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利改革范文

2024-07-10

农村水利改革范文(精选12篇)

农村水利改革 第1篇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点:渠道工程, 灌溉排水工程, 包括输水管道和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有蓄水工程, 如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等。还有就是乡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用水等工程[1]。改革的目的是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工程所有权, 以增强经营管理活, 动, 实现农村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转, 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服务。

2 管理体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 改革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后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虽在有着农民参与的相关规定与制度,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但改革后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健全, 因此农民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些农民不了解也很少参加农村水利工程的相关的管理工作, 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农村水利工程根本不需要有管理。他们也不了解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和领导情况, 因此农村水利组织的领导或成员大多数由组织安排, 农民主动参加或进行选举相关成员情况的非常少。

2.2 现行管理体制仍存在重建轻管、资金不足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一直的是注重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 而不是对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及相关工程设施的管理, 因此长期有着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轻视态度。在改革体制后也没有及时拨出将管理所需的费用。由于对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相对较少, 使得建成容易坏的也容易的现象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长期以来, 一些收入来源单一, 主要依靠水费收入的水利管理机构, 支出项目较多, 收入却特别少, 甚至个别机构出现各种项目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这些情况必然会降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对农村水利管理机构的良好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2.3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某些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没有完全到位、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过于单一、使得一些混乱状态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发挥的效率并不高, 而且还是没有充分调动水利管理人员积极性, 这就显现出改革后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并不十分健全。

3 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建议和深化措施

3.1 宣传和倡导农民积极参与体制管理工作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是我国农业建设和发展的保障, 对于水力设施的管理必须依赖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相关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针、政策, 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不但要善于兴建农村水利工程, 还应善于管理和维护它。要真正明白, 农村水利工程真正发挥效益是在管理上。

各级水利部门和宣传部门应该积极向农民宣传和介绍有关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水利组织。政府应当做好相应地工作,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办法要按照要认真按照方针政策中规定的内容执行, 要广泛吸纳来自社会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 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与农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水利设施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当中。

3.2 加大重视力度, 依法完善管理体制

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 将其法律化和责任明确化, 要让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领导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并重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让他们认识到涉及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不仅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量, 还应有农村水利设施管理[2]。水利工程管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还包括要对水利设施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 将管理机构和管理所需的费用落实, 从根本上杜绝“建成容易坏的也容易”的问题。

3.3 依靠科技手段,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使得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变成集约型管理模式, 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但我国在应用科技手段方面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很落后。我们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 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主要措施可以有: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以节水型信息化管理为目标, 加快农村水利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伐, 提升目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依靠信息化手段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措施有:加强农村水利门户网站水利行业数据库和文献资料库的建设, 建立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和大型泵站信息化试点, 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各项水利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逐步改变原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发挥效益的方式以及推行新的、高效的方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措施等等。

结束语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建设做出贡献的措施之一, 必须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全顺利运行, 使其发挥应有效益, 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丽.农村水利工程改革与管理问题分析[M].太原:山西出版2010:53.

[2]王宏伟.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改革[M].河南:水利工程出版社2010:95.

农村水利改革 第2篇

工作总结

++水利局:

根据区水利厅“关于(**[2009]12号文)做好2008~2009年度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考核评选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将**县2008~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冬春水利建设情况

(一)计划任务

**县2008~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总投资4672.42万元, 共238 处,其中常规项目216处, 自治区新增3亿项目5处,第四季度中央新增11.16亿项目17处。

1、常规项目

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计划投资830.14万元。②、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14处。计划投资507.13万元。③、海河堤防工程1处,计划投资200.00万元。④、水毁水利修复工程128处,计划投资631.59万元。⑤、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渠道防渗项目工程3处,计划投资328.62万元。

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1处,计划投资30.00万元。⑦、河道疏浚工程1处,计划投资60.96万元。

⑧、面上其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66处,计划投资1192.83万元。

⑨、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计划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个。

2、自治区新增3亿项目

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计划投资213.18万元。②、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2处,计划投资80.96万元。③、灌区工程1处,计划投资157.00万元。

3、第四季度中央新增11.16亿项目

①、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17处,计划投资442.01万元。

4、渠道清淤项目

①、全县去冬今春计划渠道清淤402.00公里,计划投入劳动工日7.78万工日。

(二)采取措施

1、强化领导,健全水利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抓好冬春水利建设工作,我县召开了专门会议,对2008-2009年度的冬春水利建设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制订了《**县2008-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全国、全区、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对全县冬春水利建设工作再动员,再发动,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户到人。自治区、市、县领导多次深入水利建设第一线,指导和帮助群众解决冬春水利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09年1月16日,自治区常委、纪委书记 , ++书记、市长,水利厅纪委书记、副处长、++水利局、县领导、等领导到++水库渠道参加了义务清淤劳动。

2、部门配合,营造水利共建氛围。根据全市冬春水利建设会议精神,县委、县政府总揽全局,精心组织,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建。县水利局根据《**县2008-2009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积极组织人员对冬春水利建设项目提前完成了测量、设计等前期工作,为全县冬春水利建设早动手作好了充分准备。在冬春水利建设过程中,严格实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干责任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县财政局根据县政府要求,千方百计筹措病险水库配套资金,保证资金拨付到位。县农发办将 农发资金整合用于冬春水利建设。县冬春水利建设指挥部、县电视台先后报道我县水利建设动态10多期(次),从组织形式、资金投入和舆论宣传上形成了齐抓共建的冬春水利建设氛围。

3、发动群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各乡镇干部深入村、组召开了不同形式的水利建设动员会(村干部会、受益群众代表会、村小组会等),各村、组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组织投工投劳,全县呈现出乡乡有主战场、村村有主项目、组组有工程、户户有任务、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水利建设热潮。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全县日上工劳力达2000余人,叫安、思阳等乡镇出现了千人上阵的冬春水利建设场面。2009年1月16日,自治区常委、纪委书记 , ++书记、市长,水利厅纪委书记、副处长、++水利局、县领导、等领导到念伦水库渠道参加了义务清淤劳动。

4、多方融资,加大水利建设投入。为了加大冬春水利建设投入,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并集中投放,分片实施,不撒“胡椒面”。(1)县政府在地方财政困难情况下专门安排10万元用于冬春水利建设。(2)积极征集防洪保安资金和水利建设基金,全部用于冬春水利建设;(3)积极争取省市补助资金用于冬春水利建设,整合农业开发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发动挂点扶贫单位扶助资金用于冬春水利建设;(5)各乡镇利用自身优势,投入水泥和资金折合50万元,用于冬春水利建设;(6)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增加冬春水利建设投入。

5、跟踪服务,确保水利工程质量。为确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其他工程的施工质量,我县建立健全了项目法人制、工程合同制、质量督查管理制,做到每座工程有规划、有设计、有图纸、有专人负责施工,并严把“三关”。一是严把设计关,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的设计均已通过市水利局审查把关,如因实际情况需要变更,须经集体研究报批;二是严把签证关,县水利局派出技术人员常驻工地指导施工,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由施工队、技术责任人和行政责任人三方到场签证;三是严把进度关,为了抢晴天、争进度、保质量,我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用铲车、挖机等机械化设备施工,工作台班8000余个,既营造了水利建设声势,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6、实行激励机制。县冬春水利建设指挥部建立激励机制,待冬春水利建设结束后,由县冬春水利建设指挥部组成评比小组按完成任务和要求进行评比,获优胜的单位给予奖励,奖励各乡镇指挥机构和参与冬春水利建设有功单位和人员。

(三)完成情况

截止2009年3月底,**县2008~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总完成投资4674.75万元, 完成工程238处,占计划的100.00%,1、常规项目

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完成投资830.14万元,占计划100.00%。

②、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14处,完成投资507.13万元,占计划100.0%。

③、海河堤防工程1处,完成投资200.0万元,占计划 100.0%。

④、水毁水利修复工程128处,完成投资631.70万元,占计划100.2%。

⑤、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渠道防渗项目工程3处,完成投资328.7万元,占计划100.0%。

⑥、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1处,完成投资30万元,占计划100.0%。

⑦、河道疏浚工程1处,完成投资60.98万元,占计划100.03%。

⑧、面上其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66处,完成投资1192.9万元,占计划100.0%。

⑨、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完成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1个。

