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范范文

2024-09-16

科学防范范文(精选6篇)

科学防范 第1篇

1.1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是地勘单位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勘单位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依法开展各种经济活动, 这是对地勘单位最基本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将更多地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经济运行, 突出依法执政。地勘单位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其发展、改革、稳定以及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规范劳动关系、对外交易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 越来越全面地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相应要求地勘单位不断提高依法治理意识, 自觉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主张、实现和维护单位合法权益。实践表明, 市场竞争越激烈, 地勘单位面临的法律风险就越大, 就越有必要建立健全地勘单位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1.2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是地勘单位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颁布三年来, 给各地勘单位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 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国务院《地质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国办发[1999]37号) 、《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2003]76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发[2006]4号) 均对地勘单位改革有明确要求, 将地勘单位逐步改造成按市场机制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 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因此,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深化改革, 加快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重视提高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以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1.3重视和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也是地勘单位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需要。

近几年来, 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 提出“以拓宽矿产资源供应渠道、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为目标, 大力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地勘单位到省外、国外进行矿产资源勘查, 在前期选区和风险勘查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地勘单位作为地质找矿的主力军, 了解和熟悉境外的法律环境, 重视和加强境外法律风险防范, 是摆在地勘单位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2 地勘单位法律风险现状

现地勘单位普遍存在领导的法制意识和观念不强, 对法律风险认识不深刻, 制度不健全, 执行不严谨的现象。有相当部分管理者的法律风险意识具有滞后性, 对法律风险的威胁仍旧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识不强、依法经营意识不够, 打擦边球, 存在逃避法律的侥幸心理, 在生产经营中埋下了隐患。尤其是近几年, 地勘单位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经济业务复杂性和多样性, 客观上产生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地勘单位是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 本身没有行政职权, 属地化后也没有有意识地融合于地方公共关系之中, 所以在市场公平竞争机制还不完善的今天, 地勘单位在社会大环境中还属于弱势群体, 从而使其经营活动的社会环境颇为艰难。弱势的身份和良好发展机遇期, 使得地勘单位成为地方监管部门和各利益群体关注的焦点。

3 现阶段地勘单位存在的主要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 是指由于单位外部的法律环境发生变化, 或由于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 而对单位造成的负面法律后果的可能性。法律风险存在于地勘单位经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突出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3.1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在投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制因素的作用, 投资无法实现预期结果的可能性。这应该是地勘单位遇到的最为普遍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合作主体审查不严、投资不作法律可行性论证、项目运作缺少法定决策程序、出资财产不具有法律可行性、出资程序不符合国家规定、收购别人没有弄清债务黑洞等。如×队, 2003年在新疆收购一处矿山, 就因对合作方债务纠纷没有弄清, 仅接手两个月就被法院查封而无奈退出, 损失二十余万元;再如×队2004年投资设立公司程序不合法, 埋下国有产权不清隐患。

3.2合同风险

它是指单位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 由于合同当事人作出的具体行为不规范或遇到不可抗力影响, 对方违反合同规定造成单位的经济损失。目前地勘单位处于转型期, 我们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仍然是不规范的市场环境。诚信的缺失, 违约成本低下, 使得一小部分人对市场最基本的游戏规则都不遵守, 加大合同的风险性。

3.3矿业市场风险

我国资源领域商业化勘查和开发迅速崛起, 矿业与矿业资本市场正逐步形成和发展。但由于我国矿业开发市场发育尚不完善, 矿业投融资机制尚不健全, 矿产资源开发领域正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风险。

3.4劳动用工方面的风险

地勘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比较复杂, 用工制度已不仅仅是地勘单位与员工双方的关系问题, 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和制度也在发挥着重大的影响, 稍不留意就可能使地勘单位陷入一场用工法律风险之中。此类风险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如××局多次出现的协解人员集体上访事件, 给该局以我省的稳定工作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所以, 在地勘单位管理中对劳动人事方面的法律风险需要认真化解。

3.5税务风险。

目前地勘单位税务风险可能是其经营中最大, 最难控制或者说自控能力较差的一种风险。纳税行为是与地勘单位的经济行为相伴相生的, 随着税收法治建设的加强, 一些隐而未发的税务风险日益显现, 从而使地勘单位可能因为过去税务不法行为而面临现实税务风险。

4 法律风险防范应采取的措施

4.1坚持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 根除逃避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

