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2024-07-25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精选9篇)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1篇

关键词:素质,能力,创业教育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各高职院校逐步开展起来, 但整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实践中不少学校把创业教育等同于创办企业的教育, 将创业教育功利化, 创业教育没有融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之中, 也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教学体系。笔者认为, 在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 要坚持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 将创业教育渗透于高等职业教育全程, 立体化综合实施创业教育,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一、创业教育应以素质为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 也是融创新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创业教育首先是素质教育, 在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强调, “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 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的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能力, 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蕴涵于素质教育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其中强调的创造能力、创业精神等素质正是创业教育要实现的教育目标。

创业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业教育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延伸和发展, 创业教育是建立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也突出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并使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因此, 也可以说“大学生创业教育将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方向与途径”[1]。如果没有扎实的素质教育, 便不可能真正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 切实提升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才能有较高水平的创业实践, 创业者具备的素质越完备, 其创业成功率越高。在我国现阶段, 高职院校中通过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加强创业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创业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是必然的结果。但是在我国不少高校, 对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识还不到位, 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没有把它提高到应有的地位上来。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会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开展, 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 一方面要在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过程中, 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的整合作用来实施素质教育。以创业教育为主题, 融合校园文化建设,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了解创业相关知识, 以此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 将创业教育知识、技能等与素质培养全面融合于教学活动中来实施素质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文化、科技和心理健康等素质教育统一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设置合理的课程结构, 重视实践”[2], 强化创造性、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

创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使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创业心理品质。也就是说, 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创业能力, 这是一种核心能力, 它包括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创业是一种复杂的劳动, 需要创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 具有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 也可以分解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几类能力[3]。

创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是把影响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把教育目标指向受教育的人本身, 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 以能力为本位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也是国际上颇为流行的职教改革思潮[4]。能力本位教育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简称CBE) 思想强调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的体系, 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可以借鉴职业能力的培养, 明确创业实践应具备的能力, 以此为目标, 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

结合能力本位教育思想,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应坚持以培养创业能力为本位。结合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将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 这里的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5]。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 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 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 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 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能力, 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

由此可见, 创业能力培养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 职业能力是创业能力的基础。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 这种实践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实质上与创业能力是一致的, 这种“职业性”、“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 其实质也就是创业人才。将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资源整合和高职教育功能的体现, 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创业教育应完善体系, 创新模式, 系统实施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必须完善课程体系, 创新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才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构建起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且在教学计划、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上及时作出与之相适应的改革,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 构建起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新型教学体系。开展创业教育应该对现有的课程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 删除重复过时的内容, 根据需要及时增添新内容, 形成一个立体化的课程体系, 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全程中去,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教学中实现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大多没有系统化开展创业教育。不少学校的创业教育以讲座、选修课或学生创业大赛、创业知识技能讲授等一种或几种形式进行。要系统化开展创业教育, 就要贯穿渗透教学全程, 在各学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创业教育, 充分利用大学远距离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 改革教学方法, 实施开放式的教学, 利用各科教学进行创业教育。创业实践所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 单独的创业课程不可能包罗一切, 因此要在各科教学中广泛渗透创业教育, 使学生掌握办理开业的有关法律知识和手续以及经营管理知识, 培养学生创业、社会交往、公关等能力, 使学生既学会创业, 也学会管理, 学会当好业主或雇员, 合法经营, 创利经营[6]。创业教育要有理论, 传授创业相关的知识, 同时更要有实践, 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创业实践,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也要提高创业能力;既要在专业教学中渗透, 又要在创业教育课堂中强化。同时在校园中要营造创业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是培养创业精神的重要途径;创建创业实践基地, 提供学生实践平台;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

总之, 在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 坚持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 不仅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 实现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而且有利于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 要完善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模式, 同时要系统化实施才能达到创业教育的效果, 从而实现提高高职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余瑞玲.大学生创业教育将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与途径[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

[2]贺德亮.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途径和方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6) .

[3]曾春水.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2) .

[4]蒋莉.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J].职教论坛, 2004, (22) .

[5]孙文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4) .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2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论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技术,还是过程控制、人工智能、网络应用,对计算机都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学好计算机课程很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入门课程,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当今教育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才能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师任重而道远。中职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以能力为本,充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职业发展中有更多的选择;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学生在未知领域也不至于不知所措。那教师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以能力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呢?

