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设备使用率

2024-08-09

提高设备使用率(精选12篇)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1篇

1.1 医疗设备由院方无偿投资的弊端

医疗设备由院方无偿投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 各科室需要设备就向医院申请, 投入完全是医院的。在设备的购置、使用、管理中, 因为设备是医院无偿投资, 各科室对设备利用率的高低、投资效益如何以及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考虑甚少, 而有些科室却相对出现了设备短缺, 影响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还因为新设备运行和维修开支小, 因此修旧的就不如要钱买新的, 买来新的便把尚可修好利用的放置不修, 拖几年报废了之。一方面是经费短缺, 另一方面又造成新一轮的浪费。医院业绩考核时, 只看工作成绩, 不讲求经济效益和成本, 单纯地采用评比、通报批评等行政手段, 对提高设备使用率收效甚微。占有设备资源, 但不负经济责任, 导致了多要多占设备及设备利用率不高, 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1.2 医疗设备管理引入折旧费用后的新情况

为了避免医疗设备由院方无偿投资所引发的种种弊端,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 我院充分认识到了经济杠杆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且无可代替的平衡和调节作用, 制定了一套严密科学和行之有效的折旧物耗管理体系。新的管理体系通过引入物耗和折旧的概念, 将设备的采购和维护费用间接的转嫁到科室头上, 与各科室的奖金直接挂钩, 通过经济杠杆, 让各科室自觉自愿的优化设备资源配置, 延长设备寿命, 从而达到提高设备使用率, 提高设备投资效益的最终目的。

但是, 由于医疗仪器的特殊型, 以经济杠杆为中心的折旧管理体系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其中之一表现为, 一些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并不高, 但是却又是必备的, 这就导致科室必须购置这些仪器设备, 但是却又无法收回经济成本。这对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 是因为医疗卫生事业终究是要治病救人的, 它不是企业, 不能仅仅只考虑经济成本。

1.3 开展医疗设备调剂工作的必要性

医疗设备由院方无偿投资的计划体制行不通, 而经济杠杆无法完全解决医疗设备中的非经济因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医院内部开展医疗设备调剂工作就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

2 医疗设备调剂工作的原则和方案设计

2.1 医疗设备调剂工作的概念和原则

医疗设备调剂是指在本院范围内通过租赁的形式, 将一部分医疗设备供给需要的科室有偿使用, 以达到既满足临床科室需要, 又提高全院医疗设备使用率的目的。医疗设备调剂工作既兼顾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坚持了设备有偿使用的原则, 又在科室间盘活了一些空闲设备, 解决了经济杠杆不能解决的问题。

需要开展调剂工作的设备应当符合以下两个特征, 一是使用率不高, 至少不需要长期全天开工, 否则不如直接给科室配一台, 无需调剂租赁;二是医疗工作必须的专门仪器设备, 这类设备一些是相关标准约束必须配备的, 另一些虽暂时没有强制规定, 却是临床不可缺少的。

在工作的第一阶段, 我们将主要关注一些医院需求面广量大的仪器设备, 边做边看边改进, 逐渐完善工作方法和制度。通过讨论和听取科室意见, 我们决定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心电监护、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四大类设备上。

2.2 医疗设备调剂工作的方案设计

2.2.1 成立调剂室

设备处设立调剂室, 所有调剂设备的产权一律归调剂室所有, 医疗设备由设备处统一管理。按医院现行规定, 根据全院科室需要编制设备购置、调拨计划, 经过平衡汇总后, 由院领导审批, 然后按计划招标购置、调拨。

2.2.2 制定租金收取的办法

租金的经济杠杆作用把租赁双方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科室由过去的注重实物管理变为重视设备的投资效益;各单位则由追求“小而全”的设备结构改为重视成本核算, 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制定合理的租金收取办法是促进设备租赁工作延伸发展的润滑剂。

租金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

租金=固定资产基本折旧费+大修理费+管理费

其中:固定资产基本折旧费按医院现行的规定提取, 大修理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 (每年) 提取, 管理费暂按固定资产原值的5% (每年) 提取。然后平摊按每天计算。

租金从租赁之日起收取, 到设备退回验收交接完终止, 依租赁单据按天计算、租金并按月结算。租赁设备用完退回进行验收, 对丢失和非正常损坏的零部件, 按价赔偿, 核心部件视情节按原值的10%~150%罚款。

在实行租赁前, 对新设备价格登记、调拨旧设备价值评估, 租金核算进行科学化管理。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及完损状况对租金实行动态管理。

本着以租养租的原则, 收取的租金主要用于设备的大修、改造、配套、更新等, 设有医院内专门资金帐本、专款专用, 对促进租赁工作顺利发展提供条件。

2.2.3 组织和人员管理

拟由设备处筹建调剂室,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 由设备处、纪检、医务等部门组成的医疗器械管理小组实施相关管理。具体日常工作由设备处负责, 设立以兼职人员为主 (视工作量定) 的人员配置, 完成设备发放、回收以及相应验收、维修、计量、核算等工作, 并报有关部门按月结算。实施设备租赁, 促使各单位重视设备现场管理, 增强设备管理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加强对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维修保养。一方面各临床单位设立一名设备管理员, 负责办理设备的租赁手续 (须负责人签字) , 以租赁单为依据, 严格按规定使用设备;另一方面建立调剂室设备台账, 做到账、卡、物相符, 并把每月的租金分解到具体核算单位, 为全成本核算成本提供可靠依据。

2.3 对第一阶段工作的其他具体设计

如前所述, 我们第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心电监护、输液泵、注射泵、呼吸机四大类设备上。这其中, 心电监护、输液泵、注射泵因体积小, 易于养护, 空闲时预备储存于设备处调剂中心;而呼吸机因为其特殊性, 平时储存于ICU, 由ICU负责保管, 设备处负责维修维护保养, 保证待用状态。

3 医疗设备调剂工作可能的发展方向初探

3.1 放弃设备所有权

医疗设备调剂工作从本质上讲, 最突破性的思维是做到了设备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开, 由调剂中心占有设备的所有权, 使用科室只有使用权。再进一步发展, 针对整个院方来说, 我们完全可以不要所有权, 只要使用权。做为医疗设备公司, 应该直接提供设备的使用权给医院, 而不是设备本身, 调剂中心这样的角色最终应该由医疗设备公司和设备处共同运作。例如, 我们开展设备试用的方式, 购买其正常市场价格耗材, 而设备产权不必归医院, 也节省了购置经费, 甚至设备的维修费用也不用医院承担。

3.2 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医疗设备的调剂工作

在一个医院内部开展的调剂工作毕竟范围有限, 应该在可能的将来促成更大规模和范围的设备调剂工作。举一例, 我院原来只有一台MR设备, 当时的平均使用率为232%, 超负荷严重, 且一旦发生故障又没有替代设备, 将严重影响医疗工作。类似问题就可以在设备调剂的框架下来解决, 通过和附近一家三甲医院签订协议, 每天留出一个时间段供我院病人使用, 同时我们也做好与兄弟医院结算、病人交通的等方面预案。

4 小结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2篇

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思考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现状,分析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措施.

作 者:王声革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资产管理处,福建泉州,362000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423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 利用率 使用效益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3篇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介入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028-02

1 前言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管理主要职能是资产采购,监督保管,资产调配,维修报废。基本上只管资产的进和出,而资产在学校中如何使用,使用效率如何,基本不闻不问。这种“管两头,中间是保管员”的方法就造成大量购入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甚至闲置不用的情况。北京联合大学学院众多,各院、各学科有重复专业和课程,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可以共享。本文探讨从“介入式”管理方法入手,利用北京联合大学的特点,由国资管理部门牵头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而国资部门本身,在介入平台管理的过程中完成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2 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拥有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而在这繁荣的背后,设备仪器使用率低下现象极为严重,加强管理意识,树立效益至上的观念迫在眉睫。

搭建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是指将大型仪器设备集中配置,专人管理,在全校范围内共同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而且对购置仪器设备也有指导作用。

据调查,北京联合大学现在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倍电子扫描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这些大型设备价格昂贵,购买数量肯定要控制。这就出现某些学院需要某种仪器,但使用率不高,没有又不行,而有些学院大量需要,但价格因素又制约了购买量的问题。

