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2024-06-30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精选12篇)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1篇

七建集团响应建设“智慧城市”的号召, 结合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研发智能工地信息化项目, 2010年集团开发了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劳动力资源、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主要围绕工地现场进行动态实时跟踪管理, 对于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多要素的综合管理, 重点是加强对于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劳力资源的管理, 在应对安全和质量事故、隐患方面, 加强了互动、联动效应, 通过信息采集比对分析, 提高对隐患控制的针对性, 提升集团项目动态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

2.1 通过隐患排查信息分析, 做好动态监控

1) 视频排查与项目实地检查比对与分析

施工安全、工程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既有项目现场检查信息, 又有视频排查信息, 视频指挥中心通过二者排查信息对比分析, 更为全面的掌握了各上线项目隐患控制情况, 使视频监控阶段性动态监控重点更突出、更明确。[1]

2) 视频排查结合信息化数据进行比对与分析

视频排查结合信息化数据库进行比较与分析, 动态监控更具实效性。如某一项目电焊工施焊时未按要求佩戴劳防用品, 视频监控人员经查阅信息化系统《劳动力资源配置系统》中该项目特殊工种 (焊工) 人员信息、当天准入刷卡信息, 确定当天焊工人员及所属分包队伍 (一般项目焊工人员少, 可经年龄、性别等外貌特征观察初定是否持证人员, 可初步划分隐患违规等级) , 并通过监控与沟通加强教育, 规避风险。

2.2 通过隐患排查信息分析, 突出重点监控

视频指挥中心在做好视频监控的同时, 注重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与分析, 找出或验证隐患的凸显点 (重复问题、突出问题) , 以在监控工作中重点关注, 集中整理, 遏制局部隐患的上升态势, 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受控。

1) 月度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与分析

视频指挥中心每月进行月度主要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分析。其一本月主要隐患排查总数与上月、去年同月主要隐患排查总数比对, 以及每项主要隐患逐一对应比对;其二是各上线项目月度主要隐患排查总数的比对, 以及每项主要隐患逐一对应比对。通过月度信息比对分析, 较为清晰的反映出各工程公司及各项目安全质量主要隐患受控度和发展态势, 显现了集团层面上安全质量主要隐患的关注点, 项目安全隐患的凸显点, 为视频指挥中心提供和应证了薄弱项目的重点走访点、面上工作的着重推动点[3]。

2) 同类项目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与分析

视频指挥中心对同类型、同工况项目主要隐患排查信息进行比对分析, 确定隐患突出项目, 视频条线会同集团安全等部门项目走访, 提出限期整改的安全质量问题, 必要时进行回访, 效果较为明显。

3) 跨年度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与分析

定期进行跨年度隐患排查信息的比对与分析, 主要是季度、半年、全年主要隐患排查信息的比较, 跨年度季度性主要隐患排查信息的比较, 以及对主要隐患逐项比较, 了解一周期段以来的安全质量受控情况走向, 为视频监控把握监控重点提供方向性依据。

2.3 通过隐患排查信息比对分析, 提高监控质量

视频指挥中心定期检查视频排查情况, 重点是工程公司与集团隐患排查的及时性、准确性, 以及督促整改情况。通过检查比较, 提高了视频条线的工作责任心与工作质量。

1) 动态检查视频排查工作质量

视频指挥中心动态检查视频条线工作情况, 尤其是注重节假日、双休日的工作情况。视频条线加大节假日、双休日监控和监控与排查力度, 在做好监控人员安排和抽查监控人员到岗到位的同时, 通过查阅即时隐患排查信息情况, 动态掌握整个视频条线工作状态, 并及时加以联系与督促, 使视频监控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定期检查视频排查工作质量

主要是进行月度主要隐患排查信息比较, 了解各工程公司隐患排查的总体数量、各主要隐患项排查数量, 并与集团主要隐患排查信息相比较, 得出工作的关注度与精准度, 即基本工作状态, 以此推进监控工作质量。

3) 总结讲评提出针对性措施

视频指挥中心结合监控实际, 充分利用信息库资源开展监控工作、及时做好工作情况汇总, 通过条线月度例会、集团月度工作例会等总结讲评, 分析和提出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针对性措施。

3应用体会与思考

1) 信息化管理改变了以往对项目检查以间隔式为主, 工作状态以纸质记录、传送、反馈的低密度状态, 隐患整改无法持续跟踪等传统的管理方式。工作的同步性、紧密性、系统性更强。

2) 信息化管理真实记载了整个管理过程, 在安全质量管理中对所有存在的整改缓慢或不予整改的项目部及涉及的人是一种真实的威慑 (若造成事故, 有渎职之嫌) , 项目对加强隐患的控制更显紧迫。

3) 信息化管理形成的数据库对监控工作的比对分析、动态管理、突出重点、总结评价、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4) 信息化管理信息数据库的链接更通畅、应用更便捷, 监控人员工作中对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熟悉和掌握。

5) 视频监控点的设置在复杂工况、多作业面施工的项目中如何更直观与有效, 性价比更高, 有待进一步提高。

4结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于项目管理是基于现场管理的需要、加强作业人员管理的需要、提高现场控制能力的需要, 是安全质量隐患更有效控制的需要, 安全质量风险评估管理的需要。集团视频指挥中心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通过隐患信息归类、分析、总结, 有效地推进了视频监控工作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初探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项目管理新模式还存在多方面不足之处, 探索与实践、借鉴与学习相结合是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智能工地信息化建设中, 研发了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劳动力资源、远程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并在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应用与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加强了集团本部、工程公司对项目的动态管理, 提升了项目管理的能级。本文主要阐述七建集团视频指挥中心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比对分析,隐患控制,总结推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DGJ08-903-2010 J11761-2010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备案号J278-2010

[3]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第2篇

我看了一下你所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设的院校 省外的有录取的很少,而且都要理科生财经类的大部分都要理科生只有有本省的才收很少的文科生

1、该专业学习包括计算机开学与技术、经济学、管理学,太杂了,很多同学读完了还没有读到自己专业气色;一个特点(多而不精),但是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干。

2、该专业面向比较广,以后就要面向比其他专业更广;

3、该专业算得上相关类似专业中,选择专业发展方向的灵活性最大;

4、该专业学得多、深,路子就比其他专业绝对好!

