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2024-07-26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第1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大纲中还强调:“要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担当启蒙者、引导者和拓展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为学生合理、恰当地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感受、思考,这就是所谓的“情境教学”。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情景教学的创设:贴近生活引导学生情绪,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再现,角色扮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课外活动延续学生知识的运用。

一、通过展现生活中的事件来唤起学生心中的回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令学生获取知识

常言说:“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学生亲力亲为过的事情,在心中都会留下深刻的记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课堂中提及学生经历过的事件,学生都会回想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事先了解学生经历的事情或者找出曾经集体组织过的活动,以确保在课堂教学时达到唤起学生回忆的效果。当然,事件的挑选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更加深刻地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乐趣,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直接作用于学生心理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内心的情感体验,迅速进入具体的情境,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其令学生进入情境的方式及作用如下:

第一,音乐背景渲染情境。音乐氛围的渲染,令学生产生听觉美感,情绪随之得到牵引,更利于融入情境中去感受课文的意境,思维也随之活跃。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心中的情感也会随之释放,在获取知识时同时激发思维、智力的潜能。

第二,课件直观、动态的情境创设。课件的制作主要是围绕课文主题展开的,其中包括动态文字、动画色彩渲染、各类影片的剪辑等,其画面直观、动感,以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去感知课堂情境,学生融入情境的同时不仅是在获取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扩散,利于将来智力的发展。

三、在教学情境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去主动思考角色的真正想法,开发智力

在教学情境下,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习完课文的生字和了解课文背景的情况下,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进行情境再现(场景对话)。学生在角色扮演时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对于扮演角色的学生,可以主动发挥其思考能力;其他未扮演的学生则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学生的表现来思考这个角色的真正想法,最终也有助于其智力的开发。

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的具体方式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学生分角色朗读,即学生按照课文中既定的角色对话内容来模仿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更能贴近自身感受,易于学生了解情境下的思想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二种,在课堂中布置相应的场景,引导学生在场景内再现情境,按课文要求积极参与表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开发智力。

四、组织课外活动,延续学生在课堂上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知识

课堂的学习终究还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及运用知识。任何事情自己没有亲身体验,仅仅“纸上谈兵”,其体验肯定不够深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获取更多的情感经历,更好地运用学习的知识,达到知识的掌握与智力、思维的同步发展。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规定,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引导学生思维拓展与智力开发。情景教学的方式应着眼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知识学习与思维拓展等方面,最终实现获取知识与思维拓展、智力发展的同步。

摘要: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轻松主动学习语言、接受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教师设计出令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第2篇

一、走出课堂,利用室外情境。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背景音乐

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建立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氛围和环境,从而促使教学活动在积极的情感与生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和探索欲,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探讨。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为主,教学工具为粉笔+黑板,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今,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即多媒体技术,它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手段,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且达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课堂教学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若是只凭借书中作者的描绘和教师口头语言的讲解,学生很难准确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桂林山水》,静谧高雅的视频画面,生动悦耳的声音解说,将桂林山水的秀丽美景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使学生如痴如醉,加深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又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篇神话故事的内容,从中感受盘古非凡的智慧与勇气,在语文课堂上,我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盘古开天地》,将文章乏味的知识以动画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出来,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对本篇课文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直观式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很难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然而,活泼好动、喜爱模仿和表演确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他们的天性,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以此拉近他们与文章人物的内心距离,并对人物产生亲切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卡罗尔和它的小猫》这一课时,我选了几位热情度较高的学生分别扮演卡罗尔、爸爸、妈妈等主要人物,让他们到讲台上,通过自身表演使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得以再现。学生的卖力表演不仅完整地将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愉快,这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加深了他们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利用背景音乐,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

古人曾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的确,人们在音乐氛围中更容易敞开心扉,情感也会更加丰富。所以,我们在构建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力下,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继而对文章的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与时间赛跑》这一课时,讲课之前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平淡悠扬的旋律,温和暖心的歌词,使学生感受到了时间的飞快流逝,当我们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学生也就能更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从而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又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中《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我为学生播放了《朋友》这首歌曲:“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熟悉的歌词与旋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共鸣,使他们更加明白了友谊的可贵,这样我们就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使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和实效。

参考文献:

[1]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

[2]马顺媛.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结题报告[J].凯里学院学报,2011(04).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 第4篇

下面, 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探讨。

一、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为主, 教学工具为粉笔+黑板,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且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 学生也就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今,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即多媒体技术, 它是一种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手段, 如果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就能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教学情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并且达到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课堂教学的目的。

