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风险范文

2024-07-12

建筑施工风险范文(精选12篇)

建筑施工风险 第1篇

1 施工企业常见风险类型

1.1 工程所处市场环境风险

1)人为环境风险,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安全意识,加之其工程地点本身就是高风险环境,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安全事故,必将大幅增加企业工程成本。企业品牌的名誉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最终导致施工企业经济、社会效益双损。2)自然环境风险,建筑企业工程地点具有户外、露天、高空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等显著特点,恶劣的天气因素、工地地质条件等自然环境的不可预料性往往导致企业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侵害,导致企业经济损失严重。3)经济环境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资金来源往往具有等源化特点,银行贷款、企业融资、个人及其他多人参股等来源往往导致资金链的脆弱,一旦有所断裂对施工企业来讲将是致命损伤,企业经济效益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而且,市场始终是充满着变化的,汇率的波动、金融危机以及施工企业所用的物料、设备、劳动力等相关生产费用的价格变化也往往导致企业面临工程成本风险剧增。4)政治环境风险,社会在不断变化之中,各种政策的不断变化发展、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如战争、动乱等灾难性风险也往往导致施工企业无法有效规避。5)社会其他因素环境风险,建筑行业所涉及其他领域众多,牵涉社会管理部门等众多人员,相关人员之间的有效协调,将是施工企业顺利施工的保障。任何的协调不畅都将导致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风险,影响工程进度,导致企业效益受损。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欠缺,协调组织能力差也会带给企业无法预计的损失。此外,无法预料的偷盗行为也是让企业效益受损的因素之一。

1.2 工程管理所涉及风险

1)招投标风险。企业招投标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承揽项目工程的重要方式之一。因为企业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在诸如工程价格、工程质量、技术工艺、工期以及工程后期维护等方面都要做出协议承诺,而这些承诺都是要与企业效益挂钩的,因此也是一种承诺风险。招标文件是招标的主要依据,里面的投标须知、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质量、工程时间、工程量等都存在潜在的风险,投标单位需谨慎对待。2)项目管理风险。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重要、全面、系统的管理过程,其管理过程牵涉面广、受众多、项目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导致项目施工成本、质量、工期等一系列风险产生,最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3)人员管理风险。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多,人员结构复杂,工种繁多,深基础模板工程,吊装工程等高危险工作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增加了人员安全风险。此外,在施工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企业高层或某些重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流失,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管理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正确看待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因素,树立正确的防范意识,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做到全员防范,力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风险,以保证企业效益受到有效保护。根据工程总体的进度,防范风险存在于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三大主体位置。

1)在工程施工前也就是项目招投标前后阶段,项目单位要充分做好项目立项风险防范意识,在投标前要认真做好对项目所处国家、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政策法规以及包括业主单位的资金状况、支付信誉等各方面信息的分析论证;对招标文件要做好认真分析,找出里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应防范方法;做好项目现场勘探调查,认真计算分析各种施工要素等成本价格的合理性及预防范围,及时做好项目成本的风险防范。全体员工要树立牢固的风险防范意识,各施工人员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安全监理要时刻做到安全教育及安全监理工作,任何涉及危害施工安全的天气、地理、施工设备等因素都要做好事先预警,做好安全防范,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是项目工程中的重点区域。首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缩短项目工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质量的前提和依据。施工方案的制定,要以合同工期为重要依据,充分结合项目难易度、规模、施工条件等其他因素,制定几套施工方案提供比较加以选择,找到最佳的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此次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其次,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坚决实施严谨科学的工程成本项目管理。在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严格制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并严格按照成本计划实施,降低各生产资料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物料、机械设备、现场管理费用等各种费用。其中,合理组织、配备人员施工,减少窝工现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人工费用;对工程设备的管理要做到合理高效,正确选配合理利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都要列入施工计划之中,专管专护,尽量降低施工中所消耗的设备台班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减少设备修理的次数及费用;物料的管理要做到全员节约降耗,奖罚分明。由于物料费用占据了整个工程成本的60%左右,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此加强物料管理,健全收放料制度,实施三级物料管理,收料员、材料保管员、班组领料人员各司其责,互相监督控制。对物料实行限额领用,依据预算加以控制,按照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与施工班组最终结算,制定严格的奖罚措施,要从施工基层做起,树立全员节约意识,从根本上降低工程成本。其次,合理降低施工管理费用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又一关键,工程管理费用中,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各种办公用具费等所占比重较大,合理计划各项开支,严格控制各项费用。项目施工开始,应该根据工程预算及合同工期制定出合理的费用开支计划,逐一审核每一项费用指标,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对管理人员的各种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及购买各种用具费要严格控制审批,力图达到降低管理费用的目的。

3)项目施工完成后这一阶段要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工作,编制工程竣工决算方案,及时按照施工合同所注明的时间去办理决算送审手续。对于工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停工损失和项目设计变更部分及其他原因而追加的合同价款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以确保得到相应的结算和工程款。同时,项目部应及时做好工程保修预算,预算要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做到不漏算不多算。

4)依法索赔是施工企业在执行施工合同中转移风险的主要途径,是企业根据法律法规、合同规定在执行中不是由于自身的错误而是属于合同中对方应该承担的过错导致的损失,而向合同对方提出的经济补偿的要求。施工索赔是法律法规赋予当事人的权利,也是企业避免损失、增加利润的合理手段。

3 结语

建筑工程风险贯穿于整个工程前后,风险的防范是一项全员全过程的防范工作。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及时找到影响施工的风险因素,认真分析,收集相关资料,充分论证,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摘要:结合建筑行业资金投入大、周期长、涉及领域广等特点,介绍了施工企业的常见风险类型,分析了诸多风险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施工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对策,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郝莉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的探讨[J].四川建筑,2008(10):222.

[2]周建国.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刘俊颖,刘瑞平,葛若.组织学习型模式在建筑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5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第2篇

导致建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大致由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组成,有时几种因素相互交叉产生。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综合各类文献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人员的因素

1)作业者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既包括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执业资格,又包括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作业者的应变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一般来讲,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能识别和防范非安全因素|的干扰,否则就不行。

3)作业者的心理状态。包括家庭关系,同事纠纷,经济状况等。

4)作业者的生理状态。包括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体能、年龄、疾病,以及是否连续加班、酒后作业等。

5)作业者的工作心态。如责任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

(2)物的因素

指物的不安全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构配件的存放和加工,中小型工器具、防护性用品及所使用的动力资源(如电力、燃气、压缩空气、乙炔气、蒸气等)。

(3)工艺技术因素

指作业人员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正确,技术组织措施有无不当等,例如:对易燃、易爆材料的加工或遇有高温挥发性有毒气体产生的作业是否与电焊在同一工作面或紧邻工作面同时作业等。

(4)环境因素

指作业人员施工场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如夜间施工照明不足,或夜间照明产生眩光、重影;有无挥发性毒气产生的材料加工场地通风,换气不足;在狭窄空间内(如地下、深坑内)作业,导致通风换气不足;水位下作业面的防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或无备用品(件);工作面与周边无安全隔离区(带)等。

(5)建筑市场主体的因素及监管的因素

1)参建各方缺少以人为本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业主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往往只重视进度而忽视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而大部分承包商又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职工和农民工得不到应有的安全培训。

2)施工企业为安全生产所必须的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施工需要合格的工人、合格的工器具、符合标准的加工对象和能源动力,成熟的工艺技术及有完备的安全保障设施及劳动环境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投入,即构成施工安全的直接成本,是工程直接成本的组成部分。

3)施工企业追求利润,又往往以降低施工安全成本作为谋利的首选。施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不刻意降低成本,首当其冲的就是压缩施工安全成本。这是因为,此与实体施工中偷工减料不同:其一是降低施工安全直接成本并不影响工程实体的形成及其质量;其二是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是一种长期责任,而施工安全只在施工期内发生,倘若能侥幸幸免,岂不利莫大焉。

4)低价中标,实行专业分包及劳务分包过程中层层转包,由总包到分包再到作业班组基层第一线的施工队伍的承包收益中,已无力支付施工安全必要的费用。这不能不说也是施工安全形势严峻的又一原因。

探究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第3篇

【关键词】投标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质量安全风险

1.建筑施工企业的常见性风险

建筑施工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投资大、露天和高空作业、固定性、多样性等特点,存在着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概况、招投标、设备及材料供应、现场环境、气候条件等很多不利因素,会带给建筑工程很多风险。一个施工单位的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常见性风险在施工企业中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1合同履约风险

有些施工企业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很淡薄,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很少,在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可行性、合法性和风险性根本不清楚,也没有向专业法律人员咨询,经常签订了一些显失公平、存在缺陷的合同。所以,许多问题在履约时就会产生,如拖欠工程款、工程质量、原材料价格等问题,合同是施工企业所有风险的源头,合同如果“先天缺陷”,无疑会导致以后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

1.2质量安全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是质量与安全,“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建筑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企业资信、信誉等方面直接产生影响,社会信任度一旦下降,资质等级也就随之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根基也就失掉了。企业质量安全事故和问题一旦出现,带给企业的将是非常严重的后果。往往导致企业在拓展市场上的努力付之东流、前功尽弃,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带给企业的还有资质降低、信誉扫地,从而使企业在承揽工程和开展其他工作上都很被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危及。

1.3投标报价风险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严酷,施工企业为了获得较多的竞标机会,在参与工程项目的投标、承揽任务的过程中,常常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工程承包。建筑施工企业以低价中标,导致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在施工项目过程中假如管理不当,就可能出现亏本经营,工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企业信誉由此就会受到损害,陷入进退两难的危险境地。

1.4物资供应风险

因为工程项目建设具有投资数额大、时间长、规模大等特点,受宏观经济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建筑材料价格非常不稳定,尤其是钢筋、水泥等几种主要材料的价格具有较大的上涨的幅度,从而致使企业在材料这方面要承担极大风险。

1.5资金风险

眼下建筑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非常复杂,在财务活动中由于企业增加各种客观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还有风行的诚信危机,使建筑企业的资金风险加大了。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一旦资金链断裂,企业一定会在毁灭的边缘。所以资金风险与施工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在企业经营中施工企业无法避免拖欠工程款和垫资的情况,又一个重大风险因素又不得不承受。业主会将风险向施工企业转移,使很多施工企业要担负巨大的财务风险。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2.1防范法律风险,树立风险意识

有的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施工企业中,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非常淡薄,对市场竞争的复杂与多变缺乏预见,常常导致企业陷入“招投标陷阱”、“合同陷阱”,使企业损失严重。所以,企业的危机和风险防范意识要及时树立,要居安思危,各级领导在进行工程商谈接洽时、在制订企业的管理措施时、做出各类重大决策前,对这些的可行性、风险性要进行考虑,不要仅靠着个人的管理经验,而对专业法律人员的建议及意见应积极借鉴、参考。另外对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应不断加强,通过对金融财务知识、行业法规以及国家政策法律的学习,使员工的风险辨别能力提高,树立法律观念,避免员工的行为的盲目性,及时发现风险予以回避,努力把风险带来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2.2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工程做精做细

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质量与安全,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的内容也是质量与安全,只有提高安全质量管理,才能促进建筑企业持续生存发展,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所以,在项目施工中,企业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应建立健全,按照项目工程特点,规范施工,严格规章制度,积极开展标准化作业,始终坚持动态管理,把每个部位、每道工序都做精做细。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履行好质量监督职能,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不断强化,提高职工的防范能力和安全意识。

2.3 防范决策风险,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使企业在合同签订以及招投标时规避风险,企业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要由总经理负责,重大的经营决策必须由企业高层班子进行集体研究才可以决定。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是工程招投标,对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要充分考虑。另外施工企业必须认真研究调查所投的项目,筛选方案,对工程发包方要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其项目的有关审批、招标、资金、立项等情况,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合理报价。坚决放弃过低标价、不落实资金、条件刻苛的风险项目。