现在的形式是很多学生找的工作都和专业没有太大关系就是专业不对称,占到了75%,这是事实

我自己的切身感受是大学是学习知识的一个阶段这段时期最重要的不是你学到了什么东西你的专业好不好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你学会学习学会接受失败明确目标,知道你以后要干什么,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你自己要找一门自己喜欢的学科好好研究变成自己的专业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很多都听不懂关键在自己我感觉这个专业挺好的专业本身可以让你了解很多知识你自己再钻研一门学科知识结构就可以了就业自然不是问题

如果你要从一开始就钻一门统计学金融学都比较好

兰州商学院的会计金融也会不错的计算机科学专业一定不要报难学 没前途

中国农业大学只招理科生不要文科生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管理、数量分析方法、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和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l.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3.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5.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程序设计实习、管理软件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18周,其中毕业设计不少于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相近专业:管理科学 工程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资产评估

什么样的一门学科-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以及研究如何应用的科学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地讲,就是从信息中发掘财富。现代社会正是信息化社会,大量纷繁的信息如何管理,并且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正是信息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与计算机结合,使计算机作为工具,信息管理更加有效和实用。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现代化,对信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铁路订票系统,就是对车票这种信息的查询和管理系统。可以说软件开发的最主要面向的客户就是帮助企业制作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涉及咨询、服务、物流等很多行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

授课的内容— 偏重计算机、涉及管理课程

学习的内容涵盖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管理学科方面有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方面有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两学科综合课程有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等。独立设计、实现小型信息系统或大型信息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最后一个学期还应安排响应的管理软件上机实习。

毕业后干什么— 主要是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信息管理的工作

这是一个适应面相当广的专业。就业机会很多,近年来主要是:

软件开发人员-----帮助企业和组织问题,起薪一般在2000-3000元/月;网络或系统管理员------企业或组织高效运行的保障,起薪一般在1500-3000元/月;

企业信息管理员 —— 在企业中从事信息搜集、管理工作,起薪一般在1000-3000元/月。

报考什么样的学校—— 应查明各校研究方向上的不同

专门设置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的院校很多,如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其中工科院校偏重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文理院校偏重在管理上的研究。

相关专业找一找

有关联的其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管理、情报学、图书馆学。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的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专业,所以,在不同的学校的内容可能差异很大。

专家提醒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应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45-01

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繁杂而千头万绪,涉及的人员众多,既有医院内部人员,也涉及外部人员,同时涉及人员的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就掌握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来看也差异很大,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难度、发展的进度就可想而知。但根据国家的发展要求,建设高质量运行的的信息系统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组成

首先介绍一下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的组成:医院的信息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组成,硬件主要由分布在医院各个站点、各个部门里的医护人员使用的5000多台电脑,经光纤与交换机、服务器相联,磁带机、网闸、路由器、不间断电源供给系统组成,并接入互联网。软件应用系统由药品使用与监控管理系统,院行政办公监控及决策管理支持系统,病区与门急诊医生的信息收集、整理、传送、管理系统,病例案件统计与分析系统、OA办公系统等子系统整合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包括:“病区与门诊病人资料登录模块”、“各类报告撰写、打印模块”、“各类资料查检索查询模块”、“行政事务管理模块”等组成。

目前,已由过去的单机管理转向网络化管理,基本完成硬件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各部门的业务整合,实现医院的医疗和管理自动化,实现了医院内外信息资源的共享。

二、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意义

随着世界信息技术和电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医院对信息化的管理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现代医院的各项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医院各项基本信息的收集、加工与整理、决策的过程。我们医院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全面提高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的水平,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医院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加医院整体的效益。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与普及,医院信息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医院运营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撑环境,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科学、高效的管理与医护人员的管理离不开计算机的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化系统提升了医院对诊疗的管理水平,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开展工作,例如:从服务社会患者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简化病人诊疗流程、缩短病人排队时间、缩短住院停留时间、简化药品领取手续,一日一清单,使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大大改善了医院和患之间的关系,让医院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医院的医疗秩序更加顺畅,医疗资源利用率更高。

医院信息化系统统筹优化了各个部门间的业务流程,彻底打破了医院各部门、科室站点间的条块分割,明确了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协作关系,减少医院不必要的审核、审批程序,使医院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更团结更合作,有效制止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

医院信息化系统降低了医院管理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高度共享,挂号、收入、住院报表和药品、床位信息均实现了电子化、无纸化信息保存和传递,实现了管理数据的实时性和精准度,节约了大量的纸质成本,提高了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

对于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对于部门科室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病区方面的住(出)院结算管理就能提供非常快捷、周到服务。这种管理包括住院病人结算、打印费用细目和收据、发票、住院预交金管理、欠款管理等。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基本功能:1.病人费用管理:包括:支持读取医嘱并计算费用,提供病人住院期间的中途结算和出院总结算; 能方便满足各类病人结账要求;2.住院收费科室工作量统计包括:完成年度、季度、月度科室、病房、药房、检查治疗科室工作量统计和费用汇总工作;3.医保信息查询包括:各类住院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参保人员入出院查询、新农合住院病人查询统计;4.打印输出包括:打印各种统计查询内容;打印病人报销凭证和住院费用清单:凭证格式必须符合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或承认的凭证格式和报销收费科目,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灵活打印任意日期结帐明细表、各部门(含功能科室)记账明细汇总表;灵活打印任意日期结帐报表;灵活打印科室核算统计报表、科室分医疗组(或医生)核算汇总统计表;打印科室收入分类汇总统计表;打印床位日报表; 打印其它自定义报表。5.诊疗项目及收费项目管理包括: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和省、市、县诊疗项目增加、删除、修改;符合财务制度的收费项目增加、删除、修改;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执行科室受权管理;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限制性设定(人群、性别、合同单位);床位费的设定管理:增加、修改、停用、删除;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多途径查询(医保、新农合等);诊疗项目和收费项目数据导入、出处理;

