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通信范文

2024-07-09

固定通信范文(精选12篇)

固定通信 第1篇

1 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的优势及发展现状

1.1 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的优势分析

所谓固定通信, 就是将通信的终端与网络设备用特定的光缆线进行连接, 以此实现沟通双方的交流与联系, 固定通信业务主要有两部分组成, 即:固定电话网通信业务、国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整个固定通信项目又包含很多方面, 由多个工作部门构成, 所以, 实行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可以有效调整员工工作职位, 避免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每个固定通信项目都会有多重设备机构, 每个机构中的技术人员都具有不同的知识、阅历、经验、技能, 实行质量控制能够改善人员能力悬殊的问题, 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 对固定通信项目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切实解决入网数据与实际预算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在固定通信项目中, 会有很多的方案被制定出来, 但个体扩容方案的影响不大, 实施质量控制能够把握方案实施条件的变更, 有效保证了固定通信项目的正常运行, 成为企业效益提升的基本保障。

1.2 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的发展现状

博古通今, 不难发现, 国民经济的提升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只有提高国民经济收入,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生存。当前, 各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国际交流日渐密切, 应时代所需, 固定通信项目取得了长足发展, 与此同时, 质量控制理论也成为当今众多企业的重点研究对象。已经在在配电设备、电线连接设备等重点领域内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于优化企业通信网络, 合理划分企业人员分工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能够更好地量化固定通信项目的管理机构任务。但是, 质量控制在固定通信项目中的运用案例还比较少, 许多管理控制理论及方法还很不成熟, 专业技术人员还较为缺乏, 国家对该项目的投资与引导还不是很到位, 众多设备还很欠缺。从某种程度上说, 固定通信技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 但还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阶段, 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才能为固定通信技术项目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2 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2.1 固定通信项目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固定通信项目, 顾名思义, 该项通信具有不可移动性或有限的移动性的特征, 这就需要固定通信项目必须保证质量控制,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努力保证固定通信施工的有效性, 拓展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前的准备。质量控制体系在固定通信项目施工中的运用极为重要。因此, 在施工之前, 要首先建立一个兼顾整体的质量控制方案, 建立严谨的招投标体系, 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与建议, 是施工单位的施工内容与工程要求一致, 为之后的施工过程做好准备, 同时, 对施工人员及各个组织团体做好审查与监督, 监理完善的督察管理机制。除此之外, 施工所采进的材料、设备、配件等应该在施工前有详细的明细表来记录, 将各种材料的明细表汇总, 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为此后的施工过程准备条件。固定通信项目施工前, 需要做好施工场地的安全质量控制, 综合考虑施工设备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查看周围环境现状, 提前做好安全维修, 及时宣讲施工准则和技术要求, 增强施工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完善固定通信项目的施工分工, 综合处理好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确保固定通信项目的顺利进行。

2.2 固定通信项目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是固定通信项目的决定性因素, 完善质量控制措施是提高施工效果的关键。在固定通信项目施工过程中。首先, 要做好领导、专业技术员的质量控制工作, 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员的作用, 深入施工一线, 于实践中指导工作人员的施工方法, 确保施工方法及工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使施工步骤与技术规范相适应, 做好技术失误的处理工作, 事先提出应急案例与措施。针对不合理的施工过程及产品, 要率先做好质量监控, 及时跟踪处理,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影响企业及国家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要做好施工记录, 新建表格模式, 做好这一质量监督与控制主要是为取证, 以免出现问题或用于检查。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先决条件, 做好这一方面的质量监控是极为重要的, 要合理划分施工领导的管理职能, 明确施工目标, 确立施工措施, 责任到人, 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 不断激励领导及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除此之外, 员工的质量控制是不能忽略的, 固定通信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定期举行员工例会, 及时了解在一线施工人员的想法及感悟, 汲取有用的观点, 不断改善施工路线, 开展技能讲座, 增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涵养, 不断加强实地训练, 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 从而保证固定通信施工的质量及效能, 真正的把质量控制应用于固定通信项目过程中, 只有如此, 才能提升固定通信项目的水平, 为国家及社会的通讯做好准备。

3 结语

众所周知, 固定通信项目的应用极为广泛, 在国内外都有运用, 随着各国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国际交流日益频繁, 在此过程中, 质量控制在此项目中的运用也变得更为广泛, 已经成为保证固定通信项目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 提升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成为当前工作的重心, 要不断充实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措施, 使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建筑、经济行业, 要努力扩充固定通信项目质量控制的应用范围, 从而在通信领域中占据优势, 在日益竞争的当今国际环境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姚红卫.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初探[J].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6 (2) .

[2]李本东.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工程优质[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S2) .

[3]罗文岳.论总师实施设计质量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三大质量控制环节[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2 (2) .

[4]林柔丹, 黄文军, 郑建飞.浅谈提升通信设计客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J].广东通信技术, 2005 (1) .

移动通信网络协作通信 第2篇

协作通信技术利用网络中闲置的天线资源作为信源的中继(Relay)协助转发信息, 通过不同天线传输相同的数据达到空间分集的目的,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继MIMO(多输入多输出)多天线技术之后无线通信领域内又一前沿研究课题。

协作通信技术对通信节点的天线数目没有要求,而是通过搜集网络中的闲置天线,形成分布式虚拟天线阵列(Virtual MIMO)协作传输数据,因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研究表明,在网络能量归一化的情况下,协作通信系统的性能明显优于直接传输的系统性能。

协作通信技术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因为如此,它被 IEEE 802.16 等标准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

近年来,为了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容量、QoS(服务质量),蜂窝小区的覆盖半径不断减小。

越来越多的微微小区导致基站数量迅猛增加,整个通信系统的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也大大增加。

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协作通信技术应用到移动通信系统中。

CoMP的相关问题探讨

对于上行CoMP 而言,用户终端(MS)所发送出去的上行信号可以有多个基站进行接收,而且用户终端无需明确的了解所发送出去的信号在基站处的实际接收与处理过程,只需要知道与上行信号有着密切联系的下行信令是怎么给提供出去的。

(一)CoMP 的类型

对于频率复用因子等于1的多小区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很难以消除,所以对于这类小区系统,小区吞吐量以及边缘用户吞吐量想要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就非常困难。

CoMP 技术对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消除主要是通过基站之间必要信息的共享来实现的,这里可以根据基站之间是否共享了用户的数据信息,将该技术分为两大类,即联合传输/处理以及协调调度/波束赋形。

