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隐患范文

2024-07-12

现场隐患范文(精选10篇)

现场隐患 第1篇

关键词:施工安全,临时用电,浅析

安全才能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 这已成为当前所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共识, 而建筑施工安全措施之一的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 更是建筑工程开工前、施工中都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保障工作。统计数据表明:临时用电是施工现场极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一个项目, 触电事故更是五大伤害之一。因此, 我认为:在建筑施工中有必要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督工作。以下是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经验, 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作浅要的分析。

1 外电防护不严

某些施工场所由于受场地的限制作业面十分靠近外高压线路, 但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或只是采取了极简陋的防护。其原因除了施工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外, 跟人们对高压电的认识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通常额定电压在1KV及以上的称为高压, 其与低压电的区别在于:低压不接触不触电, 而高压不接触但达到一定距离有触电危险, 因为高压线周围空气被“电离化”使周围空气带电, 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人靠近会有触电危险或受电场影响导致意识不清醒而产生坠落事故。因此当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架空线路之间至少最少安全距离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 保护零线引出点错误

目前, 建筑施工用电采用的三相五线制是由市电的三相四线增设一专用保护零线 (以下简称“PE”线) 而来, 这就涉及PE线从何处引出的问题。有的工地则从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侧引出, 这些都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正确的接法应该是由工作接地或配电室的工作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工作零线处引出。很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包括电工在内都觉得PE线引出点错误只是小问题, 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不懂得TN-S系统的工作原理造成的误解, PE线引出点不正确是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会影响到整个工地的用电安全, 其中原因还得从TN-S系统的工作原理讲起。TN-S系统简而言之就是工作接地+专用保护接零, 其工作原理就是当发生碰壳时将事故电流转化为短路电流, 使主回路中的保护装置动作, 切断主电源, 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其优点在于通过设立独立的PE线使故障电流回路的阻抗较小, 回路的电流大, 而使保护装置动作相对其他系统更快速,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当PE线由分配电箱的重复接地处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的负荷侧引出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这时如果设备外壳带电, 故障电流回路照样流经第一级保护装置, 第一级保护装置将不起作用, 因为保护装置是通过检测项线 (俗称“火线”) 与工作零线之间电流量的不平衡来工作的。这样带电的设备外壳就会引起触电事故, 所以当发现工地PE线引出点错误时应立即要求其整改。

3 部分设备保护接地, 部分设备保护接零

有的工地一部分用电设备作保护接地, 一部分则作保护接零, 这也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建筑工地内的用电设备都属于同一个用电系统 (某些特别大的工地有一个以上的用电系统除外) , 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 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 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引起触电事故。正确的做法是只采用保护接地。

4 重负接地数量不足

重复接地数量不足是指在配电线路的中间处或末端或两处都没有做重复接地, 这是施工现场经常能见到的安全隐患。重复接地工作不应该被忽略, 施工实践证明, 重复接地能有效降低故障点的对地电压, 减轻保护零线断路时的危险性。

5 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

有不少建筑工地虽然PE线引出点接法正确, 亦有按要求做重复接地, 但仍然存在一样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安全隐患, 就是专用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在保护线搭接或分支的地方草草了事, 未按安全用电的有关要求执行, 这样很容易导致保护零线在连接处断开或存在较大的电阻值而不能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有的外表看上去连接完好, 但实际上连接处存在较大的电阻值, 这种情形不仔细检查比较难被发现。保护零线连接不牢固会引起什么后果呢?就是当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 就够不成单项回路, 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 就回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 引起大范围的电器设备外壳带电, 造成可怕的触点威胁。所以保护零线连接问题应受到施工企业及安全监督人员的重视。保护零线连接和分支应按安全用电的要求做到保证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且不增加电阻值。

6 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不正确

一般工地都有在总开关箱和末级电箱安装漏电保护器, 但其中有很大部分漏电保护器参数是不符合要求的。较常见的问题是末级电箱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过大以至影响其保护或第一级电箱漏电保护器参数选择过小造成频繁跳闸影响正常工作。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不影响正常工作。要求不动作电流不小于电气线路或设备正常泄露电流最大值的两倍。2) 发生漏电事故时, 能迅速动作, 起到保护作用。要求直接接触保护的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

7 电箱进出线设置在箱体的侧面或上顶面或后面

电箱进出线应设置在箱体的下底面, 严禁设置在箱体的侧面、上顶面和后面。但很多建筑工地的电箱都是进出线在箱体侧面或上顶面的, 这和市面上的电箱都是通用电箱, 并非针对建筑施工现场施工有关。这样的电箱在雨天极容易造成雨水从电线进入而引起短路或触电事故。

8 办公生活设施用电未设置PE保护和漏单保护器

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制度 第2篇

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制度是为进一步实践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的理念,严格落实建设部关于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部署,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检查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排查整治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减少建筑安全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建筑施工现场隐患排查制度具体规定:

一、公司各分公司、办事处和项目部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管组织机构和制度,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督促给施工现场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应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检查责任制,做到“三防”(防漏查、防错判、防瞒报)、“四到位”(全面排查到位、责任主体到位、整改措施到位、公司职能部门监管到位)。

二、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容:一是建筑施工安全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二是各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建立和落实;三是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四是危险性较大工程特别是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以及脚手架工程等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专家论证和实施情况;五是安全培训教育情况,特别是农民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和“三类人员”的培训考核及持证上岗;六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以及有关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情况;七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和班组安全隐患定期巡查记录和自查、自改和销案的有关情况;八是事故报告和处理,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理情况。

三、隐患排查治理重点以防范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和规范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为重点,主要内容为,一是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批、专家论证、交底、验收等情况;二是建筑起重机械的备案登记、安装、拆卸、检测、验收、使用、维修保养等情况;三是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安全防护用品的采购、查验、检测、使用情况。

四、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做到“三个结合”: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建筑安全专项整治重点结合起来,解决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坚持与日常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结合起来,严格建筑安全生产许可,加大动态监管力度;坚持与科技进步结合起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禁止使用淘汰落后的设备 和技术,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五、职能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监督检查效能。应及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工作,并突出重点,加强对建筑起重设备、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开挖、高大模板及脚手架、施工用电等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临边和洞口防护的监督检查,切实消除施工现场存在的重大隐患。

六、职能部门每月应对各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隐患进行排查,监督各项目部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治,确保整改验收合格,达到安全生产的状态。对查出的隐患应逐一登记建档,分类分级进行整治管理,整改工作要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对重特大事故隐患要实行挂牌整改,重点监控。对整改不力、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的施工现场应责令立即停止施工和停工整顿;对因整改不力而导致发生事故的,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医院每季度负责对各项目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组织一次督查,重点督查各项目部阶段性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布置、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及对上次安全隐患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发现有未整改或重复出现类似的问题,将严肃处理。同时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的督查结果纳入医院对各项目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工作考核。

八、各项目部应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做到迅速反应、果断应对、依法处置。要加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九、医院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每个月召开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会议,总结阶段性地排查整治工作的成果,及时研究和制定有关防范措施,部署阶段性排查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整治内容,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保证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对排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医院职能部门要督促、指导各项目部及时组织开展阶段性安全生产隐患自查排查工作。在排查工作开展期间,进一步完善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危险性较大专项施工方案的专家论证制度,最大限度杜绝施工现场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产生。

