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2024-08-13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精选12篇)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第1篇

绿色地产,是指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符合建筑学原理的前提下,以保障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原则,以环保节能技术为支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内涵,以经济循环发展为基础,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立起来的住宅及商业类地产的开发行为。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环境及利润三要素的协调统一,也是可持续发展三原则在市场开发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人本就是指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建筑规划设计之中,为消费者打造舒适、健康及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环境是指在开发过程中,要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降低资源损耗及环境影响为目标;利润是指企业通过恰当的途径,合理解决各项矛盾,最终获得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利润”。

2 绿色地产发展现状

在国家节能减排大趋势下,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要求商品房的开发愈加注重节能和环保性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改变,对房地产行业环保、节能的要求及监管将不断提高并严格行。自1999年以来,一些地产企业陆续开始结合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及路径开始了绿色转型历程。绿色地产已经成为我国房产企业的必然选择,有不少房企开始涉足绿色地产,并且推出了许多均满足健康、环保、舒适、节能的绿色指标的住宅产品。具代表性的房企朗诗绿色地产,其从最早的集成式系统到户式化产品,从帕多瓦住宅到布鲁克被动房,从1.0产品到3.0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在2015年推出的3.0代表作,首个采用被动式建筑理念打造的住宅项目,从健康、环保、舒适、节能等各方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批准并发布的,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其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及能源利用、节水及水资源利用、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行管理及施工管理等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并设立了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最后对个评价指标评分,以总得分率确定建筑物等级,绿色建筑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三个等级的绿色建筑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小于40分。当绿色建筑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0分、80分时,绿色建筑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2559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超过2.8亿㎡,全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927.5万㎡,太阳能光电建筑装机容量达到2500兆瓦。2020年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城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达到50%,城市新建建筑能效要提升20%以上,完成老旧住宅节能改造面积达到10亿㎡,改造建筑采暖能耗强度下降35%以上。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亿㎡,改造建筑能效提高20%以上。

3 我国绿色地产发展出现的问题

(1)绿色产业链发展不够完善。绿色产业链的不成熟,严重制约了绿色地产的发展。绿色房地产应包括设计、建设施工、建材、装修、营销、居住和物业管理等全过程绿色化。我国绿色产业链尚在初级阶段,比如绿色建材,整个行业缺乏标准认证体系,绿色产品价格普遍要比普通产品高,市场内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等等,

(2)发展不平衡。绿色地产在北京上海及发达城市成为影响房企的主流因素,绿色建筑认证也蔚然成风。但是处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企,并没有开始绿色地产的转型,仍以关注利润回报为主,开发商对绿色建筑热情不高。

(3)消费者绿色理念不强。消费者需求是决定市场走向的重要因素,我国大部分群众对绿色地产这一概念不是很了解。广大群众眼中的绿色地产主要是指完善的物业管理及基础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标准、绿化率较高及文明的生活方式等,在购房时,房屋的低碳性能对购买者影响并不大,消费者对绿色地产理念的不了解,导致购房时对房屋的“绿色性能”没有硬性的要求,影响着绿色地产行业的发展。

(4)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绿色地产不是市场经济下的自然产物,绿色地产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强硬的政策及监管措施。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许多大型企业积极发展绿色地产,但是在实际建设中,绿色地产建设绿色地产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专门的监管单位,使建设出来的绿色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各种质量问题也层出不穷,影响着绿色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4 如何推动绿色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1)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应该加快绿色地产相关产业链的法律法规建设,形成一个完善的绿色地产行业的法律体系。最后要理顺管理机制,在各地方政府设计专门的管理机构,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建立第三方专家及审查制度,监管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及建设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保证检测、评价节能建筑及各系统节能情况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加大绿色地产及绿色概念宣传,使消费者真正普遍了解绿色地产的基本内容。通过媒体电视报纸等一切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绿色低碳生活,提高人们绿色环保意识,使广大消费者形成绿色消费概念,促进地产行业的绿色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大力研发地产行业产业链绿色产品。这些绿色产品,不仅要节能效果好,而且还要低成本,性价比要高于同类产品,使开发商主动积极的购买,同时降低建筑成本。如果一栋房子各项性能优于其他房屋,价格还比别的要便宜,那么作为消费者,肯定会选择好的房子,开发商就会自然而然地大力开发绿色建筑,无形中刺激了绿色地产行业的发展。

5 结束语

2016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明确:到2020年,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将达50%,“十三五”规划聚焦于建立一个“清洁、低碳、高效的现代系统”来进行一场能源革命。由此可见,未来的五年,是绿色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

参考文献

[1]程枫.我国城市房地产绿色发展的伦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园林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第2篇

(1) 流于形式,忽略内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园林的艺术风格也史无前例地更趋向于大同,上海的海纳百川使其园林也不可避免的深受海外设计思潮的影响。这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技术可以更流通了,但是全球化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个性或者自我认知能力。

从陆家嘴中心绿地建设一直到上海城市公共绿地的全面建设,形式感强烈的西方造园手法的引进已经从一种对中国园林艺术形式的补充、启蒙,走向了为形式而形式的怪圈。借鉴西方园林艺术的同时,我们却没有很好地审视一下这些形式产生的源泉及其内在涵义,只是简单的模仿。莫名其妙的轴线、子虚乌有的大圆、再配上牵强的说明,只求形式的园林是没有灵魂和活力的。海派园林作为海派文化的载体,其内涵和精神受到的关注很不够,海派文化也因此面临威胁。

西方园林文化的大举入侵,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西方社会多年的经济发展为其设计内容和经营运作提供了完备的模式;另外一个方面,国内的园林设计力量和机构力量薄弱,传统的园林风格缺乏变化和缺少新的想象力的加盟,社会风气的浮躁也是一个原因,

(2) 缺乏创新,模仿成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园林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高潮,促进了现代化园林的建设。上海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典范成为各城市园林建设竞相模仿的对象。一时之间,“向上海学习,建设现代化园林”成为各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城市美化运动。由于城市园林建设的急功近利使得园林设计的周期大大缩短,设计的模仿抄袭蔚然成风,形式和风格的趋同不可避免。换句话说,全国各地园林风格接近,失却了原来的地方特色。海派园林区别于其他各地园林的形式,如今却到处可见。海派园林独有的园林形式优势不再。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第3篇

摘    要: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就很难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天津市林业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天津;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12.032

Curr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Tianjin

ZHANG Yue-hong1, LIU Shan2, ZHANG Jie2, LIANG Ya-nan3, GAO Hai-jian3, CHEN Xue4, SUN Guo-hao1, ZHANG Miao1, YANG Hong-chen1, ZHANG Wei-wei5

(1.Jixian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Jixian, Tianjin 301900, China; 2.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Tianjin 300074,China;3.Baodi  Forestry Bureau of  Tianjin, Baodi, Tianjin 301800, China;4.Tianjin Forest Seedling Demonstration Base, Tianjin 300074, China; 5.Tianjin Beichen District Plant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Beichen, Tianjin 300400, China)

Abstract: Forestry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strategy, which 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ith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dustry, forestry is very difficult to be comprehensi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opportu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forestry industry in Tianjin are introduced in four aspects.

Key words: Tianjin; forestry industry;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林业产业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没有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就很难全面、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天津市林业产业现状

1.1 经济林现状

目前,天津市已建成天津市小枣基地、天津市津西北水果基地和蓟县干鲜果品基地三大经济林基地,同时开展山区及滨海葡萄基地建设和冬枣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东部滨海地区鲜食与酒用葡萄产区;大港、静海、津南冬枣、金丝小枣产区;津西北水果及设施栽培产区;蓟县北部山区特色优质果品产区。经济林生产面积9.3万hm2,年产各类干鲜果品24.1万t,产值约9亿元。

1.2 林木种苗情况

目前,天津现有苗圃751个,其中国营苗圃27个,集体苗圃113个,民营苗圃611个。实有育苗面积8 318 hm2。其中:国有苗圃1 085 hm2,占苗圃总数的13%;集体苗圃476 hm2,占苗圃总数的6%;个人育苗6 757 hm2,占总育苗面积的81%。各类苗木总量达到21 612.6万株。初步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人育苗相结合的苗木繁育格局。

1.3 花卉产业情况

全市现有花卉种植面积397 hm2。全市现有大中型花卉市场13个,花卉企业74个,拥有现代化温室34万m2,日光温室75万m2。花农1 867户,从业人员5 000余人,年销售额近亿元。形成了园林、农林、农垦、乡镇集体、独资等多种形式的花卉生产、经营实体。

1.4 森林旅游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共有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和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保护区1处)。依托蓟县的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武清区的港北森林公园、滨海新区的官港森林公园和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坻区的青龙湾保护区、武清区的大黄堡保护区、静海县的团泊保护区、滨海新区的北大港保护区开展森林旅游。天津市积极推进以森林公园为主,自然保护区为辅的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态旅游,以林业产业发展促进全市生态建设。

1.5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

目前,天津市在蓟县西龙虎峪镇、宝坻区牛家牌镇、静海县王口镇和台头镇,形成了利用林地从事食用菌种植和畜禽养殖生产的林业产业模式。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通过科技支撑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以及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种植和养殖,构建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从而成为天津市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林农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2 天津市林业产业存在问题

