, 培养他们需要的人才, 从而支配社会的情感和意见。而且, 中国民众的实用主义趋向也是教会学校乐于传播科学知识的缘由。狄考文说:“中国人是最讲实际的民族, 除非有看得见的利益, 他们是不会让子女进入教会学校的……教育就必须致力于生活中能够获得成功的职业。”再者, 作为以传播福音为己任的教会学校, 认为宗教和科学是相辅相成, 而不是互相对立的。陈志良在《基督教的面面观》中指出:“科学能够帮助基督教, 但是基督教义也大裨于科学的思想……基督教对于科学的裨助是基督教真正的精意, 并不是附属的仪式, 基督教和科学不但互相资助, 其底理的所在, 又多符合的地方。”因此, 在华所有教会学校自创办以来, 无一例外地都开设了科学课程。从道光十九年 (1839) 创办的马礼逊学堂开设“阅读、写作、数学、地理及其他科学”起, 科学一直是教会中学孜孜以求、倾心打造的课程之一。

近代浙江教会中学设置的科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精密的思维和获得社会中必需的生产能力。社会科学能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研究并解决社会的问题, 而中学阶段则是训练学生科学精神和能力的基础。浙江教会中学科学课程的设置, 大致以20年代中后期为界。在此之前, 设置的科目较多, 数理化、生理卫生、天文、动植物、地质、史地等诸学科均涉及到, 学生负担较重, 但他们的知识面较广。20年代中后期以后, 由于国民政府强制各教会中学向政府申请立案, 加强了对教会中学的管控, 统一学制, 因而教会中学所设的科目有所减少。根据立案后的杭州市私立弘道女子中学 (Hangchow Union Girls’School) 《高中普通科学程》, 共开设党义、国文、英文、代数、几何、三角、解析几何、本国史、外国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体育、家政共16门, 原先的天文、动物、植物等课程均被取消, 增加了家政等职业类课程。

(四) 英语

近代国人学习英语的历史可上溯到嘉庆二十三年 (1818) 为海外华人创办的马六甲英华书院。迄至民国肇建, 以华人为主要对象的英语教学的开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晚晴时期, 对是否开设英语课程曾有过较长时间的争论。早期教会中学的课程与美国小型教派学院相似。绝大多数美国教派学院重视拉丁和希腊语、数学、宗教等。不同的是, 近代浙江教会中学以儒学和英语替代了拉丁和希腊语, 其他都保留了下来。民国以降, 英语更是一枝独秀, 得到了普遍重视, 并且以英语作为教学其他课程的语言。首先, 英语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 外国资本家把持了银行、铁路、航空、海关、邮政等重要部门。这些行业对英语要求较高, 并且是“金饭碗”, 退休后还有养老金。它们都公开招聘, 而考试的重点科目是英语。而且, “商业、政治生活、高等教育机关、社会生活, 无处不用英语。”教会中学以其优良的办学条件, 尤其以其高水准的英语师资 (2) 及高质量的英语教学而受到想谋取“金饭碗”的万千学子的青睐。冰心于1914年秋进入北京贝满中斋 (中学) 的动因是因为她父亲说, “教会学校的教学是认真的, 英文的口语也纯正”。其次,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 具有双重属性, 一是语言属性, 是学习的对象;二是工具属性, 是获取信息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工具。众所周知,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 是非常不严密的。而且, 当时还有许多学科术语, 还没有对应的汉语译名, 以汉语组织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 民国时期以英语授课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不仅自然科学以英语授课, 宗教、中外史地等课程也都用英语授课。再次, 民国中后期发生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权运动, 形成对基督教在华事业的冲击, 教会中学也未能幸免。为了在中国立足, 与其他公私立学校展开竞争, 进一步适应社会对英语及西方科技知识的需求, 教会中学对英语的重视更是不遗余力。惠兰中学的英文周学时数曾一度达到9小时, 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高的。许多教会中学虽然在立案后迫于压力, 削减了英语课时, 但还是通过宗教活动, 如利用自习课用英语上圣经课或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礼拜、读英语宗教书刊等活动来延长英语学习的时间。在课程内容方面, 教会中学一般都规定的比较具体。如嘉兴秀州中学 (The Kashing High School) 英文包括阅读、文法两门课程, 还有英国文学A、英国文学B、商业英文等选修课程。从中看出, 浙江教会中学除重视文学阅读以外, 还开设了“商业英文”等具有职业指向特点的课程。

结语

西方教会在浙江开展教会中等教育已有一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其课程的演变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 经历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但是, 不管如何变化, 自教会中学诞生以来, 宗教、儒学 (国文) 、科学和英语作为核心课程的地位始终未变。宗教是保持教会中学宗教特性的唯一课程, 儒学是保证教会中学生能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 科学和英语是浙江教会中学与其他公私立中学竞争的优势课程。正是这些与传统教育迥异的深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培养了一批通晓西学、有别于传统封建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 客观上为浙江教育近代化作出了贡献。虽然浙江教会中学淡出人们的视线已有六十余年, 其课程设置仍有值得借鉴和传承的价值。当然, 我们也要对教会中学课程教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褚季能.女学先声[J].东方杂志, 第31卷第7号, 1934.

[2]邵祖德等.浙江教育简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3]杭州私立蕙兰中学校.七年至八年惠兰中学校章程[Z].杭州惠兰印书馆印.

