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2024-07-14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精选10篇)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1篇

要加强政治工作信息化就必须做好硬件建设工作, 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 针对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积极构建政治工作平台。要着眼平战结合,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 建设和完善好政治工作自动化指挥中心、政工信息处理中心、办公自动化网络、多媒体教研室、数字影像设备等系统;多制作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政治工作软件, 不断丰富政治工作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互联互通、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特点, 形成网上学习、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网上对话的格局, 把政治工作由平面引向立体, 由单向引向多维, 由乏味引向鲜活, 真正使政工网成为政治工作指导的重要阵地, 成为指导工作的“好帮手”、学习成才的“大学校”和文化娱乐的“好园地”, 成为广大官兵学习成才的良师益友。

2 要明确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主要内容和目标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主要内容包含八方面的内容, 即政工信息化理论的构建、政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建立和丰富、信息设备和装备的配置、政工信息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畅通、政工信息化政策法规及标准的设计和完善、政工干部和广大官兵信息素质的提高。军队政工信息化的目标是实现军队政治工作形态的信息化, 包括政治工作系统网络化、政治工作信息处理实时化、政治工作指挥手段一体化和工作方式智能化, 建立一套具有广泛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的政治工作信息系统, 培养一支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的高素质新型政工人才队伍, 建设一个理论体系完整、法律法规完备、体制机制健全、管理科学高效的政工信息化运行环境, 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军政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 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和提供政治保证。

3 要熟知军队政工信息化中的标准化、信息建模、模拟训练、信息安全等若干关键信息技术

军队政工信息化中的标准化是军队政工信息化的关键性组成部分, 是全面推进政工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 也是科学建设政工信息化、保证政工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必然要求。开展军队政工信息化建设,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标准体系框架。是否有效地建立军队政治工作信息模型, 决定了信息系统能否真实、逼真地模拟政治工作的各项活动, 决定了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有效性。

4 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地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

部队的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是孤立进行的, 要注意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地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优势, 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 加快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步伐。要利用地方党政机关宣传教育网, 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效性;利用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信息资源, 提高部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利用地方先进的数字影像和信息技术资源, 帮助部队制作音像教育资料和宣传图片;利用地方公安和安全部门先进的保卫、侦察和鉴别技术, 加强部队的安全保卫工作。

5 要使政治干部队伍建设的标准适应现代化、信息化要求

如何创新军队网络政治工作 第2篇

【关键词】创新;军队;网络;政治工作

据悉,习近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提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从根本上指明了推动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前进方向。如今,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军队政治工作的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不仅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强国梦和强军梦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提高实效的根本途径。

创新军队网络政治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当前我军军队网络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和探索军队网络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在军队政治工作中,只有用发展眼光来看待网络为军队带来的变革,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潮流,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这是由于网络在为军队政治工作提供先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推动了军队政治工作的进步,拓宽了军队政治工作的传播平台,为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那么,如何创新军队网络政治工作?下面来做一些具体的途径分析。

一、加强军队网络政治工作建设的思想教育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指出:掌握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若不能解决这个任务,党也不可能完成一切政治任务。这是因为军队包括信息工作在内的思想教育是军队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教育作为我国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中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逐渐丰富和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加强军队网络政治工作建设的思想教育,就要牢固树立信息化政治工作新理念,使政治工作不断向网络和云端延伸和拓展,将政治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整合优势,建立一套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着眼于形势任务变化和时代发展对我国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部队官兵的思想实际,科学合理地做工作,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二、建设网络政治体制机制

当前,全军政治工作网络处于刚起步阶段,要想使其快速进入“快车道”,就要使全军政治工作网络的功能和作用有新的拓展和创新,国家和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完善统一指导、分工明确、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网络政治工作制度体系,加大向基层普及延伸的力度,启动各级政治机关网上办公系统研制,强化全军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推动网络政治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搭建一个全军共享的数字军史馆平台以及全军网上数字图书馆,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和完善有关的运行机制;广泛汇集各级政治干部的优秀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及时总结实践经验。

三、弘扬先进的军事文化

军队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新形势,加大法治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政治建军要求与依法治军的高度统一。从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进行军队网络政治工作建设,借助网络这个重要的平台,传播和弘扬党的创新理论及我军优良传统,大力宣传和倡导科学精神、弘扬新风正气,让先进的军事文化深入军心。积极开展健康丰富的网络文化活动,满足官兵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使网络真正成为我国军队政治建设辅助决策的“好帮手”。

四、处理好网络政治工作和传统政治工作的关系

网络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军队网络政治工作对传统政治工作不是取而代之,二者只是相辅相成、各有侧重,在时间空间、组织形式、方式手段等方面形成互补。面对这一机遇和挑战,中国军队要着眼于新的时代条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网络带来的深刻变革,积极适应新的环境,有效提升网络政治工作的时代感。

五、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速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对官兵熟练运用信息网络的迫切要求。但在实际的军队网络政治工作中,往往是偏重于理论而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军队政治工作建设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来抓出实效,积极树立起“网络政治工作大有作为”的观念,紧紧围绕信息网络这一新的生长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的质量效益,以求更好地发挥网上“生命线”的服务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2]李欣.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创新军队政治工作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

[3]严明.军队政治工作过好“网络关”应把握的关键环节[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5,03:108-110.

