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硕士范文

2024-06-07

绩效管理硕士范文(精选8篇)

绩效管理硕士 第1篇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自2004 年设立以来, 不断成长,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同时也面临现实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需求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绩效管理体系, 有利于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更快、更好地实现其价值目标。同时, 也有利于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使其成为中国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品牌项目。

开展在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绩效管理体系中运用平衡记分卡的研究, 对改进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管理方式, 转变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管理理念, 提高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效率和提升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培养单位的管理能力和回应力, 都具有重大意义。

1 平衡计分卡原理

平衡计分卡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来制定和实施组织的战略, 从而实现组织的业绩评价以及促进组织战略实施的目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框架强调四个维度平衡协调发展, 如果组织想取得良好的财务业绩, 就必须满足顾客需求, 让顾客满意;如果想要使顾客满意, 就必须有内部流程支持;而以上业绩又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 因此学习与成长层面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是彼此支持、 相互驱动的, 是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

1.1 财务方面

由于财务指标在概述可计量经济后果的已发生方案方面的价值, 平衡计分卡保留了财务方面的内容。 财务业绩的指标不仅能反映出公司的策略和业绩对净利润的影响, 典型的财务目标还是要和盈利能力连在一起。

1.2 客户方面

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层面, 组织管理者是要确定组织将要面对的竞争性客户和所占市场份额多少, 并及时地计量出组织在这个目标范围内的相应业绩情况。

1.3 内部经营过程方面

内部经营过程要求组织从内部业务角度来评价组织运营状况。 内部经营过程是形成组织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也是组织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方面。

1.4 学习与成长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一个伟大之处是在四个相关因素的因果关系链条中重视学习与发展层面。平衡计分卡的客户和内部经营两个层面确立了组织现在和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 学习和成长方面是要组织建立有利于组织长期发展的基础结构。

2 构建我国会计硕士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绩效管理体系

2.1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介绍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项目设立于2004 年3 月1 日。 截止2014 年我国已有107 所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授权点。 全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通过组织专家、委员对我国107 所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的教育质量进行定期评价, 以提高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质量, 提高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单位的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回应力。

2.2 构建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平衡计分卡

构建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平衡计分卡维度模型, 如图1 所示。

为确保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培养质量, 推动MPAcc教育事业的发展, 依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文件精神, 全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各培养单位进行教育质量评价工作。

考虑到评价成本及评价结果运用周期等问题, 全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一般每三年组织一次对各个培养单位的全面评估, 所以以下每个评价指标所反映的情况应该是从A培养单位近三年的相关项目情况来考虑的。

评分标准:满分为100 分。

合格标准:评价合格应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①加权总分不少于70分为合格;

②评分在75 分及以上的单项指标不少于20 个;

③师资规模、师资结构、课程设置、论文质量4 项指标评分均不能少于60 分;

④被评价的培养单位提供的有关数据及情况必须真实, 准确, 如发现虚假之处, 相关指标按最低分计算, 情节严重者, 按评价不合格论处。

2.2.1 客户维度指标设计 ( 表1)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客户主要是学生、用人单位 ( 政府和企业) 和社会。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直接作用对象主要是学生, 学生对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满意度、配合度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最终能否完成其教育目标的基础, 也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教育结构的选择、教育维度的确定都要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相适应, 最终都要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检验。

2.2.2 内部流程维度指标设计 ( 表2)

针对培养单位客户层面的需求, 我们认为, 支持这个维度所需的工作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目标来实现:

①高素质。

培养单位教学情况及培养效果指标主要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培养单位教学管理情况指标主要包括对制度建设及档案管理、教学服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指标可根据已制定的学位论文标准, 来控制和衡量学位论文质量。

②应用型。

用人单位咨询指标可以看培养单位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智力支持, 解决政府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况。社会实践指标可根据培养单位是否为学生提高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以及学生自己找到的社会实践机会来衡量;社会公益指标主要指培养单位是否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促进社会发展。

③国际化。

外教教学指标主要通过培养单位聘请外教数量、质量以及外教教学效果来衡量;本校教师国际化指标主要通过培养单位是否为本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国际学习机会, 以及学校效果如何来衡量;国际间交流指标主要看培养单位为本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的国际学习、交流机会多少以及国际交流、学习的效果来衡量。

2.2.3 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设计 ( 表3)

