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戒区域范文

2024-05-20

警戒区域范文(精选4篇)

警戒区域 第1篇

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了多种危险气体扩散模型,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高斯模型。高斯模型提出的时间比较早、实验数据多,目前发展较为成熟。它可以模拟连续性泄漏和瞬时泄漏两种泄漏方式,并且具有模型简单、易于理解、运算量相对较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能较好吻合的优势。

目前,大多数对液氯泄漏的研究都集中在其生产或存储过程中的泄漏或排放,但对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不是单纯的固定点源泄漏,需要考虑运输车辆的运行状态对泄漏扩散状态的影响,因此,其扩散机理较复杂。结合运输泄漏事故特点,对高斯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运输液氯泄漏事故扩散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划分出事故后的四个警戒区域。该模型简单有效,对于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1 运输液氯泄漏扩散模型

一般的泄漏事故根据其运动状态和泄漏时间可分为固定点源瞬时泄漏、固定点源连续泄漏和移动点源连续泄漏。一般运输过程中的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驾驶员不能及时发现,会继续保持车辆运行,罐内液氯就会持续泄漏,由此可以看出,此类事故属于移动点源连续泄漏事故。相对于固定点源泄漏或排放,移动点源连续泄漏有一些特点:危险气体的浓度分布影响因素不仅包括风速、大气稳定度和地表粗糙度等,还包括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方向。

高斯模型中假定泄漏强度Q为常数。在工业生产中,氯气通常以高压、低温等形式被液化储存于储罐等容器内。发生泄漏事故后,泄漏速率会随着储罐内压强的减小而降低,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q0为液氯的初始泄漏速率,kg/s;q(t)为t时刻的液氯泄漏速率,kg/s。

连续点源排放的气体可以看做由无数个时间间隔很短并且依次排列的烟团组成。根据扩散统计理论,第i个烟团在有界条件下的三维高斯烟团扩散公式为

式中:Ci为第i个烟团在(x,y,z)处所产生的浓度,kg/m3;Qi为一个烟团的排放量,kg;σx,σy,σz为X,Y,Z方向的扩散标准差,m;u为平均风速,m/s;H为有效源高,m。

设源强为,表示时刻的泄漏速率,kg/s;则时间内排出的氯气可以看做一个瞬时烟团,一段时间排出的烟可以看作无数个烟团的叠加结果。

其中,为任一烟团的释放时间,s;则t时段连续泄漏的氯气在下风向(x,y,z)的浓度为

假设一辆装载液氯的罐车在道路上以v(m/s)做匀速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风向成θ角,从泄漏开始发生时进行计时,泄漏起点为时间原点,泄漏起点的水平坐标为坐标原点,泄漏过程中总移动时间为tr(s)。危险气体沿着车辆移动的方向泄漏,释放出的氯气可看作无数个无限短的时间间隔的烟团依次排列而成,排放出的烟团都沿着风向扩散。以时刻泄漏的一个烟团为例,从泄漏开始到时刻车辆的运行距离为,次烟团的初始坐标为,到t时刻,此烟团中心沿着下风向扩散的距离为,烟团的中心坐标为。

根据道路运输储罐液氯泄漏扩散的特点,对高斯公式做出改进,则时刻泄漏的烟团扩散公式为

泄漏发生后,空间中某点(x,y,z)的浓度可看成整个泄漏过程中连续排出的单个烟团在(x,y,z)处的浓度和,即无数个无限短时间瞬时泄漏气体的叠加,因此

从泄漏开始到结束的(0,tr)时间段内,泄漏的氯气在空间一点(x,y,z)的总浓度为

2 危险区域的划分

2.1 液氯的性质及危害

液氯为黄绿色的油状液体,有刺激性。氯气有剧毒性,在危险品中属于2.3类有毒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70.91,相对于空气要重很多,所以,泄漏出的氯气会迅速向下沉,容易使人受到伤害。氯气自身不具有可燃性,但有助燃性,与易燃气体混合很容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氯气还可与很多物质反应燃烧或爆炸。氯气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心跳骤停,急性中毒轻则出现咳嗽、流泪,重则出现昏迷休克。一旦出现氯气泄漏事故会严重危害到周围群众甚至生态环境,氯气的浓度与其对人体的危害关系如表1所示。

