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永恒

2024-08-25

记忆深处的永恒(精选11篇)

记忆深处的永恒 第1篇

我怔怔地听着,这不是《二泉映月》么? 演奏者是阿炳吧,我努力回想着印象中这位盲人音乐家的模样: 一袭黑青色的长袍,头戴深色绒帽,宽大的圆形墨镜遮住了他的大半边面颊,两撇小胡子为这面颊增色了不少。 耳畔萦绕的旋律愈发勾起了我的回忆,恍惚间,我想起某日清明,一个背着二胡的瘦削身影渐渐地与阿炳重叠, 由模糊渐渐清晰。

清明,一个行祭礼的时节,总是要来点雨滴增添几分伤感。 但和我一样没想伤心事的人们便都聚集在大街两侧,在清明微雨里嬉笑着结伴而行,凑成绵延几条街道的清明庙会。 我本不喜欢凑热闹,却还是被妈妈拉上街,随着那满街的人群慢慢踱步。 满眼都是行人, 围站在大大小小的商铺旁,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叽叽喳喳地充斥着我的耳膜。 我挣开妈妈的手, 在攒动的人流里,突然瞥见一处清静的街角。 我欢欣地挤出人流,飞速地来到街角。

这里果真寂静, 地上仅端坐着一位老爷爷,他戴着的墨镜,在他清瘦的颧骨上投下一抹深色的影,叫我看不清他的面容。 只见他身上披着冬日的棉袄, 肩后几处绷了线,露出团团灰色的棉花。 他怀抱二胡, 骨节分明的手鼓出条条青筋, 褐色的肌理随着琴弦的颤动变换着纹路。我蹲下身来, 才听见嘈杂的人声里夹着丝丝乐声。 那声音先是呜咽, 像是在低低地诉说着一番悲苦潦倒的生活。 倏地,二胡声顿止,那琴音随着琴弓的落下猛地高昂起来, 一洗先前的低沉压抑。 好似一只鸟儿挣脱鸟笼一般自由地欢唱, 那禁锢身体的金丝鸟笼摔落在地上,响得清脆,似是在向坎坷的命运宣誓着自己不羁随心的梦想。渐渐地,那乐声伴着渐大的雨滴迸发出了铿锵的呐喊,我仿佛看见这位老人的身上焕发着一种不向命运低头,不甘卑微的光彩,将这灰蒙蒙的雨幕撕裂开来。忽然间乐声清晰了,四周的喧闹都已不在。

永恒的记忆 第2篇

孩提时的自己,天真烂漫,至今犹存的一些记忆,像美丽的花絮一样飘飞在我回忆的天空。记得偎在妈妈的怀里听她讲故事,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泪沾衣襟;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独立,每天在爸爸的监督下学习123,在妈妈的指导下自己洗袜子,洗手帕;小学时的自己,总是很乖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的是被表扬的那一瞬间升起的小小自豪感。小的时候就是懵懂无知啊,只知道在家要做乖宝宝,在校要做好孩子。

等上了初中,我已不再甘愿做温顺的“小绵羊”,叛逆成了我的标志,经常妈妈批评我一句,我就已经有十句反驳的话等着她了。我是幸运的,老天让我拥有一个这样好的妈妈。事实上,我与妈妈的关系就是很好的朋友,可以互相分享秘密的知心朋友。每周我回家,总是喋喋不休地和妈妈唠叨学校里的事,偶尔加点动作配合一下或者模仿着别人的说话语气神态,总会让妈妈笑到流眼泪。那时的我总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我觉得,让妈妈每天开开心心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不由想到初中的三个好姐妹,和她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些个美好啊,是值得我刻在脑海中一辈子的。怎么形容我们的关系呢?应该不仅仅是知己吧!就是像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彼此间了解到随时都能猜到对方在想什么。只是那时的自己好不懂事,一点也不知道珍惜。虽然我在四个人中不是最小的,但我好像就是个任性的小屁孩,一不开心就不理她们,把她们甩到一边自己在角落里生闷气,然而在我躲起来独自落泪的时候,总会有那么一双温暖的手为我拭去眼泪……

分离,从来没有使友谊改变。

记得毕业那天,我们拥抱,诉说,互相留言,互送礼物,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彼此送来送去。同学们朝夕相处的三年中,我们拥有过太多太多。那一连串的奖状被班主任珍重地锁进橱柜,那是我们曾经一起努力的见证啊!拔河比赛第三名,体操比赛第一名……我们付出过,我们收获过。而今可以笑说无悔。

永恒的记忆 第3篇

【关键词】榜样 爱心耐心 发掘闪光点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96-01

自从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感触颇深。在这其中有取得成绩的喜悦,也有失误带来的遗憾;有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刻,也有让人苦恼的短暂瞬间;有在工作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 也有取得成绩后得到的回报和快乐。在这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当班主任的艰辛和快乐,更理解了曾经教育与帮助过我的老师和领导们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任,如何把学生教育好,把班级管理好,这是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能够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以下几点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感悟:

一、班主任要以身示范,树立学习榜样

学生经过模仿教师的行为,也就是学生都有“向师”心理,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榜样。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树立起学生的学习的榜样呢?我认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很重要。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要去做,比如说: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要早退、不要旷课、不要迷恋网吧等,自己首先做到。每天早上我是第一个到教室的,学生到校后开始读书,在教室排着队等待着老师抽查所记的知识,有的学生问:老师你为什么每天起得这么早?我说每天到这个时间起来习惯了吧﹗我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我总是与他们在一起,我们一起跑操,我们一起整理宿舍;在大扫除中,我总是和学生一起擦窗户、除草、打扫清洁区等。通过这样的“亲密”接触,不仅增进学生对我的了解,也进一步巩固了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二、班主任必须具备两心,一个是“爱心”,一个是“耐心”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班主任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记得五一刚收假,我走进教室发现班里有几个男生染成黄发,见到这种不好的想象后,我立即做了一个决定,带着他们来到水池边,拿出脸盆,毛巾,一洗黑等洗头物品,我说:“我帮你们洗个头,让你们成为最美的帅哥!”他们都摇头,说老师不用了我们自己洗。经过这件事后,班里再也没有这种现象了,而且他们学习态度也变了,开始主动学习了……

教师只要对学生有“爱”心,我们教育事业的未来一定前途辉煌。爱,只有爱,只有靠着爱,教育才得以维持、才得以发展。那么什么是爱学生呢? 爱就是尊重学生,重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充分地重视和欣赏每一个学生,耐心地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有些学生的有些毛病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形成的,要使他们改正就需要耐心地坚持不懈地做工作,采取个别谈心、与他们交朋友或家访取得家长配合等。千万不要与他们谈一两次就不耐烦就灰心放弃。否则,作为一个班主任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使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健康成长”的任务。八年级是学生青春期最明显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叫李俊智的学生表现最明显,我发现后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量,在学校我多次找他探讨学习上的知识,让他觉得有成就感。在家里家长带他做一些他喜欢的事如:钓鱼,下棋等,经过一段时间他的注意力分散了,度过了这个时期。在母亲节前一天我在我房间的门口发现了一盆绿色盆景,不知道是谁的我一直在门口放着,几天后他来到我门口,问老师你怎么把盆景不放到房间里呢?我这才明白是他送的,霎时我的眼眶模糊了……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掘闪光点

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现实,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不少言行隐藏着许多可贵的闪光点。班主任的责任就是要用爱心去发掘出言行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种种善意的期待和爱中,增强自信并走向成功。我们班有两个男生,做事认真细心,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表现出来,我特意再一次大扫除人员安排时让王梦飞和李进超来负责,打扫完后我惊奇的发现清洁区的卫生异常的干净,在班里面我表扬了他们,从此以后班里的卫生安排再也不用我操心了,那一年我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这份荣耀是学生给我的,我感谢他们。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第4篇

———题记

“开门!你快给我开门!”妈妈的声音在门外呵斥道。我不语, 趴在桌子上闭上眼, 刚才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喜欢什么时候写作业是我的事, 管这么多, 烦死了。”我将头扭向一边时, “啪”一记耳光重重地甩在了我的脸上, 顿时感觉脸上热辣辣的。“凭我是你妈, 所以要管你。”妈妈吼道。

我的眼泪像决了堤, 瞬间涌了出来。我捂着发红的脸, 抽噎了两声, 战栗地站起来, 向房间跑去, 重重地将门关上。

我无力地趴在桌子上, 身体还在打颤, 泣不成声地哭着。这时, 我不经意间看见了我与妈妈的合影, 那时的我很小, 撒娇地靠在妈妈怀里, 妈妈也幸福地抱着我。我望着照片, 不禁想起了童年的点点滴滴……

在上小学的时候, 我总喜欢牵着妈妈的手, 蹦蹦跳跳地过马路, 我也喜欢“大手牵小手, 小手握大手”的安全感觉。

直到有一天, 妈妈双手握着我的肩膀, 和蔼地对我说:“恒儿要长大成人, 应该要学会自己过马路了哦!”我生涩地点点头。第二天, 在过马路的时候, 我就跟在别人后面, 小心翼翼地左顾右看, 才顺利地通过马路。而我却不知道, 在我的身后一直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直到有一天在进入一个巷子的时候, 在一个拐角处, 不经意地看见了一张我再熟悉不过的脸, 是妈妈!在妈妈的额头上, 有几颗豆大的汗珠冒出, 明显妈妈是跑出来的, 可是她来这里是干什么呢?当时的我并不明白, 但每天我都可以在拐角处看见妈妈。不过, 日子久了, 我也渐渐明白了, 那其实是妈妈对我无声的爱。在川流不息的车群与人海中, 她将目光牢牢锁住在我身上, 小心翼翼地用这份爱保护我, 她希望我能自立, 能够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当我恍然大悟时, 才明白妈妈的心……

想到这些, 我心里像装了块铅似的, 沉重了许多。的确, 妈妈是不容易的, 自从和爸爸离婚后她就一个人把我拉扯大, 她脸上的皱纹逐渐增多, 曾经细嫩的手也粗糙泛黄。而我, 作为她最疼爱的人, 却不知道妈妈为了我吃了多少苦, 操了多少心。

当我打开门, 发现在门边, 静静地躺着一包纸巾, 上面有张小卡片, 看过上面的字后我热泪盈眶, 那便是“宝贝, 妈妈永远爱你!”

