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软件工程范文

2024-07-25

高职软件工程范文(精选12篇)

高职软件工程 第1篇

软件工程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指导软件系统的开发。有些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把软件相关专业定位为培养单纯的coder, 并因此不开设软件工程课程。笔者认为,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和programmer需要熟悉软件工程相关理论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很多人认为, coder只需要按照程序流程图编写相应的代码, 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熟练工种, 是否具备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并不重要。

从管理角度来说,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的岗位在整个工作链中的位置。有了这种整体观、大局观后, coder在代码编写过程中就会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规则, 而不会自作主张。在软件开发过程中, 任何环节的小错误都可能造成比较大的损失。从技术角度来说, 学习软件工程有助于编写更规范、更清晰易读、更具执行效率的代码。

笔者所在的软件设计专业一直开设软件工程课程, 并由笔者任教。从学生就业状态调研结果看, 软件工程无论在学生的应聘上还是工作中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

哈佛大学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 创立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的智力是多元化的, 至少可以分为八种, 比如语言智力、音乐智力、数理逻辑数学智力、肢体运动智力等。同时, 其他研究多元智力的专家、学者认为, 人的智力除了以上分类方法外, 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分类, 大致可以分为记忆力、形象力、抽象力、信仰力、创造力等。

当今升学考试的人才选拔方式基本上采用形式单一的卷面考试。这样的考试只能考察考生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按照多元智力理论, 这种类型考试的成绩并不能说明考生的智力的高下, 只能说明成绩好的考生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是强项, 而成绩差的考生有可能在其它方面智力上有较强的优势。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它高校学生的智力差异主要在于类型而非层次。

实践证明, 高职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和抽象思维智力相对偏差, 而肢体运动智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则较强。由于高职学生的以上特点, 他们对实践性的课程更有兴趣, 也更容易接受。象软件工程这种理论化的课程一直是高职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但是, 如果能够把握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兴趣特点, 理解课程的定位, 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方法, 完全可以把晦涩、枯燥的软件工程变得形象、生动、有趣, 从而改变学生难学、厌学的被动局面。

三、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软件相关专业的目标, 和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 软件工程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的课程。软件工程是用来指导软件开发的方法和工具, 它的最终目标是按时、高效、高质地开发软件项目。把软件工程课程停留在纯理论层面没有实质性意义。根据教学大纲, 在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课程的目标大致定位如下:

1、知识目标:

对于“软件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些学科性的知识仅要求学生做简单的了解;必须彻底理解软件工程的实用意义和实用价值;对软件的生命周期有清晰的认识, 能够阅读需求文档, 理解系统模块图, 掌握程序流程图, 深入理解程模块之间高内聚, 低耦合的原则。总的来说, 理论性、学科性的知识仅做适当的了解, 对软件开发具有指导意义的实用性知识则做为课程的重点要点。

2、能力目标:

能够阅读需求文档, 理解系统模块图, 能够熟练使用程序流程图, 特别是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UML, 掌握常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在实际开发过程中, 能够遵循软件开发的一般原则。确定课程的能力目标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句话, 能力目标的确定是以适用、够用、实用为原则。

四、选用合适的教材

大多数软件工程的教材理论性、学科性过强, 不够显浅易懂;喜欢对知识点的发展历史寻根究底;喜欢对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细节问题展开学术性讨论。这样的教材用在高职教学中显然是不合适的。

近几年, 一些高职院校、或者相关部门组织教师编写了专门的高职软件工程教材, 虽然一定程度改变了上述情况。但这些教材中, 大部分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适合高职教学, 有些教材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 甚至直接是本科教材的缩编版;部分教材过于强调项目化, 整个教材从头到尾套用某个大型的工程项目展开讲解。学生毕竟是初学者, 很难全面把握大型项目的各个方面, 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笔者选用教材的原则是具体、实用、易懂。如上所述, 笔者并不跟风地选用大型项目化教材, 而是选用小项目、特别是各知识点使用独立项目的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会自编大量各种形式的讲义, 有网上下载的视频、PPT等, 这些自编讲义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晦涩艰深的术语, 同时搜集大量的案例配合书本的章节内容。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软件工程本身是属于偏理论性的课程, 高职学生本身语言智力、逻辑智力和抽象思维智力就相对偏弱。如果按照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不但觉得难学, 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现象。所以, 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合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 做到具体化、案例化, 同时,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还可以使用讨论法。

1、具体化

软件工程有很多理论性的内容, 比如模块的耦合理论。模块的耦合按照模块之间的紧密程度可以分为数据耦合、控制耦合、特征耦合、公共环境耦合、内容耦合几大类。对于没有开发经验的初学者来说, 是很难从字面上理解耦合的真正意义的。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意思, 可以为每一个耦合分类做一个示例代码。比如内容耦合情况之一即是某一模块直接访问另一模块的内容。使用示例代码如图1:

2、案例化

软件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使用理论指导软件的开发, 使软件开发能在时间、费用、质量上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所以, 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本文的两位作者都曾在企业中从事软件开发多年, 积累了大量的案例。使用案例讲解软件工程理论, 学生容易把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对应起来, 同时能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3、讨论法

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无法参与其中, 所以不但教学效果差, 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厌学。软件工程在实践中需要软件开发商和客户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所以, 沟通技巧本身就是软件工程中必须掌握的知识, 这样的课程在教学上更不应该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对软件工程行之有效。

六、结束语

高职软件相关专业是否需要开设软件工程课程, 课程如何定位,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目前颇具争议性的问题, 都是相当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从事高职软件工程教学多年,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心得。成文于此, 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同时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立智, 软件工程教学与实战剖析, 计算机时代, 2010年第8期

[2]《人有八种智能》http://www.bokee.net/company/we-blog_viewEntry/3329445.html

[3]刘黎明, 张晓民, 王水, 项目管理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年第19期

高职软件技术论文 第2篇

1.1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深入企业和市场调研,得知企业要求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于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在第二学年分为JAVA方向和.NET方向独立学习,使学生在某一技术方向上,不论是技术扎实程度还是实际开发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增加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大项目实战的课时比重,使学生积累项目经验,真正达到企业所需要的.开发能力;增设毕业设计项目开发,以团队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按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流程来完成设计、编码、测试等全过程,全面提升职业能力;确保课程设置包含目前最为流行的新技术内容,并且会根据新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新,以保证绝对与企业的应用状况同步。