2.4实施合理的风险转移

对项目经营管理施工企业应进行合理的风险转移,在项目经营管理中,保险风险转移可以采用。风险是保险发展和产生的根本,保险是人们用来对付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补偿的有效途径。尽管保险方式有时会使生产成本增加,然而对管理风险方面的物力人力可以节约,在遇到情况时,能得到一定的补偿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使损失得到降低。

2.5防范资金风险,强化成本管理,

在目前市场条件下,要承接到工程就必须由许多的人力和财力要花费。如果缺乏成本控制就会出现亏损。在竞争中施工企业要想求生存图发展,成本管理就要加强,提高经济效益。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责任成本管理要大力推行,落实内部承包,控制以责任成本为目标,定期分析经济活动,使成本费用受控。

参考文献

[1]戴敏.浅析施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18期

[2]管荣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金融经济.2007年04期

[3] 赵静.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4]戴敏.浅析施工企业合同风险防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18期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控制的方法 第4篇

一、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抓手、以流程为纽带、以制度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针对施工行业特点, 纵向抓企业层面集约化、项目层面标准化、操作层面精细化的“三化”管理, 横向抓“三次经营”, 构建“网络状”的集成内控体系。通过“法人管项目”, 理顺各管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关系, 确保企业经营处于可控状态。进一步针对各项业务薄弱环节, 加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工作力度, 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二、科学进行风险识别和分级管理

针对内部环境的具体要素: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制定控制要点、控制措施和程序。

企业风险评估主要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分别展开, 结合企业目标和内外环境影响, 按照“设定目标—收集初始信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的程序, 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参加, 对企业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识别企业层面的主要风险, 然后进行分级归口管理, 建立企业风险数据库。企业各职能部门结合部门职责, 规范业务流程, 制定相应的控制政策和风险应对方案和控制措施, 建立并实施经营管理活动分析评价制度, 并跟踪、评价与改进, 确保控制活动持续有效, 尽可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三、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风险识别, 施工企业的主要风险有: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履约风险、工程分包风险、项目经理任用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企业文化风险等。

1. 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

施工安全与质量风险是施工企业的生命线, 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要重视安全生产投入, 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健全检查监督机制, 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不得随意降低保障标准和要求。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采用各种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重视岗位培训, 对于特殊岗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加强职业健康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维护, 完善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程序, 为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体系保障。加强公司安全质量两级管控职责的落实和监督, 在施工过程中加大对项目的监控力度, 确保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质量隐患。建立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加强施工现场日常演练工作;对已发生的安全质量事故及时严查原因,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2. 通货膨胀风险。

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 做好有关信息的搜集研究工作, 及时掌握国内外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主动调整公司自身发展方向和策略, 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作为生产经营的依据。原材料成本占工程造价的60%以上, 控制采购价格, 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加强提前准备应对风险的措施, 稳定原材料成本价格。可以通过采购协议、期货合约或远期合约等工具, 将原材料成本锁定在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

3. 履约风险。

企业应坚持理性经营, 从投标开始就要充分调查研究, 稳健经营, 理性承揽。针对工程特点、市场环境、业主基本情况等, 精挑细选投标项目, 全面分析, 科学论证, 确保从经济效益、技术难度、施工环境、业主条件等各个方面权衡利弊, 规避出现工程规模、施工难度与合同期限、内部资源不协调的投标项目。对项目的履约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力争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提高企业配置资源能力, 即提高设备容量和能力, 提高施工技术手段和能力, 提高人员素质等。科学调配现有资源, 做好在建项目过程控制。合理调配物资、设备和人力资源, 按照公司统一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 在公司范围内按市价调配。有效增加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 增加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项目施工人员整体素质, 加强项目整体施工能力, 科学整合施工步骤, 推行一体化施工,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总体施工能力。

4. 工程分包风险。

制定完善的工程项目分包工作监管制度, 规范项目分包工作流程, 实行分包商资信申报制度, 对分包商资质进行严格审核, 同时加强分包合同管理并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在业务开展过程中, 加强对协作队伍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组织其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安全条例规定进行施工作业, 严禁以包代管, 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的不足并予以纠正, 保持合作机制的顺畅。进一步规范分包工程结算和付款程序, 确保对工程项目分包工作的有效监管, 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 降低经营风险。

5. 项目经理任用风险。

项目经理工作责任心不强, 不懂管理, 不善外交或野蛮管理等带来工程准备不足, 管理失控从而导致工期滞后、质量控制不严的风险。项目是企业接的, 资金是企业出的, 最后, 因项目经理的管理不善导致亏损, 对企业十分不公平。企业应规范对项目经理的聘用和管理工作, 通过考核、推荐、竞聘等方法, 建立科学规范的项目经理考评分级管理机制和项目经理人才储备库, 注重项目经理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加强对项目经理的培养层次和梯度建设, 不断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从而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的职业项目经理人才。

6. 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企业加强对工程项目现场的动态管控, 适时进行施工进度预警, 根据现场情况加强安全质量管理, 实施红线成本管理, 定期进行项目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分析, 并加强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的考核。

7. 企业文化风险。

企业重视培养积极诚信道德的企业文化, 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心和认同感,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了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反应与适应能力, 促进不同背景的员工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进行企业文化、人际交往、有效沟通等方面的培训,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8. 竞争对手风险。

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在技术、人才、管理、规模、品牌等方面的优势, 强化并提升企业的技术优势和业务附加值, 不断开发新产品, 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保持公司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严格坚持施工质量管理, 积极开展技术创新, 在行业中打造公司品牌, 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建立重大风险防控预案

2012年企业内外部压力空前, 各类风险密集, 为有效规避风险, 合理地化解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系统分析, 加强风险预警工作。

1. 建立安全、质量管理及防控预案体系。

实行安全生产周报制、月度安全生产全例会制、安全生产抽查等制度, 使企业安全质量总体可控。

2. 建立项目生产进度管理信息预警体系。

对项目进度管理采用红、黄、绿三色进度警示管理制度, 每月对在建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分类管理。

3. 建立工程经济防控体系。

对劳务企业使用、分包合同签订、分包结算、现场管理、经济纠纷等进行了系统规定, 强化责任成本过程监控。

4. 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全覆盖。

5. 建立维护稳定工作体系。

企业两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下设劳务管理、工资发放、扶贫济困等工作小组, 实行信访处理首问负责制, 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 实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 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6. 建立内部审计防控体系。

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第5篇

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编制:

审批: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经理部

二O一六年二月 风险隧道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一、总则

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施工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本项目管理的隧道工程特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风险是指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本办法适用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格库铁路新疆S6标项目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

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安全管理目标

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2.1.1杜绝死亡事故、遏制重伤事故; 2.1.2负伤率小于10‰; 2.1.3杜绝重大交通、火灾事故; 2.1.4杜绝一般事故; 2.1.5尘肺检出率小于5‰; 2.1.6急性中毒发生率小于4‰。2.2环境管理目标:

2.2.1杜绝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2.2.2施工污水、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其 他环境因素控制在国家和行业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三、施工风险及安全防范

1、洞口工程

1.1、洞口开挖前,应先清理洞口上方剂侧方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疏通排水沟渠,排除积水。洞口边、仰坡上方的天沟应及时施作,对土质天沟隧挖遂作,不使水冲刷坡面。

1.2、仰坡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支护,严禁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门端墙处土石开挖应结合地层稳定情况、施工季节和隧道施工方法进行。

1.3、洞口开挖的土石方应避免因弃渣堵塞造成排水不畅、过大土压力引起山体滑坡、坍塌,以及对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

1.4、处于陡峭、高边坡的洞口应增设安全棚、安全栅栏或安全网,危险地段应采取加固措施。

1.5、当采用大管棚、注浆、地表锚杆等措施进行洞口地层加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棚施工时应遵循钢管吊装和使用时的起吊安全规程,并严格按钻机操作规程程序进行作业;

注浆作业时,应加强对注浆软管和接头的完好性和可靠性检查,施工人员应有完好的保护用品,堵管处理应采取先减压再处理的措施。

地表锚杆作业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卡钻,注浆人员要佩戴好防护用品。施工脚手架和作业平台应搭设牢固,设扶手栏杆,并有安全检算。

2、洞门施工

2.1、洞门应避开雨天和严寒季节施工,应及早完成。

2.2、基础必须置于稳定的基础上,当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时,必须结合具体条件采取加固措施。

2.3、洞门脚手架不应妨碍车辆通行。

2.4、洞门完工后,其周围边、仰坡受破坏的地方应及时处理。

3、超前地质预报

3.1、超前地质预报作业时应防止2.:工作面坍塌、找顶不彻底、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突水、突泥等。

3.2、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纳入现场施工组织统一管理,并应编制超前地质预报的安全保障措施。

3.3、对于地质复杂和较复杂的隧道工程,应选择有经验的队伍承担超前地质预报,3.4、对位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根据区域地质勘探资料,选择以钻探法为主,结合物探法、地质调查法的多种不同原理的预报方法,并对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达到相互补充、相互验证,提高预报准确率。

3.5、超前地质预报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安全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3.6、特殊地层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的隧道进行地质预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含有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特殊地段的隧道及存在高地温、地应力等地质问题的深埋隧道,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分析判断。

对含有瓦斯和天然气的隧道,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隧道地质预报时,必须先检测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应加强通风,符合标志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面。

3.7、通过煤系地层、金属和非金属矿区中的采空区时,应查明废弃矿巷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分析评价其危险程度及对隧道的影响程度。

3.8、地质预报工作应在找顶作业结束后(高应力区隧道应待工作面支护完成后)进行。开始工作前应观测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危险,特别是钻探工作面有。无危石存在,确保预报人员安全。

3.9、超强地质预报当使用台架时,设备应安装牢靠,操作人员应遵循高处作业的有关规定。

3.10、采用钻探法预报时,钻孔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编制钻孔作业指导书,开钻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采用电动驱动的钻机,施工用电由持证上岗的电工负责;孔口管必须安设牢靠;钻机使用的高风压、高压水的各种连接部件应符合要求;钻机前方应安设挡板,其他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域。

3.11、在可能发生突水突泥的地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斜坡和反坡地段施工,当其处在富水区时超前预报应做好钻孔突涌水处置方案,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必须安装孔口安全装置,并将孔口固定牢固,装上控制阀门,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钻孔;当地下水压达到一定数值后,应在孔口管上焊接法兰盘并应锚杆将法兰盘固定在岩壁上;对软弱围岩破碎带,应设置止浆墙;钻探过程中发现岩壁松软、掉块或钻孔中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常时,必须停止钻进,立即上报处理并排人监测水量;当发现情况紧急时,必须立即撤离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12、严禁在残孔内加深炮孔进行探测。

4、洞身开挖

4.1、隧道开挖前应编制开挖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括开挖方法、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隧道开挖应根据地质情况、断面大小、施工设备、工期等条件的变化,选择开挖方法;

4.2、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控制循环进尺,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并不应对初期支护、衬砌结构和施工设备造成损伤。

4.3、开挖完成后,找顶要彻底,开挖作业平台防护措施到位;爆破作业防护按有关规定要求执行。

4.4、隧道开挖接近贯通面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与统一指挥,当隧道开挖工作面距离接近100米时,必须采取一端停止作业并撤走人员和机具的措施,在安全距离处设置禁止入内的警示标志。

4.5、隧道开挖使用的作业台架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检算,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台架四周必须设置安全栏杆。4.6、隧道找顶必须在通风后进行,并有专人进行指挥,照明应有充足的光照度,找顶后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合格后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开挖工作面作业。

4.7、隧道在开挖下一循环作业前,必须对照设计检查初期支护施作情况,确保施工作业环境安全。

4.8、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应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炸药量,减少爆破对岩石的影响

