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视觉形象范文

2024-06-02

城市视觉形象范文(精选12篇)

城市视觉形象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视觉形象,传播意义,南昌

一、研究背景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曾预言读图时代的来临,他认为:“现代世界的本质己经被构想和把握成了图像”。[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说:“目前居‘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2]我国著名心理学教授张耀翔教授也说:“视觉在人类的一切感觉中是最有势力的……视觉活动的范围不可限量。”[3]现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正如海德格尔所预言的那样,视觉化已经“统治”了人们,它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定式、行为方式,视觉文化现象已经形成并且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样看来,在城市形象的传播中,视觉形象无疑是极其重要并且能够最直接最有效作用于受众的,要知道人类获得的外部信息中有83%都是来自于视觉的。

最早开始运用形象识别系统提升影响力的其实是企业,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把企业形象视为一种无形资源要素,是企业形象战略得以实现的根基。受企业形象系统构建理念的影响,城市形象设计概念得以提出并发展,在系统构成上也沿用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理念形象(MI)、行为形象(BI)和视觉形象(VI)的分类。相比企业形象来说,城市形象是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美国城市学者吉伯德曾定义:“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所以城市形象所涉及的因素繁多庞杂,理念形象是形象识别系统的核心,是城市形象设计的战略定位和整体布局;城市的行为形象则偏重于行为活动的过程,这些行为活动包含了政府的、大众的和商业的等等;而城市的视觉形象则包含了城市的方方面面,它是城市形象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视觉形象能展现城市个性性格特征,能表达城市千百年积淀的独特文化内涵,赋予发展中的城市新的价值,一个拥有良好视觉形象的城市首先能使市民获得共鸣和价值认同,吸引各方目光并最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

二、城市视觉形象理论

1、城市视觉形象内涵与要素

城市视觉形象的内涵既包括了以城市外部环境和城市内在生活共同呈现的各种物化形态,亦包含人们对于这个城市精神文化内核的主观感知,城市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元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整体的运行状态。广义上的城市视觉形象的构成大致有六大系统要素:一是城市形象自然景观空间系统(山水草木、广场、公园等);二是城市建筑物系统(历史人文旧址、地标性楼体、标志性建筑、公共艺术等);三是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城市空间环境导向牌、地下通道、天桥、高架桥、城市公用设施等);四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地铁、轻轨等交通工具主体的外在形象和移动形象、地铁公共艺术);五是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市徽、城市旅游、市政公用、特色街道社区、文教体卫标识设计及推广、城市大型节庆活动设计、城市主导产业、名牌老字号);六是城市形象平面推广系统(城市形象、旅游形象的画册、招贴、影视广告、虚拟城市仿真公共形象),它们在城市视觉形象的建构过程当中,必须将他们统筹规划、全盘运用,力求达到精准的形象定位和难忘的独家记忆。以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为例,人行通道便捷多样,还要讲究统一规划,像护栏颜色、通道墙体设计、台阶纹路布置等细节都要有共同点,契合城市的整体形象设计。有序或无序,整洁或杂乱,各个元素是交相辉映还是生拼硬凑,城市的所有细节都可以被视觉感知,这些都是形成城市形象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的城市视觉形象是指受众的自然视觉能够体验到的上述六种视觉构成形态,并由这六种视觉构成形态的张力转换成对城市时代特征、地域特性、文脉特征以及价值归属感的意识反应,是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形的反映。

2、城市视觉形象的特征

1)符号性

中国是一个自古就注重符号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有使用视觉符号来传情表意的传统,汉字就是表意文字,比如三“人”成“众”,所表达的意思正同我们视觉接收到的图形含义一样,再比如我们的传统风俗中经常使用蝙蝠、寿龟、松鹤、松柏、梅兰竹菊特定的视觉符号来表达情感。城市视觉形象的符号性特征有助于确定城市性质,容易与受众的认知理解产生直接联系。比如说到埃及会想起金字塔。城市符号范围涉及城市各个方面的因素。城市视觉形象的符号性特征还体现在使城市特色形象成为艺术设计家传达信息的媒介符号,同时公众又唯有通过作品的外在形象才能解读出其中所蕴含的城市形象意义内涵。把形象符号转变为品牌符号,这是城市形象塑造过程中的一个飞越。在近几年来在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图形标志为载体的新城市形象符号,像杭州、重庆、武汉、桂林等城市都设计了自己的城市标志。但是,由于对符号本身缺乏连续性、可持续性规划,很多城市的标志、吉祥物,大都热热闹闹地开场,到现在真正收效明显并持续发力的却寥寥无几。香港是较早提出城市形象设计的,也是最早引入西方设计理念的地方,但香港的“飞龙”城市标志也同样遭遇尴尬境地,经历短暂辉煌后就逐渐销声匿迹了,还不如早期的“紫荆花”标志深入人心。

2)文化性

城市形象有吸引力、影响力,那么城市视觉形象必须要做到整体有序,深入人心,成为城市文化的灵魂代言。文化性是城市视觉形象必要的特征。历史、绘画、戏剧、雕塑、餐饮、景观等文化特色,都使得视觉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形象设计还停留在形象工程为主导的思维上,忽略了视觉识别系统的文化整体性,所设计的单一视觉符号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和长期的印象,德国视觉传达设计师马蒂亚斯教授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城市的决策者对于城市形象的理解往往都局限在我们需要一个标志上,这个标志就成了城市形象的终点或者全部。”【4】这说明大多数赶潮流设计出的“标志”,如果不是带着历史积淀或文化内涵的话,那么往往缺乏深度,并不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不会给人们多大惊喜。

3)色彩性

任何一个城市的视觉形象都需要适宜有序的底色铺垫和能够凸显的亮色点缀。视觉形象的色彩性指的是城市视觉形象通过人的感知所反映出来的整体色彩面貌,其中差异性和独特性是各地城市色彩形象塑造独特且鲜明的特质。这种色彩特征不仅包括建筑的人工色、自然植被的固有色,也包括生活环境、节庆人文文化色彩。如果城市色彩环境趋于平庸和相似,没有针对每个城市视觉形象独特的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控制城市色彩体系的范畴与程度,提供和谐有序的城市色谱系统,也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视觉形象应有的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功能。色彩资源的价值在于城市视觉形象的美感,需要依托色彩的表现力和层次关系,需要解读城市色彩的情感内涵,通过色彩的规划、居民的色彩取向和城市环境产生的新关系,城市美感的意义才得以实现。比如以“黄灰色基调”为主旋律的广州城市色彩亦被称为“阳光明媚的粉彩画”,这种悦目宜人的色彩性格是由专家们通过提取广州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彩以及云山、珠水、海洋等自然环境的色彩信息整合而来,体现出广州低调平实的文化个性。由此可见,城市色彩形象也是历史的见证,城市文化的载体。

三、南昌城市视觉形象构建对提升南昌城市形象的传播意义

1、南昌视觉形象的文脉表达构筑城市形象的特色

冯骥才说过“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文脉作为一个城市的灵魂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代表着城市人共有的记忆。

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南昌城市视觉形象通过历史元素的功能置换与利用、南昌历史元素的保留与再现、新旧建筑或街区的和谐共存的文脉表达方式构筑起南昌城市形象的特色。具体体现如下:

在历史元素的功能置换与利用方面,南昌八一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对旧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利用是将南昌城市历史文化延续的一种尝试。八一广场改造规划设计方案以弘扬“八一”精神为基础,结合现代公共艺术八块军史浮雕,火炬、海陆空三军组合浮雕及广场修建题记碑等,改造成集纪念性、休闲性、文化性的景观空间区域。以南北向广场主轴线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中心,穿过中央假下沉式广场中心到音乐喷泉至水幕电影结束,其围合部分向南扩大,形成国旗台,使国旗在广场处于一个恰当的位置。同时还与另一景观副轴,江西省展览馆景衔接,呈现出一幅“两轴三区,八一恒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图卷。现在八一广场已经成为游客领略南昌红色历史文化的最佳去处。

在南昌历史元素的保留与再现方面,绳金塔美食商业街历史悠久,被誉为南昌的“城市客厅”,是由一座南昌仅存的高层古建筑——江南典型的筑造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内盛有300粒舍利子而闻名,它始建于公元904-907唐天祐年间,300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南昌政府将该塔重建扩大并留存至今,斥资亿元打造也是为了让该塔作为地标,不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其中的老式厨房、理发店都是在文化景观上考察并重现的的老城区的街坊景观,也有当地已经不复存在的街道。

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南昌城市形象的需求,总会面临着新旧建筑或街区的和谐共存问题。位于抚河路中段,依城面江的滕王阁是展现南昌城市特色魅力和文化内涵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周边大体量和高层建筑不断地出现,这些美好的景观容易被遮掩。作为政府定位为国家5A级文化旅游休闲综合服务和居住型历史风貌区,保证在最佳角度为历史景观留下一个观赏视线走廊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南昌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遵循滕王阁现有景区的风格,以其为核心保护范围,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加以提升改造,同时控制屋顶为绿色坡、白色或浅灰色建筑外墙立面,重新设计现有道路、人行道及场地内的游步道,同时增加在临江位置的公共艺术雕塑。于是,严格控制的一条完整视线通廊,从北面视线通廊控制八一大桥方向,南侧视线通廊控制主要控制中山桥方向东,东西轴线控制子固路对滕王阁主楼,保证了城市主要节点充分展示滕王阁主楼的建筑风貌特征,历史与发展便通过这种新旧建筑并置的形态得以共存。可见,城市空间中任何一个细小的要素都可以为保存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做出贡献。