信息化系统对医护人员的个人提供的服务包括:完成处理诊断、医嘱、病历、出院等信息。自动获取病人病史资料、主诉、现病史、诊疗史、体格检查等诊疗信息。实时调阅居民健康档案数据中心的数据;支持院内外查询资料,系统定时自动向有关部门传送各类诊疗的信息,方便医院各个科室及时有效的协作处理。

四、医院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医院系统信息资源能不能共享,卫生系统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能不能发挥,与系统使内网中的所有医师、护士、职能科室的每一个工作人员有关,我们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操作方法,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能访问网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医院信息化系统平台发布各科室通知、文件;教会医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平台查询医学文献,让医院内外的历史病案信息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4篇

1 固定资产是指实际存在、有固定外形及其属性的实物, 是项目管理的基础

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通用设备部分: (1) 机械设备10~14年; (2) 动力设备11~18年

专用设备部分: (3) 电力工业专用设备;配电线路14~16年;变电配电设备18~22年;自来水15~25年;燃气16~25年

房屋、建筑物部分

(4) 建筑物45~55年

其他建筑物15~25年

2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模块设计思路及开发流程

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与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相比, 具有界面规范易于掌握的特点。应用开发程序选用Visual Basic 6.0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 它具有可视化、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等特点。

2.1 数据库建立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特点, 编制资产设备台帐, 用AC-CESS2003即建立数据库。

2.2 创建应用程序界面

主要控件作用说明

Img1显示图片Text4“型号”

Ado1数据库记录的调用Text5“设备参数”

Data Grid1用于表格绑定, 显示表记录Text6“购入日期”

Text7“厂址”

Labe……标题显示Text8“联系人”

Text2“序号”Text9“净值”

Text3“设备名称”Text10“支付总计”

Cmb1选择要查寻字段名称

Command1输入模糊关键字查寻内容Command2显示全部数据库记录

2.3 主要对象事件编码

2.3.1 绑定数据库记录移动

Private Sub Ado1_Move Complete (By Val ad Reason As ADODB.Event Reason Enum, By Val p Error As ADODB.Error, ad Status As ADODB.Event Status Enum, By Val p Recordset As ADODB.Recordset) If Ado1.Recordset.BOF=False And Ado1.Recordset.EOF=False Then

If Is Null (Ado1.Recordset (“图片”) ) Then

Img1.Picture=Load Picture (“”)

Ado1.Caption=“”

Else

If BZ1=False Then

a1=App.Path&“固定资产IMG_0”&Ado1.Recordset (“图片”) &“.jpg”

2.3.2 选择要查寻字段名称

Private Sub Cmb1_Click ()

If Ado1.Recordset.BOF=False And Ado1.Recordset.EOF=False Then

Text1.Text=Ado1.Recordset (Cmb1.Text)

End If

End Sub

2.3.3 输入模糊关键字查寻内容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strquery=“select*from sheet1 where”&Cmb1.Text&“like'%”&Text1.Text&“%'”

With Ado1

.Record Source=strquery

.Refresh

End With

Set Data Grid1.Data Source=Ado1

End Sub

2.3.4 显示全部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

alldisp

End Sub

2.3.5 返回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

Me.Hide

Form5.Show

信息化系统管理规定 第5篇

为强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按照煤炭局规定要求,各矿井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配备管理机构人员,根据上级规定要求现制定我矿信息化系统管理规定如下:

一、机构设置:(迎检机构名单)

1、矿分管领导:朱旭光

2、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成山。

3、机构成员:刘邦、宋维勇、吕恒志、徐英东

二、管理职责:

1、负责牵头汇总各类信息进行统一整理报送工作。

2、信息化办公室负责与上级煤炭检查部门的日常工作对接,负责建立各种规章制度。

3、负责信息化系统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网路的维护管理。

4、负责信息化各个模块的技术培训工作。

5、负责牵头组织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工作,对未及时更新的负责人进行通报处罚。

三、内容填报分工表

1、安全管理(安监部)

(1)带班下井计划(每月月初)(2)下井情况(每天填写)(3)交接班情况(每天)

2、煤矿管理(技术部)

(1)煤矿详细信息(2)煤层赋存信息(3)煤矿审批信息

(5)煤矿采空区信息(6)煤矿图纸信息(每月所有图纸)(7)煤矿扩展信息(技术部)

3、煤矿资源管理(机电科)

(1)设备基本信息(设备详细信息、设备标校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配套附件、设备安装调试验收记录、设备易损件备件、设备图纸目录、设备事故登机表、设备缺陷记录、设备主要零部件更换记录、设备润滑油更换记录、设备安装装置校验记录、设备保温记录、设备防腐记录、设备技术改造记录、设备定期大修简表)(2)人员信息(综合部)

人员基本信息和人员证件、煤矿证照信息

4、煤矿应急管理

危险源管理(安监部)、矿内应急组织机构(安监部)、煤矿应急预案(安监部)、避灾路线管理(技术部)、矿内应急资源管理(安监部)、安全检查(每天安检员检查记录)(安监部)

本规定自9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规定时间及时填报网站相关内容,出现未按照规定时间、规定内容填报对责任单位进行考核200元/次。

阿尔巴斯二矿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设计探讨 第6篇

【摘要】本文分析目前医院设备管理过程中的难题,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结合自己工作经验,提出建立符合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构想,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价值回报

1.前言

1.1.目前医院设备科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难题

当前医疗设备的装备程度业已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和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医院经过近几年快速的发展,购置了大量的医疗设备,这就对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与运营、资产保值增值、设备的更新、淘汰、维护、维修、效益分析、供应商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大都呈现供应品种多、供货厂商多的特点,采购、入库、出库,保证库房账物相符是医院耗材管理的重点。出库后的去向管理、领用科室的账物相符、患者费用准确计价、耗材成本的准确计提和控制等,尤其是关于高值耗材的精细化、追溯管理,是目前高值耗材管理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管理是否科学、规范,不但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有直接关系,与医院的效益和声望也紧密相关。由于高值医用耗材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安全的高度重视,高值医用耗材的全程监控管理已是势在必行。

