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发展路径

2024-06-08

娱乐节目发展路径(精选10篇)

娱乐节目发展路径 第1篇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策略

一、电视节目的发展概述

从最开始的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到现在的这个夏天最火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 我们发现, 现在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 观众也越来越细分化。

在《春节联欢晚会》取得比较大的成功的时候, 国内很多地方电视台已经注意到娱乐节目的重要性, 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不断地开发新的节目, 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等等一系列节目, 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个时期的娱乐节目主要是唱歌跳舞、杂技与曲艺相结合等。1997年的湖南卫视最先在地方卫视上开播了地方卫视的第一个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 这也是娱乐节目的高速发展阶段, 此时的娱乐节目发生了转变, 邀请受众认知度比较高的明星参与到节目中。再到后来, 很多卫视都有的益智节目, 如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开心辞典》等, 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 也学到了很多的生活常识, 这是娱乐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再到让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 而且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参与, 观众最大的改变就在于他可以影响节目最后的结果, 比如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再到了后来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产生, 这个时候观众不仅可以参与到节目当中, 节目开始为观众服务, 比如最火的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

二、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 实现娱乐节目的风格化

现在所有的电视台都会有很多的频道供你去选择, 比如中央电视台有财经、电影、军事、体育、新闻等等, 这些节目的划分就是节目风格化的表现, 这种风格最开始在国外很流行, 后来慢慢地流传到中国, 于是我国也开始学习西方电视节目的风格, 对综合类频道进行了一次洗牌, 让广大人民群众再一次拥有了选择权。如果你很喜欢新闻, 你就可以去看新闻频道, 如果你喜欢军事, 你就可以直接观看军事频道, 如果你喜欢电影就可以直接去看电影频道。节目的细分, 在让观众能更加快速地看到自己想看的节目的同时, 也让自己拥有了固定的收看人群, 娱乐节目开始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

(二) 找准娱乐节目的定位, 实现个性化

曾经有一段时间, 各大卫视都在争夺相亲类娱乐节目的蛋糕, 而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 这说明在娱乐节目同质化趋势日趋加重的形势下, 各大卫视要想实现新的突破、争夺观众群, 必须要精确地找准娱乐节目的定位, 实现个性化发展。比如, 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作为一档大型的明星互动节目一直颇受欢迎, 而其《天天向上》栏目则坚持明星化和平民化结合的定位, 吸引了广大的受众群体, 同时其《快乐男声》栏目紧跟时代发展, 吸引了大量的年轻受众。浙江卫视则靠着一档《中国好声音》成功赢得受众市场。此外, 吉林、黑龙江电视台结合地方特色, 依靠东北都有的娱乐活动———二人转, 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二人转娱乐节目, 在吸引东北本地受众的基础上, 吸引了全国其他地区的受众。深圳的“年代秀”作为一档跨年代沟通的娱乐明星互动娱乐节目, 也在众多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纵观各大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可以发现, 在如今信息高速发达、观众需求日趋多元的形势下, 娱乐节目不创新就只能被淘汰, 因此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创造出个性化的品牌。

(三) 增强娱乐节目主持人的魅力

当下,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主持人, 而对于娱乐节目来说, 主持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主持团队以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很多观众根本就不管这个节目包装得怎么样、节目有什么样的变化、亮点在哪里, 能把他们留在电视节目前的就是主持人的独特魅力。

(四) 实现娱乐节目的国际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 世界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而对于娱乐节目来说, 不仅仅要立足本土, 更要面向全球, 这样的思路是很多电视台创作娱乐节目的方向。在我国的娱乐节目中, 越来越多的是引进版权, 使我国的娱乐节目呈现多元化。但引进不是目的, 最终是要使自己成长起来, 不但要成长起来, 还要走出去, 最好的代表就是《非诚勿扰》, 不但在节目中邀请外籍嘉宾, 还分别去了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进行了节目的推广和嘉宾的招募, 在国内可以说是独领风骚, 这样的制作不仅符合当下国际化的背景, 同时也给其他娱乐节目带来了新的启示。

结语

在当今的中国, 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了快乐, 国内的娱乐节目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 它的发展越来越好, 然而娱乐节目不仅仅是给观众带来欢乐, 还要给人们带来人文主义的关怀, 这样的背景给国内娱乐节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同时也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舒似莲.从《非诚勿扰》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路径[J].神州.2013 (03)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形态及未来方向 第2篇

从这几年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历程来看,高速发展、快速变化、激烈竞争已成为基本形态。

1.从传播形式上来看

越来越多的节目采用了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如手机短信、网上投票、微信互动等等,因为这种方式有奖可拿,又有参与感,使得一些受众不知不觉成为了该节目的忠实观众。而节目正是由于有了观众的直接参与,更加了解观众的喜好,从而有可能朝着观众喜欢的方向发展。

2.从表现形式上看

我国电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已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已由最初的演员表演的形式到明星表演,再到平民化的互动知识竞技,一直到现下最流行的平民与明星演员互动表演节目。受众的参与越来越多,表明受众已逐渐从观看者变为节目“表演者”和“参与者”。

3.从广告商投资上看

在当前的电视娱乐界,商业因素的介入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正如米切尔?沃尔夫在其《娱乐经济》中提到的:娱乐因素已经成为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增值活动及市场细分的关键,“娱乐经济”已成为新的世界通货。消费者不管消费什么,都在其中寻找娱乐的成分,渴望能享受到乐趣的消费,从而构成了“娱乐经济”。

拿2005年《超级女声》来看,蒙牛集团正是看中了其日益飙高的人气指数和收视率,决定乘“超女”的快车,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2005年10月蒙牛集团以“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营销策略荣获广告界的“中国广告艾菲奖”金奖,并以绝对优势当选“2005最佳销售之星”,销售额从2004年的7亿元飙升到2005年的30亿元。2014年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节目中提供赞助的大众汽车,在新车还未上市就借助节目的持续火爆同步进行预热。显然,广告商都期望通过选择高收视率的电视娱乐节目投放广告,并借助节目本身的知名度以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4.从节目制作方来看

