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镇范文

2024-06-22

中小城镇范文(精选12篇)

中小城镇 第1篇

一、城镇化建设的实质和意义

我国进行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让中小城镇的就业形势和人均居民水平处于城镇化的标准之内,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以人为本,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作为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更加应该注重建设的质量,要让中小城镇规划和发展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对文化和生活环境进行一个整体的提升,这样才能让中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着一个根本的保障。

中小城镇在我国占据着2/3的土地面积,我国针对中小城镇化进行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体系,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和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对中小城镇进行了城镇化建设,才能逐渐的完善我国城镇化建设体系,其次,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也是我国经济贸易中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中小城镇的规划和发展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很多中小城市中,其在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上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将这一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能够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城镇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

我国在对一些中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短期工作的行为,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对不同中小城镇的建设特色不明确,在很多时候没有对城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就贸然的进行建设,导致一些建设工作缺乏可操作性。很多时候都是迎合上级要求而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定位更是模糊,这样的建设缺乏一定的动力,建设工作完成的不够出色。其次是一些国家政策的落实问题,虽然一些中小城镇在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提出了一些帮助极大的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效果也还可以,但是仍然会因为政策落实不足而导致建设存在缺陷。

2、资金渠道少,综合能力较弱

在中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资金渠道较少的问题是比较明显的,这也导致我国中小城镇的发展较为缓慢。因为在建设过程中资金跟不上,很多大规模的企业建设就比较缓慢,而且一些中小城镇建设的配套设施也是跟不上,这样就从整体上延缓了城镇建设的速度。

很多中小城镇在建设之前的基础设施是比较薄弱的,城镇本身的综合功能就比较差,政府服务机构的能力不足,这样就导致就业渠道面窄,城市对于产业的吸引和人口的拉动能力较差,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一定的萎靡状态。

三、中小城镇规划发展建议

1、协调城乡关系

中小城镇想要在规划和发展上取得突破就需要协调城乡关系,对城镇的产业、空间布局、公共设施、环境保护等进行协调,主要是着力打破城乡二元化的结构体制,将农村的人口向城镇转移,让城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体制格局,这样才能提高对农民的吸引力和容纳力。

传统的城镇规划格局需要进行改变,在中小城镇规模的预测上,不能仅仅考虑其无限增长的情况,更加应该更具城市的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的能力进行,将中小城镇的生态系统和环境都纳入考虑的范围之内,综合社会、人口、资源、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以此来确定城镇的规模,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发展。

2、壮大产业结构,建设公共设施

中小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这也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因此在规划和发展中应该对产业的结构进行升级,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中小城镇的辐射功能,带动城镇周边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整个城市的发展。对社会公平进行保障这也是对中小城镇进行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通过城镇规划和发展的手段,对一些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加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保障服务公平。在中小城镇规划中重要的一点是协调好居住和就业的关系,对人们居住环境进行改善,保障社区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以大带小,建设城市群

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大城市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小城市,在帮助中小城镇规划和发展方面,应该利用大城市的资源,带动小城市的发展。现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渐的确立了,城镇体系也是在不断的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加应该完善城市群的建设,中小城镇可以依托大城市来进行规划和发展,在这样更大的范围内,资源得到更好的优化配置,中小城市利用大城市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加强生态建设

在未来中小城市的发展中,绿色、低碳是发展的重点,可以根据不同中小城市的特点来发展不同类型的产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可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生态的网络体系,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中小城镇,完全可以发展有机产业,形成一种新型的工业发展格局,这样的上下联动的产业链能够对中小城镇的资源进行整体的整合与利用,促进中小城镇的规划与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中小城镇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处于刻不容缓的地步,是我国在未来的一个长期发展建设目标,我们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打破传统的思想与观念,不断发展循环产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长期的奋战。

参考文献

[1]金逸民,乔忠.关于小城镇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1)

中小城镇 第2篇

调查目的:中国中小城镇办酒席之风的情况 调查对象:中小城镇家庭的户主,共计18人 调查时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不定时间)人员分工: 1.设计问卷:周帆 2.发放问卷:周帆 3.数据整理:周帆 4.撰写调查报告:周帆(附)问卷调查主要内容:

中国中小城镇办酒席之风问卷调查

1.您认为现在的办酒席之风严重吗?

A.严重

B.不严重

C.无所谓 2.您曾经以您自己的名义办过酒席吗?

A.办过

B.没有办过 3.您的年收入是多少?

A.2万元以下 B.2-5万元 C.5-10万元 D.10万元以上 4.亲朋好友的酒席,您认为礼金是一项负担吗?

A.没关系,可以承担 B.有点难以承担 C.不能承担 5.您认为现在办酒席最多的是什么?(多选)

A.生日 B.乔迁 C.升学 D.丧葬 E.婚礼 F.其它 6.您认为正真该办的酒席是那些?(多选)

A.生日 B.乔迁 C.升学 D.丧葬 E.婚礼 F.其它 7.如果国家出台法令限制酒席之风,您支持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8.您认为每年酒席集中的时候是哪个时段?(阳历)

A.1-3月 B.4-5月 C.6-8月 D.9-10月 E.11-12月 9.您认为办酒席的目的是什么?

A.请亲朋好友聚聚

B.告诉大家这个消息 C.赚钱 10.如果推行匿名制赠送礼金,您同意吗?

A.同意

B.不同意

C.无所谓 11.您对现如今这种风气有什么看法?

注:请在你认为的选项上画勾。本人承诺,此表实行匿名制,不会公开个人信息。只用于统计数据,且不作为商业用途。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整理

此次的问卷调查表一共印制了十八份。

本次问卷调查表共有11个问题,前面10个选择题(为不定向选择),选项中没有绝对正确与错误的选项,凭受访者的主观感受与切身实际来选择。第11题为简答题,为自愿填写。每个问题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有联系的。

每一份调查问卷都涉及了一个普通家庭,并由家庭的户主填写,对有不懂得地方,由本人指导其完成填写。

通过十余天的走访与数据整理、分析。现将分析数据如下:

第一题问现在的酒席之风严重吗?在18位受访者中,有14位受访者选择了严重,占所有比例的78%。其中的一人选择了不严重,有3人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调查报告的第三题来看,在选择“不严重”与“无所谓”的两个选项时,他们的年收入都比较可观,其中的一个受访者的年收入在中小城镇都是10万元以上。第二题是问受访者曾经以自己的名义办过酒席吗?在18位受访者中只有两个人选择了没有办过,就是说绝大部分人曾经都办过酒席,占到了89%。第三题是问受访者家庭的年收入。因为受访者都为普通的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的这个阶段占了大部分,占总比例的61%。有五位受访者选择了2万元以下,占总比例的27%,其中选择5-10万元与10万元以上的分别只有1人。第四题是问受访者认为亲朋好友的礼金是一项负担吗?表示有点难以承担的有10位受访者,占总比例的55%,表示没有关系可以承担的有7人,占总比例的39%,其中只有一个人表示不能承担,第五个问题问受访者现在的酒席最多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所有的选项都比较适当,认为现在酒席最多的有生日酒,乔迁酒,升学酒,丧葬酒,婚礼酒,满月酒等。第六题紧接着第五题,问现在真正该办的酒席时那些,选项和第五题的选项一样,18位受访者一致认为现在真正该办的酒席只有丧葬酒与婚礼酒,从当地的民俗考虑,这两个酒席必须得办,不办的话和当地民俗不符,而且很多丧葬酒席时突如其来的。第七个问题问受访者是否支持国家出台法令来限制酒席之风,同样的也是有大部分人支持这样做,有10位受访者支持,占总比例的55%,有3位受访者表示不支持,占总比例的17%。说这样做很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相冲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仍有5位受访者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总比例的28%。第八问题是问受访者认为现在的酒席最集中的时间是每年的那个时段,所有的受访者对这个题表示很为难,都表示现在的酒席无论哪个时候都多,没有发觉哪个时候比较集中,单一来看,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在高校开学之前,是升学酒比较集中的时候。第九题问,现在的酒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与前面的第二题相联系其中选项为“A.请亲朋好友聚聚 D.告诉大家这个消息 C.赚钱”,这个问题是比较直白,但是18位受访者中仍有9位受访者选择了办酒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赚钱,占了总比例的50%。在回答此题时,有的受访者就考虑到了自己在做第二个选择题的答案,因为在第二题中,有大部分的人都说自己曾经以自己的名义办过酒席的,在这里又要受访者说办酒席的目的,似乎有一点为难,在本人的说明下,这个贵在真实,贵在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且不会公开受访者的个人信息的,这样,受访者才平心静气的作出了自己的想法。有8为受访者着选择了主要是请亲朋好友聚聚,其中的一位受访者放弃了这个选择题,他表示,有钱有势的人办酒席才能赚到钱,才会有人去追捧,贫苦的农民和普通的工薪阶层办酒席是赚不到钱的。第十题问受访者是否同意推行匿名制赠送礼金,有8位受访者着选择了不同意,占总比例的44%。选择 同意与无所谓的各占5人。第十一题是问受访者对现如今的酒席之风有什么看法。其中一位受访者只说了四个字“顺其自然。”