市场经济的根本是法治经济, 只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办事, 地勘单位才能不断成长。现在我们有的地勘单位还存在着为了眼前利益而出现不规范的经营行为, 并从中尝到了甜头。但是, 从长远来看, 若我们放弃了守法经营的基本理念, 那么受到法律的惩罚和制裁便成为迟早的事情。随着新形势下法律环境的逐渐转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勘单位只有树立起守法经营的理念, 才是事业发展长久之计, 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存在的法律风险, 为地勘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2防范法律风险, 领导意识是关键法律问题不应仅仅是法律顾问需要考虑的问题, 地勘单位领导作为单位的引领人, 应清醒地认识到法律风险对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 把依法经营作为地勘单位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把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作为地勘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此要求领导干部必然要在法律意识和观念上先人一步, 使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进行各项业务活动成为自觉行动。

4.3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体系如果一个单位的内部责任不清, 制度有失健全, 监管放松失控, 法律审核把关不严, 都有可能导致法律纠纷的产生。因此, 首先, 地勘单位要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规章制度, 使人们有所遵循, 作到人人有专责, 工作有程序, 办事有标准, 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地勘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证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其次, 地勘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应成为一种摆设, 应严格依章办事, 同时, 还应根据地勘单位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适时作出相应的修改, 保证规章制度合理合法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4.4加强内部人才培养, 树立全员法律意识在所有经营管理活动中人的素质是决定性的, 所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是防范法律风险重要措施, 也是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局可考虑利用内部网络、简报等形式定期宣传基本法律知识, 同时有重点地开展专项法律知识培训, 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投标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让全体员工知法、懂法、守法, 对法律产生敬畏感, 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使全体员工尽快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 逐步养成按章操作的行为习惯。

4.5强化法律事务工作, 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近两年, 部分地勘单位已认识到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性, 并聘请了律师做为单位的法律顾问, 在单位经营活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我认为现在这种法律顾问聘用形式还不能适应地勘单位发展的现实需要。据了解, 被聘请的法律顾问在本单位大多没有固定办公地点, 没有参与到单位经营管理活动过程, 仅就合同或我们认为的一些重大事项请法律顾问把关, 加之地勘行业的特殊性, 一般律师不懂地勘单位经营模式和管理现状, 不能有针对性的提供法律意见, 对地勘单位的重大决策发挥不了应有的影响, 无法全面识别地勘单位存在的法律风险, 更谈不上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因此我认为要想全面发挥法律顾问的作用, 就必需请法律顾问进入地勘单位的管理层, 了解地勘单位运营的全过程, 有条件的地勘单位可以组建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 在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等环节, 在投资、合作等项目中随时预防法律风险的产生, 将纠纷的诱因消灭在初始阶段, 从而对地勘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起到积极的作用。

5 妥善处理法律风险防范和事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科技期刊应注意防范科学性差错 第2篇

针对科技文稿中存在的科学性问题,提出编辑作为科技期刊出版的主体和把关人,应注意防范科学性差错。指出科学性差错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和复杂性,更不容易防范。并就此提出防范科学性差错的.根本措施:高度重视,严格制度,强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素质精良的编辑队伍。最后指出,为了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把防范科学性差错“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以防患于未然。

作 者:潘秀华 刘彦琴 杨华生 安正琴 Pan Xiuhua Liu Yanqin Yang Huasheng An Zhengqin  作者单位:潘秀华,刘彦琴,杨华生,Pan Xiuhua,Liu Yanqin,Yang Huasheng(《河北林果研究》编辑部,保定市油田路 河北农业大学 071000)

安正琴,An Zhengqin(河北农业大学财务处,保定市油田路 071000)

刊 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年,卷(期):2001 12(1) 分类号:N55 关键词:科学性   差错   防范   科技期刊   编辑  

★ 确保安全生产

★ 安全防范教育主题班会总结

★ 注意用电安全主题班会

★ 注意食品安全主题班会讲话稿

★ 秋季初中开学第一课疫情防范班会热门

水文地质问题研究与科学防范 第3篇

摘要:随着矿井开采向地层深处不断延伸,地层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愈加复杂,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了解煤矿防治水的危害、措施和管理办法,加强矿井水的探测和疏放工作,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采取相应的矿井防治水措施,是降低水害事故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煤矿;防治水;措施

在煤矿开采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始终是一个极为重要,但也是一个易于被忽视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地下水引起的各种工程危害时有发生。为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要加强防治水技术管理,查明水文地质问题,评估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作用及影响,同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水害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矿井水灾的危害

