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西部范文

2024-05-19

内蒙古西部范文(精选12篇)

内蒙古西部 第1篇

区域协调发展,是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障,不同区域有其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形成累积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高速增长。

内蒙古自治区共12个盟市,基于有关文献,将内蒙古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为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四大盟市,中部为锡林郭勒盟,西部为以呼包鄂为代表的七大盟市,本文只对比东西部差异。内蒙古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建设后,整体经济上升,西部产业经济更是蓬勃发展,东西部区域差异逐步形成。

二、文献综述

随着国家扶植政策的出台,内蒙古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是东西部区域不平衡发展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刘艳和赵欣分析了内蒙古近十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时间、空间和发展速度变化特征,提出差异原因并给出相关建议;杜凤莲,刘丽莎研究经济增长中收入扩大问题,得出东西部城市内部收入差距和城市化速度是导致东西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杨春燕、赖彦斌、刘目兴建立了内蒙古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提出内蒙古第一次现代化东部快于西部,第二次现代化则西部快于东部的观点。由于内蒙古是依赖资源发展的省份,本文主要从经济上看出差距,以资源要素视角分析东西部差异,并结合产业转型提出一些想法。

三、内蒙古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

在研究比较两个不同区域的差异时,最明显的差异反映在两个地区的经济层面上,选取了2003、2006、2008、2010年为代表趋势,将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四个方面来表征内蒙古区域经济差异。

(一)经济总量

结合上表和图,我们可以看出内蒙古东西部每年的GDP总量都在上升,说明内蒙古整体经济呈上升趋势,从折线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东西部的差距从2003年开始不断扩大,西部经济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增长,其中的差距主要是由于鄂尔多斯经济在2005年左右有了很大幅度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西部经济,2006年之后,东西部经济差距相对较为稳定,但GDP差距较大仍是客观存在的。

(二)经济结构

从第一产业来看,东部比西部更具优势,但东西部相差不是很大, 从第二、三产业看,西部的发展快于东部且差距明显,总体来看,东部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西部地区在二、三产业发展上已经占据先发优势。

(三)人民生活

表中看出,西部整体人均GDP高于东部,并且有较大差距,西部人民整体生活水平高于东部。

四、从要素禀赋看区域差异的形成

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当地的优势要素, 前面我们从经济层面上了解了内蒙古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下面将以要素禀赋视角下分析东西部区域性。

(一)自然资源

1、生态环境资源

内蒙古东部以温带牧场为特色,植被丰富,天然草场面积辽阔,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呼伦贝尔草原是全国最著名的牧场,其主要畜牧品种是三河马、三河牛,东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沛,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而西部相比于东部,则草原稀少。 另外,自治区草原地下水补给量东部多于西部,天然降水量在100~45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减,这也为东部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2、矿产资源

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已发现的有120多种,探明储量的78种。 代表西部区域的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区是能源、原材料资源富集区,这里蕴藏着世界上80%的稀土,全国1 /5的煤炭和丰富的铁矿资源。(杜凤莲.刘丽莎经济增长中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为例)。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著称于世,富铁矿石主要探明储量集中于包头一白云鄂博和集宁--二连铁路沿线,锰矿产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盟的东部及乌兰察布盟西部,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盟狼山--渣尔泰山,集宁——二连铁路线两侧,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赤峰市北部和呼伦贝尔盟北部。

3、清洁能源

内蒙古海拔高,日照时数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盟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同时,内蒙古的风能也很丰富,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以及阴山山地属风力丰富区。从资源富集地来看,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西部,这为西部清洁能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人力资本要素

人力资本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要素,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一般人力资本高的地区,未来发展的空间大。由于各大高校的人力资本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所以本文选取了内蒙古各盟市高校数量以及在校人数数量进行对比分析,进行描述东西部的人力资本差距。

通过东西部相对应的比例可看出,内蒙古西部在人力资本方面有明显优势,集中了大量高校、高校人才,这些人才将会是新技术的引领者,会领跑区域经济。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一定程度反映出社会要素分配情况,表中显示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明显高于东部,尤其是近些年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增长,西部集中了大量固定资产要素分配,造成区域经济差异。

(四)文化遗产

表中选取了东西部博物馆的数量比例来衡量东西部的文化遗产差异状况。内蒙古东部由于蒙古族人较多,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草原文化, 如蒙古族歌舞、那达慕、呼麦等,文化遗产众多。

五、总结与建议

区域经济马太效应解释说:任何一个个体或是群体,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进步、成功,就会产生一种累积优势,能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成功。这种效应对于像内蒙古这样的资源型省份十分适用,区域间有差异,东西部依托其不同的资源在不同的方面获得发展,本文就东西区域差异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优势产业发展定位,完善并创新产业链条

对于西部来说,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的基础上,现在形成的产业规模如图所示

(图片来源:鄂尔多斯第一站)

西部区域在优势资源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优势产业园区,要进一步加强园区内产业链条的建设与完善,引入专业人才和技术创新。像稀土产业,由于现阶段生产链条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的大部分是初级产品,附加值很低,出口无优势,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以技术创新为先决条件延长产业链条会促进产业体系趋于完整,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提升利润。而且,一个产业链条的延长会使该产业的配套体系产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得到发展,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从而可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对于东部来说,要综合农林牧渔与融入草原特色休闲旅游共同发展。构建休闲旅游发展如下图所示

东部有着自然资源的先天禀赋加上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为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再加上东部特色草原以及农林牧渔扩大产业链后的融入,使得休闲旅游不同于以往的观光旅游,更有发展前景。旅游规划中,除了以往的自然风景,我们将农林牧渔等体验式活动融入到旅游中,让旅游者能真正的放松,达到休闲的目的,另外,我们将当地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东部草原旅游中,通过表演或旅游者亲身学习的方式,让他们深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文化,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通过媒体力量打造东部休闲旅游特色品牌,共同推动东部区域经济发展。在这一模式中,农林牧渔的产业链条会得到延长,从第一产业延长到第三产业,如渔业会带动水产品加工业,罐装、速冻产品的生产行业,这些产品可以作为旅游产品在模型中进入到第三产业的销售环节,进一步推动机动渔船产业的发展,进而会加大科研在这一产业的研究,这就实现了一个产业链的延长与创新。

(二)通过有效手段促进中心区域辐射带动

资源依赖型城市过度专业化的产业,其获得专业化、集中化竞争优势的同时,丧失了与地方经济多样化正相关所带来的区域乘数的放大、 辐射效应。

西部区域形成了以呼包鄂“金三角”为核心的大型产业园,周边形成了乌海、集宁产业园,由于三个产业园的资源优势不同,所以发展起来的产业会有所不同,但是要积极寻求产业结合点,使优势产业之间或是与其他产业建立联系,构筑产业网络体系,从而能充分发挥大核心产业区的辐射带动,尤其是对东部地区的带动,使直接或间接相关产业的集聚群扩大,打破空间呈块状的分布,连成区域带状分布。

(三)完善资源生态体系

从自然环境和资源循环两方面入手,共同发展,积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能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大在生态循环体系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上升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即“八个发展定位”、“三个着力”、“三个更加注重”以及“七项重点工作”,最终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延边经济带。相信在政策的支持下,协调东西部区域发展,内蒙古的远期目标会稳步实现。

摘要:区域差异性分为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而空间上的差异又可以表现为经济、政策、要素、制度、人文等方面的差异。本文基于对内蒙古东西部经济数据的差异分析,从要素禀赋视角解释东西部区域差异,并分别提出了东西部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区域差异,经济差异,要素资源

参考文献

[1]杜凤莲.刘丽莎.经济增长中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为例

[2]刘艳.赵欣.内蒙古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分析

[3]王晓鸿.王崇光.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基于要素禀赋和政策视角

[4]杨春燕.赖彦斌.刘目兴.内蒙古现代化进程因子分析与地域差异

[5]张慧.内蒙古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研究

[6]陈林娜.我国东西部旅游经济发展非均衡及协调对策研究

[7]粟娟.休闲旅游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内蒙古西部 第2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能够为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促进人民的身心健康、加强民族团结、活跃民间文化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且在本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人们的喜爱[1] (P.13)。

自古以来蒙古民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民族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由生产、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演变而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如男子三艺(如搏克、射箭、马术),从而产生了比较特殊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的发展过成中,社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快,使得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4](P.7)。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在缩小着他们存在的空间。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的少数民族体育也受到了相当大的威胁,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体育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特点。我们要想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之中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他们得以延续,就必须找到有力的传播途径,使之继续繁衍下去[4]。学校体育,作为能够发展和传播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特殊媒体,特别是高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为能够很好挖掘、发展和传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我们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适合于本地区高校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能够与现行体育项目融合发展,以此来充实和丰富现有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理念,是摆在我们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对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西部高校的开展的调查

该项目调查采取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首先,利用中国知网查询有关国内外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以及收集整理了部分内蒙古现有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规则。其次,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六所高校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