一、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学习贵在主动,只有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才能真正高效地把知识学到手,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要手把手地教导学生,也不要把课堂任务布置的满满的,这样让学生没有了自主支配的时间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产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能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种最常用的办公软件的操作,教师不必讲太多,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挑选一段文章、一个表格、一份幻灯片,让学生自己研究文章、表格、幻灯片的字体、页面、段落、动作效果等是如何设置的,菜单栏中的东西学生都可以自主尝试,通过自己的研究,学生就会对大部分内容有所了解,这时候教师再简单地讲解或者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这样的方式比教师手把手地教更能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

二、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以操作为主的学科,操作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学生才能把这门课学好并应用好。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反而会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投入到课堂中,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自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的可行性,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让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中,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很简单,关键是熟练;中文输入法也是要在多加练习中提高打字速度;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更是要多加练习,才能熟练地新建、移动、重命名文件。

三、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墨守成规的人已经渐渐被社会淘汰,那些有新想法、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方法的人会更受社会欢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平时,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把创新变成一种习惯,提出自己不一样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不局限于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让学生不畏惧新鲜事物。

例如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的内容是没有边际的`,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并进行创新,才能用不局限于以往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有可能发现教师都不能发现的新东西,学生还可能自己通过自己的研究制造一个网页,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四、以能力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也是现代社会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只停留在已知事物上,那社会就无法进步,如果没有智能手机的发明,人们的生活不会变的这么方便,购物、浏览信息、看视频,一部手机就可以搞定了,多年以前又有谁可以想到手机会对人们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如果学生提出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教师不要对学生进行打击和讽刺,要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关注未知事物,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能让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出一份力。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3篇

1. 时代的发展要求

培养医护专业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医学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手段能够有效地治愈患者的伤痛。高精密的医学仪器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科学研究:激光的应用使得很多皮肤病患者获得肌肤重生, 放射疗法的应用使得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这些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医护人员具有很好的学习能力。另外, 由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 使得人类探知的范围更加广泛, 医学知识更加丰富, 如韩国采用先进的解剖技术获得人体的微观数据, 为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技术将更加先进, 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更快。这些都需要医护人员具有的终生学习能力。

2. 终生学习能力是提高医护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

终生学习能力是指在医护人员具有终生学习意识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自觉寻找学习材料, 克服困难, 通过努力刻苦的钻研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兴趣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仅提高了学习意识, 同时也使学生自身的兴趣获得深入的发展。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的爱好能够促使其不断地探索, 并持之以恒。另外, 这种终生学习意识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 使之树立“救死扶伤, 提高当前医疗水平”的崇高目标。这样, 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够有比较成熟的思路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二以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途径

1. 树立终生学习的基础医学教育理念

树立终生学习的基础医学教育理念是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第一步。首先, 作为医护人员培养教育机构的老师, 要“学为人表, 行为世范”, 以终生学习理念教学的同时, 不断钻研医学难题, 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能够在自己的教学、科研中落实终生学习。然后, 在学生的期末考核中, 不仅要有书面考试, 还要加入面试的部分, 通过老师对于学生全方位的考核以检查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及终生学习意识。另外, 作为医学类学校需要创造良好的终生学习的氛围。如完善图书馆的建设, 鼓励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关学生组织也可以通过举行相关的科技竞赛活动, 来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

2.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基础医学的教学中, 教师要十分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 老师需要活跃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不懂就要问”, 建立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的教学模式, 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同时, 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例如, 某学生在学医期间对于耳鼻喉科的学习特别感兴趣, 教师通过深入了解其学习能力、潜质, 逐渐引导其进行耳鼻喉相关方向的学习, 再为其设计相关的实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方向等也可以与耳鼻喉科相关。通过一系列的引导, 学生可以在自身感兴趣的方向上获得深入的发展, 就能够自觉进行学习。

3. 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

在医学基础教学中, 教师占据主导地位。教师需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教学内容的安排, 制定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考试内容。另外, 由于医学学科的特殊性,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的地位也十分重要。优秀的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提出好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然后, 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供原始研究文献让学生自学, 然后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讨论和教师讲评。实行互动式教学, 实现教学相长。最后, 教师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 创设场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会自觉体会知识的运用过程, 懂得如何思考问题, 并利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自己的结论。

摘要:本文在分析医护人员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终生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基础医学教育改革途径,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有助于提高中国医护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终生学习能力,必要性,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耀丽.高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 2011 (6)

[2]章静、黄睿彦.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机遇与困境[J].西北医学教育, 2011 (3)

[3]朱考华.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增强高校理论学习实效的几点启示[J].学理论, 2010 (9)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4篇

PBL教学法 PBL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一般是以“小组讨作者单位:710061,陕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专家述评· 王改兰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年7月第2卷第3期Clinical Education of General Practice Jul.2004,Vol.2,No.3·134· 论”(tutorial)的方法进行,即学生以5~10人为一组, 配备一名辅导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来主持)。小组讨论主要是以临床病例作为讨论的前提和依据,每份病例分2~3次课程进行讨论,讨论程序为:找出患者的主要问题→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分析→发现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带着问题去学习→再讨论使认识不断深化。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中心,而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这是PBL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关键所在。