[4]尹文涓编.基督教与中国近代中等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父母教会我作文 第5篇

人生是一段漫漫长路,而教我们走第一步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只有走好了第一步才能走好每一步,而教我们走好第一步的父母,是我们用一生的时间都还不好的恩情。

几十年的细心栽培,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怎么能是余下的年数所偿还得了的。是他们给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次温暖,第一次希望,是他们把破碎的各种第一次细心的拼凑才成长成现在的我们。我的父母常年不在家,他们都应为工作很少回家,即使是一次勉强的回来看望一下我和哥哥这两个很早就学会独立的孩子也只能一个人回来,而另一个人则要承受两个人的工作。大多回来的都是妈妈,因为妈妈是这个家最勤快的人,只要她回来了家里就会被收拾的井井有条,但是爸爸自己一个人很辛苦所以妈妈从来都没有呆在家里太长的时间。我知道,我也深深的明白爸爸妈妈的苦衷,那天她用消瘦的手臂紧紧的环抱住我,用略微有些颤抖的声音说,对不起,其实她也想让我们一家四口在一起,但是她说她和爸爸想在他们想让我们好好生活,但这则必须建立在他们的劳动之上。他一直抱着我,我不敢抬头,我怕我会见到我最不想让她见到的表情,也怕我抬起头会迎接她不断流下的泪水。他们生活的太苦了,太累了,我懂,我已经不是那个一直被你们很快就回来的谎言欺骗的小女孩了,但是,我宁愿我还是小女孩,宁愿让你们一直欺骗。长大了,越来越不相信童话,也越来越想去相信童话,越大,越成熟,越理解,越痛。虽然现在已经好多了,但是那段时光一直铭刻在心,刻的深刻,刻的流血。我现在无条件的享受着你们的关爱,你们的一切一切,只求能够填平心中的不安。那天,我上学要迟到了,该上初中了,总是迟到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出了门,急匆匆地下楼,唯恐慢了一秒。妈妈追到梯上,喘着气问我,你是不是没拿钥匙?我不禁哑然,笑着说没事,妈,我拿了。我先走了啊~我心中的火急火燎立刻被浇了一盆温暖的水,不但没了心急而且还暖暖的。果然爸爸妈妈回来了就是好。那天我理所当然的迟到了,我被老师罚写七百字检讨,当做是迟到不下三次的惩罚。我在检讨上写的悔恨万分,自责万分,衣服乖宝宝样,实际上我的新根本没有在那上面,但终归算是蒙混过去了……父母教会了我什么呢?那应该是爱和珍惜吧!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曾经曾喜欢过的遗嘱花草也抱有珍惜。

教会中学 第6篇

名流妈咪亲子时刻

她们是全球最光芒四射的女人,拥有财富、事业和名望,她们分享同一个称谓:母亲。当她们和孩子一起出现的时候,画面上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以不同的方式。

我是一位长相平凡的母亲

Naomi Watts

她十几岁出道,33岁成名,39岁才生头胎。但所有迟来的都是好消息。她坚持顺产生下长子亚历山大,如今二儿子塞缪尔都已经5岁了。她说自己“长相平凡,演技还需提高”,当妈妈后让她愈发像一瓶正醇的女儿红。

快乐才是拯救身材的灵药

Heidi Klum

这位全世界最贵的超模是四个孩子的亲妈!是的,孩子们的歌手父亲Seal已然成了EX,但海蒂没有让孩子们失去快乐童年,她的保镖男友把这个大孩子和她的一群小孩子带到沙滩边,玩得忘乎所以。海蒂抱起小女儿Lou Samuel,让她在妈妈的旋转木马里欢腾。当你为了保持身材不敢生孩子、不敢奶孩子的时候,想想这位40岁的四个孩子的母亲的傲人身材吧。

拗我的造型当我的妈

Victoria Beckham

她和球星贝克汉姆结婚14年,生了四个孩子,最小的女孩才两岁。无人争议,她是英国最有名的时尚ICON,她拥有自己的时装事业,她是这个著名家庭的灵魂人物。女儿小七的到来让维多利亚重摘辣妈头牌:年届不惑的她踩着恨天高、穿着紧身DVB、抱着肥嘟嘟的小七还能摆出100分的时尚pose,而让所有人感慨的是,孩子在她臂弯里总是显得如此舒适。就像她多年前写的书《That Extra Half an Inch:Hair,Heels and Everything in Between》所彰显的那样,正是孩子坚定了她追求完美的心。

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邓文迪

大女儿Grace长得像她,小女儿Chloe长得像爸爸默多克。在这个显赫的家庭里,出身和富贵被刻意忽略,独立、节制、友善、开放和礼貌被强调,Grace今年12岁,她将从妈妈那里收到多少生日礼金?答案是12美元。博闻强识和良好教养或许才是这个家最为认可的品质。

我很幸运,有这么多孩子

Angelina Jolie

她和布拉德·皮特有6个孩子,他们或许不想强调谁是亲生谁是领养。她是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她每年将1/3收入捐出,她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从2009年开始,拍电影已经成为她育儿生活的调剂品,“这些富有创意和灵感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休息和调整。”用心养育6个孩子的辛劳可想而知,而她最幸运的是拥有一个愿意分担的先生和一群同样爱她的孩子。

让孩子看到父母有多相爱

Julia Roberts

朱莉娅是三个孩子的妈妈,一对龙凤胎9岁,小儿子7岁。她曾经因为狗仔骚扰孩子学校而驱车追赶,并最终截下狗仔痛骂。护犊子的狮心妈妈成了朱莉娅的育儿招牌,她竭力用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自己的名利场中只受益而不受害。

女儿给我新事业灵感

Jessica Alba

美国巧克力甜心生了两个女儿,三个女子一起出街的时候,就成了狗仔眼中最好的戏。去年,她和Chris Gavigan开办了The Honest Complany婴儿用品公司,并出版了新书《The Honest Life》,她细数适合儿童的家居到食谱,分享为人母的经验。