学习与成长维度工作主要通过培养单位人力资源建设、组织管理建设、信息系统建设这三个方面目标来实现。

①人力资源建设。

师资规模主要评价内容是培养单位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会计和财务专业专职教师比重;师资结构主要评价内容是培养单位所有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中, 副高以上职称或有博士学位的比重;师资培训主要评价培养单位专业课程教师参加MPAcc教育制度委员会组织的培训或参加校外相关进修、课程研讨活动情况。

②组织管理建设。

管理团队建设指标主要看培养单位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管理机制建设指标主要看培养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先进, 管理流程是否完善、有力;以及培养单位是否重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以及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③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指标主要通过培养单位的专设网站质量和服务情况如何, 以及图书源是否丰富来衡量;信息沟通、反馈管理指标主要看培养单位是否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信息沟通是否顺畅, 信息反馈管理是否完善。

2.2.4 财务维度指标设计

我国教育机构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和教育部的财政拨款。 教育部的财政款是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 教育机构有别于企业, 不能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收支均受到预算的控制, 但这并不代表教育机构财务不重要, 教育机构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在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时开源节流。 财务维度是支持教育机构正常运作的基本条件, 但并不是主要目标, 因此应将财务维度移至平衡计分卡的最底层。 具体从表4 所示几方面建立评价指标。

2.2.5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平衡计分卡

通过上述绩效指标的设计, 用30 个相互关联、存在因果关系的指标, 从客户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财务维度等4 个维度构成了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权重是要明确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在整体上的重要程度, 重要程度高的指标就应该得到更高的权重, 以体现其重要性。指标权重的确定是一项非常重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因为权重直接反映业绩考核的导向。

通常确定权重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标杆基准法、层次分析法等, 我们根据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行业特点采用德尔菲法, 这种方法的精髓是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 但又减少权威的影响。 主要步骤包括编制专家咨询表, 按考评的层次、评价指标的定义、等级等绘制咨询表格将咨询表发给各位专家,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填写表格并收回表格, 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重复多次, 分轮对结果进行处理, 算出考评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来代表专家意见。最终, 经过对专家意见进行数据处理, 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 获得各考核指标的权重向量。

纳入考评体系的各项指标值需要由各职能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分别提供。 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平衡计分卡指标值根据指标不同来源不同, 有的可以通过教学评估来反映, 有的需要采取调查统计手段取得。

随着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不断发展, 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需要对考评指标体系做出相应调整, 以适应当时实际情况, 符合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需要。 所以说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需要适时调整。

3 总结

运用平衡积分卡原理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在我国还未得到广泛应用, 成功的案例更是寥寥无几。但在国外, 特别是美国, 已经有了一些教育机构运用平衡积分卡原理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实践的成功案例, 如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富尔顿学区的77 所公立学校, 在运用平衡计分卡构建绩效管理体系并进行实践之后, 此学区通过标准化数学考试的学生人数有了大幅提高, 并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了17%。这一实践充分说明, 教育机构是完全可以运用平衡计分卡来构建其绩效管理体系的。

本文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 为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绩效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绘制了战略地图, 设计了培养流程、社会服务、国际发展方向的评价指标表, 研究了各层面绩效管理指标的权重分布, 并对其加以说明, 最后形成了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平衡计分卡, 即我国会计硕士 ( MPAcc) 专业学位教育的绩效管理体系。

本文研究成果也适用于我国其他专业学位教育, 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等。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不同的专业学位教育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 面临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处于不同的周期阶段, 其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是不相同的, 关键成功因素也不相同, 同时各专业学位的组织架构可能也不相同, 因此, 其它专业学位在应用本文研究成果时, 应结合本专业学位教育的实际, 不能照抄照搬本文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李相银, 张焱.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执行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4) .

[2]陈虹虹.基于平衡计分卡和战略地图构建报业企业发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杨建丽.基于战略构建平衡计分卡对设置指标的影响[J].中外投资, 2011.

[4]田俊芳.浅析平衡计分卡在企绩效效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5]赵洪燕, 陈媛媛.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J].中国证券期货, 2011.