2.1 森林资源不足、质量不高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天津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人均有林地面积和人均蓄积量都相对偏低;二是森林质量不高,多年来,随着天津市外环线绿化带、“625”工程、绿化天津建设工程的实施,森林资源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林分质量水平仍然偏低,对于木材生产的贡献仍然不够;三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矛盾仍然存在,为保障京津冀(环首都地区)的生态安全问题,今后天津市将主要开展以储备林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储备林的采伐限额受到一定约束,而速生丰产(商品)林数量仍然偏少;四是投资风险较大,林业产业是基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业,而林木资源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遇到的自然风险相对较大。

2.2 产业基础薄弱

天津市处于平原少林地区,林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主体,没有大型的林业企业,林产品加工企业相对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核心竞争力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天津市出现了以经济果品加工的企业,但此类企业以小规模企业片为主,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传统技术为基础,资源增值率低,管理水平低,稳定性差,缺少集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的龙头企业。

2.3 森林旅游发展滞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和环境的影响之下,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单一、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时期,天津市林业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天津市林业产业健康、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重要精神,为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主要为:要适应生态建设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加快生态建设步伐,通过林产品深加工并辅以科技支撑手段实现林业产业发展。因此,天津市要积极开展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以基地产业发展带动周边林农增收。继续发展湿地旅游、珍稀名贵树种、林下经济等新兴产品产业。

4 政策建议

4.1 落实《决定》精神

要深刻认识发展林业产业意义重大,把发展天津市林业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既要发展生态建设又要发展林业产业。要将天津市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实施,进一步引导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对以下方面投入给予适当补贴。

4.1.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对天津市从事林木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林下复合种、养生产等,需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做保障。单靠农民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无法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各级政府应按照区域经济规划,对水、电、路基础设施给予适当资金投入,引导区域化、规模化生产。

4.1.2 设施栽培政策补贴 凡在天津市利用温室大棚从事种苗、花卉、果树生产的,其设施建设费用,应参照天津市设施农业补贴标准给予补助。

4.1.3 育苗良种补贴 对于使用林木良种进行苗木生产的,应按生产面积给予良种补助。

4.1.4 科技项目支撑 对天津市森林资源培育、良种引进、林产品加工的先进技术、关键技术、设备的引进、吸收、推广等应给予科技项目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示范,带动生产方式、规模、质量的提升。

4.2 发展林业主导产业

未来,天津市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发展林业主导产业,如附加值比较高、带动力比较强的产业,主要包括木浆造纸业、林下经济、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等新兴产业。以上林业产业的产值在林业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提高天津市林业产业的水平,必须发展这些主导产业。

4.3 发展林业基础产业

森林培育是林业产业的基础产业,要大力开展以速生生产林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林分质量、大力培育珍稀树木,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天津市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发展林业新兴产业

除了发展主导产业和基础产业之外,还要发展一些花卉、粮油等新兴的林业产业,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随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林地承包给了农民,通过开展林下种植(林粮、林棉、林药、林菌)、林下养殖(林禽、林畜)和森林观光给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广阔平台。

4.4 要实现林业企业的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

在林业产业企业环节,要试行林业企业的基地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基地化:是原料要由基地供给,既能保证林业企业正常生产,也能保证林业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规模化:目前林业产业很多产品的规模效益比较明显,林业企业要有大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的道路,可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来获得规模经济。现代化:就是用目前的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提升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品牌化:现在的市场对品牌的要求非常高,品牌价格和市场差异非常巨大。目前,林业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重视品牌经济的阶段,所以林业企业要进一步树立自己的经营品牌。

4.5 要做大做强林业企业

要建立林业产业工业园区,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建立的林业产业集群,既能节约土地又能节约运输成本,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充分利用地方特色、区域特点,把自然的生产力转化为经济的生产力,同时进一步延伸林业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政府的管理不应像计划经济时代那样,而是要积极应该适应市场经济改革要求,进行规划引导,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同时进行必要的经济杠杆调节,还要搞好相关服务,主要是加强预测预警、中介服务等。

参考文献:

[1] 李宏,唐守正.林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00,13(2):41-46.

[2] 耿玉德.林业产业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2.

[3] 孙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政策取向[J].林业经济,2008(1):44-49.

[4] 王育民.高科技产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竞争力[J].林业经济,2000(3):27-33.

长安区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果业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长安区果业现状

1.1 种植规模及收益现状

长安区果树总面积3573.33hm2, 种植种类以桃、葡萄、樱桃、猕猴桃为主, 面积1966.67hm2, 占果树总面积55%。其中桃1060hm2, 每667m2平均效益0.7万元 (高时可达1万元, 最低也有0.6万元) ;葡萄606.67hm2, 每667m2平均效益1.3万元 (高时可达3万元, 最低也有1万元) ;樱桃133.33hm2, 每667m2平均效益1.5万元 (高时可达2万元, 最低也有1万元) ;猕猴桃166.67hm2, 每667m2平均效益1万~1.5万元。栽植模式均以露地为主。

1.2 种植分布

长安区果树种植集中分布在秦岭北麓环山路沿线南北两侧各2km范围内, 自东向西包括杨庄、引镇、王莽、太乙、五台、子午、滦镇、东大等8个街办。其他乡街, 除魏寨果树种植规模较大以外, 均种植零散, 未形成规模。

1.3 果业效益

1.3.1 经济效益

2012年鲜果挂果面积2660hm2, 年总产量6.55万t (其中桃2.76万t, 葡萄2.09万t, 樱桃0.08万t, 猕猴桃1.03万t) , 年销售收入3.59亿元。

1.3.2 社会效益

年均为社会提供6万t的鲜果产品, 满足当地及西安市民对鲜果产品的需求;3~9月, 不同果树花期及果实成熟期, 吸引大量市民到果园赏花观景、采摘娱乐, 满足了市民亲近田园、亲近自然的需求, 也促进了当地农家乐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在当前果园仍采用手工劳动的情况下, 每667m2挂果果园平均年用工量10人, 能够有效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季节性闲散劳动力向果业转移, 缓解劳动力过剩和失业的压力;果业栽植、管理技术培训的开展, 提高农民素质和劳动技能,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1.3.3 生态效益

经济林和其他林种一样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能够为山川秀美增色。同时, 近年来, 果园养殖, 果园种草、套种以及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既有利于促进果业丰产稳产, 也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

2 果业经营主体现状

2.1 经营主体及构成

长安区鲜桃、葡萄、樱桃、猕猴桃等果树经营主体种类有合作社、企业、果农等。其中果业合作社、协会14家, 服务果树面积800hm2, 占桃、葡萄、樱桃、猕猴桃种植面积40.7%;企业6家, 种植果树面积73.33hm2, 占3.7%;其他55.6%经营主体为农户个人。

2.2 各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特点

2.2.1 合作社

优势是产前、产中的生产管理技术及信息提供服务积极, 具有一定号召力, 能将散户团结组织起来, 形成规模;劣势是产后销售不能形成合力, 绝大多数合作社没有经营业务往来, 仍以果农散户经营自己销售为主, 没有品牌效应, 即使有品牌或包装也无内涵, 合作社作用未充分发挥。

2.2.2 企业

优势是接触面广, 信息灵通, 理念先进, 与市场接轨能力强;劣势是长安区大多数农业企业处于起步阶段, 生产规模小, 技术力量不够, 没有技术支撑单位, 龙头企业带动还未发挥作用。

2.2.3 农户

优势是果树种植种类单一, 生产经验丰富, 责任心强, 生产成本低, 产品经营潜力大, 果园单产效益高;劣势是信息不灵, 创新不够, 散户种植, 规模小, 形成不了品牌, 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3 市场现状

3.1 销售方式

长安区果品销售方式以中间商批发、地头直销为主, 还包括果园采摘、自己零售以及与企业、超市订单销售等形式。

3.2 不同销售方式占销量比重及效益

长安区果品, 依托秦岭北麓旅游资源, 以及环山路、西太路、雁引路等多条旅游公路, 以沿旅游公路地头直销形式为主, 占总销量60%左右, 中间商批发占总销量36%, 采摘、零售、订单占4%。

沿旅游公路的地头直销售价一般高于批发价、进城游街零售价。以东大葡萄、子午樱桃、王莽鲜桃为例, 2012年, 东大郭北村葡萄种植户在西太路沿线销售葡萄售价5~7.5元/kg, 批发给企业、超市及中间商的价格是2.5~3.5元/kg, 田间采摘价格较地头售价高出1元/kg左右;王莽清北村鲜桃种植户在环山公路两侧销售, 售价1.5~2.5元/kg, 批发给中间商1元/kg, 采摘价格和地头售价一样;2013年, 子午樱桃, 60%种植户的樱桃全部都在环山路、子午大道沿线设摊销售, 售价浮动在5月初的25元/kg到5月中下旬的10/kg, 其他种植户采取批发与设摊结合方式销售, 批发价格5~7.5元/kg。

4 果业产品现状

随着都市型休闲观光果业的发展, 果业产品势必由单纯的果品销售衍生出劳动体验性果业产品、果业加工产品、果园生态产品、果业科普、果业文化产品等多种市场产品形态。调查发现, 长安区都市型休闲观光果业产品主要有果品销售产品、劳动体验性产品、加工产品、果园生态产品等4种形态。

4.1 商品果类果业产品

果品销售占长安观光果业产品96%比率, 是长安果业产品的主要形态, 近年来, 长安桃、葡萄、樱桃、猕猴桃等鲜果销售渠道畅通、收益可观, 群众种植信心十足。

4.2 劳动体验性果业产品

主要体现在果园采摘, 占果业产品2%, 接待人群主要为旅游公司、院校、公司等团体接待, 采摘接待园区一般是商品果率较低园子, 采摘果品价格以当日地头销售价格进行销售, 或只高于地头价格1元/kg左右,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率较低果品的销售。