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增加吨煤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矿井水灾对矿井生产危害较大,轻则影响矿井生产效率,重则造成淹井人亡的恶性事故,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恶化生产环境。可造成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使工作面及附近巷道空气潮湿,工作环境恶化,影响个人身体健康。

(二)增加排水费用,提高吨煤成本。矿井水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排水设施、设备和排水费用。

(三)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水对金属设备、设施具有腐蚀作用。

(四)损失煤炭资源。主要是指隔离煤柱的煤损。

(五)引起瓦斯积聚、爆炸和硫化氢中毒。

(六)当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的排水能力或发生突然涌水时,轻则造成矿井局部停产或局部巷道被淹没,重则造成矿井淹没、人员伤亡,被迫停产、关井。

二、防治水工作存在的问题

矿井防治水是指在尽可能地保持矿井或采区开采前原有的水文地质状态,减少或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流入矿井、巷道、采区而危害采矿工作所采取的措施。由于认识不足、开展不力,使防治水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缺乏,绝大部分乡镇煤矿未进行过正规地质勘探与水文地质勘探,现有水文地质资料难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近年煤矿整改中,有些煤矿补编了地质报告和水文地质报告,但大多数内容偏简单,指导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甚至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

二是煤矿矿井水文地质工作开展不力,水文地质编录及观测资料缺乏,无矿井水文地质台帐或台帐内容不全。绝大部分矿井未进行矿井涌水量观测。

三是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水害类型和水灾隐患底数不清,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预报不及时,对有突水危险的地方监测不够或无监测制度,防治水措施与防探水措施不完善,甚至突发矿井突水事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是各类防隔水煤(岩)柱未留设或留设不规范。少数煤矿甚至越界超深跨界开采,破坏了井田边界防隔水煤(岩)柱,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化。

五是矿井排水设备(包括水泵、水管、配电设备)和水仓不完善,满足不了排水工作的要求。

三、科学开展矿井防治水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煤矿要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类矿井要采用适合本矿井的物探、钻探、化探等先进适用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重视地球物理技术在煤矿水害方之中的地位,在采取设计阶段坚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和瞬变电磁技术进行补充勘探,查明落差大于5m的断层及富水性。

二是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凡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要开展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三是加强“雨季”三防工作。煤矿企业必须就防范暴雨洪水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消除隐患。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导致淹井。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四是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和职工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各产煤地区相关部门要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增置各类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煤矿企业也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煤矿企业要结合典型水害案例,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煤矿企业发生透水后,要立即启动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四、防治水的技术措施

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防治。

地表水防治。首先查清新增井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其次对井田范围内及相邻矿区回采塌陷所造成的地面裂隙进行检查、充填、疏通。然后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以导流为主,导排结合。对地面排放水系统进行完善,各排水沟进行清淤、加帮垫底。对各扬水站设备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完好,对蓄水池进行清淤。对地面塌陷坑、裂隙、废弃露天坑及废弃小煤矿等进行回填。

井下采空区积水的防治。一是采空区积水的防治。采空区积水是由于开采时的低洼地段或下山开采所形成的,要以疏放为主,查清各期开采时形成的采空区积水情况,及时建立探放水系统进行探放水,确保煤层开采过程的安全,要按规定设立水仓和排水管路。健全相邻矿井间的交换图制度和雨季巡回检查制度,完善生产活动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制度,要做好定期报交换图工作。

二是断层水、裂隙水和钻孔水的治理。该煤矿井田内断层较多,断层破碎带较宽,导水性较强,当井巷工程施工穿过断层时,断层裂隙带水或断层导通的积水区的水就会进入矿井。对断层水的治理主要以疏导为主,在开采时要留设防隔水煤柱,确保开采安全。

【参考文献】

[1]陈书平,张慧娟.矿井水文地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2]周晓晨.矿井水文地质与防治水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4(5):32-32

谈农机事故的预防和科学防范对策 第4篇

建设现代化农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近几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 将发展农业机械化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所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使农业生产步入了机械化时代, 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 随之而来发生的农机事故也逐渐增多, 给社会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1 影响农机安全生产的因素

1.1 驾驶操作人员

(1) 由于驾驶操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安全生产意识差, 麻痹大意, 违章操作造成的。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多, 农机事故呈上升趋势, 而且以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交通事故居多, 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无牌无证、酒后驾驶、违章载人、超速行驶等现象随处可见, 车主大多抱有侥幸心理, 不相信危险不幸会降落到自己头上。

