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2024-08-22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精选12篇)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第1篇

关键词:农村,现状,方向,饮水,安全

一、农村水利现状

㈠农村水利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 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 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 不愿管水, 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 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 “跑、冒、渗、漏”较为严重, 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 毁损严重。同时, 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 彼此间为了各自的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 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 千疮百孔, 逐渐失去供水功能同时在此背景下农民只好在原灌内打井种田, 大量开采地下水, 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样下去, 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㈡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农村产业结构过去主要追求粮食产量, 所配套水利工程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 调整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对抗旱和灌溉的标准比原有的设施标准更高。在这个过程中, 调整是市场化行为, 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缺乏统一的调整、建设和规划, 使得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出现了一些困难。

㈢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对水源水质的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一些矛盾, 会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二、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㈠认真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工作 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 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 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一要坚持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 明确责、权、利、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二要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 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机制、新路子、新办法, 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 “以管理促开发, 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三要坚持依法管理,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内的乱耕乱种、违章搭建、随意侵占等违法行为, 依法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促进高台县河道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㈡农村水利工作必须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 保障改善民生。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作为优先领域, 加快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提高农民群众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人水和谐。综合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 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是坚持统筹兼顾, 推进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和布局。东中西部统筹, 平原、山丘区和草原牧区兼顾, 大中小微工程并举, 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结合, 推动农村水利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建管并重, 保障良性运行。切实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 做到建后管护主体明确、权责清晰、机制完善、管养到位, 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五是坚持改革创新, 增强发展后劲。深化农村水利各项改革, 着力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配套政策,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加快管理方式转变, 为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分析

农村饮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社会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发,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导。

㈠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以提高农村供水质量、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 加强农村供水基础建设, 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 统筹规划, 使农民群众可持续地获得安全饮用水。

㈡以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相结合, 防治并重 保障饮水安全,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 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 划定农村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 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 防止污染, 要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饮用水源。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应根据具体情况, 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 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 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 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 提供水质监测服务, 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 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

㈢积极引导, 多渠道筹资 为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 就必须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 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等原则制订有效的资金筹措计划。按照城乡统筹的科学发展观要求, 县、乡两级政府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各部门要密切配合, 给予一定的扶持、引导, 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从农村现实情况出发, 受益农户也要在负担能力允许的范围内, 承担一定的投资投劳责任。通过引入市场机制, 多方位吸纳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 做到专款专用。

㈣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水价是乡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来源、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滚动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价过低, 水费计收困难, 已经成为乡镇供水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此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刻不容缓。

科学的水价政策首先应能保证供水成本的回收, 这是维持工程再生产所的措施。在向社会筹集工程建设资金的情况下, 水价还必须包括税金和利润。另外, 水价政策应遵循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原则, 以经济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费。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现状与建议论文 第2篇

2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情况,宜川县水务局对农村居民的饮水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虽然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还有约2.47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并且水量不达标、水质不达标、用水不方便等问题还占据着较高的比重。

(1)单项工程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自“十二五”以来,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农村人口按543元/人投资,且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个别自然村人口又较少,导致单项工程投入严重不足。

(2)年久失修,报废老化严重。由于2005年前所建部分工程设施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工程接近瘫痪,致使许多农村人口面临新的饮水问题。

(3)质量标准较低,工程运行困难。水利工程因投资渠道较多,建设实施单位不一,部分工程质量标准不高,运行困难,无法正常发挥效益

(4)管理问题突出,工程效益较差。经普查,大多自流引水工程由村集体管理,不收费,工程无人管护,得不到及时维修;人口较少的村庄也大多由村干部兼管,工程管护跟不上,不能正常发挥效益。致使农村饮水工程因管理问题而停止运行。

(5)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宜川县黄河沿岸的村庄存在严重的氟含量超标问题,如寿峰乡南坡、羊史头,壶口乡坪左、楼子等村。

(6)部分地区供水水源缺乏。宜川地处黄土高塬丘陵沟壑区,沟道纵横、梁峁交错,交通不便,同时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多数村庄分布在塬区,地理位置高,高差大,村子周围无法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水源,大多数饮用沟道水,在干旱年份水量无法保证。宜川县用水的方便程度和水量不达标的情况还占据一定的比重。

(7)无法保证群众生活用水量。当前,宜川县部分农村饮水主要来自于井水,当遇到干旱天气时,井水枯竭,居民生活饮水量无法保证。一些村庄虽然安装了集中供水点,但是由于资金问题,供水点比较简陋,供水能力差,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导致蓄水池渗漏、管道老化、设备瘫痪,群众生活保证率较低,这种现象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思路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虽字数不多,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在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时,根据市水利工程的部署和安排,结合宜川县的农村供水发展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思路,施工时需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布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详细的阶段目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宜川县一些地方用水困难、缺乏供水设施、用水不方便、季节性缺水、饮水质量、饮水超标等问题,并在规划施工过程中对以上所述问题进行解决。从2010年起,利用五年时间,通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解决宜川县6.86万人的饮水问题,使宜川县农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2)采取水质净化和水源保护结合原则。为了保证饮水的安全性,首先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水源进行保护,从根源抓起,将宜川县供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出来,提高水源周围环境的保护力度,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将饮水水源保护好。在进行宜川县农村安全建设的过程中,为了向用户提供卫生、达标的生活引用水,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水净化设备。此外,为了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情况,要建立社会化水质监控服务系统,对供水水质保证体系进行完善,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水厂,要建立水厂化验室,将水质的检测工作做好。

(3)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考虑到宜川县的村庄分布散乱,且塬区大多为泵站,机房、水源设在沟道,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条件非常恶劣,施工所需的费用也比较高。为了对宜川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进行解决,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要求,由地方、中央和受益群众共同承担,按照困难小少补、困难大多补的原则制定筹措资金的的具体措施,并根据城乡统筹的发展要求,通过增加县级政府和乡级政府的公共财政,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紧密配合,并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行引导,保证饮水工程所需的资金可以安排到位,根据宜川县的实际情况,受益农户要在能力运行的范围中,积极参与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中。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从多个方位吸纳社会建设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了做到专款专用,宜川县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用账户。

(4)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宜川县的社会情况、经济情况和自然情况,选择合理的供水规模、饮水类型和供水方法。在施工前,要先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考虑,并对饮水工程未来的发展需要进行考虑。在选择水源时,要根据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选择水资源,对于人口比较集中、有稳定水源的一些村庄,可以建立集中式供水工程,并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规模;对于农民收入不高、缺乏建设资金的村庄,可以先在集中给水点建设供水系统,等到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再考虑引水入户的问题。对于一些分散的的村庄,可以使用分散式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对于没有水源的村庄或者居民人数比较少的村庄,可以建设水窖工程。

(5)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监督力度。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会对农村居民饮水的安全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宜川县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县务局使用招标的方法选择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施工规模较小的工程,使用打捆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具体的质量管理系统,对施工安全负责人和施工质量负责人进行明确。在施工时,要经过安全生产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相关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要从同一个建设单位进行采购,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验收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技术要求和设计图纸施工。当需要对设计进行变更时,需要建设单位审核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6)做好施工后的管理,保证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在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工程可以持续发挥效益,除了要管理好施工质量外,还需要做好施工后的管理工作。由于宜川县农村饮水工程分布比较广、工程建设规模小、施工项目多,农民群众的管理意识差,饮水工程建后管理的难度高。需要根据工程的规模大小和工程类型,从利于群众的角度出发对工程进行管理,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的基本原则,对工程管理方式和工程产权进行明确,确定具体的建后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制定可以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的自主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提供良好供水服务,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的基本目标,建立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征、适应宜川经济发展、权利责任相对明确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供水水质监测系统,鼓励农村群众参与到水质监督工作中,提高饮水安全工程保护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参与程度和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在宜川县农村建立农村供水协会和供水基金会,制定具体的水费收缴制度,按照以水养水的原则对工程进行管理。宜川县供水协会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保养和维修。将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4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第3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及生态正遭受着严重的污染,尤其是近几年,企业逐渐由城市迁往农村,农村的污染也日益严重,农村的饮水安全存在巨大的隐患。很多工业企业及产业正向农村发展,同时农村为了能够发展其经济,对于饮水安全监管不足,再加之保护饮水安全的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来说分析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并透过分析找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解决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民生问题。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生态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更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对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进行着重分析,并需要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一)农村饮水安全意识薄弱