1.2.建立医院设备科专用管理软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纵观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医院其它各科室都在HIS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各科室的专用管理软件,如病案管理和综合统计软件、检验科LIS软件、影像科PACS软件,而设备科的做为管控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和耗材进出的重要科室,却一直没有建立专用的管理软件,基本处于半手工操作管理的模式。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以及“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规范”中明确要求和强调,各级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院应当高度关注和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并通过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同时在医院等级评审相关文件中,有众多关于设备科日常管理制度和配套信息化建设的硬性条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软件来对全院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管理。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医疗收入才能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而购置、使用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医疗设备是增强医院治疗能力、提升医院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手段。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设备资产的增多,相应的设备及耗材的维护、管理、资产处置等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和复杂,传统的手工统计式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查询困难、无法追溯管理、无法参与绩效考核;而且很难做到“科学、有序、有效、全面、直观”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设备科日益繁杂的工作需求。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对医院设备科进行“规范化、科学化、全程化、精细化”管理,保障医院设备的运行效率,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优化医疗设备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耗材流转,规避资产运行风险,是当前摆在医院设备科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利用信息化搭建一个与医院发展规模相适应、规范并优化工作流程、有效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设备科医疗设备及耗材专业管理平台”是破解设备科日常管理难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创新手段,也是推动医院整体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2.设备科专用管理系统要达到的目标

通过搭建符合医院设备科管理需求的专业级“设备科管理平台”,打造数字化设备科。该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

A、规范科室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采用全流程导航,将设备科日常管理工作,按照软件流程图的形式进行管理,对设备从申购计划、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规范并优化设备科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工作要点,划分工作权限,使得设备科的管理架构清晰、工作职责井然有序,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

B、实现符合卫生部医学装备管理规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规范,促进医院评审以及医院管理需求的报表数据支持;系统立足卫生部相关规范,采用医疗器械分类和编码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电子分户帐,同时提供强大的数据自定义报表功能,形成智能、多维、立体的数据汇总、分析,方便各项指标查询。

C、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对设备的使用、质量、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对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降低维修消耗,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D、加强对医疗设备资产的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有效防范资产流失,保障资产安全。

E、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完备的电子档案实现了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通过对设备及高值耗材建立电子档案,对设备的申购资料、维修资料、技术资料以及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结合“条码资产巡检系统”,有效提升质控工作效率,保证质控有效性和普及性。

F、建立实时、动态的库存监控机制,规范耗材采购流程

解决库存积压、库存过剩、库存不足等常见库存管理问题,自动生成订单,实现库存预警机制,进行库存动态管理。对科室申购、审批、询价、采购、领用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耗材采购流程规范、科学、有序

G、建立高值耗材“精确控制,100%跟踪”平台

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做到“精确控制,100%跟踪”。针对目前高值耗材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采用两个管控点进行严格把关,即设备科管控耗材质量、财务科管控耗材付款,从而实现流程的优化管理。

H、提供医疗设备采购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医疗设备利用率、故障率、维修率、闲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的决策上提供数据支持。通过资产运营分析,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与HIS系统做接口整合,进行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结合日常维修、保养费用,清晰反映设备的运营成本和经济效益

3.小结与展望

3.1管理价值回报 此项目投入后,能规范医院设备科日常工作,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精细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同时,由于设备的维修养护成本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降低,耗材管理清晰明细,降低不必要的损耗和积压,资产管理避免了流失风险,使设备科日常工作深化了管理细节,相应提升了医院的管理价值。

3.2经济价值回报 试算一下,医院每年投入重复购置设备的费用、浪费的耗材费用、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费用、不必要的设备维护和保养费用等,我们相信应该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能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堵塞管理漏洞,优化资源配置,避免资源浪费,那么经济投入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

3.3社会价值回报 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也即数字化设备科的理念目前在全国尚属前沿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本地区域内目前计划或是正在建设的单位屈指可数,此系统的建立,不仅能为医院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医院的区域性知名度。

作者简介

1.禹進,1971.9,男,汉族,湖北省当阳市,当阳市人民医院,电工技师 医疗设备维修及管理。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7篇

这些年来, 我院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 医院临床科室基本都建立了从门诊挂号、开药、收费、发药为基础的HIS系统, 同时, 实验室LIS, 影像科PACS和电子病历等专业的专科软件也在医院广泛使用, 而医院资产装备办公室却一直没有在信息化方面进行应有的建设和发展。

1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目的

1.1 规范科室管理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

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后从申购计划、分析评价审批、招投标、采购、运营、维修保养和淘汰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 规范并优化资装办公室工作流程, 明确岗位要点, 划分工作权限, 使资装办公室的管理构架清晰, 工作职责有序, 有效提升日常工作效率[2]。

1.2 规范并优化医疗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管理, 降低设备运营成本

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将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服务等方面的指标自动进行量化统计, 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降低维修消耗, 延长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同时量化维修、维护人员的绩效考核, 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效率。

1.3 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 加强对设备资产的管理

设备信息化管理将对设备的申购资料、采购、评价、验收过程中的合同、报告以及技术维修资料等文档进行规范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使用、流转、盘点、折旧、报废及处置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管理, 贯穿资产整个生命周期, 防范资产流失, 保障资产安全, 实现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2 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建立设备电子档案, 对设备进行全程管理

2.1.1 建立国际标准化医疗器械分类及编码

我院固定资产设备两万余台, 同台设备注册名、通用名、资产卡名称经常不一致, 设备管理混乱。进行信息化管理后根据卫生部“68”分类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分类和编码, 统一设备名称, 规范分类, 能快速查询相关设备的信息。如输入“685402”即能调出各类呼吸设备, 输入“68540202”即能看到各种型号有创呼吸机的情况, 输入“6854020201”即是型号为SERVO-S的呼吸机信息。

2.1.2 建立电子台账, 确保资产账务相符

每台医疗设备都在系统中建立电子档案, 通过编码或电子标签的形式体现出设备主数据信息, 如附图。

与此同时, 系统要建立科室台账, 用以记录各科室的设备名称、日期和保管人等相关信息, 并可以随时查阅各科室设备详细情况, 确保全院医疗设备资产帐物相符, 使医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济运营行为更加规范。

2.1.3 设备质量控制全程跟踪

信息系统提供的电子档案功能可以记录医疗设备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直至报废等各个环节产生的技术数据和文件资料, 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监管。

