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饰范文

2024-08-13

现代服饰范文(精选12篇)

现代服饰 第1篇

经过了晋商几百年的发展,晋商的服饰特点既有明朝的古朴风格,又有满族的异乡情怀,同是也有西方的潮流思想。尽管晋商服饰受到各个地域、满族和西方的影响,但勤劳俭朴的山西商人及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养成了不事铅华、不图浮饰的衣着打扮。

从颜色上看,男性以稳重朴实的蓝、青、灰、黑为主,从而体现他们朴实、善良的品性;女性则随年龄的变化,依次以红、绿、蓝、紫、青等颜色为主。

从地域上看,晋北地区属高寒地区,服饰的主要材料有羊皮、羊毛和棉花等;因为寒冷,皮袄、皮帽、皮手套、坎肩、背心等便成了标志性的晋北服饰。最出名的是老羊皮袄,过去讲究不吊面,叫白碴子皮袄,御风保暖,“白天穿,黑夜盖,阴天下雨毛朝外”,是晋北人赶脚行路时离不开的常服;与晋北相比,晋南的气候比较温暖,是主要的产棉区并且以养蚕缫丝而出名,所以服饰材料大多是棉、丝和绸。

2、晋商服饰之美

2.1、经典之美

平绣—是最基本得绣法,以细密的排针刺绣分长绣针和短绣针。长绣针可交插,能够物象的色彩过渡。短绣针则善于表现跳跃过渡的绣法,装饰效果较强。是最为常用的绣法之一,一直被沿用至今。

盘金绣——又称“钉金绣”。是将丝线盘成图形,再用绣线将其固定在面料上的针法,方法有明线和暗线之分,明线针迹外漏,暗线针迹隐藏。绣品达到富丽堂皇的效果。

打籽绣——刺绣时将绣线在针上绕一圈,形成环状小结。形成以点构成刺绣纹样,技法上有“粗打籽”、“细打籽”之分,常用于表现果实等,使绣品达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

堆锦绣——浮雕感是堆锦绣的主要主要特点,先按图案要求剪贴花布,在花布与面料间衬垫软纤维,而后锁边固定。绣法简单,造型丰满,色彩明快,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2.2、内涵之美

在绣品中重要的不仅仅是技法,还有其所绣的图案、所用的不同颜色的线,以及它们所表现的寓意,都能从侧面烘托出山西人善良、淳朴,这些图案以及绣品的用色都为当今的服装设计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设计元素。将这些绣品的用色原理应用到现代服饰中也会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风格。

图案——绣品所绣得图案极其丰富,老虎和莲花最为普遍,老虎纹饰常被用在男孩服饰上,常言道:“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表现了山西人迫切需要一种勇武的精神来保护他们的人财安全。于是就产生了虎头鞋、虎帽等一类的服饰。女子服饰多用莲花来装饰,象征着纯洁,寓意吉祥。

色彩——在色彩运用方面,绣品上常常使用一些强烈的对比色来烘托绣品,用大红大绿、大蓝大黑等颜色作为底色,所绣纹样则用淡雅的颜色,使之形成鲜明对比,在对比中求得颜色的和谐。虽然绣品中的只有几种颜色调配,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在现代服饰中如果将强烈的对比色恰当的运用想必会产生一种更加绚丽的效果。

3、晋商服饰向现代发展

50年代后,服饰演变得更加贴近日常生活,过去的长袍短褂被中式服装所取代,袖子变窄,更适宜人们活动、劳作,服饰材料也有更多的选择,有了灯芯绒等布料。

70-80年代,受西方的影响,服饰起了大变化,变得更加时尚并且时尚成为了一种潮流,中西结合、品种多样、色新质贵,款式风格日新月异,服装款式更新换代进入了快车道。

到了现在,服饰是朝着个性化的、全方位的审美尝试发展,21世纪是个追求个性的时代,这一观点在服饰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摆脱了科学主义和功能主义所造成的规范和模式,从而使服饰能够更加自如的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与心情。

晋商,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服饰由自己动手到现代直接购买现成的成衣,但晋商服饰文化依然存在,因为自古遗留在他们内心深处的不事铅华、不图浮饰的思想仍使他们穿着实用而朴素,反映了山西人的淳朴、厚道和守成。而晋商服饰文化恰巧是指能够吸纳多种的服饰的风格,又能够保持统一,达到整体服饰达到和谐的效果。好似是刺绣,技法虽多,颜色对比虽明显,绣品却不显凌乱,反而能够烘托、突出绣品的特点。

4、结语

晋商,作为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首,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晋商服饰文化对现今服饰的影响也同样应当被载入服饰文化史册,永远是服饰文化史上精彩的一笔。

本论文为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之晋商服饰文化调查小组科研成果,参与者还有:张晓娜、康燕、薛颖、李丹凤、李翠琴

摘要:自明代开始山西商人活跃起来,将商业的触角伸向了亚洲各地,南到香港,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东到大阪、神户,西到塔尔巴哈台伊犁等地,都有过山西商人的足迹。历史上将他们称为“晋商”,晋商长期出外经营,穿衣打扮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对晋商服饰的习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来清王朝建立后,也受到了满族服饰的影响,清末,受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影响,晋商服饰也带有了一些西方的新颖色彩。

关键词:晋商服饰文化,晋商服饰之美,现代服饰

参考文献

[1]榆次市志.中华书局出版P1000.

[2]文化平遥.2007年10月第一次印刷山西古籍出版社

现代服饰欣赏的教案 第2篇

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案设计

题目:现代服装艺术

姓名:邱霞

班级:2010级4班

学号: 201009412

41指导老师:张芳

课题:现代服饰艺术

课时:一课时

课型: 综合课(欣赏、知识、实践)

授课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利用各种艺术方法与艺术手段表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引导学生懂得服饰美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着装,提高自己在服饰文化上的素养,树立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创设人与环境的自然和谐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的情感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愿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运用多领域知识、技能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服饰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设计的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对服饰设计的兴趣及对“美”的感悟。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让他们体会到亲手设计服饰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符合中学生特征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服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制作。

教学方法:

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学法: 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为学生准备手头资料等。

学具准备:准备布、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等情况等。

二:引入新课:(5分钟)一堂新课的导入好坏影响着接下来的教学效果,好的新课导入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是先放映一段现代的服装秀视频,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播放时装表演秀,让学生感受时尚生活的美。学生欣赏观察。

1.请学生谈观后感,:师:同学们看了有什么感觉?学生踊跃回答

2:师:你们喜不喜欢自己今天穿的服装啊?想不想自己来当一回设计师呢?

学生:想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服饰,是人体的又一层“皮肤”,是流动着的“软”雕塑,是对人的气质、个性、情调、风格的展示,是对人自身外在美的一种设计”,那么,到底什么是服饰?服饰的内涵和外延究竟如何界定呢?

服饰,是衣服和装饰的总称,也就是除穿着的上衣下裳外,还包括首饰、鞋帽、腰带、提包等等。

(一)服饰的起源及其作用.(认真看书后一起回答)

1.抵御大自然的侵袭

由于猿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日益发展,它们身上的毛发也逐步退化。为了防御大自然的侵袭,他们不得不采用较易获得的兽皮、羽毛、树叶和草片等披挂在身上。随着人类不断进化,于是出现了最早的服装。

2.用以遮身护体

服饰的起源于人类对性别概念的认识。《圣经》中亚当夏娃以无花果叶子作遮羞布的描述,揭示了服装起源的奥秘。人类最原始的服装,不过是一块围在腰部、遮着臀部等处的“圆布”。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罗马的女神维纳斯就系着这样的围裙。目前,非洲原始地区的黑人也仍然系着用树皮、鞣革打褶编成的围裙。

(二)中国古代服饰欣赏.随着人类的进步,服装成为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还表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人们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审美习惯等。

(课前要求同学们查找古代服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师: 大家辨认一下,屏幕上的第一组图片是哪几个朝代服饰的?

生: 汉代唐代 元代 清代

师:请说出这几个朝代各自的服饰特点。

生: 汉代和唐代袖子很大,元代有点像少数民族的服装,清代旗袍。

师:汉文帝当政时比较俭朴,汉代服装比较简洁色彩以红、黄、白、黑为主腰带较为考究而隋唐经济发达,比较开放,在服饰的特点上带有西域风格,旷达而华贵,追求一种天上人间的恢弘与大气。妇女服饰讲究华丽,多为宽裳、长裙、发髻式样多样。色彩以红、紫、黄、绿最受欢迎。(对日本和服的影响)。元代服饰豪放大气,元朝以蒙古族为主。它们的服饰均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有着显著的区别,带有自己本民族鲜明的服饰特征。清代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朝代,满汉文化融合,男子多为长袍马褂(骑马比较方便)。汉族妇女服装,一般为长袍长裤或长裙,高底鞋。满族妇女的服装主要是旗袍,旗袍的外面再加一件背心。他们的鞋子也很特别,是一种花盆式的高底鞋。我国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部分古代服饰文化的特征。

(三).少数民族服饰欣赏。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欣赏: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服饰异彩纷呈,各具特色,这是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而要认识一个民族,就要对这个民族的服饰进行关注和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素材:(展示几个大族和服饰文化比较有特色的民族)

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少数民族的、传统的文化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总之,素有“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华民族的服饰,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观念,表现着人民的创造力和对世界服饰的贡献。

(四)现代服饰艺术欣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遮身护体和保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变化,还要求美化生活和外在形象,并当作艺术展示在生活的T台上。

欣赏现代时装表演(用课件播放影片)

师: 这些服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着适合吗?

