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礼仪教育

2024-07-21

小学语文礼仪教育(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礼仪教育 第1篇

一、在阅读教学中巧设情境,营造教育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参与体验和感悟

挖掘课文中的文明礼仪,组织学生对人物行为进行讨论,教育学生去领悟文明礼仪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这个载体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文明素养提供契机。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课文《谁住顶楼》时,我让学生去体会小动物们是怎样综合照顾老牛爷爷的,小动物们又为什么争住顶楼,从而让学生懂得尊重和照顾老人以及怎样和邻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谦让。在古诗《游子吟》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与此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这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结构之外,而是完全融入情感铺垫环节之中。融教育于无形,自然而顺畅,避免了空洞的说教。

二、让口语交际课成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小舞台

课堂上,要把口语交际课作为学生的小小文明训练场,模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展示和锻炼自己文明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的体验。例如,在《讲文明、讲礼貌》一节课中,为了达到某种训练目的,老师“耍心眼”,精心设计好一个情境,先布置好一个圈套:上课之前,让一位学生的书特意放在桌子边,使老师一转身就能碰到地上。很自然地引发了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老师连忙说:“这位同学,对不起,我不小心把你的书碰到地上了。”学生回答说:“老师, 没关系。”在学生浑然不知是人为设计的情况下进入角色,以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进入本节口语交际的内容。同时很自然地进入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讲文明,懂礼貌”。开课伊始便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洒下讲文明,懂礼貌的种子。口语交际训练有时要让学生以他人的身份参与交际,比如:扮演同学、父母长辈等,尝试他们不曾经历过的生活,认真地展开交际活动。在表演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让每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钟老师创设了四个场景:场景一:来到书店买书,应该怎样跟营业员阿姨说?场景二:家里来了客人,你怎样招待他?场景三:生病了,打电话应该怎么向老师说?场景四:在公共汽车上怎样给老奶奶让座?四人一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演一演。教师要让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运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 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出示不同的人,要求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称呼。早晨上学或路上遇到老师、同学、朋友、熟人时,要主动打招呼,说“您早”“您好”;待人接物,行为举止,都要讲究文明礼貌,讲究仪表仪态,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要做到不打架、不骂人、不撒野,学会克制和谦让。

三、在习作教学中强调文明礼仪

在习作中,让学生在语言、神态、动作行为上描写表达,渗透对文明礼仪言行的肯定,是一条很好的文明礼仪培养途径。首先,在作文前,引导他们去观察身边的典型人物,发现典型事例,做到有感而发。孩子们是比较真实的,他们往往能够在作文中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文章《郊游》中写到:“那朵荷花真美啊,美到让我忍不住把它摘了下来……”作为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再者,小学生作文多以记叙文为主,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言行上强调文明礼仪,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了礼仪教育的目的。

小学礼仪教育教案 第2篇

第一章第一节坐姿和站姿

第一部分 坐姿——端庄稳重

一、礼仪常识部分

坐姿的基本要求

对坐姿的要求是“坐如钟”,就是要求人们的坐姿要像座钟般端正、安详、稳重。那么,合乎礼貌的坐姿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1、端正地坐在座位上,保持上身自然挺直,可稍向前倾,头平正,双腿自然弯曲,双手自然地放在扶手上,或桌面上,亦或膝盖上。

2、双腿、双脚跟自然并拢,双脚平落地上,臀部在椅子中央。女孩子一定要注意,不要分开腿坐着。男孩子双腿可分开,两腿间的距离大致和肩宽相

等。

3、入座、起座动作都要轻、稳,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特别是在集会、影剧院等公共场所,起座时用手扶一下,不要让你的椅子反弹回去弄出大的响声。

在听课及书写时,请端正、挺直地座在座位上,双臂屈肘放在桌子上,上身稍向前倾。在写字时,还要注意做到“三个一”: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一拳”,眼睛与书面的距离为“一尺”,手指与笔尖的距离为“一寸”。

坐姿忌内八字,也就是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这会给人一种小气、羞涩或害怕的感觉。高跷着腿,双腿或单腿还不时抖动、摇摆,也是很不雅观的。在与人交谈时,仰面躺坐,窝胸塌腰地坐着,手随心所欲地到处乱摸,玩弄笔或别的物品,边说话边搔痒,眼睛四处打量等,都是对对方的不尊重。端坐时间过长,会感到疲劳。可变换为调节式坐姿,即左侧坐或右侧坐,但无论哪一

种坐姿,都应该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

坐姿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姿态,同学们可充分利用听课、书写、就餐机会,多加注意和训练。

行姿——轻快敏捷

走路的姿势是人们精神风貌的体现,对此同学们应该时时留意。行姿要求“行如风”,就是说,走路时要平稳、矫健、轻快,富有朝气,充满自信。即走起路来像风一样轻盈稳重,给人一种优雅自然的美。

规范的行姿有哪些要求呢?