在自己似糖蜜一般的童年里, 总有一双手牵着我。那种感觉, 温暖并且细腻, 像极了一座靠山, 又像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 开在我心底的最深角落, 我愿它永远驻足在我心底, 在那个角落里, 看着我成长。

简评:无声的母爱是作者心中的花朵, 它陪伴着“我”成长, 从被母亲打到母子和好, 表现出母爱的无私与包容。作者巧妙地设计文中情节, 结尾处点题, 使文章得到升华。

永恒的记忆作文 第5篇

寒意进入了我的内心,带来了冰冷的回忆。

那时的我年少,对书籍如饥似渴。但是,家里没钱,所以更别说买书了。我的家是一所小茅屋,没灯、没床、没桌子,只有几张破椅子。家里喝的水是屋檐洞上滴下来的雨水,用破鞋子来接水。

那个冬天,我身无分文走在大街上,一个念头从我脑子里蹦了出来:我为什么不去向有书的人借书呢?于是,我就这样成功借到了第一本长篇的厚书。为了按期归还,我不管严寒酷暑,总是一天不耽误把书抄下来。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成功取得了一位藏书者的信任,慢慢地……时间飞速流逝,我掌握了许多知识。但这一天非同寻常的冷,缩在房屋一角的我瑟瑟发抖,我默默地望着房顶洞上滴下来的水在空中迅速结冰,掉在地上“啪”的一声碎了。可我还是艰苦抄写,还按期归还书。我和借书者们都彼此信任,有的甚至交上了朋友,最终考上了状元,成为了我从前无法想象的大官。

达利的永恒记忆 第6篇

关键词:达利;超现实主义;潜意识;弗洛伊德

一、达利及其超现实主义

萨尔瓦多·达利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大师,他所创造的艺术样式为当时甚至是今天的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他的艺术不但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具有现实意义,他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走向。

“达利赋予了超现实主义非常重要的手段,特别是偏执批评方法,并很快地显示出它可以同样成功地运用于绘画、诗歌、电影、典型的超现实主义物体的构成,时装、雕塑、甚至必要的话用于所有问题的解释。”(《何为超现实主义》)

抛开“理性”,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并破打破一切既定格局,是超现实主义继承了达达主义最主要的创作特征。这符合了达利本人与生俱来的反叛性格,仿佛是上天对达利的恩赐,使达利用全新而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表现世界,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全个性化的绘画意境。尤其在古典主义、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受到极大冲击的20世纪,他利用19世纪学院派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种做法似乎是对现代派的一种反叛。从他的角度看,写实更容易被他人接受,能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思考。这也充分反映了达利对作品艺术性的理解和追求。

二、达利作品个性特征

看到达利的作品,就会感到很奇特。首先,画面的荒诞离奇夺人眼目,画面形象的离奇让人感到怪异。达利正式运用潜意识的梦幻场景和离奇的变形物象,创造出了一种梦魇般虚幻静寂的超现实境界,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在达利的作品中,我们还能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把现实世界中不连贯的片断混合在一起,并且具有寓意性。因为自己的童年经历,达利的想象力可谓无与伦比,能够将自己的梦境与现实相联系。从小达利就被告知自己是死去哥哥的转世,而他也承认对死去兄长幽灵般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在几篇文字中提到,施加在他身上的双重压力,即既要做自己,又要当死去的哥哥,让他产生了对衰败和腐烂的特别痴迷。这就是他画中腐烂的尸体、昆虫这些令人惊恐的形象的成因。而其作品中的每一种物象都会被他赋予特殊的寓义――忙碌的蚂蚁代表生命和希望,它们通常是紧张、焦虑和衰老的象征,暗示着人的恐惧、不安和焦虑。

此外,他的作品能够将梦境与现实无违和的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具象的绘画方式。他深受毕加索等人的艺术影响并掌握了多种的艺术风格。他认为自己要解决的不是舍弃传统,而是如何从传统中脱胎换骨,于是他摆脱了当时流行的立体主义、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的所有影响,推出了他精微的现实主义。

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恐怖,暴力等梦魇般的形象,这正体现了达利自身所具有的禀赋:嗜好怪癖、自我炫耀等坏性格。正如弗洛伊德所说,“达利是个狂热的人,是个极端主义者,不论是对卡拉的爱情、政治立场、他的艺术看法、他对历史的诠释,至少在外在的宣言中,他们都是夸大的,但是他们也成为了解达利的一种凭籍。”当我们不熟悉一个人的时候,只能通过第一印象来断定一个人。然而,当赏读完他大量的高质量作品以及其整个艺术历程时,就会发现他是一位超级天才和超级伟大的艺术家,是一个有着无限的才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物。

三、《记忆的永恒》鉴赏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梦境与现实的统一体,具有荒诞离奇的特点。在达利1931年创作的《记忆的永恒》中,不合情理的情节和出人意料形象极大地超越了我们的思维范畴。在《记忆的永恒》中无法准确的猜测,达利通过这些扭曲的东西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个人思想,虽然有人认为这幅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对时间一去不返的无奈和恐慌;也有人觉得这幅作品是达利对当时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现状所表达出的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但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记忆的永恒》这幅画靠着荒诞离奇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的冲击和无尽的遐想。