在制定调查问卷之前,多次和有关从事民族体育的教师咨询,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各一份。为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请内蒙古师范大学及以我校有关学校体育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方面的13位教师对问卷设计初稿进行了评价,检验内容包括问卷的设计、内容和结构。再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修改。为了能够较充分的了解内蒙古西部地区高校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的现状以及学生对蒙古族体育的认知程度、现有体育课程设置的一些弊端,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发放的对象为内蒙古西部6所高校的一、二年级的上公共体育课的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法,统计、分析和处理调查所获得资料和数据。然后,运用形式逻辑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论文的合理性。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在西部高校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蒙古族体育走进高校体育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解放以后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高校体育没有和本地区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体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现在各地高校体育教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还是在沿袭着竞技体育运动而形成的课程。而本民族的,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据统计,西部地区人口达2.85亿,占全国的23.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0.5亿,占该地区人口的17.64%,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4%[1](P.1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500余项,占全国民族体育项目总数的70%。各民族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构成了西部蔚为壮观的体育文化资源。三大球的足球从建立、规范到成为英国“国球”,中间只经过了短短二三十年,已传遍了整个世界。英国足球作为民族体育项目能够在全世界传播,得益于学校体育教学,后来逐渐走向世界。现在风靡全世界的跆拳道以及朝鲜族舞蹈愿韩国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日本的学校体育也正在融入日本的民间舞蹈、武道(相扑、柔道、剑道、空手道等)风筝、独轮车和软式网球等体育教学内容。印度学校体育教育有瑜伽、卡巴迪等。这些国家的民间传统体育无一不是在向学校体育及大众健身推广,使其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走更加完善发展的道路,最终成为现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及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2](P.24)。而且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国家对体育课程结构指导性意见来看:内容古朴、形式多样的蒙古族传统体育,具有其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广适性以及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相通性等特征,同时具有很多可开发的价值。符合《指导纲要》中有关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目标、课程的结构等)这也对蒙古族体育走进西部高校提供了依据。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西部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蒙古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的一大宝贵遗产。它具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朴素,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体育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从当前我区大学的学校体育教学来看,体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上,很少有本地区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特点。所以说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效果。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要求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着其他学科不容替代的作用。科学有序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而且可调节情绪、调整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多元功能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对素质教育的.很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各项素质的根本。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从健康身体、愉悦身心出发与德育、智育一道成为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把思想境界的提升看得比强身健体更重要,要多的是强调一种意境。只有修身养性、提高德性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体现了深奥的东方文明,造就了热爱和平、善良诚信和乐于助人的优良道德品质,处处表现出我们这个仁义之国,礼仪之邦的民族特性,其本身就是极好的思想道德教材。

因此,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挖掘、整理、选择,引入学校体育大有可为,对内蒙古西部高校的大学生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也是迫在眉睫的。

(四)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也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的提高。当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这些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时,也就使得内蒙古当地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后继有人,同时单项的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也能丰富内蒙古西部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促进蒙古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壮大。

“课程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性质中所提到的“健康第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形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体系提供了依据。

(五)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有利于蒙古族传统体育得到发展与壮大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指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靠学校和教育部门,还要依靠社会,为社会服务,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要到社会上去为社会服务的。现在社会上很需要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去帮助,去支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推向世界[6](P.2)。

高校对挖掘整理和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体育教育应以此来把现代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有机结合,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使学校成为开发民族体育人才资源的重要阵地。为内蒙古自治区学校体育制定合理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提供参考,提供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强健体魄,使蒙汉学生能够共同进步,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腾飞的栋梁之材。

三、内蒙古西部高校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策略

(一)确定开发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目标

教育学理论认为,课程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培养目标,它既是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又是整个课程的出发点;也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等改革的基本依据。大学体育课程应顺应时代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遵循大学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健的知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作为实践性的具有区域性特色的地方课程,应充分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学生体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蒙古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知识,来丰富学生的个体知识。

运动技能目标:获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蒙古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身心健康目标:正确理解蒙古族传统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能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能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因此,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时,不能脱离体育教学的目标。体育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必须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身体锻炼的好处,掌握锻炼的方法,获得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

(二)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走进高校课堂的基本原则

体育教学只要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中心,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中把适合于体育教学的项目精选出来,把学习这些运动的效果落实到体育所追求的实际目标上去,把运动教学与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为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打好牢固的基础[7](P.1)。

1.基础性原则。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将那些群众基础好、健身娱乐性强的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让广大的各民族同学互相学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蒙古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是指所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应简便易行,技术要求不很高。实用性原则的第二个要求是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宜过高,易于推广,特别是有些高校场地器材的相对不足。所以,基于此原因对所选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对场地、器材的要求都不应过高。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出来的课程资源,最终是为学生学习用的,课程资源若不能被学生固化,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就永远是一种外在物,对学生将来的行为、态度、个性等不会有什么影响。如果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时能够注意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对体育课程形成良好的态度,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之目的。

3.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环境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在选择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时,要避免选择技术要求过高或内容枯燥无味的素材。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性强的项目,使高校体育课程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民族特色原则。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各地方、各民族学生的生活习俗、性格等特点进行蒙古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

5.科学原则。课程的科学性应表现在:一是课程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三是课程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即内容要有知识含量、符合锻炼身体的要求。要注意不能选择没有价值和不科学的内容进入高校体育。选择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此时教育对象是高等院校的全体大学生,而处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健康状况的学生又各有其特点。

根据我国目前部分高校体育教育师资不足,教育经费紧张,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上课学生的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对现有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下降等现状。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与现有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合发展,共同来丰富高校体育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强大学生对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使高校体育教育办得更具民族特色,以此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

参考文献

[1]高娃. 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起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2]钟志勇. 蒙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小学传承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09, (1).

[3]金钦昌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4]姚重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吉如河高娃. 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6, (1).

[6]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1).

内蒙古西部 第3篇

这次义务讲学活动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大会专题报告。我会学术委员、南京师大教授周志华作了“现代化学与中学化学”,我会常务理事、东北师大附中校长、化学特级教师李桢作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自主发展”的报告。2.初中会场:中国科技大学附中副校长、化学特级教师曹锦群作了题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创新”的专题报告;河南省洛阳市51中特级教师魏荣梅做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观摩课,我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化学特级教师夏正盛作了点评。高中会场:我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副院长、化学特级教师龙官吾作了题为“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专题报告;湖北省武汉市49中优秀教师黄慧做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观摩研讨课,我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长、化学特级教师夏正盛作了点评。高中会场:我会常务理事、海南省教育培训院副院长、化学特级教师龙官吾作了题为“高中新课程的实践与反思”专题报告;湖北省武汉市49中中优秀教师黄慧做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观摩研讨课,我会常务理事、上海师大教授吴俊明作了点评。3.我会倡导并得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化学教学》编辑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研室、河北省教科所、重庆市均衡生产所等单位和个人向呼伦贝尔市的十三个旗、县、区化学教师赠送了各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书刊1000余册。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对呼伦贝尔市教研室海拉尔二中、五中、华东师范大学《化学教学》编辑部承办、赞助这次活动以及参与义务讲学的有关专家和赠送书刊的单位、个人表示衷心的谢意!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内蒙古西部 第4篇

(一) 运输组织灵活, 产品形式多样

发达国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一系列运输组织创新, 开发了多层次的快运产品, 比较典型的有:高速邮政列车、集装箱快运班列、快速鲜活货物列车、“夕发朝至”的夜间特快货物列车、始发或阶梯直达列车、物流列车等。上述运输产品又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和运送时限要求细分为不同的子品牌。例如, 德国铁路公司的直达货物列车就细分为Plantrain、Variotrain和Flextrain三类运输产品, 产品都有不同的运输价格, 客户提前递交运输申请的时限要求也由2个月到24小时不等。欧洲的零散货物集结式运输, 严格按照时刻表运行, 必须在某一时刻到达集结站完成编组, 以保证货物在次日早上送达目的地, 一般都为“夕发朝至”型。

(二) 不断研发新型快速货运列车

国外铁路运用于快捷货运领域的列车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传统货车结构中演变而来, 主要包括两轴和四轴棚车以及设计最高速度在160-200km/h速度范围内的集装箱货车。另一类快运列车是由旅客列车演变而来, 将以往用于旅客运输的列车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使其适合以较高的速度运送货物, 这类列车以法国铁路的TGV邮政列车、英国铁路的325型邮政动车组以及日本铁路运输集装箱的Super Rail Cargo电动车组为代表。

(三) 科学的营销管理, 高质量的客户服务

以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支持, 发达国家铁路的服务实现了需求提报便捷化、运输信息透明化及票据无纸化。在运输需求提报环节, 为客户提供了远程提报运输申请, 预定货车等服务。在货物全程运输过程中, 提供了面向客户的全程运输查询服务, 不仅可以实现铁路内部运输信息的查询, 还可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货运跟踪。在货物到达和运费结算环节, 取货人可以在互联网终端打印电子货票和取货凭证, 及时办理货物交接。

(四) 整合货运场站, 发展大型物流基地

发达国家铁路首先对货运站进行了整合, 关闭小型货运站, 发展大型货运中心, 大站间的直达列车, 使货运业务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发达国家铁路整合货运站的高峰期:70年代, 美国在29条线路上封闭了8650个车站;1980年, 法国将4549个客货运共用站减少到2930个;日本国营铁路在1955-1980年, 将原有的3515个车站减少到1000个左右, 平均站间距离由7km增加到20km。