1、身体直立,收腹挺胸,两眼自然平视前方。行走迈步时,脚尖向着正前方,脚跟先落地,脚掌紧跟着落地,重心落在前脚掌上,双腿交替迈步,并且大致落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

2、标准的步伐是:左脚迈出后,左脚跟与右脚尖的距离大约是一只脚的长度,步伐不宜太大。

3、行走时,双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使自己在一定的韵律中行进,这

样的行姿才会自然、优美,有节奏感。

4、男同学步伐应矫健、稳重、豪迈,具有阳刚之美;女同学步伐应轻盈、温柔、典雅,显示出秀雅之美。

5、走路时忌边走边吃东西,这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如确实肚子饿了或口渴,也可以停下来,在路边找个合适的地方吃完再走。走路时要注意环境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和乱扔废弃物。

走路忌内八字和外八字;不要把手插在衣袋内,不倒背着手;不扭腰摆臀,歪肩晃膀,弯腰驼背;也不左顾右盼,盯住行人乱打量,或指指点点对别人评头论足。

总之,正确的行姿是:头抬起,胸要挺,背要直,腰要立,轻而稳。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先讲解坐姿的要求

2、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做动作。

3、两人一组做《星期谣》拍手游戏,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坐姿。

4、播放音乐练习坐姿5分钟,这

时可读语文课的课文,在情境中训练坐姿。

5、教师讲解站姿的要求。

6、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做动作。

7、随着进行曲节拍练习行走。步态要正确,开始时速度可放慢,行走时一定要自然,以后可以加快到自然速度,调节步态到最佳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行走姿态。

注意:不管是站姿、坐姿,还是行姿都要注意在实践中进行训练和提醒。例如:每天做操、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上课都是实践行姿和站姿、坐姿的机会,请教师注意日常的提醒。

小诗一首 小虾

小虾小虾弓着腰,不会走路只会跑。小虾小虾我问你,为什么走路弓着腰?小虾说,小的时候坐不正,长大变成驼背了。

星期谣

星期一,我笑嘻嘻,背着书包上学

去。

星期二,我没注意,粗心错了好几题。

星期三,我哭啼啼,爸爸妈妈跟我急。

星期四,我争口气,数学考试得第一。

星期五,我挺得意,爸爸带我买画笔。

星期六,我不休息,上完奥数上英语。

星期日,我喘口气,高高兴兴玩游戏。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第3篇

中职学生当中有的厌学情绪严重,有的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自暴自弃,这些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重大难题,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这一课题已经摆在每个中职老师的面前。几年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把文明礼仪的渗透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无痕且高效的教育。

一、课堂常规礼仪化

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是在课堂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的前提。每一新学期的开始,我首先会给学生上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和组织纪律教育。学生把自己的课桌整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课堂上听课坐有坐相、站起来回答问题站有站相,课堂上不玩手机、不睡觉,这些小习惯的培养,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文明素养。

二、日记反思促提高

我一直要求学生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磨炼学生人格,同时也让学生在语文练笔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有很多学生在开始写日记时觉得无话可写,我就引导他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比如可以就班上发生的某件事进行点评,也可以就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其实日记就是记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且我每次会及时地对学生的日记进行点评,当学生有进步时为他喝彩,当学生沮丧时给他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真心为学生送去必要的帮助。长时间下来,学生喜欢上写日记,在日记中都能畅所欲言,而每周的班会课我也会从学生日记中选取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有次曹×同学在日记中写到班上经常有学生给别人起绰号,而他自己因为胖就收获了“胖猪”这一绰号,每次听到别人喊自己胖猪,他心里都很生气,甚至想要动手去打喊他绰号的同学。班会课上,我在黑板上罗列了一些名词,比如“胖猪”“拐子”“蛤蟆”……学生起初看到这些词语还肆无忌惮地笑,然后我让笑的学生站起来说说他为什么笑,他说是觉得好玩才笑,我又喊了曹×让他说说他的感受,曹宇本来心里就有气,说他特别不喜欢别人喊他的绰号,因为他觉得喊别人绰号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这时我再结合以前所带过的班曾有学生因为绰号而引发打架并有学生受伤的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喊绰号也许只是无心之过,但是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学生保证以后再也不随便给人起绰号了。

三、情境中营造教育氛围

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也为在课堂教育中渗透文明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中职语文教学提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参与、体验和感悟。在教授《我的母亲》《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两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父母亲,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过渡到对老师、社会的感激,为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打下感情的基础,与此同时衍生出的感恩教育也让学生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心存感恩。

在学生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现在我的学生遵守校规校纪、讲文明、有禮貌,班风学风良性循环,我觉得这与我平时对学生渗透的文明礼仪教育是分不开的。文明礼仪教育的成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带着文明礼仪教育的重大任务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

参考文献:

李镇西.对话:平等中的引导.人民教育[J],2004(3).

寓文明礼仪教育于语文教学中 第4篇

一、立足课堂, 让文明礼仪成为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确实如此, 良好的习惯不可能自发而成, 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每一个新的学期开始, 首先对学生宣布课堂常规, 与学生一起商议布置班级文明礼仪宣传内容, 上好第一节文明礼仪教育课, 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形成氛围。加强教学常规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和组织纪律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作风,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在语文课上, 可以从学生的坐、立、行姿势, 对学生体态语等方面进行礼仪训练, 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互相交流等指导, 养成说话有礼貌、有理有据、不急不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 可以通过对语文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训练与指导, 可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文明素养, 让文明行为成为习惯。再者, 文明规范的课堂常规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明礼仪渗透的前提。