现场隐患 第3篇

有关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及其特点分析

1.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分析

(1)对于建筑施工现场而言,其总体布局欠合理。不少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随意进行临时公棚的搭建,并任意堆放建筑材料。虽然施工现场进行了作业分区,但未对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及其有关作业分区进行明确的布置。调查发现,不少施工现场未对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及电气焊割区进行划分,有些虽划分了区域,但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分隔,这样一来,一旦有火灾发生,将很难控制火灾的蔓延。

(2)未对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可燃废弃物统一进行处理。调查发现,多数建筑施工现场所产生的锯末、油漆下脚料以及刨花等可燃易燃材料未及时派专人进行清理,也未进行集中场地的设置,有些甚至对此类废物进行焚烧,这些都为施工现场带来了极大的火灾隐患。

(3)没有以施工图纸及有关消防要求为依据来进行施工,并将防火技术标准随意进行降低。少数建筑工程没有经过消防部门的审批就擅自进行施工;有些虽已经通过了消防部门的审批,但仍以建设方意图为依据对局部平面设计进行擅自改变;有些单位选用了大量可燃材料,因而导致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发生了大幅度的降低,造成建筑火灾荷载的增加。此外,不少工程偷工减料的现象十分严重,所选用的室内家具、电线、铺设材料、吊顶及墙布等根本没有考虑到相关的防火措施。有些在装修过程中将消防设施进行了遮挡,并擅自将消防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的设计宽度及数量进行了减少,因而带来了严重的火灾隐患。

(4)因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承包单位相对较多,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因而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并导致火灾隐患很难及时被发现。建筑施工现场搭建的诸如厨房、宿舍及办公室等临时性公棚随处可见,有些都连成了一片。这些建筑多数为钢结构,且耐火等级十分低,消防设施的配备极不齐全,防火间距也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通常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且安全意见极为淡薄。因此,一旦有火灾情况出现,将会造成火烧连营、群死群伤的情况发生。

2. 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的特点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我国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隐患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建筑密集且耐火等级低,火灾蔓延的速度快;(2)违章用电及用火的情况较为普遍,且电气线路敷设的规范性不足;(3)不以施工图纸及相关消防要求为依据进行施工,并随意进行防火技术标准的降低;(4)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十分缺乏,且消防安全素质也相对较差;(5)临时性的消防设施欠缺,有关消防器材的配备也不够,消防安全通道不畅通,小火容易酿成大灾;(6)矛盾纠纷相对较多,人为纵火的情况时有发生。

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对策分析

1. 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

应当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对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进行层层落实,以相关规定为依据,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主要是由施工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加强分包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并进行责任状的签订,以明确各单位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责任。

2. 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规划

以现场平面布置情况为依据,对各作业区进行合理划分,尤其是明火作业区域及易燃易爆物品存放等区域应进行警示标志的设立。此外,易燃易爆材料的储存应进行专用仓库的设立,且同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应超过15米。应尽可能采用难燃性材料,以减低火灾荷载,此外,还应注意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确保相互之间的防火间距足够大。

3.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的监督及检查

一方面,应对可燃材料的使用量进行严格限制,并对建筑物内部各部位所用装修材料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应对消防设施及标志是否被遮挡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消防设施及疏散通道能够正常进行使用。此外,还应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针对薄弱环节,诸如用电情况、危险品的储存情况、宿舍安全情况、消防器材的配备等情况进行严格检查。

4. 加强用电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确保电工的合格性,保证其能够正确合理地对电气设备进行安装和维修。此外,还应加强电气焊割场所、施工现场焊割操作、用电场所、民工宿舍等场所的管理工作。

5. 加强防火管理

应对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氧、乙炔瓶不可混放,焊接过程必须派专人监护,并配备齐全的消防器材。对施工现场所产生的易燃易爆材料应派专人进行监督和清理,并集中存放,统一进行处理,不得对其进行焚烧处理,临时堆场应设防火标识,并进行防火设施的配置。

6. 加强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

应对施工人员,尤其是电、气焊人员以及新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确保其掌握消防安全管理的任务及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其本职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对易燃易爆物品使用过程中的火险特点进行了解,以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同时,应注意消防安全的有关注意事项,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及初期火灾的应对措施。

结 语

总而言之,有关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有关单位管理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督促检查工作,并不断提高每位人员的防火意识,以尽可能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天然地基的现场检验及隐患处理 第4篇

1 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与勘察设计时不相同

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各处各异,因位置的变动地质条件也可能不同。笔者对某工程一附属建筑物基坑验槽时发现建设单位为了废地利用将该附属建筑物位置移动了200多米,施工单位按原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2.8 m时地基土均为填土,填土成分有的基坑以粉煤灰为主,有的基坑以黏性土为主。经现场检验,填土强度不满足设计的要求,必须重新进行处理。验槽时20个独立基础基坑基本上都已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坑地基土均为填土,基坑虽作了简单的支护但随时都有可能塌滑。据调查填土厚度在6.0 m~8.0 m,上部2.0 m~3.0 m为粉煤灰等杂填土;下部为素填土,主要成分为黏性土。回填时间约5年。考虑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大开挖是不可能的,经与设计人员协商建议全部挖除上部填土至原状黏性土,然后用块石混凝土砌至设计标高,经分析比较这是最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但基坑开挖深度达8.0 m,如何保证坑壁的稳定性是方案能否可行的先决条件,笔者根据现场地质条件,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坑壁垂直方向打锚桩,坑壁内侧横向交叉锚固分步开挖”的方案,得到了施工方的认可并实施,实践证明该方案对填土深基坑开挖并保证坑壁稳定性是可行的。

2 坑底标高与设计标高是否相符

施工开挖的基坑标高与设计标高不一致的问题,一般如果施工开挖的基坑地基土与勘测成果不一致时验槽比较容易发现,但如果施工开挖的基坑地基土与勘测成果一致,验槽时就有可能忽略了,现场检验人员一定要注重这一问题,以消除工程中由于施工使建筑物基础埋深浅于设计埋深而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特别是在地形变化大的情况下,使受偏心荷载的独立基础置于分界边缘时,基础容易产生滑移和倾斜。如某厂有一建筑物基坑开挖时,基坑地基土为新近填土,不满足设计要求,按勘测成果,基础埋深-2.0 m处的地基土为可塑~可塑偏硬的粉质黏土,勘测成果与基坑开挖的实际情况不符,经现场检测分析,原因为施工方弄错了标高,基坑开挖深度与设计深度相差0.8 m。再挖除0.8 m后,基坑地基土为可塑~可塑偏硬的粉质黏土,与勘测成果相符,也满足了设计要求。