北京联合大学的优势就是联合。联大拥有14个学院,仅涉及上述仪器设备的学院和专业就有应用文理学院的生物技术和生物学系、师范学院的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学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等。这些学院和专业对上述仪器设备使用量、使用时间各不相同。如果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把上述仪器设备统一管理起来,按照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优化组合,就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3 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依托校园网,开发软件系统管理共享平台 为了保证共享平台的高效运行,应结合北京联合大学的实际状况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设计开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网络化管理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就是共享平台与仪器使用者的交流通道。

软件系统应包括信息库和服务中心两部分。信息库中应包括参加共享的每台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技术指标、功能特色、存放地点以及管理人员信息,每台仪器的操作方法、考核内容、安全操作规程等信息。信息库中还应具有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仪器的使用、维修等相关信息。服务中心包括信息查询系统、预约系统、学习系统和考核系统。使用者提出预约申请前,可以提前到网络上学习仪器的使用方法、安全操作规程,通过使用和安全考核测验后才能提出申请,预约时间,完成实验。

另外,由于现在绝大部分仪器设备都有计算机处理设备,如果将这些仪器设备的处理系统联网,使用者则可以在操作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在校园网的任何终端处理数据,这也可以极大程度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共享平台管理的“人、财、物”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带头的管理班子,统筹规划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建设,成立校级实验中心负责实施,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如果只靠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肯定远远不够。为此,可以采用培养“小先生”的办法。选拔一些在仪器操作上有专长的研究生或本科生进行培养,让他们参与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可以极大缓解人员不足的状况。

大型仪器设备运行成本高,维修保养费用昂贵。为此,学校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资助大型仪器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修保养费用。对于相应的资金缺口,在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承担校外的实验、测试等任务,取得的效益补充到平台运行经费中;或者与仪器厂家联合,筹得部分资金加以补充。

4 “介入”共享平台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介入式管理来源于“ITCM模式”,也称“介入式顾问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通过对项目信息分析,直接干预项目的相关环节,从而形成“外科手术”和“微创植入”相结合的运载形式,直接指导项目的成长与运行。

“介入”平台运行,加强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的审查论证 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的论证工作是保证这些大型仪器具有较高利用率的前提。以往的做法是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前,由学院的教授和专家组成论证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国资采购部门根据结论进入购买程序。有了共享平台,管理部门就可以根据平台发展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人员梯队情况和已有的仪器设备条件,对包括购置理由、效益预测、型号选择、安装及使用条件等进行把关,参加专家论证、讨论和交流,并充分考虑平台同类仪器的分布情况和使用效益,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追求多功能、高指标;通过“介入”管理,真正参与购买部门的决策,发挥其管理与指导相结合的管理优势,也就是成为合作伙伴,而不是旁观者。

为校内各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共享平台中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为学校各部门提供大量的信息。首先,共享平台上每台仪器的档案信息可以提供全面、完整、准确的仪器信息,为仪器的维护、维修提供线索。其次,仪器使用后,仪器使用率、使用方向、维修信息又为管理者制定平台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南。

另外,共享平台的信息还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该平台上每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都可以按照高校开放式的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课程打造,让全国、全世界的学生和所有想学习的人,可随时借助它进行学习。该网络课程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网络课程,可以和教学部门合作,将其打造成创新的网络课程。其创新主要体现在:首先是有全程高清的教学视频;其次是围绕该网络课程,搭建互动学习平台,配专人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辅导;三是开发配套学习考核系统,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以此作为上机的依据。

5 结语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高校投入越来越多。这为高校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高校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北京联合大学借助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的物质基础和人员基础,通过搭建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并采用“介入式”管理理念介入共享平台的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学校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景明.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职能转换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2]习叔钧.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7).

[3]赵凯辉,寇广孝,童玲,等.地方院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4]刘其涛,李田勋,李佩贤,等.提高高校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利用率措施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07(5).

如何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第4篇

关键词:医疗设备,使用率,临床操作维护,设备维修维护

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疗仪器设备技术和功能的日益完善和强大, 每一所医院的设备投入都是与医院的发展规模相适应的, 而每年对仪器的投入都是有限的, 如何在机器有效的寿命期间, 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的效益, 为医院及科室的发展发挥最大的功效, 这是每所医院都关心的一个问题。

1 临床部门应做好的工作

1.1 设备的安装验收及调试

设备进入医院以后, 设备的供应商会指定相关的工程师对机器进行安装及调校, 临床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安装调校会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这对机器的原理和构成及功能都会有一个概念上的理解。

1.2 设备使用的技术培训

通过合理的人员培训做到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化, 合理化, 如:设备的开机前的准备工作, 正常使用时的规范操作, 使用后的维护工作等等。尽量减少误操作或不必要的对机器的损伤。技术培训应当是一个不断的更新和成熟的过程, 通过专门的生产厂商与临床的定期培训, 不仅可加深对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的熟练程度, 还可以深入了解设备功能。通过互动的形式, 对机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修改的意见, 促进仪器的开发更适应临床工作的开展。在医院内部可通过相互的学习与交流或是学术讲座等形式, 使越来越多的人员逐渐的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并进一步熟练操作

1.3 制定设备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按照设备的使用规范详细的制定医疗设备的操作工作流程, 分步骤的进行分解说明和罗列, 尽量通俗易懂。特别是对于越来越多的进口的仪器设备, 更需要专业人员把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翻译得贴切并易于接受。对于仪器设备应设立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 可降低设备遗失的风险, 使用或是借用都要经过专门人员的同意。

1.4 加强仪器的使用记录

统计每年、每月或每周的仪器的使用情况, 可分析列表, 并与病人的信息进行相关的统计, 由此提供给相应工程师更换仪器的零部件, 进行预防性维修。

1.5 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

特别是大型医疗仪器设备需要专一的人员保管, 仪器设备的使用、借用都必须通过专人登记, 设备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必须严格查看仪器设备的性能与状况, 这样, 可以防止设备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造成不正当使用而产生故障, 以及设备无人监管的情况下造成无谓的损害, 影响机器的正常使用。

1.6 设备的质量记录

必须对设备的使用进行相应的记录, 即对设备的效益可进行跟踪, 分析何种仪器设备的可创造的效益高, 何种设备的利用率低, 进而进行分析, 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长期的质量监控不仅可提高设备的总体使用效率还可以对将来的设备规划产生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性指导。

2 设备维修部门应做好的工作

2.1 设备性能、功能的了解, 操作规范性的了解。

维修人员必须对机器的功能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此, 在设备的安装调试期间, 工程技术人员应积极配合厂方的工程师, 主动了解和学习各种维修维护要点, 虚心请教厂方工程师的安装维修经验, 参加厂商提供给操作人员的培训, 编写操作规程, 这样对今后设备维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贮备。

2.2 仪器的预防性维修

专职的设备维修人员应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 如为吸引器加油, 仪器的各元器件技术调校, 各种内镜的测漏等等。检查设备有无异常现象, 必要时进行局部的检修和调整, 维修人员应与临床操作者紧密配合, 共同的制定检查和维修计划, 预防设备的损坏。特别是对大型的设备要有一个固定的检查维修期, 制订一个完整的维修计划, 边检边修, 避免突然性的故障发生, 确保仪器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 维护和维修的技术培训学习。

在购买仪器设备时应强调供货商必须对维修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 而且要保证培训时间和达到的效果。随着医疗设备的集成化, 功能全面化, 工程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的发展, 维修人员必须通过不断学习, 交流, 促进自己的设备维修知识与技能与时代接轨, 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医院发展的工作需要, 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学习, 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及医学工程培训班的培训, 开展继续教育。科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有计划的参加专题讲座, 提高技术水平。

2.4 技术资料和恢复性软件的保存和归档

各种技术资料, 包括使用说明书, 安装图纸, 维修手册及各种技术指标;运行操作的软件、调试软件、自动检测软件及使用说明书;各种清单, 包括设备清单、零配件清单、专用工具清单等等都应该及时、完整的归档, 统一由设备处的档案室专人按一定的顺序归档及保管, 借入及借出应有完善的手续, 这对仪器的维修、维护及数据的恢复都有积极的作用。

2.5 各种零件和配件的供应, 需有一定的储备或保持供应渠道的畅通

必须对医疗仪器设备规定的备件、年需要量和存储有一个大致的预计和估算, 对于备件和维修器材的来源及供应渠道, 有时甚至备件的价格、维修响应的方式等等都应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周期性预防性更换所需要的备件。

2.6 大型仪器设备维修, 维护记录

对固定资产达一定数额的大型医疗设备, 应建立一份完整的维修、维护记录手册, 从机器的购买日起, 设备定期的检测记录, 维护记录, 配件的更换记录, 保养记录设备的故障记录, 故障的排除记录等等, 都应一一记录在案, 对今后的维修维护, 机器的效益分析都有长远的意义。

