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资本范文

2024-08-12

利率资本范文(精选4篇)

利率资本 第1篇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加速转型过程中, 企业面临的外部经济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外部的宏观经济因素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融资决策, 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就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因此, 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资本结构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少量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变量比较单一, 未能全面反映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所以本文通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来探讨利率市场化与资本结构波动之间的关系。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资本结构波动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宏观、微观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企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持续发生变动的现象 (王明虎, 2014) 。资本结构波动过大说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比例发生变化, 企业融资结构不稳定, 可能导致股权和债务治理效率下降。此外由于我国企业多倾向于债务融资, 所以资本结构波动过大容易引起过度负债的资本结构, 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 总体来说, 资本结构波动是越小越好, 波动过大是不利于增加企业价值的。

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 一方面, 资金所有者因银行存款利率低、投资风险无法控制不乐意投资;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金融机构严格的资格审核而贷款无门, 资金需求强烈。利率市场化后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定价, 通过提高风险溢价增加对风险项目的信贷 (Obstfeld, 1994) 。利率市场化程度高会促使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可以选择 (Beck, 2005) 。Harris, schianiarelli和Siregar (1994) 研究了金融自由化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 发现在金融自由化前, 印尼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融资约束, 外部融资成本很高;金融自由化以后, 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降低, 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降低, 内外部融资成本差异明显缩小。

融资约束的缓解能够降低企业资本结构波动, 这是因为:首先, 如果企业存在融资约束, 融资渠道就会受到某些限制, 企业很难按目标资本结构的比例来筹集资本, 而只能通过单一或受限的融资渠道筹资。如果一个企业长期只能通过某一个渠道融资, 则总资本中某一类资本所占比例就会逐步增加, 其他资本来源所占资本总量的比例就会逐步减少, 而资本结构波动就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负债和权益发生不同比例增减的过程, 所以说, 融资约束型企业可能因为单一的融资渠道而使负债和权益比例发生较大的波动。相反, 当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较低时, 其融资渠道多元化, 负债和权益同时增加, 资本结构就不会发生太大的波动。其次, 从资本结构波动的动机来看, 资本结构的调整主要有战略性调整和临时调整。利率市场化改善了企业的融资环境, 资本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融资约束的降低有利于企业与银行达成融资契约协议, 减少企业临时性的的资本需求, 临时性资本需求发生概率的降低有利于降低资本结构波动。

由此, 提出假设:总体上, 利率市场化与资本结构波动呈负向关系。

二、研究设计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 剔除金融类、数据遗漏或不全的企业数据, 最终得到2242家企业23 055个平衡面板数据。

模型设计如下:

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详见表1。

三、实证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Qlev的均值为4.1764, 最小值和最大值差异较大, 说明我国企业融资结构总体上不太稳定, 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提高。MR最大值为0.8991, 如果将完全利率市场化视为1, 则我国在2014年利率市场化程度达到了89.91%。

在全样本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到 (见表3) , MR的回归系数为-3.4394并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总体上利率市场化与企业资本结构波动负相关, 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企业保持融资结构的稳定。企业规模 (Size) 的回归系数为-0.5121并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 说明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波动负相关, 规模越大, 资本结构波动越小, 企业融资结构越稳定, 相反, 规模越小, 企业会频繁调整融资结构, 资本结构波动较大。

我们用有息负债/总投入资本作为资本结构的替代变量来进行替代性检验, 并对部分变量滞后一期做稳健检验, 统计结果仍然支持前面提及的假设, 说明论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四、结论

利率市场化政策对公司资本结构波动起到抑制作用, 即利率市场化程度越高, 资本结构波动越来越小。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公司融资结构的稳定。

摘要: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出发, 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企业资本结构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 利率市场化与资本结构波动呈负相关,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企业资本结构的波动越来越小, 企业融资结构趋于稳定。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资本结构,资本结构波动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73.

