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系系统范文

2024-06-28

社会关系系统范文(精选12篇)

社会关系系统 第1篇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增加, 像推荐系统这样的信息过滤技术变得越来越受人重视。它是一种特定类型的信息过滤技术, 该技术试图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项, 包括电影, 书籍、音乐、新闻、网页、图片等。典型的推荐系统基于协调过滤算法, 该算法通过从相似的用户或信息项中收集活跃用户的评分信息来自动对用户感兴趣的信息进行预测。

虽然推荐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 但是仍有不足。其中数据稀疏问题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商业推荐系统中可用的评分密度通常是小于1%的。许多协同过滤算法因为受到数据稀疏问题的阻碍而无法处理对评分比较少的用户进行推荐的问题。传统的推荐系统忽略了用户间的联系和信任关系, 然而事实上用户更可能关注他们朋友关注的东西, 因此传统的推荐系统没有能够充分地挖掘用户-信息项矩阵中的信息, 从而也就不能产生符合实际的推荐结果。近些年来, 信任感知推荐系统已引起广泛重视[1,2], 但大多数算法都是基于特殊的启发式规则的, 同时也存在数据稀疏问题和可扩展性问题, 另外用户-信息项矩阵和用户信任网络的关系还没被充分理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观察真实的推荐过程提出了三个假设:

(A) 用户有自己的特征, 有不同于他人的喜好, 比如电影、书、音乐、食物等。

(B) 用户很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 比较喜欢朋友喜欢的东西。

(C) 用户最终的决定会综合衡量自己的品味和朋友的喜好。

基于上面三个直觉性假设, 我们赋予用户-信息项矩阵R新的含义, 其中元素Rij表示用户ui自己的品味受到其朋友vj的喜好影响后的综合真实效果, 这样就很自然地把用户-信息项矩阵和社交信任关系融合在了一起。首先将R进行分解后得到两个维度较低的矩阵:用户-特征矩阵和特征-信息项矩阵, 得到的这两个矩阵可以用于用户在不同信息项的喜好推荐问题上;基于假设B, 可以基于用户朋友的喜好来向用户推荐。然后, 通过使用概率框架,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参数将用户的品味和他们朋友的喜好融合在一起。最后使用梯度下降法对一个简单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后算法优于协同过滤算法和基于社会信息的推荐算法, 特别是当用户有较少的评分时, 理论分析表明改进后算法是线性的, 从而很适合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处理。

1 相关工作

在本节中, 介绍一下推荐系统中的几个主要的方法: (1) 基于协调过滤技术的传统推荐系统, 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主要着眼于用户-信息项矩阵。 (2) 基于社会信任的推荐系统, 该算法比较受人关注。在众多的方法中, 基于内存的方法是最流行的方法, 其被广泛地应用在商业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中[3,4], 该方法为了推荐预测采用不同的策略寻找相似用户和信息项, 其中有基于用户的方法[5,6]和基于信息项的方法[3,7]。

为了预测用户ui在给定信息项vj上的真实评分Rij, 基于用户的方法利用和该用户相似的用户在vj上的评分来进行预测, 而基于信息项的方法利用用户ui在其他与vj相似的信息项上的评分来进行预测。为了充分利用这两种算法的优势, Wang等人[8]和马等人[9]提出了结合基于用户的方法和基于信息项方法的模型, 最近, 一些针对于协同过滤的矩阵分解方法[10,11,12]被提出。这些方法都着眼于将用户-信息项矩阵分解成低维的矩阵, 然后利用它们做进一步的预测。之所以分解成低维的矩阵是因为只有很少的一些维度对用户的喜好向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上面介绍的所有推荐系统的相关方法都是基于用户是独立同分布的假设, 忽略了用户间的社会信任关系, 而事实上朋友的意见对用户的影响很大, 所以这样的方法产生的推荐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因此, 最近许多研究人员开始分析基于社会信任关系的推荐系统[13,14]。本文着眼于如何运用既有社会信任网络和用户-信息项矩阵从而提供更准确和符合实际的推荐。

Bedi等人[14]针对语义网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的推荐系统;运行该系统的服务器上的知识是以分布式本体的形式存在的, 并通过使用信任网来产生推荐。最近, 基于信任的方法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5]。但是该系统依旧存在和以前的方法相同的问题, 首先, 这些方法只能采用一些启发式算法产生推荐, 而信任网络和用户-信息项矩阵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其次, 这些方法需要计算任意两个用户间的相似度和信任程度, 所以都不能应用到大规模的数据集上, 即算法的伸缩性比较差。文献[15]中Ma等人在近期的工作中提出一种方法, 该方法基于概率图模型, 此模型将用户-信息项矩阵和用户信任网络融合在一起, 而该信任网络使用了低维度的用户-特征矩阵。实验分析表明, 该方法比不使用社会信任关系的协同过滤算法产生的推荐质量更高。然而, 该方法也存在不足之处, 虽然使用了分解社会信任图的方法把社会信任网络整合到了推荐系统中, 但是真实的推荐过程并没有在模型中体现出来, 这就导致该模型的可解释性比较差, 同时也影响了推荐质量。一种更贴近实际的方法需要对信任感知推荐问题进行建模。

2 基于社会信任的推荐

传统的推荐系统技术, 如协同过滤等, 只利用了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来产生推荐, 而忽略了用户间的社会信任关系, 随着社交网络的指数级增长, 社会信任信息纳入推荐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2.1 问题描述

在真实情况下, 推荐方案产生的过程包括两个核心要素:信任网络和朋友的喜好, 可以分别参照图1中的信任图的例子和图1的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在如图1的信任图中, 总共5个用户 (节点) , 分别是u1、u2、u3、u4、u5, 这五个用户通过9个关系 (边) 联系起来, 每个关系 (边) 都有自己的权重Sij (0

2.2 用户特征学习

为了挖掘用户的特征, 我们对用户-信息项矩阵R进行分解, 分解后得到两个矩阵:用户-特征矩阵U和特征-信息项矩阵V。假设在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中有m个用户, n个信息项, 矩阵中的元素 (用户对信息项的评分) 分布在[0, 1]范围上。实际上大多数推荐系统运行用户使用从1到Rmax的整数等级来评价信息项, 本文中, 不失一般性, 使用函数f (x) =1/Rmax将[1, Rmax]映射到[0, 1]上, 其中Rij表示用户ui对信息项vj的评分, 并且U属于Rl*m, 而V属于Rl*n, 其中列向量Ui表示用户ui和信息项vj的一维的用户-特征向量, Vj表示一维的特征-信息项向量, 需要注意的是, 分解得到的U和V是不唯一的。文献[12]中, 基于已知评分的条件分布定义如下:

其中κ (x|μ, σ2) 是均值为μ, 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 指示函数。

函数, 该函数确保URiVj分布在均值球面高斯先验应用到用户-信息项特征向量中:

因此, 通过贝叶斯推理, 可以得到:

式 (3) 的图形化模型如图2所示, 该函数表述的方法是如何在忽略用户朋友的情况下单纯的基于用户-信息项矩阵求解用户的潜在特征空间, 下一节将详细介绍如何基于朋友喜好产生推荐。

2.3 基于朋友喜欢产生推荐

这一节, 我们将分析社会信任网络是如何影响用户行为和决定的。并提出一种利用朋友的喜好产生推荐的方法。

假设我们已经有一个社会信任图ζ= (u, ε) , 其中顶点集合u={ui}im=1表示社会信任网络中所有的用户, 边集合ε表示用户间的信任关系, S={Sij}表示m×m的社会信任矩阵。

对于顶点ui和uj, 定义Sij表示用户ui对uj的信任程度, 为0或1。我们可以把Sij理解为社会信任网络中用户ui和uj有多信任。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信任度矩阵S是一种非对称矩阵。因为在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社交网络, 用户Ui信任Uj没有必要表明用户Uj信任Ui。

在2.1节中分析过, 用户经常考虑朋友的推荐,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ui的朋友喜欢某本书, 那该用户很有可能也喜欢这本书。甚至是即使本来这本书不是用户喜欢的类型, 由于有朋友的推荐, 用户也很可能热情地关注这本书。如表1所示, 用户u1打算看电影v1, 但他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 那么u1通常会参考朋友的意见来做决定。如图1所示用户u1的朋友u2和u4对这部电影的评分分别是4和5, 同时用户u1更相信u4 (权重为1.0) , 而对u2的信任度为0.6, 基于这样的考虑, u1很可能认为电影v1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从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其中是用户ui对信息项vj评分的预测值, 而Rjk为ui对信息项vj评分的真实值, T (i) 为用户ui信任的朋友集合, 而|T (i) |为朋友的个数, 因为|T (i) |是对信息项的标准化评分, 所以可以融入到Sij中, 所以式 (4) 可以简化如下:

因此, 用户ui对所有信息项的评分预测如下:

简化如下:

其中SR可以理解成单纯基于信任的朋友的喜好产生的推荐从社会信任网络的角度, 定义基于已有评分的条件分布如下:

其中Sik针对用户信任朋友的个数|T (i) |进行了标准化指示函数

因此和式 (3) 相似, 可以通过贝叶斯推导出:

在式 (9) 中, 假设S和低维矩阵U和V不相关。则该公式可以转化为:

其中P (U|σU2) 和P (V|σv2) 是分布在用户-信息项向量上的零均值球面高斯先验分布。该公式表述了单纯地从用户信任朋友的喜好产生推荐的方法, 如图3所示。

2.4 基于社会信任融合推荐

在2.2节中, 给出了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 矩阵中元素Rij代表用户ui对信息项vj的喜好程度, 而在2.3节中给出了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和用户社会信任网络, 其中的元素Rij代表用户ui的朋友对信息项vj的喜好程度。事实上上面两种方法都是部分正确的, 由于在真实情况下, 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品味同时又受到朋友喜好的影响。因此为了使推荐模型更接近实际, 矩阵中元素应该综合考虑到这两个因素, 基于这样的动机, 对已有评分的条件分布建模如下:

在式 (11) 中, 用户的喜好和朋友的喜好通过使用参数α结合在一起, 这样推荐系统就和真实情况下的推荐过程相结合。通过α来控制用户的喜好受朋友喜好的影响程度, 我们称该方法为基于社会信任融合的推荐算法 (STE) 。该算法对应的模型图如图4所示。

推荐算法的先验条件分布对数如下:

其中C是不依赖于其他参数的常量, 最大化ln (U, V|R, S, σ2, σU2, σv2) 相当于最小化下面的公式:

其中, 并且‖·‖F2是F范数。

在Ui和Vj上采用梯度下降法求解式 (13) 中目标函数最小值。

其中, β (i) 是信任用户ui的所有用户的集合。为了减小模型的复杂度, 初始化λU=λV。

2.5 算法分析

算法计算量主要集中在对目标函数的梯度法求解, 由于矩阵R和S是稀疏矩阵, 所以估计目标函数的算法复杂度为, 其中ρR是矩阵R中非零元素的个数, 是用户的朋友的平均数量, 由于几乎所有的在线社交网络都符合幂律分布, 即大量的用户只有很少值得信赖的朋友。这表明的值通常比较小, 在式 (14) 中计算的复杂度分别为, 其中是信任某个用户的人的平均个数, 该值通常也很小。通常在社会信任图中相等。因此总的算法计算复杂度为, 理论上, 该方法是随用户-信息项矩阵R的规模线性变化的。这体现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可以应用到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实验选择Epinions数据集, 该数据集是社会信任推荐的理想数据, 用户可以在Epinions网站免费注册, 并对电影等信息项进行从1到5的评分, 这些评分会影响到其他用户对该信息项的好感。Epinions的每个成员都维护一个“信任”列表, 该列表呈现了社交网络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该数据集包含51 670个用户对83 509个信息项进行的631 064条评价, 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的密度小于0.015%, 可见用户-信息项矩阵是个稀疏矩阵。

实验使用平均绝对误差 (MAE) 和根均方误差 (RMSE) 两个标准来衡量算法的推荐质量。

其中rij表示用户i对信息项j的评分, r'ij表示对用户i对信息项j评分的预测值, N表示所有评分的个数。

实验中将改进后算法和文献[12]中提到的PMF方法及本文2.3节中提到的Trust方法进行性能比较。PMF方法只是利用用户-信息项矩阵来进行推荐;Trust方法是单纯使用用户朋友的喜好来进行推荐的方法。

实验使用随机选择的不同规模的训练集 (90%, 80%) 对算法进行训练, 并使用剩下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将算法在所选取的数据集上独立执行5次, 并取5次的平均值, 实验结果分别使用维度为5和10来表示潜在的用户特征。如表2所示。

我们设置算法的参数α=0.4, λU=λV=0.001, 基于MAE和RMSE这两个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 PMF算法优于单纯使用朋友喜好产生推荐的Trust方法, 而本文提出的改进后算法又优于PMF算法, 这体现了改进后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本文中α的值表示用户的喜好受朋友喜好的影响程度, 当α=1时算法只是对用户-信息项矩阵进行分解, 简单的挖掘用户自己的喜好信息从而产生推荐, 当α=0时算法只通过抽取社会信任网络图中的信息产生推荐, 当0<α<1时算法将社会信任网络图应用到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的分解中, 从而对用户的评分进行预测。实验对α值的选择对算法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如图5-图6所示。

通过观察分析图5-图6发现融合了用户自己品味和朋友喜好的情况能很大程度地提高推荐质量。在两种数据集 (90%, 80%) 上起初随α值的增加, MAE和RMSE都不断减小, 这说明融合了两种因素后算法能够产出高质量的推荐;但当α超过某个值 (这里在0.4附近) 推荐质量会随着α值的增加而下降, 这说明相对于用户自己的品味而言, 我们更应注重用户朋友的喜好对用户的影响。

4 结语

本文基于用户-信息项评分矩阵和社会信任网络图提出了一种概率矩阵分解算法, 该算法融合了社会信任关系, 综合考虑用户自己的品味和朋友的喜好进行推荐, 从而提高推荐质量, 实验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Trust算法和PMF算法相比有更良好的性能, 但是该算法没有考虑到社会信任网络图中信任关系扩散现象, 对该现象的分析和理解会进一步降低数据稀疏性对算法的负面影响, 如何充分地理解和利用信任关系扩散现象是进一步工作的重点。

摘要:推荐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但是大多数推荐系统中仍存在一些导致系统推荐质量低下的不足:用户-信息项矩阵的大规模性和数据稀疏性, 假设所有的用户都是互相独立的, 该假设忽略了用户之间的联系。为了提高推荐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提出一种新型的概率因子分析方法。该方法对社交网络图进行挖掘, 并将挖掘出的信任关系应用到推荐系统中, 从而把用户朋友的喜好与用户的兴趣融合在一起, 用于提高推荐质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复杂度是线性的, 相对于传统方法表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 适合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处理。

搜索系统与导航系统的关系网页设计 第2篇

搜索功能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寻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与导航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决用户信息获取的需求,或者可以说搜索功能是对导航系统的一个补充,弥补因导航系统的限制而无法快速获取信息的问题,

导航系统的设计需要在深而窄及宽而泛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偏向于任何一端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事实上这就是一种博弈的过程,是否胜利取决于设计师是否真正了解用户,

而不管导航系统如何在深而窄及宽而泛之间取得平衡点,必定会舍弃某些方面。

搜索系统则可以弥补导航系统在设计上的缺憾,可以帮助用户绕过导航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在结构复杂的网站中尤其重要。

然而搜索系统并非是所有网站的必配品,在网站中加入搜索系统意味着需要加大对网站的投入,而一个好的搜索系统需要的投入更是庞大。这些投入对那些结构简单信息单薄的企业网站是否值得,这些企业网站只需要一个设计良好的导航即能解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搜索系统只是个额外的装饰品。

在决定是否需要搜索系统之前,先试着重新审视导航系统的设计。

系统科学与社会管理 第3篇

经过20世纪一百年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人类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奥秘有了丰富而深刻的认识。这些科学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还原论这一近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许多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发现都源自于还原论。例如,对于物质结构和生命奥秘的认识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典型的认知过程,从分子到原子再到更细微的基本粒子,从个体、组织器官、细胞到DNA。事实上,除了以上物理和生物所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外,还原论已经影响了并正在影响着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原论的局限性也逐渐凸现出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对于系统基本结构单元的性质和规律的了解并不能让我们全面地理解系统的行为。例如,仅仅基于细胞的知识我们不可能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生命整体本身并不只是生命物质的简单组合。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经把世界紧密地连成一体,人类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面临全新的挑战,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社会和自然都面临着同样的复杂性问题。加强系统科学和社会管理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认识复杂系统的基本性质与规律、发展社会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社会管理的挑战与机遇

