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体系的研究

2024-05-07

评价体系的研究(精选12篇)

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1篇

项目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和学。通过对“教”的评价,可以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教师不断发展成熟,扩大教师的信息反馈渠道,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诊断、分析、改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完善。通过对“学”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关注学业,关注自我意识。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两方面作出客观的评价。

1 对教师的评价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教师是项目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是学生碰到问题时候的咨询者。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其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设计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项目教学实施的好坏,教师是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教师作出全面的、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评价主体的广泛行有利于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因此应该包含三部分:学生、督导组、教研组。

(1)学生是评价的关键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一直得到教师对他们的技术帮助,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学生也在内心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等方面做着对比和评价。由于学生评教具有一定的不公正、不具可比性等问题,因此学生在测评时,应限定在他们熟悉、了解或可达到得范围,如教师的教学态度、作业批改、答疑是否认真及时、板书是否工整等各个方面作出评价。

(2)督导组的评价:督导组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评价上应对教师对项目的组织情况、实施情况及效果予以监督,同时对教师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听课积极性方面、启发式教学等方面予以评价。

(3)教研组的评价:教研组成员都是同行专家,拥有相同专业知识背景和专业教学经验,他们对课程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对位熟悉,因此对项目的评价上,应侧重最对教师重于评价教师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讲解的准确性,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课堂讲授过程的技巧,是否做到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理论、方法讲解与实例分析是否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准确掌握等。

2 对学生的评价

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项目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十分重要。必须要有一个客观评价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侯。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对其运用有助于帮助我们在形成性评价中合理的设立或调整教学阶段性目标,对形成性教学阶段性成绩给予佐证性测评、验证形成性教学的成绩。

(2)过程性考评

项目教学在项目实施前学生自由组合成相应的学习小组,是以团队学习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那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组员的表现情况是不同的,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应真实记录每个组员的表现,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此环节中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考评。关注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爱岗敬业、团队协作、吃苦耐劳、沟通与交流能力、计划组织等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实记录每位学生课堂纪律情况、出勤、资料收集、完成任务情况等,并将考核信息纳入综合考评成绩,所占比重为30%。

(3)终结性考评

一个项目完成后,应组织组内自评。因为在整个项目的进行过程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如何,项目小组内部最为清楚。让小组成员进行互评,评价内容应该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所占比重为10%。

每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项目要求的基本功能外,对项目产品的功能进行扩展。项目完毕后,进行项目展示,小组间互相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项目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个组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成绩。同时组间互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提炼和再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加强。所占比重应为20%。

另外,整个学期所有项目实施完毕之后,应进行知识能力的考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同时,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将来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理论知识的考核十分必要。应增大其在成绩评定过程中的比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采取提问的形式,同时记录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也可以在每个项目实施完毕后进行,采取测验的形式。所占比重为10%。在学期末,开展理论考核,内容为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得知识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所占比重为30%。

3结论

这种考评方式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专业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组织、对学生的评价等方面的工作量增加很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很高,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对“双师”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在引进人才时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竞聘者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王丽梅.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设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11(3);25-29.

[2]毕菁华.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性探索[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S2):292-296.

[3]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M].宁夏大学学报,2002(5):123-124.

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的论文 第2篇

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有:英国的BREEAM评价标准体系,是用于评估各种风格类型建筑的系统;美国的LEED评价标准体系,采用了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对绿色建筑进行经济评价,从而包含了更多方面的评价;加拿大的GBC评价标准体系,在其他评价标准已有的评价对象上,加入了对改建建筑的评价内容和具体评价方法[2]。以及我国发布的用于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3]。然而,上述这些评价绿色建筑的标准体系,都没有提出如何对绿色建筑经济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建筑正是由于在经济评价方面的缺失,造成了绿色建筑现在难以推广的现状和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的误解,使绿色建筑难以在如今市场经济下开发和发展,没有一个稳固的立足点。因此,应该把重点放在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方面,提出并建立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得以利用,以绿色建筑经济分析结果来显明其优点,使绿色建筑得以全面推广。

促进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3篇

一、高分评价

尽量让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高分,使其感觉自我价值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年级数学的一道填空题:★一年有()个月,31天的月份包括(),30天的月份包括(),二月是29天的那年叫做()年,平年的二月是()天,平年的全年有()天,全年有366天的一年叫做()年。小丽在姥姥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姥姥家住了()天?前一题所要填的是有限的,,且属课本上的内容,是必须保住的底线,学生答对了都可能满分,而带“?”的试题填的内容是无限制,多写多得分。这样设计,既注重了先前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还有数学中的口算可以这样考核,试卷总分可以超过100分。学生为了得高分,会自觉的去积累,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星级评价

根据学生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能力奖励不同颜色的星。这些星贴在学生的课本或作业本里,每学期结束时,学生根据各自所获得的星数评出小小发明家、神算、速算大王、全能冠军等,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在学期结束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机器,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环境。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大脑、双手。让他们的心灵,都能飞翔着梦想。评价的面涉及的广些,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样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是學生学习积极性的一把金钥匙。

三、课堂评价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的巧妙,它对于创造良好学习气氛、激发强烈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活跃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起着巨大作用。相反,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打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挫伤学生自信心、创造性。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创新,创建一个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注重日常课堂学习评价,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我们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充分发挥教学即时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作用。同时我们强调评价学生采取“低、小、勤”的原则。“低”指低起点,教师是站在儿童成长角度看问题,从低到高,激励学生。“小”指小目标,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近期发展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能力。“勤”指勤评价,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不断的利用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考试评价

我们对学科考试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数学学科增加了口算考核,实践操作等项考核。实现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还运用面谈行为观察、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感测验等评价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样重视学科学习和评价的特点,各种评价方式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全面考核学生学习发展水平,除了知识与技能外,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对“学困生”试行补考制,即对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辅导复习,然后再进行补考,给学生机会,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我们还建立优秀生免考制,目的就是通过给学生荣誉,激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促使学生更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五、自我评价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结合。这种积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互动评价,有利于学生间的自我改进,自我提问。当学生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准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常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正确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做只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依赖心理。有一次,一位学生兴高采烈的跑到我面前问,老师我这道题做对吗?这时我不急着给予评价对错,只是说你能再思考一下吗?这时学生可能预感到这道题错了,要不然老师一定给于肯定的目光。这位学生通过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再把这道题给我看。这时我用肯定的目光鼓励他,同时问他,你想给自己打几分?这位学生很自豪地给自己打上80分。这时,老师再给他加20分。他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把鼓励和微笑带进课堂,把真情融入了每一节课中,让尊重、理解、信任、平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准能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提高。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4篇

一、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管理

健全的绩效管理是绩效设计、绩效辅助、绩效判断、绩效评估、绩效反馈等五部分组成的, 并且组成了一封闭式的环状体系。为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公司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建筑工程公司竞争力。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在机关和各工地全面推行, 分公司与各科室、各工地负责人签订《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 对机关科室分级进行考核, 对科长、项目负责人进行一级考核, 科长、项目负责人对科员、工地管理人员进行二级考核;分公司同各工地签订《项目承包合同》, 每季对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 考核结果按季计入考核档案, 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作为发放奖励及晋级的依据,

建筑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以平衡记分卡为中心的, 重点对评价指标和企业的策略之间的关系要明确, 并且要叙述企业的战略所需要的各个指标之间的起始关系。为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国方面的信息, 综合性地体现了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优越性。

二、建筑工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 公开性

考核流程、内容、考核指标与评价方法公开。

(二) 客观性

设定指标具体、量化、评估客观, 公正, 严格按设定的指标事项为依据进行考核怀评价, 避免主观臆断, 注重从关注工作数量向关注工作质量的转变。

(三) 沟通性

在指标的设定、考核过程中, 考核者与被考核职能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应做到充分理解与沟通。

(四) 差别性

针对各科室和岗位之间的差异, 在关键指标的设置方面进行区别, 使考核结果可考、可控。在考核经济指标时强调结果控制, 非经济指标强调过程控制, 在考核内容和执行方式上有所区别。

(五) 激励原则

考核的结果与被考核者年度收入、“评优树先”、职务晋升挂钩, 促使各科室、分公司各工地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从而达到绩效考核的激励目的。

三、建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

(一) 过程监管主要是落实限时办结制, 增强效率意识

重点事项重大失误“问责制”。对制度不执行、分管不负责、部署不落实、不检查、不按时上交等情况进行过程督查, 借助日常报告、问询和抽查等方式落实目标。

(二) 各职能科室日常考核为月考核成绩

月考核由办公室在每月对各科室当月基础目标及重点事项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备案。

机关各科室每月基础目标及重点目标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率、及时率) 与月绩效奖挂钩。为简化和减少计算频率, 月考核次月5日前进行兑现, 未完成科室按比例扣除其月基本奖。员工月基本奖按业绩、能力、态度由各科室考核评价, 按0.8-1.2系数由各部门拉开档次发放, 次月1日前报绩效员, 绩效员兑现上月考核结果。科员绩效考核奖金每月200-300元, 科长每月300-500元, 每月先进科室奖励300-500元。 (奖励第一名)

(三) 指标核实

建筑公司在每季度末对各分公司工地、科室经济基础指标及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根据考评结果进行排名, 每季度排名纳入年度考核范畴。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 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的管理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 虽然现在的很多企业在绩效评价的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但是处于中国前沿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 一些小企业可以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企业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 使员工能够达到高绩效标准, 在工作上更加努力。提高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规划,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 实现企业的战略性目标。

摘要:正确的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会给建筑工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多的便利, 目前, 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企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 针对企业的绩效评价的管理问题来找出更好的管理方法和策略。本文就对企业的绩效评价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绩效评价管理体

参考文献

[1]黄光阳.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0 (2) .