不同于城市,由于农民的科学知识匮乏以及环保意识的薄弱,导致其对饮水安全问题漠视。在农村经常会出现农民直接饮用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的天然水的情况,农民对于水质超标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及认识。一旦农民的饮水安全出现问题,就将会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不足

农村饮水工程建成以后,其集中供水工程有了明确的管护主体,但是因为用户分散的原因,也就无法对人为造成的管路渗漏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督,对于个别不能及时缴纳水费的用户也无法做出及时的处理,这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管理。

(三)农村饮水安全技术力量不足

农村饮水安全技术问题设计到很多的技术因素,其中包括检测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以及勤杂人员等,但是因为农村财政力度的不足,导致农村饮水安全技术组织并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着农村饮水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农村饮水安全检测力度不足

虽然现阶段国家已经颁发了饮用水的水源监测规范,但是对农村来说其水源水质的监测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安全检测力度还存在不足。

(五)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

在农村绝大多数的農厕简陋,并且大多数的家庭没有单独的卫生厕所,很多情况下都是人畜混用的土坑。除此之外在农村其废水的排放系统也较差;家用的固体垃圾没有定点的回收地,大多仍在河里或者是池塘里,这都会给农村的水资源带来严重的污染,影响农村饮水安全。

(六)经济效益低

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工程普遍建设规模大、投入大、折旧费用大,供水人口规模小,经济落后,经济效益低,运行成本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很难达到良性可持续运行。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解决策略

(一)加强农村水源地保护,改善水环境

在农村地区,水资源是相对匮乏的并且其分布也是及其不均匀的。为了能够保证农村水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就需要当地政府积极采取相应的工程举措,建立水利工程设施以及修建水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有效性。同时对于农村的田地用水,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灌溉区模式,通过渠道用水的方式来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对于水环境的改善,当地政府也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在农村,很多污染来源是日常的生活垃圾以及养殖,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当地污染整治改善的力度。为了能够确保饮水用的安全,加大对河流的保护,在必要的条件下可以采取禁止在河流周边进行养殖的措施。除此之外,当地部门也需要加大对水源地的监控检查力度,在水源地进行专门的水质检测断面设置,从而严格的控制污染物进入水源区。

(二)全面统筹,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对现阶段来说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饮水的安全与水源的条件、地形条件以及所处地区的交通运输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来说,要想搞好农村的饮水安全,就需要兼顾各个方面,做好统筹规划,通过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来进一步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及水资源的保护。在农村的饮水安全建设中,其总体的思路是进行高标准以及高水平的管理及建设,从而实现城镇供水的一体化,进而实现城市与农村供水的互通,最终有效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及地区性缺水的问题。同时对于城市来说,可以对周边的农村及郊区进行有效的救济,通过城市的自来水网,进而实现农村与城市互联的延伸,从而确保缺水地区的农村能够得到城市水资源的供给。对于农村而言,则需要确保严格的遵循国家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来进行实施,建立标准化的及专业化的自来水厂,同时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联网,从而建立起统一的一体化的水资源共享的专用体系。

(三)招揽技术人才,建立水资源监测体系

要想搞好农村的饮水安全,就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工作人员及时对水质进行检测。在农村饮水安全中,专业技术人员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就现阶段来看,我国的农村在饮水安全专业技术方面,专业人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此来说,为了有效提高农村的饮水安全,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饮水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力度,尽可能的找一批具有高水平、高能力以及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队伍当中。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加强对水资源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针对于水质检测、工程技术以及管理水平的相关课程及培训。还需要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从而可以确保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承担起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责任。除此之外,建立完善的水源监测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水源检测体系的建立,将对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水源检测体系的建立,将能够对饮用水的水资源环境、供水水质的状况等提供及时的掌握,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的系数。

(四)因地制宜的选择合理的供水工程

为了能够搞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水源条件以及人口的分布并且有效的结合村民的意愿,来进行供水工程的合理建设。针对人口过于集中以及严重缺乏地下水源或者是地下水源直接无法饮用的地区,需要通过建立多村集中式的供水工程或者是单村集中式的供水工程,从而确保供水到户。针对于村民居住分散以及自身水源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选择修建分散式的供水井,从而保证农民的饮水安全。如果是居住在中低山区并且地下水资源较为富集的地方,则可以通过建立红层找水打井的方式来确保饮水安全。除此之外有些地区人口居住相对密集,但是却处于苦咸水地区,这就需要本着寻找好水源,建集中供水工程的方式进行解决。在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为了能够方便管理及节省投资,可以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以及污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常规处理活性炭深度处理,建集中供水工程”和“寻找好水源,建集中供水工程”此两种工程类型。

(五)国家政策支持

农村普遍经济状况和农村普遍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都达不到以水养水良性循环工程,希望国家在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在工程管理运行上给予一定支持,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来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将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与構建,更加关系到国家的团结稳定及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及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举措,才能够有效的确保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在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上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现阶段深入研究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深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搞好农村饮用水安全的管理策略,是今后我国在农村饮用水安全方面的重大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颜营营.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罗明维.现阶段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4,11:233.

漳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第4篇

㈠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

漳县位于定西市南部, 东经103°57′~104°45′、北纬34°25′~34°57′之间, 东连武山县, 西邻卓尼县, 北接渭源、陇西县, 南靠岷县, 东西长72公里, 南北宽57公里, 海拔1640米~3941米。全县面积2164.4平方公里。辖有13个乡镇, 136个行政村, 772个自然村, 全县农村人口17.91万人。

境内主要河流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等三条河流。其中漳河发源于木寨岭, 县境内流域面积1216.05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7.362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2.408亿立方米;龙川河发源于岷县红土岘梁、县境内713.36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4.525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流量1.381亿立方米;榜沙河发源于岷县闾井乡黄土梁, 县境内流域面积234.99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5.68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径流量1.792亿立方米。

地下水主要集中在漳河、龙川河流域, 且与地表水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从形成条件看, 大致由地表水通过河床渗漏, 大气降水补给, 另外, 田间水垂直渗入土壤孔隙, 裂隙水和河谷股流侧向补给也有一定因素。

㈡农村供水和饮水概况

漳县是国家重点国贫县, 交通状况落后, 水利基础设施脆弱。普遍存在水源污染, 水质有害物含量高, 含盐碱的苦咸水及饮水困难等问题。由于降水少且分布不均, 漳县北部地表水奇缺, 地下水苦咸, 有害物含量超标, 且量少而不稳;南部水资源相对丰富, 但由于群众居住在山区, 山高水低, 取水困难, 每逢旱季, 山区群众吃水频频告急, 这里的群众人担、畜驮、车拉, 或者到几十里外排队取水, 抢水事件时有发生。人们视水为财, 望水为命, 可见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着极大的制约。

二、农村饮水现状人口调查成果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供水水质、生活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水源保证率四项。在安全程度上分为安全与基本安全, 有一项指标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最低值的, 视为饮水不安全。到2011年底, 通过农村人饮解困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 共解决了全县农村14.23万人的饮水困难, 全县还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68万人。

全县剩余农村饮水不安全水质超标问题在漳县主要表现为氟超标、苦咸水、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 污染水、其他未经处理的地表水等五种类型。经调查汇总, 饮用水水质超标的人口共有3.48万人, 其中氟含量超标供水人口0.91人, 苦咸水供水人口0.65万人, 污染引起指标超标的供水人口0.23万人, 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供水人口1.09万人, 其他类型水质不达标的供水人口0.59万人。