作品是达利早期超现实主义画风的典型。画面中一片空旷的海滩展现在眼前,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达利也承认自己在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下意识,自己的梦的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最广为人知。

艾兹曾说过:“软表是相对论时空的一个无意识的象征。这个象征是对我们固定的宇宙秩序观的崩溃所作的超现实主义沉思。”

而红色钟表上的蚂蚁打破了软表与时间的寂静,在与软表对比中,这块红色的钟表是坚硬的甚至是洋溢着热情的。而蚂蚁以覆盖大半个钟面的形式出现,表示着他们毫无目的、没有秩序,消耗着时间和生命。红色钟面上黑色的忙乱蚁群刺激了人们的烦躁、不安和恐慌。

除此以外,画面中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符号,而达利经常运用这些符号来诠释他的梦境。每件物品都不是它的本体,都被他赋予新的涵义。例如拐杖在他的眼中是死亡的象征。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作品会有不同的感悟,特别是对于超现实主义类型的作品。《记忆的永恒》这幅画讲述的是衰败的现实与虚幻的自由之间的冲突。对于达利来说,不愉快的童年记忆、对超现实的梦境和潜意识的迷恋、对生命的渴望等。丰富的经历加上过硬的学院训练,帮助达利创造了无人能比拟的幻想世界。

参考文献:

[1] 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达利》,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记忆深处的那片竹林 第7篇

这片绿绿的竹林给我带来了无数的快乐。可在我上三年级时的一天, 几辆挖掘机开进村子, 直奔后山, 只听几阵轰隆隆响声后, 竹林被铲平了。没过几天, 一座砖瓦厂代了那片美丽的竹林。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富有生命力的绿色, 而是一股股从烟囱里冒出的黄色的浓烟, 耳里听到的出不再是竹声沙沙, 而是机器的轰鸣声。竹林没了, 后山的黄土出慢慢减少了, 我们的快乐也随之飘散了。村里的孩子们都问自家的大人“为什么要把竹林变成砖瓦厂?”

大人们一句“小孩子管这么多干什么, 砖瓦厂给我们带来了钱, 没钱的话你就得饿肚子”就把我们顶回去了。我实在弄不明白, 竹林有什么不好, 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今年夏天的一天, 天公爷爷不知为什么大发脾气, 大雨下了一天一夜。雨停后, 人们发现砖厂不见了, 砖厂旁那几幢漂亮的小楼也不见了, 人们看到的是一堆像小山一样的黄土和碎石。人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记忆深处的永恒 第8篇

1950年, 我在第四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处工作。四野部队经过衡宝战役、两广战役之后, 于5月初全部解放了海南岛。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月13日, 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 将四野13兵团及所属之第38、39、40军, 从广东、广西、湖南、河南等地调回东北, 连同在黑龙江的第42军和几个炮兵师, 组成东北边防军, 担负起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并准备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任务。

7月下旬, 我和四野机要处的几名同志奉调随军北上, 在沈阳组成东北边防军机要科。当时边防军首长是邓华、赖传珠、洪学智。9月15日, 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后, 大举北犯, 快速向我东北边境地区逼近。10月8日, 党中央作出准备出兵援朝的决定, 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中旬, 东北边防军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原13兵团领导机关改为志愿军司令部, 邓华、洪学智、韩先楚任志愿军副司令员。我们原东北边防军机要科到达安东后, 我和另两名同志被调到新组建的志愿军后勤一分部, 与其他人员转往通化待命。

10月19日, 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命令, 志愿军部队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开始渡江。在通化山区, 我们在接收到刚从东北军区机要干部学校毕业的八名同志及几名通信员后, 成立了后勤一分部机要科。科长是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 另一位老同志担任组织通讯员, 负责接收和分送电报的秘书工作, 我担任译电组长。随后紧急更换了与朝鲜人民军相似的服装, 配备了密码本, 精减携带衣物, 即到辑安准备渡江。为保密, 入朝部队从黄昏开始渡江, 夜间行动, 翌日天亮即行隐蔽。我们和分部领导机关及电台人员, 跟随第42军、38军,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渡过鸭绿江, 第二天拂晓到达朝鲜江界。沿途看到被敌机轰炸的片片山林起火, 座座村庄燃烧, 到处硝烟弥漫;逃难的朝鲜民众扶老携幼, 牵着牛车缓缓北去;树林边的山坡, 不时还有少数朝鲜人民军, 唱着高亢悲壮的歌, 撤往鸭绿江边集结地。此种景象, 更使我切身感受到出兵朝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意义。

为保障志愿军作战部队的有效供给, 后勤部队要根据前方战局的发展, 逐步向前跟进。东有从临江至朝鲜长津线的后勤二分部, 西有从宽甸长甸河口至朝鲜北镇线的后勤三分部, 我们后勤一分部则从辑安渡江后, 随着前方作战部队在中路供给线上。第一次战役时在熙川, 第二次战役时到球场, 第三次战役时经价川、顺川到成川, 四次战役后进至三登、江东等地, 五次战役初曾将所属兵站前移至“三八线”附近的铁原。