2.2 危险区域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氯气浓度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以及氯气泄漏后可能与其他物质反应发生燃烧爆炸等情况,需要对其扩散区域进行划分,以便对伤员进行有效救援,或对进入其中人员需要的防护设备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另外,在事故现场依据危险区域划分的警戒区域可以为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调配安置方案提供合理依据。为此,将氯气泄漏区域分为立即致死区、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四个危险区域,如表2所示。

3 算例分析

假设有一辆装有25t液氯的罐式车辆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km/h的速度沿着与风向成30°夹角的方向匀速行驶,发生泄漏后,驾驶员没有及时发现,泄漏出的氯气沿着公路扩散成线状浓度场。初始泄漏速率为6.5kg/s,泄漏点距地面的高度为1m,从开始泄漏到成功堵漏的时间为300s,泄漏的总质量为Q(t)=1.792t,大气稳定度为D级,平均风速u=2m/s。

通过对液氯泄漏扩散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得出发生泄漏后不同时刻的地面浓度等值曲线和地面浓度三维示意图(见图1、图2)。



通过图1和图2可以看出:

1)0~300s期间,沿着车辆行驶方向和风向,氯气形成一个线状浓度场。在泄漏点源附近形成了重度区甚至立即致死区,危险区域的分布受到罐车移动速度和方向,以及风速的影响。

2)300s之后,随着泄漏停止,地面的氯气浓度迅速下降,之前释放的烟团一边向下风向移动一边向四周扩散,危险区域依次降级直至消失。

3)在0~300s持续泄漏时间段内,泄漏点周围污染区域的最大浓度超过2 500mg/m3,最大浓度区域随着行驶方向和风向移动。300s后,烟团在风的作用下污染区域浓度迅速下降,最大浓度区域沿着风向以风速移动。

4 应急抢险救援疏散对策

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根据仿真结果中的氯气浓度确定警戒区域,在公路上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灯,对周围交通进行管制。根据划分的警戒区域在事故周围的区域实施应急预案,可避免盲目地将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也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应急预案的响应流程如图3所示,其中主要包括应急抢险、应急救援和应急疏散三部分。

1)应急抢险包括:在氯气泄漏扩散区域内及时确定并控制泄漏源。对仍在泄漏的容器或管道进行堵漏;对现场残留的有毒液体则需要用相应的溶剂中和或土掩的方式阻止其继续扩大影响面积;对仍在燃烧的物质需要准确及时灭火。

2)应急救援包括:对危险区域内的伤员施救。对伤员的救援应做到“先抢后救,抢中有救”。救援人员应该尽快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环境施救,并确保搬运方法正确。救人的过程要坚持“先群体后个人”和“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不同危险区域的救援参照表3。

3)应急疏散包括:对气体危险品波及区域内的群众进行疏散。根据划定的警戒疏散区进行合理快速疏散,如图3所示。在疏散过程中需要对周围进行交通疏导和治安维护,疏散至安全区域后清点人数,保证每位群众安全撤离,为灾民发放物资并分配住宿等。事故现场的氯气浓度检测结果无危险且持续10min后,解除警戒疏散区,并引导避难人员返回居住地。

5 结论

1)根据道路运输液氯泄漏的扩散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扩散模型。该模型简单却更符合实际,可以根据车辆速度、事故现场的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等参数快速求解,从而为道路上发生的泄漏事故扩散风险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2)根据氯气对人体的伤害将事故周围的氯气扩散区域划分为立即致死区、重度区、中度区和轻度区4个区域。以新建模型为基础,通过MAT-LAB迅速得出移动点源氯气连续泄漏后地面浓度等值曲线和地面浓度三维示意图。

3)针对划分的4个危险区域在事故发生的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救援和疏散方案,为减灾防灾提出合理高效措施,从而提高事故的疏散救援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杨炜,谢殿荣,何衍兴,等.基于MATLAB的液氨泄漏环境风险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1):41-44,50.

[2]王洪德,廖倩雯.天然气瞬时泄漏扩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2):51-55.

[3]徐波.基于GIS的有毒气体储罐泄漏扩散及其过程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6):148-152.

[4]黄金印,石祥.有毒气体泄漏大规模人员疏散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12):1170-1173.

[5]纵孟.液氯泄漏事故动态演化及救援行动决策研究[D].重庆:重庆科技学院,2015.

[6]吴雅菊,田宏,庆民,等.液氯泄漏扩散数值模拟及应急区域分析[J].安全,2016(3):34-37.

[7]张龙忠,李亚楠.基于云理论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17(1):64-68.