比如, 在学习四年级下册中《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若是只凭借书中作者的描绘和教师口头语言的讲解, 学生很难准确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纪录片《桂林山水》, 静谧高雅的视频画面, 生动悦耳的声音解说, 将桂林山水的秀丽美景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了学生面前, 使学生如痴如醉, 加深了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又比如,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盘古开天辟地》这一课时, 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篇神话故事的内容, 从中感受盘古非凡的智慧与勇气, 在语文课堂上, 我让学生观看了动画片《盘古开天地》, 将文章乏味的知识以动画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表现了出来, 这极大地引起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有助于他们对本篇课文的认知和理解, 从而帮助我们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创造直观式教学情境, 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和探索中。

二、利用角色扮演, 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 如果只依赖于教师的讲解, 很难准确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然而, 活泼好动、喜爱模仿和表演确是小学生的天性, 所以,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他们的天性, 设置合适的课堂活动, 如角色扮演,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 体验文章中所描绘的情境, 以此拉近他们与文章人物的内心距离, 并对人物产生亲切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有趣, 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

比如,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中《卡罗尔和它的小猫》这一课时, 我选了几位热情度较高的学生分别扮演卡罗尔、爸爸、妈妈等主要人物, 让他们到讲台上, 通过自身表演使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得以再现。学生的卖力表演不仅完整地将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呈现在其他学生面前, 课堂气氛也显得轻松愉快, 这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表演能力, 加深了他们对于人物性格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利用背景音乐, 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

古人曾说:“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的确, 人们在音乐氛围中更容易敞开心扉, 情感也会更加丰富。所以, 我们在构建语文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这一艺术形式, 创设情感式教学情境, 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力下, 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继而对文章的情感有更准确的把握, 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与时间赛跑》这一课时, 讲课之前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歌曲《时间都去哪了》, 平淡悠扬的旋律, 温和暖心的歌词, 使学生感受到了时间的飞快流逝, 当我们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 学生也就能更容易体会出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珍惜时间的主题, 从而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又如, 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中《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我为学生播放了《朋友》这首歌曲:“朋友一生一起走, 那些日子不再有, 一句话, 一辈子, 一生情, 一杯酒……”熟悉的歌词与旋律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了强烈共鸣, 使他们更加明白了友谊的可贵, 这样我们就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 我们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运用, 使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和实效。

摘要:如今,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教学模式正逐渐退出各科的教学课堂, 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以小学语文为例, 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对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希望借此机会可以给广大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问题上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角色扮演,背景音乐

参考文献

[1]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0 (10) .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第5篇

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

李发蝌

【摘要】

针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调动学生主观感受,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形象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境设置

兴趣激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情境设置

兴趣激发

【论文】

情境教学是如何定义的呢?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出发有效组织教学。

一、根据教材重、难点来设计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情境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情境导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者如能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通常的导入方法有: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实物导入、音乐导入、对比导入等。如教学《北京的春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本地春节的热闹景象、自己的心情等等,然后用多媒体春节的情境,让学生这是什么地方的春节,看过之后的感觉是什么?最后告诉学生这是北京的春节,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出新课文的学习。试想,如果一开始就在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有哪几个生字,应该怎么读、怎么写,然后就让他们练习朗读课文,这样肯定不会引起他们对课文的兴趣,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疑情境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三)游戏情境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有效开展。游戏学习能让学生忘记自己在学习,而恰恰在这种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忘我投入状态中,学生记忆、领会或创造了大量的知识。如教学《负荆请罪》这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带进课文的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表演中学习,表演中思考,表演中创新,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此外,还可开展其它多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说与课文的作者或人物有关的小故事;可以辩论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唱一些文学作品相通的经典歌曲;更可以让学生编演课本剧,共同探讨一下戏剧表演,感受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实际,激发语感。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基于语文与生活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紧密相连。教学时,教师若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以学生的生活实例来领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有语感,就会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象逐渐鲜明具体,进而入情入境。

三、创设情景,获得语感。

作者总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胸中的某一情境的,反之,一旦学生看到了作者所描写的那个情境,也会豁然领悟用以表达这一情境的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如在教学《石榴》一课的最后一自然段,描写了石榴子儿的颜色、光泽、样子、味道。其中,“玛瑙般”、“晶莹透亮”、“清爽无比”等词语,惟妙惟肖地描摹了石榴子儿的特征,没有尝过石榴的人是很难深刻体会的。课上,我们可让学生带个石榴,剥一剥,看一看,尝一尝,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的感受,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书中的遣词用句了。通过操作,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达到领悟。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获得丰富的语感。

情境教学是以“情”为“点”,将传统教学所淡化的情感、意志、品质、兴趣、价值观等人的因素的重要方面重新确定为语文教学的有机构成;以景为“线”,编织教学中的景和物,使之得到有机的融合;以“境”为“面”,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拉近学生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情境教学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教与学的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知识素养和生活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1]小学教育心理学