3 总结

总之, 设备要实现其价值, 要靠有效的运作和管理, 必须依靠临床科室和设备部门的共同努力, 协调工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其使用效率, 延长其使用寿命, 使设备为医院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设备使用制度1 第5篇

(一)、仪器设备的购置与验收

1、各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提出购置检测仪器设备计划,填报《仪器仪器设备购置申请》,需写出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

2、供应商评审与比选、签订仪器设备购置合同;

3、当仪器设备到货后,由主任组织验收:按装箱单和使用说明书核对仪器设备名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以及零配件、性能等是否相符齐全。若验收合格,由办公室负责进行编号、建卡、登记台帐。验收不合格,则与供应商联系返修或退货。

(二)、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1、仪器仪表的调入、分配,应有验收手续,发现短缺或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

2、各种仪器仪表要有专人管理,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其技术性能。未经管理员同意,其他人员不准使用、移动、调换、拆卸及借出仪器。

3、检测人员现场检测使用仪器设备,应根据检测任务的需求提前提出仪器设备使用计划(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原理、结构、操作步骤、使用注意事项、维护保养方法,必要时增加期间核查或功能检查作业指导书。),在仪器设备管理员处领取检定合格的仪器设备,检测人员在领取到仪器设备后,应仔细检查验收、签认,使用完后及时归还;

4、仪器使用人在用前需接受使用培训(学习“使用说明书”或接受他人操作指导等),在确保能够规范操作后方可使用。凡因违规使用、操作而导致仪器损坏者应负修理责任。

5、各种仪器仪表应分别登记造册、建卡立档。仪器档案应包括仪器说明书,验收和调试记录,仪器的各种初始参数,定期保养、维修、检定、校准以及使用情况的登记记录等。

6、精密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使用和保养维修均应严格遵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所有仪器使用者均应爱护仪器设备,轻拿轻放,切忌野蛮操作。

7、使用仪器仪表前应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及故障及时关机,作好有关记录并立即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不得隐瞒不报,私自修理。

8、经调试、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必须重新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9、仪器仪表用完,应将各部件恢复到所要求的位置,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填好使用记录,会同管理员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由管理员签字认可后,盖好防尘罩。

10、仪器仪表只准用于科室日常工作及突发事件处理,原则上不外借。凡需借用仪器者,一律填写仪器出借登记表,经科室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出借,用后立即归还,不得长期占用。出借仪器归还时,管理员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如有损坏、遗失,要按价赔偿。

11、建立仪器设备清查核对卡。由设备会计会同使用设备科室共同进行,盘点核对时发现遗失者,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办理报失报停手续,待批准后,调整帐卡,保证帐物相符。

12、仪器仪表设备由于人为原因(如不按使用条件及操作规程使用等)造成关键部件的损坏,为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当事者应及时报科室负责人,说明情况原因。

13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检测数据异常,仪器设备使用人要分析原因,如属仪器设备原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此前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如涉及到客户要及时书面通知客户,必要时对样品重新检测,出具正确的报告;

14、需要报废的仪器仪表设备,由管理员提出申请,说明原因,报科室领导批准后,报所领导审批,并登记造册,办理相应的报废手续。仪器设备报废后,其原有档案资料永久保存。

15、仪器室应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切实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如有遗失或其它事故,应及时查清原因,并报告科室领导。

16、建立维修保养卡。使用设备的科室要重视设备的保养,仪器维修人员应每月到科室巡回

检修并作检修记录,预防故障发生,医疗抢救设备应随叫随修

17、仪器管理员因工作调动或因故长期离职,必须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时,要事先通知设备科办理移交手续,由转出单位(科室)、专入单位(科室)、设备科、财务科签字,并报院领导批准后生效,作为财产凭证在“财产分户帐”上增减数量。交接完毕,移交双方及科室领导签字。

18、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和使用记录应与仪器设备放置同一试验室,便于使用和检查。

19、中心试验室主任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有权对其中心试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

20、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的位置不得随意变动,事前应征主任同意。重新安装后,应对安装位置、安装环境、安装方式进行检查,并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

21、对高速旋转、冲击、高电压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仪器设备,应有必要的隔离防范措施和警示标志。

22、设备科建立保管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的内容有:

1、仪器设备购置合同、验收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报告;

2、仪器设备检定或自检周期表、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登记表;

3、使用记录、仪器设备进出库记录;

4、仪器设备履历书(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准确度等级或不

确定度);

5、使用说明书、计量证书、校(检)验证书;

(三)、仪器设备的标识管理

1、办公室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编制仪器设备管理号,并保证所有在用仪器设备都由唯一仪器设备管理号,并在仪器上标明;

2、仪器设备管理号编号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号用X-XXX表示,X表示各专业检测室序号,XXX为3位有效数字的顺序号;

3、在用仪器设备必须进行检定或自校并做到标示明确(合格、准用、停用),以确定其状态,以防止错用。标志内容包括:仪器型号、编号、检定(自效)日期、下次检定日期和管理员;

4、每台仪器设备均加以唯一性标识,如仪器设备编号、状态标签<红牌.黄牌.绿牌>。三种标志应用范围如下:

(1)、合格证<绿色>:凡计量检定(包括自检)合格者;无法检定,经对比或鉴定适用者;

(2)、准用证<黄色>:不必检定,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计算机、打印机);多功能检测仪器设备,某些功能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计量检定合格者;检测仪器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降级使用者。

(3)、停用证<红色>:检测仪器设备损坏者;检测仪器设备经计量不合格者;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检测仪器设备超过检定、校验周期者。

(四)、仪器设备维护

1、对经常流动的检测仪器设备在搬运、贮存期间,应加以防护,应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管理规定,避免受到颠簸、碰撞、跌落,防止损坏或丢失。如遇意外或丢失,应予以说明,并追查其责任人的责任;

2、检测仪器设备应按不同的状态摆放整齐,对有缺陷或有怀疑的仪器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贴停用证标志,隔离存放,做出明显标记,防止与合格检测仪器设备混用或错用;

3、经调试、修理后的仪器设备必须重新进行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原则上一律不外借,如实在需要借出,需经中心试验室主任批准后,才能办理借用手续;

5、仪器设备应存放整齐。按仪器设备自身存放要求,存放在适宜的环境中,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应根据要求专门存放。

(五)、仪器设备的维修、降级和报废

1、仪器设备必须进行维修时,由各试验室负责人提出申请,经中心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实施。维修情况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2、修理后的仪器设备都应重新检定(不论是否在原计量周期之内);

3、检测仪器的技术性能降低或功能丧失、损坏时,应办理降级使用或报废手续;

4、凡降级使用的仪器应由仪器设备管理员提出申请、核实,由检定单位确定其实际情况提出适用范围的建议,经中心试验室主任批准后实施。降级使用情况应载入仪器设备档案;

5、凡报废的仪器设备应由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员填写《仪器仪器设备报废申请单》,经中心试验室主任审批后,存入仪器设备档案。

(六)、仪器设备检定

1、各试验室负责人根据仪器设备和检测试验情况,制定需要检定的仪器设备清单及仪器设备检定计划报中心试验室主任审批;

2、仪器设备检定计划审批后,由各试验室负责人按计划完成仪器设备检定工作;

3、设备管理员委托各试验室建立本室仪器设备检定周期表,并将各种检定证书分类归档及建立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检定周期汇总表。

(七)、仪器设备自校

1、各试验室负责人应提交法定单位无法检定的仪器设备清单;

2、质量负责人组织各检测试验室,根据仪器设备的检测方法和原理,制定仪器设备的自检方法;

3、各试验室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自检;

4、各检测试验室做好《XX仪器设备自检报告》交与办公室,并建立仪器设备自检周期表,设备管理员建立中心试验室仪器设备自检周期汇总表。

(八)、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办公室应建立保管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的内容有:

1、仪器设备购置合同、验收记录、贵重仪器设备的验收报告;

2、仪器设备检定或自检周期表、仪器设备检定证书登记表;

3、使用记录、仪器设备进出库记录;

4、仪器设备履历书(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

5、使用说明书、计量证书、校(检)验证书;

6、调试、维修、大修、维护、降级、报废等有关记录;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6篇

为此,通过这次教研学习培训,就本人在指导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方面谈几点见解,供参考。

