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与应用范文

2024-07-07

体现与应用范文(精选12篇)

体现与应用 第1篇

一般认为,“品牌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具备并实行某种标准与规范,以达到一定目的为准则,并据此设定自身运动轨迹,因而带有显著个性化倾向的、具备优势存在基础的相关事物,它是由精神、物质、行为有机融合的统一体”。品牌这一概念包含了品牌价值、品牌个性、品牌对象、品牌文化、品牌特色和品牌利益六个层次的意义,因此不仅是名称、符号的运用,更是传递品牌文化和价值的载体。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通过设计独特的品牌来突出产品的特征及传达特定的情感、文化和价值,使消费者识别产品、认同企业推崇的价值与文化,最终达到销售产品的目的。品牌设计是企业品牌建设的一部分,“是企业在准确的自我定位和正确的品牌定义基础之上的视觉沟通……包含了对企业产品的名称命名、企业标志的设计、广告的设计及营销推广、产品的包装设计、企业文化理念提炼等诸多方面。”

中国是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中国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广为流行的饮茶文化使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然而,中国目前并没有出现真正的国际著名茶叶品牌和大型国际茶叶企业,究其原因,一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加快使中国传统的茶叶消费习惯被快餐文化侵蚀,外国人在这一领域占据了绝对主流,中国的茶叶供应商处于快餐茶叶饮料产业的底层;二是多元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关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相辅相成的,茶文化在中国多元文化中是小众化,反映了大型茶叶品牌在中国建设的难度。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一个具有悠久饮茶历史和深厚茶文化的农业大国,中国的茶叶品牌建设迫在眉睫。品牌以文化为根基,茶叶品牌的设计需要充分挖掘传统茶文化的深意。中国人也有“琴棋书画诗词茶”之说,中国是诗画的国度,又是茶的故乡,诗画与茶文化的关系源远流长,既是传统茶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茶叶品牌设计的绝佳元素。

2中国诗画与茶叶品牌设计的融合

中国诗画的精神内核不仅与茶文化相契合,而且诗画的表现形式也与现代茶叶品牌设计中的包装设计相融合,茶叶包装中的“诗画”元素能够充分体现出茶叶的民族风格。

2.1中国诗画与茶文化的融合

茶在中华文化中带有亲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的特点,近代以来,茶学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茶的精神实质,大体以“清”“敬”“和”“美”四字为核心理念,包括了个人内心的清静平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敬爱以及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精神追求。茶与诗画在精神内核方面存在一致性。

汉代的《诗序·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中国有“诗言志”的说法,诗歌包罗万象,蕴涵的感情也各不相同,但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饱满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中国人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此外,诗歌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诗歌的情感表达克制而韵味深长,体现了儒学强调的善与美的统一及“崇和尚中”的中庸思想。诗歌“思无邪”,又能在表现形式上体现“哀而不伤”,与茶的淡雅、高贵气质相吻合。我国历代很多诗人写下了咏茶诗,以诗言志。在现实生活中,诗与茶也是难以分开的,古人烹茶品茗,吟诗联句,也是如诗如画之美景乐事。

中国绘画艺术也是民族智慧的积累,具有很强的美感。道家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个人内心的平和无为,中国的山水画以大量笔墨描绘山水,很少出现人或者人完全融入自然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及自然的生机勃勃,与茶的静心养性,追求天人合一相契合。禅宗推崇“本心即佛”,追求自我精神的解脱,国画大量的留白与写意体现了中国人更看重精神、情感及想象的审美情趣,这种清淡超脱、自然适意的艺术境界与茶文化强调修身养性以达到内心的平和相一致。

2.2中国诗画与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

现代包装设计是指根据特定产品的特点与流通意图,构思出设计理念,并通过艺术手法与科学技术采用适当材料、结构、防护技术处理等,创新包装实体的活动过程。

茶叶的包装设计需体现出茶文化内涵,将“诗画”元素应用于包装之上能够体现茶的清新悠闲、自然高雅的特点。国画的写意表现形式与诗歌的短小精悍在艺术设计上比较贴近茶叶包装盒面积不大、结构紧凑的特点。诗画蕴涵的水墨文化、书法字体及图形元素绮丽多样又变化无穷,通过适当的艺术设计能够表现出不同茶叶的品牌特色及精神面貌。诗画又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的代表和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其运用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中,茶叶古朴高雅的民族文化特色也扑面而来,满足了茶叶包装设计奢华、简约、含蓄又充满意境的审美需要,突出了茶叶的民族特性和文化底蕴。

3“诗画”元素在茶叶品牌设计中的应用与体现

3.1茶叶包装设计中“诗”元素的应用与体现

我国以茶入诗的佳作不少,大多表达了诗人纯净自然、豁达自适的人生态度。如唐代皇甫曾在《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写到:“千峰待通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饮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勾勒出清幽超脱的采茶画面。宋代苏轼的《望江南》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诗句,陆游在《夜汲井水煮茶》写下“山童己睡熟,汲水自煎茗”的情景等。但大部分的茶诗并不是针对特定的茶叶种类写的,不能够直接用于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因而,化用与茶叶精神内核相关的诗句是包装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如四川省雅安蒙顶山茶最为知名的包装用语“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从元代李德载的小曲《蒙山顶上春光早》“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中演化而来,现已成为成都、重庆、永川等地许多茶馆的茶联。

“诗”元素用于包装设计到书法文字的设计。我国的汉字字体造型极其丰富,书法艺术书写形式自由灵活,具有独特的书画意境及审美意象,汉字书法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大类型。不同字体风格各异,为包装设计提供更多视觉效果。如西湖的荷叶茶包装以白色基调为准,包装下半部分以绿色水墨渲染多支荷叶荷花,上半部分化用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提炼出“平湖秋色”四字,以草书形式写于包装上半部分,文字、图画的表现形式及内容与荷叶茶想要传达的意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3.2茶叶包装设计中“画”元素的应用与体现

图案的运用能使商品生动有趣,更富文化吸引力。中国关于茶的名作有唐代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南宋刘松年的工笔白描《撵茶图》、明代唐伯虎的《事茗图》等。国画包括笔墨、线条、赋色、构图四元素,笔墨关注用墨浓淡疏密;线条以力度和流畅性的变化,形成或庄重典雅、或洒脱飘逸或稚拙古朴的情感表达;国画赋色有“五墨六彩”之说,强调根据画作的意象来着色而不必写实,因而有墨色花鸟竹虫;构图方面,“计白当黑”是国画的一大特点,留白形成了国画简练而意境深远的风格。

国画的写意与水墨韵味除了能展现中国特色的禅意外,也能用于突出茶叶产品的地域特色。如“中国名茶”为内外两层包装,外盒正面为印刷版《清明上河图》,内部四小盒正面组合拼成完整版《清明上河图》,整体色调为鹅黄色,突出了此茶的珍贵古朴。西湖龙井茶的包装设计也是一个较好的例子,茶盒整体以清雅的绿色调为主,外形设计为江南水乡特有的竹筒状,背面是两位雅士在树下席地而坐,品茗对弈的水墨画。茶与棋的结合表现了茶带来的轻松惬意,绿色、树木表现了西湖良好的自然风光及人与自然的融合。

国画应用于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包括衬托、对比、夸张、重复等直接表现方法和比喻象征、联想寓意、抽象等借助表现法。普洱茶的包装设计就使用了衬托的方法,包装以米白色为底色,外盒左侧四分之一处为浓重的宋体“典藏普洱茶”,下方用浓墨渲染荷叶,清笔勾勒出一支荷花,外盒其他部分为典雅端正的小楷,这一设计用文字的素雅与水墨画之间的留白衬托普洱茶高贵的格调。比喻象征法运用比较好的有黄山毛峰茶的包装设计。“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奇雄天下皆知,黄山毛峰茶的包装多取黄山得天独厚的优美风光为素材,以写意的黄山自然风光作为茶盒的封面,不仅利用黄山知名度传达了茶叶生长于云峰雾绕之处,品质优良的信息,更用黄山的形象传达出一种美好的山水意境美和文化艺术美。

4结束语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诗画文化底蕴深厚,极具民族特色。要想发展世界性的茶叶民族品牌,需在茶叶的品牌设计中加入传统的诗画元素。“诗”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化用与茶叶品性相契合的诗句,通过恰当的书法文字设计表达特定茶叶产品的精神内核,“画”元素则是通过笔墨、线条、赋色、构图四元素的变化来表现茶叶的文化意象。

摘要:“诗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诗的短小精悍与画的写意深远适合用来表现茶的文化底蕴,因而常被用于茶叶的品牌设计中。本文首先介绍了茶叶品牌设计的概念,指出了诗画与茶文化、茶叶包装设计的契合之处,并给出诗画通过不同的艺术设计用于茶叶包装设计的案例,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品牌设计,“诗画”元素

参考文献

[1]年小山.品牌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51-155

[2]王婉秋.品牌设计的命名及视觉形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

[3]肖禾主编.包装导论[M].中国: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47

[4]罗文.中国传统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体现应用价值增强数学意识 第2篇

刘宪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注重数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中学生性格活泼,既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又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学习有生动现实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才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任务不仅是掌握数学知识,而是掌握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一个人的数学素质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问题进入课堂,以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要使学生经常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让数学联系并应用于实际。

1、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它的可使用天数与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之间的关系式为。

2、同一种商品在甲、乙两个商场的标价都是10元,在销售时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不超过10件按原价销售,超过10件,超出部分按7折优惠;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无论买多少件都按9折优惠。

(1)、分别写出顾客在甲、乙两个商场购买这种商品应付金额y甲(元)、y乙(元)与购买件数(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某顾客想购买这种商品20件,他到哪个商场购买更实惠?