利率资本 第2篇

摘 要 《资本论》中的利率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在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今天,坚持马克思的利率理论为指导,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理论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运用马克思利率理论对这一进程作了分析。

关键词 《资本论》 马克思 利率理论 利率 市场化

一、《资本论》中的利率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利息率对利润率的关系,同商品市场价格对商品价值的关系类似。就利息率由利润率决定来说,利息率总是由一般利润率决定,而不是由可能在某个特殊产业部门内占统治地位的特殊利润率决定,更不是由某个资本家可能在某个特殊营业部门内获得的额外利润决定[1]。”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而利息率的最低界限则完全无法确定。利息必然受制于利润,利息率也就必然受制于利润率。

虽然利息率由平均利润率决定,但“利息率也可以完全不以利润率的变动为转移[2]。”这是因为,利息率是资金的价格。“这种价格,就像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任何时候都由供求决定[3]”。在市场中,决定利息率的资金供求关系,指的是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在现代经济中,借贷资本这种资本商品主要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借贷资本供给量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拥有的由存款转化而来的货币总量,从事商品生产的生产者和商品销售的实际产业部门购买这种资本商品,形成对借贷资本的需求,借贷资本需求量表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量。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一阶段,1979—1985年。这个阶段从调高储蓄存款利率着手,对各类利率水平进行了逐步调整。1980年4月至1985年8月,四次提高存款利率,并增加了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的存款利率档次,使利率恢复到1955年水平。1982年至1985年,又先后四次提高贷款利率,纠正了部分存贷款利率倒挂的问题,实行差别利库制度,恢复了加罚息制度,使得存贷款利率水平及档次逐步趋于合理。

第二阶段,1986—1990年。1986年我国三种利率体系随之形成:一是中央银行对国有专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体系;二是银行对单位和城镇居民的存贷款利率体系;三是国家和企业面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利率體系。此后,中国人民银行迅速按新利率体系进行利率的调整。

第三阶段,1991—1995年。针对经济过热引发需求膨胀拉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利率的管理力度。1992年末出现的经济过热使1993年和1994年的物价连续上涨至 21.7%,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1993年5月和7月连续两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并重新对三年期以上存款实行保值贴补。为抑制贷款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又于1995年1月和7月分别两次提高贷款利率。

第四阶段,1996—1999年。这一时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其中1996年6月1日,央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开实质性的一步的重要标志。主要内容有: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国债发行利率市场化;央行加大了利用利率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力度。

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阶段,主要是外币存款利率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有: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2003年4月放开人民币各项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自行商定;同年6月放开境内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同时对美元、日元、欧元、港币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2007年1月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三、对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简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以管制为主的非市场化利率体制,已经成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这种管制也不是呆滞僵硬、一成不变的,而是灵活、科学、多变的。国家通过适、适量、适当的调节利率水平,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稳定了金融秩序,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及社会分配的调节,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尽管利率管制的最终目标是在经济和金融生活中实现效率、公平和稳定,但是,由于利率体制的性质最终决定经济金融体制,而随着经济的转型,这种管制的弊端也就越来越暴露。在当今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自由化和部分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取得的成功,充分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的现实和长远意义,放弃利率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已经是越来越多国家的现实选择。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选择渐进方式、从本国宏观经济环境与金融改革的现状出发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因此,积极创造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条件是当前我国利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黄达.金融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利率资本 第3篇

我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存量, 信贷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但是, 实体经济部门依然普遍感到流动性紧张。其原因在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尤其是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如何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金融资源流向不同经济层次, 从而提升产出效率, 促进经济增长, 是目前我国最重要的战略性命题。

近年来, 中央银行积极利用利率杠杆来进行金融调控, 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利率市场化改革。那么, 这种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对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怎样的影响?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有什么差别呢?

一、文献综述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度量有多种方法。张孝岩、梁琪 (2010) [3]用简单年化处理后的利率市场化参数乘以同样年化处理后的3~6个月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乘积来度量利率市场化水平。左峥、唐兴国、刘艺哲 (2014) [4]用存贷利差来衡量利率市场化。张朝洋 (2015) [5]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上浮区间占比来表征利率市场化程度。胡丽红 (2015) [6]用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国债利率、理财产品收益率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构建利率市场化指数。

对于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 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运用Jeffrey (2000) [7]提出的弹性系数法。韩立岩、王哲兵 (2005) [8]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整体水平、动态变化以及行业差别进行了研究, 得出: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投资除受工业价值增加影响外, 对国家宏观政策等外部因素也较为敏感, 各行业除市场配置的资金外还有部分自发投资。许开国[2008][9]借鉴Jeffrey提出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模型, 测算了我国各区域和各省资本配置效率, 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资本配置效率依次递减, 省际层面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另一种是运用边际产出均衡法:用各地区总产出增量与资本增量之比来表示配置效率。沈能、赵建强 (2005) [10]用此方法对区域资本配置进行了分析, 发现我国区域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显著, 地区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水平、对外开放是造成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而关于利率市场化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不多。潘文卿、张伟 (2003) [11]研究了金融发展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得出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总体呈现弱相关关系。方军雄 (2006) [12]研究了1997至2003年间市场化进程对我国行业间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资本从低效率行业撤离, 往高效率领域配置随之增加。刘磊 (2015) [13]采用资本配置效率估算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入, 我国金融资本配置的效率有所改善。