一、实验教学是任课教师基本要求

(一)理科、科学学科任课教师要在每学年初写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每章节课要标明授课地点。每学期初要计划演示、分组实验项目,拟定实验仪器、材料、药品、模型、标本。写好实验教学进度表,提交实验室管理教师拟定补充购置计划明细,提交学校落实。

二、任课教师要做好演示实验

(一)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每一节实验教学方案。

(二)依据课程演示内容,使用实验用品、器材时间,所需仪器、药品名称、数量,实验要求填写《实验教学通知单》,提前2天送交实验室。

(三)授课教师要协助实验室管理教师准备所需仪器、试做、分析实验,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四)课堂演示实验完成后,授课教师要认真清点仪器,填写《实验教学通知单》中“实验情况及仪器情况”由授课教师签字。“归还时间”由实验室管理教师签字。

三、指导学生作好分组实验

(一)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人一组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教学通知单》,提前3天送交实验室。

(二)管理教师要按任课教师要求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材料份数的准备工作。

(三)实验课前,任课教师要和实验室管理教师一起检查仪器、药品、材料等是否齐全,试做实验。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模拟试做,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四)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明确目的、原理、步骤后再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五)如果是首次上实验课,教师要讲实验室规章制度,学生实验操作规程,按要求操作。任课教师和管理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六)学生实验操作要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重视批改学生实验报告,对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原因,有条件的情况下允许学生重做。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该认真整理、清洗、复位仪器离座。

(七)实验课完成后,实验管理教师整理、清洗、维修、保养仪器,使仪器保持良好状态放回橱内。消耗品、损坏的仪器等要及时填写(维修、保养)(消耗、报损)记录单。

(八)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教师共同填写《实验教学通知单》按各自实验、管理职责内容签字。

四、作好实验教学考查

(一)实验教学操作考查工作,是完成好实验教学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制定实验教学考查评价体系。

(二)教务处要按实验教学考查体系,制定实验教学操作考查计划(方案)。包括:学年实验考查评分标准及成绩登记表、考查成绩统计表。

(三)实验教学考查的重点应是学生应知会知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考查所学的实验进行抽题,尽量做到单独考查、记分,成绩列入学生该学科学业成绩。

(四)实验操作技能考查,包括:组装实验装置、实验过程、说出实验结果、整理器材、书写报告。

(五)要以考促教,以考促研,做好实验教学质量分析。

(六)实验管理教师要留存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分组情况、考查评分标准及成绩登记、考查试题、成绩统计表。

五、实验室要定期开放

(一)各学校应有计划定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享受到的实验操作过程,以考促练。

(二)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开展探究型、验证型、观察型、分析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使实验教学由侧重验证理论教学转移到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上来。

(三)下架仪器设备要充分用于开展第二课堂与小制作、科技、自制教具等活动。

(四)实验室开放要加强管理、安全、有序,做好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记录。使实验室逐步达到教室化。

怎样提高专业实验室设备使用率 第7篇

一、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重视设备的全程化管理

专业实验室中仪器设备的购置、使用与维护,是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1. 加强设备购置的前期论证工作

部分高校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的论证和审批程序还不健全,因此,完善设备采购审批程序是当前一项迫切的工作,要抓紧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设备采购的可行性研究规章制度及使用的评估机制。对于专业实验室来说,应避免出现由于所购置的一些设备档次过高,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开展教学和科研的受益面过窄;或者某些贵重设备几家单位同时重复购买,造成布局分散浪费等问题。

在购置仪器设备前,高校应组织专家及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先对实验室现有仪器及其所能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分析,确定在教学和科研发展中还需要新添哪些仪器,对所购仪器设备的型号、档次、性能、用途、价格及售后维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评估论证,本着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价格合理和售后服务好的原则选择购置仪器,同时还应考虑仪器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的工作条件。如我院应用物理实验室的基础光学综合设计实验系统、EDA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系统、虚拟仪器等设备就能同时满足多项实验的开展,而且能应用到科研项目的开发,使用率较高,受益面较广。所以严把设备购置关是提高专业实验室仪器使用率的第一步,这样才能使购置的仪器设备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科研和教学上适用。

2. 完善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根据各院系专业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且实验室应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在实验过程中应当科学地使用仪器设备,并进行合理的保养和及时维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要严格制定操作规程,建立使用登记制度,指定实验技术人员负责调试和指导使用,其他人员必须经过考察合格后才能独立使用,在使用中要保证仪器的完好无损,杜绝不正常的损耗,对于正常故障能随时发现及时修复。

3. 建立仪器定期检查、调试制度

我院应用物理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百余套,价值两百多万,为了保证现有仪器设备完好率不低于80%,实验室建立了仪器定期检查、调试制度。对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调试是仪器设备周期性、预防性的维护措施,可以通过检查、调试工作来考核和发现仪器本身的潜在问题及保养情况,防止仪器故障的发生,提高使用率。对于损坏的仪器设备要及时维修,仪器设备损坏至修复的时间不应超过半年,最好做到随坏随修。

4. 建全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

建立和完善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资料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性工作,技术档案资料的内容应包括:生产厂家的仪器资料、仪器的原始资料及仪器的使用档案资料等。认真做好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工作,实验技术人员可以清楚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设备的操作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合理使用设备,使其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加大科学教研力度,拓宽专业实验室使用方向

1. 搞好教学和科研两条线的结合

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很多专业实验室设备主要应用于实验教学,就会出现仪器设备的使用面单一等问题。我院专业实验室以“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并重为原则,首先,把科研工作与实验教学、选修课、指导学生科研论文的实验尽可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注意及时将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反映到课堂教学中去,将一些新的实验技术充实到教学实验内容中,使学生既可拓展知识面,又可接受新实验技术的训练;最后,我院专业实验室近几年购入许多精密仪器设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这些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开发新课题、新实验,提高教学质量。这样使教学和科研同步发展,不仅避免了人员和仪器设备使用上的浪费和混乱,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 积极提高专业实验室开放度

充分发挥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人才资源,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度,避免出现“有课开门,无课关门”的现象,增设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选修课、学生科技小组、科技竞赛等,让广大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实验室,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利用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资源进行一些设计性、研究性的实验,这样做不但增强了专业实验室自我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加深了对理论课的理解,并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

三、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提高实验人员素质

随着专业实验室中精密仪器设备的不断引进,对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很多精密仪器都具有结构复杂、功能多、维修费用高的特点,如果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还缺乏基本了解,甚至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就会降低一些设备的使用效率,更谈不上维修养护了,因此,各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例如,参加仪器设备的展示会,生产厂家的技术培训等,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使他们对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使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设备的功能,开发综合性、探索性实验,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四、增进学术共建,促进资源共享

为了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避免校内重复购置,高校应该打破部门禁锢,打破过去传统的部门占有仪器设备的观念,对校内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重新进行优化组合,相近或相临专业的仪器设备实行共同使用,各实验室充分享用共有的资源,促进跨部门、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使全校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真正地流动起来。如我院应用物理实验室与大学物理实验室共同承担应用物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物理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的开设。这样打破传统的小而全的实验室体制,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以及必要的技术力量,实现资源共享,既能节约开支,提高科研效率,又能服务于多学科、多专业,还能把专业实验室中精密仪器设备的有关资料提供在学校网页上,以便学生选择使用,争取更加充分地共享有限的仪器设备资源。

五、推行实验室与地方单位共建联合

在提高专业实验室利用率的过程中,高校还可以从建立高校与地方单位共建联合机制方面考虑,确保专业实验室更好地为科研和社会服务。以专业实验室为纽带,实现高校同地方单位的专业设备和人才的共建、共享,是一种双赢的结果,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大型企业一般具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经济支持,可在专业设备投资管理方面,建立以高校管理为主,地方单位共建、共享的模式。通过共建联合,壮大专业实验室的实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条件,实现专家能走进来,教师能走出去,地方单位定期或不定期为学生提供讲座及参与生产实践等机会,教师则参与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互惠互利机制,使实验教学和科研能紧贴社会实际。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高校应发挥科研和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以产养学,以研促学。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8篇

一、目前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院的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状况,总的来讲是:一方面仪器设备的基本利用机时数有的还达不到,另一方面又有许多新的专业需要的地方没有设备使用。一段时间以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院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主要包括:管理上实行量化评估考核、资源共享、专管共用、超机时有奖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仪器设备的使用。但实践证明,这些只是主要解决了问题的一方面:在发挥仪器设备“管理者”的积极性方面,在变等“事情”做为努力找“事情”做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作用;而还没有解决如何为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使用仪器设备,提供一个方便简单、及时高效的渠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即“管理者”虽然