冬季矿山警戒 第2篇

井下煤矿中的低气压和低湿度, 与许多地区的季节性干燥一起, 促成了冬季月份更多的矿山爆炸。其他风险包括有限的能见度, 结冰的运输道路和行人通道, 以及露天矿山未采工作面的冻融效应。

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提醒煤矿井下的矿工和矿主, 要遵循安全检查表, 确保适当的通风、施用大量岩粉、进行频繁彻底的检查, 并要熟知应急程序以防止煤矿着火和爆炸。

矿工还被敦促要注意保持安全梯畅通无阻。露天矿山的矿工和矿主应检测未采工作面的稳定性, 除掉安全梯上的冰雪, 给所有设备除冰, 给需要的地方撒大量的盐和沙子。

在正常检查任务时, 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监督员会分发海报、安全帽贴纸, 一个“培养通风意识”口袋卡和一个“基础通风”PPT演示光盘, 以便开会时可以给井下矿工展示, 并和他们进行讨论。

防火防爆

冬季, 进入矿山的冷空气使矿山表面变得干燥, 从而增加了发生火灾和爆炸的风险。矿工必须了解煤矿中存在的各种爆炸性物质以及这些爆炸性物质的组合。一些爆炸性物质和可能的组合如下:

·仅瓦斯的爆炸;

·仅煤尘的爆炸;

·由瓦斯引燃的煤尘爆炸;

·由煤尘引燃的瓦斯爆炸 (不太可能但存在可能性) ;

·其他易燃气体的爆炸 (乙炔、氢气等) ;

·易燃气体引燃的煤尘爆炸。

还有涉及瓦斯、其他易燃气体和煤尘的其他可能的组合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结果。涉及煤尘的爆炸通常最剧烈, 最具破坏性, 然而, 被认为主要是由大量瓦斯积聚引起的重大爆炸灾难也曾发生过。

火灾和爆炸的发生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的同时存在。

在地下煤矿中, 火灾或爆炸的可燃物可能是易燃气体和足够浓度的煤尘的混合, 或两者的结合物。引燃易燃混合物的点火源可能来自火花、电弧、爆炸的爆震等。足以支持燃烧的氧气存在于矿内封闭区外的任何地方。

火灾和爆炸可以通过消除“火三角”中任何一个要素来预防。

足以支持燃烧的氧气 (空气) 通常存在于地下煤矿的整个非封闭区。如果需要, 可以通过封闭降低或消除矿井空气中的氧气来防止爆炸。密封、封闭区域的氧气将被瓦斯和其他气体代替。氧气也由煤矿和矿山木材进行吸收。

最终,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将降低到10%以下, 使之不能够支持瓦斯燃烧。

多数预防措施集中在“火三角”的可燃物和点火源这两方面。一些消除或尽量减少“火三角”的可燃物和点火源方面的方法包括:

·保持足够的通风;

·频繁测试瓦斯;

·维护排气系统;

·维护密闭;

·维护水喷和吸尘器 (如果使用) ;

·在难进入地区附近或内部采矿时使用特殊的预防措施;

·保持矿井巷道表面潮湿 (尤其是离工作面不到12.19m的地方) ;

·清理散煤、煤尘和其他可燃物质;

·施用大量岩粉;

·切割和焊接时使用特殊预防措施;

·更换磨损物件;

·在允许的条件下维护电气设备。

保持足够的通风

矿中所有非封闭区域充足的通风是抵御爆炸的第一道防线。矿中所有敞开部分必须通风, 风流能稀释瓦斯, 使之变无害, 并带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气体, 还有粉尘和烟雾。在一些矿中, 在活跃区段可能存在异常高的气体量突然爆发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 必须增加风量来保持意外高瓦斯释放率情况下的安全度。

矿山通风系统的恰当维护一直都非常重要, 特别是在冬季警戒期间。一些通风因素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合适的通风控制设备;

·对损坏的通风控制系统及时修护;

·只有在授权的情况下才能调整风窗和风门;

·顶板冒落要及时清理;

·清除通风障碍;

·使纵向风障或者管道紧靠工作面;

·保持所需通风量;