(2) 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较差, 经验不足造成的。据有关资料介绍, 驾驶拖拉机最初三年是容易出事故的阶段。尤其是年轻人, 驾驶操作水平低, 经验不足, 遇紧急情况反应失常, 判断失误, 处理不当极易造成事故。

1.2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由于其使用环境、制造工艺、设计要求相对其他行业低, 造成了农业机械的安全性能较差, 振动大、嗓音高, 安全设施简陋。目前, 有些拖拉机的制造水平、设计要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如小型拖拉机没有后视镜, 灯光照明设备不全, 没有警示标志。挂车生产管理处于空白状态, 非法生产的挂车大多没有灯光照明设备, 没有刹车, 没有警示标志。由于拖拉机灯光照明设备不全, 挂车没有反光警示标识, 夜间行车造成交通事故;拖拉机制动力不足, 刹车失灵造成车毁人亡的案例举不胜数。

1.3 道路环境

道路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工作环境多在乡村公路、田间等, 条件恶劣, 拖拉机行驶困难, 机具容易损坏, 进而造成农机事故;二是由于道路设计不合理, 弯道、陡坡、平面交叉路过多, 周边视线不开阔等环境原因极易造成拖拉机交通事故;三是恶劣的气候, 雨天、雪天、大风、大雾等都是造成事故的多方面的原因。

2 农机事故的预防

农机事故的预防工作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不要把安全生产工作变成“说起来重要, 办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可抓可不抓的工作, 要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 时刻牢记, 使安全生产工作变成我们抓农机监理工作的自觉行为, 常抓不懈, 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1)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以发生事故为反面教材, 广泛宣传拖拉机无证驾驶、非法载人、酒后驾驶、拖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巨大危害。二是在农忙季节、节假日的重要时期, 利用广播、标语、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交通知识, 使广大群众和驾驶操作人员时刻牢记交通安全。

(2) 进一步加强拖拉机驾驶人员队伍管理。强化农机驾驶人员素质教育与培训, 对农机驾驶员考证工作实施严格管理, 严把拖拉机驾驶操作人员考试关。对农机校培训期限不满的, 不进行理论和实际考试, 对理论和实际考试不合格的, 不发给农用拖拉机驾驶证。

(3) 进一步提高拖拉机技术状态管理。目前, 有许多黑车或已达到报废年限的拖拉机仍然上路行使, 技术状态不好, 交通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我们一定要对这些拖拉机进行严格管理, 坚决做到技术状态不达标和拖拉机手续不健全的, 不给办理落户登记手续, 无牌拖拉机不准从事作业和上路行驶。

(4) 进一步加强上路行驶拖拉机的管理。要认真分析农机事故发生的特点, 针对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车、超员超载、客货混载、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持续组织开展农机违法行为专项整治, 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5) 加大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及装备投入。全面提高农机监理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 投入资金进行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设备更新, 提高安全检测现代化与科学化水平。

3 安全生产因素控制的科学化

3.1 驾驶操作人员

(1) 增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各级政府和农机监理部门, 要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放在头等位置上来抓, 真抓实干。这样, 才能从主观上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

(2) 增强驾驶操作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法律法规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国家的各种有关农机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的规定是为了保障农机作业及交通安全而制定的, 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未必一定能造成事故, 但对其他人或财物存在着危险, 如闯红灯、无牌无证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 让其懂得按规则办事, 懂得对他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3) 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拖拉机农业机械虽不是高科技产品, 但是要熟练地驾驶操作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经验。熟练的驾驶操作技术、灵活反映能力、肢体灵活的配合及科学的处理能力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突发性的农机事故。

(4) 加强对驾驶操作人员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活动的一种约束, 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是对拖拉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行为的限制, 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安全。法律法规本身就具有国家强制性, 违法违规行为在一定时期内必然存在, 这就要依据法律进行监督管理,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 使其接受管理, 依法用机。

3.2 拖拉机、农业机械

(1) 拖拉机、农业机械的安全技术指标、设计标准、质量要求等直接影响到农机安全生产。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拖拉机、农业机械的技术标准, 加强生产企业质量监督, 严厉打击非法拼装等违法行为, 从生产源头监督管理农机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2) 制定拖拉机强制报废的相关规定。达到报废标准的拖拉机投入农业生产, 本身存在巨大的事故隐患, 同时对他人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所以, 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拖拉机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报废, 强制解体, 避免其继续使用。

3.3 道路交通环境

道路交通环境、作业条件也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道路设计、危险地段的警示标志、必要的安全措施、醒目的安全提示, 都能给驾驶操作人员客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驾驶操作环境, 保持必要的警惕, 集中精力驾驶操作, 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4 科学防范对策