从制作方自己的角度来看,收视率才是王道。在娱乐化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娱乐业已经在经济增长和文化演进的前沿占据了不可否定的重要位置。制作方同样看准了受众的眼球在哪里,提高收视率,就是吸引投资商最好的武器。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

无论制作水准多么高或是成绩多么骄人,娱乐节目都应本着“优质”的原则进行运作。优质节目要有自己的独特创意、不盲目跟风。大批量的“复制”节目将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要在同类节目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量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优势,同时借鉴其他节目的经验,通过创新不断完善自己。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供求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应摒弃供过于求的节目,寻求真实的发展空间,并且根据受众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有了质的保证才能使娱乐节目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大众需要娱乐,也有理由期望媒介提供更高品位的娱乐节目。我们应该本着电视媒体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和立身原则,杜绝低俗的娱乐、简单的娱乐,立足高层次的审美,走有益与有趣相结合的路线,这应该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方向。

创新是娱乐节目发展的动力 第3篇

引进国外综艺娱乐节目模式而打造的娱乐节目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一般可提高收视率和获得巨大的效益,制作单位和电视台将获得较高的知名度。2015年5月17日首播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4》,以5.308的收视再次刷新中国电视综艺节目首播收视纪录,其是湖南某电视台播出的《爸爸去哪儿3》(收视2.461)收视率的近一倍。自从推出《中国好声音》来,浙江卫视和灿星成为市场的佼佼者,同时形成了强大了社会效应,催生了“制播分离”大潮,各大影视公司向综艺领地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节目。

版权“罗生门”不断

引起国外综艺节目的模式就绕不过版权问题。综艺娱乐节目大多属于“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品,随着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市场日益繁荣,各大影视公司和电视台都想分的一杯羹,那么照搬成功娱乐节目模式而打造出“新”节目便成了快捷的方式,这样一来,综艺节目的版权问题慢慢就变成利益争夺的焦点地区,版权争端也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里。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东方卫视的综艺节目《四大名助》被指抄袭韩国KBS综艺节目《大国民脱口秀你好》;东方卫视被指把MBC《无限挑战》的名字改动了一个字,变成《极限挑战》;tvN的《花样姐姐》变成了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KBS的《Gag Concert》变成江苏卫视的《一起来笑吧》,上海娱乐频道、深圳都市频道、北京文艺频道、广州综合频道四个频道联合制作、联合播出的《隐藏的歌手》形式与JTBC的《Hidden Singer》极其相似。

国内电视台之间、影视公司之间综艺娱乐节目版权纠纷也经常发生。比如,天津卫视通过官方微博发出一则“维权声明”,称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涉嫌侵权天津卫视即将推出的真人秀《囍从天降》,并已向对方发出律师函。

原创版权才是“硬道理”

持续了近半年之久的“中国好声音”版权之争更是我国综艺节目版权纠纷焦点,版权复杂性可见一斑。灿星总裁田明谈及这次版权纠纷时说:“面对这场版权纠纷,只有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相信这句话也道出了我国诸多制作方不惜发费大量人力物力而引进海外模式的电视节目或大众文化的无奈心声。

与欧美发达国家比起来,我们无论是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体系,还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实践,都起步较晚且相对不完善,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还将处于不断学习和补充完善的阶段。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国际模式被引进会使得我国知识保护规则不健全的短板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在是当今文化软实力较量残酷的今天,电视娱乐节目或大众文化的引进会让这些问题呈现在曝光灯下,本土化的定名、创作及赋予节目新的内核的认定和保护需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明晰的定义。

古人云:“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人们通过这次“好声音”版权纠纷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力推动原创节目的制作是关乎现实切身利益的,是具有文化创新与竞争层面的重大意义;文化市场的繁荣应该以不断提高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增加动力,国际文化版权引进决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当然,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客观差距也将导致我国综艺娱乐节目在今后一定时期内还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版权引进。但就目前情况而言,这种差距是逐渐缩小的。

海外综艺娱乐节目模式的引进本身并无绝对的不良之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拿来主义”思想,在引进国外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充分激发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扩大专业队伍和提升专业人员能力,使得娱乐节目具备新的内核,完成节目创作的创新过程,使节目本土化和民族化,符合国家政策引导和提倡的方向。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卫视把节目原创作为自主创新工作的核心,只有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最近播出的《中国新歌声》是灿星在版权纠纷情形下使用新的节目名称、场景舞美等的尝试,其力图结合文化特点打造一档自主创新的娱乐节目。

但“中国模式”综艺节目的打造将会引起业界热议,对庞大的市场投入精力无可厚非,更应该把握和重视作品内容的创新和节目知识产权的保护,娱乐节目的模式和名称都是表象,把一档海外综艺娱乐节目模式成功结合中国文化特征,打造出能够表达中国文化特色、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的娱乐节目模式才是最终的落脚点。

创新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影视行业这样一个对时代发展保持敏锐嗅觉的行业来说,“内容为王”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变革创新”是发展进步的源源动力。

内容的核心竞争力是制作能力,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影视行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影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的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淘汰。创新是一档影视节目赢得关注度和收视率,乃至一个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生存的保障。

谈及到当下大热的“真人秀”类娱乐节目,其预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继续突出“真”的特点,“真”体现在该娱乐节目的形态是非虚构的,这将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观众对真实的渴望,而且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需要通过真实的纪录反映出来。比如歌唱类的选秀节目,所谓的“真”体现在观众对歌手的状态、歌曲的内容、比赛的结果、现场的状态等都有着真切的期盼。在创新内容制作方面,从导师的选择、学员的选拔、乐队、制作的每一个细节和环节、到每一首歌曲的改编和创作,需要在融入时代发展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上,打破常规,敢于创新,试图用国内外先进模式向世界表达中国文化面貌,抒发对高尚文化信仰的情感。