借鉴上述文献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以简单年化处理后的利率市场化指数衡量利率市场化程度, 采用边际产出法衡量各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 实证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并探讨这种影响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

二、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资本配置效率是用来衡量资本在转移和进行配置时的实际使用效率。它是指资本从利用效率低的部门转移到利用效率高的部门, 使社会经济资本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的过程。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利率市场化程度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 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 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 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 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改革始于2004年。2004年1月,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可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1.1倍, 农村信用社0.9~2倍;2004年10月, 取消贷款利率上浮限制, 下浮保持0.9倍, 同时存款利率不设下限;2006年8月, 贷款利率下限调到0.85倍;2012年6月, 贷款利率下限调到0.8倍;2012年7月, 贷款利率下限调至基准利率的0.7倍;而在2013年7月彻底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将通过影响资本供求而促进资本价格的市场化, 资本价格的市场化通过改善资本在不同行业及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而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

(二)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随着财政分权改革的实施, 政府财政支出额增长显著。例如我国2004年政府财政支出额为28486.89亿元, 到2014年达到了151785.56亿元, 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8.2%。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提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减少地方民间投资, 抑制市场机制在资本配置中发挥作用, 进而降低资本的配置效率。

(三) 对外开放程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对外开放度不断提升。如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9.55万亿元, 到2015年达到了24.59万亿。对外开放的提高主要表现为商品和要素日益扩大的跨国流动, 各地区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可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 有利与地区资本配置达到较高水平。

(四) 金融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金融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从原来的以银行业为主逐渐转向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全面发展, 其中证券业和保险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日益显著, 表明我国金融发展不仅仅表现为规模的扩大, 而且表现为金融结构的改善和金融效率的提高。金融中介的发展可以缩短投资者和融资者相互收集信息、筛选投资项目的时间, 节省交易费用。同时, 金融中介还将通过分散投资者的风险来影响其储蓄行为和投资决策, 通过监控, 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金融体系的完善能够在收益最大化驱使下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 从而实现资本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五)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2004年我国人均G D P为12400元, 到2014年其值已达到46629元,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地区综合实力得到加强, 地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资本的配置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六) 居民消费水平

从宏观角度看, 居民消费是构成一国总消费需求的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 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 拉动消费需求成为经济热点问题。消费能解决产能过剩难题, 居民消费的增长有利于扩大内需,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以达到带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本配置效率的目的。

三、利率市场化对资本配置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 变量、模型与数据

1. 变量的设定。

为了测算利率市场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程度, 根据上述分析的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种种因素, 这里选择如下变量, 并对这些变量的计算方法加以明确:

第一, 投资效果系数 (Y) 。投资效果系数旨在反映资本配置效率。投资效果系数用产出 (以“当年价G D 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示产出) 增量与资本 (以“固定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价格指数”表示) 增量的比值来计算, 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每一单位投资可以产生的产出增量。

第二, 利率市场化 (X 1) 。参照张孝岩、梁琪 (2010) 对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度量, 用简单年化处理后的利率市场化参数乘以同样经过年化处理后的3~6个月短期贷款基准利率的乘积作为度量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指标, 这里的年化处理是指根据变量在一年中所持续的时间做加权平均。

第三, 政府的经济参与度 (X 2) 。政府的经济参与度用来反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政府的经济参与度用扣除科教文卫支出后的财政支出占G D P的比重来反映。

第四, 对外开放程度 (X 3) 。对外开放程度用进出口总额占G D P的比重表示, 其中进出口总额用当年美元平均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第五, 金融发展水平 (X 4) 。金融发展水平定义为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G D P的比值。

第六,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X 5) 。用各省市区人均G D P与全国人均G D P的比值来衡量。

第七, 居民消费水平 (X 6) 。用城乡居民消费比表示。

2. 模型的选择。

这里的研究涉及的时间范围为2004~2013年, 并以年为单位。实证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时, 用全国面板数据, 可构建如下模型:

3. 数据的来源。

这里31个省市区2004~2013年期间的各指标的年度数据, 来源于EPS中国区域数据库、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 西部地区包括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12个省市区。

(二) 模型估计结果

借助Eview s7.0软件, 利用前述的设定模型, 现将估计结果列于表2所示:

注:*, **, ***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括号中数据是该统计量的t值。

从回归结果来看, 整体上,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具有促进作用。它表明, 当利率市场化每上升1%, 资本配置效率将上升0.57%。从东、中、西部三个地区来看, 利率市场化对东部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 利率市场化每上升1%, 资本配置效率将上升1.05%, 且该系数在10%的统计水平下显著, 对中部影响相对较小, 对西部地区的影响最小, 且其结果在5%的统计水平下不显著。究其原因, 可能是东部地区经济较中、西部地区经济要活跃, 利率市场化并很大程度上增加贷款, 增加实体经济投资, 从而促进了资源的配置效率。相反, 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地区而言, 经济并不活跃, 实体经济盈利能力相对落后, 因此尽管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但并没有增加信贷进行投资的动力, 从而对资源配置效率的优化作用并不显著。

另外, 从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其他因素来看,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资本配置效率, 以及近年来的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配置效率起到了阻碍作用。但对外开放程度、居民消费水平等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了2004~2013年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得出的结论为:利率市场化有效促进了我国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 并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显著, 对中部和西部的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基于上述模型结论, 提出如下建议:

(一) 坚持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最大化资本的配置效率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效促进了资本的配置效率, 改善了我国金融抑制程度, 尤其是对东部地区的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将有效利用东部资源, 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但不能通过促进部分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而忽略地区资源配置的差异, 缩小中东西地区之间的差异, 实现各地区平衡发展仍是我国的主要任务。因此, 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应以加大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的发展, 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二)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 实现真正的资本自由化

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只会降低资本的配置作用, 因此要改变政府的盲目支出状态, 加强对政府官员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尤其应该减少用重复建设支出来衡量政府绩效,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导财政支出, 进而改善资本配置效率。

利率资本 第4篇

1 研究的理论依据

利率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根据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需求是一种对实际余额的需求。而货币供给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 在某一时点上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是一定的, 通常用M1或M2加以衡量。考虑我国的货币市场, 由古典货币需求理论可知L=kY-hi (k, h>0) , 其中, L代表一国的货币需求, Y为实际收入水平, i为利率。经验证据表明, M2下货币流通速度几乎为常数, 从而使得M2下的需求函数较M1更为稳定。因此, 在M2条件下, 如果用P代表我国的价格水平, 那么当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 相应地有, 进而得到, 即在国内市场上, 价格水平的变动跟货币供应量、利率和实际收入密切相关。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国际收支活动对本国的价格变动将产生重要影响。根据货币学派的观点, 在不考虑汇率风险的情况下, 两国间微小的利率差异将引起无限的资本流动。但在现实中, 汇率风险是存在的, 且将会对资本流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汇率及国外利率水平将作为重要因素纳入到CPI变动的考虑范围之内。

2 实证分析

2.1 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据上分析, 我国的实际收入、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及国外的利率水平将对CPI的变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实际GDP近似代表实际收入, 将我国实际利率、美国实际利率、实际有效汇率、货币供应量均纳入影响CPI的解释变量范畴。

具体计算中, 被解释变量CPI采用环比价格指数;解释变量GDP采用增长率指标;为更直观地反映相对利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又能同时考察两变量分别对解释变量的影响, 还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多重共线性, 本文采取合并变量做法, 将美中利差作为利率衡量指标 (I) ;汇率水平变动采用实际汇率指数作为衡量指标 (E) ;货币供应量采用货币和准货币增长 (年百分比) 指标 (M2) 。

样本数据选取时间段为1986~2010年。对样本序列运用DF-GLS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结果表明所有序列均平稳。

2.2 模型建立及修正

考虑到所采用的指标均为相对量及增长率水平, 进一步地建立以CPI为被解释变量的多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运用OLS方法对模型系数进行估计, 结果如表1所示:

鉴于无论从统计意义上整个模型的拟合优度或是单个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P值) , 以及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 效果都不理想, 故对模型进行修正。