[2]叶圣陶文集

[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4]语文参考书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第6篇

关键词:全情境式 情境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并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这种论述被后人称之为情境教学法。

在今年九月,笔者在一年级,以全情境的教学方式上了一节公开课——《彩旗飘飘》。通过几次磨课,笔者认为:相较与其他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似乎更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们。所以,笔者把整节课创设成一个全情境——森林运动会,并分角色扮演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为的就是迎合这些孩子们的童话式心理,并带领他们“玩”转课堂,“玩”动彩旗。

一、低段美术课堂实施全情境式教学方式的基础

(一)低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低段是指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而其中最特别的是幼小衔接时期的儿童。他们好奇、好动;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掌握较抽象的概念。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生命,且情境性较强,能很快融入教师所营造的游戏和故事环节中。

因此,在低段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就要认识到此阶段学生的特点,顺应他们的心理特征,构建合理的半情境甚至全情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

(二)低段美术课堂的特征

浙美版美术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根据知识点穿插在各课中。

在多年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程度、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完成作品时就一定会形成创造思维、想象能力和技法手段上的差异。所以,每个班的美术综合素质自然会形成几个不同的梯队。针对这样的分层情况,教师需要有所针对,分层教学,才能使这些孩子都有收获。

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识字量少,特别喜欢用画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作品有的色彩丰富、天马行空,并且不在乎造型(图1);有的会创设情境,沉醉其中(图2);还有的孩子会自言自语,并急于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同学。作为引导者,教师就应当了解并顺应此阶段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境式情境教学的构建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状况、情感态度等得到优化与发展的教学方法。这里的全情境式课堂教学是指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独特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方式,所创设的符合其认知水平的课堂教学整体环境。而据此所设计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在此大情境中使学生得到渲染和体验,并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地活动。

笔者在这节《彩旗飘飘》中营造了一整节课的全情境,创设了一个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心理需求的故事情境。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这样以情境导入、情境教学、情境作业、情境点评、情境拓展等部分构建的课堂,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

(一)情境导入

所谓情境导入,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在本节课的新课准备阶段,笔者就考虑到一年级新生的学情特点,给彩旗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啦啦旗”。上课时,又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创设了一个符合本课教学需要的故事情境——如何才能参加森林运动会?(图3)此举成功的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几个不同性格的动物主角,方便整节课的展开: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就要举行了,总裁判熊猫超人向同学发们出邀请,但是狮子大王却提出:只有制作一面漂亮的“啦啦旗”,组成“啦啦队”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森林运动会,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图4)。借机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什么是“啦啦旗”。此时,学生的积极性已经被完全调动起来,他们愿意通过努力完成任务,获得这个难得机会。接下来,又适时引出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打扮“啦啦旗”(图5)。这样的引导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使学生全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非常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目前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在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游戏操作、角色扮演、音乐辅助等氛围中被充分调动,并促使他们慢慢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1.情境教学内容设计

在认识了什么是“啦啦旗”之后,学生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开始学习。笔者按照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安排做了几次调整,把教学步骤精简为三步,力求使学生在既定的课标下“玩”成任务。

①知识点的情境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彩旗、制作彩旗、装扮彩旗是最重要的几个知识点。笔者就以手拿旗——“啦啦旗”为本课的主要教学对象,并以此展开情境设计,直至最后任务的完成。

②技能点的情境

笔者把本课的教学技能总结为三步,并以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表述给学生——第一步:各色旗面任你挑;第二步:小小旗杆要安好;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图6)这几步分别针对旗面的形状变化,旗杆的安放方式和旗面的装饰打扮作了介绍,学生们一步一步跟着学,并结合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的提醒,都完成了制作,而且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

③情感点的情境

孩子们永远是最纯真的天使,尤其在低段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无比信任老师,并怀有一颗童真而善良的心。教师在全情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一点,以讲故事、做游戏、打擂台等形式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转课堂。

2.情境教学环节设计

笔者以熊猫超人的邀请为引,狮子大王的要求为饵,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设计一面“啦啦旗”。同时用长颈鹿老师的分步教学法把“啦啦旗”教给孩子们。最后还借狮子大王之口对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整个情境教学环节的设计既符合该情境地整体安排和情节发展,环与环之间又精密相连、承上启下,同时亦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并得到他们良好的课堂反应。

3.情境教学交流设计(情境问题互动的设计)

教师作为整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把自己也融入整个课堂的全情境中去,即全情投入、无限忘我,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和与学生交流时,要以该课所设计的情境为主体。

①情境式问题设计

如本课中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教师以斑马和小鱼引出图形装饰;以花朵和蝴蝶引出图案装饰。

教师提问:“你还认识哪些好朋友?他们能帮你怎么装饰你的‘啦啦旗呢?”学生回答:“我喜欢小蜜蜂。”

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小蜜蜂身上哪里最美丽,可以帮你装饰你的‘啦啦旗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喜欢它的颜色和条纹。”

教师总结:“好的,那么就请你用你最喜欢的小蜜蜂的金黄色和它美丽的条纹来装饰你的‘啦啦旗吧!”