2、自治区新增3亿项目

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座,完成投资213.18万元,占计划100.0%。

②、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2处,完成投资80.96万元,占计划100.0%。

③、灌区工程1处,完成投资157.01万元,占计划100.01%。

3、第四季度中央新增11.16亿项目

①、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17处,完成投资442.05万元,占计划100.01%。

4、渠道清淤项目

①、全县完成渠道清淤402.00公里,完成投入劳动工日7.78万工日,全县完成投入劳动工日12.79万个(其中渠道清淤投入7.7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6.45万m,浆砌石0.72万m, 砼

0.582万m,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62万亩, 新增灌溉面积0.61万亩,完成总投资4674.75万元,占计划的100.05%,其中中央1455.0万元,自治区1511.46万元,市县财政1185.83万元,群众自筹522.86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冬春水利项目多、投资大,但水利投资不足,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效益的发挥;二是我县水利工程大多数年久失修,维修资金缺口大,从而影响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全面铺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冬春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引导和帮助群众搞好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利建设。同时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维修资金的投入,使多年来严重失修的农村小型水利能够恢复使用,以解决农村农田缺水灌溉的问题。

**县水利局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第3篇

【关键字】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问题;措施

随着如今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已经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农村小型水利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有力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加强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农村水利是农村生产生活中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从上述的情况可以看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农业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问题

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设施是水利工程,它可以说是在农村生产生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并不牵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加快建设,需要国家做好关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维护及管理。故而,为了使得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相关改革就要随之跟上脚步,但仍然发现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缺乏财政投入

对于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推进需要根据各地的相关经济基础状况来决定,制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工程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财力的不足。其实,现实情况是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于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大力支持的,例如国家在加强资金的补助、合理安排相关项目的建设以及规划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布局等方面都进行强有力的扶持,因为还有许多农村处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存在着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故而便难以保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基础建设可以如期启动,让更多农村群众可以早日享受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益处。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落后性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大都实行生产责任制这样的生产方式,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虽然对于农村的农民提高个人意识有利,但是不利的是让农民们对于集体意识的培养也更加淡漠。更多的农民只在乎自家的生产及生活,对于农村公共设施不关注,例如他们更多的愿意去使用水资源而不愿意去管理它,尤其突出地表现在他们没有节制的去围湖造田上。与此同时,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还有水土流失的问题,使得山间的大量泥石流冲进河道,也严重影响生产活动,更有甚者可能会造成洪灾。

(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其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展,但是由于不少地区的农村由于太过落后而缺乏科学的机构设置,内部建设性人才也不够。在如此艰辛的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中有大部分的人员是不属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而且人力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配置,造成其运行效率不高。然而,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管理部门的各级工程技术人才也极为缺乏。

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重视其运营机制的建设,并且注重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相关管理。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实施意见文件也需要进一步进行落实,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体制改革的工作也需要调动用水户的参与积极性。还要用多种形式来建立责任管理体制,这样来提高工程的运行率及增加用户的满意度。

(一)加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需要将相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落实到实处,并且负起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还需要调动群众参与公共建设工程的积极性。同时需要重视相关工程的建设过程,以及注重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用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更新,为今后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需要合理配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人力资源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由于缺乏相关技术管理人才而导致工程进度缓慢,影响应该正常运行的水利工程建设所应该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故而需要各地政府部门重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相关的学习培训活动,积极地调动建设人员的学习动力,也要因材施教,让相关人员都能够在自身文化基础上有所提高,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三)加快相关水利法的立法过程

建设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保证其水利工程可以稳定安全的、顺利的进行建设。法律法规的设立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员的身心进行保护也是极为重要的,避免因不良雇工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三、发展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

水利不仅是农业命脉,也是民生之本。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提高农村发展水平及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对于农村群众饮水安全至关重要。农村是离不开水资源的,水资源对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是极为重要的,管理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就算是把握好农业的命脉。

水利工程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促进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只要可以建设成功,对于其他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极大的榜样作用。

四、小结

本文从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角度深入探索了作者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改革增加认识,不仅对其内容做出了陈述,更对其内涵做出了深入探讨。但是本文仅仅代表作者的观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故而相关政府部门要更加注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由于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查还不够精细,可能无法对每个问题认识全面,但仍希望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书籍:

[1]吴宗元;《刍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房双意,田中侠;《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探究》;科技致富向导;2011 09.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第4篇

1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范围有以下几点:渠道工程, 灌溉排水工程, 包括输水管道和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等工程。有蓄水工程, 如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等。还有就是乡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用水等工程[1]。改革的目的是组建用水合作组织、明晰工程所有权, 以增强经营管理活, 动, 实现农村水利设施的良性运转, 为广大农民提供良好服务。

2 管理体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1 改革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改革后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虽然有着农民参与的相关规定与制度,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但改革后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健全, 因此农民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是很高。有些农民不了解也很少参加农村水利工程的相关的管理工作, 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农村水利工程根本不需要有管理。他们也不了解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和领导情况, 因此农村水利组织的领导或成员大多数由组织安排, 农民主动参加或进行选举相关成员情况的非常少。

2.2 现行管理体制仍存在重建轻管、资金不足的问题

由于一些地区的相关部门一直的是注重水利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增加, 而不是对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及相关工程设施的管理, 因此长期有着对农村水利设施的轻视态度。在改革体制后也没有及时拨出将管理所需的费用。由于对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又相对较少, 使得建成容易坏的也容易的现象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长期以来, 一些收入来源单一, 主要依靠水费收入的水利管理机构, 支出项目较多, 收入却特别少, 甚至个别机构出现各种项目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 这些情况必然会降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对农村水利管理机构的良好运营产生不良影响。

2.3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效率的某些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没有完全到位、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过于单一、使得一些混乱状态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发挥的效率并不高, 而且还是没有充分调动水利管理人员积极性, 这就显现出改革后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并不十分健全。

3 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建议和深化措施

3.1 宣传和倡导农民积极参与体制管理工作

农村水利工程设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是我国农业建设和发展的保障, 对于水力设施的管理必须依赖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相关水利管理部门应该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针、政策, 在改革和完善管理体制上下功夫, 不但要善于兴建农村水利工程, 还应善于管理和维护它。要真正明白, 农村水利工程真正发挥效益是在管理上。

各级水利部门和宣传部门应该积极向农民宣传和介绍有关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内容,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水利组织。政府应当做好相应地工作, 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办法要按照要认真按照方针政策中规定的内容执行, 要广泛吸纳来自社会的有关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 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要让农民群众认识到水利设施与农民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水利设施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当中。

3.2 加大重视力度, 依法完善管理体制

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体制, 将其法律化和责任明确化, 要让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领导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并重视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要让他们认识到涉及到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问题不仅仅是固定资产投资量, 还应有农村水利设施管理[2]。水利工程管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还包括要对水利设施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 将管理机构和管理所需的费用落实, 从根本上杜绝“建成容易坏的也容易”的问题。

3.3 依靠科技手段,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使得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变成集约型管理模式, 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但我国在应用科技手段方面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很落后。我们必须要依靠现代科技手段, 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深化主要措施可以有:加快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改革, 以节水型信息化管理为目标, 加快农村水利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伐, 提升目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水平。依靠信息化手段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建设的措施有:加强农村水利门户网站水利行业数据库和文献资料库的建设, 建立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和大型泵站信息化试点, 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各项水利工程管理规章制度, 逐步改变原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发挥效益的方式以及推行新的、高效的方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措施等等。

结束语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建设做出贡献的措施之一, 必须做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全顺利运行, 使其发挥应有效益, 为我国农业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丽.农村水利工程改革与管理问题分析[M].太原:山西出版社, 2010:53.

[2]王宏伟.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改革[M].郑州:水利工程出版社, 2010:95.

