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主要技术

2024-08-20

物联网主要技术(精选11篇)

物联网主要技术 第1篇

《物联网技术》月刊, 2011年3月创刊,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61-1483/TP。

主要栏目:全球物联网发展动态, 国内物联网发展动态, 区域物联网发展动态, 专题介绍, 行业领军人物介绍, 学术研究成果, 成功案例, 最新卖点, 交易平台, 企业黄页。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欢迎刊登广告!欢迎参与战略合作!

信箱:news@iotmag.com QQ:83045564联系人:王刚 (15029880339) 马健 (18717351585)

联系电话:029-85241792 029-85393376传真:029-85241792

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158号双鱼花园广场B座905室 (邮编:710061)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第2篇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下列东西:

1、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2、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 断的更新和播报;(巨额的广告收入)

3、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4、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广告收入)

5、电子商务平台&社交平台;爆发力有多强,参照已有的股票炒作模式即可,不多说了。

6、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各行各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政府部门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犯罪行为溯源;

整梯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维保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物业管理 企业推行电梯物联网的动力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电梯乘客可以通过电梯物联网获得: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各种广告;股票行情;甚至直接通过电梯物联网的平台进行网上购物; 物业报修;社区交友等;

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在用电梯的数量已经达到360万台。电梯是一种特殊的垂直交通工具,这么多的电梯每天要运送数千万的乘客上上下下,电梯的安全运行,可靠运行已经成为社会关心的一大话题。物联网的出现,不仅使电梯界,也使政府监管部门在思考:电梯究竟能否搭载物联网?物联网能否为我们建立起一个很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提升电梯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电梯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整个电梯行业技术能级的平台?本文就是介绍一种这样的物联网。什么是电梯物联网(liftiot)?

电梯物联网即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将电梯方便接入互联网,使电梯、整梯企业、质监部门、维保企业、配件企业、物业企业、电梯乘客、行业协会和房产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从而实现对电梯的智能化管理,保障电梯的可靠运行。

电梯物联网的架构

电梯物联网的特点

1)小区组网

n 电梯物联网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需要,目前阻碍电梯物联网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于组网的方式,即物联网数据采集层面;

n 我们采用小区组网的方式,小区组网采用先进的无线技术,实现联网的硬件设备简单可靠,且运行无需流量费用,整个小区组网后再通过一个网络端口,连接至物联网平台,达到一个小区(少于50台)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大大降低后续运行的流量费用。

2)超低成本

我们这里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很特别,其一是花很少钱就能实现电梯进入物联网;其二是不费事就能把电梯带进物联网;其三是不花钱就可以永久享受物联网的各种服务;本文介绍的电梯物联网在硬件成本和后期运行成本上具备很多独特的优势:

n 低设备成本:每台电梯控制器通过加装“通讯转换器”,采用协议方式采集电梯控制器的信息,安全可靠;

n 小区组网:采用小区组网后再进入网络,大大节省数据流量费用;

n 安装简便:只需在电梯主板上加装“通讯转换器”,并将其连至“通讯节点”,即可完成电梯的入网工作;

n 运营费用:由于采用小区组网方式,一个小区只产生一个数据流量,实际每台电梯的流量费用非常低;云架构方式,服务器及后期维护费用低,且运行可靠。

3)电子隔离墙

n 电梯物联网在结构上设置了物联网与电梯控制器之间的“隔离墙”。电梯整梯企业是实施电梯入网的真正主体。通过“通讯转换器”,电梯与物联网之间在物理上筑起了保护电梯整梯企业核心利益的隔离墙;

n 电梯入电梯物联网,整梯企业负责按照政府有关标准将电梯基本信息转换成物联网统一的标准协议信息代码。标准协议以外的信息,整梯企业通过物联网提供的私密通道,同样通过通讯转换器,再经过“通讯节点”透传到整梯企业自己的信息处理平台。

4)信息授权

n 电梯物联网由整梯企业、电梯维保服务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电梯运营部门等多方组成,各相关角色通过信息授权浏览权限内的信息服务,未授权的内容无法浏览;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提升电梯安全管理的平台,各角色根据国家标准及法规,各自享受相关的数据服务,这些服务都是受到信息授权的保护。

5)及时报警

n 电梯物联网通过与电梯控制器进行协议通讯,可准确获取电梯信息,为事故的主动报警提供信息通道;

n “电梯物联网”可以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信息(关人等影响公共安全的事故)并通过系统消息、短信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迅速前往事发地处理。

6)知识分享

n 电梯物联网建有“云博士”栏目,专门用于积累电梯维修经验以及各种电梯知识;

n 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输入”云博士“,也可以在网上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其它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这些解答与问题将一起自动登录进“云博士”;

n 输入“云博士”的同一问题答案可以有千万种,大家各叙起见,有对有错。当搜索问题答案时,这些答案会按点击率排队。点击率最高的排在最前面,点击率低的将淹没在答案的大海中。

7)公共通讯标准协议

n 电梯物联网是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任何品牌的电梯都必须通过“通讯转换器”将原来电梯的基本信息转换为电梯物联网标准通讯协议(待发布)规定的规范,以便接入电梯物联网平台;

n 由于物联网获取的电梯基本信息采用了“协议”接入方式,而不是外接“传感器”的方式(靠外围安装传感器采集电梯信号的方式),具有对电梯本身无任何影响,安装简单便捷,误报率低优势。

8)私密数据

n 私密信息:电梯的调试信息(运行调试参数、厂家信息和振动曲线等)、非事故的故障信息和配件参数信息等都是整梯企业自己的私密信息;

n 私密信息可以通过物联网“透传”给整梯企业,物联网本身不做任何处理,只作为一个信息通道(“本安型”电梯远程数据块传递)。

9)追根溯源

n 由于电梯加入了物联网,各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的设施获取自己分布在各地每台电梯的运行信息。当电梯发生批次性元器件故障或设计问题时,整梯企业可以及时获知该电梯和故障的相关信息,定位故障原因和故障配件;

n 整梯企业用户在ERP或类似的其它管理系统中搜寻同批次生产的所有电梯(ERP提供生产批次及发货信息);

n 电梯物联网还可以帮助整梯企业用户迅速定位这些电梯的地址、同时获取这些电梯的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安装单位、物业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知道电梯年检情况、电梯保养情况、电梯运行情况等信息。

10)安全可靠

n 电梯物联网采用“协议”的通讯方式,数据分析来源于电梯控制器,故障报警准确可靠;

n 电梯物联网定期轮询所有设备和电梯,实时掌握断网、停电、响应太慢、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n 多角色电梯安全管控:质监部门、整梯企业、维保企业和物业企业等角色可以实时获知电梯运行、事故及维保情况,从而全面保障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11)云架构

电梯物联网平台完全是架设在云服务上的应用,完全符合云计算的以下特点:

n 海量数据存储

n 虚拟化

n 高可靠性

n 通用性

n 高可扩展性

n 按需服务

n 极其廉价 4 电梯物联网是平台运营

电梯物联网也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任何用户都可以免费访问和享用电梯物联网的资源,它更像是一个免费的:

n 电梯搜索引擎:

电梯相关的企业、产品、配件和服务等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找到答案;

n 新闻咨询平台:

各种电梯行业内的新闻和咨询,甚至房产行业和物业企业的时事要闻也会在平台上不间断的更新和播报;

n 标准法规平台:

电梯行业内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都可以在平台内进行查阅。

n 互动知识分享平台: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跟电梯相关的技术问题,其它用户可以对这些问题给出解答;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

n 专家维修指导平台:

对于各种类型的电梯故障,平台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和描述给出不同的参考解决方案,供维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n 技术交流平台:

电梯物联网将会定期转帖转载最新的电梯技术类论文,为电梯技术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支撑;

n 企业展示平台:

各企业(电梯/房产/物业)都可以充分利用平台的先进传播性展示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等;

n 电子商务平台:

各企业还可以将电梯相关的产品及服务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电梯物联网上,实现电梯圈的电子商务;

n 电梯圈SNS社交平台: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单位同事、电梯圈同行保持紧密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动态、分享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点滴,共同讨论电梯技术问题,畅谈电梯业的发展;

n 政府和行业协会信息发布平台:

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电梯物联网这个有利平台发布一些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

n 其它信息平台:

当地的天气、出行、重大新闻、股市行情,以及电梯行业各企业发生的重要事情等都会实时反映在平台上,供访问者查阅。

相关角色得失分析

1)政府质监部门

电梯物联网可以提升政府管理电梯运行安全的水平;提高政府管理电梯安装、电梯维保的效率;及时获取电梯关人故障和电梯事故的报警信息:

n 搭建电梯应急指挥中心;

n 第一时间获知电梯事故;

n 监视电梯的运行状况;

n 实现电梯、企业、员工的登记和注册;

n 加强对电梯维修、保养、年检和更换配件的管理;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电梯年检;

n 在线提交电梯检验申请;

n 网上生成电梯检验派工单;

n 自动提醒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约检时间;

n 现场电梯电子检验;

n 现场给出检验结果和整改通知;

n 检验报告网上审批和网上发布;

n 通知使用单位和维保企业检验结果。

2)整梯企业

电梯整梯企业通过电梯物联网,可以掌握所有自身品牌电梯在市场上的分布和实时运行信息;可以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能够长期跟踪产品及零部件质量并加以改善;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提升市场竞争力:

l 掌握自己所有电梯的全部信息:

n 电梯交易信息

n 电梯出厂信息

n 电梯安装地点信息

n 安装验收日期信息

n 网上申请安装开工

n 网上申请安装检验

n 电梯调试日期以及电梯调试报告

n 电梯运行控制柜内部参数

n 电梯内部验收日期以及验收报告

n 质监局开工批文

n 质监局安装检验报告

n 免保期电梯运行状况

n 免保期电梯保养状况

n 免保期电梯年检信息

n 免保期后电梯运行状况(故障清单、急修清单、保养记录等)

n 年检报告

n 更换零部件记录

n 大修记录

n 电梯重大故障记录

n 运行时间累计

n 免保期后电梯维保单位更换历史记录

n 电梯运行状况

n 电梯维保情况

n 电梯实时监视

n 物业对电梯评估信息

n 物业对维保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评估信息

n 业主对电梯维保评估信息

n 电梯更换零部件预警信息

n 企业的电梯产品信息

n 企业的服务类信息(安装、改造、保养和装潢等)

n 电梯搜索引擎(企业、整梯和配件等)

n 云博士(电梯维修保养知识库)

n 行业的新闻、动态及法律法规

n 各种统计报表: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二次维修率统计

n 其它类信息。

备注:以上信息的取得,一部分由物联网公共信息自动生成,一部分靠整梯企业的私密信息自动生成,还有一部分是整梯企业对自己公司平台进行日常维护的信息产生。私密信息和整梯企业自行维护的信息与物联网公共平台没有直接关系,绝无泄密和被侵权之虑。

l 这些信息对电梯整梯企业的作用:

n 帮助整梯企业创造条件实时掌控自己生产的所有电梯的情况;

n 帮助电梯整梯企业建立起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的完整档案;

n 整梯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了解自己电梯的运行情况,保养情况,以及其它有用的信息。

n 对于整梯企业自保的电梯:电梯整梯企业可以掌握电梯运行的运行以及维保情况;

n 对于非整梯企业保养的电梯:如若电梯发生故障或事故,系统可以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明晰责任,避免因无历史记录而产生的责任混淆现象发生;

n 电梯物联网有关电梯维修、保养以及更换配件的记录,为电梯整梯企业的产品设计人员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性能提供了有力可靠的事实依据;

n 一旦产品出现批次质量问题:如元器件批次质量问题或设计批次质量问题,整梯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快速定位该批次所有电梯的安装地点、保养单位、维保人员及物业联系方式;以便于在最短时间内联系相关人员,迅速解决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n 随着政府关于电梯使用寿命的政策和法规出台,进入电梯物联网的电梯运行状况处于实时监视状态,安全运行、可靠运行有充分的保障,有利于电梯整梯企业的品牌提升。故使用单位在更换新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原电梯厂商。

3)维保企业

电梯物联网有助于提升电梯的维修和保养效率;第一时间获知电梯故障信息;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维保质量;降低维保成本/人工成本;为电梯维修和保养业务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数据:

l 浏览和查阅电梯的详细档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监视电梯运行状况(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处理电梯故障(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提醒维保员工维保电梯(手机客户端);

l “云博士”提供维修参考解决方案(平台及手机客户端);

l 对维保员工维修和保养的工作进行考勤;

l 各种统计分析:

n 故障分类统计

n 配件故障分析

n 配件过期报警

n 电梯工程统计

n 维保满意度

n 过期未保电梯

n 接警率统计

n 急修到场速度统计

n 维修用时统计

n 二次维修率

4)物业企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物业企业第一时间获知电梯关人故障信息,提升服务质量;监督维修和保养质量:

l 监视物业管辖电梯的运行情况和状态;

l 监督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l 提醒电梯关人故障;

l 查询电梯使用记录:急修记录、维保记录、工程记录、年检记录、更换配件记录和故障记录等;

l 提醒过期未处理项目,帮助物业企业加强对电梯监管的力度:

n 过期未检电梯;

n 过期未保电梯;

n 过期未换配件;

n 过期未接警电梯;

n 过期未到场电梯;

n 过期未完工电梯;

l 评价电梯维保公司的日常工作情况(维修保养)。

5)行业协会

电梯物联网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更加有效参与行业信息和资讯发布平台的建设:

l 行业协会可以在电梯物联网发布各种行业资讯和法律法规;

l 电梯物联网也会为行业协会提供各种统计数据:

n 城市或地区电梯事故(关人故障)次数统计;

n 电梯维保急修数量统计;

n 电梯就业人员等级考评统计;

n 电梯销售和安装情况统计; n 物业公司对电梯维保企业评分统计;

n 业主对电梯使用情况评分统计;

。。。

备注:以上统计数据不涉及具体公司,也不提供明细清单。

l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帮助行业协会有效推动电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提高电梯行业的专业化管理协作水平。