调查结论与感受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走访,自己的确感受到许多许多,在其中一个家庭里,他家的主人正在给自己母亲大人办70岁大寿的酒席,我当时就觉得在这个时候去做问卷调查不怎么合适。但是回头一想,就是这个时候,给主人做这个问卷调查才更有意义,才能反映出受访者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次的问卷调查只是我这次活动的一小部分,我觉得收获更多的是在与受访者的交谈中,很多的受访者表示,现在的酒席之风的确是非常的严重,交谈时内心的感受都溢于言表,表示压力很大,其中一位受访者这样说到:三年不办酒席就会亏本。在湖北省恩施州的利川的民间流行这样一句俗话:一年整一次席稳赚,两年整一次席保本,三年整一次席倒亏。这里的“整”,在普通话里就是“办”的意思。

说到利川,利川的相关部门对半酒席之风是管得比较严的,在相关的报刊上,我们可以看到,从利川市纪委获悉,近年来,该市对大操大办之风进行了整治。并明文规定:共产党员、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大操大办婚丧嫁娶事宜。凡操办婚丧嫁娶者,必须按规定报批,凡出现未经批准擅自操办、超批准规模、动用公车等,同时要求不得操办婚丧嫁娶以外的房屋落成、迁新居、开业、老人寿辰、生日、子女升学、参军等庆典事宜。尽管利川纪委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那么,这股不正之风该怎么刹呢?大家一致认为,首先,应该营造新事新办的舆论氛围。

其次,加大监督力度和查处力度。要铲除不正当的人情风,就必须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借整酒敛财和大操大办的行为,猛出重拳给予打击,要杀一儆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

最后,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长效约束机制。如纪检、监察部门可设立举报制度,国家机关单位建立规章制度,农村制定村规民约,规定整酒的范围和规模,以达到狠刹大操大办风之目的。(摘报)礼尚往来,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统的酒宴上有着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等等的礼仪,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可是在如今,却是一种攀比,一种手段。成了一些小地方的为官者一种借机敛财的把戏。话说家里的老人几十大寿,自己的孩子考了一个重点大学,或者是自己的孩子满月,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买了套房子,修了个房子;自己结婚、子女结婚。遇到这些事情,家里想办个酒席,在当地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办酒席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一些人,这些事情都没有,想办法都要办,没有条件制造也要上。

重庆时报 本报讯(记者 汤静)在奉节某镇的一个干部,他每年都要掏几千块钱的礼金送出去。而自己家里没啥请客的理由,怎么回收这些礼金呢?这个干部就想了一个招:他家里有两层楼,自己住在一楼,二楼没有装修,平时堆放一些杂物。为了找到请客的理由,他借钱把二楼进行了简单装修,把住的地方从一楼搬到二楼。并以这个名目,办了一次“搬家酒”,小赚了一笔。考上大学了,请亲戚朋友来庆祝一下,没考上大学怎么办酒呢?也有新的名目:“鼓励酒”,奉节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奉节就曾经有人以这种名目请客。孩子大学落榜了,亲朋好友仍然被通知到某酒楼吃饭。理由是办场酒席,鼓励鼓励孩子,明年继续努力。

(来自网络)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很多酒席时花样百出,很多听都没有听说过:

无事办酒席:所谓无事办酒席,就是家中本无可庆之事,硬是变着法子整。一男子买不起房子,就到城区租了一套房子,办完酒席收了礼金后,就把房子给退了。

“借父”办席:某人之父一直在乡下生活,但最近几年他突发奇想,在临近老父生日之际,毅然将老父接进城,等把生日酒一整完,又把老父亲送回乡下,说什么父亲在城里过不惯,只好送他回来。

改龄办席:按传统,一般是逢60、70、80岁方可整寿辰酒,某人经不住办席之利诱惑,便把父亲的67岁改成70岁,整了一次“超前”的酒席。某人爷爷的90岁生日本来是在农历的五月份,可是他急着正月出门到广东那边打工,又想快点把酒席办了。就想了一个在外人看来什么都不是的原因,说子孙后代的什么跟什么加起来,在正月的某个时候刚好等于九十。于是就在正月二十,把他爷爷的九十岁生日酒办了,正月二十一在家打理了一天,正月二十二就出门了,后有人说,他也没办法,因为火车票订的就是正月二十三的。

修猪圈办席:利川市忠路镇一农民修猪圈也整了一次酒席,令许多捧场者暗暗发笑。

连环酒席:利川一市民结婚时办了酒席,第二年又离婚,离婚没多久又复婚,再办一次。

升学宴席:每年高考一结束,就有人开始整升学宴席,不管子女考多少分,录取什么学校,先办了再说,有的请客后孩子并未考上大学,而是外出打工去了。

除此之外,还有冲喜席、迁坟酒、立碑席„„

我爸爸回忆,最多的一天,我们去吃了五个酒席,其中一个是实在亲戚,另外四个只是普通朋友,那一天,有三家都是把钱送了就走,连主人都没有看到。光那一天的开销,就是2000元,那可是我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啊?相当于那一个月就是白忙的。

在做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和受访者的交谈,有几个受访者还说了,他们曾经去很多地方吃酒席,打的牌子是给自己的老母亲,老父亲办几十几十大寿,可是看来看去就是没有看到有一位老者。有的受访者则说,在朋友子女的升学酒上,一问某某考了多少分,结果才300多分,400分都不到,也就是个高职二段。

但是一些受访者也有自己观点,他们认为,酒席之风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人所能控制的,酒席之风在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个人也也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万事万物都有潮起潮落的时候,俗话说物极必反,在酒席之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机制自然的会调控,如果政府过多的干涉,很多人就会在政策与相关法令的空隙中顶风作案,铤而走险,这样的后果就是直接的打乱本来应该有的社会秩序。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转变,酒席之风的演绎也在不断加深,与其说是在加深,不如说只是我们的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也可能在这样的演绎过程中,马上就会有一个终点,甚至是折返回来。

参考文献:《重庆时报》、网络文摘

中小城镇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城镇居住小区;排水;规划设计;探讨

城镇污水管网是现代化城镇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对城镇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在中小城镇的住宅小区内,雨污管网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经常出现雨污管网不通畅、漏水和堵塞等问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小城镇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问题十分必要。

一、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水排水管道的重要性

(一)小区雨污管道关系到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小区的通行

小区的污水管道是住宅室内排水的延伸,雨水管道则是雨涝排水的通道。长期以来,住宅小区雨污管道设施的质量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仅仅是因为管道都隐蔽在地下,容易被遗忘。事实上,小区雨污排水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住宅建筑本身。夏季暴雨时,小区严重积水,污水外溢,臭气刺鼻的情况在各城市的诸多小区内并不鲜见。小区的雨污水不能正常排放,甚至造成道路塌陷,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环境,小区居住质量大大降低。

(二)忽视了小区雨污水管道,住宅的使用功能不完整,居住质量下降

住宅不是空中楼阁,雨污水管网是住宅和城市的重要联系,也是住宅的重要使用功能,污水排放是住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雨水收集排出是居民居住必不可少的要求。小区雨污水管道质量降低,也就是降低了住宅的使用功能,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排水管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镇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治理工作已被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上了重要的工作日程。但是,中小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与污水治理建设滞后的矛盾、污水收集系统的不完善与污水处理厂建设迅速发展的不协调仍在存在。

(一)污水管网系统覆盖率低,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一般中小城镇污水收集区域居住人口密集,基本为雨、污合流体制,部分雨、污合流制管道直接就近排放,许多鱼塘和河道直接成为排污沟,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水体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恶劣。

(二)排水体制较为混乱

中小城镇排水体制基本为雨污合流制,部分新建城区由于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滞后,使很多按分流制建成的小区的污水没有出路,污水依然只能临时排入雨水管道或直接排入河道。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但由于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难度更大,为达到减排的目的,同时保证在污水处理厂运转之时有污水接入,首先须进行河道截污管道的建设,而且河道截污管将长期存在,这就使规划为分流制的区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截流式合流制管网。

(三)污染源分散,河道源头污染严重,截污难度大

中小城镇现状老城很多,自然村依河道旁分布且许多房屋建筑实际上位于河道蓝线内,分散的排污点以及现状的违章建筑给截污工程实施和河道治理带来很大困难。同时部分企业规模小且相对分散,污染严重,近期难以集中处理。

(四)配套资金严重不足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资金筹措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小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目前很不完善,区域内没有完善的雨、污水管网,基本上为合流制或采用明渠排放,许多鱼塘和河道直接成为排污受纳水体。将原有排水系统改造为完全分流制短缺资金较多,建设周期也会很长。

三、中小城镇住宅小区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思路

(一)确定合理的管道排水体制

中小城镇的排水体制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经济实力、自然条件、排水设施的现状等因素,结合城市排水规划,分不同区域和按近、远期确定。通常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划分:①新建城区排水体制宜采用雨、污水分流制;②已形成合流制管道地区,为减少工程投资和增加收水量,可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在河道排口处设截流设施,截流污水和部分初期雨水,同时考虑到合流制系统改造成为分流制系统比较困难,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远期也可保持截流式合流制;③未形成完善的管网的规划分流制地区,近期可保留现有管道系统,近期改造成为截流式合流制,远期应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二)设计图纸深度和变更应满足实际施工需要

小区的雨污排水应有详细的施工图,而不是简单的规划平面图。设计图纸应当能够指导现场的实际施工,不仅具有恰当的设计深度,还应对施工材料和方法的质量控制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并可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依据。如果小区内的地质条件复杂,还应依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管道敷设方法。由于小区各类管网交错,管道的走向和高程经常需要调整,各类调整也应当经过设计同意。管道截面垫层和回填土的要求设计应明确,如设计无要求,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检查井、化粪池等构筑物应有详图或注明参照图集。

