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综合征范文

2024-06-23

皮肤综合征范文(精选11篇)

皮肤综合征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5例中男32例, 女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 平均25个月, <1岁11例 (24.4%) , 1~3岁14例 (3 1.1%) , >3岁2 0例 (4 4.4%) ;典型川崎病3 5例 (7 7.8%) , 不完全性川崎病10例 (22.2%) 。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儿均有发热, 确诊前发热时间6~10天, 平均热程8.1天。眼结膜充血42例 (93.3%) , 肛周脱皮41例 (91.1%) , 四肢末梢脱皮37例 (82.2%) , 多形性红斑、皮疹35例 (77.8%) , 口唇潮红、皲裂33例 (73.3%) , 颈淋巴结肿大33例 (73.3%) , 惊厥、意识障碍1例 (2.2%) , 关节肿痛、活动受限1例 (2.2%) ;出现咳嗽、肺部异常阴影等呼吸系统异常23例 (51.1%) ;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异常21例 (46.7%) 。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血小板全部升高, 血白细胞升高44例 (97.8%) , C反应蛋白阳性43例 (95.6%) , 血沉增快41例 (91.1%)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扩张28例 (62.2%) , 心电图异常14例 (31.1%) 。

1.4 治疗与转归

本组45例均于发病后4~10天予以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 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例因用丙种球蛋白后体温仍有波动, 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例积极治疗后, 白细胞仍高达60×109/L, 再次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20例因血小板明显增高服用双嘧达莫片。28例冠状动脉扩张者随访6个月至5年, 其中12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 16例6个月内恢复正常;17例冠状动脉无扩张者随访1~3年, 未发现有冠状动脉病变。

2 讨论

川崎病病因未明, 该病呈一定的流行性及地域性, 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 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矩棒杆菌感染。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以临床表现为依据, 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标准, 部分病例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有的常在疾病后期出现典型脱皮才回顾性诊断治疗。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 笔者认为, 在川崎病的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结膜充血 (指双侧眼球结膜非渗出性及非化脓性充血) , 不伴疼痛和畏光, 无水肿或角膜溃疡, 在裂隙灯下可观察到轻度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或前葡萄膜炎;本组占9 3.3%。 (2) 口唇和口腔改变, 包括口唇发干、红、皲裂、脱皮, 血痂, 杨梅舌, 口腔黏膜和咽部弥漫性红斑等表现, 不伴扁桃体的渗出性改变及口腔溃疡;本组占73.3%。 (3) 多形性皮疹, 以躯干为主, 会阴部明显, 多发生在发热起病后的5天内, 皮疹以斑丘疹最多见, 也可见到多形性红斑, 但无疱状皮疹;本组占7 7.8%。 (4) 颈淋巴结肿大, 多为单侧无痛性, 其直径大于1.5 c m, 不伴有红肿及波动感;本组占7 3.3%。 (5) 心脏以外的表现包括:约半数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关节炎或关节痛, 可以出现在起病后第一周内, 可以累及小的指间关节或大的负重关节;小婴儿可表现为易激惹;胃肠道不适也较多见。

川崎病主要累及5岁以下儿童, 但好发于6~18个月龄小儿。临床症状中, 所有患儿均有5天以上不同程度发热。因此, 对临床发热5天以上的小儿出现川崎病诊断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症状时即要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并及早对冠状动脉进行超声检查, 及时确诊治疗, 避免冠状动脉损害加重。

皮肤粗糙要如何保养中性皮肤 第2篇

干性皮肤

这种肌肤水油是很不平衡的,缺水粗糙,没有弹性,在护肤保养中要进行周期性的按摩护理,促进血液循环,使用的护肤产品应该是美白、滋润型的。如:原液和精华。

油性皮肤

油脂分泌比较旺盛,经常油光满面,毛孔粗大,还会出现黑头,对于油性肌肤的保养要时刻注意皮肤的清爽,可以增加皮肤清洁的次数,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要注意补水,还有深层清洁肌肤,控制油脂分泌,可以使用控油的护肤产品。

混合性皮肤

这种肤质通常是在T部位出油严重,而在其他部位却干燥,有时脸上还会出现粉刺,对于混合肌肤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偏干,偏油,偏中性的部位。使用护肤产品是先滋润比较干的部位,再用少量的产品来擦拭较油部位。要注重补水和补充营养成分,调节肌肤平衡。

敏感性皮肤

皮肤综合征 第3篇

病历资料

患儿,女,11个月,因“发热伴皮肤充血1天”于2011年10月13日入院。患儿于1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1℃,伴颜面、躯干部皮肤充血发红,以耳后、颈部、腋下皮肤皱褶部位为甚。无畏寒、寒战;无流涕、咳嗽、咳痰;无意识障碍及抽搐;无恶心、呕吐等。病后患儿哭闹不安,精神差,進食较少,睡眠不安,大小便正常。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T 39.4℃,HR 130次/分,R 34次/分,Wt 9.0kg,营养中等,神志清楚,颜面部、躯干部皮肤见弥漫充血,无皮疹,皮温较高,以耳后、颈部、腋下等皮肤皱褶部位为甚,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前囟平坦,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未见脓点,颈软,未见呼吸困难征,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四肢关节无红肿,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辅检:血分析:WBC 15.5G/L,N 63%、L 31%,RBC 4.78T/L,Hb 106g/L,PLT 130G/L;CRP 2.10mg/L;送咽拭子、血培养。初步诊断: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给予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喜炎平、静滴及对症支持治疗。入院第2天患儿体温仍达39℃,HR 145次/分,R 38次/分,BP 80/45mmHg,精神状况更差,萎靡不振,烦躁,面部、颈部皮肤多处松懈脱皮(烫伤样),心肺听诊无异常,四肢末梢循环稍差。入院后查ESR 3mm/小时,ASO阴性,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正常;尿、便常规正常,胸片未见异常。遂考虑金葡菌感染,调整抗生素为夫西地酸钠、头孢曲松静滴,3天后患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原充血处皮肤逐渐干燥、大片状脱皮,逐渐露出正常皮肤,10天后患儿全身皮肤恢复正常。复查血分析血象恢复正常。咽拭子培养见脑膜炎奈瑟球菌,血培养阴性。治愈出院。

讨论

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开始损害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往往先由面部,特别是口周或颈部开始,局部皮肤潮红,迅速向周围扩展,在2~3天内全身皮肤都可发红,在红斑基底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并能互相融合成更大水疱。触痛明显,疱壁薄、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表皮极易剥脱,露出鲜红色湿润面,颇似烫伤样。疱液为浆液性,也可混浊似脓疱病,疱液细菌培养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

脑膜炎奈瑟菌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产生内毒素为其主要致病物质,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或毛细血管,引起血栓、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性瘀斑。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细菌仅在体内短暂停留后被机体清除,可造成局部感染,亦可引起肺部感染、败血症,只有少数人发展成脑膜炎。临床引起类似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实属少见。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检验医学百科》微生物检验.