不安全类型中由于水量不达标、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和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不安全人口6.75万人, 其中由于水量不达标的饮水不安全人口1.79万人, 由于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不安全人口4.36万人, 由于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不安全人口0.60万人。

三、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分析

㈠水质超标问题

1. 高氟水及其影响。

漳县漳河以北地区地表、地下水奇缺, 可利用的泉水仅分布于局部山间山坡脚地带, 量少且不稳定, 饮用水经市卫生防疫站化验, 三岔镇瓦舍沟村泉水氟含量为2.4毫克/升, 是氟病多发区。据调查, 含氟水水源主要分布在漳县三岔镇、武阳镇、殪虎桥的部分地区。涉及3个乡镇8村0.91万人。长期饮用此水的人口中, 氟中毒人数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1%以上, 轻微者表现为氟斑牙, 严重的则造成骨质疏松, 骨变形、出现驼背、肢体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等。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往往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致使家庭贫困。

2. 苦咸水及其影响。

苦咸水主要分布在漳河流域下游城关镇。此类水口感苦咸, 很难直接饮用, 水质硬度较高, 长期饮用此水将导致人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 引起泌尿道结石及心血管疾病, 是漳县北部群众健康最大的危害因素。据现状调查和卫生防疫部门水质检测化验结果 (武阳镇董家庄村氯化物含量为466.8毫克/升、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2809毫克/升;盐井乡盐井村氯化物含量为1371.6毫克/升、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3209毫克/升) 统计, 饮用苦咸水有关的人口分布于6个村0.65万人。

3. 污染水及其影响。

饮用污染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县城中部的四族乡、石川乡、草滩等乡镇的人口较密集地带。污染源主要为人畜粪便, 生活污水, 淀粉加工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施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喷洒农药等。水源受到污染, 污染物含量超标, 表现化学甚至毒理学指标超标, 由于水质恶化, 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难以保障, 致使当地群众肠道疾病, 传染病, 寄生虫病发病率及癌症发病较高。2007年底, 剩余饮用污染水的人口分布于0.23万人。

4. 未经处理的Ⅳ类或超Ⅵ类地表水的影响。

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或超Ⅵ类地表水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四族乡、石川乡、三岔镇、殪虎桥、大草滩、盐井、草滩等7个乡 (镇) , 现状覆盖人口1.09万人, 该区域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 南部各沟道或山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流水源, 因而当地居民就近取水, 水源未经过任何处理。当地乡镇企业排放的废污水, 村民的生活污水等均直接排入沟道, 加之水源本身所含各类超标元素, 都造成Ⅳ类或超Ⅵ类地表水的存在, 受污染时可使其浓度增加, 虽无明显异味, 但可引起轻度腹泻或其他病症。

5. 其他水质的超标问题及其影响。

漳县南部等地主患有甲状腺、大骨节病的人较多。当地居民多年来主要饮用的是山泉水、沟道积水、浅井水及河流水等地表自然水源, 饮用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3克/升, 多为中、酸性水, 水中往往铁锰等常量元素严重超标, 直接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影响着人口素质的提高。据统计, 饮用其他饮水水质超标的人口分布于武阳、盐井、石川、草滩、东泉5个乡镇10个村0.59万人。

㈡水源保证率、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不达标问题

由于漳县北部降雨量少, 蒸发量大等因素, 且北部很少有水质达标的可供人畜饮用的水源, 致使饮水困难人数大部分分布于北部, 通过近几年来农村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 重点解决了部分村社严重缺水地区农民的饮水困难, 自2005年开始实施的漳县中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解决了中部2.8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但还有较大部分的人口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大, 干旱严重, 河水减少甚至断流, 地下水位下降, 泉水枯竭, 使一些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因而全县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等因素缺乏饮用水的人口还剩余6.75万人。其中由于水量不达标的饮水不安全人口1.79万人, 由于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不安全人口4.36万人, 由于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不安全人口0.60万人。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㈠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1. 工程建设标准低, 无净化设施。

随着水源的变化、已建工程老化, 在20世纪80年代修建的饮水工程标准低, 基础设施薄弱, 多的工程已不能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且水源工程建设滞后, 没有净化设施, 饮水安全得不到保证。

2. 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工程建设时, 由于没有实行“四制”, 把好“两关”, 导致了工程建成运行多年后, 大部分工程已处于瘫痪状态, 既影响了农民群众的吃水问题, 又影响了水利部门的形象。且国家对人畜饮水方面的投资少, 加之由于当时技术力量薄弱, 设计标准低, 工程都是以社为单位的, 规模小且分散, 同时难于管理, 水利部门没有统一管理, 而是交由村、社管理, 形不成自我维护、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 工程在运行多年后, 多半已报废, 没有效益可言。

㈡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 由于对投资少、规模小的工程, 原先都交付村户管理, 由于群众对水的认识不足, 经验不足, 管理跟不上, 工程老化后没有重新维护整修, 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其结果是直接影响农民的饮水问题, 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其次, 20世纪80年代的工程没收费, 管理粗放, 形不成资金积累, 一旦工程有故障, 没有积累的资金进行维修, 无法形成以水养水、自我维护、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㈢行业管理的问题

农村供水工程由于受行业的限制, 给工程管理和正常发挥效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供水工程的供水价格偏低, 而水利部门核定的水价又得不到物价部门的审批, 长期低标准收费, 使工程不能积累折旧资金, 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设备无法更新而影响效益发挥。二是部分电提饮水工程的电费偏高, 电力部门为维护行业利益, 不按农用电价收取电费, 而是按经营性商业用电电价, 在泵站扬水工程运行中, 电力部门核定提水电费为1.0元/度, 造成电提人饮工程所收水费不够支付电费, 而且目前国家尚未明确规定电提人饮工程的电价, 由于受行业限制, 这类人饮工程仍难自我维护、自我积累。

五、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思路

㈠技术思路

目前有关设计单位对漳县的水资源作了总体规划, 正抓紧实施, 结合“十一五”规划着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规划设计, 提出具体目标和解决措施。今后按照“规划”贯彻落实, 坚持“求真务实、突出效益、超前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 在区域上严格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建设技术规范, 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农村供水工程, 主要在人口较为集中的集镇、村等, 采用引、提等办法解决水源, 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 采用集中供水方式向群众供水。实现供给到户。

㈡建设管理思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民心、得民意, 要把这件好事办实, 把实事办好, 需将工程质量放在首位, 牢固树立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的观点, 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质量监督检测, 按设计施工。建立健全质检机构。

㈢投资思路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事关全县十几万农民基本生存, 是一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事业, 所需投资多, 按照发展要求, 既要努力争取国家的投资, 各级地方政府又要通过公共财政增加投入, 挟持引导, 确保饮水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到位。从漳县农村实际情况出发, 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应以国投资金为主, 同时进行广泛发动群众, 在力所能及范围内, 承担一定的投劳义务。

㈣运行管理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 根据各类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供水范围大小, 以工程养护和运行管理的职能确定职位数。根据工程成本和效益的大小制定工作责任制和责、权、利分明的奖罚制度, 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各管理人员对工程要定期养护和安全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安全饮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 计量收费。为了使工程走上“以水养水”的良性发展路子, 又不加重农民用水户的负担, 对生活用水原则上执行成本供水, 各管理单位通过认真核算供水成本, 采用微利运行, 并积极推动“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加大水费收取力度, 确保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利用, 对收取的水费, 严格按相关规定使用和管理, 对饮水工程水费进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主要用于水源工程的保护, 工程维修养护、扩大再生产, 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六、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覆盖的范围大、用户多、管网复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为统一管理, 协调高度区域水资源, 完善保障供水体系, 建议根据《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意见》结合实际, 制定出乡 (镇) 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理制度, 合理开发水源, 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资源, 保护好水源工程, 确保水源水质符合卫生健康要求。坚持把强化管理贯穿于安全饮水项目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 在增强全民水意识中要严厉打击那些故意破坏水质安全及供水设施的违法行为。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第5篇