4.9、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时,必须对围岩进行超前支护或预加固,并控制循环进尺。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根据情况及时变换适宜开挖方法。开挖爆破后,先用机械找顶,然后用人工找顶。

4.10、采用台阶法开挖隧道时,应根据岩石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

4.11、当围岩地质较差、开挖工作面不稳定时,应采用段进尺或三台阶错开开挖或预留核心土措施,必要时采用喷射混泥土或玻璃纤维锚杆对开挖工作面加固。台阶上部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并不的大于1.5米。

4.12、当围岩地质较差、变形较大时,上半断面开挖后立即施作锁脚锚管(杆)、扩大脚、临时仰拱等措施,控制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量。台阶下部断面一次开挖长度应与上部断面相同,不得超过1.5米。开挖后必须及时喷射混泥土进行封闭。当有钢架时,必须及时安装钢架并喷射混泥土,严禁拱脚长时间悬空。4.13、仰拱应控制一次开挖长度(不超过5米),开挖后应立即施工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4.14、钻孔前,必须由专人对开挖作业面状况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4.15、钻孔作业过程中,必须采用湿式作业,严禁在残孔中继续钻孔.钻孔作业中应注意工作面有无异常漏水、气体喷出、岩石变化等情况.4.16、凿岩台车工作前,必须检查泵、空压机、管路与接头有无漏水、漏油、漏气现象,确认各部位操纵杆、控制装置机仪表处于正常状态;4.17、装药作业前应对钻孔情况逐一检查,并检查开挖工作面的安全状况;装药时用木质炮棍装药,严禁火种,无关人员和机具撤到安全地点,作业人员禁止穿戴化纤衣物;4.18、使用电雷管时装药前电灯及电线应撤离开挖工作面;4.19、装药时应用投光灯、矿灯照明,开挖工作面不得有杂乱电线;严禁钻孔与装药同时进行;4.20、装药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现场,清点火工品数量,剩余的炸药和雷管必须由领取炸药、雷管的人员退回库房;

4.21、爆破前应明确指挥人员、警戒人员、起爆人员,并统一指挥;所有人员、设备撤离到安全地方并设置警戒标志.4.22、爆破后必须经充分通风排烟,15分钟后安全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主要检查有无盲炮、有无残余炸药及雷管、顶板及两帮有

4.23、无松动的岩石、支护有无变形火开裂灯,当发现盲炮、残余炸药及雷管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处理.5、装渣与运输

5.1、隧道内装渣与卸渣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围岩失稳坍塌;洞内照明光度不足;找顶不彻底;作业区机械、车辆对人的伤害;出渣车留车、倾翻、挂碰;粉尘及有害气体含量超标.5.2、隧道爆破后应及时进行通风排烟、照明、找顶和初喷混泥土等工作,确认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装渣作业.5.3、装渣作业应遵循下列规定: 装渣机械作业时其回转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装渣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开挖面围岩的稳定情况发现松动的岩石或有塌方征兆时,必须先处理再装渣;装渣时发现渣堆中有残留的炸药、雷管应立即处理;向运渣车辆中装渣时应避免偏装、超载;机械装渣的辅助人员应随时观测机械的运装情况,防止挤压.5.4、弃渣场应按设计进行施工,满足安全作业及环境保护要求。自卸汽车卸渣时,必须将车辆停稳制动,不得边卸渣边行驶,不得在坑洼、松软倾斜的地面卸渣;卸渣后应及时复位,严禁举升车厢行驶, 5.5、运输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 隧道运输最小行车限界不能满足或临时设施、支撑侵入限界;警示标志、联络信号设置不当,或有缺陷;进出洞人员不走人行道,不遵循有关规定;运输线路不按规定设置和维护;车辆装载不合理,超限、超载、偏载、捆扎不牢,人货混装;车辆运行时发生碰撞、檫剐、挤压等车辆伤害事故;

载人车辆缺乏安全保护措施车未停稳上、下人员.5.6、应在洞口、台架、设备、设施等位置设置信号和标志予以警示.5.7、运输车辆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不得人货混运,行驶过程中随时观察道路有无障碍和洞内其他设施、设备、临时支撑等有无侵线。

5.8、进出人员必须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5.9、车辆运输时,机械设备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使用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加强检查,按规定进行维修保养,保持机械状态良好与与运输安全;施工机械应采用带净化装置的柴油机械严禁汽油机械进洞;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施工作业地段的行驶速度不得大于5公里/小时;隧道洞口、平交道口、狭窄的施工场所应设置慢行标志,必要时设专人指挥交通;车辆接近

或通过洞口、台架下、施工作业地段以及前方有障碍物时,司机必须减速了望并鸣笛警示;在隧道内倒车或转向必须开灯鸣笛或有专人指挥.6、支护与加固 6.1一般规定

6.1.1、支护与加固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临时用电不符合要求、工作面光照度不足;找顶不彻底;围岩变形超限失稳、上循环支护强度不足、工作面坍塌;高空作业台架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失稳及安全性能缺失、下降。6.1.2、隧道支护工具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需要

6.1.3、隧道支护每道工序施工作业前均应对作业面进行检查,清除松动的岩石和喷射混凝土块;

6.1.4、隧道支护必须按初喷、架设钢架(钢筋网)、复喷、锚杆的程序施工。在爆破、找顶后,应立即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

6.1.5隧道支护施工质量必须达到有关标准规定的要求。超前支护应在完成开挖工作面的加固后进行,每循环之间应有足够的达接长度与初期支护有效连接。

6.1.6施工作业台架应按要求设计、检算与审核;台架应牢固可靠、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安全网和上下工作梯,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1.7特殊地质条件的隧道,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超前支护、预加固处理方案和安全保障措施。

6.1.8、应重点检查下列工作:

施工作业台架的设计、检算与审核程序; 各类工作台架使用前的验收程序; 审批超前支护和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 锚杆数量与施工质量(砂浆饱满度、抗拔力);

验收喷混凝土厚度、强度,钢筋网及钢架垂直度、间距;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质量;

预注浆加固围岩与止水的效果。6.1.9、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和工艺流程施工,负责各工序的安全检查,每次支护作业。6.2管棚和超前小导管

6.2.1、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作业台架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6.2.2、管棚和小导管施工前应检查钻机、注浆机及配套设备、风水管等施工机具的安全性能,施工过程中应确保钻机稳定牢靠,注浆管接头及高压水管连接牢固。

6.2.3、管棚和小导管施工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对开挖工作面进行安全观测。

6.2.4、管棚和小导管施工中应按作业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钻进、安装、注浆工作。

6.2.5、管棚作业换钻杆及超前小导管作业顶进钢管时,应防止钻杆、钢管掉落伤人。

6.2.6、管棚作业其吊钻杆及其他物件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统一口令,起吊范围内任何人不得进入。

6.2.7、进行管棚施工时应记录钻进的各项技术参数,观察钻渣排除和孔内出水情况,并于超前地质预备的结果核对。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6.2.8、管棚和小导管在运输时应根据运输机械、洞内临时存放场地大小、各类作业台架下净空限界确定运输长度和重量。6.2.9、管棚和小导管在作业台架上临时存放时,应根据平台设计荷载及安全性能检算结果确定存放高度和数量,同时应防止其滚落、滑下的防护措施。在洞内空地堆放除应采取防止其滚轮的措施外,还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6.3喷射混凝土

6.3.1.喷射混凝土作业前应清除工作面的松动的岩石,确认作业区无塌方、落石等危险源存在。

6.3.2.混凝土工作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用具。并避免直接接触液体速凝剂,不慎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6.3.3.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

6.3.4.喷射混凝土作业中如发生输料管路堵塞或爆裂时,必须依次停止投料、送水和供风。

6.3.5.喷射混凝土施工中应经常检查输料管、接头的使用情况,当有磨损、击穿或松托时应及时处理。

6.3.6.在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渗漏水进行处理,应将分散的渗水集中引出,严禁采用防水布或铁皮等遮盖材料大面积引水,造成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分离。喷射混凝土中采用特殊添加材料在有水地段直接作业时,应进行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推广使用。6.4、锚杆 6.4.1.锚杆的设置应沿隧道轮廓法线方向,倾斜岩层应与岩面或围岩主要节理面垂直。锚杆施工时应根据锚杆设置及围岩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锚孔角度及采用合适的钻杆和钻进方法。

6.4.2.钻孔钻进作业时,应保持钻机及作业平台稳定牢靠,除钻机操作人员外还应安排至少一人协助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罩等防护用品。

6.4.3.锚杆的类型、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中空锚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中空锚杆技术条件》的规定。隧道拱部不应采取从杆体中空进浆的普通中空锚杆。各种锚杆必须上垫板、带螺帽,垫板与锚杆间不应采取焊接连接;垫板应紧贴孔口混凝土,并随时检查锚杆头的变形情况,及时紧固垫板螺帽。

6.4.4.在围岩破碎、自稳时间短、地应力较大地段,应采用早强砂浆锚杆或早强中空注浆锚杆,亦可采取增加锚杆数量、选用高强锚杆、加大锚杆长度和直径、加大钻孔直径、提高粘结材料的粘结性能等措施。

6.4.5.全长粘结型锚杆应抽查锚杆的砂浆饱满度;预应力锚杆应抽查预应力施加情况。

6.4.6.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在锚固材料终凝前不得悬挂重物。

6.5钢架

6.5.1.型钢钢架应采用冷弯工艺加工,严禁采取气割、烧割等损伤母才的弯制办法;格栅钢架应采取胎膜焊接;所有部件连接应焊接牢固;加工的成品验收合格方可使用。6.5.2.隧道内搬运钢架应装载牢固,牢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6.5.3.钢架提升设备应有足够能力,埋设吊点应牢固。架设钢架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不得利用装载机作为安装作业平台。

6.5.4.钢架节段及钢架之间应及时连接牢固,防止倾倒,钢架背后的空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填充密实,严禁背后填充片石等其他材料;钢架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施作锁脚锚杆,并与之连接牢固,钢架底脚严禁悬空或至于虚渣之上。

6.5.5.钢架的垂直度必须控制,不符合要求的钢架应返工重做。6.5.6.当钢架侵入限界需要更换时,应采取逐榀更换、先立新钢架后拆除废钢架的方法,严禁先拆除废钢架后立新钢架或同时更换相邻的多榀钢架。

7、衬砌 7.1一般规定

7.1.1、衬砌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

临时用电不符合规定,作业面光照度不足衬砌时机选择不当,与开挖工作面距离过长,高处作业平台失稳、安全防护失效;施工机具安全性能缺失或下降;电线路短路,防水板施工引发的火灾及有毒、有害气体

7.1.2、衬砌作业面用电应符合临时用电的要求,其照明应满足安全作业的要求。

7.1.3、一般地段隧道施作衬砌应在初期支护和围岩变形稳定后进行;在浅埋、偏压、围岩松散破碎等特殊地段和洞口段应尽早完成。7.1.4、在软弱、破碎、高地应力、大变形的围岩地段,仰拱应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形成封闭环,并超前于墙拱衬砌,同时应合理确定与开挖和衬砌作业面的距离。

7.1.5、衬砌作业台架下预留通行作业人员、施工车辆以及安设风、水、电线路或管道的净空,应满足洞内车辆和人员安全通过的要求。

7.1.6、衬砌作业台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衬砌台车、作业台架组装调试完成应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7.1.7、衬砌作业台架、仰拱施工栈桥的移动,应有专人指挥,慢速移位,作业区严禁非作业人员和机械车辆通行、停留,非作业人员、设备、材料、工具等应撤离到安全地点。

7.1.8、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四周应设置安全栏杆、密闭式安全网、人员上下工作梯,衬砌台车及防水板施工作业台架还应配置灭火器,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1.9、衬砌作业台架、作业平台上的各类用电设备应有绝缘保护装置,电线路还应符合洞内临时用电规定要求。