教师以学生的视角出发,用了童话式的语言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合整节课的大情境。一问一答又增加了进一步的追问环节和教师小结,使得学生对于可以请哪些好朋友来帮忙、怎样来帮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②情境式互动交流

低段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对于成人化的表达和学科术语的接受还需要时间。于是在教授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放低身段,学着用孩子们的思维去思考,用孩子们的眼光去观察,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在他们不能接受的时候马上予以解释和指导(语言和示范),才能更易于孩子们的接受,也更便于他们自主学习。

(三)情境作业

关于本课的课堂作业,在一开始就利用狮子大王之口向学生明确——自己制作的一面“啦啦旗”。

于是,整节课就这个任务做了一系列的设计和安排,每个环节的设置承上启下又符合整节课的全情境。还制造了一些阶梯式的难度,如当孩子们跟着长颈鹿老师制作并安好旗杆拿着挥舞的时候,笔者模仿着狮子大王的口气说:“只有把‘啦啦旗打扮漂亮的小朋友才可以参加森林运动会哦!”(图7)一下子又激起了孩子们的热情,并且顺利的导出第三步:好朋友们来帮忙——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斑马和鱼的条纹演变成的图形,花和蝴蝶演变成的不同图案进行组合,来装扮自己的作品。(图8)

一节课下来,虽然只完成一个作业,但是,为了完成这个作业一整节课都做了合理的安排。

(四)情境点评

因为笔者事先就进行了设计,于是就利用这些孩子们都认可的角色来进行点评。如:当学生们完成了每一步时,长颈鹿老师和小松鼠助手会作一定的鼓励。而在孩子们纷纷完成旗杆的安装,挥舞小旗的时候,万能的狮子大王却通过水晶球,看到未经装饰的“啦啦旗”并不满意,要求孩子们好好打扮旗面,这些都会显得相当自然和有威慑力。

最后,孩子们都打扮好了旗面,狮子大王就对他们进行赞赏,并发出邀请。这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非情境教学所达不到的。(图9)

(五)情境拓展

1.情境运用

在美术教学中,尤其像本课涉及的是 “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不同工具完成作品以外,还要求他们能知晓如何合理应用自己的作品。于是笔者用多媒体视频创设一个体验情境——为动物运动员赛跑加油,并通过动物赛跑的视频片段,使得孩子们在制作完“啦啦旗”后知道应该在什么环境运用自己的作品。同时也给本课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小结。

2.情境展示

在课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彩旗还有哪些不同的形式;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到彩旗等等。也可以对美术社团、兴趣班的学生做进一步的讲解,要求他们从材质的选择和制作、彩旗装饰的不同场景等方面做一个拓展和实践。

三、全情境式美术课堂的价值和意义

全情境的教学课堂对于抽象思维欠缺,形象思维发达的低龄儿童来说,他们在教师创设的全情境中学习,是符合其认知特点的,也是慢慢培养其自主学习力的动力和手段。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在低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创造的课堂全情境暗示学生有学习的可能,同时又提示他们如何学习,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自主学习就此培养。

参考文献:

[1]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权手册[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林崇德.心理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6]赫伯.里德,吕廷合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浙江嘉兴)

赵峰点评:

美术教学的核心依据是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和认知能力后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本文的课例中,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预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低年级课堂的特征,设计了一个适合低段学生的教学策略——全情境式教学。“森林运动会”这一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情境的导入,有如童话世界向学生敞开的大门,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的教学,解决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故事中去,使学生容易理解、乐于接受。情境的作业与评价,明晰了创作的思路、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埋下了一块垫脚石。情境的拓展,更是教学的达成推波助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总而言之,本课的设计正是当下我们所关注的美术素养的核心内容。知识与技能必不可少,但它不等于素养和能力。只有关注如何获得知识与技能和如何用知识与技能进入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将知识与技能放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凸显创意实践的本质才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式 第7篇

在新课程理念下, 要想使学生人人喜欢数学, 必须要改变原来单一、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 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个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构建起“情境·体验·发展”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这一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要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导入新课中的建构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能使整节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必须从一堂课的导入部分起, 精心构建活动情境, 引出矛盾的冲突部分, 想方设法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中, 我在教学中采用情境式导入法, 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上课伊始, 首先让大家做个数学游戏, 先让大家推选出8位同学进行比赛, 把8张写有数字的卡片分给他们:10, 12, 30, 46, 72, 95, 111, 2000.

