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群管理论文范文

2024-09-16

蜂群管理论文范文(精选12篇)

蜂群管理论文 第1篇

场地, 松框春繁春季蜜蜂场地选在背风向阳、比较干燥的地方, 最好能靠近沟渠和有蜜粉源。此时蜂群处于迅速繁殖时期, 应及时加入巢脾, 这就叫“松框”, 如果蜜源还不足时, 应加入蜜粉脾。

2. 及时补充饲料

缺蜜蜂群在蜂团处靠一张蜜脾 (封盖蜜脾轻轻划开蜜盖) 。蜂群严重缺蜜并有蜜蜂饿死和冻僵现象的, 将蜂群搬到室内 (20℃以上) , 用稀蜜喷蜂体, 促使蜜蜂复苏和吸食, 然后把储蜜脾或灌有蜜的蜜脾加在蜂团附近, 待蜂群安静后, 搬回原处, 继续包装好。此外, 采取巢门喂水, 以减轻工蜂团采水消耗体力和受损失。在当地有粉源的前20天开始给蜜蜂喂粉, 到自然界蜜粉源植物开花即停止人工喂粉。直接加储存花粉脾, 或把优质干花粉用蜜、糖水拌匀搓在巢脾的巢房内或做成花粉饼在框梁上喂。

3. 保温

早春气候不稳定, 寒流频至, 一定要给蜂群保温, 为蜂群安全、顺利度过越冬期创造条件。没有包装的蜂群 (尤其是山区) 在蜂箱外部加盖保温物, 堵塞缝隙, 缩小巢门。立春以后, 塞实箱体之间空隙, 进行内包装, 使蜜蜂发育适宜温度保持在34~35℃。

4. 促进春繁

早春保持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 利于蜂群产卵繁殖。将两个弱群或中等群合并在一个箱内, 中间用闸板隔开, 蜜蜂分别在两个巢门出入, 可以有效提高箱内温度, 使最大的卵圈出现在闸板两侧, 两个蜂群的卵形成统一整体。这比单群繁殖速度要快得多。

5. 蜂群重组

春季养蜂有“一只蜂王一群蜂”的说法。蜂群越冬期间有失王现象, 对于无王群, 诱入储备王或与有王群合并。蜂数少的弱群进入合并或组成双王群, 有利于繁殖、壮大和发展。汲取“过冬蜂箱一大片, 春天蜂箱搬一边”和“只见蜂箱, 不见蜂飞”的教训。

6. 奖励饲喂

早春气候较寒冷, 蜜蜂很少出巢采水, 可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 每天换一次;如巢内缺蜜, 可在晚上用糖水饲喂。奖励饲喂有利于促进蜂王产卵。

7. 扩大卵圈

如蜂王所产卵偏于巢脾一端, 蜂多于脾且气候良好, 可选其中一脾前后对调, 使卵圈迅速扩大至整个框。若只有3框子脾且两大一小, 则应将小的脾调入中间, 待子脾扩展到全框后再加脾。加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2脾的位置上, 先加的脾最好用育过卵虫的暗色巢脾, 这样蜂王易于接受, 产卵较快, 保温性能也好。

8. 强弱抽补

早春弱群保温及哺育力差, 产卵圈扩大程度有限, 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 换入空脾, 让蜂王产卵。这样既可发挥弱群产卵力, 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 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补给弱群, 使弱群变为强群。

9. 控病除害

蜂群式课堂管理的价值取向论文 第2篇

一、高效推进的形态,其即时惩罚的要求也符合行为主义教学取向,因而运用广泛、影响深远。而蜂群则不需要人的刻意监督,会自然地向蜜源飞去。虽然每一只蜜蜂都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飞行方式,而且一群蜜蜂凑在一起也许给人一种乱哄哄的印象,但实际上,整个蜂群都在向共同的方向飞去,在尊重个体独特性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的和谐。“蜂群”式课堂管理即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独立的“蜜蜂”个体,把整个班级视为“蜂群”;教师不再充当“看守人”,而是发挥“养蜂人”的作用,设置好“蜜源”,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实现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能够高效达成教育者的预设目标,但也日益呈现出弊端。改变“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方式,实施更适合当下教育实际情况的“蜂群”式课堂管理,有其必要性。

1、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要求必须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

“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建立在教师具有无限权威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冲击,那么,实施“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将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教师的权力和权威一方面源于教师的职业;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中,教师可通过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示,使学生形成“向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拓宽,教师在知识上的压倒性优势不复存在。而且,随着民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学生越发注重个体的自由和价值。这导致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使得学生不再像从前一样盲目服从教师,从而让实施“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变得困难重重。而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方式时,教师不再是一个看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引导者不需要紧握权威、强制学生向目标前进,而是需要在实现目标的路途上设置一个个辅助措施和激励措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接近目标。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能够降低教师对权威的依赖,使得在当下这个教师权威地位受到冲击的时代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成为可能。

2、“蜂群”式课堂管理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焕发其学习能量;对教师来说,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教师专注于教学,获得职业成就感。“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使师生处于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关系导致教师不得不提防学生可能挑战自身权威的举动,学生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逃避教师的惩罚。这样的课堂氛围是紧张的,是让人不适的,是不利于教学活动开展和学习效率提高的。而“蜂群”式课堂管理,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园丁”和“蜜蜂”的位置,形成一种目标一致、互利共赢的良性关系。在这种互利共赢的状态中,师生成为了并肩奋斗的盟友,可以推心置腹地表达想法,开诚布公地讨论问题,避免恐惧和对抗。这样的课堂氛围一定是轻松愉悦、美好和谐的。

3、“蜂群”式课堂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处于猛烈的变革之中,知识的更新换代也让人目不暇接。新的时代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外界的飞速变化,如何思考、决策和解决问题,如何造就自己的洞察力和创造性。可是,“全景监狱”式课堂管理只允许有一种声音、一种意见,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思维,没有为学生提供造就洞察力、创造性的机会。而“蜂群”式课堂管理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性,他们不会被强制灌输某种观点,拥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洞察力和创造性自然而然地得到了锻炼。“全景监狱”式的课堂管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紧张、焦虑、对立、压抑,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印象。一旦离开学校,离开教师和家长的强制,学生很可能不再主动学习,很难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的是轻松、愉悦、合作的快乐;在离开校园之后,学生也更容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革。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不作为,而是要更科学、更合理地作为。

3.1教师角色要从看守者转变为引导者

实施“蜂群”式课堂管理,首先需要教师明确自我定位,不要将自己定位为看守者,而是要定位为引导者。看守者的职责是看管,对一切不符合规定的举动都要严防死守、及时纠正;而引导者的职责是引领,引领前进方向,创设便利条件,并适当加以引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并最终有所收获。在这种管理目的的指引下,教师会“有为有不为”,会更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学生的某一种行为。例如,有些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时会出现一些咬笔杆、身体前后晃动、抓耳挠腮等看似不符合规矩的行为,只要不影响周围的同学和课堂秩序,教师大可“不作为”。如果教师为了维持表面上的秩序而纠正学生的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还可能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同时,作为引导者,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多强化、少惩罚。针对学生的不合理举动进行及时惩罚,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减弱或消失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受到惩罚后,学生的情绪通常会受到影响,其他学生或许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害怕惩罚只会让学生避免做出不合理的行为,而不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而强化则能够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行为是会受到认可和赞赏的。换句话说,就是想让学生怎样做,就使劲表扬已经这样做的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受表扬的学生的行为会得到强化,其他学生也会将这种行为视为榜样,他们的积极性也就会有所增强。