(五) 延伸价值, 由单一运输向综合物流发展

国外铁路通过技术创新, 开发各种多式联运方式, 积极融入综合化交通体系。例如, 北美铁路推出的基于公铁两用技术的卡车拖车RoadRailer, 既可替代平车方便地装载到专用转向架上, 也可与其他货车混编;太平洋铁路公司 (CP) 开行了Expressway Train (铁路高速公路, 也称作钢铁高速公司――Iron Highway) , 采用超长连续式平车 (365m) 以及快速滚装 (roll-on/roll-off) 设备, 大大提高了换装及运输效率。另一方面, 与其他物流开展广泛合作, 并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延伸业务链。

二、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快捷货运存在的不足

在机车车辆及装载设备方面, 内蒙古铁路货车自重系数大、专用车品种少、集装箱保有量不足且箱型结构不合理;在运输组织和快运产品方面, 市场细分不够深入, 运输组织模式不够灵活, 多式联运还有待大力发展;在客户服务方面, 班列开行质量差, 服务承诺兑现率低, 货物追踪难以实现, 价格机制不够灵活;在快运场站建设方面, 集装箱办理站分散, 作业效率低, 大规模的货运物流基地有待发展。

三、加快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快捷货运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 提高快运班列运输质量, 提升服务承诺兑现率

国外铁路快运列车通常实行全程一体化管理, 向客户提供的是一个从装车站到卸车站的完整运输产品, 其开行质量不仅由装车站保证, 列车途径的各个作业点也严格卡控, 密切配合, 并通过全国铁路集中的客服中心对列车开行质量进行监督。而就目前内蒙古铁路快运列车的情况来看, 信息沟通和作业配合不够, 快运列车途中甩车、信息沟通不及时, 到站不能及时卸车的现象时有发生, 作为承运人无法对超出管界的运输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 客户也无法对发送的货物进行信息跟踪。

借鉴国外经验, 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快运列车质量: (1) 加强快运列车中各铁路局间的协作, 创新考核办法, 建立以完整快运产品为单位的整体考核机制, 最大限度地保证快运列车的时效性和安全性; (2) 加强铁路内部的信息共享, 提高各运输环节信息传递的效率, 提高运输质量的可控性; (3) 建立铁路货运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实现客户需求提报的便捷化以及运输信息的透明化。

(二) 创新运输组织模式, 形成多梯次的快捷货运产品

借鉴国外铁路多层次、多种类的快运产品开发, 可以在运力资源充足的地区创新快运组织模式。比如从“金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开行到达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固定车底循环的物流列车、城际货运配送列车、季节性班列等, 开展城市物流配送业务。对铁路运输需求提报、除了方便客户、缩短提报周期, 加强计划的互相制约作用之外, 条件成熟时还应考虑在运输计划中增加一些内容, 如供应运输产品的周期及形式, 对于短缺产品公平的竞价方式等。

(三) 建设连接自治区东中西部的区际大能力货运通道

通道是决定快捷货运体系建设的关键, 应建设连接我区东中西部的区际大能力货运通道。呼和浩特铁路局已做出规划, 计划2009年下半年, 开通大包、包惠电气化铁路, 年内完成海公线扩能改造, 建成张集、临策、新包神、包满铁路, 全局新增营业里程1300公里。2010年, 天鹅湖—策克、西小召~金泉铁路和鄂尔多斯地区铁路网全部建成, 新增营业里程800公里。2011年, 建成额济纳旗—哈密、张家口—唐山铁路和蒙东地区铁路网, 新增营业里程2200公里。2012年, 完成既有线包白、准东、呼准、东乌、集二、集通铁路扩能改造。届时, 密布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大能力通道和煤运网络将基本建成。

(四) 加快货运场站及物流设施建设

研究表明, 目前影响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快运质量的因素并不主要在班列的途中旅行速度, 而在于班列起始的货源集结、装车效率以及到达站的卸车效率等物流场站的组织效率, 因此, 加强货运站整合, 加快铁路货运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本着点线能力配套、车站和战略装车基地功能衔接的原则, 针对内蒙古中西部铁路的实际, 货运结点建设可以选择以下两种建设路径: (1) 大宗货物运输。通过货运站整合, 大力建设战略装车点、卸车点, 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 优化直达货物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 (2) 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通过建设大规模的物流基地, 建设集装箱中心站, 扩大装车点规模, 创造组织直达列车的有利条件, 使高附加值货物快运的运输组织模式从组织型向规划型发展;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开展“门到门”运输。对此, 呼和浩特铁路局已经制定规划, 2009年完成包头东站扩能改造, 2010年完成包头西站扩能改造、建成呼和南站, 2011年完成乌海西站扩能改造, 4年建成9个大能力货运站、32个战略装车基地和物流中心园区, 最大限度满足货物运输直达化、万吨重载列车批量化、车流作业集中化, 以及运输经营和多元经营协同化发展的需要。

(五) 实现快捷货运技术装备现代化

用好中国铁路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 实现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基础装备的更新换代, 快速缩小与东部铁路的差距。牵引供电方面。按照发展重载运输的需要, 引进大秦铁路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 万吨、两万吨重载列车采用和谐型主型机车。到2012年, 主轴通道和主要煤运通道全部采用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线路基础设施方面。大能力货运通道普遍预留进一步提高货车运行速度的基础条件。大型养路维修机械成为工务维修的主要设备, 大机配备数量全面满足新线运营需要。线路检测方面, 运用线路三维精确定位系统, 积极采用动车组检测车、轨检车、车载式检查仪, 实现对线路质量的全方位动态检测监控。通信信号方面, 到2012年, 实现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TDCS) 全局覆盖, 在大能力货运通道广泛采用调度集中系统 (CTC)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TCS) , 提升调度指挥信息化水平, 提高运营效率和安全控制能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完善货运计划系统、货运大客户管理信息系统、货运营销及运力配置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 为旅客货主提供多方式、多渠道的客货服务。在运输管理领域, 建成专业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现场监控、标准管理全部纳入, 实现主要专业技术现场管理的远程控制。

(六) 优化业务链条, 促进多式联运和“门到门”运输的发展

借鉴国外铁路向综合物流业务拓展的经验, 内蒙古中西部铁路应加强与国外知名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从而依靠各自的优势资源, 优化业务链条, 促进整个货物快运行业的发展。

内蒙古西部 第5篇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

(内政发〔2003〕1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已经2003年2月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规定

根据《 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00〕3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3号)精神,为了确保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如期实现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的各项目标,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

第一条第一条 外商投资农牧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市政公用、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矿产、旅游等资源,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从事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开发,享受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第二条第二条 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吸引外商对银行和商业零售企业进行投资,可以设立保险经营机构和科技信用担保中心,兴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旅行社和中外 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兴办中外合资合作或外资建筑与相关服务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铁路货运与道路货运企业。

第三条第三条 比照外商投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吸引区外企业和个人通过独资、控股、参股、收购、联合、兼并、租赁、托管、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到内蒙古投资设厂、合作开发。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和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在税收、工商、土地、投资管理等方面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支持区内企业与区外各类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第四条第四条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减少工商注册、建设用地、减免退税等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工商注册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企业登记独立注册试行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01〕143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市场主体准入若干意见的通知》(内政字〔2002〕219号)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在未能完成申报件的情况下,经申请有审查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同意,用地单位和个人可先行用地,但半年内必须依法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报批用地手续。

第五条第五条 降低企业申请对外贸易经营权和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标准。生产企 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注册资金调整为200万元,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的注册资金调整为50万元。私营生产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标准,按国有、集体生产企业的条件、标准和办法办理。外贸企业申请对外劳务经营权的标准,调整为上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000万美元,或出口额达到3000万美元。企业注册资金达到300万元,成立时间两年以上,具备外销员或国际商务师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以及报关、报验、办税、外汇核销人员,可以申请进出口代理经营资格。

第六条第六条 鼓励优势产品出口,建立和完善有机农产品生产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和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有机农畜产品出口。支持主营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国家出口配额,鼓励优势初级矿产品和农副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第七条第七条 鼓励企业通过委托代理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在承接项目、获取信息、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到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承接援外合资合作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加大吸引跨国公司的力度,从项目签约、立项、审批、建设、运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

第八条第八条 在边境地区实行优惠的边贸政策。在出口退税、进出口商品经营范围、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管理、人员往来等方面简化手续,放宽限制。对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建设给予重点支持。除国家统一规定的行政机关执法收费外,取消口岸其他行政性收费,减轻边贸企业经营负担,减少出入境人员不必要的支出。