PBL教学法的优势 3.1调动学习积极性在PBL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必须谈出对问题的看法和急于想知道的疑问,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悬念和学习兴趣,使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充分调动了师生的学习积极性。3.2互动式学习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使单调的知识平面交流变成知识互动沟通,使古板的填鸭方式变成生动的情绪交流。3.3培养逻辑思维在分析问题、寻找答案的同时,学生的临床思维、逻辑推理及见解能力不断增强,且习惯于思考。即使有人事先臆断错了,事后则懂得其错在哪里。3.4技能的锻炼在小组式的讨论、实践演练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断得到锻炼而娴熟。这对于在社区独立工作的全科医生十分重要,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独立应用于临床。3.5良好的态度在与同学们的合作、与教师的交流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作风,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中的平等心态,强化了关注患者的职业态度。他们悟出只有平等,才能知识共享,才能达到共同的愿望。3.6视野的开阔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讨论,能够启发学生超越生物医学模式的范围,从法律、伦理、社会心理各角度全面考虑健康问题,使他们的视野开阔,促进其对病人提供完整的照顾。3.7科学的评估这种方法易于设计各个方面的评估指标,如知识、能力、态度、沟通、情感等,达到科学的评估。3.8终生受益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良好的行为养成,将终生受益。教师不只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是一种能力强、善于思考、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PBL方法是全科医学教育的核心

4.1 PBL方法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枢纽作用全科医学教育是培养全科医生的过程,我们称为“临床技能训练”。这种“技能训练”与大学的医学教育大相径庭。临床技能训练是按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专门设计的,从有关的各个学科中提取了全科医生所需要的东西,将社区最需要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逐个地提出,并围绕每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全科医学生将每个问题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需要反复的操作和实践的演练,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学习、掌握如何研究患者问题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解决的方法和解决中应具备的技能。这样的训练方法不是以课程的内容进行平铺直叙的讲述,也不是局限于某门课程的内容作为界定,而是为解决定向的问题集合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即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开始,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结束。这种将社区范围的健康问题设置成许多的问题,并围绕其讨论、展开技能训练是全科医生2~4年的整个训练过程,所以, PBL的教学方法贯穿于全科医生培养的整个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互动,为解决一个问题而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潜入到每个人的意识中, 能进行心理的沟通而达到共识,因此,它是一种声、情、行为渲染力很强的传授过程。医学的根起始于人性,是人类同情、帮助、怜爱苦难者的表现,没有这种人文精神的支撑,医学就不该发生。而这种教育方法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模式和内涵,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与活力,激发了他们情感的内动力,使他们富有追求和创造力。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5篇

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是弹好即兴伴奏的必备条件, 即兴伴奏技巧是钢琴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因为即兴伴奏是与很多音乐学科相关联的综合性学科, 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演奏高难度乐曲的能力, 但面对一首简单的歌曲却一筹莫展。因此我们在钢琴教学中, 让学生掌握钢琴的各种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的同时, 也应该注意和即兴伴奏有关技术的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与研究作品在曲式结构、和声运用、旋律风格、音乐织体等方面的与特点, 在训练钢琴演奏技巧的同时, 积累和声运用规律, 熟悉各种伴奏织体等即兴伴奏所必备的各方面的知识。

二、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学好即兴伴奏的前提

钢琴即兴伴奏实质是集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作曲理论和钢琴演奏技能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它强调与其他课程内容的的联系, 注重各门课程之间的融汇与贯通。如在视唱练耳这方面, 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种唱名法, 对于固定调音感的学生要加强其首调音感的训练, 要做到24个大小调全部能够熟练掌握。在和声方面的学习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四部和声是学习和声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但用来进行即兴配弹就需要把四部和声改编成键盘织体。2、直接在键盘上进行和声的连接练习, 要求学会弹和弦标记。在和弦连接过程中应注意连接是否规范, 并学会用听觉去感受和声的不同色彩。3、注重让学生吸收和借鉴经典和优秀作品中好的和声进行, 多听、多看、多分析, 从和声材料的连接中领悟其序进的逻辑及效果的形成。

三、提高学生熟悉键盘及快速移调的能力

有很多学生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 在为歌曲即兴伴奏时还只会用C调或F调等几个简单调来弹。如果让他们用其他调时, 不仅找不到左手的和弦, 连右手的旋律也不顺畅。在我们中国, 简谱的使用率非常高, 很多人只识简谱, 因此首调唱名法的运用比较普及。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或在其他音乐活动中, 经常的会用首调识谱法。在教学生唱歌时, 也经常遇到临时移调的情况。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具有用各种调为歌曲配弹伴奏的能力。而现在的很多学生, 对于在键盘上用同一条旋律任意移调感到很困难, 再加上左手伴奏基本就弹不出来了。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于键盘十分不熟悉, 总是弹现成的曲子, 很少动脑去思考。