绩效管理硕士 第2篇

2018考研专业硕士解读:公共管理硕士

设置方案

一、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特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国际通行的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PA.三、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

四、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土学位后、有四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

六、招生考试采取全国授权单位联考的方式进行,统一命题,统一录取标准。

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具有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其知识结构以公共管理学科为基础,根据培养方向和管理领域不同,涉及其他相关学科。

八、学习方式以在职学习为主。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要学以致用。

九、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含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程考试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授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十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

报考条件

全日制攻读

基本条件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基本条件二: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非全日制攻读

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在职人员。重点招收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人员。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府部门管理人员须按照国家公务员局的统一要求,持省级人事部门的推荐意见进行资格审查。

专业学位硕士实习期管理模式探讨 第3篇

【关键词】实习 管理 实习生 企业

所谓学生实习,就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了解了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但是对于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需要很长时间摸索,但是如果去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耳濡目染之下,能快速提高自己实践能力。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实习是学生在即将工作前的一段培训阶段。如果学校在这方面能有好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取得很大的优势。

目前在招聘企业的职位要求中都会出现需要相关工作经验,或者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在这个时候,应聘者才发现实习的重要性,但是这时已经迟了。对于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来说,需要审时度势,了解行业发展方向,替学生考虑他们考虑不到的事情,为学生的就业、社会的和谐发挥自己的力量。

有句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通过实习,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然后确定以后的学习目标,让自己能够走得更远。

专业学位硕士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型人才。这类学生的理论能力强,面向企业,知识更新快,更贴合技术前沿发展,对于他们的实习期管理要做到因人而异。

在实习之前,每位学生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行业的发展也要有相对的了解,对自己的实习有一个大致的定位,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应该以学为主,在学习中体会知识的衔接与应用。学校应大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给学生参考,安排有实力的实习单位来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双向选择,达成实习意向。在实习开始之前,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思政教育,让学生放下包袱,提升信心,对自己的实习目标有个合理的规划,实习应该时间不会太长,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环境。

实习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去企业实习之前必须和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确保自身的利益。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的纽带,务必处理协调好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做到公正、公平。要求企业确保每位去实习的学生都有一名企业指导教师提供相关的指导,企业指导教师不仅对学生在业务上有指导,还要在生活上对学生有相应的帮助,企业指导教师是实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实习生去了企业实习务必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各项考核指标也要同正式员工一样,把自身作为企业的正式员工来对待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融入社会。

学校对于实习生的管理需要从学生、辅导员、企业三方着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实习档案,包括住宿地、联系电话、家庭联系电话、紧急联系人、企业导师联系方式等。学生去企业实习,已经跨入了社会,但是他们依然还是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基础,首先要考虑他们的衣食住行,每位学生的住宿地点必须上报学校,如果有同学能结伴一起生活的,相互有个照顾,能更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隐患,对于在同一个城市实习的学生,建议组建一个同城小组,由党员学生带头,相互之间经常沟通,将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此类座谈会不仅能增加同学们相互之间的感情,还能增长所有同学的见识,了解其他同学所在企业的情况。

学生在刚开始实习阶段会有一定的失落感,需要辅导员及时通过各种联络方式向所有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有可能,相关老师可以去企业走访一下学生及他们的企业导师,学校对学生的关怀会让学生在内心感到归属感,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每个班也要让有亲和力的同学担任实习委员,经常和其他同学保持联系,及时向辅导员上报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对于学生的实习成果,也是实习的目的,需要从学生和企业方面了解,及时跟进实习进度,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写一篇实习心得,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同时也要从企业方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学校希望出现学生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但是仍然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在实习中间出现各种状况,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学生和企业之间的矛盾。对于在实习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要及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实习是为了能更好的就业,当校园招聘高峰时,要让学生协调好实习与找工作的冲突,不能因为找工作而严重影响实习。近几年,不少公司都会挑选实习中的优秀学生留下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这样的招募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并成为其挖掘“早期人才”的战略之一。IBM、惠普等跨国公司每年都会从实习生中招募大部分的学生成为正式员工。实习生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想法,因为企业对于实习生的录用与正式员工几乎没有区别,虽然仅仅是几个月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就业“命运”,毕竟这是一条与就业相连的“绿色通道”。实习生工作中的表现成为OFFER能否顺利到手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实习生的日常管理,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繁重、复杂的任务,必须由专人负责,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尤其是学生在外实习期间,思想波动起伏比较大,受到社会的影响,需要校方及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如果有一个实习管理系统来统筹管理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所有资料都能在系统中第一时间找到,对于学校负责学生实习的老师来说,学生的有效信息是处理方方面面事情的重要前提。

实习生的管理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摸索改进中,学校方要改变工作方式,把为学生服务体现到日常管理中,更好地构建实习平台,为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浙江大学2012届毕业生 升学就业情况白皮书.2012-12.