生: 不适合师: 那么不同场合的着装有什么基本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了解一下:

展示图片:

1、西服

2、礼服

3、工作服

4、演出盛装

5、校服

6、休闲服装

7、运动服

生:讨论上述服装各在什么场合使用。

老师在讨论后引导学生总结:

1、西服(白领阶层工作正装、出席大型会议正装)

2、礼服(出席各种宴会、大型娱乐活动)

3、工作服(不同领域有不同要求,主要体现各行业的职业风貌)

4、演出盛装(演职人员专用演出服装)

5、校服(学生专用服装)

6、休闲服装(各类人群休息日使用)

7、运动服(体育运动服装、也可作休闲服装使用)

总结:着装于生活密切相关。特定的生活环境需要特定的着装。

(五)青少年学生如何着装

教师启发:观察下图中该人物穿着,讨论一下她的服饰与场合之间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这几组图片中的人们穿着是否符合他们所处的场合,环境季节和身份等(图1)晚宴上大家都穿着比较正式的礼服有一个人与其他人穿着明显不同(图2)滑雪场地周围的人都穿得比较厚的衣服而这个小朋友(图3)一个重要的会议前排都做着比较重要的嘉宾大部分同志都穿得比较正式只有这两位(图4)晚会现场主持人礼服配短裤。

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

人是服装的主体,任何新颖漂亮的服装,只有适合特定的生活环境,突出显现人这一主体,才能挥洒出它的美质来。如果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单纯地去追求“新潮”、时髦,着装效果往往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不少人往往是社会上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年龄仪态,职业环境特点,人体的高矮、胖瘦,体材的比例,皮肤的颜色等等,盲目地赶时髦,追摩登。其结果不是俗气,就是难看,不少青少年盲目追捧歌星影星,刻意模仿他们的言行、着装,结果并非好看。到底什么样的服饰才是真正的美呢?

生:

1.服装尺寸要合体。根据本人的体材比例、体形的胖瘦、高矮;不宜过大或过小。

2、服装款式要大方。选用适合青少年学生的仪态、环境、性格;

3、服装配色要协调。远看颜色近看花;配色不宜过分鲜艳、杂乱,考虑服装与皮肤的颜色和头发的颜色。

4、装着要适时。要适合时尚、适合流行趋势、适合季节变化、适合不同场合。

5、装饰要适度。服装上的装饰及配件,要掌握分寸,以增加服饰美感,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6、装饰要适合大众心理,要符合社会大多数的审美情趣,让大众认可才是真正的时尚美。

四:课堂总结:(5分钟)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且欣赏优秀的服饰图片。美的服饰是以舒适得体为标准,色彩、款式、面料是服饰欣赏的三个要素。着装必须考虑时间地点和场合。掌握一定的美学知识。这样总结全文,是为了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更好的牢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练习):

1.自定主题,两人为一小组,设计一套服饰

要求:设计新颖、美观、大方。学生利用所带的工具进行设计练习

2.看看周围同学身上的哪些服饰是美的,说一说为什么?

课题(板书设计)

现代服饰艺术

现代服饰 第3篇

关键词:现代服饰;传统服饰;应用;思考

0 引言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素材。在进行现代服装设计时,我们不但要学会融入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中,更需要学会应用传统服饰元素,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更具特色。

1 现代服饰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

1.1 传统服装款式式样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的款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不强调人体线条,而是以宽松为主,而这种服饰元素在现代服饰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专注于高级定制的圣洛朗在设计中国装时就将中国服饰元素的宽松和简洁的理念融入其中,如图1,该服饰的上装从肩部、衣袖、腰身以及裙装的整体都利用宽松的原则进行设计,当然设计者在设计中也并没有完全承袭中国服饰款式中“宽袍大袖”,而是利用收腰和收袖的设计将这一款式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良,然后又利用绲边、盘扣等设计进行装饰强调,而使得整个服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和设计理念。

1.2 传统服装色彩元素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色彩是呈现服装的关键因素,而在中国传统服饰因素中,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寓意,因此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有些色彩是中国服饰中所特有的,例如中国红、军绿色、青花色等,而这些色彩的应用,为现代服饰注入了中国传统的情结,极大地拓展了服饰的表现力。中国传统服饰色彩在运用中通常习惯于使用大色块的颜色,或者冷暖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进行艺术强调,除此之外其在设计中也倾向于色彩的简单,即避免使用多种色彩造成视觉混乱,而是保持色彩从整体上的一致,例如范冰冰在戛纳电影节上的“仙鹤装”(如图2)就是利用红白两种颜色进行设计,而这种大色块所产生的视觉冲突,极大地提高服饰的艺术魅力。

1.3 传统服饰面料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中国有着漫长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经济史,而其中“织”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妇女对于服饰面料的制作,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应用较广的服饰面料主要有棉、麻、丝绸等,而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由于设计者的理念不同,在传统面料选择上也有所差异,例如设计者如果倾向于简约、舒适、自然,则多会使用棉麻面料,而如果设计者想要表达服饰的细腻、华丽等理念时,则会选择丝绸面料。以丝绸面料为例,丝绸在中国不仅是一种服饰材料,更是一种文化,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正是如此,才会出现了纱、绮、绢、锦、罗、绸、缎等不同的种类,这些种类也为现代服饰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1.4 传统图案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上千年的发展中,沉淀出了代表着中国特色的图案、纹饰,例如祥云、青花以及代表着美好寓意的动植物等,这些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这不仅能够迎合中国消费者“讨好彩头”的心理暗示,也使得服饰设计更具艺术效果。传统图案在使用时,通常会设计在前胸、领口、袖口、下摆等位置,当然也有的设计者将图案作为整体设计,而不论哪一种选择,图案在安排上都应该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传统元素所代表的含义,同时也避免了盲目的堆砌造成的视觉混乱。

1.5 传统配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在设计中有许多配饰作为辅助,例如头饰、项链、荷包、盘扣、流苏等,这些配饰统一于服饰整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我们在应用传统配饰时,不仅要使其与服饰保持统一,还要避免一件作品中出现多种配饰,例如克里斯汀·拉克鲁瓦2005年秋冬作品展中,一件银灰色的丝绸印花图案上装,利用红色的中国结作为腰间点缀,这一简单的设计不仅使得服饰的整体色彩得到了提升,也使得服装的中国传统元素更加突出。

1.6 传统服装加工工艺在服饰制作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服饰在制作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工艺,例如镶、嵌、滚、宕、盘、绣等技术工艺,不仅考验着设计者的手艺,也会使整个服饰作品在图案制作上更加逼真,例如,蝴蝶盘扣、蓓蕾盘扣、缠丝盘扣、镂花盘扣等不同的盘扣手法能够为我们呈现出不同的立体纽扣造型,而这些造型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印染、蜡染、手绘、拼接、钩织等技艺也可以将配饰以一种传统又精致的手法呈现在现代服饰中,以提高其艺术魅力。

2 结语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作为灵感来源的时装,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这些时装的外形虽以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包装,却充满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淡然、飘逸、婉约的气质,因此,我们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主动从中国传统元素中汲取养分,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丹妮.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15(08):95-96.

[2]徐波.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上的应用探讨[J].艺术科技,2015(10):108.

现代服饰 第4篇

一、清代宫廷服饰图案造型特征

1. 龙纹

在封建社会, 龙是权利与地位的象征。清代的龙纹多配以火珠, 火珠在萨满教译为“永不熄灭的吉祥”。与其他朝代相比, 清代的龙纹更加大气生动, 其中“行龙”表现的是龙行走的姿态;“团龙”是将龙纹绣于圆内, 构成圆形图案, 为彰显地位, 通常一件服饰上绣有四个或八个“团龙”图案。行龙和团龙在形态上分别呈现“S”和“C”型曲线, 给人一种腾跃潜伏、刚柔并济的庄严感。

2. 凤纹

凤凰是萨满教的神鸟, 有着高贵与吉祥的美好寓意。清代宫廷服饰图案中, 凤纹是后宫专属纹样, 包括“云凤”“花凤”“团凤”等。皇后的衣服也被称作“凤衣”, 凤乃百鸟之王, “凤衣”加身即表明皇后为后宫一宫之首的地位。

3. 其他类型的动物图案

除了上述取自于神话故事中的神兽纹样, 客观存在的老虎、狮子、豹、仙鹤、喜鹊、孔雀、蝴蝶、蜜蜂、蝙蝠等动物也常被用于清代宫廷服饰图案中, 通过对其形态、习性、细节等描绘增强服饰的装饰性、标识性以及象征性, 同时在封建等级制度中成为彰显权力、划分异己的工具。

4. 植物图案

清代宫廷服饰常见的植物图案有:梅、兰、竹、菊、牡丹、石榴、葡萄、荷花、合欢等。其中, “花中之王”的牡丹, 寓意为富贵吉祥;梅花, 在萨满教中, 它是阳光的象征, 寓意高洁谦虚;石榴和葡萄意则为多子多福、家族繁盛的象征;荷花是圣洁纯净的代表, 寓意吉祥;合欢花被赋以两两相对、夫妻好合象征。不同季节的服饰一般绣有相应季节的植物, 春季, 服饰上一般绣会有牡丹、桃花等;夏季多选用芍药、荷花等;秋季则在服饰上绘有菊花、秋海棠等;到了冬季服装上会绣上水仙、梅花等。

5. 吉祥图案

清代宫廷服饰中常见吉祥图案有“云纹”和“水纹”。“云纹”的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如意, 表吉祥如意。云纹中以“叠云纹”应用最多, 其形态多变, 层次丰富, 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水纹是根据水在不同状态下所显现出的特征而命名, 主要包括“水波纹”“波浪纹”“海涛纹”“水涡纹”等。

还有一部分清代宫廷服饰的吉祥图案是从具有特殊含义的符号中提炼而来的纯粹的几何形态, 如卍字纹、盘长纹、寿字纹等。清代吉祥纹多以“四方连续”的形式, 或以点、线、面的布局进行图案排列。

二、清代宫廷服饰图案审美特征

入关前, 满族人四季以简朴的袍装为主, 使用功能强但审美功能弱。清王朝建立后, 宫廷服饰图案的设计秉持崇尚自然的特点, 结合满族服饰刺绣文化, 从领口袖口的“三镶三滚”到“五镶五滚”, 再到后来的“十八镶滚”, 这种繁缛细腻的刺绣美是清代宫廷服饰图案所特有的。清代刺绣不仅继承明代以前的平金、平绣、戳纱、铺绒等传统技法, 还创造了堆绫、打子、穿珠、补绣等刺绣技法。制作工艺上, 主要以苏绣为主, 运用套针、散套针、抢针、齐针等, 与盘金、网绣、打子、拉锁子等多种针法结合运用, 先将彩色丝线经批绒, 再在丝绸等面料上绣制, 绣线套针不露痕迹, 常用深浅不一的同类色或邻近色绣线套绣出具有晕染效果的色彩图案, 花纹边缘留有水路, 针脚平整, 绣面微微凸起, 构图紧密, 装饰性强。

