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2024-09-0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精选12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第1篇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是其治国理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分别从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前进动力、根本保障和外部环境五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所面临的基本情况,构成了治国理政的理论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其系列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问题所提出的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各种文化和思潮在这里汇聚碰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一)明确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回答了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坚持不懈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培养有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以及能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二)明确回答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实践依据

1. 要加强党组织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领导

各级党委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掌握工作主导权,要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才能使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蔚然成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后继有人、活力充沛。

2. 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必须利用好思政课这个主渠道。重视在其他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充分利用高校大学生各种活动载体,以校园活动承载政治宣讲任务,传播党的声音,歌颂先进典型,普及理论知识,唱响主旋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3. 要利用好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在改变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载体、新平台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效利用就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4. 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队伍

各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三、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解决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惑,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这块意识形态的高地如果我们不去坚守,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各种思想杂草就会丛生。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让人眼前一亮,心中温暖,感觉到了希望,也给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把“尚方宝剑”。笔者相信,在讲话精神感召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基础,围绕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探析。

关键词:习近平,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闻竞.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的理论体系与基本特质[J].清江论坛,2016(1).

[2]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江西日报,2016-12-09.

[3]葛慧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6-01-25.

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2篇

摘要:胡锦涛总书记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同时也处在西方思想和我国国内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冲击的前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一代代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新型人才。”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一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一点不理解,总认为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一方,往往满足于简单的灌输和说教,实践证明,在经过改革开放,形势已经大大改变的今天,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的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的眼界、掌握的各方面信息普遍都比前辈同龄时期更开阔、更丰富。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用正确的思想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去点燃青年学生心灵中本来就渴望知识、积极向上的火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念,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鼓励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认真学习。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摆教育者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者不以势压人,简单粗暴的方法不但达不到工作的目的,很容易伤害学生,疏远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成长环境也不相同,在学校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教育者应该尽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老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展,积极与学校相关主管部门沟通情况、反映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碰到的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总之,为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争取学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把所有的工作对象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他们乐意接受教育的引导。实践证明,以人为本,注重感情投资的工作效果远远超过生硬地灌输或空洞的说教。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指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心理困扰,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3.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不断推进学校精神家园的建设进程,塑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主流校园文化,让学生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自强不息、勤于修身、知书达礼、诚信文明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大型的主题教育,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 “爱国、学习、厚德、成才”主题教育、“感恩”主题教育、“明德修身,建设文明校园”“大学生文明行为”主题教育等,让学生能在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中感悟、理解、思考,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完善自我。

围绕培养目标,要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些载体,搭建施展个人才能、特长的舞台。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等主旋律教育,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一系列的特色教育活动。例如,通过举行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手工艺品展、诗歌朗诵、英语口语比赛等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活跃校园文化,学生受益匪浅。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在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有些学生深陷游戏,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因此荒废学业,有的学生封闭心门,抑郁寡欢,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高校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绿色上网。4.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因为在今天对外交往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去提高自身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素质,去培育和巩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人文思想教育极其重要。人文教育对于一个人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大的作用,对确立和改造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部分院校学术功利化比较严重,真诚协作的团队精神不足,文人相轻的思想有发展趋势等,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和修养。如果每一个做老师的人都注意自身的人文修养,就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真诚地对待学生,做到在实际工作中言传身教,做好工作对象的表率。

5.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

实践教学的基本方式,主要有针对单一书本理论教学的课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仅体现在校外的社会实践这一基本环节上,还体现在许多校内的实践环节上,也就是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课堂上的实践教学。这种课堂实践教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讨论、辩论、案例分析、学生课堂讲课(模拟教学)等基本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实践教学还可以体现在案例教学和学生模拟教学,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中将一些社会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和学生一起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等问题,教师为了教会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可以采取这种课堂实践教学的办法。这种课堂实践教学方法,既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的直接体现,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书本理论教学的延伸,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有几个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它可以直接与书本理论知识联系,教与学可以相互促进;时间短效率高,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进行;节约教育资源,不必花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而且组织起来也非常容易,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便于推广。这是单项性实践教学,特点是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内容独立操作。

二是课后的实践教学。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教学基本要求,有意识地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去回答和解决现实中的人们的思想问题和我国社会实际问题以及国际关系问题。因为这种方式往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之后进行。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随着社会的高速向前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现象滋生并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当今正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网络的极端开放性、大众化、以及相对无约束性导致诸多问题。在社会和人民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下,仍然挡不住当今强烈的功利倾向性,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选择也呈多样化趋势:对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对社会和集体的关心程度不够,有的甚至是漠不关心。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前线的学生工作者,我们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十分重要。为了让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1、追求新潮:当代大学生年龄阶段多为18至22岁之间,正直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阶段。对新事物具有极强的接受能力,喜欢追求时尚和新潮。表现在日常行为和对高科技引发的生活方式变化方面的特点尤为明显。47.9%的学生每天上网1小时;71.5%的学生承认网络是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46.3%的学生追求时尚、美化生活向往高品质和高质量的生活;52%的学生喜欢西方节目的原因是追求时尚和敢潮流。从积极的角度看,大学生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潮,在客观上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崇尚理性: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他们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国内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他们不再是冲动和盲目的一代,他们善于思考,崇尚理性,赞赏资助,有政治信仰和追求。53.5%的学生信仰共产主义;88.2%的学生赞成科学发展观;64.5%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大;68.8%的学生认为宗教思想能使人乐观、心有所属。这些都表明当代大学生是理性思考的一代,具有热爱祖国和理性审视西方文化的睿智。