农村水利改革 第5篇

前言

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的改革,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农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但是,当前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相关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保障,做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农村水利工作的思考 第6篇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作;思考

农村工作是一项最基层,最直接的工作,它的工作直接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密切相关,依据农村工作的特点,我们必须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围绕保障农村稳定、粮食增收,节约水资源的根本原则,做到稳定、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确保水利工作在农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1.农村水利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工作,主要从事农村的水利规划、抗旱、防汛、除涝、工程建后管理、运用、水事纠纷等最基层的工作,农业发展由过去单一的靠粮食产量转变为抓粮食产量的同时,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由过去小手工作坊向机械加工转变,使农业经济逐步发展成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使得现有的农村结构,水利基础设施陈旧现状和保障能力与之不相适应,相对来说农村集镇化的发展,拉开了现实与发展之间的距离。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使得农村水利工作面临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农村基础设施陈旧,建设管理跟不上

农村的水利工程,水资源环境,农村灌排设施,防洪除涝等防御水灾害的设施,加上,一直困扰农民引水安全设施,都对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2农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一直以来农村主要是靠单一的追求粮食产量来增加收益,原有的水利工程能够主要满足现有粮食作物的需要。可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农作物像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的种植,它们的生长对灌溉、抗旱、除涝、降渍等就有了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我们从事农村水利工作的工作者带来困扰。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小型水产养殖户的兴起,对水源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被人为污染,破坏,必将影响农村社会环境的稳定,造成社会矛盾与经济矛盾并存。

1.3农村水利产业结构主导地位的片面性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主导逐步向走向农民自主,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出工转变,农民对水利建设的政策、投资上认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均是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主要以经济效益为主,辅以带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属于纯公益事业。政府在水利建设上给予了财政上的扶持。但是农民认识不到位的是,认为都是国家和地方财政负责建设,将自身的责任均依靠在政府的投入上。但实际上。对于防洪除涝上,真正的受益方是百姓,很明显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是满足不了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该是将农民自身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地位,政府作为辅佐地位,才能有利于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2.今后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依据现有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农村水利工作要围绕一个既定的目标,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协调搞好农村的水利工作,在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基础上,协调好资源配置、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抗旱、防洪、除涝、降渍等基本水害治理工作,完善农村水环境与农业灌溉用水的安全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水利工作者的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科学利用水资源,逐步提高农村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活面貌。

2.1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面对近几年我国水资源明显短缺的实际情况,人们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均面临严峻的节约问题。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宣传水法知识,改善农村用水质量问题,采用最简洁的方式使农作物见最大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广节水灌溉方式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灌排渠系的防渗措施,发展微灌、管灌技术,在节约投资的情况下,尽量实施渠道衬砌化。以减少水量的流失。

2.2提高农业灌排标准,加大治理水环境

要深入实际研究农村灌排渠系的技术标准,合理规划设计,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及配套设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作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随着灌排渠系多年运行,加之管理不到位,很多灌排渠系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淤沙现象,要加大灌排渠道的清淤力度,加强水环境的宣传力度,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3解决防洪除涝问题,提高农村引水安全和供水能力

农村集镇化的发展,使我们水利工作者面临解决小城镇防洪除涝等水害问题,重点解决短历时暴雨造成的内涝问题。加强农村水利工程防洪除涝的能力的同时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农村居民饮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要想解决污染水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就必须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生产力布局上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设计,铺设自来水管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改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合理利用有关水利的法律、法规、政策,对纯公益性的管理人员及单位要采用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好管养分开工作,尽量减轻财政支出。依据农村实际的产业结构特点,研究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政策,方针,制定防洪除涝标准,为农村水利工作服好务。农村水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在提高管理者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要明确责、权、利,对具有特殊性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养护情况灵活掌握,做到协调合作,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农村水利服务体系,负责当地农村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防洪、除涝、降渍、抗旱,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积极推广农村水利的新技术,制定监督机制,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促进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结语

农村水利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环境安全与稳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化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作为基层水利工作者,要不断充实自身职业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懂得知法、懂法、合理用法,我相信随着水利工作的不断完善,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跟林,徐军.对农村水利工作的一点思考,2006.2.

[2]田洪江.优化工程管理农田水利,2008.

农村水利改革 第7篇

1“受益户共有制”的涵义及特点

所谓受益户公有制, 就是将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与收益农户建立联系, 针对所有权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使用小型水利工程, 被赋予了一定的使用期限, 这个期限内使用权属于收益农户所有, 其中作为基础单位的就是每一位成员, 工程经营管理也分属于这些成员, 同时采用合同对农民的行为进行约束。与传统的小型水利工程相比,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由多个成员组成, 对统一水利工程享有一定的权利, 但是两者也具有一些不同, 受益户共有制具有自身的特点, 具体分析如下:

1.1只有受益农户具有使用权。水利工程中开展“受益共有制”在施行改革之前, 是将使用权以及受益农户相挂钩的。水利工程的最终受益人, 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他们是以实际居住地进行受益区划分的, 因此最终受益人年并不一定是他们。

1.2受益群体自主权扩大。受益群体取得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后, 可以通过扩大经营范围, 发展多种经营, 从而获取养殖、种植、供水等多项收益, 其受益程度不再局限在单一用水方面。而集体所有制水利工程的受益农户只有用水权, 其他收益一般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1.3权利义务主体一致。实行“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后, 受益群体是水利工程权利义务主体。他们既享有使用、收益权利, 同时也承担对工程维护、整修、管理义务, 权利和义务主体具有一致性。而集体所有制水利工程, 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受益的只是其中部分成员, 义务由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共同承担, 权利义务主体不一致。

1.4人们意识增强。小型农田水利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农民的收入基本都是来源于农业生产, 那么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 需要强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力度, 改善我国农村的生产力, 从而提高粮食总产量以及灌溉的效率。这样使得人们受益户共有制意识增强。

2“受益户共有制”改革程序

在分析了收益户共有制的含义以及特特点之后, 下面全面分析受益共有制的改革程序:

2.1确定范围。小型水利工程在施行“收益公有制”的时候, 必须要事先确定工程的具体范围, 其中包括占地面积、水面面积以及周边界限等等, 在确定这些范围的过程中, 必须要经过周边居民的统一并签名, 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改革。

2.2受益农户、受益面积公示。公示内容为水利工程名称和所属受益农户及其受益农田面积 (或其他受益项目) , 公示期一般不少于7日。公示要求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证工程的受益对象准确, 受益面积 (或其他受益项目) 无误, 对群众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更正;二是通过公示做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受益范围内农户因种植品种调整或有新水源, 不需要或不愿意参与这个受益群体的, 应当允许;受益范围以外农户通过工程措施能实现受益, 并愿意加入这个受益群体的, 也应当允许。

2.3集体经济组织与受益农户签订。水利工程使用权变更合同有两个必要条件双方必须协商一致: 一是合同期限要与农田承包期同步 (30年) , 以便农田承包合同期满需变更承包者时, 与农田配套的水利工程权属也可随着变更, 不与土地承包合同内容发生冲突;二是以农田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不能改变其灌溉功能, 以保证农田有配套的水利工程。

3“受益户共有制”改革的社会效果

3.1这种共有制的改革, 有效的弥补了以往水利工程体制上的漏洞, 有效激发了农民的投资意识以及参与精神, 实现了水利工程集资的同时, 也有效完善了水利工程的管理。从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的实际案例中发现, 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农民, 农民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他们自己掌握自己的工程, 田地得到了良好的灌溉、牲畜以及生活用水都得到了解决。比如, 我国某农村中的一口堰塘, 多年无人管理和休憩, 使用权进过规划之后, 这个小型水利的使用权被分属于私家农户, 其中一个人认为自己家里的田地最多, 应该由他来进行修补和完善, 于是他自己出钱购买了两吨水泥与沙土, 以及红砖5000块, 投工45个, 投资1800元, 对于漏水进行修复, 并且成功的堵住了漏水。这是改革前从未出现过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人们认识提高的强有力说明, 充分体现了改革的社会效果。

3.2增强了农民管好水利工程的责任感。改革开放前, 农村的水利工程是集体所有, 农民随意用水资源, 进而引起水资源大量浪费, 干旱时期往往水资源不足, 改革后, 人们思想发生了转变,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也是格外重视, 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了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认识, 增强的自身管好水利工程的责任感,

3.3提高了综合效益。“受益户共有制”水利工程的效益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有效提高水资源灌溉几率, 经过改革实现工程无人管理, 从大量的实践中表明, 在施行了改革之后, 很多地区的旱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其次, 在改革之后, 农村地区各种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在改革之前, 灌溉用水者与养殖用水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关系, 很多可以实现养殖事业的工程, 也无法充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在施行改革之后, 实现了双方利益的实现, 通过综合效益来实现水利工程效益的全面完善。

3.4完善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思维模式。以前的承包与租凭等改革模式, 充分解决了种植与养殖等收益条件的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但以前所占的比例小, 这种受模式有局限性, 所以要通过发散思维方式, 改变传统模式, 大力创新通过有效的解决问题举措, 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改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受益户共有制”改革。总而言之, 全面落实改革, 还需要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的支持,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结束语

我国农村想要实现发展必须要依靠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提高, 同时我国缩短城乡差距的并经之路, 提高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问题很多, 其中解决农民的生产以及生活用水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我国采用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的方式, 来为农村居民提供灌溉、牲畜饮水以及生活用水等, 但是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经过多年使用之后, 必然会出现破损, 老化的现象, 进而无法充分水利工程的作用, 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而“受益户共有制”的管理模式, 打开了村民自己管理, 自己受益的新局面, 水利工程在得到了技术维护同时, 也激发了农民的主人翁责任感与管理热情, 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刘洋, 谭砚文, 朱静琦, 张淑娴, 黄良, 梁冠球.广东省农村水利设施基层参与维护管理的调查分析——以从化、梅州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3) .

