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学范文

2024-09-01

人体结构学范文(精选12篇)

人体结构学 第1篇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2007JKGH-AG-26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9级三年制英语护理1班为实验班, 共240人, 3门课程融为人体结构学, 分2学期讲授;将2009年三年制普通护理1班设为对照班, 共207人, 3门课程分开讲授, 2学期授完。2班学生来源、年龄、性别、入学时间、入学成绩、第一学年所学课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课程整合

根据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学科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 课题组人员在充分研讨后, 将3门课内容重组为人体结构学, 课程内容按授课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组织、适应和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胚胎学概要16章内容。

其中, 基本组织、胚胎学概要内容选取及顺序安排参照组织学与胚胎学相关章节, 运动系统参照人体解剖学相关章节, 适应与损伤、炎症、肿瘤参照病理学相关章节。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原病理学相关内容前添加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途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9章内容是在介绍各器官解剖结构后, 再介绍其微细结构, 最后介绍其常见疾病。如将消化系统一章内容分为消化系统概述、消化管、消化腺、腹膜4节, 其中消化腺分为肝、胰2个教学内容, “肝”又分为肝的形态、肝的位置、肝的微细结构、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

1.3 授课方法

2班4门课程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对照班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及病理学3门课程讲授分别由相应教研室教师完成;实验班人体结构学授课教师和对照班上述3门课程授课教师相同, 但每位教师授课内容与对照班不同。实验班人体结构学的基本组织、生殖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官及胚胎学概要由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师担任;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由人体解剖学教师担任;适应和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由病理学教师担任。

1.4 考试方法

由教务处组织命题与考试, 4门课程均含理论测试与实验测试。实验班人体结构学试卷内容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各占1/3, 考试成绩计为1门成绩;对照班3门课程分别考试, 计3门成绩。

1.5 比较方法

授课结束后分别对2班学生授课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长沙智强教务网络管理系统SEAS V6.0分别分析4门课程试卷难易程度;取对照班3门课程平均成绩与实验班人体结构学课程成绩进行比较 (及格率、优秀率及成绩分布情况) ,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授课全部结束后, 我们在2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447份, 收回有效问卷436份 (实验班235份, 对照班201份) 。结果显示:实验班84.3% (198/235) 的学生认为将3门课程融合在一起能将知识系统化, 便于理解和记忆;5.5% (13/235) 的学生认为课程融合后仍难于理解和记忆, 教学改革效果一般。对照班70.6% (142/201) 的学生认为3门课程分开讲授能体现各门课程特点, 但62.2% (125/201) 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教学改革。

2.2 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采用长沙智强教务网络管理系统SEAS V6.0分别分析4门课程试卷难易程度, 结果显示, 4门课程试卷均属中等难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学生成绩分布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4门课程学生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

实验班240人, 人体结构学平均成绩 (75.5±1.1) 分;对照班207人, 3门课程平均成绩为 (72.7±1.4) 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对平均成绩行t检验, t=1.61,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班学生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分别为95.8% (230/240) 、24.2% (58/240) , 均高于对照班的95.7% (198/207) 、19.8% (41/207) ,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长期基础医学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很强, 但传统的医学教育将这3门课程分开讲授, 使得每门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复习相关课程内容, 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 也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习。

笔者在进行河南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课题“仿真病理实验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时发现, 在病理实验中加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及人体解剖学内容时,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1]。因而,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将3门课程内容融合成1门课程。

笔者认为课程融合后, 突出整体特点, 形成系统的、正常与异常关联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形态学教学体系, 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要[2]。课程融合打破传统的以课程为界的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强调正常与疾病之间、疾病与疾病之间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动态演变, 既避免各学科知识孤立脱节, 又体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还能发展学生个性,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利于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3,4]。

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从学生满意度、考试成绩 (合格率、优秀率及成绩分布) 等方面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 学生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提示课程融合后并没有降低教学质量, 同样能达到传统的授课效果;实验班84.3%的学生认为将3门课程融合在一起能将知识系统化, 便于理解和记忆;对照班62.2%的学生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教学改革。提示传统授课安排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整合后的人体结构学课程作为—个整体, 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到异常, 知识系统且衔接自然, 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5]。

参考文献

[1]杜华贞, 张延新, 刘恩娜, 等.仿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8, 25 (2) :213~215.

[2]张乐, 万瑛, 罗刚.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 2004, 13 (3) :190~191.

[3]曹秋生, 黄存嫦, 蒙艳斌.因人施教法在医学形态学教学中的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 2006, 14 (2) :193~195.

[4]杨廷桐, 武俊芳, 李秀杰, 等.构建形态学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3) :18.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 第2篇

教学改革与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本课程多年来遵循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积极对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目前在研的有国家教育部资助的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参与),省教育厅资助教学改革研究和网络课件制作研究课题各1项。近年来,在本科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实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 根据目前世界、我国及河南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和流行趋势重新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以适应新世纪医学生对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专业知识的需求;② 尝试将《人体寄生虫学》与《传染病学》中寄生虫病部分进行有机重组,实现基础与临床的结合,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科系统性过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③ 将启发诱导式讲授引入课堂教学,使教学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④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近5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的“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项目“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2001年顺利通过省级鉴定。在省级以上杂志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共9篇,其中由薛长贵、苏寿汦二位教授撰写的“试论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一文,2001年4月发表在本专业权威期刊《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并在国内寄生虫学界引起强烈反响。本课程1995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并从1995年始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医科大学校级优秀课程。

河南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计划资助课题:

“面向21世纪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实施情况:

针对以往传统的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研究讨论,并在我室老一代寄生虫学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制定出新的教学方案,报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后,从94级学生开始,在预防医学系《医学昆虫学》教学中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不断地改革提高和完善。通过近几届预防医学系学生的问卷调查,对改革后的医学昆虫学教学满意率为78.9%-97.8%。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适当压缩医学昆虫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增设医学昆虫学方面的六个专题讲座,以座谈、启发式教学方式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座谈中向学生传授和提供医学昆虫学的最新知识和技能。在专题讲座的选题上,结合国情、省情、爱国卫生运动、毕业生反馈信息及我室离退休老教授的意见,对专题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实用性等作了综合分析和推敲,并结合我们的科研成果,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与社会接轨上。

2.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1)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专题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结合所讲授的专题,把学生组织成若干社会科研小组,利用实验课和周末的时间开展小型科研课题的研究。学生们走出实验室,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订调查、防制技术方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初步培养学生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和兴趣。

2)请郑州市爱委会专业人员介绍郑州市消、杀、灭工作概况,参观消毒杀虫剂复配过程及消杀器具,观摩专业人员的现场消杀工作,使学生对医学昆虫的防制建立起感性认识,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3)结合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向学校校园管理科提出了关于共建无四害校园的建议,并向校爱卫会呈报了“河南医科大学校园内除四害实施方案”,受到学校有关部门的好评。3.本项目近年完成的论文:

1)屈孟卿,武峰,尹清源.努力使教学与社会接轨---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医学教育与管理, 1995;2:3 2)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郭立,乔旺忠主编《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第13  14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6年

3)苑晓燕, 屈孟卿.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32 4)张荣光,王中全.本科医学专业英语班教学现状的研究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1(2):5-7 5)薛长贵,屈孟卿,武峰,等.医学昆虫学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初探.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2):19-22 6)武峰,薛长贵,屈孟卿,等.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反馈信息分析.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3):25

7)薛长贵,武峰,屈孟卿,等.教学与社会需要接轨 培养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专业医学昆虫学教学改革的体会.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29-33

8)武峰,薛长贵等.多媒体课堂演示在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4):42-44

9)薛长贵,苏寿汦.试论医学院校寄生虫学教学改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

人体的结构 第3篇

但是,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关于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的知识愈多,就愈感到人体自己才是大自然中最杰出的佳作,他是那样精巧、灵敏、高效,协调和可靠,真可谓巧夺天工!