[4]吴雁,傅智勇.信息网络与军队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05:20-22.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3篇

关键词:信息网络,军队,政治工作

科学技术的发展, 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乃至生活方式,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 导致了军事技术的极大变革, 进而引发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决定》要求, “要积极吸取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 增强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面对新的形势, 部队的政治工作应如何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充分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 这是一个崭新而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信息网络给军队政治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所谓信息网络, 就是一个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信息网络的发展与成熟.将以更大吸引力、更快的传递速度和更高的工作效率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方式、条件、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 但也使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 信息网络容量无穷, 功能强大, 是政治工作的“档案储存库”

利用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各种文件指示的保存调阅。各种文件指示牵动着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这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桥梁与纽带。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部队建设的大计, 更需要具备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 信息网络就具备了这一功能。把各种文件指示分门别类形成条目, 设置在统一的网络中。各级指挥员只要轻点鼠标, 利用正确的查找方式, 就可以从信息网络中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文件, 使指挥员可以从费时冗长的翻阅查找中解放出来, 把精力集中到对文件精神的体会领悟和具体落实上, 从而推进工作进程。同时, 利用信息网络将最大限度的加快传播速度, 短时间内上级的文件指示就会传达到基层, 免去了逐层传达所带来的各种麻烦。

利用信息网络可以建立高效的官兵思想动态档案。部队人员众多思想信息量大,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 思想变化波动速度快, 原有的“小本子、小卡片”, 难以承载巨增了的思想变化信息。利用信息网络编制官兵的思想动态档案, 既可以方便储存, 又可以方便进行有关的整理;既方便本级掌握运用, 又可方便上级及时调阅掌握, 使上级快速了解官兵思想动态, 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形成网络机制, 建立统一的思想档案, 既有利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也将有利于形成一套全新的调研方式。通过信息网络, 可以直接获得部队有关资料, 节省调研时间, 同时为调研提供详实、具体的原始资料, 为制定部队方针政策提供依据。

(二) 信息网络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是文化活动的“视听资源库”

运用信息网络的音像功能, 寓教于乐, 提高部队文化生活层次。一部好的影视节目就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部队开展大的政治教育, 自然要有一批形象化的影视节日相配合, 这已成为部队的传统作法。通过信息网络建立统一的电影故事片、电视剧、音乐、舞蹈、体育节目等音像视听网络, 使官兵不用进体育场、剧场, 随时随地都能从网络上看到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 这是对过去传统文体活动的创新, 将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和娱乐作用。

运用信息网络的娱乐方式, 各显其能, 满足官兵多样化文化生活需求。信息网络为官兵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寓乐方式, 可以满足官兵的不同需求。如在信息网络中, 爱好文学的可以从网络中阅读中外著名的小说散文诗歌等, 还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 与远方的新老朋友探讨焦点话题等, 以满足官兵的不同兴趣、爱好、品味, 为官兵业余时间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休息环境和健康的文化氛围, 使官兵在高雅的文化娱乐生活中接受熏陶, 提高部队的凝聚力。

(三) 信息网络图文并茂, 声像争芳, 是政治教育的“教材资料库”

形式上, 利用信息网络可以编制出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政治教育要适应青年官兵开放活泼的性格特征, 可积极编制集声、光、图、像、文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运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形象化教育手段, 调动官兵的好奇心, 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使教育的课堂“活”起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 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 使教育方式在形式上达到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的统一。

内容上, 利用信息网络可以获得丰富详实的新资料。传统上“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政治教育, 授课教案版本老化、内容贫乏。加之各种相关资料在收集整理和查寻中的困难, 使施教人员很难及时掌握新知识、了解社会的新动态, 从而导致教育质量在低层次徘徊, 教育效果滞后。而信息网络的利用, 则可为部队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库。利用信息网络开展政治教育, 教育需要什么资料, 就可以查找到什么资料。施教者面对丰富的资料, 有比较、有取舍, 去粗取精, 把最能表达教育思想的内容编成教材, 其教育效果自然倍增。

二、信息网络给军队政治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

信息网络就如同一把“双刃剑”, 既给军队政治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使得我们面临的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 网络失泄密案件频频发生

近年来, 网络失泄密案件频频发生。在上网聊天过程中, 个别战士保密意识淡薄, 把部队的地址、番号和一些军事秘密泄露给对方;更有甚者, 有些研究人员、军队学者, 滥用移动存储工具, 造成了一系列的重大失泄密案件的发生, 令人怵目惊心。

(二) 部分官兵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度”, 过了度的事情就会物极必反。2006年7月19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 N N I C) 发布《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 在2亿中青年中, 上网青年的数量已达3000万,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 去年我国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3.2%, 在非网瘾群体中又有约13%的网民有网瘾倾向, 其中不乏我军的年轻官兵。驻扎在城镇附近部队的一些官兵, 一到节假日就一头钻进地方网吧, 把原本用于购物和办事的时间全用在打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上, 有的战士还甚至为此不假外出。还有的战士因与网友“一聊倾心”, 相约见面后却被骗走手机和钱物, 后悔莫及。

三、我们的对策

面对信息网络带来的挑战, 部队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形势, 抓住时机, 扬长避短, 开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一) 更新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的思想观念。

任何改革和发展, 都是从观念更新起步的。信息网络作为现代化的派生物, 是一种客观存在;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实现过程就是一场变革, 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次“质”的飞跃, 它对干部特别是政工干部的思想观念必然带来强烈的冲击。现在, 我们—些搞政工的同志认为, 政治工作是部队的传统优势, 不同于军事工作, 搞信息化没有太大必要;有的认为搞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信心不足, 存有畏难情绪;有的认为搞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经费和专门人才, 高层指挥机关能做到就不错了等等。这些思想认识不清除,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就难以形成共识。所以, 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信息时代的观念, 明确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必须树立“大政工”的观念, 把目光投向时代社会广阔的背景。要认清我国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成就, 已经具备了向军队扩散的“势能”, 在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大的互通性。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首先实现自身观念的更新, 符合了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 努力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