3 地基土性质与勘测成果是否相符

基坑地基土性质与勘测成果是否相符是现场检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两者不符合,原因何在。笔者在对某变电所建构筑物基坑进行验槽时发现,主变压器、主控制楼等重要建筑物的基坑地基土与勘测成果相一致,而邻近的一些附属建构筑物基坑地基土与勘测成果不相一致。分析其原因认为,由于原始地形存在高差使变电所局部地段存在填方,部分附属建筑物基础埋深较浅,按设计标高,施工开挖的坑底距原始地表面只有0.5 m~0.8 m,由于该位置原为水稻田,表层地基土在水下长期浸泡软化,而在勘测时忽略了对表层地基土工程性质的分析研究。勘测任务书中一般只提供变电所主要建、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和设计地面标高,而一些小型的支架设备基础未提供埋置深度,特别是存在填方地段,造成勘测时忽略对原始地面表层地基土性质的分析研究。通过现场检验,不仅使设计施工符合场地岩土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也给我们反馈一个信息:在进行岩土工程勘测时,要搞清设计标高与原始地表面标高的关系,不要忽略对表层地基土工程性质的分析研究,而且有利于我们总结勘测经验,提高勘测水平。

4 基坑内积水问题的处理

基坑内积水,土的天然状态被破坏,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发生变化。现场检验时,有时发现基坑内积水,这时应督促施工单位予以排除,并根据土的性质、湿度情况,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特别是地基土为特殊性土,如清除被水浸泡的土层,并保持基坑地基土为天然状态。某工程地基土为膨胀性土,施工基坑开挖现场检验满足设计要求。但在基础垫层浇筑之前,下起了大雨,雨后基坑内积了很多水,地基土被浸泡了一天一夜,施工方把基坑内积水排除以后欲浇垫层,但基坑表层膨胀土层被水浸泡,力学性质已下降很多,经笔者现场督促,挖除了基坑内被水浸泡软化的土层,消除了事故隐患;又如某线路工程,一杆塔地基土为厚层(4.6 m)杂填土,因承载力低,变形大,地下水位浅,设计采用大板基础。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在基坑内排水,且地下水位不易降低,当基础垫层浇好1 d后,发现有开裂现象,因此,施工单位要求进行设计修改,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笔者经过现场检验认为,基坑在抽水过程中将碎块石中充填物如黏性土、砂砾石等带出,大大地降低了杂填土的密实度,使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如何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笔者经过分析计算建议采取基坑外排水,在基坑四周共布置四口降水井,将泵头设置在-1.9 m~2.0 m位置抽水,使基坑四周水位保持在-1.9 m左右,同时向基坑中充填中粗砂并捣实至-1.5 m(设计基础埋置深度)后浇筑基础。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5 基坑地基土不均匀性及其处理

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有限的钻孔不一定能反映地质全貌,基坑开挖后,软弱层往往可见。某变电所35 kV开关室条形基础基坑现场检验时,发现中间有一段(约1.0 m长)为结构松散的素填土,物理力学性质与其他段相差很大,该段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6填土地基的质量控制

某电厂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的要求,一些小型附属建筑物以施工中产生的填土为地基,设计对填土质量有严格的要求,施工中如何控制填土的质量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笔者在现场检验时详细地检验了填土的成分,用轻便贯入仪对其密实度及均匀程度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采取一些扰动土样,进行击实试验,取得了相关的参数,建议并提出合理的施工处理措施,得到了设计、施工的认可并实施,该工程建成使用三年运行良好。

7基底存在管道等的处理

由于人类长期的工程活动,城区的自然地貌不断改造,一些沟、塘、河流被掩埋而形成暗沟、暗塘、古河道;不规则分布的古井、古墓等形成浅部地层障碍;特别是近代,城区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堆积,地下管线的埋设,使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有限的钻孔有时不能全面反映地下的真实情况。如某桩基施工中发现地下4.0 m深度有直径60 mm供水管道,1/3水管位于东北侧桩身内。施工图勘探时,因桩间距较小,为2.4 m×2.4 m,勘探点布置于塔位中心,未能发现地下有管道,而规划设计等有关单位无人知道又无图纸资料表明该管道的走向和埋置深度,对此经有关单位进行地下管道探测,结果发现相邻塔位处有上下分布的两个管道,判定上面的为直径很小的管道,而下面管道大小无法判断,建设单位将杆塔位杂填土挖至2.0 m深,只发现一根直径为15 mm的管道,因场地范围有限,若继续往下挖,难度大且不安全。有限深度内能否发现另一根管道,这一难题摆到了建设及施工单位面前。笔者验槽时根据塔位处管道的走向、杆塔间距、相临塔位原始地形,综合判断塔位的大管道延伸至相邻塔位,最多位于相邻塔位东侧1/2的范围内,经现场人工小螺纹钻(按20 cm网格状布置)钻至6.0 m深(杂填土为4.2 m),未发现有大口径管道,经分析认为可以施工。经桩基施工查验,未发现有大口径管道。

8结语

实践证明,现场检验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设计施工符合场地工程地质的实际,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工程质量与运行的安全,消除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并总结勘测经验,提高勘测水平,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摘要:对天然地基现场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消除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以确保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工程质量与运行的安全,从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天然地基,现场检验,事故隐患,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DL/T 5074-1997,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S].

[2]雷树恒.浅谈岩土工程勘察外业工作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08,34(25):147-148.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第5篇

JZDQTJ-5合同段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编制单位:江西通威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6 年 09 月 20 日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编制依据及目的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以安全责任为中心,落实层级的责任制,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隐患,防止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护职工在施工及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我们必须履行的职责,也关系着每一个职工切身利益;关系着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及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关系着社会的安定繁荣及人民的安居乐业,所以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认真对待。

根据建设部强制性行业标准《公路水运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建筑施工企业劳动保护工作检查评分标准》的规定,按照167号国际劳工公约《施工安全与卫生公约》的要求,施工现场做到安全生产不发生事故,应对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排查整改,特制定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方案。

公路桥梁施工是高空作业,跨线施工,临时设施多,工序环节多,工人量在且复杂,都将增大安全生产的难度。必须落实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现将行业中多发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中署、粉尘、坍塌、火灾和爆炸)的安全隐患排查方案供从事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日常工作指导(也可作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要认真付诸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充实完善,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为认真吸取事故和我区近期发生的施工安全事故教训,坚决遏制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会议精神,按照市建设局《公路水运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部署,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建设战线必须迅速行动起来,按照“够威、够硬、够严、够细”的要求,对全区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通过排查推进我标段安全生产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成立施工安全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技术总工、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三、排查内容

以深基坑、桥梁施工及高空作业工程为重点,对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第五标段进行全面排查,排查主要内容为:

1、地下管线保护情况。所有挖掘施工作业是否在开工前查清附近地下管线(包括电网线、水网线、燃气管网线等)的分布情况,是否有管线保护措施。

2、质量安全受监督登记情况。建设工程是否有质量安全监督手续,是否依法纳入监管程序。

3、大型起重设备安全管理情况。如吊车、龙门吊等大型运输设备是否制定拆装方案,是否履行检测、验收手续,现场拆装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4、临时用电使用情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是否按照三相五线制布设,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是否符合要求。

5、现场安全防护情况。安全防护方面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6、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管理情况。桩基工程、高墩施工、T梁预制、T梁架设、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满堂支架工程、跨线保通等在施工前是否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高大模板工程、30米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跨线保通,施工单位是否组织专家组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方案是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四、排查时间安排

