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运动部范文

2024-07-24

学校运动部范文(精选7篇)

学校运动部 第1篇

郭振在日本期间, 对日本从小学至大学均设立的“运动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振介绍, “运动部”就是体育运动俱乐部, 基本上每个学校都有足球、棒球、游泳等日本最流行的体育项目俱乐部。此外, 不同的学校还会开设不同的特色体育项目俱乐部, 如柔道、相扑、体操、排球等。每个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 就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运动俱乐部加入, 由于日本的学校不存在划片招生的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就读的学校没有其喜欢的运动项目俱乐部可供加入, 转学到能够提供这个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学校并不困难。

日本的各级学校之间还建立了完整的体育运动俱乐部的上升衔接体系, 可以保证任何一个有运动爱好的孩子从小学直至大学都能参加这个项目的学校运动俱乐部。在这样的学校体育体系中, 除了那些特别不喜欢体育的孩子之外, 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获得至少一个终身体育项目。郭振曾在大学期间与日本的同学一起踢球, 很容易看出, 日本同学的足球运动素养来自于从小就开始的长期训练, 而中国的很多大学生可能直到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怎么踢过球。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每两年发布一次的 《国民体质运动能力调查报告》显示, 自1998 年至2014 年的17 年间, 日本6 至19 岁青少年的体质和运动能力整体呈平缓上升的趋势。

据刘素云介绍, 日本学校体育强调增强体质是在上个世纪50 年代到70 年代初期, 因为社会背景是工业化社会需要大量的人力, 还有就是受1964 年东京举办奥运会的影响。但现在, 学校体育强调的是终身体育, 核心理念是日文的『生きる力 (ikiruchikara) 』, 翻译成中文虽然是“生存之力”, 但不仅仅是生存的意思。

学校体育在日本受到重视还体现在中小学校的体育课排课量处于中上水平。日本小学一至四年级的体育课排课量仅次于日语和数学, 小学五年级之后排课量才有所缩减, 但基本上, 到小学五年级, 学生已经确立了“运动部”的体育项目, 并开始稳定地参加“运动部”的活动。

让刘素云对日本学校体育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社会很重视体育文化, 所以, 不仅政府重视, 社会、学校、家庭也都十分看重体育的重要性。

在日本, 拥有一个喜欢体育、有体育特长的孩子是会被父母视作荣耀的, 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中意的“运动部”而转学, 这在日本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在刘素云看来, 日本学校体育之所以成功,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能够保持向好趋势, 在于日本对学校体育的重视不仅依赖学校努力, 更体现在整个社会的重视以及制度的完善。

学校运动部 第2篇

竞赛规程

一、竞赛时间:2011年11月10日—11日

二、竞赛地点:校田径场

三、参赛单位:全校各班级

四、比赛分组:初一组(A组),初

三、高一组(B组),高

二、高三组(C组)

五、比赛项目:

(一)A组:60m、200m、400m、800m、4×100m接力、跳远、跳高、实心球(2kg)

(二)B组:100m、200m、400m、800m、1500m(男)4×100m接力、跳远、跳高、铅球(女子4kg,男子5kg)

(三)C组:100m、200m、400m、800m、1500m(男)4×100m接力、跳远、跳高、铅球(女子4kg,男子5kg)

六、参加办法:

(一)所有参赛者必须是经医院体检合格,适宜此项运动。

(二)各班级不得弃权,班主任为领队。

(三)以各班级组队报名,接力项目按照项目规程规定报名,单个项目每人限报3项,每队同项准报3人,可兼报接力。

七、参赛资格:本校在校学生,如发现冒名顶替,取消该运动员比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八、记分办法:

(一)个人项目取前六名,按7、5、4、3、2、1记分,参赛人数不足录取名次的,递减一名计算,如5人取前4名,记分办法为6、4、3、2记分,依此类推。集体项目得分加倍。

(二)团体总分以各队男、女运动员得分的和计算。

九、奖项设置:

(一)团体奖:取前四名。

(二)单项奖:取前六名。

(三)体育道德风尚奖:每组各评选一个队。

十、比赛规则:采用国家体育总局审定的最新田径规则。

十一、报名时间:各班报名单填好后,经班主任签字,于2011年10月26日17:10以前送交体育组冯超老师处,过期不予受理。交表后不得更改、补报。

十二、本规程未尽事宜,均由大会组委会负责解释或补充。

级部管理:学校管理的有效路径 第3篇

一、级部管理的基本方法

1.三级一系统。学校搭建三级管理平台,一级平台是由校长及校长领导下的执行校长和分管校长组成的决策平台,处理学校决策层面的事务;二级平台是由教导处、教科室、德育部、总务处等部门构成的管理平台,进行学校具体工作的实施管理;三级平台是由校区各级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级部行政辅助级部主任统领本级部的各项工作,内设教务员、教研员、德育辅导员和卫生检查员分别对应学校各科室的相关工作。各级部在积极“自转”的同时,还以良好的姿态配合学校的“公转”。一系统即在三级管理平台中,校长和分管校长对应各个科室,具体指导各科室的工作,而各个科室连线各个级部,对各级部的正常运转负责。另一方面,执行校长(校区)跨越管理平台直接与各个级部对接,实现决策层和执行层的扁平化管理,减少层次,让管理呈现更为直接的组织形式。“三级一系统”是集合传统的“金字塔式”和变革的“扁平化”管理形成的具有梅岭特色的管理模式。

2.自转、公转相结合。学校加大级部自主管理力度,将课务安排、教师培训等权力下放,鼓励级部开展有个性、有针对性的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部门对级部的指导,追求校区的全覆盖、同深度管理,学校遵循标准先行、过程监督、反馈及时的原则,每月月初制定目标管理细则,月中实施动态管理,月末组织级部考核会议。进行部门反馈、级部互查、级管会交流,考核结果由教导处汇总并在协同办公网上公布。为确保校区高位均衡发展,学校定期组织一级、二级平台对三个校区的工作进行半日视导,按照级部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三个组,通过“听、查、看”(听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查阅级部相关资料、教师备课笔记、听课笔记、学生作业、班主任手册记载等;看早读、晨会、大课间活动、课间学生行为习惯、放学队伍、教师执勤护导、校园环境、班级文化布置、午餐)的方式,量化打分,及时反馈,让各校区取长补短,提升学校整体管理工作质态。

3.实现行走的管理。执行校长(校区)对本校区的教学常规管理实行调控。每天,执行校长(校区)与各级部教导员一日三巡,及时做好记载,发现问题告知教导处及当事人所在的级部,并通过校门口的黑板和广播台进行反馈,力求做到查得及时、反馈到位、整改有效。每月月初将考核要求(教师线、学生线)公布,做到标准先行;月底在级部考核会议上交流,作为级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对每月优胜班级,学校在集体晨会中表彰,在校园网、协同办公系统、梅岭校报中公示。学校建立“三道防火墙”的质量监控体系。其一,集体研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优秀案例,结合实际确定策略,讨论课堂练习题,确保量少质高;其二,每个单元为学困生设计一张保底小卷子,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其三,学校针对年级学科特点“飞行”调研,有效堵住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扫除盲区,确保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级部管理的主要形式

1.建立一个宣传平台。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级部管理专页,包括规章制度、理论链接、月月管理、级部动态、吾行吾思等栏目,展示级部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起到榜样引领、查漏补缺的作用。

2.完善一套管理系统。学校发展速度要加快、规模要扩大、管理要提升,除了有好的决策班子、发展战略、管理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中层的执行力。学校完善了《级部管理考评细则》、《梅岭小学级部考核工作部门评价表》等制度,加强过程性管理。

3.实施月月目标管理。月初各年级上报特色活动和自选活动内容,并公布在校园网站上,使教师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月末学校公布各位教师绩效考核分,做到自主管理,渐进发展,月月目标月月清,充分发挥民主,构建和谐校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汉语足部运动词的空间隐喻研究 第4篇

关键词:认知,空间隐喻,足部动作,意象图式,语义特征

一、引言

“概念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 建立概念的主要方法, 人们借助隐喻用具体而熟悉的事物指称抽象事物, 或承接崭新的概念。 “概念隐喻”是指事物由“源出域 (source domain) ”向“目标域 (target domain) ”作跨概念 (cross-domain) 的投射, 其中展现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 人的身体是空间隐喻重要原型之一。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 在所有隐喻之中, 空间方位隐喻 (orientation metaphors) 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因为多数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概念表达和理解的。 空间在认知语言学中起着 “元概念 (meta-concept) ”的作用 (朱晓军, 2008) , 因为它是用来理解其他概念的概念, 像以空间隐喻时间的词就有“往年、过去、年迈”等。