有提供仪器设备使用的愿望,而“使用者”由于仍然存在没有完整、及时、确切的信息,或具体进入实验室的渠道不畅通,而不能按要求及时得到使用权。所以目前的状况是:虽然各部门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的存在。主要的问题是还没有找到一条比较完善的办法。

二、提高学院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低的途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实施两个“畅通工程”:使信息真正畅通(进入实验室的道路真正畅通);制定设备调剂规定,保证设备流通渠道的畅通。我认为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实验室实行真正全面的开放管理,把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办成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一个大平台,即把我们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从封闭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变为类似于目前超级市场的市场经济的开放管理,让所有需要使用实验室资源的部门和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准确的信息、最佳的状态进行选择、最方便的渠道得到最及时的使用和最良好服务。

三、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的与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关系

为了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的努力和积极性、有助于创造起码的基本条件,但还不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使用者”和能不能让“使用者”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准确完整的信息、以最佳的状态进行选择、最方便的渠道得到最及时的使用和最良好服务,即有没有“市场”和能不能占领这些市场。理论和实践都可以说明:全面开放、管理到位的实验室,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原因是:

1、开放管理为各部门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打开了一条正常规范的渠道。

封闭式的管理使人们只能按教学计划安排进入实验室工作,对于教学计划外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没有固定规范的渠道和方式,所以严重阻碍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管理后,任何部门或个人需要利用实验室资源,都可以按公开的正常规范渠道取得。

2、开放管理为各部门人员在需要时,选择适合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了最大的便利。

将实验室的资源现状(包括重点仪器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能力(包括能进行科学实验的学科和基本项目、曾经达到的科技水平等)、可以利用的时间以及有关的规章制度等,以最容易被了解的方式公布于众,是开放管理的基本要求。这一点决定了开放管理能为“使用者”选择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提供了最大的方便;这也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条件,实验室的开放,就好比在市场上,为顾客建立了一个十分方便的超级市场,顾客可以随时根据需要到这个超市选择购买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按照以上两点,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后,仪器设备的“使用者”有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正常规范渠道;同时又有准确的仪器设备现状、空闲时间等实验室资源信息,有了这两点,仪器设备的“使用者”在需要使用仪器设备时,就能方便、准确、及时的得到使用权,这将大大改变仪器设备使用渠道不畅通的现象,无疑将会有效的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四、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1、实验室的全面开放管理应当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就是要把实验室办成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一个大平台,变传统的管理为服务型管理,把实验室工作的主角让位给进行实验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等,一切为了方便需要使用仪器设备的部门或个人进入实验室。其次对开放管理的理解要全面,“开放”是一种形式,应当是一种有序、高效的管理方式,不应当理解为人们可以随便的进入到实验室。

2、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后,“使用者”可以随时方便地了解到包括目前状况在内的实验室资源的动态信息,它可以为准确及时进入实验室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这一点是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的优点所在。

五、制定设备调剂规定,疏通设备流通渠道

随着我院规模的不断壮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由于专业的变动、实验教学的改革、招生人数的变化、科研项目的增减、人员的变迁等因素,会使某些仪器设备在实验室搁置或使用率低,某些实验室却又急需该设备。由于实验室之间特别是跨系、部之间的实验室沟通渠道不畅,信息闭塞,且思想观念守旧,认为设备为科室私有等原因使得仪器设备的调剂比较困难。我们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设备调剂管理规定,逐步疏通设备调剂渠道。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思想,树立开放使用、共享资源的观念,及时准确地掌握全校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及运行情况,适时做好科学、统一的调配使用,做到设备的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六、加强“人”的管理,从更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即向管理要效益。管理出效益、出质量,管理的实质是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如何使设备最大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的最大奥妙是如何能够把一个人的潜能调动到最大限度,把一个人的能量尽可能大地发挥出来。这些东西不仅仅是“有形”的贴在墙上、锁进柜子里或者将一切进行组织化和文件化,而是以“无形”的意识装在人的心里。因为仪器设备本身只不过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被动因素,而广大的“管理者”(实验工作者)才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管理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动因素。因此,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实验工作者”的管理。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实验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让他们参入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并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功能开发和改造升级,延长使用寿命,挖掘仪器设备的潜能,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提高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是一个漫长的需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使用者共同努力去解决的复杂过程,为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一方面要严格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管理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而且是决定性的一方面是优化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使“使用者”获得实验仪器设备信息的渠道和进入实验室使用实验仪器设备的渠道畅通,让“使用者”能方便、准确、及时地获得仪器设备的使用权。要达到这一点就必须将实验室实行全面的开放管理。希望我院的电教中心实验室能真正的施行全面开放管理,使其整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利用率能有更大的提高。

摘要:分析了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原因,论证了实验室全面开放管理、疏通设备流通渠道和加强实验工作者的管理与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关系,提出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途径,简述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函意。

关键词:仪器设备,开放管理,疏通渠道,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张志强.计算机实验室的维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04,6.

[2]刘伟.计算机的优化管理设计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9篇

一、影响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主要因素

凡符合完好标准的设备, 称为完好设备;不符合或不全部符合完好标准的设备, 称为不完好设备。设备完好率根据被检查设备范围不同而分为综合生产设备完好率和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两种。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生产设备完好率= (企业全部生产设备完好台 (套) 数/企业全部生产设备考核总台 (套) 数) *100%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 (主要生产设备完好台 (套) 数/主要生产设备考核总台 (套) 数) *100%

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利用率= (全部设备实际工作时数/设备工作总能力 (时数) ) *100%

可见, 设备完好台 (套) 数与设备实际工作时数是影响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主要因素。在设备管理中, 应紧紧围绕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这两个基本指标, 而保证设备完好率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设备能否充分利用, 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等于相对降低了产品成本。

二、对待购设备进行充分调研论证, 确保质量, 是提高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前提

首先要注意教学科研设备的主要功能、适度适用性和前瞻性。不要为一时的经济效益而购买作用不大和落后的产品, 给学院带来损失。为了更好地保证售后服务, 选择厂商和型号时, 要在满足教学科研要求和性能价格比较合适的前提下, 优选设备性能好、质量优且服务周到的名厂和老厂的产品。以免不能保证维修, 影响完好率。

同时, 还需了解设备的配套情况、维修地点、保修力量及零件供应渠道, 以便订货时配套齐全, 有故障时可保证配件供应, 能及时维修。

对于新立项的大型设备建设项目, 在进行选型对比时, 要组织条件装备处、招投标与法规处及设备使用部门到主要竞争厂商的使用单位实地考察情况, 并进一步调研该设备的可靠性, 掌握第一手资料。充分调研后, 再组织管理、使用和维修等有关人员进行充分论证、确定最佳方案。

三、实行新购设备的全面验收, 是提高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基础

新购设备到货后, 条件装备处与设备使用部门要对到货设备的外包装及外观进行检查。外观有损、变形和受污染的设备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退货和索赔处理。对损害严重的设备, 要坚决退货。尤其是高精度的电子仪器, 如果外观有损坏, 即使在通电后能正常工作也存在隐患, 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常易出现故障或由于机械变形加重磨损, 降低设备的完好率。

在到货后1 5天的调试与测试期内, 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的主要功能进行全方位测试, 并出具测试报告。同时, 设备厂商也应在此期间内提供设备使用培训。对于通过测试的设备, 应在测试期结束后组织由条件装备处、招投标与法规处、设备使用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的验收。

在进口设备的验收中, 要注意设备型号与合同是否相符, 发现旧设备、翻新设备或使用旧配件的设备时, 要取得商检部门的证明, 办理退货和索赔。目前, 许多先进设备中都使用了计算机, 对这类设备的验收还要注意对设备软件的验收。因为这些设备的功能都是在相应的软件支持下完成的, 如果软件不完善或功能差, 设备也就不能完成其应有的功能, 也就保证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而在成套设备的验收中, 不能只注重主机设备的而忽视了辅助设备和配件的验收。主机的功能都是辅助设备和配件的共同协作下完成的, 不能保证辅助设备和配件的质量, 同样不会有高的完好率与利用率。

四、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是提高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的关键

1. 认真做好设备台帐及设备技术档案的管理, 健

全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使设备台账、卡片齐全, 并能反映设备的技术特性和准确的原始数据, 努力做到设备卡、账、物相符, 设备说明书、设备维修备件图册、精度性能标准和使用、维修记录的有关资料齐全。

