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2024-07-25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精选12篇)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第1篇

关键词:商业策划,室内设计,空间营造

“累累葡萄晶莹剔透,似凝结的甘露,也似成串的宝石,但,它毕竟只是水果!在经过了发酵之蜕变后,上帝就赋予了它生命,那样的撩人心扉,难以抗拒,好似流淌的上帝之泪,坠落凡间之精灵。”———威廉·杨格

法国有句名言:“酒是时光的雕塑”,是说红酒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抽取沉于槽底的酒渣是个缓慢而需要耐心的过程,按照不同的比例,将不同种类的酒进行融合才能早就红酒的完美,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得以交汇,口味与品质获得提升。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此时的红葡萄酒生趣盎然,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红酒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美醇酒业是苏州最大的进口洋酒销售公司,也是法国拉菲集团系列产品及ASC其他品牌葡萄酒苏州唯一授权经销商。公司拥有苏州最全的法国名庄红酒珍藏,其中不乏少见的珍品。

1 酝酿

本着对业主负责、并使该空间功能更具商业价值的想法,我们做了长时间的市场调查,推翻了业主最初把本店打造成公司最大的零售门店的想法,草拟了新一轮的策划方案。目前,国内高端红酒零售市场不大,主要依靠高端客户带动销售量。我们的想法是该店的真正意义在于向高端客户展示其产品,并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其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故需创造出一个品位与档次兼具的空间。考虑到该店处于李公堤商业区,商业成功人士汇聚,也为该店逐步向会员制销售的提升,室内提供品酒、聚会、洽谈的休闲空间,兼具阅读、上网、艺术品欣赏等功能,店内不仅提供售、品服务,也可以提供恒温恒湿酒窖寄存高档酒品。整个空间紧紧围绕红酒这个主题,以实用为先导,功能突出,以雅致为风范,气度非凡。各色红酒、雕塑、油画、装置艺术品……,徜徉其间,让人乐往而流连忘返,成为爱好红酒人士的消费天堂和精神家园。

2 转译

清晰的定位带来的是明确的功能空间。围绕着中心酒窖,我们把该空间划分为销售展示区域、卡座区域和吧台鉴赏区域。各空间虽紧密联系,但通过不同的处理手法又使各自在视线上互不冲突。

在空间装饰上,我们希望融入艺术品展示功能。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红酒品鉴空间。

不同于传统红酒坊的形式,该门店是“流动”与“多变”的,骨子里透露出红酒的品位与激情。妖娆的紫红色、纯洁的白色、华丽的黄色构成了空间的主色调,诱惑而灵动。

3 恒温、恒湿酒窖

酒窖区域试图让爱酒人士进入后产生一种欣喜感,层层不同年份和产地的珍品有序排列,让人感受着红酒文化的博大,视觉的冲击也让人产生膜拜的冲动、消费的欲望。空间利用线性元素,现代感十足,该区域除了展示还设置了十个VIP酒柜,供重要客户存放珍藏。

4 卡座区域

每个海螺状旋转上升的卡座,略带些地中海式的浪漫,可容纳5-7人,圆形的设计便于环坐交流,利用紫红色皮革、不锈钢和镜面,打造出暖意融融且不失悠远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红.葡萄酒的品格[M].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1年8月1日.

[2]张绮曼, 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年6月1日.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第2篇

关键词:空间氛围;灯光;色彩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仅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室内空间已能不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使用室内空间时,还应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好的环境、独特的风格、良好的空间氛围营造等,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心情,它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愉悦人们的心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亦或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一、空间氛围释义

空间氛围从字义上讲是指利用其设计手段、技术手段来营造一种我们所需要的具有一定气氛的空间环境。例如,游乐园的欢快、刺激的气氛;图书馆宁静、文化气氛;办公室轻松、活跃的气氛;烈士陵园肃静庄严的气氛……等等。不管是室内空间氛围还是室外空间氛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进入此空间的人们能够感受到我们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构思及我们所要体现的空间氛围。

二、当代室内环境对空间氛围的需求

当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室内环境作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本的满足遮风避雨、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室内环境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需考虑到这些基本需求外,还应充分结合人们的情感需求,创造一个环境好、装修好、独特风格的能使们们放松精神、愉悦心情的氛围空间。设计都需要通过空间氛围,营造出一种意象,能够给人们传达一些理念信息,能传达一种精神感受,让人与空间、人与物之间进行感性的沟通、体验与交流。

三、室内空间氛围构成要素

室内空间氛围的构成,其主要的设计要素包含空间、色彩、材质及灯光等。在空间设计中,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些构成要素,能够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而不同的空间氛围,能让空间与人进行不同情感交融,甚至会影响人的思绪,让其空间情感化、人性化,以此创造出更多满足基本功能和审美需求的室内空间。

1.空间

在进行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中,空间作为主要的载体共主要作用于两方面。一是作用于空间载体形式,二是作用于对空间载体气氛和情调。在建筑室内空间中,人们往往会被所处的空间场域所触动,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通过整体空间与局部空间综合分析,划定区域地体现风格走向、人文气质等,会让人感受到空间散发出的神秘、优雅、悲伤、活泼、欢快、崇高、喜庆等空间氛围。

2.色彩

色彩具有很好的情感表达,它能使人有冷暖、软硬、距离、质量的感受,色彩的厚重感、冷暖感及距离感等特征还直接关系到整个空间氛围的营造。“不管你家的大小如何,都可以利用色彩和图案来塑造你的生活空间”设计师贝希表示,色彩可以塑空间、分隔空间,同时共能营造空间氛围。例如,在室内空间设计中,改变地面的颜色可以“改变”房子的高度,浅色的地面让房间显得更高,深色的地面让房间显得更稳定,并且把家具衬托得更有品质,更有立体感。墙面的颜色能影响房间的氛围,浅色的墙面让房间有开阔感,显得清爽。深色的墙面让房间有紧凑感,更亲切。

3.材质

当下,装饰材料日新月异,各种材料的产生,不同材质类型更能丰富室内空间环境,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室内设计中,常用的材质有木材、石材、塑料、金属、陶瓷、皮革等,这些村料有着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质感,这些都是设计师们的法宝,他们可以利用这些材质来营造不同的室内空间氛围。例如,混凝土的肌理能给人一种厚重、素雅之感,运用在室内空间中,能营造出自然、轻松、宁静的氛围。竹、木、藤等生态材料的运用,又给室内空间增添了生态环保、自然舒适的氛围,这些村质的运用不仅能表现欧美风格,又有演绎东方情调,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

4.灯光

灯光的设计已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们通过灯与光的变化结合渲染出空间多采的心情,营造出空间光影的乐趣,以此丰富整个室内空间的层次。例如,在设计中,可以利用光来限定空间范围、改变空间性质,可以通过光来控制室内空间的明暗、虚实、大小、强弱等视觉效果。也可以利用光的不同色彩与变幻营造出浪漫、神秘、迷幻、快乐的空间氛围。

四、如何营造室内空间氛围

在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功能与氛围两者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进行不同空间营造中,需充分地结合空间类型的特点来确定所需营造的空间氛围。

1.居室空间氛围营造

对于居室空间来讲,其氛围的营造首先取决于居住者对居室环境的要求。首先需要了解居住者的年龄、职业、喜好、等,再结合空间形态、材质、色彩等室内构成要素与环境进行协调。在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恰当地确定室内环境中风格与色彩的整体关系,与各部分物体的色彩、材质、功能等相结合,营造出一个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居室环境气氛与意境。例如,营造一个舒适明亮又温馨的客厅,除了需要借助建筑本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优势,还需要从室内空间尺度、色调搭配、造型细节、软装饰饰搭配等多方面把握,想要营造舒适明亮的空间氛围就如同人们对自我情绪的调节与平衡:因时就势、虚实结合、张弛有度、顺其自然。

2.办公空间氛围营造

人们对现代办公空间环境的期望不仅限于满足工作需求的层面上,要想完善办公空间的设计,就必须先对其办公空间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解,改善人们工作的舒适度、满足其情感上的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当前企业办公室存在各种情感缺失问题,其主要源于对工作人员的心理和生理上缺少关怀,人们不是工作的机器,良好的工作环境能改善人与人、人与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办公空间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合理地对办公空间进行规划、选择一些人性化的设备及办公家具、丰富办公空间形式,亦或在办公空间中加入一些娱乐休闲的场所等,让人们在工作之余可以与朋友、同事之间相互倾诉、释放工作压力。

3.图书馆阅览空间氛围营造

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中,首先应满足的条件就是安静,要让读者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空间,是满足图书馆阅览空间的基本要求。在阅览室中,有的读者喜欢在开阔的空间中感受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人喜欢在较为私密性的空间中独自享受阅读的快乐。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设计师在图书馆空间氛围的营造时,需要强调空间的领域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当前,我国国内普遍的图书馆在阅览空间中只是简单的将桌椅摆放在阅览室中,满足基本使用需求,缺乏细节上人性化的设计。殊不知,良好的阅读空间氛围更能促进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及爱好。阅览室在进行空间氛围的营造中,在满足使用者基本需求的同时,也需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提出趣味性的独立空间,亦或是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有趣味性的独立空间,利用不同的色彩、材质肌理、灯光渲染等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此提高使用者良好的感观效果,从而让阅读者放松心情、细细品味读书的快乐。

4.酒吧空间氛围营造

酒吧是一种另类的、独特的消费场所,从不同的社会文化属性来看,酒吧是当代社会文化的产物,其不同的主题酒吧,有着不同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聚集不同类型的消费人群。在酒吧氛围营造中,需结合酒吧主题文化进行分析,并以主题为依托,准确合理地加入色彩、灯光、材质等空间氛围设计要素进行创作。利用光与色彩的结合运用,可以使酒吧氛围变化多端光怪陆离,既有热情奔放,又能私密温馨或使其神秘梦幻的具有表现力又能激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空间氛围。