作, 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干部队伍。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利用信息网络, 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舞台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是要抓好干部高科技知识的学习, 通过干部在职学习和培养, 不断提高科技素质。比如, 政工干部集训, 不但要学习政治工作业务知识, 也要学习高新科技知识, 包括会使用电脑, 会利用管理软件、多媒体软件等;开展岗位练兵, 要把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现代化工具作为评比竞赛的基本科目。二是要帮助政工干部学会运用科技手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信息时代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日趋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引导广大政工干部学会运用各种信息渠道和手段进行生动活泼的政治工作, 拓宽政治工作发展的新路子。

(三)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在国际互

联网和军内局域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由于国际互联网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在国际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 从而使各种思潮滚滚而来。运用国际互联网的巨大优势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然而, 对于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还相当薄弱。面对网上各种不良思想的挑战, 我们必须加大建立政治工作网站的力度, 尽快占领国际互联网上的舆论阵地。另一方面, 全军网络系统已经开通, 有的还连到了连队。这就使得部队的局域网成为了部队信息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积极地利用这些网络构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纵深阵地, 确保官兵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四) 加强对官兵的教育, 增强其自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809-2011 第4篇

军队政治工作史论(809)试题

(注意: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本试卷满分150分)

一、简述题(1—5题各8分,6—10题各10分,总计90分)

1、如何正确评价我党在大革命时期创立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8分)

2、为什么说党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创举,其意义如何?(8分)

3、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政治工作哪些重要原则?(8分)

4、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如何科学概括我军政治工作基本原则的?(8分)

5、简述抗日战争时期是如何通过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伪军的?(8分)

6、简述解放战争时期新式整军运动的内容和指导思想。(10分)

7、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有哪些?(10分)

8、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启示有哪些?(10分)

9、“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对我军政治工作的主要警示作用是什么?。

(10分)

10、简述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历史发展沿革。(10分)

二、论述题(每题各30分,总计60分)

1、《古田会议决议》对新时期保证我军“不变质”的指导意义。(30分)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5篇

关键词:军队 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期

【中图分类号】D64

军队是巩固国防、维护稳定和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的武装力量。因此,确保官兵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以及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是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发展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的日益严重渗透,因此,抵制资产阶级影响的任务非常繁重。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改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军队的分化变本加厉。特别是在意识形态方面,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观,对官兵的思想观念构成了威胁。

2.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新军事革命对我国军队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它包括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首先,它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其次,它对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它还包括对军事技术的革命。这些种种都对我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发展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生活剧烈变革的阶段,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则更加繁重。这些复杂变化,必然对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迫切需要进行新的探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某些问题,如:如何引导官兵克服旧的思想的束缚,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等都给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二、加强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我党向来都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五代领导集体,都在筹划军队建设和发展大计时,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個关键环节不放,并依据不同时期我国军队所处的不同环境,从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

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1.在实践中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不仅给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针,而且是我军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官兵作为军队建设的主体,在军队建设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新时期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在发展中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官兵,以科学的理论回答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保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3.科学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并注重实效。社会的信息化推动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这使得官兵的思想也日益复杂化、多样化。这就要求军队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导向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原则,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管理方式。

(二)以科学制度保障新时期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新时期,制度建设既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1.把制度建设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保障。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使法规制度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新的历史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必须步伐加快,制定出完善的法规制度,来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2.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法规制度执行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隐蔽性、延迟性等特点使有些军队只是应付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削弱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效益,也严重影响了效益的持久力。因此,推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必须贯彻依法办事的原则,形成依法办事的机制,切实增强运用法规制度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

(三)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1.科学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科学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就要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即既立足于自身挖掘传统教育资源的潜力,又着眼于网络发挥信息优势,借鉴、吸纳来自不同层面的信息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教育的知识含量。坚持选择性,科学筛选网络信息。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暗藏隐患。种种虚假不实的言论充斥着网络,可谓是真理与谬误并存,事实与谎言同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冲击着官兵的思想意识,为此,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去鉴别。

2.有效发挥网络互动作用。网络环境下,教育者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被教育者充当的是主体性角色。因此,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进一步明确教育双方地位及相互关系。首先,教育者要对官兵实施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在网上倡导正确舆论导向,引导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其次,教育者要善于洞察官兵内心世界的变化,及时进行思想和行为引导。最后,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进而激发官兵参与热情。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积极营造平等交流的氛围,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同时,要充分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让官兵在教育中做主人。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探索贴近时代特色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首要问题。为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统筹兼顾,并注重实效;同时科学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坚持开放性与选择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以及时效性和长效性相结合,从而推动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关于思想政治建设重要论述选遍[Z].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进修系,2006.

[2]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页.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6篇

一、强调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为什么要在人民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 这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尽管《怎样创造铁的红军》没有直接作出回答, 但从中仍然可以总结出两个方面的规定性。

其一, 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是由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属性决定的。朱德在开篇就明确了红军的阶级性“红军是工农的军队, 也可以说是一切劳苦群众的军队。……红军的组织成分必须有充分的阶级性, 就是工农劳苦群众才有资格来当红军。”[1]1这充分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本质, 正是因为得到了广大贫、雇农和中农的积极参与和响应, 中国红军才能在革命战争时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确保人民军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红军的无产阶级属性决定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是人民军队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其二,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是坚持和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人民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并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为此, 军队政治工作就是党的工作, 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既定目标在军队中开展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实践活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是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 也是保持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属性和建军宗旨的基本前提, 那么, 针对在人民军队中实现党的领导的具体途径, 朱德指出:“无产阶级先锋队 (共产党) 经过红军中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 (政治部及政治处) 实现它的领导。在政治委员直接指导下的政治机关, 是苏维埃政权一部分, 是党在红军中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 红军中的党组织应在政治委员及政治机关指导下进行工作。”[1]2从以上引文中, 可见朱德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党性原则以及军队政治工作的系统性。

二、明确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功能

弄清楚“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是什么”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前提, 朱德在文章中多处强调军队政治工作的作用和主要任务, 以此体现这项工作的价值。