2、南昌视觉形象的情节叙事构筑城市形象的精神

城市视觉形象的情节叙事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能够给人以遐想并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通过情节的叙事构造“生活世界”,是城市“精神家园”的建构意义所在。根据这一情节叙事的意义,借助电影叙事的手段及剪辑拼贴的处理方法赋予城市空间一定的时间性、参与感,并将之映射到空间策划中,便能使城市空间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组织成视觉形象。以秋水广场和赣文化长廊为主的南昌赣江市民公园,位于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利用荒滩兴建,既防洪又观景,就是通过空间情节的营造,表达了设计者对于南昌城市精神的理解。这组景观由广场和一系列人行林荫道、公共艺术雕塑群组成。作为这组空间序列的“秋水广场”,是为公众参与而设计的一个活泼而令人振奋的中心,广场的喷泉吸引人们观赏和游玩。系列的第二个节点“赣文化长廊”则是一个供休息的安静的树荫地区。曲线的道路分割了一个个文化区域,路边的座椅透出安详休闲的气氛。“公共艺术雕塑群”是整个系列的高潮,演讲堂前广场的雄伟有力,共同构成了一系列的空间情节,广场中不规则的台地、喷泉的水流痕迹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自然和江西文化的体验和理解,并引导了人们参与其中并喜爱这里。

四、结语

从城市视觉形象的角度看,正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观的要素延续了城市的文脉,所以才使城市在视觉风格上达到无可复制的和谐与优美。也正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观的要素诉说了城市的情节,所以才使城市在视觉感知上实现了独一无二的体验与参与。

参考文献

[1]马丁·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911.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54.

[3]张耀翔.感觉、情绪及其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36.

医院视觉形象设计策划 第2篇

浦东新区公利医院 曹黎静

导论: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视觉设计,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目前,国内一些导入VI战略的医院,在品尝到了视觉品牌形象建设所结出的丰硕甜果时,都深切地感到,现代医院的竞争形象的竞争日益重要,医院形象确实是医院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为此,我院开展Vi设计工程。现介绍如下。

背景:

科学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传达,占全部感知资源的70%,所以建立医院形象,扩大知名度,进而树立品牌的最佳途径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个性独特的院标、一目了然的标识导引、规范统一的办公事物用品等细小环节,是医院品牌在视觉形象上的具体体现。医院品牌的外在形象用其形象生动、蕴含深意的视觉符号拉近医院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形成持久而深刻的品牌视觉效应,以实现医院品牌视觉资产的增值。公利医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医院,有着

目标:

1、打造强势医院品牌,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服务。

当前,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从医院竞争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医院之间在医疗技术、质量、价格、服务等因素之间日趋同化,而且,许多优势越来越容易模仿,如果单靠某一方面的优势来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显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医院的品牌形象设计,打造强势医院品牌视觉形象就显得相当重要。医院品牌形象建立是指确立医院品牌的理念,建立代表医院品牌形象的院标及医院标识系统和其他的广告宣传品,整合医院品牌传播系统的过程。只有独具特色的个性品牌,医院才能与其它医院明显地区别开来,才能增强就医顾客对本医院的忠诚度和可信度,才能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品牌形象中最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见面的品牌视觉形象作为医院品牌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提升医院的品牌视觉资产已成为各大医院备受关注的焦点。

2、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一目的与社会主义医院的本质是一致的。对一所医院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通过统一的视觉感觉表现,可以让所有就医者直接了解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医德医风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情况,使患者按照自己的病情和个人的经济条件有目的的选择一所适合自己治疗的医院,可以大大减少患者在就医中的盲目性,既方便了患者,又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由于需要就医的人群了解了医院各个方面的情况,会使医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取得社会的有效监督。

策划原因:

1、是医院竞争的需要。医院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形象的标准化和系统化非常重要。它是区别其他医院的手段,是医院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

2、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实际表达。许多的医院由于导诊系统不清楚,使病人到医院后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寻找科室或者检验室,浪费病人的时间,而且给病人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从而破坏医院的美誉度。

3、是医院标志的需要。到医院来的患者,从某种程度来说,和健康人是不同的,一个美好的形象可以给病人一些安慰,减少病人的压力。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信任感。

实现前提和重要成功因素:

1、经济支撑

2、领导决策,中层执行,员工欢迎。

3、出色的设计团队。

4、良好的合作。

范围:

1、建筑形象设计:医院建筑形象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设计美观、大方、合理,充分发挥医院效能的建筑,使之有利于医疗活动,有利于病人,有利于科学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为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2、内外装饰形象设计:内外装饰形象设计是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内外装璜(如艺术品配置、门面装饰)、灯光设计、色彩设计等。内外装饰形象设计对于

医院环境形象的塑造往往能产生特殊的影响。因为恰到好处的内外装饰形象设计能对患者的审美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3、医院内外各种标志(包括院徽、院旗)设计以及信封、信笺、药品包装袋等其它公用物品的设计。

实施要求:

1、设计理念

1.1围绕公益服务,利泽民众的办院宗旨。

1.2 体现医院70年发展历史,体现历史传承及开拓进取相统一的和谐理念。

1.3 体现大都市中心区医疗中心服务功能。

1.4 体现医院成为现代化、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的发展目标。

2、设计风格

2.1 开放现代,与国际接轨。

2.1 构图简洁,体现医疗行业特点。

2.3 色彩鲜明,易识易记,关键元素(构图、色彩等统一)

3、符合行业特点

3.1公众性—相对于其他公众行业,医院关注的是人本身,人的生命是高于一切的,所以它公众程度更高。

3.2关爱性—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院的天职,医院要具有利他主义精神,在经营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但是,没有好的经济效益,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效益。

3.3亲和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患者到医院是为了寻求帮助,医院的亲和力对病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人性化的服务是对医院的基本要求。

3.4可行性—医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可性程度决定患者是否到医院就诊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医院要想有长足的发展,诚信的形象十分重要,要给患者有信任感。

3.5服务性—医院属于高接触度的服务行业,具有服务行业的一切特点,服务就是医院的产品。

4、结合医院的市场化,重塑医院理念和文化建设,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实施步骤:

正如前面所说,每一家医院有每一家医院的医疗特色和文化传承,所以VI的设计必须体现相应的特点,那么体现哪些特点及我们想要我们的医院设计成怎样的模式在设计之前是必须先想好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避免的过程中不停地改变和增加工作量。为此我们要按照以下节奏。

1、确定我们想要什么。

1.1建立良好的设计团队

1.2 提出初步想法包括设计理念、设计风格、设计范围、1.3 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

1.4 反复进行方案的修正。

1.5 确定方案,并尽量在将来的设计中不要改变。

1、执行设计方案

2.1资金准备

2.2招标优秀的设计公司

2.3 医院和公司良好的合作

2.4 反复考虑拿出可行设计方案

2.5 全员征求意见

2.6 确定方案

2.7选择材料将设计做成成品展示。

2.8 完成成品批量生产,投入使用。

不同利益相关者角色关注事项及管理:

1、患者:角色定位:感受者和提出意见者。患者是我们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患者在进入医院那一刻起,时刻都沉浸在VI设计作品的环境中。他们是最直接的感受者和客观的评价者。VI设计的成功与否会在他们的表现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标识是否清晰,决定患者是否能最快和便捷的找到就诊区域。环境是否合理,决定患者感受到舒适和温馨。制服是否醒目,决定患者对医生行为的记忆。由于患者的感受是最客观和直接的,所以在患者的上我们应该合理听取患者的建议,及时的修正我们的设计,比如在设计定稿前我们应该进行一个调查,更多的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2、员工:角色定位:感受者和提出意见者,参与设计者。员工作为医院的医院,医院的环

境等也是我们员工总体素质的体现。在这里,我们不但扮演一个VI的感受着,还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设计中了,在医院征求意见的时候及时的反馈想法,是设计更完美。

3、领导:角色定位:决策者。医院领导在医院的各项事物中,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当然在VI设计中也不例外。首先领导要有眼界,不是所有的领导都愿意花那么多的钱去做一件看似花哨的事情。很多领导或许认为这样乱花钱并不值得。其次领导要在执行的哥哥重要环节作出决策,如资金准备,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定位以及最后成品的决定等。

4、医院具体执行部门:角色定位:执行者和设计者。这是决定VI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环节,最后的作品是否成功取决于执行性部门的各项工作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创造能力、落实能力等。

5、公司:角色定位:设计者。一个优秀的公司在于医院良好的合作下会产生优秀的作品。

风险分析及管理:

1、作品与原来想象差距明显。

为了避免作品与原设计差距过大,建议在招标的文件中尽可能的将要求表述清晰。同时在合作时院方一定要和公司保持密切的配合,及时反馈和修正。同时,在一般的设计中大部分的成品都会较想象中略有差距,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成本过高

一个好的VI需要一个好的团队设计,需要好的材料去实现,所以之前要做好预算,好东西不会便宜,但是就怕花了钱,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严格的把关和协调,避免花冤枉钱。

3、大部分人不首肯

作品的好坏是通过人的评价来实现的。在这里,首先要知道,一样作品不可能所有人都说好,只要大部分人觉得好久已经成功了。

结果和评估:

一套优秀的VI设计,既要能适当表现,代表某些记忆、感觉符号,又要能作为媒介符号启发或打开消费者感情,同时给患者带来震撼性视觉冲击力。而这些,是医院表达自身理念,宣传提升医院形象或产品形象的最关键要素!