表达身体部位及动作的词汇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Heine认为“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概念的认识即起源于“人体部位 (Body-part) ”。 身体各个部位隐喻当中, “足”部是特别的一类, 因为除了是身体的一部分外, 它还具有行动的能力, “足”能“行万里路”, 能带领身体上、下、前、后移动以认识更远的外在的世界, 这点功能是其他身体器官所没有的。 由于足部运动有始点、路径、终点, 因此在多维空间里, 足部的“路径”体验图式便形成了空间隐喻概念基础之一。 人体隐喻包括人体器官隐喻和人体动作隐喻。 动作隐喻所隐喻的事件比事物更抽象, 人体动作词展现的是隐喻动态复杂的一面。 由汉语足部动作词所组成的词语不少, 双音词者如“立足、起色、跌价、年迈、跳槽、雀跃、跑票、走红、跨年、长进、退隐”等, 三音词如“上天堂、下地狱、踢皮球、跑江湖”等, 这些都是由足部移动概念投射到空间的体认所形成的隐喻概念。 从隐喻的认知模式来看, “脚” 的隐喻含义主要是基于其空间概念的延伸和脚的动作。

二、足部动作词的语义场及语义特征

汉语当中由“足 (脚) ”所构成的词语有很多, 例如:汉语足部动作词的空间隐喻主要是从人体各部位凸显的特征、 形状或作用来形成的, 从而达到形象的描述事物的目的。 这些由“足 (脚) ”组成的词语之中, 语素 “足 (脚) ”已非原来的本义, 而是经由隐喻衍生出其他概念。

足部具有动作能力, “足 (脚) ”是“行动力”的代表。 除了“ 足” 部名词以外, 不少 “ 足” 部动词也有语义衍生的现象, 足部动作的力道、方向、方式等都可成为隐喻映像所凸显的特征所在。 王寅谈到人类对事物范畴、概念的认识是基于身体经验而形成的, 其最基本形式主要依赖于对“身体部位”、“空间关系”、“力量运动”等的感知而逐步形成, 足部动词正好可以同时观察其中“身体部位”、“空间关系”与“力量运动”的关系。 动词隐喻用法并非杂乱无章, 而是有一套系统。 这牵涉到词语本身的语义特征, 隐喻的形成即在词语特征要素的映像下完成, 本文认为可以运用“语义场”理论先将所有足部动作词划为一个足部动作词语义场, 再将具有共同语义特征的词语分出语义子场, 由此掌握语义的原型, 建构完整的词汇语义分类系统。 本文探讨足部隐喻先找出各项足部动词的语义特征, 以此为隐喻形成的原型范畴, 由此观察其中概念隐喻的形成过程。

足部动作词形成哪些语义子场? 王迎春曾对汉语足部动作义场内的动词进行过分类及描述, 归纳汉语足部动作有“走、跑、跳、踩、踢、踮、立”七大基本语义子场, 其中可以看到各个足部动词在语义特征上各其共同点和不同点。 据此可为足部动词隐喻凸显的语义焦点进行隐喻原型的探讨。 汉语词典中除“足”部本身以外, 彭媛指出“辵 (辶) ”部中也有不少足部动作词。 其实不仅足部和“辵 (辶) ”部, 其他如“止、走、彳、廴” 等部首中的字也有许多与足部动作相关的词语, 因为“足、走、辵 (辶) 、彳”部本义皆在形容脚的动作。 先依义素分析法中二元对立模式将足部动词依动作时主体是否位移, 以及运动方向等要素作出以下概略的语义子场分析, 所见如下:

这些语义子场彼此之间展现出相同或相异的语义特征。足部动词具有哪些语义特征?杜嘉雯运用符淮青“表动作词义成分构成模式”分析足部动词内部成分的语义特征。符淮青分析动作词语义构成要素, 指出语义构成模式为:“A+b+B+d1+D1+d2+D2+e+E+F”, 其中:

符氏主张对义项描述统一由动作原因、方式、程度等向度来分析, 目的在追求分析标准的系统性, 这对我们了解动词有何语义特征? 哪一侧面的语义特征被凸显出来以形成概念隐喻时有所帮助。 我们可据此看足部动作的各种语义成分要素, 足部动词往往凸显动作的方式、方向及力量程度等特点。

三、足部动词空间隐喻图式

人与外界感知过程中, 对反复出现、经验一致的相似动态模式会形成特定的“意象图式” (Image schemas) , 人们之所以能将人体动作隐喻成其他抽象难懂的行为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相同的意象图式 (李文莉, 2007:165) 。 人与外界互动的过程中, 身体是经验图式的基础。 人们以自己的身体为空间参照点, 以自身经验或体验为基础。 外界事物只要与人体在本体、运动或性状方面具有某种相似性, 就会将身体经验向可模拟的对象投射, 运用概念隐喻去作语义延伸。 意象图式有“容器”图式、“部分—整体”图式、“链接”图式、“中心—边缘”图式、“源头—路径—目标”图式等类型。

Heine指出:“前、后、上、下、里、外”等基本方位概念的认识即起源于“人体部位 (Body-part) ”。 依此来看, 人在行走时, 足部器官带领身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运动过程中有起始点、路径, 也有终点。 起点和终点是存在于某一空间内, 路径则显现一空间移动的动态过程。 足部动作在心理空间整体运作下便形成足部动作空间隐喻意象图式。 Lakoff & Turner谈道: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 (Image schema metaphor) , 它将作为源出域的空间概念投射到抽象的目标域上, 在这一过程中, 空间意象及其内在的逻辑都被保留下来。 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结构图式, 它存在我们的脑海里, 产生于人类的具体经验, 可以投射到抽象概念中, 据此帮助组织复杂的抽象概念。

四、结语

女生部运动会总结 第5篇

第十一届运动会圆满的拉上了帷幕,我们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再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种种奖项和成绩的获得离不开每位运动员的拼搏奋斗和全体师生的努力加油。

得益于运动会前期的充分准备,运动会进行期间,各项活动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各项工作也正常的开展着。同样,我们女生部也不例外。女生部所有成员经过仔细的讨论研究,决定在两方面发挥我们的光和热。

其一,为了在运动场上奋勇拼搏的运动员们加油助威,激发他们更大的潜力,我们部特地组织了一支啦啦队。运动会开幕的前2周,他们就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排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运动会期间,这支啦啦队为全系师生展现了她们青春昂扬,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爵士舞,充分带动了全场的氛围,让所有同学能够一直保持十足的动力和饱满的精神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让运动员信心十足,从而取得骄人成绩。

其二,每次大型活动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幕后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为了让同学们安心为运动员加油,我们部的其他成员担当起保障宿舍安全的任务。我们部的成员们轮流在宿舍值勤,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认真勤恳的进行一次有一次的检查,保障大家的宿舍安全。虽然我们不能到运动场上为健儿们加油鼓劲儿,不能看到取得胜利时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但能够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们也是很开心的。在此,我们也真心为那些不能亲自参加运动会,而为此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说一声,谢谢。

运动会圆满结束了,我们部的工作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赞扬和老师们的肯定。同时,也让我们女生部全体成员认识到,不论参加什么活动,尽职尽责,恪尽职守,把握好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从容不迫。

学校运动部 第6篇

关键词: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发展,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损伤。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差、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髋部手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DVT不但会造成患肢栓塞部位的局部疼痛, 而且可向近端主干静脉蔓延, 并发静脉功能不全, 引起肢体的严重肿胀或血栓脱落后引起栓塞, 危及生命。因此, 在DVT发生之前的亚临床阶段将其阻断是骨科护理的重点[1]。近年来我院骨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预防优于治疗”的护理策略, 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在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踝泵运动的方法预防DVT形成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髋部术后患者138 例, 男77 例, 女61 例;年龄48~83 岁, 平均年龄65 岁。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28 例, 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44 例, 髋关节置换术66 例。将术后早期进行踝泵运动的59 例患者作为预防组, 术后未进行踝泵运动的79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预防组男33 例, 女26 例;对照组男44 例, 女35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预防组给予早期加强踝泵运动的护理干预, 即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指导开始进行踝泵运动, 并坚持至术后4~8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预防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协助医师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两组病人术后均观察患肢肿胀与否及肿胀程度、患肢腓肠肌是否挤压痛、下肢静脉彩色超声结果, 借以判断是否发生DVT。将患肢出现肿胀、腓肠挤压痛、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提示深静脉血栓 (包括腓肠肌静脉血栓) 作为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标准。护理时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 双下肢进行对比, 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并做好标记, 以便比较, 发现患肢出现肿胀、腓肠挤压痛立即报告医生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确诊并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护理效果