其一, 有助于人民军队加强纪律和提升战斗力。政治工作在军队战斗力凝聚、生成和发展过程中, 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检验政治工作效果的基本尺度。朱德在《怎样创造铁的红军》中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时指出:“我必须重复说明, 红军的战斗力, 不仅是靠军事技术的条件来决定, 最主要的是靠红军的阶级政治觉悟、政治影响, 发动广大工农群众, 瓦解敌人的军队。”[1]6为此, 军队中党、团组织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有效的政治宣讲强化官兵的思想觉悟, 顽强作风, 加强铁的纪律, 提高战斗力, 这既是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也是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强大优势。

其二, 培养官兵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由于环境的艰苦、武器装备的落后, 朱德十分重视官兵革命意志锻炼及信念培养对于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重要性。文章指出, 红军“在政治上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就是把握着不可抵抗的无形的武器, 在精神上建立了铁的红军的基础, 自然可以战胜革命过程中的任何困难, 经得住任何剧烈的斗争, 愈斗愈奋去取得最后的胜利。”[1]4通过理想信念的力量, 能够把来自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官兵凝聚到革命旗帜下, 把革命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 保证人民军队始终经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 不迷失方向。实践证明, 人民军队能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 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依靠的正是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共产主义的执著信仰。

其三, 为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创造条件。红军的政治训练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阶级基础和思想前提, 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军队政治训练的最终目的。朱德指出红军的政治训练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及一切劳苦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得到解放”[1]1, 最终“达到消灭敌人、解放本阶级的目的”[1]3。由此, 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 为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翻剥削阶级的压迫, 始终致力于为无产阶级解放和人民幸福创造条件。

三、提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目标要求

在阐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 朱德针对“怎样做好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其中不仅包括对军队政治工作本身的指示, 也包括军队政工人员的任职条件, 兼具目标指向性和宏观指导性。

其一,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朱德对军队政治工作提出的首要条件, 人民军队“首先完全信仰共产党的领导;了解共产党有指导工农联合的责任;了解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1]3, 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精髓, 也符合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科学规律,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 才能确保人民军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 不断走向胜利。

其二, 走群众路线。朱德以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实际状况为背景, 指出“革命战争的阶级性质是为全中国的工农及劳苦群众谋解放”[1]3, 那么就要求官兵应该“了解群众力量的伟大, 红军必须与群众密切地联合起来”[1]3, 强调军民联合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战争时期流传的歌谣: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送去战场上, 就是军民联系的真实写照, 人民军队只有赢得人民, 才能取得胜利。

此外, 文中对政工人员的基本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和总体要求, 军队的政治委员“要由最忠实、最勇敢、最坚决、最有阶级觉悟的共产党员来充当, 要尽量提拔和培养最好的工人干部做政治委员。只有这样, 才能巩固红军中无产阶级的正确领导, 红军才能成为铁的红军”[1]3。

正如文章最后指出:“我们现在比任何时期更加需要来搜集并整理过去红军斗争的经验”[1]6,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已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分散到系统、从初期探索到日益成熟的发展过程, 仍然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才能愈加完善。文章创作已经八十多年, 仔细研读其中蕴含的宝贵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怎样创造铁的红军》实为我党历史上有关军队政治工作的一篇经典文献。

参考文献

军队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第7篇

1 加强军队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必要性

1.1 加强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促进疗养院发展的内在要求

面对国内、国际严峻的发展形势, 疗养院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难题, 疗养院如果想要成功突出重围, 获得生存发展的机遇, 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以不断创造发展机遇, 促进疗养院的发展。在疗养院改革的过程中, 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作为保证, 引领疗养院发展的正确方向。因此, 疗养院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敢于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障碍, 探索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不断研究分析新情况、不断探索新途径、不断开创新局面, 以适应经济形势飞速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1.2 加强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疗养员服务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也越来越高, 现代疗养院要想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趋势, 其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不断提升, 根据疗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把以往的说教式、灌输式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专业的培训, 提高员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而提高疗养院员工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另外, 疗养院还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从而满足疗养院发展的需要和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 进一步提升疗养院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促进疗养院又好又快的发展。

2 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2.1 对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认识

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中, 出现只关注本职工作, 对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足现象, 降低了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配合度。同时疗养院缺乏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 使得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

2.2 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化

在疗养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 很多疗养院都是推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 缺乏足够的人性化特点, 开展形式单一化。当前部分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执行的过程中, 都采用统一召集, 集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 这过于死板, 影响整体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3 推进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3.1 坚持以疗养院发展为中心, 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疗养工作中

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疗养院的健康和谐快速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疗养院工作能否正常运转, 所以必须将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疗养工作中。首先, 要加强党组织参与疗养院重大问题决策的积极性, 拥护民主集中制, 积极参与支持领导实行科学及民主决策活动, 保证疗养院有民主的内部结构, 并依靠党组织的强大力量将决策彻底的落实在疗养院中。其次, 坚持吸取和继承原来的工作中精华的部分, 在此基础上创新新的方式, 两者完美的进行结合, 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与科技手段, 将党组织活动的形式丰富起来, 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同时, 党建活动应围绕实现目标来开展工作, 实现党的活动与疗养院的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

3.2 促进疗养院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的疗养院环境

疗养院文化是疗养院发展的灵魂和支撑, 对疗养院发展和员工思想建设有导向作用, 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发扬疗养院精神的力量, 在疗养院内营造一种积极的、进取的、向上的、和谐的、有责任感的疗养院文化, 促进疗养院持续发展、创造独特的疗养院发展优势。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依据社会形势和疗养院发展状况的变化, 不断更新观念, 调整工作思路, 把疗养院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和疗养院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加强疗养院文化的建设。推进疗养院文化建设, 使之为疗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疗养工作而不懈努力。

3.3 提高疗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力度,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疗养院中党思想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就是疗养院的各级党组织, 对疗养院的发展的各方面建设都起着带头作用。为了永远保持党组织的领导性和先进性, 必须不断加强对各层党组织的建设, 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人员要坚持做到服务于基层的原则, 努力将服务改革、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作为工作重心。此外, 还要加大对疗养院基层党支部的考核力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疗养院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考核机制, 争取做到多样化的考评手段, 精准化的考评标准, 以及多层次的考评程度。

4 总结

综上所述, 疗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疗养院党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 是疗养院未来发展的思想导向, 因此, 新形势下疗养院党组织必须要掌握疗养院发展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适时抓好疗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 最大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动作用, 有力推进疗养院改革的进行, 促进疗养院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宗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疗养院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3:4.