1.2深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2.1讲练结合。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讲述计算机课程还是采用讲练分离的方式,即在多媒体教室讲述理论内容,然后在机房进行上机练习,这往往导致学生上课时听得津津有味,课下上机时却一头雾水无所适从。这主要是因为讲练分离(有时竟然会出现周一讲课、周四上机的极端情况),打断了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知识记忆大幅衰减,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计算机软件教学要求应是边讲边练、加强测试环节、及时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保障教学效果零衰减、零差异。这就要求加强硬件建设,在机房中安装多媒体设备,在多媒体教室中配备学生用计算机。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讲解一个实例后,马上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调试演练。通过边讲边练的训练模式,通过实践加深印象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使用,更快地记忆知识点内容,更容易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采用这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要讲练同步,尽量避免学生在教师讲解时进行操作练习,更应杜绝打游戏、聊天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发生。

1.2.2项目案例贯穿始终。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要想实现高质量就业,就必须具备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而培养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企业项目案例实战。通过全程的项目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积累项目开发的设计经验,大幅提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能力,把学生打造成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具体做法如下:在明确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之后,从其中提炼总结关键的就业技能点,并用项目驱动、案例贯穿的形式融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之中。采用分阶段训练、多维度培养、分层次深入等新型培养方式。比如每周有一个小型的项目案例;每学期进行一到两个课程设计,完成一个中型的项目案例;毕业设计时要完成一个企业真实的较大型项目。通过贯穿始终的项目案例教学与实战,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早日融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3利用网络,自我学习。目前各个高校都己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而目都接入了Internet,学生在机房、图书馆、宿舍都可以方便地上网。然而许多高校在学生上机时,对学生上网都进行了严格限制,甚至关闭Internet,主要原因是防止学生浏览有害网页、聊天、打游戏等。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免有些因噎废食。众所周知,网络上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查资料、下载教程、在线学习以及解决疑难问题。比如学生在调试程序时,出现了错误,自己无法解决,教师又不在身边,这时可以将“错误提示”粘贴在网上,搜索一下,很可能就解决问题了,高效便捷。所以不应严格限制学生上网,而应对其正确引导,让他们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将教学资源放到校园网上,鼓励学生去下载和学习;还可以研发一个远程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家在线选课、自学和协作学习。

1.3进行校企深度合作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校企合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只有与企业密切合作,才能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和所需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与软件企业合作,也可以与诸如北大青鸟这样的软件教育企业合作。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以理解企业真实典型的业务为载体,强化学生对业务能力的理解;以企业的真实项目实战为主,注重学生的文档编写能力,从而提高项目开发的规范性;还要求学生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树立质量意识,加强项目测试、项目评审环节的训练,从而实现全真模拟项目实战环境。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还可以让学生参加著名企业的任职资格考试,考取相应证书,一方面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便于获取对应的职业岗位,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积极创造条件,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联合开发专业教材,共享师资,合作开发软件项目;让学生去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拜企业员工为师,深入一线,融入企业生产与文化的氛围之中,实现由“学生娃”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

2.结束语

高职软件工程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工程;教学改革

软件工程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工程化方法以软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属于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中都会用到软件工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软件工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但是软件工程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软件工程的发展,如何实现软件工程课程的高效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对当前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提供软件工程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通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上老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以提高卷面成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进行实践活动或者实践力度不足,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于实践中去,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失去实际意义。

(二)教学考核方式不完善

软件工程课程与常规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考核的时候,传统的笔试成绩加平时成绩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所表现出来的考核成绩比较片面,只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表现出来,考核成绩失真,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对软件工程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估[1]。

(三)教学模式落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时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学习意识,甚至会对一味的理论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软件工程教学的开展。软件工程学习难度本就比较大,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强力支撑,学生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效率较低,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能力不强

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只有较强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当前很多高职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老师自身能力有限,大多是毕业之后立马上岗就业的,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些老师虽然理论知识较强,但是却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很难将软件企业的实际案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的时间能力得到不培养和提高,对软件工程的掌握情况仅仅停留在基础理论上,不能满足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实践教学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进度,将教学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完成阶段性理论教学之后,开展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熟练掌握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案例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要紧跟企业发展步伐,挑选企业需要的知识点,结合企业自身特点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案例紧密联系起来[2]。

(二)完善考核方式

在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和平时成绩方式之外,还需要将实践考核作为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对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做出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评判;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在期末时提交一个自己开发设计的软件作品,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然后老师对作品进行评判,根据每个学生在设计开发中所做的贡献对学生进行评分。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熟练掌握所学知识;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发自己的看法,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之一,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老师争取更多的机会进入到企业中进行锻炼,老师在企业进修过程中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聘请计算机专家作为学校的荣誉讲师,同时在学校中引进一些企业项目,利用计算机专家对老师进行指导和引领,使老师积极参与到企业项目开发中,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所发挥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大为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需要在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改革工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芳.高职高专“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究[J].信息通信,2013(1):146-196.

高职软件工程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学习情境,任务驱动

1 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描述,是对应掌握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是规定某一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纲领性文件。高职学院的《软件工程》课程服务于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计算机相关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其他一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课。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努力探索和创新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双赢”机制,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得到了教育部、农业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其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学院的软件技术专业基于职业岗位工作特点、学生认知规律、教学规律,采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标准按照软件开发的流程,依据专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选取教学内容,依据岗位工作流程设计课程链路,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社会和学校的普遍好评。

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应使学生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应熟练掌握软件与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思想、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方法、掌握有关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方法、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并能通过软件工程的知识和原理提高对软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精神;对于新知识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3 教学内容的选取

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工作岗位的需求,本课程教学团队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经过分析和论证,确定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表1)

4 教学组织与实施

4.1 运行范式。

经过调研和论证,该课程的教学运行范式确定为“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是指教师根据当前项目的需求设计并提出一系列任务,针对提出的任务,采取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学到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结果,再通过学生的训练,进行总结提高,最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项目要求具有技术典型、内容全面、思路科学、结合实际,这样的项目才能使学生从整体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性,然后再通过任务将项目完成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该方法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精神。(图1)

4.2 学时分配(表2)。

虽然,我们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从未停止,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效果会落实到课程的实施上。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但是,一门课程的实施效果还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只有多种因素的密切配合,才有希望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隆升.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及其制定的必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

[2]贾长云, 朱敏.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探讨与软件工程初步介绍[J].中国职业教育, 2004, (12) .