抗美援朝, 是一场现代化的立体战争, 前后方差距缩小, 我军在无制空权的条件下, 后勤保障任务极为繁重。敌方依仗其强大的空中优

势, 对我交通运输线实行封锁“绞杀战”, 日夜不停地狂轰滥炸, 袭击车辆, 炸毁物资, 破坏道路桥梁。我们运往前方作战部队的粮食、弹药、被服等物资, 只能夜间行车白天隐蔽, 加之朝鲜地形复杂, 多是崎岖山路, 敌机夜间又扔照明弹, 许多运输车辆遭袭损毁或翻到山间, 每天都有几十辆汽车损失。许多白天隐蔽在途中的物资, 也常被潜伏在各地的美韩特务打信号弹指引敌机炸毁。从国内后方源源不断运来的大量物资, 往往还未运到前线作战部队就被毁于途中, 后勤工作压力大困难多, 异常紧张。在朝鲜战场, 敌机常低空飞行, 发现目标就轰炸扫射, 没有安全的后方。我们分部领导非常重视保护机要工作的安全, 总是把机要科驻地安排在身边。住山洞时, 首长们和参谋人员在外层办公, 机要人员则在洞里深处工作, 住民房也安排到距离近且易于隐蔽的地方。我们机要科作为后勤指挥联络的中枢, 要保证及时准确地完成与志愿军司令部、志愿军后勤总部、东北军区后勤部及前线各军、所属兵站的密码电报译发工作, 责任重大, 并且在任何情况下, 都要保证密码文件的绝对安全。

第三次战役后, 我军越过“三八线”, 从国内前来参战的部队逐渐增多, 运输供应线不断延长, 各方面来往电报急剧增多。前线各军要求物资供给的急电, 志司、志后关于粮食、弹药、被服等调拨催运令, 分部关于各类物资运送情况报告, 以及对各兵站、汽车团、野战医院和工兵、防空兵、民工担架工作部署情况等大量往来电报, 要求我们随到随译, 保证译发电文及时送出。在前线战事紧张的那些日子里, 我们几乎没有休息睡眠时间。特别是第四次战役期间, 第38军、39军、50军等部队打到了“三十七度线”汉城以南, 迫切需要后勤补给。第38军从汉江南岸连发急电报告, 部队在战斗中, 缺少粮食弹药, 战士们用刺刀和石头与敌人展开拼杀, 不少战士饿倒在阵地上, 冻伤、疾病等减员严重。在第五次战役及随后的防御反击作战中, 第15军、20军、60军等频频来电告急, 部队缺粮少弹影响作战, 15军军长秦基伟也多次来电, 催请后勤快速补给。志司、志后关于前线战情通告、各类物资分配、紧急运送任务电令等各类加急、特急电报日夜不断。我们译电人员以高度责任心, 不分昼夜, 分秒必争, 及时准确译发电文, 送阅首长或交电台发出。当时因为电台都是手摇马达发动, 受功率、距离、地形和敌机干扰等影响, 所收电码往往错情较多, 增加了译电的难度。我科的译电员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手, 业务不熟练, 我作为译电组组长, 除须参加急电译发工作之外, 还要负责对每份译出的电文, 进行校对改错, 再经科长审阅以确保其准确无误。

在工作最为紧张的那些日子里, 我们的工作场所多是山洞、民房, 环境都很艰苦。在三登石门里矿洞工作的两个多月, 是我们在洞里工作时间最长也是最困难的一段。从洞口到拐进深处有近百米, 外部住有分部首长和司令部工作人员, 我们机要科在最里边用树干和雨布搭起工作场地, 下有流水上有滴水, 阴暗潮湿。我们工作吃饭睡觉都在里面, 分不出白天黑夜, 脸被烛烟薰黑了顾不上洗, 身上长了虱子也顾不得痒, 出去解手都需要拿蜡烛照路, 很少去洞口见见阳光、呼吸新空气。由山洞迁出转住民房后, 则是白天进到山高林密沟深的隐蔽处, 用树枝搭棚子, 用炮弹箱当桌子工作, 晚上回到屋里, 则要把门窗挡严以防烛光外露。十多个人 (后又调来数人, 其中还有两名女同志) 挤在一铺炕上, 轮换着工作和睡觉, 我经常在桌子旁睡一会, 随时被唤起处理工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后勤部门的人员伤亡也较多, 伤亡最多的是汽车司机等运输人员, 其他人员的伤亡也经常发生。因为敌机在上空日夜飞行不停, 发现目标就狂轰滥炸, 我们机要科在住处和转移行军途中, 也曾多次遭袭遇险。我们渡江进入朝鲜的第一天, 在江界火车站对面山坡松林隐蔽时, 天刚亮就有多架次敌机, 从我们头顶上空盘旋向下俯冲, 向车站轰炸扫射, 炸弹声、机关炮声震耳。我们所在的树林不很高也不甚密, 每次飞机俯冲带来的气流摇得树身直晃。我在国内战争中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身旁这些刚出校门的青年更是惊慌不已, 只能抱住较粗的树干, 以防暴露目标。敌机肆虐两个多小时, 将停在车站的几节车厢击毁, 田地里成片的苞米秸堆也被打着, 直到离我们不远的几处树林起火后才飞往别处, 这是我们赴朝后经受的初次考验。在行军前进的路上, 常有敌机飞过, 当它飞得较低时, 就得提高警惕, 注意它的动向, 观察附近地形, 以便随时躲避袭击。在走出熙川的路上, 我们曾被敌机发现, 急躲进铁道涵洞, 它打了一阵机关炮离去。在去往价川的途中, 被敌机追进火车隧道, 虽遭机关炮和火箭弹攻击, 所幸我们均得安全脱险。我在乘汽车去平壤的路上, 因是夜间在盘山路上行驶, 司机有时得开灯照路, 敌机来了, 沿途防空哨鸣枪报警司机却没听见。我们在后车厢眼看着敌机射出的机关炮弹带着串串的火苗打了下来, 急忙叫司机闭灯, 又缓行一段后敌机才离去, 但我旁边的车箱板已被打穿了几处。