电子档案应包含以下内容:设备申购计划 (申请表、论证表、各级审批表) ;设备购买 (招投标记录、供应商资料记录、合同记录) ;设备验收 (采购验收单、设备基本信息、技术资料等) ;设备日常运行状态 (设备日常运行状态查询、日常维护记录等) ;设备保养 (为设备制定定期保养计划表, 实际保养记录等) ;设备维修 (设备保修登记、设备维修记录、送修费用表等) ;计量 (针对强检设备, 计量的相关信息记录表) ;设备效益分析 (设备月季度效益分析表、季度效益分析表、年度效益分析表、使用率、维修率、利润率分析等) ;设备供货商管理 (设备供货商基本信息记录、资质材料等) ;设备报废管理 (设备申请报废记录、审批记录等) 。

2.2 建立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设备效益分析主要是以设备的经济收益和使用效率为核心指标, 以设备投入、运行消耗为辅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对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可按单机、科室、月度、季度和年度进行数据分析对比[3]。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可对指导设备购置、考察投资成本及实际运行消耗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3 建立设备维护、维修管理体系

2.3.1 建立设备维修、维护电子档案

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保养资料是设备档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现在传统的人工记录和统计医疗设备的维修数据很难实现规范化和系统化, 维修管理的信息浩繁, 其管理检索的手段也需要不断地现代化和信息化。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设备全部生命周期中所有的维修、维护进行记录、查询、统计和分析。工程师对每次维修的详细过程, 把设备代码、序列号、报修时间, 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及更换配件等信息录入数据库, 通过系统的维修数据库可随时查询故障记录, 便于在以后的维修活动中能及时获得相关数据, 在最短时间内修复设备, 提高工作效率。

每一位维修人员建立自己的维修档案, 系统输入工程师名字即可调出该工程师的维修记录, 如维修台次、完成时间等, 对工程师的工作量做量化评估, 提供原始资料。同时可对每台设备故障率、维修率、维修费用等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分析统计, 为维保合同的签订和采购评估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2.3.2提升维修响应效率, 规范维保工作流程, 降低维修成本

系统可通过客户端进行故障报修, 信息直接反馈到维修组, 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确认到达时间。维修人员的响应时间可作为其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建立定期、长期的设备维护计划, 并将计划贯穿于日常工作流程中, 对于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活动有预警提醒功能, 使维护工作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和预防性, 变被动的维修方式为积极主动的维修管理模式。

3 总结

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医疗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对设备的使用、质量和服务等各方面进行量化统计, 实现全程数字化, 为管理者在医疗设备采购、配置的决策上提供重要的依据[4]。通过信息化管理还可以优化医疗设备维修流程, 降低维修消耗,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更加高效、精确、直观和统一, 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提高设备资源管理的效率。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定还会发现问题, 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不断改进, 增加必要的辅助功能, 使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刚, 等.基于HIS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12:40-41.[1]LIU G.The design and reality of med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managing system based on HIS[J].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12:40-41.Chinese

[2]任文宇, 裘定心.浅谈新建医院的设备管理及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 2006, 3 (5) :11.[2]REN WY, QIU DX.On the management and methods of a newly-built hospital[J].China Medical Equipment, 3 (5) :11.Chinese

[3]王新.实施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J].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 (8) :74-75.[3]WANG X.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via impelling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J].China Medical Devices, 23 (8) :74-75.Chinese

生产运行异常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8篇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 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对个人而言, 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 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 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 对个人而言, 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 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其核心在于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布局, 表现为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

2 实施必要性

科学的管理需要依靠现代的信息化工具, 智能化决策已成为现代化管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生产运行异常管理工作以信息化为支撑, 实现信息存储、提醒、异常预警、部门间的协调和交流等, 进一步提高企业执行力, 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生产运行异常管理系统将生产设施及经营运行中涉及的人、物联系在一起, 协同工作并将管理过程纳入一套标准的流程控制中, 形成了一套集生产设施、经营运行、消息提醒、工作流程等要素为一体的综合型生产运行异常系统。该系统将各种管理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 实现生产运行异常管理全周期管理, 最大化利用资源, 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水平。

3 异常管理现状

广意上来说, 异常指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 不应该发生而发生, 即维持活动发生了问题。异常一旦发生, 必须进行应急处理, 并按照异常原因分析、应急措施制定执行、处理结果反馈、再次发生预防等一系列管理流程进行闭环管理。对于管道企业而言, 生产运行异常是指输油装置运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输、排放超标、生产设施突发故障、原油泄漏等非正常运行事件, 主要涉及生产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环境监测等内容。目前传统的生产运行异常管理方式相对独立, 在异常发生以后, 只有部分人员全面了解异常发生的原因、处理方式及处理进度方面的信息。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 处理过程流转复杂, 各级管理层对异常情况无法完全掌握, 以至于失去处理异常的最佳时机。而且, 发生异常情况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 或因技术、资金等原因未能尽快处理, 暂缓处理的督办没有及时跟踪, 各级管理技术人员遗忘等, 会造成管理失误, 甚至会酿成事故。这也不利于事后对异常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以总结经验教训, 从而采取措施, 防止异常再次发生。

4 系统流程设计

4.1 业务流程设计

作为管理信息系统, 业务流程设计遵循PDCA管理循环。

P阶段——创建异常信息: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现象、影响、直接原因分析、应急措施等内容;制定处理措施:确定措施的详细执行步骤和计划完成时间、明确执行部门和负责人。

D阶段——执行处理措施, 对每一步实行记录跟踪。

C阶段——异常执行过程中, 监督执行情况, 如出现执行超时或处理不及时, 自动推送呈报至上级管理层, 便于高层及时协调处理, 提升管理力度和透明度。

A阶段——异常执行结束后, 对其进行总结分析。

4.2 异常管理信息化流程设计

由基层站库完成异常信息的录入、级别设定、处理措施制定后, 提交分管副处长进行审核, 批准后, 分发职能科室进行处理。各职能科室部门进行任务分解、处理及执行情况的确认, 如果出现执行超时或者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问题, 系统可人为推送呈报至处长, 由其进行协调沟通、监督批复。

4.3 异常信息信息化流程具体阐述

(1) 基层各站库提出本单位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经营、管理等问题后, 根据提出问题归属情况选择需要到哪个分管处长处, 由分管处领导下发到相关科室处理, 拿出处理意见。