[2]李娟.浅析思想政治工作在疗养院发展中的作用[J].中小疗养院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5, 03:13-14.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8篇

一、把以人为本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首先,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表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应有作为上, 还应体现在教育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主动作为上。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肯定人的价值和意义, 重视人的权利和需求。以人为本, 体现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上, 首先则表现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一应有作为上。因此,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应自觉地把官兵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把官兵需求作为第一选择, 以官兵利益为第一考虑, 以官兵满意为第一标准。

其次,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立足于平时对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充分激发官兵的创新活力, 还要着眼未来战争中人的精神潜能的挖掘、始终强化官兵的战斗精神。毛泽东同志早在抗战时期就精辟地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 但不是决定的因素,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毛泽东这里所讲的“人”, 有两层特定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人力与人心合成的人的因素;第二层含义则是指通过进步的政治工作在广大官兵中贯注了革命精神启发了革命觉悟而形成的人的因素。因此, 以人为本,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立足平时, 还要着眼战时。并且,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军队战斗力的构成因素, 在把政治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优势的现实难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尤其要把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和强化作为日常工作的实践主题。一方面, 要把培育战斗精神纳入官兵全面发展的范畴, 实现战斗精神培育的平战对接直通。另一方面, 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牵引, 不断造就战斗精神培育的新优势。

第三,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军队内部的官兵主体、搞好为兵服务, 还应放眼社会大格局、拓展到全球视野。对于军队来说, 以人为本中的“人”, 既包括全体部队官兵, 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早在革命战争时期, 我党就明确我军是人民的军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 规定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大原则。由此可见, 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是把军民视为一体并将人民看作是军队最可依赖的力量。所以, 以人为本,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军队内部的官兵主体, 同时还要放眼社会大格局, 充分发掘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力量。并且, 针对未来战争中要面对世界舆论和交战国民众的可能,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未雨绸缪, 尽可能把人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完美一些,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作战功能。

二、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路径

首先, 要把坚持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全面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全面发展观, 落实到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上, 就是要坚持以战斗力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部队的各项建设, 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具体讲, 一是要抓住根本, 确保方向正确。政治工作要在保证“不变质”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部队“打得赢”的能力;要处理好中心和首位的关系, 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一切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 使军队成为未来战争中的精兵利剑。二是要扭住龙头, 实现以点带面。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 做好战斗精神准备。同时, 要加大心理战、舆论战和法律战的研练力度, 以此增强政治工作在战斗力因素中的构成比重, 带动部队整体战斗力的提高。三是要盯住问题, 着力固本强基。政治工作要紧扣部队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多做纠偏调差的工作, 不断夯实部队谋打赢练精兵的思想根基。

其次, 要把推动和谐军营的构建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协调发展观的主要落脚点。协调发展观的精髓就是统筹社会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协调发展, 使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军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政治工作在坚持协调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把推动和谐军营的构建作为主要落脚点。第一, 要促进党委支部内部关系的和谐。火车跑得快, 全凭车头带。只有以一个和谐的班子为统领, 才能带动和谐军营的建设。第二, 要建立良好的内外关系。官兵关系的和谐、军民关系的顺畅, 不仅是构建和谐军营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军队保持安全稳定的基础工程。第三, 要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氛围。风气正则人心齐, 人心齐则事业兴。

再次, 要把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军的生命线, 并不是短促一击式的发展, 而是一个长期渐进、循环提升的可续过程。当前, 关于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已无可争议, 但面对新军事变革大潮的冲击和信息化战争的挑战,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尴尬, 如果不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并发挥应有作用, 就可能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此, 保持可持续发展,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尽快突破目前政工信息化建设步履蹒跚的现状, 统一组织领导, 加大经费投入, 真正形成全军统筹一体、分层实施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协同攻关体系。二是要切实处理好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军事工作指挥模块与政治工作指挥模块之间的关系, 建成军政一体的信息化作战指挥平台。

三、把求真务实作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对其自身的必然要求

首先,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求真务实的过程, 就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因此,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作风上下功夫。一是要下功夫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认识规律、把握规律, 继而运用规律去改造主客观世界。因此, 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力度, 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理论思维, 形成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性认识。二是要下功夫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求真不能停留在对事物外部特征和表面联系的认识上, 必须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调查研究。不能靠拍脑袋作决策, 也不能光靠会议、文件抓落实, 更不能做表面文章, 搞“形象工程”, 甚至弄虚作假, 这些都与求真务实的要求背道而驰。三是要下功夫提高各级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些领导干部在主观上也想求真务实, 但总是抓不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 致使所作的决策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工作就是要在提高他们理论素质的同时, 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强化法制意识、依法开展工作上求进步。法制是对部队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客观规律的反映。严格按照法制办事, 既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 又是提高求真务实能力的途径。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 就必须不断强化法制意识, 真正依靠法制开展工作。首先, 要依据法规制度谋划工作。特别是条令条例和《政工条例》、《基层建设纲要》等军内法规制度, 要成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谋划建设、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其次, 要按照法规制度履行职责。不同的党委支部、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担负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这些在各类法规条例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 关键是要按照规定职责抓落实, 自觉养成依法从事政治工作的习惯。再次, 要运用法规制度加强监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法规制度作为衡量单位整体建设水平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9篇