【评析】:以上两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作为背景,考查学生把握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列代数式得到函数解析式的能力,此外,例7还侧重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这样的题目对促进学生提升与转变数学价值观、改善数学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体现与应用 第3篇

【摘 要】以湖南省微课大赛大学英语海选作品为例,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修辞的概念出发,对网络条件下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与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英语微课 修辞活动 修辞意义 隐喻性引入 树形层级 文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031-03

近年来,全国多地推行了微课教学比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人踊跃参与的改革春风,这是教学改革从宏观走向微观的重大举措,是改革潮流中可喜可贺之事。它应合了人们生活节奏快、快餐式消化、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等时代特点的要求。微课从微观上改革了教学内容安排与教学形式,大学英语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大多应用了一些修辞手段,如采取的隐喻化引入新主题、用树形图展现内容的层级、网络条件下可视化设计等文化形式,这些都给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锦上添花,增强了教学效果。本文试以湖南省微课大赛大学英语海选作品为例,从微课的定义和特点以及修辞的概念出发,对网络条件下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微课及其特点分析

微课不是普通课的浓缩,也不是短公开课。王海啸教授在“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修班”上详细地解释了微课的定义:微课是围绕一个学科内容体系中的特定知识技能点展开的独立的完整的教学片断。文秋芳教授在《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设计与评价》的讲座中也认为:“微课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率,教师就某个知识点或某种微技能开展的一般不超过10分钟、能够自成一体的教学活动。”

继中国微课大赛之后,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湖南省微课大赛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不管作品最后获奖情况如何,都是教师高度智慧的结晶,内心丰富的体现。绝大多数课件制作精美,构思新颖独特,选取的侧面切中核心知识点要点,声音柔美,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视觉质感舒适,却不花哨。教学改革以微课的形式应运而生,成为当今的一个亮点,微课作品作为知识点片段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激发学习的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认真观摩学习了大学英语30多部微课作品,发现这些教师的微课作品之所以成功,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其核心部分“特定知识技能点的讲解与展示”不仅运用了狭义上的修辞手段,还具有相当高的广义上的修辞意义。这一点值得推广,为今后教师制作更多更好的微课作品提供参考借鉴作用。

绝大多数老师都挣脱了教材内容的束缚,对教材的处理可谓是用心独到,不是逐字逐句地讲解,而是在内容安排的基础之上重构更简易的理解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学生掌握,用得最多的当属狭义上和广义上的修辞手段。

二、修辞概念

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狭隘的、传统意义上的言语或演讲,现代修辞学似乎要把所有的话语形式,甚至所有用符号交流的形式都包括在内。狭义上的修辞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格来进行表达的语言艺术。广义上的修辞包括演讲修辞、写作修辞、文体修辞等。胡曙中教授在《现代英语修辞学》中谈到,现在西方修辞学界有一种大家认同的观点:在古代,修辞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演讲,现在大众传媒则完全改变了修辞过程,几乎把一切都看成是修辞活动,把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一切交流都认为是修辞活动,即“一切文化形式”。后现代主义修辭批评认为:修辞可以是各种大众传播形式,如电视、广告、公关;它可以是这样或那样的具体的或抽象的文化现象,如服装、建筑、习俗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符号交流形式进行修辞分析,因此广义上的修辞涉及的范围较广。微课中除修辞手法本身的运用外,还使用了各式各样的符号性的视觉效果,如文字信息的艺术性,字体大小的凸显,字符的跳跃与翻滚,出现的先后顺序,颜色的搭配,符号呈现的方式包括线性的、螺旋式的、立体的等,都在传递着某一文化形式与内涵。微课作为一种高级的文化交流形式而存在,同样可以进行修辞分析了。陈望道先生指出:修辞研究方法是要精密观察修辞方式的小异,系统留心修辞方式的大同。笔者通过观察学习认为,高质量的微课都使用了这种或那种的修辞手段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微课作品制作的一个普遍的特点,许多不同凡响的微课作品集合了修辞学研究中的大同了。

三、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体现

英语微课作品制作在现代化网络条件下涵盖了教师一切形式的设计、演练与制作。要想使英语微课作品成功,将抽象的、枯燥的语言符号转为学生内化的自觉的知识,关键在于实施好以下三环节:一是有效地引入新的知识点,以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展开时结构层次清晰,让学生容易掌握它;三是运用幽默机智的语言来贯穿始终,用丰富的情感语调、可视化设计等外在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符合该题旨情境的有意义的修辞活动。笔者通过反复学习、比较、总结这些英语微课作品,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修辞手段的作品质量整体上要明显优于不使用者。这里的修辞手段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修辞格的运用,而是指教师在第一环节、第二环节中隐喻性地呈现作品内容,第三环节中运用各种有效媒介或语言技巧使作品内容通俗易懂,让学习者易于理解与掌握。英语微课作品中修辞手段的运用,其产生的美学价值和修辞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四、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应用

修辞手段在微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比喻性地引入主题,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度回忆,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激活对两者的联想,从而能够从熟悉的领域认识陌生的概念。如赵老师在讲解“Culture Shock”阅读技巧中,用“鱼儿离不开水”来比喻人去了国外生活是一定要适应环境这一特点,从而引出相反的情况“文化休克”现象。“树形”始终是广为使用的喻体,如马老师直接在把“Topic, Main Idea and Supporting Details”比喻成树的“Root, Trunk, Branches and Leaves”,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重要性,从而使学习者产生一一对应的理解与知识移植。

第二,在微课点题或展开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用简约的图片方式隐喻性地表明某种抽象的概念或观点,引导学习者对新知识点的准确把握。如胡老师用“一座桥”的图片隐喻性地连接了“Implied meaning”和“Literal meaning”以及过渡、转化的方法。翟老师用“一览众山小”高处看风景的姿态把“Top-down listening model”主题形象地带到学习者面前。杜老师用“持着枪的人与眼神无奈的老虎站在下面是悬崖的跷跷板两端”的图片寓意着人类以牺牲大自然平衡为代价而发展自己的文明的严重后果:两者都将坠崖毁灭。向老师在引出“Modern Thanksgiving Day”庆典方式时,用向导标示牌指引学习者朝着“Food,family,football,friends”四个方面去思考问题。这些图片虽然简单,却能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的心智活动,激发准确的联想,产生正确的理解。

第三,绝大多数教师隐喻性地运用了无生命的图示,充分发挥了图示的功能。教师运用各种标识,静止的、动态的,单一的、层叠的点线面体,层级分明地、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由易到难,从简到繁,对教学知识点或进行推理演绎,或进行对比比较,构思清晰,意思明了,文字设计布局精辟简练,学习者一看就明白其间的各种关系和流程。树形图首当其冲用来分析抽象概念的结构,整理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如有直立的树形图,倒挂的树形图,横卧的树形图等,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像树一样开枝散叶。如张老师通过颜色标注、圈点重要信息,横向、纵向推进教学内容,用图示的方式将枯燥的“parallelism”所有重要的信息清楚明了地传递给学习者。这是因为教师利用了视觉优势将语言符号与所指意义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习者在把握重要信息时轻而易举,产生学习之中和之后的愉悦感。

第四,微课的可视化设计、多媒体写作、音视频录制、录屏合成以及目标、路径、方法、媒介、评价等方式的选取,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都在网络化条件下清楚地被记录下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先进,课件界面美观大方,排版规范有序,字体颜色设计合理,有艺术性;教学内容的层级呈现合理地突出了重点;教师扎实的专业素质、精彩的表演能力等,对学习者视觉、听觉,以及牵发的触觉、味觉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者的心智活动,促进了英语思维的提升、语言能力的提高。如讲解“presentation”的张老师富有强烈感染力的声音很快就把学习者带进了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容不得你开小差。她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激情,使人深深地感觉到她对教学活动的热爱、对教学内容的热爱和对学习者的热爱。因此她结合学生学习中“Make presentation”的畏难情绪,分解了Apples CEO Steven Jobs演讲范本的思路与技巧,生动而高效地让学习者掌握了英语演讲的基本技能,教师也顺利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种以微课形式出现的学习材料,教学理念上超越了学科逻辑,心理上满足了学习者碎片化的拾荒乐趣,视觉上调动了学习者各种感官感觉的互动与牵发,知识结构上激发了思维新活力,短暂的学习时间性遵循了生理、心理认知规律。一切的活动都是属于高层次的符合该微课情景题旨的修辞活动,真正能够使学习者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激发学习欲望。而且这些微课还处处映现出隐喻寓意朦胧美,结构布局形式美,感官互动刺激美,层级突出立体美等修辞美学价值。

五、结束语

这种以点带面促使每位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的微课教学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改革了教学形式,并且非常便于在网络条件下实现资源共享、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微课内容信息量不大,但浓缩了教学智慧的精华,体现了小而精、重点容易突出等特点。在一系列的准备过程当中,能够促进教师团队合作,凝聚集体合力,也是集体劳动与创作的结晶。任课教师、指导教师、教研室成员、信息教育技术人员、录制人员等都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改革成为集体行为。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中重点内容的标示与移动展现了动感的画面,平面与立体的交织,将教学内容层层推进,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明了易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规律。學习者还可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方便且高效。自觉参与到学习和评课的师生非常多,大大地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下转第37页)(上接第32页)改革以微课的形式出现这项举措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许和欢迎,为今后扎实推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育改革开创了新局面。

我们很期待每一门课都能以微课的形式形成微课作品体系,汇聚全国外语教学精英的智慧与努力,像肖亮老师在英语语音语调课程中那样制作出一个个课程整体系列来,便于教师课堂内穿插使用,为课堂活动作知识、技能、内容、方法等准备,让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中轻松高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克服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的费时费力现象,整体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大卫·宁,等.当代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胡曙中.现代英语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4]文军.英语修辞格词典[K].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基地项目([2012]32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XJK014BJD014)