(2) 各科室长收到基层站库提出的问题后, 首先判断该问题基层站库是否可独立解决, 如可独立解决, 则将该问题返回各站库, 由各站库独立解决, 同时发出站库预警模块报警, 提醒站库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及必要性, 由站领导问责相关技术人员, 此项工作需要累计次数作为站库考核依据, 具体考核标准待定;若该问题各科室长判断需要基层站库协调解决, 则由主管科室牵头处理, 并从受理之日开始计时, 在1个月内解决, 如及时解决, 则将该问题返回各站库, 由各站库领导进行销项确认, 同时基层站库提交科室评价, 评价结果计入科室年度考核, 该问题结束。

(3) 主管科室牵头处理问题, 如在1个月内没有及时解决, 则系统弹出执行不畅异常报警模块并通知督促各科室长, 此时一直计时, 直到2个月内, 检查主管科室是否解决。如解决则将该问题返回各站库, 由各站库领导进行销项确认, 基层站库提交科室评价, 评价结果计入科室年度考核, 但是, 此时系统将发出黄色执行效率低下报警, 此项工作需要累计次数作为各科室考核依据, 具体标准待定。

(4) 各科室2个月内未解决的问题, 需要明确出现该问题是技术原因还是资金原因, 如果是技术原因则列入相关科室技术攻关项目, 较小问题列入处科技项目, 较大问题明确合作单位上报科技处争取项目;如果是资金原因则作为管道维修专项依据, 或作为大修依据, 或作为固定资产投资依据, 或作为安全隐患整治依据等统一解决。

(5) 各科室2个月内未解决问题, 且非技术和资金原因, 则将该问题呈送到处长处, 由处长直接问责相关科室, 该项工作需累计次数作为各科室考核依据, 具体标准待定。

摘要:本文提出应用信息化技术构建生产运行异常管理系统, 提高企业执行力, 减少管理中间环节, 不断提高生产运行异常管理信息化水平。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9篇

基础资料数据库是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内容, 是系统专家支持的重要部分, 是保持系统高质量运行的神经和中枢。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标准体系的基础资料数据库可概括为“五个两”, 即: (1) 两种资料。设备基本资料、设备规格资料。 (2) 两种规范。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 (3) 两种基准。设备点检基准、设备维修基准。 (4) 两种安全管制。设备点检安管卡和SJP (安全工作程序) 、设备维修安管卡和SJP。 (5) 两种定额。设备维修定额标准、设备备件定额标准。

(1) 设备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的建立是针对固定资产、设备、分部设备和物料而言, 每一项必须按编码的层级逐台建立。基本资料主要包括设备编码、父系设备编码、设备阶层、设备中文名称和中文简称、维护单位、设备英文名称和英文简称、循环品编码、设备类别、设备类别细项、设备级别、设备专业编码、成本中心、物料类型、物料编号、设备位置 (指循环品下线存放的具体位置) 、制造厂商、供应厂商、维护人员、使用单位、购入日期、安装日期、使用日期、规格型号、设定人员、设定日期、采购合同编号、采购预算编号、采购金额、固定资产编号、管理特性、产权单位等基本信息内容。

(2) 设备规格资料

首先, 规格资料的建立原则上是在优先建立设备类别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对全部设备和分部设备做好合理、准确类别分类的基础上, 尽可能按照包含一致的技术属性 (技术参数和相关结构尺寸) , 建立阶层式设备、分部设备技术属性规格资料。凡属于同一类别细类的设备和分部设备, 都应以此为标准模板, 在逐台建立设备规格资料时直接引用, 只是不同的设备和分部设备, 所需要填入的具体参数不同而已。其次, 对不能进行类别分类的设备, 则必须依照单体设备的实际情况, 一一建立规格资料。设备规格资料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有:设备名称、设备类别编码、规范类别 (如交流电机类、变压器类等) 、规范项目名称 (型号、额定输出功率、转速、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安装尺寸和与外部设备配合的尺寸等) 。

(3) 点检规范与点检基准

设备点检规范是在设备类别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所谓规范, 是指被控制和被管理的对象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从系统设计上考虑, 点检的主体可能是设备, 也可能是分部设备。设备点检规范就是针对设备状态控制要求, 制定出同一类别设备的点检项目和内容。虽属同一类设备, 但在工艺生产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因此, 在设备点检规范编制时, 是在确立了类别点检规范的主体框架下, 给下面所对应的点检基准编制增加比较大的自由选择和增补的权力, 具有较广泛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一般情况下, 设备点检基准的建立是以点检规范的建立为前提的, 是在点检规范即点检项目确定以后的具体量化过程。点检规范是针对设备类别而言, 而点检基准则是针对具体设备而言。对大多数设备, 应该是建立设备类别点检规范在先, 建立点检基准在后。对具有类别归属的设备, 在进行点检基准编制时, 只需在点检类别规范下对点检项目进行选择和增补, 填入每一点检项目的具体控制值 (标准值、上限值或下限值、周期) 即完成对应设备点检基准的编制工作。

(4) 维修规范和维修基准

设备维修规范是统筹设备维修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引导横向管理平衡的重要标准尺度。因此,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规范是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 是提高维修费用管理水平和平衡尺度的重要依据。设备维修规范和维修基准的主体可以是设备, 也可以是分部设备, 但从设计角度考虑, 两者所对应的大多数宜为分部设备, 是设备维修活动的最小单元。维修基准是具体到一台设备所确定的若干个维修工作内容, 是在设备类别维修规范的具体指导下, 直接引入的具体维修标准, 设备类别维修规范被直接引用到具体设备上时, 就转换为这台设备的维修基准。每一项设备维修基准对应了相应的维修定额标准, 但所需要支付的维修费用是不同的, 如在高空或高温条件下对同一种设备的同一项维修基准来说, 维修费用所发生的额度是有差别的, 需要在标准维修定额下, 通过条件加成 (调节系数) 来满足同一维修基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维修费用支付需要。

(5) 安全管理程序 (SJP) 、安全管制卡

SJP程序可以理解为标准工作程序, 也可以理解为安全工作程序, 因为这两种理解的依据是组成标准工作程序和安全标准工作程序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SJP。SJP是与点检基准和维修基准直接配套编制的, 旨在强调工作程序标准化的控制要求。