本次排查自2016年9月20日开始至 2017年3月31日结束,每周至少两次次排查。排查工作应结合施工安全生产大检查一同开展,由项目安全部负责组织具体实施并对排查结果进行跟踪,落实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我标段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对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根据排查工作分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按时完成排查工作任务。

(二)各部门要根据项目管理权限和责任划分管理原则,对各自责任区范围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进行排查,并将排查结果上报项目安全部门备案。

(三)各部门及施工班组要按照排查工作内容认真进行自查整改,全面清除事故隐患。

(四)排查工作要做到工作落实、检查细致、严格要求。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整治措施的要求进行整改。

(五)检查人员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职责。对不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检查不到位、走过场或因检查不到位造成重大事故的责任人员,严肃追究责任。

现场隐患 第6篇

一、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

1.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布局不合理。

(1) 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 (2) 易燃、可燃材料多。 (3) 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条件较差。 (4) 有的建筑物未经消防部门审批, 擅自施工, 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但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 还有一些单位装修时遮挡消防设施, 减少安全出口、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设计时净宽度和数量。

二、施工现场职工消防安全意识谈薄

部分施工单位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消防安全素质较差大部分施工负责人主观上舍不得投入资金, 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

三、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1、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 违章安装电气设备、私拉私接电气线路现象较为严重, 也用的直接将配电装置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

2、普遍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

施工期间, 经常使用电焊、气焊和用明火来熬沥青, 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 操作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 特别是一些改扩建以及建筑内部装饰装修工程, 没有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甚至边营业边施工, 不计后果。

3、施工单位忽略烟头点火源管理。

施工现场办公室;民工宿舍建筑材料堆场;可燃、易燃物较多, 并且雇佣的临时民工、外来人员吸烟的随意性强, 一旦将烟头丢弃在火灾危险等地方, 时间一长, 极易造成火灾。

4、忽视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管理。

施工单位经常使用氧气、乙炔;同时民工食堂大部分临时采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一旦使用管理方法不当, 造成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泄漏, 遇到明火, 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5、忽视意外火灾。这种火灾是由于不能预见或忽视管理引起的, 主要是管理不到位, 发生民工私仇、泄愤等放火案件火灾。

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 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预防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 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消防部门要依法监督、严把审批关, 避免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在依法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单位要限期补办有关手续, 严格依照法定程序, 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技术标准进行有效的科学监督管理, 依法审批, 从根本上治理火灾隐患;按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 新建、改建、扩建、改变用途、建筑内部装修等建筑工程在施工前, 必须主动到当地消防部门申报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未经审批的, 不得开工。

2) 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

(1) 要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 合理划分各作业区, 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 设立明显的标志, 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

(2) 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 减低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 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 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明火作业区与其它建筑防火间距不小于25米。如受场地限制, 要采取一定的防火措施后, 可适当减少防火间距。

(3) 确保施工现场的消防车道不得少于两处且宽度不小于4米, 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堵塞消防车道, 更不得占用消防车道作业,

(4) 民工宿舍附近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 大型建筑工地应设置消防水池以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

3) 施工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1) 确定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安全负责人, 对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成立义务消防安全组织, 负责日常防火巡查工作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停工前后的安全巡视检查, 重点巡查有无遗留烟头、电气点火源、明火等火种。

(2) 对雇佣的临时民工必须经过消防安全教育, 使其熟知基本的消防常识, 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期火灾, 特别是要加强对电焊、气焊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 使之持证上岗。

(3)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火管理。要严格落实危险场地动用明火审批制度, 氧气、乙炔瓶两者不能混放, 焊接作业时要派一监护人, 配齐必要的消防器材, 并在焊接点附近采用非燃材料板遮挡的同时清理干净其周围可燃物, 防止焊珠四处喷溅。二是在民工宿舍、员工休息室、危险物品库房等火灾危险处设立醒目的严禁吸烟等消防安全标志, 必要时设置吸烟室或指定安全的吸烟地点。

(4) 加强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施工单位确定一名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电工正确合理地安装及维修电气设备, 经常检查电气线路、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 重点检查线路接头是否良好、有无保险装置、是否存在短路发热、绝缘损坏等现象;电气设备周围是否有可燃物, 尤其是危险物品库房内电气设备、灯具是否符合防爆要求。

(5) 加强运输和储存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物品管理。一是运输时包装要严密, 放置稳当、避免碰撞。二是储存要设立专用仓库, 要求与其它建筑物保持至少15米的间距, 不得超量储存同时派专人负责收发登记。

现场隐患 第7篇

化工装置现场仪表的点比较多, 且面也比较广, 对其实施故障和隐患分析与处理是维护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而这也要求仪表维护工作人员必须要正确判断故障与隐患, 及时进行处理, 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本文针对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典型的故障案例与隐患案例, 提出合理化的处理方式、改进方式以及建议, 以保证仪表长周期、安全且可靠地运行。

二、化工装置现场仪表故障处理

1. 双法兰液位变送器

故障现象为某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 所用双法兰液位变送器经常出现故障, 且频繁处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双法兰变送器发生故障或者正压引压管根部位置存在带气问题。在处理上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第一, 更换所用的变送器;第二, 若排液还不可得到及时地处理, 可于正压至负压这一位置添加一根相应的积液排气所用的管子, 以此有效地解决带气问题。

2. 加热炉快开风门回讯开关

故障现象为加热炉快开风门回讯开关发生故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磁头或者趋近开关发生故障, 又或者接线端子的接触不良、线路发生故障。根据其故障的分析,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处理:第一, 更换趋近开关或者磁头;第二, 对线路进行仔细地检查, 且将接线端子接触不良问题排除;第三, 若采取上述方式均无效, 把回讯开关以及磁头移出高温区, 并重新进行安装, 以此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 某小口调解阀

故障现象为某小口调解阀发生振荡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定位器发生故障、接线端子的接触不良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基于此故障原因的分析,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第一, 更换作用阀门定位器;第二, 对线路进行仔细地检查, 同时将接线端子接触不良这一故障排除;第三, 当定位器和阀门不匹配时模式就会发生振荡, 此时就会使阀门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 可于阀门定位器输出位置增设一个相应的气容, 该气容的主要作用为缓冲以及减少脉动。

4. 燃料气压力

故障现象为燃料气压力增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变送器发生故障、接线端子的接触不良或者线路发生故障。其处理方式为:第一, 更换所用变送器;第二, 对线路进行仔细地检查, 同时将接线端子接触不良这一故障排除;第三, 可于引压管的下方位置增设集液罐, 且定期实施排放;或者将变送器改至取压管嘴一次阀的上方, 在有冷凝液时就会自动地流至管道。

三、化工装置现场仪表隐患处理

1. 烟道挡板控制蝶阀的在线校验以及投用。

在烟道挡板控制碟阀的在线校验过程中, 可通过付轴限位螺栓的调整来对碟阀实施限位, 即将主轴上的固定螺栓拆下以后, 使付轴和主轴相脱开, 利用AMS或者375编程器来对碟阀实施校验。其投用步骤主要如下:当完成了碟阀的校验工作以后, 将主轴上的固定螺栓安装上, 使付轴和主轴能够相连, 由控制室将信号发送至碟阀, 就阀门定位器的输出进行观察。当定位器A/B孔所输出的风压一样时, 把碟阀切换至控制室来进行控制, 最后将轴限位螺栓对于碟阀所产生的限位解除。