[3]刘强, 陈越等.“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实施方案[J].中国大学教学, 2011, (2) .

[4]陈云芳, 孙力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2) .

网络工程教学大纲(高职) 第5篇

分院院长: 崔秋华 执笔人: 陈亮 分院名称: 高职学院 编写日期: 2011 课程编码: 1208029 课程中文名称: 网络工程

课程英文名称: Network security and firewall technolog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 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学分: 3.5学分 总学时: 48学时(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

基本教材:网络工程设计教程第二版,陈鸣,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参考书:【1】《网络安全标准教程》,穆振东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3版

【2】《防火墙技术标准教程》,曾琼伟等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已经广泛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现在,很少有一个网络独立存在的情况,即使在一个单位内部也是若干个网络(网段)的互联。因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通信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掌握广域网技术的主要标准,如帧中继、综合业务数字网,异步传输方式,掌握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局域网,广域网的应用,了解ATM、网络管理体系结构以及Web技术等相关知识,能较好地学会网络的基本应用及维护方法。初步掌握规划与管理中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能力,包括网络技术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协议与操作系统的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织实施,以及网络安全与管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规划、构筑和管理中小型网络系统、尤其是Intranet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了解网络工程设计概述; 2.掌握网络工程设计基础; 3.掌握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4.掌握网络需求分析;

5.掌握结构化布线系统和机房设计; 6.掌握配置路由器; 7.掌握企业网设计; 8.掌握网络安全设计;

9.了解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网络工程设计概论(6学时)

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包括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和安全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信息安全等级和标准,以及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我国信息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

2、威胁网络信息安全的因素

3、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

4、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模型

5、信息安全等级与标准

6、信息安全法规

7、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黑客与攻击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和防范方法,包括: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技术。

了解:了解黑客的攻击技术,能够根据攻击的手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及黑客攻击与信息安全的关系。2.重点和难点

网络扫描、网络监听、WEb欺骗、Ip地址欺骗、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攻击、木马等黑客常用的攻击技术。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黑客概述;

2、网络扫描;

3、网络监听;

4、WEB欺骗;

5、IP地址欺骗;

6、缓冲区溢出;

7、拒绝服务攻击;

8、木马;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6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和分类。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2.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定义,特点和分类。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3、计算机病毒原理;

4、计算机网络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预防;

第四章 信息加密与鉴别技术(8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信息加密基础,包括传统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和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了解:密钥的管理与交换、报文鉴别技术和身份认证。2.重点和难点

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数字签名。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板书讲解。4.教学内容

1、信息加密的发展和数据加密模型

2、传统加密技术

3、对称加密技术

4、非对称加密技术

5、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

6、数字签名

7、报文鉴别技术

8、身份认证

9、密钥管理和交换

第五章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技术(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防火墙的功能、类型、主要技术以及防火墙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设计,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结构和分析方法。

了解:防火墙的发展趋势以及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2.重点和难点

防火墙的功能,主要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防火墙的概念和功能

2、防火墙的类型。主要技术和常见的体系结构

3、防火墙的设计

4、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

5、入侵检测系统的结构和分析方法

6、入侵检测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操作系统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安全操作系统,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以及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2.重点和难点

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和基于任务的角色控制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2.自主访问控制 3.强制访问控制

4.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5.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 6.基于对象的访问控制 7.常见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

第七章 Web的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Web的安全问题,包括Web服务器存在的漏洞、Web服务器的安全配置以及Web客户端存在的问题。

了解:Internet的脆弱性,脚本语言的安全性 2.重点和难点

Web服务器的安全和Web客户端的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Internet的脆弱性

2、Web的安全问题

3、Web服务器的安全

4、Web客户端的安全

5、CGI的安全性

6、ASP.NET的安全性

第八章 数据数据库安全(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数据安全的概念、数据完整性、容错与冗余技术和备份与恢复技术。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数据库并发控制、备份和恢复。了解:数据库安全系统的特性 2.重点和难点

数据安全和数据库安全 3.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4.教学内容

1、数据完整性

2、容错与冗余技术

3、备份与恢复技术

4、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

5、数据库并发控制

6、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7、数据库安全系统特性

第九章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4学时)1.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程、电子商务安全工程以及电子政务安全工程

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评价标准和框架 2.主要教学方法、手段

采用多媒体演示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讲解。3.教学内容

1、网络信息安全方案的设计

2、企业网络信息安全体制、策略建设

3、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需求、体系结构和安全措施

4、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

四、习题及课外教学要求

1、习题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

2、参考其他教材或同类书目加深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的技术。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高职《桥梁工程》课程优化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桥梁工程;课程优化

《桥梁工程》这门课是高职道桥工程专业课,该课程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对其它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这门课程进行优化研究。

一、《桥梁工程》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教材很多,合适的较少。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相关《桥梁工程》课程的教材,但完全适合高职道桥专业的教材较少,很多高职院校选取的教材都不相同。教材内容有深有浅,因此老师在授课时,就不会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和内容讲解,讲授的效果就不理想。

2、实际授课方法、手段单一。教师在实际授课时多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板书和理论讲解。这样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枯燥无味。有的老师即使是使用PPT上课,做得也是简单粗糙,起不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普遍实践锻炼不足

[2]。在课时量进行压缩的情况下,教学计划安排实践时间没有得到充分保证,对桥梁的构造原理和施工工艺缺乏直观的认识,而这种现状势必使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甚至影响到学生到工作单位的适应情况。