3.2增强课堂设计的吸引力

蜂群的行为看起来是自发的,但这并不说明养蜂人就无可作为。虽然养蜂人不会用强制手段驱赶蜜蜂飞行,但却能够通过柔性的方式———设置蜜源———引领蜜蜂飞行的方向。对于教师来说,要想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就应当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提升课堂的吸引力。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内容一定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而生动、多样、富有乐趣的教学形式也一定会让学生乐在其中。富有吸引力的课堂就像“蜜源”,吸引学生主动融入其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有了寄托,自然无心去扰乱课堂秩序,教师也可以从紧张的看管状态中解脱出来,享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3.3建立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蜂群快速繁殖秘诀 第3篇

一、转地落场分蜂快速繁殖。在夏秋季节,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同样要在蜂场转地前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确定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然后在转地落场后,在蜜蜂还没有试飞前,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空蜂箱里,最少也要2~3脾。第2天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这种分蜂繁殖法,提出去的蜜蜂不会飞回蜂群,提出去的蜂群群势也相对不会减弱,分出去的蜂群比较好饲养。利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公里外,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二、继箱底箱分蜂快速繁殖。在夏秋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如果要分蜂繁殖,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再把底箱摆好,继箱放在平箱上摆好。然后从蜂群里提出连蜂带子脾2~3脾,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上下蜜蜂不能互通,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1天后,介绍入1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分出群可能群势与蜂脾不相称,因此,提出去的蜂应尽量是幼蜂。此法的优点是用继箱分蜂,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三、同群同箱分蜂快速繁殖。在春夏季节,当蜂群群势达到6~8脾时,如果要繁殖蜂群,先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和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一个星期打开。在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根据蜂群内部情况,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匀,用中隔板从中间一分为二,使两边的蜜蜂不能互通。1天后,再在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即可。

四、换王季节分蜂快速繁殖。蜂场换王时,如果要分蜂繁殖,同样要把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女王出房前2~3天,把原蜂王连蜂带子脾提出2~3脾,作为繁殖群。继续繁殖,原群介入1只处女王,让其交尾。分出群作为繁殖群,可拉离原蜂场,也可摆在原蜂场。如有条件,可尽量拉离原蜂场,这样对以后繁殖饲养好管理。因为提出去的采集蜂也不会飞回原群,这样繁殖速度就快。

蜂群冬春管理措施 第4篇

1 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

要想让蜂群安全越冬,冬季和早春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非常关键。蜂群越冬室必须设在安静、黑暗的地方,如果阳光照射时间过长,容易引起工蜂出巢飞行,因此,白天应遮挡阳光,晚上给予蜂箱保温,箱的顶部、箱后和两侧用草帘包裹,外加一层塑料薄膜防雨。也可让蜂群室内越冬。越冬室要建在地高、温暖的地方,也可利用普通住房改成双层墙越冬室或简易地下蜂窖。越冬期间,蜂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2~5℃宜,温度过高蜂群活动量大,食量和粪便增加,体力消耗过大,形成早衰,甚至发生死亡。当温度高于8℃时,可采用通风、洒水等方法降温。低于-2℃以下也会使蜂群加强活动,造成下痢和死亡,这时要填补箱缝和孔洞,夜晚箱上要盖草帘并把巢门关小,白天适当多晒太阳。

早春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的温度、湿度。气温在0℃以下时,要对蜂箱及时进行包装,以免形成松散的越冬蜂团,气温在4℃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降温调节。箱巢门应根据蜂群大小留有适当空隙,以保持巢内空气畅通。晚冬以后,一般蜂王已开始产卵繁殖,框脾温度需要维持在30~33℃,这样可以减少工蜂的体力消耗,延长工峰的寿命和哺育时间,促进蜂群繁殖。另外,冬春要经常翻晒包装物,确保达到相对湿度在75%~85%左右。

2 及时补充短缺饲料

冬春正常情况下,边脾蜂蜜充足,说明饲料情况良好;边脾或第三张脾两角有封盖蜜,说明贮蜜短期够用,否则是饲料缺乏。补充蜜蜂饲料应在晴暖无风的傍晚进行,要把蜜或白糖按比例加开水拌好,趁温热时,注入空巢脾内或放入专用饲喂器里,再将注入过糖的巢脾或饲喂器放入箱内蜂脾外侧。如果发现有工蜂即将饿死,可将蜂箱搬到室内,把室温控制在20℃左右,往蜜蜂身上稍微喷些稀蜜水,工蜂复活后,将巢内空脾换上蜜脾,等工蜂全部上脾后,再降温使蜂群结团,然后搬到原处包装好。

3 谨防蜂蜜缺水死亡

越冬期间,箱内空气如果过于干燥,饲料便会结成晶,蜂群就会出现口渴,此时要给口渴的蜂群及时喂水。可采用在巢门口喂水的方法,水中可加0.2%左右的食盐,水中不能加糖和蜜,防止不口渴的工蜂也采水,引起蜂群的不安。晚冬期间,每隔1周要对巢门口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死亡蜜蜂堵住巢门,立即用铁丝圈成钩子把箱底死蜂掏出。

4 适当紧脾防止盗蜂

根据箱内越冬蜂适龄情况,确定紧脾的程度,如果越冬蜂适龄,其隔板外边所附的蜜蜂以基本铺满即可,如果越冬蜂过老,隔板外的蜜蜂则应多一些为好,否则更替期新蜂接替不上,会影响春繁。紧脾时切忌过于缩紧蜂巢,更不可以强群放单脾,因为当外界中午时段气温升高,强群单脾蜂群就会出现大量无巢可护的工蜂出外飞翔,很多工蜂傍晚气温降低时不能回巢而冻死在外面。因此,外界气温变化给蜂群带来的损失要比强群单脾的要少得多。此外,强群单脾的蜂群其大量的飞翔蜂给其他弱群会造成威胁,容易突破弱群的防线引起盗蜂。

5 早春及时强弱合并

早春随着外界气温回升,蜜蜂进入发展时期,这时要抓紧育王分蜂,培育蜂王,更换老残蜂王。凡具备条件的,应采取人工移虫育王,组织交尾群。同时,要抓紧造脾,适当加入空巢脾,扩大蜜蜂产卵圈,促进繁殖,培养强群。根据蜂势和自己蜂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强弱互补、抽强补弱工作,而不能无计划地一味抽强补弱,如果将所有蜂群都变成中等群,就会严重影响当年生产和收入。对特别弱的群,在开始紧脾繁殖时就应果断地合并。当弱群护脾蜂达不到要求时千万别抽强补弱,否则弃虫、缩卵圈现象就会发生,有时连周边的封盖蛹都有被冻坏的危险。抽强补弱的时机是在进入增殖后期,宜采用强群给弱群补上带蜂出房脾,或弱群的虫卵脾调入强群孵育等方法。