营销模式的创新也对当下娱乐节目的成功运作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鉴于娱乐节目的特性,良好的宣传营销会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娱乐节目播出前围绕一个故事、一个角色或者其他任何大量用户喜爱的事物宣传营销成为行业法宝,影视制作公司围绕着明星效应、活动宣传、营销噱头等花样百出。大众是大众文化全面占领文化市场的时候的市场主角,而浙江卫视为新节目做了大量播放和宣传,所以,新更名的《中国新歌声》能取得不错的收视效果,是离不开良好的营销运作、导师的明星效应和浙江卫视积累的大量忠实粉丝的。营销模式的创新还要利用好立体化传播与分众化传播,立体化传播利用综合性的媒体宣传手段,分众化传播是要在细分市场中赢得市场。

在国内大势引进国外版权模式的环境下,面对版权纠纷,灿星寻求打造新节目的探索和创新是值得肯定的。创新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国内自有娱乐节目还是版权引进的娱乐节目都离不开创新。鉴于国家对电视媒体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和受众的需求层次提高,娱乐节目的创新也不可能是“想当然”的空穴来风,更不可能是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首先,娱乐节目的创新要突出文化特点,打造节目品牌,让节目的文化内涵成为辨识节目的标签;其次,娱乐节目的创新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电视娱乐节目肩负着舆论传播和导向的作用,所以要把社会效应放在重要位置,将受众引导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更好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最后,娱乐节目的创新还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特别是适用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维护节目版权等知识产权相关的合法权益,同时把侵权风险降到最低。

娱乐节目发展路径 第4篇

关键词:《非诚勿扰》,电视娱乐节目

0前言

在各类电视节目中, 娱乐节目成为时下的一个热点, 其内容也是不断翻新。我国早期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要看点只是歌舞、曲艺的结合, 比如“综艺大观”等;之后便发展为邀请明星参与, 如“快乐大本营”;其后便是一些益智类节目的出现, 邀请观众亲自参与, 诸如“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再发展到后来就是观众由参与过程到参与评判结果, 这一模式深受观众喜爱, 最有代表性的是“超级女声”。审视现在的电视娱乐节目, 不再只是表现娱乐性, 它们开始向满足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变化中, 《非诚勿扰》顺势而生, 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在相亲类节目中独领风骚, 它的独特性在于通过人物的多样化展现一个小小的社会。在其独特的风格打造中所表现出的国际化视野, 深化了栏目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所以像《非诚勿扰》这样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范的电视娱乐节目, 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1 电视娱乐节目的风格化

最近, 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以style为中心的经济竞争现象, 而style的中文翻译即风格。法国作家布丰有言:风格即人。国外电视市场在节目的风格化上大做文章的流行趋势也传导到我国, 回顾我国的电视发展, 其日渐成熟的成长过程也是与世界电视接轨的过程。现阶段, 我国各地各级的电视台效仿国外, 逐渐把已有的综合频道进行分类, 比如中央台的少儿频道、电影频道、体育频道、新闻频道以及国际频道, 都是根据受众的不同爱好所安排的特定节目形态, 你喜欢新闻、关注时事, 就可以直接去找新闻频道,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 少儿频道会满足他们的需要。曾几何时, 电视几乎是每个中国家庭娱乐生活的中心, 晚饭后全家人聚在电视机前是一天生活落幕的完美景象, 电视节目在这样几乎是被全民关注的局面下发展到今天, 仅有特定的专业化频道并不能使收视群体相对固定下来, 把属于自己频道的受众群体吸引住, 也就是说特定的专业化频道并不是收视率的保证, 所以收视率在我国的电视市场中像国外一样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从国外电视发展来看, 电视节目的风格直接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 电视娱乐节目更是如此。有调查显示, 随着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日趋成熟, 专业频道里的风格化节目成为受众的推崇。所谓节目风格化, 就是以主持人个性风格以及个人的形象塑造和表现特点为核心的节目表现形式, 个性化和风格化的节目主持人明星化成为栏目乃至频道的标签。据统计, 人们对于节目的喜爱程度是和主持人有很大关系的, 当自己喜欢的主持人离开后, 有63%的人会对节目失去兴趣。由此可见, 很多时候观众所关心的并非是节目的包装如何、是否能吸引人的眼球、节目的内容是否有变化、制作是否精良, 能把他们留在栏目前的是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爱屋及乌, 由此主持人会影响到其主持的节目, 这一特点在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娱乐节目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可以这样说, 《非诚勿扰》的风格即以主持人孟非为代表的主持人的风格。

2《非诚勿扰》的人物风格造型设计

电视节目的形象包装最早始于欧美, 被国内卫视引入后, 大多用于美化画面, 却忽略了人的包装设计对栏目乃至频道的影响作用。《非诚勿扰》的风格在生活服务类电视娱乐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 探究其节目风格特点, 必须要从影响和决定其节目风格的相关人物入手, 而他们别具一格的造型设计是首先应该给予解读的。

2.1 主持人的造型设计

无论哪个节目, 在推出的时候首先进入观众眼帘的是主持人的形象, 主持人的形象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形象, 而影响主持人的形象有很多因素。电视首先是视觉的艺术, 因此视觉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主持人作为电视的艺术形象元素, 其造型设计是其视觉形象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部分, 它表现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 而且是突出主持人个性、张扬节目风格和塑造大众传媒形象的标的物。主持人的造型设计要依据节目样式、节目特点、舞台环境以及主持人气质和外在容貌来进行。孟非是《非诚勿扰》的主持人, 他之前是做新闻类节目的, 他在容貌和表情上有两个具有个性的特点:一个是光头形象;另一个是他一笑嘴一歪的特有的表情。所以, 在他的造型设计中, 顺其自然、光头形象成为其基本造型, 又配以西装内一件简单的衬衫、没有领带和领结, 这样的装束虽少了庄重严肃, 但简单低调, 不会抢占男嘉宾的风头, 这与《非诚勿扰》轻松明快的节目风格十分吻合。