4、考核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学校依然采取期末笔试的单一考核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这种方式不能充分体现学生掌握课程的水评,并且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总之 ,从《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现状看出存在的问题不少,已愈来愈受到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关注[3]。

二、《桥梁工程》课程优化措施

1、根据所授课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和内容。对道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特点,在紧跟桥梁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兼顾常规的桥梁结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同时增加不同结构桥梁施工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项目与任务教学,在每一项目(任务)中引入行业标准,导入职业技能技术资料,吸取任务驱动法的教学理念,以认知规律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人才为目标,更新教材内容,重新划分项目与任务,即讲完构造基础与设计,紧接着就讲授相关施工知识,这样既符合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又满足企业岗位要求,便于教学,同时学生到岗后,上手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2、教学方法和手段。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例如对于简单知识仍可以采取板书形式的教学,对于复杂的知识配有图片、动画结合讲解,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動性和积极性,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对于复杂工艺施工内容,课采取观看施工录像的方式,但是要注意不能一味地放施工录像,而是要求教师进行讲解,并且与学生互动,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复杂公式的推导,针对高职学生这部分可以省略,只要学生能做到理解應用就可以。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以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综合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纵向横向比较式、讨论式、模拟现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3、实践条件。对于校内实践条件,学院根据道桥专业的培养需求,不断加强校内实训条件的建设,不仅建设有材料检测实验室,而且建成桥梁实体结构以供学生学习。对于校外实践条件,学院与具有相关资质的施工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顶岗实训进行管理和指导,保证学生校外实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

4、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以往的单一期末考试笔试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占5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实践报告、任务单、出勤。期末笔试占50%,主要为基本概念、分类、特点、适用情况、构造要求等知识。通过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基本能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并且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实施,对《桥梁工程》这门课程进行优化,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要求授课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与实践水平,总结经验,教授出适应企业及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黄和平.高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四川建材, 2011(12):218.

[3] 杨勃,罗建华.桥梁施工课程改革的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96-98.

高职软件工程 第7篇

第一, 行业企业调研。调研的企业或部门有行业主管部门、软件企业、数据库管理部门、软件销售企业等;调研人员有行业专家、企业领导、技术人员、毕业生等。

第二, 岗位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人员从事的岗位有系统分析员、软件销售员、项目管理师、软件设计与开发人员、软件测试员等。

第三,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方向和学习领域。经过行业企业调研、岗位分析和专业建设团队论证确定了适用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方向和学习领域。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程序员岗位、测试员岗位、数据库管理员岗位从事软件开发、网站建设、软件测试、网站维护及数据库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培养方向有程序员、测试员、软件销售员等。专业学习领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Html+CSS+DIV网页样式与布局、SQLServer2005数据库设计、Java程序设计、ASP.NET动态网站开发技术、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JSP动态网站开发、软件测试与质量管理。

第四, 本课程的前期、后续课程。它的前期课程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SQL Server 2005数据库设计、Java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是Web网站企业级开发、Java EE企业级开发。

第五, 课程作用。在软件技术整个学科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支撑作用;本课程在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连接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训课起桥梁作用。

第六, 课程定位。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是我分院软件技术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 主要针对程序员岗位设置的, 并向软件工程师、网站工程师领域拓展的一门核心课, 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网站开发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第一, 知识目标:理解软件过程模型和UML统一建模语言;熟悉软件与软件工程的相关概念及软件生存周期的各个阶段;掌握Rational Rose的安装及各种模型的建立。第二, 能力目标:具备软件建模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的能力;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 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耐心细致的职业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根据软件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 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 设计了“软件工程基础”、“UML与Rose认知”、“桌面系统建模”、“嵌入式软件建模”、“Web软件建模”5个学习情境, 以一个软件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选取的教学项目有桌面系统建模 (图书管理系统、ATM机) 、嵌入式系统建模 (MP3播放器) 和Web软件建模 (在线销售系统) 。

三课程设计

第一,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项目化、项目内容任务化、任务内容过程化、理论实践一体化, 按照“需求分析———用例分析———系统逻辑设计”的工作工程展开, 通过典型项目的学习, 以“做”为中心, “教、学、做、评”为一体。

第二, 结构与进度设计。情境1软件工程基础和情境2 UML与Rose认知是准备工作 (热热手) , 20+4课时;情境3桌面系统建模———ATM机 (一般难度建模) , 20课时;情境4:嵌入式软件建模———MP3播放器 (中等难度建模) , 16课时;情境5:Web软件建模———在线销售系统 (复杂难度建模) , 12课时。

第三, 认知设计。从感性到理性, 从简单到复杂, 逐层递进, 理论实践一体化, 逐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第四, 教法设计。采用“项目驱动”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所有课程内容的安排均围绕学习项目的完成来展开, 过程贯穿, 环环相扣, 理论实践一体化。

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采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有企业参观、项目演示、视频、多媒体、网络平台等。采用的教学过程为引入项目→布置任务→知识准备→实施任务→结构演示→项目评价。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60%, 其中出勤10%, 学习态度10%, 作业40%, 终结性考核的权重40%。

总之, 通过软件工程与Rose建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 能够很好的归纳总结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虽然, 在课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 但是, 它使得我有了一次课程内容研究的经验, 在以后的工作中, 我会抓住每一次机会去锻炼自己, 不断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潘志安, 袁瑛.UML与Rose建模应用[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 (2) .

[2]房丙午, 刘力.“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 .