【作者简介】刘腊梅(1965- ),女,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语修辞学、英语语言学;聂志成(1965- ),男,湖南祁阳人,湖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体现与应用 第4篇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 资源和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并且仍在深入地进行潜力的挖掘。实际上, 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不单单是能源节约的要求, 其在环境保护、新就业增长点的开发、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善、传统建筑行业的升级革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推动等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 可谓是建筑工程绿色节能设计的基石。尤其是就我国国情而言, 由于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起步较晚, 因此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无疑是首当其冲并且立竿见影的一项举措。本文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面、外墙等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介绍和探讨。

2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面结构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 建筑物的屋面耗热量达到了其整个建筑物的将近十分之一。甚至有进一步的数据证明, 高层建筑顶层的室内温度在夏季时往往会比其他层高得多, 甚至温差在三摄氏度以上。由此可见, 对于建筑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建筑屋面绿色节能设计中可以考虑的因素非常多, 但是比较普遍的方法还是以下几种:

第一, 屋面采用新型高效的保温材料。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增强屋面自身的热惰性以及热阻性能来加强其隔热保温的能力,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选用聚苯板乃至再生聚苯板来作为屋面的保温层。

第二, 采用蓄水屋面。由于水的比热较大, 因此在平屋面上蓄好三到五公分的水层, 就可以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 而且蓄水屋面不仅能够在气候干燥的区域进行有效的保温隔热, 而且其在湿热的区域也同样具有明显的保温隔热效果。

第三, 采用种植屋面。所谓种植屋面就是在屋面钢筋混凝土板上进行铺土, 并种植一定的植物, 从而通过植物的遮挡以及植物自身的蒸腾作用及光合作用等一系列有利的措施, 来大大降低太阳辐射对于建筑屋面的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 由于土层中还能保存一定的水分, 因此通过这些水分的蒸发也能吸收一部分热量, 从而进一步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效果。当然, 由于种植屋面的土层厚度受到限制, 所种植的植物扎根也远不能和地面上的植物相比, 因此其只适合应用于弱风环境。如果屋面的植物不采用一般的种植方法, 而是通过设置花架来种植一些攀援植物的话, 同样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遮挡效果, 当然其保温隔热的效果相对而言就要有限得多。

第四, 采用架空屋面。即屋面最外层设置遮阳板, 遮阳板下部再设置可通风的架空层, 从而可以通过遮阳板来有效拦截大量的太阳直接照射在屋面的辐射热量, 并利用遮阳板的上下表面将其所吸收到的太阳辐射热量转移到架空层的空气当中并随风而去, 因此这种绿色节能技术对于风速有较高的依赖, 风速越大, 则保温隔热的效果越好。

3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墙结构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外墙在整个建筑外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最大, 据统计, 约有一半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绿色节能指标是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外墙保温隔热性能来实现的。在严寒地区, 冬季室内外温差甚至可达三十到六十摄氏度以上, 墙面传热造成的热损失非常可观。因此, 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是建筑绿色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现阶段, 我国常用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板、保温砂浆、聚氨酯 (EPS, XPS) 及墙体自保温四大体系。其中, 聚苯板和保温砂浆的市场占有率较大, 但保温性能相对较差, 阻燃性能较差, 且聚苯板的施工工艺也较为繁琐。聚氨酯保温性能较好, 但传统的聚氨酯硬泡板材不适用于复杂立面的墙体保温。市场上新出现的聚氨酯现场发泡喷涂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憎水性, 施工方便, 可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外墙体保温设计和无接缝施工。

由于建筑绿色节能的需要, 传统的单一材料的墙体已经渐渐淡出市场, 而新型的复合墙体应运而生。目前, 我国正提倡使用新型复合墙体自保温系统和外隔热保温技术。新型复合墙体的主要原理为:用砖或钢筋砼做承重墙, 并与聚苯板、矿棉、膨胀珍珠岩、加气砼等绝缘保温材料复合, 以达到改善整个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目前, 复合墙体有三种做法:第一, 内保温, 即将绝缘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内侧。这种方法施工工艺简单, 是目前最为广泛的。第二, 夹心保温, 即将绝缘材料设在外墙与内墙中间, 取得良好的保温性能, 缺点是若无填充密实, 则内部会出现空气对流现象。第三, 外保温, 即将绝缘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此种方法热稳定性好, 但外保温材料要经得起日晒雨淋和冰冻的侵袭, 从而对外保温材料的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复合墙体良好地结合了两种材料的优点, 既不会使墙体过厚, 又能承重, 而且保温效果良好, 因此, 发达国家新建建筑已基本采用此种方法。

4 结论

综上所述,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其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节能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绿色节能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来进行, 同时把好绿色节能材料的质量关, 以此来达到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能源节约的目标, 从而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质的提高。总而言之, 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对于设计师而言, 绝不能当作是一种负担或者一种时尚潮流, 而是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和一种新时期设计的历史责任。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增长, 资源和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因此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也就应运而生, 并且仍在深入地进行潜力的挖掘。而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技术, 可谓是建筑工程绿色节能设计的基石。尤其是就我国国情而言, 由于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设计起步较晚, 因此加强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无疑是首当其冲并且立竿见影的一项举措。本文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屋面、外墙等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介绍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现代建筑工程,体现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 (21) .

[2]孟丹彬.王美娟.绿色建筑的节能分析与对策[J].住宅产业, 2010 (10) .

[3]吴青贤.叶华明.建筑围护结构的的节能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 (19) .

[4]胡敏.浅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及误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 .

体现与应用 第5篇

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无从谈起。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信息化课堂教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应的是纸质备课,老师一个课本、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信息化教学对应的是电子备课,他是利用互联网手段和大数据平台将教师和学生联接在一起,推送更快捷,课堂更高效,内容更丰富。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在大力推广信息化教学的今天。

如果还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那么教育信息化就存在两张皮的问题,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对部分老教师来说,习惯了纸质备课,传统教学,再让他们学习智慧课堂,信息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甚至是痛苦的,但痛苦过后是跟上时代步伐的喜悦。就像青藏高原上的雄鹰,只有磨掉老化的爪喙,才会获得新生,翱翔蓝天。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教育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普及,只会死记硬背的“人才”决不可能担当起祖国的建设大任,只有从小掌握了信息技术,会学习、能动手、会创新、会创造的复合性人才,才能担当起祖国建设的大任,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教师写教案从古到今一直存在专业术语叫备课,就是教师对要给学生传授的知识进行教材熟悉,目标确定,方法如何应用更为恰当,课堂练习更加有效而提前做的准备过程。是必须的、必备的、必要的一个重要工作,这与管理没有直接关系,更与现代化手段应用毫不搭界。

要说与管理有关系那就是看教师的教案书写工作做的好不好,写的实用认真,那就是学校管理严格,写的不好敷衍了事那就说明学校管理松散。如今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让教师从过去那种繁琐,浪费时间,花费大量精力查阅资料备课书写教案的过程中得以解脱出来了,需要什么网络一键立马就可以得到全面而有详细的解答,应该说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教师从传统的书写教案中解脱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教师书写教案的工作不能完全废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一个就是为了强迫教师能够亲自动手,动脑认真地钻研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不要凡是借助于网络,用过既忘,长期下去只是积累不够,怎可以随时随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个原因就是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教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粉笔板演和板示无论如何都取消不了,而且中国汉字的书写本身就是一种基本功训练。

教师通过自己书写教案可以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给学生起一个良好的师范引领作用。因此说要求教师写纸质教案只是传统教育的一个教学必备形式,要上升为学校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手段应用则有些牵强。教案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的分析把握以及对教学流程的思考与设计,也包括了对学生课堂活动的预设。作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语文老师,我经历了教案的几次变革,也深知教案在老师心目中存在的方式。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们全是手写教案,一本课本加一本教师用书,有的甚至没有教师用书,就完全靠自己脑袋去想,虽然很累,其实那是最锻炼人的备课方式。再后来有了教案书,大部分老师备课就是抄教案。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前抄,不负责任的老师是上课之后抄。负责的老师抄得比较详细,有的再做修改;不负责的老师简单地抄。老师们苦不堪言,因为很多时候上课时不可能拿着教案本上课,于是还需要在书上备课。

再后来,有了电脑,可以使用电子教案了。现在老师们轻松多了,在网上下载一份电子教案,拿去就可以应付检查。当然,学校要求老师们二次备案,有的老师就课上完了在上面划几根横线和波浪线,再圈几个圈就可以了。这样的教案实在没有任何意义,连应付检查就不够。我们学校现在有很多老师是在书上备课,有重难点、环节、板书、反思。这样的教案感觉更实用,老师拿着上课。

既解决了看教案的问题,也更方便教学,但是,问题又来了,写在书上,密密麻麻一大片,又影响老师看书上的内容。于是,我们学校老师就用黑色、蓝色、红色笔配合起来备课。学校领导并没有规定必须手写教案,可以打印教案,也可以在书上备课。

用电子教案依然要求详细的二次备课。其实,我觉得这样挺好,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备课方式。要求老师必须手写教案与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是没有截然关系的。不是说领导管理水平不高,而是不放心老师用电子教案。事实上的确有些老师对教案的使用是不让人放心的。

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现代化应用跟教师是不是只是写纸质教案没有多大关系。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是从集体备课写电子教案转为手写教案的经历者。刚开始我所在的那个学校,要求一个教研组集体备课。备完之后,每位老师要上交一份电子教案。学校每个月都有优质课比赛。经常开展那些同课异构的活动。年轻的教师们工作积极性也比较高。因为每一次PK,都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