有女万事足

Courteney COX

女儿Coco是上天赐给这位喜剧演员的天使。她在多次流产后,终于怀上了Coco Riley Arquette。她不顾夫家的反对,给她起名Coco,这是她本人小时候的昵称,她想让女儿成为另外一个自己,或者说让自己在女儿身上再活一次。

精灵公主童心未泯

LiV Tyler

为了儿子Milo的幸福,她真的豁出去了,几次三番被镜头抓到乱穿一气,一到万圣节,更是和儿子大玩变脸。当有人担心9岁的Milo还很恋母的时候,单身妈妈Liv不会太担心,这就是她给孩子的爱。

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改变张柏芝

独自养育两个儿子,张柏芝说并不辛苦。为了孩子,她戒掉了夜归、酗酒的不良生活方式。从《长江七号》到《河东獅吼2》的宣传,大儿子Lucas和妈妈互相撑场。

带着孩子参政议政

Licia Ronzulli

三年前,意大利议员Licia Ronzulli带着新生的女儿参加欧洲议会,讨论欧洲妇女产后是否该享有20周的带薪假期。三年来,女儿Vittoria多次跟着妈妈出现在议会中,成了一名最萌的“小政客”。妈妈会为她准备一只粉色的气球,或者一只小熊玩偶,而Vittoria也会以举双手赞成的方式支持妈妈投票。这是去年2月15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Licia再度带着女儿参加欧洲议会表决会议。

让女儿接班最满意

Madonna Ciccone

自己穿着性感暴露,还能要求女儿乖巧淑女吗?麦当娜对女儿的要求是别成为女巫。大女儿罗德斯里昂13岁就登上了欧洲顶级杂志的封面,小女儿被妈妈夸为“全世界最会穿衣服的女孩”,母女三人席卷时尚圈势如破竹。

给女儿我认可的世界

Katie Holmes

不用再去纠结她和汤姆·克鲁斯的离婚案了,离婚后,她穿上了高跟鞋,为Bobbi Brown做首位全球代言人,身价嗖嗖看涨。当她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相亲相爱的两个女子,而不再是全职妈妈和娇气公主。

nlc202309040108

女儿是我的时尚缪斯

亲子档案

张文轩:著名时装设计师,服装品牌Poesia创始人,曾是PRADA台湾地区总经理。

廖瑀缇:Poesia的御用嫩模,12岁。

孩子的童年也该有型有款

“那些穿着PRADA、Lanvin、Balenciaga洋装的女士,她们的孩子正穿着什么?”这就是张文轩创立Poesia童装品牌的出发点。她认为每个人只有一次童年,为什么不让他们看上去更加有型?

每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缪斯

廖瑀缇6岁登上妈妈自创品牌的广告封面,并占据所有内页。小萝莉以超强的专业精神征服了观众,她成为张文轩所有大秀的压轴模特,从6岁到11岁。“什么样的人生什么样的孩子!”张文轩看着女儿对时尚的触觉和钟情,由衷感慨。

女人,你可以向女孩学习天真

一个完美的女性应该是女人和女孩的结合体,拥有女人的成熟和女孩的天真。我们要回归到哪怕只拿到了一颗糖,也可以变得很快乐的女孩境界。

厨房里的人类学教育家

亲子档案

庄祖宣: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硕士,颇具个人独特风格的厨师和美食畅销书作家。著有《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其实,大家都想做菜》等书。

庄述海:大儿子,2010年出生于上海,天秤座,聪明伶俐贴心,是妈妈的‘小情人’。

庄述亚:小儿子,2012年出生于上海,处女座,是全家的“开心果”。

专业大厨的喂养经验

过了哺乳期,孩子就该和大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这是避免孩子挑食的好办法,也是培养家庭凝聚力的核心活动。食材的绿色和健康胜过烹饪手法的细腻和高超。在儿童的喂养上,别有太多顾忌,庄祖宜甚至会让好奇心十足的大儿子尝试啤酒,上海小笼他一口气能吃16个,对孩子而言,还有什么比快乐和获取经验更重要的事呢?

全职妈妈也要杀出事业血路

庄祖宜严重缺觉,但美食话题就是她的强心剂。从两个儿子身上抽出空来,她每周给自己规定了微博、视频、写作的工作任务。旅居上海的两三年,她已经出版了两本畅销书。她请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到家中录美食制作分享视频,放于网络中。在一个关于“法式吐司”的视频里,庄祖宜让述亚露了一把脸。她胸前挂着几个月大的baby,一边示范做菜,一边轻拍婴儿,笑容温柔慈爱,手法干净利落。她还会偶尔蹦跳两下:“述亚快睡着了,他喜欢我一直动,不然就会不高兴。”

生活方式决定亲子模式

作为外交官的妻子,庄祖宜不得不准备好四海为家。她在一个城市不会待5年、10年,通常是一两年换一座城市,这和她人类学硕士专业的田野调查方式不谋而合,也非常适合她立志成为一名厨师和美食作家的心愿。做两个孩子的全职保姆,抽空钻研美食,写下带着人类学研究精神的畅销书,这就是最适合她的亲子模式。

为女儿亲手建造一座法式幼稚园

亲子档案

胡小燕:台湾裔法国人,杭州弗雷内教育中心创始人。金牛座,毕业于巴黎第十大学。曾是法国航空公司职员。

Zoelie Labruffe:6岁,中法混血儿,处女座。

法式妈妈的优雅和勤勉超乎你想象

法国妈妈不求长辈,不雇保姆,生产三四个月后上班,夫妻轮番请假带孩子。等孩子上了托儿所,法国职场妈妈都是晚上6点下班匆匆赶到学校接孩子,路上买菜,回家做饭。即便如此,在餐桌上,法国妈妈也一定会教孩子做个优雅的淑女,进食的时候从不说话,离桌的时候要征求其他人的同意。