7.1.10、运输机械应按规定线路及行驶速度要求,过往台架、栈桥时应加强瞭望,倒车作业应有专人指挥,驻停时应有制动措施及安全警示标志。

7.1.11、每项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消除安全隐患,保持作业场所清爽、通行无碍。7.2衬砌台车

8.2.1、衬砌台车应有出厂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7.2.2、衬砌台车的组装、拆卸应在洞外宽敞、平坦、坚实的场地上进行;当条件限制,必须在洞内组装、拆卸时,应选择在围岩条件较好和洞身较宽阔的地段进行。

7.2.3、埋设衬砌台车各类吊点、吊具应牢固可靠;组装、拆卸的吊装作用应符合起重作业要求。

7.2.4、衬砌台车组装完成后,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台车个连接部件情况,确保各连接部件牢固可靠,支撑系统、驱动系统应经调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7.2.5、就位后应按规定设置防溜车装置,按设计高程、中线调整台车支撑系统,液压系统应有锁定装置。

7.2.6、使用台车进行混凝土作业时应安排专人检查台车支撑系统安全性能。7.3防水板

7.3.1、防水板的临时存放地点应设置消防器材及防火安全警示标志,并由专人负责看管和发放。

7.3.2、防水板的铺设地段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7.3.3、施工时严禁烟火,钢筋焊接时,应设临时阻燃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

7.3.4、防水板作业面的照明灯具严禁烘烤防水板,其防水板间距离不得小于50厘米。

7.3.5、防水板作业时应指定专人进行观察安全状态。7.4钢筋 7.4.1、从事钢架加工和焊接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7.4.2、隧道内运输钢筋应根据作业台架下净空、洞内设施情况进行装载并捆扎牢固,固定可靠,防止发生碰撞和掉落。

7.4.3、衬砌钢筋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临时支撑系统等防倾倒措施,临时支持应牢固可靠并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作业人员与过往机械不得踩踏、碰撞。7.5混凝土浇筑

7.5.1、泵送混凝土管道安设及连接应符合规定,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其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管道的稳定性。

7.5.2、泵送混凝土管道堵塞时,应及时停止泵送,并逐节检查确定堵塞部位。堵管处应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违章作业。

7.5.3、衬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控制浇筑速度,浇筑压力不得过大,并保证两侧对称浇筑。

7.5.4、衬砌台车端头挡板与防水板、台车间接触面应紧密,挡板支撑应牢靠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检查挡板与支撑的安全状态和止水条安装位置。

7.5.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由专人检查台车受力状况,当台车出现变形等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应及时撤离作业平台,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恢复作业。

7.5.6、仰供应分段一次整体浇筑,并根据围岩情况严格限制一次施工长度,作业区应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7.5.7、仰拱施工应配备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栈桥等架空设施。仰拱施工栈桥基础应稳固,应进行防侧滑处理。栈桥两侧应设限限速警示标志。

8、监控量测 8.1一般规定

8.1.1、监控量测作业应考虑下列危险源:

监控量测方案不合理,元器件损坏,采集数据失真;

监控量测工作面不找顶,支护不及时。照明光照度不足;作业平台防护不到位,个人防护用品未按规定佩戴;

施工安全性评估不准。

8.1.2、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断面大小、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进行监控量测设计,在开工前做好技术交底,提供工程监测项目有关的技术参数,科学指导现场施工的监控量测工作。

8.1.3、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必须成立监控量测小组,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将监控量测纳入正常的施工组织管理并在监控量测工作前编制实施方案。

8.1.4、监控量测人员必须经过隧道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并掌握操作技术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8.1.5、监控量测时应配置安全员,在隧道监控量测过程中应设有安全岗哨。

8.1.6、监控量测作业区照明的光亮度必须满足数据采集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的需要。8.1.7、隧道施工过程中要妥善保护收敛的元器件,并有显著的安全标识。在岩爆地段埋设量测元器件,必需对岩爆妥善处理后进行。

8.1.8、隧道内观察应在开挖面和施工地段分别进行,开挖工作面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和绘制地质素描图、进行数码照相,详细填写地质情况记录表,并于勘探资料对比,隧道内施工地段应随时观察记录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得工作状态。

8.1.9、隧道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浅埋洞身段。洞外地表观察应记录地表开裂与变形、洞口边坡与仰坡稳定状况等情况。

8.1.10、隧道穿越浅埋地段时,必须做好控制爆破和地表监控量测设计,并加强地表下沉观察和地面爆破震动观察。

8.1.11、隧道开挖工作面的地址素描及支护状态,地表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描述,应每掘进循环一次记录一次,必要时对地表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8.1.12、使用的作业平台等必须安设牢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8.2施工安全性评价

8.2.1、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施工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与建议。

8.2.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适时分析和阶段分析。每天根据监控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原则上按周、月递交报告,当情况特殊时必须紧急报告。检测实施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反馈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并迅速处理。

8.2.3、根据量测结果,必须按施工安全评价流程开展工作。8.2.4、根据位移控制基准,应按施工安全评价分等级进行管理。8.2.5、根据施工安全评价确定的管理等级,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8.2.6、地表沉降基准控制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

8.2.7、当出现变速加剧、应力和应变急剧增大并接近控制基准值,以及通过观察发现结构开裂与渗漏水异常、钢架压曲等情况时,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实施结构加固和补强措施,必要时可暂停施工。

9、施工排水 9.1一般规定

9.1.1、施工排水作业区应考虑下列危险源、危害因素: 富水软弱围岩、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排水设备不足或损坏、排水能力不够;

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施工用水浸泡地段;洞口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

有水地段电缆线破损漏电;

施工排出的水质不符合标准,污染环境。

9.1.2、隧道施工应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涌水淹没洞室,危及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9.1.3、隧道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计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情况,估计水量,直到排水措施方案。

9.1.4、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处理并及早修建洞口排水设施,防震地表水渗漏及冲刷边仰坡及危及结构和施工安全。

9.1.5、洞内施工排水沟应经常清理,保持畅通,防止淤积。9.1.6、洞内反坡排水应采用机械排水,并符合下列规定: 排水方式应根据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线一次或分段接力排除洞外;

积水坑容积应按排水量合理确定,其位置应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的功率应大于排水量的20%以上,并应有备用台数;

9.1.7、在膨胀岩、土质地层、围岩松散地段,应铺砌水沟或用水管槽排水,洞内施工用水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

9.1.8、对富水软弱破碎围岩、岩溶等有涌水突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批后实施。

9.1.9、隧道内有水地段的高压线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铺设,照明必须采用安全电压及防水灯头和灯罩。施工现场用电线、电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确保绝缘良好。

9.1.10、隧道内排水应重视环境保护,经过处理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可排放。9.2斜井排水 9.2.1、斜井施工时,必须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并保证抽、排水设备的完好。

9.2.2、斜井掘进排水,应采用边掘边排的方法。当遇到涌水量较大的含水层、断层或裂隙涌水时,应采取分段截排水的措施。

9.2.3、斜井的井底应设排水泵站,采用相应扬程的抽水机将围岩裂隙水和施工污水经管路排出井外。排水泵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设在铺设排水管的井身附近,并应与主变电所毗邻; 洞室应能满足水泵、排水管、起重设备安装及运输要求; 泵站应留有增加水泵的余地,必要时,应辅以局部堵水、综合治理或选择潜水泵排水等其他治水措施;

9.2.4、斜井井下排水泵站的水泵及排水管,应根据隧道设计涌水量、水质和扬程等因素确定。

9.2.5、排水管的管材应根据水压、水质和敷设条件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排水管沿斜井敷设,当压力大于1MPa时,不应采用铸铁管。

10、通风、防尘与风水电供应 10.1通风与防尘

10.1.1、通风与防尘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供风量不足,通风不畅;隧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粉尘超标;通风系统破坏。

10.1.2、隧道施工掘进长度超过150m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10.1.3、隧道施工通风应纳入工序管理,成立专门的通风班组,由专人负责管理。通风方案应经过专项审查,经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10.1.4、隧道施工应保证对每一作业人员供应新鲜空气不小于3m3/min,采用内燃机械作业时,供风量不应小于3m3/(min〃kW)。

10.1.5、隧道施工通风的风速,全断面开挖时不应小于0.15m/s,在分部开挖的坑道中不应小于0.25m/s。

10.1.6、长及特长隧道施工应有备用通风机和备用电源,保证应急通风的需要。

10.1.7、通风机、通风管安装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通风机控制系统应装有保险装置,当发生故障时应自动停机;通风管沿线应每隔50-100m设立警示标志或色灯;人员严禁在风管的进出口停留;

通风管安装作业台架应稳定牢固,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0.1.8、隧道施工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并配备专用检测设备及仪器,按规定时间测定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

10.1.9、隧道施工人员应配备防尘口罩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洞内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保障健康。10.2供风

10.2.1、供风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空压机附件失效;高压风管管材不合格,高压风管使用中有破损、漏风。10.2.2、空压机站应有防水、降温和保温设施,并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

10.2.3、空压机的使用、维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储气罐、安全阀、压力表应按规定进行检验;使用前应检查空压机的安全状况,确认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维护,确保安全运转;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并作好交接班记录,值班人员不得随意离岗;运转过程中不得随意松动、拆卸任何管路附件和接头,防止设备内带压的气液混合体溢出伤人;检修或维护时必须停机、切断电源并排尽压缩空气,同时将配电箱锁闭,并悬挂“严禁合闸”警示牌,防止意外启动导致人员及设备的损伤。

10.2.4、高压风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高压风管的材质及耐风压等级应满足相应要求,不得采用伪劣或不合格管材;

高压风管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当有裂纹、创伤、凹陷等现象时不得使用,管内不得留有残余物和其他脏物;

洞内高压风管应敷设在电缆、电线路的相对一侧,不得妨碍运输和影响施工。

高压风管应敷设平顺,接头严密,不漏风。风管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风管拆卸必须在空压机停机后进行。

10.2.5、供风系统使用过程中应设专人负责检查和维护,对漏风管路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10.3供电

10.3.1、供电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作业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隧道施工照明不足; 高压输电线路距人行道安全距离不够; 电缆线破损或线头裸露; 电工作业人员防护不当。

10.3.2、隧道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供电线路应采用380V/220V三相五线系统;

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得大于36V,成洞地段可采用220V;低压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大于10%。

10.3.3、隧道内供电线路布置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成洞地段固定的电线路,应用绝缘良好的塑料绝缘导线架设;施工地段的临时电线路应采用橡套电缆,并应挂设在临时支架上;竖井、斜井应使用铠装电缆;

照明和动力电线路安装在同一侧时,必须分层架设;电线悬挂高度应为:电压380 V时不小于2.5m,10kV时不小于3.5m;

涌水隧道的电动排水设备,以及斜井内的电气装置应采用双回路输电,并有可靠的切换装置;

V低压变压器应设在安全、干燥处,机壳接地,输电线路长度不得大于100m;

动力干线上的每一分支线,必须装设开关及保险装置。严禁在动力线路上加挂照明设施。10.3.4、在隧道内设置10kV变电站,应符合下列要求:

变电站应设置在干燥的避车洞或不使用的横通道内,变压器与周围及上下洞壁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00mm;

变电站周围必须装设防护遮栏和警示灯,悬挂“止步,高压危险”或“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安全警示牌;

变电站应采用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或相同电压等级的油开关柜,不应使用跌落式熔断器。低压应采用成套组合电器或带有断路器的低压配电盘。

10.3.5、隧道施工用电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双电源或自备电源。自备发电机组与外电线路必须电源联锁,严禁并列运行。

1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段隧道 11.1一般规定

11.1.1、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地质隧道施工作业应考虑下列主要危险源、危害因素:

专项项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开挖方法选择不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分析判断不准确,初期支护施做不及时,支护强度不足;量测数据失真,信息反馈不及时;瓦斯隧道施工机械设备、检测仪器未按规定配备,瓦斯浓度检测工作不到位,通风效果差。