四、大量的实践是提高即兴伴奏能力的基础

即兴伴奏能力需要通过长期的伴奏实践去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精讲多练”的原则, 在每个学习阶段, 布置一定数量的不同类型风格的歌曲, 并分为需要精弹和泛弹的, 让学生在每一阶段完成一首或几首完整的、经过精心编配的作品, 其它的作为浏览与泛弹的曲目, 意在提高编配伴奏的熟练程度。

五、关于高师即兴伴奏教材的使用与曲目选择的几点建议

1、钢琴即兴伴奏学习初期, 尽量避免过多的深奥的条文式的理论指导和分析, 必要的理论指导应切合高师学生理论基础较差、学习音乐较晚这一客观实际, 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使学生看得懂、领悟快。不应该让学生被教材中繁琐的理论所“吓退”, 而应该让学生在简单的弹唱实践中体验、领悟、创造, 在获得初始阶段的感性满足后, 再增加精品的谱例分析和理论传授, 使学生进入理论上的理解、分析的更深层面。

2、在曲目的选择上应避开弹唱难度过大的歌曲。即兴伴奏教学曲目的选择一定要难易适当, 要注重掌握作为未来基础音乐教师所需的伴奏技能即可。切忌择过于那些过于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曲目, 多选择简单流畅的歌曲,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进行不同难易层次上的创作。

3、多选择一些学生喜欢又不受制于弹唱能力的歌曲, 让学生真正做到弹唱合一。尽量少一些单调、枯燥的纯技术性练习, 注意选择那些伴奏弹奏简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学生喜欢唱、喜欢听, 具有强烈弹奏欲望的歌曲。

4、歌曲的选择还可来自中小学音乐教材。选择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精典的歌曲作为伴奏曲目, 可以使学生毕业后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使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和将来的工作结合起来。

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有极大的益处。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水平已日益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应该从音乐教育的规律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出发, 调整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之间的关系, 与钢琴、和声、视唱练耳、作曲课程的教师一起, 共同商讨、制定“互相渗透”的课程体系, 促进这一学科更好的发展, 培养大批合格的音乐教师。

摘要:高师属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职前教育阶段, 高师的培养目标要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需要紧密结合。本文依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对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建设, 课程的实施, 教材的建设, 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师,钢琴,即兴伴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M][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订:《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M]

[2]孙维权、巢志珏编著:《键盘即兴弹奏指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一版[M][2]孙维权、巢志珏编著:《键盘即兴弹奏指南》,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一版[M]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6篇

词的理据指的是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 说明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 (陆国强, 1983) 。词的理据是词汇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史蒂芬·乌尔曼是最早对词的理据展开详细讨论的人。他在《语义学》一书中将词的理据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其中, 形态理据是指一个词的词义可以通过对该词的形态构成进行分析而获得。因此, 人们在学习一个单词时, 可以通过分析其形态理据来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此外, 心理语言学对于第二语言单词识别的研究发现, 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识别书面英语单词时, 依赖最多的是词形, 其次是词音, 最后才去注意语义。词形的识别直接影响到词音与词义的掌握 (吕文澎, 2001) 。所以, 掌握词的理据, 特别是形态理据, 便于大学英语学习者对词汇的学习, 对扩大学习者的词汇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词的形态来看, 英语由单纯词、派生词和复合词构成。单纯词大多是没有理据的词, 但通过词缀法, 单纯词可以进一步构成大量的派生词和复合词。这些派生词和复合词在英语词汇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它们都有可分析性, 具有形态理据。词缀法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构词法。李平武在《英语词缀与英语派生词》中对词缀是这样定义的:“词缀是加在词基上以构成新词干或者提供屈折成分的一种粘附词素 (陈开俊, 1994) 。”根据它对词基的影响, 词缀分为构词词缀与屈折词缀。构词词缀对英语词汇的扩大和语言表现力的丰富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词缀可分为前缀和后缀。前缀主要改变词义, 较少改变词性;后缀则主要改变词性, 对词义影响较小。前缀的形式及用法比后缀要灵活多样。从以上分析可看出, 构词词缀是词获得形态理据的重要方式。所以, 学习一定的词缀知识, 培养灵活运用词缀的能力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将以词的形态理据为理论基础, 用测试的方法试证英语学习者词缀的掌握能力与他们自身的词汇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 然后再考察学生前缀运用能力与后缀运用能力之间有无显著差异。

二、研究方法

被试者是30名本院英语专业三年级的本科生, 全部为随机抽取, 他们都有相似的学习经历, 都是经过高考入校, 已经进行了八年的英语学习, 并于上学期参加了2003年的全国四级统考。