法国人为何推崇弗雷内教育法

弗雷内教育法适用于学前到大学的所有教育,目前已经被运用于近60个国家,在全球有60余万名教师。这套教育法的精髓是:教育是自然产业,学生是植物。教师要帮助他们快乐成长,真正因材施教,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习得探索方法、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

妈妈的现在就是女儿的未来

曾经日理万机的法国航空公司职员,如今的幼稚园园长,胡小燕在亲朋好友圈中拥有“拼命三郎”的赞誉。在杭州创办幼儿园后,她又去攻读了巴黎第八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硕士,考出红十字会的急救证书,她知道自己的现在就是女儿的未来,所以,必须让自己永远处于进步的天阶上。

韩剧范儿文艺母女

亲子档案

李贤雅:ZOO摄影工作室制片人,曾是韩国知名舞台剧演员、戏服设计师。双鱼座。

金淑泳:11岁,处女座,韩国小学生,做过平面模特,拥有一支乐队,喜欢漫画创作。

天涯海角,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

李贤雅在韩国有很好的事业基础,她是小有名气的舞台剧演员,拥有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但当先生决定来上海开创时尚摄影事业的时候,她毅然决定放弃韩国的一切,抱着年幼的女儿加入先生的事业蓝图,并以自己卓越的沟通能力成为先生的好搭档。在这之前,夫妻俩决定去欧洲考察服装生意,他们带上了2岁大的女儿,在欧洲游历了大半年。

妈妈身上的艺术基因会传染

妈妈身上的表演天分、服装设计才干和简洁优雅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女儿。金淑泳爱弹奏乐器,进而在学校组建了一支七八人的乐队,已经接演出了。对于女儿的任何兴趣爱好,妈妈从不干涉,默默关注,但如果女儿想半途而废,妈妈则会提前打预防针:认准的路,你必须走下去。

真心帮助,而非指手画脚

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世界,尊重她对自己世界的呵护,不要试图去侵入。对于孩子的每一个决定,可以事前讨论,以提供帮助的姿态让她把问题想得更周全,而不是粗暴地指手画脚,帮她做决定。

妈妈的事业基地,混血少年的游乐场

親子档案

汪正虹:青年雕塑家,中国美院首饰专业开创者、导师,杭州人,天蝎座。

nlc202309040108

William de Vries:中国、日耳曼、犹太混血少年,6岁,金牛座。

欧洲人养孩子,大胆、放松,不圈养

William的奶奶是比利时国家一级曲棍球运动员,小姨是FIFA女足边裁。他一岁多时,奶奶就带他去滑雪,两岁时手臂上套着磁力圈就在西班牙的海里游泳,三岁时学会用电磁炉煮spaghetti了。“必须让孩子多尝试,让他尽早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救什么。”

孩子的藝术修养不是兴趣班教出来的

William爱金属乐、爱迪斯科、爱口琴、爱乌克雷雷、爱足球、爱汽车。他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跟着妈妈环游世界,到过罗浮官和蓬皮杜,看过蒙娜丽莎和掷铁饼者。William的父亲Leslie是古汉语博士,也是吉他手、贝斯手。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就是孩子的试验场,你的世界有多宽广孩子的天地就有多大。

幽默感来自自由的生活状态

William似乎天生就极富有幽默细胞。进了电梯,他会对着空气说:“真有意思啊,这里不准抽烟,怎么会有人抽烟呢?”抽烟者只得掐灭烟头。汪正虹和先生只用眼睛跟随着儿子,而不是手或嘴,所以,他获得的尊重和人身自由足以让幽默感随时迸发。

走出金融街进入陪练场

亲子档案

孙妍:瑞士宝盛银行董事总经理,驻沪首席代表,70后,射手座。

尚伽宁:某国际学校小学生,2004年出生,射手座。

文科生也能

炼成金融界高管

孙妍本是文科生,毕业后进入工商系统的事业机构,她对金融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赴美攻读了金融专业的MBA,进入NASDAQ做分析师,“9·11”事件后回国加入全球一流的金融集团,成为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的资深人士。她一周要飞几座城市,常常为招股书要工作到凌晨4点,黑莓手机24小时待命,成功背后必须是汗水。

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敢停下来吗?

女儿5岁的时候转入国际学校念大班,而她几乎不会一句英文。当孙妍意识到女儿遇到了巨大的学习障碍的时候,她在“事业和家庭”的天平前停下来认真思考:我必须花更多时间陪孩子面对挑战。这是一个事业处于巅峰期的金融才女的最终决定,她的事业止步于外资银行董事总经理的高位,转做时间相对自由的金融管家。这下,她可以每天陪女儿读一本英文小书,她的手机日程也改写成女儿一周的学习表:钢琴、长笛、游泳、击剑。

为何选择陪女儿击剑

击剑是一项同时考验智力和体力的运动,可以培养孩子聚精会神和分析决策的能力。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大学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剑桥,都很支持击剑运动,优秀击剑选手在考取这些学校时有加分。