第九条第九条 边贸企业的边境贸易经营权,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管理和备案。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在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劳务合作,其项目合同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并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凡在内蒙古登记注册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十条第十条 边贸企业出口原产于内蒙古且属于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除国家实行统一招标的商品、配额有偿使用管理的商品、重点管理的边境贸易出口商品、军民通用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和消耗臭氧层的物质外,免领出口许可证。属于国家重点管理的边贸出口商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配额,尽量满足边贸企业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需要。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精简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进一步简化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限额内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全额自筹资金的项目,按业主决策原则,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实行登记备案制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的,由政府主管部门签发备案核准证。国家、自治区规定需审批的项目和业主要求审批的项目,内资企业用自有资金或借用国内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非限制类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外商投资企业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投资于国家鼓励类产业或优势产业的项目,政府主管部门只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逐步简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等的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规范收费制度,严禁各种乱收费和乱摊派。行政事业性收费,除国务院和自治区收费主管部门(计划、财政)批准外,任何地区和部门不得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或调整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和增加收费频次。对准予收费的项目,实行收费公示、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企业交费登记证和票款分离制度,收费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收据。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得进行有偿经营服务性收费,不得要求企业购买指定商品和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接受服务。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研究制定《外来投资者保护条例》,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对企业检查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登记备案。旗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建立西部大开发投诉中心或投资商投诉协调服务中心,设立专线投诉电话。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规范会计、审计、公证、律师、评估、咨询、人才、信息等中介服务,严禁弄虚作假和欺骗投资者。加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政策措施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围绕生态、基础设施、优势产业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对国家在内蒙古投资的项目以及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项目,自治区各部门、各盟市要提前介入项目用地相关程序,提供优质服务,优先安排土地,尽可能减免土地管理行政性收费,并对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给予积极支持。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除关系国家命脉和安全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外,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以受让股权、买断资产等不同方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特许权等多种方式进行投资。除法律有特殊规定外,凡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国内各种所有制企业均可进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加强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协作,鼓励金融机构介入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及时进行项目评估,积极向总行推荐贷款项目。根据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延长贷款期限的规定,积极帮助企业申请长期贷款,加大对公路、电力、石油、天然气、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特色农牧业、节水农牧业、生态农牧业、以公司加农户为经营方式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采取措施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配合生态建设工程,支持有还贷能力的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山野菜、中药材开发、苗圃以及人造板、造纸等林产品加工项目申请信贷资金。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好国家支持西部地区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积极推动以BOT、TOT、特许权转让等融资方式利用外资工作。选择国家试点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取BOT、TOT形式进行国际招标。加快培育和扶植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发展,扩大引进区外国外资金规模。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重点用于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扶贫、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积极争取国际多边、双边无偿援助和赠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等领域的项目,根据项目偿还能力,国外优惠贷款占项目总投资比例最高可达70%,有限制采购条件或贷款机构对贷款比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扩大以基础设施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范围,继续办好农村牧区电网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和公路收费权质押贷款业务,逐步将收费权质押贷款范围扩大到城市供水、供热、公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具有一定还贷能力的水利开发和城市环保项目(如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逐步开办以项目收益权或收费权为质押发放贷款的业务。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认真执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意见 》(内政发〔2002〕14号),允许垫资修路、让利引资修路和以“热线”带“冷线”修路。鼓励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内蒙古公用基础设施,允许采用多种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转让区内国有公路、城市市政等公用基础设施资产权益和建设受益权,转让期限最长可达30年。为保证投资者或受让方利益,自治区人民政府为其提供收费价格批文质押、履约保险等必要的融资和经营条件。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安排支持工业企业发展资金。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业项目的企业,不分所有制、不论投资来源地,政府在安排前期费和财政 贴息等方面同等对待。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倾斜。鼓励企业通过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重组等方式吸引外商和区内外企业投资。信誉良好的“三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具备条件且不需政府提供担保的,可申请国外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帮助优势产业、出口创汇企业,争取国家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国外商业贷款指标的支持。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项目,视不同行业放宽外商投资股比限制。投资于商业项目,经营年限可放宽至40年,注册资本可放宽至3000万元人民币。鼓励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到内蒙古再投资,被投资企业注册资本中外资比例不低于25%的,享受外商投资企业待遇。鼓励区内企业再投资,投资额超过企业原资产额50%的,享受新办企业优惠政策。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鼓励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允许依法以无形资产作为注册资本进行投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20%;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的,比例可占注册资本的35%(另有约定的除外)。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开发经费开支比重。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不受比例限制,计入管理费用。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应逐年增长,增长幅度 在10%以上的企业,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税所得额。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国家和自治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发挥好价格和收费机制的作用,积极向国家争取降低东西部地区之间骨干电网联络线的输电费用,促进西电东送。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维护成本开支得到合理补偿。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按补偿成本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争取新建铁路和铁路支线实行特殊运价、区内航空支线实行浮动票价的政策。合 理审批列入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的蒙药价格。

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对设在内蒙古以国家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企业总收入70%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2010年以前,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在内蒙古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其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内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内蒙古境内国道、省道以及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免征耕地占用税的建设用地,具体范围限于公路线路、公路线路两侧边沟所占用的耕地,公路沿线的堆货场、养路道班、检查站、工程队、洗车场等所占用的耕地不在免税之列。上述免税用地,凡改变用途,不再属于免税范围的,应当自改变用途之日起补缴耕地占用税。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生态林应占80%以上)还草产出的 包括经济林苗木、商品饲草的农业特产品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0年修订)》和《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四、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和利用荒山、荒地造林种草的各项政策,国有荒山、荒地等未利用地依法划拨给单位和个人进行造林、种草等生态建设;在建设投资和绿化工作到位的条件下,可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并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的土地出让金可作为政府扶持生态建设的投资;达到出让合同约定的投资金额并符合生态建设条件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可申请续期。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探矿权人投资勘查获得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地后,可优先依法获得采矿权。允许将勘查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在开采阶段分期摊销。以中外合营方式勘查开采非油气矿产资源,中方以探矿权、采矿权入股的,由中方提供相关地质成果资料,探矿权、采矿权按规定依法评估作价。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培育矿业权市场,促进探矿权、采矿权依法出让和转让。出让矿业权范围包括国家出资勘查并已经探明的矿产地、依法收归国有的矿产地和其它矿业权空白地。矿业权人可采取依法申请批准和招标、拍卖等其他方式转让矿业权,可采取出售、作价出资、合作勘查或开采、上市等方式依法转让矿业权,可依法出租、抵押矿业权。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在内蒙古由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按有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经批准,可部分或全部转为国有矿山企业或地勘单位的国家资本:勘查或开采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镍、金、银、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在国家、自治区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和重点开发地区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大中型矿山企业因资源枯竭,勘查接替资源;国有矿山企业经批准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对外合营时,国有资本持有单位以探矿权、采矿权价款入股;国有矿山企业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在内蒙古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减缴或免缴探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使用费: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富铁矿、优质锰矿、铬铁矿、铜、钾盐、铂族金属、地下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大中型矿山企业为寻找接替资源申请的勘查,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包括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开发及老矿区尾矿利用)的矿产资源开发,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探矿权使用费,第一个勘查可以免缴,第二至第三个勘查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个勘查可减缴25%。采矿权使用费,矿山基建期和矿山投产第一年可以免缴,矿山投产第二至第三年可减缴50%,第四至第七年可减缴25%,矿山闭坑当年可以免缴。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外商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非油气矿产资源开采,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年。外商投资开采回收非油气矿产资源主矿种之外的共、伴生矿,减半缴纳共、伴生矿产品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利用尾矿,免缴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用先进技术使国内现有技术难于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得到开发利用的,减半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3年。

五、吸引和用好人才的政策措施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认真贯彻实施《内蒙古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工作的意见》(内党办发〔2000〕13号)精神,大力培养自治区急需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研究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各级政府、各用人单位应设立引智经费,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回国人员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及必要的工作条件。组建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或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器,为承担重大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的人才提供科研开发专项贷款、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和贴息。对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科技项目和重点学科项目的高级专业人才、自治区引进的急需人才、留学回国人才,在科研经费资助、助手配备、项目申请等方面给予倾斜。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积极与东部地区开展科技人才相互挂职交流锻炼,扩大人才交流规模。对口支援到内蒙古工作及内蒙古到东部省区挂职锻炼的各类人才,各地区、各单位可根据情况给予生活补贴。逐步增加内蒙古高校招生数量,积极争取中央部属高校和东中部地区高校在内蒙古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学比例。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加强高校同东中部地区高校、国外高校和港澳台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派出更多的留学人员。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加大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优秀企业经营者的奖励。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采取多种方式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将职务技术成果转让给他人实施的,应从技术转让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的一次性奖励;自行转化或与他人合作实施转化的,应当在项目成功投产后连续5年内,从实施该科技成果的年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10%的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和促进转化有关人员的奖励;采用股份形式实施转化的,也可用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时作价金额20%的股份给予奖励,该持股人依据其所持股份分享收益。在研究开发和成果转 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所得奖励份额应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从该企业新增净资产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奖励企业优秀经营者,由其享有这部分资产的收益权。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对到我区工作的各类人才实行来去自由政策,根据国家鼓励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政策,其人事档案保存地点由本人自主选择。到内蒙古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户口可转到工作地区,也可转回原籍。到内蒙古艰苦边远地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4〕67号”文件规定的94个旗县市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在见习(试用)期间执行定级工资,见习(试用)期满转正定级时其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可向上浮动一至二个档次;由自治区人事部门界定的特需人才,其报酬可实行年薪制或由聘用期间的契约来确定。到内蒙古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允许保留原籍户口,如果将户口迁入内蒙古,返回时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凡在内蒙古地级市和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可随时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严禁收取城市增容费或其他类似费用。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为外籍高科技人才、投资者提供入境、居留便利。符合国家规定的人员,如需多次临时入境,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有效期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多次入境有效签证;对需在华常住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发给一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年的外国人居留证,并对需多次出入境的同时发给与外国人居留证相同期限的多次返回签证。改进我区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和边民出入境通行证的申领和查验办法,为在边境地区工作的各类人员正常进出边境管理区和出入境提供便利。