2.2 专家的造型设计

在《非诚勿扰》中, 专家是一个特殊的角色, 他们的造型设计因其特殊而有别于主持人。《非诚勿扰》中专家的功能是通过嘉宾的现场表现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测试, 然后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所以对于专家的造型设计, 应该既有精致干练的特点又不失亲和和权威。乐嘉是性格分析专家, 其语言特色富有幽默感———自信的话语、犀利的剖析, 加上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特点, 我们看到, 他的造型设计有时是T恤搭配休闲外套, 有时又是西装套装。黄菡是一位心理专家, 其特长是对嘉宾进行细腻的心理分析, 所以其造型设计突出知性、睿智的特点, 并结合其年龄和身份特征, 所着服装的款式和风格虽倾向于职业化, 又不失流行元素与时尚气息。专家的造型设计很好地诠释了《非诚勿扰》的节目风格。

2.3 嘉宾的造型设计

嘉宾的造型设计是《非诚勿扰》的一大亮点。不同档期的节目, 随着嘉宾相貌、年龄、职业的不同, 在造型设计上表现得千变万化, 而嘉宾们相亲的终极目标在造型设计上体现出突出共性、彰显个性的设计理念。造型设计师在为嘉宾设计时, 嘉宾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成长经历是设计的基础, 我们在节目中看到, 有的人一抬手、一投足, 无时无刻不流露出时尚前卫的气质特征, 再看造型设计师给他的造型设计, 完全不同于一个清纯腼腆的嘉宾, 嘉宾站在那里, 观众通过造型就会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非诚勿扰》来说, 嘉宾的造型设计可谓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每一期都要面对相同数量而差异化很大的嘉宾, 就服装服饰来说, 如何不雷同、如何不撞衫。以色彩的运用为例, 我们看到造型设计师娴熟地运用色彩的象征性和色彩本身所具有的个性来为嘉宾设计。正因为如此, 每一期《非诚勿扰》的嘉宾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非诚勿扰》的国际化风格

当前,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创新发展中越来越具备国际化视角, 在世界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整体格局中, 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借助其经济强势倾销其文化产品, 包括大量电视节目, 所以“面向全球, 立足本土”已成为众多国内卫视进行节目创新的基本思路。

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中, 一方面我国内地版权节目的引进范围不断扩大, 由初期的聚焦欧美化扩展到日韩化、港台化。由于不存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 加上海峡两岸的进一步的合作和交流, 无论是节目形态还是内容选取, 以及娱乐手段, 我国内地的电视娱乐节目港台化特征更为明显。另一方面, 引进的节目类型趋于多元, 科学教育类、儿童教育类、生活服务类、明星参与类、经济商业类等节目模式成为国内节目创新的范畴。引进不是目的, 在引进国外版权的过程中学习国外节目的制作方式, 使自身成长起来才是节目引进成功的标志。《非诚勿扰》是一档通过引进版权打造出的娱乐节目, 英国ITV播出的《Take me out》是它的原型。真人秀娱乐节目早在20世纪就在欧美盛行, 而此时我国的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却经历了一个低谷时期, 这时引进真人秀节目, 使电视娱乐节目重新获得了观众的关注, 在江苏卫视推出《非诚勿扰》后, 还一度掀起了婚恋真人秀高潮。随着国内外传媒界交流的增强, 一些借鉴国外节目模式打造的本土电视节目, 由于具备了国际范的节目品质和竞争力, 制作范围越来越多地将触角伸向国外, 《非诚勿扰》栏目成为中国电视走出去的代表, 除邀请外籍嘉宾参加节目外, 还分别奔赴澳大利亚、英国、美国进行节目推广和嘉宾招募, 录制了多期海外专场, 在节目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独领风骚。

4 结束语

在全球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境外传媒公司热衷于将节目模式介绍到中国来, 内地电视人在节目生产流程、节目参与范围、节目推广营销、节目设计元素、节目传播渠道等诸多方面的引进选择余地变得更大, 栏目创新之路越来越广, 电视娱乐节目的国际化无形中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中, 国际化逐渐成为人们在欣赏电视娱乐节目时不能缺少的元素。然而, 在这样一种全球化、一体化乃至趋同化的文化传媒格局下,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国际化趋势是伴随着经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传媒产业的强势而形成的, 我们对中国电视节目制作本土化的探索不能在这样的强势中销声匿迹, 在电视节目内容、文化构成、审美品格及表述方式等方面, 本土化的理念还有其发展的广阔空间。■

参考文献

[1]邱倩雯.蔡之国.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成功因素探析.电影评介

[2]李瑞植.邱秀桐.我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解析.新闻前哨

[3]任慧群.试析《非诚勿扰》的文化批判.电影评介

[4]李丽.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原因浅析.南北桥

[5]陈刚.Discovery解密——美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6]陈瑜帅.王佳佳.论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7]刘欣.刘宇航.我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现状分析.广电传媒

[8]胡智锋.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战略目标与对策.电视批判

城市广播新闻节目发展路径浅探 第5篇

【关键词】新闻广播 专题直播 三贴近 微博互动

“新闻台”在《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专门播送新闻性节目的广播频率,是专业化频率的一种。广播新闻通常是指以广播为传播手段,以声音为传播符号,对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发现的新闻事实给予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

自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开播以来,我国广播事业有过辉煌,也历经过颓败。为挽救日益流失的听众,1986年12月15日广东省电台率先开播珠江经济台。“珠江模式”的创建,开启了我国广播频率专业化的先河。新闻广播作为频率专业化的产物之一,正走着一条以“窄播”谋“广播”,以专业化频率塑造广播品牌的道路。

对于城市广播电台来说,新闻是其立台之本。广播新闻如何在电视新闻、网络新闻和手机新闻等如林强手中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是值得每一位传媒人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档新闻综合频率,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打造了《998午间特快》《998每日新闻评论》《998今日快递》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知名节目。本文以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该广播新闻节目的剖析,并结合新闻广播在实践中的做法和已有经验,探索广播新闻节目塑造影响力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辟专题直播,重大新闻强势传达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广播媒体要紧抓当前重点热点新闻事件,对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事件开展专题直播,全情播报,以“资讯+评论”的形式向听众全方位呈现新闻事件。专题直播是广播媒体克服“浅播”和追赶新闻时效的一种有益探索。