清代宫廷服饰图案用色讲求“以中和为美”。皇上、皇后、皇太后用明黄色;皇贵妃用正紫色;各宫的主位是宝蓝色;三品以上用偏红色;四品以上用偏紫色;五品以上用偏蓝色;七品以上用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以外的所有颜色;九品以上用除了黄色、红色、紫色、蓝色以外所有的颜色;其他人统一为粉红、浅绿、乳白色的宫服。颜色不同代表地位不同, 皇室其他成员可用除明黄色以外的黄色;皇宫大臣以深色为主, 主要是靛蓝色;八旗军的服装颜色以自己的族旗颜色为标志。

三、清代宫廷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清代宫廷服饰图案的构成方式主要以对称、平衡、满地等为主。其中龙纹、凤纹、牡丹、祥云等图案运用较多。为了更好突出传统图案, 在结构设计上设计师处理的较为简洁, 印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的应用也更能凸显图案本身的美感。如何更好的发掘出清代宫廷服饰图案的深层美学, 成为现代中西方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首先, 在服装结构上, 西方设计师采用的是立体裁剪方式, 主要突出人体结构变化的曲线美 (图1) , 注重服装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东方设计师大多采用平面裁剪方式, 表达一种飘逸洒脱的写意美, 这也体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儒雅含蓄 (图2) 。

其次, 在图案应用上, 西方设计师更多是将其符号化, 运用得较为直白。在西方设计师看来, 图案是装点服装、增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装饰手法, 是依附于服装款式结构而存在的, 所以在服装设计中只是单纯截取运用, 或是几何化的进行变形、重组 (图3) ;而东方设计师则侧重于图案本身美感的追求及神韵的把握, 通过图案本身传递文化精神和艺术感受, 甚至在一些服装中, 图案是设计的主体 (图4) 。

根据现服装设计需求, 通过对清代宫廷服饰图案适当的整理变形, 结合简化、抽象、夸张等手法, 或打破传统图案固有的构图格局, 运用同类或者异类的图案进行分解、切割、打散、错位等手法, 结合现代审美观, 在“全”与“失”的对比下, 创造出新的设计理念。为了突出服装款式结构的变化、人体曲线的走向, 图案可作为辅助设计元素存在, 起到修饰的作用;图案色彩上, 可以运用“协调”和“对比”两种配色效果。协调配色主要通过颜色基调的冷暖变化, 强调色彩的主辅关系。对比配色主要强调视觉观感的活跃性, 通过调整图案色彩纯度、面积等因素, 与整体服装配色产生碰撞、统一的独特艺术效果;工艺上, 可以改变平面图案原有的经纬脉络, 或是通过堆砌、叠加等手法将图案立体化, 或是将不同的材料结合在同一图案中, 令层次更加生动丰富。

清代宫廷服饰图案继承了中国历代图案文化, 又独树一帜,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变化丰富, 精致典雅的艺术风格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震撼的视觉冲击、对比色调的应用、协调饱满的构图方式符合现代服饰设计的发展需求, 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创造源泉。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1.

[2]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

[3]白秉.中国纹样史[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现代服饰 第5篇

随着生产工业化和市场商品化的发展,在主流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下,通过对机械化生产方式和化纤产品的引入,文山苗族服饰发生了诸多变化。文山苗族按自称分为七个支系:蒙司、蒙豆、蒙邶、蒙巴、蒙颛、蒙叟、蒙刷,由于不断迁徙和发展使得在不同历史时期各支系服饰风格各异。从艺术特征上看,主要经历了色彩由素雅到艳丽、类型由少到多、装饰由简到繁、风格由个性到同一的发展过程;从技术特征上看,主要经历了手工艺时期(游耕时期 + 农耕时期)、半手工艺半机械化时期(1949年~)、机械化时期(20至今)三个阶段。

1 手工到半机械化的生产趋势

据《麻栗坡县志》载“:清代,人们的穿、戴、垫、盖都是妇女手工缝制,式样一律传统老式服装,缝制牢固,但进度缓慢。19,曾方钧从马白街带着一台英国产的缝纫机进行机械缝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缝纫业发展较快,缝纫机逐步代替手工业操作。1956年在各乡镇相继建立缝纫社(组),进行整体缝纫。1985年以后,集体企业基本停止,个体经营也因外省、外县服装的涌入,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体,所生产的服装也只能到乡村集市上销售。1993歇业。”

20世纪80年代,文山县逐渐兴起了一批以机械化生产和加工苗族服饰的制造工厂和企业。例如,江花民族印染厂、提花厂、个体私营企业等,预示着民族服装的生产力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江花民族印染厂(以下简称江花厂)是文山最早的本土民族服装制造企业,位于云南省文山市开化镇花桥村,创办于1991年。江花厂早期以苗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为主,掌握精湛的苗族蜡染、刺绣、缝纫等传统工艺。1993年运用丝网印刷批量印制传统蜡染图案并深受欢迎。90年代江花厂就已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机械化、批量化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文山县七都云霓绣庄为外来企业建于,以生产机械提花为主,是目前文山州最大的花边厂。现拥有电脑绣花、激光雕刻、超声波压花、邹花、粘胶花、服饰加工、民族工艺品加工和画框制作等工艺。其产品多样,品类丰富,满足了一个要求多变与多彩的苗族服装市场需求。手工的衰落与机器工业的兴起紧密联系,这种衍化过程是被动与主动选择的结果,是生产主体在面临市场化形势下,传统服饰与机械化不断适应和融合的过程。无疑机械化的加工方式推进了文山苗族服饰的现代化进程,也推进了文山苗族服饰的产业化、商业化模式的发展。然而,传统符号被植入电脑,被无限机械性的重复。人的身体的技术(手工技艺能力)退化,从而服饰中的想象力、神秘感也随之消失,传统服饰的诗性韵味也无从体现。

2 商品化与手工艺者的职业化

1953年国家开始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浪潮对山区民族的冲击,云南苗区的经济状况基本上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商品经济洪流的冲击下,苗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传统观念开始更新,可以说机械化与现代化催生了苗族服饰的产业化与商业化。早期苗族妇女们每逢街天会到集市上将手工丝线、布匹和服饰售卖以获生活所需。久而久之,部分群体专以销售传统苗族服饰为主,形成了早期的个体私营模式,出现了手工艺者职业化和苗族服饰商业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江花厂的成立为标志,文山苗族服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文山商圈的发展,苗族服饰形成了产品销售与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并通过款式设计的推陈出新获取客源和商机。

商业模式的开发和拓展是现代苗族服饰在现代社会语境中得以继续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机械化花边、花布、刺绣、染布等装饰材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装饰方法、广阔的选择空间,丰富了视域体验;另一方面,机械化生产取代传统手工劳动,并使妇女从传统劳动力中获得解放;其次,大多民族企业和其他中小型企业迅速崛起,并带动文山苗族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完善,加速了苗族服饰的机械化过程。可以说,轻工业产品的输入改变了苗族妇女的`传统加工方式,作用于人们的消费行为习惯、审美风尚、生产生活以及苗族传统文化等。手工艺者职业化推动了苗族服饰商圈的扩大化,同时对市场、消费和审美风尚具引导性。

3 机器复制引发传统苗族服饰文化的消解

风格是指艺术品形式上的特征。传统风格可以看作是对“祖先风格”的传承与延续,是相对现代风格而言的形式内容。在过去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下,传统风格体现为原始自然主义风格,它体现为对大自然的依生与审美,在解决保暖问题的同时,服装样式与装饰纹样主要来源于对祖辈的学习与模仿,并包涵了亚文化的集体记忆,带极强的叙事功能。改革开放后,在机械化生产的辐射作用下,从服饰所运用的材料到服装的样式,以及加工方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以制造厂、花边厂为核心向各县、乡镇、村寨为点的辐射路径。其商业空间显示为材料制造厂、服装制造厂、设计工作室、批发零售商、家庭制作、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模式。

分化后的苗服市场相互交织和影响,现代化产品为主导地位,机器复制是成为服装制作的主要手段,传统手工艺力显势弱,解构之后的服饰,形式大于内容的传达。传统工艺被当代人移植、拼贴,被外来文化改造、嫁接。这种传统风格的分化,实质在于对传统苗族服饰文化的分解,并在演变的过程中将其异化。传统符号因无法通过主体技艺和群体记忆进行传达,传统符号无从解释与传递,当理性的机械生产取代情感化的丰富创造,则会造成传统符号的陌生化与平面化。风格分化背后指向社会体系的分化,这种分化直接作用于文化的分化与断层,主要体现在:首先,实践经验的无法继承,现代工业文明取代了传统生产经验,传统手艺无法继承。其次,工业产品取代传统媒介――麻,传统符号上的宗教信仰与情感无从依附,传统文化被消解。这种对服饰的分解现象实质上是文化变异与符号消解的表征“。一种新技术向一种旧技术发起攻击时,围绕旧技术的制度就受到威胁。制度受威胁时,文化就处在危机之中。”当技术发展到最高形态,机器可以代替人脑进行思考,而文化沦为机械的附庸,并产生新的文化形式。

4 小结

传统与现代的服饰色彩撞击 第6篇

关键词:红楼梦 服饰色彩 传统 现代

服装的三大要素是:色彩,款式和面料。在服装色彩居于首位,色彩是服装的第一要素,对服装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服饰色彩学中我们知道色彩可以反映着装者的社会地位与职业特点,也可以反映着装者的心理和喜好,在小说《红楼梦》中服装的色彩为读者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为读者更好的了解书中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呕心沥血创作了长篇巨著《红楼梦》为读者展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但让我们读者过目难忘,更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表现技巧。对于书中为数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多姿多彩的着装描写,尤其是人物的衣服色彩的描写交代十分精彩,服装的色彩搭配合理而美妙,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而电视剧的艺术表现手段要比小说丰富得多,它可以运用画面、声音、音乐、插曲来综合表现人物的背景,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受。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中都有自己的长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也正是利用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小说《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之处。

一、电视剧《红楼梦》的服饰色彩搭配

色彩是破碎光。太阳光与地球相撞,四分五裂。因而使整个地球形成了美丽的色彩。光是色的源头,色是广的映照。曹雪芹深谙此道:“至于敷彩之要,光居其首。明则显,暗则晦。有形必影深作画者岂可略而弃之耶?每见前人作画,是不知有光始能显像,无光何以现形者。明暗成于光,彩色别于光,远近浓淡,莫不因光而辨其殊异也。”唯物主义美学认为:文艺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连贾母都懂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