绩效管理硕士 第4篇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实践基地

2009年教育部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 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模式[1], 与全日制硕士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 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力争达到学术型与专业型招生规模相当[2]。建筑与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3], 开展“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对该学科硕士生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实践基地教学不仅是专业硕士技能学习的基础, 也是掌握工程技术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学校与社会高度耦合的系统, 参与各方的密切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而兼顾利益需求、实现互惠共赢是各方积极参与的基础。总结已有实践基地建设教学经验, 对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大有裨益。

一、构建联合培养体系

中国 (绵阳) 科技城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 总人口70万人, 这里聚集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 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等大型骨干企业50余家, 是中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和人才基地, 科技资源位列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之首。西南科技大学位于中国科技城, 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 实行国家部委、四川省政府、绵阳市政府共建学校与区域内企业、研究院所的联合办学模式, 并成立了有省、市政府和与学校同处一地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等单位参加的校董事会。我校2010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20余个。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立足科技城的建设与发展, 依托西南科技大学的教育平台, 结合社会对建筑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 积极优化绵阳科技城的教育、科技、技术资源, 不断的变革和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联合办学、教育团队、开放式管理体制”为特色的科技城建筑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平台, 并初步构建了博士、硕士、本科、成人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广泛地培养了高等学校、国防单位、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等人才, 服务于科技城、西部乃至全国的建筑土木工程行业。学院在搭建人才培养平台过程中, 采取各种措施, 实现科技城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人才、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共享。我单位构建了四个平台:依托学校“国家部委和省市共建体制”构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科研、工程、社会服务、学术报告等合作项目构建技术交流平台;通过为单位输送毕业生与职工培训等措施构建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场地设备的共享构建物资交流平台。学院设立教师、硕士生工程研发基金, 主要资助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建筑土木类科研实验与技术开发,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挖掘学生的各种潜能, 将学生工程技术研发活动的发展引向深入。联合单位设立了联合基金, 加强学生的实际工程科研能力与工程技术水平的锻炼。

二、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举措

我院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研发中心20余个, 在此基础上, 科学划分与清晰界定众多教育资源, 配置不同层次、不同优势资源, 采用集中建设与分散布点的方式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 加大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逐步形成了集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学术论坛、团队培育及工程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实践平台。集中在建设方面, 我院与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 2011年公司迁址至我校, 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构建社会服务、人才培训、科学研究一体化的综合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内设材料试验研究室、道路检测研究室、桥隧结构研究室, 分别承担材料试验、道路检测、桥隧检测及对应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我院三分之一的“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了工程实践, 并依照研究生实践环节培养方案完成了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 全面了解现代企业的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等方面的运作程序和企业人力资源、生产技术、财务、企业规划与发展等主要部门的基本管理方法, 获取现代建筑与土木工程企业的综合管理基本知识。研究生运用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 结合现场调研和在岗实践对企业工程技术特点进行深度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改造建议和思路, 通过对技改项目的实施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论证。同时, 四川振通公路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获得了大幅提高, 于2013年取得了公路工程综合甲级资质。基于我院研究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设计院类单位, 因此, 学院与企业建立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机制, 按企业需求培养适应性强的高层次急需人才。首先, 学院与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 联合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构建与企业需求和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实践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其次, 依托企业工程, 以企业为主、学院为辅的方式完成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工作, 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最后, 学院与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完成工程项目, 联合开展项目技术攻关, 联合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让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动态, 在企业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和加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基地的建设制度

“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平台是开放式的, 其众多参与单位遵循自己的规章制度, 在资源共享过程中以“协议”的灵活方式为实施具体措施, 达到集中整合实践的目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项制度中建立“土木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 发挥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特色”的原则, 进行各项制度的完善与建设。以学院院领导审核, 教学科研办公室与党政办公室落实的方式进行科技城资源的配置, 逐步形成一套管理有序的服务平台。培养方案设置改革:降低培养方案讲授内容, 留给学生较为充足的自学时间;增强面对市场多样的需要和变化以及对科技发展的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扩展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活动的空间。制定完整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以衡量教学质量、约束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管理;确实执行学校外聘教师管理办法, 构建一支数量充足、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制定一系列实践基地教学管理措施, 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规范教学过程、严格教学管理和有效监控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建立外聘教师档案, 详细记录外聘教师的各项工作和活动, 加强对外聘教师的考勤、考查、考核和监督机制。