为了认识自己身体的奥秘,人们研究解剖和生理已不下二千多年。例如,两千年以前,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上就提到人的躯体可解剖而视之,并记载了人体骨的长短、肠胃等内脏的大小和容量。但是,真正打开人体微细结构认识大门的是三百多年前光学显微镜的发现。有了这个科学技术的创造,1665年,荷兰的吕文胡克和当时在伦敦工作的霍克才分别发现了水中的单细胞和植物细胞,从而突破了肉眼的局限,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借助予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人们对于身体的认识水平,又由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细胞内部,跃进到电子显微镜下所见的组成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内部,观察到了人体的所谓超微结构。

现在,人们认识到,身体是由好儿百万亿个细胞所构成,有人把这些细胞比为构成人体的砖块,把细胞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细胞间质比做灰泥,细胞间质把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组织。组织再结合起来形成器官。器官结合起来,即成为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就是人体的主要结构。

细胞它是人体的微细结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它真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天地。它的奇妙在于体积是那样微小,而功能却如此巨大可以说,人体的一切活动无不来源于细胞。

在很小的一块人体组织内,你可以找到数以百万计的细胞。它们的太小是用微米计算的,1微米是1米的百万分之一。各种细胞中最大的个儿数卵细胞,它的直径也只有200微米,即肉眼看去,只有针尖那样一点儿,根本看不清它的内部结构;至于其他细胞则肉眼完全看不出来了。在这样微小的体积面前,相比起来,我国成语“明察秋毫”所说的秋天鸟类毫毛也可以称做是顶天立地的巨人了!

人体细胞虽小,但在显微镜下,你却可以看到,它也是千姿百,态的。其中有又扁又圆的红细胞,长棱形能伸能缩的肌细胞,最最有趣的是神经细胞,它上面伸出许多突起,最长的突起可达1.5米,许多长突起就象电话线,它可以把我们所有的感觉传到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脑,而脑的各种命令也通过它传到身体各部去。

别看细胞小得出奇,每个细胞可都是一座能力巨大的、可以与现代最庞大的实验室比美的化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组成精巧,分工细密,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1,细胞膜:它在最外层,是细胞的严厉守卫。它只让养料进入,废物排出。举凡激素和药物的作用,细菌等抗原引起的免疫反应等等,都要通过细胞膜上面的受体、酶等特殊的反应基团才能进行。因此,细胞膜的作用正在受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学越来越高的重视。

2,细胞质。它是一种半透明的胶状物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包涵物所组成。每一个成分和结构都象一名有卓越技能的专家在这所实验室里工作。基质是细胞内台有各种成分的未分化物质,包涵物是细胞的代谢产物和营养物质。细胞器则主要有;(1)线粒体。它是“细胞动力站”,人体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即在这里氧化而放出能量,使各种生命活动因此而获得动力。(2)中心体。它和细胞的运动及分裂繁殖有关。(3)高尔基氏体,又称内网器。它是细胞的“加工厂”。细胞内新合成的物质运到这里,经过浓缩加工形成分泌粒,在身体需要时便分泌到细胞外去。(4)内质网。它是蛋白质的合成工厂,并参与吸收、分泌,药物代的功能活动。(5)溶酶体。它是细胞的消化器官,能分解细胞内贮存的养分,消化外来的异物颗粒(如细菌)以及销毁衰老的细胞。

3,细胞核:它可称为细胞的司令部,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功能活动起主导作用。它由核膜、核质、染色质和核仁等组成。其中核仁含有核糖核酸(RNA),RNA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染色质含有脱氧核糖核酸(DNA),现在认为,全部遗传基因都存在于DNA中,它是遗传的基础;同时染色质在细胞进入分裂期时变成染色体,在染色体中有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可分为X和Y,它们和性别有关,女性一对全部是X,男性为XY。目前,妇产科医生就利用羊水中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检查染色体的情况,从而可以预测胎儿的性别。另外,从性染色体的异常,增多或缺失,还可以诊断某些先天性畸形或疾病:

细胞以分裂的方式增殖,每种细胞的寿命有长有短,血液中的细胞寿命仅两、三个星期,长寿的是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人体中经常有一些细胞衰老以至死亡,马上又有一些相同数量的新细胞来代替他们,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衰老死亡的细胞大大超过新生细胞的数量,就会表现出病变;或者相反,有些细胞不受控制地大量生长,那也会出现病变,这就是癌症。

组织组织是构成人体器官的缮构材料。人体一共有下列4种基本组织。

1,上皮组织;这种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中间很少细胞间质。它没有血管,靠其下方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应营养。但其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故感觉敏锐。其职责是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它又分成三种;(1)被覆上皮:包在身体表面和作为各种腔体内壁的衬里,人体外表面和口腔内被覆的是复层上皮t胃、肠、呼吸道等覆盖的是单层上皮。(2)腺上皮:有分泌功能。其有的分散在被覆上皮内,有的则组成腺器官,如肝脏。腺上皮中有一类有管子排出分泌物,称外分泌腺,如肝分泌胆汁,乳腺分泌乳汁。另一类分泌物靠血液运送,称内分泌腺,分泌物称激素。(8)感觉上皮。如味觉上皮、视觉上皮,嗅觉上皮。(4)生殖上皮:存在于生殖腺内。

2,结缔组织:他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功能复杂,但共同特点是细胞少而分散,细胞间质很多,因而有支持、联结、保护、营养和修复等功能。他是人体中分布很广的一个家族,包括:(1)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它广泛分布在皮下、肌间、消化管和血管壁中,皮下注射就是把药液注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因其疏松,药液容易扩散而被吸收。(2)致密结缔组织,如肌脚和韧带。(3)脂肪组织。(4)骨组织和软骨组织。(5)血液和淋巴等。

3,肌肉组织:它的主要特性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产生收缩。根据肌肉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也可以分为三种:(1)骨骼肌。特点是可受人的意识支配而随意运动,所以又叫“随意肌”,又因为它的细胞上有横纹,也叫做:“横纹肌”、在骨骼、舌、喉、咽、食道上段,肛门周围的肌肉都是骨骼肌,人举手、抬脚、转头、弯腰等运动都是骨骼肌收缩的结果。而优美的舞蹈,矫健的体操更是横纹肌的贡献了。(2)平滑肌:其肌细胞上没有横纹,看上去很平滑,分布在血管、胃肠、膀胱、子宫,支气管管壁上,其收缩缓慢而持久,所在器官的缓慢运动即平滑肌引起的,它的运动通常不被人们所感觉。(3)心肌。是心脏特有的肌肉组织,它的收缩有自动的节律性。也有横纹,但它和平滑肌都属不随意肌。

4,神经组织。它的特点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因为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神经又被分为传入神经(向脑脊髓“报告”)和传出神经(下达脑脊髓“命令”)两种。

人体结构学 第4篇

我校护理专业《人体结构学》总学时90学时, 其中理论学时60学时, 实验学时30学时, 理论实验比例为2:1。人体结构学实验包括系统解剖学实验和组织学实验两大部分, 系统解剖学实验课安排在大体实验室, 而组织学实验课则在显微镜实验室。我校有6间解剖学实验室, 4间显微镜室, 均按照标准化实验室的要求设置[1]:塑化标本:塑化大体标本1件, 塑化及铸型局部标本40余件, 塑化标本具有保存持久刺激性小的特点。骨骼标本:完整骨架三副, 立挂在透明玻璃箱内分置于三间实验室内, 可从各面观察骨架全貌。游离散骨十余副, 供个别观察学习, 对破损陈旧骨则采用分类回收, 用建筑胶和白乳胶修复再配于各个实验室。大体标本:整体标本4具, 为已解剖好的完整尸体, 分别显示全身肌肉, 内脏器官、血管神经的位置和毗邻, 以提供整体印象。分离标本5套, 即解剖制作好的游离上、下肢、头颈部、内脏各器官等标本。教学时易翻动、易观察。对标本的动脉、静脉、淋巴管、神经分别用颜料涂上红、蓝、绿、黄色加以区分。瓶装标本:瓶装标本能展现人体结构的奥秘,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使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断层标本:我校于2000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购入水平、横、纵切面共计200余件, 展示了器官的位置与毗邻。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是巩固理论知识, 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开发学生智力,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才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质量。