4.3 加工产品

占果业产品不足1%, 长安果业加工产品目前只有葡萄酒和樱桃酒, 樱桃酒酿造量少, 主要是农户自家消费。在对东大和滦镇葡萄酒酿造、销售较好的种植户调查中, 一般当年酿酒500kg (使用葡萄1000kg) , 在来年葡萄上市时销售, 售价15元/kg, 礼盒装 (6瓶4.5kg装) 售价300元/盒, 因口味纯正、包装体面销售较快。种植户王军勇酿制的葡萄酒90%都在阳光雨露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农产品展示厅以礼盒装销售。

4.4 果园生态产品

主要体现在果园农家乐, 占果业产品不足1%, 王莽清北村桃园农家待客量最大的月份就是3月份的花期和6~8月的果期, 餐桌、凉椅散落于花草林荫之间, 较普通农家乐更加吸引游客, 农家乐生意火爆, 鲜桃不用出园就能销售。

5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5.1 存在问题

长安地处西安近郊, 是典型的都市农业类型,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适应城市消费市场需求, 长安果业也不例外, 发展都市型休闲观光果业是大势所趋。综观长安果业发展现状, 当前, 长安果业处于传统果业向都市型休闲观光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果业种植规模、经营理念、经营主体主导作用发挥、果业产品开发、果品品质保证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1 种植规模还需扩大, 产业布局不均衡

3573.33hm2的果业种植面积实现了商品果果业产品的供不应求, 但还满足不了其它都市型观光果业产品 (劳动体验性产品、加工产品、果园生态产品、果业科普、果业文化产品等) 的开发以及发展需求。同时, 当前果树种植集中分布在秦岭北麓环山沿线, 南横线区域果树种植零散、规模小, 无规模园区带动果业发展。

5.1.2 经济结构不平衡

果业产品仍以果品销售为主, 都市型观光果业产品单一, 产品内涵不丰富, 满足不了都市农业发展需求。

5.1.3 营销模式不健全

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在生产、经营中各有利弊, 不能优势互补, 建立互利共赢的生产经营模式主导市场。

5.1.4 栽植方式单一

以露地栽植为主, 设施化栽培起步晚、规模小, 处于摸索阶段。

5.1.5 基础设施差

突出表现在农户种植园区, 由于农户投资力量小, 使园区内灌溉、生产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欠缺。

5.1.6 生态环境需要改善

生产果品、提高产量仍是果农生产的主要目标, 生产中不重视无公害先进技术应用、不重视果园休闲环境建设, 果园密植现象普遍, 果品品质得不到保障, 不利于休闲观光产品开发。

5.1.7 品牌效应发挥不力

长安区现有果品品牌8个, 当前品牌存在生产规模较小、品牌制约力度不够、果品质量稳定性差以及营销方式欠缺等诸多问题, 导致品牌效应不强, 知名度不高。

5.2 解决措施

顺应都市型休闲观光果业发展方向, 长安果业必将从单一果品生产销售的供给型经济收益, 向生产销售供给经济与果业观光文化消费经济的二元结构转变。因此, 长安果业发展应从提高果品生产档次、健全果业发展体系、拓展果业产品种类、拓宽果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做起, 在确保商品果供给质量与数量的基础上, 深度开发休闲观光果业产品, 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

5.2.1 抓果品生产规模与档次

5.2.1. 1 抓规模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在西太路、雁引路、南横线等旅游公路沿线发展桃、葡萄、樱桃种植, 建设一批果业发展成长园。可在魏寨、鸣犊旅游公路沿线发展樱桃种植, 在东部塬区发展鲜桃种植, 山丘地区发展猕猴桃种植, 其它区域规划发展葡萄种植。

5.2.1. 2 抓果品质量安全,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积极应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技术, 严格控制激素应用, 建立生产管理档案, 建立果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把好果品质量安全关。

5.2.1. 3 抓精品果生产, 推广提质增效先进技术

如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技术, 物理、生物、农业防治病虫害技术, 果园种草技术, 防鸟网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 行间覆膜技术等等, 提高精品果生产率。

5.2.2 抓基础设施建设

抓果园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产环境;抓果园高效适用机械投入, 减少劳动力投入成本;抓果业设施化栽培模式投入力度, 建设葡萄、桃等果品储存冷库, 延长果品上市时间。

5.3 抓农民组织化程度, 提高全区果业经营水平

5.3.1 抓组织形态

扶持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合作社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企业、合作社规模种植的基础上, 组织起企业周边种植户和合作社社员, 支持企业在生产中侧重新品种引进、果品加工线引进、果业休闲观光产品开发等创新发展, 在销售中发挥带头人作用, 统一品牌、包装、展示和销售, 同时, 合作社可以在生产中监督督促农户生产精品果, 由企业统一收购后进行包装、销售或加工, 实现三方互补共赢。

5.3.2 抓提高完善

健全合作社组织体系, 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 既发挥其生产组织功能, 更要发挥其园区管理、品牌建设、包装销售功能。

5.3.3 抓品牌

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 延伸果业品牌内涵, 发挥品牌优势, 引导果业生产, 确保品牌果品质量和品质。在规模中出精品, 在精品中出品牌, 利用品牌附加值, 提高果品收益。

5.3.4 抓产后加工技术开发和企业引进

引进果品加工企业, 或扶持现有企业开发果品加工产业, 加大现有果酒酿造规模, 开发果品罐头、果干等产品, 完善产后加工链。

5.3.5 抓产品开发

开发果业休闲观光产品、体验产品及文化产品, 丰富果业发展内涵, 拓展果业效益节点。着力建设一两个果业主题公园, 开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文化活动等等项目。

5.3.6 抓技术素质

利用农业信息网, 建立一个由省市区果业专家、技术能人、长安区果业企业、合作社组成的长安果业技术交流平台, 为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寻求技术支持、经验交流提供一个信息平台。打造一批精品果示范园, 示范带动园区周边种植户, 提高生产管理技术。搞好技术培训, 推进果业种植水平的提高。

5.3.7 抓果业销售

5.3.7. 1 抓销售主体

在规模种植、品牌制约基础上, 由企业、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 保证品牌包装果品质量和价格, 实现大宗产品代理, 引导市场, 提高果品销售价格。

5.3.7. 2 抓销售网店

中心小学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 第5篇

中心小学现状:

中心小学现有小学部和幼教部两部分,幼儿园现有大、中、小三个班,在园幼儿81人,教师6人,小学部现有一至六年级共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9人,除五年级班额较大(47人),其他年级均为30人左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人,门卫1人。

中心小学存在的问题:

1、现有债务达26万余元,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2、学校体音美等专业教师短缺,男教师较少。

3、校园广场及一楼地面下陷损坏较严重。

4、幼儿园教具、玩具陈旧,损坏较多。

5、随着农村新生儿基数的下降,幼儿园生源逐年递减。

6、教师寝室严重不足,3-4人一间寝室,远处教师住宿不方便。

中心小学发展设想:

1、规范幼儿园管理,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家校联系,扩大宣传整个中心小学办学思想和取得的成绩,整的社区居民认可和赞扬,稳控生源,并积极向邻近的村落宣传辐射。

2、以校园足球,文明礼仪为切入点,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

3、争取社会支持,刷黑校园广场,维修一楼地面。

4、狠抓教学管理,实现教学质量走在全区第一方阵。

5、积极向上级申请,建一栋教师周转房。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唐山;海洋渔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唐山,隶属河北省地级市,地处渤海湾中心地带,有乐亭县、滦南县、曹妃甸区、丰南区和海港经济开发区等5个沿海县区。近年来,河北唐山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渔业的发展,“十二五”以来,积极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发展设施养殖业,全市水产养殖比例由2010年的68%调整为2015年的75%以上,水产品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渔业生产产值占全省51%。唐山市渔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若干制约性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使河北省渔业摆脱困境,亟待我们这些海洋渔业工作者进行探讨。

1唐山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唐山全市拥有大陆海岸线229.7 km,20 m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26.67万hm2,5 m等深线以内滩涂面积8.33万hm2。在这一区域内,共有渔业乡镇5个,渔业村35个,渔业户11 759个,渔业人口46 377人,渔业劳动力15 904人。2014年,海水养殖面积6万hm2,海水养殖总产量155万t,海水养殖产值30.9亿元;渔船数量3 776艘,捕捞产量13万t,产值25.9亿元。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13个,年加工能力8万t 。此外,与渔业产业配套建设的渔业港口有17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2个、一级渔港2个。唐山市海洋渔业虽起步较早,近年来发展速度也较快,但与国内沿海城市相比,特别是与宁波、舟山、青岛这三个海洋渔业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与沿海强城、经济大市极不匹配。

2唐山海洋渔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海洋经济意识较差

海洋渔业经济还未纳入海洋经济通盘考虑,没有科学的海洋渔业发展规划,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全市上下对发展海洋渔业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重视沿海工业与港口建设,忽视海洋渔业发展的问题。

2.2海水养殖空间小,养殖结构不合理

首先,按照《唐山市海洋功能区划》布局,可以从事海洋渔业开发的海域不足6.67万hm2。其次,随着沿海经济大开发,浅海养殖和滩涂养殖空间不断被压缩。再有,沿海养殖池塘标准低、养殖效益差,特别是海上养殖未得到充分开发。还有,渔业优良品种较少,防疫体系不健全,养殖病害频发。