3、尊重知识:当代大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认识和成才动力,清楚地懂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意义。56.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复合型,能力才干是第一位;44.4%的学生认为大学应该提供更有效地多元化教育途径,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层面;57.1%的学生希望高校借鉴国外成功的教学发展经验;45%的学生认为高校期间的各种证书反应个人能力。他们都希望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以促进他们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乐于交往:50.34%的学生抱怨除上课外,其他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过少;20.6%的学生经常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34%的学生认为我国的校园活动内容单一,活动数量不足;54.7%的学生遇到问题经常向好友诉说。他们渴望与同学交流,建立友好的学缘关系,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心理慰藉。如上说明,当代大学生关注并乐于交往,这不仅是大学生的心理需要,更是成才的需要。

5、心系国家:85.9%的学生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表示高度赞成;51.1%的学生认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增强;53%的学生愿意听新闻,关心热点话题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56.2%的学生认为应该正当索取,积极奉献。如上表明,当代大学生心系国家,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有希望的一代。

6、不足之处:合作意识在淡化;缺乏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个性,往往以个人为中心,集体观念淡化。

二、以实际行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深入学生,经常进入教室和寝室。做学生思想工作过程中应该抓住不同学生心理特点,因人施教,小错必纠,大错必严,切忌“小题大做”或“熟视无睹”。对于自尊心比较强而又是偶尔犯小错的学生,点到为止,不必纠缠不清;对于违纪比较严重的学生,一定要深挖犯错根源,触及问题实质,给予严厉批评;对于屡教屡犯的学生,应该常提醒注意,防错于未然。

2、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班级的集体活动既是加强集体自身建设的措施,又是开展思想教育的途径。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并在其中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文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一种校内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能让大学生学会交往,锻炼品格,战士才华和能力,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这些都能在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方面起积极影响。

4、积极组织各项红色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关爱老人、义务支教、进入社区进行公益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老人,爱护祖国花朵,关爱社会。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力实现手段。

5、带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以身作则,正面影响学生。要做好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辅导员要带领学生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正面影响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建设管窥 第4篇

一、重视载体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1. 重视载体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必然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即教育主体 (教育者) 、教育客体 (受教育者) 、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最主要的教育介体, 是联系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桥梁和纽带, 是实现教育目标、内容、任务的手段和形式。因此, 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和要素。没有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不能成为现实的运动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要素的联结点, 载体的状况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各要素之间能否较好地相互作用、协调发展。

2. 重视载体建设是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目前, 受多种因素影响, 大学生群体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 成才愿望强烈, 竞争意识、自强意识增长, 并更加务实, 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看重。在这种情况下,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就必须紧密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注重不同方法、途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运用, 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对那些形式枯燥、单向灌输、缺乏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 推陈出新。同时, 注重选择能引起大学生兴趣、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没有科学的载体, 就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因为科学地使用载体往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因及时消除受教育者的“意义障碍”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视载体建设是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必要途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分制改革的推进, 以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工作渠道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学生公寓等新的组织形式的教育功能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使得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和组织动员的形式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手机等传播交流方式, 既给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也使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可以借机更加隐秘、快捷地传播。针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必须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载体。

4. 加强载体建设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与艺术性、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必然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就必须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而科学性和艺术性则又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结合上, 即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和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中。这样才能彻底克服和解决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管理等工作相脱离的现象, 使思想政治工作消除过去那种单一的政治说教中常见的学生抵触情绪、对抗的逆反心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建设的思路

1. 高度重视网络载体建设, 不断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一种最新形态, 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平等性等特点。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有利条件, 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式, 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新的挑战。利用网络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开办网上党校、网上团校, 设立理论学习、时事政策、热点问题讨论、心理咨询、生活服务等栏目, 充实和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二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三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和监控, 掌握网上教育主动权, 使网上有更多更强的正面声音。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表现形式的不断更新, 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 并对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应当积极探索这一新的网络文化现象,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让博客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2. 积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

活动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各种活动, 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于活动之中, 使教育客体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因此, 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主要是“活动和过程”类载体) , 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调整计划, 改进工作。活动载体的具体形态繁多, 当前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活动之中。加强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建设, 就是要广泛开展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为重点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为宗旨的文化艺术活动, 以培养学生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为出发点的各类体育比赛活动等。二是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综合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建设, 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 对每一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提出明确要求。要针对高、低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 科学构建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社会实践内容体系。要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吸纳社会资源, 争取社会支持, 保障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三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文明校园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富有时代特色的新载体, 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促进美感的升华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加强校园文明建设, 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学校阵地。

3. 大力加强社团载体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 大学生的自由空间扩展了。而学生社团作为校园中的非官方组织越来越多, 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与认同, 逐渐成为校园文化的活跃分子和主力军。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的工作。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以及相应的职能部门, 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者, 要以新的眼光看待问题, 以新的思路分析问题,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积极改变过去单向的制约管理, 实行灵活的弹性管理, 与学生社团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 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思想, 在互动中彼此理解与配合, 真正使学生社团成为凝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有效载体。

4. 不断探索学生公寓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5篇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高校而言,需要深入分析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强化大数据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工作效果。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就如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248-02