地球系统已经成为自然与社会紧密结合的复杂适应性系统。自然系统不再像以往那样独立地、不受干扰地运行,社会已经成为全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想成功的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涵盖全球社会和自然环境各个方面的有效信息采集网络,同时发展处理信息、生成模型并形成政策支持的理论与方法。具体到社会经济系统本身,全球化的浪潮使得不同文化和经济基础的国家和社会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基于信息共享、联盟和价值共享的多层次、多网络动力学结构,社会治理面临的种种重大问题通常具有全局性和系统性,需要从系统的视角,综合包括社会管理、系统科学在内的多学科多方面社会力量开展集成性的研究。

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对社会管理问题提出了挑战,而且为认识社会、建立社会管理的基础理论提供了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咨询公司麦肯锡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事实上,“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存在已有时日,而今年来引起人们关注,恰恰是在社会科学和社会管理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从各个层面考察人类行为,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加深我们对生活、组织和社会的理解,为社会管理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面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提供了基础。

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与经济的基础,但对社会经济发展演化规律的认识,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但仅仅通过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面对的将是大规模、动态且相互耦合的系统。在现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包括个体、组织、经济和政治等,我们所面临的系统和问题都更加错综复杂,系统科学与复杂性研究的方法必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问题,我们必须提高社会管理的综合性与适应性。与已有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相比,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整个系统的组织,这就使得系统思维和复杂性的研究范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计算与实验方法成为推动社会管理科学创新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复杂系统研究特别强调的是子系统与组织结构根据新的条件和任务所具有的功能适应性,这对于我们建立相应的管理范式与结构具有启发作用。例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资源利用和分配形成了用户的新的社会网络,他们以一种新的形式产生、共享、散布信息和其他资源,使人类行为与技术发展紧密地耦合在一起。理解、认识这些结构和现象,对于创新在新技术条件下的管理科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十分重要。而实验与大规模计算机仿真模拟,则是我们认识和理解系统行为、性质与功能的重要手段。大规模计算机模拟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与群体行为,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或社会的各种问题,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社会管理中的系统科学

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是在人类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系统已经成为一个科学概念,而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最近制定的一级学科简介中,系统科学被描述为:“系统科学是研究系统的结构、演化和控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它以不同领域的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探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演化规律,目的是揭示各种系统的共性以及演化过程中所遵循的共同规律,发展优化和控制系统的方法,并进而为系统科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军事、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作为一个学科内涵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新兴学科,系统科学加深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按照钱学森院士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划分,任何学科都可分成基础理论、技术基础和实际应用三个层次。对系统科学而言,基础理论层次的内容是系统学或称作系统理论,技术基础层次的内容包括运筹学等理论方法,实际应用层次则是各种各样的系统工程。建立系统学,是发展技术、开展实际应用的基础。而针对复杂系统涌现性的复杂性研究,是建立系统学并进而发展系统科学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应用的重要途径。鉴于系统科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及目前发展的水平,又由于各种学科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经济和工程技术领域等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类型的复杂系统,所以系统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具体系统的探讨,并通过对具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性质的研究,寻求复杂系统的一般机理与演化规律。

nlc202309051046

国际国内探索复杂性的研究路线基本上都是以首先解决具体系统中的科学问题为切入点的。2006年欧盟制定的复杂系统研究路线图,就是围绕着以下主题领域展开的。(1)自然系统中的涌现:集体行为和远离平衡态的涨落,包括复杂物质的自组织和时空动力学,多层次和多尺度系统的建模等。(2)理解生命,包括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认识大脑,从分子、细胞、生理、生态等各个层次全面地理解生命的奥秘。(3)社会与环境系统,包括计算社会学及经济学,具体问题有理解个体认知和群体行为,基于网络重建的集体智力过程,经济与金融网络以及危机的产生与扩散,环境、生态与社会经济的耦合演化规律等。(4)网络与技术系统,特别是与信息技术与Internet发展相关联的科学问题,包括基于网络的信息挖掘与信息扩散,WWW网络与虚拟社会等。(5)人工复杂系统。模拟和仿真是研究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是分析、模拟和调节自然的、社会的复杂系统的途径,同时,也成为复杂性研究的重要对象。

社会系统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与其他自然和社会领域中的复杂系统一样,具有很明显的层次性。魏礼群教授曾谈到:社会可以分为大社会、中社会和小社会几个层面。大社会包括自然和社会,中社会包括经济与社会两个方面,小社会包括中央讲的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从小社会开始,但研究需要大视野。魏礼群教授指出,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比经济管理中的问题更复杂,社会管理中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这方面需要加深探讨。另外,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在这个社会管理下,就提出了人类要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在信息化社会管理的基础理论上需要加强。

信息网络技术大发展,极大地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使得社会作为一个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特征日益突出。作为理解社会、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在微观层面,我们首先应该认识人的行为特征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在各个层面的关联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其次,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或区域之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的建设是社会管理科学研究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第三,从国家层面,从自然、社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层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是社会管理研究的最终目标。要着眼于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推进改革措施,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因为只有制度才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在许多领域和层次的社会管理科学问题研究中,人类的群体行为、特别是群体决策行为及其形成机制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人类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认知与社会心理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探讨社会管理科学理论的基础。而其中的群体决策行为,在网络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活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的今天则显得尤其重要,许多问题都尚未得到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明确其中的科学问题,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以及系统科学方法,深入研究群体决策行为,可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团体成员互动模式和策略选择的形成机制,了解合作、信任等社会行为如何演化,认识和优化组织的运作模式和管理范式,确定公众行为决策的特征与产生机制,并为建立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研究人类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首先,大数据时代可以让我们开展基于实际生活信息的行为挖掘。挖掘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并从中提炼和概括人类的群体行为成为我们建立社会管理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收发电子邮件,拨打手机,使用交通卡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利用信用卡购买物品,等等,所有这些都留下了我们的行为痕迹,成为我们个体或群体行为的细致刻画,提供人与人之间实时的交互结构与内容信息。许多与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相关研究获得线索,例如,团队间的相互作用就可以通过E-mail通讯数据来考察,使我们可以研究以下问题:团队之间的通讯是如何演变的?演变模式与组织之间的亲密关系或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有什么关联?什么样的相互作用模式可以使团队或个体更富有创造性?

其次,基于网络和虚拟社会的群体行为实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群体行为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一方面,Web2.0与社会服务网络、虚拟的网络社会、各种各样的大规模群体游戏为我们了解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群体决策的形成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从中探讨社团和领袖是如何形成的,群体交互对群体决策的影响等问题。例如,大规模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Massive Multi player Online Role Playing Games)大部分已经模糊了游戏和实际经济、社会系统之间的差别,虽然在微观上限定了角色和规则,但大量群体的作用及其在此基础上的行为可以在宏观上产生全新的结构和结果,追踪游戏演化的进程,可以加深我们对群体决策的实现、社会规范的形成的了解。另一方面,网络又为我们设计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信息传播方式和进程提供了技术手段,使得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特定的结构和作用对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影响。

第三,大规模计算与仿真实验。社会系统涉及个体、群体、环境、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对它的深入认识不仅需要系统科学的科学方法,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之上的计算与仿真技术手段。大规模计算与仿真试验,可以使我们从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形成集成的、综合的、系统的认识,并使决策行为和社会管理科学的研究进入基于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的实验室认识阶段。计算与模拟仿真试验,可以在各种系统层次上实现,利用数字化的模拟手段对群体决策的形成机制、系统的演化趋势进行动态模拟与仿真,进行情景分析与政策模拟,是解决综合性与复杂性社会管理问题的一个关键技术。

社会关系系统 第4篇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萌芽阶段, 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这一阶段仅仅还在理论层面, 实务并没有发展;第二阶段, 从21世纪至今。