电子教案的简便快捷,能节省下来不少时间,让老师更有精力去准备自己的课,组织自己班级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的时光过得丰富多彩。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案,是手写的。刚开始的时候,感觉特别惊讶,很不习惯。那种感觉好像正从现代社会一下子进入了远古时代。但是慢慢的感觉,写纸质教案也有它的好处。静下心来写纸质教案,把教学的整个过程再重新捋一遍。

你会发现讲课思路会更清晰,可以静下心思考也许还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把这节课讲得更精彩。看到讲课思路慢慢地形成文字,落住于笔端是不是也很有成就感呢?其实在我看来,电子版教案和纸质版教案相结合才是最完美的。同一教研组的所有老师通过教研讲出自己的对课的不同理解,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形成一个电子版教案。纸质版教案,教师可写一个教案。

企业色彩应用要体现以人为本 第6篇

企业工作环境的色彩应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比比皆是:灰暗厂房使员工疲惫无力,缺乏工作激情;炫目色彩使人烦躁不安,工作效率下降,并由于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而引发某些生理和心理疾患。可见,揭示色彩与环境以及色彩与情绪、行为的关系, 不仅为色彩设计提供依据,而且关系着企业环境功能的改善,对调节员工的心理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事故发生,提高人们对环境色彩的重视程度,反映企业的形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车间环境与色彩

车间环境色彩会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情感及认知,进而影响到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车间环境的色彩,应当欢快明朗,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情绪,在强调主要色调的同时,次要色调不宜选得过多,注意总体协调。

各类车间用色 工业车间的用色通常都要从人机角度、安全角度来考虑,可以选择相应的色彩以适应特定的工作,利用冷暖色来提高和降低员工的心理感受度,减少疲劳。如冷性環境(冷藏库、冷加工车间、地下室、库房、礼堂等温度较低的场所等),墙壁涂刷檀紫、桔黄、朱红类暖色调,则可使人产生明亮温暖的感觉。纺织车间工人的帽裙、工作服为白色,眼睛由于长期注视棉、纱、布等白色,会产生疲劳感和“冷凝”心理。因此,生产车间、班组休息室,宜选用暖色,再适当配以其他颜色的装饰品,以减轻视觉疲劳。

而在湿度大于60%,温度高于25℃的生产车间的暖性环境中,如冶炼、热加工车间、锅炉房、重体力劳动场所等,由于员工长期凝视红光,容易疲劳;自动生产线上的操作工,要求精力集中、眼疾手快,久而久之会造成紧张的情绪,他们的车间,休息室以选用浅绿、乳白、浅蓝色等冷色调为好,会使人产生凉爽感,还可使人的视神经得到休息。

中性环境,色彩不宜太艳,因为它会使人感到兴奋,容易疲劳;也不宜太淡,这样会使人感到单调,容易沉闷。一般以乳白、淡黄、浅蓝、果绿等色彩为宜,再适当点缀些深色,使人感到有变化,有层次感,感觉舒适。彩印、油漆工等,每天都接触五彩缤纷的色彩,其工作环境及休息室等。也应以中性色为主。再配以单色装饰品。

光线不足的车间,可涂刷乳白、淡黄、淡蓝、淡绿色,以改善照明效果,营造出明朗轻松的气氛;对于狭窄低矮的维修场所、汽车驾驶室等,可涂上天蓝、浅绿色,使场所显得宽敞;对于以及噪声级大于70dB的空压机、水泵房等噪声强烈的车间,可涂刷浅绿、紫罗兰色,以降低噪声,保护员工的听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厂房结构用色 高大车间如欲降低其空间感,墙面可涂以部分鲜明的色彩,线条以横向分割为宜。低矮单间,如欲增加其高度感。墙面可涂以十分强烈的色彩,线条宜竖向划分。北向房间宜采用吸光系数较小的淡色调,南向宜采用纯度低、明度适中的冷色调。

墙裙与机器、工作台关系密切,应选用互补色,使员工的视线获得适当的休息。这部分应与上部墙面分别处理。

顶棚是天然采光反射的主要部分,应有较强的反射力,但应防止眩光.一般以白色为主,有特殊要求时可利用浅蓝色或淡黄色等加以处理,可产生不同效果。欲降低车间的高度感,可采用十分强烈的色彩;欲扩大车间的空间感.可用明亮的淡色调加以处理;如果空间十分宽敞,欲减轻车间的空旷感,可在顶棚四周涂上一圈与墙面同样的色彩,以获得色彩处理对空间组织的效果。地面的主要色调.应以加工的零件色彩成对比,使零件落地便看到,但为避免眩光,应减小光度对比,一般地面较机械的光度小,且通常接近灰色,既便于清扫地面,又可作其他色彩的背景。在门窗墙角可涂鲜明的辅助色,这会使车间显得宽敞明亮。车间里的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行走路线都有明显的色块区域,为操作员工行走和半成品摆放规格化、标准化起到了督促作用。

色彩的应用必须谨慎,选择不当会成为事故隐患。据悉国外一家工厂的车间里,墙壁与车床都是低沉的深绿色,还围上黑色的边框,成为员工发生头痛和忧郁症的祸根。

办公环境与色彩

办公室的墙面、地板乃至桌椅的色彩不仅能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进而会影响工作效率。黄颜色最能振奋员工精神,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甚至会刺激他们产生更多灵感;淡蓝色容易令员工感到抑郁并难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如果办公室以红色为主色调,员工会变得敏感易怒;在灰色办公室工作的员工通常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

此外,黑色基调的办公室则可能让员工产生孤独感,且反应迟钝,容易疲劳。但同时也有一种高贵和庄重;紫色虽然有助于员工稳定情绪,减轻压力,发掘创造潜能,但它特有的放松作用会让人在处理问题时变得轻率;棕色让人觉得老气横秋,但不同浓度的棕色不但没有了年老的晦暗,还会产生出几分优雅;如果需要员工高度集中精力和长时间伏案,不妨选择绿色作为办公室主色调,因为绿色会令人心境趋于平和,帮助员工平衡血压和眼压并缓解视疲劳。

室内用色 办公室的色调统一是基本原则,同一间办公室内不能冷暖两种色调混用,比如用温暖的黄色刷墙,却用冰冷的蓝色铺地。在同一色调内,要做到层次丰富,即使是同一颜色,也应该有深浅变化。

办公室的色彩要因室、因人、因功能而异。要搭配好办公室的色彩,不妨应考虑以下做法:

老式办公室通常都有深棕色的木墙围,深棕色可以使人产生收缩感。而且深棕色属于镇抑色,墙面用哪种颜色,深棕色的木墙围都压得住,但是地面也一定要用深色,避免头重脚轻。

现代办公室要选用比较淡雅的浅色调,因为浅色可以使人产生扩张感,使办公室显大显高。适宜用浅蓝、浅绿做墙面的颜色,但最好不用米黄,因为米黄色让人感觉昏昏欲睡,如有灰尘时会显得陈旧。

阳光充足的办公室让人心情愉快,背阴的办公室让人感觉较冷,且要依赖人工光源,最好不要用冷色调。砖红、桔红、印度红等暖色能让人觉得温暖。墙壁不要使用反光强的颜色,否则会使员工因光线刺激导致眼疲劳,无形之中降低了工作效率。

科研部门等要求员工细心、踏实工作的办公室,要使用清淡的颜色;需要员工思维活跃,经常互相讨论的办公室,如创意策划部门,要使用明亮、鲜艳、跳跃的颜色作为点缀,刺激员工的想像力。

桌椅用色 一个企业的办公室所使用的色彩不仅整体要一致,还要考虑通过局部色彩的差异来区分员工等级的不同。现代办公家具一般有黑色、灰色、棕色、暗红和素蓝色5种色调。通常,不同种类的灰色用于办公桌,蓝色虽淡雅,不失明快;红色虽庄重,不乏活泼;黑、棕色向来给人凝重感,黑、棕色用于高管人员座椅和会客室桌椅;中层管理人员的座椅为蓝灰色,能显示出庄重和权威。素蓝和暗红多作办公室用椅。用它们装点会议室,会促使人集中思考。比如,某公司的普通员工的办公桌为浅灰色,座椅为暗红色,既是整个冷色调中活泼的点缀,又可以使领导迅速看到某个员工不在其位上。

有的企业会议室布置得像领导的办公室,显得缺乏民主气息。其实,会议室的主色调不妨和办公室相一致,但是桌椅的色彩可以和中层管理人员的桌椅近似,使普通员工感到往上迈了一层,而高管人员又能俯下身来倾听,给人以上传下达的感觉,使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能平等地畅所欲言。

办公室色彩的配置还可依照“大跳跃,小和谐”的原则来考虑。大跳跃是指办公 室之间的色彩变化。比如你有三间办公室,三间屋子可选择完全不同的主调,但每间屋的门窗、桌椅和地板以及琐碎的办公用品都要保持自己的整体和谐,就是小和谐的原则。这样尽管员工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每到一处都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设备管理与色彩

机器设备用色应以主要工作对象的颜色来加以比较,进行选择。如果加工对象的颜色很鲜明,为避免视觉疲劳,机器设备最好涂上对比度较强的暗色。反之亦然。传统的机器设备以绿色为主,而现代机器设备却有了新的色彩倾向,其典型组合为乳白加深灰,加高纯度色。因为乳白和深灰接近两个极端——黑与白,其间又都包含着非色彩的因素,因此极易与其他色彩协调。不管加工对象的颜色如何,乳白和深灰历来有“精、俏”之美称。以如此大面积低纯度色为主调,再施以高纯度色进行对比,可给人以一种清新、明快、丰富的感觉。