4.1 强化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农机监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广大人民群众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的有效途径, 是各级政府和农机监理部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手段。利用广播、电视、报刊进行广泛宣传;出动宣传车, 开展农机安全事故图片巡回展出, 印发宣传资料和定期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预防农机事故教育课等多种多样的安全宣传教育方式。

4.2 加大对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

在农闲时期, 分批分期地对广大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切实提高他们的驾驶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学习《道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使他们既有一定的交通知识, 又有一定的驾驶技能。

4.3 切实加大田查路检力度

充分发挥农村交警中队的作用, 加大力度, 深入乡村进行田查路检。严厉打击无牌、无证、酒后驾驶、客货混载、超速、疲劳驾驶、拖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把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把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切实担负起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责任。

4.4 抓好农机监理自身队伍建设

科学防范 第5篇

1 双季稻生产在季节安排及品种搭配上存在的问题

1.1 群众对防范寒露风灾害的忧患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 部分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已淡化了“春争日、夏争时”抢季节的意识, 弱化了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在播种时间安排上存在随意性, 播期差异大, 加上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部分晚稻迟播、迟插、迟管, 尤其是中熟、迟熟品种, 因播种时间拉长, 使抽穗期推迟, 加大了寒露风危害的风险。

1.2 早熟品种偏少, 品种搭配不合理

近年来, 由于审定通过的早熟品种数量偏少, 中迟熟品种比例过大, 适宜桂北种植的105~110天的早熟品种选择范围很小, 所以农户在早晚稻品种搭配上多数采用“中搭中”或“中搭迟”的搭配模式, 造成早稻不能及时成熟收割, 余下的生产季节不足, 耽误了晚稻抛栽最佳季节, 导致其齐穗期推迟到安全期以后。

1.3 水稻品种繁多, 更新速度过快, 群众盲目种植

近年来, 每年审 (认) 定的水稻品种数量繁多, 适宜于各稻作区的品种数量也相应增多, 新品种更新频繁。因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督管理机制, 许多已通过审定的品种,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出现调换品种、鱼目混珠的现象, 导致农民对新品种生育特性掌握不够, 加上部分种子企业及经销商因利益驱动, 擅自夸大宣传品种的生育期及品种性状, 误导农民购种, 导致群众盲目推广种植, 造成播种期、栽播期不当。

1.4 采用的栽培方式导致水稻生育期延长

目前, 除灌阳县以外, 全市抛秧技术推广面积达到95%以上。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 经常存在塑盘育秧种子使用量不足, 秧苗带蘖少, 成秧率偏低等问题, 导致抛栽后基本苗不足, 按时够苗困难。经过追施分蘖肥, 特别是在倒四叶至倒二叶施用穗肥以后, 生育期会延长5天左右, 造成全年生长季节紧张。

另外, 由于审定品种的试验环节采用的是手插秧, 而群众采用的是抛秧, 导致实际生育期比审 (认) 定生育期推迟7天左右。

2 双季稻生产对季节要求

根据多年试验观察, 全市双季稻对季节的一般要求是:早稻在3月底前播种、5月1日前抛栽完毕, 5月15日前够苗, 6月底前齐穗, 7月下旬初成熟;晚稻在7月上旬播种, 8月1日前抛栽完毕, 8月15日前够苗。晚稻齐穗期南、中和北部县应分别为10月5日、9月25日和9月20日之前, 这也是防御晚稻寒露风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 在正常栽培条件下, 如果早稻推迟到4月5日以后播种, 晚稻推迟到“立秋”节后移栽, 南、中和北部县的齐穗期分别安排在10月上旬末、9月底之后和9月下旬, 则容易导致寒露风危害。

3 确保双季稻安全生产的防范对策

3.1 源头把关, 严格做好品种管理工作

3.1.1 认真搞好品种审 (认) 定工作。

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品种审定评价体系, 包括审定前试验栽培管理、观察记录、经济性状描述评价和数据获取等各环节都应做到公正、科学、准确、有效;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品种审 (认) 定的各项评价指标和标准, 品种审 (认) 定描述和适宜种植区域确定应更加切合生产实际。其次, 对审定后的品种要进行跟踪观察, 对生产中表现熟期偏长但性状优良的品种的适宜推广区域应进行适当调整。