二、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来感染

“亲其师, 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 这两句话说明良好的文明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可见, 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小学生对教师有着高度的崇拜心理, 教师的举止言行, 仪表服饰, 神态气质甚至习性, 无不作为信息传达于学生的大脑, 反馈于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说,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 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所以,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礼仪榜样,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学生见到教师或客人要行礼、问好, 教师自己也要做到, 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如上课师生问好, 教师应坚持行45度鞠躬礼向学生问好;当学生见到教师问好时, 教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教师错了, 要敢于向学生道歉;教师要不随地吐痰, 看到垃圾也主动捡起等, 通过这些小细节, 慢慢地感染着学生。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还应与家长达成共识。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 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其母必有其女”,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 一定要家长和教师共同从自身做起, 以身作则, 从小事做起,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三、巧设情境, 营造教育氛围

新课程的教学提倡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参与、体验和感悟。因为一定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导向作用, 也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素养带来了契机。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入的课文, 大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其中不乏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好材料。如古诗《锄禾》《游子吟》, 文章《白杨》《金色的鱼钩》等, 学习这些课文时, 就可以在教学中渗透节约、尊老爱幼、为他人着想等文明礼仪的内容。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深,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表象, 把握不住实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从作品的内容上去挖掘其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充分发挥教材以形感人、以情感人的优势, 联系生活实际, 寓思想行为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在启发、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加以正确的点拨、引导, 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影响, 从而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操, 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可以说, 在语文教学中, 文明礼仪教育的素材是很丰富的。如果教师能够把文明礼仪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就能在平常的教学中发掘出合适的契机, 使学生更多地受到做文明人的熏陶。

小学生礼仪教育 第5篇

一、认知:

1.认识到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真心诚意地和老师交往,成为老师的好朋友。

2.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3.知道学生应当爱老师,尊敬老师。情感:

1.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

2.产生敬爱老师的情感。

行为:

1.培养学生具有尊师的良好道德品质,把对老师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

2.对老师有礼貌,做到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

意,放学向老师说再见等。

二、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情。

2、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尊敬老师,爱戴老师

3、培养学生具有尊师的良好道德品质,把对老师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

4、献给老师一句话,帮助老师做一件事。三.教学难点

1.能从内心到行动上真正尊敬、热爱老师。2.知道尊敬老师贵在行动

3.认同老师职业所蕴藏的价值取向,例如奉献、敬业、爱等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课堂讨论法;讲授法

五、教学课时及对象:一课时(40分钟)

六、教学准备

1、确定活动主持人男女各一名;

2、制作班队会报头,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做背景音乐

3、准备诗歌和问答题目及相关课件 教学目标

4、准备鲜花若干束;

5、准备制作谢师卡的材料,如卡纸、彩笔、剪刀等

6、特邀嘉宾:各任科老师;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主持甲:多么动听的曲子,多么感人的语言,正道出了全体同学的共同心声。乙:今天我们就是要借此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和感激之情。

甲: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乙: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别人的人!合: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

甲|:我爱你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鲜花敬师

女:同学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道出了老师的崇高和伟大。

男:今天我们就是要借此机会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崇敬之情和感激之情。

女:同学们,以往都是我们坐着,老师站着,他们把40分钟站成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他们在相同的地方送走了一批批人才,放飞了一群群白鸽,而留下的总是自己,今天我们应该让老师享受一下桃李芬芳的幸福。

全体同学鼓掌。(各组派代表为老师献花)

(三)赞老师

甲:同学们,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赞美老师的诗句和文章。让我们根据自己的体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夸夸我们的老师吧!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1: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她给我温暖,给我能量,照我成长。学生2:我把老师比作铺路石,让我们踏着她走向远方。学生3:我把老师比作大海,她有广博知识和宽广胸怀 学生4:我把老师比作小草,默默无闻但精神高尚。学生5:我把老师比作妈妈,教我做人,催人成长。男: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要我来说,世界上具有最伟大的人格是谁?是老师!全体同学热烈鼓掌。

(四)献诗歌颂师

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女:大家想不想借此机会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给老师献上一支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略)

男:下面请第二小组的同学集体朗读《我爱您——老师》。

我爱您——老师

(领):老师啊老师

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严寒酷暑,(合):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独):老师啊老师,您的家在何方?(合):您的家在学校!(独):您的心在哪里?(合):您的心在您的学生当中!

(独):您伴着朝霞走上讲台,又踏着月色归去,……您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合):您是真正的园丁。(独):您的生命——

(合):因耕耘而芬芳,因开拓而闪亮,因奉献而充实。(独):您的生命是一团火。

您的生活是一曲歌。您的事业是一首诗!

(合):啊,我爱您,我亲爱的老师。

八、漫谈尊师

男:老师的形象是平凡的,但老师的精神却是伟大的。他们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是我们的延续者;他们是灵魂的启迪者;他们是太阳底下最高尚的人。

女: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尊敬老师的优良传统。哪位同学来讲讲名人名家尊师的故事?

男生f:讲宋代学者扬时《程门立雪》的尊师故事:(略)女生g:讲毛主席尊敬徐特立老师的故事:(略)

男:尊重老师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文明。尊重老师也是一个人有良好品德、修养和见识的具体表现。那些学者、伟人始终都把尊师视为很重要的品质。我们这些正在接受老师教诲的学生更应尊师。谁能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尊师的?

男生h:见到老师热情打招呼;下课时,请老师先走;上下楼梯请老师先过,进老师办公室先喊“报告”,老师允许了再进去;老师遇到困难去帮助…… 女:这位同学们讲得很好,所列举的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现在我出两道判断题,要求大家能更深刻地理解尊师的深层含义。(显示课件3)

题一:有位同学对老师很有礼貌,学习成绩也不错,但作业潦草,他的好朋友说他作业潦草是不尊敬老师,而他说这与尊师无关。问:他的看法对吗?