6)电梯乘客

电梯乘客可以利用各种电子设备(PC、Pad、手机等)免费接入电梯物联网,并享有以下服务:

n 了解电梯行业的各种信息,学习电梯的使用常识;

n 浏览小区物业的通知和公告;

n 了解近期的天气状况;

n 了解当日的实事咨询和头条新闻;

n 浏览周边出行信息;

n 浏览周边的生活设施;

结束语

物联网定位技术研究 第3篇

【摘 要】Domino是目前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主流开发平台之一,Domino自带一个非关系型数据库即文档型数据库,而目前大多数集团化财务管控信息都使用诸如SQL Server、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因此,集团信息化建设势必要涉及如何把Domino导入到oracle数据库的问题。Domino与关系数据库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相互融合的技术伴随着实际应用的不断增加,其技术也日渐成熟。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Domino与oracle数据库的融合,以这案例为模版来研究,这对Domino与关系数据库之间在未来的交流发展上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Domino 关系数据 oracle数据库 相互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103-02

前言

Domino拥有一个文档数据库管理系统,擅长于存储非结构化信息,并提供全文检索、版本控制、留痕迹修改功能,有别于一般的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等,对单一的消息和工作流系统来说是不错的架构,由于对关系数据处理能力非常弱,相对于关系型数据库数据维护困难,查询和数据统计效率就比较低下,如果想做较大规模的业务整合或者业务开发,会是困难重重,因此与关系型数据库如何的融合是个课题。

1 Domino重要概念介绍

Domino是一种群组工作软件。使用了Domino的服务器称为Domino服务器。Domino的功能强大,界面丰富,主要用于辅助多人协同工作,从而突破平台、技术、组织和地理上的限制,充分实现信息与技术方面的共享。Domino系统的的关键专业术语有:组织单元,人员,服务器,验证字,验证者,标识符,目录,Domino域等等。组织单元(Orgnization Unit)类似就是相当于现实生活中单位内部的一个部门或者单位的一个分支机构。在Domino环境中,人员就是Domino系统的用户。服务器(Server)是用于存放数据信息的计算机。验证字(certificate)在Domino环境中的组织单元,人员等都必须要有自己的验证字,才能用在互相访问和信息交换中验证自己的身份。验证者(Certifier)又名证明者,证明人,在DOMINO环境中,组织和组织单元被称为验证者,组织验证者是最高级别的验证者,组织单元验证者是由组织验证者产生的,人员和服务器的验证字是经过组织或组织单元验证者验证后产生的。标识符(ID)是把组织,组织单元,人员,服务器的验证字有关信息,保存在一个后缀名为ID的磁盘文件中,这个文件就是组织,组织单元,人员或服务器的ID。Domino目录用来存放组织,组织单元,人员,服务器及其配置信息的数据库,其文件名一般是names.nsf。Domino域(Domino domain)共享同一个Domino目录的一组Domino服务器。简而言之就是使用同一个names.nsf的一组Domino服务器。

2 Domino 与关系数据库的融合关键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标准数据查询语言SQL就是一种基于关系数据库的语言,关系模型是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Domino很多功能需要Java代理及外接数据库才好实现,核心的问题是:如何把原先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的内容全部导入Domino 中是因为企业现在的所有数据都集中在一个关系型数据库中,因此希望domino数据库能与旧的关系库互操作,而不必在数据库转换上浪费更多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数据存放在不止一个关系库中,那么就需要购买若干个此类产品,而且实现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能否通过Lotus Script编写一个通用的数据库转换程序就成为系统开发的关键之一。具体解决方法如下:

第一步 在控制面板——>32位ODBC数据源中建立用户数据源

Test;

第二步 在Domino R5中新建一个数据库Try,并建立一个空白表单Connection,此表单没有任何内容,然后在表单上创建一个“操作”,起名为“Read”;

第三步 在“Read”操作的编程窗口中选择编程语言为Lotus Script;

第四步 在编程窗口的对象窗口中点击“Option”事件,并写入如下脚本: Uselsx "*lsxodbc" // 使用Lotus Script 扩展对象中的ODBC类

第五步 选中“Declare”事件,在其中写入:

Dim session As NotesSession Dim db As NotesDataBase

Dim doc As NotesDocument

Dim qry As ODBCQuery

Dim result As ODBCResultSet

Dim con As ODBCConnection

定义程序中使用到的各种对象。

第六步 选中“Click”事件,在其中写入:

Sub Click(Source As Button)

Set New Value

Set session = New NotesSession

Set con = New ODBCConnection

// 新建ODBCConnection对象实例

Set qry = New ODBCQuery

// 新建ODBCQuery对象实例

Set result = New ODBCResultSet

// 新建ODBCResultSet对象实例

取得当前数据库信息

Set db = session.CurrentDataBase

Set doc = New NotesDocument(db)

// 新建文档 doc.form = "connection"

// 新建文档的表单指向connection

Call con.Disconnect()

// 保证con对象当前没有连接其他数据源

If con.ConnectTo("test") Then

// 如果连接成功

Set qry.connection = con

// 将建立好连接的con交给query对象

qry.SQL = "SELECT * FROM Table1"

// SQL 语句

Set result.Query = qry

// 将已经连接上数据源并写好SQL

语句的query对象赋给result对象

Call result.Execute()

// 循环直到结果集为空

Call result.NextRow()

// 指针指向下一条记录

For i = 1 To result.Numcolumns

// 根据字段的索引值得到字段的名字value = result.GetValue(field)

// 取得字段值 If Isdate(value) Then

// 将关系库中的值写到Notes当前库的当前表单中

Next Call doc.save(True,True)

// 当一条记录的所有字段都被写入 Notes库后保存此文档

Set db = session.CurrentDataBase Set doc = New NotesDocument(db)

// 断开与数据源的连接

Else Messagebox("Could not connect to server")

End If End Sub

物联网架构与主要技术的研究 第4篇

现在,我国的很多行业制造也将未来寄托在物联网技术上。这种物联网的技术被形象的称为“智能工厂”。虽然这类智能工厂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但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已经与不少我国企业进行合作,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不少最为先进的成果。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开展了试点活动,试点所生产的洗发水和洗手液已经完全实现自动化。测试中,人们通过网络下单,装配线上的空洗手液瓶贴着的射频识别标签会自动与生产机器进行连接,告知机器其所需要产品种类、香型、瓶盖颜色和商标。在这样的装配线上,相邻的两瓶洗手液有可能是全然不同的产品。这一实验主要依靠的是机器与产品通过无线网络所进行的“对话”,而劳动力的付出则是提交样品订单。

1 同领域技术应用现状

1.1 智能工厂

西门子在安贝格的自动化工厂展示了现阶段智能工厂的潜力。该工厂致力于为巴斯夫、拜耳、戴姆勒、宝马等我国很多行业公司以及它们的众多海外竞争对手生产自动化机器。经过25年的数字化发展,目前该厂的自动化运作程度已经达到75% 左右,其1150名员工主要是从事计算机操作和生产流程的监控。设计基于互联网网络的全自动智能制造系统可能还要10年时间才能成为现实,不过西门子公司董事齐格弗里德 ? 鲁斯沃姆 (SiegfriedRusswurm) 指出 :“我们拥有构建模块。”除了安贝格,还有不少我国企业准备试水智能制造,这其中就包括威腾斯坦集团旗下的一家工厂,以及博世公司新建的液压设备装配线,其定于今年秋季在洪堡开始运营。