一、大数据时代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历史机遇

就如网络时代的来临一样,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军队政治工作来说并非洪水猛兽, 我们应当充分认清这一时代背景下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历史机遇, 实现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1. 大数据提升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有人说, 随着大数据的到来, 政治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将脱下“准科学”的外衣, 从而真正进入科学的殿堂。以往军队政治工作由于缺乏数据支撑, 往往缺乏说服力, 有的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靠经验较多, 数据较少, 感性较多, 理性较少, 随意性较多, 规范性较少, 科学化水平不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军队政治工作能够获得需要的各种数据, 集成各领域方方面面的信息资源, 为其提供科学化的决策辅助。借助大数据技术, 我们能够将军队政治工作数字化、智能化, 还可以通过建立模拟仿真的政工数字化平台和“智慧型”政工辅助决策系统, 从而有效提升军队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

2. 大数据助力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

当前,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正在稳步推进, 但信息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这三大支柱的发展不平衡日渐凸显, 主要表现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 轻数据建设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这一现象将会得以改变, 随着对数据意识的提升和对数据本身的重视, 能够从战略层面重新整合和统一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类数据标准, 使数据能够真正在各个系统之间流动起来, 让军队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焕发活力和生机。同时, 由于大数据的处理和存储等特性, 对政工信息化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能够反作用于硬件和软件建设, 形成了三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而有力的推动和牵引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整体建设。

3. 大数据创新军队政治工作思维和方法。

习主席指出, 军事领域最需要创新思维, 因为它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 也是最具创新活力, 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为军队政治工作思维和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野。大数据在技术上以新兴的高科技手段和方法为支撑, 充分借鉴大数据相关技术, 能够有效创新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等领域的手段和方法, 增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同时, 大数据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法, 作为其核心的预测功能, 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判。此外, 其注重全部数据而非样本, 注重事物之间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等思维和方法, 在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的同时, 也极大地开阔军队政治工作思维和视野。

二、大数据时代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的军队政治工作在面临诸多机遇的同时, 也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加以把握。

1.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传播途径多样, 政治工作主导地位面临全新挑战。

在传统政治工作中, 政治工作者是信息和数据的主导者, 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等领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能够对官兵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有效的保证了官兵的政治坚定和思想稳定。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在官兵中的传播途径多、速度快、内容杂、手段新, 官兵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大量数据的狂轰滥炸, 军队政治工作正在逐渐丧失对信息和数据的绝对控制和主导地位。在这样一种新情况下, 能否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重新夺回政治工作在官兵思想政治建设领域的主导地位, 牢牢掌握大数据时代政治工作者在官兵中的话语权, 成为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全新挑战。

2. 大数据背景下的战争形态发生变化, 政治工作“生命线”地位面临严峻考验。

大数据正在前所未有的冲击着世界军事变革的既定轨迹, 按照有关军事专家的预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将会揭开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大数据战。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是构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在大数据时代, 随着作战样式和军队组织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传统的政治工作组织结构和方法手段能否适应新形式作战样式的要求, 如何跟随战争的形态和战斗力的形态变化而进行革新, 如何着眼强军目标和战斗力标准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功能和直接作战功能, 是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3.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科技手段广泛运用, 政治工作优良传统面临弱化考验。

在八十多年的军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 我军政治工作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优良传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使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受到了极大弱化。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技术只是政治工作的辅助认识工具, 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一样:“现在世界上有人说, 什么都是技术决定, 不要完全迷信这个。当然我们也要讲究技术, 不讲究技术是要吃亏的。但是, 把电子计算机看成能代替全部指挥职能, 那不可能, 那样人的能动性也就没有了。”总之, 新兴技术在军队政治工作领域的广泛运用, 不可能完全解决政治工作领域的复杂矛盾和问题, 也永远不能取代政工干部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我们必须继续传承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三、大数据时代军队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

对军队政治工作来说, 针对以上的机遇和挑战,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 强化思想认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最重要的是要强化大数据的思维和理念, 政治工作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就必须从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着手。要牢固树立大数据的思维理念, 形成数据治军、数据兴军的思想认识;要强化军队政治工作大数据建设不是简单的现有政治工作模式与大数据技术简单相加, 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的思想认识;要强化军队政治工作大数据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而是长期的建设目标的思想认识。同时以此为契机, 推动政治工作的观念、目标、方法、手段、内容以及体制机制的内在转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军队政治工作的整合机制、动力机制、调控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估机制, 构建平等性、交互性、开放性的政治工作新平台, 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2. 加强顶层设计。

大数据已经被公认是21世纪的“新石油”, 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加以规划和设计。在中国相关部门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上, 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被正式提出。我们必须站在数据强军的战略高度, 以提高军队政治工作服务保障功能和强化战斗力为目标, 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打破政治工作各部门的壁垒和条块分割, 打破“信息孤岛”, 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建立数据共享与协同推进机制, 在数据标准、技术体系、操作平台等方面统一规划和设计, 确保数据体系一张网, 数据建设一盘棋。

3. 建立管理机构。

美军在国防部和多数军种部队设立了首席信息管理办公室和信息官负责管理和实施指挥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管理和使用, 以解决大数据多领域联合建设问题, 我军目前还没有相关的专门管理岗位和人员。就军队政治工作而言, 相对于各军兵种和部门的业务数据可能不通用等特征, 军队政治工作数据大多具有通用性和普遍性。应当发挥其特有优势, 建立全军统一的数据管理体制和系统, 设立自上而下, 跨军兵种、跨部门的大数据管理机构和数据管理人员, 让全军有使用权限的人员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和使用数据, 能够有利于军队政治工作数据打破门户之见和政出多门等弊端, 使政治工作的数据能够实现其本身价值。