以2003年上海成立内地首家社会工作机构“乐群社工服务社”为标志, 是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开始初步走向实践的阶段。仅从专业性社工机构开始发展来说, 至今也有12年的时间, 但为什么发展却一直较为缓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 国外的慈善事业源自于宗教, 而在西方国家, 社会工作与宗教紧密相连。西方的社区都有许多教堂, 教会承担着扶贫济弱的职责, 而在社区中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 大多数有着深厚的宗教背景, 他们会照顾老弱病残, 这不仅是他们的义务, 也是他们让自己灵魂获得救赎的方式。但对于中国来说, 并没有西方国家的这种宗教传统, 人们的信仰多元且分散, 以宗教为发源的社会工作这种舶来品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缺少历史的土壤, 有一种天然的鸿沟。第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行政框架下, 按行政指令开展的“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这就是说, 对于现阶段中国的“社会工作”, 人们所认可的发言人还是政府, 对于专业化的社工机构, 一来认同度较低, 二来信任力不足。第三, 专业人才的流失。人才流失这一方面, 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社工机构资金来源不稳定, 社工人员仅靠工资难以维持生活需求, 尤其是刚入社工机构的一线人员, 所以培养的大量专业社工不愿从事这一行业。

尽管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困难,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 政府与民众之间需要通过一个第三方来更好的沟通, 所以社会工作越来越必要。那么,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就需要使其本土化, 从而更适应我们国家发展的需要。截止2013年底, 中国城镇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3.73%, 乡村人口达到46.27%。在农村人口占这么大比例的中国, 社会工作如何在农村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农村社会工作发展成功的例子“万载模式”来看, 其建立了一支30多人的专业化社工队伍, 近1000人的本土化从业社工队伍和100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尽管这是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们不难看出, 其专业人才依旧缺乏, 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尽管万载模式注重社会工作本土化, 但依旧无法避免现代理念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冲突。而且试点之初发动的大量基层干部, 到后来由于自身工作与经济效益的问题, 积极性大大降低。而志愿者队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师生利用假期做一些实践, 很难满足真正意义上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 笔者考虑, 可否从更为宽泛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工作, 而不仅仅把它定义为一种实务性的工作。农村地区发展各不相同, 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有效的资源来实现社会工作的功能, 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式。在此, 笔者基于对陕西省武功县聂村金仙观的实地调研, 通过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探讨金仙观在当地所起的社会工作中强调的“环境”功能。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概述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Society Ecosystems Theory) , 在社会工作领域中常被称为生态系统理论 (Ecosystems Theory) , 是一种将生态学, 系统论和社会学相结合的理论。布朗芬布伦纳在其理论模型中将人生活于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的环境称为行为系统, 该系统分为4个层次, 由小到大分别是: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其中, 微系统是与个人联系最紧密的系统, 它是个人直接参与交往的环境。扎斯特罗与阿什曼认为, 系统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功能性整体, 可以将系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系统 (Micro system) 、中观系统 (Mezzo system) 和宏观系统 (Macro system) 。其中微观系统指个人, 从广泛意义上讲, 个人是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系统的系统类型, 他强调提高自身功能。中观系统指小规模群体, 包括个人家庭, 职业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主要是指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等的状况, 它们总体上影响人的资源获取。其中的中观系统与布朗芬布伦纳的微系统类似, 与自身直接关系的系统。生态系统理论认为, 在所处的环境中, 个人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这些系统包括家庭、群体、组织、机构和社区。图1显示社会环境中个人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 图2则显示社会系统中所有的系统如何运转。

根据这两个图, 可以看出, 个人与环境紧密相连, 如果其中的一环有了缺失, 那么个人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而社会工作的一大重要功能就在于为社会系统有缺失的案主提供支持。从这一方面来说, 金仙观可以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

三、村庙实现社会工作功能的可能性

与个人紧密相连的微系统或者说是中观系统, 一旦缺失, 案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 此时需要社会工作者, 或者说是可以承担社会工作功能的组织, 机构或个人来为其解决问题, 帮助进一步发展。

为什么在关中地区武功县聂村这个农村社区村庙可以实现社会工作的功能呢?可以借鉴地缘文化来做简要分析。

首先, 金仙观是结合儒释道的民间信仰, 主要供奉聂金仙 (聂云霄) , 聂村及周边的人对其非常信仰。每个月的合堂带领人们诵读为人处事的道理;人们遇事都去金仙观, 在聂金仙那里寻求解决之道。与其说是迷信, 不如说是一种对生活的信仰, 认为万事都是可以解决的, 从而形成一种较为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次, 就聂村来说, 大多数青壮年都外出打工, 或者是学生都在外地上学, 而留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及幼龄儿童, 而对外出打工或工作的亲人, 留守的老人总希望他们平平安安, 所以他们经常去金仙观为外出的亲人祈福。

再次, 金仙观中存在庙管会, 这是村民们自发形成的组织, 依托于金仙观, 为村民们举办各种活动。其中农历正月十五, 六月十九, 十月初五的三次大型庙会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活动, 辐射面较广。如表3显示, 六月十九庙会下午四小时参与庙会的人员来源。

最后, 金仙观为一些孤寡老人提供了生活场所, 也就是所谓的住庙老人。他们独自在家, 没有经济来源, 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但是在金仙观, 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住的场所, 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保证。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 金仙观显示出了社会工作两大基本功能:个人层面的解困与发展;社会层面的避免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金仙观正是社会工作中所说的微系统, 它确实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的功能。那仅就“环境”方面来说, 它是怎样发挥其社会工作功能的?

四、村庙的“环境”社会工作功能

1. 公共场所。

社区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 就是可以为居民提供活动场所。这看似简单, 实际操作较为困难。我们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 社区居民为了争夺跳广场舞的地方而大打出手, 这正是活动场所不足的一个体现。社会工作的一项作用, 就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活动的场所, 并为他们安排, 设计诸多活动。金仙观就实现了这样的作用。它的殿堂主体是人们平时祈福的一个场所;而其整体建筑的占地, 包括一个广场和戏台, 是为每年三次大型的庙会所准备的。另一方面, 从笔者在前文提到的住庙老人可以看出, 金仙观甚至有养老院的一些功能, 为孤寡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场所。

2. 社会层面。

人们对村庙的信仰, 不仅可以缓解政府解决村民事务的压力, 而且可以减少村民与政府的冲突, 从而维持社会安定。在我国转型时期, 民众与政府的冲突较多, 在拆迁、城管执法中时常可见。而社会工作的介入, 为两者提供了一个中介, 很大程度上缓和了这种矛盾, 民众与政府在许多事务上不直接接触, 而是通过社会工作这个“第三方”来与双方达成密切联系。就笔者看来,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下, 社会工作的作用首先应该是充当这个中介, 也是它社会层面的一项功能:通过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更深层次上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 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金仙观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人们有点小病小灾, 首先想到的是到金仙观寻求帮助, 这里可以为他们简单的看病开药, 且在聂村这种民间信仰文化下, 还可以为他们驱邪;家庭邻里之间有矛盾, 可以请村庙的管事代为调节, 常常可以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儿女不孝顺或者外出打工, 没人照料的老人可以在村庙寻求一份工作, 不仅解决了生活问题, 在精神上也可以得到慰藉。这正是聂村的独特之处, 与之相比, 没有这种中介的乡镇村子, 村民大事小事都找政府, 且上访不断, 认为政府什么事都应该解决, 一旦没有满意的答复, 就会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 这不仅加重了政府的工作负担, 且会加剧双方的矛盾。

3. 个人层面。

社会工作在个人层面有一项功能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并且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包括接受自我与实现自我。两者都强调对人本身的关注, 而金仙观恰巧在这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他们合堂时诵读的经文中, 有七法则、八条规以及四炉经, 这都是在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在住庙老人中, 笔者看到了一位正在洗衣服的老人, 经过交谈得知她已有88岁高龄, 但身体和气色非常好, 且谈话思路清晰, 乍看只有六十出头。后来通过笔者的观察, 发现来金仙观合堂的老人普遍身体健康, 而且显得很年轻。笔者认为这与他们遵守的七法则八条规有紧密的联系。这种经文的诵读, 其实就是提升自身修养的一个过程。这些合堂的老人们经过几十年的诵经, 条规中的为人处事已经完全内化为他们自身的气质, 其中包括戒骄戒躁, 与人为善, 遇事冷静, 心态平和, 孝为先等等, 这些正是社会工作倡导人自我发展中追求的境界。一位刘姓老人的话让笔者印象深刻:“爷 (即救世菩萨) 教我们不生气, 对别人宽容。我现在就是遇到好事高兴, 坏事看开。”朴素的话, 朴素的道理, 但真正做到, 确实不易。他们健康, 他们年轻, 是因为真正接受了自我, 接受了他人, 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种自我实现正是社会工作为之努力的方向。另外, 金仙观中的工作人员, 许多都是退休老人, 他们曾经或是老师, 干部, 工人等等, 退休后, 在金仙观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一方面管理及处理金仙观的日常事务, 另一方面大家在平时可以聚在一起聊天解闷, 这很好地解决了退休老人的退休后生活不适应问题, 避免了老年社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退休老人因角色和活动的丧失或被削弱而产生抑郁。

五、结语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专业社会工作目前实行还比较困难, 因而, 当前可以借用一种当地独特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工作的功能。专业社会工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 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从他们当地人熟悉的方式开始, 慢慢渗透社会工作的理念, 再由乡政府和村委会支持, 一步步把专业社会工作引入农村。

参考文献

[1]马志强.21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倾向[J].中州学刊, 2010 (3) .