《998午间特快》作为成都地区的广播新闻节目,以“成都”为立足点,扫描全国乃至国际的新闻事件。从雅安芦山地震、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到四川“7·9”特大暴雨,在重大新闻事件尤其是突发性灾难新闻事件的处理上,灵活应变,开设专题直播,满足了听众的信息需求。

四川“7·9”特大暴雨发生后,《998午间特快》于当日开辟了《暴雨袭蓉城》专题进行紧急直播,常规节目全部中断,从成都汛情、暴雨持续时间、政府应对和对市民生活影响等多个视角全方位报道,既有政府危机应对的政策解读,也有雷雨天不打电话等生活细节的提示,内容全面而翔实。暴雨期间,节目在记者声音板块以专题形式继续关注暴雨灾情,除了对因灾死伤人数等直接灾害损失进行滚动播报外,还对滑坡泥石流、客运铁路停运等间接影响提供信息导航,立足民生,凸显人文关怀。对灾难新闻进行高强度和深度专题直播,一方面紧住了时事热点,满足了听众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构建了专题强势,对听众形成信息冲击,也突出了“新闻立台”的办台宗旨。

二、新闻话题紧接地气,落实“三贴近”

城市广播电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立足所在区域,服务本市听众。从地区新闻甚至社区新闻的角度切入,突出地方特色,打造独家新闻,以规避中央广播电台在国内国际新闻方面产生的强势冲击。

话题紧接地气,即话题要具备“接近性”。接近性包含新闻与受众在地理距离上的接近、情感上的接近和利益上的接近。接近的方面越多,就越能得到受众的关注,越有市场。这与新闻的“三贴近”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新闻选题的宗旨,也是新闻界反“客里空”运动,抨击“假、大、空”新闻乱象所倡导的准则。

作为美食之都和旅游大省,为更好地服务于成都市民,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对于饮食、天气和景点等相关新闻的播报占据了每日节目的很大一部分。在每一档节目开播之前,主持人都会播报当日天气,在相应季节对龙泉桃花节、石象湖百合花节、新津梨花节等进行交通、赏花指南、饮食等相关介绍。对新辟景点进行景点风格、吃住玩和交通线路的介绍。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今年5月,对事关市民饮食安全的“神农丹姜”、“病死猪”、“假羊肉”等新闻,《998每日新闻评论》和《998今日快递》分别以评论和新闻快报的形式对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给予了密切关注,通过透视新闻背景,问责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对于政策类的硬新闻,应该进行“软化”,使之接近贴近听众,这样在传达政府新规、新条例时能形成较强引导力。如对成都市实施生活饮用水新规这一“硬新闻”,《998午间特快》的记者走访检测机构的专家,解答市民“新规实施后,自来水能不能直接饮用”的疑问,将新规与市民生活的紧密关联呈现出来。

三、借力新媒体加强互动,打造广播新闻新平台

广播是线性传播媒体,缺乏来自听众的反馈。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增加受众的声音是广播媒体一直努力的方向。在微博大行其道的今天,广播应积极与微博“联姻”。

广播新闻借力新媒体,实现与听众、网民的互动,延伸网络影响力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广播新闻频道开设官方微博,将最新近发生、发现的新闻事实以简短的文字及时在微博平台进行播报,滚动更新新闻动态,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连续跟踪式呈现;二是广播新闻节目开设微博互动环节,针对市民关切的新闻话题进行讨论,聆听来自网民的声音,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表达电台立场和观点,以达到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

针对新媒体的崛起,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在众多节目中都开设有微博和短信互动环节。《998午间特快》“微博在线”板块现实针对性强,理性引导舆论。该节目的“微博在线”板块注重互动性,能够及时理性地引导舆论,体现出媒体的立场和态度,具有社会责任感。如7月12日“微博在线”板块中,在四川“7·9”特大暴雨洪灾的敏感时期,主持人针对镇水神兽被挖引发洪灾这一谣言,从谣言的产生、传播和消除机制等角度,结合川大教授的专业解读回应市民的疑惑,及时遏制谣言的扩散,及时有效地进行舆论引导,对抗洪救灾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出媒体深度解析新闻的专业素养。在另一档节目《998每日新闻评论》最后单元“听众感言”中,评论员所引用的观点大多来自短信平台,缺乏微博这个新媒体平台的更为广泛和多元观点的引用,对节目的多元观点呈现以及舆论导向的针对性有所削弱;对节目整体的收听率和质量也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广播新闻应该在节目中多增加来自微博渠道的听众感言,以彰显信息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也为节目拓展新媒体领域打好基础。

新闻广播在突发性灾难事件面前能够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其媒介价值并未伴随科技的进步而衰减。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广播将朝着社区化生存和超大版块化的方向发展。开设社区广播分台,定向播报每个社区的不同资讯;分设“早、中、晚、夜”四大时段版块节目,根据收听人群,配置不同新闻内容,提高传播针对性,这是我国新闻广播的发展趋势。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广播在节目运营的过程当中,应当从以上三个角度重点切入,结合广播自身优势和实际,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如此,我们的广播节目才能够自立于激烈的媒介环境,发挥出新闻广播的舆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①冯薇,《浅谈我国的新闻广播发展》[J].《广电视听》,2011(7)

②安金珠、李安定,《城市广播电台专业化发展路径探析》[J].《新闻知识》,2008(6)

③陈明、陈雪,《试谈新闻广播的发展与创新》[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

④吴冬梅,《全媒体时代城市新闻广播发展探析》[J].《中国广播》,2012(11)

⑤冯薇,《浅谈我国的新闻广播发展》[J].《广电传媒》,2011(7)

⑥栾轶玫,《中国新闻广播的趋势与样态》[J].《现代视听》,2008(6)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浅谈娱乐选秀节目的发展 第6篇

其中, 近几年来对国内影响最大的, 当属曾席卷华夏大地的选秀风了。但当娱乐选秀节目在丰富人们生活的同时, 一些诸如“低俗化”、“过多过滥”的批评也时有耳闻。选秀节目如何走出瓶颈, 健康发展?