前言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逐渐到来,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大数据中的“大”不单单指数据容量,更包含了通过海量数据交换、整合、分析等带来的价值和利润。高校本身作为知识聚集地,同时也是先进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大数据对于高校师生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如何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是需要高校管理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充分发挥集体主义精神,对于推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维护良好社会风气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高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其全面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社会道德的持续进步;然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支?巍Mü?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优秀人才,使得大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2.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机遇。

2.1.1 完善信息管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掌握学生信息,提升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的效率,确保高校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状况,配合数据化管理,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2.1.2 强化思政工作。从高校的角度,运用信息网络,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例如,可以在学校网站上对一些模范事迹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以及论坛等,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如此,高校还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将校风校训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通过自身行动践行学校精神[2]。

2.2 挑战。

2.2.1 信息不对称。高校能够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获取海量的数据信息,为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撑,但是与之相比,高校学生受自身能力和条件的限制,在信息获取速度和获取量方面始终处于弱势,信息的不对称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2.2 隐私受威胁。大数据虽然能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但是同样容易引发数据独裁问题,给高校学生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学生是信息网络的一大用户群体,而无论是网络聊天、网络购物还是资料查找,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漏,其隐私容易受到多方便的威胁,同样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3]。

2.2.3 数字鸿沟大。大数据时代使得数字鸿沟变得越发巨大,分析原因,主要是人们在原本信息环境中使用信息的差别与收集、分析信息能力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高校必须做好学生数据信息的持续收集和分析,如果相关工作没有做好,则必然会导致学生信息数字鸿沟的加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3.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对策

3.1 尊重学生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其主体地位进行强化,确保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其在班级中分享个人经历,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教师角度,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具体来讲,一是应该调动学生能动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确保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二是必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诉求,确保学生可以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感受到快乐,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三是应该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管理方法,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4]。

3.2 强化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本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对于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想要确保辅导员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保障。另外,学生工作者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必须能够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从辅导员的角度着眼,应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整体目标,确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目标,推动工作方法的持续更新。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形成每个学年、每个学期以及每个月度的细化目标,确立班级活动计划,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来强化师生互动,通过自己的耐心、细心、爱心、自信心、责任心和奉献心等,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5]。

3.3 优化工作内容。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度,应该强化大数据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进行创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具体来讲,一方面,教育人员需要强化自身对于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主动进行学生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支撑。例如,可以对高校近几年学生活动主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从中分析学生兴趣和关注点的拜年话,及时调整学生活动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学生成才为目标,扩大学生活动的影响力。也可以对学校图书馆检索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不同学生群体提供不同的推荐书目,促进学生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关注学生不同信息数据的关联性。例如,可以通过校园卡消费记录分析,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向不同学生群体提供勤工俭学等帮扶,落实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6];又如,可以通过市场调查,对近年来企业招聘信息进行汇总,明确行业岗位需求变化,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顺利走上社会提供支持。

3.4 创新管理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强化服务意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例如,可以通过对学校微博及论坛的实时跟踪,做好信息汇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互联网本身具有选择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的特点,其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必须树立起与学生为本的观念,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彼此沟通交流,获取学生的认同。例如,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与学生进行在线交谈,获取更加直观的数据,对于一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7]。

3.5 挖掘深层规律。一方面,应该发挥大数据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素质,例如,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高校需要在教师队伍中加强统计学、网络技术等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其对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层规律进行挖掘。例如,可以通过建设与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网站的方式,实现信息发布与互动渠道的立体化,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其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另外,也可以做好校园论坛的实时跟踪,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时间,开展积极教育引导工作,帮助维护学生的思想及舆论安全[8]。

4.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高校面临着新的教学任务和工作目标,需要充分关注学生成才需求,强化自身数据意识,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层规律进行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高校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试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6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严重,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情况。当前,大学生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成长过程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在新时代背景下,90后大学生大都为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情感情绪十分丰富。他们步入大学以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面对诸多人际交往与竞争压力,部分学生显得无所适从,再加上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从现在到未来无法确定自己的规划与目标的强烈的挫折感,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需关注的问题。

2.高校网络文化日渐流行,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据2011年《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4.57亿网民中学生网民高达30.6%,而其中大学生占较大比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的时尚“新宠”。网络作为利弊兼容的双刃剑,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另一方面,许多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造成一些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误解,引发了学生的政治信仰危机,影响了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树立。

3.功利化思想日益明显,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伴随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发展压力,迫使大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价值选择回归到现实生活。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日趋增强,利己主义、世俗化、人际联结的社会化,造成了大学生日益看重现实利益,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思想道德无直接关系。另外,市场化的商品交换法则也侵蚀到大学生的精神领域,使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发生错位,价值判断标准由理想主义向功利主义转变,如在学习和社团工作中计较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

4.多元化价值思想的渗入,对思想政治教育引发了新要求。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向。全球文化包括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弱化”的意识形态通过新媒体悄然进入校园,并形成多元文化,从而同我们争夺大学生的思想阵地。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无奇不有的地方文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种不健康的低俗、色情、暴力信息,使得一些自制力较弱、识别能力较差的大学生无法自拔。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教育者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坚持教育、管理和服务相结合的基础上,凸显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强化服务的功能,自觉、主动地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服务;要转变“教育者”和“管理者”单一的角色,强化和树立“服务者”角色意识;淡化“上下级”的关系,改变“家长式”“命令式”作风,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既坚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鞭策学生,又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被学生接受,受学生欢迎,达到解疑释惑、化解矛盾、鼓舞士气和激发热情的作用,为大学生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力量。