[2]李素菊.论宗教的社会工作意义[J].中国宗教, 2009 (3) .

社会保障系统操作流程 第5篇

一、单位注册→读盘→打开模块

专管员密码:

二、具体业务操作

1、录用

①初次参保:带户口簿复印件(户口簿第一页及本人页)1份、身份证复印件2份、一寸照4张到户籍所在地的劳动所办就业证、产生社保个人代码→人员变动模块做录用登记→添加→双击(蓝色标记的必填)(做录用登记备案)→返回→保存→劳动打印模块打印(录用登记备案表、合同报告录用鉴证名册)→人员变动模块做社保新增→添加→确定→填人员变更类型及参加工作日期→保存→报盘。

②重新录用(办理过退工的人员):人员变动模块做录用登记→添加→双击(蓝色标记的必填)(做录用登记备案)→返回→保存→劳动打印模块打印(录用登记备案表、合同报告录用鉴证名册)→人员变动模块做社保新增→添加→确定→填人员变更类型及参加工作日期→保存→报盘。

2、调动录用(只适合本镇范围,调动人员带身份证复印件)

人员变动模块做录用登记→添加→双击(蓝色标记的必填)(做本市在职调动录用登记)→返回→保存→劳动打印模块打印(市内调动备案登记表、合同报告录用鉴证名册;调出调入单位都须加盖公章)→人员变动模块做社保新增→添加→确定→填人员变更类型及参加工作日期→保存→报盘。

3、退工

基本信息查询模块中的个人基本信息做退工(选中须退工的人员)→退工处理(双击该退工的人员)(蓝色标记的必填)→保存→劳动打印模块打印(退工单、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报告)→基本信息查询模块中的个人基本信息做社保减员→选中须社保减员的人员→社保减员→填人员变更类型→保存→报盘。

4、社保基数报盘(如无变动可不报盘)

社险业务模块中的月缴费工资申报→工资结转→执行→确定→输工资基数→保存→社险业务模块中的单位工资总额申报→添加→输结算期、上月劳资报表工资总额、上月财务报表工资总额→点击统计本月其它总额信息→保存→报盘。

注:

1、合同除书面合同签订外,系统内的参保人员合同须在合同信息中做续订或变更。

2、外来人员办就业证须带企业公章、身份证复印件2份、一寸照4张。

3、表格份数根据表格下面的说明。

4、企业做好录用登记后带好U盘及相关资料到劳动所接盘。

5、企业做好退工后到劳动所办理。

日本智能社会系统设备需求旺盛 第6篇

报告显示,在今后10年时间里,日本智能社会系统设备的需求都将保持旺盛。

五大领域智能系统市场需求日益提高

报告书将目前社会系统中通过使用ICT技术得以升级,并与其他系统和服务相联动,或者装配蓄电池便可自主操作的系统定义为智能社会系统(以下简称为智能系统)。其中,各个领域费用分别为:能源2010年为59亿日元,2011年达62亿日元,2020年可达296亿日元;交通2010年为34亿日元,2011年达46亿日元,2020年可达860亿日元;零售分销2010年为390亿日元,2011年达390亿日元,2020年可达1830亿日元;安全防灾2010年为75亿日元,2011年达92亿日元,2020年可达256亿日元;医疗保健2010年为357亿日元,2011年达348亿日元,2020年可达814亿日元;智能系统2010年为916亿日元,2011年达938亿日元,2020年可达4054亿日元;综合数据得出,2011年,日本五大领域14个项目的智能系统的市场同比上年增加2.4%,达到了938亿日元。

日本一直致力于提高电力、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等级,新的基础设施较少,但日本寄希望于在更新老化设备的同时,通过ICT技术将社会系统向智能化推进。特别是地震后电力系统极不稳定,日本更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机制。

此外,交通、安全和防灾、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合作、向智能化发展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具体。专家预测,2020年智能系统市场将是2010年的4.4倍,达到4054亿日元。

组件设备、服务市场双双同比增加

2011年,日本社会智能系统所需的11种组件设备同比上年增加了29%,达到2855亿日元。2020年之前,智能系统、服务将越来越普及,组件设备的市场必将扩大。能源领域的智能电表、功率调节器以及交通领域的PHV、EV都将成为牵引市场扩大的主力军。服务市场同比上年增加2.4%,达85亿日元。电力、通信和运输供应商都已触及该市场。各汽车和家电制造商不甘心止步于商品的销售,还将涉猎智能系统和服务研究。组件设备2010年为2214亿日元,2011年达到2855亿日元,2020年预测可达27260亿日元,相比2010年提高了12.3倍。服务2010年为83亿日元,2011年达85亿日元,2020年将达1746亿日元。

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为三大重点

未来10年,日本将大力发展社会系统,而智能系统、组件设备和服务将是重中之重。

社会关系系统 第7篇

在电力系统中, 安全电压通常都是指36v以下的电压, 低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下, 高压则是电压在1kv以上, 所谓配电线路其实就是直接供电给用户的线路, 而交流电电压达到24v以上则是强电。而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所产生的直流电压在24v以下则是弱电。弱电系统集成系统工程不仅较大, 而且还具备一定的综合性, 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专家评估和把握弱电产品, 而在这种情况下, 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应该更加完善和健全, 使其在作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将弱电系统数据收集起来是弱电系统集成所要实现的主要任务, 而且弱电数据信息的集成管理也得以完成, 这样的话, 智能化系统的引导就能够得以实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以及消防联动等系统都归属于智能化系统的范畴, 而最终要实现监视、控制和管理的目标。

弱电系统信息集成的主要特征是:建立的网络一定要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在此基础上, 使监控管理平台建立起来, 针对弱电各分系统的所有实时数据进行采集和取用, 并且发布在集成网络系统上, 在这种情况下, 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就能够得以实现, 使众多用户的作用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 BAS产品和外部设备的选择

2.1 针对某种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是产品所能够支持的内容, 其开放性能是很出色的。

2.2 针对某种标准的数据交换协议是产品所能够支持的内容, 其开

放性能是很出色的。例如, DDE功能的具备, 或者存在API函数接口, 但是其中相关的软件技术的详细资料和内容是不会公开的, 用户想要将数据通讯功能开发出来, 就需要重新购买可以支持这种功能的软件, 有的产品可能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

2.3 软件数据交换功能不能发挥作用, 通讯协议也不能实现开放。

站在信息集成要求的项目角度上进行分析, 最好是选择与上述第一种情况相符合的通讯产品, 不过, 其实与上述第二种和第三种相符合的通讯产品也是可以选择的。但是, 如果究竟要对哪一种产品进行选择, 运用什么方式和集成系统交换数据, 软件工作量也是完全不同的, 系统集成的工作量和成本中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这些因素。

3 BAS为中心的弱电系统集成的局限性

3.1 不管是哪一种BAS系统软件, 最终自然生成的。尽管BAS系统

的构成也是在通讯网络上得以实现, 但是封闭性却很大, 开放能力不充足。

3.2 通常情况下, BAS系统所能够连接的它方弱电产品, 是会受到一定约束的。

3.3 当前, BAS中央监控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并不能够实现信息集成

管理功能, 所提供的数据源并不是完全透明的, 数据库接口也是不公开的, 所提供的网络工作环境并不是针对每个客户的。

3.4 当前, BAS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工作站运行的本身就是其系统软

件本身, 因为受到体系结构的影响, 它不可能将个人工作界面提供给每一个人, 这样的话, 它的适用范围就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3.5 BAS系统所具备的监控软件产品, 不管是个人操作界面, 还是