女生j:不对。我们尊师,不仅在日常行为上要有礼貌,更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虚心接受老师的意见。

题二:有位同学上课经常不听讲,有时还与其它同学讲话,老师批评他不尊重老师。问:老师的说法对吗?

女生k :对。因为尊师,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男:老师很累,却无怨无悔;

女:为了祖国,为了民族,老师您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

男:老师,我们知道您不需要鲜花和掌声,您不看重享乐和金钱…… 女:您要的是我们的勤奋和求知;您要的是我们的进步和成才。合:我爱你,我尊敬的老师!

九,全班同学集体承诺每位同学要帮老师做一件事

十、制卡谢师

放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在音乐声中制卡,制好后送给老师作纪念。

十一、班主任总结

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实践教育初探 第6篇

摘 要:目前,经济建设风生水起,但由此衍生的大量留守儿童在教育、管理特别是文明礼仪实践教育中的短板已然凸显。为解决农村小学文明礼仪实践教育中的短板,试从文明礼仪实践教育的实施思路方面进行探讨,以寻求农村文明礼仪实践教育的一片蓝天。

关键词:文明礼仪;实践教育;良好氛围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大多数农民工涌入城市,而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就是老人和儿童,造就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一年难得回家几天的父母,更是疏于管教。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理严重扭曲,破坏欲极强的少年儿童衍生,农村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亟待加强。针对目前缺失的农村文明礼仪教育,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肩负重责。为此,我认为学校在文明礼仪实践教育工作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文明礼仪实践教育,大力营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少年儿童的内心深处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仅仅是一张白纸,起初他们根本不明白“文明礼仪”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因此,学校作为少年儿童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必须教会他们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即是学校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为此,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建设就必须落在实处,不走空架子。

1.课程计划不能一纸空文,思想品德教育课、文明礼仪课不流于形式

思想品德教育课、文明礼仪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而开设的基础学科。学校要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就必须以思想品德教育课和文明礼仪课的建设为抓手。教导处要开齐开足思想品德课和文明礼仪课,增设专职思想品德和文明礼仪课任课老师。其他科,特别是语数不得占用、挪用思想品德课和文明礼仪课课时。落实开展文明礼仪基础教育是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首要前提。

2.整合课程资源,各学科协调渗透德育

有人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课和文明礼仪老师的事。”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更不只是思想品德课和文明礼仪课的事。这必须由各学科、全体老师协同作战,才能达到目的。所以这就要求各学科统筹协调,适时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时刻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浸在文明礼仪教育的大染缸里。

3.注重社会宣传,加强传统礼仪的传承教育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我们不但要做好学校的工作,还应加强社会宣传。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在校园内受到文明礼仪实践教育的熏陶,更应该让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大环境中受到文明礼仪的熏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干净的白纸里面画上最美的图案”,只有精华、没有糟粕的图案。

二、监督到位,责任到人,齐抓共管,促进文明礼仪实践教育建设

由于年龄小,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很多时候不能随着其主观意识的转变而转变,我们还需要对他们加强督促,有错必纠,这样才能养成语言行为美的良好习惯。

1.少先队、德育处等文明礼仪实践教育主阵地建设不容小觑

少先队、德育处作为学校文明礼仪建设领导机构,必须充分发挥其岗位职责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还必须建立监督机制,督促部分做得不够好的学生更正不好的语言行为,将误入歧途的不良学生引导到正途上来。有培养,有监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2.班主任管理重落实,班级德育建设要务实

班主任是学生文明礼仪实践教育的直接管理者,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之一。班主任的管理与教育对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教育,一般问题天天讲,重点问题时时讲,让每位学生将文明礼仪实践教育相关知识烂记于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付诸行动。同时,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是其他科任老师所不能替代的,班主任的只言片语就相当于其他教师的长篇大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做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3.建立学生监督机制,营造相互促进、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作为老师,每天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还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一大堆琐事,甚至还要肩负学生保姆的职责,更有甚者,事必躬亲,而教师未必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要大力培养班干部、小组长,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作用。人多力量大,监督管理的力度会更强。而且,学生管理不带感情色彩,工作做得更细、更周到。只有建立起学生人人参与的监督机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老师的担子才能轻些,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效果也才会更好些。

总之,就目前农村生活现状而言,农村学校的文明礼仪绝不容忽视。但是,文明礼仪实践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育的实施者正视现状,努力加强文明礼仪实践教育,坚持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陪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王玉霞.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初探[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8).