一、开放式实践教学[2]

利用每晚及双休日时间定时定期开放实验室, 与教学进度相一致, 实验教师准备好相应的标本与模型, 值班教师全程指导, 形成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 对巩固课堂教学、及时复习、加强记忆以及更确切地了解真实人体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多媒体、电教等综合性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 丰富的教学内容, 形象主动的教学情况, 促进了教育技术的信息化, 并逐步打破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 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 这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必将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应用多媒体展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 从不同的切面了解、辨认各细胞、组织及器官的结构, 以补充教材图和挂图的不足之处。比如肾的组织结构。挂图过于呆板, 那么电教或多媒体教学既可从肾小球的平面观察, 也可从肾小球的整体形态观察, 还可用flash制作出尿在肾小球产生的过程, 这样既动态又生动, 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讲解胚胎学时, 受精、卵裂、胚胎、植入等概念在时间上是顺序发生的。用多媒体的方式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 录制成光盘播放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排卵、受精、卵裂、胚泡的形成及植入的全过程。这样使学生更易理解, 并把上述内容全部融会贯通,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笔者在2008级中职护理专业进行了人体多媒体教学尝试, 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增加与护理应用相关的解剖学知识

突出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 增加了与注射、穿刺、插管、急救技术、生活护理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如给男性导尿时, 为什么要上提阴茎。在测量血压时, 为什么尽量选择右侧肱动脉。静脉注射血管中进入气泡形成栓子, 为什么要头低脚高左侧卧位等。

四、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引入教学中

由于专科护理专业受学制、学时的限制, 不能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 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 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 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 实现系统解剖与局部解剖的融会贯通。如增加了与肌肉注射有关的局部解剖内容, 为肌肉注射点的选择提供形态学基础;增加了颈前区、胸部、股前内侧区、肘窝等与护理技术操作有关的局部解剖内容。

五、增设综合性实验课[3]

由于综合性实验课具有展现知识、能力、素质等充分结合和交叉的特点, 故它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根据护理学生自身特点, 以设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查阅文献、期刊等, 寻找一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病例, 运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进行相关分析, 最后在综合性实验课中集体讨论。这样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安排一些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挖掘其潜在的探索能力,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活体实践教学法[4]

在实验授课过程中, 亦可采用活体实践教学法。活体实践教学法是通过触摸辨认骨性、肌性标志并划出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的体表投影线, 由表及里, 以达到“透”过体表“看”内脏的目的, 提高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人体结构学的研究对象是人, 那么教师和学生都是活教具。对于一些人体标志及动作 (如解剖学姿势等) , 教师示范后可让学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寻找或完成, 同时学生也可角色扮演, 互相充当“护士”与“病人”。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也能更好地理解病人, 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要教好人体结构学的实验课,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结合生活实践;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讲解过程中多与临床常见病症相结合, 从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授课质量。

摘要:人体结构学是医学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准确辨认人体各器官的位置毗邻及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

关键词:人体结构学,教学探索

参考文献

【1】梁明康, 苏曲之, 朱芳武.人体解剖学现代实验室建设的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0:104-105.

【2】徐小明, 张湘伟, 丁政.开放型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系统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8) :80-82.

【3】吴建新, 田昆仑, 袁国林.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04, 23.

初级人体结构概述 第5篇

再把这两块衔接.这是背面.还有正面

【注意挺胸的画法】

---------------昏昏问:为什么直接画身体?

Cee答:先画主干,再画四肢.画头在考虑怎么接身体是错的.那样会使身体看起来不协调 昏昏问:是不是什么动作脊椎都是s的啊?除了正面正背面 Cee答:我的习惯是这样。不过幅度的动作,脊椎会有变化。恶魔问:但是胸腔和盆骨是哪个大? Cee答:男人的身形整个呈倒三角形,画几个整体.稍后详细解说

再是侧身

【各种方向的胸腔】

男生的话 胸腔好理解 貌似铠甲.【各种方向的胯骨】

这都是平视的角度

如果想画转角度的 可以将这些视为正方体 将其翻转

这是慢跑中的人体,翻转之后照样画上体块

【大腿】 大腿(正面)的话 先画出 两条曲线 再内侧中间加一笔下去 肌肉和骨骼的关系才会出现向外突的形状.如果大腿仅仅有两条曲线是不对的

强壮的男人就这么画 偏瘦型的弧度略减

再是侧面

【各种角度的腿】 曲脚的时候

左边是几何化了的 右边是加上体块之后的效果

45俯视

人体都是这样的,无论什么角度,最开始把几何体画好,然后往里套便是了

【简单的足部示范】

改良版

【手臂】

依然是按照几何化→加体块的顺序

下手臂可以先这么画上

侧臂

手上的肌肉并不对称,不要画得太死板。手臂肌肉纹理图。

【手部】

这是拳头的几何体

添加上手指等细节,注意画上去的三条线,那是手指的关节,是很关键的部位。

手可以先2大块画 手背+手指 各2/1

根据需要调整长度

漫画这种手指,要有关节,且每一节粗细均匀才会好看

【手掌】

先是画一个方块

然后大拇指切入,可以想象它是一个壶嘴那样。

加上手指,注意指尖变细,中间的过渡要顺滑。

擦去多余线条。

完成。

还有握拳等。

最后附上一张各种手的姿势的图..有阴影

这是腿部的肌肉纹理,不求甚解,仅供参考。

【臀部】

整体图

现在画一个人背对着我们,他的臀部被我们看光了的图。这个草稿不多说了

再加上细致的肌肉线条

再画一个正面图像,先是铠甲般的胸膛。

在两边加上手臂。注意手臂也是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两块组成的。健壮的男人这一点尤其突出。

勾勒出肉体线条 【其实腰细才能更突出结实的胸膛啊 ~~~~~】

赵朝义:匀风空调更符合人体工效学 第6篇

每年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空调销售的旺季,家电市场上也开始在空调区打起了价格战。《环球人物》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各大商场上的降价幅度惊人,销量也在短时间内猛增。面对这种情况,记者采访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人类工效学实验室主任赵朝义,他表示,现在市面上很多空调因为成本的限制,虽然价格低廉,但是也经常忽略了在人体舒适度上的研究,“现在的空调除了讲究制冷、制热功能,更重要的是要符合人体工效学,让人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工作生活,这是现代科技研究提出的更高标准”。

最近,他和他的实验室正在与海尔集团合作,研究适用于中国人的各项热舒适度指标,“一方面,我们给海尔提供数据和成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人体特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研究制定一套关于热舒适性的国家标准,给整个行业内的空调划上一条标准线,从而让市场更好地了解品牌和产品的优劣”。

研究中国人的热舒适系数

《环球人物》:现在空调除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外,还在哪些方面有更深的要求?

赵朝义:除了制冷、制热以外,现在空调更讲究符合人体工效学。所谓人体工效学,我们也叫人体工程,主要是研究产品以及环境是否符合人体生理及心理需求,从而保证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空调来说,在人体工效学上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是热舒适性的研究,这也是我们现在和海尔一起在做的事情。

《环球人物》:热舒适性是什么,有哪些指标?

赵朝义:热舒适是人对周围热环境所做的主观满意度评价。我们分析某一热环境是否舒适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生理方面,即我们研究人体在不同冷热应力下,皮肤温度、皮肤湿度、排汗率、血压、体温等生理反应的变化,并利用这些生理反应变化区分环境的舒适程度;第二是心理方面,我们分析人在热环境中的主观感觉,用心理学方法区分环境的冷热与舒适程度。我们运用的是国际通用的一个热舒适性方程,它的主要指标包括了温度、湿度、辐射和风速这四个。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出一组中国人自己的系数,从而得出最适合中国人的热舒适数据。

《环球人物》:中国人的热舒适系数和欧美人有很大差别吗?