2.要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解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解他人,使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如封闭心理、刻板心理、逆反心理、恐惧心理、随意心理、自私心理、虚假心理、敌视心理等,这些不良的心理并非彼此孤立,而往往是相互交错的、相互作用于不同的交往过程中的,这些不良的心理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也给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因此,从学校管理和培养大学生的高素质要求来讲,都要给予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除和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这里讲的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必须遵循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尊重原则、宽容原则、谦逊温和原则、适度原则,要注意交往的时间适度、与异性交往的适度、交往的程度适度等。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谐,带给大家的是积极、友谊和温暖、和谐,有助于学生才能的发挥和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反之,则会给他们带来许多烦恼和痛苦,对学习、生活、身心健康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要让大学生认识到,人最基本的需要是归属需要,也就是个人必须生活在集体之中,被集体接受和承认,离开了集体,个人是无法生存的,更无法发展自己。一个班级或一个宿舍,就犹如一个大家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环境、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或产生矛盾是完全正常的,对此应有充分的理解。因此,我们要教育大学生努力从自身做起,凡事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这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来自双方相互间的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在实践中发展和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交流沟通,才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掌握最基本的沟通技巧。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第7篇

1 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以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听大课”的教育方式, 思想教育工作和专业课程不同,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教学效果会反映出一定的实效性, 有的学校可以是几百个学生的大课, 完全是填鸭式教学, 学生听与没听都一个样。大课这种低效率的教育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而且一些高校的思想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很难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这就使得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形成。除此之外, 在网络信息建设方面,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教育人员一直在教育学生如何防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却没有主动利用网络优势建立网络教育平台, 这也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后的一点。

我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一直在火热的进行当中, 教育改革是为了探究新型的教育方案,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提供新的方式与方法。但是,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力度却不够, 所谓的“改革”换汤不换药, 教学方式还是以“大讲座”的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为主, 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教学科目是否清晰, 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目标、指向性是什么, 是否搞得清楚, 另外, 教学的内容仍然是枯燥乏味, 仍以长篇的“大理论”、“大道理”为主, 缺少与时俱进的内容, 师资, 知识结构能否支撑队伍建设。这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2 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学生价值观出现一定问题

从我国开放市场经济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 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在国际上占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 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展开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它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人们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日益严重, 这种错误思想也流入校园, 也对我国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不比学习, 比穿着, 不比技能, 比奢侈品, 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利己主义”, 这些学生唯利是图, 对其他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逐渐接轨, 各国的思想政治文化逐渐同质化, 不过在这个进程当中, 西方的发达国家大力推行霸权主义、殖民扩张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思想理念, 试图通过这种思想理念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文化领域的侵蚀更是比比皆是, 很多高校学生尚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尚不能用科学的高尚人生观来正确的引领自己, 受到了西方霸权主义思想的侵蚀, 再加之一些学生对于西方“自由”文化有一定的向往, 这使得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偏离正常的发展方向。

1.3 网络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上网成为了人们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上的信息量巨大, 每天都有数千万亿的信息得到更新, 可以说网络是信息的海洋, 这样一来, 人们可以使用网络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然而, 这些信息良莠不齐, 学生如果使用网络的方法不正确, 就有可能受到负面信息的侵袭。再加之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冲突, 如果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成型, 在各类负面信息的冲击下, 就很有可能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做出应对, 主动出击, 定期为学生进行网络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将这种影响最小化。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一些境外反动势力大肆利用因特网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 并且极力推崇西方的“自由主义”和“人权主义”。如果学生不能明辨是非, 那么就有可能被西方的利己文化所侵袭, 逐渐成为自私自利的人, 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有着严重的影响的。网络上极端的、反面的宣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另外, 近年来,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企图通过信息优势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模式, 这种“和平演变”使得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政治教育人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定期展开网络培训教育, 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 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 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案分析

2.1 做好高校思想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一直以来,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都是小改动、小调整, 且内容没有跟得上时代的变换, 缺少新意, 这种教育内容会显得十分空洞、乏味, 难以适应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 高校教育人员应该勇于改革, 要学会“动大刀”,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作出改动,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符合实际情况。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一方面是教学内容改革、一方面是教学方式改革。关于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针对教学方式改革的例子很少, 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一个缺陷, 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具体化。例如很多学校进行了分段教学, 巡回授课, 等等。具体来说, 就是改变以往“大讲座”的讲课模式, 将这种老式、低效的授课模式改为小型、分散、经常性、多样化的思想教育, 把研究性的成果与教学联系起来。

教育人员要将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并定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进行考察。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也要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 倾听学生们的声音, 在生活中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2 将被动挨打变为主动出击

一直以来,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被动防范为主, 即告诉学生不要怎么样, 不能怎么样, 学生对于这些不能接触的内容存在好奇心, 这就埋下了隐患。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漏洞, 那么为了填补这个漏洞, 教育人员就要主动出击, 为学生讲解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以西方的“人权主义”为例, 教师可以将要求学生不要相信“人权主义”变为讲解“人权主义”, 为学生揭露西方所谓“自由文化”的本质。这种主动出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同时能够获得明辨是非的能力。

2.3 探索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出击, 通过网络建立教育平台, 为高校学生提供信息化的思想教育。另外, 由于网络上信息繁杂, 如果学生没有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那么就可能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 为此, 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教育中加入一些新的内容, 通过新型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结语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 我国的教育人员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就目前来说, 该工作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教学方案陈旧、教学模式落后, 另外, 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因此, 广大教育人员应该就此继续加大研究, 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的重要人才储备,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优秀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 我国都十分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但是限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该工作仍旧存在许多的问题。本研究就我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重点研究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现状

参考文献

[1]徐有芳.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深入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N].光明日报, 2011, (05) :26.