1、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所谓联合传输/处理方式, 就是指协作工作的多个基站共同对用户的数据执行预处理操作,以消除基站之间的干扰。

我们可以将协作工作的基站统称为协作簇,它们之间不仅仅需要共享信道内的所有信息,同时还需要对用户的数据信息实现共享。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或者多个用户而言,是由整个协作簇来服务的。

2、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

所谓协作调度/波束赋形方式,就是指整个协作簇通过协作实现对系统资源的可靠有效分配,通过这些操作来尽量减少小区边缘用户对于资源时/频上的相互冲突。

这种方式与上一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不需要协作簇内共享用户的数据信息,只需要共享信道信息。

也可以说,对于一个用户中断而言,只有一个基站为其服务。

(二)CoMP协作簇的选择方式

CoMP协作簇的选择一共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即静态协作 、动态协作以及半动态协作。

静态协作

所谓静态协作,是指在固有准则的基础之上,选择固定的几个基站进行协作。

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干扰较大的基站,这样做最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有效的消除外来强干扰。

静态协作方式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对处于不同位置的用户终端,不一定可以实现干扰的有效消除。

这是因为处于同一基站中的所有用户终端,多对应的协作簇是一样的,所以相互之间的公平性很难以保证。

此外,该方式下用户终端是不可以移动的,因为一旦用户终端移动,就会造成最强干扰源的移动。

总之,该方式的动态调节能力较差。

动态协作

是指主服务基站可以按照用户终端所反馈回来的干扰源信号,来有选择性的分配服务于该用户终端的协作簇。

该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于处于同一基站中的不同用户端而言,所对应的的协作簇可以不相同,所以这种设置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小区间干扰。

但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实现起来成本较高,而且较复杂。

半动态协作

所谓半动态协作,是说用户终端可以动态的选择进入协作的基站。

该方式的实现需要预先确定一个较大的协作集,用户终端选择在协作集中选择基站,而且所选择的基站的数目一定控制在协作集大小范围之内。

这种方式是目前3GPP中讨论较多的一种写作方式,因为它相对于以上两种协作方式而言,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且适应性较强。

协作通信方式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一)协作通信在一般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 QoS,将小区再分裂成微微小区,在微微小区的中央部署基站,基站通过有线或者微波与核心相连。

在微微小区的通信范围内,基站与多个移动台相连。

通信之前,基站先通过控制信道分配资源并告知移动台,移动台通过其分配资源进行通信。

在蜂窝移动通信中应用协作通信时,在基站的覆盖范围内,基站与移动台是直接相连的,直接通过基站进行通信。

在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内,移动台的通信通过协作与其邻近的基站构成一个典型的多跳链路来完成。

中继站与基站的覆盖范围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重叠。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协作通信中,不单单可以是中继站来协助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通信,基站间、中继站间、移动台间都可以相互协作来进行通信。

这取决于系统设计是偏重提高技术指标还是偏重控制协作所付出的成本。

将协作通信引入移动通信系统,基站与多个中继站相连、中继站点与多个移动台相连,基站控制整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中继站则通过一定的功能函数来控制具体的资源分布。

中继站可以采取放大转发模式(amplify and forward),中继站接收来自基站在特定频率、特定时隙的消息,再随后进行一个放大转发。

这样,中继站能够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解码转发模式 (decode and for-ward),在这种模式下, 中继站先解码基站发送的消息,然后再重新进行一个调制或者纠错编码等,将信息转发出去。

这样,中继站能够提高系统的QoS。

中继站也可以采取压缩转发模式(compress andforward),中继站将接收到的消息,进行压缩量化,将量化的消息进行转发,在这种模式下,协作通信能提高系统的速率。

(二)协作通信在应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协作通信能够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并且在基站瘫痪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部分通信。

在应急通信中,当某个小区的基站因故障宕机后,其覆盖范围内的 MS就不能进行通信,而如果部署了协作通信系统,当基站因故障宕机时,小区内的用户相互通信可以通过 RS, 这个时候 RS 就相当于一个功能进行精简了的基站, 当小区内的用户要与小区外的用户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多跳 RS进行通信,或者通过多跳的 RS 与基站进行通信。

但这种通信的容量比较有限,只能通过优先级进行控制,保证优先级高的通信,对于优先级比较低的,只能丢弃。

像地震这样的特殊情况,当基站大面积因故障而坏掉时,可以通过 RS 来保证与灾区能够进行重要的通信。

采用协作通信的系统,能够保证外界与灾区一定容量、一定质量的通信,能够在抗震救灾的初期获得重要的信息,保证重要信息的畅通。

在一种理想的情况下, 可以让普通的移动终端充当RS的角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可以不需要特定的RS,通过邻近可用的MS进行多跳的通信。

结语

综上,协作式多点传输技术是 LTE-Advanced 系统的关键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小区间干扰,实现小区通信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将协作通信技术写入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其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这也是当今学术界和工业界为数不多的几个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彭木根,等,编.TD-SCDMA 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7.

通信:光通信行情启动 第3篇

“宽带中国”两会受热议,具体实施细则近期有望出台。“宽带中国”被热议,印证了此前对一揽子政策的预期。预计两会后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将陆续出台政策,具体内容将包括整体战略、提速要求、国家投资支持、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随后将出台的一揽子政策将是今年通信政策层面力度最大、最有看点的,重点关注光传输设备、光接入网、光通信器件及光纤光缆等子行业的投资机会。

移动将入股国网公司,利好光通信和双向化改造。移动的骨干网和部分互联网出口带宽资源、广电的接入网覆盖资源将形成双方合作的利益诉求,促进移动和广电在光传输和光接入的建设,在宽带市场迅速形成与电信、联通的竞争,并且将反向带动后者在宽带的需求,利好光通信产业链。此外,国网公司凭借国家注资和移动入股将具备资金优势,将加快推動双向化改造进程。

电信FTTH力度加大,家庭网关市场启动。根据电信在今年PON招标的情况,局端设备对光节点的覆盖比增幅较大,且对家庭网关的采购量大幅提升,电信今年FTTH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并将逐步形成对传统xDSL的替代。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子行业:PON设备,推荐烽火通信,中兴通讯;光接入网,推荐日海通讯、新海宜;家庭网关代工企业,推荐卓翼科技。