11.1.2、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1.1.3、隧道施工前必须针对不同风险源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施工中应有足够的抢险、急救物资储备。11.1.4、隧道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地质预测、预报方案并组织实施,并根据地质预测、预报的结果及时调整隧道施工方案。

11.1.5、隧道施工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当发现围岩和支护体系变形速率异常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将全部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11.1.6、每道工序作业前,应由当班安全员用班前安全讲话的形式,将作业风险和安全措施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并按安全措施执行。11.2富水软弱破碎围岩

11.2.1、隧道施工前,必须根据地质条件、埋深及地下水情况,选用地表注浆、超前帷幕注浆、降低地下水位等技术措施进行处理,评估

达到要求后方可开挖。

11.2.2、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现浑水、携带泥沙、顶钻、高压喷水、水量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1.2.3、隧道施工时应按设计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加强初期支护的强度,尽早闭合成环。

11.2.4、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及时埋设监控量测点,并取得基准值,按要求开展监控量测;及时根据量测结果,评价支护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11.2.5、衬砌背后的排水盲管必须顺畅地连接到隧道排水沟,防止地下水在衬砌背后积聚对其形成压力。11.3风积沙和含水砂层 11.3.1、隧道通过含水砂层时,应将防水工作放在首位,可采用注浆、冻结等方法止水、固结。

11.3.2、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风积沙隧道开挖应遵循“先加固、后开挖”的原则;含水砂层隧道开挖应遵循“先治水、后开挖”的原则;

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根据其断面大小,应采用台阶法开挖,并应控制一次循环进尺长度;

开挖后应及时监测拱部支护的实际下沉量,当预留变形量过大或不足时,应及时调整。

11.3.3、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采用注浆方法固结砂层,以插板作超前支护;

支护应及时,边挖边喷射混凝土封闭,遇缝必堵,严防砂粒从支护缝隙中漏出。

11.3.4、含水砂层开挖地段,应采用排水管或其他设施将水引至已二次衬砌地段排出洞外。排水时,应采取过滤措施,防止砂粒被排走引起坍塌。

11.3.5、风积沙和含水砂层隧道的二次衬砌应及早施作。11.4岩爆

11.4.1、对可能发生岩爆的隧道施工中,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围岩特性、水文地质情况等进行预测、预报。

11.4.2、中等以上岩爆隧道,应选择以机械作业为主的施工方案,采用凿岩台车钻孔,用机械手喷射混凝土。11.4.3、岩爆隧道应根据岩爆强度大小进行分级,并针对岩爆级别分别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中等岩爆地段,应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15cm范围的边墙及拱部,钻设注水孔,并向孔内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强烈岩爆地段,应采用即时受力锚杆,同时挂设钢筋网和柔性防护网,防止岩爆落石。应在开挖工作面上钻应力释放孔或掘进小导洞,使岩层中的高地应力部分释放再进行隧道的开挖;应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锁定开挖面前方的围岩。

11.4.4、岩爆隧道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岩爆地段的具体情况控制,并不应过大;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使隧道周壁圆顺,降低岩爆发生的强度;

采用机械手进行网喷纤维混凝土;

在拱部及边墙布置预防岩爆的短锚杆,挂网喷射纤维混凝土。11.4.5、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岩爆,应立即采取下列处理措施:应停机待避,待检查确认安全后进行开挖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的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山鸣等;

增设摩擦式锚杆(不能替代系统锚杆),锚杆应装垫板; 及时增喷混凝土,厚度为5-8cm;

施工机械重要部位应加装防护钢板,避免岩爆弹射出的岩块伤及作业人员和砸坏施工设备。11.5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 11.5.1、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断面可采用圆形断面椭圆形断面。11.5.2、膨胀性围岩浅埋地段,对于地表低洼集水处,应先采取充填黏土隔水,并形成流水坡等措施措施处理,快速排走地表水。

11.5.3、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采用机械、人工等非爆破开挖方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控制开挖循环进尺和炸药用量,同时应确保开挖断面轮廓圆顺;

开挖后应及时进行支护,封闭暴露的岩体,施作临时仰拱或横撑,支护应尽早封闭成环。

11.5.4、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根据具体情况加大20-30cm的预留变形量,避免因侵入限界而造成初期支护的拆除;

初期支护应做到“先放后抗、先柔后刚”,并可分层施作、逐层加强; 膨胀性围岩隧道开挖后应尽快初喷混凝土封闭岩面,控制含水量发生大的变化;

应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喷纤维混凝土、长锚杆和钢架组合的支护结构。初期支护应与围岩密贴,保证初期支护城河与围岩同步受力和变形。

11.5.5、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时,应控制施工用水,加强施工用水管理,防止岩面被水浸泡。

12、逃生及救援 12.1一般规定 12.1.1、隧道施工前,对下列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或应急预案: 隧道内火灾、坍塌等风险,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其他自然灾害(大雨、强风、雪、雷、地震)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12.1.2、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简述工程概况;预测、辨识和评估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对内、外部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规定应急救援各方组织的详细职责;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要求;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制定具体详细的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保护生命、财产和环境安全的应急措施。

12.1.3、参建各方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12.1.4、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12.1.5、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12.1.6、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12.1.7、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12.1.8、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旋转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

12.1.9、隧道施工期间通信系统必须保证畅通,必要时应采用远程监控系统,及时掌握现场情况。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必须在现场各应急组织相关部门、洞口值班室、开挖工作面及其他必要的地方设置通信设备;使用带电源的通话装置应配备备用电源,保证停电时不影响使用;通信设备应采用洞内有线电话,并保证其性能可靠。

12.1.10、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桌面演练或模拟演练。演练前应结合施工环境改变和以往演练的情况制订计划,演练后应及时评审,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12.1.11、隧道内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应急救援培训。应急救援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对健康的危害;熟悉应急救援程序;掌握必要的自救及互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主要及备用逃生路线、集合地点及各种避难急救场所位置;了解各种警报含义,掌握警报设备、通信装置、避难器具等的使用方法。12.2应急救援

12.2.1、当隧道施工中发生险情时,应迅速作出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并按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同时根据下列各项要求,迅速开展事故的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等有关应急救援工作。

值班人员和安全负责人应立即通过警报装置通知隧道内所有作业人员紧急撤离;现场最高管理者应负责指挥疏散撤离,各级调度人员应坚守岗位,保持通信畅通,及时反馈人员撤离及险情出现情况等信息;应及时上报地方政府或相关救助部门,请求紧急救援, 做好相关配合工作;现场应采取安全警戒线或隔离措施,防止其他人员进入危险区域,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事故物证,调查引发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责任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工程处理措施,上报建设、设计、监理和相关单位,按批复的方案对事故进行处理。

12.2.2、隧道内发生爆炸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切断洞内所有施工及照明线路电源;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确认人员伤亡情况;立即报告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并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派专人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组织人员现场勘察,立即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非救护队成员不得进洞抢救,救护队在执行任务前,必须了解事故性质,并制定侦察工作的安全措施,方可进入事故区进行侦察,救护队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开展抢救工作,严禁个人单独行动;可供临时处置的供氧呼吸机、清洗器具、急救箱、担架等医药卫生设备及时到位;救助受困人员至安全地带、撤离施工设备;事故处理救护基地,应设在安全区附近新鲜风流中的安全地带,对受伤的人员进行临时处治,防止伤势恶化;应立即与当地医疗单位联系,将受伤人员就近转送医院治疗;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3、隧道内发生突涌水险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应即令工人停止工作,撤至安全地点,同时应对出水部位、水量大小、变化规律、水的浑浊程度等进行观测记录,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上报监理;在爆破作业后突然发生特大涌水,当洞内设有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关闭防水闸门,按既定的逃生路线进行洞内人员和机械设备的撤离,并利用防水闸门处安设的大功率抽水机对突涌水段进行抽排水;当洞内未设防水闸门时,作业人员应按既定的逃生路线立即撤出;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发生特大突涌水,开挖工作面人员应立即沿逃生路线迅速向洞外或避难所撤离,同时启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信号,迅速切断电源,启动应急照明,当涌水量较大时,人员可利用事先准备的救生圈、皮划艇等进行逃生;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突涌水保持稳定后,利用大功率抽水设备进行排水;在涌水量及水压降低后进行机械设备的急救;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突涌水进行封堵及事故处理。12.2.4、当隧道发生塌方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立即停止施工,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同时清点施工人数;必须按事故分级规定迅速向上级有关单位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单位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组织无关人员撤离事故现场;当隧道塌方造成人员被困时,参建各方必须在调查清楚塌方发生的部位、规模、被困人员避难位置等具体情况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救援方案,防止二次灾害发生,可选择从联络通道、隧道另一端、隧道侧面、洞顶等处快速开挖一个断面合适的小导洞,将被困人员尽快救出;在开挖救援小导洞的同时,应利用高压风管等现有条件继续与洞内被困人员保持联系,并向洞内供风、供氧、供应食物及药品等;被困人员救出后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救治;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5、当隧道内发生火灾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及时启动报警系统;起火初期,当火势不大,未对人与环境造成较大威胁时,应运用平时培训演练的技能,就近采用灭火器、水管等消防器材,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将火扑灭;当火势失去控制时,应判明方向,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组织作业人员按逃生路线向洞外或附近避难所撤离;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对遇险、受伤人员组织急救;事故调查及处理。

12.2.6、在可能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施工时,应有计划地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 随时收集气象和地质资料。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对施工现场进行警戒检查并采取防护措施。

在警报解除后,应确认无危险源方可进行作业。为防止大雨造成的灾害,隧道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1)当洞口地质地形可能因降雨引发泥石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2)机械设备应尽早向安全场所转移或进行拆除,防止水淹、倾倒;3)可能发生漫水、沉陷或垮塌的地方,应进行加固处理,并设警示标志。(1)在遇强风、暴风时,对各种大型机械应采取防止倾倒及滑跑措施,对临时设备、脚手架等应采取保护措施。

(2)在跨冬季作业时,为了防止雪灾,施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1)施工设施不应设在可能发生雪崩的地点;2)必须对相关道路和施工用地进行除雪,保护车辆及人员安全,防止临时设施倒塌;3)对道路必须设置警示标志。

(3)为防止雷击造成的灾害,应设置雷电报警器和避雷针。当有雷击危险时,隧道洞内外应立即停止爆破作业,作业人员应退避到安全场所。

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特点;风险管理;对策

建筑工程的项目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投资大、工期长,需要大量的不同专业的人员参与,内部和外部的影响条件和因素众多,因而面临的风险也比其他行业为多。建筑物在施工中处于最薄弱状态,在施工中具有更大的风险。施工风险将对业主和承包商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因此要加强建筑施工项目中风险管理工作,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掌握风险识别技术,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

一、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特点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多元性,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很多,但不能孤立单一的看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各个项目施工组织需要相互合作,这其中有业主,承包商,供应商,工程咨询公司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这也就造成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多元性。为了尽量降低施工项目的风险,建设单位应当学会识别能及时提供帮助共同分担风险的单位。

2.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不可抗拒性,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不可抗拒性主要体现在一些外部风险因素的客观存在上,因为这些客观的外部因素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要是一些自然灾害,山洪、泥石流、台风,暴雨及地震等。这些因素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无法避免。当然还有一些无法预知的施工管理人员或施工技术人员可能犯的错误,这些同样增加了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不可抗拒性。

3.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易变性,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易变性就是项目风险容易随着在外界条件或者其他事件对其产生影响而发生改变时,造成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变化。有时这种风险的变化很难预料,给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困扰。在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者的分析项目风险能力、项目风险识别能力、项目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项目风险预防能力在不断攀升变化的情况下,建筑施工项目发生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力度就容易引起变化,结果就是管理者要对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变化了的施工情况