四、创建实践基地绩效评价体系

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支撑, 同时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化, 造成了人才培养考核无章可依。学院在整个平台构建中, 坚持“考评内容的多元性”与“考评主体的双重性”原则。人才培养由单纯考评“结果”转向兼顾“结果、行为和个体特质”多个方面, 综合运用结果类和行为类指标, 对学生的考核指标总体上侧重于学习成绩方面的要素, 同时结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创造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对教师的考核总体上侧重于工作岗位行为方面的要素, 同时结合专业知识水平、工作投入度、工作能力等。实际上, 教师人员对于组织的贡献形式远远不限于职位输出成果本身。合作企业往往是以团队的形式具体实施人才培养任务、科研项目、建筑工程等。这时, 合作企业可能更多的时间是以某个团队成员的身份存在, 或是在一个考核周期内, 参与了几个不同团队的工作。这样, 对团队成员工作情况最熟悉的人其实就是各个团队的负责人, 而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部门领导, 所以应坚持“谁管理, 谁考核”, 合理分配各考评主体的权限, 制定对应的考核标准, 建立合作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 以全面、准确地反映联合单位人才培养的成果, 决定是否加大力度支持或是取消合作项目。

五、军地两用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以自身教育平台建设为根本, 综合科技城的资源, 积极延拓教学基地, 提升教学条件, 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鲜明的开放育人平台, 既有针对性的国防高级人才培养, 又有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建筑土木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培养和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大力培养既能打仗又能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军地两用人才。我学院根据科技城聚集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科研院所18家, 科技城“军民结合、科技创新的发展特色”, 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了部分国防科技人才, 为科技城国防单位做人才储备。同时, 学院立足科技城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 设立科技城建筑土木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新世纪的建筑土木专门人才, 具备更深厚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 具有从事建筑土木各个领域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铁路与城市铁道工程、道路工程等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所培养的人才, 可以到与建筑土木有关的设计院、研究所、高等院校、施工企业、房产企业、投资部门、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教学、开发等工作。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防单位来联合办学、联合培养, 在中国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和人才基地中培养出国防建筑土木人才。目前在国防工作的建筑土木人才约有50余人, 部分已成为国防科研单位的技术骨干与管理者。

学院在“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 在众多联合方式、教师队伍建设、构建管理机制等工作中, 清楚认识到学校是整个人才培养的基石, 一切育人以学校展开。培养平台以西南科技大学土建学院为核心, 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工作中, 以学院管理制度、学院开放式教学方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为主, 充分调动联合单位等资源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最大程度地促进专业硕士实践基地教学的开展, 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土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苏建福, 于宝堃.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科技咨询, 2011, (22) :228.

[2]张文涛, 邱治金.重基础、厚实践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3) :52-53.

工商管理硕士求职简历 第5篇

姓名:王仕鹏 性别:男

民族:汉 政治面目:群众

学历(学位):学士 专业:商业经济管理

联系电话: 手机:

联系地址: 邮编:

Email Address:

自我评价

对新技术有极高的热情,乐于接受新的挑战,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有敏感的洞察力;富有创造性思维,且独立完成工作能力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团队工作能力强;精力充沛,有极高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北京商学院 一.9--.7 商业经济管理专业 学士

中国人民大学G2008.9--至今 一工商管理硕士 在读

培训情况

*英语通过国家CET六级考试,英汉互译表达流畅。

*擅长利用Internet进行各种网际信息交流,具有一定网站建设、规划经验

*熟练操作windows平台上的`各类应用软件(如Word97、Excel97、Powerpoint 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Communicator等)

工作经历

*.4---至今一XX集团公司多媒体技术分公司 企划总监

1、参与主持多媒体产品在国内的行销推广计划并主持实施

2、主管媒体联络及市场运作工作,与传媒进行谈判,并草拟所有有关法律文件

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现状分析 第6篇

一、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目前, 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输送了大批的人才, 在研究生的管理中, 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各个高等院校又能充分发挥其长。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问题的分析, 才有利于学校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也才有利于促进硕士研究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在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硕士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性问题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 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也一样, 导师的指导是相当重要的。导师的指导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成人成才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目前, 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导师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学生的指导都比较少, 而学生又顾虑于害怕打扰到导师, 常常不好意思主动向导师询问有关学业方面的问题。由于导师对学生指导的质量和数量比较欠缺的关系, 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研究生的质量和研究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 硕士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

目前, 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问题也是让人比较忧心的。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不会积极主动的关心国家大事, 了解最新的政治文件, 政治素质和意识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由于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在22~30岁之间, 年龄比较大, 思想上也比较容易出现问题。