1.2 数字经济

德国大步迈进工业互联网主要是美国在互联网的主导地位令其日益不安。据网络数据门户Statista统计,谷歌目前处理95% 的德国互联网搜索。谷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可能对德国工业企业试图利用互联网建立更加注重服务的商业模式构成威胁。

力推工业4.0项目的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君特 ? 舒称,他注意到德国产业对像亚马逊、谷歌这样公司的垄断地位感到切实的担忧,因为这些公司掌控着消费者与企业的结合点。

2 物联网架构与主要技术的研究

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最基本功能,与Android操作系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类似。先看一下Android,其最大的贡献在于,实现了智能终端硬件和软件的分离。任何应用程序开发者,基本不用考虑智能终端的物理硬件配置(CPU型号、内存、各种外设等),只需根据Android提供的编程接口编写应用程序,就可以运行在所有基于Android的智能终端上。硬件的功能是有限的,如果软件和硬件紧密捆绑不分离,则整个系统的功能也是有限的。但是一旦把硬件功能剥离出来,则通过软件的变动,可以使得整个系统的功能大大扩充。举例来说,带闪光灯的拍照手机,如果硬件和软件捆绑,则其功能就仅仅局限于一台照相机和一部手机。但是软硬件分离后,就可以变成手电筒、信号灯等原来无法实现的功能。对于物联网来说,要实现类似移动互联网一样的良性发展,也需要达到软硬件分离的效果。

物联网终端的硬件功能很有限,比如一个传统的车载OBD模块,仅仅提供定位、GPRS、车辆信息读取等功能。但是通过额外的应用软件,则可以把OBD模块变成一个防盗器(事先划定位置范围,超出后报警),甚至其它功能设备。保险公司也可以定制开发自己的程序,安装到OBD上,获取必要的数据。这种通过软件创新,把已知(硬件功能)变成未知(软件功能)的能力,才是激发人类兴趣的源泉,也是为行业带来活力的关键。

除此之外,物联网还需要达到另外一种分离 :硬件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的分离。考虑这样一种场景 :电冰箱的内置摄像头坏了,重新更换了一个新型号、功能更强大的摄像头。这时候运行在冰箱内的操作系统,必须能够根据新摄像头的硬件特征(比如设备ID等),自动从网上下载对应的驱动程序,然后安装。这个过程对运行在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来说是透明的。Android貌似是无法做到硬件驱动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分离的,一旦增加一个新的硬件,必须编写对应的驱动程序,然后重新编译Android内核。

我们开发一种通用的智能产品,智能产品上运行物联网操作系统。产品除了具备通用的闹钟提醒、身体生物指标测量和报告等功能外,还具备RFID功能,该功能的打开与否,由用户控制,比如甩一下产品、按一个按钮等。在餐馆门口,安装一套ID识别设备,一旦一个带产品的人进入餐馆,并打开了RFID功能,就立即被检测到。检测设备把进入者的ID上报给后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进一步判断这个人是否已经有消费记录。如果没有,OK,遵循通常的点餐、交钱、等待等流程,但是这个过程中,后台系统会建立针对这个人的档案,并记录其点餐列表、等待时间、座位号等信息。

在物联网领域,很多情况下,硬件终端的功能比产品简单得多,无需或者无法运行第三方开发的APP。这种场景下,上述架构也可以很好的实现人与物的交互。举例来说,为了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检测,未来可能会开发很多依靠太阳能供电、无显示屏等外设的“环境监测器”,以公共服务的形式,安装到任何可以安装的地方。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可以随时读取这些小玩意儿上的检测数据。这时候,如果是第一次读取某种型号监测器上的数据,则首先用手机上的M2M APP Store客户端软件,扫一下监测器上的二维码,客户端会自动根据二维码中记录的信息。这个应用程序调用无线服务,从监测器上获取数据,然后显示出来。

摘要: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近几年已经成为一个公众的热点,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物联网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初,谷歌(微博)就花费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 Labs,大举进军消费类物联网领域。而针对物联网的架构和主要技术的研究,在物联网的领域上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本文正是在物联网架构和主要技术上对物联网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研究。

浅析物联网应用技术 第5篇

【摘 要】近几年来物联网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背景,传感网的原理、应用、技术,无锡是首个国家传感网信息中心。以最具代表性的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基于传感网络的物联网应用架构、基于M2M的物联网应用架构为例,对物联网的网络体系与服务体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物联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网络与检测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最后,展望了无锡物联网技术作为国家首个传感网信息中心对人类生活、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

尽管物联网技术在国外以成熟,但国内物联网才刚刚起步,问题显然很明显。那就是物联网安全,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一方面固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大众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从技术上讲物联网存在很多网络安全隐患。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物联网规模很大,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一旦受到病毒攻击,很可能出现世界范围内的工厂停产、商店停业、交通瘫痪,让人类社会陷入一片混乱。

1.物联网的定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设想阶段,是产业发展的最初时期;第二阶段是技术研发阶段;第三阶段为实验阶段。在技术研发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进行小范围的试用和检测,这是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步。国内的研究也在同步前行,如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业开始尝试物联网业务。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和手机购电业务,该业务也可以应用于超市、餐厅等小额支付场合;中国联通的无线环保检测平台通过3G网络,可实现对水表、灌溉、水文等动态数据进行检测,又可对空气质量、碳排放和噪音进行检测;第四阶段为全国推广阶段,也是投入资金最大的时期。同时,一旦大规模商用,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终端产品的全面推广必将推动电信、信息存储处理、IT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等众多市场的发展。

2.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物联网的发展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成为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新特征,技术更加展现其以人为本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创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现实。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3.物联网应用技术的隐私问题

在物联网中,射频识别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标签有可能预先被嵌入任何物品中,比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物品中,但由于该物品(比如衣物)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觉察该物品预先已嵌入有电子标签以及自身可能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和追踪,这势必会使个人的隐私问题受到侵犯。因此,如何确保标签物的拥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便成为射频识别技术以至物联网推广的关键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从技术上和法律上予以解决。造成侵犯个人隐私问题的关键在于射频识别标签的基本功能: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一特性可用来追踪和定位某个特定用户或物品,从而获得相关的隐私信息。这就带来了如何确保嵌入有标签的物品的持有者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

4.物联网应用的关键领域

4.1 RFID

射频识别即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基本器件,该系统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或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或标签)组成。

4.2传感网

传感网是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大 小、速度和方向等物质现象。

4.3 M2M技术

M2M是Machine-to-Machine/Man的简称,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M2M根据其应用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家庭、行业三大类。通信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社会生活面貌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可以更加快捷地沟通,信息的交流更顺畅。但是目前仅仅是计算机和其他一些IT类设备具备这种通信和网络能力。众多的普通机器设备几乎不具备联网和通信能力,如家电、车辆、自动售货机、工厂设备等。M2M技术的目标就是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连网和通信能力,其核心理念就是网络一切(Network Everything)。M2M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应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新一轮的变革。M2M是一种理念,也是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多也是通过机器实现的,例如通过手机、电话、电脑、传真机等机器设备之间的通信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另外一类技术是专为机器和机器建立通信而设计的。如许多智能化仪器仪表都带有RS-232接口和GPIB通信接口,增强了仪器与仪器之间,仪器与电脑之间的通信能力。目前,绝大多数的机器和传感器不具备本地或者远程的通信和连网能力。

4.4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主席率先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思想;经过5年的发展和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主席继续完善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的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

5.结语

根据物联网的内涵可知,要真正实现物联网需要感知、传输、控制及智能等多项技术。物联网的研究将带动整个产业链或者说推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信息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融合与智能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直接影响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只有综合研究解决了这些关键技术问题,物联网才能得到快速推广,造福于人类社会,实现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刘化君.物联网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0,5.