2.3海洋渔业产业链条短

海洋捕捞以近海为主,产量低、质量差,捕捞产品均为低质杂鱼虾和低质贝类。水产品深加工发展缓慢,仍处于传统的粗加工水平。现有渔获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大部分产品的低端消费,渔业产业链未得到充分的延伸。

2.4海洋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缺少渔业科技创新交流平台,产学研结合不密切,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沿海乡镇渔业服务站力量薄弱,基层技术人员科技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差,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速度慢。

2.5产品知名度小

大型龙头企业少,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和渔业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对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重视不够,加上宣传力度不大、政策扶持较少,使得唐山市的水产品在全国知名度不高,收益较低。

2.6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渤海海域渔业资源急剧下降,渔获物趋于小型化、低龄化、低质化,海水富营养化加剧,赤潮频发,海洋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恶化。

3唐山海洋渔业发展对策研究

3.1科学制定唐山市渔业发展规划

要高度重视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将海洋渔业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全盘考虑,在利用唐山市沿海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石化、钢铁以及装备制造业的同时,从政策规划方面突出海洋渔业发展。建议尽快制定《唐山市海洋渔业发展规划》,同时在全市“十三五规划”中单独明确海洋渔业部分。

3.2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

对海洋捕捞渔船进行标准化改造,鼓励开发远洋捕捞。调整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加强水产原种保护和良种研发培育,推行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推行工厂化循环水、封闭型、节能减排养殖技术[1]和离岸养殖技术,实现渔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海产品深加工、海产品流通业,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地和水产品交易中心,加快发展休闲渔业,提升产业附加值。

3.3加快建设一批现代渔业园区

3.3.1发挥唐山渔业传统资源优势,突出打造唐山特色品牌[2]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围绕主导品种对重点养殖水域养殖功能进行产业定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重点扶持“中国对虾”“红鳍东方鲀”“海湾扇贝”三大主导产业。建议重点打造以中国对虾为特色的曹妃甸区柳赞镇万亩连片中国对虾养殖基地、以红鳍东方鲀为特色的曹妃甸区临港网箱养殖基地,乐亭县浅海扇贝养殖基地,做优、做亮、做强水产养殖产业。

3.3.2建设高标准设施渔业生产基地依托现有工厂化养殖生产设施和产业基础,通过强化技术支撑,支持渔业现代信息化工程应用示范,推进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渔业产业深度融合,提高工程配套设施装备水平,发展精品渔业。重点支持一批实力较强的渔业企业,建设以对虾、海参、三文鱼、石斑、牙鲆等鲜活名贵水产品供应为主的高标准设施渔业生产基地,打造高科技、高质量、高产出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渔业生产模式和生产体系,建设样板式现代化渔业园区。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7篇

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1. 教育规模快速扩大, 区域分布日趋协调, 为区域统筹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呈上升趋势,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从1998年的431所增加到2007年的1168所, 招生数增长了9.8倍, 在校生数增长了11.7倍。截止到2009年, 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已经超过普通本科招生人数, 达到了313万人, 在校人数也已经超过了900万人。区域分布比较协调, 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2. 高职教育持续良性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中国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工作, 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估指标体系。在2006启动的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后, 先后重点建设了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基地。这都推动了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也为探索中国特色高职教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3.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教育改革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

2010年《就业蓝皮书》指出, 2009届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5.2%。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目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 因此高职教育不仅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也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 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了非常好的发展势头,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我们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1. 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质量也难如人意。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 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 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且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大量相应的仪器设备, 所以在实施中很难达到标准。

2. 缺乏自身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强调发挥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不少高职院校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 重数量轻质量, 重收益轻实效,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师生比例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明显, 并且“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 生师比例的优秀标准为16∶1, 然而, 据目前形势来看, 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的生师比都已经超过了20∶1, 更有甚者甚至超过了30∶1, 教师常常会因为超负荷的工作而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这与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并不协调。此外, 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例也比较低, 很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并没有真正从事实践工作的经历, 因此, 常常是理论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却很难开展。

4. 高职教育地位尚未落实。

国家政策上通常把主要资金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据统计,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 还有部分高职院校依赖地方政府的拨款和自筹, 经费来源比较单一。这就导致一部分学校经费投入很难得到保障, 使高职教育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此外, 在现行的中国高考制度下, 高职院校在高等学校招生中的录取批次较后, 分数线较低, 这就必然会造成“低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现状。用人单位的许多规定人为的制造了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的区别, 社会舆论将高职教育视作“次等教育”。正如潘懋元教授提到过的:“中国也是很奇怪, 人人都要找职业, 但职业两个字出现在校门上就感到不光彩。

三、解决方法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党的十六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也对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定的问题, 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

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印刷专业

技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邹建林

(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330224)

摘要:我国印刷业发展迅猛,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 高职院校的印刷专业教育发展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教学实践环节的薄弱和设备的匮乏。印刷职业教育要取得更大的发展, 避免出现由于短期行为, 由此突出新形式下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印刷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的产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随着社会高科技的迅猛发展, 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印刷行业也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和改变。我国印刷产业技术变革可以用“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来做一个形象的描述, “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装印刷”技术曾引导着我国印刷产业, 也左右着当时的印刷学科教育。现如今, 印刷产业又面临着新一轮的技术革新, 工业数字化和全球化发展成为当今印刷行业发展的主题, 它对印刷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站在数字媒体新高度, 科学地重新构建印刷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方式, 新的

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指导原则, 认真调查分析市场需求, 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此外还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实际, 积极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机制, 通过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 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要加强与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合作, 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 应该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高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 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 还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有经验的工作人员作为指导教师, 实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模式。

3.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面对两个市场。一个是生源市场, 一个是就业市场。其中, 从招生到就业三年的时间差, 使毕业时专业人才需求量较难预测。即使预测准确, 在招生时也可能不为学生和家长所认识。因此, 学校应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解决如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数量和规格渐进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上来, 这要求我们以就业市场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并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2) 02-0096-03

理论框架和工艺手段要得到学习, 印刷学科内涵要得到深化, 才能更好地开拓印刷学科的外延, 培养把传统纸质媒介与现代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相互交融的跨媒介化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是印刷高等职业院校急需解决的课题。现实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印刷专业对变化飞速的社会和市场反应是缓慢和低效的。

我国是个印刷大国, 印刷人才市场需求较大, 如何使得印刷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才能, 就必须以市场为切入点, 对原有的印刷专业人才教育模式进行改变, 根据市场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

且及时地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势, 审时度势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由于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 其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为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 认真分析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有针对性的扬长避短, 是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各行业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存在问题的根源, 并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 2007.

代建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8篇

1.1 产生与发展

国外大约在20世纪70—80年代兴起, 目前在国外上比较流行。产生的主要背景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 工程规模越来越大, 工程技术也日趋复杂, 工程管理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工程项目业主难以胜任这样的管理工作, 需要寻找一家专业化项目管理/工程咨询公司为其提供服务。对于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 由于业主缺位, 更有需要采用这种代理型工程项目交易方式, 以加强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管理。此外,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行这种方式之后, 实现了建设管理和监督的分离, 对防止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 代建制在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应用更为广泛。

国内代建制最早出现在政府投资项目, 特别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的领域里展开的, 率先开始探索的是厦门市。从1993年开始, 厦门市在深化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就通过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 将一些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的政府投资项目委托给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公司, 由这些公司代替业主对项目实施建设, 并在改革中不断对这种方法加以完善, 逐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项目代建制。2001年, 厦门市开始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上全面实施项目代建制。2002年3月开始在土建投资总额1500万元以上的市级财政性投融资建设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中实施项目代建制。

1.2 项目管理研究现状分析

项目管理模式与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建筑市场的发展程度和投融资主体密不可分。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化、私有化程度较高, 建设项目包括许多大型项目, 是由私人作为投资主体, 如市场化率较低的日本也达到了80%。加之发达国家建筑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善, 中介机构较成熟, 专业咨询服务多, 内容全、信用好;建筑业的工程保险、担保体制非常健全。在这种环境下, 业主的投资和质量目标的风险大大降低。因此, 在不同的工程阶段, 业主可以委托不同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 协助自己做好项目的一体化管理。

由此, 国外对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项目的承发包模式出发, 发展不同的管理模式, 以改善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目标。总体来说, 国外的业主项目管理普遍采用“他人控制”的原则, 业主的项目管理组织是弱势引导。从国外项目管理的发展历史来看, 经历了设计——招投标——施工 (DBB, Design-Bid-Build) 、风险型建设项目管理 (RISK-C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代理型建设项目管理 (AGENCY-C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和项目总承包 (DB, Design-Build) 模式等几个阶段。

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发现, 对于非经营性政府项目, 国内现行的代建管理与RISK-CM模式十分相似, 即代建单位以合同约定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为对象, 设立投资控制标准最低标准, 进行全过程工程管理。国外的统计数据显示, 采用CM模式管理的比DBB模式加快施工进度6%, 加快招投标进度13%, 降低造价1.5%。为此, 借鉴CM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 可以建立较为合理的在诚信基础上的适度竞争的代建管理模式。

(1) RISK-CM模式下的管理构架 (见下图1、图2) 。

(2) 理想的代建管理模式及约束机制。由于国内的业主项目管理组织大多采用强势控制, 尤其是业主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 对于工程管理不自觉的参与较多, 摆脱不了“大业主”的思想, 因此, 在实施代建管理时, 必须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建立和保证“小业主、大代建、授权与监督并行”的模式, 有关方面各司其职, 形成项目管理的合力。