优秀的设计是医院营销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形象设计,将自身与其他医院区分,同时又确立自身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

评估医院视觉形象(医院VI)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识别功能

医院形象系统的开发和导入,能够促进医院的服务与其它医院的服务区别开来。今天在社会上各医院的服务、技术、医疗设施等都已趋类同,唯有导入CI,树立起特有的,良好的医院形象,从而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取得独一无二的市场定位,利于在就医顾客心目中取得认同,建立起品牌的偏好和信息。

2、应变功能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作为一个医院要随机应变。“变”是绝对的,不变(稳定性)是相对的,医院导入VI能使医院品牌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一些医院之所以设计与众不同,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院徽、院训和医院精神,就是要通过这种“应变”来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

3、传播功能

医院视觉形象能够保证信息传播的统一性和独特性。在医院CI战略中,视觉形象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医院在市场竞争中,采用一贯的统一的视觉形象设计,并通过所有媒体扩散出去,才能有意识地造成一个个性化的统一视觉形象,这不仅可以便于公众识别、认知、更利于为公众所信赖。

战略领导及治理要求:

1、明智的决策是前提

2、严格的执行是关键

3、有效地合作是成功的一半。

结论:

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窗口视觉表现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公厕 以人为本 视觉设计

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文明最直观的表现,一个良好的文明窗口,可明确传达出城市的文化取向。如公厕的建设,就让人切身感受到城市的视觉形象特征。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给人们提供生理需要。作为城市建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不同城市的风俗习惯。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窗口之一,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城市公厕视觉形象的现状

春秋战国时期,从字义上看,古代的“厕”,从厂,厂像屋;从则,则当侧,这可将厕所解释为“设于房子旁边的侧屋”。

当代,公共厕所,简称公厕,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包括公共建筑(如车站、商店、影院、展览馆、办公楼等)附设的厕所。

厕所的进化从茅坑演变为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有,从单—功能到多功能,整个发展与演变都伴随着城市文明前进的步伐。虽然,厕所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满足,同时也渴望精神上的满足。以前简陋而随意的场所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怎样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推广开来,是目前公厕设计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公厕作为人文景观还应表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视觉形象是一个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公厕视觉形象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外观缺乏创新

独立式公厕造型普通,通常忽略周边的建筑环境,孤立地把它作为一座公厕去设计,建筑毫无时代感、创新性(如图1)。有的公厕即使设计了独特的造型,也没将建筑与城市市容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和谐音符,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2.导视的混乱

材料选用不当,有的在不干胶纸上印公厕的标识贴在墙上(如图2);有的在打印纸上印“洗手间”的文字,然后在外面附一层透明膜贴在墙上。这些材料不防水,容易被打湿,时间久了会褪色,还易被他人撕掉,从而影响公共秩序。有些露天的导厕牌用金属做的,没有灯光,夜间根本无法识别。

图形缺乏创新,大部分使用的是男裤女裙的基本图形,没有根据场所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造型;有的公厕公共信息图形不明显,或者模糊不清,既影响了“可识别性”,甚至出现人们置身厕所门外却到处打听厕所的可气场面,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有的使用多个重复图形,给人的视觉带来混乱;有些甚至没有图形,直接用汉字“男”、“女”或者“男厕所”、“女厕所”代替。有的导厕牌的男女图形位置与厕所里面不一致,误导他人(如图3、4)。

文字杂乱,没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说明,不能将图形与文字很好融合。从而出现有图无文,有文无图,无英文等现象,有些即使使用了英文也是英美语乱搭配,不符合国际惯例。有的公厕标为英式Toilet,而内设男女侧标为美式Men/Women;有的公厕标为美式Restrooms,而内设男女侧标为英式Gentlemen/Ladies;有的公厕内设男女侧标为Male/woman,2个词语不是同一类别的(如图5);还有的甚至英文单词拼写错误(如图6)。

色彩单一,男厕女厕导视牌颜色没有区分,或者标识颜色与导视牌背景颜色相似,不能让人快速辨别;导视牌多用蓝色,没有结合场所周围环境进行设计,缺乏创新。

3.内部装潢简陋

灯光的亮度过暗,让人感觉压抑。卫生条件差,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缺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厕所门前无残疾人坡道和单独的残疾人厕间;无妇女化妆台和婴儿平台;无儿童便器及放行李的平台等等。厕内一些公共设施也不能正常使用,如:烘干机不通电或者放一些杂物在周边影响人们正常使用(如图7)。配套设施不完善,舒适程度不足。

二、公厕未来视觉形象的发展方向

1.外部造型独特

公厕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是整个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它体现着时代所要求的文明程度。每个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文化设计出独特的公厕造型,城市公厕的整体风格与城市形象整体风格应是一致的。视觉上的新颖美观能给人心灵上的喜悦感,更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充满艺术感的建筑,能给城市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导视个性化

导厕牌应采用夜光指示牌,方便人们夜间使用(如图8)。

依照国标规定,公厕导视中的男女图形为男裤女裙的形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厕的导视应不拘泥于国标图形,而是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风格,营造出富有趣味性和人性化的图形设计,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使空间富有动感,形成轻松的气氛。

俏江南公厕标志,保留了男裤女裙的图形元素,恰当地将“MEN”和“WOMEN”这两个单词融入图形的设计中,充分彰显了图形与文字巧妙结合的魅力,带给人们审美乐趣。该标志以其明朗的色彩和明确的造型起到准确的指示和引导作用,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如图9)。

公厕出入口必须设置标有中英文的统一标识。在英文选用方面,应采用英式标识(Public)Toilet/Gents/Ladies或美式标识Restrooms/Men/Women。统一的搭配,符合国际惯例,也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化。

在颜色方面,应选择不同的颜色,区分男厕、女厕和残疾人厕所。方便人们快速找到位置。

3.内部装修人性化

公共厕所内部环境应该以“轻松与卫生”为主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色调的和谐。公共厕所人流量大,且使用集中,出入口的宽度尺寸应足够大,只要视线遮挡设计合理,出入门可仅为门洞面不装门扇,使人流通畅,互不干扰。

暗厕所一定要有机械排风,并有新风送入,公共厕所应该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同时辅以人工照明,洗手盆处的照明应满足化妆的要求。

厕所内摆放绿色植物,墙面上可以挂一些装饰画,还可以配上柔美的背景音乐,摆些香料,放些杂志或报纸供人阅读。配备液晶显示屏,不断播放新闻、天气、笑话、广告等节目,为人们带来娱乐性之余可带来广告收入,这些资金可用于公厕维修。抓好公厕保洁管理和日常的监督检查,保持清洁卫生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取向。增加厕所的文明和温馨气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社会文明进步。

4.增加城市公厕地图

把城市公厕的分布做在“知卡”上,这就是一种将较大的地图折叠成“z”字形,可压缩为一张卡片大小如一张银行卡,可放在钱包,方便携带。它比114更能明确指引人们找到公厕。在机场、酒店、连锁店等地方都可以免费索取,这样也能给外地游客留下更好的印象,从而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水平。也可推出电子版公厕地图,方便人们用手机查询。

三、结语

城市视觉形象 第4篇

城市文化中视觉形象的重要功能为复杂的城市形象提供了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视觉识别系统, 使人们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特征, 把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这种视觉形象既鲜明、简单、易于识别, 又内涵丰富, 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如今,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城市形象塑造作为城市营销的重要环节。而近年来, 国内已有很多城市通过城市形象设计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具有“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之称的洛阳, 正是处于河洛文化的中心, 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其城市文化资源占据绝对优势。然而, 与国内同样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相比, 洛阳的城市形象并不突出, 欠缺一定的系统性和有效的城市形象推广方案。如果把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段加以整合和归纳, 设计出独特的、醒目的、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视觉形象, 通过具有城市文化特点的视觉形象去更进一步的认识洛阳、了解洛阳、宣传洛阳, 从而为洛阳打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创造经济效益。

一、洛阳城市文化特色

1. 洛阳牡丹文化

自唐代以来, 牡丹之盛, 莫过于洛阳。洛阳素有“花都”之称, 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甲天下”, 牡丹也被奉为国花, 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从古至今, 文人墨客观罢洛阳牡丹无不尽舒感慨, 写下“洛阳地脉花最宜, 牡丹尤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牡丹文化反映在洛阳人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绣有牡丹图案的被面、衣料;以牡丹为题材的剪纸、花灯;以牡丹命名的食品、街道以及牡丹画家不计其数等等, 都是洛阳人酷爱牡丹的真实写照。

2. 洛阳民间文化

洛阳历经十三个朝代的沉积, 拥有极为丰富和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和民间艺术, 形成独特的洛阳民间文化。

洛阳的“唐三彩”融绘画、雕刻、印花于一炉, 有人物俑, 马、牛、骆驼、鸟兽俑, 还有盘、碗、壶等, 造型典雅优美, 设计古朴自然, 色彩晶莹瑰丽, 形成风格独特的民族艺术品。

在洛阳的民间艺术百花丛中, 河洛大鼓是一株古老的奇葩, 由于流行于河洛流域而得名。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 以洛阳一带流行的小唱本为内容, 在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的唱腔基础上, 融合其他民间曲艺形成的新派系, 因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 流畅通俗、韵味十足而深受洛阳人民喜爱。

洛阳剪纸是洛阳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洛阳剪纸多以花卉为主, 形象或粗犷豪迈, 或造型简朴, 或结构繁茂, 或精巧秀美, 是千年传统的一个重要体现。

洛阳宫灯历史悠久, 它始于周朝, 盛于隋唐,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洛阳宫灯品种繁多, 有白帽方灯、红沙园灯、六角龙头灯、走马灯、二龙戏珠灯等。现在, 每逢元宵佳节、牡丹花会和河洛文化节期间都会举办大型灯展。