然后按照3的倍数和5的倍数在10秒钟时间内请8名同学分别站到相应的位置上,

讨论:46和30该站在哪里?教师随即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提问:像这样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的数还有吗?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 (学生举例) 像这样的数你准备给它取个什么名字呢?引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后再进一步提问激发探索的主体:3和5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我们已经找出来了, 其他数的最小公倍数你想找吗?该怎么找呢?接下去我们继续来探讨研究.不用说, 在这种问题情境中, 学生经历了紧张而又激烈的活动过程后, 心里一定会充满着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一定会促使学生带着好奇, 带着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渴望, 迫不及待、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可见, 在一堂课数学课的开始部分就要积极构建“情境·体验·发展”式教学, 这对后面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建构

学生在经历新课的导入后, 已经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进一步探索知识的状态中, 这时, 教师更加要构建起“情境·体验·发展”式的教学活动方式, 即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都要精心设计一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储备,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主动去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丰富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 教师有意地构建以下的课堂教学情境, 首先创设买卖物品的生活情境, 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戒指599元, 项链604元, 皮鞋198元, 套装320元, 玫瑰花99元等.由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 在小组内各自说清付款、收款的过程, 再进行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购物活动.例如: (1) 营业员原有钱165元, 卖出一枚戒指, 现在有多少元?列式:165+599=165+600-1, (600-1) 即找钱、还钱的过程. (2) 顾客有钱932元, 买玫瑰花花了99元, 现在还有多少钱?列式:932-99=932-100+10, 很显然, 通过设计让学生充当营业员进行商品的买卖这一教学情境, 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商品买卖这一生活原型的过程中, 充分体验到了在加减法中的简算运算, 从而很自然地构建起“多加几要减几, 多减几要加几”这一简便计算的规律, 使计算教学不再显得枯燥乏味, 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 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可见,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 构建“情境·体验·发展”式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知识综合运用中的建构

知识的综合运用阶段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一定的练习, 一方面可以及时地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另一方面, 通过练习, 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自我检验和评价能力等.

在高年级学生的综合性练习中, 构建“情境·体验·发展”式教学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的认识》中, 学生已经了解了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两个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 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情境式练习:有一位将军要给一批士兵排队训练, 他先每行排4人, 发现到最后还多出2人, 于是换成每行排5人, 可结果还是多出2人, 这时他想:可能是每行的人数排太少了, 就换成8个士兵排成一行, 没想到了最后还是多出2人, 气得他火冒三丈, 连声大叫“不排了, 不排了”.

1. 请你算一算, 这批士兵至少有多少人?

2. 如果按最少的人数算, 到底有没有办法使这批士兵刚好排成每行相等的人数, 如果有, 你认为可以排成几行?每行排几人?

3. 你认为哪种排法好?为什么?

在以上案例中, 老师设计的综合性练习, 只有构建起“情境·体验·发展”式的练习方式, 才会使学生乐于参与, 才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与学习数学的乐趣, 才会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数学的学习活动中去.

浅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第8篇

一、情境教学的必要性

情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具体场合的情形, 景象或境地。所指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必须是具体的, 具有可感性。这样才能对人的思想有刺激作用。学生要学会课文内容, 就要把文字转化成一个场景, 在场景中增强体验。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 从教学需要出发,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具体场景或氛围, 将教育置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下,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宜的空间, 帮助学生学习, 使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发展智力。情境教学法弥补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的不足,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随意的。情境教学的运用是被很多中外人士印证的, 也为我们开展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比如, 我国古代的学者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的提法;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有“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的名言。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李吉林, 对小学教育改革有深入研究, 创建了“情境教学”, 被列为国家教委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 被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学习采用。国外教育家也曾对情境教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如, 美国的哲学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 这可以说是国外情境教学理论的萌芽。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 学校必须要提供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情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编写的《大自然的书》, 就表明了在教学中, 经常让学生去大自然中, 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进行情境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悟, 健康成长。

三、情境教学的优越性

(一) 给予学生心理暗示

教师设计的情境, 用多种手法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让学生无意识地建立学习的心理, 在无形中探究学习, 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良好的情境能够强化暗示刺激, 从不同角度去感染学生, 增强暗示的有效性。

(二)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天性活泼, 充满好奇心, 在学习中往往被好奇心所驱使。情境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达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创设之间的互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教育重在教师的灌输说教, 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和练, 完全依赖教师, 成了听话的学生, 导致教育的僵化, 缺乏情感。学生学习过程感到压抑, 扼杀了童真, 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发展。而情境教学通过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的热情, 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使学生学习变得多样化, 激发了思维活动。