[2]张文.浅析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 (3) .

农村水利改革 第8篇

一当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特点

(一) 公共服务性。

当前农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 都是公益性的项目, 主要功能是使某一区域的老百姓免受洪涝或干旱之苦, 是政府为满足老百姓生产需要和增加老百姓抗灾能力而发动群众修建的工程, 这些工程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前。

(二) 利益共享性。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 每一个都有一定的影响区域。对该区域而言, 水利工程能让他们人人受益。而且水利工程让所辐射区域受益的同时, 往往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人的利益。对不同水利区域间的人来说, 相互间的利益一般不会相互干扰。

(三) 非价格性。

这类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资, 发动老百姓出工出力来修建的, 具有纯公共品的特征。由于其公共品属性, 其价值难以市场化, 因此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要想让商家投资修建不太可能, 至少纯从公共品的角度看不太可能。这样的工程由政府出资修建后, 也只能由政府来管理。不过由于具有非价格性, 而管理和后续的维修又有不断上升的成本, 一些地方政府觉得这是负担, 随后就或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类工程的存在, 进而导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坏, 从而失去了应有的功能。

正是由于以上特点, 当前中国农村水利工程面临着严峻的问题, 很多工程已丧失其应有的功能, 而老百姓当前似乎也不太关注这个问题, 当地政府也往往懒于过问。水利工程在很多地方, 似乎成了一个遗迹而渐渐被人们淡忘。

二引进现代化管理, 恢复农村水利工程功能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大都建于计划经济时期, 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模式, 所以和今天的市场经济环境格格不入, 进而导致了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要改变这种状况, 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须走现代化道路, 引进现代市经济管理的一些理念, 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社会特点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恢复水利工程功能, 为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抗灾保障。

(一) 明确管理上的权责利

当前的管理上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水利工程的权责利不明确, 一个地方的水库该由谁负责?要负责哪些内容?出了问题有什么责任?管理者能收获什么利益?这些在当地政府行政中完全没有明确的规定, 也没有实际的操作。鉴于此, 当务之急是, 当地政府应当积极行动起来, 明确各地水利工程辐射区域, 确定责任人管理内容, 必要时应专设一个管理岗位, 从当地农民中聘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 并让水利工程辐射区域的老百姓集体监督。政府每年对管理员进行考评, 根据考评结果核发绩效工资。说到工资, 有政府官员可能觉得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事实上, 一个乡镇里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多, 每个水利工程聘请一名农民兼作管理员, 需要的人工成本一年也不会很多, 政府每天的接待经费中适当省一点就足以满足全乡镇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工成本。当然, 这只是一种管理方式, 一些地方根据实际还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管理模式。

(二) 建立运行耗费补偿制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 关于公共设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就其功能和性质而言, 毫无疑问是公共服务产品性质的, 因此对其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维修保养成本等, 政府应当有相应的补偿制度。

(三) 建立管养分离制度, 避免腐败滋生

对农村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进行充分调研, 科学设岗定岗, 确定管理人员编制。同时将维修和保养的业务从管理内容中剥离出来, 在运行中如果需要维修保养, 公开向社会招标。当然, 与此同时, 当地财政应当建立专门的水利工程维修账户, 确保专款专用, 以保障水利工程维修项目顺利实施, 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样管养分离后, 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员既当裁判, 又当运动员的情况发生, 减少了腐败空间。这样的体制下, 当维修项目在进行时, 管理员就成为一个监督员, 对维修工程质量负有连带责任。如此一来, 管理员必定监督维修施工方认真施工, 从而确保质量。

(四) 因地制宜进行市场化管理

某些水利工程如稍大型的水库, 如果交通等基础条件具备, 可考虑将整个水库外包给个人作养殖之用, 外包条款中明确包含水库的管理, 更要明确当有公益性的取水需要时以公益优先的内容。在维修上, 超过一定金额的维修由政府承担, 小额的维修可纳入承包范围。承包人可以在水库中发展养殖业等合法业务以赚取利润。这样的方式管理水利工程, 可以减轻财政负担, 也可使工程管理变得更有质量, 因为承包人为了自己的利益, 自然会把水库给管好。某些地方新的水利工程如果有市场发展潜力, 也可以引进社会投资, 由社会投资修建并在适当年限内可以凭工程获取利润。

三结语

以上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 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因地制宜, 充分考虑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二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坚持这些原则进行改革, 新农村水利工程必将重新焕发光芒, 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 2003 (3) :51~53.[1]王云昌.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资人及资产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 2003 (3) :51~53.

农村水利改革 第9篇

1. 产权形式单一。偃师市大多数水利工程属国家和集体所有, 公有制成分比重过大。

2. 运行机制不灵活。许多工程管理僵化, 经营业务单一, 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 经营普遍困难。

由于非经营性资产比重过大, 资产沉积较严重, 尤其是小型工程, 国家集体管不了, 管不好;农民不想管, 又无权管。从而造成一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甚至被人为破坏, 效益严重衰减, 连现状都很难维持下去。

水利工程存在的这些问题, 严重制约了偃师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 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偃师市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现状

偃师市水利工程产权改革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农村水利改革也开始了积极探索, 并已涉及到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目前, 偃师市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以承包经营为主, 形式较为单一, 发展也不平衡, 涉及面小, 主要是小型水库。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南坡和北岭种植粮食作物的地区灌溉效益差, 灌溉费用达50~80元/每亩次, 群众灌溉积极性不高。二是由于水利工程集体所有制与农村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 一家一户分散的地块, 不利于对工程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 (如喷灌) , 最终导致工程瘫痪下来。三是由于监督机制尚不完善, 一些水利工程交给个人后, 很容易引起群众纠纷。

三、发展建议

1. 科学制定规划, 突出统筹兼顾。

政府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 加强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支持力度, 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 以争取相关项目的资金为辅助, 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 以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 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 以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 逐步建立起保障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 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机制。

逐渐深化农村土地承包机制, 激发群众管好、用好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从而盘活水利资产存量, 促进水利投入机制的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全民的水商品意识, 确保农业增产,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四自”发展机制, 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水利工程, 特别是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 较好地解决水利工程投资、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3. 加强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责任。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只有在政府的组织领导和统一指挥下, 协调运作, 形成合力, 才能取得成效;只有走“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之路, 水利工程建设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加快制度改革, 明确权责主体。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 深化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明确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 落实管护责任主体。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妥善解决好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 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 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良好的条件。

5.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舆论导向。

一是宣传水资源观念, 增强农民的水忧患意识,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旧的用水观念, 节约用水, 科学用水。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 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 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 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大力宣传《水法》, 努力做到依法用水, 依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统一管理, 防治水污染, 加强监测, 保证管好水、用好水。