(三)合理选用管道材质和接口方式

尽管小区内的雨污管道尺寸一般偏小,但由于小区内施工条件恶劣,易發

生垫层扰动和管道变形,一般不应使用已淘汰的刚性管和刚性接口管道。柔性管和柔性接口是小区雨污管道施工的必要条件,从经济角度考虑,小尺寸管道一般常用硬聚氯乙烯(PVC-U)塑料管,大尺寸管道常用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接口都为胶圈承插接口。除此之外,玻璃钢夹砂管、PE管、加筋管、缠绕管(EIDPE)也可选用,接口形式也可采用塑料的熔焊连接。但刚性的混凝土管以及刚性的砂浆接口连接都不适用于小区雨污管道,因为刚性管和刚性接口在小区的扰动土垫层和反复开挖施工条件下,极易出现断裂漏水事故。

(四)做好与建筑排水的衔接设计

小区的雨污管道与建筑排水管道一般分属两个施工单位,施工时为方便衔接,一般由建筑排水将建筑污水、废水和雨水管道施工至第一个检查井位置,再由外网施工单位砌筑检查井,实施外网管道连接。为避免管网臭气对住宅的影响,一般空调冷凝水可排放至建筑散水坡后再汇至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不宜在住宅内留有开放的支管,污水管道至室内应严格设置水封,以避免管网内的异味进入室内。

(五)合理设计化粪池

化粪池作为小型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沉淀和初步处理生活污水,其处理容量设计应根据住宅面积和;使用情况确定,出水口水质应符合城市生活污水后处理的要求。化粪池的种类较多,污水处理工艺略有差别,主要是厌氧发酵,一般宜使用装配式或整体式的化粪池,不仅施工方便,也便于质量控制。近年来塑料、玻璃钢制作的检查井、化粪池等新材料逐步得到了行业的认可,施工方便,工期短,不易漏水,适合住宅小区管网使用。

(六)防止河水倒灌入污水管网

沿河道布置的截污管道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河道防洪水位,设计防洪排门或鸭嘴阀等防倒灌措施,以避免汛期河道水位过高,河水倒灌入截污管道的情况发生。河水倒灌会造成污水收集管道中污水浓度降低,增加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难度和超出其处理能力。

总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镇的雨污排水管网的改造和设计需求也随之增加。针对中小城镇的雨污排水管道的设计,设计人员需因地制宜的设计排水系统,优化中小城镇的排水功能,且应该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有效节约资源能源,在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之下,将城镇排水技术、工程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项要素融入到管道的设计之中。确保城镇排水系统真正发挥作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下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王峰,李杨秋.山区城镇排水管道的设计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05

中小城镇 第4篇

以人为本是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实现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作为社会建设一个方面的学校教育, 理所当然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于城镇化过程中中小城镇学校体育的特殊性, 我认为更要突出“人本”理念。

1. 以学生为本。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 这是人培养人的行为, 它的核心是人, 它的主体是人, 它的目标也是人。人是体育的出发点的归宿点。现在提出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求在教学理念上、教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 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突出为了学生这一目的, 当前体育教育界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模式, 如提倡快乐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等等, 都反应了人本主义的体育教学理念。当前, 对于中小城镇学校体育, 就是要努力做到:学校体育发展规划要突出学生这个中心, 体育教学环境的软硬件建设要围绕学生这个中心, 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学生这个中心, 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要凭借学生这个中心。

2.以教师为本。

正如上面写到的, 体育是人培养人的行为, 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离开了教师的所谓“人本”思想, 体育教育难免成为一句空话。我们既要强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又要注重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尤其在城镇化变革过程中,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 一些小城镇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忽视了对学校体育老师应有的重视, , 致使许多优秀体育教师或跳槽另谋职业, 或抱残守缺, 知识更新不快, 教学方式陈旧,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很难发挥主导作用。

教育“益公”是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基础

首先, 必须突出教育公平。就目前建制镇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看, 或多或少存在体育教育不公的现象, 主要是受竞技体育的影响, 对一些体育特长生, 教师和学校给予了厚爱, 开了绿灯。体育教学的公平应体现在:一是面向包括每个学生在内的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不是面向个别的或部分的学生发展, 每个学生都应是体育发展的对象。二是在学校体育中, 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身心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不仅仅是侧重于学生某一方面的片面发展。三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自由发展, 而不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的发展。只有遵循这些理念, 才可能实现中小城镇学校体育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教育公平。

其次, 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教育只有坚持公益性质, 才更可能实现“益公”的目标。城镇化过程中, 就小城镇学校体育这一块, 既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 更要坚持体育的大环境发展的公益性质。一方面, 就学校体育这个小环境而言, 学校、政府要加大对体育环境的改善力度,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完善力度, 加大对体育器械的配套投入, 加大对现有设施的维护保养。另一方面, 就小城镇学校的外部大环境而言, 政府要主动承担加大体育公益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责任, 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借以引导小城镇学校体育面向良性轨道发展。

实现学校体育现代化是小城镇学校体育发展追求的目标

1.学校体育形式的多样化。现代社会是个多彩的社会, 高效率的大众传媒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了强烈的视听冲击, 这种影响是震撼性的、无法抗拒的。因而学校体育再不能板起严肃的面孔, 而应还给体育以动感十足的本来面目, 在形式上做到活泼多样。现代化的学校体育应该具有流行性社会所提供的信息共享, 使人们能很快接收大量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形式, 古典的、现代的、国际的、民族的, 只要感兴趣就可以模仿、学习、并且通过媒体传播, 形成各自的热潮流行开来。同时, 信息社会的灵活性、自由性, 使得大众能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 因此, 自我体育增加, 个性化明显。有共同兴趣的小团体活动增加, 家庭体育活跃, 非竞技体育蓬勃发展。人们树立了自觉体育意识, 能主动吸收各种信息, 模仿、创造学习动作技能, 自觉确定运动目标与运动方案, 寻求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通过信息技术系统, 主动模仿、主动学习技能, 将成为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

美化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品味 第5篇

近日,魏桥镇以我县开展的“城市建设提升年”为契机,投资1000余万万元,大力实施城镇环境美化工程,对城镇及农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提升城镇品位,全面打造规范有序、靓丽文明的城镇新貌。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该镇将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作为“彰显镇域特色、叫响魏桥名片”的重点工程来抓,投资600余万对邹魏路魏桥路段进行树种更换,新栽种垂柳2000余棵,形成邹魏路上“一到魏桥柳色新”的鲜明的魏桥特色。为使镇域主要交通要道全面实现绿化美化,该镇还在莱台路、创业大道东段、齐东六路等镇驻地路段,种植法桐2000余棵,部分路段栽种红叶杨、小松、低矮灌木等多种苗木,逐步形成“路面段段有特色、路旁处处有风景”的良好城镇形象。在进行道路绿化的同时,该镇还对莱台路等重要路段进行道路亮化,安装路灯200余盏,工程计划4月底竣工,届时全镇驻地绿化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亮化率达到99.5%以上。

在实施绿化亮化工程的同时,为进一步美化城市形象,改变镇域地上线杆林立,空中线路似网的紊乱局面,魏桥镇还重点对镇域信息管网进行集约化建设,对全镇 24公里地上线缆进行全面拆除,实行统一规划、利用有限资源,铺设地下管网,既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对城市交通和道路环境带来的影响,又美化了城镇形象。到目前为止该镇已完成16公里的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此项工程将于4月底全面竣工。以上所有工程都实行统一招投标,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工作原则,确保了各项工程保质量保的顺利实施。

浅析城镇发展与城镇规划关系 第6篇

【关键词】城镇;规划管理;经济;开发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planning

Shen Yong

(Xinjiang Corps 69 Mission agricultural nine divisionsEminXinjiang834601)

【Abstract】New trend in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ization,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co-ordinate the development of town planning is to inherit the past to create a science to predict the future. Town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erformance for a variety of economic leg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in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spects of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have the basic idea.