2. 加大对实验室的巡检力度, 提高巡检质量, 实行程序化管理。

巡检内容包括检查设备情况, 实验室设备台账、仪器备件台账、设备仪器维修记录、开课纪录、使用统计等表项及安全卫生、各项制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对有潜在故障隐患的设备要停止使用, 及时维修, 不要因带病运行而造成大的故障, 为维修带来麻烦, 增加维修时问, 造成损失。

3. 在设备后半期管理阶段, 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的途径都是以坚实的维护检修工作为基础。

特别是要提高设备利用率, 合理的维护检修管理尤为重要, 既要防止设备失修, 又要防止设备过修, 设备的失修和过修都不可能获得较高的稳定的设备利用率。在管理上对于设备利用率而言, 可以追求其高指标, 甚至可达到100%;但必须根据设备具体技术状况合理确定, 并非越高越好。因此只有给设备留出合理的检修及维修时间, 才能确保设备安全运转。合理确定设备检修内容、项目、检修周期, 优化检修组织, 大力推行改善性维修, 积极实施设备技术改造等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4. 建立定期保养制度, 减少故障发生。

设备使用保管人员要进行日常和定期的保养, 完成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充电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的保养维护, 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维修工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预防性修理保养, 对设备的主体部分或主要部件进行检查, 调整精度, 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 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摘要: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利用率是评价设备运行状况的两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在设备管理中, 应紧紧围绕设备完好率与利用率这两个基本点, 而保证设备完好率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前提。只有提高了设备完好率与设备利用率, 才能为学院取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的探讨 第10篇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从资金、政策各个方面加大了对高校的支持力度。“211工程”、“世行项目”等大规模工程的实施, 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建设的投入, 使高等学校开始摆脱了资源短缺的局面, 拥有了一大批国内先进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 教学科研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到目前为止, 全国高校单价4 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已接近50亿元。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到2007年底, 单价10万元以上用于教学科研方向的大型仪器设备有653台, 价值近2.77亿元, 所配附件122台套, 价值近650万元;单价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有167台, 价值近1.75亿元, 所配附件82台套, 价值近583万元。明显看出, 4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虽只占10万元以上设备台件数的2 5.6%, 但其资产价值却占到63.2%。大型仪器设备的引进, 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促进了重点学科建设和实验室的发展, 保证了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及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大型仪器设备则是仪器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投资规模大、运行环境要求高、技术支持条件要求严、对管理使用者的业务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成为学校仪器设备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总体使用效益偏低,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 使用与管理不科学

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是由国家投资购买的, 学校通过加强设备购置审批权限制度和招标、采购过程管理, 对设备的购置环节重视程度很高。但由于各使用部门可以无偿占有和使用, 大型设备使用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 没有触及到本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造成管理人员、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缺乏主动性。管理不善造成部分仪器设备闲置、损坏、积压浪费的现象较严重, 使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维修困难, 经费不足

项目论证过程未考虑以后设备运行时的昂贵费用, 等随机配件用完后, 没有资金来源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 如果仪器出现故障, 其维修或换件的费用等学校支付, 使得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

3. 人员技术素质不高、设备维护力量薄弱

有丰富经验的一些使用、维修人员调离实验岗位, 使得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无人负责, 影响了它的正常使用与开发利用。部分在岗实验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技术素质不能适应设备高科技、高精度、电子化的特点, 只会用不会修, 而且设备的许多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 大部分设备的新功能开发数都为零, 加上人员变动频繁, 使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有断层的危险, 影响设备的有效利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开展开放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技术特长, 使有需要的人有机会利用其进行科学研究, 利用有偿对外服务弥补运行维修经费的不足, 通过协作共用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优势, 既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其社会效益。

三、开放大型仪器设备服务的建议

开放服务的概念已提出多年, 开放服务的益处也已形成共识, 但到目前为止成功实施开放服务的高校为数并不多。就未实行开放服务的高校来说, 应该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逐步开放, 最终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资源共享网络。在此对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的进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转变观念。

要实行开放服务, 首要的是观念要转变。无论是何种经费来源所购设备, 都应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 归学校所有。学校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 将设备委托给某一部门, 该部门只享有设备管理权, 而全校师生均享有设备的使用权。因此, 要打破以往在仪器设备占用上的狭隘意识, 由原来的“自有化”观念转变为开放、共享、效益的理念, 由原来的“专管专用”转变为“专管共用”, 由原来的“重买不重用, 重有不重管”转变为重视仪器的投人产出比。

2. 观念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制度上。

长期以来, 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复杂与贵重, 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大都是搞科研的教师和研究生, 仪器的用途也仅仅是科学研究。现在, 我们要转变观念, 大型仪器设备不仅要用于科学研究而且也要用于培训人才, 制定适当的实验室开放计划, 向本科生开放, 通过培训合格后让其上机操作, 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提高了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几年来, 我系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购买的红外分光光度计、精密阻抗分析仪、高温真空磁场退火炉等大型仪器用于本科生教学, 效果显著。机时率达到了1000学时/年以上, 延缓了大型仪器的报废时间, 提高了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

3. 高校工作虽以教学为中心, 但设备管理与使用

人员依然是高校实验教学、科研、科技开发、设备管理等方面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们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是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 在实验教学与科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备管理与使用人员的队伍建设未得到充分重视, 总有人认为他们只是教辅人员, 其工作量核算不尽合理, 在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方面不能和教师同等对待, 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得设备管理工作不受重视。实际上, 学校应该在制度上有所倾斜、有所体现, 可以将设备管理的工作量作为考核、晋职、考评、劳务费发放的一部分依据, 将设备管理状况作为领导考核的一部分参考依据, 并对先进个人及单位建立表彰制度。

4. 使用经济手段, 建立开放服务基金。

开展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服务, 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适应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的激励机制。可以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估作为建立经济手段运行机制的基础, 实行有偿占用制度, 依据奖优罚劣的原则, 对效益评估高的加以奖励, 对效益评价低的给予处罚, 收缴占用费。

5. 设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开放基金, 并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

开放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对校内开放服务的运行补贴, 采取机时补贴方式发给申请者, 用以支持具有前瞻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 又缺少仪器设备和经费来源的教学、科研项目研究, 使参加这些项目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得到资助, 保证教学、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6. 采用有偿使用制度, 不仅能实现“以机养机”

的良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设备所在单位与教学、科研人员两方面的积极性, 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 提高仪器设备投资效益。

7. 建立共享服务机制。

近年来, 各高校为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都在探索一条适合其特点的发展模式。如有些大学建立了校内精密贵重仪器共享服务体系, 并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基金和维修换代升级基金, 用于资助本校师生跨院系仪器设备的共享和对大型仪器设备的维修升级, 明显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已于近几年实现了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管理, 并于2001年开放了网络查询功能, 全校教职工都能在网上浏览全校设备相关信息, 查询仪器设备详细情况及各类统计数据。将来完全可以依托现有数据库建立共享平台, 将仪器设备的主要指标, 如:名称、型号、规格、技术指标、可供机时、收费标准等在网上公布于社会, 加强与校内、校外单位的横向合作, 实行有偿服务提高使用效益。借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共享系统”, 我校可以将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的大型仪器设备先期加入资源共享平台, 通过树立典型, 总结成功经验, 逐步带动校内其他大型设备的开放服务, 由点到面, 从而使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走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8.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各高校要把仪器管理、使用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通过管理机制, 让管理者或使用者全程参与仪器的购置、调试工作, 使他们尽快熟悉仪器理论与实际操作;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努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还可以选派有关人员参加校外大型仪器设备培训班和学术交流会, 鼓励吸纳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人员参与课题组, 从事测试研究, 使其了解先进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技术, 及时更新其知识体系。还应该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教师到实验室参加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研究和新功能开发工作。Agilent 4294A精密阻抗分析仪是我校物理系2005年购置的价值30万的大型设备, 由于精密阻抗分析仪操作相对复杂并且只提供英文的使用说明书, 导致了教师及科研人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自行操作, 降低了仪器的使用效率。物理系利用学校科技创新的契机, 组织学生使用Lab VIEW对阻抗分析仪实现远程控制、数据传输储存、回放分析及显示等功能的改造, 进而研究具有IEEE-488接口仪器虚拟化的统一方法。为了提高的使用率专门组织有关教师和工程师到安捷伦的开放实验室学习;通过学习, 不仅掌握了有关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开拓了眼界, 还间接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大型仪器设备是高科技的产物, 教师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 只有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起来, 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同时科研能力的提高, 也可促进仪器功能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高等教学在发展变化的同时, 将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使高等教育在机遇与挑战中继续发展、壮大, 必须调整办学思路, 适应社会对高校的办学需要。在如何管理好或使用好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利用率和效益等方面, 各高校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做了许多工作, 采取诸多措施, 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这样, 今后各高校应根据规模和效益, 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 学科体系改革的需要, 采取优化重组、资源共享等措施, 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另外, 要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使他们早日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尖子, 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为管理好和使用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 提高器利用率和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马相堂.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提高设备资源效益[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 6