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农村不安全饮水,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条件,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作 者:段朝芳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州水利局建设科,贵州,都匀,558000 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 年,卷(期): “”(6) 分类号:X22 关键词:农村   饮水   安全  

楚雄州农村饮水现状和对策 第6篇

关键词:楚雄州;农村饮水;饮水安全

一、楚雄州农村饮水现状

楚雄州所辖九县一市,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1.9万人,城镇化率38.7%,农村人口166.67万人,不安全饮水人口67.13万人,不安全饮水人口率40.25%。其中水质不达标19.36万人,占农村人口17.62%,主要体现在总氮、总磷超标,苦咸水、细菌学超标等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水量不达标人口11.2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6.73%。用水不方便人口15.34万人,占农村总人口9.20%。水源保证不达标人口11.20万人,占农村人口6.72%。254所农村中小学6.67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这些不安全饮水的人口中,有的在饮用井水,水量少,水质不达标。有的饮用河水,或从河中提到坝塘、水窖中储存后饮用。由于城市的发展,城镇污水,工矿污水,人畜粪便随雨水冲刷,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河水已造成很大的污染,再使用这些河水,水质堪忧。有的用山洪水、山溪水,水质有的也不达标。

在有的地方,坝塘、水井欠缺,又没有山溪水,水量严重不足。楚雄是个干旱少雨的地区,特别是在干旱年成,这些地方饮水就成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缺水少水,水质差成了困扰广大农民的一个大问题。大部分地方,由于经济不发达,缺少资金,没有统筹规划安排,还没有用上自来水,而是靠人挑马驮,解决一日人畜饮水问题。这样既费时、又费力,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加剧了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处于想富无望的绝地。

好多地方,是只要有水喝就不错,水质问题的解决还是一种奢望。水质差,又导致有些疾病的滋生,加重了经济负担,造成因病致穷。

所以,解决农村饮水水量、水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本人从实际出发,分不同类型,提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方法,与各位同仁探讨。

二、解决农村饮水对策

(一)水量问题的解决

1、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在各县、各乡镇修建专门用于人畜饮水的水源地水库,增加水源地水库数量,在不同的地区保证有一些大的水源地水库,以解决水量不足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和农业灌溉结合起来,能修大水库尽量修大水库,人畜饮用不完的水,可用于农业灌溉,一库多用,既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也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修建费用可以采用多级投资,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都投资,齐抓共管,多措并举,一起出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政府出资和集资相结合,共同建设。待水库建成,农户用上水后,运行费用可以实行多用多收,少用少收的办法,从农户手中收起。或者采用贷款修建,建成后从农户收取使用费偿还的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

2、在有山泉水的地方,乡镇、村社干部带头组织人力、物力修建水坝,架设水管,引导山泉水作为饮用水。目前主要问题是组织问题,有的村无人牵头组织,村民成一盘散沙;还有就是资金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政府部门要下大决心,落实责任,帮助各村进行组织;一是可以给困难农户一定资金的贷款。先架通自来水,再收水费还货。

3、在没有山泉水的地方,要整治、修建专门用于饮水的小坝塘,在雨季储蓄雨水,或者提抽干净卫生安全,可以饮用的河水储存,用作饮用水水源。许多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修建的小坝塘,由于年久失修,库塘淤积,周围环境较差等原因,已经无法使用或者遗弃不用,造成许多地方饮用水水源短缺,饮水困难。

4、在没有条件的地区,分散居住的地区,打上几眼饮用水水井,用抽水机提水,架设水管 接到各家各户,建设自来水管网,解决用水困难问题。

(二)水质问题的解决

1、在修建好饮用水水库后,应在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建设自来水厂,对水进行净化处理,再输送到各户。运行费用可以从水费中收取,解决用水问题。这种方式是解决大部分农户用水的方式。因为一个水库修好,其下游的用户都可受益。

2、要做好保护水源地水库水质工作。禁止在水库周边及水库上游放牧,禁止倾倒垃圾、排放污水,严格控制,保护水源,确保水质。让用户用上干净、卫生、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3、对于分散的用户,用山泉水、井水的用户,要投入一定资金购买净水设备,将山泉水、井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输送到用戶家使用。

4、对于还在饮用河水的用户,一定要购买净水设备,将河水净化后再使用;并且要做好送水水源、坝塘周边的环境保护,清除垃圾、粪草等杂物。常年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水质和安全。

总之,我们要因地适宜,从实际出发,加大投入,采用一切办法,解决好占大多数人口比例的农村饮水问题。

农村饮水问题的解决,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乎国民生计的大问题,若不解决,将是永远困扰广大农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付松.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现存问题探讨[J]. 黑龙江科学,2014,(11):57.

[2]王兆琴. 试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 科技展望,2014,(15):139.

[3]文雪梅. 陇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及对策[J]. 科技风,2014,(20):259.

[4]刘道春. 深度透析农村水源污染的饮水安全解困之道[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14,(04):71-76.

[5]王恩斌. 论山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11):249-250.

[6]张校兵,段存光,牛毅洁. 关于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J]. 内蒙古水利,2013,(05):80-81.

[7]顾银.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视界,2013,(33):400.

徽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建议 第7篇

全县辖7镇8乡, 213个行政村, 总人口22.14万, 总户数50148户, 有汉、回、满、苗等10个民族。其中农村人口18.51万人, 占总人口的83.6%。大牲畜存栏6.85万头, 小牲畜存栏18.64万头。

1徽县饮水现状

徽县处于秦岭山脉中一个狭长盆地——徽成盆地的中部, 原为古地中海东延部分。到中古生代泥盆纪末期, 经昆仑山造山运动发生褶皱上升成山。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 整个地貌出现了3个明显的地貌单元:南部属秦岭褶皱深切割中山地貌, 中部为丘陵地貌, 北部属秦岭中切割中山地貌。根据打井深探, 徽县深层地下水含量极其匮乏。徽县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与储量按地貌特征大体可分为3个类型;即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河谷潜水。岩溶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碳酸岩岩体内和部分碎屑岩地区, 以泉水形式出露, 泉水涌出流量3~15L/S, 个别泉水涌出流量可达到25L/S;基岩裂隙水, 在徽县分布较广, 主要存在于沉积岩、变质岩及岩浆岩分布区, 以潜水为主, 沿裂隙缓慢流动, 以泉水形式出漏, 属贫水区;河谷潜水, 分布在“一江五河”等河谷地带, 地下埋深3~5m, 含水层厚度3~5m, 个别地区含水层厚度在20m左右, 浅表层地下水含量较丰富。

由于徽县地形复杂, 南北两山地区广大群众主要以泉水、溪水、岩溶裂隙水、塘坝蓄水及浅层地下水为主要生活用水;中部河谷地带广大群众主要以浅表层地下水、河道水为主要生活用水。据实地取样化验, 徽县广大群众饮用水感观浑浊度较高、悬浮物较多、口感差, 直接饮用后肚子痛, 细菌指数严重超标, 群众普遍反映水质差;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河川砂壤土区, 大多数农户使用手压井, 并且手压井一般距厕所、家畜圈舍、粪池等污染物2~8m, 手压井所抽取的浅层地下水埋深只有2~5m左右, 浅层地下水被污染相当严重, 肝炎、胃癌、肠道疾病发病率很高。经抽验, 其饮用水浑浊度在3度以上, 有明显肉眼见悬浮物, 甚至有悬浮红线虫, 细菌指数严重超标。

经调查统计, 至2009年底, 徽县已建成农村集中供水93处, 日供水能力2571.72m3, 实行全日制供水, 年供水量93.87万m3, 受益93个村, 1.42万户, 饮水安全人口为6.31万人, 自来水普及率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34.09%。目前使用手压井、自备小水井、泉水、溪水、岩溶裂隙水、塘坝蓄水、浅层地下水及河水的农村人口12.20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65.91%, 这部分群众由于水源处理不当, 饮用水水量和水质均得不到有效保障。