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这种编织方面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刘姥姥二进荣国府逛大观园这一段:贾母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 – 这才对了路。

在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还有一个亮点就是“额妆”。“额妆”是指额或鬓的修饰。古代女子喜欢在额间或鬓间作一些装饰,配合上与服装相搭配的颜色,以达到美化的目的。叶锦添是这样解释为何启用额妆的:“我比较喜欢孙温的画,非常《红楼梦》,也带有戏曲味。我拉了昆曲中最美的一层皮,那一层美感来做红楼。”

二、传统服饰色彩的特点

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 :“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

由此,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

传统服装配色的特点往往不招现代人喜欢,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这话不假。中国的古色,以中性色居多。高纯度色彩,原色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

三、现代服饰色彩借用传统配色的技巧

第一是多用中性色,少用鲜艳色彩。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黄,淡绿,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藤黄,碧绿,藕合等色代替。

第二是衣和裙以一色作为主色调,再配合辅助色。古典服装,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一来避讳,白色在古代通常只在葬服。通常以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

第三是面料的选择上通常会用棉麻等料子,看上去古朴而干净,又与历史的文化气息相关。而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使用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選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所以,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面料看上去抵挡。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

第四是补充个最基本的了,一套服装的颜色要注意少色性,就是主色不要超过四个,当然辅色搭配超过四种也可以。

总之,通过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观看我们可以发现一定的传统与现代服饰色彩的撞击点。也可以在现代服装中发现一些古为今用的亮点。服饰色彩的搭配与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十分重要,我们学习服饰色彩可以从多方面着手。《红楼梦》这部经典的小说,有如浩瀚的大海一般,可供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塑造了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通过对人物衣着的的描写交代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丰腴的人物形象。本文通过对曹雪芹笔下的几个主要人物在衣着色彩搭配方面的分析,让读者了解曹雪芹在服饰色彩搭配中的精妙之处,以及通过服装的色彩在表现人物性格和身份等方面的成功之处来启发我们如何学习色彩。

参考文献:

[1]何卫国.从“额妆”看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写意化的美学追求[J].红楼梦学刊,2008年第五期

[2]曹雪芹,高鹗编著.《红楼梦》

[3]曹涛.试论《红楼梦》的结构艺术[J].红楼学刊,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文质彬彬”与现代服饰审美 第7篇

“文质彬彬”是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的重要美学命题。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文”是指文饰,即华美、有文采,这是就形式方面说的;“质”是质朴,指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是就内容方面说的。孔子认为,一个人缺乏文饰,那他就是个粗野的人;一个人单有文饰而缺乏内在的道德品质,那他就是个虚浮的人。“质美而无文”或“文美而无质”都是不完美的,只有将文和质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仁人君子”。从这里看,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主要是从人的道德修养上说的。因此,一些儒学学者对孔子“文质彬彬”思想的分析也一般集中在人的外在言行与内在道德修养方面.尽管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被后来的儒学家们延伸到文艺创作和评论上(比如说魏晋时的诗论、画论等)。其实,孔子的“文质彬彬”,即形式和内容、外在和内在统一的思想,又何尝没有表现在另一个长期被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方面,即孔子对当时服饰的要求上?本文试图将孔子“文质彬彬”这一重要思想在服饰审美方面作简要剖析,并以此论证其在现代服饰审美中的意义,以示“文质彬彬”思想的现实价值。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

“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署,诊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麂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2]

这段话读起来有些沉闷,但内涵丰富。孔子对当时鲁国服饰的颜色、质料等外在形式、穿着场合及其所代表的意义等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范,是孔子服饰审美思想的可贵的历史见证。

首先,服饰需讲究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无论是服装还是饰物都必须讲究色彩的选用和搭配,服装的色彩要服从于服装的内容。绀,是一种深青带红的颜色;,是黑中带红的颜色。“君子不以绀饰,红紫不以为亵服”是强调品德高尚的人不能用深青带红和黑中带红的布料镶衣边,不用红、紫两种颜色来做平时在家穿的便服。因为红、紫均为女性服饰常用之色,孔子不用来做亵服,是为了避免服饰审美文化沾染轻佻、轻薄乃至男女授受不亲的风习,而与“礼乐”文化相违。“缁衣,羔裘”是朝服,即每日朝会时常穿的服装,黑色的朝服要与紫羔皮袍相配,以示庄严;“素衣,麂裘”是接待外国使者和来宾时穿的外朝服,必须是白色的罩衣与白鹿皮袍相配。同是朝服,因为外朝和内朝的礼仪不同,所以使用的颜色和质料都不相同。“黄衣,狐裘”是施行祭礼时穿的衣服,黄色的罩衣与狐皮袍相配。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颜色是服装设计中最抢眼的感官形式,孔子是非常讲究服装的颜色选用及搭配的。按照孔子的思想,不同地位和不同身份的人穿衣的颜色不同,在不同场合中,服装颜色的选择和搭配也是不一样的,这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必须跟“礼乐”内容配合统一,这样才符合拥有理想人格的“君子”的道德品性。

其次,服装的制作用料和质地与服装的不同功用务必相符。除了上面分析的内朝服、外朝服和祭祀服由于其穿着的场合都较正式庄重,需使用不同的皮袍(分别羔皮、鹿皮和狐皮)制作外,孔子还提到“当暑,袗,必表而出之”。炎热的暑天,在家需穿用粗细葛布做的单衣,因为这种布料较稀疏,做成衣服穿在身上易于透气散热,凉爽舒适,适合于在家休闲;但又因它像蝉翼一样的薄,外出时就得套上另一件外衣。这种穿着既与当时的礼仪相近,又使得穿着者具有朦胧美的特殊审美效果,同样体现了孔子“文质彬彬”,即内容和形式统一的服饰审美思想。

第三,孔子“文质彬彬”的思想还体现在“去丧,无所不佩”的佩饰文化中。佩玉,对于君子来说是除了居丧期外须臾不可离身的。“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因为“君子以玉比德焉”。玉的纯洁无暇象征着君子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伦理规范,同时玉又以“座右铭”的形式时时规范着君子的言行,警醒着君子不能越礼。因此“佩玉”也体现着孔子服饰审美文化的“文”与“质”,表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辩证统一。

服饰是人的第二面孔,是另一种传达信息的媒介。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即物质形态的“形式美”与观念形态的“内容美”对立统一的服饰美学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服饰美学的内涵。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提高,现代人的服饰日益追求缤纷多彩。在笔者看来,主要在于现代服饰对色彩、式样及其制作用料特别讲究,注重服饰的外在美感,强调“文”;同时又要通过这些外在的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穿着者的独特个性和内在气质,反映当今的时代潮流。现代服饰这种“内”和“外”的统一,使得现代服饰焕发出较往日更加灿烂的光彩。

首先,现代服饰讲求色彩纷呈。服装色彩是服装美的第一视觉要求,是服饰美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对服装要表达的含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现代服饰设计,特别重视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无论是服装还是服装上的大小饰品,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色彩丰富的特点。走进一家家时装店,眼望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应有尽有,一改往日呆板而沉重的黑、灰、蓝色调,充分表现出现代社会的朝气蓬勃和活力四射以及美丽多姿的时代风貌。

其次,现代服饰材质选择多样。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现代服装不再局限于孔子时代的葛布、兽皮等材质,丝、织、毛、绒、棉等各种各样的材质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极好地使用。人们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得心应手地使用各种材质,完全体现出现代人的创造性和在服装制作上的特殊审美要求。

现代人们不满足服饰的千篇一律,无论在色彩、款式还是功能上都讲求多元化。因此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装,佩戴不同饰品已经成为爱美人士的共识。于是利用各种不同面料在服饰的造型风格上形成各自特色成为服装设计者们一致的追求。柔软形面料,如丝织品等,一般较薄,有很强的悬垂性,造型线条光滑、流畅,服装轮廓自然舒展,能柔顺地显示出穿着者的体形;挺括形的,如毛纺等西装面料,造型线条清晰,穿着时挺括、不贴身,给人庄重稳定的印象;光彩形面料表面光滑,适合于做晚礼服,有熠熠生辉的效果;而棉质形面料,柔软舒适、吸水性强,适合于做休闲服装。设计不同的服装采用不同的面料,能更好地表现出服装及服装穿着者的风格特点。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面料做成的服装,同样能够有效地表现出服装的功能和穿着者的情绪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随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都市产生厌烦和不安的情绪,渴望回到恬静的大自然,于是田园休闲装、度假装、运动装、旅游装正逐渐成为大众首选。

再次,现代服饰追求个性的展示。如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人们越来越看重个性的展示和张扬,那种由一种风格统领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服饰的一个极其显著的特点就是进入了一个追求个性与时尚的多元化时代,因此现代服饰款式多样、精彩新潮,长的、短的、藏的、露的、宽的、紧的、中式的、西式的同时并存。经济的一体化带来了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同时也带来了服饰上的相互认同和接纳,于是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地域、各种风格流派的服装相互借鉴,形成现代服饰多样性、灵活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瞬息万变,现代服饰样式也处于快速的出现和消亡过程中,时尚的现代人总处于不断追赶潮流的过程中,包括对各种名牌的崇尚和追逐。

现代人们的着装,不再满足于遮体保暖等最原始的功能,不再以廉价、耐穿为首选。他们一方面追求服装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着装表现出自己内在的气质、生活的态度和追求:是刻板的还是随和的,乐观的还是悲观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所以英国社会学家克莱尔说:“所有的聪明人,总是先看人的服装,然后再通过服装看到人的内心。”今天,更多的人是通过服饰来判断一个人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因此服饰成了金钱和成功的确切证据。于是,服装在现实生活中既表现出个体的自我同一性,又作为个体自身价值、个性和生活状况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一点更加证明了现代服饰仍然遵循着几千年前孔子“文质彬彬”的服饰审美思想,遵循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原则。否则通过服饰体现和传递各种与之相关的信息简直是不可能的,而其作为众多信息存在的判断依据也就无从谈起。

