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分析范文

2024-07-24

饲料分析范文(精选11篇)

饲料分析 第1篇

2009年, 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畜牧业结构调整加快、原料价格波动加剧等不确定因素, 饲料行业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和产业升级, 产品供应稳定, 质量稳步提升, 为促进养殖业平稳发展、保障动物性食品有效供给创造了条件。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日前在2010年第三届饲料原料发展高层论坛上说, 2009年饲料总产量13 999万吨, 同比增长2.4%;饲料工业总产值4 500亿元, 同比增长5.7%。从增长速度看, 与前两年相比明显下降, 是2001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但考虑到前两个季度生产连续下滑, 上半年同比降幅达5.4%, 全年能够走出“V”型反转, 实现小幅增长, 非常不容易。配合饲料占总产量的76.4%, 同比下降0.5%, 自2005年以来首次下降。浓缩饲料占总产量的19.3%, 同比提高0.8%, 自2005年以来首次提高。预混合饲料占总产量的4.3%, 同比提高0.3%, 结束了连续两年比重下滑的趋势。

2009年不同动物品种饲料产量:猪料和水产饲料连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家禽饲料在连续5年快速增长后出现下降, 反刍饲料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 下降幅度最大。

一、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扩大

从2009年170家不同规模定点跟踪饲料生产企业生产情况分析看, 月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增长速度为4.8%, 是全国平均增速的2倍。与此对应, 月产1万吨以下企业的产量同比下降了8.3%。大企业支撑地位进一步增强。中部6省 (区) 饲料产量3 220万吨, 同比增长5.1%, 东部10省 (市) 饲料产量6 430万吨, 同比增长2.6%。中部和东部地区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68.9%, 比重上升0.6%, 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总体经济形势转好, 加上国家不断强化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 畜牧业生产在结构优化中稳定发展, 饲料市场规模随之不断扩大, 2010年一季度商品饲料产量同比呈稳步提高态势。但由于每年第一季度是饲料生产淡季, 受元旦春节期间畜禽集中出栏、蛋鸡和水产养殖进入季节性休整期、经销商和养殖场户年底饲料库存量大等因素影响, 商品饲料产量较上年第四季度有较大幅度下滑。

二、原料价格高企, 配合饲料比重增加

王宗礼表示, 2010年一季度国内玉米价格连续20多周处于上升通道, 价格同比增幅达20%以上, 部分以前使用自购玉米、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养殖场户, 纷纷转向直接使用配合饲料。这些情况一方面推动配合饲料产量同比大幅度提高, 另一方面也使得商品饲料生产结构出现调整, 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销量同比下滑。据统计, 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配合饲料占饲料总产量比重达到76.7%左右, 比2009年同期高近3%。

三、2010年一季度不同动物品种饲料产量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一季度畜牧业形势处于最低谷, 商品饲料产销基数低。随着经济形势逐步转好, 畜牧业生产快速恢复和发展, 年末主要畜禽存栏同比增加, 是各类畜禽饲料产品同比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冬今春以来全国大范围持续低温, 水产养殖投苗时间延后, 是水产饲料产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2010年2月份第3周以来, 玉米价格总体呈涨势, 4月份第4周均价每千克1.99元, 累计上涨了30.1%。受国际大豆库存增加、南美新大豆上市等因素影响, 2009年年底以来豆粕价格持续下行, 目前已低于2009年同期。受智利大地震影响, 最近几个月份鱼粉价格大幅度攀升, 目前每吨超过14 000元, 同比上涨接近一倍。

四、2010年饲料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

针对2010年饲料生产的全年走势, 王宗礼说, 从饲料生产方面, 2010年的形势虽然十分复杂, 但受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和畜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影响, 预计饲料市场总体上将保持平稳增长。原料价格方面, 为保证粮食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 国家的粮食保护收购价格政策将继续加强, 对粮食价格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此外通胀、石油价格回升、2010年以来的干旱、风雪、暴雨灾害等恶劣天气导致的粮食减产预期等因素, 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玉米、化工合成类饲料添加剂等饲料原料价格。因此, 从全年看, 饲料原料价格总体将在高位振荡运行。

王宗礼在论坛上表示, 2010年饲料安全监管工作将是重点。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是努力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 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加强安全监管, 新条例提高准入门槛

按照中央和农业部的总体部署, 农业部2010年将继续组织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行动, 进一步强化饲料及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总体思路是: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修订) 》颁布施行为契机, 以加强饲料生产企业规范化管理为抓手, 以饲料原料监管和养殖环节非法添加监管为重点, 继续深入开展饲料质量安全整治, 通过“抓规范、促执法、打禁药”, 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 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执法能力, 提高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王宗礼说, 《条例 (修订) 》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完善对非饲用物质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在原有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基础上, 将公布饲料原料目录。禁止使用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以外的任何物质生产饲料。二是强化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责任。明确生产企业、经营者是饲料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要求生产企业、经营者发现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后主动报告并召回产品。三是明确生产企业的全程质量控制义务。要求企业把好原料入厂关, 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按照饲料添加剂生产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组织生产, 对生产过程的关键点实施有效控制, 实行生产记录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四是完善经营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经营者取得营业执照后在县级饲料管理部门办理备案;禁止经营环节拆包、分装和加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五是将养殖环节饲料生产和使用纳入管理范围。要求养殖场、养殖小区自行配制饲料应接受当地县级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不得对外出售自配饲料。禁止养殖者使用农业部已公布禁用的物质, 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六是对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除了对原条例已列出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外, 对于原来没有规定的违法行为如养殖者使用禁用物质、产品虚假宣传等, 也进行了补充完善。

同时, 将规范饲料生产企业, 在《条例 (修订) 》颁布后, 将根据新的要求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设立条件进行修订, 着力提高准入门槛, 明确退出机制。在新办法出台前, 将严格执行现有规章要求, 在行政许可工作中, 把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现场审核关。农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蛋白原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跟踪检查, 近期和下半年还将组织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跟踪检查和饲料标签大检查, 严肃处理问题突出、整改不到位的企业, 严厉查处“三无”产品及其生产企业。

王宗礼说, 2010年将严打违禁添加行为。对于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 继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通过抽样监测、日常监管和举报投诉等途径,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绝不姑息。对《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行为监管力度。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 推广检疫检验联动等好经验、好做法, 推动各地把好畜产品产地准出关。

影响饲料安全因素分析 第2篇

饲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关系到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饲料的生产、经营和养殖等各个环节,违法添加违禁药物,违规添加药物或使用不合格的饲料原料,给动物养殖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动物产品的质量带来了隐患。

影响饲料安全的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指为达到某种目的(如促进养殖动物生长或预防病害),人为地往饲料中添加某些有害药物。自然因素主要指由于自然的化学因素或工农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使饲料原料带有有害物质,也包括原料中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

一.人为因素

1.1滥用违禁药物或不按规定使用药物添加剂。

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9月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33种饲料药物添加剂的适用动物、用法与用量、休药期、注意事项等,以及24种不能添加到饲料中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2002年2月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公告,发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共5大类40种。强调严禁在饲料中添加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但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饲料厂不按规定执行,仍在使用一些已禁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动物养殖过分依赖抗生素等药物,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动物饲用抗生素后导致药物残留,引起耐药菌株扩散,对动物、人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引起动物菌群失调,抑制动物的免疫力,继发二次感染。同时使用的大量药物通过食物链被人体吸收,产生致癌、致畸形、致突变。