【Key words】Town;Planning and management;Economy;Development

1. 前言

(1)从城镇化的战略需求看,城镇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城镇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搞好城镇规划,必须从城镇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条与块块的关系,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宽。

(2)城镇规划是城镇发展的战略、建设城镇的纲领、管理城镇的依据,也是城镇政府指导调控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手段。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39%,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保证我国城镇发展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推进,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城镇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3)城镇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镇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4)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镇规划对城镇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镇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镇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镇规划代表的是城镇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镇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镇还没有独立的城镇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镇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镇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镇规划对城镇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镇整体利益的代表,城镇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

2. 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

城镇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镇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镇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镇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镇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镇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镇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镇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镇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3. 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镇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镇土地市场和带动城镇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镇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镇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镇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镇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镇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镇建设的盲目性和城镇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endprint

“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4. 城镇规划要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4.1当前城镇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镇,没有资金城镇就难以发展。所以.城镇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镇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镇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

(1)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镇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

(2)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

(3)各种收费,增加城镇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

4.2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镇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镇就会发展。温州市紧紧抓住这一点,五年内城镇改造面达50%,创造了一个新的温州城。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对旧城区进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有的市县尽管也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旧城改造,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作用,缺乏科学的测算,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一个本来可以给政府带来收益的成片开发项目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的包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4.3规划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镇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与手段,对投资环境的改善应该更多起引导作用,而少使用制约手段。规划管理与投资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开放系统。目前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已经开始吸引一些人才、资金、技术进入西部地区,但相应的配套软硬件环境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观念开放程度不够、市场经济意识不够、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不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办事效率低、官僚作风严重等等.从而影响招商引资的进程。如何把握好城镇规划与投资环境的关系,充分了解和努力发挥城镇规划对投资环境的作用,以营造最佳投资环境,是城镇规划管理者应该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中小城镇 第7篇

(一) 研究背景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快速而大规模的城镇化意味着城乡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将产生根本性的转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生产发展的要求和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将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巨大的压力。由于缺乏有力的城乡土地资源监控评价机制, 导致城镇发展规划失控, 土地资源结构性紧缺与供给不足, 土地利用破碎化, 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将严重威胁城乡协调发展。因此, 需要建立一套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通过相关的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 分析小城镇土地资源与生产生活生态之间的关系, 监测小城镇的土地资源承载状况, 判断小城镇土地资源状况和利用方式是否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所提出的“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 划分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提供技术支撑。

(二) 概念阐述

本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定义为:在一定的城镇化发展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 土地资源系统所能承载的人类各种活动的压力, 包括生活活动的压力、生产活动的压力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 土地资源承载力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活活动的承载。这个部分主要从生活服务型用地 (1) 的供给角度, 通过分析生活服务型用地的规模, 判断其能否满足城镇人口一定生活水平下的需求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产活动的承载, 这个部分主要从生产型用地 (2) 的规模和土地生产效益的角度, 通过生产用地的规模和城镇单位面积用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 分析生产型用地的规模是否合理, 土地生产效率是否高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承载, 这个部分主要从生态型用地 (3) 对环境的支撑角度, 通过生态型用地的规模和覆盖率, 分析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

二、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便于对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具体、定性的评价分析, 就需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逻辑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得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 从而组成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一) 指标选取的原则

1. 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原则

指标的选取要能够全面地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各个方面, 综合考虑小城镇土地与生活、生产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性等方面的内容, 较客观地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状况。

2. 紧密结合城镇化的原则

将土地资源承载力放在城镇化背景下考虑, 就决定了其不是一个仅根据生态学理论或者资源人口学理论就可以计算出的客观阈值, 而是一个主观指标。它需要综合平衡小城镇土地资源与生活、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方可确定。

3. 兼顾普适性和特色性的原则

由于小城镇不同的地域、规模、性质和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指标的选取应以具有普适性的指标为主, 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的小城镇有所调整。

4. 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该可行、可量、可比。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要强, 其主要应该来自于两个途径:土地类的数据来自遥感识别和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数据来自地方统计年鉴。指标的计算要简单, 容易量化。各指标都应该能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 以便于确定评价标准。

(二) 指标体系的框架

指标体系逻辑框架是否合理, 涵盖范围是否全面, 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 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好坏。指标体系应能对全面收集数据和信息的整体过程进行指导, 有利于指标的逻辑分组和合成。根据前文对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构成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如下 (见表1) :

1. 目标层:

单一目标层, 即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

2. 准则层:

准则层充分反映对目标层也就是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理解, 也直接决定着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如前文所述, 土地资源承载力包括三个方面:土地资源对生活活动的承载、对生产活动的承载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土地资源承载力。因此, 准则层也应该由这三个部分构成。

3. 指标层:

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构成初步选取了19个具体的指标以较全面综合地反映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

(三) 指标的筛选

初选的指标应尽可能地全面, 但是当指标太多时, 针对准则层就可能会有重复的指标相互干扰, 这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本文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 利用Stata统计软件 (4) , 分析初选指标体系中同一准则层中表达意思接近的多个指标, 在一定的显著性上分析这些指标的相关关系。因为彼此相关的指标进入权重计算中并不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和影响力, 所以可以在一定显著性限制条件下剔除一部分明显相关的指标, 从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以避免指标冗余导致的结果失真。

筛选方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首先, 对需要检验相关性的指标使用Shapiro-Wilk方法 (5) 进行正态性检验。然后, 如果所有指标都符合正态分布, 则直接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6) 得到指标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如果有个别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 则需要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 (7) 。这两个检验皆可以在统计软件Stata中完成。最后从相关性较高的多个指标中选取一个最具有代表性和解释力的指标, 剔除剩余指标。由于篇幅所限, 本文省略具体的计算过程。最后, 将初选的19个指标筛选为11个指标, 构成最终的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见表2) 。

(四) 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不同地区的小城镇, 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不同的发展动力与模式, 也就具有各异的土地利用状态和承载能力。因此, 要制定适用于所有小城镇的标准值是不妥当也是不可能的。本文将指标标准值划分为绝对标准值和相对标准值。绝对标准值指由国家和地方统一确定, 是在大量调查国内外小城镇土地利用的演化规律、结构特点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定位我国小城镇目前所处的状态, 确定一套在中长期内的统一标准, 其优点是可以容易地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缺点是标准值的制定比较困难。相对标准值则指国家不制定统一的标准值, 而根据一定范围内城镇的平均状况而制定的指标标准, 该标准只对同范围的小城镇之间的比较有用, 而进行大范围的横向对比则较困难。因此, 本文根据以下两种方法确定评价体系指标的标准值。

1. 凡已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指标, 采用该标准规定的标准值作为绝对标准。

注:东升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为140m2/人数据来源:《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人均道路广场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参考《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中的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和构成比例计算得出 (8) (见表3) 。

人均耕地面积标准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规定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标准作为下限标准 (9) ;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标准参考地方标准《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GDPG—005》中的数值: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的15%~35%, 计算得出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标准为21.0~49.0m2/人。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标准参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数值35%作为上限标准 (9) 。森林覆盖率标准参考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生态县建设规划标准》中的数值18%作为上限标准, 农用地化肥施用强度标准参照《生态县建设规划标准》中规定的250千克/公顷作为上限标准。

2. 参考相同地域范围内的小城镇的平均值作为相对标准

数据来源:《中山市统计年鉴》

地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标准采用中山市所有镇当年的平均值作为下限控制标准值 (见表4) 。

三、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设计

在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 需要根据预警需要设定评价等级, 设计评价模型, 然后对照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进行指标打分, 再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的不同确定指标的权重, 再通过评价模型计算出东升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指数并予以可视化表达, 从而判断和评价东升镇土地资源的承载状况 (见图1) 。

(一) 评价等级的确定

根据预警的需要, 本文对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采用5等分级标准 (10) :以60分为基本标准, 60分以上表示土地资源承载力满足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60分以下则表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 具体分级如下 (见表5) 。

(二) 模型原理与评价步骤

本文采用加权求和函数法作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将各级指标的打分值乘以各自的权重, 求和得出综合评价的数值。这种方法易与现有统计系统相衔接, 且计算不太复杂, 能直接推上实际应用。因此, 计算公式为:

其中:LRCC表示土地资源承载力, Qi表示指标的打分值, Wi表示指标的权重值。

根据评价标准和计算公式, 本文设计了“箭靶模型”○11来计算和表达小城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 其原理是:用“箭靶”圆盘表示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 箭靶“得分环”距离靶心的远近来反映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的好坏, 靶心为0分, 最外环为100分。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环离靶心距离越远, 表示土地资源承载状况越好;80—100为高承载力 (绿色) , 60—79为较高承载力 (蓝色) , 40—59为中级承载力 (黄色) , 20—39为低级承载力 (橙色) , 0—19为弱承载力 (红色) (见图2) 。

评价的步骤为:1.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设定, 权重越大, 指标对应扇形的圆心角越大○12 (见图3) 。2.根据圆盘面积用圆圈标出不同的得分环, 一般画出十等份圆盘面积的圆环, 则由内向外依次是0分、10分、20分……, 最外环是100分得分环。3.对各指标进行打分, 然后根据各指标的分值在其对应扇形区域画出得分弧线○13 (见图4) 。4.最终由各指标对应的小扇形面积之和所等效成的一个圆形面积所对应的得分环即为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得分。

(三) 指标打分的方法

本文将评价指标划分为发展型指标、限制型指标和适宜型指标。发展型指标为属性值越大越好的指标;限制型指标为属性值越小越好的指标;适宜型为属性值越靠近或落在某个区间越好的指标。本文采用线性打分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1. 针对发展型指标,

当Si为控制下限指标时, S分=60, 当Si为控制上限指标时, S分=100;

如果Qi>100, 则Qi=100

2. 针对限制型指标,

当Si为控制下限指标时, S分=60, 当Si为控制上限指标时, S分=100;

如果Qi>100, 则Qi=100

3. 针对适宜型指标, 假设Si∈[a, b], 其中 (a

如果Ci

如果Ci>b,

如果a≤Ci≤b,

其中, Qi表示某指标的打分值, Si表示某指标的参考标准值, Ci表示该指标的属性值, a和b分别表示适宜型指标标准值的端值。

(四) 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各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的度量。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与否, 直接决定了整个评价的准确性。目前, 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 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赋权法, 其原始数据主要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得到, 如古林法, 德尔菲法 (Delphi) 和层次分析法 (AHP) 。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 其原始数据由各指标在被评价单位中的实际数据形成, 如离差最大化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均方差法。本文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来确定指标权重。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构造递阶层次结构、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专家意见求均值。最终得到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单排序权重以及指标的总排序权重 (见表6) 。