高职软件工程 第8篇

“软件工程”是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软件工程课程开设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开发实用的软件系统所需要的基本思想、工具、技术、过程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管理分工。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以后从事软件开发、测试与维护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一般开设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此时的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了一个编程能力。但综合分析规划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并且工程化软件开发的意识还比较弱。提升学生的综合的软件开发能力除了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通过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锻炼和培养。因此,软件工程课程实验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软件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2 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课程内容较难讲授,理论部分过于抽象,实践部分学生分析开发能力不强,大部分精力转到了基本的代码调试上去了。经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2.1 软件工程的实验部分的综合性非常强

在软件开发的实验中几乎综合了所有相关课程的主要内容。开发者除了具有较强的分析抽象能力,还要熟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数据库、面向对象、开发平台、开发语言以及集成开发环境。对于这些知识在开发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然而学生分课程学习学到的只是单一的课本知识,而且没有系统化。

2.2 学生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

本课程的实验是属于实用工程技术,课本内容采用将知识点从具体到抽象、对实践经验进行概括总结的方法加以叙述,但是学生对实例并不了解,难以理解所讲述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2.3 在软件工程实验中,要求学生要明确分工和合作

然而现在很多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善于团队合作和沟通。导致实验前确定的复杂项目,又变成了每个学生的单独开发,项目一再缩小,无法培养学生开发实际项目的能力。

2.4 对于项目设置方面,很多同学反应项目过于落后

通过对我院近五年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走访调查的反馈信息来看,近一半的同学反映软件工程实验对后续的软件项目开发帮助不大,所学的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培养学生开发软件系统的工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沟通等能力。

3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向专家请教、向兄弟院校学习、总结个人在教学和实践中的经验,确定了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3.1 以项目代实验

用实际开发的项目来替代当前软件工程中设置的实验内容。这个项目具有一个的难度和深度,功能要求比较多,是一个接近实际的项目。我们学院选择的是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平台。所有的学生围绕着这个项目展开,一切以项目为中心。

3.2 模拟软件企业开发

一个软件企业的正常运行需要多方面人员的合作和配合,如市场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我们在软件工程项目实践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时有个真实的情境,通过模拟软件企业的运行,学习体会软件开发的流程、知识等。

因此,引入软件工程课程的模拟软件企业只需配备主要职能部门,学生就能进行仿真运行。这些主要的职能部门包括各种项目组,项目组的各个角色,例如:项目经理、需求分析师、系统分析师、架构师、软件设计人员、测试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将4位学生分成一组,以兴趣和个人发展方向为主要依据,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完成不成的任务。在软件开发不同阶段,每个学生可以进行角色的转换,以便充分学习软件工程各阶段角色任务管理和开发知识。

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软件企业的规定,执行考勤、日志、总结等实际工作环节。广泛使用协同工作平台,使软件开发过程规范、有序和可控。

3.3 开发文档标准化

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开发文档的国家标准GB8567-88来书写文档。提高学生文档写作能力和对开发各阶段任务的理解。

4 实践效果与总结

我院实行了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以来,相比较传统的软件教学方法来看,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管理能力和对整个软件工程整个过程理解的把握能力有很大提高,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对软件工程和其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

从毕业学生反馈来看,该方法能尽可能缩小学校课堂与企业开发实践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有效的缩短了学生进行软件企业的适应时间。

总之,针对软件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已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其教学思想和措施可为其他的课程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李伟波.项目驱动式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北京中国电力教育,2009(6).

[2]王延青,李海峰,林森,朱素霞,倪泽辉.软件工程系列课程设计的分组及选题策略框架[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8(8).

[3]宋三华,王娟娟.软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济南: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4]彭博.软件工程课程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研究[J].昆明:大家,2009(11).

高职软件工程 第9篇

高职教育培养实用性人才, 计算机专业软件工程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而软工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就不相适应。从而软件工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如何定位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学家及计算机教师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结合高等职业教学目标, 考虑计算机专业特点对高职教育中软件工程教学现状进行探讨, 并对当前软件工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提出有益的思考。

1 教学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不同于一般专业课程, 它为摆脱软件危机而生, 为适应软件行业发展而生, 既是理论课也是实践课[2], 然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发展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国内高职教育中软件工程课程的普遍讲授方法是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 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为辅[3], 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 总觉得只要掌握理论知识, 实践稍加训练即可, 从而造成知识资源的浪费, 延长人才培养的过程。

部分软件工程教师不及时更新自己知识, 教学计划因循守旧, 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有些学生没有理性定位软件工程课程, 又没有软件开发经验, 从而对教师的纯理论讲授难以理解, 因此很难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2 教学方法定位

软件工程课程并不是教会学生用某一个语言编写程序, 而是指导软件开发过程顺利进行的理念, 因此它的教学不同于某开发语言。同时软件工程课程又有极强实践性, 它的教学也不同于一般理论课程。因此软件工程教学必须有它独特的方法定位。

2.1 项目驱动

项目驱动是指用一个软件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学期开始, 教师可以把自己所做的项目演示给学生看,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这项目很有吸引力从而非常想知道如何实现。趁此机会教师要告诉学生:“这并不难做, 只要大家认真学习, 那么学期末大家都可实现这样成果甚至更好的作品!”。教学中教师可由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软件工程。

2.2 情景设计

不要永远把学生当学生, 让学生身临其境, 想象自己处于某项目环境中。教师可假设学生是某软件公司的一名员工, 接受的任务就是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教师可扮演技术总监, 来宏观指导学生。由此学生积极性很高, 他们几人一组为一个小的开发团队, 有的做需求分析师, 有的做软件设计师, 有的做编码、测试等, 从而对一个软件进行分析、设计与实现,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仅仅让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去学习软件工程, 还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软件公司气氛, 为离开校园步入工作岗位提前做准备。

2.3 教学课件

采取多媒体教学时, 课件制作效果非常重要。有些教师把书本上内容原封不动搬到课件上, 这是最不可取的;还有些教师把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写在课件上, 这也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课件应该多些图片, 少些文字。如果课件上大量文字, 那么不需要教师念给学生听, 学生有眼睛自己会看, 等他看完就没兴趣再听教师讲了。如果课件上文字少, 学生看到那些生动图片, 很想知道图片背后隐藏什么秘密, 所以会认真听教师讲课。因此课件少些文字多些图形能提高效率。

2.4 实训课程

实训操作与课堂讲授有很大不同。理论讲授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上机实训时学生处于主动方,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及创新,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达到由不知到知的过程, 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每次实训课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任务, 给学生实验指导书, 按时回收实训报告。

教师可以尝试这样对待学生实训报告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把报告亲自交到给教师, 教师当场修改并做出详细评价, 如果可以合格的话, 教师再征求学生意见, 看学生是否愿意修改, 如果愿意等修改后再评分, 如果不愿意就当场评分, 但这是在通过前提下。如果报告一塌糊涂绝对需要重新做。这样强迫学生认真对待实训。

2.5 考试模式

考试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习不是为考试, 而是为让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考试形式并不拘泥于试卷, 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各种有效的、真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考核。软件工程课程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仅用试卷根本考核不出什么。教师可换种方式考核:进行软件项目竞标。让学生三人一组给某个项目写项目规划书, 然后将规划书按标准格式修改到位, 然后三人中派出代表以软件公司竞标员身份在竞标场上以规划书为参考进行项目竞标, 而教师可以作为招标方代表身份出席,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和点评。

3 结语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型、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5]。高职教育中软件工程教学一定要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软件工程特点进行, 以训练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线, 结合教师正确教学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兴趣, 启迪学生思维, 提高团队协作与专业实践能力,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海朋洋.计算机职业教育的定位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13) :1~1.