2徽县饮水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采矿业和选矿业等工业的发展, 工业和生活污染水的排放, 造成部分地区的河道水和地下水被污染, 水质恶化日益突出。且由于近几年以来, 由于降水量逐年减少, 水资源量锐减, 水源雨季有水, 旱季干枯, 造成季节性缺水, 以前兴建的一些人饮工程因水源枯竭而无法使用。据调查, 农村仍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2.20万人。根据基本情况调查, 徽县农村饮水水质超标主要表现在砷化物、氟化物、钙镁离子、铅锌等重金属离子、氯化物、铬化物、砷化物、细菌学指标等超标。

2.1高氟水的分布及影响

饮用高氟水的人口有10238人, 主要分布在江洛镇、泥阳镇、柳林镇和永宁镇, 经过代表性水样水质化验可知, 饮用水中氟含量分别为2.2mg/L和2.3mg/L。氟在自然界中以氟化物形式存在于多种矿物中, 且大部分氟化物易溶于水, 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高。长期饮用高氟水对骨组织有危害, 轻者会产生氟斑牙, 重者造成氟骨症, 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饮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过1.0mg/L。

2.2高砷水的分布及影响

饮用高砷水的人口有3077人, 主要分布在大河乡, 经过代表性水样水质化验可知, 饮用水中砷含量0.06mg/L。砷 (As) 是一种有毒的非金属元素, 受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长期饮用高砷水, 会造成砷中毒, 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 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 饮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过0.05mg/L。

2.3饮用未经处理的Ⅳ类及超Ⅳ类地表水

饮用水严重超标的人口有39563人, 全县除城关镇和虞关乡没有外, 其他乡镇均有分布。随着徽县工农业和城镇化的发展, 废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 生活污水的有机污染以及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生活垃圾、工业废渣越积越多, 致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 人居水环境恶化。农村饮用水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 由于水质的普遍恶化, 微生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超标问题较为普遍, 直接从河道、坑塘、浅井等水源取水饮用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根据徽县调查统计结果, 饮用污染水的农村人口约占农村总人口的21.4%, 且有增加的趋势。

2.4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

饮用细菌学指标超标严重、未经处理的地表水的有6142人, 主要分布在榆树乡、城关镇和大河乡。饮用微生物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水易导致伤寒、痢疾和肝炎等水致传染疾病的暴发;对人体危害很大, 易降低免疫力, 致畸、致癌等, 近年来饮用污染水事故屡有发生, 社会影响很大。

2.5水源保证率和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

生活水量不达标40679人, 全县每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由于气候变化, 降水量连年减少, 水资源量也逐年减少, 造成群众的生活用水量达不到标准, 水量小于20L/d。

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22319人, 全县除榆树乡没有外, 其他乡镇均有分布。徽县的地形复杂, 南部山区、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的部分地区, 群众居住在相对沟底较高的半山腰上, 而且分散, 由于村庄附近的水源干涸, 要到较远的地方去挑水, 或用车拉水, 费时费力, 造成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够。

水源保证率不达标522人, 主要分布在大河乡。由于降水量逐年减少, 水资源量锐减, 水源雨季有水, 旱季干枯, 造成季节性缺水。

3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几点建议措施

综上所述, 针对徽县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具体问题, 建议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管理及运行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3.1科学规划, 确保水源可持续发展

根据徽县实际, 应将人饮水源规划和保护纳入全县水资源规划和管理范围, 进行统筹规划, 优质水源应首先规划为人饮水源, 做到水源布局合理, 既要考虑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 既要考虑水量, 又要考虑水质。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 划定本县规划项目供水水源保护区, 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 防止污染, 要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好饮用水源。今后本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应根据具体情况, 设置必要的水净化设施, 向用水户提供水质达标、卫生的生活饮用水。同时, 应建立社会化的水质监测服务体系, 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提供水质检测服务, 完善供水水质保障体系。对适度规模的水厂要设化验室, 做好水质的常规检测。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3.2完善管理体制, 确保工程良性运转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徽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 应由县水利局通过招投标确定符合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规模较小的工程, 条件不具备时, 可由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单位承担施工。施工前, 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施工质量负责人和施工安全负责人, 经批准取得施工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后, 方可实施。施工过程中, 应作好材料设备、隐蔽工程等中间阶段的质量验收, 作好材料设备采购、设计变更验收等记录。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需要变更设计时, 应征得建设单位同意, 由设计单位负责完成。通过层层管理, 确保工程持久发挥效益。

俗话说“三分建, 七分管”, 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由于徽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 群众管理观念淡薄, 建后管理难度也大。为确保工程长期运行, 就必须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 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 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 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 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 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 建立适应徽县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 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 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 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村供水基金会或协会, 建立水费收缴专账, 实行水费收缴制度, 走以水养水之路。由协会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保正工程长期运行。

3.3加强对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领导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徽县人民政府应专门成立“徽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有关政策、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 协调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投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全面促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进度, 按照上级部门的批复, 尽早解决当地群众饮水不安全的现状。同时成立“徽县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办公室”, 成立项目法人组织, 分管局长任法人代表、下设技术负责、经济负责人等。项目法人组织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其他有关部门按职责配合共同做好相关工作;项目乡镇负责施工协调及群众投资投劳等工作, 确保安全饮水工程的顺利实施。

摘要:通过对徽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徽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为徽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发展提供了整体思路。

关键词:农村饮水,合理化建议,徽县

参考文献

[1]徽县农村安全饮水调查报告[Z].

[2]徽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发展“十一五”规划[Z].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8篇

关键词:饮水工程,饮水安全,监督管理

1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现状

近年来,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工作的力度, 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 减少了地方病和传染疾病的发生, 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 减轻了农民取水的劳动强度, 解放了一大批农村劳动力,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目前, 我国农村供水工程主要以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为主, 其中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占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的91%。而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中, 多数为单村供水, 工程设施简陋, 只有水源和管网, 缺少水处理设施和水质检验措施。分散式供水工程则多数为户建、户管、户用, 也普遍缺乏水质检验和监测。另外, 我国相当多的单村工程和分散工程的专业化管理程度比较低,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 管理能力弱, 难以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服务涉及工程维修养护、技术咨询服务、人员培训、水质检验等若干方面, 内容丰富, 工作量大, 仅靠政府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很难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 必须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2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很大, 建设速度很快, 在解决农村居民饮用安全水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成效显著, 但是,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建设标准偏低, 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90年代初期, 由于受资金、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 建成的农村供水工程简单粗放, 工程标准偏低。一是农村供水规模偏小, 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二是饮水处理设施一般都比较简陋。不论是以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为水源的农村供水工程, 在供水量与水质处理上均达不到饮水安全工程标准的要求, 农村供水, 工程建设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和农村生活, 水平的发展需要。

(2) 水体污染严重。

目前威胁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因素.除了当地自然地质条件恶劣, 如地下水含氟、砷, 苦咸外, 最严重的问题已发展为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随着污染不断向农村转移,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和农药、化肥用量的不断增加, 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废水未经达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水塘等水体;工业废渣任意堆放, 其中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渗人地下, 污染地下水源, 使农村饮用水的水源水质, 尤其是浅层地下水受到极大的威胁。

(3) 水质处理技术尚不成熟, 水质达标率不高。

水质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水中氟含量超标, 苦咸水、细菌学超标等, 水质不达标情况较普遍。由于农村特殊水质处理工程特别是低成本除氟、除砷尚缺乏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和水处理设施, 加上原来已建工程水处理方式简陋, 造成水质达标率不高, 目前的农村供水工程水处理主要是在参考过去城市供水工程的工艺和技术的基础上完成的, 对于高砷、高氟等特殊水质的处理在整个农村供水领域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攻关的新课题。