3 胡亚美,等.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皮肤综合征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儿中, 男11例, 女9例, 年龄10个月~6岁, 平均2.7岁, 其中<1岁1例, 1~2岁10例, >2岁9例。就诊前病程2~5d。

1.2 诱发因素

有发热、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8例, 鼻、咽、耳部化脓性感染灶4例, 腹泻4例, 其他患儿无明显诱发因素;入院前误诊为过敏性皮炎1例, 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 猩红热1例。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就诊前无特殊用药史。

1.3 临床表现

20例患儿均伴有轻重不等的发热, 最高体温达39.5℃。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身皮肤损害, (1) 周身型 (泛发型) 11例:发病突然, 发热、烦躁、厌食, 皮损常始发于口周及眼周, 2~3d后红斑迅速蔓延至颈、胸、腋下、腹股沟等处皮肤, 皮肤触痛。最具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松弛性大疱, 疱液澄清或混浊, 疱壁薄易破, 水疱破后见潮红糜烂面, 尼氏征阳性, 状似烫伤。口周可见放射状裂纹, 但无口腔粘膜损害。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肺炎等导致死亡。 (2) 顿挫型 (不全型) 8例:主要表现为周身猩红热样皮疹, 皮肤弥漫性潮红或暗红色, 皮肤触痛, 尼氏征阳性, 无松弛性大疱, 未见杨梅舌及鄂部粘膜疹, 伴发热。 (3) 局限型1例, 表现为大疱性脓疱疮, 疱壁松弛, 疱破后形成红色糜烂面, 尼氏征阳性。20例患儿均无全身淋巴结肿大。

1.4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15/20例WBC>10×109/L, 2/20例>20×109/L, 正常3例。尿白细胞升高2例。C反应蛋白检查仅有1例12mg/L。疱液及糜烂面分泌物培养均无细菌生长。眼黏膜分泌物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肝肾功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1.5 治疗

本组发病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10例头孢噻肟钠50~100mg/ (kg·d) 静脉滴注;9例给予经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50~100mg/ (kg·d) 与头孢曲松钠20~80mg/ (kg·d) 联合静滴, 1例青霉素过敏给予克林霉素15~25mg/ (kg·d) 分两次静脉滴注, 经上述治疗2~3d后水疱结痂, 表皮剥脱面干燥, 4~5d后红斑消退, 躯干、四肢大量脱屑。同时, 创面的部位给予炉甘石洗剂加利凡诺粉、莫匹罗星软膏 (百多邦) 等外用, 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 眼周和口周皮肤给予金霉素眼膏外用。同时给予全身支持治疗, 注意补充液体,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 结果

本组经上述治疗后5~7d后11例糜烂面干燥、脱屑, 痊愈;其余10d后皆获痊愈。痊愈时间为7~11d, 平均8.2d。3讨论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皮肤病[1], 此细菌产生的溶表皮毒素即表皮松解毒素A和B[2,5]系外毒素, 有证据表明这些毒素是类同于胰蛋白酶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成员, 可以通过蛋白水解产生作用, 破坏颗粒层细胞间的桥粒[3], 产生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本病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临床, 临床共分三型:全身型、顿挫型和局限型。全身型皮疹多开始于面部, 口周及眼睑周围发生红斑, 迅速蔓延全身, 可在12~24h内全身潮红,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 皮损有明显疼痛和触痛[4]。口周及眼周渗出结痂, 口周有放射状皲裂, 有人认为此现象有诊断价值[5]。本病多发生在婴幼儿, 起病急、进展迅速, 实验证明表皮松解毒素主要由肾脏排出, 婴幼儿排泄很缓慢, 使毒素在血清中含量升高, 引起皮肤损害及剥脱, 可能发生败血症, 儿童的病死率为3%~4%[5]。故早期采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是治疗关键。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 治愈率可大大提高, 病死率明显下降。本组20例均给予抗生素静滴, 10例头孢噻肟钠静滴, 9例给予经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头孢曲松钠20联合静滴, 见效快, 预后好。治疗结束1个月后门诊随访, 均无复发, 无并发症出现。国外认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加重病情并增加病死率, 应禁忌[6]。本组均未用激素, 多数患者可于10d内治愈。

参考文献

[1]王侠生, 廖康, 杨国亮.皮肤病学[M].3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231-232.

[2]赵辩, 张振楷, 倪容之, 等.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38-339.

[3]樊翌明, 吴立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 28 (1) :22-24.

[4]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64-65.

[5]罗汉超, 陈德宇.实用皮肤性病学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87-189.

皮肤综合征 第5篇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甲级强的松龙;临床疗效

【中国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122-01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感染性皮肤疾病,主要特征是在全身泛发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松弛性烫伤样的大疱并有大片的表皮脱落,甚至肉眼外观正常皮肤尼氏征均阳性。此病多发于婴幼儿,儿童致死率为3%-4%。甲基强的松龙具有强烈消炎及抗过敏作用,能够抑制病毒所引发的自身免疫系统过敏反应,帮助受损皮肤的改善和修复。本文通过观察治疗组患儿加用甲基强的松龙针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的研究和使用提供有利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0年门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患儿70例,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20天-6岁。70例患儿均经检查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

1.2 方法:将7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使用万古霉素注射液20mg/(kg.d),每天两次,加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注射液400mg/(kg.d)和外敷1%的雷夫诺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3-5mg/(kg.d),疗程为5天。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而的治愈情况,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皮肤红斑停止发展的时间、表皮剥裸区干燥的时间、治疗的天数及死亡率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儿的治疗情况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治疗组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92.7%和9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9.2%和80.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儿病症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组患儿病症、体征改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2.3 2组患儿治疗天数及死亡率的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对照组有1例患儿死亡,治疗组无死亡记录。