1.2过量添加微量元素。

从营养学角度考虑,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是必需的,但非常有限,饲料中如果添加的微量元素超出允许添加范围就有可能导致动物中毒或身体不适。个别饲料生产企业为迎合养殖场(户)对家畜外观上的喜欢,把微量元素按常量元素进行添加。比如在猪饲料中超量添加微量元素铜,目的是让猪的粪便干燥、颜色发黑,长期饲喂含高铜的饲料,铜就会在猪肉中大量沉淀。人类如果食用了含有高铜的猪肉,就会影响健康,而没有被猪吸收的铜还会通过粪便的排泄污染环境。饲料中过量铜锌的使用,可以引起养殖动物中毒。而且,大量铜锌随粪便排出,严重污染了环境。砷化物在肠道中具有抗生素作用,能促进增重和改进饲料利用率,同时砷也是一种必需元素,因此饲料生产厂家也使用砷制剂。然而,砷的吸收率低,通过粪尿排放到农田、河流,严重污染环境,同时,它们还富集在动植物中,特别是水生生物(鱼类、贝类)中,最后转移到人类食物链中,危害人类健康。1.3饲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及交叉污染.采用先进的炙加工设备,科学地控制好加工工艺参数,能破坏饲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提高饲料品质。但若工艺条件控制不当,饲料中复杂的添加物在粉碎、输送、混合、制粒、膨化的加工过程中,矿物元素、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机物会发生降解,矿物元素之间由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合物,这一方面降低了饲料中有效成分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产生了有害物质引起污染。

二.自然因素

2.1饲料中虫害、螨害与鼠害

2.1.1虫害:饲料在贮藏过程中常受到虫害的侵蚀,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或毒素的产生。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象、谷象、米象、大谷盗、锯谷盗等。它们不仅害饼,使其损失高达 5-10 %,而且还以粪便、结网、身体脱落的皮屑、怪味及携带微生物等多种途径污染饲料,有些昆虫还能分泌毒素,给畜禽带来危害。

2.1.2螨害:在温度适宜、湿度较大的地区螨类对饲料的危害较大。因螨类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下寄生,它的大量存在加剧了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能值降低、水分增加,导致饲料发热霉变、适口性差、动物的生长性能下降。

2.1.3鼠害:鼠的危害不仅在于它们吃掉大量的饲料,而且会咬死雏禽、仔禽、仔猪,造成饲料的污染,对饲料厂包装物、电器设备及建筑物产生危害,引发动物和人类疾病的传播。

2.2饲料中的微生物污染

2.2.1霉菌:目前已发现可产生霉菌素的霉菌有 100 多种,其中能导致使人畜中毒的主要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等。霉菌可以通过适当的干燥或添加防霉剂进行控制,一旦霉菌素产生就很难去除。目前虽有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法脱毒,但常因工序繁杂或费用较高均难以在生产中应用。

2.2.2霉菌毒素:较常风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玉米赤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

a、黄曲霉毒素:易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玉米、棉籽、花生及其饼粕。动物摄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均表现出很强的细胞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其中以雏鸭最为敏感,其次为仔猪、雏鸡、种猪、种鸡等。黄曲霉毒素属肝脏毒素,以引起动物的急性肝炎、肝细胞瘤有肝癌、血凝不良、机体免疫机能下降为主要特征。对于成年动物,是耐受性较强些,但仍会抑制生长、降低饲料利用畜、导致毒素在畜禽产品中残留。

b、玉米赤霉烯酮:易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主要有:玉米、小麦、大麦、高粱、燕寿等。它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可引起畜禽发生雌性激素亢进,猪最为敏感,可使母猪阴道红肿、发情延迟或发情,影响公猪的精子开成和性欲。

c、单端孢霉菌素: T-2 毒素和呕吐毒素等单端孢霉菌素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黑麦及燕麦中。主要由在线镰孢霉产生。该类毒素的靶器官是肝和肾,属于组织刺激因了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主要影响畜禽采食、使其生长减慢、呕吐、血痢、严重的皮炎、出血、饲料利用率降低。

d、沙门氏菌:是细菌中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为有鞭毛的杆状细菌。易受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为鱼粉、肉骨粉、羽毛粉等。在我国对畜禽威胁较大的沙门氏菌病为猪霍乱、牛肠炎、鸡白痢等。

2.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2.3.1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掏因子、颉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的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

2.3.2饲料抗营养因子副作用豆饼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降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活性、;增加胰酶分泌、使细胞凝集素、抗蛋白胰腺肥大(鸡)肠壁损伤、增加内源蛋白分泌损伤、影响生长、死亡花生饼黄曲霉毒素、抗胰蛋折酶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长、导致畜禽慢性中毒棉籽饼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影响赖氨酸及矿物元素的有效性、改变鸡卵黄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变红、变褐、产蛋畜下降菜籽饼噁唑烷硫酮瘀、异硫氰酸酯影响碘利用、适口性和生长速度、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损伤;酯单宁、腈刺激粘膜,导致下痢芝麻饼植酸、草酸干扰矿物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形成蛋白复合物羽扇豆生物碱影响口性、生长麦类及其加阿拉伯木聚糖,B-葡聚排水状和粘稠粪便,阻碍养分和消化酶扩散,随低饲料工副产物糖及其它非纤维素多糖能值、影响脂肪和氨基酸的消化率。导致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下降。

2.4饲料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2.4.1农药污染:近年来,有机氯、有机磷农药造成饲料污染并危害畜禽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到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物质中,除有机磷在田间分解较快外,大都在自然界稳定性较高,不易分解。如六六

六、DTY,这两种农药虽于 1987 年就已停止生产,但由于它们的使用已有 30 年、DDT 需 4-30 年才能分解消失,因而仍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4.2工业“三废”的污染:工业“三废”能从多渠道渗透到饲料中,常见的有:砷、铅、汞、镉、铬、3,4-苯、N-亚硝基化合物、氰化物、氟化物等。生产中 Hg1,Cd10,As50,Pd30,Cr300(鸡),Mo500。若长期饲用受工业“三废”的饲料,其体内将富集大量的有害物质,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并通过肉、蛋、奶等转移给人类,造成公害。

2.4.3营养性矿物质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Ca、P、Cu、Fe、Mn、I、Se、Co 之间既互相协同又相互制约,它们的不足,过量或相互比例不平衡,均可造成畜禽生长发育不良或中毒。如饲料中的 Ca、P 比例不平衡或维生素 D 缺乏,会引起畜禽软骨病或骨质疏松症,蛋壳质量下降;高 Ca 阻碍 Zn 的吸收;高 Cu 引起 Fe、Zn 缺乏,使仔猪生长减慢、发育不良、血红蛋白下降、甚至死亡; Se 用量少,安全系数仅 50 倍左右,若超量添加就是一种剧毒物质;食盐既是畜禽的必需营养物质,又是调味剂,当添加过量或虽未过量,但因混合不匀,造成局部过量,雏鸡、小猪吃了都易中毒;长期饲喂未经胶氟处理的磷酸氢钙或过磷酸钙,会导致氟中毒,而氟中毒会干扰 Ca、P 的吸收。