6. 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农村水利改革 第10篇

关于农村水利改革与多元供给机制的研究。林万龙认为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公共服务供求不匹配、供给机制单一、重建设轻管护[1]。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原因在于缺乏供给动员机制[2]。取消农业税后公共产品在供给总量、结构效率、基层改革、多元化参与等方面问题突出, 需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3]。农村水利的集体供给体制难以维系, 需要创新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4]。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管理特点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5]。企业和社会力量按市场规则参与乡村公共品的提供并获利[6], 需要界定农村水利的公益性与经营性资产, 完善公益性资产耗费补偿渠道, 健全价格机制[7]。水利部冯广志针对农业水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若干对策[8], 徐璇提出构建农业用水户、政府、非农业用水户和水管单位参与农业水价分担的模式[9], 粮食产量、水价及供水成本之间有一定关系, 应建立以供水单位正常运营、不超过农民水费支付能力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10], 可以将提高的水价经公示后全部返还给农户的农业提补水价机制, 以建立节水竞争和长效节水制度[11];农业水价很难补偿完全成本, 加强农业水价改革顶层设计, 合理制定农业用水价格[12]。上述文献从理论上论证市场参与农村水利供给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农业水价形成基本路径, 对农村水利改革成效与存在问题分析得较少。本文结合在重庆市、四川省部分区县农村水利改革现状调查, 分析农村水利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农村水利改革政策建议。

1 灌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1.1 灌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1) 根据水利工程性质建立了分类管理制度, 精简了管理队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国办发[2002]45号) 的规定, 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与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任务的比例, 把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经营性与准公益性3类, 但没有明确谁是农业灌溉或农业供水管理单位。按照分级管理原则, 列为纯公益性的灌区管理单位, 工程运行管理成本费用全部由财政承担, 大型骨干工程不再向农民收取骨干工程水费;列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灌区管理单位, 政府仅承担“两费” (即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与公益性工程维护经费) , 其他运行管理成本通过水费补充, 要通过水价改革来实现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收益。

以重庆为例, 改革前有2062个水管单位, 改革后精简为830个水管单位, 其中纯公益财政全额拨款水管单位663个, 实行差额拨款的准公益性事业水管单位165个, 经营性水管单位2个。改革前重庆市有水管人员7 085人, 改革后全市共有水管人员4 245人, 解决富余人员2 840人, 精简比例40%。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遭遇水价改革的困境, 2012年重庆市应收农业灌溉水费3 305万元, 实收农业灌溉水费477万元, 收取率仅14.43%, 定位为准公益性的灌区管理单位, 无法通过水价改革解决成本补偿问题。

(2) “两费”落实情况获得较大改观。改革前重庆市各级财政部门专门用于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两费”仅892万元。2012年, 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1.022 3亿元, 落实率100%;应落实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1.975 6亿元, 落实率77%。为推进重庆市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重庆市级财政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从2008年至2012年累计补助9783万元用于水利工程维修养护。2011年中央开始对重庆市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给予补助, 极大地调动了各区县增加水利维护经费投入的积极性, 2012年区县落实维护经费1.178亿元, 比上年度投入增加4 000多万元。

1.2 灌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

(1) 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经费没有落实。乡镇水利管理人员经费没有落实, 影响水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重庆市云阳县水利工程管理站作为县水务局管理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核定事业编制15名。而小一型水库干渠由各水库管理所管理, 无人员经费和管护经费;支渠由当地村组管理, 无人员经费和管护经费。由于云阳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县财政落实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较少, 农业水费征收困难, 群众自筹工程维护费困难, 工程难以维持正常运行, 基层职工队伍难以稳定。

(2) 水库管理及乡镇基层水务管理队伍空心化。在2002年水利体制改革前, 武隆县东风灌区是由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东风大堰灌区管理所管理, 改革后由水务局下属国有企业润龙公司代管。2008年水管体制改革, 成立了巷口、白马、桐梓、鸭江4个片区水库管理所, 按照职能职责, 东风水库及灌区本该由鸭江片区水库管理所管理, 但由于4个片区水库管理所办公场地不落实, 实际上没有良好的运行起来, 4个水库管理所的人员大多抽调到局机关, 所以东风灌区实际上还是由润龙公司代管。在2002年以前乡水管站和东风大堰灌区管理所没有撤销时, 农村水利工作运行得比较好的。撤销之后水利工作纳入了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 专业技术人员流失, 各个乡镇就只有1个兼职人员搞水利工作, 经常换人, 基层水利管理工作开展困难。

2 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成效与问题

按照国务院《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等文件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技术扶持、资金帮扶等形式, 促进用水户协会的发展, 进一步推进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纵深发展。以重庆为例, 重庆市已有30个区县组建了用水户协会1 631个 (占全市8 698个行政村数的18.8%) , 其中的注册有502个, 协会管理灌面24.533 3万hm2, 其中:运行状况良好6.733 3万hm2、一般14.866 7万hm2、不好2.933 3万hm2;按边界形式分, 其中:工程边界368个, 行政边界1263个。绵阳市游仙区依照水系共建设农民用水户协会81个 (占全区230个行政村数的35%) , 涉及19个乡镇, 64 818户农户, 22.6万农业人口, 控制灌溉面积1.466 7万hm2。

2.1 农民用水户协会取得的成效

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使灌溉用水在空间维度和组织维度更加合理, 发挥群团组织主体重要和责任意识, 又节约灌溉用水量。 (1) 规范了用水管理。通过实施计量供水, 按方结算, 使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 用水秩序规范。 (2) 提高了节水意识。农民多用水就得多交钱, 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的现象。 (3) 减轻了农民负担。 (4) 建立了分级管理制度, 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主体。明确了政府、灌区和农户的责权利, 政府主要责任是落实支渠以上水利建设、水资源管理及国有资金监督管理, 灌区主要负责内部运行管理和骨干工程维护, 用水户负责支渠以下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的整治维护和管理。

2.2 用水户协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于缺少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 运行经费无法落实或足额落实。资金问题是协会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政府通过项目扶持只是构建了组织框架及提供了少量启动经费, 随着大量农村水利工程的竣工, 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成为基层组织的管理重点, 由于农业水价低且水费收取困难, 落实协会的人员办公经费和末级渠系的维护费用迫在眉睫, 政府部门对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及正常运转将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量水设施不完善或缺失, 水漏损率高。按方收费是协会公平水费的前提条件。重庆市、四川省等地多属西南山丘地形, 供水水源多以小微型工程为主, 分布面较广, 且多为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工程, 加之多年工程维修管理经费不足, 量水设施不齐全或缺失, 渠系破损严重, 水漏损率高, 从而影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推广。

(3) 农户参与意识不强。由于历史原因, 政府管水、农民用水的观念难以扭转, 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承担灌溉管理的职责还不大理解, 水商品意识不强, 部分群众对收取灌溉水费有抵触情绪。西部山区以山地为主, 灌溉成本较高, 降雨量比北方多, 较为严重干旱的年份才需要灌溉, 导致农户参与意识不高。

(4) 协会登记注册率低。由于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水利工程公益性较强, 经营效益不明显, 导致多数协会登记注册手续不完善, 无法独立履行法人职责。重庆市用水户协会登记仅占协会总数31%, 登记注册率低。

(5) 部分协会运作尚不够规范。有的协会和分会的负责人由乡镇水利站工作人员担任, 有的协会会长由村干部兼任。水管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兼任协会领导有利于减轻协会运行初期的压力, 但由于行政色彩重, 限制了协会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可能回到传统管理模式上去, 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难以实现群众对协会信任。

(6) 部分灌区工程不配套影响了协会的推广和正常运行。从所调查的协会看, 在国家支持开展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区和小农水重点工程规划范围内, 田间工程状况总体上比较好, 但在一般地区由于协会筹资能力有限, 农民群众对目前渠道设施、工程维护状况差的反映仍较强烈。

3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成效与问题

2010年全国有700万处小型水利进行产权改革, 占2 000多万处小型水利的35%。各地小型水利产权改革有较大差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共有15万余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以承包、租赁、拍卖为主的经营权管理制度改革, 占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的83%, 其中承包经营11.529 3万处, 占已改革工程的64%;租赁经营1.415 7万处, 占7.8%;拍卖1.3万处, 占7.6%, 股份合作8 200处, 占4.2%。小 (2) 型水库实行承包经营的有72处, 占小型水利工程的0.8%。拍卖小 (1) 型水库经营权的有1处。以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为例, 截止2012年底, 共转让了小型水利工程6 358处, 其中水库106座 (承包81座、拍卖25座) , 山坪塘6287座 (承包5 389座、拍卖565座) , 石河堰250道 (承包244道、拍卖6道) , 提灌站582座 (承包364座、股份制合作2座) , 饮水工程25处, 共回收资金3 591.21万元, 游仙区现有各类水利工程8 490处, 游仙区改革力度比较大。