固定通信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9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59例, 女31例;年龄为10~73岁, 平均年龄 (44.1±5.3) 岁;本组研究中的90例患者主要致伤的原因包括两种, 即交通事故与高空坠落致伤, 其中Ⅱ型为62例, Ⅲ型28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受伤程度方面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切入点的选择按照患者骨折发生的情况以及软组织情况而决定。本组45例患者中, 有16例以胫骨外侧柱骨折为主的患者, 主要经外侧进行入路;有9例以内侧柱骨折为主的患者, 主要经前内侧入路;有14例以胫骨中间柱以及后踝骨为主的患者, 主要经后外侧入路;有6例复杂多出骨折的患者, 主要采用联合切口的方法进行治疗, 但应注意切口与切口之间皮肤的宽度应大于7cm。关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骨质状况、骨皮质的连续性以及粉碎程度大小等因素[3]。

1.2.2 观察组

进行腓骨解剖复位固定, 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恢复下肢长度。然后再锐性切开皮肤软组织, 主要采用有限皮肤切开进行骨折复位, 对剩余的13例患者进行骨移植, 运用松质骨螺钉或克氏针对骨折块加以固定[4]。

1.3 疗效判定

上述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 (18±8) 个月, 按照患者踝关节出现的症状与功能对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包括:显效:踝关节活动完全正常, 未出现任何的肿胀、疼痛、畸形以及关节强直等症状;有效:踝关节活动略微受到一定的限制, 踝关节活动的范围<正常的75%, 未出现肿痛, 但在高强度运动条件下会稍微有些疼痛的感觉;无效:外观以及经有关影像 (DR及CR显示) , 跛行以及踝关节活动范围<正常的50%。

2 结果

经过上述方法的治疗以及对临床疗效的判定, 得出了如下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9% (31/45)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 (41/45) , 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 。具体结果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

3 讨论

Pilon骨折是指累及胫距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常发生于高处坠落, 车祸骤停, 滑雪或绊脚前摔, 胫骨轴向暴力或下肢的扭转暴力是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主要原因。引起Pilon骨折后轴向作用力是高能量暴力, 造成关节面内陷, 破碎分离, 于骨后端骨质粉碎, 软组织损伤, 大部分同时有腓骨骨折, 预后不佳, 主要见于高处坠落和车祸而造成的Pilon骨折。目前临床上对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 作为治疗最具有挑战性的骨折之一的Pilon骨折重点在于对胫骨骨折的固定方式的选择。有研究显示, 对于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复杂性或 (和) 开放性的Pilon骨折, 临床提倡运用有限内固定和外固定结合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手术方法, 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9% (31/45) ,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 (41/45) , 二者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1)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 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Pilon骨折, 其临床疗效要远远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滚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21) :4523.

[2]李光宪, 陈学敏, 季永东, 等.踝关节损伤后不稳定的手术重建[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6) :459.

[3]Terry SC.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10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631.

移动通信基站通信防雷 第5篇

在信息化时代,移动通信事业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移动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由于其中的设备大多都是微电子设备,这种设备的电磁兼容能力较低,无法有效的避免雷电以及电磁带来的干扰,因此如果在打雷的天气下,基站中的设备就会因为雷电而中断,不仅不便于人们正常的生活,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移动通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移动通信基站中雷电的侵入方式

1、雷电可以通过基站上的铁塔或者天馈线而侵入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铁塔的高度一般为40~60m,甚至有些更高。

即使我们在铁塔上面安装避雷针,但是仍然会受到雷电的直接侵入,此时雷电就会通过铁塔以及激战中的各种接地装置,使雷电流流入地面中,导致地网中的电位迅速升高,此时基站中的地网以及各种通信设备就会存在较大的电位差,造成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如果施工人员采用的是同轴电缆来作为天馈线,它能够及时的感应出雷电流,此时雷电流也就是经过电缆而进入到基站当中,损坏其中的通信设备,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雷电会通过架空管线而侵入

在移动通信基站当中,引入雷电流最主要的方式也就是架空管线。

当天空发出闪电时,整个空间就会形成一个强大的水平电场,此时如果架空管线靠近操作中断,那么基站中的一些突出物体就会感应到雷电流,增加周围电场的强度,架空管线也就会因为释放雷电流而被雷电击中。

此时,雷电流也就会经过架空管线直接进入到通信基站方当中,烧坏其中的各种设备,从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另外,当雷云向地面释放电流的过程中,架空管线同样也会感应到过电压,这就导致基站中的开关设备损坏,最终导致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3、雷电会受到电磁感应的影响

在移动通信基站中,施工人员往往会在其中安装接闪器,但是在该设备接闪的过程中,由于雷电流的强度过大,释放电流的时间过短,这就导致接闪器与周边发生加强的电磁场,在其中的各种导体就会感应到非常高的过电压,最终损坏各种通信设备。

在移动通信基站当中,由于我们大多采用的都是高集成化的机械设备,这种设备的耐冲击能力极差,所以极容易受到雷电感应的影响。

4、雷电会直接通过基站机房而侵入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也有很多地方是建设在海拔较高的山顶上。

当发生雷击时,雷电流就会绕过其顶部的避雷针而直接对机房周边的保护物产生印象,此时的避雷针并不能够对各种通信设备加以保护,因此安装人员在对基站机房施工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采取其他措施来保证基站机房中设备的安全,避免因雷击而造成损坏与影响。

二、通信基站的综合防雷措施

1、铁塔的防雷

铁塔顶部天线平台处,塔身中部及塔基处应预留接地孔,或将附近塔身紧固螺栓改用加长紧固螺栓作接地点。

因铁塔较高,上述相邻2个接地点之间距离超过60m时,需在该网点之间增加1个接地点。

一定要保证连接点的数量和分散性,以利于分散雷电流。

铁塔为落地塔时,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1次,且至少有2处相互连通。

铁塔四脚与其他地网就近焊接连通。

移动通信天线应有防直击雷的保护措施。

天线铁塔设避雷针并与铁塔焊接。

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防雷保护区内。

避雷针与铁塔焊接的目的就是确保避雷针有良好的接地线,以保证雷电流及时流入大地。

2、架空管线的防雷

连至机房的电力线、光缆等架空管线不能直接进入,应分类穿入金属管埋地后进入机房。

若路程较长,则电力线、光缆两端均应加装保护装置。

金属管两端分别与地线焊接,焊点要作防腐处理,电力线与信号线不能混合走线。

各系统的接地应按照安装要求,分别接至各自的接地汇流排,再统一接至室内接地排。

机房内直流电源接地线从室内地线排上引入,与保护地各自独立,再接入接地汇流排上,且不共用引线。

3、天馈线的防雷

馈线屏蔽层应在塔顶、馈线离开塔身至机房转弯处上方0.5~1.0m处、进入机房入口后的内侧3点妥善接地。

当长度超出60m时,应在其中间增加接地点,使相邻2个接地点间距离不超过60m,室内走线架应每隔5~10m接地1次。

某些厂家要求馈线进入室内后加装避雷器,避雷器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紧靠馈线进建筑物的入口处。