预防组59 例和对照组79 例术后均按医嘱进行常规的低分子干素钠抗凝治疗, 并均得到护理随访6个月。预防组术后麻醉苏醒后即刻进行踝泵运动, 并坚持至术后4~8周, 4 例在术后48 h内出现了伤肢肿胀,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2 例股静脉血栓形成, 1 例静脉血栓形成, 1 例腓肠肌静脉血栓;5 例在术后48 h~1周出现伤肢肿胀、腓肠肌压痛,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2 例股静脉血栓形成, 2 例静脉血栓形成, 1 例腓肠肌静脉血栓。对照组9 例在术后48 h内出现了伤肢肿胀,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5 例为股静脉血栓形成, 4 例静脉血栓形成;13 例术后48 h~1周出现伤肢肿胀, 腓肠肌压痛,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3 例股静脉血栓形成, 4 例静脉血栓形成, 6 例腓肠肌静脉血栓;1 例在术后6周出现伤肢肿胀, 腓肠肌压痛, 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证实为腓肠肌静脉血栓形成。对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早发现、早治疗, 经放置滤网、溶栓等治疗, 大多数可避免严重后果, 但对照组中有1 例出现致死性肺栓塞。

2.2 两组DVT发生率 (%) 的比较

预防组59 例, 共发生DVT 9 例, 发生率为15.3%;对照组79 例, 共发生DVT 23 例, 发生率为29.11%。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χ2=103.651,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踝泵运动的意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老年人髋部术后常见并发症, 多发生于腓肠肌静脉丛, 而且可向近端主干静脉蔓延, 并发静脉功能不全, 引起下肢静脉血流障碍, 妨碍肢体功能的恢复, 血栓脱落后可并发肺栓塞。且一旦DVT形成, 即使采用抗凝、溶栓等治疗措施, 对已形成的血栓也难以奏效。踝泵运动就是通过踝关节的最大背伸、屈跖运动和最大的内翻与外翻 (环转) 运动, 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 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一些弹力袜和通过充气产生压力的仪器虽然可以帮助远端的血液和淋巴回流, 但这都只能是被动运动, 下肢的肌肉没有主动运动, 对肌肉只是挤压, 不但不会增强肌力, 对促进下肢循环的效果差很多, 而且弹力袜过紧则有损伤血管壁的可能, 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踝泵运动的最大背伸、屈跖运动和最大的内翻与外翻可以增强下肢胫前肌、股四头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股二头肌等肌肉的肌力, 通过肌肉的主动活动挤压血液的回流, 而且可以防止肌萎缩, 术后麻醉苏醒后可即刻进行。

3.2 老年人髋部术后早期踝泵运动的必要性

DVT形成的机制为静脉血流滞缓, 当血管壁损伤时,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老年人的血管弹性差, 且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也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术中制动、麻醉状态下周围静脉的舒张、术后卧床及膝后垫枕等可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或瘀滞。目前临床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DVT形成主要采取的措施为规范及改善手术操作, 以防止或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全身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 以减轻或消除血液高凝状态;但是应用抗凝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 如出血、血肿形成和消化道出血等, 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术后不能留置硬外麻镇痛泵以防椎管内出血。机械性预防的护理措施受到人们青睐并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2]。而且老年人对任何药物的耐受性均比较差, 尽早进行机体的主动活动还可预防压疮等卧床并发症。踝泵运动术后即刻就可进行, 不必整条腿活动, 就可以促进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本预防组患者于术后麻醉清醒时即刻进行踝泵的主动活动, 比对照组发生DVT的显著减少。部分老年人不能完全配合踝泵运动的主动最大背伸、屈跖和环转, 我们护理上也早期进行被动的最大背伸和屈跖。足踝被动运动对股静脉血流速度的促进效果与主动运动相仿, 可中度增加血流速度[3]。一般认为, 术后肢体的主动活动更益于下肢静脉回流, 防止形成DVT。