[2]葛文庚.软件工程教学方法研究[J].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

[3]姚峰.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4]杨芙清.软件工程教育的思索与实践[C].全国高校2007年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高职软件工程 第10篇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对学生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养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编程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等。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胜任毕业后的软件开发工作。这些都对软件工程的授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这一要求与高职软件工程课程的现实授课情况有较大的差距。该文将探讨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在高职软件工程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以期为提高高职软件工程教学效果提供可行方案。

1 采用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软件专业普遍开设了软件工程这门课, 但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课程教学模式不合理,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教学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 且各个知识点缺乏有机联系, 学生难以对各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2) 实验多为单一的工具实验, 且为单人完成, 学生难以通过实验培养软件工程要求的核心能力。

3) 教师对软件项目管理的介绍较少, 且对于这一部分缺乏有效的实验环节, 故学生难以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技能。

要解决以上问题, 需要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完全颠覆以往传统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

模式。经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采用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一个合理、有效的举措。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指用一个完整的、真实有效的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贯穿、牵引软件工程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该软件项目的开发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

众所周知, 软件工程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工程化原则。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真实的项目来驱动, 各理论知识点、实践技能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 学生不可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工程化原则所需的技能。而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后, 将众多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合在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中, 开发一个软件项目的过程基本囊括了软件工程化所需的绝大多数知识和技能目标。

特别是, 软件项目由多名学生组成项目组, 分工合作完成, 这极大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而沟通合作是工程化原则所要求的重要能力。

此外, 由于学生要完成真实的项目, 且有时间、成本、质量上的制约, 故需要掌握软件项目管理的众多技能, 而项目管理亦是工程化原则所要求的重要能力。

所以,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解决上文中列出的当前软件工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或者简单地说,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用工程化原则的能力, 亦即达成软件工程课程的核心目标。实际上,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与当下流行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做中学”的精神是十分类似的。

总的来说, 在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 采用项目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合理的。

2 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教学模式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实训环节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对该三部分详细介绍如下。

2.1 课堂教学环节

虽然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项目, 但是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稍显薄弱, 以及软件工程课程本身的复杂性,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能尽快掌握众多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课堂教学环节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应采用一体化教学, 在机房进行。教师应从来自合作企业的众多项目中精选一个项目作为主教学案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这可以有效避免过去教学中众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散、缺乏有机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软件工程的各知识和技能目标。

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案例, 如在讲授人机界面设计时, 可在主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网站或应用系统作为案例, 引导学生对之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改进方案。

主教学案例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应是贴合实际、难以适中的, 且有一定的规模, 能基本覆盖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主教学案例是来自合作企业的项目, 但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求对其作适当的调整和裁剪。这对教师驾驭项目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主教学案例对应的项目与该文所说的“项目驱动”中的“项目”不是一回事, 后者是以学生为主体, 主要是通过课堂外自主学习以及实训环节来完成, 其时间跨度为整个学期, 各项目组学生在学期初就选定项目, 在学习软件开发相关阶段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完成选定项目的初步开发, 在实训环节再做最后的一些调整和优化, 这将在后文中加以详述。

课堂教学是以主教学案例为主线进行, 但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该案例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通过案例的深入学习, 为学生自主进行选定的目标项目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可以这样认为, 不管是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 (其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将在后文中介绍) , 还是实训环节, 都是为学生自主完成选定项目的开发而设置的。用项目组选定的目标项目的开发来驱动所有的教学环节 (包括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和实训环节) , 这就是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质。

2.2 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 实验环节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讲授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这里所说的实验主要是指章节实验, 章节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主, 还包含少量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3]。并不要求实验环节以一个项目作为主线来进行。实验环节的内容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安排,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与课堂教学环节都是在机房即一体化教学环境中进行, 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切换。一般说来, 如果讲授的某技能点比较简单, 教师可压缩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 以实验环节为主;相反地, 若某技能点比较复杂, 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则应相应延长。但应做到对所有的技能点, 都有实验环节作支撑。

实验环节应该规范化, 要通过实验任务书来规范和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书应详细列出实验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任务、实验方法和步骤、应提交的电子 (或纸质) 文档等。

2.3 实训环节

实训环节安排在学期靠后, 以一个学期16个教学周为例, 可将14周左右时间用于软件工程的课堂教学环节、实验环节, 2周左右用于实训环节。各项目组在实训环节最终完成学期初选定的软件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 表面上看, 实训环节时间很短, 但实训环节对应的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其实在学期初就已经开始了。在学期初, 教师就从来自合作企业的项目中挑选3~4个项目作为备选项目, 这些项目难易适中, 规模与主教学案例对应的项目相仿, 或比后者稍小。学生自由组合成5~6人的项目组, 从备选项目中选择其中一个项目来完成。教师可对项目组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 确保每个项目组都有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能力一般的学生, 有顺利完成项目开发全过程的可能性。

在课堂教学和实验环节的每一阶段, 项目组在学习教学案例的相关知识、技能点的同时完成选定项目的相应阶段的开发工作。比如说, 教师在讲授UML建模之后, 各项目组就会尝试对选定项目进行UML建模;又如教师在讲授使用某种工具对软件进行功能测试后, 项目组会尝试对选定的软件项目使用该工具进行功能测试。这些工作主要是在课后完成, 即项目组成员在充分掌握教师讲授的该阶段开发对应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点后, 有针对性地利用图书馆或电脑查阅一些资料, 再利用项目组成员自己的电脑来完成选定项目的相应阶段的开发工作。