4. 培养专业人才。

习主席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网络强国, 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要搞好大数据时代下的军队政治工作, 关键是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大数据意识、大数据知识、大数据能力等综合素质过硬的政治干部队伍。当前军队政治工作的大数据人才队伍供求矛盾较为突出, 我们在加强军队院校自身培养的同时, 要依托地方高校资源, 拓宽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渠道, 储备和吸收具有大数据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从根本上突破政治工作大数据建设的困境。

5. 注重学习借鉴。

大数据由于兴起时间短,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军队大数据建设都在进行探索阶段, 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经验可供参考, 但当前的整体状况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优于国内, 地方优于军队。军队政治工作在大数据建设过程中, 除了要积极探索创新外, 要充分吸收借鉴大数据建设强国和地方大数据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 吸取失败教训, 同时按照十八大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要求, 依靠和引进地方大数据建设相关资源, 推动军队政治工作大数据建设。

6. 加强数据立法。

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血液和核心, 数据在军队政治工作各部门之间的流通和共享是必然的趋势。由于数据涉及到个人隐私甚至是军事机密, 为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情况, 必须从法律层面加强对数据的规范和保护, 由国家和军队出台相关的数据法律法规对数据的采取、存储、使用、共享等进行严格的规定, 对数据在流通和共享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规范, 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使用权限进行界定, 对违反规定使用和泄露数据等行为进行惩处, 使军队政治工作的数据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潘攀, 石海明.大数据:军事竞争新高地[N].解放军报, 2014.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10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新制度经济学

八十多年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作用对象、工作内容的不同,形成了特有的激励机制主导模式,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扬弃发展,既有一脉相承的“路径依赖”,也有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构成了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主导模式的变迁。这个变迁过程,是传统激励机制逐步走向现代激励机制的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过程。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就是效益更高、更适合军情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对原有激励机制的替代发展过程,是激励机制的正式规则在其整个制度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导向+民主模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党借鉴苏联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开始在工农红军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各级政治工作机关,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原则进行进了初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凸显出“导向+民主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导向激励作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导向激励原则,是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促成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有机结合,把个体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到社会、集体所要求的目标、方向和“正式约束”上来。土地革命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创始阶段,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较低,加上旧军人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工农红军中广泛存在着非无产阶级意识和旧军队的作风,唯心观点、个人主义、非组织意识、极端民主化倾向、绝对平均主义、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相当突出。如何“系统地解决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关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成为当时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在明确革命军队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基础上,工农红军重点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完善各级思想政治工作机关、训练配备政工干部、规范政治工作方法和原则、加强政治训练教育、进行民主建设,用无产阶级思想统一官兵,使之成为“服务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服务于人民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这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作用,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消除了军队内部的“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改造了旧军队组建了新的革命军队,具有显著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二是民主激励作用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我军初创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激励机制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因。我军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革命军队,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斗的,我军的性质决定了在军队内部关系上必然为官兵一致,相互平等,这就要求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同时,中国是一个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国家,没有民主的现象不仅在人民中存在,而且在旧军队中表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激励作用,加强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是消除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克服官僚主义、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必然选择,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此外,发挥民主激励作用也是增进军队内部团结,激发广大官兵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条件。对民主制度的内在需求,推动了军内部民主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诱致性制度变迁。三是“正式约束”之外“非正式约束”广泛存在。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工农红军共颁布有关政治工作的法令、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9个,主要包括《古田会议决议》、《红军第四军各级政治工作纲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等。与时同时,讲话、调查报告等“非正式约束”性的政治工作规范广泛存在。这一特点说明在土地革命时期,正式约束(政策、法规和契约等)和非正式约束(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等)都是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变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抗日战争时期:导向+民主+情理模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继承土地革命时期的优良传统,并得到全面发展和成熟,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构成要素(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在社会博弈中得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软政权”状态向“硬政权”状态的持续过渡。(1)这一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机制可以集中表述为“导向+民主+情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导向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得以强化。抗日战争时期,是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军事上达到完全成熟的极端重要时期。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原则,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武装军队成为历史的内在要求。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我军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激励机制,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指导地位的确立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显著化。这一时期的导向激励机制集中体现在1944年由毛泽东、周恩来主持、谭政组织撰写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问题》的报告里,系统而全面地对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地位作用、方向任务、总的方针、中心环节、作风方法、以至组织形式和制度作了科学的阐述,是我军政治工作和政治工作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二是政治工作逐步系统化,民主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得以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激励机制有了深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军队的集中与民主的辩证关系,提出军队民主是“有秩序的、有领导的”民主思想,揭示了军队民主的特征,批判了只要民主不要集中统一的极端民主化思想。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激励机制强调,军队内部的民主是高度集中统一下的民主,是遵守革命纪律的民主。毛泽东指出:“军队的民主和地方的民主一样,同属于集中统一下的民主,但军队民主的集中统一的程度更高一些,是有一定限度的民主。”为了防止和反对极端民主化,毛泽东认为应该教育广大官兵正确认识军队实行民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1938年,毛泽东指出:“在我们军队中的党组织,也须增加必要的民主生活,以便提高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军队党组织的民主应少于地方党组织的民主。无论在军队或在地方,党内民主都应是巩固纪律和增强战斗力,而不是削弱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我军能够正确理解、运用军队民主和集中的辩证关系,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激励机制,标志着民主激励机制的成熟。三是随战争性质的根本性变化,情理激励机制应运而生。情理激励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过程中要以激励对象的认识和情感为基础,注重与被激励者沟通情感,交流思想,从而“使理想、意识形态等非财富价值在个人选择中占有重要位置”。(2)抗日战争使中国革命的战争性质和革命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在适应新形势和保证完成新任务的过程中,情理激励机制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军队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中得到了发展和强调。毛泽东指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他还指出,这些原则实行有效,都必须尊重士兵、尊重人民和尊重已经放下武器的敌军俘虏的人格。“三大原则”的本质是端正政治工作者的态度。也就是说,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本着尊重人的态度,重视情感与思想的双向交流,才能打动被激励者,说服被激励者,把外在激励顺利地转化为内在激励,以达到更持久的激励作用。正是在思想政治工作情理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的精兵简政、拥政爱民、整风运动、三三制、减租减息等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导向+民主+情理+公平模式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与制度创新的互动中得以完善和发展(“路径依赖”集中体现在对优良传统的强化上,制度创新集中体现在公平激励机制的提出和运用上),其特征可以表述为“导向+民主+情理+公平模式”。其特点有:一是导向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继续强化。解放战争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突出体现在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提供精神动力。抗战胜利后,针对军队中普遍存在的“和平麻痹、害怕战争”的两种倾向,紧紧围绕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深入的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广大官兵及时转变思想,保持清醒头脑。战略防御阶段,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集中于揭露蒋介石的罪恶阴谋,引导官兵辩证地看待敌我力量对比,坚定“蒋必败,我必胜”的信念。战略反攻阶段,主要是加强形势教育,引导官兵看到夺取胜利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克服“反攻太早、信心不足”等思想问题;战略决战阶段,导向激励主要体现在把思想动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讲清战略决战对夺取全国胜利的伟大意义,克服思想障碍,树立“敢于决战、敢于胜利”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修订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明确提出军队中的“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内外关系,为战争胜利创造良