四、评价结果及讨论

(一) 土地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纵观东升镇十年来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情况, 总体来说呈逐步上升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从2001年的41.74上升到2005年的49.24, 再到2008年的61.19, 已经从中级承载力的黄色预警区间进入较高级承载力的蓝色预警区间 (见图6—8) 。

(二) 土地资源承载力要素评价

从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三大子系统来看, 土地资源对生活活动的承载指数从2001年的34.06逐步增加到2008年的79.38, 由低级承载状况上升到高级承载状况。这说明生活服务性用地供给的逐年递增使得其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支撑力逐年提高, 但其中居住用地的增长过快, 超过了东升镇本地居民的需求, 对土地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递增说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建设正在逐步跟上城镇化的步伐, 目前已经能满足东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人均道路广场用地得分已上升到满分, 说明东升镇的道路广场建设良好。人均公共绿地在近年突进也说明了东升镇近几年的绿化建设开展的卓有成效。

土地资源对生产活动的承载指数从2001年的6 0.5 9减少到2 0 0 8年的4 3.6 6, 由较高承载状况下降到中级承载状况, 这说明生产性用地的规模不合理以及土地生产效率不高。从生产用地规模的角度来看, 耕地和工业用地规模不合理的情况在加剧。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且远低于标准值, 说明东升镇本地的粮食已完全不能支撑本地的人口数量;人均工业用地的面积则是逐年增大, 已超过标准值, 说明工业用地规模偏大, 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土地资源。从土地生产效益的角度来看, 东升镇的地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地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保持在整个中山市的平均水平上下, 说明土地生产效益还要提高, 应在控制土地资源量的同时增加单位用地面积的投入和产出。

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承载指数从1999年的29.98增加到2008年的55.25, 由低承载状况上升到中级承载状况, 这说明东升镇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力在逐步加强。城镇生态用地规模逐年增加,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高, 但森林覆盖率极低是东升镇土地资源承载力低的一个主要瓶颈, 对于生态环境起很大支撑作用的林地在东升镇显得非常稀缺。这一方面跟东升镇本身的地理位置有关, 另一方面也是跟当地居民毁林种果以及大量工业用地征用林地有关。从土壤环境的角度, 东升镇对农用地化肥施用强度的控制情况良好, 土壤环境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

(三) 东升镇土地资源利用建议

从评价结果来看, 东升镇在今后应该严格控制居住用地和工业生产用地的规模, 保障生活服务性用地的规模, 逐步提高园林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 大力提高耕地和林地的比例。同时, 应该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和产出效益。

参考文献

[1]高吉喜.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索——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2]张林波.城市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以深圳为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9.

[3]王明涛.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数确定的离差、均方差决策方法[J].中国软科学, 1999.

[4]王书华, 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1.

[5]中国科学院综考会.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小城镇规划及相关技术标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 (修订稿) (环发 (2007) 195号文件) , 2007.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十一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实施细则 (环办 (2006) 36号文件) , 2006.

[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镇规划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百强巡展见证中小城镇市场发展 第8篇

从2013年4月6日到6月9日65天当中, 2013年度“百强巡展”系列活动 (全称“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 在环渤海区域的18个百强县市, 中部六省的20个地级市, 东北地区的4个地级市, 举办了42场车展活动, 到场观众累计197万余人次, 实现销售16566辆汽车, 52个参展品牌收获意向客户总计76108位。

相比国内一线城市中任何一个冠名“国际”的大型车展, 这样的规模和展会数据都是值得赞许的。

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执行秘书长、百强巡展系列活动秘书长兰祥家, 于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汽车二三级市场论坛”上表示:“这些年百强巡展系列活动一直在组织汽车企业到中小城市推广自己的汽车品牌, 在现场开展促销及汽车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巡展活动, 我们亲眼见证了中小城市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最早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举办全国百强汽车巡展。早在2004年, 江浙地区的城镇化就是最发达的, 也是我国城镇化起步的区域所在。2004年, 正好是我们国家汽车市场总体上处于一个周期性衰落的低谷, 但那些地区居民的收入、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消费都在迅猛增长, 汽车消费热点仍然很活跃。当时百强县市排在前列的城市的年上牌量都达到一万辆以上。经过十年的发展, 这些城市现在上牌辆达到五六万辆, 可以说这都是城镇化高速发展对汽车行业、汽车市场带来的最直观的体现。”

于2004年举办的首届“百强巡展”选择了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吴江、常熟、昆山、张家港、宜兴、桐乡、绍兴、温岭、瑞安和慈溪等10个百强县市作为首批站点, 历时32天。回忆创办初期时的情景, 兰祥家介绍说, 虽然选择的都是在百强县市排名当中靠前的经济强县, 但当时在这些城市的街道上来往的汽车并不是很多, 很多市民都是以摩托代步。那时, 经济实力最强的昆山、江阴等城市, 一年新车上牌量不足万辆, 其它百强县市年汽车新增量更是只有几千辆。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 如今在多数百强县市, 街道早已车水马龙, 甚至也开始出现以前大城市才有的堵车现象。像昆山这样的百强县市, 近几年汽车新增量均在4万辆以上。

2004年到2013年, “百强巡展”见证了我国中小城市, 也可以说是二三级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市场的变化不仅仅是汽车销售的变化, 还反映在服务及售后的变化。

兰祥家介绍说,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 在这些城市汽车4S店的数量增长的也非常迅猛。以昆山和常熟这样发达县市为例, 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在这些城市建立了4S店。从汽车消费的角度, 百强县市汽车巡展, 还有中国名城汽车巡展, 在每个展会现场都要现场促销, 从现场销量来看, 这几年也是有大幅度提升。今年跟去年相比, 站均销量增长了100多辆, 增长幅度非常大。近几年体现一个特色, 中西部地区要超过东部沿海地区的增长, 而且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汽车企业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的重视程度也更加提高了。

对汽车企业而言, 一线城市的汽车市场固然有着规模吸引力, 但最广阔市场还是二三级市场。事实上, 百强巡展不仅仅影响着二三级市场, 还影响了三四级市场, 甚至辐射到广大的乡镇、农村。这种新型汽车展会在汽车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营销平台。

从2013年4月6日到6月9日65天当中, 2013年度“百强巡展”系列活动 (全称“全国百强县市汽车巡展”)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分析 第9篇

1 中小型城镇污水特性及处理工艺特点

1.1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特点

相对于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相比, 由于中小型城镇居民人口少, 居民用水量标准低, 因此, 污水处理的总体规模较小, 一般小于10×104m3/d。此外, 受区域特性差异和季节因素的影响, 水量和水质变化大, 水质稳定性差。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在维护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相对不足。由于污水处理的规模小, 一般工程建设费和运行费用偏高。鉴于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低, 可供选择的实用技术较少。如果简单套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所采用的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 其基建费一般为1000~1200元/m3·d, 处理总成本为0.60~0.70元/m3, 许多小城镇受其经济制约而难以承受[1]。

1.2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技术选择原则

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上述特点, 决定了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必须要遵循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简便的经济适用型工艺, 满足既要建得起, 更要用得起的要求。

而工艺往往又决定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投资和运行费用, 也影响了污水处理的运行稳定性, 因此, 处理工艺的选择至关重要。总得来说, 选择适合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艺应该要满足:处理效果好, 具有较强的适应冲击负荷的能力[2], 工程投资低、运行成本低、易操作、易维护、易管理、成熟可靠的处理技术。

2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应用分析

目前, 国内许多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选用的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等等工艺处理污水, 但这些工艺水平相对于落后、资金缺乏的中小城镇来说, 难以大范围推广。结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特征, 提出以下几种处理工艺。

2.1 水解-改进SBR工艺分析

水解-改进SBR工艺是由中科院发明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该工艺选择水解池代替了传统的污水处理中的初沉池, 实践也表明, 水解池的选择对于各类有机物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也降低了后继构筑物的负荷, 此外, 经过水解池处理后, 原水中的生化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污水有机物的理化性和数量都发生较大变化, 便于后期的好氧处理。此外, 水解池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较高, 缩短了后继构筑物中的污水停留时间, 降低能耗, 达到了降低投资成本, 节约能耗的良好效果。水解—改进SBR工艺在结构布局中相对较为紧凑, 节约了占地面积, 运行稳定, 工艺结构中的各功能划分清晰, 自动化程度高, 便于操作管理, 适合在中小城镇中推广使用。

2.2 UNITANK工艺

UNITANK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的改进所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UNITANK工艺作为SBR改良型工艺, 吸收其工艺的优点, 实现了污水连续式生化处理和间歇式生化处理的有机结合。UNITANK工艺中, 系统的主体被分为左、中、右三个反应池单元, 各单元之间水力相通, 每一个单元中设有一个曝气系统。污水进入到其中任一个单元, 其他两个单元作为曝气时, 其中一个池用来沉淀。UNITANK工艺是在SBR工艺基础上的改良型, 实现了一体化活性污泥法, 省去了单独修建沉淀池, 节省了前期投资费用和后期的运行费用。UNITANK工艺采用的是自动控制系统, 减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和管理。三个单元中的采用渠道配水, 实现了在恒水位下的交替运行, 减少了管道、闸门等设备的数量, 也减少了水头损失, 降低工艺运行成本。UNITANK工艺集科学性、实用性和经济性为一体, 该工艺特点具有占地面积少, 单位面积比传统氧化沟工艺高25%~80%, 布置紧凑, 实现污水排放后的回用或就地排放, 节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但由于池形限制, 在应用中除磷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进。但, 随着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快速发展, UNITANK工艺必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诸暨污水处理厂选择在工艺运行方式、增加内回流、加装填料等方面进行了改良, 改良后的UNITANK工艺提高了系统运行的脱氮除磷能力, 增加了污泥内回流系统, 提升了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2.3 生态处理工艺