六、规定的解释和落实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和《内蒙古自治区扩大横向联合优惠政策》同时废止。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优于本规定或本规定未涉及的,执行国家规定。自治区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西部开发政策实施细则(或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由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并根据自治区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由计划、经贸、教育、科技、公安、财政、人事、国土资源、外经贸、金融、税务、工商等业务主管部门对具体内容分别进行解释。

内蒙古西部 第6篇

我区中西部在首都经济圈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人缘资源优势,与京津冀地区相邻,同属华北地区,是大北京地区的重要腹地,与大西北沟通的主要经济通道,也是通往俄蒙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我区中西部经济强劲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要保持这一良好的势头,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从宏观上来看,需要加强区域联合,增强极化效应,加快与首都经济圈相对接,加速融入首都经济圈。我区中西部与大北京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之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紧密的分工合作关系。加强与大北京地区的交流与合作,融入首都经济圈,可以促进相互间的分工、合作,降低总体交易成本,发挥集聚效益,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营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多赢”格局。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本着依托首都经济圈、服务首都经济圈和融入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思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地域分工规律和区域经济的内在联系,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充分发挥自己的经济优势,形成有自身特色的类型经济带。即可以京包铁路、京—呼—包—鄂高速公路为主轴,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集宁、锡林浩特、临河等节点城市为依托,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为核心形成经济带,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农牧业基地,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制造业零部件的配套加工基地,旅游、观光、休闲基地,对俄蒙开放的重要通道和生态屏障等。与此同时,我区中西部可以借助大北京地区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管理经验、人才、外贸通道及现代服务业资源等优势,促进我区中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根据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主动接受大北京地区的辐射,积极承接大北京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首都经济圈产业链的连接与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培养优势产业,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组合,实现区域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合理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融入首都经济圈,打造首都经济圈的农牧业基地,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制造业零部件的配套加工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基地。

一是发挥我区中西部牛羊肉、乳业、羊绒毛、油料、甜菜、玉米、大豆、马铃薯、瓜果和花木等特色农牧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首都经济圈生态型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大北京地区农畜产品市场十分庞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牛羊肉、乳制品及绒毛制品等农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消费市场还将不断扩大。我区中西部应以首都经济圈为核心市场,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农牧业生产和农畜产品加工业布局,实现地区农牧业生产专门化和农畜产品加工规模化,促进农牧业和绿色食品、饲料、纺织和生物制药等工业发展。以首都经济圈为依托,以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等上规模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纽带,培育区域统一开放的农畜产品市场,促进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联动与发展;引导农牧业结构的调整,推进农畜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大力发展奶牛、肉牛、山羊、肉羊等畜牧业,无公害蔬菜、瓜果、花木等种植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是要搞好标准、质量、服务体系与京津冀市场特别是北京市场的对接,突出特色,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创建品牌,扩大规模,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工,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二是发挥我区中西部能源、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首都经济圈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我区中西部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和硫、铁、铝、铜、铅、锌、锡等矿产资源。其中煤炭探明储量2000多亿吨,且煤质优良,煤层稳定,种类齐全,易于开采;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以上。此外,水能、风能及地热资源也十分丰富。要推广应用先进科技,加强就地转化,提高深加工和就地转化率,尤其是建设大型坑口电站,通过高压电网输送到京津冀地区。我区中西部将成为“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重要的能源基地,预计到“十五”期末,可向京津冀电网送电500万千瓦,2010年达1000万千瓦。我区中西部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近60种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国前茅,其中稀土资源储量占全国的80%、世界的50%,铍、钽、钴也位居世界前列。现在我区中西部的硅铁、建材工业、化工、冶金、稀土新材料和制药等原材料工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今后要紧抓国际重化工业重组、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强与大北京地区的合作,以项目协作带动能源工业、采掘工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和建材工业等重化工业的更大、更快发展。通过煤电和高耗能产业,煤电和煤化工产业,煤电和冶金采矿产业的有机组合,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群。三是发挥我区中西部地缘、原材料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首都经济圈制造业零部件的配套加工基地。我区中西部原材料及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不高,流通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也相对较低,因而投资成本低,同时已拥有了一定的配套生产加工业基础,这就为零部件配套生产加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不断改善配套环境,增强配套能力,围绕大北京地区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进行配套产品的生产加工,搞好产业链的连接,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等零配件及其他配套加工等产业。此外,要利用大北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当地某些不具竞争力产业和某些过度集中产业特别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民间投资,促进工业发展。四是发挥我区中西部地缘、客源及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首都经济圈独具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我区中西部有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绚丽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同时,北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客流集散地和客源市场之一(2003年仅接待国际游客就达310万人次),尤其是京呼高速公路的通车,我区中西部与大北京地区的感知距离将大为缩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前景愈来愈广阔,旅游业发展空间愈来愈大,必将成为我区中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与大北京地区的旅游合作,建立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共享,对接大北京旅游线,融入大北京旅游圈,完善与大北京的无障碍旅游体系,打造大北京地区与我区中西部一体化大旅游格局。把发展“奥运”旅游作为未来5年的大目标,在搞好共同规划的基础上,与大北京地区联合投资开发旅游项目,改善旅游条件,发掘旅游产品,突出重点,打造旅游精品,搞好线路组合和宣传促销,树立区域旅游形象,创立区域旅游品牌。

融入首都经济圈,借助大北京地区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型服务业发展,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

首先,要借助大北京地区资金、信息、研发、品牌、管理经验、人才等优势,促进我区中西部的新型工业化。我区中西部应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与管理经验,树立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寻求与大北京地区企业的联合,吸引其投资者来我区中西部直接投资、办厂,将大北京地区的资本、技术、品牌等引入我区中西部。通过引资与联合,共同开发资源,实现资源的科学、有序、持续和规模开发,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加速经济增长;采取合资合作、兼并、收购、联营及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等方式,改组、改造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老企业;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推进企业产权的股份化、民营化和多元化;推动产业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引进高新技术和产品品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优化结构,推动技术、产品的升级。第二,要借助大北京地区资金、知识、信息、管理经验、人才、基础设施等优势,促进我区中西部新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与大北京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实现服务业资源的共享与区域布局的优化。共享金融资源,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货币、资本市场发育,实现货币、资本向我区中西部的跨地区流动。构建现代信息平台,加强相互间的互动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开、透明和共享。打破地区封锁,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一体化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开拓和建设区域市场,鼓励发展跨地区的连锁经营、代理等现代流通组织,组建商业联合体等。推进外贸合作,利用大北京地区的港口资源、路径资源、信息资源,购筑、完善外贸通道体系,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大北京地区中介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中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中介服务业资源,实现中介服务业资源的共享。第三,要借助大北京地区科教、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优势,促进我区中西部人力资源的开发。探索教育领域的各种交流、合作方式,共享教育资源,加强企业家的培养,加强政府工作人员、教师和科技人员的培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大北京地区的各类人才来我区中西部创业,尤其是要大力引进经营管理、金融、高科技等紧缺人才。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教育等机构的人才合作,通过“借脑”等方式,引进流动性人才,让其为我区中西部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融入首都经济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合作。

一方面,要加强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区域共同市场的重要条件。要坚持整体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的原则,推动交通运输、通信、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综合考虑城际与区域的交通网络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大北京地区与我区中西部区域内公路、铁路、民航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城际间交通运输网络和运输体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电网等。要加快区域铁路改造和建设,提高运速和运能,形成高速、便捷的现代化铁路网;完善区域公路网布局,增加密度和通达深度,提高路网等级和标准;提高机场等级,增强整体功能;加强天然气管道建设,搞好管道连网;建设、完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利用率,建立区域统一网络平台;加快“西电东送”通道建设,搞好城乡电网改造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合作。我区中西部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直接决定首都经济圈的生态环境,进而决定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区中西部生态环境普遍脆弱、生态自我修复和保护功能低下,需要与京津冀地区在生态建设领域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确保生态安全。要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继续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大力治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恢复和增加植被,实施封育和移民工程,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农牧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推进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农牧业。发展循环经济,搞好环境综合治理,关闭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五小”工业。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预报系统等。以此通过形成生态安全屏障与防卫纵深,为首都经济圈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融入首都经济圈,积极发挥政府在区域协作中的作用。

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物流现状分析 第7篇

一、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发展现状

内蒙古西部的区域是按照地理位置划分的, 因此各地的资源不同区域环境也不同, 交通、教育的水平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文化的差异和人才流通的不同导致了经济的差异。我们知道内蒙古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 尤其是半农半牧地区, 顾名思义, 它处于农业区和牧区的交界地带, 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县域经济具有地域性,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大约六百万的农民和牧民, 占了整个内蒙古自治区的27%, 而它的面积只有大约二十万平方千米, 仅仅占了整个内蒙古地域的17%。现在, 半农半牧地区仍然以第一产业 (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作为他的主要产业, 第一产业在整个的产业结构中的比例超过60%。在这片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交融, 相互混合的土地上, 农业与畜牧业平分秋色。由于这里的地势非常的复杂, 山地与平原, 丘陵与河川共同存在, 这也就造成了农业与畜牧业混合的局面。在这片土地上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资源, 故而矿业、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等都在这里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就决定了半农半牧地区经济结构的复杂性, 另外, 由于半农半牧地区都是小区域或者分散性的生产和经营, 交通覆盖率比较低, 这无疑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湖大障碍。