(1)新制度经济学家缪尔达尔认为,“软政权”这个词应理解为包括所有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纪律,“软政权”状态是指一个社会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遵守与实施的状态,“硬政权”状态则与之相反。

(2)新制度经济学家纳尔逊、西伯格认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人们追求财富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人们又追求非财富价值最大化。制度作为一个重要变量能够改变人们为其偏好所付出的代价,改变财富与非财富价值之间的权衡。

好的内外环境。二是民主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深入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军队民主激励的目的、意义和特点又作了进一步探索,并形成了完善的民主制度。1948年,毛泽东在《军队内部的民主运动》一文中第一次把军队内部的民主概括为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并对三大民主作了系统、完整的阐释。在讲到民主制度的作用时,毛泽东指出:“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军队民主建设三大目的的提出,为深化军队民主提供了方向。我军民主制度的理论化、系统化发展,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民主活动的深入开展,标志着我军民主激励机制的成熟。三是情理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灵活运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情理激励机制在“路径依赖”中得到了丰富发展和广泛运用。首先,我军在不断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内在规律、完善谈心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客观历史条件的疏导机制。其次,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和正确把握其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有效的渗透机制。再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教育广大官兵的主导内容,激发了革命战争激情,在引导激励的作用下形成了完整的动力机制。最后,思想政治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必须有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作保障,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形成了有力的保障机制。机制体系的完善对于把握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操作性内容,增强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强调“对许多思想上作风上确有问题的同志,不应采取排斥的态度,而应采取信任他们又抓紧做他们工作的态度……称赞其对的方面,批评其坏的方面,然后才能改造他们”。这就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性,达到了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的目的。情理激励原则的灵活运用还体现在以“团结互助运动”、“王克勤运动”、“高树勋运动”、“诉苦三查运动”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上,这些运动的有效开展丰富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情理激励机制的新发展。四是公平激励机制在“制度博弈”(1)中被确立。公平原则就是指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要秉公心,去私虑,给人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条件,以贡献、绩效作为激励的客观标准。解放战争打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独立、民主、统一的新中国,为公平激励机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独立、自由、民主、公平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把公平从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这一制度集合中选择出来,是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变迁的必然。这一时期,在军队内外广泛开展的“诉苦、三查”运动;以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为内容的群众性教育活动;以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内容的杀敌立功运动等,都是结合群众的切身利益,运用公平激励机制来激发官兵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形式。

四、新世纪新阶段:导向+民主+情理+公平+利益模式

新时期,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特点是,既有对优良传统的“路径依赖”也有新形势下的创新和发展。中央军委2003年12月5日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政治工作十大原则是对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科学总结。这十条原则是:(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3)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部队;(4)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5)坚持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6)坚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7)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8)坚持发扬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9)坚持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10)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其中(1)、(2)、(3)、(4)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5)体现了情理激励;(6)、(7)、(8)体现了民主激励;(9)体现了公平激励;(10)总结说明了我们对十条原则应持的态度。新时期,我军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对利益激励机制的理解和运用上。新制度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人类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财富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利益的最大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为的驱动作用明显增强,只有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1999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能否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对待物质利益,关系到能否保持我军政治优势和部队的凝聚力。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必须重视物质利益原则的运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利益原则的设置和强调,是我军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国内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与时俱进的选择。利益原则的创造性运用,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导向+民主+情理+公平+利益”模式。

五、结论及启示

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历史变迁特点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运用是一个随历史环境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既有“路径依赖”,也有制度创新,并且“路径依赖”具有强大的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创新离不开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离不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发展,二者相辅相成。通过考查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变迁历程,笔者得出如下启示:一是制度移植的条件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移植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输入地的环境以及对制度移植的认可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移植苏联红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以及苏联红军“单一首长制”在我军政治工作制度变迁中的起伏,说明制度移植必须考虑自身的环境条件,从实际出发。如果离开自身实际,国外再好的正式规则,也是“好看不中用”。二是“路径依赖”的两面性。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就是制度发展过

上一篇:学生创新能力下一篇:数学课的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