生态塘污水处理系统在国内外应用广泛, 美国用于生态塘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超过了万座, 德国和法国也分别有3000多座和2000多座生态塘处理系统, 它们或单独使用, 或与其他处理设施组合应用。在我国, 独特的中小城镇地理环境优势, 可以使其能够充分应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以及中小城镇附近的废地、荒地、低洼塘和滩涂等, 因地制宜地把城镇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和利用起来, 通过生态系统,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实现了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符合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适宜中小城镇的生态处理工艺有生态塘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蚯蚓生态滤池等等。有研究表明, 蚯蚓生态滤池的CODcr去除率达83%~88%, BOD5去除率高达91%~95%, SS去除率为85%~92%, 经蚯蚓生态滤池处理后, 污泥产率要远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 固体废物少, 可以节省剩余污泥处理费用, 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少、产泥率低等优势。

2.4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是对现有传统型A2/O工艺及其各种变型工艺的优势系统集成优化后, 在完善泥龄、厌氧/缺氧/好氧段的比例、回流比、溶解氧、碳源等五个因子可调的A2O工艺基础上, 实现在一个系统中实现脱氮除磷的效果。与传统的A2O工艺相比 (见表1) ,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则增加了缺氧池, 提高了反硝化菌活性, 增加内回流比, 提高脱氮能力, 在低溶解氧状态下, 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 较好地解决了泥龄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悬挂链式改良型A2/O工艺充氧效率高, 运行管理简便, 也便于日常维护管理, 悬挂链曝气装置对池体要求低, 可以采用碾压土坝砌石结构, 对地形的适应性较强。此外, 由于维持低溶解氧状态, 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目前在唐海县污水处理厂、平度市污水处理厂以及滦平县污水处理厂等采用了此种工艺, 实际运行效果十分理想。

3 结语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不能一味的照搬大城市的污水处理工艺, 而应选择符合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自身实际, 选择高效、经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上述所介绍的几中工艺在实际运行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摘要:根据对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工程特点以及污水处理工艺选择应坚持的原则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适宜中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水解-改进SBR、UNITANK、生态处理和悬挂链式改良型A2/O等四种工艺, 便于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推广。

关键词:污水处理工艺,中小城镇,生态环保

参考文献

[1]马金, 刘斌, 张晓健.复合水解池生物滤池在处理小城镇污水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 2004, 30 (3) :19-21.

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第10篇

一、背景——为什么研究

(一) 小城镇城市化趋势

1. 城市化

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逐步影响的过程, 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是人口集中的过程, 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逐渐增加的过程。城市化模式有三种:小城镇模式、中小城市发展模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是研究小城镇发展策略的前提条件之一。

2. 小城镇城市化模式

小城镇城市化模式主要是指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目前我国小城镇城市化模式约有两种, 一种是以苏南、温州小城镇为代表的自下而上的农村工业化推进了小城镇城市化的进程;另一种是通过外界触媒因子——外部资本驱动带来的触媒效应式的城市化。由于大连相对于周边地区的极强中心, 使得大连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都属于第二种小城镇城市化模式。其中, 位于旅顺口区的龙王塘街道极具代表性。明确小城镇城市化模式类型是研究其发展策略的前提条件之二。

(二) 小城镇城市化动力不足

1. 基础动力薄弱

小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土地农转非的问题。据统计, 全国每年约有17.03万公顷的耕地转变为非农利用。这样的情况导致两方面结果:一方面, 农作物产量减少, 质量降低;另一方面, 土地资源大幅度减少。农业是关系国家民生的基础, 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农业、农地资源的薄弱无法为小城镇进一步城市化提供后续动力。

2. 主要动力受限

根据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来看, 工业化是一条快速、便捷的城市化道路。因此, 小城镇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可能就是工业。但是, 小城镇的快速城市化或者说工业化引发了不可逆的生态问题。一些小城镇原本优美的生态环境如《桃花源记》中所描写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在城市化进程中荡然无存。另外, 第三产业的兴起也可能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 第三产业的蓬勃与人口数量有莫大的关系。小城镇的人口流失严重, 难以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 作为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受到小城镇条件先天不足的限制。

二、发展瓶颈——面临什么问题

(一) 发展概况

1. 项目简介

龙王塘街道位于旅顺区南部 (见图1) , 原为龙王塘镇, 从旅顺口区全面城市化后撤镇建街道。行政范围内面积80.36平方公里, 紧邻黄海, 对外交通主要依赖于旅顺南路。

2003年开始, 大连迈开了“大大连——西拓北进”的城市建设步伐, 完成了大连西部地区总体规划。旅顺口区位于大连西部末端, 其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加上烟台至大连火车轮渡和连通旅顺与东北其他城市的土羊高速公路的开通, 以及旅顺口区的全面开放, 旅顺由原来大连市的“后花园”逐渐向“绿色前厅”转变。龙王塘街道是从大连市区至旅顺口区的必经之路, 大连西拓北进的步伐给龙王塘街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机遇。

2. 项目定位

对于龙王塘街道发展定位要从以下两方面去理解。

一方面, 龙王塘街道虽然撤镇建街道, 但由于其位于旅顺南路风景旅游区, 处于联系大连市区和旅顺城区的农村地带, 其独立的规模决定其发展模式仍是小城镇模式, 面临的发展瓶颈仍属于小城镇发展问题。

另一方面, 龙王塘街道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在旅顺口区众多街道中具有代表性。这是因为:首先, 龙王塘街道通过水产品养殖、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是富甲一方的辽南重镇, 是旅顺口区各乡镇名副其实的“龙头”;其次, 龙王塘街道具备城市化过程中旅顺各乡镇所具有的共性特征, 如“大量用地被用来进行园区和房地产开发建设使自身可支配土地急剧减少”, “失地农民被集中安置”, “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 龙王塘街道如果能利用自身特色资源, 在产业与经济发展方面, 探索出一套有效的发展模式, 将对其它辽南小城镇及旅顺口区周边乡镇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种发展模式将影响到大连城市西拓步伐和旅顺口区的发展。

(二) 发展瓶颈

小城镇城市化动力不足问题在龙王塘街道体现在其面临的发展瓶颈, 具体有以下两点:

1. 原有支柱产业发展瓶颈

过去, 龙王塘街道倚仗海滨资源发展渔业、水产养殖业等, 经济水平在旅顺区各街道中名列前茅 (见图2) 。但由于其粗放型经济的本质, 对海洋环境破坏很严重, 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如龙王塘第八养殖厂, 年排放废水量2000吨, 并排有污染元素COD。因此, 国家对龙王塘渔业、水产养殖业有了明确的规定, 并限制其扩张。

2. 大型工业项目引入难

由于对城市化认识不足、对发展内涵理解狭隘等原因, 旅顺各乡镇仍然停留在“村村冒烟、村村建工业园区”的状态。各类工业园区层出不穷, 用地被大量占用, 山体、滩涂等自然资源受到大量破坏。各乡镇仍然没有脱离过去“无工不富”的框框, 发展单一工业的模式, 依旧靠地吃饭, 只不过农作物变成了工厂。“建工厂跟种玉米一样”的低附加值高消耗的产业模式, 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龙王塘街道地处滨海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 生态环境敏感。因此, 在龙王塘街道城市化的过程中, 对大型工业项目的引进有了限制。

三、动力机制——是什么——认清外部机遇, 有效利用

(一) 政策驱动——大学城项目落户

大学城项目位于龙王塘街道盐厂新村 (见图3) , 占地25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 包括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学院 (见图4) 。

普遍意义上说, 大学城的建设不仅会促进高校本身的学科调整, 带动高教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必将对教育范围以外的地区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达到“以校兴城, 以城促校, 校城相融”的目的。

1. 直观效益

大学城项目的建设, 给龙王塘街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自身运行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使村民在海上作业受到限制后, 能找到第二份职业。

最直观的经济效益莫过于学生带来的消费市场。大学城范围内势必形成以学生为主要消费对象、以村民为经营主体的餐饮、商业街等。

2. 潜在效益

大学城的建设必然导致大学城周边产业集聚现象。比如同济, 由于其建筑及相关专业在全国范围内的领头地位, 吸引了以建筑学、城市规划以及土木工程为核心的知识型产业集群分布在同济大学周边的赤峰路。其中包括教师工作室、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各种小型设计单位等, 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建筑设计群落。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设计企业成为该区域的绝对产业主体, 该设计街因此被称为“建筑界的好莱坞”。

因此, 龙王街道未来必定出现围绕大学城的产业集聚, 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并由此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未来在大学城周边就业、生活。这些人又必定会直接带动高科技产业、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进一步引导龙王塘街道城市化、完善龙王塘街道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优化。