五、空间氛围营造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

室内设计的主体是”人”,我们所有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的。所以在,在进行设计时,需满足人对空间的基本需求。当然,这种所谓的基本需求只是物质表象层面的,不能满足人们精神内涵的需要,这也是衡量一个室内设计创新与品质的关键所在。室内设计中的空间氛围营造是对空间的精神、心理需求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它可以集中表现在设计主题、创意构思等方面。当然,这些设计主题、创意构思在创作中需结合室内空间、色彩、材质、灯光等构成元素来完成。设计者通过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营造空间氛围,加强了人与空间的互动体验感,提升了人们的对空间的品味和意识,营造了一个适个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使人产生不同的情境感受。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正迎合了当代人们对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它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人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关注与关怀,良好的室内空间氛围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美的感受,我们作为空间的设计者,应不断去发现与创新,努力为人们营造更多更好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体验营造 第3篇

关键词:空间体验;展示设计;开放化设计;人文精神

一、博物馆的体验空间

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实践之后,当代建筑思想开始转向多元化,人们不再纯粹地将建筑空间看做功能和理性的演绎,而是寻求以“建筑使用者”为观感的主观感受。空间体验,源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革命的开展,现代制作业的发展使物质产品需求能力得到满足,而科学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则使精英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之间的隔阂不像以前那样明显和突兀了。之前处于权威知识传授者地位的文博机构也必然走向转型,取而代之的是体验经济的盛行,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增加体验,空间设计和博物馆设计同样需求体验。

正如现代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所说:“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空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体验建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过程,人通过五官收集对空间的抽象感受,最终汇集到大脑,在经过自我对话,升华成具体结论,完成空间体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联结。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空间体验是令人愉悦的,同时产生一种艺术感染力。

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长篇累牍的文字描述、多媒体展示手段运用、阵列图形和展品都使我们的博物馆变得越来越单一化,也越来越枯燥化。这与博物馆的对象策略不无相关——从早期的展品中心策略,到后来的信息中心策略,乃至发展到了现今的观众体验中心策略,博物馆的价值取向也从以博物馆为本位转换到了以参观者为本位。根据这一转变,对于博物馆设计来说,如何将以静止不变的展品为设计中心,转换到以不断变化运动的观众为中心,从注重展品和信息传达,转换到增强观众空间体验过程中的愉悦度,都成了提升博物馆设计新方向的重要参考。

吉贝尔豪森认为:“建筑即博物馆,是建筑构造赋予了博物馆意义。建筑从观念和物质上决定了参观的条件。它不仅构造了展览的框架,而且塑造了参观者的经历。”传统的展示空间中,由于功能的高定位,所以多采用集中展示展品和信息的模式,以至于削弱展馆形式,最终造成“千馆一面”的恶性循环——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脑海里会产生博物馆都应该是同一种形式的想法,即展柜、展板與展品三者结合的固定空间组合样式,这种单一化的展示形式无疑会逐渐丧失空间感染力;再次,观众面对大量信息只能选择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使人产生疲劳感,打消观众的参观积极性。

二、经典案例

注重博物馆自身的功能属性,还是注重空间体验多元性——这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问题,大量的设计实践印证了空间功能和空间体验可以和谐共存。例如著名建筑师李伯斯金的犹太人博物馆——这座无声的巨大博物馆,向每一个参观者叙述了其背后蕴含的悲怆历史,上世纪80年代,当柏林政府决定扩建犹太部门并最终采用了李伯斯金的方案后,一座成熟完整的体验式博物馆建成。

李伯斯金在这座博物馆的表达中,运用了大量非语言表达形式,借助这一手法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空间体验。例如在讲述犹太人的流亡主线过程中,在室外设计了一座小型花园——霍夫曼花园,这座“花园”由49根水泥柱构成主体,每根水泥柱的顶端种满植被,对观众而言,顶端的植物可望而不可及,并永远不能扎根地面,由此揭示犹太这一身受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流离失所的悲伤记忆。等到水泥柱顶端的植物长大,以致盘根错节,这又象征了散布全世界的犹太人经历种种磨难后又团结成长。李伯斯金还将花园地面和49根水泥柱都设计为倾斜的,参观者漫游其中,很容易产生迷失方向、天旋地转的错觉。这一手法是希望让参观者切身体会到犹太人流离失所的迷茫,以及流落到一个陌生国度的感受。

另一个凸显空间体验的例子,李伯斯金在向观众传达大屠杀的震撼时,并没有采用传统博物馆中的一贯手法——即使用大量恐怖的文字图片记录或是影像记录,通过这种方式“恐吓”参观者,强行让他们感受大屠杀曾经的恐怖和血腥。而李伯斯金仅仅用了一座内部空空如也的高塔,就实现了展示功能和场所精神的传递——进入高塔的入口是一扇厚重的黑色铁门,在观众走进高塔后,伴随着沉闷的撞击声铁门随之关闭,观众像极了当年被关进集中营的遇难者,后退的道路被封闭,眼前只有无尽的黑暗,塔下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不见日月星辰,唯一的光亮来自于塔顶折射下来的光,沿着墙壁一点点下沉,当参观者走向顶端翘首以望,以期看到更多光芒,却发现在这座三角形的塔里,两边的墙壁愈加逼近和压迫,直至死角,此刻参观者感受到的只有无助和绝望。借此震撼无言的叙述方式,李伯斯金向参观者准确传达了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的恐怖体验——种族灭绝大屠杀,那一刻,所有的参观者被抽象还原的恐惧所支配,留下难以磨灭的体验。

从犹太博物馆中,参观者可以通过整个建筑体验到博物馆要传达的精神内核,那种亲身体验过的感受深深刻入人心。比起平铺直叙的传统展示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三、实践策略

当下的博物馆建筑中,空间体验的参与,更多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展示设计中观众长期缺位的状态,甚至是突出参观者的主体作用,通过不同主客体实现交流,才能体现出文化建筑的人文内涵。而对于博物馆空间的体验营造,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主题开放化

传统博物馆设计中,主题往往十分明确,但也有过于单一的缺陷,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根据展览主题,将大量信息铺陈开来,一定程度上强迫参观者接受既定主题,使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和思考辨别能力减弱,参观结束往往一头雾水,不知展览所云为何。

而在以参观者为本位的体验式展示空间中,设计者应该尽可能地把主题引申,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这样处理展示主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参观者的参与热情,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观众自身知识构成不同、年龄不同等主观因素的制约,对展示主题理解产生差异,只要给予恰当引导,在传达主题的同时使参观者获得自身感悟,最终各自领悟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仍然殊途同归。

(二)展示信息序列多元化

传统展示设计过程中,往往将展示功能放在首位,展品和展板在展示空间中均匀铺开,连续不间断。这种设计手法虽然实现了基本的展示功能,但参观者面对此类展览时往往毫无参观兴趣,即使耐心观看其中一段,也很难坚持看完全部的展示内容——一成不变的展示节奏和视觉因素,极大地削弱了空间体验的活力和感染力。

所以,为了更好地增强展示空间活力和感染力,将展示信息按照一定疏密顺序展开,例如在紧凑的信息传达中夹杂一些大幅面的图片或是体积庞大的展品,这样就可以在庞杂的展示信息中穿插一些过渡空间,控制展示节奏——主要内容前后稀疏排布以烘托主题展品的重要性,相对次要而相似类型的展品和文字,则采用密集阵列,参观者来到面前可以集中观看研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参观者的视觉疲劳。

(三)参观路线曲折化

在影视剧中,被公认为俗套剧情的往往归咎于情节的平铺直叙。展示空间设计中,传统以功能和展品为视角的设计方法,惯于采用毫无波折的参观路线,使展览体验大打折扣,了无生气。而将参观者视角引入展示空间中,可以有计划地在参观路线中适当加入些许“转折”,这样一方面可以延长参观线路,有利于参观节奏的疏密控制,这种方式对于面积小的展示空间极为有利;同时由于路线延长,内容有所增加,观众的参观时间得以延长,避免出现参观结束仍意犹未尽的情况。

(四)空间物理形态多样化

与曲折的参观线路相结合的,是空间物理形态的变化。前文提及不同的参观线路会产生不同的展示参观体验,那么不同的空间形态也会使参观者产生类似的感受。早在中国古代,空间位面变化产生的不同空间体验就已深入人心——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当代展示空间设计中,结合不同形态的空间变化,可以使展示空间体验得到进一步丰富,而不同体积形态的展品,配合不同空间物理形态也会给参观者不同的展示体验。

四、结语

当今博物馆的设计方向,从功能转向体验,本质来源于社会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一味凸显功能至上、展品本位已经不能满足21世纪的社会需求。将空间体验引入到博物馆设计中,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客观空间、展品媒介以及观众这一主观因素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博物馆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增强展示空间自身的感染力,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文要求。

参考文献:

[1]段少策.博览建筑“服务空间”的开放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47-51.

[2]袁仁佶,王冬.從“功能空间”到“体验空间”——当代博物馆空间衍变的解析及思考[J].华中建筑,2016,(04):15-19.

[3]李茗茜.丹尼尔·里伯斯金的建筑创作理念与操作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1-88.

[4]李晶晶,周波.谈李布斯金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04):291-293.