图形表达形式, 都不是很灵活, 用户自选的可能性比较小, 或者基本上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

3.6 但是, 当网络系统逐渐形成新的集成软件以后, 这些内容都会在根本上得到改善。

4 新型区域网-子系统集成的特点

4.1 这种子系统集成, 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重

要作用, 站在弱电系统管理的角度上来讲, 可以重点依据用户的需求, 使制作出来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与之相适应, 充分地发挥作用。

4.2 在支持系统集成的基础上, 新一代软件开始逐渐完善和健全,

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软件, 在很多大型智能建筑中, PSCADA系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4.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些新型的科学技术开始涌现出来, 在

这种前提下, 为了可以跟得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很多弱电系统产品都开始对通讯接口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所提供的通讯协议也逐渐透明化, 使其可以与外部更好更有效地交换数据。

4.4 对区域网-子系统集成进行采用, 其实就是将类型不同的数据

模式联系在一起, 实现集成管理的统一性, 这样的话, 所选择的格式和界面就可以统一起来, 提供给用户的时候也越来越方便快捷, 最终获得的效果和作用一定是最佳的。

4.5 现在有很多网络错做系统都已经处于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例如, Windows NT4.0系统已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青睐。

4.6 现在电子市场上, 很多计算机拥有高配置, 高性能, 但是价格却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人们拥有的普遍性也越来越强, 网络元器件也在随之不断下降, 从而使网络系统硬件的费用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

4.7 在全部弱电系统投资总额中, 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只占有很小的一个部分。

4.8 如果区域网-子系统集成得以形成, 就可以在这种环境下, 依据相应的需求, 将各种各样的增值应用建立起来。

5 弱电系统与智能系统

5.1 在主体工程进度中, 智能化系统一定要可以与之相配合, 在时间上也应该相符合。

5.2 在建筑中, 智能化系统存在于其中, 这样一来, 这种系统自然会

与其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互作用, 这就需要与其它工程项目之间有很好地配合, 与此同时, 还应该更好地配合其它的工程, 这种项目主要就是突显其配合性能, 因此, 在进行沟通和协调的过程中, 一定要具有全面性, 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到。

5.3 在高科技领域中,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被利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系

统, 它不管在哪一种项目中都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而且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其科技内涵也能够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中, 计算机学和电子学、控制理论、声光学、系统集成理论等都是其中所能够涉及到的范畴, 这就说明, 此系统的运行可以更为可靠, 而且目标也不会固定。上述的这些表现, 都可以说明, 管理体系、技术、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沟通和协调、验收等环节是实现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只有这些内容可以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项目的目标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当前, 伴随着建筑弱电系统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 智能化项目的管理体系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逐渐得以完善和健全, 在这种条件下, 其系统所包含的内容就不再是从前那么简单, 而是可以与集成要求相符合, 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智能化系统。一个项目目标如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那么在选择项目管理体系的时候, 就会以界面统一、责任明确的原则来确定。当下, 弱电项目总承包制这种项目管理体系不管是在界面上, 还是在责任分工上, 都能够全面地满足其相应的需求。因此, 这种管理用体系是项目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江永.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 (01) .[1]刘江永.建筑智能系统集成模型的构建及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 (01) .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8 (10) .[2]邱健民.智能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8 (10) .

[3]魏国庆, 韩鲲, 薛辉, 薛松.智能办公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2007 (36) .[3]魏国庆, 韩鲲, 薛辉, 薛松.智能办公建筑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2007 (36) .

[4]刘靖.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 (01) .[4]刘靖.浅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在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 (01) .

[5]胡力勤, 王崇梅, 胡联红.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技.2007 (06) .[5]胡力勤, 王崇梅, 胡联红.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技.2007 (06) .

社会化媒体分析系统研究 第8篇

对社会化媒体的研究越来越多, 采集它们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社会化群体中活动者的思想行为倾向, 意识形态变动、集体行为策略成为必然趋势。从教育方面来说有论坛中学生群体的动机和思维模式, 基于此, 本文主要从论坛媒体中分析学生的言论思想倾向出发, 根据分析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 为社会的稳定、教学的开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决策。

1 系统功能设计

1.1 系统整体结构

社会化媒体分析系统主要由五个模块组成: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关键词检索、报表生成, 如图1 所示。

社会化媒体系统流程分析:首先在数据采集模块中采集网址, 然后根据采集的网址采集帖子内容;然后在数据整理模块中对采集到的内容进去提纯处理, 主要采用分词来处理, 剔除无用的数据;接着在数据分析模块中对提纯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 找出最关心的话题, 并把话题帖子显示出来。

1.2 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的功能是从网页中获取论坛帖子内容, 为后面数据分析提供资源。数据采集分为网址采集和内容采集, 先采集网址, 根据采集到的网址采集相应的帖子内容。网址采集最多采到第四级就是帖子内容网址, 有的论坛采集到第二级就是帖子内容网址。

1.3 数据整理模块

在数据整理中, 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提纯, 采集到的论坛数据无意义的词比较多, 需要进行分词[1], 通过分词剔除这些垃圾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保障。分词系统采用ICTCLAS进行中文分词, 因为互联网中不断出现大量的新词、短语, 而且还很多同音词, 如果只基于现有的词汇量是很难分出这些词, 通过对这些网络词语加以整理, 加入现有的分词库中, 以此提高分词的准确性。

1.4 数据分析模块

这个模块是社会化媒体分析系统的关键, 主要涉及到帖子文本特征的提取, 提取特征的方法有多种, 例如TF-IDF、信息熵、互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采用TF-IDF[2], 它涉及到向量空间模型, 向量空间模型[3]采用向量的方式描述文本的特征, 即用 (w1, w2, w3, L) 的方式来表示文本, 其中wi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每个词的权重, TF为词频, IDF叫做反文本频率。

1.5 话题热度评分

话题热度评分能够把不同的话题的重要性进行评判, 把最关心的话题排在最前面, 热度评分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size (t) 表示话题大小, 也即包含的帖子数, reply (t) 代表话题的回复数, special (t) 表示话题中包含的精华帖数, browse PH (t) 代表话题的浏览数。

2 系统设计实现及实验分析

社会化媒体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几大部分, 如图2 所示。

2.1 数据采集分析

网址采集:以南京大学例, 南京大学论坛采用二级采集就可以采集到论坛帖子的网址, 所有采集都是按照正则表达式来采集, 在论坛中有精华帖、分页贴规则, 精华帖需要单独处理, 分页贴主要是针对帖子有多页的问题, 例如上一页、下一页。

内容采集:采集到论坛的网址后, 根据帖子的网址就可以采集帖子论坛, 一般关注的数据, 主要有标题、帖子内容、发帖以及回帖用户名、帖子存在的时间、帖子的关注度、讨论区。

2.2 数据整理分析

在数据整理中, 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提纯, 把很多垃圾数据进行清理, 这里主要用到分词技术, 在分词中存在近义词和停用词, 是近义词的进行合并, 是停用词的把它过滤掉, 最后只留下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通常是名词和动词。

2.3 数据分析及实验分析

此模块主要涉及到帖子文本特征的提取, 如果前面数据的提纯处理不好, 对特征的提取影响也很大, 内容分析:提取特征分为归一化和非归一化, 归一化是把特征值归到0 和1 之间, 聚类数目是要分为热门话题的数目, 如图3 所示。

3 结语

社会化媒体系统综合数据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为一体, 有效采集各种论坛以及社会化媒体相关的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筛选出有用的数据, 经过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 为经济和社会行为提供高效而又极具价值的指导, 给决策者带来方便。

摘要:社会化媒体能够反映交往互动者之间的思想动态、行为倾向, 甚至某一社交群体的集体策略。为了解社会化媒体的动向, 提出社会化媒体分析系统的研究, 主要研究社会化媒体中的论坛, 采集论坛中最新的数据、提纯、分析。最后, 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系统能有效对话题进行分类, 分析出最热门的话题, 根据这些热门话题了解这个群体目前所关心和所想要做的事情, 为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数据采集,TF-IDF,数据分析

参考文献

[1]叶新明.基于《中图法》的中文文献自动分类[J].情报学报, 1995, 14 (6) :423-433.

[2]景丽萍, 黄厚宽, 石洪波.用于文本挖掘的特征选择方法TFIDF及其改进[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3, 21 (1) :142-145.