此外,当今全球经济接轨、文化交融的特点也表现在服饰文化上,中国服饰便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这首先表现在中国现代服装设计者受西方服饰观念的影响,有意无意地吸收一些西式服装的设计风格,使中国服饰表现出一些西式服饰的特点。另一方面,西式服装也适当地吸收了中式服饰的元素,中国服饰迅速走向国际市场,这既是开拓市场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必然手段和要求。

不过,作为民族历史积淀和文化标志的中国现代服饰要继续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在变革服装外在形式和追求形式美的时候,不要忘了通过服装传递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底蕴,这才是孔子一再强调的与形式美如影随形的中国服装内在的美。在现代对“文”强调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内在的“质”美。而这时的“质”除了表现个体的内在思想和个性外,应更多地突出民族特质和本性。正如法国高级时装工会名誉主席雅克·莫克思曾对中国时装设计师提出忠告:“永远不要忘记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这种历史和文化必须渗透到你们的设计当中。仿效欧美国家的设计没有任何意义。中国的服装只有紧紧依附中国的文化,才能吸引法国最终征服欧洲巨大的服装市场。”[3]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的服装打入世界市场,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示在世界人民面前。

人类传播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处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越来越丰富,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发达,在当今应用广播、电视、电脑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同时,着装佩饰作为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仍然不可忽视。服饰语言给服饰提供了更具有生命性的意义,它不仅向人们提供一定的信息,同时通过这种外在形式告诉人们它意味着什么。因此,服饰像其他产品一样,既要有吸引人的外在形式,如色彩,质料,款式等,同时又要具有与时代、穿着主体的身份、性格,民族文化等相符合的内在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文质彬彬”服饰审美思想中的“文”和“质”的具体内容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变,现代服饰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几千年前的孔子时代迥然不同,但现代服饰还是始终坚守着孔子服饰“文质彬彬”这一原则:既具有外在形式美又具有与之相一致的内涵。只有这样,现代服装才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继续传递着穿着者的内在信息。

服饰是生活中人人随时可以接触到的艺术,带有实用性、观赏性、礼仪性和信仰性的地域及民族特点。同时,作为物质文化的产物,服饰美是当代都市人宣扬个性、抒发性情、宣泄心中积郁和烦恼的最佳道具,它可以显现一个人的人品、修养,传递个人的爱好、气质、职业、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等信息,是人类审美、心理、观念的物化表现。在服饰上往往体现着民族感情,体现着业已形成的、且被公认的礼仪风俗,体现着群体性的审美情趣。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说:“如果我们沉默不语,我们的衣裳和体态也会泄露我们过去的经历。”他还说过:“衣裳常常显示人品。”这正是孔子“文质彬彬”思想在时装服饰上最有力的解释。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雍也.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2]孔子.论语·乡党.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3]蒋红英.中国民族服饰的色彩装饰艺术特征装饰,2004(1)

[1]叶立城.服饰美学[M].杭州: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现代服饰 第8篇

关键词:杭州女装,服饰形象,消费文化,影响力

法国哲学家阿·法朗士曾说过一段风趣且极富哲理的话:“如果我能够在我死后一百年里出版的书中有所选择的话,你知道我会选择什么样的书吗?在这些未来的书库里,我要买的绝不是小说,也不是历史书——虽然能够提起人们兴趣的还是小说。朋友,老实讲,我要买份时装报,要看看在我死后的一个世纪里,女士们是怎样穿戴打扮的,这些服饰多提供给我的关于未来人类的信息超越了所有的哲学家、小说家、布道家、学者所能给予我的。”

可见,女性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学家认为,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女性穿着,就可以大致了解该地区的经济面貌和文化成就。因此,衣冠是一个国家昌盛的标志,作为民族文化载体之一的华夏衣冠,如今正值中国服装业产业升级、转型时期。身处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带核心位置的杭州也迎来了服装发展的黄金时期,杭州女装服饰形象塑造与服饰消费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杭州女装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并且对管窥中国现代女性服饰形象的塑造具有参考价值。

1 杭州女装现状分析

“杭派女装”的概念大致出现在1996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国服装业产业升级、转型的初期阶段,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杭州高等院校不少服装系毕业生选择了白手起家,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从几台缝纫机做起,自己设计、剪裁、制作,大多为后作坊前铺面的经营形式,经历几年奋斗后,一个个女装铺面逐渐升级为专卖连锁店。众多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据统计在十来年时间里,杭州发展了四千余家服装企业,其中比较有名的女装品牌五六十家,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女装产业群,业界统称这个时期的杭州女装为“杭派女装”。

而随着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身处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带核心位置的杭州,在国外服装品牌不断进入,为在初期由江南浓郁的地域文化滋养成长的杭州女装带来了变革的动力,传统文化内涵与西方高端服饰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迎来了服装品牌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哥弟、only、艾格、歌莉娅女装、太平鸟女装、虫虫、红袖、太和、斯尔丽、千百惠这些畅销的中国女装十大知名品牌中,杭州本土品牌占有一席江山,由此可见杭州女装品牌的实力不容小觑。但是,杭州女装在发展壮大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不少,至少具有如下两方面。其一,人们习惯把杭州女装定位在少女装、淑女装、学院派、市场派、园林风格、都市休闲风格等等,总的基调还是比较明确的,是一种清新的、婉约的、甜美的基调,但仍没有给人一种明显区别与其他区域风格的女装服饰形象。其二,杭州女装虽然已拥有在全国响当当的“蓝色倾情”、“江南布衣”这一规模的著名女装品牌,但是如果要实现将杭州女装打造成“中国的米兰”,就目前的服饰形象而言,气度与气质不够,缺乏广泛的影响力,需要更多地发展更具规模、更具影响力的享誉世界的女装品牌。

2 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

上文已分析了杭州女装现状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提出具体之对策,就必须对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进行研究,深入剖析杭州女装特有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趋势。

西方学者雅波特教授曾经说过:“在人与人的互动行为中,别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是注意你的谈话内容,有38%是观察你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如态度、语气、形体语言等),但却有55%是判断你的外表是否和你的表现相称,也就是你看起来像不像你所表现出来的那个样子。”雅波特教授主张外表的重要性,也就是人的自身形象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自己的自身形象,自身形象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也许是日后成功的第一步,所以一个人的自身形象在当今社会显得格外的重要。一个人的自身形象往往是由服饰最先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穿衣搭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品位。其中,女性尤其关注个人的穿衣装扮,俗话有“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现在更有“衣着是女人的第一张名片”一说,女性更是借助服饰来改变和提升自身的形象,给人一个好印象。女装品类占据服装的半壁江山的缘由可见一斑。

杭州曾经被国内许多人称作是“最女性化的城市”。大约正是这座江南气息最浓的城市,滋养了杭州女性柔美、秀丽的个性特色,从而衍生出柔美、婉约、雅致的杭州女装服饰形象。秀丽的江南风光与妩媚的西子湖交相辉映,以学院派为主的杭州女装设计师更在作品中尽情发挥他们对服饰的理解,流露他们对江南女子之美的赞叹,与国内其它知名女装品牌相比,他们更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人们习惯把杭州女装定位在少女装、淑女装、学院派、市场派、园林风格、都市休闲风格等等,总的基调是一种清新的、婉约的、甜美的基调。

杭州女装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现象,有着显著的服饰消费地域指向性,一直打旅游经济王牌的杭州,在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发展了四千余家服装企业,其中比较知名的女装品牌五六十家,专卖店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对服饰消费文化的研究可以为杭州女装企业的设计、生产指向更明确的方向,以及提升服饰文化的内涵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倘若要发展更具规模、更具影响力的杭州女装品牌,一定要把杭州女装塑造成“清新不轻浮、时尚不张扬、精致不繁缛”彰显中国现代女性个性的服饰形象,吸引国内外时尚界的注目。

3 从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管窥中国现代女性服饰形象塑造

一部服饰史,也是一部和社会变革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史。中国女性结束了清朝三百年没有时装可言的沉闷,服饰作为等级秩序的象征到经历时尚洗礼后接受现代种种时装新样式、新搭配,成为女性美的阐述者。回看近现代女装发展与演变,不仅可以梳理中西方女性服饰形象之间的韵差,同时也是进一步阐明杭州女装为何要塑造彰显中国现代女性个性的服饰形象,吸引国内外时尚界的注目的缘由。

3.1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中期

“1949年,随着秧歌队扭进大都市,都市的摩登女性们纷纷脱下旗袍,换上了列宁装。”(《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引言》)此时的中国服饰发生了质的嬗变。在解放初期的岁月里,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号召唤醒了中国女性男女平等的意识。新中国“十七年”里,女性选择列宁装和苏式工作服。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流行苏式连衣裙“布拉吉”。“布拉吉”原本是苏联妇女们夏季日常服装,款式比较简单:宽松的短袖,泡泡的褶皱裙,简单的圆领,腰际系—条布带。流传到中国后顷刻间蔚然成风,成为青年妇女尤其是文教界妇女夏季的日常服装。由于布拉吉宽松肥大,布料颜色花样比较单调(主要是碎花、格子和条纹),质料粗糙,对女性风采的体现有限。

中国建国初期倡导“平等的性别”,女性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中。此时,20世纪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成就之一也是性别近乎平等,但女性服饰形象是具有女性魅力的服装。如20世纪40年代克里斯汀·迪奥设计的“New Look”(新风貌),是一种长及小腿部位、臀部加垫、腰部扎进去的裙子来跟肩部加软垫的短装上衣搭配的款式,人们才将战争遗留在女性身上那保守警觉的呆板线条遗忘,这种突出身体曲线的新款式正是西方女性在二战后非常渴望重塑富有女性魅力的形象,这与同时期的中国女性服饰观念大相径庭。西方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些知名的服装设计师,如夏奈尔、克里斯汀·迪奥、范思哲和穆西亚·普拉达,这些当时最出色的服装设计师设计出的每一样饰物,从衣服、手提包、香水到化妆品,任何一件为大众所消费的产品都标上设计者的名字或首字母,并以设计师的名字开了时装店,如1948年迪奥在纽约开了迪奥时装店,出售成衣,这种品牌推广方式很快受到西方女性的喜欢。