3. 洛阳饮食文化

洛阳人的饮食文化十分独特, 这与洛阳的地理环境以及洛阳的历史均有一定关系。洛阳水席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来自民间, 因武则天的喜爱而曾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宫廷宴席。此后, 又传入民间,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有风味。如今, 洛阳水席完整的工艺流程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阳饮食文化另一个最重要的组成就是汤类。在洛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汤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似乎我们能够想到的食材都可以用来做汤。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丸子汤、豆腐汤、牛杂汤、羊杂汤、不翻汤等等各种汤类无所不有, 形成了洛阳独有的汤文化。

二、洛阳城市形象的定位

城市形象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点, 是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 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 是一个城市全部优势的凝缩, 是一个城市走向未来的航标。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抓住其核心进行有效定位, 能够形成持久的魅力, 在与其他城市竞争时便占据了有利位置。合理科学的城市定位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的同时, 又无形中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与增殖。

《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对洛阳提出的功能定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国际文化旅游城市, 中原城市群副中心, 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 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 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对于洛阳城市形象的定位而言, 要将这些概括性的语言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符号化, 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具代表性的洛阳城市形象定位的三个方面:

1. 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

洛阳历史悠久, 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1529年的建都史, 足可以称得上是“千年帝都”。在洛阳牡丹不仅仅是花, 其身后的文化内涵, 更有精神上的象征意义, 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牡丹文化。

2. 山水园林, 文化圣城

一个洛阳城, 其实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洛阳城承载了太多中国文明的精髓, 河图洛书、周公礼乐、程朱理学……所有这些都是构成世界华人最引以为荣的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发端于洛阳的五大学术流派 (儒、释、道、玄、理) , 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化, 这些与洛阳休戚相关的文化是中华文化最璀璨的华章。

洛阳可谓“山在城中, 城在水中。”市区内有龙门山、周山、邙山和上清官四个万亩森林公园, 伊河、洛河、瀍河、涧河四水汇聚洛阳城。尤其是碧波荡漾、穿城而过的洛河, 以及依河而建的全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滨河公园——洛浦公园, 是北方城市中绝无仅有的靓丽的水岸风景线, 给洛阳城平添了无限的湖光山色。

3. 科技之城, 工业强市

洛阳是一座工业科技城, 现已拥有机械、石化、冶金、建材、轻纺食品、电力等6大支柱产业36个工业门类和5000多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成为了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同时, 洛阳是一个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城市, 拥有众多国家级、省市属骨干科研院所, 科研人才密度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形象建设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与风格特点, 使其成为城市形象的“魂”和“根”。洛阳具有河洛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和典型的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累积, 在归纳总结出具代表性的洛阳城市形象定位的三个方面的基础上, 从视觉角度塑造洛阳城市形象, 对洛阳城市形象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摘要:洛阳, 地处河洛文化的中心, 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其城市文化资源有着绝对优势。城市文化中视觉形象的重要功能为复杂的城市形象提供了一种经过升华凝练的视觉识别系统, 使一个城市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城市形象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基点, 是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 是一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标志。本文阐述了洛阳城市文化资源的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具有其城市文化特点的视觉形象定位, 从而为洛阳打造更多的发展机遇, 创造经济效益。

城市视觉形象 第5篇

视觉识别系统是对该校固有形象的各种视觉因素所进行的全面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在运用时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规范使用。它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特质等非视觉语言转换为具体符号、图形等概念,以有形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有序组织、统一风格、定制标准、规范系统的视觉方案体现学校的办学方针和文化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学校形象。具体而言,高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含有三重的成分: 学校独有的特性及院校文化系统; 设定好的校内规范、配套运作体系; 视觉识别必备的独特形象。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有两部分,其中基础部分包括: 校名的中英文标准字体和标志、标准色、吉祥物和象征图形等; 应用部分,包括日常办公用品、服饰、室内和室外环境、公共礼品、视觉导识系统、网站媒体等。在整个系统中,标志的设计是重点。下面我们着重以标志的内涵设计作为重点论述。

标志在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中具有统一完整,转承衔接,涵盖全局,视觉识别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识别性。

是学校标志重要功能之一,要具备特点鲜明、容易辨认和记忆含义深刻且造型优美等特点。能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的标志。必须要区别于其他学校和体现自己独有的办学理念。

2)认同性。

随着大众对学校的各种信息了解,学校的各种活动逐渐被大众接受,标志符号经过日积月累刻画在人们的脑海,再次出现时就会联想起这所学校了。好的学校标志的认同,等同于大众对学校的认同,如果标志失去了代表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反映学校的办学思路等学校精神的内涵,就没有其存在意义,还会对学校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3)领导性。

标志是任何视觉识别要素的核心,也是单位开展信息传播的主导力量。说到标志的领导地位,其实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和常规活动的集中体现,它贯穿于学校全部的日常活动中,所以具有权威的领导作用。高校视觉形象识别设计现存的弊病。

2.1 没能完善形象。

现有的视觉形象识别体系还没能被完善,单纯涵盖了根本元素,而视觉形象特有的完备体系不应单纯含有这些,它还应整合着成套的新颖设计。新式系统设计,应能整合多样的色调,调和各类标准色。与此同时,还应含有表现着院校公众形象这样的外延环境、多媒体及独有的服饰亮点、推广必备的广告。

2.2 没能规范使用。

很多高校现有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使用并不规范,虽采纳了应有的标准字体,却没能真正予以运用。实际情况例如: 很多字体都被更替成了印刷体。这种随意的做法,缩减了可辨识的标识特性,也会影响形象。

2.3 没能拓展宣传。

形象宣传常常运用多样的方式的途径和可以运用的媒体资源。然而目前来看,很多院校依托建构起来的网页、定时开展讲座、设定广告等方式以宣传。但这类宣传多被校内师生接纳,很难拓展至院校之外。若要提升成效,就应拓展宣传。深化解析系统内涵,完善现有形象。

3.1 深化解析系统内涵。

高校被设定成高层级的社会场合,代表进步文明。高校独有的这类职责,应当依托这样的视觉形象识别体系予以塑造。形象识别增添了原有的凝聚作用,提升美誉程度。视觉范畴内的形象辨识,增添内在的潜藏向心力,凸显单位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它规范着院校内的平日师生行为,助推学校发展。

从外部看,它也培育了良好的认同感,建构和谐的公众关系,增添整体架构内的凝聚力,建构了外部的最佳环境。

现有的激烈竞争态势下,院校若能导入最佳的识别形象系统,同时予以实施,就拥有了凸显出来的整合实力。导入视觉形象,确认新颖形象,提升了内外特有的综合实力。为此,有必要着力来修补现有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偏差,设计出完备的学校形象,拓展院校知名度。

3.2 如何完善现有形象。

3.2.1 筛选色调字体。

形象辨识必备的独特标志,应能配有最适宜的字体、最佳底色等。设定根本的规范原则,就应依据拟定好的规范原则来制定标识。此外,所搭配的字体、对应组合规范都应凸显出来。例如: 横向及竖向特有的不同组合都应予以采纳。这种规范做法,增添了统一的受众印象。对于现有标识若发觉了潜藏着的不规范,则应着力纠正,维持标志一致。视觉标志特有的辨别色彩,添加了视觉冲击力,增添艺术感染力。选出适宜的色彩,也是很必要的。

例如: 工科院校配有的辨识图标常常被设定成偏冷的色调,配有金银色等; 这种设计途径,凸显在媒体之中的标志也会带有很好的成效。文科范畴院校,则适宜筛选偏暖色彩的这类色调。

3.2.2 规范各类用品。

学校所使用办公用品,都传递着细节范畴的形象信息。这类物品设计,也应注重依据规范。办公特有的用品应凸显识别性,在物品之中应能印制标准称呼、配套标准底色、附带邮政编码。此外,学校独有的特性及风格潜藏在简介之中、平日校训之中。

办公用品应能齐备并且实用,不可完全出于美感的考量,忽略了本源的实用特性。除了必备物品,还应余留足量的设计空间,视觉辨识依托的主体要素应该添加在物品的首尾,或者边角这样的明显位置。

3.2.3 校内指示标牌。

校内体系含有总体架构内的图形标识、路段指示标识、路段固有名称、场馆及楼体之上的标识、公共设施标识。例如: 校内小径中的书报亭、路灯及座椅,甚至垃圾桶,都应配有可被辨识的凸显标识。这类辨识体系凸显了校内特色,它们整合了高层级的艺术特性、适用性及科学特性,同时应含有双语体系,按照院校特性来拟定多彩的标识风格。

3.2.4 宣传栏必备的形象。

院校视觉体系含有细化的广告形象,各时段的广告都带有凸显的宣传性能,被归类为视觉媒体。这类宣传含有简章及海报、展板及宣传册子、邀请函及毕业时段的发放通知。广告被频繁更替,也应依据拟定好的一致规则予以设计。预先拟定某一版式,把筛选的广告内涵整合在版式内,形成独有的校内广告风格。

另外,师生服饰也应配有成套的视觉辨识体系,师生不必着装一致,但正规活动场合,也应拥有某一特性的服饰规范。例如: 大规模会议,运动会特有的定制服装、寝室文化节这样的轻松服饰。大型活动场合,应能给人留有很整齐的、一致视觉印象。带有行政特性的配套服务机构,也应配有一致设计,例如保卫处及后勤、食堂及校内图书馆。结 语。