赵朝义: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皮肤的耐受范围要比欧美人窄。也就是说,中国人和欧美人相比,对于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敏感性更强,这就要求空调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这三个方面的精细程度。所以我们会做大量的实验和样本调查,找出这个范围的具体数值和系数。我们这一次和海尔合作,就从海尔的市场用户群中邀请了很多客户来帮助我们调查研究,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匀风空调和市场上那些普通空调的差别。

老人和妇女更为敏感

《环球人物》:你们的样本采集和实验过程是怎样的?

赵朝义:我们按照目标用户群的要求采集了大概500个样本,请他们来我们实验室营造的、带有空调的办公环境和住宿环境中待上半小时,然后调节温度、风速等指标从而记录数据。我们的调查主要分主观和生理两个部分:主观上主要是舒适度的调查,主要是口头和纸面的记录;客观上则是对生理反应的记录,我们在调查者身上贴了10到18个温度测点,从额头、手臂到脚面,主要测量皮肤温度、心跳的反应。

《环球人物》: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赵朝义:在调查的样本中,我们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中都提取了样本,我们发现老人和妇女对于热舒适度比较敏感,这个敏感度在温度下降的过程中更为明显。另外一个调查结果就是我们拿一个普通空调和海尔的匀风空调做比较,取了一个60人的样本群,每个人分别在两部空调1米的位置待上半小时左右,然后调查他们的主观舒适和客观舒适。最后这两个指标的总和比较,我们发现海尔匀风空调的舒适程度比普通空调提高了近77%。

好空调让人身体凉快,脚暖和

《环球人物》:为什么海尔的空调比其它空调在舒适程度上做得更好呢?

赵朝义:主要是空调对温度场的控制有一个指导作用。温度场简单来说就是房间里各个地方在不同时刻温度的一个变化,它常常取决于出风口的风速和温度。比如说其实人体在空调房间内最好的一个状态是“下暖上凉”,也就是脚是暖和的,但是身体是凉快的,这是最符合人体工学和热舒适性的,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在现在大部分空调里,我们的样本表现出的是一种“下凉上暖”的状态,长期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中对人的身体和舒适会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这种“下凉上暖”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温度场不均匀的结果。因为现在大部分空调的冷气出风口温度很低,风速很快,这就导致冷气下沉速度很快,会造成室内温度场的一个失衡。

《环球人物》:海尔是如何避免“下凉上暖”的?

赵朝义:主要还是集中在出风口风速和温度的设计上。我们调查发现,普通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有的只有10度左右,很多人就没法待,好多人因此还感冒了。但是海尔匀风空调的出风口温度大概有21度,所以即便是站在离出风口很近的地方,人也不会感到不舒适,因为空调出风口的温度和人体最舒适的温度是比较接近的。第二个特点是,因为海尔是匀风的,所以空调风吹出去之后,温度的变化不会很大。我们在离出风口0.1米到2米之间的不同位置做了测量,发现普通空调的温度变化明显高于海尔的温度变化,这意味着海尔空调虽然出风口的温度比其他空调高,但是在轴线距离上温度的变化比其他空调小得多,也就保证了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所以,海尔的匀风空调更符合人体工效学,也更能给人带来明显的舒适感。

人体结构学 第7篇

一、通过联想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所感知或所想的事物想起相关的事物的思维活动。联想虽然并不能直接产生有创新价值的新的形象, 但它却为能够产生新形象的想象思维活动提供一定的基础。通过自由想象可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强制联想可找到实现预期目标的途径。联想的主要类型有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1.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 骨的分类包括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就要想到肌肉的分类包括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

2. 因果联想

因果联想是指由于两事物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引起的联想。这种联想往往是双向的, 既可以由原因想到结果, 也可以由结果想到原因。在《人体结构》中, 得益于因果联想的例子很多, 比如, 讲到颅骨连接是缝隙连接时, 就可能想当颅内出血时颅骨不会扩张。

二、通过想象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想象的具体类型主要有二种, 即再造想象和幻想。

1.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词的描述 (言语、文字) 或图样 (图表、图解符号、模型等) 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想象。例如, 生命体的组成教学中, 由于生命起源过程学生无法直接感知, 只有借助于教师的语言和画面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情景和气氛, 使他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地球, 思维随着画面的变化而自由驰聘, 各种表象在大脑中变化、组合, 学生在理解生命起源过程的同时, 也完成了再造想象。

2. 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一种与主观意向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由于幻想的结果超越现实太远, 有的甚至很难实现, 所以人们往往把幻想同不切实际等同起来。其实许多幻想并非是真的不能实现, 而只是受制于人的认识水平, 才被人舍弃的。培养现实的幻想精神, 对于开发智力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在《人体结构》教学中, 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起学生幻想的问题。如讲完新陈代谢以后可提出如下问题: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 新陈代谢越缓慢其寿命越长, 为了提高人的寿命, 你能想出哪些方法。

三、通过发散思维训练,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也称扩散思维, 是指在思维过程中, 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 而是从已有信息出发, 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 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使问题奇迹般的得到解决。在《人体结构》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同解变型和引申发挥等。

1. 扩散列举

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 在学完胃的形态时就要想到动物的胃等。

2. 同解变型

同解变型就是对同一内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问题。通过变换方式求出答案能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从而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例如, 讲到胃液的作用时要想到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有助于掌握胃液的功能。

3. 引申发挥

引申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 讲到内因子与贫血, 什么原因能使B12与内因子结合并保护它?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以上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途径, 还很不全面、很不完善。并且创造性思维能力仅是创造能力的一部分, 而培养创造能力也只是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部分内容, 在《人体结构》教学中, 要全面实施创造性教育,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核心, 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 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能力。古今中外有突出贡献的医学家, 在青少年时期大都已具有超常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资料分析指出:“获得诺贝尔奖, 需要积累, 需要有很好的教育。我国的教育, 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应成为各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谈谈在《人体结构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些方法。

藏医人体学肌肉概述 第8篇

藏医人体学中, 骨骼肌的命名大致分为四种:①依据形状:如帽状腱帽近似于圆形, 颞肌近似于羊肾, 枕额肌枕腹近似于跳跃鱼等;②依据作用:如胸锁乳突肌伸屈展收劲部等;③依据颜色:如背阔肌起点上胸腰筋膜浅层呈浅白色, 背阔肌呈浅黑色等;④依据位置:冈下肌位于肩胛骨的冈下窝, 大圆肌位于肩胛骨下角等。

2 骨骼肌的计数

骨骼肌共有45块, 具体分布见表1。

2.1 头部5块

近似圆形帽状腱帽1块;近似弓状枕额肌额腹1块;近似跳跃鱼枕额肌枕腹1块;近似羊肾颞肌2块。

2.2 颈部4块

胸锁乳突肌2块;喉肌1块;食管肌肉1块。

2.3 胸腹部18块

斜方肌中束2块;斜方肌下束2块;臀大肌2块;胸大肌2块;背阔肌起点上胸腰筋膜浅层2块;背阔肌2块;斜方肌上束2块;冈下肌2块;大圆肌2块。

2.4 四肢18块

三角肌2块;肱桡肌2块;尺侧腕屈肌2块;拇收肌2块;腹外斜肌2块;缝匠肌2块;股直肌2块;比目鱼肌2块;腓肠肌2块。

3 肌腱计数

藏医人体学中, 肌腱和韧带混在一起, 韧带16块, 肌腱900块。分别是头颈部300块;胸腹部300块;四肢300块。但历代注释中只有数目而没有确切分类和记载。

4 讨论

在藏医学经典著述中, 骨骼肌数目的统计不完全一致, 各书略有所不同。如:颈部肌肉4块 (未计食管肌肉1块而计喉肌2块) 等。颈部肌肉计数上各注释也有所差异, 但头部、胸腹部、四肢肌肉计数上未存在差异。

藏医人体学中的肌肉计数跟现代解剖穴有很大差异, 产生原因有:①藏医人体学对肌肉研究方式是外层的, 宏观的。如45块肌肉都位于人体浅层部位。②藏医人体学根据人体肌肉功能大小, 让重要肌肉划分成45块。③藏医人体学继承了古印度医学人体学理论, 对肌肉学没做进一步研究。如45块肌肉统计跟吠陀医学统计相同等。

摘要:在藏医人体学中, 主要骨骼肌共有45块;肌腱共有900块;骨骼肌分别是头部5块, 颈部4块, 胸腹部18块, 四肢18块。

关键词:藏医,人体学,肌肉

参考文献

[1]玉多.云登贡布.四部医典 (藏文) [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2.