[2]徐英军, 孔晓霞.把握时代特点实现八个转变——高校马克思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有色金属 (高教研究) , 2006, (08) :125-127.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第8篇

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对内外已不在是固步自封的时代, 多元文化相互渗透产生的混合文化层出不穷, 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 学生的思想变化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 关系到国家的发展, 民族的命运。社会环境的变化, 除了经济的飞速发展, 还应注意现代化的交流沟通方式、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3G网络, 新媒体的应用成为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受到广大高校学生青睐。微信、微博、微网站、微小说、微电影等一系列以“微”定义的媒介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现代化的网络成为学生了解世界、体验生活、信息交流、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

1 微时代的内涵与特点

1.1 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是以当下流行的微信、微博、微网站为主要信息传播媒介, 以短小精炼、方便快捷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传播新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 人们的工作压力随着增加, 早在游戏开心农场里通过虚拟的小行为获得减压效果奠定微时代的到来, 微薄率先开启微时代大门, 微博访谈、微博打假等已将人们悄然带入网络微时代, 根据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微”开头的词语已成热点。微时代的到来也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种特征, 让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参与人员更广、社会透明度更强, 但同时让人担心的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 流言、低俗、恶俗的风气也会在网络上出现。

1.2 微时代的特点

1.2.1 信息传播速度快

微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平台更加方便快捷, 利用微博、人人、微信等信息交流媒介沟通, 获取信息, 尤其是公共平台进行的品牌推广、活动营销等方式越来越普遍, 人们利用公共平台了解信息, 微时代信息交流工具基本具有转载、评论的功能, 使人们的内心想法得到抒发, 一条好的微博能达到千万次的转载, 受众群体迅速增加, 同时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这充分体现了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瞬时性。

1.2.2 传播内容冲击力强

微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人们网络的利用率明显提高, 网络传播信息的冲击力远远高于广播电视媒体, 广播电视媒介受伦理学的约束, 所以网络信息媒介传播的内容更加随性、自由、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微博打假、微博论证等信息传播深受广民众喜爱, 尤其是当代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对网络的评论参与热度高, 过度依赖网络是微时代信息传播内容冲击力强的体现。微时代的信息内容往往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更有对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社会热点的辩论等。传播内容紧紧抓住青年人的内心世界。

1.2.3 传播内容多元化

微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文化交流, 不同思维方式、审美价值观念频繁接触产生多元文化的接触、碰撞, 这也是微时代信息内容冲击力强的一个原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 更多的人追求精神生活, 吐槽已成为微时代信息参与的新型内容占据很多信息的版面。信息内容更是五花八门, 相当于不同文化在信息传播中百花争鸣, 无论语言、民族、政治、经济、生活、时事都成为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 微时代的网络覆盖面广、监控力度逐渐降低, 使得多元文化在信息传播中交融成为时代亮点。

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1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微时代的到来学生的信息汲取方式主要通过网络, 学生对网络的信任与依赖程度较高, 微信、微博、微网站已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娱乐休闲的主要沟通媒介。这一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契机, 可以将思想引领通过网络实现, 效果比传统媒体来的更快, 我们应该抓住微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 利用新媒介的沟通平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利用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不直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的表达、更新、传播教育者的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无处不在, 时时刻刻发布信息, 沟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变化, 利用微时代的时代特征, 从同学们使用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可以发现同学们关注的热点, 了解同学们的思想变化, 便于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突破口, 尤其是在微时代同学们愿意与网络接触成为朋友, 将自己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发表于微博、人人、微信等交流平台中, 这些交流平台满足了学生的情感、心理、生活、娱乐等需求, 尤其是在心理压力释放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有推动作用。我们应看到微时代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丰富同学们的生活内容, 发展自己的性格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同学们提供帮助, 让原本孤独的自己不再孤独, 让现实生活中的不快在信息交流的这种模式中得以释放。这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

2.2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微时代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把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变得界限模糊[1], 将理想和现实更紧密的在网络中联系起来, 一方面学生会产生现实感觉低下, 过度依赖网络, 认为网络是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逐渐下降, 认知方式、辨别能力、自主能力等都会出现偏差。另一方面, 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微时代的新事物、信息的传播速度、学生的好奇心、占有欲更加强烈,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媒介的控制力、尤其是对新事物的看法、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要对新事物的洞察力、敏感程度和辨别能力都要有所提升, 这也是迎微时代的必然要求。微时代, 信息的传播具有瞬时性主要体现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的使用、获取、公开不受限制, 这对好奇心强、自控能力较弱、思想激进的学生来说易于带来新刻的印象, 很多信息的传递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微时代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尤其是对具有导向的信息的掌控和理解对高等院校思政工作提出更严峻的挑战。