1.3 代建制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建筑市场, 尤其是建筑管理市场, 通过多年来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人才储备、经验积累等方面已具备与国际接轨的部分条件。为此, 作为现有的代建单位和即将进入代建领域的单位, 将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1) 项目管理的品牌化经营——事务所与合伙制。从代建管理的工程实践中出现一批管理经验丰富、思路开阔、成绩卓越的职业项目经理, 并形成相应的项目经理人市场, 采用合伙制的形式, 承接工程项目, 实行专业化管理, 并最终演化为国际通行的Agency-CM模式。

(2) 专业化管理的综合——多功能管理咨询公司。代建单位通过自身努力, 在工程建设和咨询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最终演变成国际化的多功能咨询公司, 扮演Architect/Engineer的角色。

(3) 真正的Risk-CM公司。代建单位通过资本积累、品牌担保, 最终在政府非盈利性工程以及商业工程中成为专业的Risk-CM公司, 通过承诺最大工程费用, 实现风险与受益的直接挂钩。

(4) 特许经营公司。代建单位与社会资本联合, 利用自身管理优势, 共同组建特许经营公司。实现管理的高端化 (参与融、投资) , 管理的全程化 (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结合) , 获得特许经营利润。

2 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决策建议

2.1 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代建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使代建制实施困难重重。

代建制是项目管理制度的改革。根据代建制的定义和实施初衷, 代建单位在代建期间是作为项目法人的角色履行其职责和权利的。目前代建制实施过程中, 代建人的法律定位不明确, 一方面是由于代建制度的相关规定是由发改委为主在推动, 而另一方面项目管理和监理制度是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推动, 使得代建制在向项目管理靠拢时出现了脱节现象。其主要表现是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代建单位在所有的验收表格中无签字之处, 在办理前期手续如征地、拆迁时与相关部门 (如建委、规委、人防、供水、供电、公安交通、环保等等) 沟通困难。

(2) 代建取费标准过低损害了代建单位的积极性。

据经济学成本与收益对等原则, 代建单位应以其代建职责和劳动绩效为依据收费。但现阶段代建取费普遍参照建设单位管理费为标准, 代建单位所涉及的职责、所付出的成本和建设单位有很大区别。以建设管理费为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建设单位管理费标准较低, 通常不超过项目投资的2%, 故大部分代建取费较低, 有的项目代建费只占项目总投资的0.7%。这种低取费情况损伤了代建单位的积极性, 不利于吸引高素质的代建队伍和人才参与项目管理, 不利于提高代建单位的管理水平, 更不利于体现代建制度的优越性, 从长远看势必会影响代建制的健康发展。

(3) 高额的履约担保金降低了代建招标的竞争性。

实行履约担保制度是为了避免代建过程中由于代建单位的原因使政府投资项目蒙受损失而建立的一种配套措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暂行办法》中要求履约担保总额为工程概算的3%~10%, 而在目前的代建制试点工作中, 普遍要求代建单位按工程造价的10%或30%提交履约保函, 且大多数只接受银行保函, 这与代建单位取费相比, 风险责任与收益严重失衡。现在的代建单位大多是以前的工程咨询单位转变而来, 资金实力薄弱。这种高履约保函就会把具有实际履约能力而担保能力较差的代建单位排斥在外, 降低代建招标的竞争性, 而且高额的履约担保将极大地占用代建单位的周转资金, 使得在代建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断链”现象。

2.2 更好的实施代建制的决策建议

(1) 通过招投标选择优良的代建单位。

据现阶段典型的几种代建模式优缺点分析及各地的实际代建情况看, 通过招标选择代建单位较其它方式有更好的代建成效。应避免招投标暗箱操作, 采取措施使招投标阳光化。

(2) 完善代建制相关法律法规。

代建制的实行成效已初见端倪, 为了加快代建制的壮大发展, 离不开项目建设各方的努力, 更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根据以上对代建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 目前亟待需要建立的法律法规制度有:①赋予代建单位法人地位, 而不是像现阶段那样仅仅作为政府投资部门的下属单位。这样可以避免许多不利因素, 代建单位作为项目法人也是代建制实施的初衷。②提高代建取费标准。为使代建制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以代建成本、职责、服务内容确定取费的依据。③合理确定履约担保金额。按风险收益对等的原则, 以代建取费为基数, 参照代建单位的资质、声誉、履约能力以及代建项目的规模确定履约担保金额。

2.3 对代建单位进行绩效考评

政府购买代建单位的服务, 按约支付报酬, 自然需要对代建单位实施管理活动的绩效进行审核、认知、测量和评定;对代建单位进行绩效考评也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基础, 是更好地实施代建制的重要配套措施。对代建单位的绩效进行量化、评定的步骤:

①确定考评内容, 选择与代建单位代建职务相关的行为活动进行绩效评估。可以从代建单位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成果大小, 以及代建单位在管理活动中遵守法律法规、合同履约、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两大方面进行评价。

②设置指标体系。对考评内容进行细化,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子类代建行为、活动和结果, 以指标形式来代表该类考评内容, 并对考评内容设置多层次指标且赋予相应的权重, 以便系统、全面地反映代建绩效。

③选择科学的绩效评定方法。目前对绩效评定的方法有:算术加权平均法、模型法、模糊数学方法,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算术加权平均法。在绩效评估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摘要:代建制, 又称代业制, 在国外已应用了30年左右, 但在国内刚开始推广应用。在目前的应用中不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均存在不少问题, 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其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代建制,项目管理,现状

参考文献

[1]黄加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J].浙江建筑, 2007, (1) .

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第9篇

陕西省在地理位置上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交通发达,货运量大,市场需求量大,经济辐射西北的五省,承担着陕西本地经济发展以及带动西北五省经济的均衡发展等重大任务。而陕西物流园区在陕西经济的发展中必将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根据陕西政府的要求,陕西将在2015年建成七大重点物流园区,分别为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空港物流园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宝鸡陈仓物流园区、汉中褒河物流园区、渭南潼关物流港及安康综合物流园区。

2 陕西重点物流园区基本情况

实地调研的物流园区有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空港物流园区、宝鸡陈仓物流园区、西安亚欧物流中心、渭南潼关物流港、安康综合物流园、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七大物流园区,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上表清晰反映了陕西重点物流园区的地理位置、园区级别、园区管理单位、园区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水平、园区的经营环境和发展的阻力等方面现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陕西物流园区存在发展不均衡、物流园区设施设备不全面、信息化水平较低、园区征地难度大、人才缺乏等主要问题。

3 陕西物流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3.1 园区发展不均衡,差别较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陕西七大重点物流园区部分物流园区的投资总额都在亿元,最高投资在50亿元以上,如西安国际港务区投资50亿元以上,而安康综合物流园和西安亚欧物流中心投资总额在亿元以内,从这里可以看出园区资金投入差距大,使得园区建设规模、园区设施设备、园区信息化等建设都存在着差距,并且对于较小园区来说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园区各方面的发展速度受限,小型物流园区与大型物流园区之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3.2 园区的设施设备不健全,信息化服务水平低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西安国际港务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拥有比较齐备的基础及配套设施与设备,西安国际港务区应用GPS、GIS、EOS、ASS、RFID等物流信息技术,而安康综合物流园、宝鸡陈仓物流园、西安亚欧物流中心仅使用GPS及GIS信息技术,这些园区的设施设备不仅不健全,而且设备过于陈旧,更新换代速度很慢,园区的信息共享、信息反馈、信息的传递速度缓慢,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园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下。

3.3 园区征地难度大,相关政策落实难

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土地是园区的关键。自陕西开始建设七大物流园区起,征地一直是物流园区管理单位最头痛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陕西土地资源日渐紧缺,面对陕西物流园区建设所需土地面积大、物流用地价格贵、土地征收优惠政策少、审批困难、园区规划不充分,再加上国家政策落实困难、落实不充分、无人验收等问题日益严重,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陕西物流园区发展的瓶颈。

3.4 陕西物流园区人才缺乏

随着陕西物流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园区缺乏人才的现象日益突出。对于一个物流园区发展来说,人才是核心,特别是物流专业技术应用人才和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陕西虽是一个高校林立的省份,但是由于物流是最近几年来才兴起的一个新型业态,陕西各大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时间较短且课程均为理论课程,再加上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导致陕西虽是一个高校集中的地方,但却不能为陕西物流园区提供所需的物流人才,促使陕西物流园区和物流业蓬勃发展。

4 促进陕西物流园区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物流园区的建设步伐,缩小园区之间的差距

物流园区要合理利用国家资金,把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放在优先位置上,切实做好资金合理利用,发挥资金建设作用,并把园区规划放在重要位置上,切实做到规划的科学性、前沿性、正确性。物流园区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物流园区的科学合理规划建设,并和其他省份的物流园区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园区发展中的不足与制约发展的瓶颈,缩小园区之间的差距。

4.2 建立园区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服务

由于物流园区的设施设备不健全,各设备之间的对接不协调,因此园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一直很低,不能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陕西物流园区应该加强园区对先进设施设备的购置,加强各设备之间的紧密衔接,使用一体化、自动化设备,并继续提升园区的信息化程度及信息服务水平,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的及时反馈。

4.3 简化土地的审批程序,制定合理政策的落实方案

园区的土地审批程序复杂、批复时间长一直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针对园区土地审批问题,政府相关单位应该简化土地审批程序,将土地审批程序以书面明文规定,缩减审批手续、减少审批时间。对于国家的一些政策陕西物流园区落实差、效率低,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监管机制,强化物流园区的执行能力并且将政策落实较好,园区运营绩效高的园区作为示范物流园区,并与园区领导升迁相挂钩,对于企业自主管理的物流园区,政策上可以减税、少税,将政策切实落实到物流园区,并在物流园区有效执行。

4.4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物流园区是人才实践的基地,高校应该与物流园区对接进行校企合作,高校以订单班定制形式为物流园区培养人才,而物流园区吸纳高校毕业人才,二者相结合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吸收,满足物流园区人才需求,更好地为物流园区的建设服务。校企合作使高校的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为高校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专业实践和就业的机会,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摘要:陕西物流园区作为陕西货物的集散地,在承担货物仓储保管、运输的同时,还承担着满足陕西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及一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等相关的物流活动。文章在对陕西七大重点物流园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陕西物流园区的基本情况,并对陕西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陕西物流园区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陕西,物流园区,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曾倩.陕西省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13(2):89-91.