作者单位: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第4篇

室内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延伸,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哲学理念,已经成为国内设计师恪守的设计哲学,道家的天道观中也阐述了空间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中也有许多有形与无形的空间,如借景、交错、穿插、共享等,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要素中常见的家具、字画、陈设品等,都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深厚底蕴,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现今的室内装饰设计上,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民族特色要与现代审美和科技发展高度融合,才能创造出超越自我,超越时代的作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在住宅空间布局的应用

1. 空间对比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对比形式多样,可将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空间安排在一起,以对比的作用突出各自特点,起到先抑后扬的效果,以丰富空间。也可以利用景物的疏密,空间的开朗和幽曲,流动的水面和峻峭的山石等自然元素来表现虚实变幻、动静结合的空间对比形式。

在住宅空间中,进门处的玄关设计通常采用大小对比的手法,玄关空间属于过渡空间,设计时一般面积较小,高度被人为降低,具有一定的隔挡作用,形成狭窄局促的空间界面,这就与客厅在大小上形成对比,使人在心理上感觉客厅更大一点。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住宅的活动区域在进行分隔时,常采用各类通透的玻璃材质及镜面材质,这些材料也可以在视觉上起到扩大空间的作用,形成大小对比的效果。

2. 空间与时间

人在空间中体现出活动的过程,静止只是相对和暂时的,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应该以满足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过程为依据。但仅仅满足行为活动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室内空间作为彼此联系的整体来考虑,通过室内空间的交替,景物的变幻,使视线的运动演变成为时间的进程。通过空间布局的连续性使空间更加丰富多变,增强空间表现的自由度和艺术创造力。如现代商业的展示空间,动线可采用曲折的组织方式来引导消费者视线进入不同空间区域,让人们在空间的运动中不断发现不同的展示区域,而不是一览无余。常见的手法使曲径通幽,曲折的路径不仅代表着变化的空间路线,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

3. 空间的围与透

住宅空间设计中可以借鉴园林中“围与透”的手法,利用漏窗、门洞、回廊、阁的围合和透空来表现空间的变化。如用“透”的手法可以利用门、窗把室外空间的自然景观引入室内,也可以把原有的围合部分进行适当改造,将室内隔墙改成花墙、透窗、花格、透雕隔断等,打破封闭感,做成开敞式或半开敞式,达到室内外相互融合,通透明亮的效果。这样的空间有重点、有秩序、有节奏的、有虚实。在室内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设计中应把围和透两种因素统一起来考虑,才能满足使用者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求。

4. 空间的导向性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廊、木质栈道、曲桥等形式对空间进行分隔,增加景观层次,除此之外,道路、踏步、墙垣、植物、门洞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半虚半实,形成自然而然的导向空间,形成对景和框景。从而激发人们好奇的心理,引导游人继续寻找未知的风景。在住宅空间设计中,我们也常用一些引导性的特征对空间进行划分和指引。如地面铺装或顶面装饰,常通过材料的变化或颜色的变化,以起到导向的作用。通过对地面、墙面或顶面的材料、造型、灯光等要素进行整体统一,局部变化的设计,使业主能够遵循设计师的意图,快捷方便的到达空间中的每一个区域。

二、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表达

1. 框景

框景在住宅空间设计中可以起到强调重点的作用,利用门洞、窗洞、隔架等具有美感的空隙将进出或远处的对景框起来,也可以通过框景的手法人为的将主体地位的景物突出表现出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来说,住宅空间中需要重点突出的部位,设计师总是会用各种处理方式把主题景物突出,确保人在这个空间活动就会受到主题景物的感染,从而明确空间主题。

2. 对景

对景可以在住宅空间中实现均衡,对景在室内设计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强化空间序列中各个子空间之间的联系,二是使空间中的构景要素相互之间能有比较明确的对比关系。对景的手法可以有效的控制室内空间中一处独大的情况,在大空间里各区域之间起到过渡、平衡的作用。这种造景手法在室内设计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沙发背景墙和影视墙的设计关系。

3. 障景

障景可以遮盖或降低瑕疵对空间场景的影响,尽可能的发挥设计对象的优秀一面。障景在住宅空间设计中主要起到扬长避短,把空间中不利因素遮蔽起来的作用,但障景很容易打破原有的空间关系,对空间形成二次分割,从而创造出新的空间。障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常见,典型的如卫生间、储物空间设计等,常用障景的手法对上述区域做半遮蔽处理。

4. 借景

借景可以起到收无限于无限之中的作用,这一点,对于有限的住宅空间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借景的手法主要有“远借、邻借、因时而借”等,实际上就是打破原有的室内空间功能布局限制,将两个相邻的空间在组织上相互渗透,使得空间在视觉上延伸,丰富空间的景观层次和变化。现代住宅设计中,常要求空间表现多样化,能够突破传统的空间布局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在充分利用原来建筑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借景的手法并借助玻璃等现代装饰材料,借景入内,内外兼顾,丰富室内的视觉层次,营造出高贵、典雅和自然的环境氛围。

三、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实践

1. 项目简介

本案例户型为三室两厅,面积129平米。设计风格定位为简约的中式风格,室内主色调采用深棕、白为主调,局部配以浅黄,在设计思路上,追求以中式古典园林造园理念和造景要素为装修风格样板,并从满足使用功能的视角打造全新的现代化中式风格。主要装修材料有仿古图案砖、实木装饰门、变化多样的中式镂空隔断、布艺窗帘、玻璃等……力求在满足业主生活和审美需求的基础上,营造一个温馨,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现代家庭环境。

2.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在本案中的应用

该设计方案非常讲求空间的层次和通透感,按照居住者对功能需求的不同,对空间进行分隔,通过中式的窗棂或屏风、中式木门、工艺隔断、简约化的中式博古架等形式的运用,巧妙的对视线进行遮挡或通透,以此展现空间关系上的层次之美。地面、墙面和顶面再通过一些简约手法处理的中式古典园林造型元素,如园窗、方格造型、字画等使整体空间内容更加丰富,大而不空,厚而不重,有格调又不显压抑。此外,家具陈设与内部空间的灵活组合也对空间布局、立面造型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门玄关处把人从室外的喧嚣过渡到温馨静逸的家居环境中,不是传统特色的暖色系实木地板给人安静且稳重的视觉感受,正对门处的白色墙壁,以古色系的柚木色窗框配以镜面做底,提升了室内的空间感,而镜面的光影效果又给室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镜像,中式古典园窗的设计不仅丰富了玄关墙面的装饰,更能接受光线的流动韵味。

敞开式的客厅和餐厅充分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只在顶面上通过天花造型的变化和灯光的应用进行功能空间的界定,在满足实用性的同时,又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性,延展了空间的视觉效果。客厅影视墙墙面采用深色木格栅形式配镜面底,一方面与灯光与物象相配合,形成光影绰约、深浅有序的细腻层次,另一方面跳跃了空间的氛围,稳重又不失活跃,给人带来文化和视觉上的享受。客厅空间暗木色与明快的暖黄色配以赏心悦目的花卉植物,时尚而不失传统韵味的沙发烘托了整个空间氛围,沙发背景墙上的中古书法,体现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品味。

书房空间充分引入自然光线,纱帘的应用,即保证了遮挡视线的基本功能,同时又使光线柔和轻盈,让窗外的阳光和婆娑树影映入书房,不仅强调了空间的文化气息,还可以将远处的景观通过借景引入室内环境,反映“师法自然”的中国传统园林气质。与室内家具色彩反衬的白色书桌元素取自中式传统“案”的形式,又以现代工艺和审美取向进行重新设计,在原本厚重高雅的书房中,起到点景的作用。整个书房空间通过古朴、自然的木质材料与光洁、富有质感的现代材料进行对比,搭配出即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艺术气息的读书静心空间。

卧室空间的整体设计,以中式的厚重典雅格调为主,单纯的暗木色勾勒出稳重和大气,布局简洁,功能合理,暖黄色床头背景墙以及纯白色顶面的配色,起到了恰到好处的点缀作用,给古色古香的卧室空间增添了时尚和温馨的视觉元素。从形式上来讲,卧室整体空间设计简素清爽为主,通过中式艺术形态饱满的造型书架和书桌,以及暗木色镂空隔断充盈了空间的空虚,营造光影流动的效果,牵动整个卧室空间的互动和视觉的平衡。

休闲阳台空间的透光窗帘通过原生态的竹制材料借以传统中式的卷帘形式,给空间带来有虚有实的光影效果,跳跃的光线透过卷帘的空隙,随着时段的不同漫射在阳台空间,给休闲阳台空添加几分自然的气息,原生态的防腐木地面和瓷质的园桌、圆凳的配置,使得休闲阳台和外部环境起到很好的协调关系,使得整个空间透露着中式古典园林的韵味。

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论文 第5篇

现代茶室空间环境的营造,重要的并不是营造什么而是为什么营造。“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刘义庆会心之处不必在远。何处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会心之处?这一问题正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被忙碌的现代人所重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存在于物质文化方面,还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茶文化幽静深邃,使人内心感到宁静平和。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恰好满足忙碌的现代人,在喧闹城市之中寻找会心之处的迫切需求。人们在品茶之时,在茶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在茶中寻找历史的传承,在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茶中寻找人生的格调。品茶之时,茶叶、水与茶器固然十分重要,茶室空间作为品茶活动的发生地,同样具有其独特地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浪潮之中,人们大多早已忘记曾经恪守千年的文化传统。全球化浪潮的强势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空间营造中平和亲人的特质也早已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国际主义风格始终给人以不宜接触之感。正因如此,营造环境亲人的茶室空间更显得愈发重要。如何将当代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计思潮,更加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何构建起适于当今时代需求的茶室空间,并赋予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使得饮茶这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便成为当代设计师在茶室空间设计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意境的确立