3.1.2进一步完善早熟品种的审 (认) 定评价标准。

根据桂北稻作区特殊的气候特点, 早稻推广生育期为105~110天的早熟品种。如株两优819, 不仅稳产, 而且有利于晚稻品种的安排, 可有效避过寒露风危害, 确保双季晚稻生产安全。在品种审 (认) 定工作中, 应将日产量的增产幅度作为早熟组的一项主要评价指标, 以便审 (认) 定出更多适宜桂北早稻种植的早熟品种, 从而有利于早晚稻品种的合理搭配, 确保桂北稻作区双季晚稻生产安全。

3.1.3 进一步完善品种试验体系, 以满足生产实际需要。

一是在桂北设立晚稻207熟期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根据桂林市目前晚稻生产形势以及秋冬种生产发展需要, 结合桂北晚稻生产的气候特点, 晚稻使用105~108天的品种将更有利于安排秋冬农业生产季节, 同时也有利于避过寒冷天气的危害, 在确保稳产的前提下力求增产。因此, 在桂北设立晚稻207熟期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 为桂北稻作区晚稻品种使用和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二是开展常规优质稻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目前, 桂林市常规稻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临桂、永福县常规稻推广面积已达到60%以上, 今后种植面积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 在该区域建立晚稻常规优质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 以便筛选适合桂北稻作区种植的常规优质稻品种。

3.1.4 开展水稻品种田间抗寒性试验。

为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水稻品种审定评价体系, 应设立试点开展晚稻品种田间抗寒性试验, 主要针对已进入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程序的杂交晚稻品种和优质常规稻品种, 为科学评价品种的抗寒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近年来寒露风发生规律, 采取科学安排播种期、分期播种等办法, 以确保试验获得成功。

3.1.5 严格实行问题品种退出制度。

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加强对品种审定后的跟踪调查, 对个别在生产上表现抗性差, 调换品种或真实性存在问题, 或者产权不明、品种来源不清的品种, 应严格实行品种退出机制, 确保农业用种安全。

3.1.6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进一步规范经营者行为。

一是要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 进一步强化种子企业及其经销商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做到依法经营, 合法经营。二是严格做好种子市场监管, 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以及经营假冒伪劣种子行为。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良种, 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季节意识和防范寒露风的意识, 适时播种, 提早抛栽, 加强田间管护, 确保晚稻安全避过寒露风危害。

3.2 采取配套栽培管理措施, 确保双季晚稻稳产增产

3.2.1选用生育期适宜、抗逆性较强的良种。

种子企业、经销商在制作品种介绍资料时, 描述的内容应与当地省级品种审 (认) 定公告的内容相符合, 并正确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购稻种。农技推广部门应通过试验、示范掌握新品种的特性以及在当地的种植表现, 并在各自区域内细化推荐主导品种。品种搭配模式:在正常播期条件下, 早稻、晚稻实际可利用的生育期在北、中和南部县分别为110天、115天和120天左右。同时应注意, 由于品种审 (认) 定描述的生育期是手插秧生育期, 因此在北部县作抛秧栽培的实际生育期应在品种审 (认) 定公告生育期的基础上再加5~10天。北部县早稻实际生育期仅有110天左右, 应选择“株两优系列”早熟杂交稻组合为主, 确保在7月中旬后期成熟;晚稻则选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

3.2.2 把握最佳抽穗期, 合理品种搭配, 卡死晚稻播栽期。

多年的气象资料表明, 将早稻抽穗扬花期安排在阴雨天气基本结束的6月中下旬, 是本市早稻抽穗结实温光条件的最好时段, 既可避过“五月寒”, 又可避过7月高温, 同时可确保早稻于7月20日左右成熟, 在季节上利于抢插晚稻。同样, 将晚稻抽穗扬花期安排在高温结束的9月中下旬, 这阶段对晚稻灌浆结实十分有利。因此, 合理的品种搭配模式是:桂林北部、中部和南部县的早、晚稻生育期分别按“110天+110天”、“115天+115天”和“120天+120天”左右搭配;如果采用抛秧, 桂林北部、中部和南部县的早、晚稻生育期分别按“105天+108天”、“110天+110天”和“115天+115天”左右搭配。按熟期搭配, 北部县早、晚稻抛秧以“早搭中”模式为主, 少部分可采取“中搭早”或“特早熟配搭迟熟”模式;中部县采用“中搭中”为主;南部县可采用“中搭迟”或“迟搭中”的搭配方式。播种期应根据不同熟期的品种, 卡死晚稻播种期和移栽期。