6 早春抓紧治螨治病

蜂群箱外检查的6个注意点 第5篇

1:蜂群内部食物问题:蜜蜂在越冬的时候,可以用手提一下蜂箱的后面,如果感觉沉重,就说明蜂群食物充足,如果很轻,则是有缺糖的可能,最好能打开蜂箱查看蜂群食物情况。2:在巢门口若发现有蜂脾蜂蜡的碎屑、和肢体残缺的死蜂,说明箱体内有鼠害,也是需要开箱检查,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3:蜂群是否失去蜂王:在繁殖的季节,工蜂繁忙而有序的进出蜂箱,且回巢的工蜂大多数都携带有 蜂花粉 团,表示该群正常,有蜂王在里面;若其他群都正常,而有个别蜂群无蜜蜂来回进出,那么很有可能是失去蜂王,要采用相应措施来补救。

4:发现病虫害:如果在巢门口发现了翅膀残缺不全的幼蜂在爬行,则说明蜂群可能有螨害;若发现巢门口有白色或黑色的,大小为半个黄豆粒左右的小石子状的物体,那么就有白垩病的可能。

5:蜂群农药中毒:在蜂巢门口突然发现很多死去的工蜂,并且死蜂的腹部小,翅膀上翘,吻伸长,有的蜜蜂后足还带有花粉团,并且负责蜂巢守卫的工蜂凶暴,容易被激怒,说明蜂群发生了农药中毒的现象。

揭秘美国蜂群失踪之谜 第6篇

2008年10月的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职业养蜂人罗宾贝格像平常一样去他的蜂房巡视,眼前的景象让他非常震惊:那些成天在他眼皮底下飞来飞去的工蜂突然消失了,三千只蜂箱中只剩下一些蜂王和它们下的卵!

蜂房出奇的安静,罗宾贝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工蜂到哪里去了?它们是迷路回不了家了?还是突然爆发了疫病死在了外面?罗宾贝格发动所有亲友帮忙寻找。大家把方圆百里内的果园、农场、花圃等都找遍了都没找到。

在大家的建议下,罗宾贝格把这件事告诉了当地的昆虫学家伍斯德。伍斯德一听立刻赶了过来。

他将一份厚厚的报告递给罗宾贝格说:“不只是你一个人经历了这样的损失!”罗宾贝格急不可耐地打开报告,上面的数据让他惊呆了:数以亿计的蜜蜂陆续从美国35个州的养蜂场飞走,然后神秘消失。伍斯德告诉罗宾贝格,动物学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蜂群崩溃综合症”。几乎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蜜蜂出走事件。目前,还没找到它们失踪的原因……

因为要出差,伍斯德很快就离开了,留下罗宾贝格独自发呆。他的妻子米娜一年前得了糖尿病,大儿子扎克刚刚考上私立大学,还有房贷。现在,蜜蜂没了,一切都完了!

然而几天后,伍斯德打来电话说,政府已经决定拨款补贴养蜂人的损失。拿到钱,罗宾贝格不听众人劝告,又买了3000箱蜜蜂。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他反复研读了伍斯德留下的资料。罗宾贝格像照料婴儿一样照料着蜜蜂,凡是资料上提到的可能原因,他都尽量避免,但灾难还是重演了。人们对罗宾贝格的遭遇议论纷纷,并开始散播蜜蜂是被外星人收走的言论。

伍斯德通过仔细考察了各地蜜蜂失踪的环境后,决定自建一个养蜂点。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次蜂房里的温度和湿度,并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加以分析。

一天,伍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一只蜜蜂幼虫上出现了红色寄生虫“瓦螨”。它们和蜜蜂的幼虫一起生长,长大后寄生在蜜蜂体外。

所以,发现“瓦螨”后,伍斯德马上写了份报告传到研究中心。但是CCD推翻了他的预测。因为大量数据表明:在很多存在CCD的蜂巢中,螨虫的疫情并不十分严重。不过,研究中心带给他们一个好消息:宾州大学的昆虫学家黛安娜?考克斯?福斯特取得了进展,她发现了一种被称为以色列急性麻痹病毒(IAPV)的特殊病毒,它可能是导致蜜蜂集体失踪的元凶。

可是这种结论也很快被推翻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CCD研究中心通过两人提供的数据和资料,达成共识:失踪蜜蜂的免疫系统出现了某种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制造者,就是人类,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导致了蜂群的大量失踪!

不久后,伍斯德根据从蜜蜂花园收集到的数据,写成论文发表。他在论文中呼吁:请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蜂群晚冬早春话管理 第7篇

1 创造良好的蜂箱环境

晚冬早春应随外界气温的变化来调节蜂箱的温、湿度。气温在0℃以下时, 要对蜂箱及时进行包装, 以免形成松散的越冬蜂团, 气温在4℃以上时应及时进行降温调节。箱巢门应根据蜂群大小留有适当空隙, 以保持巢内空气畅通。晚冬以后, 一般蜂王已开始产卵繁殖, 框脾温度需要维持在30℃~33℃, 这样可以减少工蜂的体力消耗, 延长工蜂的寿命和哺育时间, 促进蜂群繁殖。另外要注意经常翻晒包装物, 确保达到相对湿度75%~85%左右。

2 及时检查蜜蜂饲料情况

正常情况下, 边脾蜂蜜充足, 说明饲料情况良好;边脾或第三张脾两角有封盖蜜, 说明贮蜜短期够用, 否则是饲料缺乏。补充密蜂饲料应在晴暖无风的傍晚进行, 要把蜜或白糖按比例加开水拌好, 趁温热时, 注入空巢脾内或放入专用饲喂器里, 再将注入过糖的巢脾或饲喂器放入箱内蜂脾外侧。如果发现有工蜂即将饿死, 可将蜂箱搬到室内, 把室温控制在20℃左右, 往蜜蜂身上稍微喷些稀蜜水, 工蜂复活后, 将巢内空脾换上蜜脾, 等工蜂全部上脾后, 再降温使蜂群结团, 然后搬到原处包装好。

3 谨防蜂蜜缺水死亡

越冬期间, 箱内空气如果过于干燥, 饲料便会结成晶, 蜂群就会出现口渴, 此时要给口渴的蜂群及时喂水。可采用在巢门口喂水的方法, 水中可加0.2%左右的食盐, 水中不能加糖和蜜, 防止不口渴的工蜂也采水, 引起蜂群的不安。晚冬期间, 每隔1周要对巢门口进行检查, 如发现有死亡蜜蜂堵住巢门, 立即用铁丝圈成钩子把箱底死蜂掏出。