经过半年多的锻炼, 我们渐渐有了防空经验, 在室内工作时, 听到敌机声音, 就能判断其型号和飞行高度。但有时敌情变化突然, 那是在江东一处的山沟里, 一群敌机已向北飞过, 因警卫排在我们近处暴露目标, 敌机又返回来。当时我们还在屋内工作, 听到敌机低空飞近后, 急忙收拾文件, 从后门跑上有成片栗子树的山坡。此时六架敌机在上空盘旋, 随即轮番向我们住地附近扫射, 并投掷炸弹, 震得山坡颤动, 我们在一些粗大的栗子树后盯着敌机的扫射, 转身躲避。敌机飞走后, 我们回来看到屋顶有几处被打穿, 桌子上也有弹孔, 后来听说警卫排还有人伤亡。

第五次战役之后, 根据中央军委决定, 志愿军后勤力量得到了很大增强, 多条运输线公路加宽后, 后勤兵站更加靠近了前线作战部队, 物资供应状况有了根本好转, 我们机要科的工作任务也减轻了许多。由于我空军出动次数和高炮部队增多, 敌机活动有所收敛, 空袭较前减少, 我们在工作余暇也可以走出隐蔽处, 到山坡树林休息活动。这些20岁左右的青年便活跃起来, 尽显其青春朝气, 望着远处层峦迭翠的群峰, 近处盛开的簇簇山花, 放声唱起《共青团员之歌》、《抗大校歌》、《我们在太行山上》和《二郎山》、《刘胡兰》等充满革命激情的歌曲, 来抒发那经受着战火考验锻炼的愉快心情。

记忆深处的永恒 第9篇

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 对你的爱已无言, 相信无尽的力量, 那是真爱永在。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 澎湃着心中火焰, 燃烧无尽的力量…

这悲壮激昂的合唱, 是出现在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片尾的主题歌曲。歌曲的原名为《神圣的战争》, 由前苏联作曲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作曲, 诗人瓦·列别杰夫·库马契作词, 它曾经被誉为是“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经改编并重新填词后作为电视连续剧《潜伏》的主题歌曲。

在这部电视剧中, 催人泪下的不仅仅是人物和剧情, 其中的音乐更是令人感慨和回味无穷!

主题歌曲采用的是小调式, 和带再现的两段体曲式结构。中间部分转到开始部分的关系大调, 与开始的小调式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使得情绪更加激昂。接着结束部又再现了开始部分的小调式。合唱悲壮而冷峻, 显示出一种神圣的力量和刚强豪迈之势。

主题歌曲的成功改编和借用, 进一步深化了电视剧的主题, 使之更为凝练和突出。同时, 也高度概括了剧情并奠定了剧情的基调。特别是还隐喻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歌曲既延伸了剧情, 又丰富了内容, 还拓宽了观众视线, 使观众能够从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段“英雄虽无名、英名却永存”的革命历史。

全剧音乐都用主题歌曲的素材来加以展开。通过各种变奏、调式调性转换、音色配器的变化等技巧, 赋予了音乐以不同的表现内容, 选配在了不同的情节当中。最感人脏腑的是机场送别一场戏的音乐, 它与画面中的人物、场景、气氛、情绪、色调及音响效果等元素互相映称, 互相交融, 在各种元素的共同作用之下, 达到了一种近乎于完美的艺术境界。

由弦乐在中低音区缓缓奏出主题, 深沉而悲壮, 是革命者随时面临生死考验的写照;雄浑饱满、充满坚实力量的圆号声在大调中出现, 寓意着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力量;随着铜管乐的逐渐加入, 音乐在不断积蓄力量, 小号的音色预示着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朦胧的单簧管音色闪烁着黎明的曙光;温情而又悲凉清澈的钢琴音色, 则表达了翠萍和余则成表面上佯装出笑脸和平静, 而内心却极力在克制着涌动着的痛苦心情, 还隐约闪现着他们对过去共同战斗生活的美好记忆。二人虽然近在咫尺, 却不能上前, 只此一面, 即成永诀!