其实, 不少选秀节目都面临公众诸如“格调不高”、“过于炒作”的批评。评委刻薄点评、主持人着装古怪、选手痛哭流涕、公司“爆料”选手隐私……这些毛病不断引发公众的质疑。当然, 发展到直播评委当场大哭、场面一片混乱的荒唐程度。有人认为, 这和选秀的商业化出身有密切关系。追求收视率及背后的利润的驱动力如果太过猛烈, 以至于冲垮了节目对社会责任的足够担承, 节目就马上会“变味”。

目前我国娱乐选秀节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立意不远, 传达错误导向。从语言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性格, 从电视节目看出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 电视节目还可以传达一种精神上的导向, 引导受众的精神状态, 这是因为节目首先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 在其范围内可以产生传播功效。

比如现在风行的平民造星类娱乐节目所展示就是具有一定特长的一种普通人短时期内很快成功的语境。如果长期浸淫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 首先就会觉得“成功”容易得到, 当这类节目在浮躁的给出一夜成名的模板时, 人们的心态也会越来越浮躁, 而导致“泡沫意识”的产生。

其次, “克隆”节目泛滥, 创意不足。如今几年过去了, 有些盲目追风尚未打响的娱乐选秀节目变得更加的悄然无声, 而有些一度很火的娱乐选秀节目的收视率也出现了大的滑坡。当然有电视节目增多造成收视群体分流这一客观原因, 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没有掌握当今观众们的口味, 跟不上观众水平提高的步伐。

最后, 格调不高、媚俗味过重。在娱乐节目中, 娱乐是应该的, 搞笑也是可以的。但有些娱乐选秀节目不止是搞笑和娱乐了, 而完全是在游戏人的情感。博君一笑, 胜过无数。这样的无聊文化导致的娱乐元素在当今的社会表现得很明显, 湖南台火爆的《超级女声》, 人们最爱看的是海选现场的片段, 因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在上面出丑。

显而易见, 这与我们国家广电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格格不入的,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曾明确表示,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 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并出现明显的变化, 选择范围大大扩展, 消费能力增强, 鉴赏水平提高, 广电改革就是要制造出丰富多彩的各类节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那么, 娱乐选秀节目怎么才能从同质化严重的浅滩中挣扎出去, 继续向着健康之海遨游呢?邪路走不通, 创新是正途!有人开出药方:邪路肯定走不通, 依靠节目品质才是康庄大道。

2005年, 《超级女声》之所以火爆, 究其根本就在于创新。它带给观众一档全新的娱乐节目。如今, 选秀节目最需要做的仍然是节目元素的创新和品质提升, 依靠这个, 才能真正走出瓶颈。

通过对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的轨迹和特点的分析, 可以发现:

首先, 应更加注重日常化和生活化。电视娱乐选秀节目是一种大众化的节目, 它的创意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日常化和生活化的节目才为观众所喜闻乐见。

其次, 参与者由名人应更多的走向普通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电视节目是名人的专利, 普通百姓仅仅是“看客”。这种现象在目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电视娱乐选秀节目逐渐成为普通人的舞台。

第三, 电视娱乐选秀节目的内涵有待增强。一些简单的游戏难以让节目的发展看到希望。以前的一些电视节目依靠明星的捧场和俊男靓女的主持取悦观众, 展现普通人的智慧、发掘成熟有内涵的节目主持人是大势所趋。近来的选秀节目也有意识地注意增加节目的文化内涵。如益智类节目对知识的提倡, 真人秀节目对普通人的关注等。

第四, 选秀节目应更注重创意。创意长期以来被电视娱乐界人士所忽视, 以至于电视圈内外都对电视抱有一种成见, 即认为电视娱乐节目没有创意。其实, 选秀节目对创意的依赖性是相当强的。因为选秀节目是一种更新非常快的节目, 一旦不能跟上人们生活的节奏, 就将被观众所厌弃。

第五, 应更加注重节目的互动性。这里的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目与观众的互动, 另一个是媒体之间的互动。网络、报刊、手机短信等媒体, 电脑、现实中的游戏将越来越多地为电视娱乐选秀节目所用, 节目的发展方向将是真实与虚拟界限的进一步模糊, 它将成为一种陪老百姓过日子的节目。

第六, 应更加注重节目形式的包装。节目的包装不仅是技术问题, 更是意识问题。国内的电视节目对节目的包装是相当滞后的, 这与专业性不强有关, 也是与国外节目的基本差距。

可见, 坚持互动性、草根性, 这是娱乐选秀节目魅力的根基;贴近大众的心理, 尊重大众的意愿, 但同时要有所不为, 保持格调, 不能简单迎合;调动大众的情感, 但不要滥用煽情元素, 避免动不动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加强策划力度, 在节目形式上、比赛内容上下功夫, 做到“人有我新”, 自然能出类拔萃, 在收视不俗的同时保持健康。

浅论娱乐节目新闻化发展 第7篇

关键词:新闻化,纪实性,精神价值

1 当前我国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自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1997年7月11日开播以后, 中国的电视界便走上了一条综艺节目快速发展的道路。在现在的电视节目中, 娱乐节目已经成为受众最广的节目形式之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许多观众放弃了对传统电视节目的收看, 观众了解新闻的方式开始更多地偏向上网。而对于电视节目, 最受观众喜爱的还是在茶余饭后能让紧绷的精神得到放松的娱乐性节目。比如近几年大热的《非诚勿扰》、《天天向上》、《本山快乐营》, 以及近期异军突起的《舌尖上的中国》、《中国好声音》等。可以说, 观看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成为了观众休闲时间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已故媒体评论家尼尔·波兹曼在谈到美国的电视娱乐节目时曾说:“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 在电视下, 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就像印刷术曾统治控制着政治、宗教、商业、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会事务的运行方式一样, 现在电视决定着一切, 在法庭、教室、手术室、会议室和教堂里, 甚至在飞机上, 美国人不再彼此交谈, 他们彼此娱乐。他们不交流思想, 而是交流图像。”[1]在中国和世界各地, 电视娱乐节目的影响其实也不亚于美国。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朋友、同事或同学间, 常常就昨晚在家收看的娱乐节目展开热烈的讨论, 而娱乐节目中的嘉宾或主持人, 也成为具有相当大影响力公众人物, 在社会舆论中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