安全管制卡又称安管卡 (点检或检修挂牌) , 是在执行设备点检基准或维修基准时, 对水、电、风、气关停要求的明确提示和要求。安管卡会随着工作计划的下达由系统自动带出。此卡片一式两份, 一份是挂卡, 挂在具体的停电、停气位置;一份是护身卡, 随点检者和维护者带在身上, 当两卡合一时, 方能够进行通电、通风、通气、通水等作业, 以确保操作者在进入工作程序后的人身安全。

(6) 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维修定额标准和设备备件定额标准两大部分。设备维修定额标准是设备维修工程进行费用核算的依据, 是按照设备维修基准确定的。首先是确定定额元素, 其次是确定定额标准。定额标准编制应优先在设备维修的规范下制定,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定额元素的确定。定额元素是在设备维修中, 组成各项费用单元构成的基本元素, 如人时、工种、设备、备件、材料 (主材、辅材) 和机具等。 (2) 确定设备的维修元素和单价。 (3) 确定加成条件和费率调节系数。考虑到定额标准在设备点检和设备维修中的适应性, 在系统中设计了加成条件和费率调节等费用支付的处理技巧, 以满足不同条件的需要。费率调节是在标准状态维修基准上, 对照相应的维修定额标准底价, 与多个施工单位招标或议标时所用的负向费用调节, 可以理解为条件减成。 (4) 确定设备类别指导下的统一定额标准。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立设备检修工程标准定额库, 针对具体设备的维修基准, 由标准定额库生成定额包, 与每一项维修基准一一对应和链接, 按项按加成条件取费。

设备备件定额标准包括备件消耗定额标准和备件储备定额标准两类。其中备件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通常定为1年) , 按平均更换周期计算出来的备件消耗数量, 其计算方式为:年消耗备件=12月÷更换周期 (月) ×设备台数×每台件数。如果备件的寿命不便掌握, 可根据经验, 按照3年或3年以上的平均消耗量来确定备件消耗定额。企业根据生产保障的最低消耗确定备件储备的安全和经济定额。

(7) 设备固定资产基本资料

设备固定资产基本资料主要有三种来源: (1) 固定资产系统内的基本资料。 (2)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内的基本资料。 (3) 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内的设备履历和绩效评价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方面的管理, 一是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 即设备的原值、净值、折旧等价值形态的基本状况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即设备在用、闲置、封存、调拨、报废、履历等设备实物形态的基本状况。

(8) 物料总表资料

物料总表资料分为备件总表资料和材料总表资料两大类。其中国产备件总表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备件名称、型号规格、最新图号 (或承制厂的工作号) 、材质、单重和消耗定额、储备定额。进口备件总表主要包括国内代用品代码、备件名称 (中、英文名称) 、型号规格、图号、序列号、订货号或样本编号、单重、作业线或机组名称 (中、英文名称) 、主机名称 (中、英文名称) 、进口备件的制造厂地址或原主机供应国或主机供应商等内容。料包是多个物料的集合, 一个料包对应了多个物料号, 即料包与料号保持着“一对多”的关系。

3. 数据库建立步骤

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建立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确定编码

确定设备编码、固定资产编码、设备类别编码、物料编码、预算中心编码、成本中心编码、定额编码和其他相关的派生码。

(2) 确定设备基本资料

组织进行设备基本资料编制工作。基本资料的编制是按照设备编码的层级逐级进行编制的, 每一台设备都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基本资料库。

(3) 确定设备类别、物料类别和材料类别分类

分别确定出广域设备类别和局域设备类别, 并按照所确定的类别编码原则进行类别编码。无论是广域类别还是局域类别, 都是指全企业范围或某一局部范围内具有相同技术属性、管理属性和结构的同一类型设备, 这部分编码由于具有广泛的横向平衡性, 因此一般由企业设备专业职能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统一编制。类别是资产管理系统基础资料数据库建立的基础, 是整体数据库建立的关键。

(4) 确定设备类别规格资料及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

在已经确定的设备类别分类指导下, 分别组织进行类别设备的设备规格资料 (体现设备技术状态参数特征的资料) 、设备类别点检规范、设备类别维修规范和维修定额的编制工作。

(5) 确定设备规格资料、设备点检基准和设备维修基准

在设备类别规格资料、设备类别点检规范和设备类别维修规范的指导下, 按照所对应的设备类别, 分别编制设备规格资料、设备点检基准和设备维修基准和定额编制。 (1) 在编制设备规格资料时, 直接引用所对应已编的设备类别规格资料, 逐项填入被编设备的具体技术参数和重要装配几何参数的数据即可。 (2) 在编制设备点检基准资料时, 直接引用已经确定的对应设备类别点检规范, 填入具体数据即可, 并根据特殊条件需要, 增补点检项目内容。 (3) 在编制设备维修基准时, 直接引用已经确定的相应设备类别维修规范, 并填入设备所处的具体环境加成条件等内容, 即完成由设备类别维修规范转换为设备维修基准的过程。 (4) 根据点检规范和维修规范编制所对应的维修定额, 直接为点检基准和维修基准所引用。

(6) 确定各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 并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照表

(1) 确定设备固定资产编码与设备编码的对应关系。 (2) 确定设备零部件编码与物料编码的关系。 (3) 确定设备类别编码与设备编码的对应关系。 (4) 确定设备编码与预算中心编码的对应关系。 (5) 确定设备编码 (各层级码) 与成本中心编码的对应关系。 (6) 确定设备群组与设备的对应关系。 (7) 确定设备点检基准与定额的对应关系。 (8) 确定设备维修基准与定额的对应关系。

(7) 确定设备使用单位、维护单位、工作岗位代码

(1) 使用单位的最小层级设置到生产车间为宜, 直接填入公共系统确定的使用单位代码。 (2) 维护单位是指负责具体维修设备的单位, 填入由企业专业设备管理部门确定的维修单位代码。 (3) 工作岗位是指由企业人力资源系统所确立的岗位, 填入具体的工作岗位代码。