3 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产生表皮剝脱毒素引发的一种严重的水疱性皮肤病,它的主要特征是:全身起有泛发性的红斑、松弛性的大疱和表皮剥脱。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率极高[2]。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主要是由凝固酶阳性的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一种严重皮肤感染。这一类型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给皮肤造成损害。有实验表明皮松解毒素主要是由肾脏排出的,但婴、幼儿的肾功能不全,排泄很缓慢,因此毒素在血清中无法正常排出,从而毒素含量增高导致皮肤损害和剥脱,这些受到损害的皮肤,远远超过了原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部位。甲基强的松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有研究表明[1],在强有效的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帮助受损皮肤的改善和修复。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3]就是由于可刺激T细胞的增殖引发的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使宿主靶器官受损,从而导致皮肤脱落。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调节免疫机制,减轻炎症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有利于机体炎症的修复。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后,治愈率为9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2%,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也相对减少,患者的病症和体征等方面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死亡人数。综上所述,甲基强的龙松配合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皮肤烫伤样综合征,可以准确有效的控制皮肤的损伤面积和损伤程度,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冯佃芹,郑杰,张芹.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0,26(11):790.

[2]孟宪萍,孟淑英,项志风.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2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4(8):628.

皮肤综合征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SSSS患儿54例, 男34例, 女20例;年龄4个月至8岁, 4个月至2岁10例, 3岁~5岁29例, >5岁15例;自发病到来院48 h至10 d, 起病急骤;均有原发病灶, 皮损泛发型48例, 局限型6例;原发病灶脓液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53例, 1例培养出甲型链球菌;收治入院时体温37.8 ℃~40 ℃ 48例, 体温正常6例;发病季节3月~5月12例, 6月、7月15例, 8月~10月27例, 多发于脓疱疮多发的夏秋季节;患儿来源:农村32例, 城市22例;均为足月顺产, 新法接生;48例为母乳喂养;重型2型, 轻型46例;血培养示败血症1例, 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肺炎5例;发病时有白脓疮病史27例;住院27例, 住院天数4 d~15 d, 平均7 d。

1.2 结果

54例患儿均治愈, 未发生并发症及后遗症。

2 护理

2.1 发热的护理

本组患儿48例发热, 重者呈弛张热, 持续1周左右。高热时由于新陈代谢快、进食少, 患儿体质非常虚弱, 此时应减少活动, 室内环境安静清新, 通风良好, 温度25 ℃左右, 湿度控制在55%~60%。指导患儿母亲多喂水, 4 h测量体温1次, 并记录, 衣被不可过厚, 以免影响散热, 及时更换汗衣和擦干汗液。皮肤温度稍高者不给予特殊处理, 高热者遵医嘱给予小儿退热剂、冰枕、温水浴等处理, 新生儿给予开包降温。冰袋降温时应放置患儿躯体周围, 皮肤区不宜直接接触冰袋和毛巾。严格无菌操作, 实行严密隔离, 操作前后洗手。高热时, 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 胃肠蠕动减弱, 消化液生成减少而影响消化和吸收, 蛋白质、糖、脂肪和维生素消耗增加, 导致机体非常虚弱, 同时呼吸加快, 皮肤出汗增多, 可致水分大量丧失, 因此发热患儿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饮食, 如小米粥、蛋糕、面条、牛奶等食物。新生儿尽量母乳喂养, 因其易于消化和吸收。保证充足水分的摄入, 既有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又可达到降温的目的。

2.2 皮肤损伤的护理

由于表皮松解毒素的侵犯使表皮松解, 起始于头面部, 2 d~3 d后迅速蔓延至全身, 有明显的触痛, 表皮起皱褶或为松弛性大疱, 尼氏征阳性, 稍有摩擦表皮即脱落, 露出鲜红色糜烂面, 似烫伤样, 可累及口腔、鼻黏膜、眼结膜等[4,5]。本组2例患儿全身皮肤呈大疱松解, 由于患儿年龄小, 体温持续在39 ℃, 疼痛使之烦躁不安, 双足及头面部破溃无完整皮肤, 54例患儿均似烫伤样皮损, 由于皮损面积大且呈烫伤样, 大疱常见于胸、背部, 四肢较少, 伴有淤点或淤斑, 皮损在数天内达高峰, 可见大片表皮剥脱, 糜烂面边缘表皮松弛卷起如破纸, 手足皮肤可呈手套及短袜样剥脱。感染处渗液者宜采用暴露疗法, 但要注意保暖, 新生儿放置于32 ℃的暖箱中, 婴幼儿放于室温22 ℃~24 ℃的家里, 均可全身暴露, 棉被用支架支起, 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尿布、衣物要保持清洁、干燥、柔软, 最好是全棉织品。皮肤潮红、皮肤瘙痒处可用炉甘石洗剂60 mL加4×104 U庆大霉素、5 mg地塞米松涂于皮肤表面, 涂药后水分逐渐蒸发、呼吸、消炎, 剩下一层薄粉敷于病区, 有安抚、干燥和保护作用。皮损表面为大疱、糜烂、渗液等, 应给予溶液湿敷, 湿敷可用0.1%依沙吖啶液湿敷, 用于皮肤红肿、渗出阶段, 具有止痛止痒、清洁病区、吸收渗液作用。方法:细软、吸水的纱布浸湿0.1%依沙吖啶液敷于渗液病灶, 液体蒸发时有冷却作用;对炎症与渗出严重者, 可连续湿敷或间歇湿敷, 每次30 min, 每天2次或3次。如糜烂处渗液已止、红肿消退, 不再有水疱新起, 皮损以结痂、皲裂为主, 可用炉甘石洗剂早晚各1次。如炎症后期, 病区皮肤出现增厚、干燥, 此时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注意外涂面积不能超过体面积1/3, 防止受凉及吸收中毒。湿敷涂抹时动作应轻柔, 固定四肢。防止摩擦、抓挠引起的皮肤机械损伤, 禁止用手撕破脱落的皮肤, 让其自行脱落, 或用无菌剪刀剪下。抚摸患儿头部使其安静下来。各种操作应严格无菌, 防止医源性感染。俯卧位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口鼻堵塞。本组患儿年龄小, 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 因此应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并加强基础护理, 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组2例重型患儿在感染控制期遵医嘱进行药水浴, 以16×104 U庆大霉素加入3 000 mL水中, 水温38 ℃~40 ℃洗浴, 每天2次, 浴后用15%氧化锌+红霉素软膏涂抹感染部位。此法可清除死皮, 使皮肤保持清洁, 局部抗感染。