[2]冯卫东.国外物流园区开发策略[J].市场周刊:新物流,2013(1):65-66.

[3]姚文通.物流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4(8):25-26.

[4]郭玉杰.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2):12-13.

中医移动医疗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10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医移动医疗进入初步探索发展阶段,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 市场上开始涌现出一批互联网+中医的先锋企业。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2016-2030年) 》, 多处提及要实现中医药发展的数据化、信息化、智能化, 主要任务中包含: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 发挥中医药大数据应用。《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加强关键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研制便于操作使用、适于家庭或个人的健康检测、监测产品以及自我保健、功能康复等器械产品。当前,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医药与互联网的融合不断加深, 迎来中医移动医疗发展的新时代。

1 中医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 中医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涌现出一批新型产品, 逐步形成了多种中医移动医疗发展模式。

1.1 中医移动医疗市场分析

自从我国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 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 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生态。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移动医疗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 并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群众对移动医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适逢我国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中医移动医疗受到市场的青睐, 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医移动医疗涵盖医疗健康领域的多个环节, 从日常的健康监测到远程会诊, 激发了大批创新创业机构开创了多种商业模式, 中医移动医疗以信息新技术为基础, 以中医诊断协同为保障, 以名老中医辅助系统为支持, 建立互联互通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结合大数据分析、远程医疗和可穿戴设备监测, 进行智能、实时、动态、全程监测, 对异常指标预警, 降低突发疾病风险, 提供医生咨询、智能用药提醒、个性化资讯推送及病友交互等功能, 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中医药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加快发展中医药服务, 有利于形成更具长远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互联网+中医”项目迅速成为资本眼中的投资热点。例如, “冬日中医”天使轮融资150万元, “把把脉”天使轮融资数百万元, “甘草医生”和“金华佗”pre-A轮融资千万元。目前, 具有中医特色的专业化的移动医疗还比较少, 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技术和模式, 比如, 中医的针灸技术能否像艾灸、刮痧一样移动医疗化, 中医养生能否通过移动医疗化让百姓像知道苹果养生一样家喻户晓[1]。在移动医疗迅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中, 将中医个性化诊疗与共享数据有机结合, 中医移动医疗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1.2 中医移动医疗分类

中医移动医疗所依托的载体多种多样, 针对不同用户群主要分为三大种类:一是面向广大互联网终端用户的中医类软件, 二是为中医类医院服务的远程医疗设备, 三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中医类可穿戴设备。

1.2.1中医类应用软件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 国内各行业领域均尝试开发APP客户端, 与中医相关的手机APP层出不穷, 利用智能手机和对应的辅助外设, 可实现望闻问切四诊功能, 一方面用以获取人体图像、视频、声音、气味、脉搏等信息, 同时还能初步提供标准化的问诊项目, 并对所获数据加以存储, 以便为后续辩证和慢病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根据2015年安卓应用商店第三方数据来看, 综合数据排名居榜首的APP为“甘草医生”, 于2015年11月上线, 把未病防护、慢病管理和康复等结合起来, “甘草医生”移动应用平台目前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互联网+中医”平台, 截至2016年5月集聚了5000多名认证中医师, 近30万用户, 重点建设内、外、妇、儿四大类名中医工作室。这类应用软件极大程度的缓解了慢病管理等医疗服务资源不足的现状。

——来源:互联网搜集

1.2.2中医远程医疗服务平台

移动医疗的高端平台载体集中体现在远程诊疗服务上, 中医四诊均可利用远程医疗会诊, 通过图像传输、脉诊仪等设备均可完成精确的会诊, 各地中医医院纷纷与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 开展远程临床会诊及远程影像会诊诊疗服务, 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慢病二次复发等疾病控制的专业技术不足问题, 充分利用老中医现有经验, 实现跨地区、高效率的中医诊断。2015年2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决定, 同意宁夏、贵州、西藏分别与解放军总医院, 内蒙古与北京协和医院, 云南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首批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同时, 中医医院远程医疗也在各省份开展, 例如,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中医医院投入25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约40平米的远程医疗会诊室及设备购置, 配置专用视频会议网络接口和医生工作站, 远程会诊中心初步建设。

——来源:作者整理

1.2.3中医类可穿戴医疗设备

21世纪以后, 随着谷歌眼镜、苹果手表的推出, 可穿戴设备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第三届中国中医药民族医药信息大会上, 推出中医智能云系统、“云诊间”等中医互联网产品, 其建设在云端服务数据统一共享的基础上, 通过移动终端与PC端、线上与线下的相互融合, 由智能可穿戴设备自动采集数据, 建立海量数据库、数据模型、分析挖掘工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与发展, 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中医药发展中或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治未病”入手, 借助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使中医健康管理新模式全面覆盖人的生命全过程。目前, 已研发出系列产品, 例如脉象手环、中医按摩手套等, 工博会还展示了云中医智能镜、健康状态辨识仪、新型穴位探测与治疗仪、四季肤草定制系统、健康算盘等技术产品, 传承中医“望闻问切”诊断方法, 以家庭为单位、个人为核心,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首创一系列小型化、智能化、便携式、穿戴式的“智慧中医”健康管理产品。

2 中医移动医疗发展瓶颈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 中医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不断深入, 中医移动医疗快速发展, 同时也暴露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标准化程度偏低

各类移动医疗设备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难以实现数据互通, 不利于健康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利用[2];由于致病因素和人体结构复杂性, 中医诊疗遵循整体观, 而移动医疗设备所测得的数据大多是针对特定的一项或某几项指标, 影响个人健康信息的全面整合;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远程诊疗和可穿戴设备在信息传输中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患者自身对病情描述的准确性、电子设备拍摄的患处画面清晰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智能软件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有许多偶然事件或小概率事件也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在整合、分析的过程中数据的可用性受到质疑, 直接影响诊断[2]。例如可穿戴设备需要集成多样化传感器, 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环境温度传感器等, 如果设备与人体有一定距离, 保证数据准确性是有难度的。所以, 中医移动医疗标准化亟待提高。

2.2 科技水平不高

信息时代的到来, 以及群众对于健康的迫切需求, 使市场上中医移动医疗产品同质化严重, 缺乏精准定位和深度开发, 大多停留在对于数据的简单监测和记录上, 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 互动性差, 因此给予用户的报告和说明较少, 更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甚至会造成误导[2]。另外, 应用于诊断的大数据具有较强的共性, 无法突出中医个性诊疗, 比如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上, 更需要精准度强的产品研发。因此中医移动医疗除了诊断和数据检测, 能否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上有所突破,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专业化服务水平低

移动医疗本质仍是医疗服务, 理应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 但目前提供移动医疗服务的主体主要是科技公司, 很难同时兼顾科技的创新性和医学的专业性, 增加了医疗安全风险。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捆绑”限制了移动医疗服务的专业性, 特别是中医传承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段, 更需要优秀的专业医生, 这一核心资源的不足直接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 无法满足群众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中医移动医疗的专业性受到质疑。

2.4 行业监管不到位

对于中医移动医疗, 国家相关机构并未给予明确规范与监管, 缺乏软件上线准入机制, 造成市场上移动医疗良莠不齐, 增加了医疗风险;此外, 缺少互联网医生资质, 审查互联网的隐形性使用户无法确定医生的真实性, 网络上常出现假冒“名医”、“大家”的现象;由于个体差异、认知差异和医疗服务的特殊性, 加之移动医疗具有远程的特性, 极易引发医疗纠纷[3]。而针对移动医疗纠纷的问责制度仍不健全, 患者和医生的权益得不到保护;中医移动医疗相关的立法体系缺失, 目前, 相关法规仅有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法律效力极为有限, 没有规范化的限制和法律保障[2], 市场无序竞争现象突出。

3 政策建议

3.1 进一步提高中医移动医疗标准化水平

针对中医移动医疗设备设置统一的标准化口径。完善并依托中医大数据, 将大数据整合运用到移动医疗的诊疗指标中, 从尽可能全面的角度提高互联网诊疗的准确性;设定专业医务人员为健康服务供给的主体, 完善互联网医生诊疗资格认证, 从供给的角度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实现数据标准化。