到课堂教学及实验环节结束的时候, 各项目组的项目开发已经基本结束, 但为了给各项目组创造一个集中实践、交流的环境, 实训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只是这个实训环节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实训环节, 因为项目开发的大多数工作都已在之前完成。在实训环节, 各项目组经过了几乎是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 完成软件项目开发的各方面能力已经比学期初有很大提高, 对选定项目的阶段性任务的解决方案或成果文档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 还有可能对软件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及对系统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又或是通过更合理的测试方案发现软件系统中更多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等等。以上这些均是在实训环节中可做的工作。此外, 项目组的所有成员可以通过集中的实训环节充分交流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在实训环节的最后阶段, 应组织项目验收, 在项目验收之初, 每个项目组应提交项目的各种文档资料, 项目验收首先由各项目组的组长向教师及其他项目组介绍展示项目的整体功能及特点, 特别是展示有创造性的工作成果, 然后项目组中每位学生都应陈述和展示自己所做的具体工作, 最后是项目答辩, 教师以及其他项目组的学生可对该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项目组成员负责解答。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工作成果质量和答辩情况给出综合评分。

3 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案

采用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后, 考核方案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可采用如下的考核方案:出勤和课堂表现占10%, 项目评分占40%, 平时实验和作业完成情况占20%, 期末考试占30%。

其中,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主要放在项目验收和平时实验考核中进行, 而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则应主要放在期末考试中进行。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 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利用软件工程的原则进行规范的软件开发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采用项目驱动的高职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时, 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如, 教师应建立具备一定规模的教学案例库, 才能在软件工程各阶段的教学中更加深入浅出、收放自如;又比如, 为了让学生完成的软件项目既贴合实际, 又难易适中, 需要教师在选择项目、裁剪项目上下功夫;而且软件工程是一个飞速进展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和供学生完成的项目时, 应注意及时调整, 以融入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治昌, 等.软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7.

[2]曹薇.高职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 2008 (2) :134-136.

高职“桥梁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 第11篇

关键词:过程考核;桥梁工程;改革;素质

【中图分类号】U44-4

《桥梁工程》是三年制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应该能够熟练掌握桥梁工程的现场施工与管理、正确计算复核工程量,并能够按照图纸进行桥梁施工。我们的毕业生应该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桥梁工程》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平时成绩占30%,专业周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即卷面成绩,偏重于知识的掌握。而平时成绩大多来自于点名册,只要学生来了,点名到了,不管有没有听课,就算是在玩手机或者睡觉,平时成绩总是能拿高分。这种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与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教学过程不符,导致教师只注重考核成果,不关注考核过程,忽略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因此,改变《桥梁工程》的考核方式,突出过程考核,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共同提高,是道路桥梁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的考核方式弱化了期末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每个学习情境配合一次实训任务,学生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教师要求,完成具体的操作。考核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分为课前考核、课中考核和课后考核三部分,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接受考核,每个情境有不同的考核点,针对不同的能力和素质目标,确定出一套具体的考核体系,并且课中考核出现失误的同学,允许有课下补救的机会。下面我将针对《桥梁工程》一次课的设计来介绍具体的考核过程。

《桥梁工程》课程情境的设计是依托于具体项目上的,总情境设计为:2015年6月18日,余浦桃河桥开工。余浦桃河桥是一座8+10+8=26m的简支梁结构,8m跨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10m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我作为项目上的师傅,带着施工员小王一起来到了这个工地上,小王刚刚参加工作,实践经验为零。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将参与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按照桥梁的施工过程(基础—墩台—上部结构—细部构造),该门课被划分为17个任务,依托于13个具体的子情境设计。

在这里我选取了情境2.3:余浦桃河桥的下部结构施工全部结束了,验收合格,开始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李工让小王绘制施工方案中的板梁施工流程图,并安排人员进行施工。小王又将怎么开始呢?该情境对应的是课程的任务2.3:掌握普通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梁的施工方法。

1、课前考核(20分):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修养。学生进入教学楼开始,就已经进入了考核。考核内容结合我院“6631”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针对学生的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处理,如迟到、早退、穿拖鞋、背心、在教室吃早餐等等,出现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只有先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毕业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课中考核(50分):主要针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该任务下面又划分为三个子任务,三个子任务之间是递进关系,首先是课程引入:先给播长沙远大“小天城”的施工视频,19天盖成了57层楼房,从而引出两种常见的施工方式:现浇法和预制安装法。引出子任务1:确定余浦桃河桥的施工方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教师挨个提问,给定任务1的成绩。任务最后,教师总结现浇法和预制安装法的施工特点,并简单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最后确定余浦桃河桥采用预制安装法施工。接着引出子任务2: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确定用预制安装法了,那具体的施工流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分组,查阅资料,展开讨论,确定施工流程,并形成书面文件。接着是子任務3:学生修改施工流程图,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一份完整的施工方案里,除了施工流程,还有哪些东西呢?学生查阅资料,将施工方案补充完整。学生自愿上台展示,教师巡查并进行评价,此过程重点考察学生的科学耐心和胆魄急智。在此过程中,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提出了一个附加分的考核内容:主动要求当组长,并组织组员顺利完成任务的,加5分。

3、课后考核(30分):主要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课下将施工方案补充完整,教师对上交成果进行考核。如果学生该次课中考核出现失误导致分数较低,仍允许有附加分的补救机会。如学生去图书馆学习,教师可以在CRP系统中查到相应时间,可以加5分附加分,10分封顶。

结语:《桥梁工程》课程过程考核的改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将考核方式改革与课程改革、专业改革充分结合,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席攀锋.高职院校学生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社科纵横.2010

(2)孙志刚.对高职教育中采用过程考核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

高职软件工程 第12篇

软件工程的概念最早由西方北约组织的科研会议提出, 英文是Software Engineering, 简称SE, 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和设计模式等方面, 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 软件工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而被广泛地开设。