[2]措如.才郎.藏医人体学 (藏文)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3]贡觉.旺堆.藏医辞典 (藏文) [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3.

[4]第司.桑吉加措.蓝琉璃 (藏文) [M].北京:民族出版社, 1984.

人体结构学 第9篇

背囊是军事作训、灾害救援、野外作业与户外活动等相关人员随身携行物资的最基本装备,全球公认的户外顶级品牌Loweaipine、Ospery、Gregory shata、Arcteryx等在早期背囊研发中就首创了具有固定重心作用的胸带、调整容量的侧面伸缩带、个性化腰带、高张力尼龙材料等多项技术发明,并一直致力于工艺技术的提高和完善,其中加拿大的Arcteryx具有业界户外工业领域领跑者的国际共识,美国军方装备的多款背囊也是由Arcteryx设计并控制生产质量的。目前,利用负荷条件下模拟行走生理学、生物力学、肌电信号、人体运动捕捉、主观症状感受等多种人体工效学的测量评价方法已成为背囊研究的热点,对于优化其基本技术参数与携行结构设计,提升外界环境、人体生理特征适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Mao等[1]对负荷背囊受试者肩部肌肉氧化作用、皮肤血液流量及痛感与携行质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应用近红外光谱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测试肩部肌肉氧化作用和皮肤微血管血液流量,实验结果显示较重负荷会造成肩部肌肉氧化作用和皮肤微血管血液流量减少,而受试者痛感增加。Drain等[2]针对从事军队、消防职业人员的特殊体力要求,提出了一种测试负荷背囊作业人员最大疲劳耐受时限的评估模型,研究者试图通过准确预测受试者负荷携行耐受时限的最大值,帮助指挥人员完善计划方案,在保障完成任务的同时将作业人员潜在的健康危险降至最小。Yoo等[3]选择硬地和沙地2种路况条件下,分别负荷ALICE和MOLLE 2型军用背囊,针对受试者步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沙地携行时,受试者步态常会出现瞬时外展内收,且负荷ALICE较MOLLE更易使受试者步态外展内收;硬地携行时,受试者步态对下肢则会造成较大的垂直力、制动力和推进力。实验结果表明沙地携行存在潜在的用力过度和跌倒损伤,硬地携行则会增加足劳损及出现水疱的风险。Dagge等[4]总结了关于军用单兵携行系统生物力学方面最新研究的进展及成果,作者运用整体观点,试图以“艺术”作品的状态,围绕单兵携行装置阐述了优化负荷分布、分散应力及降低体能消耗等诸方面改进思路及方法,以期完善现有单兵携行装备,使之负荷更多、更适体。

国内,陈裴然等[5]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NIOSH提举指数等评价方法,通过对手工提举作业的频率、高度、负荷、姿势和移动距离等多种因素的工效学实验研究表明,这些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对长期从事手工搬运作业人员可能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等职业病危害的分析评价。谌玉红等[6]考察了负荷携行背囊条件下模拟行走过程中受试者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及主观疲劳感知变化特征,探索了导致负荷行走疲劳的相关因素,证明肩部拉力、压力与负荷量的相关性较强,可作为评价疲劳的重要指标。魏高峰等[7]针对一种卫生勤务背囊进行了典型携行步态条件下运动捕捉测量实验研究,模拟正常行军与急行军条件下受试者步态运动学数据、骨骼肌肉系统动力学数据。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田丰等[8]选择国内外4种典型的军用卫生背囊,模拟5.5 km/h行军速度,测试受试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氧耗量、躯干倾角、躯体症状感知等生理参数指标,分析比较了囊体携行结构适体性程度。

本文在相关携行卫生装备人体工效学研究[9]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了试验方法,一方面通过耐受时限确定合理试验时间,保障受试者体力恢复;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生理指标分别进行试验前后、试验过程中的连续测量。主要针对静态条件下肺活量指标变化,动态条件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化,运动前后动脉血压、背力指标变化与躯体症状感知等进行人体工效学综合评价,旨在优化新研急救背囊的结构设计。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内容

(1)静态条件下,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前、后肺活量的变化。

(2)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持续进行跑台运动耐受时限的情况。

(3)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前、后背力、血压指标的变化。

(4)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5)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后疲劳感知情况,考察运动后受试者躯体整体和各部位症状感知与程度,评价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对受试者躯体综合影响。

1.2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选用我军代表性的6种型号急救背囊,其外形尺寸和携行结构均有各自特点,基本技术参数与编号见表1。

表1中AⅠ号、AⅡ号、BⅠ号、BⅡ号是新设计研发的急救背囊,作为主要评价对象;C号、D号是已定型的急救背囊,作为对照样品。其中,AⅠ号和AⅡ号、BⅠ号和BⅡ号为同类勤务功能的急救背囊,为客观分析试验结果,新研急救背囊设置了2种质量,其质量分别与C号、D号急救背囊相同。

1.3 受试对象

选择与实际使用急救背囊的医护人员年龄相近的科研人员10名,均为男性,年龄25~35岁,身高(169.0±5.0)cm,体质量(65.0±5.0)kg,身体健康。

1.4 测试方法

通过随机分组将10名受试人员进行编号,使6种型号的急救背囊每人均背负1次,每人每次背负1种型号的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跑台速度8 km/h,跑台坡度5%,进行2种形式的运动试验:持续运动致疲劳的耐受运动试验、30 min定时运动试验。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在跑台上运动速度达到8 km/h时开始计时。对受试者各项指标的测量按下面要求进行:

(1)肺活量测量:跑台运动前,在背负急救背囊前、后2种情况下分别测量。

(2)耐受时限评价: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在跑台上进行持续运动致疲劳的耐受运动试验,持续运动至疲劳的时间为耐受时限。疲劳评价标准判定如下(达到任意一条即可):主观体力感觉等级(rating of perceived exercise,RPE)量表(疲劳感知分级表)达到19以上;躯体局部关节肌肉酸痛无法继续坚持跑台试验;动态心率测量连续2次达到180次/min以上;血氧饱和度测量连续2次在90%以下。

(3)背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测量: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背力测量时间点为初始、30 min定时试验后,血压测量时间点为0、30 min,心率、血氧饱和度测量时间点为初始、0、30 min。其中,初始是指静止背负急救背囊状态,0 min是指背负急救背囊跑台运动开始后、运动速度达到8 km/h开始计时的状态。

(4)疲劳感知分级测评: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进行30 min定时运动试验,完成后,依据个人整体和躯体各部位症状主观感受,指认RPE量表,填写疲劳感知分级调查表。

1.5 数据处理

采用方差分析比较6种急救背囊相同指标的差异。在无明显差别(P>0.05)的情况下,根据数值趋势,数值最不利于人体工效学的急救背囊给6分,依次类推,数值最利于人体工效学的急救背囊给1分。综合各指标总分,总分越低,急救背囊的结构越符合人体工效学设计。

2 结果

2.1 静态背负急救背囊前、后肺活量变化

肺活量大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受试者呼吸机能的强弱,影响肺活量的因素很多,如肺扩张受限可使肺活量减小。该测试考察背负急救背囊后受试者肺扩张是否受限,若肺活量明显减小,可能导致受试者出现限制性通气障碍。