[2]赵青.构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经贸, 2010 (14)

[3]佟爱琴, 刘昱彤.政府治理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完善[J].商业研究, 2010 (3) .

[4]李益兵, 郭顺生.ERP环境下基于BSC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 2004 (10) .

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5篇

一、引言 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这就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组织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提高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我国高等学校经过扩招后的快速发展,发展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改进,学校的经营质量,是高等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高校需要一套能够指导其持续改进质量和追求卓越的标准,以此建立能为教育质量提供自我改善的评价体系及实施框架,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概述

1997年,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部门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对适用于企业的标准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颁布了“卓越绩效教育标准”(Education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简称ECPE),自1999年起,波多里奇奖向美国所有教育组织开放。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不但可以用于鉴定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为学校提供自我评估与改进的参照系统和提高质量的标准体系[1]。ECPE由价值观描述、评价准则以及评审和评分系统组成,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为高等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提高美国高等教育全球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1.“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体系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学校介绍、系统运行部分和基础部分。标准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七个类目,相互关联,协调配合,像行进中的自行车。学校简介旨在说明学校的运行背景状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内外部关系、学校面临的竞争、挑战以及学校的绩效改进体系等;系统运行部分由6个类目组成,确定了组织运行以及所取得的结果。领导,战略规划和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三个类目组成了领导三角,如同自行车的驱动轮,旨在强调领导聚焦于战略和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关注教师、过程管理和结果三个类目组成了结果三角,形成系统的从动部分,表明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关键过程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从而产生绩效结果。系统基础部分为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强调了高校组织应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运作,并以知识驱动建立绩效改进体系。[2]

图1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框架结构

2.“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评价体系

ECPE的核心价值观和评价指标体系集中体现了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其每年修订一次以适应学校变革的发展,其中评价准则有七个类目,包括六个过程类目,一个结果类目,该标准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并且结果与过程构成强烈的因果链。

表1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分体系[3]

(1)领导

领导类目主要评价学校高层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以及学校如何确立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支持其所在社区。领导对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卓越绩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ECPE对于学校高层领导的作用的规定表现在:考察高校领导以身作则,确定学校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立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贯彻到全体教职员工;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实现绩效改进;评估学校教师的工作绩效,确定改进的重点并分配相应的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治理机制,确保实现学生、用人单位等相关方的利益、增强社会的信任;确保和促进学校的行为恪守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根据学校发展方向,支持各种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建立和实施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及如何依据客观情况调整改变并监测进展。学校的发展战略就是使学校明确自身处在的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保证学校健康、稳定、快速地发展。该类目指导学校应建立一个战略规划机制,学校可根据自身状况,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地对调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滚动式向前推进,使组织的发展切合战略规划机制。

(3)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

关注学生及利益相关者类目类目评价学校如何与学生及利益相关者契合,得以长期赢得市场,指导学校时刻关注相关方的利益,使相关方满意。契合策略强调了学校应建立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文化。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选择、收集、分析、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产,指导学校如何管理信息技术,同时指导学校如何来评审其绩效,并利用评审结果改进学校的整体绩效。

(5)关注教师和员工

关注教师和员工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聘用、管理教职工,包括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激发员工的全面潜能,使之与学校的整体使命、战略、行动计划相一致;学校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职工发挥才能的环境。对于教职员工管理方面,强调对教师工作和职位的设计应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学习、创新和灵活性,均衡地满足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教师的绩效、薪酬和奖励制度要与激励和高绩效的工作相适应;尽可能地授权于教师,使其更具有主动性;注重教师的培训和教育;衡量教师管理的有效性,测量教师满意度。

(6)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类目用于评价学校如何设计工作系统和管理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的实施、科研学术及教学管理等工作过程。该类目指导学校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关键过程来保证工作系统的实施,从而为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达成学校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7)结果

结果类目用于检查学校在关键领域的绩效和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财务预算和市场结果以及领导和治理的结果,同时考察学校的绩效水平与相关学校或竞争者的相对水平。

三、构建基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关键绩效指标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特别强调绩效结果,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是学校衡量绩效最直接的量化工具,也是学校实施战略部署,实现发展目标的最直接的测量工具。因此构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使其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紧密衔接,对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平衡计分卡用于高校教育质量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好实用最初为盈利组织服务的。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验证了平衡计分卡用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4]。平衡计分卡是基于平衡的理念,从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流程方面以及学习与成长方面四个维度出发,结合高校实际状况,帮助高校的战略规划落地。

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方面,对于高校来说,并不直接表现为“财务绩效”的高和低,而是注重高校财务的应用效率,进而体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潜在价值创造能力,以及高校短期绩效与长远绩效、发展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等方面之间的平衡。[5]

平衡计分卡理论和方法将高校的未来发展目标转化为绩效评价指标,并通过制度设计的方式将学校及教职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这些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同时提高学校的整体绩效,具体来说,平衡记分卡将高校的战略目标转化为各院系、各部门乃至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具体工作目标,通过高校内部流程实现目标的协调统一。因此,平衡计分法原理与方法与“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评价准则和体系内涵十分契合。

2.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将高校对社会发展所承担的短期责任与长远责任结合起来,把高校的未来发展与学校各院系、各部门的工作结合起来,以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绩效管理,进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可从财务、学生与利益相关方、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维度进行。

(1)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是非盈利组织,实现财务目标不是主要目的。高校增加财务收入是以保证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同时根据高校的战略规划有目的、有侧重地提高高校财务支出的效率和效益。评价指标应包括反映高校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财务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经费来源、经费使用和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见表2:

表2: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2)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客户对高校而言主要是指教育服务的接受者,如学生、用人单位、接受培训人员及社会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学生数、学生素质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如包括入学新生质量、在校生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等。

表3:客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3)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的内部业务流程主要包括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环节的内部管理流程,应包括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重点实验室数等教学条件资源投入,评价教学及科研成果的指标,如教师获奖情况、教师承担科研课题和发表学术论文等,以及评价教学管理的指标,以保障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表4:内部业务流程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4)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高校的发展特点,学习与成长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教职员工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学习机会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诸如教师学历结构、教师职称结构、教师培训次数、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等。

四、结束语

教育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分析 第6篇

关键词:体系 语言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079-01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在教材建设及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唯独在对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相对要滞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学校的考试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而对于成绩评价制度对教师的影响,探讨的人不是很多。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成绩评价制度的改善所带来的好处。本文通过考察西方的成绩评价体系,重新来审视我国多年来的传统学生成绩评体系,对提高日语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1 国内外成绩评价体系

1.1 国外高校成绩评价体系

如今的美国大学课程成绩评定主要分为课内与课外,笔头与口头,理论与实践。主要有:课堂的出席、平时的小测试、问题案例、小论文、课外作业、三次阶段性的考试一级期末考试等组成。而且根据各学科的性质、类型的不同:成绩评定的标准和权重也有各自的标准。

(1)课外作业5次的成绩将占总成绩的15%,相当于一次班级的小测试。课外作业的布置包括4~5个简答,问题是开放式的。因此做好每一次的课外作业都是非常重要的。(2)课堂的出席占总成绩的10%。课堂上的互动问题,通过视频评估打分,占总分的10%。(3)课堂小测试 占总成绩的45%。(4)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一旦学生要是错过期末考试,所有成绩、课外作业成绩、考试等的评价都将为C。

1.2 国内高校成绩评价体系

国内高校的成绩评价体系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30%、70%模式来进行评价。所谓三七开就是指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为3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10%,平时小测试20%。这种评价体系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讲,大部分教师对这30%的成绩评价都会高于实际的表现程度。除了10%的出勤率是固定的以外,能够体现学生平时成绩的仅仅只有这20%,而且这20%的成绩水分一般也会比较大,有些教师仅仅是通过平时上课对这名学生的印象来评定这20%的分数。最后的结果是学生平时的成绩根本不能体现在最后的总成绩中,学生大量的投入都得不到体现,所以出现了目前所有高校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拼命的去追求占有70%的那部分期末考试成绩。