4、通信机房的防雷

对于通信机房的防雷问题应包括机房的建筑物防雷接地、机房设备和供电系统的防雷接地。

一是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

通信机房天面应按规范要求设置避雷网,机房四角应设引下线,机房屋顶上金属设施应分别就近与避雷带焊接连通。

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旁边时,铁塔地网与机房地网之间,应每间隔3~5m相互焊接连通1次,且至少有2处相互连通。

当通信站点天线铁塔位于机房屋顶时,其四脚应在屋顶与雷电流引下线分别就近连通。

建筑物金属窗框、电缆屏蔽层、设备外壳等也应与主钢筋作可靠连接,形成等电位体。

二是供电系统的防雷和接地。

通信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之间应采用螺栓连接,其连接导线截面积应采用不小于16mm2的多股铜芯导线,穿钢管敷设。

出入机房的电缆金属护套在入站处应作保护接地,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避雷器,电缆内的空线对亦应作保护接地。

机房内的走线架应每隔5m接地1次,走线架、吊挂铁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以及其他金属管线均应良好接地并相互连通。

通信机房的供电电力变压器不宜与通信机房在同一建筑物内,若其安装在通信机房内时,高压电力电缆长度应不小于200m,在与架空电力线的接头处,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电缆内3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氧化锌无间隙避雷器。

5、降低接地电阻值

国家标准要求移动基站地阻值应小于5Ω,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接地电阻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应不大于有效长度;二是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三是采用降阻剂;四是换土。

实践证明,换土的方法是改良土壤从而降低接地电阻值的最好方法。

三、结语

随着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微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应用,通信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其耐压水平也越来越低。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分布范围广,位置处于制高点,容易遭受雷击灾害。

雷电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一旦通信基站遭受雷击,容易造成通信设备损坏,通信信号中断,给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影响,因此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1994

云通信促进不同通信方式融合发展 第6篇

“通信”的概念不难理解,而一般意义上的“云通信”则更多地体现了统一、融合的理念。云通信关注应用层而忽略底层的通信技术,以数据通信为基础,具备强大的应用层多媒体通信能力。以个人和企业办公都会用到的Gmail为例,电子邮件本身即是一种基于云的通信工具,而谷歌在电子邮件中包含了即时通讯工具Gtalk,实现了文本消息、语音和视频等多种通信功能,同时Gmail还集合了Google Voice的电话功能以及社交平台Google+,因此Gmail成为一个典型的云通信平台。同样,国人更熟悉的QQ除了能够通过文字、语音和视频聊天,QQ软件还连接QQ邮箱和社交平台QQ空间,因此QQ也是一个云通信平台。

云通信是通信产业的未来

面向个人用户的云通信形态多种多样,除了Gmail和QQ,我们平时使用的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划入云通信的范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经完全普及,各类具有通信功能的APP扩大了云通信的范围,而提供基础通信服务的传统运营商则面临着沦为“管道”的命运。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运营商只是提供文本、数据和语音通信链路,而以数据通信为基础的云通信却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应用层多媒体通信。这个链条好比物流,运营商只是修筑高速公路,云通信平台是汽车,具有运输不同的货物的能力,人们交流的信息是货物。所以,云通信成为数字时代的通信平台,而运营商的底层通信能力只是云计算架构的基础管道。

随着4G牌照的下发,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我们知道,4G标准TD-LTE事实上只提升了数据业务的性能,传统语音呼叫要切换到2G/3G上。 4G的数据业务未来将给云通信提供更强大的支撑。未来,天然处在应用层的互联网服务商将是云通信——或者说通信的主导者。

尽管个人用户已经在通过Gmail、QQ、微信、微博等工具进行不同形式的通信沟通,但沟通的效率并不是个人关注的重点。但是在企业通信领域,企业用户追求高效沟通,所以业界早已推出了统一通信解决方案。

统一通信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使不同的终端具备数据、图像和声音的通信能力。统一通信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它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云通信早已被统一通信服务商和企业客户接受,基于SaaS的云统一通信服务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企业级云通信领先发展

云计算的优点在云通信中得到充分体现:资源弹性扩展、快速部署、免除维护、系统稳定性高等等。统一通信借助云计算强大的业务扩展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将最新的视频会议、社交媒体等技术集合进来,帮助人们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任意工具进行沟通交流。云端统一通信的融合,还帮助终端实现了“瘦身”,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终端使用多种通信方式沟通。

NEC曾经对企业应用统一通信的情况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统一通信在企业内的主要应用场景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用于企业内部沟通,二是用于联络客户,三是用于联络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这三种沟通场景下所要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沟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统一通信帮助企业降低办公通信成本,加速信息的获取,从而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统一通信方便企业与客户沟通,提高了销售的转化率,也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统一通信也方便了合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提升合作伙伴关系,降低供应链成本,并且可以获得外部专家的支持。

可以看到,统一通信兼顾内外沟通的需求,公有云或者混合云模式下的SaaS云通信服务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国内从事云通信业务的厂商非常多,不仅能够提供整套的统一通信云解决方案,也能提供完全基于云端的云通信租赁服务,代表厂商有华为、263、全时等。

华为eSpace统一通信是业界领先的云通信解决方案。它通过一个客户端实现多种会议模型,支持消息、语音、视频、数据多业务协同,实现渐进式沟通;支持与华为智真会议系统融合,无缝嵌入OA/Outlook/CRM/ERP等办公系统。华为UC&C云协作平台秉承了“云管端”的设计理念,“云”将分布式部署的基础设施形成有机整体的管理系统、呼叫控制系统,智能化调度资源;各种类型的接入网络和骨干网络,包括企业内网,公网和移动网络形成“管”,提供统一的体验;不同网络接口、协议、媒体能力的用户终端构成“端”,适应终端多样化的需求。

263云通信是国内公有云SaaS统一通信服务的代表。263云通信是建立在云计算、云存储的基础上的统一通信平台,业务涵盖企业邮箱、日程管理、企业网盘、网络会议、电话会议等;整合大量的第三方企业应用,包括OA、ERP、CRM等等,单点登录实现不同应用间无缝切换;实现通讯录同步,企业应用可以和平台上的消息互相推送。在管理方面,263云通信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简单便捷的管理模式。