(4) 工程老化失修严宜, 致使部分工程停用或报废。

由于部分早期供水上程因设计的自然寿命到期, 有的工程已经到了报废年限不能使用;部分农村饮用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维修改建不及时, 老化失修情况较为严重, 出现了管道断裂、井壁塌陷、淤积和供水设施损坏以及供水含氟、含砷量升高等一系列问题, 导致水质下降, 甚至致使工程停用或报废, 由于原饮用安全水的农村居民又重新饮用未经处理的不达标水或远程找水, 使得原来的农村安全饮水变为不安全饮水。

3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

(1) 逐步建立国有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

由于工程效益受到影响, 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而作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低、人口数量庞大的发展中国家, 资金短缺、生存与发展压力大也将是一个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今后, 新建工程及维修工程的社会经济成本将会越来越高;农村供水的技术难度和投资成本都将会加大。各级水利部门应逐步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和经营, 并逐步建立起以效益为中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体系。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管理, 主要是要实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合理界定与科学组合。水利部门只有成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有权的实施主体, 才能够将使用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对于在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下形成的集体和农户所有、股份制所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产权管理应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实施口使用权与管理权的转让应当获得必要的收益。

(2) 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化服务机构。

建立县、乡、村三级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应以县 (市) 农村自来水管理站或县 (市) 水利管理总站、乡镇水利站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或其他乡镇水利服务组织、村级用水合作组织为依托, 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级技术服务组织。由县、乡、村三级工程技术服务组织实行定期巡查和检验、定点维修和服务收费,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技术咨询、工程维修与养护、技术培训以及药剂和材料供应等服务。

完善社会化的水质检验, 与监测服务体系。县农村自来水管理站应建立农村饮水水质检验中心, 适度规模的水厂应设化验室, 做好水质的常规检验。同时需要以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为依托, 分片区建立常规水质化验室, 配置便携式水质检验设备, 对辖区内各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巡回检验, 并对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地检验饮用水质。此外,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负责对全县农村饮水水质实施常年监管。进一步加强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等其他形式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出台优惠政策, 创造发展环境, 搭建服务平台, 实现公司 (协会) 的“自我管理, 自我完善, 自我发展, 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多种形式的经营管理服务。

4 结论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 在具体的执行和监督过程中, 相关的负责人必须牢固树立群众意识, 紧紧的依靠群众, 逐步解决农村饮水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问题。相信随着党和国家的不断重视, 我国农村的饮水安全问题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投资政策与融资方式研究[R] (2005年财政项目) .

[2]200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3]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R].2005.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 第9篇

农村饮用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具有公共性, 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质差、水量不足、取水不便、不能保证供给等方面。水利部、卫生部和发展改革委的联合评估显示, 我国有3亿左右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 44.3%的农村饮用水未达到基本卫生安全标准, 农村集中供水中有消毒设备的仅占30%。而由于大量的人畜粪便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导致农村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超标。研究表明, 目前全国农村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所引起的水质超标率为26%。

所以, 现在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严峻, 改善农村饮用水问题刻不容缓, 目前农村水资源污染的主要问题在于:氟超标、地下水严重污染、地表水严重污染、苦咸水、砷超标、其他水质问题, 加上供水困难的农村, 和对水源污染缺乏监管, 导致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不足30%。, 就是说有70%的农村村民每天的饮用水是不安全的, 有几亿的人民连最基本的饮用水都出现问题, 这是可怕的结果, 解决农村村民的饮用水安全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

2 分析农村饮用水的安全问题

2.1 供水方式

供水方式的不同, 会导致饮用水的水质不同, 现在农村的供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 是乡镇政府的一体化供水工程。第二, 是多个农村联合的供水工程。第三, 一个农村单一的供水工程。第四, 分散的供水工程。目前主要是以第四种为主, 约占65%, 分散的工程会让水质得不到保障。例如:农村人们很多都是用的地下水, 打的水井, 一般夏天都直接喝冷水, 冬天烧开水喝。但是会发现锅底的水垢很多, 这可能是水硬度太大, 钙镁含量太高了。

2.2 标准落后

对供应的水质标准落后, 自来水的水质标准是1985年制定的, 当时只涵盖了35项指标, 大部分都是常规性的检测项目, 今天水污染中的化学污染物基本不再检测之列。将近30年过去了, 水质标准变得非常滞后, 没有与时俱进, 令水体污染一发不可收拾。

2.3 净水工艺落后

农村的净水工程基本上是用古旧的净水工艺, 就是俗称常规的絮凝、沉淀、砂滤、消毒四步法。这四中的前三步是去除水中的泥土、沙粒等物理性脏物, 最后一步是杀菌消毒, 消灭水中的微生物。可是, 现在化工厂是这么多, 农药化肥又大量使用, 养殖户还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各种添加饲料, 让水中充满化学污染, 传统的净水工艺无法做到去除化学杂质, 导致水污染情况严重。

2.4 各种排放严重

农村的水资源本来是十分良好的, 不过有各种化工厂和饮食餐馆进行各种偷排, 工业废水和饮食废水不经过滤就直接排放进河流当中, 而且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严重影响地下水安全, 养殖户对家禽、家畜的排泄常常偷排到河流当中, 还有挖矿的会排放各种含有废酸、废碱以及重金属尾矿水进河流。

2.5 政府不重视

水是生命之源, 但是当发生水质污染事件的时候, 政府首先是掩盖、然后辟谣, 说水质没有收到影响, 可以大胆放心饮用, 到了不能否认的时候才会落实工作, 对水质进行治理。平时没有好好做到监督作用, 到了发生问题的时候才开始本分工作。

3 农村饮水安全的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 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以下解决对策:

3.1 改进供水方式

要改变现在农村的供水方式, 主要靠政府牵头。因为工程涉及面广, 所以政府难以全部承担, 但是可以利用政府强大的信用, 由政府牵头, 组织各村, 联合组建供水系统, 资金由政府管理, 使用资金时公正公开, 减少误会, 工程监管由村民和政府联合监管, 保证工程质量。从而进一步, 令农村供水得到有效管理, 水质得到保证, 而且不用农村村民挖井和去远方挑水使用, 做到每家每户用水方便。在建立供水工程的时候, 政府不但要承担起对资金的第三方管理作用, 而且还要主动承担工程费用, 减轻村民负担。

3.2 引进新标准

现在水质标准落后, 要与时俱进, 革新对水质标准的制定。水利部门可以参考国外其他国家的水质标准, 例如, 欧洲的水质标准中, 超过100项水质指标。通过参考国外高标准的水质指标, 才可以有高标准是饮用水。而且要针对中国常见的水污染问题来制定指标, 尤其是对化学污染物和重金属的检测要严格, 有力高标准的水质, 才可以让农村饮用水更加安全。

3.3 变革净水工艺

针对现有的落后工艺, 要进行变革, 因为以往的净水过程到了现在, 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絮凝剂和沉淀剂不能净化水中的有害化学污染和重金属污染, 而且还有可能会与它们进行化学反应, 生成更加严重的污染, 对有机物的污染也是无法去除的, 当水加热的时候, 有机物会和余氯产生反应, 生成强致癌物。所以净水工艺必须改进, 可引进国外技术, 再结合中国特有的多化学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物污染进行变革, 营造良好水资源。

3.4 治理各种排放严重

对各种乱排放, 应该精神上要宣传教育, 传播水资源的重要性, 污染水资源的严重性, 让乱排放的企业、农民、养殖户有深刻的认识和改变。管理上要注重对这些化工企业、养殖户、农民的排查, 减少他们乱排放的机会。对河流周边的实施严格的水体污染检测, 还要大力查处, 让它们心存畏惧, 不敢乱排放。而且要改变以罚代管、以禁代管的思想, 要积极联系村民, 做到有奖励机制, 用将来的机制来约束不依法的企业和个人。从而减少各种乱排放的现象出现。

3.5 改变政府不重视

政府要改变自身的官僚作风, 改变平时不管理, 有事就推卸责任的思想, 要认真落到实处管理, 始终, 改善饮用水安全是大家受益。治理饮用水安全, 与其末端治理, 不如源头控制, 好好控制污染的企业和个人, 严抓污染者, 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治理饮用水问题。现在, 面对更加狡猾的偷排者, 政府要更加机智, 善于利用多渠道举报方法和保护举报人的资料, 不断加强管理和控制。

4 加强适合农村的小型水质净化技术设备研究

建议加强特定水质问题的净化设备研究, 如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 同时还应加强常规工艺的小型化、集成化研究。

5 做好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工作

一要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二对于跨村集中供水工程或相对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 应做好水源保护的规划;三对于分散供水工程, 应加大宣传和教育工作力度, 提高农民健康卫生生活的意识。

6 结束语

水是生命之源, 也是疾病之源。人类有80%的疾病是和饮食污染有关, 所以饮水安全是一项重大问题, 农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现在比较严重, 不过只要政府和各界能积极配合和改变, 相信很快, 就可以让农村的饮用水不但安全, 而且更为方便。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投资政策与融资方式研究[R].2005年财政项目.[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投资政策与融资方式研究[R].2005年财政项目.