[2]陆光耀.物流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物联网技术综述 第6篇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于1999年最先提出了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的概念, 当时认为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增加一些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和其他传感器使物体彼此连接形成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物联网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物联网报告指出:物联网是通过RFID和智能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联的网络。物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将铁路、桥梁、建筑物等物理基础设施与服务器、通信网络、计算中心等IT基础设施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 使人类社会与物理世界更加自由地交互、融合。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 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 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达到30:1。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万亿元级的超级产业。它包含了传感器、半导体、计算机等多个专业技术领域, 在应用和推广中又将涉及大量的设备生产, 这必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目前, 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都已投入巨资研究探索物联网, 各国都把物联网作为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

1 概念解析

物联网的概念提出之后, 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 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按照约定的协议, 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欧盟关于物联网的定义是: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一部分, 能够被定义为基于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动态全球网络设施, 在物联网内物理和虚拟的“物件”具有身份、物理属性、拟人化等特征, 它们能够被一个综合的信息网络所连接。

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狭义上的物联网指连接物品到物品的网络, 实现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广义上的物联网则可以看作是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 将一切事物数字化、网络化。在物品之间、物品与人之间、人与现实环境之间实现高效信息交互方式, 并通过新的服务模式使各种信息技术融入社会行为, 是信息化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更高境界。

物联网目前没有明确定义一方面说明了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 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设备厂商、网络运营商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构想物联网的发展状况, 对物联网的未来缺乏统一而全面的规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物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热点, 而是一个融合了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智能运算技术的复杂信息系统, 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2 体系结构

虽然物联网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但业内人士对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却基本达成了共识。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从下至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如图1所示。

2.1 感知层

感知层是整个物联网系统的基础, 主要使用传感器、智能终端、RFID电子标签等设备进行信息的采集, 相当于人体的眼、耳、口、鼻、手等器官。感知层设备一方面运用智能传感、身份识别以及其他信息采集技术对物品进行基础的信息收集, 另一方面又接收来自上层的控制指令对设备运行进行调整。

2.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可靠、安全传输, 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系统, 既自下而上地传输感知信息, 又自上而下地传输控制指令。

2.3 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系统的核心, 主要负责对海量的感知信息进行汇总、共享、分析, 并依据处理结果进行智能决策, 相当于人体的大脑。应用层分为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两个部分, 应用支撑平台子层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和互通。应用服务子层负责为用户提供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远程医疗、数字农业、数字林业等各种服务。

3 关键技术问题

从物联网的三层体系结构来看, 每一层都有许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从感知层的终端接入组网到应用层的海量数据处理, 从单个传感器节点的节能降耗到整个物联网系统的信息安全;待解决的问题涉及生物、物理、通信、微电子、计算机等众多学科领域。本文选取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

3.1 传感器节点问题

传感器节点是物联网系统的基础信息单元, 是实现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 是物联网服务和应用的基础。传感器节点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有:①传感器节点部署通常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的特点, 传感器节点只能由自身所携电池提供能量, 而且在运行过程中电池无法被补充或替换, 因此如何降低传感器节点功耗, 延长使用寿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②传感器技术依附于敏感机理、敏感材料、工艺设备和计测技术, 对技术工艺要求极高。因此, 传感器节点目前还处于定制生产阶段, 单个节点的造价成本相对过高, 难以满足大规模部署的需求。

3.2 组网互联问题

RFID、智能卡、传感器等信息采集技术为客观世界中的物品和虚拟世界中的网络提供了沟通的桥梁。物联网的规模将远远超过现有的互联网, 无以量计的物品将随时在物联网上交换信息。接入终端的多元化、网络规模的迅速增长将给现有的网络体系带来严峻挑战:①IPv4地址空间有限, 无法满足物联网终端大规模应用的接入需求;②IPv6协议虽然解决了IP地址分配的问题, 但协议族过于庞大, 无法满足传感器节点对轻量级协议要求;③IP网络都是采用“尽力而为”的传输策略, 难以满足物联网应用的可信性、实时性需求。

由此可见, 现有的IP协议体系难以满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要求。建立一套满足多元化终端接入需求, 符合物联网应用特点的新型网络结构, 对于物联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3 数据处理问题

物联网中包含了数量庞大的传感器节点以及其他信息采集设备。在信息感知过程中, 如果每个节点都单独向上提交感知数据将会严重浪费节点的通信带宽和能量资源。由于传感器节点体积小, 其电源能量、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 这样的浪费必然会降低信息收集效率, 影响数据采集的及时性。由此可见, 在物联网信息收集过程中, 如何利用数据融合技术有效去除冗余数据, 减少网络通信量,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物联网规模的爆炸式增长给数据处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物联网中的信息种类、数量都成倍增加, 其需要分析的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另一方面物联网应用通常具有较强实时性, 感知信息的处理时间更加有限。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并行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来提高海量数据处理效率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看来云计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3.4 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互联网向物联网的逐步演进, 物联网不仅继承了现有信息安全体系的漏洞, 同时由于其自身的特点, 又引入了一些新的安全问题:①传感器节点等终端接入设备由于能量和计算能力的限制, 通常无法使用复杂的安全认证机制, 极易成为整个物联网安全体系的“短板”;②物联网的终端节点常常部署在无人监控的场景中, 攻击者可以轻易对这些设备进行改造或替换;③物联网中终端节点数量庞大, 种类繁杂, 所采集的海量数据具有明显的多源异构性, 难以提供统一的安全保护体系。

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可以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正因为其应用的广泛性, 也对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保证提出更高的要求, 仅仅依靠现有的信息安全体系是无法做到。因此, 建立适用于物联网的信息安全体系已经成为了保证物联网应用安全可靠, 推动其发展、普及的关键。

4 结束语

物联网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生事物,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 和一切新生事物的发展一样, 物联网的应用和普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方面, 物联网在信息感知、组网互联、数据处理等方面还有大量的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另一方面,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还很不完善。总的来说, 物联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方兴未艾的初始阶段, 物联网产业的真正繁荣还尚需时日。

摘要:物联网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从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出发, 概要分析了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展望了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处理,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发展的探讨[J].信息通信技术, 2010 (2) .

[2]邬贺铨.物联网的应用与挑战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5) .

[3]何懿, 曹邦功, 张庆合.浅析物联网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J].石油与化工设备, 2010 (10) .

[4]张毅, 唐红.物联网综述.[J].数字通信, 2010 (4) .

[5]孙其博, 刘杰.物联网:概念、架构与关键技术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3) .

[6]杨鹏, 张翔.物联网研究概述[J].数字通信, 2010 (5) .