·频繁彻底地监控流经矿内的空气量。

瓦斯测试

冬季警戒期间, 特别是在瓦斯含量高的矿, 在采矿回撤区段和一些废弃区域的地方, 瓦斯测试应做得比法规要求的更频繁。

彻底的瓦斯检查对于那些要求矿工偶尔工作的地方尤其重要, 如停顿的区域。

维持有效的排气系统和密闭

由于气压下降, 伴随暴雨锋, 废弃的曾用于区域通风或封闭的系统的状况在冬季警戒期间尤其关键。通过在这些区域内部或周围进行气流、瓦斯和氧气含量的检查, 通常可以检测出有故障的排气系统或密闭, 警告易爆有害气体的危险积聚。打密闭时要按照批准的程序, 为密闭检查提供安全进出口。

维护水喷和吸尘器

水喷和吸尘器通过以下方式减少潜在火灾和爆炸的可用燃料:

·从粉尘产生点附近的空气中消除一部分尘埃云;

·从与粉尘产生点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减少沉积的浮煤尘量。

水喷还在煤表面增加一些湿度, 降低这些地方表面的粉尘飘散到空中的危险。水喷和吸尘器必须得到恰当维护以保证能够有效使用。

特殊预防措施的使用

在难进入地区附近或内部采矿时可能会发生几种危险的情况。这种活动主要的危险包括瓦斯、氧气不足的空气和可能的透水。如果采矿遭遇到潜在的危险难以进入地区, 要采取特殊预防措施。为防止意外采矿进入该类领域, 打测试钻孔尤其重要。

清理散煤、煤尘和其他可燃物质

可燃物是“火三角”中的一个要素。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可以由于减少可燃物供应而减小。散煤和煤尘需要清理干净。纸、空的岩粉袋、废木材和含油废物应清除。

散煤、煤尘和其他可燃物质不得在矿井巷道表面或电气设备上积聚。

大量施用岩粉

大量施用岩粉可以防止煤尘爆炸的传播。法规要求一个煤矿的所有可安全穿行的区域必须在所有工作面12.19m内保持足够量的岩粉。2010年9月23日, 美国矿山安全健康局发布了一项关于维护岩粉不可燃含量的暂时应急标准 (ETS) 。该标准修订了现有的美国联邦法规第30卷第75章第403节。该标准要求煤尘、岩粉和其他粉尘结合物中的不可燃含量在井下烟煤煤矿中的所有区域要达到至少80%。该标准进一步要求了每提升0.1%瓦斯时, 此类结合粉尘的不可燃含量要提高0.4%。

浅论药物警戒 第3篇

分析了解药物的安全特性分两阶段,药物上市前阶段和药物上市后推广使用阶段。在药物上市前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临床试验研究,与已知的用药方案或安慰剂比较、评估新的治疗方案。药物警戒工作贯穿于始终,尤其是药物不良事件而不仅仅是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个例报道工作[1]。

由于上市前研究有限的患者例数及试验时间,严格的患者入选标准,临床试验研究有一定局限性:不利于发现少见的、尤其是B型(与药理效应强弱无关)药物不良反应[1];被排除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是高危人群。在药物上市后推广使用阶段,药物上市后监测(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PMS)工作的开展尤显重要。此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性的,未能严格地控制混杂因素,观察性数据往往比试验性数据质量差,因此在PMS阶段药物警戒一个重要挑战就在于如何收集分析上市后药物的观察性数据并得出具较强说服力的结论。药物上市后监测有两个基本过程:药物警戒信号(signal)产生过程和假设(hypothesis)检验过程。

1 药物警戒信号产生过程

1.1 自愿报告体系(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自愿报告体系是药物警戒工作的基本方式,大多由医务工作人员和临床药师向国家或地区中心自愿呈报可疑的药物不良事件,再由中心的专门委员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并负责反馈工作。

自愿报告体系具有监测范围广、迅速、时间长等优点。它包括了全国范围内所有上市后药物,各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A型、B型),覆盖了老人、儿童、孕妇等不同的用药人群,而且经费投资较少。但另一方面,自愿报告体系在未知的药物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评估方面具有不确定性,漏报率高且难以定量,资料偏倚较大。这些局限性造成自愿报告体系在定量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价不同药物的安全性时常常是不可能的;而且尽管由它产生的药物警戒信号的确表明了药物不良事件因果关系的存在,实际上并不能验证假设。

1993年6月,美国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实施MedWatch计划,鼓励医务工作人员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MedWatch网址2呈报由药物治疗、医疗设备等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1年后,FDA收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均有很大提高,其中由药师上报的比例有较大幅度增加。另外,积极开展教育讲座,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反馈工作以及一定金额的奖金激励机制都有助于提高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1.2 发表的病例报道(published case reports)