4 适当紧脾防盗蜂

根据箱内越冬蜂适龄情况, 确定紧脾的程度, 如果越冬蜂适龄, 其隔板外边所附的蜜蜂以基本铺满即可, 如果越冬蜂过老, 隔板外的蜜蜂则应多一些为好, 否则更替期新蜂接替不上, 会影响春繁。紧脾时切忌过于缩紧蜂巢, 更不可以强群放单脾, 因为当外界中午时段气温升高, 强群单脾蜂群就会出现大量无巢可护的工蜂出外飞翔, 很多工蜂傍晚气温降低时不能回巢而冻死在外面。因此, 外界气温变化给蜂群带来的损失要比强群单脾的要少得多。此外, 强群单脾的蜂群其大量的飞翔蜂给其它弱群会造成威胁, 容易突破弱群的防线引起盗蜂。

5 强弱互补巧合并

早春随着外界气温回升, 蜜蜂进入发展时期, 这时要抓紧育王分蜂, 培育蜂王, 更换老残蜂王。凡具备条件的, 应采取人工移虫育王, 组织交尾群。同时, 要抓紧造脾, 适当加入空巢脾, 扩大蜜蜂产卵圈, 促进繁殖, 培养强群。根据蜂势和自己蜂场的具体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强弱互补、抽强补弱工作, 而不能无计划地一味抽强补弱, 如果将所有蜂群都变成中等群, 就会严重影响当年生产和收入。对特别弱的群, 在开始紧脾繁殖时就应果断地合并。当弱群护脾蜂达不到要求时千万别抽强补弱, 否则弃虫、缩卵圈现象就会发生, 有时连周边的封盖蛹都有被冻坏的危险。抽强补弱的时机是在进入增殖后期, 宜采用强群给弱群补上带蜂出房脾, 或弱群的虫卵脾调入强群孵育等方法。

6 早春抓紧治螨治病

山东及周边地区蜂群春季管理 第8篇

1 春繁前的准备

1.1 场地的选择

在场地选择时:第一是要有较早的粉源, 如榆树、柳树、桃杏树, 有早油菜就更好了;第二是放置蜂群场所的小气候要温暖、高燥、向阳、避风;第三是蜂箱前面应该宽畅, 有利于蜜蜂飞翔;第四是场地应环境幽静, 人畜稀少。

1.2 调整蜂群群势

准备进入春繁前夕是调整群势的最佳时机, 调整工作应在奖励饲喂之前, 蜜蜂尚未进行认巢飞翔时进行。对群势较弱且强弱相差很悬殊的必须进行调整。

1.3 治螨

治螨工作必须在子脾封盖前结束。由于这是一年中最早的一次治螨作用很大, 这时治螨杀死一只相当于4个月后的几百只。

2 春繁蜂群的组织

2.1 调整繁殖的基数脾

刚开始繁殖时采用1~2脾繁殖, 群势很强的用2张脾, 一般情况下采用单脾繁殖, 这样蜂王产子集, 中蜜蜂密度大保温好, 也不容易发生盗蜂, 同时要根据巢内需要及时加脾, 缺粉加粉脾缺产卵巢房加空脾, 再就是营养充足取食方便、子脾和出房新蜂比较健壮。繁殖可采用双王群。

2.2 放开关起来的蜂王

这要和调整蜂群基数脾同时进行, 要选择气温13℃以上的午前进行, 把应该紧出来巢脾上的蜂抖落在箱底, 让蜜蜂爬到留着的巢脾上去, 留下的巢脾应该没有雄蜂房能有花粉最好, 放开蜂王。

3 繁殖期的管理

3.1 做好内外保温

蜜蜂育儿要有34.4℃、的巢温, 而春繁阶段初期外界温度比较低, 最低可大0℃以下, 为了蜂群保持恒温育儿, 一方面密集群势, 另一方面利用保温物做好蜂箱的内外保温。

3.2 奖励饲喂

早春繁殖外界缺少蜜粉源, 为了保证蜂群的正常繁殖我们要人工奖励饲喂糖浆和蜂花粉以刺激蜂王产卵增加繁殖速度。具体做法是:糖浆的浓度是糖水比2:1或是3:2, 要将糖浆煮沸等到温度降到40℃, 喂1次/d或是隔天1次;饲喂花粉, 有保存好花粉脾最好, 如果没有就喂天然花粉或人工花粉, 饲喂前先用洁净的水 (烧开后冷却的水亦可) 将花粉喷湿使花粉粒吸潮变散, 然后加入纯净蜂蜜比例是10:1合匀, 饲喂时将花粉捏成条放入塑料袋中, 将塑料袋剪几个小口, 口侧向上放在框梁上, 这样既利于花粉保湿又方便蜜蜂取食, 要以多数蜂群采食完后再喂下一次。

3.3 喂水

春繁时期外界气温低, 如有寒潮工蜂无法出巢采水, 这时喂水非常重要, 要让蜜蜂养成在巢边采水的习惯, 就要在巢边放饲水器。水一定要洁净, 以凉开水为好, 也可以在水里加上少许食盐。

3.4 适时加脾扩大子圈

由于刚开始繁殖时留脾很少, 为了不发生蜜粉压子, 脾内贮蜜、存粉不要过多并且要适时加脾。发生压子时子圈扩展不开, 可把加高的房壁和封盖割去喷上清水, 在旁边加一张空脾, 让蜜蜂把原来脾上的蜜搬到空脾里, 这样原来的脾子圈扩大了, 同时蜜蜂也会将新加的脾清理干净, 以备蜂王产卵。

3.5 强弱互补调整蜂群

在春繁过程中由于各群死亡数量和蜂王产卵量不一, 就会出现有的群子多蜂少而有的则蜂多子少现象。这时就要对蜂群进行调整, 把子多蜂少的卵虫脾抖掉蜂后加入蜂多子少蜂群里哺育, 也可以将蜂少子多群的卵虫脾和蜂多子少群正在出房的封盖子脾对调, 以加强子少蜂多的群势。这样做可以让所有蜂群都得到快速发展。

3.6 提早育王

经过前一阶段的繁殖, 蜂群群势迅速增加变强, 这时蜂场中的老劣王群会出现分蜂热, 为了控制这些蜂群的的分蜂就要提早育王来更换这些老劣王, 同时也可以组织双王群用。

3.7 分批加继箱

经过春繁蜂群群势增强, 这时要适时根据蜂群情况, 给群势强的蜂群逐步加上继箱为蜂产品生产做好准备, 同时也为蜂群的发展增加空间。这个工作要在第一个主要蜜源到来前10~15d完成。

4 春繁期间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预防蜂病有病早治

春繁开始阶段外界气温很低, 这阶段蜂群又面临着新老更替, 外界也没有蜜、粉源, 且寒潮频繁发生同时还伴有阴雨天, 蜜蜂的数量又在下

行业论坛

浅谈鹅的产业化发展

王相帅 (山东省高密市畜牧局261500)

中图分类号:S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 (2012) 05-0087-02

鹅属草食家禽, 对青粗饲料利用率高, 全身都是宝, 越来越多的地区把养鹅视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集约化饲养程度不高, 经营专业化、配套化水平较低, 严重影响着鹅产业的充分发挥。现代化鹅的生产势在必行,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业设施装备进行鹅的生产, 用现代化的经济方法管理鹅的生产加工, 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鹅品种资源和饲料资源, 建立相应的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 按国家绿色食品的卫生准则科学组织生产, 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鹅的生产, 高效率生产鹅肉、鹅肥肝、羽绒及多层次转化增值, 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 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是鹅的生产发展方向。