以云视频会议为基础的全时云会议同样属于公有云SaaS服务。全时云会议倡导“简单易用、共享协作”,融合视频、语音、数据共享、白板等远程会议手段,实现多维度远程协作,具有“简单、移动、协作”的特点。云会议2.0可实现跨平台一键快速入会,通过邮件、客户端、office插件、手机/电话都能接入会议,同样具备终端多样化优势。

从以上三个简介不难看出,企业级云通信市场无论是概念还是产品、解决方案都已经成熟,云化趋势已蔓延至整个应用通信市场。

融合通信是未来趋势

无论是个人云通信还是企业云通信,融合成为一种趋势。这里引述263云通信CTO李旭阳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上提出的观点,未来通信将包含四个方面的融合,分别是网络的融合,应用的融合,管理的融合,以及终端的融合。

云通信还代表了企业通信的发展方向,第一是产品变服务,从过去企业购买独立产品变成使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基于云计算的服务;第二是固定变移动,在跨网络、跨终端、跨平台的技术支持下,通信逐渐从过去固定的方式慢慢转向移动的方式;第三是分散变融合,除了上述的四点,还包括互联网和IT的融合,视频话音和数据的融合。

固定通信 第7篇

本刊讯11月18日,四川省通信学会数据通信专业委员会、成都市通信学会在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召开了2008年学术年会。在川通信运营公司、专网单位以及军队、科研、设计、施工、高等院校等会员单位科技人员共计180人参加了会议。

学术年会由成都市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冯爱民主持,省通信学会秘书长孙荣致辞。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公司副总工宋立军博士、华为公司市场分析师邱钟俊、中国电信四川省公司移动建设部王娟和电子科大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郭志勇博士分布发表了题目为“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全球移动宽带业务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3G网络发展与演进”和“VOIP技术及相关应用”的专题报告。专家学者们介绍了移动业务需求、移动网络技术发展和未来的演进,全球移动宽带网络3G产业的发展、移动宽带技术的发展趋势,CDMA的技术特点,VoIP的市场情况、发展趋势及相关技术。

省学会数据专委会和成都市通信学会还印发了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选编论文22篇。

固定通信 第8篇

关键词: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结果

胫骨Pilon骨折常是因高处坠落、车祸等导致胫骨下关节及胫骨远端发生粉碎性骨折, 发生率占下肢骨折的1%, 占胫骨骨折的3%~10%[1]。胫骨Pilon骨折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预后差、并发症多, 治疗难度大, 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若手术治疗方式不合理, 则易导致踝关节损伤[2]。本研究旨在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 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 排除关节面损伤程度Ⅰ型、Ⅳ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41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5例;年龄19~48岁, 平均年龄 (36.8±12.8) 岁;关节面损伤程度:Ⅱ型27例, Ⅲ型14例。研究组中男29例, 女12例;年龄20~49岁, 平均年龄 (37.1±13.4) 岁;关节面损伤程度:Ⅱ型28例, Ⅲ型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关节面损伤程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手术均常规给予硬膜外麻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依次对患者实施腓骨固定、重建胫骨干骺端与关节面、干骺端植骨, 将骨干、干骺端重新连接。依据骨折情况, 选取合适的手术切口, 注意软组织条件因素, 且需参照胫骨Pilon骨折具体位置, 若胫骨外侧柱骨折则实施外侧入路;若胫骨中间柱及后踝骨折, 则实施后外侧入路;若胫骨内侧柱骨折, 则实施前内侧入路。若需关节内骨折复位联合跨干骺端肌肉下、皮下钢板固定时, 则可实施前外侧入路;若出现较复杂的多处骨折, 则可实施联合手术切口, 注意两切口间皮桥宽超过7cm。选取适宜的内固定材料, 胫骨Pilon骨折关节面损伤程度Ⅱ、Ⅲ型患者常易并发胫骨骨骺压缩缺损, 因此应予以植骨。若骨质缺损轻, 则予以游离自体髂骨填塞缺损骨骺;若缺损程度严重, 则予以带骨膜的髂骨板植骨予以植骨修复。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对于高能量型损伤导致的开放性、软组织条件较差的胫骨关节面积损伤程度Ⅱ、Ⅲ型骨折患者常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若患者合并腓骨骨折时, 需解剖腓骨实施复位固定, 恢复下肢正常长度, 切开胫骨Pilon骨折处有限皮肤, 将骨折及胫骨踝关节面进行有效复位;若患者合并骨骺塌陷、缺损, 则实施植骨治疗, 而后采用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合理固定骨折块, 然后采用Stryker三维外固定支架将骨干、干骺端重新连接。有限皮肤切开时需将全厚皮瓣予以分离, 锐性切开皮肤软组织, 避免术后皮肤坏死。

术后,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功能锻炼训练。若患者踝关节未有效固定, 可对踝关节背伸90°位予以石膏托外固定, 2~4周后拆除石膏, 而后开展踝关节功能锻炼。若患者术中内固定选择锁定钢板, 并予以充分植骨, 踝关节固定良好, 则在术后3d可主动开展肌肉收缩功能锻炼, 2周后开展主动压床板训练, 6周后两手扶椅、双足并拢行下蹲练习, 患肢负重10~20kg, 3个月后可行弃拐负重行走训练。

1.3观察指标

随访6~18个月, (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依照踝关节症状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系统 (Mazur) 评分判断临床疗效, 优:治疗后, 患者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无临床症状及关节强直, Mazur评分≥92分;良:治疗后, 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活动范围的75%, 活动受一定局限性, 无临床症状, Mazur评分为86~91分;差:治疗后, 患者关节活动受限, 外观有显著畸形症状, 跛行, 行走有时出现疼痛感, 踝关节活动范围为正常活动范围的50%, Mazur评分<86分[3]。优良率= (优例数+良例数) /总例数×100%。 (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7.8%, 对照组为92.7%。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953, P>0.05, 见表1) 。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 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9% (2/41) ;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裂开2例, 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3% (3/4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3 讨论

胫骨Pilon骨折是胫骨干骺端出现粉碎性骨折, 可分为3种类型, Ⅰ型:经关节面胫骨远端骨折, 出现较小的移位;Ⅱ型:关节面出现明显移位, 粉碎度较小;Ⅲ型:关节面出现粉碎、移位, 粉碎度较大[3,4]。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及周围组织受损程度选取合适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也可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达到较理想的固定目的, 避免软骨组织受到严重刺激,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对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还可进一步促进患者患肢功能尽快恢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效果明显, 但该术式常应用在软组织受损严重或开放性骨折无法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中[6,7]。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间无差异, 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但在治疗过程中均需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 即恢复腓骨正常长度、合理重建胫骨关节面予、复位后对遗留骨缺损进行植骨处理、固定胫骨。对腓骨实施复位固定时, 不只是单纯固定踝穴, 可在相关影像检查协助下对不同骨折部位实施对应的手术入路, 并选取适宜的内固定材料, 以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 且安全可靠, 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 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 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庆广, 王永清, 张庆杰, 等.多向锁定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 2015, 35 (7) :720-726.