这段深沉感人的音乐又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其它情节当中。如, 在左蓝牺牲时;在余则成念《为人民服务》时;在翠平抱着孩子等待余则成时。每每奏响这缓缓流动的旋律, 我们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太行山深处的翠平、怀抱幼子眺望远方, 思念和盼望亲人的归来;和已远在海峡对岸的余则成挂在脸上的一行清泪, 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当今有许多的电视剧音乐或是平淡无奇、有无可无;或是标新立异、故弄悬虚。这些生贴硬粘到电视剧中、又强加给观众的平庸音乐, 不仅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反而招致了观众的反感, 也损害了电视剧音乐的名声和真正作用。相比之下, 这部电视剧音乐的确是非同一般, 它不仅为剧情增光添彩, 而且, 音乐在观众心目中还占据了主导地位, 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电视剧音乐。作曲家大胆改编外来的优秀歌曲作本剧的主题, 也收到了出乎意料的表现效果。尤其是以娴熟精湛的创作技巧, 对主题歌曲的中间部分进行了深入挖掘, 巧妙展示, 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表现意境。

作曲家和导演还特别善于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需求, 总是让音乐出现在剧情最为关键的时刻。所以, 每当音乐进入之后, 总像似如鱼得水, 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深深地撼动着观众的心灵, 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比如, 安排在每集结尾的主题歌, 就是非常精彩的一笔。它在全剧的发展中, 不仅表现意义重大, 而且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部电视剧虽然也属谍战剧, 但音乐并没有去为了制造悬念或紧张气氛, 而刻意用一些刺激人感官的手段来表现, 而恰恰正相反, 剧中的音乐层次清晰、旋律突出, 充满了昂扬正气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假设也用那种一般化的方法来处理, 音乐也必然就会流于肤浅和平庸。

剧中的客观音乐选配的恰到好处。如, 在开始的一场戏中, 左蓝和合唱团演唱前苏联卫国战争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就与剧情十分贴切。歌曲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又十分符合左蓝的身份。这样的运用看似像不经意的一笔, 但它却获取了深刻的表现含意。

总体来看, 剧中的音乐巧妙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进一步深化了剧情主题, 有力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充分展示了音乐的强大作用, 成为了剧中真正不可缺少的表现因素。全剧音乐与剧情的发展丝丝相扣, 与人物的命运息息相关。既有温情的一面, 又有刚强的一面, 可称得上是柔中见刚、刚中见柔。

作曲家王晓锋一贯以认真而著称, 在动笔前坚持认真研究和分析剧本;研究和分析剧中人物性格。所以, 他笔下的音乐形象都是非常生动鲜明。笔者以为, 这部剧的音乐是他所有影视音乐作品中最为成功的一部, 也是观众认可度最高的一部。

《潜伏》虽然早已徐徐落幕, 但其中的音乐却令人难以忘怀, 激动的心情难以平静!然而, 它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意义是, 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电视剧音乐作用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记忆与永恒——第十一届美展印象 第10篇

一件美术作品会引起很多的反应,这些反应都是不同的,其实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即便是对于一件好的作品,有些人提出了它的缺点和不足,这对于广大评论者和作者还有广大观众都是非常有益的。它可以启发读者思考、讨论问题,从而活跃这个领域的学术气氛。自罗中立的《父亲》在第二届全国美展上展出以来,许多报刊发表了评论,在美术界、美术大观及广大群众中影响非常大。很多人认为这幅画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评论者的意见是不一样的。因为好的艺术品的内容是丰富的,给人的感受也会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审美水平和趣味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它、评价它。[1]

全国美术展览是目前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国家级美术大展,2009年10月16日到18日全国第十一届油画展区在武汉举行。虽然美术界的许多人早已预测说这届展览可能不会有惊人作品出现,但这次在入选的作品中选出了488件作品,其中90件获奖提名作品,包括金奖提名作品2件,银奖提名作品7件,铜奖提名作品6件,优秀奖提名作品5件。适逢共和国60年华诞,各地所选送的作品,有关革命历史题材的为数不少,通过不同角度,把观众的记忆拉回到新中国诞生前后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中。

在第十一届美展中写实主义绘画仍为主流趋势。但从写实主义绘画所表现的多种现代科技的应用和选题上看,目前的写实绘画与前几届的写实绘画有些许不同。许多作品看上去在技法上是写实的,但实际上更像超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另外,从作品的形式上、趣味上看,写实性绘画的一端向着意蕴靠拢,另一端和前几届一样朝着超现实主义靠拢。因此,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显示出作为中国油画传统样式的写实主义正在发生着变异。这种趋势使我们感到,在美术评论中,“具象绘画”的概念将代替“写实绘画”概念。[2]

对广大美术工作者来说,欣赏学习观摩这些写实主义绘画都有着众多启发,主要是从技法上的认识与提高,为以下三点。

首先,从画展上,认识最为深刻的是关于绘画的完整性,画展上所看到的画,没有一幅是可以再添上一笔的,再添一笔已是画蛇添足了。这次画展对广大艺术工作者启迪了在创作中怎样更完整地去体现一种情绪,一种事物,或者现象。如张京生的《红花》,在这幅画中,主要体会的是色彩的搭配运用和画面的多种的表现手法,刮刀的使用,以及目前正在处理的整体的虚实的关系。

其次,画面大多是写实的,看到了画面精道的一面,不是有多细致,不是多完美,但是用笔很讲究,很精道,很有趣味性,很耐看,很能看进去,很吸引人。如来源的《弥漫》,之所以提出这幅,是这幅和目前的当今社会绘画状况相比比较类似,画面的人物、静物刻画细致,处理精到,但是又很有主次之分。