1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 很多软件服务外包公司在中国不断出现, 这些软件服务外包公司对懂得英语和国外一系列软件开发管理经验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因此现在高职院校很多计算机软件专业都采取了中外合作的办学模式, 将国外更加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与教学方法引入国内课堂, 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而且还有机会与国外的高层次院校进行对接学习, 这样一方面适应了市场对计算机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 拓宽了人才培养的途径, 另外一方面促进了开办中外合作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发展, 更进一步加快了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促进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以上的现状, 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中外合作课程往往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方式, 特别是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 也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中采用了双语教学的模式, 针对这种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具体的实践探索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中课程转化的实践与研究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中师资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践与研究、软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与中外合作对接的实践与研究。

2课程转化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中课程转化采用了新的创新实践模式, 课程转化主要采用的实践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专业的院校对接合作的同时, 国外院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专业教师会直接到国内院校, 与国内院校的讲授软件工程合作课程的教师面对面, 进行为期2周的封闭式的课程转化讨论, 这种封闭式课程转化讨论主要讨论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将国内外的不同教材进行比较, 确定更加适合高职类的面向实践面向职业的需求, 同时又不缺失软件工程精髓的教材, 讨论教学内容进度的安排, 确定最终的课程教学计划, 讨论教学内容, 确定哪些共同认为需要放进去的内容, 哪些根据实际和先进性而言需要删除的内容, 哪些需要借鉴国外的案例经验增加进去的新内容, 最后讨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以及相应的结合度与比例。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转化讨论实践, 经研究该方式, 得出该方式的创新之处与优势在于课程的整体教学不是由一方院校的教师决定, 而是由双方院校的教师共同探讨来决定的, 这种创新与实践的方式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深入与实质开展, 也有利于国内学生在真正授课时接收到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知识。在这种中外教师面对面的课程转化讨论中, 一方面国内的教师能够吸取国外教师所具有的先进的知识与技术, 另一方面, 国内教师会提出国内学生的特殊点与不同点, 与国外教师讨论针对国内学生的一些变动与适应性内容与方式, 这种课程转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真正为软件工程双语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容基础。

3师资培训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中师资培训采用了新的创新实践模式, 对于双语教学的国内教师, 在合作办学中最欠缺的是双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对国外的案例进行讲解, 高职院校会利用暑期的时间对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送他们到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双语教学的国外游学, 在暑期较长的培训中, 让他们接触到国外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师, 与国外的教学团队进行合作交流, 并且参观国外院校的软件工程实验室, 掌握他们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中使用的先进软件项目案例的实施情况与流程, 同时经由国外院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引荐到相关的大型软件公司进行参观实地考察, 比如当地的微软公司等, 这种具有直接接触与交流性质的师资培训实践方式是一种大胆创新, 虽然院校可能因此花费相对高昂的培训资金, 但是经过研究这种实践却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研究总结得出:双语教学的中方教师一方面能够通过游学使得英语教学更加流畅化, 另外一方面中方教师能够采纳吸取国外先进的软件项目实施方式与实践教学方法, 有利于高职院校内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的开展, 有利于回到国内对学生实施案例结合, 先进软件项目管理经验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

4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中采用了具有创新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本身软件工程课程目前比较注重对项目引入的同步教学, 在高职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中, 中方教师注重对新技术的引进, 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理念, 在教学中结合UML技术, 全程采用UML面向对象的统一建模技术结合软件工程的技术, 并将国外游学中学习到的大型公司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的课堂中, 在课堂中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将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理念与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与项目实施上, 分小组进行UML的各个阶段活动的开展, 每个小组按照项目经理、项目成员、SQA和项目文档秘书来划分, 项目中的学生要模拟真实案例进行各阶段UML的绘图和文档的书写, 通过实践项目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在前期理论知识讲解的授课初期, 教学进度放慢, 采用中文讲授为主, 专业术语英文讲授为辅, 及时总结归纳专业理论与术语, 而在教学后期实践与UML结合环节中, 随着学生在前期英语水平的不断锻炼与专业名词的英语不断熟悉, 教师以英文交流沟通讲授为主, 以中文解释为辅, 要求学生在各部分UML设计过程后进行分阶段答辩, 分阶段答辩中学生小组各个成员需要与教师进行双语沟通和双语ppt的演示与答辩, 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双语沟通能力,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更多先进技术的实践, 体现职业教育学做一体化的理念。经过研究得出:这种教学方法与方式能够体现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合理的原则又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实践与学做一体的教学理念。

5课程考核和中外对接的实践与研究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和中外合作对接采用了新的创新实践模式, 高职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的理念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这个掌握的程度又与课程转化中拟定的要求匹配, 要锻炼双语沟通的能力, 又要达到学以致用的水平, 因此课程的最终考核方式也比较特别, 将采用双语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模拟软件项目的最终评审, 模拟中方教师在国外大型公司中观摩到的项目评审的过程, 对整个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和最终阶段进行考核, 同时这个考核的分数根据各个成员在小组的分工与轻松程度逐一给分, 而且外方会在评审阶段与中方合作, 外方会派相关的教学团队教师来中国, 参与最后的课程考核, 而且整个课程考核的方式继续采用双语沟通答辩的方式, 考核的成绩可以作为一部分需要到国外院校继续深造学生的同门课程的承认学分, 这个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对接。

6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高职不断壮大的计算机软件中外合作办学队伍中, 采用双语教学的模式是一种主流, 特别是软件工程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实践方式, 一直是高职中外办学领导和双语授课教师关注的, 文章提到4种实践方式以及对其细化的内容阐述, 相信对高职软件工程课程中外办学的双语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摘要:在研究了中国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与相关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的基础上, 对高职软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详细阐述了4个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总结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中外合作办学,高职,软件工程,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竹林.软件工程与实践[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

[2]颜秋容, 谭丹, 李妍.电路理论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 .

[3]谢颖, 孙钦蕾.浅议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1) .

[4]林红.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问题探讨[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5]贾卫国, 储淑媛.也谈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3) .

上一篇:镜检红细胞下一篇:适应高中数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