[2]200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2]200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3]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R].2005.[3]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R].2005.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市部分日供水量为3~2.5万吨,供水人口为110~11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卫生情况和运转状况,包括工程建成投产、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人口和供水能力等基本情况以及水源防护、水处理方式、供水设施运行及供水工程管理等建设使用情况。

1.3 调查方法

采用抽查方式,于2013年5月随机抽取本市44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现场查看、填写统一的调查表。

1.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分析调查取得的资料。

2 结果

2.1 工程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饮水工程,其工程投资为7.69万元~3 000万元,平均投资381.56万元,中央财政投资占总投资的46.81%。平均每个饮水工程日供水量1 371吨,平均每个工程供应12 486人饮用。饮水工程主要解决农村缺水(79.55%)、苦咸水(18.18%)和污染水(2.27%)等问题。

2.2 水源类型

所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水库水5座,溪水4座,江河水和泉水各3座,浅层地下水1座,深层地下水28座。水源以深层地下水为主,占63.64%。

2.3 卫生管理

所调查的饮水工程水源周围环境较好,无明显污染源,但水源周边的农田施用化肥、农药。仅1座水厂划有水源保护区。调查水厂共有供、管水人员204人,其中155人持有健康证,健康证持有率为75.98%。

2.4 水处理情况

所调查的饮水工程,对水质进行完全处理的有8座,占18.18%;采取沉淀过滤处理的有3座,占6.82%;对水质仅消毒处理的有3座,占6.82%;68.18%的水厂未对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处理。消毒方式中二氧化氯消毒占13.64%,漂白粉消毒占6.82%,次氯酸钠消毒占4.55%,臭氧消毒占2.27%,不消毒占72.73%。消毒设备按要求使用的占15.91%,偶尔使用的占4.55%,不使用的占4.55%,无消毒设备的占75.00%。

2.5 水质检测能力

调查饮水工程中大型集中式供水10座,小型集中式供水34座,仅有1座水厂能够开展快检指标的水质检测。

2.6 工程管理主体

饮水工程管理主体75.00%为当地镇政府或村委会,25.00%为当地基层水利部门,63.64%的水厂交由私人承包。

3 讨论

3.1 饮水工程水源

调查显示,襄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多数是深层地下水,供水方式以高位水池(塔)供水和直接供水为主。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序排放,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饮用水水源极易遭受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农村居民如果直接饮用未经净化和消毒处理的、且被污染的水源水,随时都有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和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必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和危害。2012年襄阳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合格率仅为33.68%[1]。

3.2 饮水工程建设管理

调查的44座饮水工程中,81.82%无法保证所供饮用水为安全饮用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时侧重于解决群众有水饮用问题,不重视饮用水的安全卫生,多数饮水工程未配备净化消毒设施,造成了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水厂供、管水人员少,缺乏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无法开展日常水质检测工作。水质检测是保障供水水质的重要手段,是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开展日常水质检测无法保证供水安全。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水厂监管不力,村级水厂没有纳入监管范围,水厂存在的诸多卫生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改。

3.3 饮水工程运行机制

农村饮水工程的水价偏高,或者核定不足,均不利于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水费收取困难,即便收上水费,也难以完全满足工程运行管理的需要。维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的电力成本较高,电费是水厂运转的主要支出,供水用电电费远高于农业灌溉用电电费。由私人承包的饮水工程为降低成本不维修养护供水设施和管网,蓄水设施长期不清洗消毒,消毒剂不按规范投放使用。农村供水工程单位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单位运行成本过高,许多供水工程在先天不足和后天管理不善的双重困难下,导致日常管理不规范,对水源、制水和供水疏于监督与监测,使供水工程水质难以达到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要求[2]。

3.4 建议

农村饮水工程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生工程,农村饮用水安全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为了规范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持续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实现农村饮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和长受益,真正解决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

3.4.1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应根据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范。适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按照规定划定水源保护区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适宜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适当的保护区域,根据农村水源实际的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需要进行规范,如禁止排放工业废水,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应当结合新农村建设,规范生活污水收集排放以及农村环境整治,提倡科学施肥用药,逐步减轻农村水源污染。

3.4.2 规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资金修建饮水安全工程,要解决的不仅是农村饮用水水量问题,更是要让农村居民喝上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卫生水[3]。应当重视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要求卫生部门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施工、审查和验收,指导做好水源的选择和防护以及水处理工艺,争取财政投资项目的社会效益、健康效益最大化。开展饮水工程卫生学评价工作,是有效评估饮水工程卫生防病效果,确保工程建成后水质达标和如期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4]。

3.4.3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需固定供、管水人员,对专职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卫生防护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管理方应积极改造供水工艺流程,使水处理工艺达到相关卫生规范要求,保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消毒。加强农村饮水的消毒是提高农村饮水水质,确保农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5]。WHO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指出,由于微生物污染对健康潜在的不良后果,对它加以控制永远是头等大事,绝不能妥协[6]。在完善饮水工程制水工艺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实施“卫生许可证”制度,加强卫生监管。

3.4.4 建立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

由于水质检验专业性强、购置设备投资多,村级水厂配不起也用不了,可以采用简易且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或者以疾控机构为依托,建立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预警,构建卫生监测管理体系,为政府科学决策以及制定相关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3.4.5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对其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负总责。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部门协作机制,水利部门负责农村饮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环保、卫生和建设等部门在其各自职责范围内行使相应的管理职责。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认真核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成本,根据当地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水价,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又要提高供水的经济效益,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规范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承包、租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发包、出租后的钱切实用于工程的维修养护和更新改造,并加强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管。

3.4.6 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饮用水安全卫生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的饮用水安全卫生意识,倡导使用安全饮用水。

参考文献

[1]张金枝,邓万霞.襄阳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7):534-535.

[2]钟格梅,唐振柱,吕炜,等.2005年广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1):63-65.

[3]姜开鹏.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认识与思考[EB/OL].http://www.ncys.org.cn/Index/D isp lay.asp News ID=719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2008.

[5]徐业林,黄发源,赵玉琳,等.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与卫生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9,8(4):205-207.