二、建筑常见的施工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较多,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因素也较为复杂,因而对风险进行识别关键,不同种类的风险因素有着不同的特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经济领域中导致企业遭受损失的风险,一般情况下,由于经济有一定的规律性,经济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通过充分地了解相关的经济知识,加强信息收集及调研工作,采用一定的经济分析手段等一系列的措施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施工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但由于在实际中,经济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变异,因而除了对施工地区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外,还应对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广泛地收集国际金融市场信息数据,提高经济发展趋势预测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规避风险。

2.技术性风险,技术性风险主要包括设计技术的风险、施工技术的风险、生产工艺及其他风险等。具体来说是设计技术的风险包括:设计内容不全、设计缺陷、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施工技术风险包括:施工工艺的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应用新技术新方案的失败,未考虑场地情况等。

3.人员能力与素质,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施工管理人员很少系统学习风险管理知识,在项目风险、合同管理、计算机应用、风险管理技术等方面认识相对较差。在实际的施工管理当中,施工单位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够,仅配备相关安全员,而这些安全员大多学历素质不高,仅依靠长期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为依据来判断风险,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浪潮,这种凭直觉实现管理的方式,抵抗风险的能力可想而知。

三、加强建筑施工项目的风险管理有效对策

1.回避风险大的项目,选择风险小或适中的项目。在项目决策时,要放弃明显亏损的项目。对于风险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成功把握不大的项目,不参与投标、不参与合资。甚至有时在工程进行到一半时,预测到后期风险很大,必然有更大的亏损时,可采取中断项目的措施。

2.加强合同的风险管理。工程合同既是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签订合同要始终坚持“利益原则”。承包人有权签订一个平等互惠的合同条款,这是承包商减少或转移风险所需坚持的最基本原则。项目的管理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学会从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对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否则,风险将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合同是合同主体各方应承担风险的一种界定,风险分配通常在合同与招标文件中定义。例如在FIDIC合同条件中,明确规定了业主与承包人之间的风险分配,如果业主的合同条件与FIDIC合同条件不同,应进行逐条的对比研究,分析业主为什么要修改这一条,是否隐含着风险。

3.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干扰,各种风险因素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应通过组织协调和风险管理,对施工项目目标进行动态控制。

(1)风险控制和预警。风险监控和预警是项目控制的内容之一。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捕捉风险前奏的信号,例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工期和进度的跟踪、成本的跟踪分析、合同监督、各种质量监控报告、现场情况报告等,了解工程风险;在工程的实施状况报告中应包括风险状况报告。

(2)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影响。风险一经发生则应积极地采取措施,降低损失,防止风险的蔓延。在风险状态,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主要包括:控制工程施工全过程,保证完成预定目标,防止工程中断和成本超支;迅速恢复生产,按原计划执行;有可能修改计划、修改设计,按工程中出现的新的状态进行调整;争取获得风险的赔偿,例如向业主、保险单位、风险责任者提出索赔等。

4.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风险防范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发展前途和生存环境,所以施工单位安全风险的防范在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全方位,多层面的从引发安全风险的众多层面和众多环节中去控制施工管理风险,安全生产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必须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事故风险,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

5.加强风险评估及规避工作。在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应当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可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对项目施工可面临的各种可能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分析、控制和监督,并根据相关结果制定风险规避对策方案,从而为风险有效管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建筑工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的风险管理研究,他不仅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而且许多与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性、进度以及相关的效益都是与建筑工程的施工的风险管理研究密切相关的,所以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关键在于不断被更新和补充建筑工程的施工的风险管理相关措施、方法,并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解决,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行对施工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调整才会取得更加卓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兰凌.试析施工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5).

[2]何亮.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安全风险控制与管理决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9).

[3]倪洪剑,徐洁.浅议建筑施工项目工程管理的风险控制[J].商情,2012(23):222-22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及管理措施 第7篇

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相比其它行业安全风险的特点是广泛性、突发性、可变性等等特点。广泛性是风险无处不在以超越人主观意识存在, 人类一直在寻找控制风险形成, 但是直到今日人们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突发性是指风险发生是瞬间产生, 另外不可确定的因素众多无规律可循。可变性是指在施工项目的过程中、各种可能造成建筑施工项目安全风险形成的因素不断波动变化, 随着建筑施工项目的不断运行, 通过有效的施工管理手段有些风险会被消灭除, 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不可预知的新风险。坚决杜绝野蛮施工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达到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

2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和识别

在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预测中我首先要理解风险量。风险量是指不确定的损失程度和损失因素发生的概率, 既然存在着事情发生的概率那就是可以控制和预测的。怎么样预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要根据建设施工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依靠科学方法进行判断, 注重运用科学理论依据转变凭靠施工经验来判断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专家学者通过了长时间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怎么样预测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这些论文方法实际运用效果都是相对成熟的我国很早就开始了运行用, 建筑施工企业结合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预测风险。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就是对风险情况进行认知, 研究那些因素可能形成风险因素或者已经存在风险的因素, 在综合考虑消除或者降低风险, 最终达到建筑施工项目安全运行的目的。进行安全风险识别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细节不能想当然, 安全风险是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的大事情绝对不能马虎, 要将总结归纳出来的安全风险因素整理分类, 让安全风险因素变的清晰明了。

3 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的。通过对施工安全评估与分析达到可以估算出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 进而发现施工项目的关键风险, 为重点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以保障施工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要以科学知识为理论基础, 运用安全风险预测和识别出来的数据和事实来评估。运用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建立模型, 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全方面、立体式、多角度的评估、现在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是AHP法, 该方法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三个级别是Ⅰ级严重风险0.1≤权重≤1、Ⅱ级一般风险0.01≤权重≤0.1、Ⅲ级轻微风险0≤权重≤0.01。通过对建筑项目的建模评估, 判断出项目所处的风险级别, 充分重视科学方法判断结果, 提高项目安全防患意识, 降低或者有效控制施工安全风险, 保证项目平稳健康运行。现在能够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很多, 有的方法理论高深操作困难, 有的方法要求逻辑思维强, 有的方法要求具备很高的数学知识, 总而言之现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各有优缺点, 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完善适应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施工项目的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等各方条件都容易造成风险评估和分析结果的偏差, 因此评估和分析的结果是一个有波动范围缺乏确定性, 但是它确实具有指导降低安全风险的作用。

4 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风险源

众多专家学者给出风险的含义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仔细分析风险的含义可以归纳总结出来人是风险形成的主要因素, 客观条件是构成风险形成的不确定因素, 风险的不确定性不是人们片面理解的不好因素, 风险含义中强调负偏离, 但是现实情况正偏离也是存在的, 理解风险的含义后, 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的负偏离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

在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是在多个方面存在的, 它是建筑施工中的顽疾。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源。

4.1 施工作业环境是风险源

人类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冲击高空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 在我国建筑行业中高空作业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施工项目中对高空作业的要求也是细致入微从实际操作人员到具体施工作业都有详细的规定。高空作业通常都会是贯穿建筑施工项目始末的。高空作业仅仅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一种, 施工作业环境的外部风险源主要是建筑施工项目所处的地理环境, 我国的疆土辽阔, 地理环境是复杂多变, 严峻的地理环境无形提高了建设施工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

4.2 施工作业机械设备是风险源

现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作业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如起重机、物料提升机、塔吊、钢筋弯曲机等等许多大型机械设备, 它们就构成了风险源。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必是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不能因为非专业人员工资低就随意录用因小失大造成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

4.3 特种操作人员是风险源

在建设施工项目中涉及到特种作业种类很多, 特种作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施工作业, 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进行的, 这些人员必须经过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系统的技能培训才能够进入到建设施工项目的生产一线上来。因为特种操作人员的专业性都是非常强的不能够让非专业的人员硬性加入到特种操作人员队伍中。给特种操作人员配备专业的防护措施, 也是降低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5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措施

5.1 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控制管理

完成项目风险评价, 确定了风险等级, 确定控制风险的措施。执行措施的原则是:

(1) 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人防护;

(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

(3) 禁止在不可抗拒风险下作业, 对于存在的重大及中度风险要立刻停工整改, 对轻度风险要加强监测和保护, 对尚可忽略的风险, 稍加注意, 不必采取措施。

5.2 实现对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创新

转变观念, 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 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坚决从事后事故调查变为主动出击做到未雨绸缪。二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方法判断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风险, 加强对施工项目安全方面的资金投入。三是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从领导到施工人员对施工安全的防患意识。

5.3 对施工企业员工进行施工安全文明培训

现在施工作业人员一般都是文化素质偏低, 教会施工作业人员正确的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懂得怎么样保护好自己, 降低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因为人为因素发生的概率, 施工人员应该学习劳动法内容, 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体利益。

6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造成安全事故的源头。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规定了安全事故的等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经济损失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如果安全事故发生必须查询原因、处理责任人、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安全事故, 绝不能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一定发生安全事故决定不能够逃避责任或者是试图掩盖事实, 应该马上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将发生的实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 把安全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防患, 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施工安全风险相比其它行业安全风险的特点是广泛性、突发性、可变性等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概念、预测及识别方法, 分析了如何对风险进行评估, 重点讨论了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风险源及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5)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控制,深化研究

1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政策整体管控

建筑施工活动中, 安全生产是施工细节控制中的重中之重。为了体现建筑工程工作体系的规范性,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时, 必须要到制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心进行报建备案, 才能够开展单位招标和投标的相关活动。

住建委在审阅了相关的施工计划书之后, 应该预先告知施工方相关的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细节, 并且要求施工方提供安全生产控制的相关资料。住建委安排专人到一线施工区域进行安全作业的风险瓶库, 只有当现场的安全生产施工硬件达标之后, 才能够批准其开展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建设单位应该在接收到上级发放的施工许可证之后, 提供出一份完整的质量安全监督手续资料, 并且要保证安全生产施工的人员具备建筑资质, 确保相配套的施工设备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从施工项目的启动阶段来看, 项目负责人应该对建筑目标进行确定, 通过对各个施工队伍的施工项目范围进行划定的方式, 为后期的分项施工目标达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2 建筑工程安全风险控制的途径分析

2.1 进行施工细节的控制

在工地环境中, 应该设置“一人一帽”的安全准入标准, 进入工地的工人必须要正确佩戴安全帽, 对于不佩戴安全帽的人员一律实行教育或者罚款。另外,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必须要对施工接卸设备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 保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时能够安全可靠。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随处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 然后设计出科学可靠的施工设计方针。结合建筑工程的平面图纸, 对建筑工程所处的地形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 在施工方案中, 应该对钻孔灌注桩的标准深度进行综合考量, 结合实地勘测测标标准准进进行行可可行行性性分分析析, , 并并且根据钢筋骨架和大体积模板填充的后期施工预计情况, 对钻孔深度进行准确预估, 清楚的标注在图纸上的对应位置。

2.2 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

在施工计划进行阶段, 为了防止施工计划难以实现, 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对成本预算进行深度审核, 对于安全生产防护工程出现的计划不具体问题进行补充。现场施工环境中的沟通障碍, 可以通过发放卫星定位电话通信设施来解决。项目工程负责人应该强调项目计划的机动性, 在安全生产的控制阶段, 实行灵活管理, 时刻强调“以人为本”的施工原则。对于长期施工中出现的外部环境变化, 具体的施工作业也应该体现出对应的机动性改变, 比如施工作业区出现连续暴雨的问题, 为了保证工人安全, 项目负责人应该考虑资金超预算和未达到预期目标之间的权衡关系, 可以避开白天连续暴雨的环境, 组织员工开展夜晚施工作业。