肺活量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背负前后的肺活量差(背负后肺活量值-背负前肺活量值)体现出急救背囊对受试者胸廓的压迫程度,肺活量差越小说明背囊对胸廓的压迫程度越小,舒适性越好。测试结果显示,各型号急救背囊背负舒适性程度由好到差依次为BⅡ号、AⅡ号、AⅠ号、BⅠ号、D号、C号。

2.2 耐受时限评价

疲劳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受试者的主观感受,是人体自身适应环境的防御机制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受试者以一定速度持续跑台运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疲劳,一方面机体因氧消耗增大得不到充分能量,出现肌肉乏力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缺氧,机体产生大量的乳酸并在体内积累(疲惫状态:p H值=7.34~7.38,危险状态:p H值≤7.33或≥7.45),造成细胞代谢不可或缺的钾离子大量外流,影响肌细胞功能,表现为受试者肌纤维收缩力下降。受试者在跑台运动中RPE量表、关节肌肉酸痛、动态心率、血氧饱和度任一指标达到疲劳评价标准,或主观感受达到一定疲劳程度,主动要求中止跑台试验,此时记录的试验时间为该受试者的耐受时限。

耐受时限长短直接反映了受试者对急救背囊的生理负荷大小以及舒适性感受,耐受时限越长,表明受试者的生理负荷越小,舒适性越好。如图2所示,试验结果显示,各种型号急救背囊耐受时限依据时间长短依次为BⅡ号、AⅡ号、BⅠ号、AⅠ号、D号、C号。

2.3 跑台运动前、后背力变化

受试者的背力可作为全身肌肉的代表性指标,跑台运动前、后各测量1次,通过受试者背力变化可考察受试者对不同急救背囊的适体性和疲劳状。背力测试时受试者姿势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要求不能屈肘、屈膝,应两臂伸直,掌心向内紧握背力计握柄,两腿伸直,上体绷直抬头,尽力做背伸动作,此时记录的最大值为受试者背力。

受试者背力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背负不同急救背囊跑台运动后,受试者的背力均有一定程度下降,背力差(运动后背力值-运动前背力值)由大到小依次为C号、AⅠ号、D号、AⅡ号、BⅠ号、BⅡ号。受试者背力值下降越多,表明其体力消耗及疲劳程度越大。试验结果显示,对受试者背力影响较小、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的卫生背囊是BⅡ号。

2.4 跑台运动前、后动脉血压差变化

通常情况下,人体血压正常值范围为:收缩压90~140 mm Hg(1 mm Hg=133.322 Pa),舒张压60~90 mm Hg。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且与运动的方式、强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心脏输出量的增高所致。

受试者跑台运动前后动脉血压差变化如图4所示,跑台运动开始计时(0 min),受试者脉压差值相近;背负急救背囊运动30 min后,测试数据显示不同型号急救背囊对受试者的脉压差影响程度不同。试验结果显示,受试者脉压差由小至大依次为BⅡ号、BⅠ号、D号、AⅡ号、AⅠ号、C号。脉压差越大,表明受试者体力消耗越大,因此BⅡ号急救背囊体力消耗相对较小,C号急救背囊体力消耗相对较大。

2.5 跑台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化

心率是反映劳动强度及生理负荷的生理指标,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的运动心率越高,表明受试者劳动强度及生理负荷越大。

注:1 mm Hg=133.322 Pa

心率是反映机体内代谢情况一个非常灵敏的生理指标,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跑台运动30 min时,受试者背负不同急救背囊的运动心率由低到高依次为BⅡ号、AⅡ号、BⅠ号、AⅠ号、C号、D号。试验结果表明,BⅡ号急救背囊对受试者的体力劳动强度及生理负荷影响相对较小。

2.6 跑台运动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变化

血氧饱和度是反映机体供氧是否正常的重要参数,是人体血液中与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气占血液中血红蛋白能结合氧气的最大百分比,其数值大小反映体力消耗情况,血氧饱和度数值越低,反映受试者体力消耗越大。

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受试者背负急救背囊之前,血氧饱和度几乎一致,跑台运动30 min后,血氧饱和度则有明显降低。不同急救背囊的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不同,由小到大依次为BⅡ号、AⅡ号、BⅠ号、AⅠ号、D号、C号。试验结果表明,背负BⅡ号急救背囊对受试者体力消耗与疲劳程度影响相对较小。

2.7 跑台运动后疲劳感知测评

RPE量表可用来测试受试者在跑台运动过程中自我疲劳感知程度的大小,该方法于1962年由瑞典科学家Borg提出,经大量实验被证明是一种较科学、简易、实用的主观用力评分方法。RPE量表中的15个点中有不同的运动感觉特征,而设定的9个运动感觉特征均具有相应分值,分值大小与受试者跑台运动强度和疲劳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试验结果如图7所示,疲劳感知数值反映了受试者跑台运动中疲劳程度的大小,数值越高疲劳程度和体力消耗越大。运动30 min时的测评结果显示,不同急救背囊的疲劳感知分数数值有一定差别,疲劳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BⅡ号、D号、BⅠ号AⅡ号、AⅠ号、C号。试验结果表明,背负BⅡ号急救背囊的受试者疲劳程度相对较小。

2.8 跑台运动后受试者躯体局部症状情况

对受试者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分析背负急救背囊跑台运动后躯体局部症状的情况。图8是背负不同急救背囊时受试者肩部、腰部、背部、腿部主观感受和对行军速度、姿势及平衡能力的影响,图9是背负不同急救背囊时对受试者躯体综合症状的影响。

如图8、9所示,受试者经过30 min跑台运动后,不同急救背囊对躯体痛感症状、疲劳及行军等影响程度不同。综合分析肩部肌肉疲劳、肩部痛、腰背部肌肉疲劳、腰背痛、腿部肌肉疲劳、腿部肌肉痛、行军速度、行军姿势和平衡能力等9种因素,影响程度分值越高,表明该型号急救背囊引起受试者的生理不适程度越重。不同急救背囊对受试者躯体症状影响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BⅡ号、BⅠ号、AⅡ号、C号、AⅠ号、D号。测试结果与主观用力测评结果表明,BⅡ号急救背囊结构设计较符合受试者躯体生理特点。

2.9 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合理性分析

对受试者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分析跑台运动后对不同型号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合理性方面的主观感受,图10为受试者对不同型号急救背囊质量、高度、宽度、肩部附着、腰背部附着、晃动、背带等指标参数与结构设计合理性的主观感受;图11为受试者经过跑台运动后对不同型号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合理性的综合主观感受。

如图10、11所示,受试者经过30 min跑台运动试验后,对不同型号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合理性程度主观感受不同,并以打分的形式完成调查问卷,所得分值越低,表明该背囊结构设计合理性程度越好。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型号急救背囊基本参数与结构设计方面等7种因素,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BⅡ号、BⅠ号、AⅡ号、C号、AⅠ号、D号,其结果与主观用力测评结果一致。

2.1 0 急救背囊结构设计人体工效学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急救背囊各项测试结果,详见表2。BⅡ号急救背囊分值最低,因此该急救背囊结构设计在6种试验样品中最符合人体工效学。