3.2.3 早稻适期播种, 防寒育秧, 培育壮秧。

防寒育秧是早稻抢季节、夺高产的关键措施。以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为播种安全期, 适期播种期为南部县于3月中旬播种, 中、北部县在3月中、下旬播种, 最迟不超过4月5日。为培育出数量足够的壮秧, 栽足基本苗, 在防寒育秧的基础上, 需要增加早稻早熟品种的用种量, 一般杂交早稻抛秧每亩用种量要达到2千克以上。采取精整秧田、施足基肥、喷施多效唑或施用壮秧剂等措施培育壮秧。

3.2.4 建立苗情观察点, 及时预测早稻生育进程, 指导晚稻品种选择及播期。

在双季稻主产县恢复建立水稻苗情观察点, 在5月25日至6月10日, 即晚稻播种前, 通过剥查早稻幼穗分化进度, 预测生育进程, 预报其成熟期, 从而正确指导农民根据早稻成熟情况, 对应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晚稻品种, 并根据抛栽对适龄秧的要求指导适时播种, 达到既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又减轻寒露风冷害的目的。

3.2.5 组织机械化作业, 抢进度赶季节。

在“双抢”季节, 受水利条件和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可通过组织机械化作业, 抓紧时间抢收早稻, 抽水抗旱, 及时翻耕整田, 抢插晚稻, 以缩短“双抢”时间, 赶上季节。

3.2.6 推广先进栽培技术, 增强稻株抵抗力。

通过推广大孔径秧盘育秧、编织布隔层育秧和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培育壮秧, 延长晚稻秧龄, 有利于抢上季节。在肥料配比上, 要合理施用氮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尤其是钾肥;加强以病虫防治为主的田间管理, 适时露晒田, 后期保持湿润管水, 使禾苗生长健壮, 增强稻株抗逆性。

3.2.7 采取有效措施, 科学防范寒露风危害。

科学防范 第6篇

1 桥式起重机的溜钩及其存在的危害

所谓“溜钩”就是指当桥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的工作停止之后, 由于存在较大的惯性在起吊的物件之上, 就会导致重物出现下滑现象。在起升机构不再工作时, 制动器就会产生能够支持1.25倍额定载荷的制动力矩, 而在惯性的作用之下, 说需要起吊的物体在下降的时候, 惯性的形成一般选择在50mm~60mm之间为最佳。

如果“溜钩”的事件出现, 就会导致严重的危险出现:首先, 对于人身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在起吊运行的过程里面, 当跟地面的工作人员配合作用抑或是遭遇紧急的情况时, 需要将控制器及时扳到“0”位, 这个时候就会因为溜钩而发生重物下滑, 对地面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其次, 会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桥式起重机在起重作业环节中需要做到三点, 即快、准、稳, 但是在对重物进行定位时, 卷筒会促使重物下滑, 出现“溜钩”, 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坏。最后, 对生产效率造成影响。当出现了“溜钩”的情况, 在起重作业当中, 起重机就会出现失稳、失准, 就会导致无法及时的定位重物, 从而使得工作一直反反复复, 最终将操作的节奏放缓, 使得地面配合人员与行车人员的心理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对生产效率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

2 使用新装备、新技术, 防范桥式起重机发生“溜钩”

应当使用新技术对起重机进行改造, 防止“溜钩”发生, 确保起重机安全可靠地运行。近年以来, 可编程控制技术以及变频技术日渐成熟, PLC及变频器的价格也在持续下降, 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 国家大力推广新技术, 因而更新并改造桥式起重机的装备及技术等已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 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可编程控制以及交流变频调速等技术在起升机构、安全联锁以及大小车行走机构等过程中实施集中控制, 确保桥式起重机的操作安全而平稳, 成功消除起制动的冲击影响, 在防止发生溜钩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

其一, 使用电气系统监视制动器的运行状态, 并及时预警, 防止发生溜钩, 保障桥式起重机运行过程的可靠、安全。在PG矢量控制这一模式之下使用变频器的运行信号实现对电磁制动器的控制, 当达到0Hz运行时输出的转矩为180%, 转矩将在20ms的时间以内响应, 成功避免因为重物的溜钩发生抖动;

其二, 对于自动转矩提升的有效控制。在运行的实际过程当中, 应当适当的提高高中频电压, 从而提高启动转矩, 改善低频的特性, 从而使得在结构起升的时候能够一直保持具有足够大的转矩, 从而避免溜钩现象的出现;