在这种“全民娱乐”的形势下, 娱乐节目已经脱离了单一的娱乐功能。一些人气很高的节目甚至可以成为受众的行为标杆。在如此大的影响力作用下, 许多娱乐节目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开始采取异化手段, 哗众取宠有之, 内容低俗有之, 张扬浮夸有之, 长此以往, 观众的收视心理开始在千篇一律的娱乐轰炸中麻木, 产生审美疲劳。娱乐节目能向观众传递的良性内容, 也在一味模仿和搏出位的行为模式中渐渐淡化。现在的娱乐传播越来越虚假, 浮于表面的节目内容忽略了内涵, 业界与观众也开始对泛滥的娱乐节目展开讨伐。娱乐节目需要用全新的节目形式和更有社会价值的内容来维护自己的形象, 抓住观众眼球、满足其娱乐心理的同时, 也要向观众传递坚实可信的讯息。下面, 笔者就试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分析“娱乐节目新闻化”的发展方式。

2 娱乐节目的新闻化

所谓“新闻化”, 就是说娱乐节目要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以新闻节目的标准要求自己。虽然二者定位及功用不同, 但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 严守道德底线, 不要哗众取宠是最基本的素质。新闻节目注重客观报道, 贴近生活, 且公正平衡。这都是足以对娱乐节目形态做出矫正的重要元素。出于上述几点考虑, 娱乐节目必须立足本土化、平民化和生活化这三个根本点, 以人为本, 注重人文关怀, 真正做到服务大众、关心大众, 才能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例如, 相对于目前良莠不齐的选秀节目来说, 《星光大道》和《中国好声音》等节目走的就是平民化路线, 节目为平民百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打造了众多“平民偶像”, 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积极参与。其次, 节目编导努力营造一种触及人类灵魂的对真、善、美的人生追求, 在作为普通人的节目参与者身上显现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使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

而在娱乐节目中加进新闻的客观手法, 让受众既能看到参赛选手台上的表演, 又能了解到他们的人生经历, 但需要注意的是, 对于选手生活的描述必须做到真实自然。胡尧熙在《外景成主流花絮是正片:电视节目“非常摆拍”》中指出:现在的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满足于室内制作, 大量的外景组成部分让如今的电视娱乐节目从平面走向立体, 成为场内外全面的娱乐形式。[2]将纪实性元素融入到电视娱乐节目之中, 对电视观众而言, 在富有娱乐元素的节目中看到纪实性的幕后故事, 既可以感受参赛选手的舞台魅力, 也能了解到他们身为普通人为生活奋斗的艰辛, 无疑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从而对节目内容产生共鸣。

电视娱乐节目的开创, 不单单是为了给受众提供一种娱乐的氛围, 而是更有责任为受众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受众在感受娱乐的同时还能对自己的生活产生良性影响, 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一定作用。

结束语

“娱乐节目的新闻化发展”就是在做电视娱乐节目同时, 借鉴新闻节目的手法, 在让观众享受娱乐节目的轻松欢乐同时, 还能感知到节目传达的文化内涵, 提升观众的精神价值。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 传统媒体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稳定性, 不能受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收视冲击, 创造经典、能让人回味, 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节目, 才是“娱乐节目新闻化”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 章艳译.娱乐至死[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电视娱乐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第8篇

1 电视娱乐节目现状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特别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发展更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但电视综艺节目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究其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节目内容重复、抄袭现象严重

节目内容缺乏开创性,国内电视台之间娱乐节目之间相互模仿。娱乐节目抄袭现象严重,首先表现为娱乐节目竞相模仿欧美港台之风。充斥于电视荧屏上的电视娱乐节目数不胜数,令人眼花缭乱,而这些节目在内容上又往往是大同小异,观众眼前的节目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由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克隆”现象严重问题,造成在一定时期内娱乐节目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使得当前的电视娱乐综艺娱乐节目的整体市场格局是供大于求,造成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在整体上既失去了社会效益,更失去了经济效益。

1.2 节目文化品位的总体不高,缺乏文化内涵

人们打开电视,各频道娱乐节目接连上演,可真正有内涵,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节目仍是凤毛麟角。多数的娱乐节目,存在着制作粗糙,节目形式粗犷、媚俗、无聊等现象,总体上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节目是质量不高、文化含量较低。尤其是一些地方电视台,播出的娱乐节目更是简单拼凑,或者以低俗为荣,娱乐节目里看不到任何文化内涵。

2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策略

我国当前已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电视节目的制作上难免会带有一定的商业色彩。这就使得节目制作人员为了追求商业效益,提高自己的收视率,盲目地去复制别人的节目类型。结果导致电视娱乐节目千篇一律,吸引力不断下降,甚至使电视娱乐节目的周期大大减少。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节目制作人员立足于长远的角度,不断地去创新节目的形式、提高节目的品位、寻找优秀的主持人、追求多种节目形式。

2.1 节目设计上要创新

想要筹办一台好的节目,不仅要求节目本身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丰富的内容和轻松互动的氛围,还必须具备独特创意的策划。目前,国内娱乐节目最大的问题却恰恰在于缺乏创新,一味的复制或者引进国外的节目形式,导致节目的内容贫乏、形式单一,从而吸引不到观众。因此,只有在竞争中不断创新,才有生存的可能。

2.2 要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

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和社教类节目,不宜有严肃的说教和叙述,所以在节目中可以玩游戏、聊天,让观众觉得轻松有趣。但是如果一味地玩游戏,除了让观众看看热闹以外没有任何教育意义。电视娱乐节目要想被观众接受和认可,必须提升其文化品位,将文化内涵融入到节目中去,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品味。

2.3 要培养和选择优秀的主持人

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中许多主持人身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素质不高、着装奇异古怪夸张甚至低俗。面对这些非主流的主持人,大部分观众是不会有兴趣的。只有把主持人的素质提高上去,才能在娱乐节目内容的选择上的文化含量提高。因此,电视娱乐节目在主持人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根据节目的定位选择高素质的主持人,用主持的魅力吸引观众。比如《非你莫属》这个节目的前任主持人张绍刚,以其的机智、严谨、适时的幽默以及对老板、求职者的“不留情面”吸引了全国的观众,将一档看似索然无味的求职节目做的有声有色。

2.4 多种形式娱乐节目共存

未来的电视娱乐节目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市场,不能局限于一个类型的节目形式,多种节目形式共存将是必然的。复制和引进节目不是长久之计,电视节目制作人必须立足于时代潮流,开拓符合时代的娱乐节目,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质量和地位.