3.3 踝泵运动的方法

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静脉窦, 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 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4]。有效的下肢肌肉运动才能有效地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改善局部组织代谢的内环境, 增加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总发生率。踝关节的主、被动运动可促使腓肠肌有节律的收缩, 加快腓肠肌内静脉血流的速度, 减少血流淤滞, 可有效克服术后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这一形成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5]。因此, 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时每次的动作应达到锻炼的标准。运动方法:患者平躺或者坐在床上, 大腿放松, 缓慢地、用力地作踝关节的最大背伸 (将脚尖向上勾, 让脚尖朝向自己) 、屈跖 (让脚尖朝下, 向下踩的动作) 运动和最大的内翻、外翻 (环转) 运动作为一个活动单元, 每个活动单元要求以病人的最大耐力维持背伸、屈跖各5~10 s, 每次锻炼10~20个单元, 每天锻炼10~15次, 除睡眠状态最好能够坚持每小时练习一次。开始作踝泵运动时活动范围、活动频率与持续时间应由小到大, 由少到多, 以不引起明显的疼痛与疲劳为原则。

3.4 踝泵运动的护理措施

经过麻醉、大手术后的患者全身肌肉处于疲软状态, 静脉血流滞缓, 同时由于创伤、手术等重大应激, 患者会出现恐惧及退行性心理, 因此护士应及时耐心的解释DVT形成的危害和踝泵运动的意义与重要性, 注意观察患者的感受, 鼓励患者, 以取得配合。麻醉清醒后即应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锻炼, 同时应抬高床尾20°~30°, 以利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对麻醉作用未消失以前及体力欠佳、术后疼痛较重而不敢活动或不配合的患者, 可采取踝关节的被动运动与肢体肌肉的按摩来辅助改善下肢静脉回流。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和教会患者主动用力作踝关节最大的跖屈、背伸和环转运动, 并辅以下肢肌肉按摩。踝泵运动的主动、被动运动都应达到最大的背伸、屈跖和最大的内翻、外翻 (环转) , 才能有效保证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 加速下肢静脉回流。

总之,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即刻开始踝泵运动并且坚持到术后的4~8周, 可最大限度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血流滞缓, 能更有效的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并且最大的背伸、跖屈运动可同时带动股四头肌等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而且比单独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更容易使患者接受和掌握, 值得在“预防优于治疗”的护理策略中尽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丽, 马燕兰, 苗军,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与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4) :247-249.

[2]Unuin AJ, Jones JR, Harries WJ.Current UK opinionon thromboprophy lyaxis in orthopaedic surgery:Itsuse in routine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J].AmR Coll Surg Engl, 1995 (77) :351-354.

[3]陈廖斌, 顾洁夫, 王华, 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3) :145-

[4]陈丽艳, 宋文, 辛兰, 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0) :37.

学校运动部 第7篇

1 饮食指导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 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基础疗法, 应长期坚持执行。合理的饮食, 有利于减轻体质量、降低血糖, 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降糖药的剂量, 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1.1 饮食疗法的原则

合理控制热量, 维持体质量。常用标准体质量指标为体质量指数 (BMI) , 计算公式 (BMI) =体质量 (kg) /身高的平方 (m2) 。糖尿病患者每日总热量的限制以维持或略低于标准体质量为原则, 肥胖 (BMI>23) 者, 应严格限制总热量, 以达到降低体质量的目的;而消瘦 (BMI<18) 者, 应适当放宽总热量, 以达到增加体质量的目的。

1.2 制定总热量的供给量

首先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质量, 成人理想体质量 (kg) =身高 (cm) -105。在计算每日总热量供给量时, 还应考虑体质量、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休息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0.13MJ (25~30Kcal) 热量, 轻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5~0.17MJ (30~35Kcal) 热量, 中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7~0.19MJ (35~40Kcal) 热量, 重度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19-0.21MJ (40Kcal) 以上热量。儿童 (0~4岁) 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0.2MJ (40Kcal) 热量, 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酌减 (可减至每日5MJ以内) , 使患者体质量降到正常标准5%以下。