已发表的病例报道是获取药物不良事件信息的确认途径,可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来评估病例报道,主要用于药物警戒信号的产生,以引起医务人员的警觉意识。但往往只有少部分病例能公开发表,陈列的资料信息不够充分,病例的发表常受主编人员主观选择的影响,且发表与病例的发生之间的延搁时间较长。

通常,病例的评估分两步:评估个案病例和汇集、评估相关病例数据[1]。显然,病例报道的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因果评判,所涉及的标准不是相互独立的。在汇集、评估相关病例的系列数据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暴露、效应是否有联系,联系的强度定量大小,数据的一致性,生物学可能性,药理学和病理学机理,并用的其它药物等等,常需要随访调查研究获取其它信息,如结局转归、实验检查数据等。

1.3 队列调查研究(cohort study)

队列调查研究常被用于回答在药物上市后监测工作中发现的药物安全性问题或用于假设的形成、检验。较自愿报告体系而言,队列调查研究能够更好地控制混杂因素及定量评价危险因素。比如大规模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表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的使用是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3]。

如果研究人群不同,药物暴露因素或不良事件的定义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能会迥异;由于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不是随机分配到药物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混杂因素亦会影响结果;当药物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较弱时,研究的样本量会大大影响研究结果。尽管队列研究有这些潜在的局限,它仍是药物警戒工作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弥补自愿报道体系的种种不足。

1.4 药物上市后临床试验(post-marketing clinical trials)

为观察一种药物或其它处理方法的效果,在临床试验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该药物,另一组使用安慰剂或其它已知药物做对照,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分析两组对象的结果。因为研究对象是随机分配到不同观察组的,临床试验能避免队列研究的一些潜在的局限,如对照组可比性强,故大规模的药物上市后临床试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当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低,随访时间长时,设计简炼的、可操作性强的试验方案尤显得必要。

2 假设检验过程

在药物警戒工作收集的病例报道中,少部分会表明患者使用某药品后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如肝功能异常、惊厥、恶液质等)。即使有足够详尽的病例资料并对新发病例进行严格的随访工作,仍有必要提出假设验证、评估不良事件与药品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假设检验过程中最常使用两类研究方法:一是使用不同方法处理通过自愿报告体系收集的数据,另一种是运用传统的流行病学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另外,临床前药理学和毒理学数据和临床试验研究过程也需要重评估。

2.1 使用自愿报告体系收集的资料数据

临床实践中常通过个案病例报道判断不良事件与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然而药物警戒认为个案报道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主张运用多种群体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如采用Bayesian法[4]。不过,病例报道的不确定性也有例外:当中断治疗方案,不良事件消失,重新使用该方案后,不良事件又出现,即再激发阳性;在病情和处理治疗过程相似的不同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通常这类病例报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因此无论临床治疗还是药物警戒工作都要求对个案病例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特殊情况下还需要个体患者的生化指标或药代动力学数据。

当具备可靠背景资料以说明某不良事件在一般人群中的确定发生率时,通过自愿报道体系获取的资料数据常被用来与治疗人群中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尽管该方法收集的资料漏报率高,当治疗人群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的发生率,则高度怀疑不良事件与治疗方案有关。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覆盖范围广的大型数据库的建立,记录链接(record linkage)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通过自愿报道体系获取的药物不良事件有关背景信息资料的处理更加客观、科学、有说服力。

2.2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过去十多年来,传统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逐渐在群体药物效应的研究中推广应用、发展,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5]。非甾体类抗炎药与上消化道出血间关系的验证是药物流行病学实践的著名实例[6]。这门学科主要基于观察性数据而非试验性数据,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处理数据的偏倚、混杂。例如近年来关于第三代口服避孕药有争议,认为第三代与第二代口服避孕药的显著性差异是由于混杂或偏倚或两者共同引起的[7,8]。

在医学信息迅速积累的今天,一种资料的再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已成为药物警戒工作中评估不良事件的一个有利工具。Meta-analysis是指对具有相同目的的多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合并和定量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这一系列的独立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产生综合效应大小的定量估计以及效应估计的同质性检验结果[9]。曾有研究表明患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常规静脉给予利多卡因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尽管6个独立的研究死亡例数很少,不足以说明是否使用利多卡因与死亡率的变化有关,但Metaanalysis分析方法的使用表明在利多卡因使用人群中死亡率确有显著增加[10]。