考虑到GDP对CPI影响的滞后性, 将GDP对CPI的影响由当期调整为滞后一期, 修正后的模型为:

对模型系数进行估计, 结果如下:

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 I、E、M2在1%水平下显著, GDP (-1) 在10%水平下显著。

相关性分析发现各解释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对模型进行WHITE异方差检验, 得出P=0.1028, 即在α=0.05的水平下接受原假设, 即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同时根据输出结果DW=1.391954, 在α=0.05水平下查表知, n=25, k=5的情况下dL=1.04, dU=1.77, dL

基此, 估计方程为:

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根据回归系数分析, 实际GDP增长率的滞后一期、实际有效汇率指数、M2增长率均与CPI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与预期符合良好。但是回归结果中美中利差却与中国CPI呈现出了显著的正相关, 有悖于理论预期。

考虑到上述结果, 本文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地对CPI和I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滞后长度的情况下实验结果均不能拒绝原假设, 即从统计意义上来看, I并不能成为解释CPI变动的原因。

3 实证结果的原因分析

3.1 与预期相符的分析

从实证结果来看, 中国滞后一期的GDP增长对CPI波动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 即当前GDP的增长水平将对未来CPI的走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提高了实际收入水平, 进而扩大了国内市场对货币的总需求, 引发了价格水平的总体上扬;另一方面, 从供给角度看, 中央银行调控下货币供给量M2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到国内市场上的货币供给, 相应地, 引发价格水平的同向变动;同时, 开放条件下实际有效汇率水平 (直接标价法) 的提高也就意味着本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贬值, 进而通过贸易、投资等一系列价格传导机制诱发国内市场上人民币的贬值, 推高通货膨胀, 从这点来看, 结果与现实也是较为吻合的。

因此, 对于中国来说, GDP的滞后一期、M2以及实际有效汇率水平三者的变动对CPI产生了显著影响, 所以说, 在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我们应该更多地着眼于这些因素对CPI进行相应调节与控制。

3.2 有悖于预期的原因探究

实证结果系数表明, 美中利差的增大进一步推高了中国的CPI, 同时, 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中美利差与CPI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根据克鲁格曼的货币理论, 微小的利率差异将引起无限的资本流动, 即资本总是朝着高收益的方向流动。显然, 之前实证结果的两点内容均有悖于上述论断。本文将从中国市场吸引力以及当前资本管制现状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发现当前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的现实存在使得回归结果中美中利差部分未能较好地与预期拟合。

(1) 基于资本流动视角下中国市场吸引力分析。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一国市场对外国的吸引力。图1反映了中国和世界上最主要的几个经济大国在1986~2010年间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状况, 其中, BA、BC、BE、BG、BJ分别代表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由图知, 仅有美国的FDI净流入长期高于中国, 且在2005年时有持平的趋势。同时, 中国的FDI净流入一直高于日本, 且除在1999~2001年外也一直高于德国, 于英国情况基本持平, 特别是在2007年之后稳居世界第二, 仅次于美国。

可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使得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中极具吸引力, 因而不会对国际资本流入产生阻碍。

(2) 资本管制及资本账户开放现状分析。当前, 我国在资本账户上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 针对性资本管制的必要性还将存在;同时, 通过对我国现行资本账户管理框架分析后也发现:我国对直接投资项目的管理较为宽松, 但由于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性质、资本流动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影响、当前风险防范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国对于资本账户仍有诸多管制, 这使实证结果没有很好地拟合预期结果, 即外围利率的下降并没有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向国内市场;另外, 从在直接投资项目下对境内机构的境外投资所设立的严格审查制度以及间接投资中特殊情况下其他境内机构和个人不允许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等规定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资本流出管制现状较资本流入管制更为严重。此外, 外汇流通管理特别是外汇流出方面也存在较为严格的管制, 进而使得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大量社会闲散资金在流出受限、而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大量流入房地产、原材料等市场, 进而诱发物价结构性上涨, 推高国内的整体物价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彦志.境外“热钱”、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J].经济学动态, 2011 (4) .

[2]张小波, 傅强.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及评价——基于中国1979~2009年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 2011 (5) .

[3]刘宁.资本账户开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1990~2008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 2009 (6) .

[4]吉松涛, 吴文旭.从墨西哥金融危机分析国际资本在发展中国家流动的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11) .

[5]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1) .

上一篇:二氧化碳封存下一篇:长输管道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