1.3 合理分配饮食

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 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杂粮;蛋白质占饮食总热量的15%~20%, 成人每日 (0.8~1.2g) /kg理想体质量, 脂肪占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下, 每日 (0.6~1.0g) /kg理想体质量, 根据生活习惯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四餐可分配为1/7、2/7、2/7、2/7, 可按患者及病情控制情况调整, 如用药后有饥饿感或濒于发生低血糖者, 可按病情稍进食或减少药量。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等食物, 可减慢糖的吸收, 减低血糖、血脂, 且可通便, 减少便秘。各种富含可溶性食物、粗纤维食物可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以不少于40g为宜。

1.4 合理饮食的注意事项

为减轻胰岛的负担, 使之合理分配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三餐, 而且要定时定量, 注射胰岛素或易出现低血糖者还应于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 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用;每日食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6g以下, 限制饮酒, 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 烹调口味应以清淡为好, 尽量不食用腌制食品, 煎炸食品脂肪含量较高, 应尽量少食。

在饮食治疗中, 感到饥饿难受可以用粗粮代替细粮, 饥饿是糖尿病的一个症状, 经过治疗病情改善后, 饥饿症状随之减轻, 水果一般放在两餐之间比较合适, 在血糖未控制的情况下尽量少吃, 当外出旅游或者参加体育活动时, 摄食量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或者相应减少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的剂量。

2 运动和足部保健指导

2.1 运动指导

在餐后1~2h以内散步或爬楼梯, 是有助于降血糖的, 但是散步不能慢慢走, 要比正常走路的速度快些 (每分钟80~100步) 。运动量也不能过度, 以身上稍稍出汗为宜。

平时可以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运动, 如慢跑、游泳、打保龄球、太极拳等, 但是要注意不要独自外出, 要结伴同行随身备有糖块和急救卡, 上面写清楚你有糖尿病可能发生了低血糖, 糖块在什么地方, 请别人帮你含上糖块争取抢救时间, 卡片上要写清家庭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运动时要选择合脚的鞋子, 如运动鞋, 并且要选择质地柔软的白色棉线袜, 运动后检查有无血泡磨出。

2.2 足部的保健指导

足部保健的内容包括: (1) 每晚用温水 (不超过40℃) 洗脚, 并用软毛巾擦干, 然后用植物油涂抹, 并按摩足部。 (2) 每日检查足部有无水泡、擦伤及其他异常改变, 如有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3) 剪趾甲别把趾甲两角剪去, 以防感染的发生。 (4) 不能光脚走路, 以防足部损伤。 (5) 不穿高跟鞋及尖头皮鞋, 鞋应宽松柔软, 鞋带不能过紧, 袜子宜松软、保暖。 (6) 严禁使用热水袋、电热毯, 以免足部烫伤。 (7) 每日做小腿及足部运动, 改善血液循环。

3 心理护理指导

因糖尿病不能根治, 患者得知患糖尿病后会出现全身各种并发症, 就会丧失治疗的信心, 常造成患者出现恐惧、焦虑、悲观、不愿意接受治疗等心理变化。通过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 应讲解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 但只要正规治疗并发症就会出现少且晚, 避免情绪激动, 解除患者对糖尿病的恐惧感, 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分型、症状、并发症和诱发因素, 让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 保持平和的心态, 解除心理顾虑, 使之接受治疗和主动协助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内科常见的疾病[1], 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与生活方式的好坏起到很大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2], 选择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 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可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危害, 有助于患者做好与疾病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 有利于疾病得到更好的治疗, 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必须使患者明确糖尿病是终身疾病, 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保持血糖稳定, 应严格遵循医嘱规律服药, 切不可擅自减药及停药。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施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 保持乐观情绪, 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 有了良好的健康行为, 转变了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 学会了日常饮食结构调整, 使血糖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 糖尿病患者坚持接受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运动,足部保健,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乔卫卫, 张奎星, 刘同宝, 等.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内分泌杂志, 2010, 36 (7) :592-594.

上一篇:RTOS嵌入式系统下一篇:结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