3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3.1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微时代的到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要不断的深入, 并研究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摒弃生硬、复杂的内容, 应将思政工作生动形象、增加工作的可复制性, 工作内容应更有感染力, 注重工作的实效性, 利用网络信息传递的便捷性、瞬时性,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事政策相结合, 与现实案例相结合, 用崭新的案例探讨、研究、分享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感染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摈弃一种观点就是进行信息堵控的工作方法, 提高网络的认识水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保守, 工作方法应有创新, 与时俱进, 日常工作应提倡集体作战、全面突破, 善于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在微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人—机—人”的交流互动,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利用网络系统的强大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分门别类, 积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案例信息库, 通过资料积累分析学生发展规律,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工作方法。

3.2 构建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

学生的发展与大学的文化建设密切相关, 根据微时代的特征, 学生善于发掘信息、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快、参与网络活动热度高等特点。高校文化建设应积极探索网络文化育人, 将先进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积极利用微信、人人、微网站, 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微生活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微文化氛围, 抓住学生关注热点, 积极掀起校歌、校训、校风、学风建设讨论, 让同学积极参与学生的发展建设中, 在活动中思考、提升。校园微文化的传播内容要将学校所追求、学生所追求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增强学生校园发展、个人发展想融合的状态, 提升学生的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应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于无形, 通过学生信息获取、交流平台将主流思想融入其中, 形成优良的学生信息交流之风, 同时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氛围。微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侧重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要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让同学们明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提高学生道德水品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本文界定微时代明确特征,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探索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构建微时代校园精神文化增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

参考文献

[1]需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6) :64-66.

[2]方宏建, 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 :52-55.

3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第9篇

一、3G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3G的特点是可以提供高速的数据业务, 不仅仅体现在文字、图片上, 还体现在语音以及视频等。打破1G、2G的模式, 创新发展3G技术给互联网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并且迅速的蔓延到各个领域, 并得到人们的追捧。信息时代, 网络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 在吸收来自网络信息时代的营养的同时, 更要合理使用网络, 而不是沉浸其中, 不能自拔, 或者说养成一些不良习惯等。

可以说3G时代的到来, 信息传播更加迅速, 知识传递也非常方便, 对于高校而言, 利用3G时代的信息化技术, 可以高效率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高校更要意识到3G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冲击也非常大, 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手机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已经得到普及, 随身携带, 从当前3G时代来看, 手机不仅仅是接打电话, 发送短讯, 俨然成为一部集学习、娱乐、通讯为一体的小电脑, 给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比如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不良习惯, 上课期间也会偷偷的摆弄手机, 不专心听讲。下课期间也要时常打开手机, 甚至是吃饭、坐车等都是手机从不离手, 这就是所谓的“低头族”现象。

3G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压力, 大学生已经对3G网络有所依赖, 导致当代大学生很难专心致志的完成一件事情, 长期盯着手机屏幕更是对视力健康带来压力, 同时网络世界的虚幻也给一些大学生身心带来影响。总之, 如果不能合理的利用3G时代, 它在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危害, 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难题。

二、3G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

各高校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校园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好学生课余生活的文化活动, 比如可以定期组织一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拔河比赛以及一些歌唱、舞蹈大赛等, 把学生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好, 避免学生浪费时间, 沉溺于网络世界。通过举办各种活动,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树立正确的“三观”, 培养良好的心态, 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 培养学生团队互助能力, 也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 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感情, 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二) 网络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配合

高校教师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利用网络海量信息, 成长自己而不是沉溺于其中。但是要实现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合理有效监管, 仅仅靠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还不够, 针对网络信息管理、网络阵地建设等一些列工作还需要专业的网络工作者来完成, 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作支撑。所以高校可以引进相关专业人才, 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或者临时聘请专业网络、计算机人才做培训,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共同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题。

(三)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综合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专业知识不仅要深入、精通, 而且知识面要宽。应熟悉与本学科有密切关系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一般认为,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 首先应当具备较高水平的当代人文社科方面的基本知识, 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类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而且, 还要努力实现这两者的融合, 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知识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而应具有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知识结构的特点在于多层次性。尤其是针对当前3G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更应该紧张起来, 和高校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贡献。

(四) 培养学生善于反思, 自我完善的能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能只是局限于一味的授课, 单纯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对大学生的成长不会带来明显的作用。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 自我控制, 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 并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创造和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意识, 在3G网络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让网络信息为自己所用, 而不是成为网络世界的奴隶。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大学生工作的重点, 关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健康。3G时代的到来, 在给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 也给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当前3G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总结3G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对策,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第10篇

一、“项链模式”正流行于上海大学的思政课堂

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是人们竞相阅读的名篇, 文中描述的关于项链的故事也许人们并不陌生, 但“项链模式”可能很少有人知道, 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上海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演绎。

上海大学依托学科基础,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探索出思政课的新型教学模式——“项链模式”。“项链模式”简单说, 就是思政课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 将教材内容准确传授给学生, 构成“项链”的基底, 同时聘请其他学科专家和社会典范人物以讲座或访谈的形式讲授课程重点专题, 到课堂大班精讲, 然后由青年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持小班讨论, 其他学科专家的讲课像“珍珠”和“钻石”镶嵌在基底上。镶嵌方式可以有专题讲座、访谈、讨论甚至PK等, 邀请其他学科专家大班访谈精讲的精彩内容经过录像制作, 在镶嵌在多媒体课件这条“项链”上, 供同一课程的并行班使用, 充分利用外请专家资源, 使多媒体课件这条“项链”也不断地锦上添花, 提升整门课程的教学水平[1]。上海大学以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六个为什么”的试点为契机, 在“项链模式”的基础上, 把常规教学与项链模式相结合, 把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 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二、传统教法正发生着“静悄悄的革命”