工业化发展的进程慢也是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县域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 工业化发展缓慢使得竞争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虽然西部的能源较为丰富, 可是对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比较低, 这使得资源不断的流失, 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最终导致区域财政收入的下降。

此外, 县域之间不对等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缓慢也是西部半农半牧县域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二、内蒙古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内蒙古的产业结构越来越完善, 经济规模也越来有大, 其发展的速度也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由于内蒙古是能源产业的重要地带, 它关系到国计民生, 因此国家在很多的政策方面做出了明确的导向, 就是在具体的问题上也做了明确的支持。内蒙古在国家的很多大型的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等等, 都能看见内蒙古的影子。内蒙古还是国家西部大开发项目的重点地区, 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内蒙古地区人杰地灵, 文化教育相对发达, 拥有非常大的科技力量以及众多的物流人才。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这里的劳动力资源非常的低廉和丰富。内蒙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 它地处黄河中上游和环渤海经济圈, 是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枢纽。现如今, 内蒙古的交通已经非常的发达了,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构成了他现今的交通体系, 网络通信也其本上实现了普遍化, 这位物流业的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优势。

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

经过前面两个方面的分析, 我们现在可以来综合的分析一下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1.从大的方面来看, 半农半牧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物流业的发展非常的不利, 由于半农半牧地区的物流业刚刚发展羽翼尚未丰满, 政府的物流政策也相对不足, 调控也不及时, 再加上科研水平跟不上, 物流业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从物流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来看, 交通运输网络在半农半牧地区比较落后, 投资方对这里的投资也相对较少, 物流设备也就比较落后了。从物流产业的发展来看, 物流产业结构的发展非常的不均衡, 像运输信息、包装信息等物流要素的质量也是比其他地区要低的多, 这样整合起来也会非常的困难。从人才结构来看, 这里的小农意识非常的普遍,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物流观念的淡薄, 物流专业的管理型人才非常的稀缺。

2.内蒙古半农半牧区产品的物流特点。根据前面对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发展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半农半牧地区物流业的特点。

(1) 需求量的波动比较大, 季节性比较明显。由于很多人对内蒙古的产品的不了解, 所以其销售的对象多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这就导致了该地区物流量小季节性大的特点。

(2) 供应零散, 对货物的收集成本高。内蒙古地区特殊的地形导致了很多产品供应商的分散性, 虽然其产品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但是他的分散性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 例如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等。

(3) 物流的包装成本高。当地的产品多种多样, 用途也是多种多样, 有实用性的, 有礼品、纪念性的等等, 这就对包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因为你既要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与安全, 又不能把产品本身的特点掩盖掉, 也就是说包装必须突出商品的地域特点、品质还有其文化内涵。另外由于产品的购买者在不同的地区, 遥远的距离意味着搬运的次数也会增多, 这就要看包装的高质量了。

(4) 集中运输比较困难。由于产品的购买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区, 再加上客户需求的不稳定性, 产品的集货或者送货都很难做到集中处理, 降低成本。

(5) 配送难度大。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地广人稀, 其产品多种多样, 售出的产品种类也多, 但是批量很小, 批次很多, 且目的地遍布各地, 这样就对分拣、发货、送货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况且在克服这些困难的同时还要保证效率。

(6) 仓储运输的要求灵活。由于产品的多样化, 不同的产品对运输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为了适应不同的产品的物流条件, 仓储运输就必须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

(7) 需要更加的标准化、品牌化。由于产品的零散性, 产品的质量也就参差不齐, 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也就非常的难, 另外, 产品供应商的品牌观念淡薄, 缺少专业的加工流通标准。因此, 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打出自己的品牌。

(8) 信息不集中、需构建专门的供需平台。信息平台在现代经济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信息平台是改善当前特色产业的重要步骤之一, 只有把产品、消费者、供应商、供需关系集中在一个平台上, 才能构建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 才能更好的把当地的商品推向大众。

(9) 物流的组织化, 订单的管理和客户关系的维护。现如今内蒙古的物流单位比较分散, 大多是属于分散性质的, 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正规的组织, 因此也还未达到最少的浪费商务成本, 有序运行的经济模式。

(10) 产品供应链的反响性与不可逆性特点。在现有的物流模式下, 半农半牧地区的商业很难再有大的增长, 这是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 当地人的消费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经济的发展。不可逆性对供求双方的诚信程度以及商品的性价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物流改善思路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内蒙古半农半牧地区的物流模式相对落后, 但是不能否认这片热土还是潜藏着巨大的商机的, 如果能重新构建当地的供应模式, 突破物流的瓶颈, 就能给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

1. 应对供应零散的思路

通过对半农半牧地区商业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我们了解到集市在当地非常的普遍, 可以说集市就是大方地主要的商业模式, 因此, 可以在集市上设立收货点进行集中收货, 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供应零散不集中的问题。

2. 利用电子商务组建虚拟的组织模式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 在如今的商业交流与发展中电子商务拥有着无可替代的优点, 因此, 用电子商务虚拟组建的商务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其信息优势最大程度的实现物流的规模化, 极大的缩小物流的路径。

3. 把现代物流的思维模式与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特点相结合

众所周知内蒙古半农半牧区的物流业非常落后, 可是内蒙古的一些城市却拥有较为完整的物流资源, 所以我们可以以城市为中心, 优先发展城市的物流业, 充分利用城市的物流资源, 然后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辐射,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半农半牧地区对物流的需求。

五、结语

其实物流业发展不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亦或是社会的稳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物流业的发展可以大大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内蒙古的综合实力, 或许影响半农半牧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只要从一个方面撕开了口子, 其他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毫无疑问物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好好的开端, 毕竟万事开头难, 我们只有敢于尝试不断思考, 不断探索, 才能实现半农半牧地区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戴晶晶.内蒙古西部半农半牧区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2) .

内蒙古西部 第8篇

摘要: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必备工具。而内蒙古西部方言对学习英语语音语调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依据Odlin的语言迁移理论, 分析内蒙古西部方言对学习英语语音语调的负迁移作用,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发音不准的原因, 从而提高受内蒙古西部方言影响严重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音水平。

关键词:西部方言,语音,语调

参考文献

[1]Gimson A 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 (3rd edition) [M].London:Edward Arnold, 1980.

[2]O.Connor JD.Better English Pronunci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3]Odlin.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4]葆青.实用英语语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5]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6]李嘉祜.英语语音问答[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0.

[7]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内蒙古西部 第9篇

化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 是支持农业生产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产业。“十一五”期间, 我国化肥行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中国尿素总产能达到6700万吨/年, 尿素 (折存) 总产量2408万吨。预计到2015年, 中国尿素总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2015年至2020年期间尿素产能增速将放缓。总体上看, 化肥工业基本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需要。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需求将进入稳定平台, 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原料价格上涨、能源短缺、物流成本高、通胀压力持续增强等宏观经济环境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公敌, 化肥行业也不例外。2009年至2011年, 天然气供不应求、煤炭价格上涨和供应紧张等因素加快了尿素行业高污染、高排放、高浪费、低效率的小化肥企业的淘汰进程。2012年, 由于受煤炭资源整合、资源环境税上调, 安全与环保投入费用增加等因素推动, 迫使更多小化肥企业停产, 年产30万吨尿素以下的小化肥企业的开工率仅为30%, 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开工率在95%左右。而天然气价格受国际油价上涨以及进口高价气带动, 价格仍可能上调, 进一步增加化肥企业生产成本, 所以我国全年化肥产量即使有在建项目产能释放也将难以大幅度增加。

根据中国拟在建项目网数据, 未来几年的大型尿素拟在建项目有:内蒙古伊泰化工104万吨尿素项目、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尿素240万吨尿素项目、河南晋开化工120万吨尿素项目、中煤能源鄂尔多斯350万吨尿素项目、石家庄金石35万吨尿素项目、新疆奎屯锦江70万吨尿素项目、金圣玉象30万吨尿素项目、国电赤峰52万吨尿素项目、呼伦贝尔金新化工80万吨尿素项目、博源集团80万吨尿素项目、陕西陕化100万吨尿素项目、山东瑞星70万吨尿素项目、内蒙古天润52万吨尿素项目等。2012年中国尿素总产能达到6800万吨/年, 尿素总产量 (折纯) 3004万吨。预计到2015年, 中国尿素总产能将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2015年至2020年期间尿素产能增速将放缓。目前, 我国化肥产业“十二五”发展重点已初步确定, 其中企业整合和重组将成为重中之重。预计到“十二五”末, 中国尿素的投资规模将超过400亿元, 化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 2015年原料产地化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国家对煤头企业适当增加化肥用煤计划, 并纳入铁路运输计划, 保证化肥供给。由此可见, 国家对化肥高度重视。

由上图得知, 2011—2012年期间, 国内尿素市场价格普遍在1900-2200元/吨, 近2年国内尿素价格比较平稳上升, 2012年尿素出厂价1900-2400元, 市场批发价2000-2500元, 零售价在2100-2600元。

随市场需求变化各地尿素市场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市场淡季尿素最低价为1950元/吨, 市场旺季尿素价格达到2450元/吨。国内尿素市场供需矛盾将有所加大, 市场竞争加剧, 另外受经济危机等因素影响, 出口市场也不容乐观, 但受制于高生产成本, 国内尿素价格预计仍将在高位运行。2013年尿素出厂价位在1900~2400元/吨, 市场批发价在2000~2500元/吨, 零售价在2100~2600元/吨。宏观经济层面的因素, 比如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以及国内通胀, 将进一步影响市场。我国尿素产品正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市场消费量逐年增长, 价格稳步增长。