教会学生写美文 第7篇

一.示范写作, 引发学生兴趣

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仅仅指出作文的方向, 是远远不够的, 让学生保持兴趣, 才是最好的动力。我酷爱文学, 现为浙江省作协会员。迄今在各级各类文学刊物发表散文、小说累计逾百万字, 写过散文专栏, 多次获奖。散文主要发表于《美文》《都市美文》《散文家《百家散文》《文学港》《山西文学》《广西文学》等刊物, 并在《北京文学》社举办的“首届老舍散文大奖赛”中获奖, 出版散文集《美意缤纷》《我与花舞》, 长篇小说《山外青山》《醉花阴》, 文化散文集《闻香看风景》。《梦入江南烟水中》入选《21世中国纪经典散文》以及《最新美文读本》。

因为有着长期的写作经历, 对写作有着深厚的情感, 写作体会也格外真切, 因此, 在引导学生写作美文时, 有着较强的说服力, 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作文兴味, 并最终转化为写作行为。

二.传授技巧, 创设写作氛围

写作没有一定的技巧储备, 就会处于盲目状态, 很难提升写作水平。所以, 如何给学生有效的指导, 成了教学中的焦点。下面是相关课堂教学实录。

1. 多用色彩

(师) 同学们请看这段文字, 感觉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课件:青年作家华姿在《仁慈的万物》中写到:虽然那时活得很悲观, 但我还是认为早晨是一片美好的时光, 身体刚经过睡眠的休整, 灵魂刚经过睡梦的修复, 整个人又回到了“蓝色”的山巅。就是再平常的一个早晨, 我也能透过映照在东方“橙黄”的霞光, 多少看见一点希望, 就是暴风雨来临前的一个“灰色”的早晨, 我也能从窗外飞掠的小鸟, 感觉到一种即将被冲刷涤荡的“粉红色”的冲动。 (华姿《仁慈的姿态》) 同学们注意文中有什么特点?

(生) :里面用了明显的有关色彩的词语, 例如:“蓝色”“橙黄”“灰色”“粉红色”。还创造了一种具体的语境。例如:“蓝色”的山巅;“橙黄”的霞光;“灰色”的早晨, “粉红色”的冲动。

(师) 思考一下, 这些富有色彩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生) 他当时的心情。

(师) 具体说说。

(生) “蓝色”的山巅, 表现内心充满了希望;“橙黄”的霞光, 表现看见了一点希望;“灰色”的早晨, 表明当时他还没有彻底摆脱悲观, “粉红色”的冲动表现了他要走出困境了。

(师) :有道理。这些色彩明丽的词语就将作者抽象的心情写活了。同学们, 写作是将看不见的生命潜流展示出来, 就像绘画要借助于画笔, 才能将五光十色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表现出来, 将丰富的色泽织进语言的锦缎, 才能融成生动的艺术画面, 表达出抽象的情绪, 增强可读性。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莫不如此。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生) :例如:

白居易在 (《问刘十九》) 中写到:

课件:“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杨万里在《昭君怨·咏荷上雨》写到:

课件:“池荷跳雨, 散了珍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师) :很好, 两个例子都很典型。同学们为什么会想到这两个例子呢?

(生) :这两首诗直观的特点就是洋溢在其间的色彩美。

(师) :那么, 我们阅读时, 要尽量咀嚼这些富有色彩的词语, 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感受。

(生) :觉得富有色彩的词语好比动物身上美丽的纹路, 一入眼, 就给人一种形式美。

(师) :说得很好, 形式美的确是需要讲究的。那么, 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 :比如: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了“紫红的桑葚, 高大的皂荚树, 光滑的石井栏……”在《故乡》中写道:“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持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通过这些描写, 我感觉到了作者内心欢快的情感。

(师) :很好!其实, 能读出蕴涵在文字间的感受, 已经是再创造的过程。现在我们看看老师的一篇文章《梦入江南烟水中》, 恰好也写出了自己的阅读感受。

“百草园里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气息。往日的气息是读出来的, 那一片生命的感觉, 读了就储藏在心灵里。紫红的桑葚, 高大的皂荚树, 光滑的石井栏, 油蛉、班蝥、何首乌……这些带着画意的色彩是湿润的、浓郁的, 浸透着阅读的思绪, 斑斓的底色就打在生命的年轮里, 和着日月一天天走过时, 并没有淡褪往日的色泽, 却一天天的膨胀着, 一天天酝酿着……”“也着实看见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西瓜在月光下浮出了淡淡的光晕。戴着银项圈叉獾的闰土, 永远都有一张紫红的小脸膛。只是那贝壳隔了太久太久, 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 :这是老师阅读后对色彩再创造的结果。

2. 善用修辞

(师) :同学们, 除了给作品着色, 还要让作品生香。这就离不了常用的修辞手法。一般情况下, 包括比喻、对偶、排比、拟人、夸张等。恰当地使用修辞, 能使石头唱歌, 流水动情, 花草露出笑靥。今天, 想与同学们着重交流一种典型的修辞——“通感”。回忆一下, 学过那些“通感”?

(生)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典型的“通感”。

(师) :请同学们随意说说:

(生) :“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 :大家讨论一下, “通感”有什么特点?

(生) :“通感”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比喻, 又和一般的比喻不同。通感是打通了各种感觉器官。例如:这里先将“花香”比成“远处渺茫的歌声”, 二者都具有飘渺、不确定、若有若无的特点, 给了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师) :所以, 同学们要善于联想、想象, 那么, 你觉得运用“通感”有什么好处?