2.3 局部护理

本病病变可累及口腔、眼部、会阴等。口腔症状有口腔黏膜溃疡, 口周呈放射性皲裂, 因口腔黏膜有溃疡, 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 温度不易过热, 以免引起刺激, 可给予果汁、牛奶等, 避免进粗糙、硬的食品, 并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 冲洗口腔内残余食物, 口周可用0.1%依沙吖啶液湿敷, 保持湿润, 口角可涂抹红霉素软膏。保护创面, 痂皮不要用手去撕, 应待自行脱落愈合, 口腔护理每天2次。眼部症状有脓性分泌物, 眼裂变小甚至不能睁开, 眼部护理按眼科常规护理, 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 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每日2次。用药前用棉棒将双眼分泌物、眼泪擦净, 以免冲淡药物, 这样可提高治疗效果。眼部周围可涂抹红霉素眼药膏, 眼部护理每天2次。本组1例患儿累及会阴, 外阴部呈糜烂、溃疡及红肿, 护理时局部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抹红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 每天2次。

2.4 败血症的护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1周左右, 导致毒血症及免疫功能紊乱, 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呈弛张热型, 持续1周左右, 患儿皮肤糜烂面散发异味 (脓臭味) 。本组1例患儿血培养示败血症, 体温呈弛张热, 护理时重点观察体温变化, 败血症期往往呈弛张热, 高热时可以对症治疗, 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退热剂, 并正确及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供给充足的水分和易消化高热量饮食, 并给予口腔护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皮肤深部易致败血症, 为了及早控制感染, 增加机体免疫力,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有效控制局部感染[6]。床头交班时, 详细交接皮肤黏膜情况,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遵医嘱静脉输注抗生素和丙种球蛋白, 尽早控制感染[7]。全身皮肤损伤给穿刺带来很大困难, 也给患儿增加了痛苦, 应安排技术水平高的护士进行穿刺, 采用静脉留置针, 既确保利用好每条可用静脉, 也可以使患儿家长护理得到方便。备好氧气和吸痰器, 随时注意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患儿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精神状态等。如患儿突然呼吸困难、发绀、巩膜皮肤黄染加重、大便色白、眼神凝视、烦躁不安或精神差、呕吐加重、肌张力增高、惊厥等, 应警惕肺炎及化脓性脑膜的发生。告知病人家属败血症期应早治疗、早用药。

2.5 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机体后, 可侵犯支气管甚至肺组织, 起病可急可缓, 早期发热多在38 ℃~39 ℃, 高达40 ℃左右;可有呼吸系统症状及体征:咳嗽及咽部痰声、呼吸时呻吟、呼吸浅表、增快, 常见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周或指甲发绀明显和三凹症现象;胸部体征早期不明显, 数日后可闻及细小湿啰音或捻发音, 哭闹和深呼吸时才能听到。重症患儿表现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及体征。消化道症状, 如呕吐、腹泻等;循环系统症状, 常出现心音低钝、脉搏加速、肝脏短时间增大, 容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神经系统症状, 常有烦躁不安或嗜睡, 甚至不可逆转而死亡。未确诊患儿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做好晨起咽拭子痰培养, 进行细菌培养, 阳性者有诊断意义。护理首先应做好呼吸道隔离, 按病原体、病程及病情轻重分室居住, 要求医护人员戴口罩进病室, 避免在原肺炎基础上继发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精神状态、脉搏、呼吸等变化, 咳喘的性质, 痰的颜色、量、气味, 及早发现并发症。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新生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滴速, 避免输液速度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的液体引起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备好急救药品, 并使患儿保持安静,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如5%水合氯醛、地西泮。

2.6 并发症的护理

本病发展一般具有自限性, 剥脱面在5 d~7 d很快干燥脱屑, 皮肤颜色由鲜红渐渐转为暗红, 一般7 d~14 d痊愈, 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以及患儿家长对本疾病知识缺乏,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病情可加重, 可并发败血症、蜂窝组织炎、肺炎、脑膜炎等导致死亡。因此, 应加强护理。无菌操作技术是防止发生感染和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无菌操作要求保证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不能违反操作规程, 否则会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和危害,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应加强无菌操作概念, 严守操作规程, 严格无菌操作。实行严密隔离, 操作前后应洗手, 患儿用物要单独放置, 并保持干燥。勤换内衣。定时紫外线消毒病房。同时做好科普知识的宣传, 向患儿家长宣教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利于患儿家长的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 如保持皮肤清洁, 及时更换尿布、内衣, 注意保暖, 患儿衣裤宜宽松、柔软, 尽量使用棉织品。本组患儿年龄较小, 不能单独配合工作。所以要及时对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 认真执行医嘱,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 抗生素应现用现配。每天渗液病灶用0.1%依沙吖啶液外涂。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痂皮禁撕脱。

摘要:总结54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包括发热的护理、皮肤损伤的护理、局部护理、败血症的护理、支气管肺炎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 强调应加强基础护理, 预防继发感染。

关键词: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继发感染,败血症,护理

参考文献

[1]安阳, 孙蓓, 安国民.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 2001, 4 (1) :4.

[2]林维嘉, 柯晓萍.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 2002, 5 (4) :319.

[3]谭启明, 五琨, 郭晓丽.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护理9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5 (3) :225.

[4]陈玉梅, 何其芬.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一例报告[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2, 21 (4) :283.

[5]潘玉凤, 曾夏杏.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 (5) :344.

[6]刘勇华, 叶红.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护理[J].护理研究, 2007, 21 (3B) :707-708.