小学语文礼仪教育 第7篇

一、根据《纲要》精神, 遴选国学经典

《纲要》指出:“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 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 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根据这一精神, 我们以坚持“两个贴近”的原则来严谨地遴选适合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

一是坚持贴近时代特色。我们今天谈学“国学”, 是发扬“国学”, 绝不是复古。因此, 我们要防止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过程中不加分析批判地一哄而上, 一定要以21世纪的时代需要和人本发展作为标准, 吸取那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有益的传统文化要素, 用传统中的优秀美德来滋养学生心灵, 陶冶学生性情, 促进和谐发展。

二是坚持贴近学生生活。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都要符合未成年人的年龄和身心发展实际, 要有选择、有针对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深浅适中、浅显易行的资源。未成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 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重点可以放在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特别是文明礼仪的养成上, 要让他们对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人际交往的规范、礼仪、责任有正确的把握和实践, 而不必先形成抽象、理性的所谓人生观。

根据这“两个贴近”原则, 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学经典有三部。

1.《三字经》

古往今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如若一部书被尊为“经”, 这就标志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耀。历史证明, 无数的中华儿女就是靠《三字经》的启蒙, 开始了他们求学求义的生涯。《三字经》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部传统的启蒙经典, 它以最简洁明快的方式凝聚了最深厚的文化传统, 它用简洁的语句、凝练的方式, 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所集聚下来的最重要的道德、礼仪与知识凝聚于内, 值得学生好好研读。

2.《弟子规》

《弟子规》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重要思想, 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这样的一部书, 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用来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礼仪和行为的经典教材。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便是让孩子从小养成守规范、明礼仪、懂道理的好习惯,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 长大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

3.《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是治国之本, 而在日趋躁动的现代社会, 《论语》更是我们的“心灵鸡汤”, 它教给我们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 生成有智慧、有价值的人生。

二、结合素质发展, 研学国学经典

面对国学这块深邃的文化瑰宝,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呢?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就是一把打开宝库的钥匙。学校组织学生研学国学经典, 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在学生文明素质、道德涵养的发展上。

1. 积极引导, 留精去粕

在研学国学经典的过程中, 也要结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纲要》的精神, 剔除国学中不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素质发展需要的内容, 正面、积极、创新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三字经》当中“君为臣纲”的说法应该废止, 《道德经》中“白马非马”的唯心观念要给予纠正, 《弟子规》里边孩子要绝对服从长辈等观念, 要在学生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帮助理解, 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判断力, 又能促进学生辩证的思考力, 这样的教育才是陶行知先生所称的“活的教育”。

2. 熟读成诵, 融会贯通

《三国志·魏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小学生研习国学不仅要多读, 更要带着思考去读。沈阳师范大学刘兆伟教授曾给予过指导:“读和背都是很好的学习国学的方法, 但哪些需背诵, 哪些要朗读, 应注意掌握分寸。另外, 要重视提高教师的国学素质, 只有他们读得懂、理解得深, 学生们才会得到国学经典的良好熏陶。”只有让学生所读之书与学生的思想贯通起来, 才能大受裨益。

3. 行成于思, 举一反三

在科学的阅读指导下, 背诵不是目的, 活学活用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百善孝为先”, 所以《弟子规》要求孩子“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这寥寥数语看似简单, 但是要做到却很难, 所以教师不能把它简单地当成学习和背诵的过程, 而应当成反复实践和不断反思的过程。

三、搭载活动平台, 践行国学经典

陶行知先生认为, 人的本性是其本性和环境力量持续不断交替影响的结果。因此, 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 创建浓厚的践行氛围, 是学生形成良好文明礼仪、实现道德升华的重要一环。

1. 营造良好氛围, 经典唱响校园

一是将国学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廊、电子屏、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等传播媒体, 大力宣传学习国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激发师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使每一位教师都行动, 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 积极营造“诵读国学经典, 争当礼仪少年”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国学教育与课堂教学延伸相结合。成立各个层面、不同内容的国学兴趣小组, 既丰富了课余生活, 又深化了国学教育活动, 产生国学亲近感, 调动践行积极性。三是将国学教育与考评机制优化相结合。依据《纲要》要求, 采取“过程评价”“定量评价”, 实施文明礼仪绩效考评, 营造制度氛围, 保障有效实施。

2. 开展教学研究, 走进研习课堂

实践证明, 只有在教师层面进行积极的推动, 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成效。学校可借力发展, 通过聘请专家开设讲座、组织教师培训、开设国学讲堂等形式,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发挥语文教师骨干力量,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确定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课题, 关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探寻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新方法、新途径。

3. 结合阵地建设, 开展多彩活动

理论要与活动相结合, 学才能为所用, 所以学校可以以少先队阵地为依托, 为学国学搭载适宜的活动平台, 为学习国学提供践行的机会。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团队会、校园艺术节、队报队刊、红领巾广播站、家长学校活动等途径, 为开展学国学活动提供积极的支持和保障。学校还可以抓住开展“四好少年”活动契机, 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与养成教育融合在一起, 开展在经典文化引领下的系列主题活动, 通过这些形式扎实地开展美德教育, 让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学生的心灵。

农村中小学礼仪教育之我见 第8篇

1.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礼仪行为教育是弘扬传统文明的需要。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 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 劳动人民不但有悠久的历史, 还有发达的经济和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一整套富有民族特色的修养方法, 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采、博大精深的伦理文化遗产中, 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 至今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后人所应学习继承, 应大力发扬光大的。如小学课本中的“程门立雪”、“孔融让梨”、“千里送鹅毛”等脍炙人口的与“礼”有关的故事, 一直为后人所推崇。今天的中小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

2.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个知书达礼, 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协调, 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和礼仪修养的学生, 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人才。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过:“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自己肖象的镜子。”而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则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因此, 加强礼仪教育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保障。

3.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需要。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是我们明天的“太阳”, 同时也是礼仪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因此,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礼仪教育, 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 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小学生从小接受礼仪规范约束, 掌握学校、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知识是其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础, 是提高自身素养的必然选择。

二、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1. 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