(生) :“花香”是闻见的, “远处渺茫的歌声”是听见的;“月色”是看见的“和谐的旋律”是听见的, 嗅觉与听觉打通了, 视觉也与听觉打通了。营造出了幽雅、温馨、和谐的氛围。

师:理解得很好, 老师在《我与花舞》中, 也对“通感”有着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看一看。

“读好文章, 是与作者的对话。当读到‘清香’像歌声, ‘月色’如名曲时, 霎时觉得筋骨深处烟花四起。其实,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这样的话, 颜色有了温度, 声音有了形象, 冷暖有了重量, 气味有了体质……于是, ‘响’了也就‘亮’了;‘热’了也就‘闹’了;‘冷’了也就‘静’了……这样读着, 各种感受贯通了生命, 阡陌小径曲折通幽, 我们不仅获得了感觉的自由。”

三.同步阅读, 捕捉写作契机

阅读, 是写作的支撑, 也是写作的基础。平时, 很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 也是有意增加学生的“意象”积累。如果有了相当的古典诗词的意象储备, 无疑是一笔写作的财富。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用得巧妙, 可以丰富文章的底蕴。在我们眼里, 月亮有情, 落花有意, 红豆表相思, 落木传萧瑟;杜甫《月夜忆舍弟》中说:“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李煜《浪淘沙》说:“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还有“红豆生南国, 此物最相思。”“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些丰美的意象已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汲取这些诗歌意象,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 不仅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 更能使文章意蕴远, 底气足, 富有文化的灵动色彩。因此, 在美文写作中, 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随时提取意象, 作为写作的素材。

比方说, 在阅读《醉翁亭记》时, 学生很有兴趣, 我便捕捉到了“写作”契机, 于是, 让学生寻找文中的“兴趣点”, 发挥成文。下面是学生的一篇随堂作文。

醉眼

请原谅我闯入醉翁亭, 我来了, 掠过每一块斑驳的砖瓦, 独不见你, 你悄然隐没, 却处处留下痕迹。于是, 我闭上眼, 渴望撞见你。

你说: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秀丽的景色虽然葱翠欲滴, 可真得让你醉了吗?于是, 别人都说你沉溺于山光水色, 可我不信, 但你是真的需要酒啊, 依着山水, 我似乎触摸到了你的酒意。

你曾经年轻, 踌躇满志, 心怀激烈, 想展一番宏图。可是, 你被贬到了一个小地方。这方山水因你的到来而流传千古。你看惯了泼洒的姹紫嫣红, 而当你攀上高峰又坠入低谷时, 这里成了你落脚的地方。你在这里把盏问酒, 将难言的沉痛统统交给了酒杯, 换取一双朦胧醉眼。是只图个洒脱呢?还是图个云淡风轻的瞬间?其实, 你已经将炎凉的世态看穿, 于是, 你猛然醒悟, 沉浸于山水之乐, 也不乏一种态度。因为流动的是世态, 不动的是风景。

一双醉眼, 不是自甘堕落, 得过且过的写照, 而是淡忘失败, 忽略艰难的渲染, 不是失败阴影的笼罩, 而是除去浮华的微笑。我回眸——这面容, 穿过岁月, 穿过山水, 在亭子上开花。

教会学生倾听 第8篇

新课标对小学生也提出了明确的倾听要求:中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那么,如何让三年级学生养成最基本的倾听习惯呢?

一、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善于调控整个课堂

首先,教师的教学思路要清晰。每一项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教学要求,都要让全体学生明确,使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并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如果教师的教学思路混乱,东拉西扯,学生是理不清头绪、摸不着头脑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也就更谈不上倾听了。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师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调动学生倾听的欲望。同时,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还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长时间与教师的交流互动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模仿和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教师的表情和动作。我们经常发现,一个激情满怀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充满激情,这样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二、教师要细化要求,教会学生如何倾听

“上课要认真听讲”,这是我们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醒学生说的话,这句话细细想来,似乎有点模糊,学生听起来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到认真听。因此,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就明确提出了倾听时要做到以下四点:

1. 专心:

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别人说的每一句话,脑中不想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其他事;2.细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当别人发言有错时,听完后能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新见解。3.耐心:在老师讲课时或同学发言时,不允许随便插嘴或和别人抢话,要做到听完别人的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是对别人尊重。4.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认真倾听,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三、教师要引导训练,提高学生倾听能力

1. 听说结合

(1)听后即问

平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多多变换提问的角度和方式,并注意对学生的听和问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在每一次阅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听清楚老师提出的要求,然后再读课文;在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前,我会有意再问学生:“听清楚老师刚才问的是什么了吗?”让学生重复一遍问题后再回答。对于听得特别清楚的学生,“大肆”表扬一番。

(2)听后复述

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总会让其它的同学“鹦鹉学舌”重复刚才那位同学的话。这样一来,学生的警惕性自然会提高,做到上课认真倾听,同时也起到了强调和巩固的作用。除了课文内容外,平时每周一次的课外“习作欣赏”也是老师训练学生听力的好时机。每次听完二十分钟的欣赏,我都会及时引导学生理清本次听讲的中心是什么,并让学生按次序说说听到了哪些习作(篇名),然后选择其中一到两篇优秀习作讲讲大概的内容。

2. 听写结合

(1)边听边记

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倾听者吸收的是声音信息,存留时间非常短暂,因此,我除了要求学生在倾听时集中注意,积极认真地听以外,还要学生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做到边听边记。对于三年级学生,我常常在课堂上花许多时间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听记重点内容、文章要领等。

(2)听写训练

上课开始,用三至五分钟的时间,听写一些字、词、句,如成语、中心句、过渡句、优美句等。听写句子时尽量要求学生加标点,听写后再对照,并加以解释,让学生弄懂各种句式和相关的标点。这样既可检查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为本节课做准备,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