3 讨论

受试者背负6种不同型号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试验,首先进行耐受时限测试,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确定试验时间,保障受试者体力恢复,尽量减小体力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背力差、脉压差、肺活量差、血氧饱和度、心率、疲劳感知、人体症状影响程度、设计合理性等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我们得出了急救背囊符合人体生理特点程度的排序依次为BⅡ号、AⅡ号、BⅠ号、D号、AⅠ号、C号(AⅡ号、BⅠ号评分相同,但AⅡ号负荷重排名靠前),在6种不同型号急救背囊中BⅡ号结构设计最佳。对照组C号、D号急救背囊外形为长方体,配有2条L形肩带、单手提把及与囊体缝合连接的2段腰带及外挂带,结构简洁实用,但也存在不足:一是未考虑我国成年人身高尺寸差异,携行结构不能根据背负者身高适当调节;二是携行背带为软质材料,虽适体性较好,但通透性较差,长时间负荷被汗液浸湿的背带会引起受试者背部和腋窝不适。针对以上问题,新研急救背囊携行结构设计并引入了较先进的支架式背负系统,主要包括:轻质合金材料定制的具有背部曲线的“V”形支架;可沿竖直方向分段调节的尼龙搭扣和锁止带;肩部、胸部与腰部调节带。以上改进在跑台运动试验中得到了验证,受试者给予了充分肯定。试验结果表明,新研急救背囊携行结构的改进对不同身高、体型人员的贴合程度、稳定性和舒适性均有一定提高,使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对囊式装备负荷结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在跑台运动试验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在结构设计中为提高急救背囊适体性和稳定性,在肩部、胸部与腰部均设计并缝制了多条不同长度的调节带,受试者反应调节部分结构有些繁杂。另外,受试人员模拟一定行军速度对急救背囊进行跑台运动试验的耐受时限与负荷量密切相关,设计增加的调节带较多,则囊体质量会有一定增加,又反过来影响受试者的舒体性和稳定性。本评价中采用方差分析了6种急救背囊的相同指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原因是参试人员数量、测试次数可能较少,下一步需考虑完善相应试验方法,提高急救背囊的人体工效学评价水平。

参考文献

[1]MAO C P,MACIAS B R,HARGENS A R.Shoulder skin and muscle hemodynamics during backpack carriage[J].Appl Ergon,2015,51:80-84.

[2]DRAIN J,BILLING D,NEESHAM-SMITH D,et al.Predicting physiological capacity of human load carriage-a review[J].Appl Ergon,2016,52:85-94.

[3]YOO B,KIM S,MERRYWEATHER A,et al.The effect of carrying a military backpack on a transverse slope and sand surface on lower limb kinetics[J].Jes Ergonomics,2015,51(Supplement):S398-S403.

[4]DAGGE R,FILGUEIRAS E.Military weight transportation systems:a biomechanical and design based approached review[J].Procedia Manufacturing,2015,3:6 075-6 078.

[5]陈裴然,黃德寅,张倩,等.手工搬运作业人体工效学评价方法实例应用[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27(2):83-86.

[6]谌玉红,郑捷文,李晨明.不同负荷模拟行走时的生理、生物力学信号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4,33(6):603-608.

[7]魏高峰,舒展,任秋实,等.典型携运行步态下卫勤背囊运动捕捉测量实验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75-78.

[8]田丰,杜振杰,刘长军,等.基于生理参数的囊式卫生装备人体工效学评价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3):66-70.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第10篇

1 设计一个好的教学导入点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开讲时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互动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 因此精心设计一个好的教学导入点很重要。一个典型病例, 一则相关新闻报道, 一张患者照片, 一段寄生虫的视频, 一个小故事, 都能成为好的教学导入点。如讲解华支睾吸虫时, 通过链接到一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应酬爱吃鱼生虾生, 肝吸虫缠上广东人”引入教学内容的学习。我校大部分都是广东生源, 这样的标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什么是肝吸虫?有什么危害?通过什么途径感染?我有可能感染吗?当学生心中有很多问号时, 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再进一步说明:广东是华支睾吸虫的流行区, 珠三角地区感染率均较高。为什么肝吸虫就缠上了广东人呢?学生由于想知道原因而产生了兴趣, 就会带着疑问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而这个新闻标题, 也很好的概述了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途径, 流行区等, 通过它引入华支睾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流行防治等内容的学习, 学生容易接受, 也更容易理解。一个好的开场白, 能够成功的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其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近几年来,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寄生虫学本身是形态学科, 虫种多, 每一虫种都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要求掌握, 利用PowerPoint制作, 插入各种形态图片, 对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可以集合各种来源的素材, 如网络资源、图片、视频、动画等, 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生动、具体。口述大多数吸虫形态背腹扁平, 呈舌状或叶片状, 远不如直接放一小段吸虫活虫的录像直观生动, 容易接受。因此, 必须平时注意收集素材。遇有寄生虫的典型形态, 要录像、照片归类存档;当网络、报纸有寄生虫相关报道要注意收集;定期收集各个医院的寄生虫感染病例;对寄生虫的生活史, 利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生活史流程的小动画, 根据讲解过程逐步展示, 比呆板的板书效果好得多, 再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单独讲透。但是好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堆积大量的图片、视频等, 还是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 体现出系统性, 教学重点一定要突出, 所有的素材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不能喧宾夺主, 因此要有所取舍。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帮助, 可以使课本上的寄生虫“动”起来, 让学生的思维也动起来, 变被动接收为主动思考。

3 引入启发式教学, 加强课堂互动

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 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思考, 主要靠学生的自身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置疑问, 启发学生思考,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简单的问答教学, 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有方向地引导学生思考。如讲解完毕支睾吸虫生活史后, 提问: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会有什么危害?主要危害部位是哪里?为什么?让学生主动去想, 虫体的寄生部位及虫体的活动会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这实际就是致病过程;那又会带来怎样的临床表现?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的重点内容。

为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应挑选一些典型病例在课堂上做病例讨论。病例的选择要注意:篇幅不能过长, 难度适中, 与教学内容相符, 数据真实客观。鉴于授课对象是大学二年级的医学生, 还没有学过诊断学, 病理学只是刚接触, 因此病例难度不能太大, 在课堂讨论过程中, 还需要适当解释一些辅助检查结果;但是要让学生都参与讨论, 由学生代表总结回答:诊断患者是什么疾病?诊断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怎样预防?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小结。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将寄生虫学理论知识与临床相结合, 既提高了学习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病例讨论, 更多的让学生参与教学, 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4 建设教学信息网, 加强师生交流

由于近年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众多, 教师很难与学生一一进行交流;教学学时有限而教学内容较多, 有些内容如学科进展都无法在课堂上展开讲。因此教学信息网可以作为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 给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笔者在网站上传了教师授课的课件、教案、教学图片等, 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信息;设置了病案学习单元, 提供了部分典型病例, 让学生在课后还可学习、讨论;介绍了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 让有兴趣的学生开阔视野;开设了寄生虫学论坛, 欢迎学生提出疑问、探讨学术等, 为学生答疑解惑, 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教学信息网作为课堂的补充,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人体寄生虫学这门课程, 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 不是单纯的把课本知识讲完就好, 也不是单一的采用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技巧就能达到目的;要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将其中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组合起来, 灵活运用, 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学为主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鉴于当前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从多方面探讨了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范锐, 罗刚, 陈俊国.NCML教学方法在医学院校理论教学中的研究与探索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 :105-106.

[2]王雪梅.学习主动性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中的作用 (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9 (6) :612-614.

人体结构学 第1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体育学 理论教学

运动人体学科学是一门医学、生物学、体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培养掌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论和试验研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和保健康复等部门,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和康复指导的高级专门人才。1988年30多所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备案,泰山医学院、温州医学院、赣南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6家医学院校相继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概论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体育学课程列为泰山医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必须课程或选修课程。

最初,由于是医学院校开设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生物学课程依托医学背景,而体育学教学,我们与体育院校相比,我们没有雄厚的体育专业师资背景,体育学理论课程由基础部体育教研室教师担任,尽管教师具有多年的体育授课经验,与体育院校体育理论专职教师相比,还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当等现象。再就是从学生调查中显示96%的学生没有运动训练实践的基础,学生对体育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感知能力差,经常存在教师讲课,学生茫然的现象。这两个方面影响了体育学的授课质量。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内涵建设的发展,我们较好的完成了体育学理论的教学,在体育学理论教学中也取到了较好的成果。结合近年来该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的教学,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我们对体育学理论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加强教学管理,以科研促教学

充分利用2006年我校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契机,充分探讨体育学理论授课存在的师资情况,通过学校有关部门,从基础部体育教研室选调部分责任心强、有上进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到运动人体科学系体育理论教研室,相对固定了体育学教师的授课课程和研究方向,同时外派学习和进修。由2至3名教师固定教授1门课程,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以此提高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省部级等课题,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教师承担校级课题9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逐渐形成了教师人人有课题的良好局面。