高校识别系统中的各类要素彼此渗透,有序衔接,衍生出多层级的子系统。这样的设计,从外部观感上建构了完备的良好学校形象。选定的视觉形象设计主旨应能契合学校本源的办学思路,标识应能便于平日的识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校视觉识别系统折射着整体态势下的院校面貌,反射着校内文化。识别系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内涵的载体,应当不断添加其体系要素,整合各类媒介并且摸索出最好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襄阳城市视觉形象的传播与应用研究 第6篇

关键词:视觉形象识别;文化坐标;城市文化

一、影响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因素

襄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名城,是楚文化、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自古有“南船北马,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适逢襄阳提出“四个襄阳”建设的大举措,城市文化视觉形象的传播应该是恰逢其时,非常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达到城市品牌形象传播的效果。

(一)城市视觉形象传播的局限性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尤其是大唐盛世时期的繁华,以东方文化的极大魅力影响着东南亚诸国,甚至波及到欧美等国家。

襄阳地处鄂西北,现保存有明朝时期的古城墙、护城河、古隆中风景区武侯祠和绿影壁为代表的历史遗迹,以及老河口木板年画、南漳县龙门集刘家台传统手工陶艺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老河口木版年画是陈义文老先生多年的艺术绝活,雕刻工艺精美,板式独具创新,有很多作品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得大奖。陈氏木板年画历史久远,对外的宣传、参观、制作都集中在陈氏家族,其它地方没有专门的展览馆。现在经营模式是以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大批量规模生产,没有集中成册对外宣传研究。精美的木板年画没有形成文化品牌,没有做到很好的推广,无法被世人所知晓。对于类似作坊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形成产业链,形成文化品牌价值,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二)城市视觉形象传播的文化性

文化传播的城市品牌内涵,是这座城市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和赖以存在、发展的核心元素,也是这座城市打造宣传策略的品牌特色和品牌个性。襄阳这座历史古城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印象,有“金庸笔下的郭靖守襄阳城”、“刘备马跃檀溪”及“卧龙出山”等三国文化典故。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城市文化品牌战略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武侠小说等纸质媒介的传播方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襄阳地属鄂西北,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影响力不是特别大。对于发展中的襄阳而言,我们需要树立城市视觉形象的传播意识,通过城市形象宣传片、文化创意活动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

二、襄阳地域城市文化的现状分析

襄阳,千年古邑、文化名城。城市名字充满文化气息,自古由襄阳县下辖的襄阳镇和樊城镇合并组建为襄樊市,2012年更名为襄阳市,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承的理念。一字更名达亿元的高昂消费叫响了新的城市地标,襄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迅速扩大。地名是文化、情感、历史的集体象征,只要一个地名存在了几十年,就是这座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部分,形成了这座城市居民的情感记忆。襄阳这座城市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煮酒论英雄。诸葛亮先生便是三国文化的源头,是襄阳文化品牌的传载体例之一。

文化的源头是以物质的固有形式而存在的,城市中有许多的文化古迹,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文化资源是体现一座城市历史底蕴的活载体,是各个民族区域有别于其它国家或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由于产生的背景,条件等不同,导致其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大不一样。对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象征,是她能否坚守文化宣传的阵地,而襄阳图书馆的面积仅为6100平方米,不能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襄阳市群艺馆、襄阳市展览馆也是近些年来策划了一些活动,对此远远不能和一个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匹配。同样对于四川阆中古城,她能够立足风水古城的文化宣传策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对于一座古城而言,襄阳其实留下很多文化遗产,如起初筑于汉初的古城墙。2001年襄阳城墙作为明朝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出台保护方案,北街的仿古建筑群,水星台等古遗址。这些建设没有得到较为合理的保护,在被现代建筑文明所兼容。

襄阳是一座拥有28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发展的变革中逐步失去古城的魅力,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加快,陈老巷等古建筑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襄阳市政府正在加强规划建设,提示城市文化品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打造鱼梁洲汉水女神的新形象、修建蚬山文化广场、改造汉江风光绿带和美化汉江两岸的灯光带等。在传统文化中,改造樊城区老商业街,将老襄阳人记忆中的襄阳八景、民俗文化及童趣等图像融入道路等创意。这些举措的实施,对于系统的规划城市形象将有力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在山水绘画美学上,宗炳提出澄怀味象。宗炳一生好游山水,认为“崇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襄阳的山水集秀灵为一体,真武山之秀体现了山水对象的外在美,汉水文化之灵体现了山水对象的内蕴美。一座地处中华腹地的历史文化古城,3000里汉江,奔流不息,孕育着灿烂历史,传承着汉水文化,连载着昭明台、绿影壁、夫人城等文化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彰显着城市的厚重,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汉江风光以景衬情,诸葛文化人景交融。三国文化在城市中的定位,体现着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文化景观作为历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自然也不容忽视它在城市品牌形象中发挥的作用,这让我们对于文化景观这种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空间传达的研究就更加的迫不及待。襄阳自古文化繁荣,人才辈出,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有十大文化名人中的孟浩然为载体的孟浩然研究诗词协会、米芾为代表的中国书法文化名城,襄阳的山水名胜及历史文化,使得襄阳文化璀璨。

三、文化视觉形象传播的体现与运用

城市视觉符号是指能够代表城市文化特征,具有传承价值并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标志性的事物。它是城市精神与文化的载体。城市形象最直接、最有形的反映就是其外在表现,如城市标志、城市视觉导向、城市色彩、吉祥物、公共指示系统、交通标志、富有特色的旅游、建筑、绿化等,这些视觉符号都可以使一座城市看起来与众不同。如蔡伟教授设计的“唐诗与襄阳”论坛徽标,集结了襄阳元素,有山有水,有城有楼,非常有襄阳“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意境,图案绘制融入了书法、绘画的艺术线条,彰显了襄阳不仅是座自然风光优美的山水之城,还是座具有浓厚书画气息的艺术之城。

(一)城市形象传播主要追求视觉效果,砖瓦青灰色的古城墙留给更多人对这个城市的色彩记忆。皖南的青砖黑瓦白墙代表了江南的秀气,陕北窑洞的黄土代表了高原人独有的气质,这些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印象色彩。对古城襄阳来说,南船北马,拥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更应打好典雅的池城文化。襄阳的古城墙,在多年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城市标识,蕴含着2800多年的古城独有的文化和品牌特性。

(二)树立城市文化的品牌核心,打造视觉宣传形象。传播一个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图形构成中离不开市花、市树和市鸟等元素的融合。紫薇香国的美名使襄阳更加靓丽,紫薇花在市花的传播中发挥独有的魅力;香樟大道的香樟葱郁茂密,作为市树传播襄阳人淳朴厚实的性格;中国红嘴相思鸟拥有之乡的美誉,使之这个城市更加绚丽。在城市旅游宣传中,应当集市花、市树和市鸟三者为一体,贯穿新农村社区耕田文化,融入自然风光景区特色,打造城市宣传活名片,使之拥有城市特色。

(三)打造城市形象宣传片,塑造城市个性化的品牌名片。著名美学家陈望衡就指明:“和谐”是现代生态环境美学的“最高的美学形态”。城市形象得以提升的关键举措,留住一个城市的历史古迹是城市形象宣传片避免大众化,追寻城市个性化的标志。中国形象公关宣传片在纽约华尔街上映,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公关形象,而襄阳拥有丰富的历史自然资源、文化名人效益,若能有机融为一体,就能更好地展示襄阳的城市理念和风采。对于襄阳而言,一江碧水穿城过,以夫人城的永恒之美,向世人传递着开放的胸怀;诸葛卧龙出山的谋略,集圣人智慧的权术,让古隆中文化名垂千载。

参考文献:

[1]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陈栋论媒体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角色定位[J].西部学刊,2013,(04).

[3]刘群.话说襄阳[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城市视觉形象 第7篇

对于“城市形象(City Identity)”的内涵的最早书面概述来自于《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作者是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他提出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的综合印象和感知,后美国城市学者吉伯德基于凯文·林奇的理论提出:“城市中所看到的一切东西,都是要素。”1城市形象就是是城市给人的一个整体的印象,影响这一印象的产生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城市的形象通过对于文化的沉淀的提炼来展现,而城市文化形象包涵的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它是人们对一个城市的总体印象和评价。

从传统的视觉识别系统上来说,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的信息传递系统,是建立在企业形象CI识别系统(Corporation Identity)之上的,但不足之处在于,这个概念的提出是遵循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针对城市这样的空间概念的识别有所欠缺,而且以往的城市文化形象识别系统的三大系统已无法支撑“城市”的大概念。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从城市文化形象识别系统和城市整体看待城市的功能和发展而言,对于城市的主体“人”,以及“人的感受”“人的需求”则显得不够重视,“情感”在城市的大概念中没有体现,陈建新、姜海认为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来源于城市本身,它是基于公众的心理需要。结构本身不严谨,对视觉识别系统有影响的并不只有视觉感官,还包含了体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

二、感知设计

感知源自感觉和知觉,从心理学讲感觉是某种感受系统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初级觉知,是感受系统对事物个别属相的反应。2如图形的形态、色彩、大小都是可以直接感觉的,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孤立的在大脑中的反映,就是所说的感觉。知觉是个体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并加以解释的过程,是对事物整体特性的反映。3如对于图形的外形、颜色等,经过大脑对这些表现的感觉、以及过往的记忆和知识结构等综合分析,感受图形的外形是圆滑还是锋利、颜色的温暖还是寒冷。

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证明五官感受的生理机理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学家们实验发现,味觉与嗅觉是密切相关的。成语“闻香识味”,实际上嗅觉比味觉要灵敏l万倍左右,一旦嗅觉失灵,比如人们感冒时,舌头品味的能力会大大降低,这就是所谓的“食不知味”。反之只靠味觉,吃美味的梨就如同吃土豆,即使吃甜美的巧克力也尝不出味道。从理论与生理角度而言感官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三、感知设计与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设计