1鹅生产的基本情况

鹅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作为一项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产业, 是一个朝阳工程, 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呈不断增长趋势。我国是世界养鹅第一大国, 近几年养鹅数量每年以5%~6%速度递增。据统计2004年我国鹅存栏2.28亿

降, 哺育任务加重, 这时蜂群很容易发生疾病。在山东地区近些年来最容易发生:白垩病和欧、美洲幼虫腐臭病等幼虫病;爬蜂病、孢子虫和副伤寒等成年蜂病。养蜂者要根据自己蜂场的情况加以防治。尽量做到蜂场的环境优越, 保持蜂场环境卫生和场地干燥, 如果自己蜂场没有病史周围也没有有病蜂场, 不要用药物预防, 以免破坏蜜蜂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系统, 降低抗病能力。在日常检查蜂群时, 要注意巢内外情况, 发现情况要及时进行检查找出病因, 做到及时治疗, 要在病情初期发病很少时尽快治疗, 对未发病的蜂群也要进行全面预防, 以免蔓延开来, 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白垩病和欧美洲幼虫腐臭病等有虫病的治疗, 在做到对症用药的同时要换箱换脾, 将换下来的蜂箱消毒, 病脾要焚烧, 为了根除病原不要吝惜病脾上的子;对于爬蜂病、孢子虫和副伤寒等成年蜂病的治疗, 在用药的同时还要改善饲料和水源并且还得换脾换箱, 尽可能的把带病原的东西换掉。

4.2 调整好蜂与脾

春繁开始要紧脾使蜜蜂密集这时蜂只, 占世界总存栏数2.62亿只的86.9%;出栏4.94亿只, 占世界总出栏的92.73%;鹅肉产量1974t, 占世界总产鹅肉量的92.6%。中国羽绒产量约20万t, 出口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50%。鹅肥肝产量300t, 国内市场供不应求。鹅的产品已销往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及港澳地区, 入世后为产品出口带来新的机遇。

鹅的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 是集鹅的育种、屠宰加工、鹅肥肝深加工、鹅食品加工、鹅羽绒加工、生化制药、日用化妆品研发生产加工的鹅产业集群, 走出传统鹅的饲养误区, 打破传统鹅的加工生产模式, 用高科技的手段, 生产出最终的末端产品。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2带动农民致富, 发展农村经济

鹅是草食家禽, 耐粗饲, 消耗精料少, 生长快, 抗病力强, 可充分利用杂草、农副产品、牧草等, 非常适合农户饲养。初步估算, 饲养一只肉鹅可获利10~15元, 为肉鸡的2~3倍。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群是蜂多于脾的状态, 这样为日后蜂群繁殖的保温、加脾饲喂等工作获得了主动, 也为由于蜂群新老更替造成的群势下降做好了准备。到新老更替时期, 前期随着不断加脾扩大子圈, 蜜蜂的密集程度下降, 这时要通过全场蜂群的调整尽量保持蜂脾相称, 到更替的后期由于信封比例增加, 不与能力增强, 外界的温度也回升了, 相应加脾的速度加快, 蜂脾关系低于蜂脾相称的水平就可以了, 保持在每脾附蜂2000~3000只。

4.3 喂足花粉

蜂群管理论文 第9篇

1 香薷形态特征

香薷在植物学上分类, 属唇形科香薷属, 为一年生草木植物。高30~80 cm, 有的可达80~100 cm, 全株有薄荷香气。茎直立, 四柱形, 密被短柔毛, 对称分枝。叶对生, 有柄, 披针形, 先端尖, 边缘有锯齿, 表面绿色, 背面略呈紫色。穗状花序, 着生于主枝或分枝的顶端, 多花组成, 偏向一侧, 花萼钟状, 5齿裂, 具腺毛, 花冠4裂, 浅紫色, 花蕊4枚, 萼管基部泌蜜, 小坚果, 卵形, 褐色。

2 开花泌蜜规律

在皖西大别山区, 据多年观察记载, 香薷花期每年从寒露开始到立冬后7 d, (10月至11月16日) , 开花泌蜜约30 d。香薷不耐炎热、干旱, 气温高达30℃以上不泌蜜, 花期也短, 泌蜜适宜温度以15~20℃为好;昼夜温差大, 泌蜜好;阴坡处生长好, 泌蜜量大;海拔较高, 生长较好, 泌蜜量大。香薷泌蜜质量好坏还取决于花前期雨量和开花期天气。春夏雨水充足, 香薷生的多, 长势好, 泌蜜丰富。开花泌蜜前若下一场透雨, 雨后天气晴好, 必获丰收。此外, 海拔较高的地区, 香薷泌蜜的起止时间均提早。香薷花穗的分布为20~100穗/株, 数量不尽相同。开花顺序上, 一般是主枝花穗在先, 分枝及再生枝花穗在后, 连续不断的时间较长。开花期间, 每天9:00—15:00泌蜜最好[4,5,6]。

3 香薷花期的中蜂群管理

3.1 贮备蜜脾, 留足越冬饲料

香薷流蜜期间先要考虑越冬蜜脾, 而不应该急于取蜜。每隔几天抽留1次封盖蜜脾, 集中妥善保存, 同时补充等量的空脾。潜山地区蜜蜂养殖过程中, 平均每框越冬蜂需要越冬饲料2.0~2.5 kg, 从而度过11月至翌年3月的越冬期。确定蜂群越冬数量, 区别强群和弱群, 做到宁足勿缺。

3.2 适时组织生产群, 强群取蜜

蜂群管理中, 应当将蜂群分为主群、副群, 比例为1∶1, 最好是1∶ (2~3) , 主要划分依据是蜂王状况和群势, 其中主群作为采蜜群, 副群作为繁殖辅助群, 以不断地抽起副群封盖子脾补充主群群势[7,8]。进入流蜜盛期, 使副群的外勤投入主群, 将副群搬走, 由此将主群培养成强大的采蜜群。

3.3 注意加础造脾

香薷花期, 蜂群采集积极, 处于兴奋状态, 造脾积极性也高。在抽留蜜脾时, 可以取蜜后, 将老巢脾离框梁3~7 cm的下部成弧形割掉旧脾, 将其放入需要加脾的蜂群中间位置, 让其造新脾。可于傍晚在子脾之间加础造脾, 待造到7~8成时, 放到蜂群中央, 供蜂王产卵。

3.4 加强繁殖, 培育适龄越冬蜂

香薷花期, 蜜源充足, 利于繁殖越冬蜂。在整个花期要保证蜂王有充足的产卵巢房。防止蜜粉压缩产卵圈, 应做到及时取成熟蜜, 且流蜜后期及时调整群势、紧缩蜂巢, 使蜂群保持密集状态, 既利于繁殖, 又有利于保湿[9,10]。

3.5 后期适当保温, 严防盗蜂

皖西大别山区昼夜温差较大, 香薷花期要防止寒露风和霜冻的突然袭击, 后期根据蜂群强弱, 要注意蜂群适当保温, 关闭纱窗, 糊严箱缝。又因香薷蜜味清香, 扩散强烈, 故流蜜后期要严防盗蜂。逐步缩小巢门, 尽量减少开箱检查, 要及时刷洗取蜜工具保存好。对弱小蜂群, 最好用草帘盖在蜂箱上, 使之不受阳光照射, 以免蜜味散出, 招惹盗蜂。开始在摆设蜂群的场所, 应尽可能选择在宽敞、开阔地带。陈列蜂群时, 使群与群之间距离稍远一些。这样取蜜时, 可减少互相干扰, 也便于预防盗蜂。

参考文献

[1]徐万林.中国蜜源植物[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出版社, 1983.