一些行业机电设备和专门生产设备的外表颜色,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规定。但随着今天人们对色彩美的追求,色彩已逐渐由过去偏重于灰色暗色的调子向柔和明快的基调转换,力求与环境面貌协调一致。如机电设备的色彩,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的,现已由过去偏重于灰色向浅蓝、浅绿、银灰色转换。如国内某厂生产的硫化机,由于处在高温的工作环境中,其喷涂的浅绿色等冷色系色彩,不仅缓冲了高温带给操作者的心理压力,而且色彩明朗悦目,使人能够精力集中于生产操作。而锅炉水位计采用红色漆线,能时刻提醒操作人员严守职责。

物品识别色 利用颜色作为物品特有的属性,人为地在生产现场中规定相关物品所应具有的颜色和标记。这种颜色从现场安全管理角度来说,是一种物品的识别色。利用这些物品的识别色,现场员工能够迅速地识别生产中存在的物品,防止因辨识不准而出现的错误。如在气焊作业中,人们规定氧气瓶接红色胶管,乙炔气瓶接黑色胶管;车间内天车三相滑线电源指示灯颜色,也是人为规定了识别色,便于安装和使用。

目前,國家关于物品识别的相关色彩规定标准有《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和识别符号》、《气瓶颜色标志》、《绝缘导体和裸导体的颜色标志》等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识别生产中存在的物品配色应注意,不能与生产现场中的安全色使用混淆。如生产现场中存放的氮气瓶瓶身涂为黄色,并不是表示该瓶具有警告作业人员搬动这种气瓶时有危险的安全意义,而是利用色彩作为识别色,便于识别气瓶中的介质。

设备饰面色 机电设备的色彩,除了满足产品具有一定的稳定感、精密感、安全感外,还要着力考虑设备的颜色同周围环境空间有一定的色彩对比,使设备光线反射能力较强,减少光源的浪费,提高工作位置的照明度,物体看起来有立体感,使操作者感到人机协调,视力不下降,有利于设备功能的发挥。机床、工具等宜采用明度较高、纯度较低的暖色系中浅雅的黄色调和中性色的淡雅沉着的绿色调以及明度较高偏暖的灰色调。这些色调构成机床设备的主色调。

活动的起吊运输设备(如吊车、搬运小车、电瓶车等),应采用鲜红色或黄底黑纹的颜色,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如在炼胶机等慢速运转设备的紧急刹车装置上,应当用醒目的颜色,如黄黑相间、红白相间的醒目警示色彩涂刷,以使意外事故发生时能清晰可辨;机械运转部分,要区别于机身其他部分,一般也用红色或橙色;容易引起伤人危险的工作部分,如操作用的按钮、把手等,应按技术操作安全的要求和规定涂色饰面,与机械的基本色调形成对比;在成型机等高速运转设备上,如果用对比强烈的颜色,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疲劳紧张,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在运转的设备部件上,最好涂以色调一致的和悦色彩;加热设备,应涂以耐热的浅冷色彩。有些工作车间,卫生条件较差。粉尘、油漆重,产品就宜采用深沉色,耐脏。一般情况宜选用高纯度,中明度色彩,比如绿色,这在国内外机床中最为常用。而卫生条件较好的工作车间,如医疗机械、食品机械,一般采用乳白色、淡黄色等明度高、纯度低的冷暖色调。

管道表面色 在过去许多工厂里,管道设置既不讲究艺术又不重视色彩,往往是涂抹黑油漆或柏油,对于管道功能的鉴别很困难。若能按其功能及检修的要求来规定色彩,并进行艺术处理,既能美化厂区及车间,又能使工作环境充满活力。有关国家明确规定工艺管道的主要标志色调为:水管为绿色、蒸汽管为鲜红色、消防管为橙红色,空气管为天蓝色、煤气管为黄色、油管为棕色、氧气管为深棕色等。

在危险场所,如高压变电站,变压器、油库等周围,可设置白色或红色栅栏、花砖,示意人们不要靠近。

企业产品与色彩

色彩能美化产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它比产品形状更引人注目,能起到产品的功能所起不到的作用。产品的色彩美是产品价值增值的一条重要捷径。产品色彩具有以下特性:

浓厚的时代性 工业产品的色彩能否符合流行的趋势,是产品能否畅销的关键之一,如:我国前些年流行用黑、白、灰色手机,后来,又流行多彩色手机,目前金属本色手机又在市面热销。所以生产厂家只要测准流行趋势,产品不仅可以高价售出,而且能够得到畅销。

设计的新颖性 产品的色彩不仅能满足审美的要求,而且它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能引起人们感情和旨趣的转移,吸引人们的眼球。如在一次国际工业品博览会上,一台德国产的红色机床出现在展厅之中,其实红色并不是机床所惯用的色彩,但厂家却出奇地采用了红色系色彩来装饰机床,致使求购者蜂拥在其周围,进而了解它的性能特点,产生出预想不到的轰动效果,由此而使它的订单大大超过了其他国家。其色彩设计的新颖性在这里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突出的定向性 产品的色彩以其定向的特性去针对不同年龄、职业、不同的生活层面,去适应各种不同的追求,以取得人见人爱的作用。比如学龄前的儿童对鲜艳、活泼、明快、对比强烈的色彩有着特别的亲近感,诸如他们的各种玩具、日常用品以及餐具等都是如此,反之,玩具若采用灰暗冷清的色调,就会被他们冷落。而青少年则对时髦、奇特、险峻、独到的能够产生出强刺激的色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他们所骑的各类变速自行车、摩托车以及他们的穿着上均能充分地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沉着、含蓄、练达、老到的色彩是中老年人目光集中猎取的焦点,从他们平时的衣帽、用具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

显著的标志性 邮政车为绿色,它象征着平安,能够表现出活力与希望,预示邮递员能将邮件顺利送达;消防车为红色,鲜艳夺目,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一看到它就会想到大火,人们便会主动让道,让其尽快通过;白色的救护车则象征着清洁、卫生、善良,给人以救死扶伤,去除人们痛苦、战胜病魔的感觉;而工程车则大多数采用黄色,它给人以温暖、明快、柔和的感觉,极易调动员工们的工作热情。色彩在这里既表现出了它很强的标志功能,使产品具有一定的性格特点。

偶然的特殊性 由于色彩采用的不同,或体、面、线间采用的不同区域的色彩配置,甚至会出现某种奇特的效果,以致使人们产生亲近购买的欲望。如某客车厂新近投入市场的豪华型大轿车,在车身上配置出了不同的色彩,并相应地作了局部的艺术性处理,使其流线型的形体显现出华贵、宽敞、舒适、快速、漂亮的仪表,使乘客自觉地联想到它的安全和高速。所以客户情愿出高价购置,以赚取丰厚的利润。又如我国新投入营运的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其车身一改传统的客车通身墨绿的沉闷装束,着乳白、天蓝两色相间的漂亮外罩,造型新颖、色调明快、清新,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染力。

鉴于上述产品色彩具有的特性,从产品的色彩设计要与环境相协调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色彩配置应考虑以下因素:

自然环境 这是产品色彩基调的重要因素。在城市行驶的大客车,外部不宜采用红色,因为它会给人一种威压、不安全感觉。但是,在山区行驶的客车,就可采用较大面积的红色,以取得在大自然环境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又如,军用产品的主色调多为绿色或迷彩色,与大地山石草木色彩相适应,从而达到隐蔽的目的。

在炎热高温条件下的车间、机床采用蓝色,能使员工情绪稳定,保证工作效率。电风扇能为人或环境降温,采用明度高,纯度低冷色调的色彩,以达到给人凉爽、沉静与安定的感觉。在寒冷的环境下,人们使用的取暖器具宜采用明度低,纯度高的红色暖色调,以增加对产品的热情、亲近感。

工业环境 不同的工业环境要求产品有不同的色彩。而协调的产品色彩又可以美化工业环境。因此,在考虑工业环境全局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产品的色彩。一般在户外工作的机械产品,为了安全和注目,宜选用艳丽、明亮的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如橙色的挖掘机、黄色的推土机、银白或银灰的飞机等。农业机械主要是在野外工作,采用黄色和绿色调给人以柔和、亲切、舒适、轻快的感觉,而飞机的外壳多采用银白或银灰,不仅能减少太阳辐射及紫外线照射的影响,而且给飞机的形状增添轻快感。同时,由于这种色彩明度高,能与天空色彩相区别,有利于飞行,降落的安全。

另外,户外工作的机械产品还可采用对比强烈的复合色彩,有时还可添加必要的装饰色带,以增加动感。

人文环境 色彩具有很强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年“只能有黑色的福特车”,拒绝生产不同色彩的汽车使得福特汽车公司受害多年。后来通用汽车公司提出“为各种预算和各类需求”而设计后,汽车便显现五花八门的车型、种类及色彩;而苹果电脑问世,摒弃了传统PC淡灰色的外壳,替之以半透明状、五种颜色的彩色外壳,并极具诱惑力地将其命名为蓝酶蓝色、草酶红色、蜜桔黄色、酸橙绿色和葡萄紫色富于个性魅力,绚丽的彩壳,爆发了“彩壳风暴”,拯救了苹果。

结 语

在企业管理中,色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使工厂形象美观,而且影响着员工工作生产活动的空间环境、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的节省和员工的身心健康。色彩在国内工厂中的运用有待继续开发,国外发达国家等早已开始积极地研究色彩心理学,并运用到包括企业在内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值得我们探索和尝试以及学习他们已取得的成果,并将其纳入规范,列入标准,从而适应现代化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希望企业领导关注色彩心理学,对企业的色彩应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体现与应用 第7篇