在构成茶室空间的众多要素之中,何种要素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答案一定非营造一种独特的属意境莫属,因此意境的营造才是茶室空间营造中的重中之重。意境这一概念本为中国传统美学所特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茶文化的茶室空间也深受其影响。可以说以中国美学为代表的东方美学,其最主要特质便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可以将其看作东方美学所独具的场所精神。林纾认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也就是说只有明确的立意,才能成功的造境。茶室空间营造中所需立之意,正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茶文化。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出发,在满足饮茶活动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富含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便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茶文化的境。意境并非由某个具体的事物构成,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元素相互融合,从而共同形成其独特的韵律。这种独特的韵律,使得茶室空间不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狭小空间,而是进入到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广阔空间。这种广阔的精神空间极大丰富了空间使用者的感受,为其带来了独特体验。一个富含传统茶文化意境的空间的成功营造,可以使人们在其间品茶之时,与茶室空间产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之感,在这种意境空间之中品茶、思考,更好地将自身融入品茶活动之中。这种饮茶者用心去感受茶室空间意境的体验本身,也可以视作饮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中奥妙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什么是茶室空间的意境,又如何营造这种意境,便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说,意境皆在虚与实之间,虚实之间古老的东方韵律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影响意境的两种思潮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指引之下,在中国传统夯土木构建筑体系构成的物质基础之上,茶室空间的设计也具有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的特点。例如尺度宜人、材质柔和、造型优雅、色彩平实。在这众多特点之外,茶室空间还散发出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也即茶室空间的意境。虽说意境的营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通过不断对饮茶文化、饮茶历史进行深入的探寻与分析,其主要发展脉络终究有迹可循。可以说正是禅家与文人两种思想左右着茶文化,二者之于茶室空间意境的营造正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禅家与文人的追求大相径庭,禅家的追求在于修行,文人的追求在于生活。因此禅家将饮茶视为修行,而文人却将饮茶视为生活。

1禅家思想影响下的意境

茶的起源众说纷纭,因其历史久远,确切起源已不可考证。但最迟自唐代起,饮茶之风流行于禅院之间的记载便见诸于大量文献。写就《茶经》并被尊为茶圣的陆羽,便自幼长于禅寺之中。茶在禅院中的流行有着很现实的目的,参禅要求参禅者清醒不眠,饮茶对此正有极大帮助。因此一时之间寺必有茶、禅必有茶,茶也随禅广泛流传。参禅者在参禅之时饮茶,进而使得饮茶也成为了参禅悟道者的修行法门之一,这种修行的法门最终演变为茶禅。参禅者认为“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其后茶禅文化因禅宗东渡日本而在日本广为流传,并最终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日本茶道精神可以概括为东传日本的“茶禅一味”与日本高僧千利休所参悟的“和敬清寂”八个字。茶禅一味本为中国禅家思想并为当今茶道中人所共知,但茶禅一味并未出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禅籍中,其最早出自于《碧岩录》圜悟克勤东流日本的墨宝。正是这四个字指引了日本茶道的轨迹,并成为了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茶禅一味将茶与禅放在同样的高度,因此禅家饮茶并非为了茶,而是将茶视为修行,是参禅的重要一环。曹洞宗讲默观独照,直体本然、机关不露,日本茶道正是依其而立。并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进而形成了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由此可见禅家影响下的意境,茶本身并不是目的,一切皆为修行,一切皆为道。因此禅宗思想为茶室空间意境营造带来的,主要在于内省与秩序两个方面。表千家不審庵即是禅家思潮影响下的茶室空间的代表(图1表千家不審庵内部)。

2文人思想影响下的意境

自唐以降以禅家为主导的茶文化,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步衰落而渐渐衰落,自宋代起文人这一茶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便逐步崭露头角。虽然文人之中经常有如同苏轼一般,深受禅家思想影响的人,但追求入世的文人与追求出世的参禅者,此二者饮茶的目的终究有着本质区别。文人饮茶为了更好生活,参禅者饮茶却是将其视为一种修行。自明以后,主流饮茶形式由末茶演变为叶茶,饮茶方式随之简化。这种转变将饮茶的习惯带入更多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正统禅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渐行渐远。文人将饮茶视为一种生活的品味。此时对茶室空间意境影响的主要思潮已不再是禅家所需的修行,更多的是文人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寄情。中国传统文人思想之中,总是存在钟鼎与山林两个方面。钟鼎既是出将入相、经世致用,与追求个人修行的禅家不同的是,现实理想的实现才是文人的最高最求,入世的儒家哲学始终根植于传统中国文人的血液之中。但世事难料,并非所有文人皆能实现自身的崇高理想,一旦这种现实的抱负难以实现,山林一面的道家便成为失落文人的栖身之所。在道家出世的哲学指引之下,寄情成为慰藉不得志文人所需的良药。所谓的“外儒内道”正是这种状态的最好诠释。文人情感的抒发在诗与画,因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诗与画二者共同抒发出文人胸中之意,诗与画更是文人心灵的寄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追求的是一种洒脱的超然境界,是对感情的寄情抒发。文人感情的抒发并不沉浸于奢华,而是与自然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使得文人不得志的抱负与广阔的自然结合在一起,是文人审美情趣的绝佳体现,广阔的自然更为其提供一个独特的寄情之所,文人也便将自身融入其间。也正因此文人的审美情趣最终便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字之中完全展现出来。文人饮茶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其立足于生活之中又以茶寄托自身的情感。因此文人影响下的意境,率性、自然、飘逸。对文人来说饮茶是寄情更是生活。文人追求的生活是自然的流动的,并不拘泥于某种修行。崇尚自然而又富有韵律,文人思想为茶室空间意境营造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生动的韵律与对自然的追求支配着文人的茶室空间。紫藤庐既是文人思潮影响下的茶室空间的代表。三文人与禅家的意境在茶室空间设计中的融合茶室空间是茶文化的实体表现,优秀的茶室空间,将富含中国哲学与美学的传统茶文化,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给世人,而意境正是这一切的灵魂所在。文人与禅家各自营造的意境皆包含对无的追求,这种追求分别发自于佛家与道家对无的追求,二者对无的追求大相径庭。道之无是将自身融入事物之中,“物我两忘”正是这一追求的最高体现。佛之无却是将事物融入自身之中。有趣的是两者本着不同的出发点,最终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也正是二者具有的对无的共同追求,使得文人与禅家的不同思想,在茶室空间设计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晚香茶室正是在当代茶室空间设计之中,将茶室空间所固有的两面有机结合的代表之一。两种特质造就了茶室空间所独具的,即有内省又具有寄情的茶室意境。在光与影之间、虚与实之中,晚香茶室的空间营造时刻散发出其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使得茶室空间即可供人们于此修行,又可供人们于此生活。人们在此品茶之时即可审视内心,又可以茶抒发感情。东方文化之中的动与静,在此之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展现出来。(图3晚香茶室)

四意境的传承与革新

西方的美学思想着重于美的直观展现,也就是说相对与内在蕴含的美而言,西方美学更加注重美的外在形式与造型,西方美学看来形式与造型才是美的根本所在。歌德便认为:“艺术在成为美之前就是造形的”。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西方空间设计所富含的美,总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角度、地点集中展现出来。因此欣赏西方美学影响下的空间设计,人们首选要做的便是找到这个展露出美的点。当然这个点通常选择在人们易发现的位置,而不需要人们去探索与发现。人在此时作为一个观看者,欣赏着设计者所要展现出的一切。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则具有不同于此的美学思想,在富含中国美学思想影响的空间设计,设计者并不会把美在某一时刻、某一角度全部呈现出来。而是试图将人们带入其中,试图使人们不断去深入发现。人与空间互动、用心去感受。在这里人是空间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不断变换,中国美学的空间设计在不同角度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也许茶室空间的构建正像是绘制一副传统水墨中国画,其核心便在于去构建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可以让人逐步去发现的、充满意味的空间。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之处便在这里。

五结语

色彩设计与空间营造之关联性 第6篇

关键词:色彩;流动空间;设计

1 色彩与环境空间之关联性

空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大致由自然空和社会空间(人文空间)两大类组成,不同的空间多因人的存在而具有不同甚至是多重的含义。本文所述空间概念主要是指具有一定观赏、使用价值,且旨在为人的游憩而塑造的环境空间。并借用电影这一具有流动空间特性之艺术形式,进而展开对其他诸如人在景观中的流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室内与室外之间的关系等,具有流动空间性质的空间概念之关联性的论述。其间,主要以色彩为论述点,略述这些存在于上述空间中的色彩设计及其发挥的重要意义。

色彩,作为客观存在,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的情感特征,但由于人与之长期共存并由此产生的关联性的联想,有了现实的意义。

2 电影——流动空间与色彩设计

色彩作为现代电影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表现语言之一,对电影作品本身有着塑造主体、叙事传情、渲染气氛的功能,且还起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此,本节试以《自殺专卖店》这一电影为例,通过对其色彩设计及其环境空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以示证其存在的关联性意义。因为该片贯穿全剧的整体色彩规划设计,与表达故事及空间氛围的烘托、人物心理的表现等诸方面均有着精妙的运用,尤其是在色彩的设计及其表现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1 色彩设计与剧情变化之关联性

《自杀专卖店》所描述的是法国某小镇,这一主体环境空间的色彩设计与人物的精神世界的关联性,在整部片子内的脉络大致表现如下:开篇对精神世界所描画的环境空间中,所呈现的色彩多以压抑、绝望的情感变化为主,只包含了极少数具有积极乐观精神状态的色彩设计画面。但随着男主人公的出生及其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各种故事的进一步叙述,使得生活在其周围的人们也逐渐地变得乐观起来了,之后的小镇也呈现出了真正幸福快乐的空间色彩氛围。在此过程中,从其色彩方面设计的演变来看,该片运用了丰富的“黄与蓝”这一对比色之冷暖性的变化,并以“暖偏冷——冷——较暖——暖”,并以“冷”再偏“暖”的色彩变幻之节奏的设计手法来表现这一圆满性的结局,高度概括地表现了色彩与情节变化相对应的关联性,尽管最终所呈现出的整体色调仍旧较为灰暗,但已预示了该店的空间氛围终将慢慢地改变整个城市的空间气象这一大结果。从而一方面为进一步深化电影画面、空间叙事、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特征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也诠释了色彩设计在空间中的分量及其作用。