[2]葛凤晨.谈谈蜂群越冬饲料[J].中国养蜂, 1983 (5) :4-5.

[3]瞿纯, 董霞.香薷属蜜源植物的研究与利用[J].蜜蜂杂志, 2009 (8) :41-42.

[4]王彪, 罗应国.宁夏南部山区密花香薷泌蜜规律及蜂群管理要点[J].蜜蜂杂志, 2009 (8) :40-41.

[5]董霞, 汪建明.香薷属两种蜜源植物人工栽培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13 (3) :319-323.

[6]葛蓬, 李杰銮.长白山区香薷的泌蜜习性及花期蜂群管理[J].养蜂科技, 1997 (4) :31.

[7]陆明华, 周横.初春蜂群管理[J].新农业, 2012 (3) :49.

[8]关阵英.谈北方地区各阶段蜂群管理的蜂脾关系[J].蜜蜂杂志, 2012, 32 (3) :25.

[9]徐卫滨.改进蜜蜂群算法的最优种群结构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3 (1) :10-14.

蜂群快速繁殖秘诀 第10篇

一、转地落场分蜂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 蜂场如果要分蜂繁殖, 同样在蜂场转地前, 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 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然后在转地落场后, 在蜜蜂还没有试飞前, 连蜂带脾提入到摆好的空蜂箱里, 最少也要2~3脾。次日介绍入1只产卵王或处女王。这种分蜂繁殖法, 提出的蜜蜂不会飞回蜂群, 提出去的蜂群群势也相对不会减弱, 分出群比较好饲养。利用同样的原理, 也可以在早、晚提出分蜂群, 把分蜂群运到离原蜂场直径3公里外, 这样采集蜂飞不回原群, 分出群也比较好饲养。

二、继箱底箱分蜂快速繁殖。

在夏秋季节, 当蜂群群势达到8~12脾, 如果要分蜂繁殖, 先把产卵蜂王预备好, 处女王的出房时间确定后, 再把底箱摆好, 继箱放在平箱上摆好。然后从蜂群里提出连蜂带子脾2~3脾, 提入摆好的底箱或继箱里。要注意继箱与底箱隔开, 上下蜜蜂不能互通, 提出的子脾最好是正在大量出房的封盖子脾。1天后, 介绍入1只产卵的蜂王或处女王台。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提出去的采集蜂会飞回原群, 分出群可能群势与蜂脾不相称, 因此提出去的蜂应尽量是幼蜂。还要有一定的糖脾, 若无糖脾, 第二天一定要补足饲喂 (1:1) 。该法的优点是用继箱分蜂, 蜂场放蜂的面积不扩大。

三、同群同箱分蜂快速繁殖。

在春夏季节, 当蜂群群势达到6~8脾时, 如果要繁殖蜂群, 先诱入产卵王或介绍处女王, 把产卵蜂王预备好和处女王出房的时间确定, 再把另一个巢门在分蜂前一个星期打开。在新打开的巢门有蜜蜂出入之后根据蜂群内部情况, 把两边子脾、蜜粉脾调均等, 用中隔板从中间一分为二, 使两边蜜蜂不能互通。1天后, 再在无王的一边介绍入1只产卵蜂王或处女王台即可。

四、换王季节分蜂快速繁殖。

寒地蜂群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第11篇

一、美洲幼虫腐烂病

1.病原

主要是幼虫芽孢杆菌,菌单生或呈链状,此杆菌为兼性厌氧菌,在pH6.5~7.0和温度37℃ 下最适宜于生长。

2.病症

蜂孵化24h内的幼虫易感染此病,5-6日龄幼虫出现明显症状,一般在封盖以后死亡,初期症状不明显,患病幼虫失去正常的白色光泽,逐渐变成咖啡色,死亡幼虫呈褐色和黑色,椎形状。封盖的子房盖呈现下陷、湿润、穿孔的特征。只有工蜂幼蜂虫才易染美洲幼虫腐烂病,蜂王和雄蜂幼虫不易感染此病。

3.药物防治

用磺胺噻唑钠针剂2mL或片剂0.5g与1:1糖浆混合,每天饲喂一次药剂糖浆连续5~7d为一个疗程,间隔3~5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土霉素或四环素,药剂20~25万单位与1:1糖浆500g混合,疗程与磺胺噻唑钠针剂相同。

二、欧洲幼虫腐烂病

1.病原

有多种细菌,主要是蜂房链球菌,还有蜂房芽孢杆菌等。

2.病症

病欧洲幼虫腐烂感染的常常是4~5龄蜜蜂幼虫。发病初期,染病的幼虫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便改变了在巢房的正常位置,随后很快死亡,虫体变软并腐烂、呈褐色,放出酸臭气味,但有的只有少许臭味或没有臭味。病欧洲幼虫腐烂病主要发生于气温较低的早春,特别是弱小蜂群和蜜源缺乏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3.药物治疗

用链霉素20万单位与1:1糖浆500g混合,每群每天喂给糖浆250~500g一次,连续4~5次为一个疗程,间隔3~5d进行下一个疗程。土霉素或四环霉素,治疗剂量和饲喂方法同链霉素相同。对病情严重的蜂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采用换箱换脾等综合措施。

三、囊状幼虫病

囊状幼虫病又名囊雏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不同蜂种对该病的抵抗力不一样,西方蜜蜂抗性较强,中蜂则容易感染发病,多发生在4-6月。

1.病源

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30毫微米。一个患病幼虫死亡尸体里含病毒,能使3000个以上幼虫染病,传染力极强。

2.病症

1~2日龄幼虫最易感染此病,潜伏期5~6d,封盖前后的幼虫死亡,染病前期症状不明显,刚死亡的幼虫颜色无明显变化,头部形成勾状,背部出现棕色点,逐渐变成暗灰色,皮下渗出液赠点,略待黄色,形似水袋,这是此病的典型症状。

3.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发病可采取中药进行防治,一是华千斤藤(又名海南金不换),50g对水2.5kg,煎煮过滤,用药液按1:1药物治疗的比例配成糖浆,每框蜂饲喂糖浆50~100g,隔2~3d喂药一次,连续4~5次为一个疗程。二是半枝连,药物配制方法同华千金藤相同,都能收到一定效果。