[7]孔宁, 李晓东.物联网资源寻址模型[J].软件学报, 2010 (7) .

[8]刘化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J].计算机时代, 2010 (7) .

[9]赵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J].电信科学, 2010 (6) .

物联网技术浅析 第7篇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一、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

欧洲委员会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操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本文认为,物联网实质上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真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传感器采集一定的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与之对应的事物。“相关物体可能在虚拟电子空间中被创造出来,源于物理物体空间,且与物理空间的物体有关联。”传感器采集到数据的详细程度,将影响到该事物在虚拟世界中的抽象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对该事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描述是物体提供了一个ID用于识别(如使用RFID标签),最详细的描述则是真实世界中该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状态均可在虚拟世界中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在虚拟世界中对该物体做出控制,则可通过物联网改变真实世界中该物体的状态。对于一个真实的事物,其所需的各种应用与操作,只需在虚拟世界中对与之对应的虚拟事物进行应用和操作,即达到目的。

这样将会对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实地实时监测和控制一个事物的成本是高昂的,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any place,anyone,anything)连接。虚拟世界提供了对所有事物的实时追踪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这将为各种海量运算和分析提供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真实世界存在于某一时刻,而当物联网发展到能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时,无数个某一时刻的世界汇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将形成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如同过去以纸质保存历史事件的发生,将来将以电子数据对所有事物进行全息描述的形式存储世界的历史。

二、体系架构

目前,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体系结构,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global和日本的UID物联网系统。EPC系统由EPC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3部分组成。UID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 Code)、泛在通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EPCglobal和UID上只是RFID标准化的团体,离全面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相去甚远。

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并提出通过I N S T R U M E N T E D,I N-T E R C O N N E C T E D和I N T E L L I G E N T这三个层面来实现智慧地球。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

1、智能物体层:

通过传感器捕获和测量物体相关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数据传输层:

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提供并实施编码、认知、鉴权、计费等管理。

3、信息关联层:

通过云计算实施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融合,屏蔽其异质性与复杂性,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

4、应用服务层:

从虚拟世界中提取信息,提供丰富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由底部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到达应用服务层面,而实际上,在服务应用层面,各个中心、用户可以反向的通过网络由执行器对物体进行控制。

在该体系结构中,感知层面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都是具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升级,新设备不断引入物联网。而服务应用层的各种需求也是不断提出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若是每个具体的服务应用和传感设备都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最后可能形成许多套特殊的网络,这不利于推广和不便于维护。因此这需要物联网的网络层有一定前瞻性,物体设备层可以变化,服务应用层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普适的网络进行连接,这个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Commission,I.D.E.,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2009.

[2]、CASAGRAS Final Report: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2010.

物联网主要技术 第8篇

2005年11月17日, 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WSIS) 上, 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中提出, “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 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将通过互联网进行主动的信息交换。主要的物联网技术, 例如, 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WSN) 、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都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物联网就是利用各种传感技术及网络, 例如条形二维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传感网络等, 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进行连接, 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实现物的智能管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将人与人联系在了一起, 而物联网是将人与物联系起来了, 实现了人与物的沟通与智能管理。

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2.1 基本属性及其特征

物联网将成为新一代智能网络, 实现了任何物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使用任何网络或路径的连接。其主要属性包括集中、内容、收集、计算、通信及场景的连通性。

物联网主要包含五方面的特征:基本功能特征、物体通用特征、社会特征、自治特征、自我复制和控制特征。物体不仅包括真实世界的实体, 也可以是虚拟物体, 物体是有标识的、可识别的, 使用“服务”作为与其他物体或互联网联系的接口。物体能够相互协作创造网络、进行通信, 还能够自动完成部分任务, 智能解析自身所处环境状况并理解和适应环境, 除此之外, 物联网还能够选择性的进行创建、管理和毁灭物体。

2.2 体系结构

学术界通常将物联网的系统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

感知层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基础。感知层的功能是全面感知, 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或二维码等全面感知物体信息。因此, 射频识别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等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网络层是物联网技术得以实施和发展的可靠保证。网络层处于感知层和应用层中间, 因此, 主要负责获取的物体信息与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 通过各种接入网络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从而将感知的数据及时传递出去。目前, 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的接入设备和移动通讯网络, 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例如, 新型智能手机内置的手机支付系统, 就是在手机内放置了RFID信息采集装置, 通过此装置进行信息采集, 然后上传到网络, 之后在网络层完成身份认证并从银行网络划账, 完成操作。

应用层是在感知层获取了相应数据, 经过网络层的传输和处理后, 为用户提供各种特定服务的部分。其中, 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平台, 既是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很多应用层应用的重要基础。应用层的应用主要可分为监控型、查询型、控制型、扫描型等。

3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现在还处于发展阶段, 但其所涉及的技术却十分广阔, 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云计算等。

3.1 感知技术

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 主要包括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技术。 (1)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被广泛的应用于采集信息的标准化识别中, 数据采集和控制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射频识别读写器、二维码读写器等实现。射频识别技术 (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空间耦合实现信息传递并达到识别的目的, 属于近距离通信的一种。RFID技术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附着在物体上的标签, 用以标识目标对象;其次是阅读器, 读取标签信息;最后是天线, 用于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射频信号的传递。当然, 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一些软硬件的支持。 (2) 传感器。传感器可以作为感知现实世界的“感觉器官”, 用于感知物质的声、光、点、热河位置信息等, 由于长期处于自然环境中, 对于传感器的技术和质量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也在向着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3.2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各种有线及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和网关技术等。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是机器对机器 (Machine to Machine) 通信, 简称M2M。M2M是实现人与机器与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手段, 应用广泛, 既可以和GSM、GPRS等远距离通信技术相结合, 也可以和WIFI、Bluetooth、RFID等近距离传输技术相结合。M2M是偏重于应用的技术, 强调机器和机器之间的通信, 将来的应用将涉及军事、金融、气象、交通、水利、医疗、电力、公共事业等各行各业。

3.3 云计算

随着终端数据量的大量增加, 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是利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 通过网络将成本相对低廉的分布式计算机组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网络, 从而使企业等资源中心能够集中到需要的应用上。云计算的关键就在于提高“云”处理能力, 从而减少终端用户的负担。云计算可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高效、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 著名的Google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成功的案例。

4 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电网是物联网的一个重要运用, 利用传感器、数字通信和IT技术等, 构建具备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 用于电网和客户用电信息的采集与实时监控。

智能交通是利用先进的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相结合, 对交通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指挥管理。是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和安全问题, 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实现了对交通的有效监控和智能管理。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 在一些硬件设备和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尚且匮乏, 因此, 加强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发展的研究, 十分重要。

摘要:物联网是目前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简单来说, 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 被视为是物联网的新的应用拓展。其无限的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在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 物联网的发展也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目前已经被确定成为我国今后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航, 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81-85.