3.2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在“文革”时期,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钳制,中国女性的服装样式趋于中性化与单一化,女性美的特质基本被掩盖。当时,最流行的女性服装称为“女士两用衫”,那是用一种涤卡布做的蓝罩衫,宽大、直身,完全遮盖了女性肢体造型,“不爱红妆爱武装”,蓝灰黑的颜色压抑了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中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服装设计水平。伊夫·圣洛朗、拉尔夫·劳伦、加尔文·克莱恩、玛丽·昆特和奥西·克拉克是在这一年代兴起的服装设计师。如伦敦服装设计师玛丽·昆特设计多姿多彩的富有伦敦气息的服装有迷你裙、条纹毛线衫、彩色紧身衣。再如奥西·克拉克设计最出色的服装作品是长及脚踝处的紧身衣服,背部裸露,呈三角形。这些时尚、大胆、性感的时装让时髦年轻人与艺术界女性着迷不已。

3.3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

改革开放不仅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春天,也迎来了中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中国女性服饰观念再次解放,对美的渴求复苏。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信息迅速涌入中国内地,出现青年男女学着电影里主人公穿着大喇叭裤、格子衬衫,搭配一副被称为“蛤蟆镜”的太阳镜,拎着卡带录音机上街,女孩们夏日里穿着“满地纹饰”的花连衣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各种印花的丝绸、全棉和涤棉材料来制作的勾勒出女性形体曲线美,绚丽的色彩的服装给中国女性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风貌。

1979年春天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带着来自法国与日本的12名模特儿来到中国北京展示时装。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时装展示会,也是国外时装品牌第一次在中国内地展示。不过当时对观众有许多限制,只限于外贸界与服装界的官员与技术人员参与“内部观摩”。到了1980年,在上海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时装表演队,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中西方时装表演,中国女性开始获悉更多、更新、更快的时装讯息。

在国门打开的年代,中国女性接受了一次时尚的洗礼,开始认识与关注西方高级时装品牌。而西方服装早已进入了风格多变,时尚摩登的时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然成为了世界服装之都,知名高级时装品牌成为了时装生产的先驱,全世界的服装设计师们模仿的版本和学习的榜样。20世纪90年代,西方服装竞争发展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时装的品牌效应已大大超过了时装本身。发达国家的知名服装品牌比较早开始了高级时装品牌传播,如普拉达的成衣生意如日中天时,穆西亚·普拉达和她丈夫帕奇兹奥·贝特里一起致力于打造企业大牌商标,这朝意大利出现首家生产奢侈品的私人集团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3.4 21世纪

自21世纪,世界高级时装克里斯汀·迪奥、夏奈尔、路易·威登、范思哲等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内地。中国女性的服饰审美情趣变得越来越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元化。大众可以从时装杂志、时装广告、时装秀、互联网以及各种时尚文化沙龙中获悉最新、最快的时装资讯。世界服饰消费文化已渗入中国女性服饰消费观念中,这与时装资讯的空前发达和全球传递西方服饰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4 结语

女性服饰形象之美,因为她婀娜多姿的魅力与内涵;女性服饰形象之丰富,因为她的选择范围远远大于男性;女性服饰形象之变化,因为她有着千姿百态的外貌与形态。从杭州女装服饰形象与消费文化研究入手,管窥中国现代女性服饰形象塑造,至少具有如下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一,分析杭州女装服饰形象总的基调是一种清新的、婉约的、甜美的基调;其二,阐明将杭州女装打造成“中国的米兰”,就目前的服饰形象而言,气度与气质不够,需要更多地发展更具规模、更具影响力的女装品牌。

参考文献

[1]华梅.华梅谈服饰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

[2]唐宇冰.女性服饰文化与形象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3

[3][英]科斯格拉芙(Cosgrave,B.).时装生活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4]王蕾,代小琳.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

[5]李子云,陈惠芬,成平.百年中国女性形象[M].广东:珠海出版社,2004.8

[6]唐勇.20世纪后期中国女装的“女性意味”[J].装饰,2006.3

关于现代女性服饰搭配艺术的探索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女性,服饰搭配,艺术

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因此开始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作为现代女性, 她们越来越意识到应当让自己成为美丽的主体, 因此对日常工作、生活中应用的服饰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充满艺术感的服饰搭配效果, 必须根据现代女性的审美、应用服饰的场合以及颜色喜好等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 更重要的是遵守服饰搭配过程中的相关原则, 才能够提升服饰搭配的效果。

一、服饰搭配原则

第一, 舒适度。在进行服饰搭配的过程中, 无论选择什么颜色、材质, 能够具有较高的舒适度是至关重要的。在所有的搭配原则中, 舒适度应当放在首位。而服饰搭配中是否具有较高的舒适度, 主要从同服饰接触的皮肤是否存在痛、痒、紧和压抑等感觉入手。合理的服饰搭配能够给予使用者相对放松的肌肤感受, 更不会影响任何动作, 因此能够体会到愉快的心情。

第二, 合身。这一原则指的是在搭配服饰的过程中, 服饰的大小以及长短是否能够同使用者身材相符, 多数情况下, 这一原则还指的是服饰是否美观, 能够将服装使用者的优势以及气质充分的体现出来。事实上, 服饰的合身原则以及舒适度是紧密相连的。

第三, 干净整洁。这一原则指的是使用者在进行服装搭配和穿着的过程中, 不可以使用掉色以及拥有污渍的衣物, 从而提升美观效果。而整洁指的是, 在穿着、使用衣物的过程中, 不应因大量的褶皱而影响衣物的美观程度, 导致使用者给予人一种不美观、不整齐的感觉。干净整洁的服饰搭配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舒适、安全以及纯净的美好感觉。

第四, 协调性。服饰在应用过程中包含多种因素, 如色彩、风格以及款式等, 使用者在进行服饰搭配的过程中, 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保证不同因素能够形成缓和的过渡, 并保证使用者形象的整体性。例如, 在进行色彩搭配的过程中, 要想实现协调的原则, 还应当对使用者出现的场合以及当地的风俗习惯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上身服饰和下身服饰必须实现颜色的协调, 二者颜色应相近、互补或者形成对比。

第五, 美观性。美观性同审美者的心理活动具有紧密的联系, 服饰搭配是否能够实现艺术性, 主要同其传达出来的信息以及给审美者带来的联想有关[1]。通过服饰的有效搭配, 现阶段美观性主要体现在境界美、心灵美以及协调美等方面。

二、实现现代女性服饰搭配艺术的具体方法

1、色彩的选择

在服饰搭配领域, 不同的风格完全可以应用不同的颜色来进行代表, 而通过使用者巧妙的搭配, 能够利用不同颜色构成多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 在现代女性服饰搭配的过程中, 巧妙的应用色彩至关重要, 它是影响穿着者形象和气质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从以下颜色入手展开了详细的探讨。

首先, 黑色。黑色是现代女性服饰搭配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颜色, 因为这一颜色能够适用于多种场合和环境, 但是, 要想将黑色同其他颜色进行协调的搭配却值得深思。通常情况下, 在同黑色进行搭配的过程中, 会对白色进行利用, 服饰中主体的颜色仍然为黑色, 白色使用过程中主要起到点缀的功能, 从而给予审美者一种清爽和自然的感觉。而要想促使穿着者创先出一种成熟但是不沉闷的感觉, 应将粉红色作为同黑色搭配的颜色。

其次, 蓝色。在服饰领域, 最容易同其他颜色进行协调搭配的颜色就是蓝色。深蓝色以及同黑色相近的蓝色都能够同其他颜色形成一种协调视觉感。更重要的是, 穿着蓝色的时候, 能够提升穿着者的魅力, 达到紧缩身材的目的[2]。例如, 在应用鲜艳的红色同蓝色进行搭配的过程中, 能够促使穿着者整体上的活力提升, 给予审美者一种俏丽和妩媚之感, 然而这一搭配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科学的控制两种颜色的比例。

2、配饰的应用

在现代女性服饰搭配艺术当中, 对配饰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首先, 帽子的应用。不同年龄段、职业以及性别的人们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帽子, 更重要的, 要根据个人的脸型佩戴合适的帽子。例如, 鸭舌帽在佩戴过程中, 不适合脸型又瘦又长的人, 而更适用于脸型较圆的人;其次, 手套的应用。手套在使用过程中, 不仅能够起到保暖的效果, 还能够成为穿着者衣物中的一项主要配饰。在进行服饰搭配的过程中, 应尽量将手套和服饰的颜色保持一致, 如黑色的手套适合深色的大衣, 而现代女性为了提升服饰搭配的艺术性, 也可以将网眼手套或薄纱手套同时装和西装进行搭配。在舞会、晚宴等场合当中, 现代女性如果需要对长手套进行利用, 则戒指和手表等配饰是不可以戴在手套外边的, 而如果穿着无袖或短袖的上衣, 则不可以佩戴手套;再次, 皮包。皮包是现代女性钟爱的配饰, 实用又美观。然而不同的服饰应当搭配不同类型的皮包[3]。例如, 职业女性在穿职业装的时候, 应当对手提式皮包进行利用, 这样一来, 在社交的场合将显得干练、精神。而在选择皮包颜色的过程中, 应注重根据季节、环境以及气氛等因素进行选择。值得注意的是, 在对配饰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应保证服装同配饰之间相互协调, 因此需要注重两者的工艺、材质都能够因素。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同传统女性相比, 现代女性对服饰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能够满足保暖等需求, 还应当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提升其艺术效果。然而, 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女性服饰搭配原则, 并在现代女性不行审美以及兴趣爱好的基础上, 结合自身实际, 有效应用服饰颜色、配饰等因素, 提升整体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炎, 李梅.中国与西方服饰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J].文艺研究, 2015, 08:120-129+160.

[2]李立.网络设计师品牌女装的中产阶层梦想——以淘宝网女装金冠店铺“阿卡随心手艺”为例[J].中国广告, 2014, 01:120-124.