感染力简单的讲是教师的表现力得到学生的敬仰, 使学生在教学中积极学习和维护运动形象的表象。在教学当中不单纯体育教学有感染力, 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也有, 比如外语教学当中教师流利的外语表达和标准的发音会让学生对于教师产生羡慕和崇拜, 学生也希望在自己今后的表现中能有老师一样的发挥和能力, 从而对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有一个认可, 体育也一样, 如果体育教师在给学生的动作示范和表现中让学生感受到的并不是体育的美和动作的舒畅, 那么学生对于教师的能力就会产生怀疑, 所以对于教师的感染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教师教学魅力的体现, 缺乏魅力的体育教师很难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带动学习学习的兴趣, 因为对于学生而言, 学生如果在教学中看到的是教师所表演的内容没有优美的东西, 那么他对于这个内容就会失去兴趣, 那么我们在外在表现时, 往往就用这个教师缺乏感染力和魅力来表达其教学的失败。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来提高自己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呢, 这也是教师感染力在教学中体现的重要内容, 在此笔者就这2个问题合在一起谈谈自己的认识。

体育教学往往需要我们借助一些相关的器械或者音乐, 在这里笔者就选用健美操来谈谈。在健美操教学当中, 教师的感染力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穿着上面, 很多人可能有疑惑为什么教师的穿着和教师的感染力有关系呢, 我们来想一个问题, 在学生和教师的首次面对时, 这也就是大家说的第一印象和第一感觉, 如果教师给予学生的印象缺乏活力, 那么对于健美操这个大多数学生认为来帮助他们健身健美和改善气质的项目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教师的穿着和气质是第一位的, 也是让学生肃然起敬的第一步。其次是教师教学音乐的选择, 我们每一个从事过健美操教学的老师都知道, 现在的健美操教学都需要教师自己来选择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音乐和舞曲, 如果教师选择的舞曲缺乏活力和节奏感不强, 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缺乏激情, 这在健美操的学习中是大忌。所以教师对于音乐的选择也是帮助其提高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最后是动作的优美和自然程度, 每一个练习健美操的学生都知道, 基本上每一项内容都是在教学的带领下, 听过示范动作的模仿和学习来完成的, 这是教师表现自我活力的重要阶段, 如果教师在乐感掌握中出现了差错和动作表现过于的困难, 那么我们不难想象, 僵硬的动作和极差的乐感, 会给学生留下什么样子的印象, 当学生从心里排斥学习的时候, 教师的这种感染力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教师在感染力表现方面需要注意一下问题: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术感知力是指欣赏者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主观感受、感觉。健美操必须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强调动作的力度, 因此, 它的节奏趋于鲜明强劲。它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乐、摇滚乐等现代音乐。根据健美操不同的动作风格, 配上适宜的音乐, 并按音乐节奏做有韵律感的动作, 才能使练习者得到健美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体验, 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艺术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是按美的规律创造性地对待生活的能力。健美操的生命在于创新。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观赏健美操比赛时, 那些新颖的、一下就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总是不同凡响的。因此健美操运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掌握健美操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编能力。健美操创编能力指在创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性地运用以有的知识、动作和技术的本领, 它是思维、想象、分析、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反映。

综上所述, 体育教师的感染力需要我们注重每一个环节, 缺乏外在的修饰和内在的修为都不能够成为学习尊敬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 体育本事就是有活动的科目, 感染力是增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 所以我们的教师只有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工作才能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为学生真正的树立美的东西。

摘要:教师感染力是帮助教师有效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教学介质, 在现代教学当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笔者就体育教师在教学当中的感染力与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感染力,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德:《让教师感染力的底蕴与发挥》, 《教书育人》, 2001 (16) 。

[2]王刚:《谈谈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焦作教育学院学报》, 2001 (04) 。

[3]吴涛:《教学感染力刍议》, 《河南教育》, 2003 (10) 。

[4]刘从梅:《体育教学中教师感染力及其功用》, 《皖西学院学报》, 2003 (05) 。

体现与应用 第8篇

1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1.1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学教学中的应用起步于1995年, 并在不断的发展,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已经逐步的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是通过教师的指导, 使学生从其接触的领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在教授学生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同时, 鼓励学生将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到数学学习中去,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能够养成不断探索、不断思考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当然,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主角是学生, 教师只是作为组织和指引的角色,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将学生的各项表现, 如参与程度、思维深度和广度以及创造能力等, 进行客观的评价, 使学生能够通过这一过程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应用于各个学科,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也有渗透。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其有以下特点:首先,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对于数学的学习应用研究性学习这样一种方式开展, 需要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才能发挥出创造力。其次, 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数学这一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发展方向, 就是在不断的探究未知领域, 因此, 研究性学习应用在数学科学中, 也具有探究性。学生在不断探究与探索中学习心的只是, 培养创造力。再次, 研究性学习具有抽象性。这一特点是有由数学学科特点所决定的, 在数学研究中, 人们需要不断的利用抽象思维, 研究和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紧密相连, 作为数学教师, 在运用这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 要发挥自身对数学研究的多年经验, 通过为学生正确的选题, 积极的引导, 使这一学习方式不断的融入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使学生不断的转变学习理念, 只有这样,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才能在中学中顺利的展开。

2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首先, 确定索要研究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并不是仅注重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而是要求学生积极的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教师的引导下, 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方法。因此, 要想使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去探索。

其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其应用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 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只有学生对所要研究的事物感兴趣, 才能促使他进一步的去学习新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 运用多媒体、讲故事、讨论小组等形式, 逐层深入的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提前设定好的问题中去, 这样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迫切想法。但是这一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不能过深或过浅, 过深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过浅的问题使探究变得索然无味, 这个度要由教师准确把握, 并且注意问题的提出也有要逐层深入, 给学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再次, 研究性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研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 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去引导学生逐层深入的探索问题, 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运用到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中去, 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 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 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但是, 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并不断的推陈出新, 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尽快转变观念, 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2.2 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遵循广泛性原则。虽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但是也不能让研究性学习只在少数学生中运用。应该让所有学生受益, 因此, 其开展应当具有广泛性。这需要数学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 分配不同的研究课题, 让他们都能通过这一过程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研究型学习的开展要遵循合作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 要发挥其应用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使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也培养了与人合作的意识, 在不断的探究中锻炼了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 也间接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默契。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遵循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即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出来, 解决所要研究的课题, 不断的思考, 发挥创造力, 领悟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使这一过程能够给予他们受用终身的东西, 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3 结语

教学方法的研究与运用是为了让教师教学有方, 让学生终身受益, 只有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教学方法的准确定位, 并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 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也会因此受益。因此, 研究性学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荣进.浅议中学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课外阅读:中旬, 2011 (12) :232-232.

体现与应用 第9篇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专业建设思路

四川是我国能源大省, 水力资源十分丰富, 是国家重大水电能源建设基地。大力培养现代水电能源建设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是大力发展水电支柱产业, 实现四川水电事业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需要。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四川能源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形势, 作为省属综合性大学, 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紧密结合四川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专业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思路。“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是: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适应企业需求”的办学思想, 坚持以为四川、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 立足于用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等改造和提升专业, 培养新世纪水电能源建设所需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力争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四川省地方高校中有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在水电能源建设领域内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形成较明显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以提供四川省“大力发展水电支柱产业”人才支持为思路, 以实施四川省“工业强省”战略为指南, 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根本, 建设一支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热爱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既能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又能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团队;以课程建设为基础, 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 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龙头, 优化构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在师资队伍团队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 根据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和行业所提出的新要求, 更新教学内容, 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程教材;以建设教育部流体动力机械重点实验室和四川省流体机械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契机,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积极建设校内外的生产实习基地, 探索并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二、培养方案的优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在2010年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 我们首先在调研全国类同我校开设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及方向的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自身专业的办学实践以及国家在西南地区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结合学校新的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 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大胆的改革优化, 将本科人才4年的培养计划分为五大人才培养模块, 即:人格与素养课程群、表达与理解课程群、发展基础课程群、专业与服务课程群、研讨与探究课程群, 将原来的课程教学计划按照这五大模块进行归类优化, 并科学地分配各个模块的学分比例, 见表1所示。

我校该专业主要侧重于水轮机、水泵设计、制造、水电站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始至终贯穿水力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为主线, 注重水力机械及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两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课程的互选与知识的融合, 建立水力机械及工程设计制造以及水利水电动力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合二为一的人才培养体系特色, 从机组的选型设计、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各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还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 如水文、地质、水工建筑、施工以及电站监测等。因此, 毕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水轮机、水泵设计制造企业、水电工程设计院、工程局、各大中小型水电站。在课程内容设置上, 着重强化两个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进一步突出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系统工程设计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 理论教学环节的五个课程群中分别设置了必修、选修课, 在专业与服务课程群中又分别设置了核心课程以及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 两个专业方向上的可相互替换课程供学生选择, 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的培养。

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体现

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主要专业性实践教学环节有: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的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充分利用该专业较好的校内实验室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和实践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如下大胆的优化改革与实践。

1.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建设专业校内实习基地, 全天候向学生开放。

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好, 该专业所在的学科是四川省重点学科, 该专业的实验室始建于1974年的学校水力机械实验室。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和历史积淀,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工作, 创立了今天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该专业的水力机械实验室依托于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流体动力机械实验室、流体机械及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流体机械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水电工程示范中心、学院实验中心等, 拥有较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装备有大型流体机械试验台、B级泵阀试验台、多相流动试验台、三维PIV测试系统、三维激光多普勒测速及粒子动态分析仪系统、三维热线/热膜风速计、高速摄影机、频谱分析仪系统、水利水电工程仿真系统、智能建筑仿真系统、流体机械虚拟产品开发平台、Fluent流动计算分析软件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和科研设备, 本专业的学生可全天候到实验室开展现场参观教学、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的设计、毕业设计。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校内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 建设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群, 并聘请校外兼职教师指导生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该专业充分利用办学历史较长、有较好的校友资源的优势, 在校外建立了二十余个专业实习基地群, 并在实习基地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本专业的老大哥或老大姐。如在重庆水轮机厂我们聘请的邱江维副总、高工, 宜宾富源水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赵爱民副总、高工, 东电集团东风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江鸿总经理、高工, 东电集团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石清华副总、教授级高工、四川华电瓦屋山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赵勇副总、厂长等等, 有了他们的帮助与指导较好地解决了该专业两个方向的生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 探索将“生产、毕业实习”转变成“生产、毕业实践”的实习模式。