“变脸”是中国京剧的绝活, 对于这一剧目, 不仅国人拍手称快, 就连老外也赞叹不已。如今, 思政课堂上也在上演着“变脸”的剧目, 不过表演者不是京剧名家, 也不是思政课教师, 而是学生, 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是“演员”, 学生是“观众”, 教师教授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简单,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致使思政课成为教师不愿上、学生不愿听的一门课。由于思政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课, 大班教学教师往往面对几十名, 甚至上百名学生, 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这样思政课堂就像一盘散沙, 致使思政课形同虚设。

鉴于以上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改革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 使单一的思政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教师给出命题, 学生分组讨论, 并把演讲、辩论、讲座、课题、比赛相互融合, 每个小组选出学生评委和评论员, 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最后, 每组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打分。这种研究型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才华, 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彰显他们的个性, 放飞他们的激情。大学生思维活跃,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老师设定的题目是开放性的, 没有标准的答案, 这就让学生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增加了趣味性。这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积极性大为高涨, 教学针对性明显增强, 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网络平台成为师生交流的“心灵花园”

网络的出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可以在片刻之间了解到地球另一面发生的事情, 仿佛我们可以跨越时空, 去迪拜看棕榈岛, 去悉尼欣赏歌剧院。当然, 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也可以走进“心灵花园”, 去感受那里的温馨与关爱。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应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 开辟网上课堂、校园博客等,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 在网上答疑解惑。其中, “校园博客作为网络时代的个人化出版方式正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 建立校园博客系统既可以汇聚学生人气, 又可以为网络思政建设一个稳固的工作载体。”[2]

上海交通大学鼓励思政课教师在网上开辟实名制博客, 思政课教师与学生在网上进行“对话”, 解答学生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在网上交流不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原有的“代沟”以及部分学生的紧张情绪, 而且可以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在上海交通大学开辟实名制博客的老师达到近百名之多, 而且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其中, 既有思政课教师, 也有院系辅导员、院系党总支副书记以及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

此外,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网上开辟了“思政课堂”, 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有效载体形式, 对同一论题进行多维度、立体式的探讨, 彰显网络的优势。“网络课堂”有效缓解了思政课堂上老师一人对多名同学, 难以顾及到每个同学的不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在全市高校重点推进的易班网络项目在全市各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加入成员均已达到两万人以上[3]。易班实现了各高校教师课件的资源共享, 师生网上交流互动, 受到了高校师生的欢迎。

四、文明修身, 从我做起

行为礼仪和规范, 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小儿科”, 应属于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不应在大学阶段再老生常谈, 但当前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却不容乐观, 部分学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 过分依赖他人, 缺乏集体观念。如何让大学生从我做起, 文明修身?让我们一起看看上海师范大学的成功经验。

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的基地, 是培养合格、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师范类院校, 上海师范大学准确定位, 认识到当代大学生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但由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原因, 部分学生缺乏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意识, 劳动观念淡薄, 怕苦、怕累, 不愿参加劳动, 自强、自立能力较弱, 环保意识较差, 基于以上原因, 上海师范大学决定以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为突破口, 对学生开展文明修身活动。

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大多从事中小学教育, 也就是将来要走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岗位, 他们自身素质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开展文明修身活动, 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核心, 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位。

加强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道德品质, 不能一蹴而就, 而是长期的、渐进的培养过程, 不能仅限于课堂内或校园内, 而应采取多种形式, 到社会上去参加锻炼, 使大学生在文明修身的系列活动中历练自己, 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集体主义的观念,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人文关怀

大学生朝气蓬勃、富有激情, 有良好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基础, 普遍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前途, 希望挖掘自我潜力, 体现人生价值。然而, 部分大学生却面临着生活、情感、人际交往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何排解这些压力?同济大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同济大学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及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来自于生活和精神上的压力, 构建了有效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支队伍”。咨询师专业队伍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力量, 他们不仅承担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培训等工作, 而且, 还要进行课堂教学, 同时, 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对测评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 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力量,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活动, 可以帮助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生活、学习、思想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学校还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分子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来, 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拓展力量。在“三支队伍”建设上虽工作重心不同, 但都是为了一个核心的工作, 就是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学校建立了多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 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社区工作、校外专家以及学校的职能部门结合, 为大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 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解决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核心, 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同济大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取得的成效, 值得其他高校效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顾小英.叩开心灵之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项链模式”教与学实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5.

[2]叶绍义.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创新[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12) :69-70.

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第11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生命线”。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保持生机,不断取得突破的根本动力。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下,高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而满足后者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使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和创造性, 就必须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大胆创新,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持久、旺盛的生命。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

1、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强化了价值取向的多样化, 冲击着长久以来形成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信仰。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高校已成为各种信息的集散地,随着大学生获取和传播信息能力的提高,他们得到的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信仰发生分化,个人的独特性、选择性、自主性日益明显。其中就有一些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消极倾向。具体表现为: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在学习和待人处事上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过分追求自我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实现;不屑于做小事, 眼高手低。

2、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生所承受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就业渠道和分配格局呈现出多样性, 从而导致城乡居民的家庭经济状况参差不齐。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引发的对社会的认同差异和不同心理期待, 在高校学生中表现的日益显著。有些学生既要读书,又要勤工俭学, 既要考虑毕业去向, 又要考虑物质利益。有的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充满竞争的新的变化, 顾虑重重。近年来各种媒体频繁报道的高校学生自杀事件, 多数是由这样的压力造成的。