物联网主要技术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Agent,传感网

1 概述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Agent有多重定义和不同的论述,但是其都有稳定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技术的代理性特征

Agent的技术代理性特征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说明Agent在工作效果方面能够代表使用者的工作效果 ;另外一个层面是说明Agent可以完成代理软件的角色,其可以和其他软件用户进行信息的沟通和传递。

1.2 技术的自主性特征

作为一种技术主体,Agent本身是一个技术独立主体,其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计算任务。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表明Agent完全能够独立地去寻找和利用内外部环境所暗含的信息和资源 ;另外一个层面表明Agent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也就是说一旦Agent进入程序的初始化,那么程序就能按照自己的独立性来执行任务。

1.3 技术的主动性

Agent的技术主动性表明它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主动调整自己执行过程,并且紧密地根据用户的需求来主动地完成任务的完成和投递。

1.4 技术的智能性

技术的智能性是Agent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最大优势所在。Agent可以智能地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并进行信息的智能分析。它可以在对用户的需求的重复分析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智能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反应出Agent具有极高的智能学习的能力。

2 Agent 技术对物联网传感层的重要作用

2.1 Agent 技术对物联网传感层的重要作用

2.1.1 模块化的重要作用

模块化可以说是当代产品技术开发的一个显著趋势。人们都希望通过构建系统化和功能化的组件,并实现这些组件的系统化互动,从而达到突出模块化优势的目的,其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

(1)自由开发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根据开发的需求,大系统可以被分割成功能和结构相对独立的小模块,这样就可以减少开发者的交流成本。所以,在这样独立的空间里,开发者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技术优势对某种特定功能的版块进行独立开发,从而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成本去和其他模块进行沟通。

(2)系统的后期维护得到了有效升级好的系统必须具有灵活的维护性,于是人们在通过利用模块化技术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对系统中的某项功能进行升级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新老版本的功能模块就实现交替。

2.1.2 Agent 模块构建的分析

Agent可以被构建成一个独立进行功能运营的模块,可以通过多Agent技术来完成Agent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来进行Agent模块的构建分析。

(1)Agent硬件的构建可以通过一张芯片把Agent固化在其上,传感器也被设置于这张芯片上。通过传感器,外界环境和Agent可以被感知到。此外,Agent硬件的构建还包括一个程序芯片,它主要负责处理程序的存储问题 [][1]。因此,传感器、效应器及程序芯片是构成Agent的硬件系统的三大基本组成要素。

(2)Agent软件的构建Agent感应库和Agent的程序构成Agent的软件部分的两大构成部分,它承担了信息处理的核心工作。存放知觉——反应信息是Agent的感应库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目的,所以如果需要实现Agent的功能,只要更新Agent的感应库就可以实现。实现Agent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gent程序。其可以被分成为四个主要程序。自觉地反应调度程序是这部分的主程序设计的第一目标,其把感应器感应到的感知信息作为输入条件,然后通过对知觉——反应库内信息的查找,找到与该输入条件相对应的响应动作。

2.2 Agent 技术在物联网传输层中的主要作用

2.2.1 移动 Agent 对物联网传输层的重要作用

(1)Client Agent与Server Agent Client Agent与Server Agent通信方式需要先建立一个合适的Agent服务器来适应在物联网中的生存。它相当于“物”与“物”之间在物联网中所进行交流的总控制站。所以,当有一个嵌入了Agent的“物”根据客户需求,需要向另一嵌入Agent的“物”发出请求时,它必须第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能够生存一个可以申请服务并且可以实现移动的Client Agent,后者达到Server Agent后并把自 己的诉求 告知Server Agent。于是,Server Agent根据Client Agent的请求在数据库中智能地寻找相对应的可以接受请求的“物”的地址以及能够接受的语言等信息资源。

(2)Client Agent与Client Agent点对点通信方式是Client Agent与Client Agent通信方式的典型特点。因为二者处于平等的位置,它们需要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必须得到移动Agent系统的有力支撑,否则工作难以完成。

(3)匿名通信顾名思义,匿名通信是和前两种信息通信方式是不一样的,它不需要事先了解对方,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双方都可以通过匿名通信的方式来完成信息传递。为了更好地实现匿名通信,就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对嵌入Agent的“物”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同组之间的“物”可以自由的通过Agent实现信息交流。

2.2.2 多 Agent 技术对物联网传输层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个比物联网更为复杂的系统,物联网用嵌入Agent的通信方法来构建物联网中的通信机制,同时也要协调好多Agent的协作问题,从而使得多个Agent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能够形成一致性的工作路径,这是物联网系统构建的关键。

在物联网的大系统中,每一个物体的存在都是关键性并且不是独立性存在的。也可以说,正是Agent根据一定的环境规制构成了多Agent的物联网,所以具有自主控制的能力是嵌有Agent的“物”的主要特征之一,能够接受控制和控制对方的能力也是其主要特征。这些能力就要求“物”中的Agent形成一个工作团体,并且形成互相了解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达到相互优化进步的目的。如果做到这些,一个具有多Agent物联网系统的建立就不难了。

3 多 Agent 技术对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的保障

物联网的信息安全是个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Agent模块进行分级管理来保障Agent模块中“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的安全水平。对嵌有Agent的“物”采用树型结构,通过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Agent的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我们可以把一个全球性的物联网构建成多个域,每个域中建立一个域认证机构,这样就在全球形成一个Agent认证链。当我们可以把需要互联的“物”的Agent在该认证域机构中进行注册,并获取认证证书,并在Agent模块的后台库中写入能够和他进行合法交互的Agent模块的要求,在对方想要和他建立通信的时候,他只需要到库中查一下,该对象是不是合法的就可以实现他们之间的安全交流了。这样就可以较好地保障物联网的信息安全及隐私问题。

4 结语

浅谈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物联网;商业模式;电信运营商;移动终端商

0.绪论

网络技术得以深远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社会对通信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传感技术、RFID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使人与物品,物品与物品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这就带来了物联网概念,它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发展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在无锡、上海、南京、杭州、重庆、北京、武汉、广州等城市开展试点工作。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温家宝总理曾特别指出“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要依靠科技和人才占领科技和经济发展制高点,保证我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持续的竞争力”。因此,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今后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发展的热点和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据Forrester Research指出,“物联网”有关技术、产品和应用的全球市场价值将会从由2008年20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l15亿美元。目前,物联网的初级应用MZM实现主要是通过传感节点(包含嵌入式智能)、网络(包含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信息处理平台实现的。为了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规模化的快速发展,具有先天优势和产业规模的互联网运营商和终端设备商更应该在新兴的物联网产业中找准位置,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1.物联网发展现状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当时此概念局限于由若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传感器节点自组织构成的网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种接入网络以及智能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2008年2月,ITU-T发表了《泛在传感器网络(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研究报告。在报告中,ITU-T指出传感器网络已经向泛在传感器网络的方向发展,它是由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可以以“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物”的形式被部署。该技术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推动新的应用和服务,从安全保卫和环境监控到推动个人生产力和增强国家竞争力。

物联网的基本功能在于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任何的网络获取任何的服务,物体也赋予了智能化。基本应用大体分为三类:信息识别及位置监控、(环境、物品属性)动态监测类、智能控制类。

物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将跨行业的物品信息,通过统一的接日标准和标识标准,集中存储、处理,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共享,更广范围的协调处理,让世界变得更有“感知力”,更加“智慧”。