在当今的信息化大时代背景下,图像强烈地冲击着人的视觉感官,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视觉感官的影响不断扩大,电视、电影、手机、使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城市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披上各种视觉华衣,视觉感官不只是停留在城市建筑、空间和城市生活,因此一个城市文化形象就不止停留在表面视觉。对于生活的城市,人们每日感受息息相关的城市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的感知的综合体验。经科学实践证明:人类接受外界信息,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感官是人类借以感知、认识环境的有效工具,它包括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以及味觉等感官评价。因此,人们对城市的观察和认知,绝不仅是单一的知觉感受,而是来自所有知觉的综合共鸣,同时是集合多重体验为一体的综合视觉印象。

而生理视觉中的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感知设计在城市视觉设计的应用于发展前景无限,它们对视觉呈现的体验的引导和增强,都为我们展现了感知设计在城市视觉设计的应用的独树一帜。不仅如此,我们提到的每个感知设计对于视觉体验的影响都不是独立作用的,我们在前文提到的感官不能孤立此在,是应用中从一种感官出发或者以一种感官为主的设计思路,其作用和效果是各个感官的综合回响起到的,因此感知之间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

感知在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中的应用是各感官的综合引用,不只是简单的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感知,他们共同作用形成了心理视觉感知,各感知通过相互移觉,结合心理美学的应用,对视觉感知起到引导与增强的影响。而我们在探讨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时也从感知设计的综合应用出发,是通过听觉感知设计、触觉感知设计、嗅觉与味觉感知设计来影响视觉感知,从而使得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的设计从以理性为基础,重视情感生态出发,探求一条别开生面的视觉形象设计之路。

四、感知设计在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设计中的前景

当科技的大量运用带来的跨界合作,是不是也为以后的全息投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或者运用其他方式得到感官的相互转化。科技可以概念我们传统的认知方式,为将来的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设计带来更多元化综合感知体验。我们有想过现在颜色已经可以听到了,一位西班牙艺术家因是全色盲而无法辨识任何色彩,他在头盖骨植入芯片,它通过电子眼将眼前的色彩频率转译成声波,他便“听到了”颜色。此时的感知设计在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因为科技的跨界介入,已经完全改变了转化的方式,是否在将来的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中大家可以在图形的色彩中听到属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声音”?所以我们期待富有睿智的和想象力的感知设计在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中的创作,这种创作会吸引所有人去感知,去理解,牵动受众的情感与记忆,并因受众富有创意的想象而丰富完整,给受众带来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视觉系统设计的新体验。

注释

11.转引自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67.

22 .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109.

城市视觉形象 第8篇

一、电影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的优势

电影对城市形象的宣传, 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电影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 通过音响、画面、声音、字幕及多种特效等方面传递信息, 给观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一方面, 电影表意符号具有一种相对简易的通透性。另一方面, 电影自身特有的强大魅力决定了它仍然是当今社会最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娱乐形式, 电影的趣味性让人们流连忘返, 记忆犹新。

二、电影和城市间的交互影响

当代电影传播城市形象, 实际上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城市形象和当代电影相结合进行传播, 在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种表现:

1、城市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一些电影为了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面貌, 往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作为拍摄对象。城市管理者如果抓住这种契机进行城市宣传, 必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电影《海角七号》通过对宝岛台湾爱情的演绎, 让恒春镇这个小地方的美丽海景和淳朴民情展示在世人面前。《非诚勿扰》因其大量关于杭州西溪、日本北海道的风景展示被戏称为“城市宣传片”, 前去旅游的人比肩继踵。2012年底热映的《泰囧》也引发了空前的泰国旅游热。位于西北的宁夏凭借广阔的地貌资源在距离银川10公里的沙头堡建立起我国首座影视拍摄基地, 在这个基地诞生了《红高粱》、《新龙门客栈》、《大话西游》等优秀影片, 不仅向世界展示我国西北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淳朴的民族文化, 而且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那么, 在有独特人文景观的城市拍摄出的电影, 能满足旅游人士对自然景观的渴求和神往, 就如近年流行的“电影地标情结”, 更是吸引着越来越多电影爱好者到影片中实地亲身体验电影场景, 全面拉动了当地休闲观光经济, 提升了城市品牌形象的感性认知度。

2、城市主题电影

这是城市与中国当代电影融合的新范式。电影以城市为故事发生地, 以城市当地人的生活为故事情景, 以城市特有的风土人情为表现内容, 除了艺术目的之外, 还担负着宣传城市形象的任务。这些电影的拍摄多是由城市政府组织或者出资, 市场各方投资运行, 是城市传播营销的新创意。《庐山恋》曾让不少人为之怦然心动, 庐山也成为情人旅游的最佳选择。《好雨时节》镜头中唯美的成都城市美景令人难忘。在《唐山大地震》中女主角操着一口唐山话, 与当地的风土民情相结合, 借由电影镜头中远景的几个镜头将唐山市标志性建筑逐一呈现, 极具城市主题色彩。

3、以影视产业带动城市形象传播

由影视拍摄活动引出的影视基地建设、影视文化旅游, 可以拉动地方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丰富和传播城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形象。无锡影视旅游基地建成后,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吸引众多游客前往无锡旅游, 从而促进无锡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其次, 城市承办影视庆典活动也是宣传城市形象的有效途径。像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 还有中国的上海电影节, 都使城市成为了电影中的一个元素、一个标志, 成为城市一年一度定期吸引世界目光的重要手段。

4、受众心理

电影植入式的传播, 对于这座城市来说, 收获的将会是感情、声望与影响。对于生活这座城市中的人们来说, 一部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场景, 甚至每一个与城市有关的镜头, 都会让他们感觉这座城市竟是如此美丽, 让我们如此激动。通过电影这一中介, 城市会脱离其纯粹的物质层面, 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文化意义。在通过媒介观察城市时, 一些无法在现实中观察到的事情或者细节, 电影用其自身向我们描述并展示。我们感知城市文化时, 总是通过一些具象, 一些物质含义。此外, 电影运用声音、图像或者文字, 构造出不同的空间与视觉, 展现的是关于文化和意义的地图, 不仅仅局限在物质视界, 而是深入到了精神与经验的层面。

5、通过电影的城市营销

一座城市给电影带来的受益是通过电影的城市营销来实现的。在适用城市营销概念以前, 通过电影名声大振、并得到广告效应的城市有《罗马假日》的罗马、《音乐之声》的萨尔茨堡等。以城市的自然风光或悠久的历史遗产为基础的城市形象对城市旅游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并给城市本身的发展做了不少贡献。但这些与其说是城市营销的结果, 不如说是沾了电影的光。当然城市与电影的合作营销模式需要探求合理的商业运作体系进行支撑, 要使得城市和电影实现互动双赢。作为电影制片方, 与城市的联合能够获得启动资金上的支持, 削减融资压力和投资风险, 并可节省场地寻找和租用费用, 以及相关人力调配方面的成本。在城市电影摄制过程中产生的公共性“电影事件”, 如电影首映礼, 又可在当地产生票房预热。在当今纷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中, 在大众传媒与网络高度发展的背景下, 只有将电影制造成为“电影事件”, 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并进而获得票房和影响力。

在跨文化传播的背景下, 我国电影业不能一味照搬西方同质化的内容, 要探求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电影与城市形象传播的互赢途径。国内不少城市, 如杭州、成都、三亚等都实现了电影与城市营销的有效交互。借助“电影”这种观众喜闻乐道的大众传播媒介, 城市向受众彰显了自己的全方位品牌形象, 而电影情节也赋予了城市新旧景点更多的人文内涵, 这比单纯的程式化宣传更能让受众乐于接受, 受众的满足也激励着我国电影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 这为电影和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正如一句话所说的那样:城市需要时间, 城市需要积淀, 城市丰富影像, 影像传播城市。

参考文献

[1]罗太洙.关于城市品牌与在电影中城市形象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52.

城市视觉形象 第9篇

黄石市拥有丰富的矿冶文化旅游资源,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黄石的矿冶文化并没有很好的被旅游者所感知,如何根据黄石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对其进行旅游形象的改进和创新,并对矿冶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视觉包装借助不同的媒体形式进行推广出去,从而提升黄石矿业文化节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是促进黄石旅游业在新世纪发展前景的一大关键。

二、黄石城市矿业文化节的现状分析

(一)自然地理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湖北继武汉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幕阜山北部,境内襟江怀湖,依山傍水,拥有被称为“三楚第一山”的东方山为代表的“三山三湖”;黄石属于沿江开放城市,依靠于长江和武九铁路,连接了京广、京九两条经济大动脉,是承东联西,贯南通北之地。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黄石市矿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采鼓铸、大兴炉冶,铸就了中华民族闻名中外的冶炼史。

(二)矿冶文化节

1、造成黄石矿冶文化旅游现状的原因

从市场感应分析可以看出,黄石一些很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如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等,长久以来,由于宣传不够,都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黄石矿业文化这块金字塔招牌也一直处于只有概念没有名气。从旅游硬件建设分析,各种旅游设施都很落后,旅游气息较弱,缺乏一个明显的旅游形象。因此,举办矿业文化节,就黄石独特的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形象设计和宣传,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可以加大黄石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2、矿冶文化节的形象设计