2.5饲料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带来的污染

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抗生素、激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镇静剂的使用对预防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起着巨大的作用,但若不严格遵守使用原则,控制使用对象、安全用量及停药时间,就会使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肉、蛋、奶中残留,并通过畜禽的排泄物污染环境。

在配合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预防畜禽疾病,增进动物的健康状况等,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Krjider 指出抗生素添加剂可获得 5-8 倍的赢利。但是,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可使某些疾病原菌突变成抗生菌,引起抗药性问题。另外,还存在畜禽产品中药物残留问题,如链霉素降解作用很低,四环素的降解产物甚至比四环素具有更强的溶血或肝毒作用。砷制剂作为动物生长促进剂,短期内可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和寄生虫加速机体同化作用,促进蛋白质合成,改善皮营养,提高饲养效率,但是长期使用砷制剂将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脑病和视神经萎缩的发病率升高。

饲料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制定了抗生素等添加剂的用法用量规定。我国农业部于 1989 年元月颁布了《首批饲料药物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提出了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品种、畜禽对象、年龄上限、最高和最低用量、停止使用期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规定了一些药物添加剂不能同时使用。因此,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添加剂,须严格按规定进行。

2.6 转基因饲料原料引发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兔场饲料浪费的原因分析 第3篇

一、饲料质量原因

1. 自配饲料质量差。①配方不科学。许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自己加工制作颗粒饲料,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员,很难做出科学的饲料配方。笔者多次接触过养殖户摸索出的“经典”配方,经分析往往营养不平衡,甚至某些营养缺失。使用配方不科学的饲料,会导致兔出栏时间延长,造成更大的饲料浪费。②饲料营养把握不好。许多养殖户对饲料原料的营养不能很好地认识与把握,如我们很熟悉的玉米,鉴于新玉米和旧玉米的水分是有区别的,养如不注意饲料原料实际营养含量就很难保证饲料营养,饲喂效果也没有保障。③饲料原料质量难控制。市场上的饲料原料掺假让人防不胜防,养殖户稍不留意,就会买进假冒伪劣原料,如草粉掺土、发霉等。④配方随意性大。在原料价格变化时,养殖户不能科学合理地调整配方以降低成本,只是单纯地减少高价原料的用量,增加便宜原料的用量,这样使饲料营养更不平衡,饲喂效果更差。饲料配方的调整不是单纯根据饲料原料价格来调整的,而是要考虑价格与营养的比值来综合调整。⑤自制预混料质量不过关。有许多养殖户养兔时间很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对自己的技术十分有信心,不但自制颗粒料,而且还自配预混料。笔者遇到一养殖户,使用自配预混料后导致兔繁殖率大幅降低,后改换了预混料才解决问题。⑥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有的养殖户为了提高饲料品質,多用营养性添加剂,这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配方中已经加入了20%的豆粕,其赖氨酸含量已经很高了,若再加赖氨酸添加剂,不仅使成本上升,而且还造成其他氨基酸含量相对不足,饲喂效果也不理想。对其他添加剂如防霉剂、抗氧化剂、酶等,养殖户是很少添加甚至不添加,这会导致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饲料营养损失很大,饲料的使用效果也大打折扣,造成不必要的浪费。⑦饲料加工技术不高。有了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还要有良好的饲料加工技术。自己加工饲料常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水分高。自己湿料制粒加工饲料,常出现饲料水分含量高的情况,这样在梅雨季节极易发霉,不但严重影响饲料质量,而且还会造成兔采食后中毒。二是温度高。干进干出的制粒机,在饲料压制过程中温度会很高,导致许多对温度敏感的营养物质如赖氨酸、维生素等损失严重,使饲料品质下降。三是饲料混合不均匀。自己配料时,若没有按配料规程操作,原料添加顺序不正确,就会导致混合不均匀,造成同一批饲料的营养不均衡。四是配料计量不准确。自己配料时,往往不能准确按配方数值称取原料,误差很大,直接影响饲料质量。

2. 使用便宜商品料。兔饲料生产厂家众多,饲料价格相差悬殊,有些养殖户从降低成本出发,常使用便宜的饲料。岂不知这样一来,饲料质量差,品质没有保证,兔的生产就会受到影响。使用便宜饲料,不仅延长兔出栏时间,而且发病率高,最后算账才知道损失得更多。

3. 饲料选用不当。养兔应按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给予饲料,而有的养殖户图省事,养殖全程只用一种饲料,这会导致营养失衡,造成部分营养的浪费。

4. 饲料感官质量不达标。颗粒饲料的气味、粒长、硬度等感官品质,会影响其适口性。适口性好的饲料,兔爱吃,利用率高,饲喂效果好。①气味。兔喜欢采食甜味、草苦味和咸味的饲料,若饲料气味不好,兔就不爱吃甚至拒食。②粒长。兔饲料的粒长也有要求,如长度太长,因仔兔嘴较小而含不下整粒饲料,采食时只有一小部分留在口中,大部分就掉到笼板和粪板上,造成很大浪费。③硬度。饲料的硬度越小,产生的料粉就越多,浪费就越大。兔不爱吃粉料,粉尘会刺激其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

二、饲料储存原因

1. 饲料长期存放。一次性购进饲料过多,且没有做到“先进先出”,导致饲料存放时间过长,甚至超过保质期。饲料在储存过程中,维生素或功能性物质的活性和效价降低极快,使饲料品质下降,影响饲料使用效果。

2. 储存条件不好。地面湿度过大,屋顶或墙壁渗水等都会导致饲料发霉变质,严重影响饲料品质和适口性,甚至导致兔中毒死亡;储存卫生条件不好时,饲料被粪尿等污染后如继续使用,会造成兔感染传染性疾病;饲料储存间密封性不好或兔场长期未做灭鼠工作时,老鼠大量繁殖,会浪费大量饲料。1只老鼠1年可以吃掉12千克饲料,并且老鼠还会传播疾病,因此兔场必须做好灭鼠工作。

三、饲喂管理原因

1. 料盒积料。如果饲养员工作不负责,往料盒内加料太多,就会出现积料。积料易被兔扒出,也易被饮水、尿液浸泡,造成浪费。

2. 饲喂过程浪费。料盒口太小、喂料器具口太大、操作不认真等都会使饲料撒落,造成浪费。

3. 饲喂安排不合理。兔白天喜静爱睡,吃食较少,采食量占全天食量的1/3,晚上较为活跃,采食量占全天食量的2/3,若白天喂得多,晚上不喂料,兔就只能挨饿。一般晚上要多喂料,晚些喂,中午可少喂或不喂。

4. 兔扒料严重。选用的饲料品质不良、料盒结构不合理、料盒安放位置太低等原因,都可能造成兔扒料,这方面的损失往往都特别严重。兔场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调整改正。

5. 无效兔只多。连续流产、产仔数少、屡配不孕的种母兔,配种能力差、患病的种公兔以及初生重低于35克的弱仔兔都应及时淘汰,这些无效兔越多,饲料浪费就越严重。

6. 换料频繁。养兔场都愿意选用质量好、价格低的饲料,当有的饲料厂为了推销自己的饲料,承诺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价格优惠,有的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就会换料;当另一饲料厂采用相同的方法推销饲料时,养殖户又接着换料。换料会使兔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胃肠道功能受损,影响饲料利用,从而进一步影响兔的生产性能。频繁换料的后果会更严重,甚至还会引发疾病。