(二) 资本驱动——软件园二期工程引入

大连软件园一期项目坐落于大连市星海湾, 在经营的8年间, 成为第一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示范区。为了顺应全球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势, 2003年大连市政府正式启动了以大连软件园 (又称黄泥川软件园) 二期工程为核心, 目前国内规划面积最大的软件产业专业发展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 (见图5) 。大连软件园二期工程沿旅顺南路绵延10公里, 规划占地8.74平方公里, 可开发建筑面积400万平米, 总投资150亿元, 位于龙王塘街道黄泥川村 (见图6) 。

大学城项目的成功启动, 为发展软件园二期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保证了与周围科技院校的发展在时空上的同步进行。

1. 直观效益

软件园项目为大连市的经济总量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估计, 软件信息服务未来将成为大连市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软件园二期的建设也为龙王塘街道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未来还将与龙王塘街道产业组织进行协调, 对龙王塘街道的产业升级改造, 层次结构完善做出贡献。

2. 潜在效益

由于软件园二期离大连市主城区较远, 自身具备较完善的服务设施体系。具体用地除了必有的软件研发和生产用地、管理服务和中心配套用地、教育培训用地外, 还包括了旅游度假、居住等, 甚至包括俱乐部及海滨别墅 (见图7) 。这是因为, 据斯坦福大学研究硅谷精神的专家认为“高新科技园区除了为企业具有高素质和高流动性的员工提供开放的经营环境、专业化的商业基础生活设施、确保他们高效率的工作外, 还应给他们提供比城市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广阔的生活休闲环境”。以上的要求必然会为龙王塘地区带来高端的消费需求。

四、应对策略——怎么做——整合现有资源, 承载外力

(一) 扩大土地储备, 增强基础动力

大学城和软件园二期项目所带来的潜在效益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慢慢显现, 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及要求也是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慢慢显现。但是, 由于龙王塘街道位于旅顺南路风景旅游区, 交通便利, 在大连市西部地区总体规划的影响下, 2005年左右, 龙王塘街道就出让了大量土地投入市场。再加上龙王塘街道虽然用地总面积达80.36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山体、水域面积大, 可建设用地只占9.1% (见表1) , 导致龙王塘土地储备紧张。

土地资源是小城镇城市化的重要资本之一, 过早的土地出让, 使龙王塘失去了土地储备能力, 在进一步的城市化中失去了应变能力。因此, 把握住目前仅存不多的土地资源, 是增强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应变能力的跟本。

(二) 挖掘旅游资源, 发挥主要动力

由于工业项目受限, 龙王塘实现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应该是与旅游业及其相关的第三产业。顺应大学城和软件园二期项目所带来的高端消费需求所提出的要求, 龙王塘街道应挖掘旅游资源, 发挥其主要作用。

1. 现状问题

旅顺南部丰富的“北中国海”滨海景观是未来旅顺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龙王塘街道中心正是体现这种旅游资源最佳的地点。但是, 现状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一点:前些年建立的一些粗放型的旅游设施——水上人间, 一时间成为大连人及外地游客的去处, 但由于其定位不准、管理不善等原因, 目前也成为比较萧条的场所;塔河湾海滨浴场也由于大连市滨海旅游季节性太强而导致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闲置。位于街道中心旁的龙王塘樱花园, 虽然从规模、品种上在全国都赫赫有名, 但是樱花的短花期性决定了其一年中只有几天至几周才能带来人流。只有新修的衡山寺香火较旺, 成为新的旅游观光场所。

从旅游类型来看, 龙王塘街道现状的旅游模式可以总结成“一日游”模式:游客包括大连本地人和外地游客, 一般早上从大连出发, 准备好一天食物, 到龙王塘游玩一天, 不在龙王塘消费, 不在龙王塘逗留, 不为龙王塘带来经济效益。

2. 解决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龙王塘街道要发展旅游,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客流留在龙王塘, 并引导其消费。未来若能对目前已拥有的水上人间项目进行改善, 对已有的塔河湾浴场进行扩建, 并发挥龙王塘渔港被列为国家一级渔港的有利条件, 建立海景度假别墅, 在海景旅游方面能充分挖掘其潜力。

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农家乐”旅游项目目前在龙王塘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例如在大石洞开发建设的“农家乐”大樱桃自采园, 深受游客欢迎。2006年, 旅游餐饮业收入达到59018万元。但是, 几间干净农舍, 贴饼子、蒸窝头、插秧、摘水果蔬菜对游人的吸引力是暂时的, 是低层次的。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必须在挖掘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文化内涵, 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促成规模档次的提高, 形成整体优势, 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农家乐旅游的市场潜力巨大, 加强宣传, 有针对性地打广告, 提高农家乐旅游的服务档次和知名度, 促进农家乐的健康长远发展。

另外, 龙王塘街道范围内山体资源丰富, 形成了几条有山有水的沟壑 (见图8) , 未来可期望成为旅游项目重点开发建设的地点。在此地设立度假别墅和可住宿的农家乐客舍, 将人留在龙王塘, 也就是将消费留在了龙王塘。未来的龙王塘街道, 背山面海, 种灵毓秀 (见图9、图10) 。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 龙王塘街道的发展要从认清外部机遇以利用, 自身资源挖掘以承载两方面入手, 解决其城市化动力问题。

龙王塘街道面临的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可能正是全国千千万个小城镇所面临的。在我国目前大学城及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热潮中, 它所能借用的外部力量同时也可能是全国千千万个小城镇所能借用的。希望全国千千万个小城镇能够学习龙王塘街道经验, 把握外界良机, 整合自有资源, 顺利完成城市化, 并且探索出符合自身地域特点的特色城市化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彦, 王鹏.在发展中求创新——《大连城镇体系规划》的几点启示研究[A].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辽宁振兴规划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

[2]周建春.小城镇土地制度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3]蒋以凌.以校兴城, 以城促校, 校城相融——福州地区大学城区域总体规划构思[J].福建建筑, 2002.

[4]虞大鹏, 陈秉钊.知识型产业集聚中的社会资本作用研究——以同济大学周边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3, (3) .

[5]刘敏.论科技工业园区的新发展——兼论我国软件园规划建设实践[D].北京:清华大学, 2001.

[6]刘立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城市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 2003.

[7]方创琳, 黄金川.高新科技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生态调控[J].地理学报, 2003, (5) .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第11篇

规范民间金融,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1、民间金融的现状分析。民间金融是指游离于经国家职权机关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之外的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金筹集活动。在谈到民间金融时,很多人会将其等同于民间借贷。事实上,民间借贷只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民间借贷和其它的很多信用方式构成了民间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结构。现阶段存在的民间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民间借贷、合会、集资、典当业、互助会、储蓄会、各种信贷代理机构、代办人等等。在这些形式中有不少活动是存在于地下钱庄的交易中,又称“地下经济”(underground economy)或“影子经济”(shadow economy),尤其是浙江的义乌、永康、乐清、温岭等地,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资金规模和组织化程度的“地下货币市场”。

民间金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利率明显高于合法的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二是资金的取得方式十分简单;三是信用保证依赖于资金需求双方的诚实守信;四是融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因此,民间金融隐藏着极高的风险。既然如此,为什么还存在如此活跃的“地下货币市场”呢?“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市场活动的产生是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所导致的,它的内在经济驱动力就是资金供求矛盾。中国目前民间资本存量已突破11万亿元,民间闲散资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投资欲望欠缺;而中小企业却面临筹资无门的局面,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就形成了这种资本供求的“剪刀差”。

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民间也就自发形成了规避当局对正规经济的管制或过高交易费的一种交易形式———“地下经济”。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民间金融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小企业普遍性的选择。作为市场的自然选择结果,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民间金融已作为一种既成事实在中小企业融资中以半公开、半地下的方式运行着。尽管民间金融的利率较高,中小企业必须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但从资金的可获得性方面来考虑,不能及时获得资金的隐性成本和等特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因此,民间金融也就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民间金融如此活跃,但借贷双方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约束力一直是民间金融发展的一块硬伤。非正规金融常常是金融创新的源泉,扼杀非正规金融,很可能产生扼杀新经济活动的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民间金融市场自有其“土生土长”的融资方式,不能一味采取“关门政策”,必须区别对待,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将地下金融“托出”地面,用以发展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要从规范民间金融入手,应通过制度创新、金融创新,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充分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这除了因为他们的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提供融资外,主要是因为中小融资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有用信息上的优势。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我国在这方面也作了努力:2003年6月推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方案;民生银行则在规范民间借贷方面作出了新尝试:大力推广一项名为“个人委托贷款”的新兴业务,为民间借贷双方充当“红娘”的角色。根据国内外的经验,我们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它必须包括独立于政府的中小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只有如此才能促进竞争,使中小金融机构有动力去接近中小企业,并最终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健的合作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其次,这些金融体系中可以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合作性金融机构,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这种机构建立源于“共同监督”假说(peer monitoring),在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情况下,也就不能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为了大家共同的利益,合作组织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再次,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体系,包括向企业直接提供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比如,中小企业基金组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后,我们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同时,还要协调好它与其它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以使整个金融体系协调发展,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另外,中小金融机构并不能单枪匹马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小企业的发展及作用的发挥,还要有健全的辅助体系。