(2) 知识储备薄弱的问题

研究生本来应该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事实上, 硕士研究生由于生源参差不齐, 专业基础刚开始就不一样。另外, 由于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相对较少, 空余时间相对较多。但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并不是把大把的空余时间用在储备知识上, 而是看大量的泡沫剧、八卦新闻以及打游戏上, 加上学校对于研究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从而使得研究生知识储备极其薄弱。

(3) 能力不足问题

知识最终都要转化成能力才是有用的。所以, 从这一点上看, 研究生的能力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首先, 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问题。硕士研究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是像家长、老师想象的那么好, 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不会进行较好的自我管理, 自制能力比较低, 随心所欲。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是从学生到学生的角色, 所以这一角色身上固有的问题就没有被消除掉。对于自己时间、学业、精力各个方面的管理是不够充分的。其次, 缓解压力能力也比较低。压力在硕士研究生身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由于多数学生感觉到自己货不真价不实, 怀疑自我能力, 怀疑自己能否就业, 从而产生了就业压力。研究生的年龄大多在23~30岁之间, 并且大多是未婚的, 所以婚恋问题也是他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正常、快乐的婚恋对学生是有益的, 然而众多的女研究生对于这一问题依然是比较迷惘的。因为研究生的年龄都已经到了成人阶段, 很多学生不愿意在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 但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造成了研究生的经济压力问题。当然, 作为学生, 学业的压力是存在的, 许多跨专业的学生对于学习就会感到比较吃力, 学起来比较费劲, 但又苦于找不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或有效的学习方法等。

3. 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执行问题

(1) 标准的制定问题

学校对于硕士研究生发展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 比较模糊。而研究生发展标准的制定对于研究生来说具有导向性。标准的模糊使得硕士研究生不清楚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到底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标准的明晰性有利于硕士研究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 以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发展。而不是自己想发展, 却不知道方向。

(2) 标准的执行问题

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研究 第7篇

一、国际化人才概念

各行各业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求已成共识, 国内国外亦是如此, 稍有差异的是国外通常把“国际化人才”称为“全球公民”。虽然“全球公民”与本文研究的“国际化人才”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等同, 但从超越国界的全球化视野来看颇为相似。

追溯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化人才的研究可见, 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定义各有侧重, 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 本文从这些不同的侧重点着手分析现有的相关文献。

1. 侧重国际视野

以朱懿、张华英为代表的学者在谈到国际化人才时, 主要强调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此外, 清华北大等高校也将国际化人才定义为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人才。姚福生 (2008) 明确指出国际视野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可以看出, 国际视野是一个人在人才国际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本文认为国际视野是在广泛涉猎和熟悉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从世界的高度放眼未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知素质和本领。

2. 侧重海外背景

由于全球在加速一体化进程, 国际间贸易交流日益频繁, 所以不少学者认为要想成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有海外背景。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虞跃明 (1998) 认为国际化人才就是能讲外语和具备海外背景的人才。作为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也强调具有海外工作经验是国际化人才必备的三大特征之一。海外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一个人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沟通, 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 对外国文化和价值观能表示认同。这些学者从实践角度定义国际化人才, 抓住了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涵。

3. 侧重专业知识

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包括工商管理专业陆续推出各种措施推进国际化培养进程,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传授与应用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李秋生 (2006) 认为国际化人才首先体现在素质上。他指出国际化人才一般都具备扎实的先进知识和创新能力。张华英 (2003) 和陈军斌、屈展、孙燕波 (2009) 为代表的学者也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 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的高层次人才。

4. 侧重国际认可

此外, 还有一部分学者特别看重人才的国际认可。他们认为国际化人才不能是自封的, 国际化人才需要有国际认可的标准化职业资格证书, 如CCIM (美国注册商业投资师) , PMP (项目管理师) , WBSA (国际商务策划师) 等。李秋生 (2006) 在分析国际化人才“化”在哪里时指出中国目前缺乏国际化人才, 因此国际化人才肯定要体现在国际认可上。

综上所述, 国内国外对国际化人才的定义莫衷一是, 基本上都采用罗列式的思辨方式。虽然缺乏逻辑交代, 但是可以得出, 其一致的界定因素有:拥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扎实的本专业国际化知识、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存在分歧点的界定因素有:外语能力、国际经历、本土人才国际化、终身学习能力。

因此笔者认为, 国际化人才实质上是一种素质与能力的表现, 是素质国际化、能力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拥有国际视野, 创新精神, 掌握国际一流专业知识, 熟悉相关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 具备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二、国际化能力结构