7. 兔舍温、湿度控制不当。兔舍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30℃范围内,最好在15~25℃,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兔能量消耗少,兔体通过物理调节就可维持体温恒定,不需额外消耗能量,如果温度超过这个范围,就需额外能量调节体温,消耗更多的饲料;兔舍湿度大时饲料易氧化,饲料品质就会下降从而造成损失,还会使有害微生物滋生,引发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四、小结

饲料浪费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显性饲料浪费容易发现也容易改正,隐性饲料浪费是饲料转化率低造成的,不易发现,改正较难。养殖者如能认真做好防止饲料浪费工作,也就相应增加了养兔经济收益。

饲料分析 第4篇

关键词:饲料,铅检测,风险分析

饲料中铅的检测国家标准是火焰原子吸收法[1], 标准中未提及是否应用氘灯扣背景, 由于背景吸收对铅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目前各省检测机构执行情况不一。用氘灯扣背景即将氘灯辐射光 (连续光谱) 和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辐射光 (锐线光谱) 通过火焰, 氘灯辐射光只产生背景吸收, 空心阴极灯辐射光既产生原子吸收, 又有背景吸收, 利用电子线路装置, 将空心阴极灯的吸收信号 (原子吸收加背景吸收) 与氘灯信号 (背景吸收) 进行比较, 可得到扣除背景后的原子吸收信号[2]。为了考察扣背景与不扣背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本实验室进行了专项试验研究, 亦对辽宁省2013年饲料中铅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

1 饲料中铅的检测标准探讨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样品采集及处理

随机选择蛋鸡浓缩饲料和配合饲料各2批, 四分法缩至100 g, 粉碎, 过1 mm筛, 混匀装入密闭容器低温保存。取5 g试样, 采用干灰化法前处理, 用扣背景和不扣背景方式分别进行检测, 确定其本底值。再分别对这些饲料进行添加, 添加浓度为配合饲料的限量标准及限量标准的2倍。浓缩饲料A和B铅的添加浓度为10 mg/kg, 配合饲料C和D铅的添加浓度为5 mg/kg。同样以干灰化法前处理, 用扣背景和不扣背景方式进行检测。蛋鸡料在生产中需用大量的石粉, 因石粉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为了验证钙是否对铅的检测结果有影响, 分别在A、B、C、D 4种料中加入80 000 mg/kg的钙, 该浓度约为商品蛋鸡饲料中钙的最高量。采用同样的前处理方式, 用扣背景与不扣背景方式检测。

1.1.2 测定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方法为GB/T 13081-2004 (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采用干灰化前处理, 即先在电炉上炭化, 再用马弗炉进行灰化约4 h, 直至没有炭粒为止, 再加入标准中规定浓度的盐酸和硝酸溶液各5 m L, 进行消解, 再用水浴加热, 使消化液减至2~3 m L, 定容至50 m L容量瓶, 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每份样品分别用扣背景和不扣背景两种方式进行检测。

1.3 结果与分析

1.3.1 样品扣背景与不扣背景检测结果比较

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不扣背景检测时, 选择的四批批试验料均有检出, 但使用氘灯扣背景后, 均为未检出。

1.3.2 扣背景与不扣背景方式对铅添加样品检测结果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 扣背景后测得的回收率在94.2%~100.7%;不扣背景, 在扣除本底值后, 其回收率在110.8%~135.8%。可见, 不扣背景时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添加值, 而扣背景检测结果更接近添加值。

1.3.3 饲料中钙对铅检测结果的影响

结果见表3和表4。

由表3可知, 不扣背景方式, 扣除本底值后的回收率为117.6%~254.2%, 高于未添加钙的检测结果, 扣背景方式回收率为85.6%~87.7%, 低于未添加钙的检测结果。

由表4可知, 高钙对铅的检测确有一定的影响, 在不扣背景时可使检测结果更高, 因为没有氘灯的背景吸收, 空心阴极灯检测的是原了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和, 所以检测结果很高。碳酸钙在酸解时会有大量气泡飞溅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 使得扣背景时的回收率没有不加钙时理想。

1.4 小结

1.4.1氘灯扣背景适合波长小于430 nm的元素分析, 铅的检测波长为283 nm, 理论上讲, 扣背景方式进行检测, 结果更准确。

1.4.2本研究中, 扣背景和不扣背景检测, 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不扣背景方式进行饲料中铅的检测, 会造成检测结果偏高。

1.4.3高浓度钙对铅检测结果有影响。在不扣背景方式下, 添加钙的检测结果高于不添加钙的检测结果;在扣背景方式下, 添加钙的检测结果低于不添加钙的检测结果, 即在扣背景方式下, 高钙条件可使铅的检测结果低于真值。结果偏高主要是因为不使用氘灯, 检测到的信号是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和;结果出现低于真值这种现象的原因, 笔者分析很可能是由于用盐酸和硝酸消解时, 和碳酸盐反应, 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 (CO2) 气体, 致使大量气泡外溅, 导致有效成分损失。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检测过程中可用空白样品进行添加回收进行校正或使用大容量的坩埚以减少检测过程中的损失。

1.4.4本文仅研究了氘灯和高浓度钙对饲料中铅检测的影响, 其他因素如灯电流、狭缝宽度、消解酸的选择及用量等也会对检测有影响, 符蓉等[3]研究认为灯电流在10 m A、消解酸为6 mo L/L盐酸、用量为10 m L时, 检测结果最佳。

2 辽宁省饲料中铅含量风险分析

2013年, 辽宁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采用氘灯扣背景方式检测饲料168批, 其中配合饲料107批、浓缩饲料51批, 添加剂10批, 检测值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的铅主要来源于石粉和一些矿物质添加剂, 蛋鸡配合料中石粉添加量为8%~10%, 猪配合饲料中石粉添加量约2%, 其他矿物质总量约0.25%。浓缩饲料石粉添加量按浓缩比例折算后添加。只有石粉中铅含量在50 mg/kg以上时, 蛋鸡饲料中铅含量才会超过国家限量标准。猪饲料中, 包括石粉在内所有矿物质添加剂平均铅含量达222 mg/kg时, 猪饲料中的铅才会超过国家限量标准。辽宁省饲料企业用石粉基本为省内自给自足, 按照目前对全省石粉及饲料中铅含量的监测结果, 辽宁省饲料中铅含量基本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4]。

参考文献

[1]饲料中铅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080-2004[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1.

[2]周聪, 刘洪升, 高丽花, 等.原子吸收三种背景校正方式的性能比较及应用分析[J].热带农业工程, 2002, 1:9-13.

[3]符蓉, 杨立中, 贺玉龙, 等.原子吸收法测定饲料中的铅[J].安徵农业科学, 2007, 35 (23) :7082-7084.