2.3 强化防护措施的实行

建筑施工中经常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出现危险, 比如有的危险源是临边防护系统不够问题造成的施工人员身体损伤。具体来说, 由于临边防护系统不稳定, 或者是缺少了拦地杆, 基坑处很容易由于出现缺少防护的问题, 导致现场操作人员从高处坠落的问题。因此, 在施工环境中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技术人员可以在临边处安装一定长度的防护栏。防护栏的长度设置以高于作业区1m~1.5m为宜, 连接地面通道的保护栏杆也应该进行加固。只有保证临边防护设置的安全性达到施工需求才能够将其投入到使用中。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 供给作业人员上下基坑的通道如果没有设置斜道栏杆, 将会很容易出现现场施工安全隐患的问题。为了给现场的施工工人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必须要对在工人上下基坑的区域加装高度合适的两边防护栏。

2.4 进行标准化施工场地的规范

建筑施工人员对于基面的清理工作必须要全部符合设计要求, 在一般堤基处理的过程中, 建筑施工质量管控人员应该保证堤角基本无坑、无塘, 这样才能够符合前期设计标准的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基面清理工作中堤基表层不应该有不合格的土壤, 杂物也应该全部清除。在地基的平整和压实处理过程中, 现场施工人员应该保证施工表面无显著的凹凸区域, 土壤层不出现明显松动, 也应该无弹黄土。施工单位的常规性检查还包括对于地基清理范围和地基表面密实程度进行检查。其中, 地基清理方位应该保证清理的边界超过计划设计基面边线0.3m的水平, 并且地基表面的密实程度应该不小于设计标准密度1.56t/ ㎡的水平。在建筑施工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建设管理委员会等监管部门应该安排专业的安全人员对安全生产施工的现场进行踏勘。只有当建筑施工的各项防护设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之后, 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才会在现场施工监督表进行盖章认可。

3 结束语

在安全生产的实施阶段, 为了将人员的损伤率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项目负责人应该强调各个施工队伍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性, 定期组织各个施工队伍负责人进行会议探讨, 从而做好施工技术摸底工作。对于施工工作中出现的作业区交叉问题产生的矛盾, 可以通过安全会议沟通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莉琼, 李世蓉, 贾彬等.基于二元决策图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33 (17) :1889-1897.

[2]彭伟功, 李春光, 杨德钦等.可靠性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24) :115-119.

[3]张庆, 周安业.建筑施工安全的人性化管理价值与实施方法浅析[J].城市建筑, 2015, (14) :159-159.

[4]罗丽.何善泳.浅析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 2014, (10) :155-156.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第9篇

1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分析

1.1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 应对招标文件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 审核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因为招标文件不仅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合同文件的重要依据, 合同又是对招标文件条款及合同条件的细化、补充说明。正确理解招标文件, 充分了解招标内容及范围, 详细勘查现场情况, 进行设计图纸审核和图纸交底阶段, 并逐条认真分析研究合同条件和招标各项条款, 尤其要慎重综合考虑现有建筑市场条件下发包人借优势地位在合同条件设置免除自身责任、增加承包人责任、排除承包人权利等有失公平的条款。结合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熟悉掌握市场要素价格, 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策略, 以减少标后合同签订履行的风险[2]。

1.2 合同谈判、签订阶段

建筑工程中标后即进入合同洽谈、签订阶段, 该阶段是合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阶段。承包人应当在合同签订前, 认真斟酌合同中关于变更调整价格的条款, 对合同条件进行周密审查,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 并采取相应对策, 最终签有利的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的洽谈应由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负责, 应选派有合同谈判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人员进行合同谈判, 对合同条款的严密性、规范性、逻辑性进行认真研究, 根据招标文件条款及发包人的要求, 逐条进行研究分析, 避免合同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义务、不平衡条款及不完善的风险、索赔、违约责任划分的相应条款。

1.3 合同履行阶段

合同履行阶段是指合同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不能以单方面变更合同中所要承担的义务或者解除合同。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根本目的, 也是实现合同风险管理最重要和最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前期准备、施工、竣工、验收和保修等多方面的内容, 合同风险也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因此在合同实施中, 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特点, 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当事人各方都应严肃、认真、完整地履行合同义务, 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3]。

2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防范

2.1 树立合同风险意识并强化管理

承包人必须有强烈的风险意识, 并应结合企业以往工程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 进行整理归类, 分析、评价和总结风险发生和影响的范围。学会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角度研究项目在投标和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每一条款, 深刻了解各种风险因素, 强化参与者的合同风险管理意识[4]。

2.2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体系

承包人应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合同管理机构, 使其覆盖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次, 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 明确管理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规章制度, 形成从投标预审、合同谈判、审核、履行到监督检查, 保证合同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 并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工作流程, 确保合同从招标文件分析、文本审查、合同实施策略、保证体系、跟踪、对比分析、合同变更、索赔等过程均纳入建筑企业的日常工作程序, 确保合同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3 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

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履行法律的文件依据, 减少或避免风险是建筑施工合同洽商的重点, 通过合同洽商, 对合同条款拾遗补缺, 防止不必要的风险, 使合同能体现双方责任和利益关系的基本平衡和公平。合同洽商时, 承包人应从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每一个条款, 以免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和尽可能转移风险, 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应研究透彻, 做到心中有数, 达到风险在双方的合理分配[5]。

3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应对

3.1 合同风险的回避

回避风险是指考虑到风险事件的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 主动放弃或拒绝实施可能导致风险损失的方案。通过回避风险, 可以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消除某一特定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而不仅仅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

在采取回避风险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1) 当风险可能导致损失幅度极高时, 对此风险有足够的认识;2) 当采用其他风险策略的成本和效益的预期值不理想时, 可采用回避风险策略;3) 回避风险一般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效, 另外, 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采用回避策略的, 如地震、洪灾、台风等。

3.2合同风险的合理转移

有经验的承包商, 对于可预测的风险, 会在谈判和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时, 尽量采取承发包双方合理分担的办法, 承担各自相应的风险, 但是不可预测的风险总是存在的, 即使是有经验的承包商也难以预料, 因而合同中始终存在一定的缺陷, 双方的责、权、利不可能绝对的平衡。而在买方市场下, 承包人相对会承担更多的风险, 因此, 对于不可预测的风险,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推行索赔制度是转移风险的有效方法, 可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3.3推行担保制度, 进行工程保险

推行担保制度属于合同中的保证性条款, 它是转移风险的一种有效做法。承包人应根据有关法规要求发包人开具工程款支付保函, 可有效地减少工程款回收的风险。而工程保险则是将不确定的风险转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 除了目前已实施的人身意外保险外, 尚有建筑工程险、质量保修险等相关险种, 应进一步完善实施。同时, 承包人应充分了解各类保险所保的风险范围、计算方式等详细情况, 以便做出正确的保险决策, 对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及风险较大的事项进行必要保险。

4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合同管理有着密切关系, 而风险又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 必须十分重视合同风险管理, 掌握风险识别技术, 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价, 及时防范和化解工程风险。只有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源头抓起, 在实施全过程中做好风险辨识、分析和处置, 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确保承包人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首先对建筑施工合同风险进行了分析, 然后论述了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同时指明, 只有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源头抓起, 在实施全过程中做好风险辨识、分析和处置, 才能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确保承包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建筑,施工合同,风险,防范,应对

参考文献

[1]江学成, 李文盛.加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探讨[J].河南建材, 2009 (4) :107-108.

[2]季良, 蓝宇木.施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J].山西建筑, 2009, 35 (9) :220-221.

[3]唐紫亮.浅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动态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 2007 (1) :92-94.

[4]庄林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 (10) :80-81.

[5]杨久林.承包商工程施工的合同风险与评审[J].重庆建筑, 2004 (2) :45-47.

[6]赵振宇, 刘伊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人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施工企业管理, 2002 (1) :31-32.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第10篇

关键词:合同风险,工程施工,政策措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合同管理的风险。因为, 建筑施工企业能否在工程项目中获取预期的收益直接受到合同风险管理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 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逐步将合同风险管理提到议事日程。在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合同风险管理成为衡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现阶段, 对合同风险进行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同国外的合同风险管理相比,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合同风险管理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 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合同双方对合同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缺乏合同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等, 进而给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文章从分析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开始, 并对风险防范和应对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1 建筑施工合同风险分析

1.1 招投标阶段

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 投标企业应全面研究、深入分析招标文件, 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审核招标文件。从某种意义上说, 招标文件与合同是一个整体, 这是因为:一方面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和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合同对招标文件做进一步的细化和补充。参与竞标的企业要正确理解, 并熟悉招标文件的相关内容, 详细勘查现场实际情况。根据竞标流程, 之后进入设计图纸审核阶段和进行图纸交底的阶段, 对合同条件和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要进行逐条分析和研究, 特别是在现有建筑市场条件下, 在拟定合同条款时, 发包人根据自身的优势地位, 在合同条款中设置免除自身责任、增加承包人责任的相应的条款, 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承包人权利、损害了承包人的利益等。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招标文件和合同进行研究和分析,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要熟悉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的相关内容, 并对市场的要素价格进行了解, 针对投标制定相应的策略, 降低或者规避合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1.2 合同谈判和签订阶段

该阶段是进行合同风险管理的关键阶段。在合同签订之前, 对于合同中涉及合同条款变更、价格调整等条款, 承包人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详细斟酌, 严格审核条款内容, 并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潜在的风险, 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合同管理部门的职责就是专门洽谈合同。因此, 进行合同谈判之前, 选择的合同谈判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谈判能力和丰富的谈判经验, 需要对合同条款的严密性、规范性、逻辑性进行研究。为了避免合同条款内容对自身不利, 根据招标文件的内容以及发包人的相关要求, 逐条审核合同条款, 进而为合同的顺利执行奠定基础。

1.3 合同执行阶段

合同签订之后, 合同双方就要履行合同条款的内容, 承担相应的责任, 不能出现单方毁约或者变更合同条款中的相应的内容。合同作为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 签订合同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和约束合同双方的职责和义务, 这在合同风险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执行合同阶段涉及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等内容, 可以说合同风险管理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因此, 根据共享项目的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健全合同风险管理制度, 依据合同条款合同双方当事人要认真履行自身的责任, 确保合同顺利执行。

2 防范合同风险

2.1 强化风险意识

工程项目承包人需要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风险, 施工企业要进行归纳、总结、整理, 研究分析风险产生的影响及范围。在投标和合同签订、履行中的每一条款都要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 熟悉和掌握风险因素, 巩固和强化合同风险管理意识。

2.2 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对于任何工程项目, 承包人要不断完善合同管理机构, 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 设置相应的合同管理部门, 明确职责范围、工作流程, 制定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投标预审、合同谈判、审核, 直至监督检查的监管体系, 最大限度地确保合同顺利实施, 确保合同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

2.3 签订施工合同

合同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是规范合同双方当事人履行各自职责的依据。合同双方通过洽商, 对合同条款进行查漏补缺, 避免合同条款中出现不必要的风险。所以, 对于建筑施工合同来说, 减少或规避风险是合同双方进行洽商的重点所在, 通过合同体现合同双方的责任与利益关系的基本平衡和公平。合同双方洽商合同时, 承包人为了避免自身承担过多的风险或者降低、规避风险, 需要从风险的角度研究分析每一项合同条款, 对每一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要研究透彻, 争取做到心中有数, 合同双方合理分配风险。

3 应对建筑施工合同风险

3.1 回避风险

所谓回避风险是指研究分析、综合考虑风险事件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 主动放弃或者拒绝实施可能造成风险损失的方案。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 通过对风险进行回避, 某一特定风险即将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予以消除, 而不是单纯地降低损失的程度。

在回避风险时, 注意: (1) 当风险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时, 提前对该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2) 实施风险策略的过程中, 付出的成本较大, 但是不能达到预期效益时, 可以采取回避风险的策略; (3) 在特定的范围内实施风险回避策略有效。另外, 有些潜在的风险是无法回避的, 如地震、洪灾、台风等。

3.2 转移风险

对于可预测的风险, 有经验的承包商通常情况下会采取合同双方共同分担的办法降低自身的风险损失, 利用谈判和签订建筑施工合同, 让合同双方共同承担风险。但是, 有些情况下, 即使是承包商的经验非常丰富, 对于一些风险也难以预料。因此, 合同风险管理中存在缺陷是在所难免的, 在合同双方之间责、权、利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进而导致项目承包人承担更多的风险。根据上述分析, 执行合同时, 为了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 对于不可预测的风险, 通过采用索赔制度对风险进行转移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3 推行担保制度, 引入工程保险

担保制度属于保证、补偿性的条款, 在合同条款中, 通过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地对风险进行转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 承包人有权力要求发包人开具工程款支付保函, 借助该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回收工程款的风险。所谓工程保险就是将不确定的风险与确定费用之间进行转换, 在当前, 需要不断地完善我国的保险种类。同时, 工程项目承包人要充分了解保险标的物和保障范围, 以及计算方式等, 进而做出正确的保险决策, 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种, 对作业人员进行必要保险, 给予一定的保障。

4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建筑施工企业与合同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识别、分析、评价风险, 并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通过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在施工过程中, 做好风险的辨识、分析、预防和处置, 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收益, 确保承包人在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江学成, 李文盛.加强施工企业合同管理的探讨[J].河南建材, 2009 (4) :107-108.