现有的关于人的能力结构, 主要有两种论点:1904年,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二因素结构论, 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一般因素代表了个人基础的普通能力, 而特殊因素是与少数的特别活动有关的个人特殊能力;20世纪中叶, 一些学者提出了多层次结构论, 认为人的能力有三个层次: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创造能力;1998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结合我国职业培训的特点, 在一项专题研究中首次将人的能力分成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

能力培养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目前已有国内学者关注了作为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 如乔佳义 (1996) 、吕宏芬 (2013) 等认为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彭剑锋 (2005) 和范徽、吴友富 (2009) 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曹德明 (2011) 、肖肃 (2014) 指出外语能力是第一要素;于国婷、张建华、谢晓波 (2014) 则从应用实践角度出发, 确定了考察工商管理硕士的六个方面, 包括判断和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计划和执行能力、创新能力。

因此, 笔者认为国际化能力是多种能力所组成的多序列、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多元综合体。结合工商管理硕士的特点、多层次结构论以及MBA教育的培养目标, 本文从应用实践的角度将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概括为基础、执行、战略三个层面七大能力, 构建模型如图1。

1. 基础层面

(1) 外语应用能力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 至少掌握一两门外语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国际化人才更是如此。具备外语应用能力, 对工商管理硕士来说是从事国际事务, 顺利开拓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掌握语言不仅意味着能够熟练进行口头与书面表达, 而且要能正确运用语言的动作表达形式。这种语言要求, 并不需要严格遵照外交官语言素质的要求, 只要能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所在领域的需求即可。

(2) 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 信息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面临新一轮革命, 是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革命。谁抢先占领了信息高地, 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在管理实践工作中, 获取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 工商管理硕士应该能够熟练凭借全球网络、各种媒体以及各路人脉资源获取并有效处理信息, 从中发现机遇、分析问题、解决需求。

2. 执行层面

(1) 跨文化沟通与合作能力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文化障碍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文化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商务行情、政治经济给工商领域的国际事务活动带来很大困难。如果不能在各国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积极沟通合作, 妥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势必会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 工商管理硕士必须能够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善于融合多元文化, 求同存异, 掌握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技巧。

(2) 公关谈判能力

在全球贸易的大环境下, 竞争与合作同在, 各国商务往来因此也愈来愈频繁。在这种情况下, 掌握一定的谈判艺术就显得尤为关键, 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除了具备一流的专业知识, 工商管理硕士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演练, 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公关谈判技巧。

(3) 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经济与管理环境中, 企业需要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 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具有经营管理能力, 其中经营管理能力又包括领导能力、控制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等;优秀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还需要在关键时刻冷静果断地拿主意、作决断、定方向,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决策能力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开放的提炼能力, 精准的预测能力、准确的决断能力。工商管理硕士在实践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磨炼经营管理和决策能力, 为将来踏入国际市场做准备。

(4) 开拓与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 不如说是创造力的竞争。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动着社会飞速向前发展, 管理理论也在不断更新扩展, 所以工商管理硕士必须勇于开拓和创新。本文中的创新是指工商管理硕士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人思路的见解, 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 在特定的环境中, 为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 并取得一定效益。

3. 战略层面

战略思维能力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素养为认识基础, 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思维能力。前瞻力就是在当前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商业环境中, 领导者能够看清组织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有长远的规划策略, 正确预测未来, 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前瞻力的另一层意思是敢于突破现有的思维定式、概念系统、范畴模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务战场, 没有战略眼光, 企业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工商管理硕士来说, 没有战略思维和前瞻力, 就容易滞后于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因此, 工商管理硕士要注意不断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前瞻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工商管理硕士国际化能力的研究, 笔者认为今后在MBA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工商管理硕士的这些能力。

1. 创新教学方式, 打造国际接轨平台

中国传统教学一直采用的是教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被动听的一对多模式, 对应用实践特征比较鲜明的MBA教育显然效果差强人意。因此, 高校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 与国际接轨。除了经典的案例教学, 还可以采用学生小组课外调研和讨论、角色扮演、定期国际客座讲坛、专业国外实习甚至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国际课堂互动来完成教学。

2.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本土国际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课程建设照搬和翻译现象严重, 相反国内自编教材少见, 甚至一经采用就不再变动。为了培养MBA学员的国际化能力, 就要避免教材的陈旧过时, 除了借鉴国外经典案例, 更要结合中国市场实际经济状况编制本土化教材。在课程内容上, 高校可以增设跨文化沟通、国际文化等人文课程, 提高学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带领学生动起来

没有国际化师资, 就没有国际化的生源。加快MBA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 就要秉承“走出去”和“引进来”策略, 即首先加大对现有MBA教师的培养, 定期派遣国外交流、进修或者走进企业观摩学习;其次, 实施“千人计划”聘请国外有经验的MBA教师或者通过远程教育实现虚拟教学。

参考文献

[1]Alexei, V.M.&G.M.Richard.The Value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for Performance of Multicultural teams[J].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04, (10) :104-111.