四、情境教学的方法

(一) 生活化情境教学

语文来源于生活, 语文学习的最佳情境就是生活。教师在教学中, 要带领学生到生活实践活动中, 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生活实践, 使得多种感官直觉参与学习活动, 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表象, 比单纯的视听更深刻、更鲜明。生活架起了一座连接抽象思维和感性思维的桥梁, 便于学生的学习认知。比如, 带领学生去春游, 激发学生的情感, 从生活中找到了作文素材。

(二) 朗读中感受教材情境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 是语文学习的重点。课文的丰富情感通过朗朗读书声表现出来, 加深了学生的感受, 使他们体验到描写的意境, 表达的思想。朗读把无声的文字符号转为有声的语言, 融入了情感, 把教材中的语言、人物、事件等展现出来, 使学生进入到课文所阐述的情境中。朗读过程中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达到了学习四位一体的效果, 多种感官认知,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这是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 是获得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

(三)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起来生动、形象、逼真。比如, 在教学《海底世界》时, 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海底的各种植物、动物, 让学生把画面与课文比照学习, 感到学习充满乐趣, 如同自己亲身遨游。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 一节课不能保证都在认真听讲, 教师制作色彩鲜明、情境有趣的多媒体课件, 能减轻学生的学习疲劳感, 缓解压力, 寓教于乐, 学生无形中被吸引, 提高了学习的注意力。

(四) 教师的教态

教师的教学态度是一种无形的教学情境, 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比如, 教师通过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 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 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小学生心理脆弱, 如果教师举止文雅、言语温和, 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当教师给予学生鼓励的、表扬时, 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学生从教师的支持中获得信心, 获得力量, 这种信念将转化为一种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创设了一种师生和谐、友好相处的教学情境。因此, 教师要爱学生, 对学生给予感情, 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 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 扮演角色

小学语文教材充满故事性, 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都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学生用角色演出方式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中去, 将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加深了角色的体验。

浅议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第9篇

1.1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或者是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 从而实现语文的模拟展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小学生由传统的机械学习转向与真情实感相融合的学习, 换句话说就是学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维启发有着积极的作用, 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传统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课堂上听, 本身就有很大的抽象性, 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及文字思维能力是很大的考验, 因此往往易导致课堂气氛压抑, 学生思维不活跃, 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特别枯燥。而情境教学法能够事先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不限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 涉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情境教学就是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1.3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小学生的认知心理角度讲, 学生对所教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展开教学的先决条件, 只有教师传授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探索的欲望,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情境教学由于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偏重的特点, 可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有效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 因此情境教学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对授课方式的优化, 同时调节师生关系, 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在语文课堂中, 由于语文知识本身具备的性质约束性, 经常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一定影响, 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对师生关系的合理调节, 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幽默感, 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2.1师生教学互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教师带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中保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化掌握, 还能保证在知识基础上有效扩展。教师在对语文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通过与同学的问题讨论或辩论, 有效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集体讨论时, 教师如果能加入进来, 将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良好的师生互动保证了课堂在欢愉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情感融入教学全过程

情感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施教过程中, 适当地表达情感能够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共鸣, 进而有力地带动学生进行知识探索学习。教育过程中教师情感的流露, 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氛围的营造, 还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引学习。在学生语文学习过超中,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其影响重大。在对知识点进行剖析, 对学生不同处理方法进行评定时, 更要注重情感表现, 对于知识基础良好的学生, 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表露出不满意, 告诫学生不要再犯错误, 而对于语文成绩一般的学生, 教师应注重情感鼓励, 不断激励学生学习, 使学生掌握知识。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地开展教学工作, 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情境教学中注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保证学生整个过程都处于教师设定的情境中,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始终跟随课堂教学, 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境本能地将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如在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中, 讲授报告或者求职信的写作方法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了解的情境, 感受真正的文字表达需求。又如对于话题作文的教学, 教师可以事先讲述该话题最近相关的社会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 让学生充分了解语文话题的内涵,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写作。

2.4采用小组互动模式开展教学

在课堂上, 当教师采用网上新出的一种智能答题软件对学生进行认真考察以后, 一部分学生可能将这些题目弄懂了、学会了, 但是很可能还有学生对之前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 不知道错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 并且懂得为什么错了。但是, 部分学生往往碍于自尊心, 没有胆量向老师发问, 这个时候, 合作小组的优势就展示出来了。一个小组其实就是一个小团队, 在这个小团队中, 先学会的学生可以指导或者帮助暂时还没有学会或者是不完全懂的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为他指出错误的地方, 并且耐心教他应该如何做, 继而再出类似题目考查学生, 然后帮学生修改。这样一直做题修改, 反复几遍以后,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后进生的成绩, 还可以提高学优生的成绩。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时期, 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案, 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已有的基础上, 对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不断进行实践探究、促进, 不断改进与探索教学方案, 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以提高课堂生动性为原则, 运用符合学生发展的创新方法, 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满足新课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 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为切入点, 浅议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要实现师生互动, 将情感融入教学全过程,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小组互动模式开展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罗玉蓉, 杨万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体[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0) .