2. 改进压缩机轴瓦温度。

在改进压缩机轴瓦温度的安装过程中, 安装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若安装不当, 当机组运行时测温元件位置很容易引起漏油, 最终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鉴于此, 为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 基于多年机组维护经验的总结, 建议对温度引出管进行改造, 将其改造成为垂直向上进行安装, 同时对密封位置屏蔽网进行剖除, 且进行704密封胶的灌注, 经过实践所获效果良好。

3. 引压管拉断的预防。

因开停工时, 温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容易导致反应器的升降可达到80cm, 而此时仪表引压管也会相应的升降。在这种情况下, 为防止引压管被拉断, 可把引压管做成一个带膨胀弯形状, 以免因热胀冷缩导致应力发生变化。

四、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应用过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

在化工厂化工装置仪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应尽量避免所用仪表发生故障或者受到损坏, 尽管当前在化工厂中所用仪表的可靠性均比较高, 但是在实际应用时避免不了会出现各样的问题, 鉴于此, 在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应用过程中,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针对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对仪表设计进行合理且科学地改进。同时业主方、施工单位以及监理方应共同协作,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与图纸来施工, 严格按照操作要求与规范来予以执行, 保护好仪表成品。第二, 若仪表电缆接线未密封好, 很容易使雨水或其他相关液体进入到仪表的内部, 造成仪表出现电路故障或者某机械部分的润滑较差, 针对这一情况, 在采购仪表时要注意仪表电缆密封接头的检查, 且在选型时要确保接头尺寸和电缆外径应匹配, 严格按照要求来密封接头。第三, 仪表维护工作人员还应加强操作规程以及专业技术的学习, 保证直接作业的可靠与安全, 定期实施检查和维护, 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予以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及潜在的各种隐患, 基于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 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通过本文的内容介绍可知, 做好计划维修工作以及预防性维修工作, 可有效避免仪表出现故障, 减少备件费用以及维护强度, 确保化工装置能够正常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许国胜, 袁环, 谢平平等.煤化工装置现场仪表典型故障与分析[J].广东化工, 2011, 38 (9) :158-159.

[2]任西栋, 李怀伯.谈化工生产装置现场仪表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9) .

[3]杨子东.化工生产装置仪表的选用、安装及维护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5) .

现场隐患 第8篇

从目前看, 建筑工地不安全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绝大多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没有订立安全责任合同。单位法人代表的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淡薄, 没有认真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二是没有建立健全用火用电管理制度和消防组织机构。有部分单位没有制订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没有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消防安全教育;三是临时建筑物耐火等级低。建筑工地大多都有许多临时建筑, 如工棚、仓库、食堂、宿舍等, 这些建筑大量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材料;四是明火管理不严, 无防火安全措施。由于施工现场做饭、熬炼沥青等需要使用明火及电焊作业, 且易产生飞火, 从而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五是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设备设施配置不符合要求, 甚至有少数工地未配备消防器材设备设施;六是施工现场大量油毡、木材、油漆、塑料制品及装饰、装修材料等可燃易燃物品乱堆乱放、混存混放容易引发火灾。

加之建设工地施工现场因施工阶段性原因, 往往存在消防车通道不畅、缺乏消防水源、部分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缺乏等问题, 一旦发生火灾, 很难在第一时间处置初期火灾, 导致火灾迅速蔓延扩大。

二、建筑工地易发生火灾的主要部位

(一) 堆场

建筑工地现场一般都存放着大量的可燃材料, 如木材、油毡纸、沥青、汽油、松香水等。这些材料除部分存放在条件较差的简易仓库内, 绝大多数都露天堆放在施工现场, 一旦遇到飞火很容易被引燃, 进而蔓延成灾。

(二) 外墙夹缝

目前大型工程中保温、隔音及空调系统等工程使用保温材料的地方越来越多, 保温材料的种类繁多, 在隔音保温效果较好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成为火灾事故元凶后, 工程上转而寻找其耐火替代产品, 如橡塑板、玻璃棉、岩棉、复合硅酸盐等。目前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橡塑保温材料, 它以丁腈橡胶、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 虽然具有一定的耐火性, 但是“难燃”终究不可避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燃”。2009年的央视大楼火灾就是因为燃放烟花引燃屋顶的可燃材料引发。而仅2010年, 淮安市区就先后有新亚国际商城、万达广场、河畔花城等多个建筑和装修工地因非法用火引燃保温材料等引发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的火灾。

(三) 冷却塔

冷却塔主要用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工厂中的空调、制冷、漂染等水冷却系统中, 其主要材料为聚酯玻璃钢。聚酯玻璃钢属燃烧体, 因此冷却塔安装、维修、拆卸时不得动用明火, 如动用明火则必须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然而, 就全国范围来讲, 因冷却塔施工引发的火灾比比皆是。2003年7月, 辽宁某化工厂在玻璃钢冷却塔施工安装过程中, 因电焊火花意外落到塔内聚丙烯波纹片上, 引起着火, 该冷却塔又被全部烧毁, 直接经济损失2万余元。同类事故还发生在湖北、上海等厂家。

(四) 临时办公区域、宿舍

活动板房由于搭建便捷, 成本较低, 隔音保温效果较好, 80-90%的建筑工地在办公、生活区采用活动板房, 尤其是大型工地。在“5.12”地震后, 简易安置房也多采用活动板房。活动板房其主要结构为由外层彩色涂层钢板和芯材组成的彩钢夹芯板, 其芯主要由EPS或聚氨酯组成, 外层一般为烘烤涂装型的镀锌钢板。芯材EPS是一种闭孔结构的硬质泡沫塑料, 正常情况下, EPS被钢板保护时, 小火源不易引燃它, 但彩钢板结构传热系数大, 耐火性能差, 当遇高温或EPS裸露接触一般火源时, EPS就很容易被点燃。劣质的彩钢夹芯板, 芯材直接使用聚氨酯泡沫, 其防火性能更差。

(五) 厨房和电、气焊等动用明火的作业点

大多数工地都存在大型设备的安装甚至是临时制造, 涉及到大量的气焊气割、电焊等作业, 这种作业产生的飞火、火星极易成为着火源, 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许多建筑工地由于场地限制, 食堂与人员住宿、建材堆场无明显分隔, 甚至一些工地存在“三合一”现象, 这就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此外, 部分民工乱设炉灶煮饭、烧水, 都容易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仅2010年, 淮安市区包括水韵天城、富士康在内的多个建筑工地因为职工生活用火用电不慎引发多起火灾。