建立辅助体系,支持中小金融机构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要有法律和信用保障。要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确保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有稳定的法律环境;同时,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制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注重从法律层面上为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提供保障。对其它国家中小企业立法的研究发现:无论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单独立法、以日韩为代表的系统立法,还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分散立法,都有一系列的法律制度。而且现有的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通则》限制严格,把众多的中小企业拒之于门外,根本不适合用来规范中小金融机构。因此,建议:一是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小企业法》;二是加紧制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法》。

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融资的基础。中小企业信用严重缺失,又没有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败血症”。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但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还要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在制度方面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在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下,中小企业向贷款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同时就可以向地方信用担保机构提出担保申请,在有担保条件下达成贷款和担保协议。

在担保体系下,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项目进行考察、评估,之后即可与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协议。中小企业如果没有合适的抵押或担保物,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签订贷款协议后,会与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签订担保契约,中小企业按规定向担保机构支付贷款额一定比例的担保费。若到期企业不能履行还款承诺,则担保机构向金融机构还款,担保机构的损失则通过购买保险获得赔偿,而中小企业最终还款后,保险公司付给金融机构的资金要被收回。

中小金融机构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与大银行相比,对中小企业有较高的渗透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能弥补国有大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的结构缺陷,能使金融机构的构成与实体经济更好地对应。中小金融机构是建立真正现代金融结构的中坚力量,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评价指标研究 第12篇

1950年以来,我国死亡超过50人的地震75% 以上分布在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镇,如新疆乌恰县和四川小金县在1985年和1989年发生7. 4级和6. 6级地震后,又在1990年和2008年发生6. 4级地震和8. 0级地震。本文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恰当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对某特定中小城镇进行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评价,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政策和措施,可以增强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

1评价指标的确定

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评价指标是以防震减灾管理体系[1]为评价对象建立相关指标集,从而根据一定的评价模型对管理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与描述。本文选取9个一级评价指标及其子指标。 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如表1[2,3]。

2评价指标相对权重的确定

在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构建中,确定了评价指标内容,此时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对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这个总目标的贡献程度,即确定指标的权重值。由于基础资料难以取得,客观依据较少,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

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差别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人们的观念意识等有关,应通过咨询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如地震行业、科研院所或大学专家学者等进行问卷调查,来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熊立、王国华在文献[4]中介绍了处理专家判断主观性的群决策方法,通过引入间接判断信息来建立方程组确定一组权向量,并构建标准权向量,通过两组向量的一致程度来确定专家Ek在对象i和j判断上的一致程度 σ( k),其值越大,说明这位专家判断一致程度越高。专家Ek的个体相对可信度γ( k)可由一致程度 σ( k)得到:式中,m表示共调查了m位专家。本文采用该方法以本次问卷调查各专家的四阶判断矩阵B9为例,确定了各专家的可信度,运用特征值法输入MATLAB软件中,经运算并归一化后得到m位专家确定的某指标i的权重依次为Ri1,Ri2 ,…,Rim,而各位专家相对可信度依次为 γ( 1),γ( 2),…,γ( m),则该指标综合权重值如:计算结果如表2 ~4。

表2结果显示,相对于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的9个一级指标中,B2、B1、B4、B3、B5排在前五位,结合表1和表3可知,对于大多数中小城镇而言,其防震减灾管理的重点防震减灾计划、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能力、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保证等方面。其中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的重点是制定和执行防震减灾管理制度、建设规划管理和落实抗震法律法规。

3应用实例

宁强县地界三省,为“5·12”汶川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宁强县因四川余震导致死亡9人,受伤1061人,房屋倒塌5035户13582间。2008年5月27日又发生5. 7级强余震,致27人受伤,房屋倒塌207户860间。

3.1建立评价集及模糊隶属度矩阵

本文以上述灾区为例,将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分为强、一般、差和很差四个等级,通过咨询相关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公众,如当地政府、企业人员和宁强县广大人民群众等,评价其防震减灾管理能力。本文共计发出问卷61份,实际回收50份,回收率82. 0% ,统计结果见表4。依据评价集统计其频率得出隶属估计值,建立模糊隶属度矩阵见表5。

3.2综合评价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最大隶属原则,选取最大值0. 4074作为评价结果,其对应的模糊评价值是“3”。同理得出Y2, Y3,… Y9及相应的评价值,形成模糊判断矩阵R。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利用最大隶属原则,选取最大值0. 3832作为评价结果,其对应的模糊评价值是“3”,陕西宁强县县城的防震减灾管理能力“一般”。

3.3评价分析

从评价结果来看,作为对陕西宁强县防震减灾管理能力影响较大的前五位指标,对应的模糊评价值“3”隶属度远大于其他评价值的隶属度,这是综合评价结果为“一般”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各个一级指标得表6。

1) 由表6可知,当地防震减灾管理工作“重救轻防”倾向明显。B2、B1、B4权重值很高而评价值不高,表明防震减灾计划B2、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能力B1、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B4处于薄弱状态且提升空间较大,因此这三项是防震减灾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分析各子指标,防震减灾计划B2指标中,仅地方政府制定的防震减灾规划B21与社区防震减灾计划B25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显示重点是加强这两项。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能力B1指标中,仅建设规划管理B12与落实抗震法律法规B15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显示这两项比较薄弱。 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B4指标中,仅抗震设防要求的落实能力B41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显示重点是落实抗震设防要求。

2) B8、B9评价值较高而权重值很低,表明震灾应急救援服务B8、震后防震减灾服务B9方面比较重视,但不是重点。进一步分析其子指标,灾时指挥B81和灾民救助B82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可见这两项是重点。震后防震减灾服务B9指标中,生命线安全性评估和处置B93和地震遗址遗迹和文物保护B94权重值低而评价值高。这两点虽做得较好,但并不起作用。而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B91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和处置B92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显示应重视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和建筑物安全性鉴定和处置。

3) 地震应急救援组织B6评价值很高而权重低,与当地救援力量薄弱的现状不符。进一步分析其子指标,地震应急救援组织B6指标中,专业救援队伍建设B61与志愿者队伍建设B62权重值与评价值均一般,可能是被调查者将外界救援力量混为了当地应急救援力量。

4) B3、B5权重值与评价值均一般,表明在地震监测预报与预警能力B3和防震教育培训和基层震灾预防B5方面处置恰当。防震教育培训和基层震灾预防B5指标中,民众参与防震减灾事务的程度B53及宣传和普及地震应急知识B51权重值高而评价值低,显示提高民众参与防震减灾事务的程度和宣传普及地震应急知识还有待加强。

4对策和建议

1) 按地震应急预案综合协调、统一指挥

防震减灾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制定防震减灾计划,预案的切实可行可保证灾害处理的顺利有效,依据可靠的地震信息完善地方政府与社区的防灾计划,增强应急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最大限度地调用和整合社会各界分散的救援力量和资源,同时注重上下级预案及与应急法律、法规的协调性,注意部门交叉及盲区,明确应急处置措施的细节、并制度化演练,真正做到群防群治。

2) 科学规划、合理选址

当地政府应以合理的减灾策略为指导进行减灾规划,通过选址的合理化及控制重点保障点建设,以避灾代替防灾。如1996年丽江地震中通过安排足够的避震疏散空间,优化生命线设施布局的抗震防灾规划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6]。

3) 建立行政问责制度

法制建设是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保障, 也是有效的行为规范。当地政府应制定地方防震减灾法律实施配套条例办法,规定地方政府的行政应急职权,明确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抗震设防、紧急救援、恢复重建等减灾工作中的义务和责任。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并进行执法监督,杜绝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现象。

4) 提高房屋建设质量

落实建筑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途径[7]。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地震重点监视区指明其设防目标,并考虑中小城镇的特点界定该地区抗震设防要求,对工程结构严格按此进行抗震设计。 同时增强对建设工程安全性( 抗震设防要求等) 的监管,使城镇区域内各层次的建设工程纳入到基本建设程序,将建筑物按其重要性对设防等级进行分类,对重点建筑和公共建筑逐步强制推行抗震设防要求,居民自建房屋考虑简单易行的基本抗震技术措施。

5) 加快当地应急救援组织建设

地方政府应加强基层单位、社区的应急救援系统建设,设置运行畅顺的参与机制,建立长效志愿者服务机制,并设立专业化机构、培养应急管理人才与配备专业化队伍。

6) 统筹推进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建设相结合。要从宏观上考虑灾后重建的布局、规划编制等,避免重复及盲目建设。

5结论

确定了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评价指标及其相对权重,找出了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重点指标是制定防震减灾计划、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及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保证等,

并通过评价模型的应用实例,得到了目前大多数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一般”,重救轻防及薄弱环节在于制定地方政府和社区防震减灾计划、 建设规划管理和落实抗震法律法规及抗震设防要求等,完善地方政府和社区等防震减灾计划、科学规划并合理选址、制定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等将改善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体系的运行,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最终实现防震减灾管理目标。

摘要:依据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体系,构建了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找出重点评价指标是制定防震减灾计划、行政监管与法律保障及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性能保证等,并给出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某特定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能力进行模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揭示,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地方政府和社区防震减灾计划、建设规划管理和落实抗震法律法规及抗震设防要求等,最后给出了完善地方政府和社区等防震减灾计划、科学规划并合理选址、制定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的地方配套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等对策和建议。评价模型的推广应用将促进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系统化,提高中小城镇防震减灾管理的效率。

上一篇: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措施下一篇:玉米栽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