[2]季良, 蓝宇木.施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J].山西建筑, 2009, 35 (9) :220-221.

[3]唐紫亮.浅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动态管理[J].湖南水利水电, 2007 (1) :92-94.

[4]庄林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及防范[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3 (10) :80-81.

[5]杨久林.承包商工程施工的合同风险与评审[J].重庆建筑, 2004 (2) :45-47.

[6]赵振宇, 刘伊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承包人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施工企业管理, 2002 (1) :31-32.

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经营风险控制浅议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

农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筑企业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法规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中潜藏着较大的风险。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项目管理的风险意识,提高施工企业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1.合同风险。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和投标过程中各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企业在工程质量、工程款拖欠以及材料价格质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合同不规范与不正当履行有着密切关系。在建筑合同洽谈签订时,业主单位利用施工企业急于揽到工程任务的迫切心理,附加一些不平等条款,如要求施工企业大量垫资,收取一定数量的工程保证金等等。这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财务上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使施工企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陷入合同陷阱,直接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2.投标风险。投标风险投标是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工程的主要手段,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在价格、技术、质量和工期方面对业主做出承诺,存在不中标风险和中标风险。不中标,施工单位损失购买标书的费用,中标则要准备承担施工过程中的一切风险。

3诉讼风险。建设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拖欠工程款,施工单位无力支付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就这样一拖再拖,形成三角债甚至的多角债,日积月累,以至数额越来越大,在一定的时候,分包商和供应商可能起诉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拖欠是一个社会十分敏感的社会问题,对企业信誉和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也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4法律风险。企业经营中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5管理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基础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不高、管理漏洞较多。例如:现场管理混,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决算工作松散;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使企业加大工程成本,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6物资供应风险。物资涨价风险由于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资数额大,建筑材料受市场需求和宏观经济变化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对策思考

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都潜存着经营风险,如何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经营损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要提高对经营风险的危害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到风险分析要超前、风险决策要慎重、风险防范要科学。

1.搞好基础工作,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

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前期调研,全方位、多渠道地掌握工程发包方及其项目的有关资金、立项、审批、招标等情况,远离可能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或应用其他对策的代价昂贵,得不偿失的工程项目,同时要做好政策研究,吃透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避免工程项目受政策风险的波及与影响。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当深入研究和分析,正确理解招标文件,吃透发包商意图及要求。全面分析投标人须知,详细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文本,研究招标策略,在投标承诺前做到心中有数,留有余地,提出兑现承诺的应对办法。

2.严防合同履约风险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

严格合同评审、灵活谈判技巧、防范合同履约风险。首先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招标文件和合同评审,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尽力排除风险因素。然后通过灵活多变的合同谈判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特别是对付款方式和索赔进行约定,以防止商业陷阱。在谈判中要沉着应对、处处设防,做到心中有数、取舍有度,安全走出合同谈判的风险关。最后以合同为武器,当工程进度款被拖欠或工程竣工后结算久拖不决时,要充分运用《合同法》及时向发包商发出书面催告通知,依法采取工程留置权,并争取首先提出优先受偿的主张,防止工程交工或交出后被动起诉。

3.追求过程精品,强化项目管理,防范现场作业风险。

加强生产组织和现场管理,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应对风险能力的成败。要确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把工程项目作为提高效益的主渠道,以管理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把质量、安全、工期任务指标落实到个人,完善考核体系,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强化动态管理,以优良的工程质量规避对业主承诺的质量风险。其次,要加大科技推广和创新的投入,培育适应企业实际的核心技术,以科技进步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要把项目管理效益最大化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强化检查控制,消灭亏损项目,避免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4.强化采购招标,严格采购管理,防范物资采购风险。

为了防止采购风险,一是要建立一个合格供应商名单表,依照法律规定签订供货合同。二是要实行阳光采购、内部公开招标,多进行比较选择,在质量保证的同时,确保降低材料采购成本。三是外包给指定供应商应当收取合理的工程费用,明确付款方式,坚决制止发包商直接支付给分包商的情况,全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对于大宗材料,必须在合同中约定根据市场价格收费,争取发包商签认。

总之,经营与风险总是共生共存的,高利润与高风险是相伴相生的,企业在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要严格风险防范。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施工企业要紧紧把握主动权,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入手,努力协调好自身与市场、社会和环境的复杂关系,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深鹏.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风险及对策[J].福建建材,2008(04)

[2]王兴焰.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经营风险管理[J].中国市场,2011(19)

[3]王永名.施工企业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J].时代金融,2009(01)

[4]邹环.建筑企业常见投资风险及其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06(09)

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第12篇

一、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

1. 合同订立阶段的法律风险。

建筑施工合同是建筑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 如果合同先天存在瑕疵或者缺陷, 势必造成合同履行中的被动, 并伴随着众多法律纠纷风险。合同签订前, 对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及履约能力审查是第一位的:发包方资信的瑕疵可能会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得到应得的工程款;劳务方资信的瑕疵可能会使企业不能完全有效地管理劳务队伍, 工程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而合同条款约定不明, 如工程款的结算方法、工程款支付的条件、验收的标准、结算的程序、期限等, 容易导致对工程难以顺利进行, 引发争议;有些条款产生歧义, 极有可能导致合同双方形成纠纷甚至发生诉讼。

2.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

合同履行阶段更是存在着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 如工程款支付不及时对工程工期的影响, 施工变更、现场洽商等是否及时进行签证确认, 工期延误的处理, 合同一方要求解除合同, 工程停工、窝工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损失计算, 双方往来函件、会议纪要、变更洽商记录等关系工程决算的资料是否收集齐全并妥善保管等等。

3. 合同效力法律风险。

施工合同管理不规范, 经常发生合同无效情形。导致建设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共有六种: (1) 承包人未取得建筑企业施工资质签订的合同; (2) 承包人超越资质等级签订的合同; (3) 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签订的合同; (4) 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 (5) 对建设工程进行“串标”、“围标”; (6) 非法转包、违法分包。

其中, 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导致建筑施工合同无效情况较多。非法转包, 指承包单位承包建设工程后, 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 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他人承包的行为。非法转包的类型主要有: (1) 不履行合同约定, 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 (2) 不履行合同约定, 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 (3) 分包工程发包人将工程分包后, 未在施工现场设立管理机构和派驻相应人员, 并未对该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 视同转包行为。

分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单位将所承包的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依法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承包单位的行为, 该总承包人并不退出承包关系, 其与第三人就第三人完成的工作成果向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违法分包的情形有: (1) 总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2) 总承包合同中未有约定, 又未经建设单位认可, 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部分工程交由其他单位完成。 (3) 将主体结构的施工分包。 (4) 分包单位再分包。

二、如何防范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风险

基于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期间面临的众多合同法律风险, 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防范:

1. 制定合同示范文本。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除使用国家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外, 还应制定本企业的合同示范文本, 充分利用合同示范文本合法性、完备性、便捷性的特点, 避免出现显失公平和违法的条款, 提高合同签约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合同示范文本对指导规范合同签订, 优化合同审查程序起到重要作用。

2. 抓好形式关。

在发生经济关系时, 除即时结清的现货交易外, 一律应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 杜绝“口头协议”的做法, 避免发生争议或纠纷时无据可查。

3. 建立合同审核制度。

应建立统一管理、归口审查、各负其责的合同审查管理机制。先由合同承办部门对合同主体资格、代理人资格、履约能力、合同内容条款等事项的可行性、完整性进行审查, 再由相关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进行专业审核;法律部门对合同主体、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条款的完整性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条款进行审核, 最后由企业领导全面审核后签字盖章。

其中, 对合同主体的审查, 主要审查对方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注册资金、经营期限等要素, 特别是纠纷高发的劳务分包合同的主体资格审核应特别注意: (1) 分包商必须要有相应的资质, 应按照施工专业和资质级别分类管理和使用。 (2) 总承包人应注意审查分包人资质证书所载的业务许可范围与分包工程业务是否一致。 (3) 注意审查分包商的营业执照是否按时年检, 如非法定代表人亲自办理, 承办人是否经过合格授权。

合同权利义务条款是一份合同的核心, 对合同内容的法律审核, 至少应关注和防范以下法律风险。 (1) 效力风险:合同各条款是否合法有效, 是否存在无效或可能被撤销的情形。 (2) 结构风险:合同结构是否齐备必要条款, 是否存在致命的结构遗漏, 条款之间、章节之间或与相关合同是否协调一致。 (3) 标的风险:交易标的是否合法, 交易标的是否处于受限状态, 尤其是对标的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是否全面、精确。 (4) 程序风险:合同是否需要招标、特许许可等特殊的程序, 尤其是建设工程发包等可能涉及特殊的前置程序。 (5) 文字风险: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词语是否确切, 数字是否精确, 字句是否有歧义, 文本是否美观简洁。 (6) 权责风险:合同权利义务是否明确, 分担是否合理, 是否遗漏, 我方权利是否充分, 是否存在责任不合理排除、不合理加重的情况。 (7) 履行风险: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履行标准是否合理准确, 是否违反法律和上位合同。 (8) 纠纷条款风险:对合同存在的纠纷风险, 是否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违约责任是否全面具体对应潜在违约形态, 争议条款是否约定对我方有利。 (9) 特殊条款风险:合同中的除外条款、例外情形是否严谨, 保证、抵押、质押等条款是否严谨。

4. 加强对合同履约过程管理。

合同签订以后, 参与合同谈判的人员应向工程施工人员进行合同交底, 将合同洽谈中对施工企业有利和不利的条款向施工管理人员交代清楚, 使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 对己不利的要尽力避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及期限履行合同。

定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分析, 查找是否存在违约情况, 制定下一步的应对措施, 完善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种签证手续, 为合同结算提供法律依据, 将事后救济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

5. 慎重订立补充协议或会议纪要。

施工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发包人与承包人, 承包人与分包人往往就许多合同外事项达成补充协议或会议纪要, 同样是施工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单位应按照内部合同评审程序进行合同审核, 及时将有关函件在盖章前交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审查, 最大限度地规避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6. 合同无效的处理。

合同无效并不必然导致合同中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的条款必然失效。一旦发生争议, 诉之成讼, 那么文本合同中的相关约定也有可能成为重要的认定事实依据。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 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 应予支持。”实践中, 无效合同在工程结算时一般按有效处理。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项目运行过程中, 需要签订、履行大量的合同, 合同管理的水平高低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水平仍然不高, 存在众多共性问题, 导致企业面临诸多法律风险。文章就建筑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上一篇:老年卫浴的人性化设计下一篇:注册造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