2 成绩评价体系对教学的影响

2.1 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教师提出问题时,鼓励学生思考并围绕基本概念设计学习活动,学生会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意义。通过平时课堂上的提问及小测验和课外作业的布置,都会比单一的期末考试更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灌输技能,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者在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学习条件、个人学习的特点等因素,自觉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组织调控学习活动,最终表现为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的培养的一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多年来的在有效的过程中学习和习得来的,与有效的成绩评定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2 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影响

通过以上理论及对美国高校的成绩考核方式的探讨,我们发现以下几点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修养都起着极大的作用。

(1)个性化学习与个体的成长与进步。

在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是强调怎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教师会秉承这样的一种理念在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进步,学生也会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认知到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信心也会得到极大地鼓舞,在学习中得到满足,从而更加的热爱学习。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的基础目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如果学生懂得了学习方法,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可以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的提高,也就具备了迎接未来的挑战的能力。

(3)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在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求学生在不断的大量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大量丰富自己的理论依据,又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相互学习。国外的教学大纲中,他们都对学生的阅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对学生自身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3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日语成绩评价体系的探索与改革

日语是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二外特色课程。2011—2012学年度开始,日语教学部的老师们探论研究对日语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在借鉴美国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加大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三七开变成五五开,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意识到只要通过平时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在最后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績,而不是单单考最后一次期末考试定胜负。

其次,期末考试也由原来的随堂考试改为现在的利用学校BB平台通过题库随机选取的方式进行机考。这一改革解决了由于考试时间不统一从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考试变得规范化,系统化。这一改革也大大提高了考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在学生当中也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而且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随时检验自己的日语水平,进行练习。日语教学部的老师还在考试题库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练习题库,让学生在课堂外也可以通过学校的BB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日语教学部的成绩评价体系改革充分的发挥了过程性成绩评定的导向作用,实现了科目考核目标多元化、考核内容多样化、考核方式灵活化和考核评价个性化的改革目的。

4 结语

科学、严谨的成绩评价体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影响。这些为将来我们成绩评价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有效的促进学习过程的动态成绩评价体系必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保障体系的重要一步,最终将会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为各大高校所用。

参考文献

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成研究 第7篇

1. 认识问题。

许多学校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建立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师评价制度的构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等方面。虽然很多体育教师评价方案中, 有关教师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内容及方法等都体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 但这只表明部分老师已开始意识到引入新的教师评价理念的重要性, 但至于将此理论具体地落实到实践中, 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尽管一些学校认识到了构建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并且在评价目的与评价指标的确定上体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 但因在实践中未能能动性地去运用这种评价体系, 使得评价又回到了原有的那种行政管理式的模式中去了, 具体表现为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 并通过教师评价的结果, 对教师的教学效能做出判断。

2. 体系问题。

1) 评价目的单一。只重视评价的鉴定功能, 而轻视激励与改进功能。如体育教师评价的目标设置比较明确, 即为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改进教学, 并奖优惩劣, 然而围绕这一评价目标设定的评价内容, 选取的评价目标, 以及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并没有完全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尤其在实际的评价中, 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还是为学校管理决策服务。 (2) 评价指标只重教师工作业绩、轻教师工作表现, 具体表现为以学生成绩为主, 偏重于量化评分。体育教师评价目标是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是进行体育教育评价的直接依据, 它反映了评价的价值取向, 同时又直接制约着教师评价的进行以及教育目标的突现, 起着教师管理的“指挥棒”和“发令枪”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尽管学校认同教师的工作表现与教学效果同等重要, 但在实际的教师评价中, 教学效果依然是量化教师工作的主要指标。 (3) 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体育教师评价方法的不合理, 一方面表现在夸大了公开课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 另一方面, 重领导评价, 轻视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目前在很多学校里, 教师评价方法主要有查看教师教学笔记、教师档案袋记载、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印象判断等多种形式, 其中教学观察 (即公开课) 是体育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在很多学校公开课在教师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然而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公开课表演做秀的成分加大, 最终受害的是学生。

二、体育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

体育教师评价作为体育教学评价的组成部分, 必须依据相关的评价理论, 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从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和方法, 确立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客观评价的评价系统, 发挥教学评价的评价作用, 力求能够体现公正、全面、有效、可操作的特征, 能够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体育教育思想, 发挥教学评价的管理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1. 行为目标模式评价理论。

泰勒的教育评价模式又称为行为目标模式, 是西方现代教育评价史上第一个较完整、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式, 是泰勒教育评价思想的集成。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泰勒的教育评价模式一直在评价的实践中雄踞指导地位, 而且它也是其他各西方教育评价理论流派攻击与争论的焦点。它把教育方案、计划的目标用学生的特殊成就来表示, 并把这一行为目标当作教育过程和教育评价的依据。根据这一模式, 教育评价就是判断实际活动达到目标的过程。因而, 泰勒模式把目标、教育过程与评价作为一个循环圈。预定的目标决定了教育过程, 同时也规定了评价就是找出实际活动偏离的程度, 从而通过信息反馈, 促进实际工作尽可能达到目标。泰勒要求教师们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并在教学后加以评价, 以便调整教学过程, 保证达到目标。泰勒模式的核心是评定目标达到的程度, 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 评价者以一定的教育目标为指导, 根据教育者所希望的、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和方法, 将教育目标行为化, 并对学生进行测量或检查, 以学生行为达到目标的程度为基础来对教学的效果做出判断。

2. 教育目标分类模式评价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课程权威、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在1956年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正是适应了评价在这方面的需要。布鲁姆完善和发展了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 使其更为具体和实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要旨是要使教育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以使在评价中能够围绕这些目标进行观测和测定。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要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 从而也可进行评价的目标。依据这种认识, 布鲁姆把整个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在实现最终目标的过程中, 各自都设定了相应的目标系列。布鲁姆根据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为这三个领域都可有层次地再行分解。这三个领域反应了各自的特点, 但三者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因此, 在教育实践中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 决不能机械地进行目标分类。

三、体育教师评价的功能

1. 甄别与选拔。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理论假设是基于一所学校中教师的工作表现是呈正态分布的, 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所以甄别与选拔成了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功能。而实际上, 正态分布的规律在教师群体较小的学校中是不成立的, 这就导致在教师群体较小的学校, 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在起步阶段就出现了偏差。

2. 检查与监控。

教师评价的检查作用是指对教师的工作过程进行专业化的衡量与判断。通过评价, 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并诊断其原因, 使教师在职继续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评价的监控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评价对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与强化, 避免非正常教学行为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3. 反馈与援助。

教师评价的反馈是指将有关教师评价的信息传递给教师, 让教师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 明确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师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 为评价对象提供务实有效的专业援助。

4. 促进与发展。

发展性教师评价则是弱化甄别与选拔, 强化了评价的诊断、援助与促进, 主张在安全的评价氛围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认为, 如果学校不爱护教师的积极性, 不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必然会导致教师群体职业倦怠现象过早地出现和大面积弥散, 最终结果是导致学校办学质量的滑坡。

四、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成因素

1.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不因循守旧, 敢于破旧立新, 能够提出不同于传统的新思维、新观点和新方法, 在教学和科研上有所创新, 有所发展。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科研上, 也表现在教学活动中。它更是体育教师能否站在理论的高度去审视学校体育、分析体育教学能力的体现, 教育的推陈出新、不断精进主要依靠体育教师的不断创新。

2. 人际洞察力。

人际洞察力是指引出、察觉、理解和预测他人的情感状态和体会的能力。体育教师处于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中, 人际洞察力强的教师就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解决。另外, 学生就会有被重视的感觉, 师生关系可以更融洽, 课堂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比赛氛围更浓烈。人际洞察力好的教师必然是个讲诚信的老师, 讲诚信的教师能取得上级领导的信任、同事的信赖以及学生的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体贴、尊重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回应, 从而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 转化学生的行为, 使班级凝聚力增加。

3. 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就是为了完成一项计划所具备的宣传发动、团结带领、沟通联系、指挥协调、总结经验的素质能力。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的组织能力较强, 能独立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集体活动, 活动中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 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鼓励提出问题、鼓励讨论,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跟同事讨论、交流工作经验, 以取长补短, 优势互补。组织能力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此外, 体育教师承载着引导学生从事运动实践活动, 诱导其运动参与的职能, 组织能力的好坏关系到该职能能否顺利发挥。作为校园体育活动的领导者, 体育教师每年还承担着组织实施各类学校竞赛活动的工作, 教师的组织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教学艺术。