最后,画面的制作性很强,大部分的画都经过了技术上的处理,而且很多写实的大场面的东西都用了投影仪等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我坚信纯绘画的东西,用最原始的方法去体现心中所想、所要传达的东西,但是制作性是当今发展趋势很明显的一个方面,所以,在今后的绘画道路上,应该多尝试一些新的有帮助的技术。

写实性的绘画在第十一届美展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作品的题材上。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的仍占多数,边疆,少数民族,乡土风俗,以及表现人物心情和思绪的题材一如既往地得到画家的偏爱,并且因为是六十周年展,描绘重大的历史事件的作品非常多。从获得金、银、铜奖提名的作品中,我们可明显看到当代油画的这一新趋势。本届展览作品,有描写少数民族群众为汶川大地震死难同胞祈祷的场面,场面肃穆,人物质朴,其间融入了作者的真絷感情,让观者为之动容。风景作品在第十一届美展中继续滑坡。人物的表现风格和手法呈现多样性。静物多是一些象征性的,多表现革命战争题材,也有些现时代的静物。

第十一届美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油画发展的现状,在今后的几十年,我们也将继承这种使命,随着多元化的发展,走中国油画的独特的民族道路,使中国的油画顺利蓬勃发展。

摘要:全国第十一届油画展区在武汉举行,2009年10月16日到18日本文作者参观了武汉的湖北省艺术馆,感触深刻,对绘画有了更具体更真实的认识,体现更为深刻的是画面的完整性,绘画制作的多样性手法。写实绘画仍是这一届油画美术展的主流。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油画面临着一个十分新鲜而复杂的局面。在艺术观念与艺术形态上充满了矛盾差异与对立,也充满了反思、批判与磨合。在这一届美展中也出现了一批新人,使中国的油画发展实力增强。

关键词:第十一届美展,完整性,写实绘画,创新,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邵大箴.也谈《父亲》这幅画的评价[J].美术,1981,(11).

[2]水天中.七届全国美展油画印象[J].美术,1989,(9).

记忆深处的课堂 第11篇

1998年12月,我在一所农村中学任教。一次,在初二(5)班教授《我国宪法的构成》,教材特别介绍了《国旗法》第十七条的内容: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我当时对学生说,大家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国旗,发现违反《国旗法》的行为,一定要与之斗争。

一天,课代表小茅同学找到我,说是他们村旁有一养鸭专业户,在鸭场旁挂了一面国旗,国旗已经破损,在学习了国旗法的有关知识后,她独自一人找到老板,给他讲国旗法的知识,并且要求他们更换新国旗,但是人家根本就不理睬她,还说她多管闲事。后来,她又去了一次,依旧没有结果,她只好向我寻求帮助。听了她的讲述,我立刻表扬她的行为,并鼓励她再去努力,并可寻求家人、社区的帮助。一天早晨,小茅同学兴奋地告诉我,经过她第三次的努力,那家养鸭场已经换了一面新的国旗。

政治课上,我就此事对小茅同学进行了表扬,要大家学习她学以致用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课后,小茅同学还写了一篇文章《新国旗升起来》,并发表在《南京日报》上。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后来,小茅同学考取了南京晓庄学院政教系,毕业后,也当了一名政治老师,和我成了同行。

对于这节课的细节,我自己也模糊了,但这件事,还记得很清晰。一节课影响了一名学生的一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人们常说:一句话,一辈子。有时,一堂课,也是一辈子。

记忆深处的第二节课,是在走上讲台的第二十年——2012年6月,我与初三(11)班的学生们共同分享的初中阶段的最后一节政治课。

课堂上,我通过PPT播放了一张张学生们熟悉的图片:新老校区的校园风景、三年间学习的教室;自他们2009年进入学校以来的学习、生活的画面:新生军训、第一次开学典礼、第一节《思想品德》课的照片及2分钟的课堂实录视频、家长开放日、社会实践活动、本人三年中在该班开设的数节公开课的视频片段及照片;自己三年来获得的荣誉、在各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指导学生发表的小论文、参加各级竞赛的获奖证书;接着,学生敞开心扉谈了他们对政治学科教学及对我的看法和建议,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最后,我把三年生活的感悟送给他们,作为临别寄语,在最后一张PPT上,我留下了自己的邮箱、手机号码、QQ、博客网址,并希望他们有空来母校坐坐!课堂的尾声,我播放了《栀子花开》这首歌,学生们听着听着,不禁泪流满面!

这节课所用的课堂素材,都是三年来不经意的积累,而也正是这些最平凡、最琐碎的点滴,在课上最能打动人心。特别是在本节课上播放的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第一堂《思想品德》课的视频,他们戴着红领巾,稚嫩的脸庞、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镜头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记得当时是徒弟去听我的课,我就让她带了相机拍几张照片,她灵机一动,拍摄了一段2分钟的视频,没想到,三年后,这段视频成为了值得回忆的珍贵材料。这正是在提醒我们,在平时,我们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积累。在这节课中,我还“秀”了一下自己三年来取得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学生热情高涨,先是赞叹声,后是掌声一片,看来老师的成绩也让学生倍感自豪。感动之余,感觉这最后一课上得很有意义,一种职业的幸福感慢慢升腾而起,在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后,自己也经受了一次情感洗礼。

记忆深处的课堂,总是温暖人心,触及心灵,令人回味无穷,它们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上一篇:税收筹划分析下一篇:实时视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