中国饲料市场分析与营销创新 第5篇

1笔谐∑H恚全价料需求相对变小,由于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相对不足,各种畜禽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养殖业效益较差,信心不足,饲料市场萧条,许多饲料生产企业正经历着市场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局部市场出现转型趋向,一些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转而以购买浓缩料、预混料为主自行配制饲料,而购买全价料相对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为经营添加剂、预混料为主的公司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2贝蠹团不断扩张,市场瓜分加剧。近几年,面对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各集团纷纷壮大自身实力,扩大规模、正大、希望、通威、六和等抓住机遇,快速构建市场框架,投资合作企业并同时进行内部整合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与此相呼应的北京挑战饲料科技集团、大北农集团等一批成长性公司集聚了一大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进行技术性扩张,迅速在全国搭建添加剂、预混料营销网络,抢占市场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尤其是挑战集团不断开发新产品,如绿色环保型添加剂――植酸酶的开发成功,为挑战集团在未来竞争中取胜打下了基础。集团扩张的结果是国内除个别地区外无空白市场,企业之间进入了比服务、比质量、比品牌的全面竞争时期。

3备鞯厍养殖水平呈现不同特点。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养殖业均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饲养方式及养殖规模不尽相同。客观上要求饲料企业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较为灵活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设计,突出拳头产品。如养殖业呈现集约化规模化居多,养殖业水平较高,农民对科技需求力强,饲料推广基础较好的地区,需要厂家开发科技含量高,质量上档次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反之,对于养殖业水平低经济基础差的地区要求我们在营销上采取差异性营销策略,在产品开发上要能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的经济型预混料和添加剂,使之降低成本,让客户获得利益。

4本赫带来利润平均化。为了占领市场份额,各集团不得不加大在对市场的投入,如服务费用、广告费用、人工费用等等。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暴利时代已一去不返,微利运作观念产生。饲料企业纷纷让利于经销商、养殖户,以期培育市场,使这一行业各个经营链都有一定利益,从而使整个行业相对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5本赫方式方法发生变化。

(1)在壮大自身实力上从单纯的技术合作(松散型)转变为采用托管、控股或租赁、并购等方式进行规模拓展;

(2)在经营观念上从更多的关注自身利益再度开发市场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角度服务市场;

(3)在竞争策略上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为以稳定的产品质量、过硬的服务质量作为竞争的方式;

(4)在结算手段上从前几年的赊销、给客户提供周转金、质量保证金等传统的销售结算方式转为现款现货,先款后货,货到付款为主的销售方式,

6敝厥佣匀饲蹦艿目发。市场竞争最终体现在“科技、人才”的竞争。面对这一趋势,一些企业更加注重对在职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溶入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素质,发展自身潜能。一是新员工综合培训;二是分层次和专业岗位培训;三是对经理人员领导艺术、创新意识的培训。而且,这种培训已不仅仅以课堂授课的方式,而采取多种形式。如将高级员工分批送国外集中短期培训和参观、交流,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面对激烈竞争的饲料市场,营销理念和策略要创新。

1庇销观念要创新。目前,产品质量和营销手段差异性逐渐消失,而最能体现差异性和企业个性的就是“服务”。笔者认为:饲料企业一定要从单纯的产品销售转变为服务营销。营销员要成为技术服务员、科普宣传员。开展服务不能就服务而服务,要树立大服务意识,开拓终端用户。要把销售的平台放在服务上,立足点放在养殖户上,以技术服务,技术推广作为主要手段对公司一定半径内的近距离市场密集性开发,以此铸就决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圈。要把服务观念作为理念导入公司的文化建设,从而达到通过卖产品→卖服务→传播企业文化理念之目的。而且要视员工为内部顾客、公司的上下级之间、部门和部门之间要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关系,下级出现失职是上级的责任。公司要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市场,以用户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公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优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币突破传统的营销思维和组织框架。

(1)利用当地市场技术人才资源,就近开发。建立健全本地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平台,从当地目标市场的畜牧兽医部门选择退休专家建立一个三级服务营销网络,即公司专家、区域专家、乡镇技师。以建立示范点的方式切入市场,将产品覆盖到基础市场的每个村。按此网络组建运行三个月后,专家服务人员全部转换成服务营销员,先期开发的营销员即调离原市场开发新市场,则市场资源完全公司化,也可杜绝营销员流失后带走市场的弊端。

(2)要通过建立、培植养殖示范户作为市场的拓展点。即利用当地畜牧技师建立示范点的形式开发市场空间,通过示范户的典型示范幅射作用,带动当地一批养殖户成为本公司产品的使用对象,享受公司的服务和优惠。用公司的经营理念影响养殖户,从而使养殖户从买卖的商业关系变为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变松散型合作为紧密型合作。

(3)要从单纯运用一种营销手段向运用组合营销手段转化,要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战略。即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对可控制营销因素(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进行有机组合和综合运用。

(4)企业营销组织机构要适应市场变化的新特点。市场的竞争,迫使企业各个部门协同作战,而且,要求企业营销组织机构也要适应市场的挑战。据我调查了解:某饲料集团设立隶属财务部的销售内务管理一职,就便于对企业销售过程中结算的处理和监控,企业财务介入到销售管理中对资金的安全、成本的下降,发挥财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都较为有利。这一方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财务为中心的成本管理思想。

2013年中国饲料行业市场分析 第6篇

近几年饲料产量一直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各个饲料企业也都开始或者即将大力扩大企业产能产量用来满足日益增加的下游畜牧养殖业市场需求。资料表明,2012年全球主要厂商的产能已经达到9.5亿吨左右,而且在“十二五”政策的刺激下,国内未来在2015年饲料产能将增加到2.3亿吨左右。广东、山东、四川和东北以及陕西等地是中国饲料的主要产地。同时,目前国内饲料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家畜养殖和水产养殖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配合饲料产量达到1.2吨,同比增长14%。在饲料生产方面,目前中国的大中型生产主要有正大、新希望、东方新希望、双胞胎、通威以及中粮等企业。这些企业的大多拥有着国内乃至全球先进的研发和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同时和上下游市场需求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原材料采购和饲料销售以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过程中都有着较强的竞争能力。饲料上游为玉米、豆粕、麦麸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等原材料、设备生产加工和能源电力等行业。

随着养殖业需求和人口的发展增长,饲料需求量的增长必然带动上游原材料玉米等生产加工相应行业的发展,而且饲料是玉米等原材料及配合营养构成,从这方面出发,其未来材料成本和市场价格将会随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饲料行业与下游养殖业需求发展密切相关,下游养殖业需求对饲料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根本上决定了饲料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中国猪牛羊禽肉产量8 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 335万吨,增长5.6%。生猪存栏47 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 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总之,在饲料项目上,中国市场具有极大的潜力,但是目前中国市场基本上被大大小小的饲料公司占据,分析师指出:未来在需求增长和技术工艺进步的前提下,国内外新进入企业应该能够在饲料行业内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不过,由于前期投资大和技术等准入壁垒的限制,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市场效益。因此,饲料行业新进入者未来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对行业技术的掌握和企业内部控制,来抢占国内外市场。

(来源:中国畜牧信息网)