本次实验在测试学生对词缀的掌握能力时, 使用的是一份专为大学英语学习和职业培训设计的Affix Test (Kaija Ervola&Maire Makinen) , 取自互联网。但笔者在这里根据实际情况, 略作了修改。词缀测试试卷实际包含18道小题, 前8道题测试前缀, 后10道题测试后缀。

上述两份卷子由30名实验对象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为尽量避免学生在另一份卷子的题目上得到任何提示。测试分两个时间段完成, 前10分钟先进行词汇量的测试;收齐词汇量的卷子之后, 再发词缀测试的卷子, 时间同样为十分钟。

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 在统计前缀题与后缀题的得分时采取百分制, 即前缀分数=做对的前缀题数除以8再乘以100, 后缀分数=做对的后缀题数除以10再乘以100) 。将得出的数据输入电脑, 利用社会科学的统计软件 (SPSS) 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在定量分析之后, 再对词缀试卷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最后, 笔者就记忆单词的方法问题和试卷错误的原因与这30名被试者进行了访谈。

三、结果与分析

1. 学生词汇量与词缀掌握情况的相关性

从相关系数表 (表1) 可看出, 皮尔逊相关系数r=.757 (Sig=.000) , 说明学生词汇量试卷得分与词缀试卷得分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这证明了本篇文章的假设, 即学生的词缀掌握能力与他们自身的词汇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学习者词缀知识运用得越好, 他的词汇量就越大。这就从实践上证明了文章开头阐述的理论的正确性。词的形态理据确实对学习者的单词记忆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通过试后对学生的访谈, 我们也可发现越是词汇量大的学生, 平时越注意记忆单词的方法。他们很少对单词死记硬背, 而是在平时注意词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在此基础上利用构词规律对单词进行分解记忆。

通过了解词缀构词法并掌握一定数量的词缀及其用法, 学生们可以在记忆单词时将单词分解为词根和词缀进行记忆, 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

掌握词缀构词法还可以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如:同一词根加上不同的词缀可以组成一系列的同根词。这样只需要记住一个词根, 学生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词缀记住若干个其他的单词。另外, 一定的词缀知识还能使学生的单词记忆更加牢固。当再一次遇到背过的单词的时候, 通过分析词的形态理据, 学生就能够有效地激活大脑中存储的单词形式, 从而大幅度降低遗忘率。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了解词缀构词法以及掌握一定的常用词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结构的内在规律, 进而从分析词的形态理据来记忆单词, 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记忆单词所花费的时间, 提高理解及记忆单词的效率, 并保持较低的遗忘率。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证明, 对单词特征的详尽解释能帮助单词的记忆。这就意味着人们越注意单词的词形及词义方面的特征, 以及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对单词所作的联想越多, 那么这个新单词被记住的机率就越高 (Laufer&Hulstijn:2001) 。

2. 前缀掌握情况和后缀掌握情况的定量分析

从配对T-检验结果 (表2与表3) 可以看出, 前缀得分与后缀得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Sig=.000, 远远小于.05。后缀得分比前缀得分高出12.667分。这说明学生的前缀掌握情况与后缀掌握情况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后缀掌握情况要好于前缀掌握情况。这与前缀和后缀各自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前缀多改变词义, 较少改变词性, 所以前缀的形式较灵活多变, 各自用法也不一, 不易掌握;后缀往往改变词性, 对词义改变不大, 形式较为固定, 因此学生掌握起来要相对容易一些。

3. 前缀掌握情况的定性分析

“多数前缀是具有一定词汇意义的粘着语素, 附在词基前起到改变、增加或限制词基意义, 或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多数前缀不改变词基的词类, 少数前缀能起改变词基的词类的作用。” (赵宏宇, 1999) 由于前缀多改变词义, 不改变词性, 因此形式多变, 用法也不一。即使对于同一词缀, 它也往往不只表示一种意义, 这给利用词缀法记忆单词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本次测试中, 考察否定或反义前缀的第一题和第十题的错误频率最高。第十题错误频率为27, 第一题为23。如此高的出错频率与否定前缀本身复杂的特性不无关系。所以, 学生仅记住几个词缀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只有在掌握词缀详细的用法之后, 才能使词缀法对记忆单词真正有所帮助。