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体育教师以其特有的专业修养和个性特征, 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升华而形成的一种特质。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是一个表演家更是一个导演, 他旁征博引,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课堂上激情、生动地讲解、示范, 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5. 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是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无论是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讲解和示范, 还是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中, 以及参加的体育比赛上, 体育教师都要向学生及他人展示自己所掌握体育项目的专业技术, 以及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掌握基本的几项运动项目技能, 还要把这些专业技能和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梁晓刚, 李伟民.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李建军.新课程的学校体育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现代港口物流的评价体系研究 第8篇

现代港口是水陆运输的起点和终点, 是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集散中心, 是国际物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和物流通道的枢纽。现代港口物流不仅能进一步优化与调整物流产业结构, 而且将提高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 并对相关产业产生强大的凝聚效应和拉动效应。我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是通过港口实现的, 沿海200km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 GDP占全国的42%, 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

我国沿海港口每百万吨吞吐量可创造l亿元以上的GDP和2000多人的就业机会。预测今后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年均7.5%以上的速度增长,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预计将超过10%, 这为港口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持续发展动力。同时, 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国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建设。“十一五”期间, 沿海港口建设预计投资2500亿元, 建设164个深水泊位, 新增吞吐能力80%以上, 其中集装箱泊位69个, 新增能力1940万标箱。201O年全国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将增长到72亿吨。

对港口行业而言, 最大的风险在于市场、外部竞争、业务经营和宏观经济环境所导致的港口物流投资风险。港口物流投资还需考虑港口建设周期过长、建设投资高、资本回收程度不充分、行业发展受经济周期、区域经济影响等多方面的风险。高效的港口物流效率产生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投资的主要目标。因此, 如何合理的进行港口投资是港口物流发展的关键, 避免高投入低产出, 高成本低效率, 以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为此我们将绩效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运用到港口物流系统中, 为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二、港口物流绩效的静态评价

鉴于可持续发展观下的港口物流绩效特点, 本文构建二维评价体系, 反映了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港口物流综合发展水平即港口物流绩效的静态评价, 取决于港口物流的经济绩效、资源绩效、社会绩效的综合评价值。

设对m个港口 (记为O, i=l, 2, …, m) 进行物流绩效评价, 其评价指标有n个, 利用相关矩阵赋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Wj= (j=1, 2, …n) , 且∑Wj=1.设各港口的评价指标的原始矩阵为D={dij} (i=l, 2, …, m, j=l, 2, …, n) , 其中dij (dij>0) 为各港口对应的评价指标取值。

集对分析理论反映事物的同、异、反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运用其中的同、反联系度表达式, 则港口物流综合水平评价过程如下:

1.找出最佳、最差方案

从m个评价对象中找出一个物流水平最优的港口和一个相应的最差港口, 分别记为W, B, 这样, 全部港口的物流水平均落在比较空间[W, B]。W, B中对应的指标值分别记为Wj, bj (j=1, 2, …, n) , Wj为在第j个指标下全部评价对象的最优值, bj岛为在第j个指标下全部评价对象的最劣值。

2.构造集对[Oi, B]同、反关系

对于效益型指标, 集对[Oi, B]的同一度aij和对立度cij分别为:

undefined

对于成本型指标, 则取

undefined

3.确定各指标与B中相应指标的集对贴近度rij

undefined

计算待评价对象指标与最佳方案指标的指标贴近度矩阵Rij={rij}.

4.Ai与U的集对贴近度

结合指标的权重矩阵w, 计算评价对象Oi与最优方案B的贴近度矩阵

undefined

E中的元素ei (i=1, 2, …, m) 就是Ai与U的贴近度值, 根据ei的大小可确定m个评价对象的次序。

三、港口物流投入产出模型

(一) 模型的编制方法

1.将港口模型与国民经济模型相结合

港口物流不仅推动港区经济的发展, 从经济辐射的角度也拉动全国经济的增长。因此在重点研究港口物流模型的同时, 还要研究国民经济模型, 以分析港口物流对国民经济的整体拉动作用, 在港口物流模型与国民经济模型中找到一个结合点, 把港口物流中的某一方面作为一个外生变量, 同时测算对本地区和全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将港口模型与港口系统模块相结合

根据现代物流的特点, 以绿色物流、信息物流、智能物流构成模型分析的整体框架, 在港口物流经济模型中可将港口物流系统模块单独列出以便分析, 研究港口物流中资源的合理整合, 有效的投资开发建设。为实现绿色物流、智能物流及用高科技手段来建设管理港口物流系统提供依据。

3.将港口模型和其他模型有机结合

由于港口物流研究的领域较为广泛, 仅限于投入产出模型难以满足研究需要, 这就要求将港口模型与其他模型的结合:一是与计量经济模型结合, 二是与最优化模型相结合。与计量经济模型的结合, 重点与供给、需求、价格等因素相结合。

从港口物流的供给能力、需求角度、平衡角度实现投入产出与计量模块的连接。从与优化模型的角度来看, 主要是将经济、资源、环境等因素作为约束条件, 以实现目标函数港口物流产出的最大化。

(二) 港口物流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分析

在充分体现港口物流系统的技术性、经济性、安全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 把港口物流系统分成自然资源模块、基础设施模块、信息模块、运营模块、相关产业模块和协调支持等六大模块。运用港口物流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对这些模块进行分析。以下以基础设施模块和信息模块为例。

1.基础设施模块的分析方法

基础设施模块将固定资产与存量分列, 采用投入占用产出分析技术, 在列昂惕夫逆阵的基础上, 分别引入固定资产占用与存量占用矩阵, 形成包括中间消耗和固定资产消耗的投入占用产出逆阵, 以及包括中间消耗、固定资产消耗和存量占用的投入占用产出逆阵, 并形成一个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序列。同时, 采用存量投入产出分析技术, 建立存量投入产出分析矩阵。基础设施模块的分析主要是研究港口物流的发展对基础设施 (码头泊位和港区内物流基础设施) 的利用情况, 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建设基础设施。

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基础设施消耗的完全消耗系数=对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对产品的间接消耗系数+对固定资产的直接消耗系数+对固定资产的间接消耗系数。

其中, 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B*为包括固定资产消耗的完全消耗系数矩阵;D为固定资产直接占用系数矩阵;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对角矩阵;I为单位矩阵。

存量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中间存量+最终存量=总存量ACX+YC=XC。其中, AC为单位产出的中间存量占用系数矩阵;YC为最终存量矩阵;XC为产品总存量向量;X为总产出向量。

2.信息模块的分析方法。

在信息模块中根据列昂惕夫的相关理论, 建立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静态模型主要用于对现有港口物流系统信息结构的分析, 动态模型主要用于港口物流信息模块长期发展的指标预算, 将动态和静态模型相结合来研究港口物流信息模块的发展。静态模型的基本形式采用列昂惕夫模型, 在分析中引入SDA结构分析技术, 动态模型采用CGE模型和大道模型相结合的形式。

静态模型:中间产出+最终产出=总产出

AX+Y=X其中A同上;X是总产出列向量, Y为最终产出矩阵

动态模型:中间产出+投资产出+最终净产出=总产出AX (t) +B[X (t+1) 一X (t) ]+TX (t) =X (t)

其中A、X的经济含义同静态模型一致;T为最终净产品系数矩阵B为投资系数矩阵。

(三) 评价指标

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可以找到影响港口物流系统运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 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经济规划。

1.投入指标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其中Xij为i部门供给j部门资源的数量。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 (I-A) -1-I

直接收入系数矩阵:Av= (aij) aij=vj/xj

完全收入系数矩阵:Bv= (bvj)

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对港口物流系统影响比较大的一小部分重要系数。目前, 可供选择重要系数的主要方法有:影响域法、容忍限法、累积规模法等。

2.产出指标

直接分配矩阵:R= (rij)

rij=xij/xi (i、j=1、2…n)

完全分配矩阵:L= (I-R) -1-I

直接消费矩阵:Rw= (riw)

riw=ci/xi i=1、2…n

完全消费矩阵:Lw= (I-R) -1Rw。其他系数计算类似。

3.投入产出系数矩阵

yi=ci+gi+ii+ei

nj=di+vj+mj

j=1、2…n

则N=HY, hij表示在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耗费i部门产品或最初投入量。H= (I-RT) (I—A) -1

4.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对角矩阵, D为固定资产直接占用系数矩阵。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衡量、分析和反映

部门关联强度, 我们可以根据港口物流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分析港口物流及其产业链的前后关联, 找准启动或阻碍港口物流经济的关键点, 拉动或推动国民经济和腹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进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港口物流的整体发展。影响力系数大于1, 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系统平均影响力水平 (即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 , 影响力系数越大, 说明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越大。感应度系数大于1, 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系统平均感应水平 (即各部门所受感应的平均值) 。感应度系数越大, 表示该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越大, 反映出系统经济相关部门对其依存性越大。

四、总结

港口要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调整结构、优化布局、节约资源、加快技术和制度创新, 逐步延伸港口物流服务的辐射范围, 优化腹地区域经济结构和加快腹地产业升级;另一方面, 加快港口物流投资项目合理分配, 特别是建设港口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信息系统平台、港口物流技术装备、人才培养与储备等方面的投入, 实现港口物流要素的一体化运作、智能化和集成化管理、整合化与国际化经营, 以提高港口物流投入与产出的预期绩效和目标。关于发展港口物流的评价体系, 不仅能够从经济、资源、社会三个方面对港口物流进行评价, 还能够弥补现行评价方法中只侧重于总评价而忽略其它性能评价的不足。

摘要: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节点, 其功能不断拓宽, 在发展现代物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港口以复合优势实现现代物流中心的功能、港口的多重身份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地位、港口通过物流系统提供增值服务。关于发展港口物流的评价体系, 不仅能够从经济、资源、社会三个方面对港口物流进行评价, 还能够弥补现行评价方法中只侧重于总评价而忽略其它性能评价的不足。

关键词:港口,物流,评价系统

参考文献

[1]李鸿志.港口物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 (5) :32-33.