五、结束语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10篇

一、中铝重庆分公司资产管理系统简介

中铝重庆分公司EAM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资产管理、技术档案管理、运行管理、点检管理、维护管理、维修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专用设备管理、备件管理、基础管理。其中资产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设备台账进行管理, 覆盖设备从立卡起直到失效为止的整个使用过程, 设备资产管理包括设备立卡、调拨、封存、闲置、启用、报废、处置等, 同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统计。

由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 固定资产管理员将把设备管理的对象都纳入到设备台账中。这些管理对象从设备角度看是有层次关系的, 通过设备卡片中主设备系统来建立这种层次关系;从资产角度看, 一个资产可以包含多台设备, 一台设备也可以不是资产或者是从属于某一个资产的设备 (附属电机) , 为便于用户查询设备, EAM系统建立设备类别树、设备层次树、设备图形驱动等功能来满足需求。

EAM通过设备变动业务自动改变设备的管理状态, 即在用、封存、闲置、出租、报废、盘亏。资产管理工作内容见表1。

二、资产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设备编号必须统一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三农

目前农经信息化建设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农业其他领域信息化相比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农民群众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为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切实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1 充分认识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农经事业科学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速发育,社会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农民群众诉求不断提高,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推进农经信息化,是改善农经服务,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农经管理,维护集体和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是创新农经工作方式,提高农经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客观要求。

2 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1)认真搞好建设规划。紧紧围绕“三农”中心任务、农经重点工作和农民群众紧迫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全国农经信息化发展规划。各地要结合实际,对本地区农经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建设、分步实施。注重信息系统和资源整合,抓紧构建综合业务平台。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经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金农工程”二期,充分利用综合性平台,推进农经信息化建设。在业务经费和项目资金安排上向农经信息化倾斜,补充和更新农经信息技术装备。加强农经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加快农经业务数据库开发,促进数据集成与共享。依托互联网或政府专网,推进农经综合服务网站、网页建设,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农经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加快形成农经信息网络群。

(3)重视信息开发应用。加強县乡信息数据采集和初加工整理工作,抓紧健全农经信息采集、处理、发布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实现农经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基础数据和信息采集的及时、准确。加强与网络运营企业的合作,积极探索“一站式”、“一网式”服务,充分利用“12316”、手机短信、网络对话和视频交流等手段,多渠道、多形式推进农经信息公开。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试点,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积极开发农产品产销信息资源,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4)加强农经业务规范化建设。农经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农经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要认真梳理农经各项业务,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流程。抓紧制定并推广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法,规范土地承包管理业务流程。抓紧健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完善财政奖补制度,健全农民负担审核制度,把延伸监管领域各项工作制度化。全面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合作社社务管理、成员账户管理、生产记录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程序,规范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业务流程。

(5)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已有信息技术条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农经信息化。尚未开发或者应用农经业务系统的地方,要以县乡两级为重点抓紧试点试验,逐步推开。已经搞了试点的地方,要总结经验,尽快铺开;已经全面开展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升级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围绕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政务财务公开,进一步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快开发建立农经综合业务平台,探索农经信息网上公开、在线服务。

3 切实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经信息化建设纳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项目建设规划,摆上重要议程。各地农业部门主要领导要重视,分管领导要支持,积极谋划农经信息化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总结交流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农经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安全,依法运行、依法监管。

(2)积极争取支持。各级农业部门要以农经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实绩,赢得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积极争取纪检、监察、组织和发改、财政、工信等部门支持,形成推进合力。充分发挥农经干部队伍深入农村、熟悉农情、贴近农民的优势,借助社会资金和力量,积极引入金融、保险等机构,参与农经信息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IT企业合作,加快农经业务信息系统开发建设。

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 第12篇

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概述

1.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含义

所谓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就是指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 充分利用科学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技能、项目管理工具以及一定的技术方法等手段来实现预期的信息系统, 以促使信息系统更为完善, 继而促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征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征, 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1.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而形成的产物, 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因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没有具体清晰的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的, 并且在管理质量上也并没有制定一些特别规范的制度或条例, 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大都是由每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来决定的。

1.2.2 在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后可以发现, 这种

管理具有着较大的劳动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环境特点,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效果也都会多多少少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 因而可以看出, 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负责人以及其组成成员有着较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 那么对于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1.2.3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工作人员对该阶段的工作成果作出细致合理的检查, 以此来判定该项目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如若有所偏差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其项目的质量, 也对接下来把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更好的应用到信息系统建设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怎样将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

在明确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后, 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但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很好的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就如何导入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具体如下所示:

2.1 要做好项目的时间管理, 其中包括活动定义、活动安排、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订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做好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把项目管理的时间管理模式合理的应用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可以使得系统的建设更加有层次、有条理。

2.2 要实施对项目的变更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 发生变更是很正常的, “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一种表现。我们不能拒绝变更, 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变更, 确保变更有效进行。在重视项目质量管理的同时, 就要充分利用好变更管理, 在项目建设初期, 就制订好变更管理流程, 严格要求项目成员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项目管理知识导入到信息系统建设, 使得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完善。

2.3 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信息系统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参与人员越来越多, 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将信息系统引入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的配备和协调、组织人力资源, 尽量发挥项目团队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团队士气, 以完成项目并为公司培养项目团队。人力资源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是有着直接关联的, 因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尽可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 这一点必须要引起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的重视。

2.4 要重视总结项目和积累经验, 做好知识管理。

项目的总结包括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 还有就是关于项目的各种评价。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评价从而得出一些比较珍贵的评价结论和修改意见, 不仅可以作为系统优化的依据, 而且可以知道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经验的积累, 能够使项目成员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 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践中, 通过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可以促使信息系统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 同时也可以使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能够更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系统建设当中去。为此, 笔者将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去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总结为以下三点:

3.1 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 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只是其不断改进与发展的一个体现, 但这充分说明了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3.2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在不断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过程中, 将其导入信息系统建设能够促使系统建设更加完善, 也可以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合理、高效、快速的解决, 这对于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水平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3.3 扩大应用范围

通过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 可以使项目管理方法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管理体系的应用是否具备高水平、先进性, 都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益有着很大的关联和影响, 这也可以看出将项目管理引进信息系统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上一篇:职业化特色下一篇: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