二、师生转变思想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法

学生从第二学期就逐渐学习体育学的各门理论课程,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往往还沿袭着高中时代的学习方法,但面对厚厚的书本和大量的陌生知识,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如何才能掌握和理解这些内容。作为教师,如何为他们架起一座从中学到大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成功的关键,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转变教师和学生思想,更新了观念,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积极主动地推进了创新性体育学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密切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分配教授任务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的体育学知识与运动技巧固然重要,学习方法及对正常人体的认知能力更加重要。学生将来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康复指导与医学相关的工作,不可能在学校把知识都学到,将来工作后还要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细化、强化。对他们来说掌握所有体育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能够更好地将体育学理论和他们的专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显然更为重要。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体育理论,了解国家体育战略方针,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的影响与需求;教授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等课程,让学生理解、掌握运动的基本规律、训练原则、训练方法、队员、学生的心理状况等基本知识,结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大纲,重点突出“运动与医学”的结合,使学生形成较强的专业知识体系,为胜任未来从事的运动康复、体育健康促进、运动医学服务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主动式实践教学法,使学生称为教学主体

主动式实践教学法正是基于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着眼未来而构建的,它主要是实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模式,PBL强调“先问题,后学习”,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同等重要,包括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并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而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只是促进者和设计者。应用于体育学教学的主要过程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针对某一阶段要学习的体育学理论内容先自学,在自学中提出许多问题,针对问题去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并且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进行讨论,每组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做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甚至可以争论。老师只是针对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课堂的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变成了学生。

五、增加学生体育实践的机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是从高中理科招生的,大部分学生没有运动训练的实践基础,学生对运动知识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较差,缺乏对体育理论现象和运动规律的了解,这就不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体育学理论。为之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也取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体育术科观摩课,包括田径、球类及武术等课程;第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运动训练和比赛;第三,充分利用寒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体校、运动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体验运动现场情况。

六、积极开展网络教学

结合我校开展网络教学,体育学理论课程大部分进行了网络课程制作。通过网络课程的开设,补充了书本上没有且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网上进行模拟测试,复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视频资料下载观看,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抽象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网络教师及时布置作业,通过答疑讨论区及时解决了学生提出的困惑与疑问,通过交流,解决了学生与老师当面不方便交流的问题,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程度。

总之,进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课程教学探讨,主要是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培养高级人才。以上是笔者在我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育学理论教学和管理的一点体会,仅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姚洪恩.等,办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1.

[2]李裕和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能力结构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5,(4):188.

[3]曹兰菊.加强体育院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着力点.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35(3):231.

人体结构学 第12篇

1 课程标准制订

护理人体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其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等,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为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特点, 以护理专业培养方案和岗位实际需求为依据,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我们制订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 包括课程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及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 分为基础知识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 此部分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 并包含教学实施的具体办法;第四部分是课程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活动建议、教学组织建议、教学效果评价建议、课程考核建议等。该课程标准将人体结构、生理功能、物质代谢和胚胎发育编排在一起, 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界限, 将学科繁多的知识有机结合, 并进行精简优化, 减少了重复内容和教学时数。

2 教材建设

该课程的传统教材内容偏多偏难且重复性高, 缺乏连贯性。根据高职学生“起点高、学制短、课时少”的实际情况, 我们编写了《护理实用人体学》教材[2]。本教材设置了10个章节, 包括绪论、支持与运动、神经系统、感觉器、内分泌、血液循环、呼吸过程与调节、物质的消化与吸收、肾脏的排泄与稳态、生殖与人体发育。该教材将传统医学课程中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内容合理取舍、精选重组, 并增加了一些前沿的知识、理论, 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该教材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8年投入使用, 并在2010年被江苏省确立为省级精品教材建设项目。

3 网络资源平台建设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营造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按照学院的要求, 本课程相关人员建立并不断完善“护理实用人体学精品课程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包含:课程介绍、教学档案、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授课录像、评价反馈6项内容。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素材库 (图片、动画、视频) 、导学案等;实践教学栏目主要加入仿真虚拟实验内容, 为学生提供预习和自主学习的平台;评价反馈则是学生自测、同学交流和反馈学习体会的平台, 我们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定期整合和解答。

3.1 习题库和试题库建设

网络题库资源包括习题库、试题库、自测系统、辅导系统、考试系统等。通过计算机登录系统后, 学生可进行网上自主学习、阶段测试, 并共享网络资源。为了更好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我们还利用虚拟软件尝试了解剖标本、模型、组织切片的数字化考试模式, 有效简化了考试过程。

病例和案例教学是医学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中介, 可以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3]。在题库资源建设中, 我们有目的地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整理和编写了病例和案例分析试题, 如:骨折、脱臼、重要体表标志寻找;血型、输血、全身重要的动脉压迫止血点和静脉穿刺点;脑血管意外、体格检查等。这些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 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3.2 导学案资源积累和尝试

导学案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编制, 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4]。我们编写的导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预习指导、精点提炼、测评考核、回顾反思、拓展延伸等项目。具体实施教学时分为4个环节: (1) 设计编制学案。制订学案时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学案导学。教师对照学习目标, 概括、规划主干知识, 学生参照提纲, 阅读自学、总结归纳。如学习“骨连接”内容时, 教师先以表格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肩关节的组成情况、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而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颞下颌关节等知识点则留给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总结归纳。 (3) 检测评价。待学生尝试完成学案中的项目后, 教师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记录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 (4) 指导拓展。针对学生反馈的各种问题, 教师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点拨, 同时设计与知识点联系的延伸问题, 拓展学生思维, 如:肩关节为何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小儿为何易发生肘关节脱位?髋关节为何稳定牢固等,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理。导学案教学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4 实训室建设

4.1 设备和模型购置

根据我院护理专业历年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 花费近100万元从苏州和北京等标本和模型生产单位购置了解剖模型、标本、显微镜、组织切片、动物实验器材等, 其中解剖电动模型100余件。此外, 每个实验室均配备了一套网络移动式多媒体系统, 改善了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建成了标准化的虚拟实验室两个,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实训的信息化水平。

4.2 人体标本陈列室建设

人体标本是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联系的重要载体[5]。我们自行制作和购买了多套教学标本, 满足了人体学中人体解剖部分的实验教学需要。该陈列室内有塑化断层解剖标本400多件;自制的完整人体骨骼标本10套;心、脑、肝、肾、肺等铸型标本27件;人体胚胎各类标本60余件, 直观地展示了人体发育的全过程。

另外, 结合护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内容, 我们还在对护理临床技能操作有指导意义的标本制作方面进行了探索, 如三角肌注射标本、臀大肌注射标本、腰椎穿刺标本、骨髓穿刺标本、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标本、上下肢静脉输液穿刺标本、股动脉穿刺标本等,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满足了护理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在以后的实践中, 我们将尝试建立专门的护理专业人体构造实验室。

4.3 虚拟实验室建设

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人体结构实验室和人体功能实验室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 我们还积极筹建了两个护理实用人体学虚拟实验室, 每个实验室配备了40台计算机, 安装了自行设计的医学仿真实验软件, 该软件包括形态学和机能学两个系统。形态学系统提供了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的大体及微观形态结构;机能学系统应用计算机, 以动画、视频、图片的形式模拟动物实验步骤, 实验数据和结果显示于仿真记录仪和示波器上, 十分逼真地展现了动物实验的过程和场景。

我院为国家护理专业领域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 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推动课程教学改革, 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在今后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中, 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及教训, 进一步提高资源库的信息化水平。

摘要:探索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 对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对卫生类高职院校护理人体学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 为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卫生高职院校,护理人体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S].教职成[2011]12号.

[2]唐成和, 杨留才.护理实用人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3]李斌.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与职业, 2007 (3) :119-121.

[4]付明明.探究性“学案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 (3) :64-65.

上一篇:低温污水处理论文下一篇:职高机械制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