三、建筑工地火灾隐患特点

(一) 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 易燃、可燃材料多, 火灾蔓延速度快

由于受施工现场局限性的影响, 多数施工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 或者成“一”字型排列, 并且这些建筑大多为临时性, 结构简易, 且耐火等级多为三、四级。另外, 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互毗连, 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仅用三合板等易燃材料进行分隔, 加之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一旦失火, 人员难以疏散, 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此外, 因施工需要, 部分施工现场仍然采用木制等可燃性的脚手架和易燃材料作为安全防护物, 特别是装修现场既堆放有大量的可燃性装修材料, 又存放有油漆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一旦发生火灾, 很容易造成猛烈燃烧, 迅速蔓延。

(二) 违章用火用电情况普遍, 用电量大、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

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施工现场机械化操作和用电量大幅度增加, 临时性用电多, 安装极不规范, 电线私拉乱接现象严重, 特别是在工人宿舍和食堂, 电线接头随处可见, 由于电线移动频繁, 致使绝缘层破损, 易引起短路导致火灾发生, 许多配电箱甚至随意安装在可燃木制构件上;部分电焊、气焊工作人员无证上岗, 施工期间没有采取保护措施, 氧气、乙炔等化学品随意存放;施工、住宿人员用火用电等管理不严, 火炉、液化石油气等生活用火设施的使用、流动吸烟得不到有效控制, 这些都极易引发火灾。

(三) 不按施工图纸和消防要求进行施工, 随意降低防火技术标准

少数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部门审批, 擅自施工;有的虽然经过消防审批, 但施工单位按着建设单位的意图擅自改变局部的平面设计;还有一些单位大量选用可燃材料, 严重降低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 偷工减料现象严重, 选用的电线、吊顶、龙骨、室内家具、地面铺设材料、墙布等根本不采取防火措施。

(四) 员工缺乏消防安全教育, 消防安全素质较差

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时, 很多施工负责人不履行自身消防安全职责, 认为消防管理是建设单位的事, 与己无关, 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建筑工人流动性大, 未经过严格的管理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对于消防安全知识掌握较差, 侥幸心理严重。另外, 由于工人从事重体力活, 下班疲劳睡觉不易醒, 一旦发生火灾, 发现不及时, 极易酿成大灾。

(五) 临时消防设施不齐, 消防器材配备不足, 消防通道不畅, 导致小火酿成大灾

在一些工地中, 除了较大的工地配备有少量的灭火器材外, 在一些中、小型工地, 根本无任何消防器材, 一些施工人员为图方便, 将一些易燃、可燃材料及杂物随处堆放, 造成消防通道不畅,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2010年12月29日, 重庆市巴南区一建筑工地宿舍区起火, 由于施工单位消防器材配备不足, 致使火势蔓延成灾。

(六) 矛盾纠纷多, 易引发人为纵火

建筑工程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 常常由于不能预见的因素或管理不到位引起各类纠纷, 进而导致民工或附近民众因泄愤而发生纵火案件, 如“11.5”天津塘沽区胡家园街薪盛园工地纵火案, “6.21”厦门巷北工业区二期道路建设工地纵火案等。

四、建筑工地防火管理措施

针对建筑工地存在的不安全现状及隐患特点, 为确保建筑工地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 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作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双方要签订安全责任合同, 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 有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二是施工单位要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及岗前培训, 定期开展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因施工单位大多数员工是农民工凑合起来的, 有时是临时召集来的, 进出流动性大, 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缺乏防火灭火自救知识, 当地公安消防及安监、住建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助施工单位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工作。三是监理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现场应禁止吸烟, 一旦发现有吸烟者, 必须从严处理, 并且在建的建筑物房间不准设置员工宿舍, 施工单位除对施工现场配备安全员每天进行检查外, 施工负责人应不定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督促。四是加强电源管理。施工单位应制订出电源管理制度, 不准在建筑物内乱接乱拉电线, 安装电线路时要有专业电工负责安装, 配电箱应选用一定厚度能防雨水的铁皮箱, 电气开关、配线应选用质量合格的厂家产品。施工现场进行电焊作业时, 应首先清除现场的可燃物, 确保现场清洁无可燃物。五是加强火源管理。施工单位要制订出火源管理制度, 对施工现场做饭、熬炼沥青动用明火, 要采取分隔措施。对于必须使用明火作业的部位要逐级审批, 动火后要组织专人看护现场, 作业完毕及时清理现场, 防止残火阴燃。六是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可燃物及建筑材料的管理。可燃物与明火点要保持一定的分隔距离, 尤其是对生石灰用量大, 而其火灾危险性又很容易被忽视, 应设立单独库房分类存放。对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 不准堆放在消防通道上。为防止火灾发生,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设施, 并定期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七是住建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发现火灾隐患及违章行为, 应当场或责令限期改正, 经复查后仍未改正的火灾隐患, 对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 按消防、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五、结论

建筑施工现场的火灾是可以预防和有效避免的, 只要我们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 从组织机制, 教育培训, 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 切实把消防安全工作贯穿到工程建设中去, 全面提高工程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工地火灾的发生率和影响损失将会大大降低。笔者相信, 在建设单位和消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能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防治工作,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 建筑工程项目不断增多, 加上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 建筑施工现场出现了大量的火灾隐患, 如不及时加以监督整改, 不仅会烧毁未建成建筑物及其周边建筑, 也会给社会的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近期建筑施工工地火灾事故呈现高发态势, 强化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健全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消除潜在的火险隐患, 降低工地火灾发生率, 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火灾隐患,防火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3]建筑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实施手册.2009年5月出版。

[4]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61号令) 2002年5月1日施行。

现场隐患 第9篇

1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

1.1 高层建筑基础深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 利用人工挖孔桩及大开挖技术对大范围内相当深度的地基土进行处理。如果支护方式不得当, 将会对附近的建筑物产生影响同时危害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由于高层建筑基础开挖深度深, 对地基单位面积产生了较大压力, 容易造成坑边物体落下及坑塌土压死人等安全隐患。对深基础带来的危害进行了解并加以分析, 才能有效防止高层建筑基础深对社会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1.2 高层建筑高处作业多

十层以上及总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建筑称为高层建筑。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从二十四米到四百米不等, 并且高层建筑大量作业都是在高空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建筑材料及设备垂直运输。所以应特别注意多层数高空作业中的垂直运输问题及安全规范施工, 避免高空落物事故发生, 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及高空作业安全、地面行人安全。

1.3 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

由于高层建筑楼层多、工程量大、工序多, 有时会出现多个工种联合交叉施工的复杂结构组织。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立体化, 上下层次都要进行施工, 所以严禁将头探到升降机井道内同时对空中落物现象加以防范, 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1.4 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

建筑施工对气候季节的要求较大, 为保证建筑的施工质量, 尽量避免选择在冬季和雨季进行施工作业, 这便造成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而紧的特点。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为两年左右, 在此期间因季节气候原因使施工暂停,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都会使施工设备转入危险状态, 极易发生安全事故问题。

2 加强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管理

2.1 安全教育

制定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建立安全第一的指导观念, 对高层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安全教育工作, 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保障施工人员及路人的人身安全及施工安全做出贡献。