4. 后缀掌握情况的定性分析

后缀往往主要改变词性, 对词义影响较小, 所以后缀的形式较为固定。与前缀比较起来, 学生们掌握后缀的情况较好, 但后缀自身也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名词后缀, 数量较多, 意义也较丰富多彩。仅表示人的常用名词后缀就有-aire, -an, -ant (-ent) , -ar, -arian, -ary, -ate, -ee, -eer, -er, -ese, -eur, -ic, -ician, -ior, -or, -ist, -ive, -ot, -ster等20多个。与名词后缀相比, 形容词和副词后缀较少, 意义也并不复杂, 所以形容词和副词后缀要更容易掌握一些。本次实验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学生们在形容词和副词后缀上犯的错误很少, 但有关名词后缀的错误却很多。被试者出错最多的是第十六题和第十九题, 出错频率分别为20和18。这两道题都是考察表示人的名词后缀的。这又一次说明, 学生们在学习词缀知识时, 不能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 要熟知每个词缀的具体用法及意义,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记忆单词的质量。

四、结论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词的形态理据的掌握程度确实对词汇量的大小有着很大的影响。了解词的形态理据, 掌握一定的词缀法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认识理据———尤其是内部理据———需要经过学习, 需要掌握有关的基本成分和组合原则, 无需学习的理据几乎不存在。任何一个系统, 其基本成分再少, 组成、推衍规则再简单, 不经过学习, 其理据也不会自动显现。” (严辰松, 2000) 所以要想很好地掌握和正确地运用词缀法, 学生们还应对它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们在理论上能够给予一定的指导, 引导学生们不仅熟悉词形, 而且掌握各个词缀不同的用法, 并鼓励学生在记忆单词的实践中主动运用词缀法, 正确分析其形态理据。只有这样做, 才能真正发挥词的形态理据在记忆单词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本文以词的形态理据为理论背景, 以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采取测试的方法, 对被试者词缀知识的运用在单词记忆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词缀运用能力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一是英语学习者运用词缀的能力与他们自身的词汇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了解词的形态理据, 对单词的记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英语学习者运用后缀的能力明显高于运用前缀的能力。

关键词:形态理据,词缀,词汇量

参考文献

[1]黄远振.词的理据理论与词汇教学.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

[2]吕文澎.英语难词记忆法的实验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5) .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7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目前,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求职就业的必备技能。因此,在高职教育教学发展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以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不能够与高职特色相结合。因此,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要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突出实用性,技能培养要与岗位需求相结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所选教材针对性不强,理论知识不能够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所选教材针对性不强,理论性和知识性内容较多,从表面看,课程内容面面俱到,几乎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方方面面。但是仔细分析,我们却会发现,教材内容基本上是本科专业教材的压缩版,理论知识不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时,虽然可以了解许多知识,但是,受知识水平的局限性,知识通常都学不精、学不深,很难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理论知识也不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无法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应用发展。另外,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相互矛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和一些传统公共课程相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大多数都是以前的版本,其教材的更新速度、改版速度很难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点更新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严重影响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时效性。高职院校选定教材时间周期最快也需要一到两年,然而,就算这个时间周期,教材内容也很容易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知识的更新,以及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最新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与实践脱节,不能有效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对于实践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有比较高的要求,不单单需要课堂理论教学和教材,还需要在机房内加强实践练习。但因为机房紧张,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就很难达到3∶1的比例,不能从整体上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对基本概念和一些理论知识进行了解,具有偏弱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单独解决一个案例和项目。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上对学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招聘时,往往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点考虑,所以,传统的教育很难与社会发现需求相适应。

(三)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新形势下,一些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受到生源的影响,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一些进行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显著偏低。随着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及越来越大的招生比例,很多地区在高中阶段,就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开设。而一些欠发达地区根本就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由此导致高职学生具有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使教师很难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动性。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不上进度,也不能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具有较大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差别,同时,受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器材和师资力量制约,不能对所有学生的需求给予满足,也不能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最后,因为缺少师资的原因,一些学生在课后练习时,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难题。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会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打消。

二、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一)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改变教学理念

为更好地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相适应,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教学改革,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进行改变,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强化,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在日常教学中。学习应用技能和基础知识,是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职业化办公习惯进行训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准则,对学生进行强化,以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幅提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升以职业化能力为宗旨的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在毕业之后能更好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二)改革教材,强调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针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知识的更新速度快,课程内容信息容量大的特点,选择教材应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应及时更新知识,对新的技术知识和先进的应用软件进行选择。在编排教材上,应具有新意,打破传统的编写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一般具有较强应用性的项目和案例,就具有大量的信息,关键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把握,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案例和项目,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岗位需求,深入一线进行材料的搜集,并进行调查研究。案例和项目的编写,不单单要考虑实用性,还要对案例的趣味性高度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编写教材时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通过市场调研,结合企业实际问题,对典型的案例进行选择和分析。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进而将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能对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更加了解,在教学工作中,直接引入岗位需求目标。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教学项目的全局,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引导学生及时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设置一些虚拟的岗位,结合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案例,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其交互性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出来,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征,更容易使学生获取知识。同时,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作为一门具有极强操作性和应用性的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理论教学时,除了可以对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应用,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上机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证实,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意义非常重大。