由于实习基地单位的生产任务普遍较重, 很多实习单位均把接待实习变成了一定形式上的参观学习, 根本不让学生在现场动手。于是, 我们利用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办法, 在实习基地聘请具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专家、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作为学生生产、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 成功探索将“生产、毕业实习”转变成“生产、毕业实践”的实习模式。同时, 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互密切配合, 有效提升了校外现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如我们在实习现场进行水泵 (叶轮) 的木模制作工艺教学时, 就邀请企业具有丰富木模制作经验的工人师傅为指导教师, 现场给同学们进行制作讲解, 同学们再自己动手现场制作, 通过这一学习过程, 不仅同学们掌握了有些书本上根本找不到的技能, 而且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水电站的实习中, 如果没有校外指导教师的现场指导, 光有校内指导教师, 同学们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水电站机组的开停机操作, 以及日常维护检修跟班操作等实习项目。

4. 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教师将科研项目引入到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中。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中, 已基本形成了一股好的学风, 同学们积极与专业课程教师联系, 积极参与到教师们的科研课题组中去, 教师们也非常愿意本科生同学参与研究工作。如同学们参与宋文武老师的红岩子水电站协联关系曲线的现场测试工作项目, 参与符杰、曾永忠老师的水轮机水泵CFD分析计算等课题, 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中, 教师的科研真实题目多了, 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课题的题目也多了。

5. 积极鼓励本科生与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共同学习。

学院为每一位本专业的研究生配有研究学习室, 这些研究室均是开放的, 同时也对本专业的本科生开放, 本科生可以进研究室与研究生一道共同学习。我们还为西华大学西华学院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研究室提供学习的地方, 直接参与到研究生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去, 共同学习与讨论。

6. 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四川省、学校的各种科技竞赛活动, 如大学生“挑战杯”、“西华杯”、“科技创新月”等竞赛, 学院制定了相关的鼓励政策, 已经取得十分可喜的成绩。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构建和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实践的过程中, 我们首先考虑了国家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知识结构的需要,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尽量体现和彰显我们自身学科专业的优势, 合理定位该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 力求办出自身的专业特色, 避免该专业与其他学校同样专业的同质化, 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来的该专业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用武之地, 提高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认可度和接收度, 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初衷和出发点。

摘要:论文结合该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学科专业优势, 构建专业建设的目标、建设思路, 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对专业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特色

参考文献

[1]余燕, 李庆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D].西华大学2012教研教改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设计巩固应用的习题要体现“四性” 第10篇

一、目的性

在设计习题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一是要紧扣教学目标, 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 练在点子上;二是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例如,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 可设计以下巩固应用的习题: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 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做完后, 让学生说一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的底和高, 请口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填在空格里。

3、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并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

第1题是针对“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个教学难点而设计的。第2、3题是针对“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正确地计算它的面积”这个教学重点而设计的。

二、层次性

练习设计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 体现层次性。一节课应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发展性练习等几个层次。基本练习是单项的题目, 带有模仿性, 使新知识内化, 新技能初步形成。综合练习主要练变式性的、稍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 巩固和熟练新技能, 使新知识同化。发展性练习主要练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的题目, 促进知识结构更好地向智能结构转化, 强化、优化所学知识。

例如, 在教人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 可设计以下巩固应用习题:

1、填空。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吗?

这三道练习题的设计, 层次清楚, 又有一定的坡度。第1题初步形成技能, 题目是最基本的、单项的、带有模仿性的。第2、3题主要是巩固技能, 使学生将练习中形成的技能纳入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中去。

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体现在所设计的练习题,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 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5、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时, 当学生掌握了2、5、3的倍数的特征后, 可设计如下练习题:

1、是一个四位数, 请在方框里填上数字, 使这个四位数同时是2、5、3的倍数。

2、把0、1、2、3四个数字排列成一个四位数, 同时是2、5、3的倍数, 有几种排法?

在练习时, 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 有利于拓宽学生思路, 达到激发思维, 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新颖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 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在设计巩固应用的习题时要新颖多样、生动有趣。当然, 应避免一味追求新颖猎奇而走向荒诞不经的极端。

例如, 在全国第九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 顾娟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初步认识负数”这节课, 其巩固应用的习题是这样设计的:

1、读一读, 选一选。

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向阳面的温度会高于 () 益, 背阳面的温度会低于 () 益, 太空窗内的温度能始终保持在 () 益。

2、比赛用的羽毛球规定了标准质量。下面三只羽毛球分别称重后和标准质量比较作了这样的记录, 谁来读一读?

3、游泳赛场上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所用时间与世界纪录相比记作-4.22秒;田径赛场上的风速是+1.25米/秒。

体现与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主动学习 学员主体

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综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称的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使学员更多地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学习中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使“学”和“思”做到有机的统一。《计算机应用》课程在医学院校是一门以培养学员应用技能为主的基础文化课,所学内容以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系统维护和使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等的操作使用为主。士官学员大都出生于90后,普遍对计算机较为熟悉,并且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但是,据往届学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员的兴趣点在图像处理、QQ聊天、趣味游戏等的操作使用上,不在教材内容范围内。为此,教研组同志结合实情,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现学员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开发其潜能和智慧,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融学员学习的兴趣点于教学内容中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才具有动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软硬件更新换代极为迅速,面对课堂有限的时间,不能完全满足学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只能根据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优化,将其兴趣点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例如,在键盘和指法的练习中,将“警察抓小偷”的意智游戏作为依托;在Word的学习中,将学员学习、生活、工作中经常涉及到的内容(电子展板、学员成绩表等)作为教学案例。其次,密切联系学员毕业后任职岗位的需要,将军队卫生信息系统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机能学习和工作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最后,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练习系统作为学员机能练习平台,并将相应内容融于教学内容中,学员为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学习热情极为高涨,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学习、交流的润滑剂,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员学习情绪。因学员基础不同,认知能力各异,只有师生彼此之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的交流与合作,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学员的需求、兴趣点、薄弱点、对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等,及时帮助他们分析问题之所在、制定学习方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优化。而作为教师,首先要尊学员的人格、保护其自尊、耐心指导、多鼓励,以增强其自信,给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同时使其体会到“努力”+ “恰当的学习方法”=“成功”。

三、增强学员主体地位的意识

教师主导、学员主体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而在于学员学习、理解和掌握了多少。教员的教是外因,而学员的学是内因,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作为教师首先要教学目的明确,减少学员学习的盲目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可通过情景设置,让学员更多的参与,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充分地表现教学内容,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如在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教学中,因学员为大班授课,难以保障每个学员都能够亲自动手拆、装计算机,为此,将该过程做成Flash动画,让学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模拟操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学员学习的主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综合考虑学员实情,基于现代教育理念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课程涉及内容多而零散,不便于学员掌握和应用,并且目的性不强,为此,将基于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3]作为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的经典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将案例作为一个大型任务呈现给学员,然后,师生共同围绕一个任务进行分析,给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策略。整个过程中以学员自我探究为主,使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和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价值体现,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提升教学效果。

六、善于设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员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和思有机结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员应该始终处于一个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为其创设思考必备的环境和条件,教学通过解疑的过程,锻炼其思考能力。

七、巧设竞赛机制

抓住学员心理特点: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中,以竞赛评比的方式督促学员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任务。此外,打破传统考核评价方式,将考核作为激发学员学习热情、优化教学方法、查缺补漏的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此种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其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为学员营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让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和学共同提高,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满足岗位任职的需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桂芝.谈高校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2):119.

[2]郭瑞华,李慧琴,郝喜红等.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01):182-183.

[3]冯帆,王惠萍,戚红军等.卫生士官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8):82-83.

体现与应用 第12篇

工程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工具和手段, 通过“数据仓库”结构化、智能信息管理模式, 全面开展和进行“预可研、可研、ODP、基本设计、详细设计、E/P/C/I、完工设计、生产运维、维修改造、油田弃置”等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化实施方法相结合的工作管理模式。这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架构和中海油现有的管理模式有机结合, 建设并成功实施了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即EDIS (Engineering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 并重点加大和关注工程数字化的应用以及数据的更新管理情况。

二、价值体现之全生命期效益最大化

工程数字化管理理念是立足于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从预可研、可研、ODP、基本设计、详细设计、E/P/C/I、完工设计、生产运维、维修改造、油田弃置等各个阶段的完整性、一体化管理和应用。一般情况下, 一个设施的全生命期平均寿命20-25年, 特殊情况下, 少则10多年, 多则30年左右。目前, 面对海上石油开发开采技术难度大及国际油价形势等客观原因, 为了降低桶油成本, 降本增效, 大大压缩了油田开发研究及建设时间。一般情况下, 一个油田的开发, 工程建设期间平均需要2、3年, 开发类设施工程投资将近15亿人民币左右;工程设施建成投产移交生产运维后, 大致需要花费20多年的时间进行设施的生产操作作业、设施的维修更新、设施的改建、扩建以及设施的延寿等。在此期间, 需要消耗大致20个亿人民币左右。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不难看出, 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点和关键更多是锁定在设施的工程建设阶段和生产运维阶段。因为工程建设阶段周期短、频、快, 但是投资金额高, 生产运维阶段周期长、慢、久, 运维成本自然也不会低, 更进一步印证了工程建设阶段和生产运维阶段的重要性, 尤其是生产运维阶段在面临设施运维时间长、维修改造费用高的特点, 其无疑是全生命期管理的重中之重。