我国饲料企业现状及营销策略分析 第7篇

一、我国饲料业现状分析

(一) 饲料工业总产量稳步增长,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饲料工业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饲料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 依然实现了总产值、总产量的持续增长。全年饲料工业总产值达到4713.2亿元, 同比增长11.7%, 商品饲料总产量1.48亿吨, 同比增长8.4%。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11535万吨, 同比增长8.9%, 占总产量的比重为76.4%, 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浓缩饲料产量2686万吨, 同比增长6.2%, 占总产量的比重为19.3%, 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592万吨, 同比增长8.5%, 占总产量的4.3%, 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

(二) 饲料安全体系将逐步完善

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 关系到食品的终端安全。伴随社会的发展和对畜产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 饲料安全的概念延伸了, 已经不单指违禁药物的添加、瘦肉精的使用等, 安全的概念已经纳入整个社会发展的安全体系中:首先饲料必须保证入口畜产品的安全, 反映在饲料应用上, 就是使用后, 不会产生残留, 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次保证社会环境的安全, 主要指不会污染环境;再次是对动物本身来说要安全, 即要营养全面。而保障饲料安全的关键是原材料的质量, 目前在很多原料检测方面存在着技术瓶颈, 很多县一级检测设备、检测仪器、检测手段还没有完善。三聚氰胺事件以后, 国家加大了对饲料行业检测机构的投入, 加大了县一级饲料检测设备的投入, 如山东就对16个市29个奶牛养殖大县新购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及相关设备给予25万元的补助。而且近几年农业部一直在做饲料安全监管方面的工作, 并且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介绍, 2009年, 农业部重点加强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全国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和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例行监测。

(三) 饲料加工企业数量下降, 集团化趋势加快

随着饲料行业的不断成熟, 饲料企业的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和名牌优势的集合效应逐渐得到发挥, 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一批大中型企业通过资产重组, 加快了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步伐。1990年, 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4010家, 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551个, 不到4%;2009年全国饲料加工企业12291家, 其中年产5吨以上的企业4415个, 占22%。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企业集团化和兼并联合趋势加快。2007年, 年产1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157家, 全国排名前10位的饲料企业集团的饲料产量3377万吨, 占全国总产量的27%。

(四) 饲料企业技术服务专业化

2008年, 六和集团在泰安成立了首家专业化养殖服务公司。这种养殖服务公司是有别于企业技术服务队伍的一种新方式, 因为通过服务公司化可以实现全方位的、切实可行的服务, 更能把服务落到实处。这种养殖服务公司的出现也预示了行业服务的一个新特点。六和的养殖服务公司模式对于行业企业的借鉴思考之处是:是否可以进行服务联合, 如与兽药企业及种畜禽企业服务队伍的结合, 或者实行技术服务外包等, 以实现人力资本的极大降低, 并通过专业化的服务, 与养殖群体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二、我国饲料企业营销策略

针对我国饲料业发展现状, 我们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营销对策, 以此促进我国饲料业的快速发展, 提高我国饲料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 创新营销理念, 实施增值服务营销策略

增值服务是指能够满足客户特定要求、显著增加客户价值所进行的创新性的服务。例如, 正虹饲料开展的保价回收生猪, 规避农户市场风险服务, 就属于增值服务。在满足一般的服务项目需求的情况下, 实施增值服务可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值服务是本企业所能给客户提供的独特的、唯一的、其他企业不能提供的服务, 因此, 饲料企业可以为提供增值服务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 而且因这种服务的独特性、稀缺性, 也可视情况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增值服务是创新服务, 即竞争对手没有开展过的服务, 是能够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服务。增值服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即某项服务开始是增值服务, 但若别的企业也都相应地开展了此项服务, 那么该服务就不再是增值服务。因此, 要实施增值服务, 企业必须有专门的人员长期研究可以为客户开展哪些增值服务, 要研究可以为客户开展哪些增值服务, 首先要调查目前同行业都开展了哪些服务项目, 调查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哪些竞争者未提供的服务, 若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则可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 饲料企业可采取技术营销和定制营销理念为客户提供以下具体的服务项目: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 为客户量身订做其所需要的饲料, 主要是在配方设计时, 用不同种类及质量的原料作饲料, 为用户制定价廉、质高的系列日粮配方及饲喂方法。为养殖场 (户) 制定合理的传染病防疫制度及其免疫程序。养殖业的风险性更多的在于畜禽疫病感染而导致全群或部分覆灭, 合理的防疫制度及其免疫程序的制定与正确实施, 是养殖场 (户) 的生命线。例如, 湖南正虹饲料采用免费防疫制度, 抵御农户养殖风险。为客户制定畜禽生产发展计划, 推广养殖新技术, 探索经济效益最佳途径。为客户设计畜舍及其布局, 制定用料计划等。定期聘请养殖、疫病专家, 为客户及养殖场 (户) 进行专题讲座及专业培训, 培训养殖场 (户) 的技术力量, 就是培育自己的饲料市场。抓住当地养殖场 (户) 急需的关键性技术项目, 进行培训、联络客户、交流信息、扩大影响。为客户提供种畜、种禽、特产动物及其畜产品流通渠道, 饲料原料的货源、价格, 新技术、新保健药品及疫苗等信息, 是相对较为封闭的养殖场 (户) 与市场沟通, 为客户搞活养殖业生产提供有利的契机。为较大的养殖场 (户) 提供免费检测生产原料项目。

(二) 选择合适的定位方式, 进行科学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就是确定企业的整体形象在目标市场上的位置。具体来讲, 就是企业为了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与其它竞争名牌不同的形象, 并使消费者了解组织的产品与竞争产品的相对差异而进行的努力。制定市场定位的有效策略可以从产品价格的高低、服务、产品用途、分销渠道等方面着手。饲料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定位, 具体方法是:首先, 分析本企业目标市场顾客所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特征, 以这些特征为变量勾画出目标市场的结构图;其次, 明确本企业潜在的竞争优势, 选择自己相对的竞争优势;再次, 把企业所选择的相对竞争优势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让目标市场了解认识自己的竞争优势;通过以上步骤本企业的市场定位就可明确下来了。常见的定位方式有:规模效益型定位、费用低廉型定位、最佳产品结构型定位、最佳产能型定位和最佳服务型定位等, 饲料企业可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作的定位方式。

(三) 创新分销渠道, 积极推进深度分销模式

饲料企业的深度分销模式是顺应养殖业演进, 积极组织和整合相关资源, 开发基于散养特点、分工协同、适度规模的养殖联合体, 提高养殖产业效率, 由原来简单的饲料生产和分销, 转变为供应养殖综合服务, 重新获得产业链主导地位, 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饲料企业可通过开发、优化和创新原有分销网络, 使之具备养殖综合服务和高效分销的综合功能。第一, 服务功能性渠道的开发。有意识地扶持当地有影响力的兽医经销或合作经销饲料, 利用其行医防疫的服务力和影响力, 占领区域市场现有养殖户群, 企业向其提供其他的养殖配套服务支持, 引导发展以该“兽医经销商”为中心的养殖联合体。第二, 分销兼容性渠道的嫁接。由于饲料市场终端普遍赊销, 对渠道资金量要求较大。在渠道改造和开发时, 可以积极嫁接其他农资产品的分销渠道, 如经销农药、化肥、种子等的经销商和农村供销社网络, 利用原来经销商的客户关系, 向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配套养殖技术和信息服务, 共同发展养殖户。这样经销商在原来业务中增加了饲料销售, 提高整个经营效益, 而养殖户也获得了购买的便利和更多的服务支持。第三, 区域养殖价值链的协同。通过嫁接当地的屠宰加工和内外销售等企业, 与经销商组织的养殖户签订定点收购的长期合同, 经销商赊销饲料, 回购畜产品, 饲料企业组织良种供应和兽医服务, 构建区域性养殖产业链, 展开各环节协同, 实现一条龙的运作, 提高了养殖效率。在这种区域性的产业合作中, 各相关主体均获得了利益, 尤其是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风险得到有效分担。饲料企业则建立了稳定的渠道、忠诚的客户和良好的企业形象, 获得区域市场竞争的绝对优势。