[2]吴少平.MBA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7) :40-44.

[3]曹德明, 高等外语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 (3) :1-5.

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 第8篇

一、目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职责分配有误等问题,下面结合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管理手段落后。当前,工程说是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管理观念与当今社会发展水平不匹配,管理手段落后于科技发展水平过多,至今大多数高校还在采用分部门合作的管理结构形式进行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的管理,这种管理手段缺乏统一的部门调配和信息平台,经常会产生信息传达不及时甚至有误的情况,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信息管理体系,表面上看起来具有较强的条理性,而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工作量,管理人员固步自封,极少产生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沟通,从观念到手段都体现出了传统管理的不足,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优速发展需要[1]。

(二)职责分配有误。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过程需要各个层级、各个部门和每位学生通力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率,然而目前高校参与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学生和教师以及高级领导人员都不能明确自身职责,学生只是将自身当做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形象对待,对任何有关管理方面的事宜皆不过问;教师认为对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应当由高效管理部门负责,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心态,缺乏责任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增加了对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难度,学籍档案的管理流程形同虚设,直接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也为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造成了很大不便[2]。

二、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的创新管理方法

由于目前在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严重的影响到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质量。

(一)创新管理观念。在社会的任何领域,观念都是指导工作的航标,落后的观念会使计划工作滞后,难以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各方面需求,对于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来说也是如此,管理观念始终贯穿在学籍档案管理的始终。而社会的全新面貌和发展速率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因此,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者要结合社会实际和院校情况,创新管理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籍档案的管理过程,明确科技为管理过程带来的实际效益,从根本上优化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理论指导框架体系[3]。

(二)创新管理手段。学籍档案的管理手段从其操作过程来看,期间无不体现着学籍档案管理所受到的各方面社会经济条件与行政管理的制约,传统的人工操作耗占资源较多,而且各个环节难以量化,极易发生操作失误,造成学籍档案内容上的误差,使得数据的记录与传达不能及时,造成了管理时间的浪费,针对这一点,应当引入新型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技术,从硬件上保证管理效率,进而实现办公系统自动化,使工程硕士学籍档案能够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得到完善整理,促使学籍档案的管理过程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4]。

(三)创新管理内容。管理内容上的创新是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更新,无论是简化工程硕士基本信息的录入,进行一体化成绩信息管理,还是建立统一的工程硕士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都体现了教育部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内容作为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一直以来都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对内容进行补充和审核时,需要不断采集和收录信息,不仅让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繁琐,也使得内容过于反复,影响了管理效率。而作为创新,基本信息、成绩管理、数据库等内容需要根据各个地区各所高校的实际情况具体界定,应避免对成功的管理内容照搬照抄,造成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内容上的雷同[5]。

另外,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工程硕士学习档案的管理内容应当加入联网式的信息贯融,使工程硕士的学籍信息与档案随时挂钩,并能够跨地区简便查阅调动,这种方式的运用可以使档案与工作形成良好的衔接,促进管理过程的优化。

结论

虽然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还未拥有国家相关规定与政策的支持,仍然需要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究摸索提高学籍档案管理各个环节效率的方法,以求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加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完善建设,从而推动高校的优化改革,提高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高校长远发展。

摘要:工程硕士是我国重要的学位与研究生改革成果,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也逐渐得到优化,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即使总体来说工程硕士的学籍档案管理过程和方法趋于优化,有些高校仍然需要利用人力和手工对学籍档案进行传统管理。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管理的一般形式,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工程硕士学籍档案的创新管理方法。

关键词:工程硕士,学籍档案,创新,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马玉玲,张晓霞.谈谈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创新[J].档案学通讯,2012,11(03):154-155.

[2]金玉洁,黄保,刘臻.高等学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利用[J].石油教育,2015,01(03):220-221.

[3]赵海荣,孙记航,王帆宁,张祺丰,韩文文,张潍平,曾津津,彭芸.浅谈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5,02(19):132-133.

[4]唐伟元.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与高校学籍档案管理[J].宿州学院学报,2008,02(02):109-110.

上一篇: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下一篇:外包加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