社会关系系统 第9篇

一.概念功能视角下悲剧的震撼性

概念功能即读者能够在读文本时运用自身的经验与逻辑理解主人公的表现与内心世界的过程,这种概念理解上的共鸣是感知作品悲剧性的基础,因此往往读者在阅读时脑海中浮现的是自身各种相似的经历。概念功能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行为划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此处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关系过程。爱米丽离群索居,顽固地反对新兴事物与思想,但这样的行为在小镇居民看来正象征着旧的南方文化传统,因为关系的疏远,人们并不了解真实的她,索性把她看作一个符号。这种人与人之间疏离的关系成了爱米丽悲剧命运的社会基础。读者在对主角的痛苦感同身受之后, 悲剧性才有建立起来的可能,毕竟“怜悯和恐怖之感必须主要地、即使不是全部地建筑在这个人物身上”[2]。从系统功能语言学概念功能的视角分析可以看出,《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充分体现了及物性的特点,同时爱米丽在试图颠覆社会机制对自己的定位时激烈的反抗,也促成了爱米丽这个角色以平凡的个体对抗世界的“崇高性”光环。

二.人际功能视角下对爱米丽形象的解构

人际功能中言语角色两个最基本的任务分别是给予和求取,对应的四个基本交际功能分别为陈述、提问、提供和命令[3]。例 :

“I want some poison.”

“What kind? For rats and such? ”

“Arsenic.”

“If that’s what you want.”

以上这段对话的第一句出自爱米丽,目的是求取毒药, 体现了命令功能。第二句则是给予方即药剂师所提的问题, 向爱米丽询问需要的毒药究竟是用于毒鼠还是其他用途。接下来第三句爱米丽以陈述的语气说到要砒霜,而这砒霜的作用分明是不明确的,根据普通的推测不是用来自杀就是用来杀人。但药剂师在第四句中却只是稍微被爱米丽瞪了一会儿就没有多少挣扎地把砒霜提供给了她。整个劳务与货物的给予与索取过程看起来很顺利,但是假如没有上下文地将这段对话展现出来,会觉得逻辑上大有问题。但假如我们再回到小说文本中来感受这个交流过程,会找到以下几个使这段对话合理化的背景猜测 :首先,南方淑女必须彬彬有礼且遵守传统习俗和价值观,在这个前提之下,药剂师很可能本能地认为爱米丽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其次,根据美国南方著名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威尔迪曾提出“小说的生命来自于地域”[4]的说法,叙述者和镇上的人们有一种特殊的该地区人们对爱米丽特有的认识,他们当地人用对爱米丽这类家庭出身的人的固有印象判断,人们潜意识里面期望看到她做出符合大家期望的悲剧行为,并期待将其作为谈资。从这个角度理解,药剂师潜意识里也期望事情往他特定的认识里发展,尽管他的理智知道,砒霜是可能导致悲剧的。第三点, 要看两人在交谈时的场景氛围,以及背后的时代背景。药剂师仿佛是被爱米丽高贵的气势所震撼,不得不将砒霜卖给她,还自欺欺人地在标签上标了“For rats”。福克纳的这个描写从客观上来看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侧面透露了时代变迁背景之下,南方小镇居民对传统贵族出身的人仍有服从的习惯 ;另一个是强调了爱米丽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符号化, 为后面爱米丽作为旧传统的象征走上神坛做了铺垫。悲剧的力量正是体现在崇高美好的东西摧毁在观众面前,这种毁灭产生的力量感,绝非平常百姓日常生活中能表现出的,因此整个神圣符号化的过程,也是塑造悲剧性的过程。

三.结语

社会关系系统 第10篇

1 内部治理机制系统的界定

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a.要有两个以上的要素。b.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c.要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

要界定内部治理机制系统, 就必须首先界定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根据其说明责任对其进行划分。所谓说明责任就是关于行为的结果而进行的说明报告的义务, 包括垂直的说明责任和水平的说明责任。垂直的说明责任是指由权力的委托而形成的说明责任, 水平的说明责任是指由于某种契约或是行为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说明责任。根据这种标准, 与市场机制相关的经理人市场、产品市场等构成外部治理机制, 股东会、经理人员、董事会对利益相关者负有垂直的说明责任, 构成内部治理。它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机制两部分, 内部治理结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 是关于公司关于权力与利益的分配与制衡的关系及规制决策的结构与权责体系, 内部治理机制指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功能与权益关系、决策运作的机理, 包括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及决策机制。这样, 所谓的内部治理机制系统就是指由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及决策机制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功能与权益、决策运作的机理的有机整体。

2 内部治理机制系统环境构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内部治理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 外部环境对内部治理机制起着促进和制约的作用。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等竞争机制促进公司由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在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运行, 同时为竞争主体提供法律、政策保障, 保证公正平等的市场地位。

内部治理机制是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 不仅与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资本市场等外部治理机制紧密相连, 而且受到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具体的讲, 内部治理机制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治理机制环境和社会治理机制环境。政府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属于一般环境的范畴, 通过道德伦理、法律变更、技术创新等方式间接地影响内部治理机制的发展, 资本市场、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及经理人市场属于外部治理机制环境的范畴, 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压力直接作用于内部治理机制, 规范其发展。一般环境和外部治理机制环境相互规范、相互协调, 对内部治理机制形成一股强大的作用力, 迫使其按照社会和市场的要求完善组织结构、制度构成, 形成对股东负责、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治理机制。

3 内部治理机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3.1 内部治理机制的开放性与环境

内部治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其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治理机制不断地从外部环境吸取负熵, 抵消内部产生的正熵, 保证系统的有序平衡状态。二是内部治理机制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即通过良好内部治理机制的示范性作用向外部环境输出负熵流, 抵消外部环境产生的正熵, 形成内外相互协调的良好局面。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运转良好, 会取得强势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经营绩效, 由此向市场传递信号, 表明内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这样, 许多公司就会纷纷效仿, 按照其内部治理机制的方式完善各自的治理机制, 形成良好的集群效应, 由此, 市场环境得到优化, 竞争环境更加公正、公平和有序。

3.2 从系统涨落看内部治理机制与环境的非均衡

涨落也叫做起伏, 有时也称作噪声、干扰, 从系统的存在状态来看, 涨落是对系统的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过程来看, 涨落是系统同一发展演化过程之中的差异。涨落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a.涨落是对系统稳定状态的偏离, 这种偏离提供了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最初诱因。b.涨落的出现驱动了各个子系统在取得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非平衡过程。

内部治理机制由于处于外部环境系统之下, 可以看作是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这样, 内部治理机制在环境中的涨落也就体现为内部治理机制与环境的非均衡性。这里的非均衡就是指内部治理机制对环境的偏离。这种偏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性质上存在差异, 无法相容;二是两者不存在性质上的差异, 可以相容, 但在数量上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3.3 从系统的优化演化看内部治理机制与环境的关系

系统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 优化在演化中得到实现, 从而展现了系统的发展变化, 这是系统的优化演化律。优化演化体现了系统的发展、运动和变化, 也是系统由无序到有序发展的必经过程, 演化的结果就是系统向更高一级层次发展, 适应环境的要求。

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从系统的演化优化关系上来看,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约束关系。外部环境为内部治理机制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约束功能, 内部治理机制只有在适应外部环境的条件下才能顺利的优化系统功能, 保持整体最优化。特定的外部治理机制构成了公司内部治理的外部制度安排, 构成了内部治理制度形成的外部约束框架, 对具有特定内容的内部治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决定性作用。b.动力关系。内部治理机制演化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环境作为内部治理演化的重要动力源, 通过价格、压力和信誉等各种机制,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消内部治理机制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产生的负熵, 而且还为内部治理机制演化的方向起到提示性的作用, 保证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保持一致、协同, 而不是偏离公司治理优化的方向。c.协同关系。协同关系是指内部治理与外部约束机制的协同作用对内部治理机制优化过程的影响, 或者外部治理机制的某些变革, 改变或者影响到相应的内部治理机制优化的最终结果, 对公司治理过程产生影响。