[2]吴建华.胫骨Pilon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 (18) :3027-3028.

[3]杨威.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5.

[4]吴相桥, 钟志刚, 陈树鑫, 等.复杂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13, 53 (1) :67-68.

[5]李志权, 曾雄, 陈家鸣, 等.分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7) :640-642.

[6]牟勇, 黄东, 胡春兰, 等.两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 2011, 32 (24) :3228-3230.

[7]刘广辉, 赵梓汝, 包国玉, 等.复杂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 (4) :390-391.

用VB通信控件实现串口通信 第9篇

Visual Basic是一个可视化的窗口开发环境,以Visual Basic开发的应用程序非常多,它广泛应用在教育软件、计算机软件以及各种控制系统中[1]。

常用的串行通信有两种,一种为RS-232串行通信,另一种为RS-485串行通信。近年来盛行的USB和IEEE-1394属于串行通信的扩展。RS-232串行通信端口是每台计算机上的必要配备,通常有COM1与COM2两个端口。通常与计算机连接的设备,最简单的通信接口就是RS-232串行通信端口,不仅实际制作简单,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在市面可见的数字相机、调制解调器等都提供RS-232串行通信端口作为与计算机通信的接口。

有了Visual Basic这一开发平台,与RS-232相结合,通过对Microsoft Communication Control(简称MSComm)的通信控件的属性和事件进行相应编程操作可以很好地完成很多系统控制的通信。

2 MSComm控件的主要属性、事件

由于MSComm通信控件不是Visual Basic的内置控件,因此在使用它时需要将其添加到工具箱中。具体做法是:打开[部件]对话框,选中Microsoft Comm Control 6.0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工具箱中见到一个象电话盒似的图标,它就是MSComm控件。

对MSComm控件设置相应的属性和事件,就可以进行串行通信了[2]。

(1)MSComm的属性

由于MSComm控件属性很多,在这里仅介绍与实现串口通信密切相关的重要属性。

Commport:设置通信所占用的串口号。如设成1(默认值),表示对COM1进行操作。

Setting:对串口通信的相关参数。包括串口通信的比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长度、停止位等。其默认值是“9600,N,8,1”,表示串口比特率是9600bit/s,不作奇偶校验,8位数据位,1个停止位。

Portopen:设置串口状态,值为True时打开串口,值为False时关闭串口。

Input:从输入寄存器读取数据,返回值为从串口读取的数据内容,同时输入寄存器将被清空。

Ouput:发送数据到输出寄存器。

In Buffer Count:设置输入寄存器所存储的字符数,当将其值设为0时,则输入寄存器将被清空。

Input Mode:设置从输入寄存器中读取数据的形式。若值为0,则表示以文本形式读取;值为1,则表示以二进制形式读取。

Out Buffer Count:设置输出寄存器所存储的字符数,当将其值设为0时,则输出寄存器将被清空。

RThreshold:在MSComm控件中,设置Comm Event属性为com Ev Receive并产生On Comm事件之前要接受的字符数。

Comm Event属性:返回最近的通信事件或错误。通过对它具体属性值的查询,就可以获得通信事件和通信错误的完整信息。当其值是com Ev Receive时表示接收到数据。

(2)MSComm的事件

On Comm事件。当Comm Event属性值变化时将发生OnComm事件,指示发生一个通信事件或错误。当设置Rtheshold属性值为0时,将使得捕获com Ev Receive事件无效。

3 PC机间的串口通信

(1)新建一个窗体,在上面放两个Text控件、两个Command Button控件和两个Label控件。

(2)在控件工具箱中的空白处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部件”,在弹出的窗口中的控件列表中找到“Microsoft Comm Control”,将其选中,再点击“应用”、“关闭”,在控件工具栏中就会出现一个电话的小图标。

设计视图如图1所示。

(3)用串口线将两台电脑连接起来。可以使用COM1对COM1的对应连接,也可以使用COM1和COM2的交叉连接。

(4)事件代码如下:

4 条形码扫描器上的串行通信

(1)设计视图如图2所示。

(2)事件主要代码如下:

5 结语

从以上程序可以看出,在Visual Basic可视化的编程界面下利用MSComm控件,可以快速开发出串口通信程序,从而大大提高编程效率。其实利用Visual Baisc不但能很好地实现串行通信技术,而且还能实现并行通信及与分布式系统进行通信。

参考文献

[1]张树兵,戴红,陈哲.Visual Basic6.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04.

电力通信网络及其通信业务探讨 第10篇

1 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

随着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 通信网络逐步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可, 以某电力企业为例, 分析通信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1.1 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电力系统的调度、变电等项目信息都是运行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组成了电网的基础通信。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具有多项功能, 如语言、图像等, 可以满足电力系统的远程控制, 利用电缆传输的方式, 控制电力系统的各项模块, 提高信息传输的能力[1]。该企业电力通信网络存有比较明确的优势, 即光纤通信, 有利于提高通信网络的传输水平, 光纤在通信网络中体现出高效通信的特点, 其可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结构, 稳定电力通信的网络结构, 该企业非常重视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 积极推进通信网络的发展, 全面架设通信电缆, 实现全方位的电力通信, 而且光纤结构在该企业通信网络中, 已经具备大规模的网络构架。目前, 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的基础功能方面, 投入大量的建设资源, 不仅要实现移动通信, 还要起到监控作用, 优化电力系统的通信环境。

1.2 电力通信网络的实质应用

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电力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有效接入到电力系统的多项环节中。例如:该企业将通信网接入到低压电网中, 将其作为专业的通信线路, 实时供应低压电网的通信传输, 该电力系统中的低压部分, 承载较高的信息量, 降低低压电网的发展速度, 但是在接入通信网络后, 低压电网高负荷的传输压力得到缓解, 强化低压电网的通信部分, 提供足够的通信能力, 避免低压电网出现信息堵塞或达不到通信的要求。所以电力通信网络在该企业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效益, 体现电力通信网络的专业性。