其三, 起升机构的电气控制应当具备定位的功能。在对较大的负载进行制动定位时, 对于变频调速应当安装相应的制动电阻器, 而确保停车能够准确就需要将机械制动与电气相互结合, 从而避免溜钩现象的出现。

3 防范桥式起重机的机械系统故障, 避免发生“溜钩”

其一, 没有合理调整抱闸, 主弹簧出现过松的情况, 导致制动力矩不能够达到要求, 造成溜钩。因此在对抱闸进行调整时, 务必保持一种认真负责的心态, 在调整过程中做到细心、专注, 严格以安全技术的规程要求为准完成调整工作;

其二, 抱闸打开不均匀抑或是间隙过小, 导致在抱闸工作的进行过程中闸的一侧或两侧的间隙太小。而在不频繁的工作之后, 起吊的重物就会因为闸瓦以及闸轮处于相对的冷态状况造成收缩, 最终导致溜钩的产生;

其三, 制动轮的表面沾有油污会促使摩擦的阻力减小, 从而导致抱闸不紧发生溜钩。所以制动轮的表面应当得到适时的清理, 避免沾上油污, 一旦发现油污就必须及时使用煤油进行清洗, 杜绝溜钩;

其四, 制动器的杠杆系统由于存在铰链等活动关节被卡主的现象造成抱闸失效, 从而产生溜钩。对于此类危害的防范, 主要是要将活动关节及时的润滑, 让抱闸的动作能够缓慢的恢复。而会有卡阻的现象出现在抱闸复位的时候, 因此, 需要我们在实验与观察的时候做到耐心、仔细才能够发觉;

其五, 制动轮的调整。当摩擦的表面出现了深度高于0.5mm的环形钩槽时, 会减小摩擦片跟制动轮之间的接触面积, 造成制动力矩降低, 进行导致溜钩现象出现。因此, 需要将制动轮卸下之后, 进行适当的加工磨削。然后再进行使用, 而不再需要进行淬火的热处理。

4 科学管理, 提高操作技能, 防止“溜钩”事故发生

其一, 对于桥式起重机来说, 它的制动器是用于制动停止工作的重要安全装置之一, 因此应当时常对制动器进行检查并保养, 有效防止溜钩事故发生;

一方面, 科学规定检验制动器的时间。为了更好地防止溜钩事故的发生, 每班作业开展之前都应当仔细检查起升机构的制动器, 于是桥式起重机的操作司机在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时应当将重物吊离地面0.2m~0.5m, 然后将其放下, 用以验证制动器是否可靠, 在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够进行正常的运作。另一方面, 当桥式起重机起吊的重物接近或者是达到了额定的荷载的时候, 就需要认真的对于制动器进行检查, 然后再通过短距离、低高度的试吊之后才能够进行吊运;

其二, 如果在起吊重物的过程中察觉到制动器失灵, 就应当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同时将控制器扳到第一档, 促使起吊物上升的速度降到最小, 当快要提升至目标位置时再将控制器扳到下降的最小一档, 促使起吊物下降的速度达到最小;

其三, 起升机构安装的制动器必须要是常闭式的, 且要促使制动的安全系数在理论上跟相关的规定相符。当吊运的重物属于易燃易爆、液态金属或者是有毒有害的物品的时候, 就需要将两套常闭式制动器安装在起升机构之上, 并且每一套制动器的安全系数都必须在1.25的数值之上;

其四, 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知识教育, 最大限度地提升桥式起重工作人员的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 尤其是要透彻分析桥式起重机的一系列故障现象, 帮助他们在分析故障现象的同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排除故障, 切实减少发生溜钩事故的几率。

5 结论

笔者对桥式起重机的溜钩危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的防范, 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高效, 防止因为溜钩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当然, 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是系统的, 需要我们长期坚持, 致力于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故障并及时防范, 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胜永, 季本山.基于PLC和变频器的港口桥式起重机控制系统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0 (1) .

[2]胡忠华, 孙钦友.基于PLC技术的起重机防溜钩系统的设计[J].上海铁道科技, 2010 (2) .

[3]周新华.矿山桥式起重机提升机构溜钩事故的分析及对策[J].矿业快报, 2006 (8)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防范】相关文章:

闪存病毒的历史回顾、剖析与防范方法病毒防范06-13

内部防范06-10

防范事故06-12

瓦斯防范06-13

入侵防范06-23

防范事项06-24

软件防范06-29

审计防范07-27

应对防范08-05

防范监控08-05

上一篇:中国金融监管若干问题下一篇:学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