3.2 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在移动医疗数据标准化的前提下, 国家对于相应的应用软件、可穿戴医疗设备等审慎管理, 明确监管部门, 提供服务之前必须经过专业认证, 尤其应重点考察相关数据采集的准确度、分析结果的专业性, 并进行严格的监管、备案。推进专业医师网络行医合法化, 并对其行医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对医疗纠纷处理、患者维权等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改善目前移动医疗产业过度逐利的发展现状, 并加强阶段性审查工作, 保证中医诊疗及健康管理的安全性, 又不失移动互联网的灵活性, 促进中医药新业态的稳健发展。

3.3 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水平

加强科研水平和研发投入, 攻克应用软件和设备的技术难题, 如续航、数据处理、采集、传送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 提高数据准确性, 将医院、数据、设备三者紧密结合。移动技术与中医药领域相结合所发挥的作用, 不仅是信息行业发展的关键, 更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点。中医药科研机构可以与互联网行业合作, 研制出遵循中医特点的信息交互模式, 共同做好专业性的需求分析、统筹设计和信息资源整合利用, 为大众提供现代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医疗科技平台。

3.4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

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融入移动医疗服务中, 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等优势病种健康管理中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中医药服务, 使移动医疗助力中医“治未病”服务、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等服务, 为老百姓提供更具可及性的中医药服务。

4 结语

标准化的确立和审慎的监管有利于中医移动医疗进行有效的数据积累, 再通过医院的专业性数据分析与指导, 最终形成监测—治疗—康复的医疗服务闭环生态链, 辅以大众对于中医药的认同基础, 有利于使中医药以现代化的方式最大程度造福于人民群众, 促进全民健康, 最终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医学的不断发展, 移动医疗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传统医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当前, 我国中医药与移动医疗的融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本文分析其发展现状及前景,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中医药与移动医疗的融合提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关键词:中医,移动医疗,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翔, 周立分, 潘玲玲, 吴亚芬, 李斐, 刘志勇, 严志宏, 熊耀坤, 朱根华.移动医疗的研究进展[J].健康之路, 2015, 10:32.

[2] 陈根.互联网+医疗融合.机械工业出版社.

设施果树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第11篇

关键词 设施果树;发展对策;果树栽培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03-092-3

1 我国设施果树生产现状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植物在设施果树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及相当优秀的绩效,如柑橘和草莓等。其中,草莓占据的面积最大,占据栽培总面积的85%,葡萄和桃子紧随其后,其他种类的植物仅有少量的种植。国内的设施果树具有以下特征:设施果树集中存在并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栽培技术变得更加成熟;植物种类和栽培方式均呈现多样性。

目前,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可更好地用于材料的保温保湿,极大地提高了温室的性能,例如聚乙烯无滴膜等被成功地研制出来并得到广泛应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果树栽培的条件并减低劳动成本,最终实现了促进作物茁壮生长的目的。反光膜等新材料的出现也对果树栽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我国设施果树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的设施果树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与那些较为先进的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树种结构、优良品种的选育等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2.1 树种结构不合理,设施栽培的品种适应性低,品种单一

当前,我国设施果树多数从露地品种中挑选,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很难适应设施栽培,甚至有很多不适合设施栽培的品种也被盲目用于设施栽培。为此,引进设施果树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合理选育及配上专用的砧木,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设施果树的种类相对比较单一、花的颜色单调、易出现早中晚熟不配套的现象,因此,很难跟上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必然会对我国的设施果树事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其经济效益并阻碍其健康持续发展。

2.2 设施结构不合理,缺乏专门的设施栽培设备

我国多采用大棚设施来种植果树蔬菜,主要包括日光温室、避雨棚等设施。这些设施的结构相对简单、耗资较少、所需投资较少同时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但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建造的方位不合适、前屋面角与后坡角偏小、墙体偏薄、空间利用率低下、受光不均匀、操作起来耗时耗力和抵御天灾的能力低下。与此同时,设施果树所使用的设施不合理、透光和保温性能均低下,且所使用的棚膜极易遭受损坏。

此外,在实施果树栽培时,并没有使用配套的专用设施、机械化作业能力偏低、所需劳动力较多、工作环境恶劣和劳动效率低下,并且在设施生产技术中设施生产装备相对比较落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设施果树的长远发展。

2.3 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的生产模型未得到建立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设施果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效。针对树种、品种以及设施果树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发表了很多总结性文章。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仅仅建立了设施果树体系的发展雏形,完全达不到标准化要求,还需很大一段差距才能迎头赶上。对于某一种作物而言,要严格按照其所需模式栽培和管理,最终使得作物能够保证稳定的高产量。

2.4 果品差,产期集中

目前,我国设施果树行业并没有对果品质量给予高度重视,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经过了设施栽培之后,果实的含糖量明显减少、增加的确是其中的含酸量、果实风味逐渐淡化、色泽不鲜艳、且果实偏小甚至呈现高畸形率,这不仅受种性影响,也受栽培技术的影响。我国设施果树多在同一时期盛产,例如桃、杏、李和葡萄等一般熟于4-6月,大樱桃一般熟于3-4月,所以,产期过于集中,致使春节前后仅有草莓上市,相对比较单一。

2.5 “隔年结果”现象频发,连年丰产技术体系不完善

“隔年结果”在设施栽培后是一种常见现象,就很难实现连续大丰收的盛况,但是对于不同的品种来说,“隔年结果”也不尽相同。其中,葡萄的“隔年结果”最为突出,经过一年的设施栽培,产量在次年便明显降低。桃、杏、李和樱桃等经过设施栽培之后很难形成花芽,如果连续生产便导致结果处出现外移,最终只能获取较低产量且品质相对低下。“隔年结果”的出现对设施果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严重阻碍了其健康持续发展,导致经济效益急剧下降。

2.6 设施果树产业化程度低

设施果树产业的投入、产量、风险都是比较高的,且所需技术相对比较高,这就致使设施果树必然会走上一条产业化发展道路。但在我国,设施果树的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且唯独给予生产环节以高度重视,却忽略了果品分级、包装和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单调性生产,缺乏产业化基础。龙头企业的规模很难起到很大的带动性,严重下拉了营销业绩。

2.7 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现代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科技对于产业的贡献率,比国外低了20%~30%。目前,我国大多还是从国外引进品种来实现设施果树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在果树的新技术育种方面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且,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设施果树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善,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研究性成果太少。

此外,就目前状况而言,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已经远远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基层的科技队伍规模小且波动较大、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强有力的资金后盾,这严重阻碍了生产新技术的繁荣发展。

2.8 体系与规则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设施果树发展缓慢且相对比较落后,仅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很多标准,就算已经制定出来的标准也并不完善,更没有得到广泛实施。专业信息服务相对落后,信息严重跟不上所需步伐,呈现相对滞后和不对称的特征。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对低下,很难抗击各种天灾人祸,对于市场风险的防线不坚固。营销单位进行无序竞争,置市场游戏规则于不顾,甚至对市场的良好秩序造成威胁,这对我国设施葡萄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必须构建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合作组织。

3 促进我国设施果树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实施区域化发展战略,成立集中产业区

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均衡发展;高度重视集中产区的建设。在集中产区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产品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其质量,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加大设施果树产业带的力度,争取使其占有绝对的市场竞争优势。

3.2 优化专用品种和建设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

各个国家都是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来实现强有力的竞争。对于较为发达的国家而言,主要是运用技术和成本来竞争,而发展中国家却只能靠劳动力多和土地资源广阔来竞争。我国若要保住设施果树的绝对竞争优势,就要发挥果树资源丰富的竞争优势,选取与我国独有设施果树生产相适应的品种,并重视国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力争为我国设施果树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后盾。

3.3 建立健全设施果树节本、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加强低廉、质优的生产理论研究并不断推广新技术,保证设施果树的成本降低、质量优化且赋予其高效安全性。

加大研究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的设施结构,力争获取操作起来简单、耗资较少、抗性较大的设施结构,使之具有明显的设施果树生产适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避免我国设施果树生产的设施结构弊端,并对寻找完美解决方案创造了条件。

加大新型生产装备的开发研制力度,将机械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劳动投资,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

3.4 加大设施果树生产信息化有关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力度

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并不断进行产品开发,构筑一个良好的用于设施果树研究与管理的平台,发展一种合理管理设施果树生产的新技术。

3.5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成立农业合作组织并对其不断完善,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

创设有利环境来壮大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和生产者之间的利益结合,建立企业和科研地以及生产地之间长远而和谐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合作社组织,并创设农民协会,培养专业素质高且呈现组织化的果农队伍。

3.6 加强设施果树产业经济研究,开拓国际市场

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系统,加强对世界各大主产国的不同政策的研究,紧跟世界果树市场变化步伐,并尽可能掌握我国产业发展趋势,制定合情合理的外向型产业政策支持体系,使设施果树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逐步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增大出口力度,来推动设施果树产业的长远发展。以此同时,这也有利于实现国际与国内市场的完美结合,大幅度增加产品销量。

3.7 加强设施果树科技支撑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我国要加大关于设施果树树种信息的收集力度,对其有一个整体了解并用于创新性研究,以为促进设施果树产业长足发展奠定基础。重点研究果品的保鲜和加工等关键环节,促进设施果树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加强技术员的培训工作,保证果树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能够跟上设施果树产业的内在发展需求,为设施果树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可能。

4 结语

目前,对于设施果树的研究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且获得了一定成效。为了促进设施果树产业的长足发展,还要针对以下方面做出合理研究:选育更多适宜的新品种用于设施栽培;掌握在设施条件下,果树各方面的特征及变化,并选取与之相适应的设施结构。