皮肤综合征 第7篇

1 临床资料

2014年5月—2016年2月共收治SSSS综合征患儿30例,年龄5个月至8岁(2.23岁±0.57岁);女22例,男8例。其中全身型15例,表现为突然出现发热、烦躁、食欲缺乏,皮肤触痛,口周有放射状皲裂红斑,面部、眼周、躯干及四肢可有大片痂片脱落,皮疹表皮浅层起皱,迅速发展为水疱、松弛性大疱及糜烂,尼氏征阳性,状似烫伤。局限型13例,表现为大疱性脓疱疮,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于皮损处,原发损害是小水疱,迅速成为大疱,直径可达2cm~5cm,大疱能很快破裂,留下鲜红色基底。出现潮湿,发红的裸露面顿挫型2例,表现为发热,猩红热样皮损,皮肤触痛,皮损停止在红斑阶段,不再发展到表皮剥脱。30例患儿均给予单间隔离,采用集束化管理护理措施,3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隔离消毒

置患儿于单间病房,给予保护性隔离,做好家属工作,减少探视,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用1g/L含氯消毒液拖地和擦拭物体表面2次,动态空气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将病人置于正压房间。床上用品应消毒后才可以给病人使用,并每天更换床上用品。

2.2 集束化管理方法及护理

2.2.1 环境准备

温、湿度适宜,维持在24℃~26℃,相对湿度50%~60%,操作前30min禁止地面打扫,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2.2.2 病人准备

为避免病人哭闹,减轻病人痛苦,应给予镇痛、镇静处理,本科采用持续泵注力月西1μg/(kg·min)~4μg/(kg·min)加芬太尼10μg/(kg·min)~40μg/(kg·h)。

2.2.3 皮肤创面护理

2.2.3. 1 皮肤准备

全身暴露,因皮损处渗液导致衣服粘连者,使用生理盐水棉球或用2%利多卡因喷雾湿透后分离,防止强行撕脱引起皮肤损伤。叮嘱家属注意看护患儿,避免搔抓,无陪病房应注意约束患儿肢体。

2.2.3. 2 湿敷的操作

物品准备:治疗盘1个、换药盘、无菌剪1把、无菌护理垫、无菌纱布、0.5%聚维酮碘溶液,40℃~50℃水(使用前将0.5%聚维酮碘连同包装一并置于其中浸泡10 min预热),经无菌消毒处理的床单和被套、枕套以及护理垫,必要时备屏风遮挡;严格清洗双手,戴无菌手套;将预热好的0.5%聚维酮碘溶液倒入弯盘内,将纱布(至少6层~8层)浸泡于溶液内浸湿,拧干纱布,以不滴水为度,在自己的掌侧腕部测试纱布温度,以不烫手为宜;迅速盖在患儿破损的皮肤上,轻轻贴紧皮损处,注意不留空隙,切勿用力按压或摩擦;口鼻、腋下及会阴处可用无菌剪剪成相应的形状,贴于皮损处;每次湿敷15min~30min。1无渗液的皮损:用0.5%聚维酮碘湿敷15 min~30min,去掉纱布,皮肤待干后,喷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然后喷3M液体皮肤保护膜,待干后贴水胶体敷料,贴上后不需更换,除非敷料下出现渗液或敷料脱落。2轻度渗液的局限性皮损:用同样方法湿敷待干后喷贝复剂,最后喷洁悠神长效抗菌液体,待干后贴水凝胶敷料,待敷料吸收饱和后给予更换。3渗液面积较大的,或中、重度渗出的皮损:需给予0.5%聚维酮碘湿敷待干后,喷贝复剂,待干后喷洁悠神长效抗菌液体,然后用优拓敷料覆盖,外面用6层~8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湿度以不滴水为度,外面再用6层~8层干纱布覆盖,最后用绷带或弹力绷带固定。渗液浸透后及时更换。4有感染的创面:同样方法湿敷后先喷阿米卡星溶液,再喷贝复剂和洁悠神;待干后用优拓敷料覆盖,外面用6层~8层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湿度以不滴水为度,外面再用6层~8层干纱布覆盖,最后用绷带或弹力绷带固定。渗液浸透后及时更换。5对于直径<1cm的水疱让其自行吸收,对直径>1cm的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从水疱的最下边缘进针,抽尽疱液。已经剥脱但仍贴敷于表面的皮层,尽量不要去除;对已结痂的干涸皮肤,要防止病人搔抓及撕脱皮损,需剪短病人指甲,强调切勿私自撕脱,应让其自然脱落或用无菌剪刀剪下。6更换敷料或纱布时,需要再次湿敷及喷药处理,不能直接只更换敷料或纱布。

2.2.4 口腔护理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4次,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后,用0.05%氯己定溶液冲洗口腔,再用银而通活性银离子口腔喷剂喷口,每次2喷或3喷。因病程中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口腔真菌感染者,要注意观察有无鹅口疮发生。若有发生可用1%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冲洗口腔,每天2次或3次。口唇干裂者涂维生素E软膏。

2.2.5 眼睛护理

遵医嘱给予滴眼液,每天3次或4次,晚上睡前给予眼膏,注意滴眼药水及涂抹眼膏,要滴于上下眼睑内,不要直接滴于球结膜上引起病人不适。对于出现球结膜糜烂及感染至眼分泌物多,睁眼困难者,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双眼,待分泌物软化后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不可用力过猛,防止新的皮损发生。然后用林可霉素眼液、醋酸可的松眼液、维生素A凝胶、四环素可的松眼膏交替使用。

2.2.6 饮食护理

急性期给予禁食,以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如20%脂肪乳、高效丙种球蛋白、20%白蛋白等以保证足够的营养。缓解期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多饮水、果汁,以补充体液的消耗。

2.2.7 输液护理

应尽早行中心静脉置管,以保证液体及热卡的供给。外周输液时,应尽量避开水疱及皮损处,并在扎止血带的皮肤表面先垫多层无菌纱布,避免加大皮肤的剥脱面积。注意留置针处的皮肤有无静脉炎发生。遇全身皮损,无完整皮肤的病人,穿刺留置针后,应在需粘贴敷贴的部位先贴水胶体敷料,绷带固定水胶体敷料后,将透明敷料或胶带固定在水胶体敷料上,以减轻皮损及防止留置针滑脱。

2.2.8 发热护理

患儿早期常伴有发热症状,因此要密切观察体温并记录,由于该病皮肤本身已破损,不能用乙醇或温水擦拭,以免加重刺激,用冰袋、冰枕冷敷、或用变温毯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美林降温,以防高热惊厥发生。

2.2.9 心理护理

由于口腔黏膜受损导致语言沟通障碍、疼痛以及没有亲属陪护,患儿常哭闹不止,烦躁不配合,应分析哭闹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加之皮肤受损似烧伤病人,体无完肤,家长及患儿的心理压力大,有恐惧、焦急、痛苦的心理,应做好家长及患儿的解释工作,减轻其忧虑、使其配合,对于年长儿,具有较强的爱美之心,害怕皮损恢复不好,留下“丑陋”形象,同时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致“满月脸”的出现加剧恐惧心理。应告诉家长及病人康复后不会留下瘢痕。停药后会恢复原来的模样,可以介绍以往治愈的类似病例,让患儿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增加信心。