(四)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采用科学的考核方式是保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一个好的考核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手段,能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对高职院校的应用性和职业性进行体现,必须对目前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更加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立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实行的考核方式是期末成绩结合平时成绩。其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并且期末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即实践考试和理论成绩。使用以上考核方式,可以将当前的计算机水平等级考试取代。这样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技能化和职业化,规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注重计算机考试题型的弊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还可组织各种职业认证考试以及各种技能竞赛。

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重点是增强学生处理信息的意识,对学生使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搜索、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对计算机娴熟地运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社会和文化知识等问题更好地了解,为学生与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夯实基础。随着社会信息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广大计算机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就是培养职业化和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计算机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深入研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改革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更好地适应未来计算机发展的规律。

参考文献

[1]于平.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0(21).

[2]万征,刘谦.多科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12).

[3]姜云莉,高宝益.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0).

[4]赵英豪.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3).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8篇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导向,改革,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教材章节相互独立,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多媒体只能起到演示作用,与真正的操作相差较远;实践学时少,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结合,学生枯燥,没有积极性;学生的工程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手段、措施欠缺,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创新意识欠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施研究。该研究的特点,一是在教学模式上,为学生营造自由发展的氛围;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环境;三是在教学手段上,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展示设计成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四是在考核方式上,多种考核形式并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内容及目标

1.1 具体改革内容

(1)改革课程教学模式,设置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程教学初期提出目标,如以往届“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为主题,并明确目标完成质量,将纳入期末考核并给定所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应大于50%;学生自行提出任务,3人一组自由组队,寻找方法,教师在目标提出约两周后组织学生对任务进行答辩,对任务进行客观、准确评价,指出下一步学习的重点;在学期中组织“机构创意搭接”活动,在学期末组织“机构设计及动力学仿真”活动,激发学生热情。课程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可以是学生任务汇报、教师指导答疑、活动演示等多种形式并存。

教师引导:提出目标、不规定任务;不规定方法;督促实施、解答疑问。学生主动参与:明确目标,提出任务;寻找方法;边学边干,完成实践。

(2)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取材以教材为线索,又不局限于教材,在学生自行寻找的任务中,找到具有共性的问题,引入课堂;在各章节围绕技术的发展,增加新的内容;不拘泥于程式方法的符合度,看重对方法(路径)的找寻过程,看重结果的创新度。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重点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多种考核形式并存,客观准确评价学生成绩。打破传统的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方式,传统考试方式会使学生临时抱佛脚,放松平时的学习。加强对平时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对组织活动参与情况考核、对实验室开放参与程度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在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重视平时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循序渐进的过程,防止学生考前的突击应付,提高平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考试题目增加一定量的设计型题目,强调工程背景,克服传统考试中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着意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改革课程对应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将任务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多数作品可作为课程设计继续研究,丰富课程设计内容;部分作品可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深入分析;优秀作品可参加辽宁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1.2 改革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具有:(1)根据目标范围找寻社会需求提炼课题的能力;(2)对于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能力;(3)独立创新设计机械系统与零部件的能力;(4)在团队中工作、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学生的学习分别通过若干个学习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均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动手实践直接掌握实践知识。在实践中遇到了问题,又使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变成内在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之时,又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中心,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每个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一个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的过程。具体实施方案见图1。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成效

3.1 组织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

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的尝试,涉及三个班级。在课程前半部分常用机构理论内容讲解完,组织学生开展“首届机构创意搭接竞赛”活动。

3.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取得成果

共收集作品32件,分别是:颚式破碎机、飞机起落架、活塞泵、压盖机、蛋糕切片机、汽车雨刷器、印花机、台式电风扇摇头机构、带式输送机、鹤式起重机、摄影升降台、机器人腿部机构、车载起重机、多连杆式独立悬挂机构、机械手手指机构、精压机机构、缝纫机踏板机构、机械手手臂机构、筛料机机构、内燃机、活塞泵、插床插削机构、带传动传送机构、飞剪机构、后备箱开启闭合机构、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牛头刨床机构、门式起重机、振动筛料机、挖掘机、洗瓶器、浴室搓澡器。每件作品包括:设计任务书、答辩PPT、机构搭接视频、活动总结。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其中,单缸四冲程内燃机获特等奖;颚式破碎机、后备箱开启闭合机构、牛头刨床机构获一等奖;飞机起落架、汽车雨刷器、摄影升降台、精压机机构、插床插削机构、飞剪机构获二等奖;活塞泵、压盖机、门式起重机、振动筛料机、挖掘机、洗瓶器获三等奖。

4 结语

从改革实施效果看,师生交流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有所提高;设计独立完成,无法抄袭;全体学生参与小组共同设计,加强了与人合作意识,获得了团队工作经验;部分作品可作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继续深入研究,课内成果延伸到课外。

该研究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能力本位、任务驱动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构建以实践为主、以知识为辅、以任务为载体、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小组个体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答辩、评价等多个环节,通过对任务实施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训练,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使学生具备对任务综合的分析能力、知识选择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工作质量及效率和团队合作能力、自学能力等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广娣,朱荣光,等.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机械管理开发,2013(4).