通过以上总结和对比分析, 基于油田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所用时间, 从效率角度分析, 解决好工程建设阶段的数字化管理问题, 单位时间成本最低, 效率最高。基于油田全生命周期的建设费用, 从成本角度分析, 解决好油田生产运维阶段的需求, 就可以获得60%以上的成效。对于工程建设阶段, 涉及的基本设计、详细设计、E/P/C/I的各个阶段成果文件和设施竣工设计文件会导入到EDIS数据仓库进行存储、查询, 对于详细设计成果及其竣工图将会建立位号与文件对象的关联查询。同时, 在详细设计阶段, 三维布置模型、智能P&ID、工艺计算模型、结构计算模型等智能模型文件同步开始建立, 并会提交最终成果模型导入到EDIS数据仓库, 同步通过位号进行文件、模型、和数据的相互关联查询。但是在相对短暂的设施建设期间, 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信息 (包括前期文件) 的规范性采集、审查、导入等工作将会奠定设施全生命期管理的良性开端和先决作用。这个阶段的信息会随着工程建设的工作同步完成数字化工作, 但是这部分的数据相对静态, 更多的数据反映的是当前设施投产后的平台状态。如何能够真正做到设施全生命期的管理, 让设施全生命期持续变化和良性发展, 让设施信息“活”起来, 舞动起来, 让每个数据都以最新的姿态和面貌真实反映设施最新现状, 就需要做好设施生产运维阶段尤其是设施改、扩建的数据采集和更新, 并及时导入到EDIS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管理, 以促进应用、提升应用、推动应用。由此, 工程数字化的应用和全生命期的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三、价值体现之工作效率最大化

工程设施数字化采集入库工作只是第一步, 真正能够踏上路途的还得是系统的应用和数据的更新。做个形象的比喻“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信息化管理也是这个道理, 建成一个信息系统并不难, 关键在于建设完成后, 如何投入应用, 如何通过数据应用来提升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率、缩短事故抢修时间、增加标准化设计、减少设施设计时间、降低生产运维成本, 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等才是需要我们真正思考的问题。但是如何进行应用, 除了一些行政管理手段之外, 更多的是做好数据的动态、持续、时时的更新和管理, 借此抓住用户的需求, 想其所想, 否则工程人员、生产人员、安全应急人员等各级用户都会慢慢降低对系统使用的依赖度和关注度。另一方面, 系统及数据的应用主动、积极, 当然也会促升数据更新的及时、准确和高效。

尤其在工程设施改造、生产运维及安全应急方面, 工程设施数字化的作用和意义一览无遗。以前, 在做常规的改扩建项目及生产运营和安全应急抢修时, 工程设计及生产应急人员需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和时间查找相关的工程信息和数据。另一方面, 生产运维人员为了能够很好地进行设施设备的完整性管理, 在设施进入生产运营阶段后, 需要单独在后期找专门的队伍和人员, 花费一笔代价不菲的费用进行设施、设备属性及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梳理;对于改造设计承包商、供应商的选择上,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甲方无形中被原有承包商给“绑架”了, 因为当时原始设计资料和计算数据等都掌握在承包商手里, 甲方只能被动选择, 丧失了更多的主动权, 使得甲方的采办策略略显尴尬和被动, 否则甲方将要牺牲更多的成本和时间增长设计的周期和相关计算等。根据以上现状分析,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传统的数据查询和应用方式:1) “人海战术”方式在档案馆“大海捞针”式逐页、逐篇、逐本、逐册的查询和搜索海量信息, 费时费力, 查找的还未必准确。2) 当档案馆的纸质信息保存不全, 或者纸文件更新存放不当或者不及时, 就会导致耽误了功夫, 浪费了时间, 最终还找不到想要的数据和信息, 最终只能遗憾收场。3) 需要在分散各处查找相关信息, 包括生产部、作业区、甚至以前承包改造项目的设计承包商及个人。4) 如果各种收集文件的方式用尽, 最后就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和力气到设施现场进行出海调研, 进一步了解设施当前状态, 包括设施的改造空间能否满足、设施的位置及分布情况、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情况等。

基于以上工程信息的传统查找方式,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和不足:信息查找翻阅方式落后、老套;信息查找准确度难以保证;信息存储相对分散, 集中度不高;信息查找费时费力, 效率太低;信息查找成本过高;信息查找花费时间过长;数据信息的连续、完整性存档得不到保证;跨部门的信息移交和使用不连贯, 容易造成信息消耗及失真。

在进行了工程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以后, 我们查找数据时不再东奔西跑, 不再费时费力, 不再怀疑信息的准确度;面对决策时不再犹豫不决, 不再漫长等待, 进行承包商选择时不再“尴尬被动”, 可以随心选择;生产方不再费时费力找人采集数据就可以轻松享有和捕获相关信息。以上这些问题, 我们只需要打开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EDIS) , 通过几个关键字的检索和过滤, 想要的数据和信息就会立即映入眼帘。无论是要查找最新版还是成果文件历史版本;无论是要查找静态数据还是动态数据;无论是要查找二维平面图纸还是三维立体、空间展现模型;无论是要查找结构专业应力分析数据还是工艺计算数据;无论是要查找一个独立数据还是要查找一组相关数据;无论是要查找非结构化文档还是结构化数据;无论是要查找工程数据还是生产运维数据;无论是查找签字盖章版具有法律效应的PDF文件还是复用原声格式可编辑版本文件;都只需要简单的轻点鼠标便可轻而易举捕获和享有查询结果。

刚才, 我们形象地描绘了拥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工程信息的诸多优点。但是, 尽管有了工程设施全生命期数字化信息系统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和手段, 如果没有将工程信息和系统投入应用, 如果没有对工程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动态的更新, 那么查找到的信息就是过时的、淘汰的、不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数据, 面对这些过时的数据, 尤其用于指导工程设计、生产运维甚至安全应急突发事件时, 我们不能找到一手、准确的资料, 不能为我们的设计和抢修抢来时间, 错过“优快”的最佳时机和契机, 不利于公司的高效化、优快化管理和发展。那时, 我们只能无奈地将指导数据沦为参考数据, 仅仅用来衡量和说明当时的情况, 刚才描绘的美好前景就会变得黯然失色, 多少有点“书到用时方知少”的失意和惆怅。在面对工程设施改造如此频繁、如此密集的现状, 历史的数据就算可以轻松找到, 但是对于指导我们的改扩建设计、生产应用、应急维修只能说是略显苍白, 仅供参考而已。如果面对这种信息更新不当的尴尬局面, 我们还是不得不直面残酷的现实, 继续重复原有的信息查询和工作方式, 继续四处奔跑于档案馆、生产部、作业区、设计承包商之间查找最新信息;继续重新画图设计和出海调研, 那么刚才说的数字化工作永远都只是开了个头, 永远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高效和及时的使用。我们又将终点回到原点, 过时的数据总是被急于使用的用户抛弃在后, 岂不可悲可叹!

四、价值体现之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们在对一个在役设施进行改造时, 一般主要涉及对设施的“信息调研与收集、改扩建设计、完整性数据采集、信息查询与应用”等4个主要工作环节和阶段。其中, “信息调研与收集”主要指对在役设施的信息情况进行调研、收集、采集和摸底;“改扩建设计”主要指在役设施工程建设阶段的改造设计工作;“完整性数据采集”主要指完成工程阶段的改造建设工作后, 生产方按照生产运维需求进行设施设备属性等完整性数据采集梳理工作;“信息查询应用”指对设施的相关工程数据信息进行查询和使用。在未实施数字化工作之前, 我们进行改造设计最耗时的时间很多都会耽误在信息前期调研和数据收集时间, 往往有时候还会无功而返。开展数字化工作之后, 尽管在工程设计阶段增加了一些数字化特有的工作, 比如:模型建模及智能P&ID绘制等, 但是当实施过数字化以后的设施投入应用和改造后, 将会大大缩减信息的前期调研和后期的信息应用查询时间, 这个时间将会是成数量级的递减和压缩。如果完成数字化工作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设施改造的密集度增强, 工程信息将会变得越来越陈旧, 数据的生命力和价值将会逐年锐减。如果工程设施进行数字化并享有及时的数据应用和更新后, 数据一直处于动态、滚动式更新, 持续保证数据的最新状态, 随时提供业务查询使用和各项业务支持, 让数据的新鲜度、价值度永远都独具魅力和说服力, 力争能让每个数据都新鲜出炉, 鲜活应用, 激发数据活力和应用活力, 那么信息的应用将是最有效的价值体现和根本体现。

通过对下表的案例对照和数据分析不难看出, “未实施数字化、完成数字化未更新、完成数字化并更新”三项工作的价值体现、时间成本、工作量投入、工作性价比分析, 最终可以看出“完成数字化并更新”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也是我们最推荐的一种数字化工作方式。而传统的“未实施数字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过于陈旧和老套, 跟不上公司高速发展和应用需求。“未实施数字化、完成数字化未更新、完成数字化并更新”三项工作的时间周期依次呈二分之一下降趋势。当然, 随着设施改造次数及改造时间的增多、增长, “完成数字化未更新”的工作模式的优势将会大幅度逐年下降, 以至于最后信息的失真情况至少得是50%以上。由此说明, 数字化工作的更新和应用工作将是进行数字化的常态化、基础性、持久性工作, 也是保证其经济效益最大化和价值体现最大化的有效法宝。

五、总结

上一篇:X射线测厚仪下一篇:投入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