1.3 电力通信网络的分布

电力系统在供配电的整个过程中, 需要经过多项电力模块, 经由多次变电后, 到达各个用电地区。电力系统的供配电是在统一的状态中完成的, 不论是输送环节, 还是分配环节, 都必须具备相对应的通信网络, 由此才可高效率的完成通信业务。该企业为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提升供电过程中的安全效益, 主动规划电力通信网络, 按照通信网络的分布提出质量指标, 衡量并约束通信网络的传输过程, 进而解决电力系统中的故障[2]。该企业的电力通信网络分布在供配电的各个环节, 在集中管控的模式下, 统一供配电的步调, 用于支撑电力系统的服务。该企业在建设电力系统时, 要求通信网络保持同步状态, 在网络分布上, 该企业已经实现了立体交互状态, 全面覆盖该地区的电力系统。该企业在电力通信网络分布上提出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可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效率和效益。

2 电力通信网络的通信业务

电力通信网络承载电力系统的多项业务, 不仅停留在通讯方面, 更是渗透到营销、服务等领域, 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起到了保障作用, 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以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为例, 例举典型的通信业务, 如下:

(1) 继电保护主要是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继电保护会主动判断并提供保护措施, 迅速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相关设备, 然后执行保护指令, 保护电力系统的故障设备[3]。继电保护的整个过程, 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 其中信息传输、指令发送都属于继电保护的通信业务。通信网络在处理此类通信业务时, 需要灵活的感应和快速的传感, 由此才可避免故障扩散, 有效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电力系统中的设备, 实时检测不在正常运行状态的设备, 给予对应的警报并提供稳定的维护。如果继电保护无法自主排除设备故障时, 需要通过通信系统将此类信号传输到值班室, 检修人员接收到通信信息后, 实行故障检修, 维护故障设备。检修人员根据继电保护传出的故障信息, 判断设备的基本故障, 提出适当的解决措施。与继电保护相关的通信业务, 受到电力系统极高的重视, 而且电力系统内的继电保护装置, 具有高效的运行能力, 准确检测电力设备的电气量, 再加上差动保护的发展, 拓宽通信业务的负责范围, 通信业务涉及的领域逐渐扩大。例如:某电力企业将变压器的继电保护作为通信业务的组成部分, 需要通信网络全面监控变压器的运行, 降低变压器的故障发生率, 该企业要求继电保护在通信业务的支持下, 不仅能控制故障扩展, 也能实现故障切除, 保护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3 电力通信网络的优化措施

电力通信网络与通信业务在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 关系到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水平, 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关键性作用。近几年, 电力企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量逐步增大, 所以需优化通信网络, 结合电力通信网的运行情况以及通信业务的现状, 提出可行的优化措施, 汇总分析如下。

3.1 完善光纤网

完善光纤网是优化过程中的首要途径, 电力企业在完善时需引进SDH, 建成高速率的传输平台, 规避传统通信中的缺陷。SDH是光纤网中的主体应用, 能够融合电力系统的所有通信项目, 如信息电话、网络系统等。SDH倾向于小型自愈的模式, 提升光纤网的传输能力, 此类模式可以根据光纤网的实际情况, 适度调整结构状态, 满足通信业务的实际需求。光纤网在建设与完善过程中, 严格按照电力通信网络的标准, 先进行规划建设, 确定其适应通信光纤网后, 再投入实践通信。电力企业通过完善光纤网, 为通信网络提供稳定的支持, 保障通信业务的时效性, 降低通信推广的难度, 体现通信网络的优化特性。

3.2 构建通信管理制度

电力通信网络需要制度维护, 通过构建制度规范通信业务。通信网络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通过两方面实现: (1) 管理制度需具备综合评价的能力, 为通信网络提供科学的评价方式, 约束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运行, 强化通信网络的安全水平; (2) 管理体制必须符合电力通信网络的实际需求, 根据通信业务的内容, 制定相关的体制, 用于控制通信网络的运行, 提高通信网络的运行能力。

3.3 维护线路安全

电力企业在通信网络中尽量采用统一标准的线路, 保障通信业务的规范传输, 特别是在通信业务的节点部分, 可以减少能量损耗, 不会干扰通信能力[4]。电力企业通过维护线路安全, 为通信网络营造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 其可建立导航系统, 通信系统传输故障信息后, 检修人员可以在导航系统的作用下, 迅速判断故障位置, 以此来提升通信网络的线路安全, 避免其在故障诊断方面投入过多通信业务, 影响自身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舒贤杰.浅谈我国电力通信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风, 2012 (7) :13-15

[2]李志凌.电力通信系统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探讨[J].广东科技, 2011 (6) :28-30

[3]王勇, 利韶聪, 陈宝仁.电力通信业务应用及发展分析[J].电力系统通信, 2012 (11) :90-92

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的优劣对比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稳定性 安全性 速度

通信事业的发展,对现代化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开始,通讯带来了电话和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活动,后来渐渐租了日常生活和工作。二十世纪末,无线通信技术出现,BB机以及对讲机,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近5年来,移动端通信技术发展迅猛又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可以说,通信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是目前主要的两大信息传递方式。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过程,首先以有线通信开始,而近年来,无线通信发展迅速,并且有逐渐取代有线通信之势。本文分析有线通信和无线通讯当前的技术水平与应用,尝试进行优劣势对比,并且对于两种通信方式的未来应用趋势提出设想。

一、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基本概念

有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有金属导线、光线、光缆等有形的媒介,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了远距离通信。而通信的内容,可以是光、信号、声音、图像、视频、语言、指令等。例如座机电话,有线宽带,以及闭路电视,都是利用有线通讯技术实现工作的。

无线通信,顾名思义,就是不借助实体的、有形的媒介,而是通过看不到摸不着的电波、磁波、光波,实现远程的信息传递。例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蓝牙、无线上网、手机、GPS,电报,对讲机,以及各类遥控玩具。

二、有线通信的优势与劣势

有线通信有以下优点:第一,受外界干扰比较小,可靠性强。因为有有形的媒介传递信息,而在建设中,这些有形的媒介,例如光线都得到了必要的保护。例如电话座机,只要架设好电话线,在任何环境下,几乎都可以用。比如雷雨天气,封闭的办公室,地下室,在断电的情况下,以及边远的地区,都是可以近乎无障碍的使用的。对于办公通信,军事通信来说,座机电话仍然有其必要性。第二,保密性与安全性好。因为信息传递是在做好防护的有形线缆之中,就不容易遭遇外界自然攻击和人为攻击。对于需要保密传递的信息,例如机密电话,网络视频,使用有线通信传递,更不容易被截取破获。闭路电视要保存大量视频,确保不遗漏,也需要有线通讯才能实现。