2.2 建立安全施工责任制, 明确安全施工责任人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及施工安全、保证施工人员及周围过路人的人身安全, 在高层建筑施工工作中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高层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与目标, 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具体安全工作, 明确高层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势在必行。贯彻执行高层建筑安全工作制度, 并将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组合, 有利于将安全责任彻底落实到位。同时使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日检表并及时验收, 有利于目标到岗、落实到人, 将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负责人、工程监理的责任划分清楚, 层层把关, 各司其责, 最大限度的做好安全施工防范及管理工作。

2.3 在建筑施工前进行安全防护对策

高层建筑对施工前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建立安全施工责任体系、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用工手续完善、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工作门槛。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建立安全施工责任体系、建立安全施工管理部门、建立安全施工考核制度, 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考核, 同时所有现场施工人员要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

2.4 创建文明施工现场

在高层建筑施工开始前, 工程负责人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对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施工技术要求及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以确保现场施工安全、顺利的展开。同时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施工, 保证人员的安全及建筑质量与工期, 施工的安全技术保证必须贯彻落实到现场施工的每项具体工作内容中。对于现场施工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要保证安全技术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材料堆放有序、保持现场环境整洁, 使用施工现场安全色及安全标牌, 避免危险动作、减轻笨重劳动、消除噪声、治理尘毒, 从而创建文明的施工现场。

2.5 安全施工检查制度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制度及检查部门、建立定期经常性检查与随机抽样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做到在检查过程中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的检查, 避免检查制度流于形式。实行安全施工检查奖罚制度, 对于没有检查出问题的施工现场及行为予以表扬和奖励, 对于检查出安全隐患的现场及行为应予以整改并做到认真落实到位, 企业安全施工的检查制度对实际施工工作起着规范和整改的积极作用。

2.6 施工现场安全、规范用电措施

对于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使用照明的电压等情况, 企业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规范、安全用电制度, 同时制定《临时用电专项方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临时用电专项方案》的规定操作, 保证施工现场用电的规范性及安全性, 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2.7 高空防坠落安全对策

在进行高空施工的过程中, 应确保施工设备的稳定性, 如脚手架、操作平台等是否稳定, 施工人员将严格按照高空施工规范流程的要求, 规范、安全使用安全设施及施工设备, 避免因施工设施不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进行高空作业是应格外注意夜间作业的照明问题及恶劣天气下的安全问题。

2.8 防坍塌安全对策

在现场施工开始前, 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 建立施工现场《土方开挖方案》。现场施工人员在土方开挖及挖孔桩、下地基的过程中, 应避免大范围内盲目操作导致的基坑坍塌现象, 应严格执行《土方开挖方案》的技术要求, 规范、安全的进行施工。

3 结语

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要切实加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对策。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环境因素都可能对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带来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 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及思想模式, 充分重视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 并对有效防范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对策加以学习。对保障施工现场安全、个人人身安全起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缩减事故发生概率, 使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对策得以实现并不断提高及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崇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分析与预控措施[J].科技风, 2010, (04) :103.[1]徐崇斌.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分析与预控措施[J].科技风, 2010, (04) :103.

[2]蒋晓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9) :174.[2]蒋晓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9) :174.

现场隐患 第10篇

在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 正式通电起爆后, 工作面的雷管全部或部分不爆的现象称为拒爆。残爆则是指雷管起爆后而炸药没有被引爆, 或炸药没有完全被引爆的现象[1]。煤矿井下爆破作业时, 拒爆、残爆的产生主要是受爆破器材、爆破工艺、工作面生产条件及爆破工操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是常见的安全隐患, 必须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案及时处理。

2 拒爆、残爆的危害

拒爆、残爆的危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①由于拒爆、残爆的产生, 导致爆破中断, 不能及时将应爆破的煤 (岩) 崩出, 降低了爆破效果;②由于拒爆、残爆的产生, 第一次没有崩出的煤 (岩) 可能需要二次、三次才可以崩出, 增加了爆破材料消耗量, 增加了生产成本;③由于拒爆、残爆的产生, 给现场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就相当于留下了一个个隐蔽的“地雷”, 极易因施工人员不清楚拒爆准确位置或处理不当导致意外爆炸, 造成爆破崩人事故;④由于拒爆、残爆的产生, 残药残管可能混入煤 (矸) 中, 难以收集, 客观上造成了炸药、雷管的丢失。

3 拒爆、残爆产生的原因分析

3.1 电雷管方面

雷管是起爆药卷的爆炸能源, 一般以串联或串并联形式连接在网路中, 一发不爆就会导致拒爆。由电雷管引起拒爆、残暴的具体原因[3]:①电雷管制造质量差, 桥丝折断、虚接, 管头卡口不紧, 电雷管脚线绝缘胶皮质量差, 抽取时容易破裂。有时电雷管两根脚线根部扭结处会同时破皮短路等。②电雷管受潮;③串联使用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不同材质的电雷管;④雷管起爆能力不足, 起爆后炸药达不到稳定爆轰致使爆轰传递中断, 产生残爆或爆燃。⑤因保管不当造成管体内炸药变质或脚线生锈。

3.2 炸药方面

由炸药方面引起拒爆、残爆的原因:①配比不当或搅拌不均造成炸药爆轰感度降低, 雷管不能引爆;②药卷直径的减小也使炸药爆速降低, 且一旦小于炸药的临界直径, 将不能传爆, 造成拒爆现象;③使用的炸药硬化变质、超过保质期, 雷管无法引爆。

3.3 制作引药方面

炸药制作引起拒爆、残爆的原因:①抽取单个电雷管时方法不当, 破坏电雷管脚线绝缘层, 造成短路或漏电。②加工引药的方法不当, 斜插在引药中部、绑在药卷上, 使电雷管爆炸的聚能流不能有效传播到炸药中, 不能有效激活激爆炸药, 造成拒爆、残爆。

3.4 装药、封泥方面

装药封泥引起的拒爆、残爆原因:①装药操作不规范, 将雷管脚线捣断或绝缘皮破损, 造成网路不通、短路或漏电。②装药时, 用炮棍送药用力过大, 把炸药捣实, 使炸药密度过大, 敏感度降低, 出现钝化现象。③装药时药卷间有煤、岩粉阻隔导致残爆。④电雷管在引药中固定不牢或装药封泥时用力不当, 将雷管带出药卷捣入炮泥中, 因而造成拒爆。⑤潮湿或有水的炮眼没有坚持使用煤矿许用水胶炸药或煤矿许用乳化炸药, 使用非抗水型炸药受潮而造成拒爆。

3.5 网路连接方面

网路连接方面引起的拒爆、残爆原因:①连接电雷管脚线时有错联、漏联、短路、接地漏电现象。②爆破网路的接头生锈、虚接、有污物, 增大爆破网路电阻值。③连好的爆破网路被煤岩砸断或被拉断, 使网路断开。

3.6 爆破母线方面

爆破母线引起的拒爆、残爆原因:①不同质量、规格的母线或连接线混用。②爆破母线接头多, 接头生锈、虚接, 使用连接线太长, 造成母线电阻值大。③爆破母线接头不错开造成短路, 明接头和破皮处容易造成漏电。④母线接头与外界导体或大地接触。