(四) 重视供应链管理, 降低成本

近几年, 饲料原料价格上行趋势不可更改。据统计, 2010年能量饲料缺口将达4300万吨-8300万吨, 而蛋白质饲料缺口将高达3300万吨, 2030年将达5000万吨, 可见未来饲料原料供应形势之严峻。饲料资源的制约作用还表现在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过高, 价格波动幅度过大, 影响饲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就玉米而言, 2010年缺口为2301万吨, 2020年将要进口5000多万吨, 达到国内总需求的25%左右, 而2030年预计进口量将达到8000万吨。2008年度大豆的进口量已经超过国内产量的两倍以上, 2010年我国鱼粉的进口量将达到全球进口量的33%以上。饲料原料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居高不下导致价格变动频繁、波动幅度过大。因此饲料企业必须重视饲料原料采购,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重视饲料原料采购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注意建立或参与供应链中, 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建立联盟, 以共同抵御竞争;另一方面, 善于捕捉市场信息, 对原材料价格进行预测, 把握好进货时机。但市场预测很难完全准确, 且要大量进货需占用巨额资金, 因此, 组建以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 或者与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效果更佳, 以降低饲料原料的采购成本, 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 针对我国饲料业发展现状、趋势及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饲料企业可采取以上营销策略, 以推动饲料业、养殖业的快速增长,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廷生, 程相朝.兽药与饲料营销秘诀[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王放银.饲料营销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Martin Christopher.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ies for Re-ducing Cost and Improving Service[M].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2003.

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改革实践 第8篇

一、通过企业调研, 与企业行家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项目课程

1. 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定位

饲料分析与检测是高职高专畜牧与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粮食工程专业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其基本技术就是饲料检验职业岗位重要的操作技能。在课程教学中, 我们首先是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 (群) 的任职需要, 进行课程定位。如粮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从事粮油、饲料行业检测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可以是粮油、饲料行业的化验员及其管理人员等。针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需要, 笔者把饲料分析与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定位为:在掌握饲料检测的基本理论基础上, 突出饲料检验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今后能胜任饲料检测工作。教学理念是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开发思路, “一切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中心”, 饲料企业用人的标准就是我们育人的标准, 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 基本技能过硬, 专项能力突出, 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2. 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企业调研, 饲料企业检验人才需求旺盛, 主要集中在企业品控部、质检部工作, 包括扦样员、检验员、品保员等岗位。与企业技术骨干、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起对上述岗位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 确定了各岗位的日常实践工作任务。通过对上述岗位的任职要求与技能资质要求进行分析, 得出所培养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如图1所示。

3.“职业岗位能力本位”的教学内容改革

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开发小组到企业调研, 与企业化验员、校内外课程专家一起研讨,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饲料扦样员、化验员、品保员工作岗位要求, 结合国家饲料检验员、化验员中级工岗位要求, 通过工作任务分析, 提取相应的岗位核心能力, 再分解为基本的技能模块, 开发出与技能模块相对应的教学项目, “以项目为载体”安排课程内容及建议学时, 见表1。

二、“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改革

饲料分析与检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以分析化学为前序课程,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化学技能和实验室管理能力;以学生毕业后能胜任饲料检验员、化验员岗位和取得职业岗位证书为教学的基本目标。教学安排实行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 教学内容按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从业资格标准选取。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中, 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统一性”。一体化教学由课堂实训、课外实践和企业实践3个环节组成, 3个环节均以真实检测项目为载体, 按照实际工作流程组织教学。课内“一体化”教学场地设在江苏省淮安饲料安全公共服务中心的饲料化验员培训基地。课外实践与项目教学相结合, 主要深化知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为此,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 开拓视野、活跃思维。二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比赛, 在大赛中锻炼学生。三是学生参加江苏省淮安饲料安全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饲料企业的产品检测项目,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四是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实践是学生体验职业生涯的重要途径。一是企业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到饲料厂参观产品的生产、检测过程, 并邀请企业工程师进行现场教学, 加深对企业的了解, 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二是企业顶岗实习。如组织学生去饲料企业质检部做化验工作等。在企业真实环境锻炼中, 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 积累工作经验, 毕业后更快地完成角色的转变。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中, 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加大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进一步加强工学结合, 教学具体改革方案见图2。

三、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 以企业实际检测项目为载体, 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实践”, 首先是理论教学, 教师借助课本和板书在教室以讲授为主, 然后是实践教学, 教师在实验室以指导为主, 方法陈旧。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技能操作, 实施项目教学, 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以校内实训

课程建设

基地为课堂, 通过“任务下达→计划→决策→实施→反馈→评价”等几个步骤完成, 具体实施办法见表2。

2. 多媒体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在项目理论知识讲解、前期指导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将检测项目中先进仪器、设备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让学生观看检测项目视频, 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对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和重要仪器演示给学生看, 避免项目实施失败和仪器的损坏。

3. 角色扮演法、讨论教学法

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 教师主要扮演“师傅和教练”角色, 对必要原理进行讲解, 对关键步骤、复杂步骤进行示范, 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 自觉合理安排课内外。在决策、反馈阶段采用讨论教学法, 开放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四、课程考核改革

以往的考核采用“10%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70%期末成绩”方式, 不能全方位的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改变以前的单一的闭卷笔试形式, 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多角度考核, 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三结合”考核形式, 增加职业素养考核, 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全面。考核分数比例分布如表3所示。

为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现毕业与就业零对接, 必须改变以往“填鸭式”教育,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性、主动性地去学习, 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为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要建设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包括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作业与习题等, 建设成精品课程、网络课程, 方便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课后再学习和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二要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 教学仪器、设备跟上社会、技术的发展。三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现阶段该课程的改革还处在起步阶段, 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提高, 充实教学内容, 更新教学手段, 及时注入新的科技知识, 进一步努力深化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夏燕兰.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装调》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0, (6) .

[2]马建如.基于项目课程的《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5) .

[3]罗厚军, 卢贶.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4) .