秀山土鸡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12篇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腹地, 是渝、湘、黔、鄂四省 (市) 边区结合部, 是重庆的东南门户, 自然生态环境好, 境内具有广阔的林地、草山草坡、果园, 有利于土鸡业的发展。目前重庆市在大力发展土鸡林下养殖和“两翼 (见注释1)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秀山县属于渝东南翼, 发展土鸡养殖, 对于当地乃至“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见注释2) ”群众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1 秀山土鸡养殖现状

1.1 秀山土鸡

秀山土鸡产于武陵山区, 主产区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鸡生长较慢、性成熟较早, 具有外观美丽、肌肉坚实、鸡味浓郁、鲜美可口等特点。母鸡羽毛以麻黄或浅黄为主, 羽毛致密紧贴, 羽色光亮;公鸡羽毛为红棕色或棕色, 单冠直立, 体躯较窄长, 头小清秀, 颈长, 皮薄, 呈白色或灰色, 脚细长, 胫呈白色或灰色, 脚趾细长, 爪锋利呈锯状。成年公鸡体重1.5~1.8千克, 母鸡1.4~1.5千克。母鸡开产日龄为145~160天, 年产蛋150~180枚, 蛋重38~45克, 蛋壳颜色为纯白色或粉色。

1.2 发展历史

重庆市是一个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直辖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两翼”的贫困地区。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加快渝东南等地区扶贫开发, 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和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 促进产业发展, 重点加快渝东南武陵山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秀山县土鸡养殖历史悠久, 2008年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秀山考察调研时, 尝了土鸡汤后感觉味道很好, 于是要求大力发展秀山土鸡养殖, 满足市场需要, 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秀山县随即成立了土鸡养殖领导小组, 将土鸡产业确定为全县的主导产业, 同时结合重庆市开展的林下经济和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经过三年的发展, 目前土鸡产业已初具规模, 发展势头良好。

1.3 发展现状

2008年秀山县启动土鸡产业发展, 2009年全县出栏土鸡505万只, 2010年, 全县出栏土鸡655万羽, 年末存栏241.5万羽。目前, 全县养殖户达10万多户, 其中, 存栏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507户。同时组织成立农民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28家, 建立了以秀山鲁渝禽业有限公司为主的秀山土鸡种禽场, 种鸡存栏8万余只。建成妙泉乡小浩村、隘口镇新院村和官庄镇新庄村三个“秀山土鸡”养殖示范园, 成功申报了“秀山土鸡”地理标识, 注册“武陵山秀山土鸡”、“渝东南秀山土鸡”商标, 制定“秀山土鸡”防伪标识, 秀山县被认定为“重庆市无公害土鸡产地县”。目前, 秀山土鸡在重庆市的知名度很高。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形成辐射重庆主城区、武陵山区、北京及沿海大中城市的土鸡销售网络, 促进了秀山县土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1.4 养殖方式和生产水平

目前秀山县土鸡养殖以企业和专业户养殖为主, 企业年出栏约占20%, 其余以农户适度规模散养为主。农户养殖以果园农田、草原林地、山坡荒地等优质生态环境为依托,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发展土鸡养殖。目前农户商品代土鸡饲养期为120~150天, 成活率在90%以上, 公鸡上市体重平均为1.5~1.8kg, 母鸡为1.4~1.6kg, 每只土鸡的平均利润在5~10元左右。

2 发展中的采取的措施

2.1 政策支持

为了实现土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秀山县政府出台了大量政策, 支持企业、农户发展土鸡生产。落实金融扶持, 按照“农户申请、小额信贷”的模式, 解决资金投入的不足, 扶持发展养鸡产业, 每年整合资金1200万元, 建立产品回收监督机制、风险保障基金, 实行小额信贷政府贴息或奖励政策。同时, 建立防疫和抗风险基金, 用于补贴养殖户因疫病或不可抗力等意外灾害和市场价低于成本价格时造成的重大损失;适当补贴防疫物资所需经费, 把疫病风险降到最低;积极动员和引导保险部门对养殖户实施保险。政府还帮助开拓市场、提升秀山土鸡的品牌知名度。

2.2 培育龙头企业

土鸡产业的发展中, 培育扶植龙头企业势在必行, 依靠龙头企业才能带动土鸡产业化发展。目前, 秀山鲁渝禽业有限公司是秀山县最大的一家从事家禽养殖、销售和技术咨询服务公司, 是渝东南地区获得市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禽养殖大型龙头企业。公司先后获得“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祖代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市级农业产业化综合开发龙头企业”, 公司禽蛋商标“美馨”被评为县“知名商标”, 并在2006年“重庆农展会”获得“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2010年12月, 公司又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秀山鲁渝禽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户”的发展模式, 以公司为依托成立了秀山县家禽养殖专业经济协会和秀山县立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建立了土鸡养殖基地, 同时制订了养殖技术规范。目前已形成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合作社会员紧密联系、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 增强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其中, 秀山县家禽养殖专业经济协会被全国科协和国家财政部表彰为“科普先进单位”, 秀山县立强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被推荐为“市合作经济组织理事单位”。2009年, 公司孵化土鸡苗达130万羽, 带动农户1500余户, 户均增收10000元。为了扩大生产规模, 促进产业发展, 2009年11月, 公司在官舟乡下坝村投资2000万元建设存栏8万套的秀山土鸡种鸡场。公司认为科技是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依托, 目前秀山土鸡研究所、秀山土鸡专家大院挂靠在该公司。

2.3 加强基地建设, 推广养殖技术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进行土鸡产业基地建设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秀山县先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土鸡繁育体系, 具有扩繁鸡场、育雏场、脱温鸡苗培育场、标准化土鸡生产示范园区、标准化生态土鸡养殖小区。秀山县土鸡养殖立足县内荒山草地多、环境好和农户有小家禽养殖传统等优势, 充分考虑土鸡规模养殖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标准建设土鸡养殖示范基地, 建成妙泉乡小浩村、隘口镇新院村和官庄镇新庄村三个“秀山土鸡”养殖示范园。基地建设要求“圈舍标准、设施配套、品种优良、管理规范、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同时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农户经济条件和留守农村劳动力现状等因素, 因地制宜抓好本地土鸡产业发展, 形成生态特色鲜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产业经济地位突出的生态土鸡产业经济带 (圈) , 协调好产、加、销的关系, 积极扶持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 注册商标, 产生品牌效应。

在基地建设的同时, 还注重将全县土鸡养殖小区纳入专业合作组织, 目前, 90%以上的土鸡适度规模养殖户为专业合作组织会员, 加大对土鸡养殖场 (户) 的培育力度, 发展一批技术成熟、管理科学、生产规范的骨干养殖户, 鼓励和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场, 在11个乡镇建成了35户规模养殖示范户;同时加强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2010年上半年, 完成土鸡养殖技术培训43期, 培训2150人次。

2.4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保证产品质量

在全县建立起健全的科技服务体系, 做好畜牧科技推广服务建设, 加强畜牧兽医基层站和村级兽医室建设, 完成了基层畜牧兽医站达标建设, 行政村配备村级兽医室, 增强产业安全保障能力, 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究推广服务中心, 为广大土鸡养殖户提供饲料、兽药、生产管理、疾病防控和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管理, 确保全县无疫。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加强饲料、兽药质量监管, 抓好兽药残留和违禁物质监控, 实现了对养殖、加工、流通全过程监测, 确保畜产品安全。

2.5 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品牌要打响, 要提高知名度, 除了过硬的质量外, 还需要加强宣传。秀山县政府、企业等利用各种途径加强宣传, 2010年底举办了以“魅力秀山, 鸡鸣天下”为口号的首届秀山土鸡文化节, 同时将秀山土鸡与土家族、苗族文化及旅游等结合起来, 提高秀山土鸡的知名度。

3 存在问题

3.1 品种选育尚待提高

秀山土鸡是我国的地方鸡种, 具有肉蛋品质优良且风味好的特性, 虽经过一定的选育, 但由于系统选育的时间较短, 群体内生产性能很不一致, 生产性能尚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 必须加强品种选育工作, 建立土鸡资源保护区, 选定纯种土鸡核心养殖场, 同时培育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外貌体型一致、均匀整齐、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较高的土鸡品系 (配套系) , 建立由“原种场提供种苗→扩繁场提供种蛋→孵化场生产商品鸡苗”的良种繁育体系。

3.2 标准化养殖

优质鸡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各地的品种、自然环境、饲料资源、饲养技术、消费习惯等存在差别, 所以目前土鸡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 各地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生产技术规范或标准。优质肉鸡作为我国独特的优势产业, 要保持优质鸡饲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就必须改变目前粗放的养殖模式, 向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转变, 实行土鸡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必要前提, 是推广良种, 提高土鸡质量的必要基础, 是实施产地认证、产品认证的重要载体;同时标准化生能有效的实现产品追溯, 促进市场准入, 从而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土鸡养殖, 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新鲜”的鸡肉、鸡蛋产品。土鸡标准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鸡场的建设标准化;二是土鸡的营养标准化;三是土鸡的管理标准化;四是疫病防治程序标准化。目前, 秀山县正在根据秀山土鸡的品种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养殖特点等制定地方标准。

注1:“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指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通过发展林禽养殖、林下养畜、林地种植、林地产业、林果产业以及森林旅游, 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左右, 年均增加800元以上, 达到6400元;农户纯收入在2009年基础上增加1万元, 达到25000元。“两翼”农村有劳动能力的农户, 95%要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上一篇:远程数据访问下一篇:血管活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