3.7 发爆器方面

发爆器引起的拒爆、残爆原因:①爆破网路联接的雷管数量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 使单个雷管过电量太少, 造成起爆能力相对不足。②发爆器有裂缝或螺丝未固紧, 发爆器输出电能过小或充电时间过长。这时很容易使网路上的雷管通过电量不足, 造成网路部分或全部拒爆。③发爆器接线柱锈蚀、滑丝, 爆破母线与发爆器往往接触不良, 导致网路电阻过大, 产生拒爆。④发爆器内部由于受潮或其它原因, 造成窜电、漏电。主电解电容被击穿, 无法使电压、电流升到正常值, 导致输出电能不足, 造成网路内的雷管部分或全部拒爆。

3.8 其他方面

其他方面引起拒爆、残爆原因:①在深孔小直径装药爆破中, 药卷与炮孔壁之间存在间隙, 管道效应造成药卷敏感度降低, 药卷发生爆轰的直径小于爆轰临界直径, 并将爆轰方向末端的药卷压死造成残爆。②起爆顺序或炮眼间距设计不合理, 先爆孔把靠近炮孔中的装药压死。特别是不同段电雷管的炮眼间距在0.45 m左右, 更容易使邻近眼内的炸药受应力波的影响而出现拒爆。③工作面地质条件, 也是产生拒爆、残爆现象的因素, 如平煤股份香山矿2010年丁二采区下延皮带下山掘进, 巷道断面右上侧10 m范围内常留残爆现象, 其原因就是工作面巷道断面右上侧10 m范围邻近断层。

4 预防拒爆、残爆的措施

预防拒爆、残爆的措施有:①不领取过期或变质炸药和不合格的电雷管。同一爆破网路中, 必须使用同厂家、同批次、同品种的电雷管;电雷管出库前必须进行全电阻测试, 剔除断路、电阻值不稳定或误差大、管口松动的电雷管。领取电雷管后要检查电雷管两根脚线根部扭结处是否破皮短路;②经常检查发爆器和放炮母线, 并对发爆器的起爆能力进行验算;③装药前首先应把炮眼内的煤、岩粉清干净。向孔内装药和封泥时, 要小心谨慎, 将雷管脚线紧贴孔壁拉住, 慢用力轻捣动, 防止将药卷压实、将雷管带出药卷捣入炮泥中、捣断雷管脚线和刮破脚线绝缘层而造成网路不通、短路或漏电;④网路连接时, 连线接头必须扭紧牢固, 连线人员手要擦干净, 电雷管脚线的锈蚀和污物应清除掉。底板有积水的地点应采用上下炮眼交叉连线的方法, 保证脚线接头悬空。联线方式合理, 严格按爆破说明书要求的方式进行联接, 连线后认真检查。起爆前, 用专用爆破电桥测量爆破网路的电阻, 实测的总电阻值与计算值之差应小于5%。必须使用规格相同的母线或连接线;⑤正确设计和调整爆破网路, 爆破网路连接的电雷管数量不得超过发爆器的起爆能力。领取发爆器时, 检查发爆器的防爆性能和工作性能;⑥炮眼布置合理, 间距不能过小, 避免先爆炮眼把靠近炮眼中的装药压死造成拒爆;⑦装药炮眼孔径与药径之间比例适当, 尽量减少间隙效应;⑧不准装盖药、垫药, 不准采用不合理的装药方式;⑨有水和潮湿的炮眼应使用抗水炸药[4]。

5 拒爆、残爆的现场处置

严格遵守各项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地防止拒爆、残爆的产生。加强爆破后验炮工作, 及时发现拒爆、残爆, 现场正确处置, 若当班处理不完, 爆破工必须在现场交接班;若下一班不放炮, 应在现场向矿调度室汇报, 协调处理。发现拒爆、残爆后, 应先检查工作面顶板、支架和瓦斯状况, 无安全隐患后, 再进行处理。现场处置拒爆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5.1 网路、发爆器故障, 重新通电起爆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次爆破前必须用欧姆表对爆破网路进行全电阻测试。

(1) 爆破前测试爆破网路全电阻不正常时:①若电阻值很小, 说明网路有短路处, 这时应依次检查网路及母线, 查出短路处并处理后, 重新通电起爆。②若电阻值忽大忽小, 说明有虚接的接头, 此时应依次检查连线接头, 查出后, 将其扭结牢固, 重新起爆。③若不显示网路电阻, 说明网路线路或电雷管桥丝有折断, 此时需要改变连线方法, 拒爆炮眼较多时采用中间串并联法, 依次逐段重新连线起爆;拒爆炮眼较少时可采用两两并联再串联的并串联法, 重新连线起爆。查出拒爆后, 按处理拒爆的规定进行处理。

(2) 爆破前测试爆破网路全电阻正常, 若通电后拒爆时:①可重新再次试操作, 判断是否发爆器出现故障。②若从外观、充电声音、氖灯等方面不能明显判断属发爆器故障时, 必须先取下把手或钥匙, 随身携带, 并将爆破母线从电源上摘下扭结成短路, 再等一定时间 (使用瞬发电雷管时至少等5 min;使用延期电雷管时至少等15 min) , 爆破工方可沿线路检查, 查找拒爆原因。

5.2 炸药、雷管等原因, 重新打眼装药起爆

确定无法引爆的拒爆, 只能采取在距拒爆炮眼0.3 m以外另打与拒爆炮眼平行的新炮眼, 重新装药起爆。打新炮眼时, 应先弄清拒爆炮眼的角度、深度, 应在拒爆炮眼外端插入炮棍作导向标志。新炮眼应略深于拒爆炮眼。

5.3 处理拒爆、残爆时注意事项

处理拒爆、残爆时注意事项主要有:①处理拒爆、残爆时, 必须在班组长指导下进行, 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 当班爆破工必须在现场向下一班爆破工交接清楚;②严禁用镐刨或从炮眼中取出原放置的起爆药卷或从起爆药卷中拉出电雷管。不论有无残余炸药, 严禁将炮眼残底继续加深;严禁用打眼的方法往外掏药;严禁用压风吹拒爆 (残爆) 炮眼;③处理拒爆的炮眼爆炸后, 爆破工必须详细检查炸落的煤、矸, 收集未爆的电雷管, 当班交回爆炸材料库;④在拒爆处理完毕以前, 严禁在该地点进行与处理拒爆无关的工作。

6 结语

拒爆、残爆的处理工作必须细心, 万不可粗心大意, 存有侥幸心理, 否则将付出血的代价。发现拒爆、残爆后, 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爆破安全规程》和《爆破说明书》正确处理, 保障爆破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摘要:客观介绍了拒爆、残爆的定义, 阐述了拒爆、残爆造成的危害, 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并准确提出了拒爆、残爆的现场处置方法及预防措施。对确保矿井正常采掘作业, 降低爆破材料消耗以及有效保护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井下爆破作业,拒爆、残爆,爆破工艺,工作面条件,爆破网路

参考文献

[1]张振普, 易善刚.煤矿井下爆破工[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易善刚.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14.

[3]由明和.煤矿井下爆破拒爆的主要原因及预防[J].煤炭技术, 2006, 25 (9) .

上一篇:天然水晶下一篇:悬式水轮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