2.2 色彩设计与镜头变化之关联性

(1)镜头之时间变化。《自杀专卖店》反复地出现了在其商店门口的同一位置的街景,且色彩也表现出与电影中时间变化相对应的设计效果。如影片仅通过使同一个镜头中场景的色彩不断地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其一,在长期的时间变化方面,这种色彩设计表现为从代表春季的黄灰色调过渡到代表冬季的蓝灰色调这一时间变化性;其二,在短期的时间变化方面,其色彩设计是通过从清晨的浅黄色灯光及黄色背景到晚间的亮黄色灯光及深蓝色背景这一色彩变化,来表现这一街景的镜头所对准的空间是始终保持不变的这一时间变化性。

(2)镜头之空间变化。在《自杀专卖店》中因多次地表现出了各配角在家中自杀的场景,所以在该片中对不同室内空间色彩的设计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具有丰富性的视觉效果。例如,在主体商店的空间设计中,无论是对其墙面还是物品的色彩设计均采用了高明度、高彩度的色调,还是在其他自杀时具体的室内场景这一配角空间中,则多采用了低纯度的深褐色及灰蓝色等色彩进行设计。又如,电影中发生主要事件的几个场景的色彩的明度及纯度均高于其它次要场景之色彩的明度及纯度,这种针对不同主次空间而进行的色彩设计手法深化了电影的主旨与内涵。

3 色彩设计与环境空间营造之关联性

3.1 色彩设计之视觉审美特征

(1)连续性。电影中的色彩设计往往会随着剧情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所以能使空间产生动态的连贯性,这种连贯性能使空间产生连续性这一具有节奏美的特征。这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当人在空间中活动时,周围环境的色彩均会以突显或隐现的形式反映于人的视觉感官中,并能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之原因所在。同理,这种体验亦犹如观影过程,甚至人们在空间中所感受到的色彩变化较之于在电影中所能感受到的色彩变化这一精神感受会显得更加具有真实性。由此可见,当设计师设计作品时,在规划前期就应从受众的视角出发,且须从物质、精神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影响空间色彩意象效果的各种因素,从而创造出具有连贯性且令人愉悦的环境空间。

(2)地域性。在自然界中,不同的空间因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呈现出的色彩变化也会随之产生较大的差异。正如电影能通过色彩设计来描述和凸显不同时空环境对于情节的适应性及空间中个体特征进行独特的描绘性一样,此乃与自然界中所呈现的色彩变化及其审美特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由此,现实生活中,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只有在调查研究其地域特色之后,再提出相应的色彩规划方案才能提升空间的可读性与独特性,才能使置身于其中的观者深刻地感受到与不同的景观对应的地域性的特色,进而加深人们对于空间感知及理解。

3.2 色彩设计之表意功能

色彩设计在电影这一流动空间中,表现剧情起伏、人物情感等方面有着近乎超越语言的强大作用。作为一种视觉表现语言,其所描述的已不仅仅是电影本身了,它更能表现在内容之外所具有的隐喻意义与象征意义。例如,《自杀专卖店》就通过深紫色、深蓝色等有着抑郁、低沉含义色彩的大量运用设计,来暗示和象征动荡且令人压抑的与当时电影情节相适应的社会景象。因此,无论是自然环境之色彩研究,抑或是针对某一特定空间而进行的色彩设计或规划,这种通过色彩而设计出的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表现语言的表意而发挥的作用,能使空间中的人物在其视觉层面与心理层面二者之间达到完整的契合。从而使空间更深层次的价值得以提升,这也就是通过不同流动空间进而运用色彩变幻设计手法来发挥其表意功能的重要体现。

4 结语

色彩作为构筑空间的重要视觉元素之一,在空间营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仅以电影这一流动的环境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色彩设计的视觉审美特征及表意功能等两方面,及与环境空间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浅显的探讨,借以说明作为在今天人们所生活的这一流动空间的营造者,应充分地认识到色彩之于空间设计的重要性及色彩对空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若能认知至此,并积极地主动地掌控色彩之于人的感官体验及其心理感受之间的关系,就能营造出更加连贯、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现代环境空间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兰.动画电影色彩的视觉审美特征与表意功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第7篇

一.中国室内设计的“灵性”

1.“灵性”设计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室内设计。例如, 我们在现存的中国古代建筑中或者图片中可以看到, 中国建筑装饰设计的雏形早在汉代就有了, 汉代画像砖上有非常精美的建筑雕饰, 上面有反映百姓耕种、狩猎、渔牧的画面, 还有同时期的青铜器, 上面有水路攻战图、采桑图、杂技曲艺图, 都反映了汉代建筑高超的装饰技艺。这些元素正是我们的先人在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类事物用艺术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给后人的“灵性”设计。它们包含了各方面知识, 比如生活上的, 天文地理上的, 内容的丰富程度可以说比当代设计还要多。

近现代, 室内设计细化地凸显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 比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窗花”, 有数十种花饰, 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在中国北方的四合院中, 人一进门, 步入中庭, 首先看到的就是“影壁墙”, 它是有建筑风水学上的考虑和民俗学、美学的思想的应用, 单从人类行为心理学的角度看, 它能起到不让宅子里面的情况被过路人一眼看到底、保护隐私的作用, 室内厅房里的屏风也同样是这种作用, 它隔视线而不隔声音, 同时又是一个装饰品。

中国古代的室内设计通常讲究对称, 一般进门主厅内, 靠墙中间摆一张台, 左右一边一把椅子, 后面中间的墙壁上面绘有一幅祭祖的画, 画的两边各有一张条幅, 左右还有一个花瓶。古代屋内的装饰还有“花窗”、“顶梁”、“隔扇”等等, 都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这也就创造了“灵性”设计在中国古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2.传统的“灵性”设计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西安阿房宫酒店、广州白天鹅酒店的室内设计中的传统建筑元素非常典型, 真正体现了中国特色, 表达出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事实上, 当代西方国家一些很有身份的人家里也很喜欢用中式家具、摆设中式古董作为室内陈设, 比如很多老外青睐中国明代的家具和青花瓷瓶。所以, 这些元素和文化内涵应被每一个年轻的设计师所熟知, 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这是提高设计师文化修养内涵的根本条件。

二.东西方“灵性”设计的融合

1.古代室内设计中“洋为中用”所创造的“灵性”空间

刚才说了“中为洋用”的例子, 而我国的近现代室内设计似乎也可以看到不少西方设计风格的影子, 这就是“洋为中用”了。比如, 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 这个位于番禺的清代私家园林, 其建筑装修和室内设计有很多的欧化特点, 虽然它的建筑外观和结构及多数的装饰都是中国传统的设计手法, 但是, 我们在它的百叶窗中发现了较先进的技术功能, 一片一片的木百叶通过中间的轴道, 能够翻动定位自如, 这正是舶来品的技术。

在“余荫山房”的窗的设计上面有一个主题概念——“四季窗”, 通过镶嵌了西方中世纪教堂式的彩色玻璃的窗户, 可以同时看到四个不同的季节。当我们通过春、夏、秋、冬不同主题的窗向外看时, 可以分别看到春意盎然、夏日炎炎、秋叶金黄、冬雪皑皑的四季景象。

到了近现代, 越来越多西方的装饰文化传入中国, 我们现在看到的带有机械功能的室内陈设品多是外来的, 比如时钟。还有我们在家具上镶嵌饰品的做法, 如镶上贝壳和珠子, 这也是源自于西方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效果的表达。而闻名的“满洲花窗”实际上也是采纳了西方的中世纪教堂镶嵌彩色玻璃的手法。以上所举这些例子, 都是“洋为中用”所创造的“灵性”空间的集中表现。

2.当代室内设计趋向于返璞归真, 崇尚简约的“灵性”空间

在当代社会, 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时尚的转变, 人们在室内设计上开始越来越追求简约, 把一些繁杂的装饰符号采用“设计的减法”巧妙地将其归纳在一起, 将习惯用的收边的木线造型改成只留一条缝, 带花边的装饰线没有了, 只是留了一道能发出光的凹槽, 追求的不再是装饰的造型符号和材料堆砌, 而是一种综合完整的视觉效果。以光的表现为例, 不仅仅是只需有照明光, 还需有隐藏的光带和辅助的装饰环境用光等, 这样才可以营造出特殊的视觉空间来, 使原有狭小的空间在视觉上增大了, 再配置好家具, 加上人在空间中活动, 便形成了可视的移动景观, 给人以自然和谐的美感。

过去的室内设计很流行制造繁复的装饰符号和结构造型, 比如在家中墙壁上做了许多面“背景墙”。有时候, 背景墙单独看起来的确赏心悦目, 很精美, 如果是把它们放到了一起, 就显得不协调, 和室内的陈设品也有背离感。而现代装饰观念追求的是一种没有背景墙、没有装饰线角, 甚至连常见的门框也不见了的简约风格。主要在灯、家具以及陈列饰品上下功夫, 选择的摆设道具很符合场景。看上去好像没装修什么, 但却很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并且很舒适。这个效果是取决于一个综合的总体控制, 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品位追求。可见, 要营造出一个令人舒适的“灵性”空间并不需要烦琐的装饰内容和复杂的装饰效果, “多”没有尽头, “少”才是经典。舒适“灵性”空间创造需要各方面元素的综合, 包括光、色彩、材质的综合运用。

3.当代中国室内设计的主流风格和流派

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师没有固化的流派, 风格不一, 多元的民族文化造就了多元的设计风格。有些设计师在设计中善于表达中国式的原创设计风格, 既体现了设计师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的语汇的理解, 同时又反映了现代创意理念的参与和新型材料应用的技巧, 给人营造一种耳目一新的中国式原创室内空间;有些设计师运用成型的金属型材, 善于营造、搭建、追求高技术的工业化感觉的设计语言, 即“高技术派”, 这样可以使设计师运用材料的特有元素, 创造出可以反映设计师内心追求的个性化的空间艺术效果;有些设计师则善于采用欧式新古典主义的做法, 在欧洲巴洛克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此外还有采用中西合璧的室内设计表现手法, 体现空间需求、视觉轻松、装饰尺度和表现自由的风格;有些设计师则以地中海的风格见长, 善于表现阳光和扑朔迷离的田园式表达, 追求生活的惬意;也有些设计师在建筑的特殊空间中善于设计一些低矮尺度的使用环境, 如日韩式的榻榻米风格, 使空间尺度效果更好、环境更加温馨;另外, 现在还存在室内设计室外化的表达方式, 以追求生态、健康和环保。通过室内的绿化营造建筑的灰空间, 在室内和室外之间加一个过渡空间, 来追求视觉景观延伸。