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政策优势

2006年7月14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发改工业[2006]1350号) 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项目建设。国家发改委2011年3月23日发布的《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中提出为提高行业竞争力, 对合成氨装置实施“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2月3日发布的《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鼓励氮肥企业和煤炭企业联合建设化肥用煤生产基地, 保障化肥用煤稳定供应”。而对煤制化肥行业, 虽然目前国内化肥产能较充足, 但国家仍鼓励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大型化肥生产基地, 并通过这些大规模生产企业的建设, 逐步淘汰小型煤制化肥企业。

煤化工项目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政府重点支持项目, 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政府为项目匹配适量的煤炭资源, 积极落实用水指标, 土地征用尽量优惠, 并加快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公路、铁路运输条件。

(二) 成本优势

尿素市场具有鲜明的规模成本特征, 决定了尿素企业之间的竞争, 更多的不是表现在相互之间市场份额的争夺, 而是在各自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方面。这是因为:尿素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 价格受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 国家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对尿素价格上升幅度会采取一定的控制。另外, 尿素企业生产和销售半径过大, 也存在运输不经济的问题。这些都决定了尿素企业要提高竞争能力, 只能从原料、成本、生产工艺和原料、产品的运输成本上挖掘潜力。

内蒙古西部地区化肥项目位于内蒙古煤炭产地, 与其他远离煤炭产地的尿素装置相比, 项目均拥有配套煤矿, 在原料煤的价格和运费上具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详见下表。

对煤碳尿素装置生产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煤炭价格。大型煤碳尿素装置生产1吨尿素产品需要原料煤和燃料煤 (热值约5000Kcal) 合计约1.2吨, 中型煤碳尿素装置生产1吨尿素需要原料煤和燃料煤 (热值约5000Kcal) 合计约1.3吨。内蒙古西部地区化肥项目原料煤和燃料煤价格约300元/吨, 尿素生产成本约1205元/吨, 经测算尿素产品由铁路运至中原地区产品运费约215元/吨, 含运费主要成本650元/吨, 较湖北本地厂家每吨尿素具有314元/吨成本优势, 与目标市场同类型企业相比生产成本优势明显, 产品的盈利能力较强。

三、产品供需平衡预测

国内化肥需求量基本持稳在5100万吨左右, 且稳中有升, 工业需求明显增加;尿素出口大幅下降;全年供需基本平衡, 社会库存明显下降。2012年农业消费尿素4100万吨, 工业消费1100万吨, 而在产能上2012年底产能为6700万吨。其中长期停产产能410万吨, 弹性产能 (视天然气为原料) 为510万吨, 有效产能为5780万吨。2012年投产贡献市场的有新疆奎屯锦江化工70万吨、新疆宜化52万吨、内蒙古天润52万吨、国电赤峰52万吨、呼伦贝尔金新化工80万吨等, 合计约300万吨。2012全年全国尿素累计实物产量5300万吨, 与2011年相比增加13.9%。近三年国内尿素实际产能相对稳定, 折合到实物产量均在6000万吨左右。

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 化肥投入也将呈增长的趋势, 但随着测土配方施肥大面积推广, 尤其是氮肥施用增长的势头将会受到遏制。据分析, 我国氮肥用量已处于较高水平, 东部沿海地区氮肥需求呈下降趋势, 其他地区仍有增长空间, 随着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总产量增加, 全国氮肥用量仍将保持缓慢增长态势。据世界肥料协会预测, 今后5年内全球尿素需求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 明显高于其它主要化肥品种的增长率。未来5年我国尿素需求年均增长率约6%, 国内化肥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若化肥市场逐渐对外开放, 依据国内化肥价格水平远低于国外价格, 化肥产品还有很大出口空间。目前, 由于环境和资源总量有限, 国家对新建大型化工装置的审批开始限制, 所以新增生产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预计到2013年末国内尿素新增产能为1100万吨。而农用尿素需求现在以每年4%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尿素在整个氮肥系统中含氮量最高, 其他如硝铵、碳铵等类型的氮肥将逐步淘汰, 相应会腾出一块市场;国内工业用尿素每年的需求增长率仍将维持在10%以上。

四、内蒙古煤制化肥企业风险及防范措施及发展前景

未来5年内, 随着落后产能的淘汰, 国内化肥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若化肥市场逐渐对外开放, 依据国内化肥价格水平远低于国外价格, 化肥产品还有很大出口空间。但是, 机遇与挑战并存, 化肥市场依然存在着诸多风险:

(一) 政策风险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辅助原料, 属于涉农行业。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 是内蒙古自治区鼓励发展的行业, 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对该行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平稳发展, 政策风险不大。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变化, 并及时研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尽量提前作出分析预测。

(二) 行业风险

虽然我国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尿素的企业数量占生产尿素总企业的85%左右, 但大部分是中小氮肥企业, 多采用落后的固定床间歇气化工艺造气, 以无烟块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 对原料质量要求高, 原料来源有限, 企业的能耗较高。我国氮肥51%以上的供应量由中小氮肥企业提供, 尽管此类企业仍享受着免征增值税、化肥运输、电价等优惠政策, 但受生产规模小、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环保性能差、没有自己的原、燃料基地的影响, 其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而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大型煤气化技术的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 此类企业技术先进、规模大、有资源和市场优势, 逐步替代中小氮肥的落后产能。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全部为大型尿素装置, 原料为优质无烟煤, 热量大多在5000大卡以上。随着上述优惠政策的实施, 尿素行业的原料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 落后技术的淘汰将腾出较大的市场空间。技术成熟、能耗低、成本低的大型煤基尿素合成装置, 将成为产业升级换代的主力军。因此, 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面临的行业风险较小。

(三) 市场风险

氮肥市场是一个受季节、自然灾害、成本价格及有效供给等影响较大的市场, 存在一定风险。近10年来, 世界尿素市场一直是供大于求。随着世界尿素产能和产量的提高, 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过剩状态。在国内市场, 尿素需求包括工业和农业两部分, 其中80%以上为农业需求。从农业需求看国家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 三农投入不断加大, 为尿素需求奠定了良好基础。2012年年产30万吨尿素以下的小氮肥企业的开工率仅为30%, 而大中型企业的平均开工率在95%左右, 氮肥产能虽然过剩, 因为部分产能未能释放, 因此2012年氮肥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需求减少, 另一个是市场供给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归根到底是产品的成本竞争能力。由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优势, 因此具有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 经营风险

内蒙古西部地区煤制化肥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技术, 部分关键设备及控制装置由国外引进, 在同类生产企业已经稳定运行三年以上, 其技术基本有保障。但是, 存在国内外设备、技术相互适配问题, 因此应密切关注项目建成后的试运营阶段。项目建成投入营运后, 熟练掌握可靠的生产技术、熟知生产核心技术的人员, 企业对技术人员的管理不善或政策不到位, 如薪金待遇、公司地位等方面, 而导致掌握和熟知生产核心技术的人员的流失, 可能会对企业的后续运营能否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煤化工企业要求达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标准, 对环保的要求程度较高。因此, 建议企业:在项目建设期应制定严格的监督措施, 密切关注项目的建设状况, 项目建成后加强运营管理, 加强企业员工队伍建设, 加强安全管理及环保监管, 确保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内蒙古西部 第10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样品来源

在内蒙古西部的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海市4个地区,以30~100亩耕地为一个采样单元,用S形布点收集5~20个深度20 cm的等量土层样品并混合。样品经压碎后,除去植物根、石块等杂物,用四分法处理至500 g左右,自然干燥、碾碎,过40目筛备用。共采集579份样品。

1.1.2 仪器和试剂

AA-7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WHG-102A2型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器及电加热石英管(北京瀚时制作所),硒空心阴极灯(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试剂均为分析纯,高纯氩气,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方法

1.2.1 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的测定

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7]测定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操作条件:分析线波长196.0 nm,光谱通带0.4 nm,灯电流5.0 mA;测量方式为峰高,硼氢化钾浓度5 g/L,盐酸载液浓度0.5 mol/L,载气流速200 mL/min,石英管加热电压120 V。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取浓度为250.0 ng/mL的硒(Ⅳ)标准应用液0.00、0.20、0.40、0.60、0.80、1.00 mL于10 mL比色管中,用2 mol/L盐酸稀释至刻度,摇匀;按操作条件分别测定吸光度,求得直线回归方程为A=0.021 c+0.012[A为吸光度,c为硒浓度(ng/mL)],相关系数r=0.999 4。样品测定:准确称取土壤样品2.0~3.0 g于25 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0.00 mL去离子水,于振荡器上震荡1 h后,在沸水浴中加热0.5 h。将溶液倒入离心管中,用去离子水冲洗比色管,溶液一并倒入离心管,在1 500 r/min转速下离心5 min。将上清液转入100 mL三角烧瓶中,加入5.0 mL硝酸-高氯酸混合酸,盖上回流帽,置于砂浴电热板上低温消化1 h,后高温消化至红棕色气体冒尽,溶液无色透明且刚产生高氯酸白烟时止。取下三角烧瓶,冷却至近室温,用2 mol/L盐酸稀释至10.00 mL,放置0.5 h。同时做试剂空白。在操作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1.2.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均数间多重比较和两样本比较t检验。