[2]巫汝春.港口物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7.

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研究 第9篇

关键词:高职日语,传统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

一、高职日语课程评价体系现状

近几年, 高职教育发展迅速, 培养出了许多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然而, 我们却时常听到企业抱怨, 我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职业素质低、业务上手慢。究其原因, 是我们的教育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弊端和不足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从教育角度来看, 现行的评价体系采用的多为终结性评价体系

通过考试等方式一次性定成绩, 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 考试等于评价。我们学校之前所实施的评价体系是: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学期成绩。平时成绩也只是作为参考。终结性评价体系易于量化, 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 它却阻碍了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

2.从教师角度来看, 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这几年, 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的日语教师在学院专家的带领下进行课程改革的探讨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旧的课程评价体系根深蒂固, 这种单纯以分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更加无法有效促进日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探索的积极性。

3.从学生角度来看

(1) 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课程评价体系养成了学生“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学习习惯, 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 忽视了学习成绩后面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评价。学生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 就会意志消沉、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久而久之, 学生对学习没有了兴趣失去了积极主动性, 因此, 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很多困难。 (2) 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目前, 我们的教育受到传统的“一次性教育”的影响很深, 教师总是希望在学校中能够将专业所涉及到的内容尽可能多的教授给学生, 没有考虑到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观。只重视学习结果, 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终结性课程考核体系, 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 建立一套合理的日语课程评价体系是提高日语教学整体水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要求。

二、建立新型课程评价体系

1.以终结性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成为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为使课程评价更加公正、更加实用, 过程性考核很重要。如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 不同的教学单元按评价比例进行分配。如将《基础日语》内容进行划分和归类, 书面知识掌握30%, 课堂表现45%, 课后自学25%。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进行评价:A通过作业、听写、考试等可评价学生的书面知识掌握程度, 这方面占的比重应相对减少, 改变学生“一考定终身”的想法;B通过课上的情景对话、课前演讲、课上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景对话这一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根据一个主题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编写对话或编排小品, 通过表演将内容呈现给其他学生。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查找资料、整理、编写、表演, 同时要求学生有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通过各位学生的表现来打分, 同时也可让班上其他学生加入进行打分, 这样就使学生主动动手、动口、动脑, 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C通过对课后任务的完成程度和质量来评价学生的课后自学。每次课结束之后应给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 培养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每次上课之间进行每天时事新闻讲解, 这一内容就要求学生课后进行搜索资料, 整理归纳。5.12四川大地震、奥运会火炬的传递、奥巴马上台、福田康夫的突然辞职等, 这一环节可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在了解新闻的同时掌握日语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以上的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对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以学校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成为教师、学生、社会多元的考核方式

课程的评价不能由学校也不能由教师一人进行评价。应该采用“教师、学生、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式。让学生加入到考核中来, 更加客观公正地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应让企业加入到评价体系中来, 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来评价课程教学质量。

3.改革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公平公正问题。

在考核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评价标准不同。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标准的标准不同, 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因此, 学生和教师在进行评价时, 应尽量把握评价标准的公平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以及可行性, 在评价过程中应不断地完善评价体系。

(2) 教学与评价问题。

过程性考核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准确地进行指导和反映。同时, 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推进, 要求教师对教学计划、课程大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还要精心准备每次课程的内容, 不断研究教学方法等来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都使我们的日语教师在课后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显得力不从心。因此, 可能就会出现教学评价不及时等现象。因此, 教师应当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清楚和简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师生在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获益。

三、总结

对高职日语专业课程来讲, 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作用在于通过公平、公正、客观的考核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双方面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晓雁.高等职业教育成绩考核办法探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07, (3) .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研究 第10篇

目前,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识别主要依靠国家政策和社会评价两种渠道。从国家政策角度来讲,被列入“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的高校一般被认为是我国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从社会评价角度来讲,在主要大学综合排名中位次居前的一般被认为是我国的一流研究型大学。鉴于大学排名在数据搜集、指标选择、方法设计以及结果的应用和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1],将大学排名作为我国大学社会评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年) 》中明确提出的“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本文认为,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和探索多样化的社会评价形式。基于此,本文调查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以期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1 美国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概况

美国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由大学分类、大学认证和大学排名三类评价形式组成,其中大学分类是描述大学多样性的基本工具[2],同样也是实现大学分类认证、分类排名的基本依据; 大学认证是以院校自评和同行评议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问责和提升学术质量为目的的质量保证过程[3]; 大学排名是在一定的规则 ( 通常是指标体系) 下将大学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名所得到的评价结果[4]。由于评价目的不同,三种社会评价形式采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各不相同。大学分类提供了大学的分层结果,大学认证的结果也只有“是否通过”之分,两者均不存在对大学之间好坏的比较评价,唯有大学排名以比较大学之间的优劣为目的。

( 1) 大学分类。美国认知度最高的大学分类体系是由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 (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制定的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 ( 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第1版分类出版于1973年,此后经历了6次修订和再版。2010年出版的最新分类根据大学授予学位的层次和规模将4 634所美国大学分为6个基本大类[5]: 副学士学院 ( Asso-ciate’s colleges) 、博士点大学 ( Doctorate - grantingUniversities) 、硕士点大学 ( Master '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本科学院 ( Baccalaureate Colleges) 、专业学院 ( Special Focus Institutions ) 和部落学 院( Tribal colleges) 。其中,前5类大学又根据学校规模、经费来源 ( 公立、私立) 、营利性等因素划分为32个小类。卡内基分类不仅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高校管理者提供了重要参考[2]。

( 2) 大学认证。美国的大学认证工作主要由三类认证机构来完成,分别是: 区域性认证机构、全国性认证机构 ( 分为宗教相关的、职业相关的认证机构) 、专业性认证机构。其中区域性认证机构分片区对美国各州的高校进行认证,承担了机构层面的大部分认证工作; 全国性认证机构主要针对一些特殊的单科性院校; 专业性认证机构则针对高校中的单个专业或学科进行认证[6]。截至2013年9月,获得美国教育部或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认可的认证机构中有8个区域性认证机构、11个全国性认证机构和33个专业性认证机构[7]。所有的认证机构均为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其运行经费来源于会员院校按学生人数缴纳的会费。大学通过认证是获得社会接受和认可的基本前提,也是学校获得联邦科研经费资助、私人基金会资助的重要筹码[3]。

( 3) 大学排名。目前,美国定期发布的大学排名有10余种,排名机构主要有网络媒体、大学研究机构等。不同的大学排名往往选择不同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的对象,如《美国新闻周刊与世界报道》每年发布的美国大学和文理学院排名主要针对大学本科教育的综合评价;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马萨诸塞大学阿 默斯特分 校的大学 绩效测量 中心( MUP) 发布的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排名主要针对大学研究实力的评价;《普林斯顿评论》发布的美国大学本科排名主要是针对学生关心的大学生活质量、资助情况、职业发展等单项指标的评价; 美国校董与校友委员会发布的大学评级是基于对各大学各专业核心入学条件的评价。这些大学排名中有以盈利为目的而有偿发布的,也有以学术研究为兴趣而无偿共享的。