2.2.1 0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正确饮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不良刺激,着棉质、松软的干净内衣,发现病人有皮肤潮红、发热、流鼻涕等现象及时就医。强调要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感染等诱发因素。

3 小结

SSSS综合征病人由于皮损,皮肤的屏障作用被破坏,导致容易出现感染,病人皮损轻重不一,采取集束化管理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病人的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其中由于优拓是一种不粘创口的非闭合性脂质水胶敷料,可以为创面愈合创造最佳的湿性愈合环境[2],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中含有有机硅季铵盐(含量为1%~3%),可以杀灭和隔离细菌、真菌及病毒,3M液体皮肤保护膜喷于患处,可以在局部很快形成一层无色无味且防摩擦的保护膜,使创面与外界隔离,从而减少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避免细菌感染,同时此膜具有通透性,能使氧气渗透到膜下,膜下的水分能顺利蒸发,改善创面潮湿状态。采用优拓加3M液体敷料、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配合使用,使病人皮肤在无菌的湿性环境下逐渐修复,防止龟裂形成,预防和减少瘢痕形成最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集束化管理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集束化管理护理。30例患儿均符合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给予联合敏感抗生素抗炎、隔离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用集束化管理方式对病人周身破损皮肤进行护理,每日1次,既减轻护士工作量,也减轻病人痛苦及住院费用。连续3d5d。[结果]30例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在正确的全身用药治疗基础上,集束化管理护理方案是促进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早日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烫伤样皮肤综合征,隔离,集束化管理护理方式,皮肤护理

参考文献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3版.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1:338-339.

皮肤综合征 第8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6例, 女10例;年龄8个月~1岁3例;1岁~, 5例;2岁~, 6例;4~6岁2例。诱发因素:上呼吸道感染5例 (5/16) , 面部脓疱疮3例 (3/16) , 脐部皮肤感染2例 (2/16) , 支气管炎1例 (1/16) , 余5例 (5/16) 无明显诱因。

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体温38~39℃。热程1~7天, 平均2.6天。初始皮疹为红斑, 大多发生于面部, 尤其是口、眼周、颈部。1~2天内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肤触痛明显。2例 (2/16) 仅为全身弥漫性红斑;8例 (8/16) 在红斑基础上发生大疱, 在大疱及外表未受累的皮肤处尼氏征阳性, 表皮大片剥脱;1例 (1/16) 颈、腋窝、腹股沟处表现为猩红热样红斑, 其上散在小脓疱, 背部弥漫性红斑上见松弛性大疱, 尼氏征阳性;5例 (5/16) 弥漫性红斑上散布针头大小脓疱。所有病例均有口周放射状皲裂, 黏膜均未受累。

1.3 实验室检查

咽拭子培养5例, 3例 (3/5) 有金葡菌生长, 凝固酶阳性。白细胞总数升高9例 (9/16) 。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1.4 诊断及治疗

5岁以下小儿出现弥漫性红斑, 触痛明显, 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 尼氏征阳性, 大片表皮剥脱等临床表现, 结合细菌培养, 即可诊断。

1.5 治疗及转归

本病一旦确诊, 立即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 加强支持疗法及护理, 一般疗程7~10天。本组16例患儿全部治愈。

1.6 误诊情况

误诊为药疹7例 (7/16) , 其中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4例, 剥脱性皮炎型1例, 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型1例, 红斑发疹型1例;误诊为过敏性皮炎3例 (3/16) ;固定形红斑3例 (3/16) ;误诊为湿疹、感染性皮疹、猩红热各1例 (各占1/16) 。误诊时间1~8天, 平均5天。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1) 本病少见, 非专科医师对本病认识不够充分, 缺乏警惕性; (2) 询问病史不详细; (3) 体格检查不全面。2.2本组误诊的疾病分析SSSS初起于面部时, 有时误诊为固定红斑、湿疹。但SSSS皮疹为红色斑片, 边界不清, 而固定红斑边缘鲜明, 湿疹皮疹呈多形性。SSSS蔓延至全身弥漫性红斑时, 有时与红斑性发疹型药疹、风疹、猩红热混淆。但SSSS皮损触痛明显, 而红斑性发疹型药疹鲜红水肿, 主觉瘙痒;风疹为稀疏散布的淡红斑。SSSS可表现为猩红热样红斑, 但可发展至尼氏征阳性, 表皮松解剥脱, 无杨梅舌, 腭部黏膜疹, 而猩红热与上述相反, 两者可以鉴别。SSSS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 表皮大片剥脱, 此时易误诊为重症药疹。本组6例患儿被误诊为重症药疹, 用皮质激素后病情加重。SSSS在皮损及外表未受累的皮肤处尼氏征均阳性, 患儿口周放射状皲裂, 黏膜不受累。

2.3 误诊的预防

临床上遇6岁尤其5岁以下小儿, 有发热, 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 且皮疹表现为面部尤其口周及眼周、颈部红斑时, 应考虑到S S S S的可能, 需详细询问患儿及家族中皮肤或口腔黏膜感染史, 及时做细菌培养。当皮疹迅速蔓延全身, 触痛明显, 红斑基础上发生松弛性大疱时, 则强烈怀疑本病的可能, 更需行仔细而全面地体格检查。

基层医生致富新道路

河南省新乡市卓然医疗美容诊所丰金德 (医学硕士、整形外科主治医师) , 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总结出许多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的医学美容项目 (如青春痘、黄褐斑、雀斑、腋臭双眼皮等) 。欢迎基层医疗机构同仁考察、咨询、合作。地址:河南省新乡市文化桥南卓然医疗美容邮编:453000

皮肤综合征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2009年收住我科4S综合征患儿26例,均符合1996年洪庆成主编出版《儿科综合征》诊断标准[2]。男,12例,女,14例。年龄10天~8岁,发病多在脓疱疮多发的夏秋季节,21例。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常伴发热,12例,体温37.5~38.5℃之间,2例高热,达39~40℃。初始皮损以眼周、口周为中心的弥漫性红斑,1~3天迅速波及颈、腋下、脐周、会阴、腹股沟等,尤以皮肤褶皱处重,表皮剥脱后露出潮红、湿润的创面,触痛明显,新生儿多见全身松弛性大疱。实验室检查: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肝功能均正常。