四、孢子虫害

该病又名“微粒子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性病害,在本省主要发生于早春季节。

1.病原

是由原生物蜜蜂孢子虫引起的。

2.病症

个体初期腹部膨大,随病情恶化,导致消化机能紊乱,体质衰弱,翅膀颤抖,常爬上框梁上或箱底,有的腹部变黑,爬出箱外死亡。

3.药物治疗

依米丁(又名吐根碱)用0.3g与1:1糖浆500g混合,每天1次,连续5~7d为一个疗程。

五、大、小蜂螨病

1.病原

蜂螨属节肢动物门,蛛行网,蜱螨目,暴螨科螨类。成虫分雌、雄两种虫体?,大、小蜂螨病是由于寄生于蜜蜂体外引起的寄生虫病害。雄螨与雌螨交尾后便死亡。因此在蜂巢里不易看到雄螨,雌螨平均寿命为43~45d,在东北地区大蜂螨能在蜂巢里越冬,能存活6~7个多月。多发生在6-8月份。小蜂螨在黑龙江省不能越冬,是一种季节性病害。

2.病症

蜜蜂发育不育,身体衰弱,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严重时子脾上的蜂儿和蛹大批死亡,有能够羽化幼蜂翅残缺或根本无翅。在蜂箱前和蜂场地上乱爬聚集于洼坑内死亡,甚至全群死亡。

3.药物治疗

应用螨扑系氟胺氢菊酯农药,每箱一片挂在蜂脾间,即可长期落螨,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一种药。

六、麻痹病

蜜蜂麻痹病又名黑蜂病、瘫痪病,是成年蜜蜂的一种传染病害,发生于春秋两季。

1.病原

蜜蜂麻痹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有慢性和急性麻痹病毒两种。

2.病症

患病蜜蜂由于全身处于麻痹状态,表现吻伸出,翅膀、足、腹部颤抖,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多数病蜂螫针失去作用。有的病蜂体躯颜色变黑,绒毛脱落,腹部膨大,常被工蜂驱逐箱外。

3.药物治疗

人工蜂群算法综述 第12篇

自然界的群居生物, 如蚁群、鸟群、蜂群等, 它们的个体结构十分简单, 但个体之间通过交流协作表现出的行为却十分复杂, 产生了群体智能。群体智能[1]指的是“简单智能的主体通过合作表现出复杂智能行为的特征”, 它具有自组织、分布式控制、全局信息传播等特点, 突出了群体中个体之间通过协作而表现出复杂行为的涌现现象。人们开始关注这种现象并研究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机理, 用计算机仿真其中可循的规律, 模拟产生出一系列解决传统优化问题的新方法, 使许多在人类看起来高度复杂的优化问题得到完美的解决。群智能算法是模拟自然界生物的群体行为而构造的随机优化算法, 每个个体被看作一个独立的智能体, 将个体的进化或觅食行为模拟成对解的搜索和优化过程, 将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模拟为对求解问题目标函数的度量, 将个体的优胜劣汰的进化或觅食过程模拟为用好的可行解替代坏的可行解的过程, 从而形成了“生成+检验”的迭代搜索特征。

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迭代搜索特征的群智能算法。1946年, 德国生物学家Frisch首先破译了蜜蜂采蜜后回蜂巢跳舞所包含的信息, 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在蜜蜂种群中, 各个社会阶层的蜜蜂只能完成单一的任务, 但不同阶层的蜜蜂之间通过摇摆舞、气味等多种信息交流方式可以使整个种群协同完成如筑巢、收获花粉等多种工作[2]。美国的Seeley由此最先提出了蜂群的自组织模拟模型。随后, 美国的Teodorovic进一步提出了蜂群优化算法[3]。土耳其的Karaboga于2005年提出了较为完善的人工蜂群算法模型, 他发现用人工蜂群算法求解非限制性数值优化函数方面比常见的启发式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4]。人工蜂群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收敛性, 它利用非雇佣蜂贪婪选择雇佣蜂进行跟随, 加快了算法的迭代速度, 同时又利用侦查蜂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 增加了解的多样性。该算法的突出优点是每次迭代都进行全局和局部搜索, 因此找到最优解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 人工蜂群算法原理

2.1 生物背景

在蜜蜂社会里, 它们过着一种类似于母系氏族的生活。蜜蜂群体中有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种类型的蜜蜂。其中工蜂是数量最多的蜜蜂, 主要承担着寻找食物源、采集蜂蜜、储存蜂蜜等工作。这些工蜂采集完蜂蜜回巢后, 会在蜂巢上右一圈、左一圈地跳“8”字舞。在直线阶段时, 腹部还会左右摇摆, 摇摆的方向表示采集地点的方位, 其平均角度θ表示采集地点与太阳位置的角度;而食物的距离则是靠摇摆的持续时间来决定, 距离每增加100m, 蜜蜂摇摆的时间增加75ms[5], 这两部分信息就是蜜蜂的舞蹈语言。找到食物的蜜蜂通过跳“8”字舞, 能够吸引蜂巢内其它蜜蜂的注意, 这些蜜蜂把这段舞蹈看过5~6遍后, 会得到食物地点的准确信息, 选择飞往蜜源去采蜜或者在其附近重新寻找新的蜜源。蜂群之间的这种信息交流与学习, 使得整个蜂群总能找到优质蜜源。

2.2 建模思想

由于人工蜂群算法起源于对自然界蜂群觅食过程的模拟, 因此提取出三个要素和三种行为模式:蜜源、雇佣蜂和非雇佣蜂, 放弃某个蜜源、为某个蜜源招募和搜索新蜜源。蜜源由于距离远近、花蜜量多少等原因, 一般用“收益度”来表示, 收益度越高, 蜜源价值越高, 在实际问题中对应于目标函数值的优劣。雇佣蜂同具体的蜜源联系一起, 找到蜜源后会携带蜜源的相关信息变为采蜜蜂。非雇佣蜂分为两种, 侦查蜂和跟随蜂, 侦查蜂搜索新蜜源, 跟随蜂在巢内等待, 通过分享采蜜蜂的信息来对蜜源进行开发。

初始时刻, 所有蜜蜂都没有先验知识, 其角色都是侦查蜂随机寻找蜜源。找到蜜源后, 根据收益度的大小对蜜源进行排序, 蜜蜂被重新分工进行角色转换:当蜜源收益度较高时, 对应的蜜蜂转变为采蜜蜂继续采蜜, 并记录相关信息为蜜源招募;当蜜源的收益度排在中间时, 可以转变为跟随蜂, 前往相应的蜜源采蜜;当蜜源的收益度很低时, 放弃蜜源, 再次成为侦查蜂随机搜索新蜜源。收益度高的采蜜蜂可以招募到更多的跟随蜂, 而收益度低的可能一只也招募不到。采蜜蜂带领跟随蜂在其上次找到的蜜源邻域继续搜索, 返回后评估收益度, 并与侦查蜂一道排序, 重新选出收益度最高的前N只蜜蜂作为采蜜蜂。如此循环, 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蜂群觅食行为代表着具体的优化问题, 蜜源则为优化问题的可行解, 蜜源收益度的大小则为优化问题解的优劣。我们假设每一只采蜜蜂对应于一个蜜源, 首先在蜜源邻域搜索对可行解进行开发, 若发现好的蜜源则更改信息用好蜜源代替坏蜜源, 即找到较优的可行解, 否则不变;所有的采蜜蜂搜索完毕后飞回蜂巢进行招募, 跟随蜂根据概率选择策略选择收益度较高的采蜜蜂进行跟随, 飞到蜜源处对蜜源邻域搜索, 若发现较好的蜜源则同样更改其依附目标, 即也找到较优的解, 否则不变;若在某个蜜源邻域的搜索达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未找到可行解时, 采蜜蜂则放弃蜜源, 重新变为侦查蜂, 随机寻找蜜源, 生成新的可行解, 开始新的迭代。