2 结果

2.1 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

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乌海4个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分别为13.09、10.29、12.53、11.07 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P=0.007)。见表1。

进一步对4个地区的水溶性硒含量均数值作多个样本两两对比分析,巴彦淖尔与鄂尔多斯、包头与鄂尔多斯地区间的水溶性硒含量有差异(P<0.05),而其它地区对比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见表2。

2.2 巴彦淖尔、包头地区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比较

巴彦淖尔地区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13.09、8.60 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01)。包头地区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12.53、7.64 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8,P=0.001)。见表3。

2.3 巴彦淖尔与包头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

巴彦淖尔与包头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8.60、7.64 n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36)。见表4。

3 讨论

3.1 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包头、乌海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 4个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分别为13.09、10.29、12.53、11.07 ng/g,巴彦淖尔与鄂尔多斯、包头与鄂尔多斯地区间的水溶性硒含量有统计学意义,巴彦淖尔和包头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值较高,而其它地区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4个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主要由基底岩石原地风化形成。巴彦淖尔和包头两地区土壤的pH值较高,元素硒或硒化物易被氧化成易溶于水的亚硒酸盐和硒酸盐,而且pH值高时土壤对硒的吸附作用减弱[3],所以巴彦淖尔和包头两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较高。

3.2 巴彦淖尔和包头地区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比较 巴彦淖尔地区地下水、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13.09、8.60 ng/g,包头地区地下水、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12.53、7.64 ng/g,两地区地下水与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值较高。巴彦淖尔和包头两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拌有黄河淤泥,黄河淤泥其颗粒小、黏性大,铝和铁的氧化物含量又偏高,对硒的吸附作用较强[4,8],从而使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减少。

3.3 巴彦淖尔与包头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 巴彦淖尔与包头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平均为8.60、7.64 ng/g,水溶性硒含量值均较低,且两个地区间水溶性硒含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巴彦淖尔和包头地区黄河水灌溉的土壤性质相似,均对硒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故水溶性硒含量均较低且没有差别。

综上所述,在内蒙古西部,巴彦淖尔和包头地区地下水灌溉的土壤中水溶性硒含量值最高,可以考虑作为富硒作物的种植地区。

参考文献

[1]秦粉菊,袁红霞.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2):62-64.

[2]毛怀志,刘永清.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对动物健康的影响[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7,(9):16-18.

[3]李永华,王五一.硒的土壤环境化学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2,33(3):320-333.

[4]李永华,王五一,雒昆利,等.大巴山区土壤中的硒和氟[J].土壤学报,2004,41(1):61-67.

[5]刘慕凡,王敬贤,唐璐.土壤中总硒与水溶性硒相关性的环境因素[J].能源环境保护,2003,17(5):51-54.

[6]田应兵,陈芬,宋光煜,等.若尔盖高原湿地土壤硒的数量、形态与分布[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66-70.

[7]张丽萍,张艾华,和彦苓,等.土壤中水溶性硒的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检测[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126-127.

内蒙古西部 第11篇

领导、专家们说:内蒙古是资源大省,需要有一个能全面反映资源系统工作和成就的媒体平台,《西部资源》杂志是内蒙古国土资源系统办的,西部地区惟一一份反映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的喉舌和平台,其影响力是很大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也是国土资源文化建设所需求的,《西部资源》杂志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建设的阵地。

目前,《西部资源》杂志内容很丰富,版式新颖,特别是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及时、准确的将行业动态报道出来,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史话类、知识类栏目也让读者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办得有声有色。

2012年如何办好《西部资源》,领导和专家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2012年的报道重点应关注:“十二五”的重要工作;绿色矿山和全国在内蒙古要试行和谐矿业建设;全国地质找矿行动;全国天然气开发、核工业、矿业权设置;关于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等热点;产业政策、境外勘查、走出去战略等问题,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

二、要多刊登一些国土资源部、自治区政府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决策、会议以及工作先进经验和典型探索性文章;对地质队、国土所应该加大关注度;一些重要的文章,应该加编者按;约专家、院士就内蒙古的资源经济发展写一些稿件;加强有色、煤田、地勘三大局新发现的矿藏的报道;多刊登一些矿业方面的小知识,比如名词解释等。还应该增加一些专题性副刊,刊登西部民俗和西部风光、观赏石等内容。

三、解决好权威性与时效性,体现最新政策和法规,要关注热点和焦点;关注来自基屋的声音,与通讯员做好互动。

另外,建议把网站建立起来,通过杂志、平面媒体与网络互动,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四、论文天地这个版块,为学术交流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阵地。

学术论文部分,要把权威性提高,找专家审读,力争让每一篇论文都体现它的学术价值;与此同时,搞一些前沿学术探讨,增大影响力。此外,在发行方面,应加强对基层的发行量。

内蒙古西部 第12篇

综合实力10年赶超8个省

记者: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 带给内蒙古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巴特尔: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经过10年的大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8年, 内蒙古完成生产总值7761.8亿元, 从居全国第二十四位、西部第五位置上升到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32214元, 折算4638美元, 从全国第十六位、西部第二位居前移至全国第八位、西部第一位。其中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阿拉善盟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内蒙古以占全国1.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58%的经济总量和3.85%的经济增量。经济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 (2007-2008) 蓝皮书》显示, 2007年内蒙古居全国第十位, 西部第一位, 其中产业经济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以及宏观经济竞争力等4项二级指标居全国前列。

记者:内蒙古经济经历了什么样的深刻变化?

巴特尔:内蒙古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2.8:37.9:39.3演进为2008年的11.7:55:33.3。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现代农牧业、现代工业及新型服务业产业体系。

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内蒙古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每年可为国家提供50亿公斤商品粮、200万吨肉类、900万吨鲜奶、6500吨羊绒, 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农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 科学技术、良种应用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2008年工业对GDP的贡献达到60%, 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技术6大优势特色产业为代表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拥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远兴等34个中国驰名商标, 有30多项技术、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原煤、发电量、钢铁、建材和化工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内蒙古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内蒙古第三产业总量居全国第十七位, 增速居全国第二位。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旅游、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服务生产和生活的能力明显增强。

发展基础更牢固生态环境更秀美

记者:西部大开发提出要建设秀美山川, 社会上也非常关心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保护, 担心经济的快速发展会破坏环境, 内蒙古生态建设的情况如何?

巴特尔:内蒙古以建设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为目标, 不断加大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1998年-2008年累计投入371亿元, 先后实施退耕还林等八大生态工程, 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达7457.98万亩, 禁牧休牧面积达7.23亿亩;累计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面积1.29亿亩, 2.4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初步治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内蒙古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我们用开发1%的国土面积来保护99%的生态环境, 在工业发展最快的鄂尔多斯以及新兴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通辽等地, 生态保护都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做到美丽与发展双赢。像鄂尔多斯市, 10年前经济不发达时, 草场退化、沙化无法治理, 而现在工业发展起来, 生态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 全市植被覆盖率已达到70%以上。另外, 内蒙古不断推动绿色能源发展, 风电装机已稳居全国第一;同时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正在推进经济增长向低碳模式转变。

目前, 内蒙古重点监测的水系中55.2%的河流与62.5%的湖泊水质好转或趋于稳定, 92.3%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良好或者较好。森林覆盖率和可利用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0%和38.85%,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2.08亿亩, 占国土面积的11.72%。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国家投入巨资扶持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内蒙古取得哪些发展?

巴特尔:10年来, 内蒙古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水利、通信等大项目, 发展条件不断改善。2001年-2008年,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333.5亿元。连接自治区东西部的电力、公路、铁路三大通道基本建成。路网通疆达海能力明显提高。尼尔基等一大批骨干水利枢纽建成, 通讯网络覆盖城乡。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支撑产业和保障生活能力明显提高, 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42.2%提高到2008年的51.7%。

城乡居民收入居西部第一

记者: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那么, 西部大开发的10年来, 生活在内蒙古的居民从哪些方面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福祉呢?

巴特尔:自治区提出, 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速度, 力争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10年来, 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29元提高到2008年的14433元, 扣除价格因素, 年均实际增长11.1%, 收入在全国的位次上升到第九位, 在西部由第八位跃居到2008年的第一位。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038元提高到2008年的4656元, 年均实际增长7.4%, 收入水平居全国第十四位, 连续6年居西部第一位。

医疗、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2008年底389.47万人纳入基本养老保险, 373.7万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 225.5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 98.85万人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2008年, 全区建设廉租住房1.8万套, 共向9.6万户困难家庭提供廉租住房保障;解决了86.7万农牧民饮水安全、141个苏木乡镇通油路、1659个嘎查村通公路、2.5万户农牧民通电、700多个自然村通电话问题;解决了10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15万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巴特尔:此外, 内蒙古不断推动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自治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达到50%以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全区在校大学生31.7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9.8万人。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131人, 其中蒙古族每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200人。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 在西部省区率先实现“两基”达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全区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旗县达到95个, 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体育事业明显进步。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 竞技体育水平明显提高, 2008年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

记者:从内蒙古实际出发, 您怎样认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用?

巴特尔:内蒙古的实践充分证明,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增强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活力、加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下一篇:临床检验结果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