3、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网络作为一把“ 双刃剑”, 既为信息的发布和传输提供了迅捷的通道,又给错误思潮和观念的渗透, 有害信息的传播, 以及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的蔓延提供了便利。由于上网已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是在分散、孤立的环境下同机器打交道, 而导致人际情感的冷漠, 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据调查, 某高校经常上网的人数高达, 其中, 58%是聊天, 35%是玩游戏,只有7%是在学习。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不良文化对上网大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内容

1、要从观念上有新的转变。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开拓新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开始。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打下基础。从实现人的价值来看,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确立和坚定人生的理想信念,实现和提高人的价值,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引导学生充满信心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要强化时代意识。走在时代的前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要跟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步伐,要跟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节奏,要跟上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时代;要确立个性教育的思想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手段,满足不同的需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完善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理念应用于育人实践,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有新的完善,首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改进教育方法,使学生逐步认同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要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单一说教、灌输的方法,增强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体验,把思想认知与情感体验紧紧结合起来。将引领学生探索问题与展示教师人格魅力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善于带领学生分析研究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又要以自身的言行和精神追求为学生树立榜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感召力。同时教师还要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身价值。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和奖励,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3、要有新的教育方法。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大大缩短了人们在时空上的距离,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关注大众传播媒介和网络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心理咨询等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积极开发这些科技手段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从而提高育人功效。我们也可以开展专题教育与全面渗透相结合。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学和活动的开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活动方案,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培养高校学生优秀思想品德的有效教育方法。要通过参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各种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使之转化为更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途径

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着眼点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关心人、爱护人、团结人,把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任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1、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在大学生精神世界中居核心地位, 起主导作用。所以无论从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还是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未来的重要作用, 都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 加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肩负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在主流文化建设和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营造突出主旋律的浓郁育人氛围,健全青年学生人格,倡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手段、载体充分反映时代要求,顺应时代走向,紧扣时代脉搏,做到与时俱进,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

2、重视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教学活动在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活动。实施教学工作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学术见长,教师在学生中拥有相当的权威性。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帮助学生明确专业的发展前景, 激发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去学好专业知识, 以真才实学去竞争谋职。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利用本学科的德育因素教书育人,即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成为有机整体,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与专业学习和学术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 开展专业性的、有益社会的实践服务活动。让他们在体会到自身的专业价值的同时, 增强社会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增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上来,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了生命力;只有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一目标上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会实现其真正的价值。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是不是有所加强、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最根本的是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人才培养工作。

4、充分挖掘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校风的外在表现, 对学生的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校园文化的各种正向功能都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品位和高格调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刻的促进作用。因此可组织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对口的校园文化活动, 多请专家、学者做讲座和学术报告,讲青年学生关心的时事问题, 聚拢学生的视线。同时组织开展学生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活动, 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 寓教于乐, 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发挥学生的特长,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兴趣, 增强自信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有新的开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办法的基础上注重新办法的探索与创新。我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基本原则和积累的丰富经验, 要继续坚持与发扬, 继承是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只有这样才能开拓出富有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林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之我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2] 安少华.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第12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 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当前的全新形势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确保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抵制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

正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它一直是理论界的焦点之一, 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成果颇多, 有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创新途径、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与全球化的关系、与“与人为本”理念的关系等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 形成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构成后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基础。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 网络文化迅速兴起, 这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良好的机遇, 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组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认为容易上瘾, 很难控制自己的占65%;玩起来就没完, 自己控制不了的占18.1%;总想玩游戏, 不想上学也不愿做作业的占5%。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关于互联网管理的相关制度并不健全和完善, 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面对着充斥网络的各种信息, 大学生有时候会失去辨别能力, 从而影响到自身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再则, 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交友, 而混淆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 出现了沉溺网络而不自知的状况, 甚至出现与人交往的障碍、沟通的障碍等。

2、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的创举带来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奇迹。但是,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后, 西方的一些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进入我国, 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 爱国主义、拜金主义、艰苦奋斗、诚实信用等传统价值观受到冷落。近年来,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下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因此, 如何应对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

三、创新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工具化的倾向,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需要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 首先就要转变观念, 高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 以人为本,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要贴近大学生生活, 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 把握大学生的需要, 尊重其需要, 尊重其价值,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方法的创新

在充分发挥传统的班会、谈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作用的基础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形势,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首先, 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双方平等讨论的方式,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启发式、疏导式等方式和方法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 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焦点问题的讨论, 润物细无声, 引导着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其次, 将互联网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互联网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在网络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 开设热点讨论、心理咨询等栏目,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接受度。最后,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联系起来, 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现象。

3、内容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 是我们不可丢弃的法宝。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传统的作用, 我们要根据发展了的形势, 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以贴近时代, 贴近学生生活,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在传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 高校要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同时, 社会热点问题、校园焦点事件等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面对着各类热点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教师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指点, 帮助学生在辩论中认清事物本质, 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培养, 关系着高等教育的质量, 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的事业。高校要充分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凭借着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来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摘要:伴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应对互联网发展和价值观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挑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2]蔡慧慧.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 2011 (31) :178.[2]蔡慧慧.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考试周刊, 2011 (31) :178.

上一篇:奖惩制度下一篇:激发兴趣?赏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