(1)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在现阶段还是比较新的课题。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是城市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采取行动,采用视觉性符号将城市理念视觉化、形象化,塑造一种创新、具有号召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从而使社会群众能够快速了解城市的信息,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客源,促进黄石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矿冶文化节的徽标是以“冶”字为变形基础,形似一团跃动燃烧的火焰。一个好的标志设计能使游客在接受到各种形象信息的同时就可以识别出它所代表的旅游城市。

矿冶之火昭示了黄石乃至全中国千百年的厚重历史,又完美的体现了60岁生日的黄石在产业转型和社会转型中的激情与希望。

(2)口号设计

口号是旅游形象的最终表述。口号是观光者快速记忆、了解黄石形象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进行旅游形象口号设计应具有:针对性、要针对城市旅游的地方性特征;呈现时代特征、展现出旅游需求的热点、主流和趋势;语言要凝练、琅琅上口等特点。

三、矿冶文化节旅游形象推广模式的一般化建议

旅游形象推广的目的是传承优秀的文化,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有效的传播,只有通过传播,将城市精神、市容市貌、市民素质及其形象、城市风情、旅游文化等全方位地展示给游人才能有效地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矿冶文化节旅游形象的推广我们需要做如下的工作:

(一)确定矿冶文化节的文化推广主题

文化主题是矿冶文化的基因,只有很好的表达基因才能凸显自我的特色,进而能够吸引游客的体验,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的是独一无二的体验。

(二)确定矿冶文化节的文化传播方式

确定主题后需要规划具体的传播方式,当然一切传播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在确定传播方式时,必须正确理解矿冶文化,可采用联合推广,促使企业与政府、企业之间以及本地政府与外地政府的联合。这样做更有利于扩大影响力,节约宣传促销的成本。

(三)确定具体的矿冶文化节旅游推广模式

黄石旅游形象推广工作应通过多种推广模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根据黄石矿冶文化设计出具体的推广方式,将城市旅游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推介。此外,必须理清政府和市场在推广模式中所占的比重,界定好后续的监管机制,这是体现矿冶文化节旅游推广模式灵活性的重要一环,也是弹性保护文化节和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就黄石目前由重工业向轻污染的旅游型城市转型的现状,矿冶文化又多了另一个用途,就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黄石认识黄石和黄石的大冶铁矿。把矿冶文化作为特色旅游项目发展,使其在冶炼的功能作用之外,以旅游文化的方式,将黄石本土特色的文化行成标识,吸引更多外资将黄石的旅游事业向前推广,将促进黄石旅游业形象发展以及整个城市的城市转型。

城市视觉形象 第10篇

关键词:纳西族,视觉元素,城市品牌形象,塑造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 有着显著的地域民族特色与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能给人带来一种历史美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东巴文字、图形、色彩历经千年, 有着古朴和沧桑的美感, 使得它的应用会给人带来一种跨越时空的非凡感受。同时, 这种历史感也会给人带来一种怀旧情绪, 让人沉浸在历史美的享受中。再者, 纳西族文化还具有一种理解美。当代社会, 人与人之间可以用成熟的语言和文字来进行沟通, 早已不像纳西族原始氏族时期那样把东巴象形文字作为交流的工具。时至今日, 东巴文、纳西舞蹈、纳西民俗早已成为某些特殊文化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范畴, 纳西族文化的这些视觉元素在城市视觉形象设计领域更是非常宝贵的民族装饰素材。

一纳西族视觉元素的提取原则

在对纳西族视觉元素进行筛选提取之时, 必须对纳西族视觉元素中有代表性、符号化特征的明确性方面加以研究, 这是我们在制定选择规则方面应当遵循的基础规律。文化可以分为广义文化论和狭义文化论两个方面, 人们对心理创造的和实践创造的成果总和称为广义的文化, 物质、精神和系统是广义文化构成的三要素。物质文化指的是人们建造的多种多样的物质文明, 也可以说它是表象文化。因为和其他文化特征相比, 视觉和触觉等表征更能使消费者印象深刻, 所以表象文化是所有文化中更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文化。因此, 我们可以制定以下纳西族视觉元素的提取原则:

第一, 建立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当代城市品牌形象塑造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就是凭借图形、色彩、材质等可以将一定城市精神呈现出来的视觉符号, 用以实现城事信息的传递、情感的沟通和文化的交流。

第二, 从带动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 人们逐渐认识到特色地域文化对民族精神的传播和发扬, 酒店、特色餐厅、旅游产品也就应运而生, 它不但在物质层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还在精神层面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要。

第三, 地域文化要想在当代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得到有效传播, 应当通过图形、色彩元素以及材质等方面来实现。应该对纳西族视觉元素的特征要素进行仔细筛选, 从繁如星海的要素中提取出所需的符号, 这是纳西族视觉元素提取的原则之三。

二纳西族视觉元素符号系统的建构梳理

通过对纳西族各类视觉元素的梳理与研究, 笔者根据图形、色彩、材质等符号要素具体分析归纳出纳西族视觉元素符号系统的构建。从城市形象学来说, 城市形象是由精神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构成的, 视觉元素符号直接构成了城市的视觉识别系统, 由视觉元素符号引申出来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又构建了城市的精神识别系统, 从而指导政府行为和市民行为, 所以视觉元素符号紧密连接了城市品牌形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基于此, 纳西族视觉元素符号系统的建构主要是从纳西族文化的代表元素中分析提取出典型的色彩、视觉元素、材质、风格特点, 从而提炼组织成纳西族视觉元素符号系统建构一览表。

综上所述, 纳西族视觉元素的基本提取原则和技术路线可以表述为:以城市品牌学和视觉传播的相关理论为指导, 以视觉识别系统构建为切入点, 以云南地域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为视角, 通过对纳西族视觉元素 (东巴文、绘画、造型艺术、图腾、服饰、建筑、地理风貌) 的收集分析, 整理、提取和抽绎各种视觉符号和文化元素, 并且通过对当代丽江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个案的调查研究和具体的设计项目来展开研究。具体而言, 就是要从民族文化的源头处吸取营养, 对其中典型的视觉文化元素进行认识、理解和研究, 最后使用当代的设计理念对其进行解构与重构, 把西方文化设计的精华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 从而分析出符合丽江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方式方法。

纳西族文化元素视觉符号系统建构一览表

参考文献

[1]杨福泉.纳西族文化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唐绍钧.探究东巴文字的解构设计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4

[3]赵世红、和品正.东巴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孙湘明.城市品牌形象系统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城市视觉形象 第11篇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的象征,是城市全方位整体的形象。城市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就是将城市的文化理念、风格特色等特征进行提升,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底蕴、经济文化积淀等要素塑造成一个可以视觉化的、可以感知和神会的符号;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对内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对外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魅力,促进招商引资,促进人才、资金及其他优势资源的聚集和流动,加速城市全方位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一笔无形资产。

北海市从2006到今天,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全国迅速的城镇化建设形势下,整个城市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北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北海市城市形象的塑造,举办各式活动提高北海市的知名度,面对下一个五年计划,北海市应该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设计体现北海市实力形象和活力形象,要保证战略性和系统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充满人性化,突出城市文化内涵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提升北海市形象的迫切需求。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分析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从企业、商品识别系统(CIS)延伸而来,概念上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识别系统(CIS)有一定的联系,本质上却不同,首先,城市不是商业机构,市民也不是城市的顾客,城市对于城市形象的诉求点与企业的差别是很大的。其次,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具体设计内容要看城市形象传播的需求,设计需求要根据具体城市的特征来定。

同时,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作为城市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如果被无原则的滥用,会对城市形象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

北海市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思路

城市形象包括城市信仰与城市基本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作为整个城市形象的一个局部,设计之初必须从整体出发明确城市形象的定位。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以城市的文化历史为背景,以城市的观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

1.主题地位。

根据北海市规划局2015年5月发布的《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报告,北海市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力推动北海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城市特色宜居环境,培育城市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引导北海向“智造”城市转型。将北海市建设成为“国际度假胜地、现代文明智城、生态宜居名城与阳光魅力珠城”。北海将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定位为“亚热带滨海生态城市”。从而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主题:滨海人居,生态北海。

2.设计原则。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城市基本理念、文化内涵等因素,应尊从下面的三个原则加以创意和设计:

(1)识别性

地域识别性:利用城市的地理优势或地域特色塑造城市视觉形象。城市与城市之区别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区别,所以地域是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最根本的区别,如提到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春城:昆明、日光城:拉萨、花城广州这些都是推广的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我们在设计中强调城市的地域识别性,城市形象将很特色。

人文识别性:利用城市内涵底蕴塑造城市视觉形象。人文识别包括城市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独特的文化内涵,人文识别是最能激发城市活力的因素,如山西宣传的“晋善晋美”,苏州的“人间天堂、苏州之旅”等都是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利用人文识别充分展示城市文化。

政策识别性:利用国家和政府出台支持城市发展的政策塑造城市视觉形象。从国家的高度,国家会通盘考虑全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地方城市一定要抓住机遇对外展示其城市形象,借助政策东风吸纳人才和资金,同时也是推广城市形象的好时机。如深圳的经济特区、上海的经济自贸区都是成功的例子。

(2)拓展性

城市形象的主体设计主要指城市品牌标志设计,即城市形象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应用设计包括行政应用系列,如,政府办公用品,政府公众信息网界面、政府接待用车车身等等的设计;公益事业应用系列,如,公交车车身,户外公益广告等等的设计;招商引资应用系列,如,投资指南、招商引资展览馆设计、招商引资网页界面等等的设计:旅游应用系列,如,旅游促销会场馆、促销人员着装、户外广告等等的设计。因此,在北海城市形象标志主体设计时,要注意它的拓展性,既要保持整个城市形象标志识别系统的同一性,又要为不同的应用系列保留足够的延展空间。