4.营造“灵性”室内空间

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风格的追求,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要看我们是否有好的设计理念。它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我们的综合艺术修养和欣赏品位。同样是一种材料的应用, 或同一种设计语言的表达, 因我们的经验、修养不同会有很大差别。特别是空间尺度的运用, 设计语言和施工节点的确定, 最终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室内设计师通过设计营造出的空间情境是有生命力的, 它需要有自己的主张和相关的参照, 不是随便做的。结合现代建筑的空间、结构和材料的多样性运用, 我们应更注重结合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 来做建筑空间二次的深化设计, 从而来创造室内空间的“灵性”, 营造其“生命力”。

三.营造“灵性”空间的表达方式

空间也是有生命的, 设计师赋予其怎样的性格与特点, 它就显示相对的样貌与灵性。时尚虽没有什么定式, 但是简约的确代表了一种全球性风尚。

“形式”设计是我们在室内设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也是最具艺术挑战的一个环节。如何在形式塑造的过程中创造一种空间上的整体化和层次化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造型艺术和色调搭配来调整, 衬托出空间的美。

对于“造型艺术”来讲, 简约非同于简单。它是一种高度, 一种超强度的概括和浓缩。在21世纪的今天, 它更是环保的。古典的我们可以让它简约, 欧式的我们也可以让它简约, 中式的我们同样可以使它简约。想让一个空间复杂, 对于一个设计师是探囊取物, 而让一个空间流畅简约, 精致中透着随意, 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能做到的。不是留着山羊胡、披肩长发就是设计师, 成功的设计作品里渗透着厚积薄发的文化张力。对于“色调搭配”来说, 室内环境中, 红、白、黑的搭配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经典。白色因此显得更加纯净, 红色特别热烈, 黑色沉静;最适合点睛之笔的是金属的明亮和玻璃的清澈。

此外, 在做简约风格的作品时, 一定要把握黑、白、灰原则。色调太深或是深色调用得太多, 则会让空间变得沉闷, 色调过浅则会使空间显得肤浅、飘起来, 所以适度地把握绘画中的黑白灰素描原则, 则显得至关重要。在对空间的素描关系有了很好的把握的同时, 我们千万不能忽略的是色彩, 因为色彩是构成空间的重要元素, 一个不经意的亮色或许会为空间增添太多的活力及冲动。

居住区庭院空间营造设计 第8篇

关键词:居住区,庭院,营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城市内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人们想远离市区的喧闹去享受舒适的庭园生活;同时, 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人们更希望在居住的社区内有完善的娱乐、休闲、购物、文体活动、教育、儿童游戏等设施, 以满足人们的居住新概念。

1 居住区庭院空间的内涵

居住区的庭院空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园林形式, 更应该是能够使人在脑力及体力等方面的疲劳得以恢复, 让人们根据各人的喜好来选择放松的地方, 是人们可以休息、观赏、参与, 交往的空间场所。

2 居住区庭园空间的新特点

对于符合人们行为模式的庭园, 人们愿意在其中进行活动, 使得庭园空间是个流动的空间, 这个空间由于人的介入而产生了意义;如是违反人们行为模式的空间, 人们不愿在其内停留, 则它是一个死的空间, 只是个摆设。要做到引人参与, 在新的居住区庭园空间设计中应满足以下3个特点:

2.1 空间的多样化, 有娱乐设施

居住区内的住户因文化背景、阶层、年龄、兴趣等的不同, 其对户外活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老年人喜爱散步等较为舒缓的活动, 年青人喜爱运动量大, 较为激烈的活动。而孩子则喜欢游戏等等, 因此居住区内的庭园空间应有容纳大众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建筑小品与设施, 并且考虑老年以及儿童不同的年龄, 分别设置场地空间及娱乐设施。

2.2 空间个性化

居住区内的庭园空间应反映当地的文化、气候、生活习俗, 使人感到更亲切、归属感更强。只有表现出地区文化特色生产环境的空间, 才能有吸引力, 被人们所接受。

2.3 空间的时间性

庭园空间的使用, 受到工作与闲暇时间影响大, 早晚是人们使用的高峰时期。同时, 季节不同, 人们的生活方式亦不同, 随季节的变化, 植物和水体也相应有所变化, 因而庭园空间应注意不同时节的使用要求, 给居民一个舒适、优美的室外环境。

3 居住区庭院空间设计原则

(1) 明确庭院的功能, 根据情况对庭院合理设计。 (2) 认真观察庭院周围环境与庭院自身的条件。 (3) 确定预期投资, 根据投资合理预算以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 (4) 确定设计风格, 分为自然式、规则式等多种。

4 居住区庭园的营造

4.1 居住区庭院铺地景观规划设计

铺装样式是庭园景观的主要硬质景观构成元素, 可以起到调节场地空间色彩, 增加空间层次, 形成对于场地空间的虚分割等作用。因此应当充分重视铺装样式, 完善其对于景观的装饰美化作用。

4.2 居住区庭院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可以按照庭院树木的品种以及栽植形式, 将植物景观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林果庭院, 庭院植树, 林果搭配。既植用材树, 又植果树, 林果双受益。一般面积200~333m2左右的庭院, 房屋西北方以种植数排梧桐、榆树、柳树、刺槐为宜, 可起到挡风防护的作用;房屋东南方种植葡萄、石榴、桃、李、梨、柑桔, 也可间种几棵香椿、国槐、柳树, 还可以利用空隙间种一些供观赏的花。二是林木庭院, 面积较宽的庭院或比较小的庭院, 宜选取这种方法。在较宽的庭院里, 可选取多类树种。厨房附近宜种植可吸附油烟、灰尘的刺槐、梧桐、臭椿、杨树等;厕所猪圈附近宜种植榆柳、国槐;厅房附近种植桂花、松树。同时要注意高矮搭配。屋后宜植树干小树类, 也可间种几株果树。

4.3 居住区庭院水体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庭院水景景观的设计要注意地域性、气候性以及地址因素,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园主对于水体景观的喜好程度以及维护费用。对于较小的庭院, 可以选用防水材料进行简要塑造。水体景观的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儿童对于水体深度的需求限制, 保证安全性。

4.4 居住区庭院活动设施布置

居住区活动设施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分为老年活动设施、儿童活动设施;硬质活动设施、软质活动设施;开放性活动设施、封闭性活动设施等等多种类型。庭院活动设施的布置应该充分考虑庭院居住人群的构成, 按照居住人群来选择活动设施, 以做到对活动设施的充分利用。

4.5 居住区庭院栖居意境的表达

中国古典园林是美的自然环境与游憩境域的合一, 是为退隐休养、出世恬居的文人所建, 它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 即可居、可行、可游、又超尘离世, 涤除尘襟, 园林创造了一种美的空间, 也设计了人的生活。居住区庭园空间的营造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处, 它们都需要对“意境”的营造, 需要将环境与人的共生、共存、共乐和谐统一, 设计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利用各种造园手段, 创造优美的庭园空间环境。

5 结语

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期盼, 我们应充分表达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通过对居住行为的深刻理解, 组织空间形态, 在提高住宅内部居住生活的舒适性同时, 更应注重外部居住环境的整体性, 为住户创造一个高质量、高技术、高情感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振启, 许大为.园林设计[M].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0, 7

[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3]张鲁山.居住区环境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0

[4]何艳萍.城市小庭院绿化设计研究[J].信仰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0

园林设计与空间营造浅议 第9篇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 它们综合地表达了空间的质量和空间的功能作用。设计中既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质量和特征, 又要注意整体环境中各空间之间的关系。

1 设计的基本景观因素是点、线、面、体、质

感、色彩等, 怎样把这些要素组织起来, 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构成有秩序的园林空间, 这就要遵循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1.1统一与变化。统一意味着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和谐一致;变化则说明它们之间的差异, 统一应该是整体上的统一。变化则是在统一下的有规律交化, 变化是局部的, 有前提限制的。过分强调统一易使整体单调乏味、呆板。一味强调变化则易使整体杂乱无章缺乏秩序。1.2对比和相似。构成要素之间形体、色彩、质感的差异。能产生强烈的形态感情, 是个性设计发挥的基础, 主要表现在量的大小、多少, 方向的前后、左右, 层次的高低、错落, 形状的曲直、圆润, 色彩的明暗、冷暖, 材料的光滑粗糙、轻重等方面, 设计中要权衡对比与相似的关系。恰当地利用组景的各要素, 使物尽其用, 个体为整体服务。1.3均衡。均衡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平衡。1.3.1对称均衡。对称均衡是简单的、静止的, 具有庄严、宁静的特点。对称有三种:一是以一根轴为对称轴的两侧对称, 即轴对称。二是以个点为中心的中心对称。三是按一定的角度旋转后的对称为旋转对称。对称均衡是规整的构成形式, 有着明显的秩序性。是达到统一的常用手法。1.3.2不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则是复杂的、动感的。这和形式的对称没有明显的对称轴和对称中心。但是它具有相对稳定的构图重心, 不对称均衡的形式自由、多样、构图活泼自然、富于变化。我国的百典园林中太多采用这种形式筑山、理水、布置庭院。1.4尺度与比例。风景园林是供人们休憩游乐赏景的所在。所以尺度必须亲切宜人, 好的设计应该做到比例良好, 尺度正确。1.5韵律与节奏。简单的重复, 单纯、平稳:复杂的重复, 多层次、有起伏、动感的、且构图丰富, 但要注意服从于个整体, 不能各自为政。1.6以人为本。风景园林设计既要考虑到功能、形式、风格、技术、费用。同时也要考虑到使用者的需要, 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 要形式服从功能, 功能体现人情味。人们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环境可以刺激行为, 行为又可以改变环境。