[2]白云利.浅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学周刊·C, 2011 (9) .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直观情境,问题情境,体验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 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 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呢?下面, 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

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声、画、文、乐、色于一体, 可以将教学内容以丰富鲜艳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 它感染力强, 能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强大刺激作用,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利用它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的教学功能, 让学生清楚地感知文本内容, 创设一种直观式教学情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感觉书中所描写的景、物、人等都触手可及, 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在学习《走进丽江》这一课时, 书中的语言文字再优美、生动, 对于没有真正去过丽江的学生来说, 还是难以对丽江优美生动的景色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于是, 我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我在课前制作的包含了丽江各种美景的视频片段, 如丽江古城、茶马古道、束河古镇、玉龙雪山、虎跳峡、泸沽湖以及丽江北边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视频中, 各种优美动人的景色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目光, 其中丽江古城中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动人景色更是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生不时地对眼前所看到的美景发出感叹。这样, 我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创设了一种直观式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以更为形象和生动的方式认识了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丽江古城的特点,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提出课堂疑问, 创设问题式教学情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做操控者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挥和安排, 而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的探究欲望, 根据具体文本内容提出课堂疑问, 即, 创设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 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比如, 在学习《爬山》这篇课文时, 在初步阅读了课文之后, 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文中父亲说的话, 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然后, 让学生依据课文内容, 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回答。这样, 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种问题式教学情境, 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为了让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 即角色扮演, 让学生像演员那样, 对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演绎, 如此便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 而且因为形式新颖有趣, 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学习乐趣。

比如, 在学习《小熊和小鹿》这篇课文时, 因为故事情节完整, 所以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 我就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活动, 首先, 我给学生分配好了角色, 如小熊、小鹿、小熊妈妈、小鹿爸爸等, 然后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表演出来, 如小熊妈妈要带小熊去奶奶家—小熊在家等小鹿—小鹿爸爸来告知原因等, 小学一年级学生积极好动、思维活跃、喜欢表现, 所以这一实践活动对它们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他们纷纷举手, 都想参与这一活动, 而且通过对这一活动的参与, 学生也能从实际中体会到什么叫守信用, 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

综上所述,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我们要熟悉情境教学模式, 并熟练掌握各种情境创设策略, 并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选择与运用,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并逐渐形成乐学、爱学的态度, 进而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郭振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0.

浅析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教学;威尼斯的小艇

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中,教师为达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通过引入实物、模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是教师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改进的基础上的创新,是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威尼斯的小艇》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及小艇的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本文的学习旨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目标,了解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美丽风光与地域风情。课程标准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①能够准确地理解重点字与词,领会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②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以及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③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白板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④能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于《威尼斯的小艇》的讲授,需要教师创造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故情境教学的流程如下:“整体——部分——整体——拓展”具化为“创设情境,入景赏美;研读课文,入文赏美;赏读课文,感悟其美;拓展延伸,发展能力”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入景赏美

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新的教学工具作为辅助,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交流,学生可交流收集的威尼斯资料及其他海域城市的资料,以小组形式讨论与回报,实现学生间信息的交流共享;其次,教师可将自己准备的录像让学生观看,给予学生全新的體会,补充学生未注意到的环节;再次,在教师引导下,师生进行交流,学生进行总结汇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威尼斯小艇、威尼斯城市及威尼斯城市与大自然的和谐的美。

二、研读课文,入文赏美

引入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发挥电子白板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自我分析与小组讨论感受《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每件事物的美丽。首先,通过研读,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三大重点。其次,展开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乐中读,读中议,议中学,学中练”。最后,通过各环节的细节描述与细节感受使学生体验威尼斯小艇特有的美丽风光。

第一,感受“小艇构造独特”的美。运用白板的文字输入、勾画功能等,引导学生抓住并掌握重点字与词语,引导学生掌握并理解文章写作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小艇构造独特”的美。

第二,感受“船夫驾驶高超技术”的美。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点拨,学生提炼出“中心句”和重点词,如“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哗笑、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加深了对“中心句”和重点词的理解、感悟,感受到了“船夫驾驶高超技术”的美。