治疗与临床转归: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对头孢类敏感。提高患儿免疫力,体质较差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支持疗法。同时加强皮肤护理,严格消毒隔离,营养支持等措施,患儿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天左右。

1.2护理措施与方法

1.2.1加强皮肤黏膜的护理

重点是眼、口腔、会阴、皮肤皱褶处及皮肤创面的护理。眼部护理每2~4小时交替使用抗菌眼药水及眼药膏,22例有眼部分泌物患儿用生理盐水棉签轻轻擦拭,晚上为防止睫毛粘连可用红霉素眼膏外涂。每日用40g/L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2次,以防口腔黏膜真菌感染,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保护口腔呼吸道黏膜,口角处用熬开的香油冷却后外用,鼓励患儿多饮水;每日早晚用0.5%碘伏冲洗会阴,2例有糜烂患儿用3%硼酸液湿敷,效果较好;无剥脱者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皮肤创面采取暴露疗法,1例全身糜烂的重症患儿用带烤灯的支被架支起被子,床上温度保持在28~32℃,创面处用无菌油纱布覆盖。有报道称皮损严重者可用0.12 5‰三氯异氰尿酸药浴或湿敷,效果较好[3]。

1.2.2严格的消毒隔离

26例患儿均采取床边隔离,防止患儿之间交叉感染,2例重症患儿住单人房间。每日更换床单,病室空气每日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60分钟。治疗护理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无菌观念。患儿用过的物品须经消毒液浸泡或者焚烧后方可弃之。床铺保持干燥、无渣,内衣经常换洗,经日光暴晒或煮沸后再穿。所有患儿所住病室内桌、椅、地面每日用含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1.2.3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皮损情况。

2例高热患儿给予降温措施,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除遵医嘱应用退热药物外,可行头部置冰袋、腋下、腹股沟置冰袋或冷盐水灌肠法物理降温。禁用酒精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创面刺激。保持室温20~24℃,相对湿度60%~70%,患儿入院后即换上宽松棉织衣物,减轻对皮肤的刺激,护理操作时注意为患儿保暖,避免着凉。护理患儿前后用流动水洗手,避免自身被感染或再传染给他人。加强患儿营养支持,提高患儿免疫力,促进创面修复,患病期间禁食辛辣油腻食物及避免接触易于致敏物质。因患儿全身皮肤多处糜烂破损,静脉穿刺的难度增加,为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所有患儿均使用静脉留置针,选择透气性能良好的敷贴,留置3天后同套管针一起拔除,不必每日更换敷贴。病室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1.2.4良好的护理人员素质是促进患儿康复的有力保障。

医护人员温和自信有亲和力,给予患儿家属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增强患儿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过程中动作轻柔,态度和蔼,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为缓解皮损面疼痛,交给家属使用分散患儿注意力如做游戏的方法,转移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

2结果

26例患儿经合理用药和有效护理后,2~6天体温降至正常,继而水泡干涸,红斑消退,糜烂面干燥结痂,病情得到控制。7例住院8天出院,1例7天出院,8例9天出院,9例11天出院,1例14天出院,均为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痊愈后皮肤处均无色素沉着及瘢痕留下,亦无短时间复发。

3讨论

4S综合征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是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感染后所产生的表皮剥脱素导致,成人罕见,多累及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婴幼儿,是一种较常见的且对患儿危害较重的儿科疾病,该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患儿生命,须及时治疗。除须及时足量全程应用有效抗生素外,认真细致的护理是康复的关键,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皮肤创面进行了有效的保护,加强了消毒隔离,并精心进行一般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患儿平均住院10天均痊愈出院,缩短了病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说明有效的护理措施对4S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十分重要,应引起充分重视,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红,刘晓平,毛轶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3) :151~152

[2] 洪庆成,江敬铭,儿科综合征[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3~505

皮肤综合征 第10篇

【关键词】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专科护理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 是辅助生殖技术控制性超促排卵(ontrolled ovarian superstimulation,COS)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总体发生率约为23.3%,主要是由于促排卵药物引起的过多卵泡发育,主要以分泌过多雌激素为特点,患者不同程度的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引起大量腹水、胸水、血液高凝状态 血容量降低 肝肾功能衰竭 血管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010年11月我科收治一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的患者,在行IVF-ET术后第19天出现右侧大腿外侧疼痛皮肤麻木感针对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的治疗康复出院。现将观察及护理措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25岁 因同居4年,“未避孕未孕”来院行IVF-ET助孕治疗,于2011年11月10日行OPU术,获卵14只,于ET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 尿量减少 B超显示大量腹水诊断为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于11月23日出现腹胀加重,少尿给予饮食调理 扩容白蛋白静滴 腹腔穿刺抽液术减压治疗,11月28日出现右侧大腿外侧疼痛皮肤麻木感肌注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治疗通过对症治疗于,12月10日患者腹胀程度逐渐减轻,尿量增加 右侧大腿皮肤麻木感范围缩小, B超示宫内双孕囊均见胎心搏动,病情好转要求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饮食护理 患者恶心、呕吐、腹胀难忍,并出现大量腹水而引起蛋白质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在给患者输液支持治疗的同时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易消化、富含蛋白及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虾等,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以避免钠水潴留加重腹水。当症状较重不能进食时应遵医嘱予静脉营养。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悉重度OHSS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症状和并发症,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满足正当要求,除做好病房的一般护理外,重点要做好心理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对护理人员有信任感,对治疗、护理有安全感,患者由于突然间的卵巢增大和腹水的增多,使腹围迅速增大,腹部膨胀,腹壁板样,由于腹部、背部肌纤维突然受到牵拉,患者感到疼痛难忍,坐卧不安。此时应耐心向患者说明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以解除她们的不安,介绍治愈的病例,使她们充满信心,并向患者说明出现的症状所需要的时间及在此期间有关的注意事项,让她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使之能安心、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病情的观察 由于大量体液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严重的腹腔积液或胸腔積液更加重循环衰竭。严密观察脉搏、血压的变化,持续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每日询问有无腹胀加重,尿量减少,恶心、呕吐症状外,同时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疲乏征象;每日日晨定时测量空腹腹围,体重,记录24h 出入量。

2.4 体位 由于胸腹腔积液的增加和卵巢的增大,患者膈肌抬高,肺部扩张受到限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可给患者取半卧位,增加肺活量,减少静脉回流,改善呼吸。