2 空间特点。

2.1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 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 无参照尺度, 就不成为空间, 但是, 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 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 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 或划分空间, 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与建筑室内空间相比, 外部空间中顶的作用要小些, 墙和地的作用要大些, 因为墙是垂直的, 并且常常是视线容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 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顶与墙的空透程度, 存在与否决定的构成, 地、顶、墙诸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因此, 首先要撇开地、顶、墙诸要素的自身特征, 只从它们构成空间的方面去考虑, 然后再考虑诸要素的特征。并使这些特征能准确地表达所希望形成的空间的特点。2.2空间的形式。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 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 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 空间层次丰富, 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 但是, 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 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 草坪中的一片铺装, 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种空间的空间感不强, 只有地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再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台基上, 因其庄严矗立而在环境中产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见, 分离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空间。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 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3 园林空间的营造。

3.1无形空间环境的营造。无形空间环境的营造首先在立意。立意可通过匾额、楹联、诗文等形式。点染出园林空间的丰富意境, 体现出园林空间营造中对社会环境建立的要求。如无锡太湖鼋头渚摩崖石刻的大字“包孕吴越”。点出太湖的宽广辽阔和悠远历史。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无限延伸。另外, 园林设计中香味、声音等的巧妙安排, 也可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无论是“留得枯荷听雨声”、“暗香浮动月黄昏”, 还是“鸟鸣山更幽”, 都为景物增添了许多情趣。3.2有形空间环境的营造。有形空间环境的营造就是针对市场中的一系列客观的、通常是相互矛盾的现状资源。提出一个空间解决方案, 一个合理、巧妙的园林设计。首先要抓住原场地中那些真正本质的、内在的、特别是文化性的东西, 将它在设计中表现出来, 以一种倾向性的具有普遍性的运动规律反映出有形的空间序列和无形的时间性, 使它们体现各自的特性。作为公共活动场所, 园林空间组织多采用序列关系, 以达到合理地组织人流, 进行有序活动的目的。景观序列的特性是景观连续性、流动性和节奏性。园林设计者通过暗示、引导、夸张等处理手法, 使人们在三维空间的环境中活动时, 不断被引向某一空间, 游人的观赏路线应与景物展开、融合的细微变化相一致, 通过连续而又不断变化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获得美的感受。设计精美的花坛、石柱或由高大乔木等要素形成的框景、漏景都能起到引导和暗示的作用。

园林空间环境设计要引导游人不断去探索新的空间, 又要吸引人停下浏览周围的美景。其中既有对公共场合大型活动的要求, 又有对私密性活动的要求。园林设计中通过界面限定了各种不同空间, 空间的形状和界面的处理是决定空间的重要因素。

园林中利用植物而构成的基本空间类型有:a.开敞空间:仅以低矮灌木及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b.半开敞空间:它的空间一面或多面部分受到较高植物的封闭, 限制了视线的穿透, 其方向性指向封闭较差的开敞面。c.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 构成一顶部覆盖而四周开敞的空间, 利用覆盖空间的高度。d.完全封闭空间:些类空间的四周均被植物所封闭, 具有极强的隐密性和隔离感。e.垂直空间:运用高而细的植物能构成一个方向直立、朝天开敞的室外空间。垂直感的强弱, 取决于四周开敞的程度。

植物通常和其他要素如地形等相互配合, 不但可以共同构成空间轮廓, 而且可以起到障景、漏景、框景等作用。树干和叶丛的疏密度、分枝的高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空间的闭合度, 进而影响游人对空间的感受。这种影响随着季节、植物生长状态的不同而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植物与建筑材料结合, 不但可以在水平方向营造空间的变化, 而且可以做到空间的上下多层次的融合与贯通。

总之, 不同的造园手法, 可创造出各种不同的园林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科技的发达, 园林设计领域更进一步扩展, 空间范围越过现代时空。让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园林的形式、色彩、姿态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摘要:通过对园林设计原理及空间要素、形式的分析, 讨论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构成有序的园林空间的方法。

关键词:园林设计原理,园林空间,营造

参考文献

[1]陆小明.园林空间的设计探讨[J].四川建材, 2007, 1.

[2]何小弟, 朱勇.园林空间的构成和类型[J].技术与市场 (园林工程) , 2004, 10.

[3]傅晓慧.园林空间环境的营造[J].江西园艺, 2005, 2.

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营造 第10篇

1 廊

廊即为列柱形成的廊道, 这种通透的“灰空间”是不同季节气候需要或取其阴或就其阳享受大自然赋予人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这种模糊的美也可从苏州园林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中, 廊原是联系房屋或划分空间的建筑物, 被称为风景园林的脉络, 而且又往往是极佳的风景导游线路。

苏州地处江南, 春秋多雨, 夏季又日照强烈, 冬天亦多降雪, 以前园主为防因气候侵袭而带来游园的不便, 故多建有迤逦曲折的长廊, 但其有独特的半开敞气氛, 使得其中的廊成为众多文人雅士享受静观的框景或动观的连续渐变的画面的绝佳场所。廊的作用已经超越遮蔽风雨的作用, 而是给人创造了一种想象的空间, 正是灰空间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游览情绪。

以亭名园的沧浪亭的临水复廊为例, 复廊是一种两面可以通行的廊道的走廊, 中间隔有粉墙, 墙上多设有漏窗, 其既可分隔景区, 又可作为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并形成生动而诱人的过渡空间即我们所说的灰空间, 以达到丰富空间层次的效果。该廊不仅连通了岁寒草堂和拜石轩等建筑物使人可以便利通行, 廊中间的花墙漏窗, 折射出玲珑剔透的图案, 强烈的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增添了情趣。这种类型的灰空间把局限的空间划分为远近、透视等延伸的意象。在苏州园林这种局限的空间内产生奇妙的化学变化。

2 亭

亭作为一种室外灰空间, 可将它看成是连接两个开放空间, 不过相对于柱廊, 其更为独立, 可成独景, 也可以道相连来组景。自由度很高, 通透性强, 它是外部空间室内化的体现, 能更好地促使人与外对话, 作用尤为突出。1) 通透性能好, 人们在它的灰色领域驻足, 既可休息亦可观景;2) 给人以安全感和视觉的平衡, 特别在空旷的空间中, 它能充当一种视觉过渡的介质;3) 造型轻巧, 通常成为景观的点睛和视觉焦点, 在苏州园林中最为常见, 如沧浪亭, 它位居全园的至高点, 成为全园的中心, 使全园高低错落有致, 是绝佳的观景场所, 也是提供交流、小憩的空间。同时, 在苏州园林中也深受中国古典阴阳五行的观点影响, 园内的建筑实体与园外玲珑的空间形成虚实对比, 园林中的亭子正处于这种虚与实交汇的节点处。为阴阳虚实过渡的节点, 它介于室内外之间, 既不孤立内外, 也不脱离内外, 它是连接空间、媒介空间、过渡空间。

3 凹入空间

作为灰空间的另一种形式, 凹入空间通常是由建筑体量的局部后退, 在道路与入口之间形成的一个灰空间, 借以退让的手法, 可以使空间的层次得以丰富、空间的深度得以增加, 凹入的灰空间不仅使建筑形体显得生动丰满, 而且也增加了景致。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折廊就体现了这一点, 将本可以笔直的廊道做成折线, 在凹入处增添些许景致, 丰富了人们的游览路线, 同时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使灰空间不仅在空间与视觉环境上提供了幽雅宁静的过渡场所, 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来陶冶人的情操。又如, 园林中某些建筑将墙转角处凹进一个空间, 空间内部布置小景, 空间外部设置一些景窗, 用于遮挡视线, 更有之布置美人靠供人休憩, 使这个空间层次丰富, 又成为一个绝佳的交流场所。

4 园林中的灰空间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现在城市多被钢筋混凝土房屋所包围, 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 而这正是灰空间存在的重要意义。就人们的心理而言, 人们渴望交流, 渴望亲近自然, 这无疑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矛盾, 从古代的建筑营造灰空间的手法中我们可以借鉴颇多。而现代建筑也在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理念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

比如很多住区底层架空, 意图在营造一个供人交流, 与自然交融的架空式的灰空间, 供人交流休憩, 又比如将景观与建筑联系到一起, 使用通透的材料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 营造一种接近自然的灰空间, 又比如商业建筑通常底层临街部分缩进成为凹空间, 这样才能使街道—廊下—室内三渐进的层次得以顺理成章, 这样的灰空间才能使自然空间与人为的空间得以交融渗透。在室内设计中也能有所体现, 在客厅中设置一小景, 辅以稍许遮蔽, 会让室内空间更为丰富, 更有情趣。灰空间的良好营造可以大大提升建筑群、公建、绿化甚至室内的空间品质以及生活品质。

5结语

交流是当今人类最为重要的需求, 作为建筑师应不遗余力的满足这种要求, 而不是总在制造出冷漠的居住机器。随着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考虑亦迫在眉睫, 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手法贴近自然促进交流是现代建筑的必然趋势, 灰空间这种模糊的美也将会备受关注, “灰空间”不仅仅是一种模糊的空间形态, 而有着深刻且有意义的哲学道理。从全人类的生存状态来看, “灰”的概念用于城市环境规划中一样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 其意义亦是积极和重要的。

摘要:结合灰空间存在的意义, 对古典园林中的廊, 亭, 凹入空间三种灰空间的塑造手法进行了解析和探讨, 并阐述了园林中灰空间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以期指导当代建筑设计摆脱有限空间的约束, 更加贴近自然。

关键词:园林,灰空间,廊,亭,启示

参考文献

[1]余小荔.从苏州园林看中国景观意境的营造和表达[J].山西建筑, 2008, 34 (24) :343-344.