2.3 算法模型

人工蜂群算法能够由候选可行解的集合通过不断进化来得到较优或最优解。设置蜜源规模为N, 蜜源Xi (i=1, …, N) 是一个D维向量, 一个采蜜蜂对应一个蜜源。F (Xi) 为蜜源收益度, 即目标函数值, 来决定蜜源的优劣。每个蜜源的迭代限制为Limit, 总群的最大迭代次数为MAXpop。

Step1:算法初始化, 随机生成N个可行解。

其中j为D维向量的某个分量。

Step2:采蜜蜂在蜜源邻域采蜜, 并计算各新蜜源的适应度值, 若新蜜源适应度值更高, 则取代原蜜源。搜索新蜜源位置公式如 (2) 所示:

For i=1 to N

do

新蜜源的适应度值为F (Vi) , 若F (Xi) 的值低于F (Vi) , 则用Vi取代Xi为新蜜源, 否则不变。

Step3:对于每只跟随蜂, 根据与各采蜜蜂的蜜源适应度值大小成正比的概率, 选择一个蜜源对其邻域搜索。蜜源i被选择的概率为

跟随蜂对蜜源邻域搜索及选择的方法与Step2相同。

Step4:对于所有蜜源, 若在同一个蜜源邻域的搜索次数超过一定限制Limit而最优解未改变, 则放弃该蜜源重新生成新蜜源。

Step5:判断算法是否满足结束条件, 即达到最大迭代次数MAXpop, 如若是, 则输出最优解, 否则算法进入下一轮迭代。

3 人工蜂群算法研究现状

人工蜂群算法自2005年提出之后, 一段时间内较少受学术界的关注。但从2010年以来, 大量的学术文献如雨后春笋, 特别是在太原召开的群智能会议上, 人工蜂群算法还专门作为一个专题, 受到广泛的讨论与研究[6]。目前关于人工蜂群算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于算法改进的研究和基于算法应用的研究。

3.1 算法改进研究

Karaboga和Basturk在2007年刊登了一篇关于人工蜂群算法解决函数优化问题的文章, 并与遗传算法、微粒群算法进行了比较评价其运行效果[7]。Akay和Karaboga通过实验研究参数的最优设置, 得出limit设置为群体规模与维度的乘积是较好的初始选择[8]。罗均等在初始化时引入混沌序列, 解的多样性得到极大提高[9]。孙晓雅等针对任务指派问题的解的离散性特点, 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 给出了食物源位置的离散编码方法, 并且采用邻域移动法生成候选食物源。该算法比原人工蜂群算法在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上都有显著的提高[10]。Alatas在基本人工蜂群算法中引入混沌映射机制实现参数的自适应变化, 提到了全局搜索能力和收敛速度[11]。胡珂等为克服人工蜂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 利用数学中的外推技巧定义了新的位置更新公式, 由此构造出一种具有引导趋势的蜂群算法, 后期将微调机制引入算法中, 讨论摄动因子范围, 改进后在搜索性能和精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12]。黄玲玲等分析了差分进化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的各自特点, 提出了一种集成二者优势的混合算法[13]。Chen等在采蜜蜂的搜索过程中引入模拟退火算法, 提高了人工蜂群算法对解的开发能力[14]。袁小艳在初始化种群阶段引入了混沌算子和逆向学习算子, 在采蜜蜂的检索方程中引入了最优引导个体, 改进了侦察蜂的检索机制, 使算法性能极大提高[15]。

3.2 算法应用研究

人工蜂群算法的提出者Karaboga等人将此算法应用于多变量函数的优化、整数规划以及旅行商等问题。胡中华等人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机器人路径规划以及无人机航路规划[16]。Ozurk等提出了人工蜂群算法和LevenbergMarquardts的混合方法用于神经网络的训练[17]。Singh等人提出一种用于解决最小生成树的人工蜂群算法, 并验证了该算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18]。王志刚等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于求解多维背包问题, 在求解过程中利用贪婪算法对进化过程中的不可行解进行修复, 对背包资源利用不足的可行解进行修正, 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19]。Rezaei Adaryani等在电力系统优化方面, 考虑到燃料成本、功率损耗和电压稳定性等情况下, 构建了非线性非凸的多目标最优潮流模型, 运用人工蜂群算法进行求解[20]。梁建慧等在图像分割领域把图像阈值看成人工蜂群算法中的蜜蜂, 利用二维Otsu法设计人工蜂群算法的适应度函数;通过采蜜蜂、侦察蜂和观察蜂的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 逐代逼近最佳阈值[21]。卢彬彬等提出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航空发动机PID控制器参数自整定的方法, 利用人工蜂群算法实现容易、计算简洁、寻优性能好、鲁棒性强的优点, 优化PID控制器参数, 以改善控制系统性能[22]。黄丽君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人工蜂群算法的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 成功地用人工蜂群算法解决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的车辆路径问题和选址分配问题, 拓展了人工蜂群算法在供应链物流领域的应用范围[23]。

4 研究展望

人工蜂群算法是一种新的群智能算法, 已成为仿生智能计算领域的一朵奇葩。该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收敛性, 利用跟随蜂按概率选择采蜜蜂进行跟随, 加快了算法的迭代速度, 同时侦查蜂又有助于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 增加了解的多样性。人工蜂群算法具有贪婪启发式的搜索特征, 能将问题求解的快速性、全局优化特征以及在有限时间内得到结果的合理性结合起来, 通过正反馈式的早熟性收敛来对目标进行搜索得到最优解。

近些年, 人工蜂群算法虽然得到较多的关注, 但其在基于算法的改进方面和基于算法的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算法改进方面:由于参数设置对算法性能影响很大, 所以如何设置合理的参数以及如何在算法过程中对参数进行调整值得进一步研究;人工蜂群算法本身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因此有必要继续研究如何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 增强算法的鲁棒性。算法应用方面:目前人工蜂群算法已经成功解决多变量函数的优化、图像处理、无人机航路规划等问题;改进的算法也应用到如旅行商问题、神经网络训练、组合优化等领域;而且, 近几年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用人工蜂群算法解决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问题, 尝试拓展该算法在闭环供应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如何进一步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性能, 丰富人工蜂群算法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5 结束语

上一篇:手机UI设计下一篇:运输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