[2]戚向阳.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的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4

[3]薛为, 刘瑞, 孙群.提高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4, 2

[4]杨维希.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3, 1

温室加温设备的安全使用 第11篇

关键词:加温设备;温室;安全要求;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6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81-02

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日光温室在寒冷冬季仅靠太阳辐射获得热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冬季加热是保证温室高效高质运行的必要条件。为达到冬季日光温室农业生产所需条件,实现周年生产并提高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需在应用加温设备补充供暖。温室加温可以采用炉火加温、电热线加温、热风加温、暖气加热等多种方式。这些加温方式能够有效节省财力、人力、物力,减少运行费用,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然而,温室生产时处于密闭状态,加温设备的使用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造成中毒事故。另外,加温设备高温、带电运行,存在烫伤触电风险,因此加温设备的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1 温室加温设备的类型

选择合适的加温设备,能有效降低设施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1 炉火加温设备

选用炉火加温设备时,可按照设施农业生产需要选择计划性加温设备或临时性加温设备。计划性加温设备是指在建设温室时,在温室墙外设计加温炉,通过管道传输将热量输入温室内。临时性加温主要是应对特殊恶劣天气,在温室内直接加温。棚内燃烧直接加温时,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可使棚内温度升高,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增大,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炉火加温方式具有升温快、二氧化碳量大等优点,但也存在散热不均匀、不稳定,难控制温室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加热过程中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问题。因此,一般不建议采取此种加热设备。

采用炉火加温方式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加温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大棚内温度过高,影响温室作物生长;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后,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强,水肥必须及时跟上;防止人员中毒。

1.2 电加热线加温设备

在土壤中铺设专用的电加热线,提高地温,利用温控器进行精确控温。电加热线通电后产生热量,满足设施农业生产所需的温度。电热加温便于提高和控制地温,电热线埋设在土壤中,直接增加地温,能够满足设施农业生产各阶段对地温的要求。由于电热加温成本高、风险大,因此应用比较少,主要用于蔬菜育苗。

1.3 热风加温设备

热风加温设备主要是有(燃煤、燃油、电)热风炉和蒸汽加温炉2种。热风炉适用于大棚,而蒸汽加温多用于集中加温的温室。热风炉管道短、预热时间短、升温快、热效率高达70%~80%,应用广泛。普通热风炉小型、简单、价格较便宜,但太适用长时间增温。

1.4 暖气加热设备

大面积日光温室和大棚群室比较适合加装暖气设备。其工作原理为:将水送入锅炉内加温,使水变成蒸汽、热水或温水,通过传输管引入大棚内的铁管或暖气片内增温;冷却后,从回水管回到锅炉内重新加热,不断循环。温室散热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散热件安装在温室墙的两侧或是温室中间;一种是将散热管均匀铺在地面。暖气加热在温室生产中最为广泛,以热水供暖最为理想。暖气加热能很好的控制大棚的温度,加热稳定均匀,节能环保。

2 温室加温设备的安全要求

2.1 安全防护方面

GB 5226.1《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外露转动部件应有安全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防护距离应保证人体的任何部位不会接触转动部件,防护装置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在正常使用中不应产生裂缝、撕裂或永久变形; JB/T6672-2011《燃煤热风炉 技术条件》中规定:热风管道、炉体等高温部位应有防热防护装置,防护装置的防护距离应保证人体不会被灼伤。

2.2 安全标志方面

可能影响人体安全的部位应符合GB10396—200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安全标志和危险图形 总则》中有关安全标志构成、尺寸、颜色等的有关规定。具体到热风炉上来说,安全标识包括防烫标识、防触电标识、防中毒说明、铭牌、通风标识等。室内安装的还应满足GB13495-1992《消防安全标志》规定。

2.3 电气方面

热风加温设备、电加热设备在电气安全方面应满足GB5226.1的相关规定: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应安全,具有防触电保护功能。控制装置应有足够的能力防止外界固体和液体的侵如,并开率运行时的外界影响。移动电缆的支撑应使得在连接点上没有机械应力也没有急弯。弯曲回环应有足够的长度,以便使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景的10倍,如果移动电缆靠近运动部件,则应采取措施使他们之间至少应保持25 mm距离。此外,电气设备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和接地标志。

2.4 工作环境方面

安装热风加温装置和炉火加温装置时,对环境有下列要求:设备周围不应有易燃、易爆物品;安装室内时,应能保证良好通风;附近应设置有效的消防器材。

3 热风加温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以热风加温设备为例,介绍其安全操作事项。

3.1 安装

安装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加温炉体及热风管道应正确安装,并远离易燃材料、建筑物。安装完毕后,检查各个部位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善,各部位是否安装正确,各紧固件是否紧固及润滑部位是否符合要求。爐体及烟道高温部位应有防热装置并符合GB 10395.1的防护距离,保证人体的任何部位不会接触高温部位,且防护装置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对操作、保养、维修人员有危害(险)的部位,应固定永久性的安全警示标志,标志的形式、颜色等应符合GB 10396的规定。加温炉应安装在具有通风环境的建筑内。

3.2 操作

3.2.1 加温前准备工作 查看并清除加温炉上及周围易燃、易爆物品。检查加温炉炉体及热风管道是否正常,电器部分及风机是否工作正常,电器部分是否裸露,建筑内通风环境是否良好。

3.2.2 加温 燃烧室燃烧5 min后打开风机,以免烧坏炉内的加热循环管。热出风管温度很高,千万不要用手触摸,以防烫伤。加温过程中应留人看守,并应经常查看运行情况。如风机损坏或停电,应及时降低炉温,以免烧坏换热器。严禁填加易爆、有毒燃料。炉内燃料燃烧时,严禁停用风机。燃料不宜一次添加过多,以免煤气外泄。留守人员在加温过程严禁睡觉,以免煤气中毒。

3.2.3 加温结束后的工作 加温工作结束后,燃料燃尽方可关闭风机,清理底部废渣,以免发生火灾。废渣经确认无火种后方可向外清运。

3.3 维修保养

热风加热炉闲置不用时,应清除炉内杂物,以防锈蚀;风机应注油并存放于干燥处。

3.4 事故预防

建立必要的安全操作制度,确保加温炉安全工作状态。定期检查安全防护装置及电器设备是否可靠。加温炉周围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燃料应与加温炉保持一定距离。加温炉工作时应留人看守,不得擅自离开。加温炉安装在室内时必须保证良好通风(有强制排风通风功能)。加温炉点燃后应及时打开风机。清除的炉渣外运前,应检查是否完全熄灭,严禁火种外流。

参考文献

[1] 孙淑钧.温室加温系统及存在问题[J].中国花卉园艺,2012(4):48-49.

[2] 李宁,黎贞发,申双和,等.红日光温室电暖风机加温效果评估及其经济投入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4):100-105.