2 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标准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形成了3种社会公认的评价标准,分别为: 一、是否进入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研究非常密集型大学”类别 ( Research Universities - very high researchactivity,RU / VH) ; 二、是否成为美国大学联合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AAU) 的会员高校; 三、是否进入MUP发布的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排名 ( Top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 TA-RU)[8]。这3种评价标准分别从大学分类、认证和排名评价形式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识别美国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 1) 卡内基分类中的RU/VH评价标准。研究非常密集型大学和博士/研究型大学 ( Doctoral/Re-search Universities) 、研究密集型大学 ( Research U-niversities - high research activity) 均属于卡内基分类中的博士点大学。博士点大学的入选基本门槛是每年授予不少于20个博士学位 ( 不含专业型博士学位) 的大学。2010年分类的297所博士点大学中,有108所大学被划分为RU/VH,约占36% ( 占美国全部4 634所高校的2% 左右) ,剩下的98所为研究密集型大学,40所为博士/研究型大学。

卡内基分类采用两维度法来进一步评价博士点大学,一个是总量科研活动维度,另一个是人均科研活动维度,两个维度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所选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第一主成分来表征每个维度的值。其中,总量科研活动维度选择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经费、科学与工程以外领域的科研经费、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数量、人文科学领域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社会科学领域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STEM (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领域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其他领域 ( 如商学、教育学等) 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等7个指标;人均科研活动维度考虑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科研经费、科学与工程以外领域的科研经费、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数量3个指标的人均值 ( 即与全时教师及科研人员数量的比值) 。最后,卡内基分类根据博士点大学在双维度坐标上的位置与设定参考点的距离大小来对博士点大学进行分类,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得分较高的大学被划分为RU/VH[9]。

( 2) AAU入会准则。AAU是由包括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在内的14所美国大学于1900年联合发起成立的,其成立标志着20世纪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崛起,至今一直扮演着美国研究型大学的领导角色[10],特别是在处理美国研究型大学与联邦政府关系影响联邦教育和科技政策制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目前,AAU共有62所会员高校,其中2所来自加拿大,均为北美洲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

虽然AAU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认证机构,但是AAU的机构性质、运行模式以及会员资格的评估程序等均与美国大学认证机构及其认证程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AAU也是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其主要运 行经费来 源于会员 高校缴纳 的会费[12]; 其次,AAU是一个高度自治的机构,其会员在入会标准制定、会员资格推荐和审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话语权; 最后,AAU会员资格的评估也有自评和同行评议两部分组成。与大学主动申请参加认证不同,AAU的会员资格并不是通过申请获得的,而是由AAU成员推荐,一所大学获得推荐资格的前提是需要AAU会员高校的至少3 /4的赞成票。

AAU会员资格评估由两个阶段组成: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运用一系列关键指标对大学的办学条件进行定量评估; 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大学的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定性评价[13]。在第一阶段的评估中主要运用了两个方面的关键指标: 第一方面指标 ( Phase I indicators) 主要是对大学科研和教育的广度和质量进行评估,具体指标包括获得竞争性联邦科研经费资助的数额、拥有国家院士的数量、教师获奖以及担任重要学术组织会员的情况、论文的引用数据; 第二方面指标 ( Phase II indicators) 主要是对大学的科研和教育项目进行评估,具体指标包括获得非竞争性科研经费 ( 主要包括农业部的部分资助、州政府以及产业界的资助) 资助的数额、每年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聘任博士后的数量、本科生项目的相关评价。两个方面的所有的指标除考虑上述规模度量外,还对多数指标采用全时教师数量进行人均折算,考虑其人均度量,比如师均获得的竞争性联邦科研经费、师均国家院士的数量等。

( 3) TARU评价标准。2012年评价报 告中,MUP遴选了167所美国研究型大学作为评价对象,这些大学均满足2010年度联邦资助的科研经费支出达4千万美元以上的最低门槛。MUP选取的9项评价指标包括: 科研经费总量、联邦资助的科研经费数额、获得的捐助资产、平均每年获得的社会捐助、国家院士数量、教师获奖情况、博士学位授予数量、博士后数量和大一新生的SAT中位数。评价的具体方法是将167所大学按上述9项指标的得分依次排序,选出在9项指标中至少有一项位列全部大学的前25名的大学,称其为“顶尖研究型大学”,即TARU,最后再根据位列前25名的指标数量将TARU从高到低排序。2012年评价报告共有47所大学入选TARU,其中并列第一名的高校有4所,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均为私立大学,它们的全部9项指标得分均排在全国前25名[14]。

3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三种社会评价标准比较

( 1) 评价指标的比较。三种社会评价标准选择的指标大致涉及科研经费、教师及科研队伍、博士生教育规模、本科生教育质量、科研产出和社会捐助等要素 ( 见表1) 。从具体指标的选取上,三种评价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异同。

其一,重视科研相关资源的评价,兼顾资源的规模和质量。三种评价标准选取的科研资源指标包括科研经费资源和科研人力资源两类,其中RU/VH评价标准重在评价资源的规模,而AAU入会准则和TARU评价准则兼顾了资源的规模和质量。如在考量科研经费资源时,AAU和TARU同时考虑了非竞争性来源的科研经费 ( 如州立大学获得的州政府拨款) 和竞争性来源的科研经费 ( 主要是联邦政府机构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农业部等提供的科研经费) ,竞争性科研经费的多寡直接反映了大学科研的竞争力; 同样的,在评价科研人力资源时,它们不仅使用博士后数量指标来体现科研队伍的规模,还使用国家院士数量以及获得各种重要奖项的教师数量来体现科研队伍的质量。

其二,重视人才培养产出的评价,轻视直接科研产出的评价。三种评价标准均采用博士学位的授予数量这一指标来评价一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强度。研究生教育既是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职能上的重要延伸,也是科学研究职能的重要载体;博士学位的授予数量从侧面反映了大学学科和科研的实力。相比之下,涉及科研直接产出的指标,如科研论文、科技专利等指标并没有被三种评价标准采纳,仅AAU入会准则将科研论文的引用数据作为一项评价指标,但也重在评价科研论文的总体质量和学术影响力而非单纯的论文产量。

其三,兼顾本科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的评价。AAU入会准则和TARU评价标准在重视科研资源和研究生教育规模评价的同时,也将本科生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作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AAU会员资格委员会 ( Membership Committee) 对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评价是在综合考虑了各大学的办学使命后制定的一套个性化的指标体系,包括了与本科生教育相关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目前这套评价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中。TARU评价标准除了选择大一新生入学成绩 ( SAT中位数) 这一指标来反映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之外,还选择了社会捐助资产相关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声誉。

( 2) 评价方法的比较。三种社会评价有不同的定位和功能决定了它们采用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也不同,但在指标设计、评价结果的产生和公布上它们有一些共同遵循的规律或逻辑:

其一,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上,大都兼顾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RU/VH评价标准和AAU入会准则中明确提出,一方面考虑代表学校规模的科研经费总量、科研人员总量等指标; 另一方面也考虑代表学校精度的师均科研经费、师均国家院士数量等指标,特别是RU/VH评价标准中采用的双维度评价方法保证了一所大学只要在总量科研活动维度和人均科研活动维度中的一个维度上出类拔萃就能入选“研究非常密集型大学”。兼顾总量和人均指标有利于拓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标准,同等看待“大而全”、“小而精”两种不同的办学模式。虽然TA-RU评价标准中没有采用人均指标,但是其将只要有一项指标名列全国前25名作为入选标准,本质上也给那些规模不大,但在若干指标上有竞争力的大学提供了入选机会。

其二,在评价结果的计算上避免了主观的指标权重设计。RU/VH评价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确定了总量科研活动维度和人均科研活动维度所含指标的权重,而在判定大学的最终位置时采用双维度坐标的方法,使得上述两种维度同等重要,有效规避了人为设定指标权重过程中的主观性; 类似的,AAU入会准则和TARU评价标准中也均没有涉及指标权重的问题,而是将每项指标单独对待,单独考核,没有形成最终的集合得分。这种做法有利于还原指标本身的含义,方便高校在每项指标上进行对标管理,起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其三,在评价结果的展示上,强化评级,弱化排位。RU/VH和AAU的评价结果只有“通 不通过”、“入没入选”之分,而在获评的大学之间没有好坏优劣之分; 同样的,在TARU排名结果中,虽然按名列全国前25名的指标数量给出了一定的先后关系,但在指标数量相同的高校之间也大都没有给出具体的排位,因此2012年的报告中有4所高校并列第一,这在一般的大学排名中并不常见。

( 3) 入选大学的比较。三种评价标准在评价指标的严苛程度、评价方法的倾向性上各有不同,决定了入选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互补关系。总体来说,从入选高校数量来看,入选RU/VH的高校最多,有108所,而入选AAU和TARU的高校也均入选RU/VH( 见图1) ; 从入选高校的性质来看,入选RU/VH的高校中公立学校比例较高,有73所,占67. 6% ,而入选AAU和TARU的高校中公立和私立高校分布相对比较均匀( 见表2) 。