3.1 农村水利产权改革成效

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入了市场机制, 盘活了水利资产存量, 明确水利产权经营管理主体和水利设施维护责任人, 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综合效益, 提高水利供给效率,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 以水利资产存量带增量。通过水利工程“三权”的有偿转让, 实现了水利工程由资产向资本的转变, 绵阳市游仙区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均以高出原承包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位出让,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水利建设, 由此积聚的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被作为水利建设基金, 又由各级政府大量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去。

(2) 促进了小型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在政府出台水利经营权30年不变的政策激励下, 承包人有动力加大对现有设施的改造, 享受自主经营权和对工程水的使用权和处置权, 通过收取水费或种植、养殖增加收益, 绵阳游仙区水产品年总产量就由过去的不足2 000t增加到现在8 000余t, 部分业主还抓住新建水库建设水利风景区的契机, 建起了农家乐, 对外开展游乐服务, 走上了立体开发之路,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3) 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以协会为主建立健全了工程养护、灌溉用水等配套制度, 安装计量设施, 通过用水足额交费措施减少“搭便车”行为, 改善农民间关系, 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 初步实现了用水管理民主化, 涉水事务一体化, 水权交易市场化, 推动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

3.2 农村水利产权改革存在问题

农村水利产权改革政策不够明晰, 改革有待规范。未根据水利设施性质和类型进行分类改革, 没有根据水利设施的公益性与盈利能力来选择的改革模式或供给主体;水利承包价格确定没有明确标准, 经营范围模糊, 应该规范产权改革办法;监督机制不完善, 产权改革过程和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部分承包人为盈利而污染水体, 水管单位提前收回经营权。

4 农业水价改革成效与问题

由于我国末级渠系大多缺少量水设施, 计量收费和超定额加价制度难以实施, 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供水收入低于供水成本, 供水站亏损较大, 最终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各级政府按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 出台水价改革方案, 使非农业水价尽快达到规定的水平, 农业水价在成本内逐步提升, 对农业水价不到位的部分由各级财政予以补偿, 为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创造条件。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具体建设内容: (1) 工程建设。包括末级渠系改造、小型灌区水源及田间工程建设;计量设施配套。 (2) 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大中型灌区建设“水管单位+农合组织+农户”的供水管理模式, 小型灌区明确农合组织的主导地位。 (3) 水价改革。探索农业终端水价改革, 建立合理的水费计收机制。

2012年重庆市结合产业高起点选择示范县建设, 将彭水、忠县、潼南作为水价改革示范县, 分别与水稻制种、柑橘、蔬菜产业结合进行水价改革试点。忠县作为国家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 改革如下思路。

(1) 水价改革与项目建设结合。项目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建设、五小水利建设、农业产业核心区建设、国管灌区建设以及农村人饮及场镇供水建设相结合, 有效整合多种资源。

(2) 集中成片, 整体推进。在黄钦水库灌区内拔山、双桂、新立、马灌、永丰5个乡镇以末级渠系配套为重点, 以恢复改善灌溉面积为目标, 发展管灌输水技术、推广微喷灌等先进技术。

(3) 竞争立项, 先建后补。以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载体, 按照村或协会自主申报, 乡镇核实上报, 县级水行业主管部门民主评审的程序, 引入竞争立项机制, 择优选择群众积极性高, 筹资投劳积极主动, 效益潜力明显、组织机构健全得力的村或协会作为项目区。

(4) 选择典型乡镇试点。项目区位于忠县黄钦水库中型灌区内的马灌镇鹤林村和新立镇双柏村境内。马灌镇鹤林村依托笋竹种植基地, 新立镇双柏村柑橘作为依托。

4.1 农业水价改革示范项目建设成果

4.1.1 示范项目改善了灌区末级渠系配套硬件设施

忠县示范项目新建灌区末级渠系16.74km, 建各级高效节水管道43.3km, 量水设施56处, 电子计量仪6处。项目总投资680万元, 其中中央财政补助330万元, 市级财政330万元, 受益区群众投劳折资20万元。项目实施后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8.33hm2, 新增灌溉面积361.67hm2,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3.33hm2, 每公顷平均节水1 905m3, 年均节水120多万m3。

4.1.2 完善了用水户协会组织及相关制度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动作”的原则, 依法依规组建村民用水管理协会, 两村已经成立了用水户协会组织。将末级排灌管道、山坪塘、蓄水池、提灌站等小型水利工程产权证颁发给村民用水协会, 重大问题“一事一议”, 实现村民用水高度自治, 使协会真正成为小型水利工程项目申报、建设、管护的主体。协会召开了多次用水户代表大会协会, 订立了水利工程维修、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以及用水者协会章程等相关章程及制度。

4.1.3 多种措施并举形成了民心水价

根据农业供水来源, 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 按“计量供水、配水到户、开票到户、收费到户”的原则, 合理分担并努力降低供水成本, 建立了科学合理农业终端水价机制。

(1) 整合人力资源, 降低管护人力成本。结合当地已建成的果业、笋竹业等各类协会的管理人员, 选举这类人员进入用水者协会承担管理工作, 有效降低了协会管理成本。对水费计收、水利工程维护等考核合格的协会, 市级财政每年补贴1万元, 用于协会办公和人员经费。

(2) 国管水利两费落实到位, 农民主要承担末级渠系水价。2012年县财政落实项目区原水管理单位-黄钦水库灌区两费75万元, 保证了项目区的源水供应。经测算, 国有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为0.169元/m3, 末级渠系供水价格0.053元/m3, 由于灌区内将建立农业水费财政补助机制, 国有水利工程供水由财政补贴, 终端水价按照末级渠系供水价格0.053元/m3收取。

(3) 建立以工补农机制。通过提高非农供水源水价格以补贴农业供水。据 (忠价[2006]10号) 黄钦水库非农源水价为0.70元/m3, 2012年经请示县政府同意并经物价部门核准, 黄钦水库非农源水价调整为0.80元/m3。提高部分的收益用于补贴项目区的农业用水, 从而降低农业供水成本。

(4) 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大户, 大户带动散户, 逐级带动形成良好的用水氛围。增强项目区内农业产业化企业节水意识, 通过企业带动大户, 大户带动一般农户, 形成了良性的用水氛围。

(5) 推行阶梯水价, 促进节水技术应用。基本用水量按标准水价收取水费, 结余部分可以转让, 超出基本最用水则按加价水价收取水费。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 由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科学的终端水价:终端理论水价 (元/m3) = (农业供水源水费+协会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 /供水量 (终端计量点) 。协会运行管理及维护费用由用水协会管理人员误工补助、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协会管理费用等三部分构成, 其中国有水利工程供水即农业供水源水费由财政补贴。

4.2 农业水价改革存在问题

(1) 未建立科学的水价改革试点协会选择标准以及补助标准。农业水价改革项目主要实行先建后补, 由用水户协会或者单户 (多户联合) 进行项目申报, 并组织项目实施, 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并实行定额补助或者差额补助。不同地区用水户协会参与意愿、管理能力有较大差异, 选择不同的协会试点效果不同,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需要确定选择试点项目与协会的标准。同时, 关于补助标准低者为建设成本的60%, 高者为成本的80%, 应建立有利于调动协会的参与积极性制定合理补助标准。

(2) 试点项目运行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主管部门应成立专门机构 (如小农水暨农业水价改革建设管理办公室) , 专门负责项目的审批及资金拨付。项目区用水者协会务必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征求用水户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水量分配、水费计收、财务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公示水费和使用情况等各项规章制度, 由水利基层服务组织负责监督和考核协会项目落实情况, 同时接受群众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提高水价改革的效率。

5 农村水利改革的改进对策

(1) 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对策。 (1) 完善农村基层水管组织机构, 落实“两费”。按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 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做好人员编制和养护费用测算, 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完善机构、人员, 落实经费。县级水管单位完善水库管理中心, 落实养护人员工资待遇, 属于公益性的小 (二) 型水库纳入事业单位管理, 巩固基层水利水保站, 充实乡镇、街道实水利农机组, 大的乡镇配2~3名、小乡镇配1~2名村级管水员, 可以将其纳入村委班子成员。每个村设立1名水管员, 以用水户协会为基础组建村级水利管护队伍, 发挥宣传员、信息员和维护员的作用。 (2) 划分县、乡、村各级水管组织管理职责, 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加强县级水利工作机构建设, 强化公益性职能, 建立水政监察与乡镇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3) 探索和发展农村水利“公司化”养护模式, 公司同样享受相关补贴政策。