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应从源头抓起 第12篇

只有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得好, 和学科专业及课程结合的紧密;学校的专项资金额度分配得合理;设备选型科学先进、论证充分、具有前瞻性;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机制先进, 有绩效考核,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才能提高, 投资效益才能得以体现。也就是说, 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源头工作, 实验室规划的好、设备买的好、管理的好、才能用得好。

一、校级层面管理组织健全, 领导有力

1. 实验室的建设是高校三大基本建设之一, 学校领导和相应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为了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宏观管理, 学校要成立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 要由主管教学的校级领导亲自挂帅, 其成员由主管实验室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资产管理工作、财务工作、审计工作的处室负责人组成, 必要时要吸收一部分主要院 (系) 的负责人参加。

2. 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1) 要站在学校全局的高度, 根据学校的学科、专业整体发展情况和院 (系) 的建设规划, 做好学校的整体规划, 规划出哪些是基础实验室、哪些是专业实验室, 哪些是重点实验室、哪些实验室建在学校做为公用 (如计算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物理实验室、语音实验室等) , 哪些实验室建在二级单位专用, 建好实验室建设项目库。

(2) 根据学校每年的整体预算情况做好经费额度的切块、分配工作, 控制好经费使用额度。

(3) 负责上一年度实验室建设使用情况的检查、绩效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下一步经费分配的依据, 上一年购置的设备利用率高, 建设规划做得好, 就接着投入, 否则就不再投入。

3. 只有形成闭环管理, 控制好资金的分配额度, 领导有力, 才能保证投资效益的最大发挥。

经费分配额度要充分发扬民主, 要集体讨论决定, 必要时要经过校长办公会裁决, 不能个人或部门说了算。经费分配不合理, 是造成浪费的首要原因。另外如果经费不做额度限制, 各二级单位所做建设计划数量和额度盲目、不认真, 一旦计划批下来又难以实施, 造成利用率不高或闲置, 资产极大浪费。

二、认真做好实验室的发展建设规划

做好实验室的发展建设规划是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学校及校内的二级单位要认真重视此项工作, 科学地制定实验室建设3-5年发展规划, 这是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

规划的任务是把目标与方法、需要与可能、技术与经济、当前和长远等诸因素统一起来, 以最少的投资、最高的效益去建设实验室。规划是发展的重要政策, 科学的规划是最大的节约, 规划不好是极大的浪费, 领导干部要亲自抓, 领导干部不懂规划不是合格的领导。

做发展规划要有战略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二级单位要抓住目前投入大的机遇, 根据目前的“家底”, 做好3-5年规划, 做好实验室建设的“沙盘”, 做好建设“项目库”, 使得实验室建设就向“搭积木”一样, 后面的建设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的, 保证前期的投入不落后、不浪费。在总体布局上要体现时代特点, 要有超前意识, 在具体实施上可分步进行, 少走弯路, 提高效益。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要和各二级单位的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紧密结合, 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实际, 从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经费来源等校情出发, 进行论证, 做出定性、定量分析, 每个实验室规划不能脱离学校的专业规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科研方向的要求, 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高速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 对制约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和条件进行全面分析, 分清轻重缓急, 系统考虑, 不贪大求全, 避免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闲置。

要注重实验室功能的整体协调性。整体协调和办出特色是相辅相成的, 既要使实验室满足基本要求, 同时又能使本校的一些实验室在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建设中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重点投资到学生受益面大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实验室建设规划内容包括:实验任务规划、实验室人员规划, 经费规划、实验室用房面积规划、环境条件规划、实施进度规划等。

各院、系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得好, 学校的整体建设规划才能做好, 因此各二级单位要发动学术委员会认真调研, 反复论证。规划做不好, 就象建设楼房无图纸、无“沙盘”, 建实验室就很盲目, 就会在学校层面出现实验室重复建设, 不系统, 设备重复购置, 甚至在二级单位内出现重复建设, 出现“小而全”, 资源不能共享, 最终造成设备利用率低和浪费, 对于规模不大的学校就更是如此。因此说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前提。

三、认真做好实验室建设的立项、设备选型论证与采购工作

认真做好实验室建设的立项、设备选型论证与采购工作, 这是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的关键。

1. 实验室建设规划做好以后, 在实施规划过程中,

首先就是实验室建设的立项工作, 立项文字材料准备的好, 在上级专家评审时才能通过, 项目才能实施。立项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说明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和项目基本情况;二是对项目的可行性与必要行进行阐述;三是就人员条件、资金条件、基础条件等实施条件进行说明;四是对进度与计划做出周密的安排。

2. 如何做好设备的选型与论证工作, 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也是保证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它是按照实验室建设目标和实验教学任务或科研任务来确定的。在配置仪器设备时, 要遵循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配置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对实验设备的选型, 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详细的论证, 要全面掌握实验仪器设备性能要求。设备除全面掌握技术性能外, 还要掌握市场价格行情信息, 作出一个先进性、实用性、耐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结合的仪器设备配置计划。设备要尽量购置使用周期长的设备, 可持续使用的设备, 投资要有前瞻性, 如果现在不用过两年一定能用, 真像“投资”一样, 先储备起来, 谨慎购置3-5年使用周期短的电子信息类设备, 多到兄弟学校调研学习, 对仪器设备的选型会有极大帮助。

3. 设备“买”的好, 才能用的好, 因此采购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在仪器设备的采购方式基本上都是政府采购, 使用实验室建设负责人要和负责采购工作的部门配合好, 认真写好招标文件中设备的技术需求参数, 使其周密严谨, 参数能覆盖三个以上的设备品牌, 最终买来优质的产品、优惠的价格和优良的售后服务。

另外, 在做设备采购计划的同时, 也要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和教学大纲中的实验内容编著实验指导书, 有了实验指导书, 使用什么设备也就明确了。试想一下, 如果教学计划中有实验学时, 如果教学大纲中有具体的实验内容, 如果实验指导书中有所需要的设备名称和数量, 那么所购置的设备怎么会闲置呢?所以说基础工作一定要做好。

四、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与用人应实行开放制

上面所述的实验室规划做的好, 设备买的好, 是否利用率就高了, 也不尽然, 因为实验室的设备不只是为教学计划内的学时而用的, 影响实验室利用率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日常管理机制。目前一些高校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不足, 使得实验室是“仓库式”的管理。拿钥匙的人不在, 谁也不能进实验室, 不能使用设备。有的实验室设备“谁买谁管, 谁管谁用, 管理人就是使用人”, 有些实验室由于专业规模小, 学生人数少的缘故, 一年用几次, 等等, 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所谓实验室开放, 一是对学生开放, 二是对老师开放, 三是使用时间开放, 四是实验内容开放。用人要有新的机制, 目前高校教职工都已经是全员合同制了, 实验室的实验员也完全可以用真正意义上的临时工 (不做正式调入) , 因为正规硕士以上的毕业生在实验室工作不会稳定, 本科生正式调进高校又困难, 所以进一定比例的本科生、高职生做实验员是完全可以的, 也就是高级技术临时工进实验室, 管理实验室。

用高级技术临时工学校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 要保证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 要使他们的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水平, 要使他们的付出和回报对等, 要有奖励机制, 使他们能够长期安心地在学校工作, 但无论如何, 学校用临时工比用正式工负担小多了, 更加经济了, 便于管理了, 表现好就用, 不好就辞退, 不签长线用人合同。

实验员编制增加后, 保证了实验室的时间开放, 但对实验内容开放上 (如设计型实验) 教师要认真作好前期准备工作、设计工作、指导工作, 对于非重点院校的学生就更是如此, 因为学生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因为是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内容, 对学生和指导教师都应该有相应奖励机制, 如给老师计一定工作量, 给学生计一定学分或在本课程期末考试中加一定的分数等。做不到上述这些, 即使实验室全天开放, 也很少有人使用。

五、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绩效考核

在上面已经提到, 学校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其中的一项工作就是对项目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一般在实验室建设完成后运行一个学年时进行。主要是检查一下是否按照当初规划和立项时所计划的那样, 是否完成了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的任务, 利用率如何?是否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如果没完成原因是什么。考核时主要是检查设备使用的原始材料, 如实验室上课课程表, 使用人员的签字记录、对外服务的收入票据等, 总之就是要检查真实的设备使用记录数据材料, 少看虚假的文字总结材料, 用此来对其绩效情况进行真实地考核。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对实验室建设项目实行“闭环”管理, 将考核的依据作为今后此部门再投资的依据。同时也是促使各学院 (系) 领导及相关人员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重视, 避免盲目。对于做的好的单位及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 对于做得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提出批评甚至追究其责任。

六、结束语

上述五个方面工作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它是提高高校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源头工作, 是非常重要的, 缺一不可的, 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 经费分配不认真、不科学, 没有形成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 必然会造成仪器设备利用率低和浪费;学校层面和各院系没有根据本部门专业发展情况做好规划, 建好项目库, 没有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著好课程实验指导书, 盲目地进行实验室建设, 最终有可能造成整个实验室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造成整体闲置;根据需要和财力, 认真作好设备的选型, 反复调研和论证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是提高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和灵活的用人机制能够保证实验室完成教学计划之外的实验室利用率, 这对于专业实验室提高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 高校的实验室要想发挥其投资的使用效益, 就应从源头工作抓起-即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做好以下五项工作:即分配好经费、做好规划、选购好设备、有绩效考核、保证实验室的开放。

摘要:近几年来, 高校建设经费投入逐年增大, 特别是实验室, 购置了许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如何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提高设备利用率, 是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从分析影响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重要因素出发,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提高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利用率应从源头抓起, 这工作源头就是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上一篇:《广东化工》下一篇:资金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