一般而言,同时入选三大评价标准的高校均为公认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表2数据显示,共有43所美国高校同时入选三大评价标准,其中公立大学22所,私立大学21所。在2013年最新发布的三种世界大学排名中,一共有52所美国大学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0名,30所美国大学进入了英国QS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46所美国大学进入了《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和汤森路透公司联合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而进入上述3个排行榜的前100名的美国高校中,分别有39所 ( 75% ) 、29所 ( 96. 7% )和39所 ( 84. 8% ) 美国高校同时入选三大标准。

AAU作为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的联盟,因其遴选程序的严苛,也导致了少量优秀的研究型大学没能入选[15]。表2显示,有4所美国大学同时入选了RU / VH和TARU,却未能入选AAU,这些学校包括了达特茅斯学院、圣母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塔夫茨大学,其中达特茅斯学院是8所常青藤联盟高校中唯一一所不属于AAU联盟的高校,这与达特茅斯学院长期以来更加重视本科生教育相关[12]。

4 结论与启示

美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研究型大学社会评价体系,特别是AAU联盟和卡内基大学分类分别有100多年和30多年的历史。通过对三种社会评价形式的分析研究,对我国建立和完善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主要有以下启示:

其一,研究型大学社会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除了进一步规范已有的大学排名这一单一的社会评价形式外,还应该探索以大学分类、大学认证等为代表的其他社会评价形式。科学合理的大学分类是建立研究型大学社会评价体系的前提,大学分类有利于识别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保证同一类型的大学采用同一种标准评价; 大学认证则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尊重大学的办学特色,实现个性化的大学评价方式; 大学排名也应该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结果的呈现形式等方面寻求差异化发展,弱化综合评价和排名,逐步强化主题评价和评级。

其二,研究型大学社会评价主体的独立性。大学社会评价的评价主体应该是独立于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之外的第三方机构[16]。我国现有的社会评价机构主要是依托于大学的研究机构和网络的媒介机构,部分评价机构发布的评价产品存在盈利性,其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因此应鼓励非盈利性质非政府的第三方组织参与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特别是类似AAU的以大学代表 ( 大学管理者、教育专家等) 组成的自治机构,这样的自治机构通过大学共同体参与大学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评价标准与研究型大学内涵的契合,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其三,研究型大学社会评价结果的动态性。研究型大学的社会评价体系应该是一个动态竞争、优胜劣汰的体系,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群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方面是定期对已获认可的研究型大学进行审核评估,另一方面是对暂时未获得认可的研究型大学进行资格评估。自1999年起AAU联盟共“清退”了4所高校,其中克拉克大学和天主教大学是联盟的创始高校,它们均由于学校的发展思路不是联盟倡导的研究型大学发展思路而最终离开AAU联盟[17,18]。

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 创新能力 评价分析

一、构建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真实性。所选用的评价指标要能真正反映企业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发展潜力和变化趋势。强化指标的客观监测与科学评价功能,以及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实际引导作用。

2.可衡量性与一致性。所选用的指标既要注意与目前国际通行的指标保持一致,保证评价指标具有国际可比性,能够被世界学术界认可和应用;同时也要与国内官方统计口径一致。指标的选取均能做到可测度、可衡量、可比较、可评价。

3.数据可获得性与简明便利性。在指标的设置上,既要考虑是否能够采集到权威、准确的公开数据,也要考虑数据的易得性。在理论研究中,虽然指标设置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些指标的设置甚至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如果所设置的指标无法采集到数据,则该指标没有实际的意义。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也要体现层次性和逻辑性,同时具有操作和使用的便利性。

4.相对稳定性。评价指标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在一般情况下不易变动,否则达不到累积比较的目的,很难动态监测和比较分析一个企业在5年或10年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为了使统计评价工作更加准确和客观,真正反映新疆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在评价指标的设计和选择上,还要注意遵循统计和评价的理论方法基础。例如,总量指标与平均指标相结合,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经济指标与科技指标相结合,以保证评价指标能够相关互补、有机平衡,并满足唯一的评价服务目标。

二、分析方法

1.构建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同家相关部委、国内学者构建的企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遴选初步构建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征询有关专家、行业管理者的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立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2.指标体系权重赋值。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拟采用德尔菲法,通过征询有关专家、行业管理者的意见,确定指标体系各层次的权重。

3.选择评价方法。在实践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疆企业创新发展评价的需要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

4.综合指数及单维指数评价。搜集整理指标体系中相关数据,运用所选择的评价方法,对新疆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3年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排序。

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可根据需要,对单维指标进行分析,以便找到影响评价的原因,为有针对性的整改提供依据,使评价結果更具说服力和区分性。

5.评价结果讨论。根据计算结果,分析2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优势劣势,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优劣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设计

结合新疆企业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关键构成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的维度和构成要素。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即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效。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本着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以期对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有一个综合、客观、科学的评价。

1.创新环境。通过企业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的健全程度,闩治区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个数,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年末从业人员数中所占比例,企业销售利润率,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用仪器设备净值等五个方面建设情况指标,反映企业创新的环境条件。

(1)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是否形成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文件,科技经费、人才、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各占一份,三项制度评分的权重均为1。计算方法: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公司文件进行统计并赋值。

(2)自治区级以上认定的研发机构:企业研发中心泛指建在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及其他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任一种研发中心通过闩治区级以上科技部门认定的,即可列入统计范围。

计算方法:以科技厅认定的文件为基准,统计、认定。

(3)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在年末从业人员数中所占比例:企业中拥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数量在企业全部从业人员中所占比例,通过企业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比较,体现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和能力,以及企业实施创新型人才政策战略的实际成效

计算方法: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

年末从业人员数

(4)企业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反映企业的基础支撑作用。

计算方法: 利润总额

主营业收入

(5)企业人均科技活动用仪器设备净值:企业人均拥有生产设备的情况,从而判断其从业人员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计算方法:

2.创新投入。通过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经费支出,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等指标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强度,鼓励企业重视创新平台长期建设和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1)企业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经费支出:企业用于与境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支出总额,直接显示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情况,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计算方法:

(2)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企业用于与境内外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科技合作的支出总额,直接显示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进行合作交流情况,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环境。

计算方法: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

(3)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表现企业的研发活动对经营收入的贡献程度,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用于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对企业经营收入贡献水平越高,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

计算方法:

(4)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反映了企业在报告期内创新投入中的技术获取基本情况,用来考核企业从外部获取的技术支撑力度;同时,反映企业对技术引进的消化程度,表现其创新能力。

计算方法:

(5)R&D人员折合全時当量: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南参加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相加计算;应分摊在R&D项目上的管理和直接服务人员的全时当量按R&D项目人员的全时当量占全部科技项目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计算。

计算方法: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合计

3.创新成效。通过有效发明专利数,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反映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和成本效率及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水平。

(1)有效发明专利数:反映企业获得专利认证的数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情况。

计算方法:有效发明专利数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2)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行业的认可,最终形成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数量。

计算方法: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3)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反映企业在专利授权方面的成果和效益,用来考核企业创新发展的绩效水平。

计算方法: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分累计和当年情况

(4)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新产品销售收入是反映企业创新成果,即将新产品成功推向市场的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新产品开发在企业经济运营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通过新产品开发而带来的经济效益,创新对产品结构调整的效果。

计算方法:新产品销售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

(5)劳动生产率:在报告期内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与年末从业人员数之比。创新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创新的目的之一。劳动生产率反映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

年末从业人员数

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分配、指标来源见表1。

全部子项指标共15项,加分项包括:获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奖项目数(获得自治区以上的奖项加分项)。

四、明确新疆企业创新发展评价体系指标选择范围和统计口径

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所需要的数据均包含在如下报表当中: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项目情况(B107-1表);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及相关情况(B107-2表);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及相关情况过录表;

(4)工业统计年报。

其数据均来源于自治区统计局社会科技处,指标口径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

五、企业创新发展指数分析方法

南于企业创新发展评价的统计指标功能各异,视角不同,并且指标之间的量纲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企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能简单化。首先在内容上,要保证每个组成要素、子要素和评价指标都能够深刻体现和科学测度企业创新发展各个方面的内在实力和外部影响;其次还要考虑统计技术上的要求。例如,不同性质指标的有机配合及比例问题,消除不同量纲标准化的客观性问题,指标采集与测度的误差影响问题等,都要求利用规范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以保证和提高企业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质量和功能。

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在新疆企业创新发展指数的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量纲很多是不同的,不可以直接相加和对比,因此首先需要对评价指标做标准化处理。得到一个可以相互对比的标准化值,用于计算评价总体、组成要素和子要素的得分结果。标准化处理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本研究中,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差方法(Standard Deviation Method,SDM),将各个评价指标转化为可比的标准化值(STD)。