今天的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是21世纪建设的主力军, 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开始, 这就要求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 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 明辨是非、美丑、善恶, 至关重要。

2. 推广和普及礼仪新风, 践行礼仪规范, 提升文明素质。

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 孩子的可塑性较强, 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注重农村中小学生礼仪的培养, 这样既能形成良好氛围, 又能通过不断重复, 养成礼仪习惯, 强化礼仪知识。由于中小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贫乏, 自我约束能力有限, 缺乏基本意识, , 所以, 制定详实的实施细则, 要贴近学生实际, 做到条款明确, 可操作性强。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的礼仪教育,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逐步形成内在的礼仪素养。

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生素质。

在师生员工和中小学生中普及了礼仪常识, 提高了礼仪意识, 加强了礼仪实践, 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 强化中小学生的礼仪意识, 增强礼仪实践, 形成以“讲礼仪、有修养”为荣的良好风尚, 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 树立当代学生的文明风范。

三、结语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校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

摘要:中华民族历来以“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是, 要使当代学生养成符合礼仪的行为习惯, 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受农村地理位置偏僻, 卫生条件差, 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影响, 文明程度也相对较差, 置身其中自然会受“熏陶”, 所以, 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 既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又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 更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张英伟, 刘妍.农村中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新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9, (2) .

农村小学礼仪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第9篇

一、家庭方面

在礼仪教育方面, 家长要以身作则, 平时要注意自己的餐桌礼仪、仪表礼仪、交往礼仪等。吃饭的时候要讲究用餐文明, 教会孩子如何在餐桌上做到尊敬长辈, 鼓励他们主动为长辈盛饭, 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挑食, 做到文明进餐;吃完饭后教育他们要主动帮忙收拾碗筷、主动洗碗筷等。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注重自己的仪表, 不要求衣服的华丽, 但是要要求他们保持衣服的整洁。去上学的时候要督促孩子穿校服、佩戴红领巾、不穿拖鞋。

在交往方面, 要从小就给孩子灌输见人要主动问好的思想、不讲脏话、培养文明用语的习惯。这一方面也要求家长本身要做到礼貌用语, 至少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当采取文明的方式教育孩子, 应该做到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而不应该用打骂这些令孩子抵触的方式。教育一个学生不是学校自己的事情, 也不是家长自己的事情, 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了。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和态度, 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 如参加每一次家长会、经常到学校或通过电话了解自己儿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学校都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而没有互相推卸责任, 这样一定会使小学生的教育更有效。

二、学校方面

1. 完善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丰富礼仪教育的形式。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礼仪教育现状, 在原有的礼仪教育条例准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使之成为师生礼仪行为的基本准则, 并设置具体的小学各年段礼仪教育的内容。各年级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各年级的年段的变化, 不断调整礼仪教育方面的内容, 提高礼仪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学校不应该只是单单依靠思想品德课来教育学生,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以“礼仪”为主题的活动或其他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将礼仪知识教育、礼仪行为训练、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融为一体。

2. 加强对礼仪教育的重视,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并合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的, 其言语、待人、姿态等方面的表现都可能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地方, 因此,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 应充分挖掘礼仪教育的因素。同时, 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团队活动等方面。教师利用思想品德教育课、班会课、语文课等阵地, 由教师以较为系统的形式, 对学生讲授礼仪知识,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礼仪意识。课堂上要多加强调关于课堂礼仪的教育, 要教育他们课堂礼仪、交往礼仪、集会礼仪等等。对礼貌方面的知识多进行强化, 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管理对学生礼仪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 小学生特别崇拜老师, 特别是班主任, 班主任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时每刻都在学生面前强调礼仪教育。标语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应在校园里面多挂关于礼仪教育的标语, 并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礼仪。

3. 设置专门的礼仪课堂, 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

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 每间学校最好都能够配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老师, 从而设立专门的礼仪教育课, 选择一些相关的礼仪教育教材, 如《中小学生礼仪常规》、《礼仪常识》等等。如在思想品德课上为学生讲解各种现代礼仪知识:正确的坐姿、良好的站姿应是怎样的、拜访有何礼仪、如何正确称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应使用哪些文明用语等等。

4.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构建理想的合作关系。

对学生进行教育依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它需要与家庭教育齐驾并驱。学校不能与家长互相推卸责任, 而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家长, 主动关心学生在家的情况及动态。

5. 改变“评价学生只看成绩”的观念, 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

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只把成绩放在首位, 不能只看学生的成绩, 从“德、智、体、美、劳”中可以看出, “德”也是很重要的。学校在给学生评“三好学生”的时候要增加“德”所占的比例, 这应该是一种真正的行动而不是一种形式。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因此, 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和社会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礼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形成教育的同步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以促使学生注重礼仪教育。

三、社会方面

1.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人们的种种行为都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社会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为了能够秉承中国的礼仪教育, 社会必须为学生的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他们在文明的氛围中成长。社会上的某些暴力行为要尽量减少, 人们互相之间要礼貌待人, 不利于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地方就不能允许小学生进去。

2. 形成良好的村风。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策略 第10篇

文明礼仪养成教育重在训练, 通过反复实践产生心理体验, 从而将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这种内化的心理过程实际是一种长期不断的、持之以恒的、坚持不懈的反复训练的过程。我们在训练过程中主要做法如下。