2.5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的清洁,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的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容易造成皮肤受损,要保持床单位的平整,整洁,柔软,指导患者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卧位,1-2小时协助更换体位一次,以防皮肤受损或长期卧位形成褥疮等,

2.6 并发症的预防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的患者血液浓缩出现血粘稠度增高凝血因子增多处于高凝状态,是促使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应鼓励适当活动 局部热敷及按摩,患肢观察肢体的皮肤的颜色 温度 触觉及活动情况 以免血栓形成。

2.7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谨防感冒。饮食宜高蛋白、清淡、低盐食物为主。遵照医嘱准时B族维生素营养神经药物, 定时来院复查B超,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定期随访,从出院至妊娠3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孕3个月后每月随访1次,了解病人孕期情况. 做好孕期指导。

3 讨论

在超促排卵治疗中一些患者产生OHSS是目前尚无法避免的并发症,该病例使我认识到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及如何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重视饮食调理及心理疏导,密切观察患者24 h 出入量,体重腹围的变化。配合医生做好胸腹腔穿刺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及有效、及时的护理,可以减少或减轻OHSS的对患者危害,以保证最终妊娠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邢兰凤,沈君,张莉等 58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10-811

[2]赵素英,张娜,甄秀丽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抽吸腹水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14-1015

[3]黄莹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患者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7(5):1342-1343

[4]孙梅,陈子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8):464

皮肤综合征 第11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患儿, 男2例, 女2例, 男∶女=1∶1;年龄1岁6个月~3岁5个月, 其中农村3例, 城市1例, 农村∶城市=3∶1。发病前均无服药史。

1.2 临床表现

发病诱因:化脓性扁桃体炎1例, 皮肤创伤感染1例, 无明确诱发因素2例。起病时伴有发热3例, 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 其中全身弥散性红斑伴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2例 (50%) , 尼氏征阳性1例 (25%) , 仅有全身弥散性红斑1例 (25%) , 有疼痛或触痛2例 (50%) , 口周放射性皲裂3例 (75%) , 眼部充血及脓性分泌物3例 (75%) 。

2 治疗

本组4例均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2例联合使用青霉素二代治疗。另外, 支持疗法对本病治疗亦很重要, 病情严重, 条件许可者, 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对本病预后好[1]。本组2例使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支持治疗。

3 护理体会

总原则:同护理烫伤患者

3.1 病室隔离

由于患儿全身皮肤表皮松解剥脱, 失去了皮肤的屏障保护作用, 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应将患儿安置在单人间病房, 病室温度保持在22~24℃, 湿度50%。每日病室开窗通风3次, 每次10 min~15 min, 使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每日1次紫外线消毒, 每次照射60 min。

3.2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给患儿穿宽松柔软的纯棉衣物, 必要时每天更换。如温度适宜, 尽可能采用暴露疗法, 但遇冬季时, 必须提高室内温度至25℃左右, 避免摩擦和触痛。对皮肤大疱可用无菌注射器穿刺, 抽取疱液, 并用无菌敷料或无菌棉签吸净创面渗液。对已剥脱及坏死的表皮应用无菌剪剪除, 避免用手揭掉。每2 h更换1次体位。有脓性分泌物的皮肤, 采用0.5%碘伏液清洗, 并用百多邦软膏涂于纱布上换药, 2次/d。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陪护人员注意保持手部清洁卫生, 接触患儿前后清洗双手。剪短患儿指甲, 避免搔抓, 必要时给患儿戴防护手套。大小便后及时清洗, 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清洁。患儿所用毛巾、衣物等应煮沸消毒。

3.3 发热护理

每日测体温4次, 必要时随时测体温, 体温若超过38.5℃时, 给予物理降温如头枕冰袋, 并可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退热剂, 并注意多饮水, 以防止体液的不足。

3.4 眼部护理

如患儿有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时可请眼科会诊, 并遵医嘱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 或用生理盐水局部湿敷。用诺氟沙星眼药水滴眼, 每日4次, 晚上用红霉素眼药膏涂眼。并嘱家长看护好患儿勿揉眼睛。

3.5 给药护理

患儿皮肤完整性受损, 又需要静脉给药, 为减轻患儿痛苦, 减轻皮肤损伤的机会, 尽量选择皮肤相对完好处, 并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 一次可保留3 d~5 d, 不必每日消毒及更换贴膜。可用绷带固定, 禁用胶布。设专人护理, 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毕, 所用一次性物品集中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穿刺时扎止血带处垫无菌纱布。

3.6 合理饮食

加强营养,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富有营养、刺激性少的温热食物。

3.7 心理护理

严格按照护理级别按时巡回病房, 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护士应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加强健康教育, 使家长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 解除患者家属的顾虑。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主动接触患儿, 与其建立良好的感情, 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 早日康复。

3.8 健康教育

注意卫生, 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防止创伤, 增强机体免疫力。出院后发现异常随时复诊。

4 讨论

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曾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本病是以全身泛红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 大多发生于婴儿, 偶见于成人。其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 (尤其是71型) , 此种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 造成皮肤损伤[2]。致病菌在原发感染病灶释放一种表皮剥脱毒素, 经血源性播散至表皮颗粒层, 导致表皮颗粒层细胞间桥粒破坏, 产生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该毒素是一种外毒素, 不产生抗体, 由肾脏排出, 婴幼儿由于肾功能发育不全, 对该毒素排泄缓慢, 致使血中含量较高而较成人易发病[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本病的发病机制[4]。本组病例并不局限于婴幼儿, 说明儿童也有患病的可能。本组病例中3例采用支持治疗, 并针对该病患儿制定专科护理方案,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使患者痊愈出院, 治疗效果满意。萄葡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情急, 变化快, 预后的好坏取决于诊断、治疗、护理是否及时准确到位, 故加强免疫、有效控制感染、规范的护理是治愈本病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晴.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1例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4 (3) :162

[2]邹典定, 赵东赤, 张渝侯.现代儿科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12~1214

[3]孟宪萍.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50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6) :6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皮肤综合征】相关文章:

皮肤干燥综合征的护理06-01

皮肤过敏怎么预防?敏感性皮肤如何护理专题05-18

皮肤扩张05-13

皮肤病变05-15

皮肤改善05-24

皮肤湿疹06-19

皮肤修复07-30

皮肤烧伤瘢痕05-07

治疗皮肤损伤05-30

皮肤黏膜损害06-15

上一篇:团购心理学下一篇:玻璃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