教会孩子快速识字 第9篇

一、在实践中学习

生活处处皆语文, 学说话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 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接触语言学习文字。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闪烁生辉的广告牌, 鳞次栉比的商店名, 处处可见的指示牌……哪里没有汉字?琳琅满目的商品, 堆积如山的食品, 唾手可得的文具……哪里没有词语?顺手打开的书本, 随处可见的宣传栏, 生活中离不开的说明书……哪里不是文章?只要老师和家长做生活的有心人, 何愁开发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资源, 何必担心孩子学不好语文。因此, 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识字的引路人, 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激发他们时时注意学习生活中的汉字,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只要用心培养, 孩子很快就可以进入文字阅读阶段。因为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字, 可覆盖现代书报杂志的47.21%;使用频率最高的1000个字, 可覆盖现代书报杂志的91.37%。而在整个小学一、二年级, 要求认字1600个, 写字800个, 基本可以达到阅读的要求。

二、在书海中学习

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和阅读习惯, 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 培养孩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识字的过程遵循着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直到永远的过程。孩子对字的认识不可能一劳永逸, 需要经过一个反复和长期的识记、再现、应用和不断巩固的过程。只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天天阅读、反复见面、日积月累, 自然就会积少成多, 实现质的飞跃。因此, 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挑选和指定一些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寓教于乐, 有利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良好人文精神、提高科学素养的书籍, 让书籍在家中唾手可得, 在教室随处可见, 让家庭到处充满浓浓的书香, 让孩子在人类文明的熏陶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三、在规律中学习

从汉字产生来看, 它有自己的造字规律。要让孩子尽快识字, 家长和教师就必须了解汉字的基本规律, 利用汉字的特点,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 鼓励孩子主动识字, 并引导孩子去发现识字的方法与规律, 加快识字的速度。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六书”的理论, 对汉字构形规律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总结。“六书”即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是一种用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表达语言中某种概念的造字方法。指事字的构成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指示符号构成的指事字, 如刃、本、末等;另一种是由纯抽象符号组成的指事字, 如上、下、一、二、三等。指事字在全部汉字中是数量最少的一种。象形字是描摹实物形状的文字, 它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象形字虽然只占文字的4%左右, 但它是构成其他汉字的基础。生活中常用的象形字有日、月、水、火、口、耳、木、禾、人、羊、山等。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 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如:日月明、小大尖、小土尘、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犬叫为吠、羊叫为咩、牛叫为哞、鸟叫为鸣;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三水为淼、三石为磊等。形声字由意符 (形旁) 和音符 (声旁) 两部分组成。其中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或类属) , 音符则代表形声字的读音。如以“木”为形旁的形声字松、柏、桃、柿等都属于树木类;而以“手”为意符的拖、拉、拽、提、按等都同手的动作有关。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的规律就能做到触类旁通, 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在激励中学习

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第10篇

一、从课题着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文章题目能概括全文内容,浓缩作者情感。若能引导学生抓住文章题目不放,对文章题目发起“攻击”,多问几个与题目、文章内容有关的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快速深入地进入文本,一定会大有收获。如在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当题目揭示后,我就边指着黑板上的课题边反复读这个课题,故作疑惑状。学生迅速地回应,纷纷举起小手,有的问:“石头怎么会是书呢?”有的问:“石头书里有什么内容?”有的问:“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我把众多的问题进行筛选,最后按序选定以上三个问题,其实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些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盘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有的同学还小声地讨论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被激发了起来。最后问题都得到了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关键词语入手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要素,特别是关键词语,抓住关键词语就能理解人物形象,把握课文的内容。如在教学《卧薪尝胆》这一课时,为了深入理解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精神,我就引导学生反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语,围绕关键词句“时刻不忘报仇雪恨”进行发问。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越王勾践是如何做到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苦苦折磨自己?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再次反复读课文,小组展开讨论。此番教学流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从重点段落入手

一般说来,应在难点处求疑,重点处设疑。一篇课文总有重点的段落,若能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段落设疑,这对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大有裨益。《第八次》这篇课文叙述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胜利的故事。教学本课时,我就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学生抓住“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从头干起”,“终于”等词句发问:“蜘蛛为什么能够结网成功?”“布鲁斯主要受到了什么启发?”然后再次朗读课文,围绕重点段落提出了一些颇有质量的问题,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四、从看似不合理处、矛盾处入手

从文中看似不合理处、矛盾处进行提出问题,不仅引人入胜,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祁黄羊》和《公仪休拒收礼物》两篇课文都是描写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的。文中的这两个人物形象特点突出,性格鲜明。祁黄羊向晋悼公荐举了解狐、祁午这两个人才。殊不知,这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仇人,一个是他的儿子,当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后,学生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祁黄羊向晋悼公荐举人才时,怎么不避讳与自己的亲疏关系呢?”问题一提出,我就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很快同学们就得出了答案。原来祁黄羊任人唯贤,他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啊,一个一心为国、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就树立在了孩子心中。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这一课时,同样先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通过读课文后,学生不难得知:公仪休爱吃鲤鱼,别人送他鲤鱼他却拒绝了。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质疑,学生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公仪休明明非常爱吃鱼,为什么拒收这一礼物呢?”显然,这个问题抓住了课文重点,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把握文章中心人物的特点。这些问题来自学生,经过学生的提问和探究,他们的印象就会比较深刻,学习起来也有劲多了。

教会别人记住你 第11篇

改变命运的战争

谁也想不到,曾文君如果不是偶然听了一次心理健康方面的演讲而前来咨询,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一个才24岁的漂亮白领,来咨询却是为了想知道更好的死法,这种明显的自杀意图,令人吃惊。