[2]赵晓平.《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3(2).

[3]宋丽莉.《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2).

[4]王立勇,李乐.跨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授课方法研究[J].科技教育创新,2013(1).

[5]马雪洁,王云飞.基于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3(5).

[6]刘唯伟.高职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

[7]田军,韩立发.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2).

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

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指通过加强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务行为来确保其正常可持续性发展, 从而提高财政的应用效益。就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情况而言, 提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是主要的目标之一,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施, 下面展开详细论述。首先, 可以构建较为完善的货币交换体系以及使用制度, 以确保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在这流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交换货款的日期、金额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其次, 把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技术, 来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具有的特点。

要想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能力提升到新的阶段, 首先必须要有效解决单位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企业自主权改变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类似问题,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起完善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 事业单位的运行特点、财政的检测制度以及方法都将变得更加安全、完整。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要求, 事业单位必须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上寻找到更多的机遇。但是由于受到外国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 目前我国市场出现被事业单位垄断的情况, 让其他企业很难再继续与其继续抗衡下去, 给经济效益人带来或多或少的打击, 所以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必须采取更为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管理理念, 这样才能在经济市场中处于立足之地,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造起财务网络实施平台, 通过该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充分结合在一起, 以求最大效率的协同工作。事业单位的管理业务已经不再由国家进行统一管理, 所以必须执行市场化的操作体系, 将以前以个人为核心转换成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系统, 这样的话才能正确面对市场、参与竞争。

三、我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事业单位存在预算不足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预算管理, 只有有效的进行预算管理, 才能使财务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并扮演主要角色。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存在的预算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预算过程不够精准, 即缺乏科学性, 在这一流程中人为因素占据较大比例, 部分操作人员会出现财务抉择随意、支配不合理等现象, 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资源, 使得财务管理效率也有所下降。第二, 存在预算机制的不完善现象, 在支配资金之前很少能够进行合理的预测, 缺乏预算管理制度和反馈机制, 这种情况往往使得资金流转过于缓慢。

(二) 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的领导以及该项目的执行操作人员, 倘若他们重视财务管理, 此项工作必将有新的突破,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都对财务管理缺乏重视, 往往把后勤工作作为核心内容, 财政管理机制能否实施并不在他们的关心范围内, 所以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面对这一种情况, 应该对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进行财务管理方面的教育, 不仅要按照国家相关制度使用资金, 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财务管理来使百姓得到更大的利益。

(三) 事业单位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不仅会使人们在使用资金时感到外界压力巨大, 还会使一些国家公用资产转变成私有财产, 这种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不能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要想让一个事情有序的开展下去, 必须要有合理、完善的体系与其配合, 相反则会出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没有发挥作用, 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现象。

四、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对预算的管理。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预算的管理, 一个具有优秀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能够保证资金的最大利用率, 从而促使财务管理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在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相应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独有环境与特点的预算计划, 不仅是进行预算时需要进行监督、反馈,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当一个任务工作完成时, 需要对其预算进行考核, 这一环节不仅有助于作为下一预算的参考, 还可以纠正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 完善事业单位目前的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在完善事业单位目前的管理体系之前, 需要具备两个前提, 首先, 需要让事业单位的领导意识到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其能起到的主要作用, 这样便能为以后的正常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 在进行操作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对管理体系的内涵以及流程有着熟练的掌握程度, 这也就要求相应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不完善的管理体系不仅能影响事业单位的有效进展, 还会对国家的监督制度产生影响, 所以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 就应该改进体系, 采用信息技术, 尽量使其财务指标达到标准化。

五、我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步入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也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并应用于多个产业当中, 比如说信息网络建设、信息化资源以及信息技术人才等等。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也已经应用信息技术, 并且发展迅猛, 有着很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目前我国的销售体系、发货情况还只处于发展中阶段, 并不能达到财务管理的要求, 所以面对这样的形式, 必须加强管理和创新。

六、结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财务管理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电子财务, 也是重要建设的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地发展事业单位的应有作用, 就必须要求所使用的信息技术可以最大化的进行财务管理。本篇论文主要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涵、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希望对以后的发展和研究有着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巍.浅谈网络财务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7)

[2]梅华.浅析行政企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J].现代经济信息, 2013 (2)

上一篇:工程防水论文下一篇:生态养殖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