(3)实施性

视觉形象不是设计师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设计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3.设计元素

在造型元素上,首先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通过感官感知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整体内容架构的外在表象,它不仅是城市的直观形象,也可以塑造城市的精神内涵、气质和城市风格。

北海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拥有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气候宜人,是南滨海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除此之外,北海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四大渔场”之一,这些都是视觉设计的代表元素。

4.设计内容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通过感官感知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整体内容架构的外在表象。城市的规模性、复杂性和有机性,决定了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内容。

核心性要素。包括城市形象代表物、标志性建筑、市徽、市树、市花、城市标准字、标准色、城市吉祥物等。

公共视点要素。包括城市构造地域结构形态系统,自然山水景观系统,城市绿化系统,古代物质遗产与文化表现系统,城市建筑系统,城市雕塑系统,城市街坊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结构系统,城市信息系统,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亮化系统,城市清洁系统,休闲系统等等。

5.形象推广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不仅在设计过程,更重要的是管理和推广,以及定期进行评估。内传播(固定方式)和外传播(旅游时机)。内传播的目的:通过充分传播,明确城市定位,完成阶段性传播任务,增强市民及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归宿感。促使城市以外的投资者、旅游者、人才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认知,塑造期望和联想,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对该城市营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宏,城市形象艺术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 第12篇

一、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模式

视觉化传播具有图像化、情感化、游戏化、欲望化、数字化、模糊化、去中心、去权威等特征, [1]政府部门应辨识这些本质意义上的转变对政府媒介形象传播带来的各种契机和挑战, 创新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模式, 强调主体动态均衡、传播媒介交融互动、传受双方界限模糊、互动反馈等环节, 使传播的实质被更多的公众记住, 产生相应的传播效果, 最大限度地维护政府部门的信誉度和美誉度。[2]

1. 政府媒介形象视觉化传播的核心思想

一是传播内容及形式得以丰富。视觉化传播扩大了公众接触政府形象的民主程度和范围, 意味着政府部门及其引导的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来左右大众舆论的格局被弱化, “把关人”作用被淡化, 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模型融合了多种传播内容和形式, 是一种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互动交流平台。传统媒介之外, 门户网站、论坛、BBS、博客、微博、播客、网络相册、手机视频等各类新媒介均可成为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阵地。或许“可视”损失了“深度”, 但为了让各种文化层次的公众能够理解与支持政府工作, 传播内容安排上将避免一味强调严肃性, 兼顾考虑文字信息平面化, 语言直白浅显, 并突出视觉性元素, 通过生活化、社会化等形象传递来迎合公众不假思索的“观看”习惯与猎奇心理, 注重渲染形象的感性愉悦, 赢得公众的情感支持。

二是分众传播、适销对路。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都立足于大众传播, 受众不可选择相比, 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战略认为, 以受众为中心的分众时代已经到来, 受众地位改变, 信息需求将彻底释放, 并有简单化接受、选择性阅读、从众、求新奇、负效应等新取向。一方面, 注意到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将导致受众的“碎片化”, 基于年龄、职业类别、教育程度、性别、流动区域、交手经验、接触渠道、对政府形象不同纬度关注点和媒介使用习惯等因素区分受众的差异化信息需求, 分类分层传播。另一方面, 主动发挥视觉化传播平台的互动性、实时化与个性化技术优势, 主动迎合受众展示信息的需求。政府部门在选择传播媒介时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 纳入差异化理念, 对不同组群有针对性、有区别地传递不同侧重点的信息。

三是传播效果得以复合扩散。视觉化传播强调以数字视像媒介为载体, 以具象的、直接的、多维的、动态的视觉影像为表现方式, 构筑政府媒介形象传播效果的时代特征, 提高同步加工多媒体输入的能力, 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糅合在一起, 在短时间内形成放射状的影响流, 无疑将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效果扩大了。视觉化传播新技术还为政府媒介形象的即时传播提供了媒介支撑, 并能将口碑传播和自上而下的传播进行勾连, 从而提升政府媒介形象传播的辐射力和扩散力。受众又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 能够自主地接收和传播信息, 尤其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便利了信息的分享, 使得政府媒介形象传播得以多次传播, 传播效果的作用机制发生变化。

四是彰显草根力量, 实现互动反馈。在大众传媒背景下, 政府部门很难有效掌握公众对传播信息的反馈, 但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模式可以使不同的团体和阶层都可以参加, 公开发表自己对公共生活的见解, 在相当程度上拓宽了公众在公共治理领域里对事物进行合法讨论、参与维护的范围, 从其诞生起就赋予普通民众信息传播交流的权利, 赋予每个人获取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且尊重每一个受众的主体地位, 给予其自由参与的空间。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政府部门为其量身定制安全、咨询服务的公众, 政府部门通过媒介与受众的互动更加充分, 政府媒介形象传播更加自由化和人文化, 又能促使普通受众主动地向政府靠近, 提升其对政府媒介形象建设和传播的参与意识, 从单向传播到互动传播, 反馈也得以实现。

2. 政府媒介形象视觉化传播的风险分析

一是“去中心”化。视觉化传播环境下, 政府部门及其引导下的大众传媒的权力中心正在被慢慢瓦解。政府媒介形象信息不再沿着某种单一的方向流动, 而是在立体的网状结构中向着多个方向同步流动, 从现实到网络, 从境内到境外。这种中心的淡化, 使得信息的流动更加快速和多方位, 也使得传播的格局更加复杂。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 一旦政府部门的动作稍慢一步或在某一方面稍有处理不当, 易陷于被动, 甚至有可能引发公关危机。

二是“噪音流”难以控制。传统的传播主体由于是专业从业人员, 往往更接近事实真相或是作为一种权力场域存在, 其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角色是诸多权力主体博弈的结果, 这种环境下, 噪音已经被预先消除过了。在视觉化传播环境下, 传统媒体依然在试图控制、消除噪音, 但其速度总是跟不上视觉化媒介制造、传播噪音的速度。那些来不及或者是无法被消除的“噪音”极容易形成公众舆论的狂潮, 引起混乱。

二、政府形象视觉化传播的媒介策略

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既要抵制肤浅的、注重形式的传播内容, 避免视像传播的不客观、虚假性, 也应基于视像符号构建社会中公众对视像信息依赖的事实, 制定政府媒介形象视觉化传播的策略。

1. 植入式隐性传播策略

微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准确定义, 学界至今没有权威而明确的表达。从传播学角度而言, 这是一种全新的电影生成与传播的模式, 传播主体的全民性、传播方式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样性, 每一个节点都符合政府媒介形象的视觉化传播战略构想。微电影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于“微电影+形象宣传”的新型传播方式。与传统的影视剧植入相比, 微电影制作周期更短, 费用更低, 诉求更为集中, 且凭借着丰富的故事内容、优秀的演员、高端的制作水准引人入胜, 往往易被大量分享、转载和评论。微电影不仅有助于政府媒介形象传播, 亦可以向公众展示政府部门的创新和大胆, 摆脱固有的传统、保守的形象, 一举两得。[3]

游戏传播。游戏世界是一个不同于传媒所营造的拟态环境的虚拟世界, 能成为饱受压力折磨的现代都市群体心目中的“桃花源”。游戏用户数量庞大、使用频繁、忠诚度高, 再加上游戏能带给用户非比寻常的感觉体验, 用户能在游戏中获得娱乐和享受。已有政府部门尝试运用网游这些优势展示城市形象, 实际上游戏传播也是一种极其优秀的体验式政府媒介形象拟态传播方式, 因此不妨选择性地将整个政府运作背景移植到游戏中, 让基数庞大的游戏玩家群体能在游戏中获得关于政府媒介形象的直接感受和体验, 从而心生向往。[4]

2. 跨媒介沟通策略

在视觉化传播环境下, 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进行受众细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之下, 任何一种传播手段都不足以覆盖绝大多数目标受众, 在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也都有着各自的局限性。因此, 要想使政府媒介形象传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不仅要在媒介选择方面做到全方位、多渠道, 更需要各媒介间的相互沟通和配合。相对于早已诞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 视觉化传播媒介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 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新兴可视渠道为终端, 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政府媒介形象信息, 是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视觉化传播的涌现和高速发展不能彻底动摇传统媒介的地位, 两者各有侧重也各有优势。前者虽然以高科技、高效能和高参与度著称, 但在权威性和公信力方面仍远远不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且大众传媒作为政府媒介形象传播的习惯性选择, 资源雄厚, 经验丰富, 仍然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府媒介形象的推介过程中, 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新旧媒介形态的传播优长, 以合适的媒介组合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3. 人际传播和媒介传播结合策略

在政府媒介形象的传播过程中, 媒介传播可把政府部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制作成各种信息符号, 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输送;人际传播是政府在执行职务活动过程中, 通过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和交往, 使公众直接目睹和领略公务人员群体的精神风貌及执法管理行为状况。媒介传播范围更广, 到达更快, 但在深层次的传播效果上却不如人际传播, 尤其是在态度评价层面。对于极大多数人来说, 比起大众媒介的广泛宣传, 身边的亲朋好友的意见更值得相信和采纳。因此, 可利用媒介公关, 制造具有传播性的话题, 充分发挥政府媒介形象最大的传播载体——群众的作用, 利用人际传播的效应来产生信息的二次传播效应, 如此, 可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曾庆香等.网络符号:视觉时代的交流.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03.

[2][美]詹宁斯·布赖恩特, 苏姗·汤普森.传媒效果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10-14.

[3]王长武.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中国电影市场, 2011—09.

上一篇: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下一篇:网络安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