有线通信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铺设成本高,如果要覆盖我国全部乡村,对资源和资本都是巨大的消耗。第二,不能方便的进行空间移动,比如固定座机不能方便的随着用户移动。

三、无线通信的优势与劣势

无线通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造价低廉。无线通信的主要成本在于感知器和信号站,其造价要比有线通信便宜很多。无线通信的建造也工期较短,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竣工速度。2、较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当无线信号一旦建立起来之后,可以同时接人多台设备,不需要像有线一样接入设备还要进行布线工作。3、维护方便。当无线通讯发生故障时,只要对信号源以及接受设备进行检修,就能排查问题进行修复。而如果是有线通信发生故障,则需要全线检修。

但是,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便捷的无线网络也存在几点不足。第一,是信号不稳定,当多台设备同时接入时,会出现信号不稳定,频道拥挤的问题。在地下室等封闭环境内,也会有通信不畅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GPS信号经常在郊外或地下通道出现无信号情况。第二,是面临安全威胁,必然会无线信号和无线资源,例如频道,会被黑客偷袭,抢占资源。第三,信号延迟问题,也就是没有有线通讯迅速,例如,联通3G最小的延迟也要有150MS。“网速慢”成为无线通信的关键问题。

四、对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未来应用的预测

通信技术支撑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与物联网发展。未来,无论是有线通讯还是无线通讯都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特别是无线技术。首先,无线通信容量、速度和稳定性,将得到提高,尽量缩短无线通信的速度与有线通讯的差距。频谱资源分布和利用更加合理和有效,是无线通信提高效率的基础。其次,有线通信,作为通信的基础,也会通过光线技术,大大提高其传输容量和速度。之后,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在终端将更加自由转换。

基于卫星通信的应急通信系统 第12篇

1.1 卫星与地面固定网的融合应用

地面固定网主要包括公众电话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其中公众电话交换网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数字电话交换网络。它除了可以用来打语音电话, 还可以提供可视电话、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业务。

卫星通信系统与公众电话交换网实现互连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通话和传真业务, 而与发展迅速的综合业务数字网连接, 可以实现多媒体和信息共享功能。当发生重大地质灾害, 地面干线网络遭到严重毁坏无法满足通信需要时, 卫星通信系统就可以作为地面线路的备份连接, 实现地面通信的快速恢复, 确保信息畅通。

通常, 当某地发生突发情况通信瘫痪时, 技术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携带卫星移动电话终端 (如海事卫星、全球星) 到达事发现场, 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当地与外界的通信联系;条件允许时, 可将卫星车接入被损毁的地面固定网, 提供与公众电话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一样的通信功能;当用户两端相距较远, 中间地面有线线路损坏时, 卫星通信车在其间还可实现中转功能。

1.2 卫星与地面移动网的融合应用

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可分为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和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前者就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通信系统, 如我们手机用户最常用的GSM通信网、CDMA通信网等。后者是指专门用于应急指挥调试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灾害和突发事件来临时, 往往导致线缆和电力中断、话务堵塞、网络瘫痪等问题, 给救援工作的开展增加难度。而将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与卫星通信相结合, 利用卫星链路中继代替易毁的线路, 回传地面移动电话的通信流量, 可以有效地提高应急能力和扩展系统覆盖范围, 及时弥补地面通信的不足。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 在通信设施被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中国联通很快在重灾区映秀镇开通了VSAT地面卫星通信站, 及时有效地恢复了移动通信业务。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专业无线指挥调试通信系统。具有快速呼叫建立的特点, 非常适合应急通信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调度通信, 同时它还具有故障弱化、单站运行和终端之间的直通功能, 适合于在突发、恶劣的以及没有基础网络的场合下应用。在应急救灾现场, 同公众移动通信一样, 可利用卫星通信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接入核心网, 实现数据的回传以及与公网的互通。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集群通信系统除了可以提供语音服务之外, 在数据支持能力方面也不断提高, 在我国应急通信的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3 卫星与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应用

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和险情, 大规模的应急和救援行动展开以后, 移动电话、便携终端以及卫星通信车已不能满足大量公众和救援通信的要求, 这就需要更大的宽带系统支持。

目前, 我国宽带通信业务主要是使用地面光缆传输来实现的, 而以光缆传输为支撑的宽带通信系统自身抗毁能力比较薄弱, 且修复难度较大, 难以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发挥作用, 这就需要将卫星无线传输技术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融合应用来实现无线宽带业务。

Wi MAX作为一种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它具有传输容量大、覆盖能力强、可靠性好、频谱利用率高等技术优势, 传输距离能达到50km, 并能在20MHz (兆赫兹) 信道带宽下, 支持高达75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光缆断损时承担回路的作用, 替代原有的有线连接方式, 来提供无线宽带接入。借助卫星系统集成Wi MAX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实现语音、数据和视频传输功能。

其基本原理是:当用户无法利用原有的光缆传输方式上网时, 可在卫星通信车附近建立Wi MAX基站, 由基站将用户发来的语音、数据、视频等宽带信息传输至卫星车, 而后通过卫星链路传至互联网, 满足救灾指挥中心、新闻中心、疾控中心、医院等救援部门用户指挥决策、信息交流、新闻报道等业务需求。

2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 卫星通信逐渐向高频段、大容量、数字化、宽带化、业务综合化方向发展。卫星应急通信系统也将充分利用这些技术优势, 为人们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应急方式。

(1) 综合业务宽带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于应急通信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卫星应急通信系统应该能够提供高传输速率, 具有语音、图像、实时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调度、定位等业务的综合性应急通信平台。

(2) 终端集成多样化。未来卫星应急通信, 无论是用户终端, 还是主要基站, 其设备的集成度、智能化、小型化、自适应化程度会更高, 维护及使用操作会更加简便。

(3) 应急联动一体化。具有通信、广播、导航、定位、气象、对地观测等多种卫星构成的天基系统, 将与地面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宽带无线接入网、应急专用网络等融为一体, 从而构建成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联动通信系统, 会使我们应急通信保障的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有效。

摘要:探讨了卫星与地面固定网、地面移动网及无线接入技术的融合应用的应急通信系统平台的构建方法, 指出了卫星应急通信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上一篇:承包权主体下一篇:规范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