物联网采取集中计算处理和分布式计算处理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同时采用,极大增强了边缘网络的快速反应能力,物体可嵌入智能芯片,让物品“更智能”,反应速度更快,边缘网络的处理能力更强。

物联网自身具备三个特征:

(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2.物联网产业环境分析

2.1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

物联网在我国获得了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国家支持。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总结如下:

早在1999年我国就启动了物联网关键技术之一的传感网技术研究,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传感网领域,我国是标准主导国之一,传感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了初步框架。从前端传感、中间信息传递,到后端信息处理和应用的物联网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我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一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2.2物联网产业技术环境

2.2.1相关技术标准有待完善

物联网目前还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方案,相应的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

2.2.2 RFID技术

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RFID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名为“射频辨识系统”),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电磁藕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物体识别的技术。

2.2.3云计算技术

当前物联网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就是云计算,即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的硬件服务和分空间的硬件服务的技术,实现为用户提供托管服务和配置的计算资源。云计算三大优点:用户端不需购买计算机;用户端不必买昂贵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会不断升级。云计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尤其是如何保证数据不被IT巨头公司所独有。

2.2.4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

传感器是能感知指定的被测量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随着微机电系统、片上系统、无线通信和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孕育出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分布式和自组织的特点带来了信息感知的一场变革。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自组织网络。在物联网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布线的成本和难度,使用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场景要多于使用有线方式连接的传感网络。

2.2.5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主要技术 第11篇

1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1 射频识别技术

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中, 射频识别技术是相对最为重要的一种关键技术, 也可以被称作是电子标签, 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发展中的基础部分与核心部分。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的就是射频信号, 物联网可以利用射频信号来实现相应的信息传输, 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来进行相应的识别工作。在射频识别技术中, 主要包括了标签、阅读器、天线3个主要部分。

射频识别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主要是利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 来对不同状态下的物体进行相应的识别管理。射频识别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 无需耗费较多人力, 且适用于大多数环境, 所以应用较为广泛。

某大型连锁超市在日常管理中就应用了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 该超市的管理者将这项技术用于供应链管理中。这样一来, 在具体管理中, 不仅不需要过多的工作人员, 还保证了管理的效率与整体质量, 该超市在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之后, 供应链管理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

1.2 云计算

云计算技术, 主要是将计算分布在相应不同的计算机中, 这里的计算机不能是本地计算机。这样一来, 相关的使用者就可以将资源进行切换, 根据具体的需求去访问相应的计算系统。物联网中的云计算技术, 主要是利用网络, 对计算实体进行整合, 使其成为计算能力较强的整体系统。

1.3 网络通信技术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 物与物之间的互相通信是较为重要的, 因此,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关键技术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在网络通信技术中, 包括了有线技术、无线技术、网关技术等。在网络通信技术中, M2M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可以与近距离传输技术进行较好结合, 如Wi Fi、RFID、Blue Tooth等。M2M技术的重点之处就在于无线通信, 未来将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给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2 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

目前, 计算机物联网在我国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其具体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家庭生活

在家庭生活中, 物联网可以将家庭住宅作为具体的应用平台, 利用家庭住宅的网络技术来实现具体应用。某高级住宅小区在样板间的布置工作中就对物联网进行了具体应用, 利用物联网在住宅的内部设置了较多的系统。这些系统主要包括了住宅安防系统、布线系统、温度调节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等。这样一来, 住户就可以利用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对住宅内部所有系统的操控与应用, 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加高效与舒适, 也使住宅内部的各个系统得到了较好的管理。该小区的样板间在应用了计算机物联网之后, 将所有的家居设施进行了高效集成, 给住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也保证了住宅环境的整体舒适度。

2.2 物流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物流领域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在物流领域中, 物联网可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来实现物流领域的合理发展。在物流领域内部应用计算机物联网, 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集成性和智能性的主要特征, 这两点特征可以使物流系统具备较强的智能性, 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模仿人类智能, 像人类一样去进行思考与判断。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是用来掌控物流领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信息, 对物流运输环节中的所有运输车辆的性能及路线进行实时监控, 还可以掌握物流运输中货物的自身状态与性能。也就是说, 计算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掌控物流运输中的各个环节, 对主要的物流信息进行相应采集。

2.3 农业应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之外, 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农业领域中。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 主要是将农业生产的控制系统、安全系统与智能系统, 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高效整合,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与信息化。农业生产应用计算机物联网, 可以将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 如环境因素、人工因素等通过计算机物联网内部的传感器进行上传。这样一来, 工作人员就可以对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因素进行整合分析, 把握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整体质量, 对农业生产实行远程监控与操作。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 使农业生产向绿色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方向进行合理转变, 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说, 计算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具体效率, 还能优化农业生产体系, 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2.4 交通应用

智能交通建设将会是未来交通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计算机物联网是有效实现这一趋势的重要工具, 这是由于计算机物联网可以将电子传感技术、先进信息技术、通讯传输技术、控制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结合, 并运用于整个智能交通系统的管理中, 进而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高效、准确等特点生适用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将现有交通设施有效的利用起来, 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的超负荷量, 与此同时, 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减轻交通压力对环境的污染, 进而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输效率, 所以,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电网应用

除了以上几种应用领域之外, 计算机物联网还可以被用于电力行业及交通行业中,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电网中, 可以达到电网智能化的效果, 也就是可以使整个电网系统更加先进、可靠、安全, 同时可以提升整个电网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计算机物联网的运用, 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数据和信息都是被时刻记录的, 一旦出现任何异常都可以第一时间被发现,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针对此问题及时做出应急方案, 这样才可以确保电网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安全性能, 减少电网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将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和电网系统相结合的方式, 一定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对电能质量的需求, 使未来的电力系统更加完善。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具体体系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物联网的体系可分为感知层、处理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近几年,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充满智慧化的网络世界中, 人类不需要对商品的干预和交流, 正如日本操作系统之父所说的:物联网在未来十年将会得到普及并无处不在。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和发展, 物联网也在推陈出新, 目前我国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基础。从相关部门的数据调查来看, 同计算机物联网相关的社会市场价值已经从年的亿美元增长到了亿美元。由此看来,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还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发展价值, 想要挖掘出计算机物联网的市场潜力, 需要相关的科研人员的努力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 相关专家预测, 物联网不仅需要技术的创新, 更关系到新兴领域的产业发展, 需要不同力量的整合。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变革一定会为信息产业结构带来巨变, 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3 结语

在物联网的整体结构和应用中, 其内在的关键技术对于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在物联网的内在技术中, 射频识别技术与云计算等技术是比较关键的技术, 相关人员只有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合理把握, 才能实现物联网的真正应用。在把握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同时, 还要注意计算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保证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效果, 让其带动相关行业的合理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相关技术的深化革新, 物联网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从宏观层面上看,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网络及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第3次信息革新, 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在物联网中, 关键技术包括了射频识别技术、云计算等, 与此同时, 计算机物联网在我国的各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简要分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计算机物联网,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航, 陈后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 :56-58.

[2]朱洪波, 杨龙祥, 朱琦.物联网技术进展与应用[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 :45-46.

[3]姜艳芬.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 2013 (2) :78-79.

[4]王忆.关于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 2013 (19) :158-160.

上一篇:综采工作面瓦斯防治下一篇:原发性冻结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