一、分阶段, 有重点, 逐项训练

《小学生礼仪常规》共10条, 除第一条是小学生参加的重大升降国旗仪式礼仪规范要求外, 其余9条概括起来可分三大部分:自律性礼仪规范、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公共场合的礼仪规范。这么多的条款背过容易, 落实到行动中却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分清主次, 突出重点, 每学期都有计划、分阶段地逐项训练。

开学初, 对学生进行升旗仪式礼仪教育, 要求师生全部参加, 着装整齐, 鼓号齐鸣, 场面严肃隆重, 达到这一效果, 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是靠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形成的。各班升旗手出旗时的正步走, 音乐响起时的甩旗动作, 音乐结束国旗到顶的技巧, 全校师生肃立行礼, 演唱国歌洪亮整齐等, 每一个环节都高度重视, 专人负责, 训练到位。严格训练过程, 让学生自然体会到升旗仪式是庄严肃穆的, 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旗帜, 应该热爱它, 尊敬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与此同时, 兼顾自律性礼仪规范的训练 (坐、立、行姿势, 使用礼貌用语等) 。第三、四周, 学校在巩固以上教育的同时, 加大力度抓好交往中礼仪规范的教育。总之, 在每个阶段力求突破出重点, 兼顾其他。事实证明, 抓重点训练既有利于有效地养成良好习惯, 又有利于带动其他。

二、知为先, 行为重, 分层深化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 需要分层深化。

为了净化校园, 使学生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我们训练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在这个单项训练中我们遵循知行并重的原则, 进行分层深化, 取得了明显效果。训练步骤是: (1) 认知明理。懂得为什么不通通乱扔果皮纸屑, 应该怎么做;行为上由无意丢弃纸屑到经别人提醒马上改正, 然后达到能将垃圾丢入果皮箱, 并能提醒别人或举报错误行为, 时间大约为一周。 (2) 强化训练, 深化主题。开展“捡起一片纸屑, 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 行为上达到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主动捡起来并放入果皮箱, 时间为两周。 (3) 总结表彰、树立典型、组织观摩。在这个阶段, 我校的四四班、五二班积攒废纸, 自筹班费的做法得以大力推广。 (4) 开展“接力赛”。学校德育处加大检查力度, 组成以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检查小组, 每周一查, 各班开展“创一周无纸屑”“创两周无纸屑”竞赛和“无违纪周”“无违纪月”活动, 激发全体师生的竞争意识, 使学校环境卫生面貌和学生行为习惯有了很大改观。这种分层深化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有特色, 勇创新, 典型激励

作为河北省德育示范校, 我们应该发挥“示范”作用。我们的口号是:别人能做到的, 我们要做得更好;别人不能做到的, 我们也要做到;不做则已, 做则一流。所以, 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 我们一方面脚踏实地, 一方面又善于创新, 形成特色。

大家都知道, 升旗活动是一种针对性很的爱国主义教育手段。我校开展这项活动时, 除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将此活动与各方面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最佳升旗手”“最佳升旗班”评选活动。每周在学校单项养成训练中选出表现最好的个人和集体, 选出在校外遵纪守法、讲究礼仪、助人为乐的优秀队员, 在周一升旗时, 让他们亲手将国旗升上天空, 并在“国旗下的讲话”栏目中说说心里话。

为提高学生的自身形象和自我管理意识, 我校创造性地设置了“少先队文明岗”。选30名品学兼优的少先队员参加, 德育处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形体训练, 语言规范训练, 礼仪常规训练, 力争使他们成为学校文明的标尺。事实上, 文明岗在养成教育方面不仅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监控作用, 而且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典型激励功能。他们每天着装整齐, 佩挂醒目的绶带标志, 检查学生课间纪律和卫生, 指挥校门和上下楼的交通。他们执岗时挺拔的身姿, 坚定的表情, 庄严的队礼, 诚恳的提示以及在校园内帮教师推车、扶起摔倒的小同学等助人为乐的小事都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无形的激励作用。

在班级管理方面, 我们也注意典型激励, 普遍开花。我们创设了“星星寄语”学生礼仪常规档案, 分“等级、特色、建议”三个栏目, 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对各班划分等级, 指出该班在哪些方面有特色, 并在该栏中贴上特色星 (每种星颜色不一) , 还在建议栏中指出该班不足, 以供师生查漏补缺。在这个档案中, 各班都能看清本班的优点及不足, 调动了各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积极性, 并指明了班级前进的方向。那些有特色的典型集体会继续发扬优点, 不断前进。期末, 学校评选文明班集体、礼仪中队。

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文明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

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二)分目标

小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初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初中:在培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培养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识。培养热心参与、友好交往的能力。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完善个人素养。

高中:让学生了解礼仪的渊源和内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合作、参与、交往的能力,培养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形成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公民意识。

四、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体系,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

小学1-3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

◇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知道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

(二)交往礼仪

◇能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

◇懂得尊敬父母,对长辈有礼貌。

◇尊敬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知道同学之间应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

◇遵守秩序,轻声交谈,不打扰他人。

◇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掌握肃立、注目礼、少先队队礼等礼仪。

小学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掌握问候、致谢或致歉等礼貌用语。

◇掌握微笑、点头、鞠躬等常用体态语。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礼俗。

◇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交往礼仪

◇孝敬父母长辈。

◇学会倾听他人。

◇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礼仪,文明就餐。

◇掌握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

◇做到集会时按时入场,遵守会场要求。

◇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

初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了解礼仪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礼仪的意义。