浅析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问题 第11篇

(1)农村居民饮用污染水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饮用渠水、涝坝水。由于饮用水源缺乏卫生保护,很容易受到牲畜粪便等污染,使水中含有大量病菌,饮用这种污染水容易引發肠道性疾病和病毒性传染疾病;二是饮用受污染的浅层地下水。近年来农业生产加大使用了化肥农药,通过农业灌溉残存农药、化肥入渗补给地下水。另外,由于城市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放,造成饮用水源严重污染,而且危害的范围逐渐向下游发展。长期饮用此类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源,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期积累,易引发人体器官病变。

(2)地面水多采用河水及水库水。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浑浊度和细菌含量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细菌含量亦急剧增高。

(3)氟病区居民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其临床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氟斑牙是氟中毒早期的反映,轻者表现为白垩样,有色素沉着或牙实质缺损,重者牙疼,磨损严重,或过早脱牙呈现未老先衰。氟骨症多出现在成年时期,轻者腰腿疼,重者骨骼变形甚至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对当地居民的健康、生活、生产危害很大。

2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超标原因

(1)工程建设前期设计标准低,对水源水质重视不足,部分工程未进行水质化验分析就开工建设,设计中未考虑净化设施等原因,使工程建设初期就成为饮水不安全的工程。

(2)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不达标排放,农药、化肥用水的不断增加,相当多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特别是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污染十分严重,成为疾病传播的主要媒介。

(3)水质检测管理不规范,农村供水工程普遍没有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工程建设标准低,检测设备不完善。县市级水利部门没有水质分析化验室,工程实施中只注重了水量的解决,忽视了水质的科学分析。

(4)农牧民饮用水的安全意识淡薄。农村由于经济较落后,农民群众只求有水饮用就行,对水的饮用安全性认识滞后。

3 农村饮水的安全问题与解决办法

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性地方病和水性传染病威胁,加上农村供水工程标准低,缺乏水处理设施,饮水水量和水质没有保证。由于受资金的制约,饮水标准得不到改善。另外,居民点到取水点的水平距离大,过去修建的饮水工程大多为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连续干旱就会重新出现饮水困难。有不少农村居民直接从江、河、库及坑塘中取水饮用,这些水相当一部分水源水质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滞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饮水工程缺乏水处理设施,水质达不到规定的标准。饮水不安全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为此,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需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合理规划供水水源。水源布局既要考虑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又要考虑水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设一些高标准的水源工程,保证群众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一定要做到采补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供水工程实用和多样性。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和标准,建设资金要充足,工程要配套,质量要达标。在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3)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一是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对于具备集中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可以建自来水工程;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多形式的供水工程。

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

(1)理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体制,形成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以农村水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逐步将农村供水工程的管理移交到水利管理单位,对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统一管理。逐步扩大农村供水工程管理试点面,为今后实行乡镇水务一体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以国家、地方和集体投资为主的新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实行专管和群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村工程入村后的管道及附属设施,由村镇用水合作组织自行管理和维护。对原有集中供水水源工程、供水主干管网经产权明晰后,按照农村一事一议逐步移交乡镇水利管理站(所)管理。由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并接受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也可委托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管理。单村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村(户)负责管理。加强对供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做到工程安全,群众受益,承包人也得到实惠。

(2)结合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针对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划,对全州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确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3)建立管理责任制。农村饮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乡镇供水工程应由乡镇水利管理站以企业的形式直接管理,农民个人所有的水窖、水池由本人管理。管理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水源保护、工程维修、用水制度、节水措施及水费征收等内容的规章制度或乡规民约。

(4)饮水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进行维修养护,确保正常供水,发挥其效益。

5 结束语

宣化县农村饮水现状及安全建设对策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饮水,现状,问题,安全建设,对策,河北宣化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宣化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要立足现状,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步伐[1]。以农村供水为重点,按照国家建设规范要求,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控制[2]。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建立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水权市场,形成合理水价机制,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从传统水利到现代水利的转变[3]。

1 宣化县基本情况

宣化县地处冀西北间山盆地区腹部,地貌形态主要有河川区、丘陵区、山区等类型,海拔560~1 997 m。全县总面积2 107.7 km2,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1 187.4 km2,河川区面积920.3 km2。县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25 mm,且多集中在7—8月,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自然降水、地下水和河流客水。目前,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仅为1.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86 m3,占全国平均值23.2%。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含水量相差悬殊,洋河两岸地下水埋深5~60 m,局部地区虽有含砂层,但也不足2 m,基岩山区为裂隙水。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近年来年均降雨量较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再加上水利投入不足、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使得宣化县成为一个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县,局部含有高氟水、苦咸水水质性缺水地区。全县辖8镇5乡305个行政村,总人口28.1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4.04万人,是一个农业大县。

2 饮水现状

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快新农村水利建设步伐,宣化县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和规范要求,认真地研究了造成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全县经济情况和缺水程度,对症下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近远期规划,按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批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从2005年至“十二五”初为止,宣化县共解决了全县13个乡镇、9.8万人的饮水安全及9所学校、122个村的128处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仍有5.5万人、28所学校、92个村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3 存在的问题

宣化县水资源日趋匮乏,地下水资源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供需水量不平衡。节水技术落后,资金投入不足,水价收取偏低(水价制定方法采取按成本核算法,实行按用途计收水费);集中化供水程度低,供水形式工艺简陋,水柜、自流引水为农村常用手段,存在设施易老化、管道检修不便、供水保证率达标困难、建设反复等不足;小型供水工程地下水质监测和地表水质监测不够,浅层井水、集雨蓄水存在水质隐患。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水和科学兴水,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生态修复,是宣化县新农村建设时期面临的重要问题。

4 对策

十八大报告指出: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建立以水权制度(水权制度系由水资源所有制度、水资源使用制度、水权转让制度组成)为核心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水权市场,并通过水权分配明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利及义务,形成合理水价机制,由于水市场的垄断性,水价制定主要依据成本而定,遵循公平性和平等性原则、水资源高效配置原则、成本回收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方法按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对象分别对待。通过水权市场和水价调节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制度。

4.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以促进资源节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控制,优化水利基础设施功能和布局,有效统筹水资源利用为立足点,根据县情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类型、规模和标准。一是根据缺水性分区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地下含水量较丰区,通过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主,解决工程性缺水;水资源匮乏且引水条件差的贫水区,以建集水池、水窖、拦截地表水为主;高氟水、苦咸水区以安装消毒设备或者引水为主,解决水质性缺水。二是以解决农村生活供水为重点,充分利用已有工程,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加大科技含量,通过引进和运用先进水利技术和设备(目前一些村,以自动供水变频器作为调蓄设备正逐步代替传统的高位蓄水池实现自动供水控制)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结合宣化县供水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供水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宜改造则改造,能集中则集中,需延伸管网则延伸。打破传统单村集中供水模式,采用分片集中供水,集中调配和管理,确保水质指标达标程度和水量控制。四是结合县域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情况,确定各村的用水标准和供水规模。以解决当前群众饮水需要为主,同时兼顾长远发展的需要,做好4个建设标准:供水水质标准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相关要求;供水水量标准依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考虑公共建筑、专业养殖、企业、消防及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以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县域气候特点、水资源条件、生活习惯,确定农村生活最高日供水量标准;用水方便程度安全标准为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 min;特殊情况下可达到取水基本安全标准,即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 min;保证率标准可根据宣化县实际,工程设计饮用水水源的保证率应大于90%,水源条件好的要达到95%以上。

4.2 严把关口,确保质量

由主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作管理,加强组织保障。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工程建设目标,严格执行工程四制。建立专门的项目建设部,并参与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和建设的全过程。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落实管理责任,推行标准化建设。对工程建设内容、形式、标准进行细化、量化、标准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5个关口,即原材料及主要设备进口关、施工队伍选择关、质量监督关、验收关和资金拨付关;坚持工程建设与建后管理相结合、国家投资与群众自筹相结合[1,2]。

4.3 创新机制和规范管理

应创新机制,进行规范管理,确保宣化县农村供水工程长期有效发挥效益。完善建后管理制度,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及相应责任,提供优质管理服务水平;对工程定期检查养护,做好应急处理维修;加强水源地保护,环水源地500 m之内不得堆放或排放污染物;加强水费征收和管理使用,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经费投入。目前,宣化县有2种征收方式,即按户和人口计算,采取定量和计量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即基础水价和计量水价,超过的部分按计量水价进行计收。

5 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观念指导农村水利建设,加快传统的农村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3,4]。

参考文献

[1]何锋,解勇,柳国纲,等.隆德县努力打造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J].中国水利,2010(15):57-58.

[2]李拴群,朱树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J].河北水利,2005(2):18-19.

[3]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65-72.

上一篇:价值评述下一篇:面向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