甘肃兰州:全省饲料生产形势分析会 第9篇

2014年4月11日, 甘肃省饲料办在兰州召开了全省饲料生产形势分析会, 研判饲料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重点。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全省14个市 (州) 饲料管理部门和15家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兽医局领导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 各饲料管理部门和饲料生产企业负责人对全省饲料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今年以来, 全省饲料生产受猪肉、鸡蛋价格低迷影响, 产量明显下滑。2014年一季度全省有饲料生产企业170家, 预计饲料总产量30万吨, 比去年同期减少17%。其中, 配合饲料19.6万吨, 比去年同期下降11%;浓缩饲料10.3万吨, 比去年同期下降25%。会议分析认为, 由于一季度养殖业普遍亏损, 肉、蛋价格继续降低, 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 减少饲料使用量或向低价低质产品转变;二季度饲料产销量将继续下滑, 预计产量比一季度减少10%。下半年全省饲料生产将逐渐恢复, 一是国家实施冻猪肉收购和家禽业金融服务政策, 猪肉和蛋价格将会回升, 猪禽饲料需求将恢复增长。二是牛羊肉价格比较稳定, 牛羊饲料持续增长。三是大型企业产量继续增长, 生产规模扩张, 饲料总产将持续增长。

会议指出, 全省饲料企业要以新《条例》的实施为契机, 加强原料采购、生产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信息沟通, 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强化自律, 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 确保饲料产品安全合格。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新条例公布 第10篇

条例增设了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

条例明确,生产企业是饲料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规定生产企业应当对采购的原料进行查验或者检验,并如实记录原料的名称、产地、数量、保质期、许可证明文件编号等;禁止使用非法物质生产饲料;出厂销售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应当包装并附说明。

条例规定,经营者不得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拆包、分装,不得进行再加工或者添加任何物质;经营者应当建立产品购销台账,且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为了解决养殖者不按规定使用饲料、在养殖过程中擅自添加禁用物质的问题,条例明确了上述三类禁止使用的物质,并特别强调养殖者使用自行配制的饲料时,不得对外提供。

条例明确要公布具有不良记录的生产经营者名单。规定:对违法生产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1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撤销相关许可证明文件,生产企业负责人10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生产经营;对违法经营的,最高可处货值金额5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 李晰)

以颗粒饲料为主养鱼方式的利弊分析 第11篇

1 发病率高

很多养殖户从实践中体会到, 投喂颗粒饲料的养殖鱼类肠道黏膜细胞和消化腺体细胞更新受到影响, 肝脏和胰脏不能维持正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引起消化机能障碍, 诱发肠炎, 肝胰脏肿大。以颗粒饲料为主 (或完全投喂颗粒饲料, 下同) 的鱼池, 草食性鱼类尤其是草鱼发病率明显增高, 发病率高的原因与过多投喂颗粒饲料密切有关。长期投喂颗粒饲料, 鱼类摄入的蛋白质过多, 引起一系列营养过剩生理性疾病。饲料蛋白质长期过多引起渗透调节功能失常, 这些病症多以肝胆综合症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网箱中使用颗粒饲料养殖草鱼发病率高达60%, 有的甚至全箱覆没, 根本原因就是草鱼活动空间受到限制, 无法觅食其他饵料补充所需营养, 单一的营养源引起营养不良, 从而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由于颗粒饲料营养成分高, 食量增加, 草鱼获取生长所需营养过剩。使用配合饲料或精饲料时, 日进食量为体重的2%~3%, 投喂颗粒饲料为4%, 有时高达6%。过量进食加重消化器官生理负担而引起肝脏肿大、肠道充血等消化系统疾病, 也加大了呼吸器官的负担。食物的消化其实质是在体内进行生理氧化, 进食越多需要的氧气也相应增加。据测草鱼呼吸频率随着进食量的增加而提高, 空腹时呼吸频率为70次/min, 饱食后达到120次/min。当水中溶氧下降时, 呼吸频率进一步提高。投喂颗粒饲料过多的养殖池, 草鱼赤皮、肠炎、烂鳃等疾病显著增多, 而且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除了有细菌感染的因素存在, 更重要的是饲养方法不当。

投喂颗粒饲料引起发病率高的另一原因是, 水中有机物 (残剩饲料) 和鱼类排泄物的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污染, 恶化了鱼类生活环境, 滋生病原体和有害微生物, 增大了发病机率。

2 泛池死鱼事故多

颗粒饲料有效营养成分含量高, 投喂量大, 大量有机物在水中分解发酵消耗氧气。恶化水质, 不仅发病率高, 而且泛池死亡率也明显增高。往往出现个体小、体质瘦弱的鱼发病死亡;个体大、抢食凶的鱼泛池死亡。群众称这种现象为“小鱼病死, 大鱼暴死, 不大不小的鱼缓死”。造成大量死鱼的原因:一是缺氧泛池死亡。有机耗氧物质积累过多, 水中溶氧降低, 当溶氧降至鱼类生理忍受极限时窒息死亡, 俗称泛池。二是生理缺氧死亡。有机物分解过程中, 产生羟基乙酸、丙酮酸等大量有机酸性物质, 使p H下降, 对鱼类正常生理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并通过降低鱼类对溶氧的利用能力而发挥作用。酸性水质削弱了鱼类血红细胞的载氧能力, 血液中氧的分压变小, 输送困难, 降低了鱼类对低溶氧的耐力。当溶氧下降, 首先是内脏器官组织得不到充足供氧, 生理功能失调, 引起缺氧代谢性疾病, 俗称生理缺氧症。这种鱼食欲减退, 行动迟缓, 为慢性死亡。三是不良水质引起鱼类死亡。水中有机酸性物质过多抑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制造溶氧的数量减少, 加上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 使水中溶氧收支失衡而出现溶氧阀值或氧债。生产实践中发现,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的鱼池, 一旦出现缺氧现象, 往往很难解救, 死鱼数量巨大, 就是几种有害因素综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3 鱼类生长过快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的鱼池, 平均鲜鱼产量1 000 kg/667 m2左右, 少数养殖户约600 kg/667 m2。造成养殖单产过高的原因:一是颗粒饲料满足鱼类正常生长的营养需求。长期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颗粒饲料, 鱼体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供应过剩, 基础代谢过高, 增重率上升。二是投喂过多颗粒饲料, 促使鱼类充分生长, 极大的提高养殖产量。三是有效养殖时间长。一般有效养殖期比常规养殖延长1/3或更多。

4 养殖成本过高

多数养殖户认为颗粒饲料养鱼降低成本。有时引起养殖成本高的原因是:一是直接成本高。按有效营养成分或饵料系数计算, 颗粒饲料养鱼成本远远高于青饲料。而且用量大, 劳动用工和运输费用高, 经济上不合算。譬如用颗粒饲料养草鱼, 每100kg颗粒饲料价格为280元, 饵料系数为2, 饲养1kg草鱼的饲料费用5.6元。投喂饼青饲料费用为4.0元, 低于颗粒饲料。二是饲料利用率不高。尤其是采取以颗粒饲料为的养殖方式, 投喂量高, 有机物积累多, 水质条件差, 加之鱼类在摄食和消化吸收过程中需要消耗较多能量, 饲料营养效率低, 饵料系数急剧增加, 加大了饲料成本。三是发病、泛池率高, 增氧剂和防病药物开支较大。调查发现, 药物开支与颗粒饲料投喂量成正比, 即颗粒饲料投喂越多, 发病越高, 药物费用越高。一般100~150元/667m2, 有的高达180元/667 m2, 高于青饲料养鱼池的50~80元/667 m2。四是鱼种成本高。颗粒饲料养鱼生长过快, 一般鱼种年增重7~8倍, 远高于667 m2青饲料养鱼的4~5倍, 因而鱼种成本相对较高。

上一篇:毒物鉴定下一篇:NGO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