第三,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练中感悟“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第一段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使学生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第五段从白天人们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说明小艇的作用,作者抓住忙着做生意的商人、年轻妇女、到郊外去的小孩、上教堂的老人这四种有代表性的人物的活动,显示了小艇与市民的密切关系。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与感悟,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小艇与人们生活和谐”的美丽。

三、回归整体,感悟其美

利用电子白板播放音效功能进行配音朗读,再让学生看板书谈收获。使学生整体回归到文章的文字描述与感情表达,使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景与情。第二段从外形与行动两方面写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与坐小艇的乐趣,并且课文通过大量比喻,如“独木舟”比喻小艇“又窄又深”,“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小艇的两头向上翘起的样子,“田沟里的水蛇”比喻小艇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使学生感同身受,而这些需要学生阅读才可以体会。

四、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实现课文的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教师可设置课后作业:分组搜索我国苏州园林的资料,留下思考题的题目:苏州与威尼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和视频播放功能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激活课堂,实现了学生视、听、动等多感官的联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教师运用电子白板的文字输入、幕布、勾画、交互等功能,使得整个课堂妙趣横生,为学生随机预设悬念,突出重点。再次,利用电子白板的音效功能,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真情演绎,轻松驾驭课堂与课文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关于威尼斯的真情感,并畅谈自己的真情感。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拓展文章内容与文章的情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一连串的教学活动在给予学生无穷乐趣的同时,还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了解了小艇的特点及它的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威尼斯水城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掌握情感,感受与把握各种美丽的事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锻炼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总之,在以后教学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善于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裴玉鑫.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究[J].民营科技,2010(12)

[2] 罗玉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运用[J].发展,2010(11)

[3] 白云利.浅论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1(27)

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第12篇

在小学阶段, 阅读是孩子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 教会孩子阅读可以说是教师的职责,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全社会都应当尽到的一个责任。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对阅读的重要性深有感触。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中就对教师做出了一个明确的要求, 那就是每个教师都应当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主动爱上语文阅读, 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并能够从语文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语文阅读教学, 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 它更倾向于自由教学, 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引导者, 而不是决策者。从实际教学出发,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语文阅读教学意义:

1.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阅读教学是核心部分。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阅读教学过程中, 指导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很好的总结, 帮助他们理解优秀书籍里面所传达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 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的文章,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对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阅读教学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语言积累

新课程实施以来,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还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进行专门的规定, 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拓展学生视野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3.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写作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相对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感, 但是很多学生却容易受到现实所制约, 因为当前教育中很多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阅读, 反而将很多时间用于培训其他内容, 这也导致了当前许多小学生的作文经常是语病一堆, 由于缺乏基础的语言组织能力, 小学阶段的作文往往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因此,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但是孩子的阅读却是经常出现问题的。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阅读教学, 教师无从下手

阅读教学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却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时候考卷上的阅读理解, 教师只是简单的公布答案, 容易养成学生的应试思维。而且有一些小学生本身对阅读态度并不端正, 而且阅读的意志力也比较薄弱。同时,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经常会有无从下手的无力感, 多方面原因下使得阅读教学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的水平, 阅读教学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2.部分学生不重视教师的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习惯不佳, 而且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经常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由于阅读本身所具备的特殊性, 所以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教学并没有认真对待。在阅读的过程中, 一些学生只是根据情节大致了解内容, 对于阅读材料所传达的意义不求甚解, 并没有完全领悟文章所要传达的真谛。这一习惯也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粗枝大叶的坏习惯。

三、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笔者多年来苦心钻研, 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笔者做了如下的总结:

1.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文章也是有灵魂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表达,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感情。所以,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根据阅读的材料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更应当看到这一点。因此,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 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要根据材料创设合适的情境, 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并且让学生领悟到文章所要传达的阅读情境, 提高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 加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帮助学生受到积极的情感熏陶。

2.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只是单纯的教师讲授, 并且给出文章的内涵, 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章的领悟, 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缺乏创新精神。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创设合适的情境, 并根据阅读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挥主观能动性,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3.情境教学, 更需要进行合作教学

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开展行之有效的讨论, 让学生能够及时交流,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精神文化。同时在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后, 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并且进行及时有效的讨论。尽量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有多重要, 笔者觉得自己还是有发言权的。进行语文阅读的推广, 全社会都应当及时行动起来, 为我们的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创设情境, 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 一起努力!

摘要:新时期, 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外语教学也开始走进了小学课堂, 这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单词可以顺手拈来, 但是对于一些传统文学却知之甚少。新课程改革后, 国家和社会开始重新审视语文教学, 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将从实际工作经历出发,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华, 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31 (1) :117-124.

[2]张筱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观察例谈[J].上海教育科研, 2009 (7) :79-80.

[3]朱兰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 2010 (56) :43.

上一篇:传媒并购下一篇:作文写作的句子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