浅谈现代哈萨克舞台服饰 第10篇

一、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和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的异同

1. 区别:

(1) 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的款式变化并不是很复杂, 它要体现一定的民族性, 只是在裙摆、领口、袖口、衣角等部位有变化, 而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的款式变化多样。 (2) 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多见于节日和舞台上, 因此重点强调面料的光泽度和图案的变化, 而传统服装多用于生活, 强调实用性和款式与风格. (3) 在加放缝头方面由于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在裁剪后使用花绷进行刺绣、粘合亮片, 因此缝头的量较多些, 最后图案确定后再进行缝合。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的边缝以一厘米左右为主。 (4) 在工艺流水线方面, 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多是单裁单剪, 若要成批量生产最多在二十件以内, 比较适合快速反应流水作业:满足多品种, 小批量, 快节奏, 的作业需求。生产速度快, 最少的传递时间, 最短的生产周期, 以快速反映为优势。而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是成批量生产, 比较适合重点设备混合参与流水作业:是价格高昂, 工作完全专业化, 使用服装设计CAD辅助设计系统, 大型的自动裁剪系统, 适合一大类品种不变和工艺设备较好的流水线。

2. 联系:

(1) 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和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的工艺流程都包括设计款式、打板推板、裁剪、缝合、包装。 (2) 哈萨克民族舞台服装和哈萨克传统生活服装随着服装时尚文化的发展, 而从中吸取一些流行的元素。

二、哈萨克舞台服装的特点

1. 哈萨克舞台服装来源于哈萨克传统服饰。

哈萨克舞台服装在哈萨克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运用夸张的手法, 创造出的适合所表演节目的风格、背景、音乐、舞台效果的服装。现代哈萨克舞台服装开始大量用亮片、亮珠来装饰各个部位, 让人看起来光彩夺目。

2. 哈萨克舞台服装成本高

哈萨克舞蹈像《黑走马》《挤奶舞》《剪毛舞》《劳动舞》《擀毡舞》等都是人数在十几个以上群舞, 即便是像《熊舞》《雁舞》《鹰舞》《天鹅舞》等独舞, 原材料也是以羊皮、羊毛作为主, 也有一些用狼皮或狐涯皮为原材料的。对鞋子到配饰再到衣服的要求也很高。男士舞台服装中镶有宝石的腰带, 水懒皮或羊盖皮制成的圆顶或四榜的帽子, 带金属钉的高筒牛皮靴。女士舞台服装中插猫头鹰毛的帽子, 戒指链宽手镯, 带铃手镯等金银手镯, 手指上戴镶嵌精美的金银戒指, 色彩艳丽的绸锻, 珠子做点缀装饰的服装都是比较昂贵的原材料。而哈萨克舞台服装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 只是能在舞台上可以穿着, 并且一个演出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所以成本太高。

3. 哈萨克舞台服装的依赖性较强

哈萨克舞台服装非常依赖所表演节目的风格、背景、音乐、舞台效果。所以在颜色的搭配, 款式的变换上受到限制。像《熊舞》《雁舞》《鹰舞》《天鹅舞》等独舞都有其相应的服装。这些服装只适合跳某一种舞蹈, 因此哈萨克舞台服装的依赖性很强。

4. 哈萨克舞台服装不注重材料和工艺

舞台服装主要注重效果, 哈萨克舞台服装也不例外, 因此对材料的质量和功能性不太注重, 只是对材料悬垂度和飘逸性有要求, 另外在秀有花卉图案的纱裙外面, 会套件外套, 哈萨克族把它称之为“袷袢”, 有时候也可像我们的马甲一样露出双臂。这个“袷袢”的材料基本上是由金丝绒为材质该材质柔软, 光泽性较好, 装饰性强, 耐皱性强, 弹性好, 容易绣花或钉珠, 钉片。缺点就是散热性不好但特别适合做哈萨克舞台服装材料。舞台服装在展现给观众时是有一定距离的, 而且需要大量的服装材料做装饰, 服装的工艺要求并不高, 但是在哈萨克舞台服装制作过程中, 都是先把装饰性的材料先缝好, 最后在拼合衣片, 因此对缝头的量大一些。由于哈萨克舞蹈简洁欢快, 节奏明显, 动作幅度大所以在服装的松量方面也要略大于普通舞台服饰。

5. 色彩和图案丰富多样

哈萨克舞台服装的到处是亮片、亮珠装饰性强, 哈萨克族服饰图案丰富多样, 最常用的是角纹样和花卉纹样, 一般在前胸和袖口、领子上绣有植物藤蔓或花卉图案。作为一个游牧民族, 由于长期放牧与大自然相处对动植物有一定的感情, 把动植物描绘在衣服图案中既能美化生活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服饰图案的装饰上多以家畜家禽身体的某部分, 像牛羊角、马嘴形、驼峰驼掌形、鸟翅形等图案及一些植物花卉的叶子、花瓣、茎蔓等, 哈萨克族服饰图案把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 反映出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内容和民族精神。哈萨克民族很能善于运用自然界丰富多彩的颜色表达思想情感, 同时对对颜色有着强烈的感受、理解和看法。在哈萨克传统服饰中主要以蓝, 白, 绿, 红, 褐, 黑, 等色为主。但在哈萨克舞台服装中为了增加舞台效果也大量运用紫色和粉色。在颜色搭配上喜欢运用互补色和同类色来搭配。图案的装饰都用金片, 银片等闪亮的材料做装饰。把这些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就可以表达出更加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 也表达出哈萨克族人对待生活和世界的一个态度。

三、现代哈萨克民族舞台服饰的发展方向

1. 生活化到舞台化

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常常在佳庆吉日借助舞蹈来寄托美好心愿、表达欢娱的心情, 形成了有特色的广场民族舞形式。又因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不同, 形成了具有风采的民族节日盛装。这些民族盛装被广泛使用在广场舞蹈中, 它们在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乃至整体着装风格上, 涵盖了哈萨克民族服饰的日常式样, 又荟萃了服饰的精华, 因而具备最直观的民族形象表征, 舞台创作民族舞蹈服饰设计就以此为基础, 所以, 地域性民族盛装具有生活化的特征。

2. 具象化到艺术化

哈萨克民族舞蹈, 许多年来都以喜庆佳节、祈佯避邪为沿袭不变的单一内模式。随着创作民族舞的发展, 舞蹈创作内容反映了哈萨克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舞蹈动作也无限变幻, 技巧难度高超, 此时的舞台服为了配合舞蹈新语言, 必须将哈萨克民族盛装原生穿着体系, 打散、解构, 只选择其中最具民族服饰风采的元素, 从而使服装艺术化。

3. 功能化到舞蹈化

为了能多视角立体化地表现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舞蹈艺术总要最大限度地发掘人体动作的各种表现潜力, 由此, 决定了舞蹈服饰必须有利于舞姿及表情。这种简化服饰, 消减装饰重量的舞蹈化设计, 直接使创作民族舞在不失民族舞基本风格的基础上大胆追求动作空间丰富, 技巧难度高超的艺术效果, 使服饰美与人体美的统一达到了新的高度。

摘要: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 民族盛装也随之发生演变, 产生出适宜创作民族舞蹈需要的于变万化的舞台舞蹈服饰。新疆的哈萨克族大部分从事牧业生产, 所以他们的服饰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明显地反映了牧区特点和他们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征。数百年来, 哈萨克服饰早已成为哈萨克民族最丰富的精神财富之一, 哈萨克民族的勤劳、勇敢、智慧都能从服装服饰中得到体现哈萨克民族服饰种类繁多、独具特色、色泽鲜艳、引人注目。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 选料考究、裁剪合理、缝制精致、刺绣的精工细凿都凝聚着哈萨克民族的智慧。

浅谈民族艺术特色与现代服饰的融合 第11篇

关键词:民族 艺术特色 创新 服饰设计 融合

从最新的时尚信息我们可以看到,民族元素的应用在流行趋势上绝对是一股锐不可挡的新势力,他们表达对中国新的发现和理解,虽然已超过了红色、唐装、旗袍、龙等最初级的中国文化门槛,而开始沿着刺绣、剪纸、水墨画、建筑造型、少数民族图腾等等各条小径深入华夏文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全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每朝每代都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各地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宗教文化。我国拥有独特的令世人惊叹的手工传统技艺:如四大名绣、蜡染、手绘、编织、书法、陶艺、雕刻、绘画等数不胜数。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多彩,为服装设计创作提供无限的灵感源泉。寻找体味本民族各种文化差别,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民族艺术特色。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展现出众多的表现形式,很多元素可以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运用,用现代的语言解读以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元传统文化将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魂,我国传统多元文化与历史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创作观。立足本民族,并与国际接轨,创造出多元的中国服饰文化!

一. 现代服饰继承了民族传统文化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審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了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服装文化的发展决定着服装的技术、服饰审美趋向等发展变化,各个国家的服饰文化与生俱来有着差异,

民族服装品牌发展需要本民族元素文化,民族元素文化是品牌发展的支点。“只有最民族元素的,才会成为最全世界的”,特色服装体系形成和对外交流合作更需要本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我国服装设计在快速地完成了自身建设的初步规划、发展和积累之后,也必将会更加科学地面对教育深化和反思梳理等发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尤其在积极地参与对外交流合作的同时,在服装设计教学方面更应注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导入!只有这样,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才会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体现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装教育体系,从而使中国服装设计教育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中,与各国之间实现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成果的交流、有机共享、良性互动。本民族的文化元素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区别于其他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可的标志。

二.民族艺术对现代服装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汉服文化艺术看民族服装的创新,华夏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华夏民族的服饰是由各民族服饰共同构成的大体系。但是,在56个民族之中,汉族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据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的数字来看,汉族在大陆占92%,在台湾占98%,在香港占95%,在澳门占97%;即使是在世界上,汉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有自己的代表性服饰。

从汉代起袍服被用于朝服,此后唐、宋、明等各朝代,均沿用衣袖宽肥、不使用衣扣的典型汉族服装,宽衣肥袖的服装也成为中原地区汉民族文明的一种象征。在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服饰中,无论从质料、色彩、式样、塔配来看,都设计的十分丰富绚丽。

三.民族服饰应用创新型的服装设计方法

综观世界知名服装品牌,从中国元素在时装设计的体现上看,诠释中国文化,发扬民族主体意识,勿模仿与照搬,摒弃了颇多让人羡慕的本民族的丰富资源,盲目的追求国际流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穿着方式的更新,民族元素如何融入现代设计中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就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创新发展问题。