实际上,标准差方法(SDM)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某个数据在全部样本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它可以用来衡量全区所有企业间的相对差别。具体来说,标准差方法是以一批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每一个数与算术平均值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标准化值(STD)南正负号和绝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数是大于还是小于算术平均值,绝对数值说明原始数相距算术平均值的远近程度,从而准确地刻画了某个数在一批数中的相对位置。原始数据被全部转换成标准化值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不会发生改变。经过这样处理以后,就可以将原来不能直接加总的原始指标数据,转化为消除了量纲因素,可以随意相加的标准化值。

对于每个评价指标,首先计算全区所有企业的算术平均值和标准差;再使用标准差公式,分别计算每个企业的标准化值(STD)。指标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步骤如下:

(1)计算全区所有企业的某一项指标j的算术平均值:

(2)计算全区所有企业某一项指标i的标准差:

(3)计算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STD):

其中,Xij表示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N表示参评企业的总数,M表示评价指标的总数,表示第j项指标全区所有企业的算术平均值,sj表示第j项指标全区所有企业的标准差。标准化以后,所有指标数据的均值为0,方差为1,即指标数据满足标准正态分布。

由于任何指标的标准差都大于零(不考虑等于零的情况,即各个企业的某项指标的值完全相等),STDij有可能为正值,说明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值高于全区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且数值越大,说明该企业在此项指标上的相对优势越明显;也可能为负值,说明第j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值低于全区所有企业的平均水平,而且数值越小,说明该企业在此项指标上的相对劣势越明显;若STDij=0,则说明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在全区所有企业中处于平均水平。

2.缺失数据的处理。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中,有些企业的部分数据有缺失的现象,需要对这些缺失数据进行特殊处理。一般处理缺失数据最常见、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个案剔除法,但这种方法无法保证企业数据信息的完备性。均值替换法是另外一种常用的处理缺失数据方法,是利用该变量所在群体其他对象取值的平均值来替换该缺失值。这种方法简便、易行,而且对该变量所在群体的均值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均值替换法将会造成该变量所在群体标准差的变小,而且对其他统计对象是一种不公平的处理。

由于在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中缺失的数据,通常是那些比较分散、数据量较小,或者难以统计到的数据,因此可以考虑将缺失数据统一默认为零进行计算。但是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处理方法非常容易影响数据的客观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尤其是对于数据绝对值比较大的情况,这一处理方法容易对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基于以上考虑,在本研究中采取最小值替换法,即利用该变量所在群体其他对象的最小值来替换缺失的变量值,这样既可以避免对均值和标准差产生较大影响,也不至于造成缺失数据被无形“拔高”而产生不公平的排名结果。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第12篇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概念

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就是包含了各种业绩评价方法, 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一种综合评价体系, 包括对于公司盈利能力、资产风险、经营增长、债务风险等方面的评价。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所依据的主要数据项目为会计数据, 因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公司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在一些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 也往往会加入一些非财务评价。在我国公司业绩评价中, 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为财务方面的评价, 这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虽然在数据方面更加精确, 但是也存在很大的不足, 对于公司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因素, 如环境因素、市场因素等不可量化的因素没有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中[1]。这就造成我国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有着很大的片面性。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涵和作用就在于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一个可以依赖的决策依据, 便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 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一个企业的业绩评价结果也往往决定了投资者的选择。

二、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司当前的业绩评价指标系统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差距, 在业绩评价指标的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我国企业的管理层和领导者普遍不重视业绩评价指标的建设, 在业绩评价方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时效性, 对于企业的指导意义不够。

1. 对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认识不高

在我国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 对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不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一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分别是公司管理层和领导者不重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和没有充分理解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概念、核心内涵。应当指出, 我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问题, 其中财务管理的不规范就十分突出, 业绩评价作为财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公司对业绩评价的不重视, 就导致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在公司中得以较好的建立[2]。同时, 对于我国一些中小型公司来说, 管理层还缺乏科学的现代公司管理意识, 普遍没有认识到业绩评价对于促进公司发展方面的作用, 当需要做出决策时, 往往全凭主观臆断, 缺乏科学的决策分析。由于当前我国公司普遍不重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导致一些公司的业绩评价结果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不高, 甚至可能误导公司管理层做出错误的决策。由此可以看出, 对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认识不高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而且从形成原因来看, 这一问题在解决中难度也较大。

2. 业绩评价方法不完善

对于公司的业绩评价来说, 一个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首先是体现在业绩评价方法上的, 在我国公司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 业绩评价方法的不完善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例如在业绩评级指标独立性方面就存在着一些问题, 从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来看, 业绩评价指标之间缺乏较好的独立性, 在业绩评价中所运用的评价指标关联性很强, 这就降低了业绩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另一方面, 在业绩评价方法上还存在评价指标权重失衡问题, 在当前我国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 以财务评价为主, 财务指标权重往往会占到整个指标体系的80%甚至90%以上。这种评价方法就会降低业绩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事实上, 对于公司的业绩评价, 财务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发展情况, 过于依赖财务指标数据, 必然会导致业绩评价结果真实性的降低。同时, 在现行指标评价体系中也没有充分考虑“虚拟资产”, 现行指标体系中的资产总额仅指可变现的资产, 不包括“虚拟”的、已形成实际损失的、已无法变现的以及仅有账面价值而无实际价值的资产, 这些资产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容忽视的。

3.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时效性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时效性主要是指公司在利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业绩评价时往往针对的评价数据是历史数据, 并不是公司当年的经验数据。例如, 当公司在2014年进行业绩评价时, 其评价的对象往往是公司2013年的经营情况, 选择的数据也是2013年的历史数据。这对于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来说, 这种业绩评价并不具备时效性, 甚至可供参考的价值也并不高, 这样的业绩评价并不能为指导企业的经营发展方面起到作用。而对比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 国外公司在业绩评价中非常注重实效性, 有的业绩评价为季度评价, 而有的甚至为每月业绩评价[3]。从这种差距就可见, 我国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更像是一种公司发展的年度总结, 而对于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说, 这种业绩评价的可参考性也并不是很高。

三、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策略

为了完善我国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应当针对当前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解决, 这也有利于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

1. 提高对于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

作为公司管理层和领导者, 应当提高对于业绩评价的认识, 重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公司发展方面的作用, 加大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的投入, 给予充分的人力、物力保障, 同时也应当认识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概念和核心内涵。对于现代公司管理来说, 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公司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则是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能够为公司管理层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 有助于管理层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这在当前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背景下更具积极意义[4]。另一方面, 公司管理层也应当财务管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中设立专门的业绩评价团队, 负责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 采取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也是对于公司股东的负责, 也能够为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完善业绩评价方法

在完善业绩评价方法方面, 作为业绩评价人员首先应当转变传统观念, 降低财务指标权重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比例, 更多的关注非财务指标对于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的影响。这一问题主要是观念上的问题, 并不仅仅是业绩评价人员在观念上认识不足, 一些公司的管理层和领导者也存在相关问题, 只重视财务指标, 而不重视非财务指标。同时, 在业绩评价中也应当提高各个指标之间的独立性, 避免选择大量互相关联的数据指标, 要使得财务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 能够充分反映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在对待“虚拟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方面, 应当充分考虑“虚拟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的剔除, 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些上市公司可能会进行财报粉饰, 而如果不将“虚拟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进行有效剔除, 就可能造成业绩评价结果的失真。由此可见, 在业绩评价方法方面还有着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 完善业绩评价方法也是完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途径。

3. 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对于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来说, 应当充分体现出业绩评价在公司经营方面的指导作用, 这也就要求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在公司业绩评价中, 所评价的内容应当是公司当年的经营情况。而要提高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仅仅依靠观念上的转变是不够的, 需要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进行更大的投入。同时, 还应当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公司业绩评价机制, 由独立的业绩评价部门定期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 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 则可以通过由非执行董事的公司股东来组成这一部门。为了提高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时效性, 对于公司发展中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现状也应当充分考虑, 将相关指标纳入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 每个月、每个季度都进行相应的业绩评价, 并且将评价结果实时汇报至管理层。

四、结论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公司业绩评价有着重要作用, 是真实、可靠做出公司业绩评价的基础, 完善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能在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我国公司的业绩评价指标构建中,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国公司管理层和领导者普遍不重视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评价方法上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 同时现行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也缺时效性。为了构建和完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系统, 应当积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这也有利于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

摘要:公司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 在公司经营中, 对于管理层来说需要准确、详实的业绩评价作为决策依据, 这也是公司投资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因而在公司中建立起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就是非常重要, 对于规范公司的管理行为, 保障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概念和内涵, 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司在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永彦.新会计准则对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影响[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3, 07:45-50.

[2]潘李剑, 付琬舒.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基于我国学者的研究[J].财会通讯, 2011, 21:114-116+120.

[3]张跃东.我国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比较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 2012, 05:51-52.

上一篇:感性营销下一篇:叙事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