根据我的经验,有自杀倾向的人人际关系一般不好。

于是我就追问这一点。曾文君在外企工作,所在部门共有六位女士,那五个女士常一起出去逛街、看电影,而她一个人独来独往,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显然,曾文君的人际关系问题,恰恰就在于她几乎没有人际关系。

没有和谐的同事关系,并不是致命的,肯定有一个坎她过不去。我鼓励她讲述自己的恋爱史。她透露,去年刚上班,曾经有一个男同事追求她,她很高兴,但表现得无动于衷,最后男同事失望而去。她却在黑暗中一个人流泪,觉得对自己无能为力。

自此之后,她身体逐渐产生越来越严重的不适,还有经常性的彻夜失眠,形销骨立的她,萌发了出世的念头,为了找一个好点儿的死法,她一周之内就在网上查找了数以百计的方法,最后锁定两种,但选择哪一种呢?她自己无法取舍,于是来咨询我。

我马上意识到,我可能是惟一知道她自杀意图的人。于是我和她约定,每周见面谈一次,而且让她保证,在整个咨询期间绝不做任何有意伤害自己的事情,她勉强答应了。

但是,要给曾文君提供心药,还必须迅速找到心病根源。第四次咨询时,曾文君终于透露了她独特的创伤。

曾文君不到一岁,就被送到外婆家寄养,七岁之前,对谁是自己的父母有一些混淆。爸妈的关系很好,好得像是一个人,甚至容不得女儿进入,曾文君的感觉自己就像是第三者。

奇怪的是,我注意到自己和曾文君之间也有一个隔离带。她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对着墙壁说话,我,作为他的咨询师,就在她的侧对面,也仿佛像空气一样。

第五次咨询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事件。预约的时间是星期二上午九点,但是,我全然忘了。当天下午,我怀着极大的内疚,打电话给曾文君表示歉意,并提出再约一个时间,曾文君反应很平淡,说约就约吧。于是下一次咨询就定在了两天之后的那个下午。

更不可思议的是,到了那天下午,我又一次忘记了预约时间。直到在家里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我才突然记起这件事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错误,竟然在一个人身上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饭还怎么吃?我立即放下筷子,用冷水洗了洗脸,稍稍稳定了一下情绪,就打车去孙医生家求教。

孙医生是神经科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在咨询中遇到什么问题,就会去找他。孙医生问:“曾文君什么样的特质那么容易使咨询师遗忘她?”我说:“无声、无息、无色、无味、无影、无形,好像是隐形人。”

孙医生小心地问:“你对她这样的感觉,跟你忘记她的预约时间有联系吗?”我如梦里惊醒一般:是她让我忘记了她的预约,甚至她的存在?

孙医生说:“对。别人心理出问题,往往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好,而她却是因为她父母的关系太好,她从小就是被忽略的,在以后的人际关系中,她总能教会别人忽略她。”

我听得目瞪口呆,孙医生接着说:“你们十个人在一桌吃饭,某一个人十年后你还记得他,说明他在性格上有一种能力或者一种‘程序’,‘教会’别人记住他;如果十年后你从来都不会哪怕是一闪念地想到他,说明这个人的性格上也有一种能力或者‘程序’,‘教会’别人忽略他。”

我懂了。回来后马上诚恳地道了歉,并改变了咨询策略:把每周见面的次数从一次增加到四次;在咨询的过程中尽可能认真地听曾文君说话;长假期间也保持一周两次的电话联系。总之要让曾文君从骨子里面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记得她,她也有一个人可以想念。

教会学生快乐阅读 第12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不认真阅读,则再好的佳作精品也不能发挥作用。

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生活空间内尽可能地提供有较大选择余地的阅读材料。比如,建立读书角,组织读书会,或者把阅读材料放到学生容易看到的地方,便于学生随时阅读。有的老师让每个同学上学时都要带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每一节课前向大家朗读自己认为优美的文章或段落,和同学们分享;课间把书放在课桌上,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借阅谈论心得;利用家长会,要求家长把希望孩子阅读的好书放在家中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比如放在电视机、电脑旁边,放在孩子的书桌上。当学生看到这些书的时候,注意力会很自然地被吸引过来,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阅读状态。

二、关注阅读反思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阅读,不能单纯追求阅读的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学会反思。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反复进行的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倡导反思之中的多元反应,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感受。阅读反思可以在研读中,也可以在研读后进行;途径可以是质疑、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形式可以是思维争辩、填补文本空白,等等。如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反思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好的结构写法进行品评赏析……进行阅读反思,目的是进一步体验文本的内涵魅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共同阅读一本书,结合学生各自的体验和不同的情感特点,鼓励学生们发言探讨各自不同的看法,这样经过不同思维的碰撞,虽然可能课堂看起来有些凌乱,但学生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使阅读更深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好地进行了阅读反思: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他们的积极思考的精神被关注,处于激活状态。在反复进行的多角度、有深度的阅读中,有效地促进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进一步品尝到阅读的有滋有味。

三、加强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面对如今社会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资料文献的日益丰富,单凭教师课堂讲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阅读的方法很多,包括:朗读、默读、精读、浏览、略读、速读、摘记、旁注等,但是重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必有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就会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全身心地徜徉于知识的海洋。

同时,教师也应该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比如开列阅读书目,帮助学生制定好课外阅读读书计划,保证学生在每个时间段都有课外书读;或者由备课组在阅览室灵活安排一些经典书籍,以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特别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阅读,让语文阅读课成为名副其实的读书课,指导学生好好地去读,美美地去读,从读中理解,从读中品味,从读中欣赏。要以读代讲、以读代问,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乐趣中成长。总之,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里,多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给他们发现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提倡在质疑中“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上一篇:分布式运动控制系统下一篇:企业品牌文化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