[2]白丹, 闫煜涛.园林中灰空间与人性场所的营造[J].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9, 24 (3) :185-189.

[3]王淑华.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J].山西建筑, 2009, 35 (3) :349-350.

[4]满棠, 李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传承[J].山西建筑, 2009, 35 (34) :32-34.

[5]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

论幼儿园空间设计中环境氛围的营造 第11篇

关键词:儿童;幼儿园;环境建设

近年来,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幼儿园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经过近40年的发展,受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影响,日趋呈现出平稳良性发展的趋势。但是从建筑的外观设计、内部空间功能的布局、流线的组织形式和室内空间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开始冲击我们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生变化。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我国幼儿园面临的情境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必须要通过各种处理手法来打破目前呆板、凌乱、采光不足、色彩单调和通风不畅等不和谐的室内环境,进一步提高空间环境的人性化,以“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创造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空间环境氛围。

从环境的范畴来看,幼儿园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设计师的设计而形成的新环境。不同的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不同,这就要求在室内环境的营造过程中要以“儿童”这个主体为中心,营造与之相适应的室内环境。

1 合理的空间组织

通常来讲,幼儿园功能空间主要分为活动用房、公共用房(音乐舞蹈室、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等)、服务用房和供应用房(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教职工办公室、值班室、教职工厕所、主副食加工间、配餐室、消毒室等)、交通空间(走廊、楼梯、门厅等)。合理地对空间进行规划分区和限定是必要的,如门厅、值班室、医务保健室、隔离室等空间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应该从大的概念上对不同区域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同时,幼儿园入口和大厅等空间相对独立,要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环境,同时由于空间本身人流量大,一定要在布局上采取分区分流的手段,安排合理的流线组织,对儿童与家长流线进行分流,避免交叉。

活动用房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空间,它兼具幼儿的玩耍、学习及就餐等功能,所以空间设计的好坏至关重要,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间的有序组织。活动用房属于母子空间,里面包含活动室、卧室、卫生间和储藏室等空间。在设计时应保证儿童有宽敞的活动空间是考虑的重点之一,可以通过围合与分割、抬升与下沉、覆盖与开敞、图案肌理变化、外凸与内凹、地面材质变化和色彩多样化等手段对空间进行虚拟划分。

走廊连接着教室与教室,幼儿园的走廊不能太过狭窄、深长、幼儿走进来会感到自己十分矮小,甚至会感到害怕。设计时应利用装饰手段和效果,降低视觉高度,还可以将深长的走廊按照班级虚拟分割成几部分。走廊宽度要求:双面走廊不小于1.8m;单面走廊不小于1.5m;外走廊栏杆不低于1.2m。

2 空间的界面处理

空间的界面,是指形成一个使用空间所需要的地面、侧面和顶棚。在进行界面处理时,要对幼儿园所处的地域气候环境进行分析,保证环境风格的和谐统一,就地取材,使内部界面结构构造、材料选择和色彩的搭配具有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与节能的特点。

幼儿园中的地面的材料选择,应从地面的色彩、安全性和柔软性等方面考虑。常用的材料有橡胶地板、塑胶地板和环氧树脂地板集中。其中塑胶地板,它是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具有超强耐磨、高弹性、超防滑、防火、防燥、抗菌等优点,多在幼儿空间的使用,地板的形式根据空间的需要合理地搭配拼合。侧面也就是墙面,墙面环境的内容应多种多样,在制作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多样化,给人以新鲜感和真实感,丰富幼儿的感知觉,引发幼儿的想象。至于顶棚要根据空间需要合理设计高度,把平面和立体布置结合起来,相互联系与呼应。要注重整体设计,色调要基本统一,风格要整体协调,努力创造一个明朗、活泼、温馨、富有童趣的环境气氛。

3 家具的选择

儿童與成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不同,那么为儿童使用的设施与成人的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幼儿园中,儿童常常使用的设施非家具莫属了。幼儿园空间家具分为儿童与成人使用的,家具的安排形式,应该从儿童和成人的行为心理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空间布局形式和舒适的家具陈设。家具的设置应尽量考虑儿童的身高尺度,满足儿童取物和使用。同时也要注意不同空间的功能不同,因而家具的使用功能和形式也应不同,如采用简单又富有趣味的形式,既满足了实用性又为空间增添趣味。同时家具的材料选择,可以利用当地材料,体现地域文化特性,也应该满足儿童使用的舒适需求,选择纹理细腻、色彩柔和的材料。并且为了防止儿童磕碰,也避免家具有较多的棱角和尖角。

4 色彩的应用

色彩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这三种属性,研究色彩的含义、造型以及性质特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不同于以往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将其有规律地组合、重塑,对于提高室内空间中的氛围和效果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视觉环境设计中,色彩是作为传达要素,具有很强的主观因素,对人体心理现象的产生和转化有很大的作用。为此,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色彩的运用。色彩影响着人的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影响,所以说空间中不同颜色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当地的色彩文化习俗进行分析,注意色彩对儿童心理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合理地选择色彩并进行搭配。

5 光环境的营造

光的获取一般可通过自然和人工两种途径。也就是所谓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舒适的室内照明可以减少视觉的疲劳,有利于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所以营造良好的光环境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儿童是特殊的群体,儿童空间的照明有其特殊性,要有益于儿童视力,国家规范中也对儿童空间各种用房光照度有规定值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在设计中应考虑空间的照明,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线,在空间设计中光线可由将屋顶花园引入,实现室内外空间的交融,来增加空间温馨的气氛。同时,在室内空间自然照明较弱的区域,要充分设置人工照明,以弥补空间的照明不足。人工照明的照明在满足的同时,尽量让光线柔和,接近自然,满足使用者的心理特征。

总之,和谐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在幼儿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幼儿园室内环境的设计,应从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的角度作为切入点,综合考虑空间功能、家具选择、色彩表现和光环境的运用,逐步实现幼儿园室内空间的人性化环境营造。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这种环境营造的方法也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郑曙阳.中国室内设计思辨[J].装饰,1995(3):4-6.

[2] 麦浩斯编辑部.室内灯光设计[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岛龙兴.照明灯光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 来增祥,陆震纬.室内设计原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5] 陈维信.环境设施设计方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6] 黄艳,吴爱莉.照明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 第12篇

关键词:住宅区,空间营造,园林景观

1住宅园林景观的作用

第一,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所谓的园林景观主要是由植物作为其主要的组成结构,而自然植物具备吸收噪音、净化空气以及隔离尘埃的功能。由此看来,园林景观的建设必然会对保护并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第二,住宅园林景观可以起到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作用。构成园林景观的绿色植物除了可以释放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外,还可以吸收很多放射性物质或有毒物质,由此减少这些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第三,园林景观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散心的自然场所,在这种大面积的绿色植物环境中,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使人感到心情放松、心旷神怡。第四,住宅园林点缀整个城市群,为城市增添色彩。住宅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整个园林都是一片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风景,所有的植物主题各异、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可以给整个城市带来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城市群更加多姿多彩。

2住宅景观空间营造的要素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2.1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

以人为本必须要作为整个景观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建设园林景观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居住条件,以人本身的舒适感为中心,多方面考虑人性化元素,通过对人行为特征和环境心里的深入研究,结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个阶层人群的喜好以及将不同气候和不同区域等方面因素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最终到达“人景合一”的效果。

2.2通过景观感知,满足精神需求

通过竹影、清泉、花草树木、夕阳都可以引起居民不同的思绪变迁,就是对景观的心理感知。在景观设计中,首先,要使人触景生情,其次,进一步使“情”升化为“意”。而此时的“景”则升化为“境”,产生一种新的“境界”,从而满足居民得到一种高层次文化精神享受的需求。

2.3营造良好的空间,满足空间需求

首先,园林景观的设计,通过在整个小区环境中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这样可以有效调节整个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利用一切有用因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地质因素,减少人工层次而注重于自然环境设计。亲地空间可以有效地增加人们接触地面的机会,从而创造出适宜于不同人群活动的场地,充分利用坡地、台地、车库等构造出自然情调和充满活力的亲绿空间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儿童活动场地以及活动设施的合理安排,休闲娱乐的同时,培养儿童相互合作、友好团结的精神,为整个小区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2.4具有实体性

住宅园林景观空间是为了给居民提供一种共同娱乐、共同活动的空间,一般都会设有绿地、道路、喷泉、空地、水池、健身器、儿童娱乐设施等。在这些设施设计中必须充分发挥不同设施的作用,合理安排布局,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理想空间。

3城市住宅景观设计创新思路的完善与改进

3.1巧用中国园林传统空间机理和西方现代的景观空间营造

中国传统的园林意境和传统造园手法都深受当时美学思想潮流的影响,以其空灵的意境融汇于整个园林的设计布局和造景中,达到情境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西方现代化的美学手法,让景观艺术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众化的生活艺术。这种设计理念是要让每一个景观节点的转换都没有任何多余的设施,所有的设施都服从整个空间设计关系,在细节上运用色彩构成、平面构图以及立体空间肌理的组合,构成曲折并富有变化空间的效果图。

3.2体现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设计过程中,要利用已有的地域风格和当地的建筑造型元素进行提炼,并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地方性材料建筑,从而表达不同地区的地区色彩,达到与当地文化氛围和风土人情相结合的境界。

3.3超前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观

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和现存主要危机的不同,东西方国家的住宅模式不同,其住区的生态化方式也就不同,加上气候的差别也使得各地区的可持续设计策略有所不同,因此,居住区所采取的可持续措施也不尽相同。可根据当前城市化发展出现的问题,考虑运用现代先进生态技术、节能减排、生态平衡等诸多方法。

4结语

住宅园林景观设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组成部分。城市住宅园林设计不仅要满足居住区的内部空间要求,还要与整个城市的地域特征相结合,更要满足城市的规划和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岚岚.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2)

上一篇: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下一篇:冬春耕牛常见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