3 对药物警戒的展望

激励更多的医务工作人员呈报可疑药物不良事件,更加完善自愿报告体系;逐步实现药物不良事件呈报的自动化、电子化,比如大规模数据库的使用;建立自动化不良事件信号产生系统。强化药物尤其是上市后新药不良事件的研究:如信号的探测、发生率的估计、确定危险因素、阐明发生机制以及对药物进行风险-效益综合评估,以提高安全、合理用药水平。

过去,自愿报告体系是发现可疑药物不良事件的唯一可靠途径。近年来,群体研究方法逐渐被推广应用于药物警戒工作中,比如病例对照研究和大规模自动化链接数据资源的使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药实践工作中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将使药物警戒工作的开展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Meyboom RHB,Egberts ACG,Edwards IR,et al.Principles of signal detection in pharmacovigilance.Drug Saf,1997,16:355 -65.

[2]White GG.Love L.The MedWatch program.Clin Toxicol,1998,36: 145 -149.

[3]Colditz GA,Hankinson SE,Hunter DJ,et al.The use of estrogens and progesti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post - menopausal woman. N Engl J Med,1995,332:1589-1593.

[4]Lanctot KL,Naranjo CA.Computer - assisted evaluation of adverse events using a Bayesian approach.J Clin Pharmacol,1994, 34:142 -147.

[5]王大猷,王永铭.药物流行病学: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6,12(2): 122-128.

[6]Henry D,Lim LY,Rodriguez LAG,et al.Variability in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with individual non -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 drugs:results of a collaborative meta - analysis.Br Med J, 1996,312:1563 -1566.

[7]Farmer RDT,Lawrenson RA,Thompson CR,et al.Population - based study of risk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oral contraceptives.Lancet,1997,349:83 - 88.

[8]Vandenbroucke JP,Rosendaal FR.End of the line for third -genera- tion-pill controversy.Lancet,1997,349:1113-1114.

[9]周元瑶.药物流行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 105-106.

医疗器械警戒快讯 第4篇

产品:Silencer S2200离心机。

范围:序列号为0493128至0798286、98267203至06067205, 及04084R01至09274R01的产品。

FDA发布关于波科 (Boston Scientific) 公司Resolution II带有推送器的一次性使用止血夹的召回通告

产品:Resolution II带有推送器的一次性使用止血夹。

范围:具体产品如下。

英国MHRA发布关于日机装 (NIKKISO) 公司Aquarius血液滤过设备的警戒通告

产品:Aquarius血液滤过设备。

范围:所有产品。

美国FDA发布关于酷柏 (CooperVision) 公司AVAIRA Toric软性接触镜的召回通告

产品:AVAIRA Toric (enfilcon A) 软性亲水性接触镜。

范围:生产日期为2010年11月1日至2011年8月3日的产品。

英国MHRA发布关于康乐保 (Coloplast) 公司Assura和Sensura术后造口袋的警戒通告

产品:Assura和Sensura无菌术后造口袋。

范围:多个产品编号和批号的产品。

FDA发布关于贝克曼库尔特 (Beckman Coulter) 公司DEHA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的召回通告

产品:DEHA放射免疫检测试剂。

范围:参考号DSL-8900, 批号为991112, 991346, 991584, 991857, 992115, 992359, 992458, 992854, 100115A, 100205A, 100205RA, 100226A, 100226RA, 100319A, 100319RA, 100409A, 100409RA, 100430A, 100430RA, 100521A, 100611A, 100611RA, 100702A, 100723A, 100723B, 100723RA, 100813A, 100813RB及100813C的产品。

FDA发布关于美敦力 (Medtronic) 公司SynchroMed II植入式输液泵的召回通告

产品:SynchroMed II植入式输液泵。

范围:型号为8637-20和8637-40, 销售日期为2004年3月至2011年7月8日的产品。

美国FDA发布关于李医疗 (Lee Medical) 公司用户透析盘/套装的召回通告

产品:用户透析盘/套装。

范围:生产日期为2010年11月17日至2011年1月11日, 且销售日期为2010年11月23日至2011年1月12日的产品。具体如下。

FDA发布关于IL公司GEM Premier 4000 PAK测试卡片的召回通告

产品:GEM Premier 4000全自动分析仪使用的PAK测试卡片。

范围:生产日期为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的下列产品。

FDA发布关于Vital Signs公司人工鼻的召回通告

产品:人工鼻。

范围:具体产品如下。

信息来源:国家药品不良检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网站

上一篇:超移动计算下一篇:德阳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