4 内部治理机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

内部治理机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机制, 主要是指建立内部治理机制的自适应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调序功能, 即自动调整内部治理机制与环境之间动态平衡的功能;二是保序功能, 即自动维护内部治理机制相对平衡的功能。对于内部治理机制来讲, 调序功能的作用在于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重新调整内部治理机制的内部组合和秩序, 以保持内部治理机制的目标、功能及其相应制度与外部环境达到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这是破坏性的创造;保序功能的作用在于维护已建立的权力平衡制度, 保持内部治理机制相对的稳定, 这是创造后的相对平衡。通过保序和调序功能, 保证内部治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保证内部治理机制在不稳定的非正常环境下正常运行。

总之, 从系统论的相关角度看待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改善治理效果。

摘要:内部治理机制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从系统论的角度分析了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并针对内部治理机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浅析学校社会工作系统理论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系统;角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114-01

一、放牛班春天简述及分析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所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以及严厉的制度构成。“池塘之底”以冷漠丑恶的方式对待孩子们的一切过错,哪怕只是天性使然的一时淘气。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们,面对学校“行动—反应”的制度时尽可能的帮助孩子们免受残酷的惩罚。冰冷的制度如同这所学校的建筑物一般,将孩子纯真善良的天性禁锢,用暴力、偷窃、嘲笑等所谓的“偏差行为”对抗这所学校的一切。

学校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成长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事业奠定良好品德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第一基础阵地。儿童作为社会中被照料和保护的对象,在成人的社会里往往被忽视,然而儿童的道德感和生理机能决定其接下来的发展状态。青少年及其群体是人群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层面,他们的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蜕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种种成长问题的几率大大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所处系统分析

每个人都处于多种环境状态下,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工作的焦点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发展来自环境与个人的相互影响。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理论,认为社会生活像生命的机体一样,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理论以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人和社会。系统理论强调系统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维持稳定和平衡,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存在着多元互动或互为因果的循环关系。系统具有开放性、闭锁性和境界,平克斯和米纳罕将社会环境分为三类:非正式的或原生的系统,例如家庭;正式系统,例如社区组织;社会系统,例如学校。当我们所处的多种系统不能进行良性互动时,我们的发展将会出现问题。“行为偏差”学生正原生家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的情况下不能给予良好的心理指导;学校不仅没有完成学习学业辅导以及道德观的正确培养,反而利用打压的手段压制学生的成长;社区组织忽视学生的发展,对学校的不正确打压处于长期忽视的状态。

如何使这三个系统得以良好的互动,为学生、老师、家长、社区提供相对健康的发展环境呢?首先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行为偏差”学生所处的家庭,运用专业的知识对学生及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及服务,协助学生及家庭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其人格和自我,增进起适应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或家长的良好福利状态;其次,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的朋辈群体以及教育工作者对其影响是十分大的,学校作为一个不同于家庭的社会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则,这个规则影响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学生以及教育工作者进行需求评估并结合各学校发展特征,引导学校完善自身发展。学龄阶段的儿童及青少年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也较为深刻并最具行动化,需要对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进行专业团体服务,解决儿童及青少年所面临的困扰,促进儿童及青少年在群体中相互学习和帮助,从而共同成长;最后,学校与家庭都处于社会大环境中,三者相互影响。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社会需要重视儿童及青少年的发展、重视教育工作者的需求、重视学校及家庭的资源链接。需要对学生、家长、学校与社会进行良好的互动,增进教育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通过对这三个系统的调整,实现三者良性互动,从而全面的影响“偏差行为”的儿童及青少年,发挥潜能、使其有尊严、有价值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作为一项系统的服务过程,学校社会工作几乎涉及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服务的方方面面。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因此承担着多种角色。每一类角色都是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技巧的考验。笔者认为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系统理论中扮演的角色有以下几类:

首先是调解员和联络员。学校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介入“行为偏差”学生的家庭及学校,运用方法进和技巧缓解其迫在眉睫的问题。同时评估学校、学生、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的需求及问题,促进各系统相互间的联系,实现有效的沟通。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搭建桥梁,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从而发挥其特长,尊重其价值,实现多系统的良性互动;其次是政策的影响者。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改变,推动新政策的出台,使大环境更适合儿童及青少年的发展;最后是教育者。儿童及青少年受到的教育首先是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其的影响,其次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其学业或心理上的教育。然而,在儿童及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有一部分家庭及学校不能对其进行完整健康人格的培养,使得青少年时期出现各类问题。学校社会工作者需要承担教育者的角色,在心理和精神上帮助“行为偏差”青少年摆脱困境,尊重其价值,发掘其潜能,从而实现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儿童和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社会工作者需要对学生、家长、学校、社区等多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实现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化的需要。随着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社会转型的高速时期,出现了更多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者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希望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正面的影响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2]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M)台湾; 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3]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社会关系系统 第12篇

目前理论界在研究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时习惯于采取这样的研究方式:公司治理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窄, 主要涵盖了内部监督和控制以及员工激励和约束;而公司管理则将研究眼光放在企业的环境分析 (尤其是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文化构建以及公司管理模式的选择上。这样的研究方法其实是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给割裂开来了, 没有将二者整合起来研究。

事实上, 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在内涵上固然存在着一些区别, 公司治理解决的是公司发展的方向问题, 公司管理则回答公司通过怎样的努力能够达到战略目标的问题。也就是说公司治理关注的是公司的内在的性质、目标和愿景使命, 公司管理更多地和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联系在一起。于此同时, 我们也要意识到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在实现公司目标这一点上, 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对公司的具体运作和经营产生直接地、直观地影响。在公司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 我们认为董事会是反应公司治理理念和结构的重要机构, 并间接地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这一方面, 我们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的公司治理, 这些国家的公司董事长往往担任着CEO的职务, 而董事会成员中又包含了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鉴于欧美国家的公司治理和管理经验, 笔者认为将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结合起来研究, 构造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模型。公司治理是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共同组成的, 公司管理系统由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三部分共同组成, 两个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和管理系统

(一)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如前文所述, 公司治理系统由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组成。一般来说, 内部监控机制由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组成, 这种内部监控机制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治理主体, 内部监控机制需要利用会计信息系统产生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效果和效益进行评判, 而另一方面内部监控机制其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其有必要建立一定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良好运行创设良好的运行环境。美国的企业在董事会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董事会的职能和职责:董事会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求提出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并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并在一个会计周期的期末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系统的评估。

外部监控机制是指公司外部的力量对公司的监督和控制, 来自于公司外部的力量包括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市场等外部力量。资本市场通过对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进行偿债能力、声誉、企业实力的评估实现企业间的资本有效配置, 在资本市场上进行决策的大多是债权人和中、小股东, 他们不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 因此, 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详细信息要求较高, 希望公司能够提供尽可能详细地财务信息, 并要求资本市场能够建立有效的交易原则和规则,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而在资本市场中的公司只有自愿地、积极地披露会计信息, 市场才能够根据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在产品市场上, 企业和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纵向竞争关系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的监督, 现代企业在市场中需要在竞争中保持协同, 竞争是现代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 而在社会化生产的过程中, 企业之间唯有实现协同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企业和供应商以及客户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势必要提出能够影响供应商生产经营方针和经济效益或者客户消费取向的一套方案, 因此交易双方都会尽可能的搜集对方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的信息, 并据此决定是否进行合作或实现购买, 供应商和客户获取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唯一方式便是获取其披露的财务信息, 这也就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在聘用高级管理人员时除了要考核一个高管人员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考核高管人员在以往的任期内的经营绩效, 而一个高管人员的经营绩效则需要通过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财务会计信息来体现, 所以说,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也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二) 会计信息系统和公司管理系统

通过前文的论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如果会计信息失去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标准, 那么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治理层难以提出有效、准确的决策。所以, 公司在企业管理上应该建立有效地公司管理系统自我调节机制, 这种自我调节系统需要管理者来建立, 并以有效、有力地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为目标, 在实际运作中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财务记录的准确性, 在内容上, 自我调节机制涵盖了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环境。可以说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必然导致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 企业的有效管理要求了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系统为核心的的公司管理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要逐渐完善和正轨, 并使之为公司的治理系统提供安全、有效的内部环境, 使公司的会计信息系统、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起到了协调的作用, 例如它能够协调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个个人利益最大化之间形成了相对的平衡。会计信息系统最终是为公司的两个目标而服务的:一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二是帮助企业的外部监管者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价。

总而言之, 会计信息系统是联系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枢纽, 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之处能够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 而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企业内部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和完善的治理结构的引导, 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刘红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论文, 2011

上一篇:医院医疗设备引进下一篇:案例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