(2) 进一步健全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协会用水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激励奖惩等内部管理制度, 做到用水有序、管护到位。 (1) 强化对用水协会扶持政策。通过设立末级渠系维护专项经费, 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奖励运作规范、设施管护较好的协会, 将项目补助资金拨入协会专户, 简化协会注册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在涉农水利项目上对用水户协会给予倾斜、优先立项, 落实1名村级专职管水员的经费补贴, 开展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 (2) 积极宣传用水户协会。推广典型协会成功经验, 大力宣传用水户协会是村民自己用水、自己管水的组织。 (3) 强化对协会的服务和技术培训。水利、技术监督、财政等部门为协会提供服务, 协同解决协会困难;对水户协会开展人员培训 (讲解相关国家政策, 传授灌溉用水管理、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知识) , 为协会运作和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 规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村委会、村民小组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对集体产权改革方式、产权评估、合同拟订等内容进行讨论, 不能低价拍卖使用权, 随意改变水利设施用途, 水库主要功能服务于农业灌溉及饮水, 水利设施拍卖及产权改革资金应该实现专款专用, 对产权改革的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督。

(4) 开拓农业水价改革工作思路。 (1) 结合新农村建设完善末级渠系设施。项目与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 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力求项目实施到哪里, 群众满意到哪里, 实现水利项目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效益。完善末级灌溉设施及计量装置, 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系数, 并进一步降低用水成本。但做到灌溉水费应收尽收, 以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维护运转。 (2) 探索农业水价形成规律, 建立并落实农业水价补偿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 通过实践运行, 摸清农业供水的成本和费用, 引导用水协会民主、科学制定更加合理的农业末级渠系水价。合理确定财政补偿机制, 探索适宜地方特点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 (3) 适度集中经营, 优化配置水资源, 探索两部制水价。结合土地流转中形成的农村产业大户、农业合作组织、农村产业化公司, 探索两部制水价、超额累进加价、丰枯季节水价或季节浮动水价等计价形式, 确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长效机制和推广能力。

6 结语

本文在分析灌区管理体制改革、用水户协会管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及农业水价改革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完善用水户协会管理制度、规范小农水产权改革制度以及探索水价综合改革新思路。完善农村水利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农村水利补偿机制。划分政府和市场供给范围, 明确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放宽经营性水利项目的审批权限, 落实业主投资自主权, 尝试建立社会资金进入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回报机制。探索良性运行的农村水电、水域等资源使用补偿机制、通过水利建设如河道整治使土地增值的补偿机制、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水利工程功能调整、开发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的补偿机制等, 增加农村水利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提取土地出让金收益、调整水资源收费标准等, 通过农村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用水户协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保障经费投入, 探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路径, 使农村水利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林万龙.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求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及成因[J].管理世界, 2007, (9) :62-68.

[2]张应良, 王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绩效:一个分析框架[J].改革, 2008, (11) :141-146.

[3]周青.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制度创新-对福建省部分地区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 2007, (10) :47-50.

[4]马培衢.农村水利供给的非均衡性与治理制度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3) :10-13.

[5]甘琳, 张仕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融资模式偏好[J].改革, 2009, (7) :125-130.

[6]王玲, 申恒胜.农村水利困境:过程、机制与突破-基于江汉平原Y村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 2011, (6) :98-100.

[7]孔庆雨.我国农村水利补偿机制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 2007.

[8]冯广志.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若干问题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10, (8) :26-32.

[9]徐璇, 毛春梅.我国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J].水利经济, 2013, (3) :19-22, 26.

[10]孔强, 李洁, 徐阳.关于农业用水价格机制的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 (2) :174-176.

[11]吕淑英, 吴军, 高清.农业提补水价机制的探索与实现——以山东省平原县为例[J].水利发展研究, 2013, (9) :49-52.

农村水利改革 第11篇

摘要:农村水利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省水利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在省委、省政府等各级干部的领导下,组织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水利仍然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亟待我们共同解决。

关键词:农村水利;资金;成本;环境;财政投入

江苏省地理位置处于淮河与长江的下游,地形主要是以平原为主,水利问题自古以来都是地方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建国以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一直都十分重视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获得有效灌溉的面积占到耕地总面积的80%,旱涝保收口也占到基本农田的68%,水利建设已经推动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从2001年的农村税费改革再到2004年“两工”的取消,农村水利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已经成为我们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水利面临的问题

1.资金投入过少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农田水利主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来完成,属于传统的耕作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农村水利方面的广泛应用,平田整地、疏通河道、加固圩堤等工作均运用了大量的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2.成本过高

农业属于生产周期较长、对环境影响很大、回报见效慢的弱质型产业,机电排灌费用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支出,基本上都是由农民自己来承担的,相对目前的农产品的价格来说,这部分支出还是相当高的,比如苏北地区,这项费用每年都在750元/hm2以上。

3.对环境造成污染

机电排灌十分便捷,保证了灌溉水源的充足,但同时受到灌溉技术的影响,在滋润农田的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有毒物质,这些受污染的水源流入江河湖海之后,对水体造成了污染,严重危害了农民的日常生活、水产养殖以及农业生产。据相关研究表明,苏南地区有80%的河段的水质还没有达到Ⅴ类水的标准,而苏北地区的大部分河段的水质处在Ⅲ~ Ⅳ类,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4.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农业产业结构也处于调整阶段,同样对水资源有着很大的需求。比如1990年用水量与1997年的用水量相比,江苏省城市全年的供水量出25.6亿吨增加到了34.3亿吨,需求量增加了33.7%。而农业产业結构也处于调整阶段,常年需要灌溉服务,用水量也在不断增加。在水资源需求方面,两者产生了供求矛盾。

二、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

1.增加财政投入

财务无力、农民收入过低使农村对上级的财政都非常依赖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水利建设直接关系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一个良性的水利环境,是新农村建设所必需的,所以,必须要迅速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完善资金来源多渠道、多元化的增投机制,各级政府领导机关干部,必须将农村水利建设提到工作日程上来,切实将农村水利建设落到实处。

2.改进灌溉技术

近几年,我省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农业生产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大幅度提高。一是加强农作物灌溉规律的研究。我们在做好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灌溉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开展其他经济作物的灌溉规律的研究。必须要对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土质土壤以及气候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建立农作物需水量与相关系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并科学的预测出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需水量。

3.加强泵站技术改造

目前,江苏省的水型泵站的数量非常多,因此泵站的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泵站装置效率的发挥主要是受进水池、出水池、动力机、传动装置、水泵以及管路等部分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的技术可以采用换件、调整等。

(1)从换件角度来说,一是对性能差、工作效率低的水泵进行淘汰;二是对不符合标准的管路进行更换;三是更换内部组件,提高传动装置的工作效率。

(2)从调整角度来说,一是对额定扬程与实际扬程不符合的水泵进行调整;二是对水泵与动力机不配套,进行调整,杜绝小机带大泵的现象出现。三是在规定的范围内,调整水泵叶轮的直径、水泵转速以及叶片的角度,使水泵的性能符合农田实际的需要。

4.加强监管,保证农水设施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农村水利设施每年因被盗损失已达数亿元,而被盗的多是国有、集体所有的基础设施,多数地方并未完全追究责任,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对于农村水利设施保护制度的落实,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严格执法,比如禁止违章种植、乱倒垃圾等等,这一类型的监管不需要增加投资;二是加强防盗,比如夜间巡逻、日常维护等等,这种监管则需要增加一定的投资。总之,农村水利建设必须要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错误思维,必须加强农水设施的监管力度,保证农水设施的完好与正常使用。

5.推广无公害农药与肥料

一是推广无公害农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化学农药对于防治病虫害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所带来的负作用也十分明显,农药使用的泛滥,致使害虫逐渐产生了耐药性、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结束语:

农村水利改革 第12篇

1.1 南漳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南漳县282个村共有小 (2) 型水库118座, 总库容2743万m3;堰塘10369口, 总容量8097万m3;鱼池3179口, 总面积1185.53hm2;末级渠道2182条, 长6372km, 灌溉面积1.93万hm2;抽水泵站6座, 装机11171kw;机井178座, 装机564.5kw;蓄水池8553口。近年来, 南漳县虽然加大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管力度, 但每年新增灌溉面积与其衰减速度同步, 水利工程效益难以摆脱徘徊局面。

1.1.1 堰塘带“病”重。

全县堰塘总量众多, 但很多都是“碟子堰”、“筛子堰”, 严重存在堰堤矮薄, 堰塘淤积渗漏损毁, 进出水口堵塞等问题。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三了堰”, 即进水就满了 (淤积过多, 容积小) 、放水就干了 (灌溉面积小) 、隔夜就漏了 (渗漏严重, 不存水) 。如九集镇尤岗村现有堰塘105口, “三了堰”就有85口;徐寨村现有堰塘116口, “三了堰”就有106口。

1.1.2渠系配套差。

有水库 (堰塘) 无渠道、有渠道未硬化的现象十分普遍, “断头渠”导致有水用不上的问题较为突出。武镇总督包村60口堰塘淤积不能蓄水, 73.33hm2水田灌不上水, 导致部分农田抛荒。葫芦潭村由云台山水库南干渠和董家台水库北干渠灌溉, 其中云台山水库南干渠自流灌溉1个组40hm2水田;董家河水库设计灌溉面积800hm2, 由于渠系不配套, 目前实际灌溉面积不到133.33hm2。

1.1.3 老化失修多。

现有水库 (堰塘) 大部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基本没有大修大整, 现在能够正常运行的不多。温板村47口堰塘, 能灌能蓄的只有25口。葫芦潭村东湖水库设计蓄水17.8万m3, 由于渠道和水库漏水, 灌溉能力严重下降。薛家坪村9口堰塘都有渗漏现象, 近20年为了抗洪抢险砌了一道保墙, 仅维修了一口堰塘,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的现象普遍。

1.1.4 维修难度大。

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反映, 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与维修, 国家不给钱, 资金筹措难, 劳力筹集难, 老办法过时了, 新办法又没有, 开展这项工作很困难。还有的反映, 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逐年攀高, 种田比较效益下滑, 农民热衷于外出打工、做工、经商的风气盛行, 对种好责任田、修好水利设施的意识日趋淡薄, 从一定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修。

1.1.5 效益利用低。

有效灌溉面积小, 用水成本高。如九集镇温畈村官庄水库是一座小 (2) 型水库, 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 库容37.2万m3, 由于承雨面积小, 只能从梅园水库通过两级泵站抽水, 而梅园水库又是石门水库灌区的尾水。官庄水库只能灌溉1个组的20hm2水田, 全村多数水田靠提水灌溉。薛家坪村507户, 吃自来水180户, 自建水池300户, 吃河水20多户。由于一冬一春没有水源, 一年正常用水8个月, 枯水季节要吃远水, 严重缺水时还要买水。

1.1.6 管护机制缺。

有的地方堰塘承包期限过短, 承包人认为花大钱搞整治划不来;有的地方承包人在堰塘养鱼, 用水季节不愿放水;有的地方水费收不起来, 渠道清淤维修无法进行, 农民用不上水, 更不愿交水费,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引发社会矛盾。还有一些堰塘库容小, 利用率低, 整修难度大, 没有人愿意承包。

1.1.7“一事一议”操作难。

“一事一议”的初衷是把农村公益事业的决策权交给基层,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农民投资投劳往往落实不了。有的地方反映, 在发动群众投资投劳上, 基层组织号召作用不明显, 群众参与率低。近年来, 对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实行财政奖补, 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1.2 应城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城市共有中小水库88座, 其中中型水库2座 (短港水库、渔子河水库) , 小 (1) 型水库17座, 小 (2) 型水库69座。水库总库容9002万m3, 有效库容5439万m3, 调洪库容3563万m3;境内有府河、汉北河、大富水、漳河4条河流, 支民堤防全长125km;全市有塘堰7915口, 蓄水6388万m3, 港坝17处, 有效蓄水73万m3;机井224眼, 提水流量2.31m3/s;已建成电力排灌泵站223处, 装机264台, 容量19941kw, 流量65.91m3/s。其中, 155kw以上泵站有13处, 装机28台套5655kw, 流量14.9m3/s, 提水灌溉面积2.99万hm2。有高关、郑家河、惠亭3座大型灌区, 短港、渔子河2座中型灌区, 总设计灌溉面积2.64万hm2, 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96万hm2。近几年虽说经过整险处理取得了一些成效, 同时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2.1 农田水利发展滞后, 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湖泊淤塞严重, 面积缩小, 蓄水锐减, 88座水库虽经历年除险加固, 至今仍有60座小 (2) 型水库未达设计标准, 幸存塘堰大都是“盘子堰”, 提水设施老化锈蚀, 渠系破坏毁损, 过水能力差。

1.2.2 缺乏大型控制性工程, 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

汉北河、府河、大富水、漳河穿境而过, 但境内无拦蓄设施, 客水留不住, 水资源利用率低, 湖泊淤塞、中型水库少, 蓄水不足。

1.2.3 用水方式粗放,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群众灌溉用水历来喜欢漫灌、串灌, 开闸放水后, 不收水费,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浪费量大。

1.2.4 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饮水不安全, 民生水利欠账多。

许多厂矿企业长期超标排放高浓度含氯废水;农民广泛施用农药、化肥;湖泊、水库投肥, 水体富营氧化;未经有效处理的畜禽粪便及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 造成部分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污染。特大干旱年景, 如2012年、2013年大富水断流, 城区饮水告急, 不得不启用短港水库备用水源, 甚至要到高关水库搬水、从汉江调水缓解城区居民用水紧张的矛盾。

1.2.5 防洪能力较低, 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要求不适应。

虽然应城市多次对汉北河、大富水进行了除险加固, 近年来又争取国家投资对老县河、大富水、府河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但仍有一部分险工险段未彻底根治, 发生洪水时险情隐患依然存在。

2 发展我国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投入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承担着防洪排涝、农田灌溉、改善农村环境及农民生活条件等重任, 是公益性基础设施, 具有农业生产上的基础地位和粮食安全上的战略意义。因此, 要建立起“政府为主, 农民为辅”的投入新机制, 逐步加大小型灌区、农田末级渠系建设投入规模, 扩大中央投入比例。省市级要随着财力增加和财政状况改善, 逐年增加农田水利经费投入, 提高补助标准和补助比例。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调动社会各方特别是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引导社会资金兴办农田水利。

2.2 加强涉农水利资金的整合

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涉及农发、国土、农业、水利、林业、扶贫等多个部门的现实, 地方政府要尽快完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的具体办法。在县级政府不改变资金方向的前提下, 依托规划、整合资金、捆绑使用, 做到县级农田水利工程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验收, 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深化和完善农村水利改革

在大投入的基础上, 迅速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护长效机制。对已建成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使用, 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之间应具体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要积极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 建立起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新模式, 鼓励和引导农民自愿组织、互相合作, 承担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和维护责任。

2.4 因地制宜规范监督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 不能以偏概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如黄冈市开创性地把塘堰划分成五种类型, 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建设施工标准, 取得了很好效果。因此, 在开展其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 也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 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监督管理体制, 更有效地服务好本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

2.5 强化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评考核

好政策的落实必须以实绩和群众的评价来考评, 促使各级各地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考核体系, 推动公益事业为公众服务。要严格落实中央、省1号文件中“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定, 加快规划部署, 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落实奖惩, 将地方土地出让金收益投入与评先挂钩, 与国家项目挂钩, 从而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

摘要:农村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是“十二五”农村工作的重点, 如何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 提出解决办法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对湖北省南漳县和应城市农村水利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对策, 有利于“三农”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水利,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南漳县水利局.南漳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EB/OL].湖北水利网, 2013-11-04.

[2]陈庞强, 黄蓓.从塘堰整治实践管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EB/OL].湖北水利网, 2013-11-15.

[3]胡国星.应城市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与出路[EB/OL].湖北水利网, 2013-10-14.

[4]朱开际.保康县实施水土保持治理的实践与思考[EB/OL].湖北水利网, 2013-10-08.

上一篇:财政支出方向下一篇:高校校园安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