如何创新?我们还要从现代的服饰设计着手研究。抓住民族元素的灵魂,让民族元素文化精神真正融入“世界性”服装流行的设计中。

当今服装设计所要探索和追求的就是让民族精神融于世界精神,让古代精神融于未来精神,在不同的哲学与美学观念下所表现出不同的神气与韵味,进行艺术互补的强化和体现。服装设计师马可曾说:设计师要力求去掉中国的形,留住中国的魂。我们切不可忘记,民族元素不是简单的中国文化堆积,不是对民族传统服饰造型、色彩、式样、表面形式上的模仿,而是自然生发于中国民族性之中的,是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习俗风尚等浸润和深入地发掘中,去进行一种中国文化精神、艺术精神的体现、升华与创造,这样我们才能给现代人创造,提供适合其审美需求的美的气度、美的神貌、美的心绪、美的情境的服饰,才能创造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新的中国服饰。

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很注重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在吸取和应用民族元素的基础上将民族元素加以创新发展。比如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也都注重民族元素的应用与创新发展,大搞时装竞争,设计师们对民族传统服饰中的元素,进行大胆的吸收借鉴并创新,创造设计出了既有本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感的时装,这些时装是能被现代人接受的。

四.中国现代品牌服装设计民族化的重要方向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我们的现代设计意识起步较晚,设计师在处理民族元素细节上还有些生硬,有些刻意,形似有余,神似不足。但毕竟这些文化遗产是留给我们的,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设计师在民族文化发扬上将会更加得心应手。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元素,构建我国服装设计新思维。

波西米亚风的罩衫展现民俗特色,充分运用手工刺绣呈现华丽质感。其次是针织短外套内配层次丰富的背心,可搭配及膝裙或七分裤,混搭性强。优雅晚装系列则以丝线刺绣的雪纺纱,融合不规则剪裁裙摆,强化步行时的律动美感,而低胸剪裁、镶上亮片水钻上衣,则表现性感时尚。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服饰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丰富与改进服饰设计及振兴与繁荣民族服装业具有着重要意义.遵循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的美学通则,两者在新时代的融合是时代的需要,民族的面孔展示在世界的面前,将中国现代服饰艺术带向国际。

立足民族特色,汲取传统艺术精髓,让中国服饰艺术重新焕发了新姿。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将致力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研究,为服饰文化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求新。

参考文献:

[1]胡晓平.《现代服装设计的创意与表现》.中国美术出版社.2002.

[2]胡梅芳.《民族服饰要素与创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叶立诚.《服饰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4]张长敏.关于服装设计中民族性和现代性结合的思考.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

现代服饰艺术设计中的科学思维 第12篇

一、现代服饰材质中的科技运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人们在服装的材料方面虽有发展, 但不外乎棉、麻、丝、毛, 几乎都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也没有今天这样的工具设备。但工业革命后,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随着化学工业的兴起, 人们开始用化学纤维做材料, 后来又发明了多种合成纤维材料, 人们对材料的性能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这一百多年间人们对许多面料的后期加工、整理的技术也有了新发展, 这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解决了服装在功能和使用上的许多问题。例如:塑料拉链、钮扣及多种材料的发明与改进, 使得服装更方便穿着, 而且美观舒适。现在发明的新材料在造型上又可以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 例如利用张力差异、粗细差异、以及各种后期处理技术形成的织物。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重视, 各种健康保健面料应运而生, 如防辐射面料、远红外面料等。所以今天的服饰已不再是靠一个织工和一个裁缝就可以解决的了, 服饰制作是各个方面综合而成的科学。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服饰艺术单纯地依靠在造型结构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己显得力不从心了, 因为服饰是装饰在人体之上的, 而人体的头、颈、手、躯干、腿等部位的结构分布不会改变, 现代设计师若想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设计风格得以充分体现, 就必须在材料中寻找出路。所以对于材料的开发和再造成为建立现代服饰设计新风格的主要途径, 而材料的开发和再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科技进步的, 无论是化学纤维或是合成纤维, 其内部的成份结构和外部的肌理效应均为新的科学技术的产物。如果说服饰的美主要是依其外部状态和视觉形象来体现的话, 那么材料的质感及其在服饰造型中所起的直观效果是不容乎视的。显而易见, 同一种颜色、同一种款式的服饰由于材料肌理的不同而引发人们的心理感论现代服饰设计理念和未来服饰设计发展趋势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对于材料的开发和再造, 在客观上显示出设计师的科学思维和理性思考, 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对于材料有着既独到又科学的诊释, 注重材料与科技、艺术思维和科学观念之间的有序结合, 并以此启迪人们对服饰美无限境界的探索。他自己也曾经说过, 他做一件服装前都要花其中70%的时间进行面料的设计和选配, 更广义上说是材料的设计, 而且是从纤维入手, 到纱线, 到织物, 每一步都渗透着他的设计思想。他对于化纤织物打褶处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以和服文化为基础而探索现代服饰艺术的新解构主义风格, 不在意服饰的适体性, 而追求造型的自由组合和内外空间的协调性, 进而也给消费者以再创造的余地。

另一位时装设计大师帕苛·拉邦纳则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审视服饰艺术的造型特征, 他摒弃一切传统的服饰材料而着力寻求新的表达语言和构成元素。他以建筑学家的审美视野, 采用大量的塑料、重金属进行服饰艺术创作, 将科技与艺术和谐地结合起来, 使设计作品呈现出极强的个性风格和科学意识, 拓展了服饰艺术造型的无限可能性, 丰富了服饰艺术的审美视野。这无疑为现代服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自由空间。

可以这样说, 三宅一生和拉邦纳的设计作品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设计表达方式, 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演绎了服饰艺术品的全新内涵。

二、现代服饰设计的计算机运用

1、服装CAD

服装CAD是指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 即服装Computer Aided Design。服装CAD系统分为二维服装c AD系统和三维服装c AD系统。二维服装CAD系统包括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三大部分, 美国的格柏公司在八十年代就推出了AM一5系统, 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影响。

像美国CDI公司推出的三维服装设计系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该系统除了二维系统的功能之外, 还有二维、三维的相互交换功能, 即三维款式设计完成之后, 可以生成二维衣片, 而改变二维衣片时, 三维形象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它还具有面料覆盖和应力分析功能, 即可以按照用户制定的面料特征, 模拟出面料图案、纹理等, 然后覆盖到三维款式设计图上, 并对服装在外力的作用下, 显示其面料内部应力情况。

服装CAD脱离了机械化时代的局限, 其操作程序是对思维和概念的概括, 服饰设计师可以在这个程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设计并修改自己的作品, 直到达到预定目标。以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的现代服饰设计过程的改变, 为服饰艺术创作建立了良好的思维环境。计算机设计室具有严格的组织系统, 使服饰设计师能够追踪和记忆自己设计的草图的各种轮廓, 从各个角度观察设计作品, 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和进一步创作的灵感和激情。CAD能使构想迅速形象化, 这就对避免人脑以往造成的成果的遗失起至关重要的作用。CAD具有精确性, 这就能使设计师的构想与最终成果之间的误差缩小到最低限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基础应用型走向专业化、行业化、网络化。网络化使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彼此之间能够传递信息, 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互相浏览对方的内容, 这使服饰虚拟设计成为可能。

2、服饰虚拟设计

INTERNET技术是继电报、电话发明以来人类通信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对于服饰设计而言, INTERNET以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转变了设计理念, 其结果影响到未来服饰设计手段和服装信息的发布形式。服饰设计网络化己成为现代服饰设计的新理念, 在网络服饰设计的指引下我们提出计算机虚拟设计的概念。

虚拟服饰设计是虚拟真实, 用计算机电子技术对布料仿真利用, 采用最先进的动力学模拟技术, 是服装设计师及计算机电子技术和动画技术最理想的结合, 虚拟服饰设计广泛用于服装工业、三维电影、电视、计算机广告特技制作等领域。

伴随着网站的普及, 虚拟服饰设计网站己出现很多, 利用网络已可以实现顾客与设计师同时共同设计, 通过二维服装片的设计, 把服装衣片缝合后穿戴在三维人体模型上, 通过观察三维服装的运动模拟和仿真效果, 可以直接地考察设计的效果和进行布料及图案的选择, 并进行衣片形状和材料的修改来改善其效果。同时根据人体的体形分类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出顾客的形体特征后试穿上顾客所选款式, 顾客就能在自己的终端上看到服装穿着的动态效果, 顾客满意后可以立即购买。

还有一种网上虚拟服饰设计是网上虚拟模特, 网站对顾客的身材进行扫描, 然后获得他身材的3D电子模型, 该模型可以用来试穿公司网站的服装。其网站就是利用一种人体扫描软件建立三维虚拟模特, 并带有皮肤色调和发型特征等数据, 这些数据送往MVM网站上, 就可以被公司的网站调用。网站把所有服装都建立数据库, 顾客点击“试穿”按钮虚拟模特试穿。这是顾客最满意的网上虚拟服饰设计方式。

这种设计模式和思维不仅代表高科技, 也代表现代艺术的主流思想, 服饰设计网络化、科技化、虚拟化实际是当代科技和艺术结合的结果, 科技再造艺术, 艺术推动科技。

3、服饰与科技产品的结合

法国电讯曾聘请了两位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索尼亚·瑞琪儿和尼娜·赛如蒂为其产品诺基亚移动电话设计换代新产品, 试图用服饰艺术的设计语言来突破原有的设计模式, 在移动电话中融汇服饰艺术的时尚要素。他们意识到现代移动电话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 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的装饰品, 它己成为时尚文化的组成部分, 与环境和服饰融为一体而共同演绎新的时尚风潮。这种全新的设计概念, 预示着产品设计理念和创新意识的又一次飞跃。

总之, 如果说手工时代设计师的才能受到了技术的制约, 那么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则可以为设计师的想象力如虎添翼。服饰设计早已不仅是一支铅笔和一张绘图纸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设计师要研究新技术动态, 了解在自己的设计中哪一部分可以用高科技元素, 为穿着者提供更多的舒适、方便和健康。如著名品牌法国萨巴蒂尼, 不断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成衣的裁剪过程中, 更注重面料与人体的自然结合, 使客人穿起来更加完美自然。这也是当代服饰设计的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卫刚编著:《服装美学》,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0年6月

[2]刘元风著:《服装设计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3]包铭新著:《国外后现代服饰》,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1年S月

[4]托夫勒著 (美) 、朱志众译:《第三次浪潮》, 三联书店, 1984年

上一篇:青春残酷下一篇: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