◇掌握与人交谈时的礼仪要求。

◇做到着装大方、得体。

◇了解涉外基本礼仪。

◇掌握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礼仪。

(二)交往礼仪

◇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掌握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信的礼仪。

◇做到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

◇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能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

◇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能宽容、礼让他人。

◇在公共场所文明交流,不干扰他人。

高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礼仪

◇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

◇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

◇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

(二)交往礼仪

◇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

◇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

◇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

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

◇掌握基本涉外礼仪。

五、实施途径

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注重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文明礼仪。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要重点讲述。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其他课程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适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利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二)通过学校日常管理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文明礼仪体现在学校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各地各校要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礼仪,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明礼仪氛围。不断开辟和拓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空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采取讲故事、做游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辩论会等形式,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校园典礼等契机,利用挂图、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图书阅览室等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

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社团组织、业余党校等团体组织的作用。

(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践行文明礼仪。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载体,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福利院、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场所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明礼仪,践行文明礼仪。

(五)通过教师模范行为引领文明礼仪。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六、组织实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组织实施,整体规划文明礼仪教育,将其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障文明礼仪教育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二)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全体教师要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应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充分整合和运用各地已有的教育资源,同时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制作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编写读物等多种形式开发资源,丰富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四)加强督导,完善评价。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文明礼仪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要把学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内容,并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把文明礼仪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小学生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探究 第12篇

一、创建文化,营造环境

首先,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30道题目,包括了交往礼仪、国旗礼仪、仪表礼仪、餐桌礼仪、课堂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二、三、四、五、六年级的75名学生,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我校学生的文明程度情况。

根据调查情况确立了我校的文明礼仪文化内容。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学校礼仪》《见面礼仪》《餐饮礼仪》等,通过组织学习这些礼仪规范,让学生明白了相关的礼仪要求,激发了学生争做文明学生的热情。同时,我校还积极打造文明礼仪校园文化。

二、开展活动,培育文明礼仪

1.学唱文明礼仪歌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

2.开展全校范围内的文明礼仪手抄报比赛

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主题选定到排版设计,从板面美化到整体效果,学生都经过了仔细思考,认真搜集,每一件作品都精心设计、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多彩。

3.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活动是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包含的学生礼仪、个人礼仪、公共礼仪、社交礼仪等文明礼仪常识为主要内容,通过必答和抢答及风险题测试等形式进行。

4.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

演讲内容要求围绕“爱在文明,美在礼仪”的主题展开。体裁不限,主题鲜明、观点明确、文字简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严肃性和时代感。表达形式多样,参赛选手从各种角度叙述文明礼仪对个人、对校园、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5.全校开展“十个一”评选活动

要求每个班级开一次“文明礼仪”的主题班队会,开展一次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班级文明礼仪演讲比赛”,制订一份有班级特色的文明礼仪“倡议书”,讲一个礼仪故事,发现身边的一首礼仪榜样,编一首礼仪歌谣,在校园提醒一次不文明行为,改掉自身的一个不文明行为习惯。

三、完善评价,促进提高

1.评比文明班级

(1)评比内容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常规》等,结合学校实际,设立“文明礼仪、队风队纪、卫生、两操、班级文化建设”等考核内容。

(2)实施办法

文明班集体评比是根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施行。公正就是指竞争的目的和执行的态度,就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评判;公平是指体现竞争标准的合理和竞争机会的均等;公开指增加竞争的透明度。

文明班级评比采用分阶段性评比和终结性评比两个阶段。阶段性评比由行政值周每周评比一次,发给每周“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终结性评比由德育处实施,每学期评比一次,发给文明班级奖状。

2.推选文明礼仪之星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通过对全体学生行为规范的抽查及“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以集会礼仪、课堂礼仪、校园礼仪、乘车礼仪、课间礼仪为主要内容,按“推荐—审核—公示”的流程使全体师生在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循礼仪规范等方面有明显进步,为创建文明校风作出积极贡献。

(1)推荐阶段

(1)各中队(班级)要认真组织学习标准,从周一开始,发动学生积极行动,开展中队(班级)内的评比活动,并相互监督帮助。

(2)由班主任负责,根据学校制定的考核表,真实、全面地对班内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认真填写好《“文明礼仪之星”申报表》,交校政教处存档。

(2)审核阶段

(1)大队委组织各班班长,副班长民主公平公正地评议本班候选人。

(2)每周五活动课,大队委查阅执勤记录,看本周内有无违纪违规现象。如有,则不予选取或升级。

(3)大队部组织安排同班队员在周末对候选人观察摸底,并向大队委汇报候选人表现情况。如表现不佳,则不予选取或升级。

(4)大队部组织人员严格审察,民主确定出文明礼仪之星名单。

(3)公布阶段

(1)当选的文明礼仪之星,大队部将在活动课于集体大会上公布名单表彰,并颁发文明礼仪之星胸卡。

(2)所有获得文明礼仪之星的同学名单由大队部负责造册备份,以便复核和查阅。

(3)对表现优异者,将给予照相并张贴到宣传橱窗的特别奖励。

近年来,我们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大力加强学生的行为指导和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礼仪教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工作,我们的校园一定会开满文明礼仪的鲜花!

摘要:讲文明讲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就要创建好文明礼仪文化,积极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加强学校文明主题班会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

关键词: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方法下一篇:土地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