3 结论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前景诱人,发展也有广阔空间。电视娱乐节目的制作者们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和创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规律的道路。相信在未来几年里,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娱乐节目一定会层出不穷。

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 第9篇

1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历程

相对国外而言,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起步较晚。1978年以前, 电视文艺承载的主要是宣传功能, 直到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之后, 电视综艺才得以逐渐发展, 1990年, 随着《综艺大观》的开播, 我国电视娱乐节得以兴起。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1]。第一, 综艺表演阶段, 以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综艺大观》和《正大综艺》为代表, 采用“明星+表演”的表现形式, 娱乐方式单一, 缺乏与现场观众之间的互动。第二, 快乐游戏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综艺游戏节目崭露头角, 尤其是1997年, 随着《快乐大本营》的开播, 快乐之风席卷全国。这种明星+游戏的节目形式, 虽然游戏和搞笑给整个节目增添了活力, 但是, 这些节目只是单纯地为了娱乐而娱乐, 缺乏一种人文性的关怀。第三, 益智竞猜阶段, 1998年, 央视二套推出了《幸运52》互动益智娱乐节目, 之后《开心辞典》《三星智力快车》《无敌智多星》等益智娱乐节目相继开播, 这种观众+答题游戏+巨奖的娱乐模式, 调动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参与性, 具备亲民互动的特点。第四, 真人秀阶段, 近年来, 我国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热潮, 其代表有《超级女声》《星光大道》《爸爸去哪儿》《跑男》《极限挑战》等, 该类节目通过真实性、竞争性、窥私性, 吸引了观众的眼球, 全国掀起了真人秀的热潮, 但同时, 人性、道德底线、隐私等问题, 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2 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方向

2.1 从大众化到分众化

近年来,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得到了迅猛发展, 新的电视娱乐节目不断涌现, 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纵观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总是一种热潮统领了电视娱乐节目市场[2], 而过多的同质化、同类化的娱乐节目, 给电视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追求个性化, 节目受众趋于族群化, 大众化的娱乐节目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电视娱乐节目只有从受众出发, 打造面向特定族群的节目, 才能吸引忠实观众, 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提升节目文化品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 很多电视台对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各栏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追求经济效益一方面能促进节目的发展, 但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就可能降低节目的文化品位, 使节目变得世俗化或低俗化。电视娱乐节目是人们喜欢的电视节目之一, 受众人群庞大, 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电视娱乐节目应该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一个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该提升文化品位, 倡导正确的价值, 在娱乐的同时, 为社会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培育全民精神素质。

2.3 从借鉴到自主创新

随着娱乐节目的兴起, 我国电视节目数量猛增。但是,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较晚, 相对而言, 原创能力不强, 目前很多热播的电视娱乐节目都是借鉴或者引进了国外的节目形态。我国电视娱乐节目这种国外首创, 国内借鉴和引进的发展模式, 不能获取原创节目的精髓, 从而逐渐出现了模式化、盲目跟风等现象。而只有通过自主创新, 才能解决盲目跟风、节目形态老化的情况, 促进娱乐节目良性发展。

2.4 巩固节目品牌

随着时代的进步, 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尤其是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 给传统电视节目带来到了不小的冲击, 人们的眼界也更为开阔。“内容为王”已成为所有信息传播业的共识[3], 电视娱乐节目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收视率, 应该注重内容的打造, 吸引和培养相对稳定的观众群, 巩固节目品牌。好的主持人能给节目增色, 主持人应具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文化气质, 而且能以观众的角度出发。电视娱乐节目结合多媒体技术, 带动观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娱乐节目应该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打造节目特色, 巩固节目品牌, 在娱乐的同时发扬中华文化。

3 结语

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电视娱乐节目应该从受众出发、提升文化品位、自主创新、巩固节目品牌, 从而促进电视娱乐节目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庆哲.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卷宗, 2015, 5 (10) .

[2]王芳, 荣岩.论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观引导[J].新闻界, 2011 (1) .

宁波电台广播娱乐节目的问题与发展 第10篇

(1) 节目改版过于盲目。目前, 不管是宁波的广播娱乐节目还是全国范围内的广播娱乐节目, 都在谈创新, 搞改革。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 也是广播娱乐节目必须要走的道路。所以许多广播节目力求改版来创新, 但是却出现了一些盲目改版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 换汤不换药。如改变原有节目名字等, 但是内容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创新, 反而会让听众更加混乱。第二, 盲目把原有优势节目改成娱乐节目。虽然娱乐节目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但是也不应该把原来的优势节目随便改成娱乐节目。因为每个频率的定位都不同, 各自所有的收听群体和收听基础也不相同, 原来的优势节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收听群体和节目效应, 没有必要为了改而改, 必须三思而行。第三, 改得不伦不类, 一位娱乐节目就是大杂烩, 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没有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节目。这样, 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2) 同质化竞争。目前宁波电台五套广播的节目定位既是历史形成, 也是作为宁波电台的一部分, 面向不同收听群体或不同收听需求, 按照内容互补、风格各异, 错位竞争的要求确定的, 从而构成了宁波电台广播宣传整体格局。在这一格局中频率与电台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现在情况起了变化, 实行频率制、扁平化后, 各频率必然重新审视节目定位, 进行相应的调整。笔者认为不宜“各自为政”, 各搞一套;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从宁波广播大格局考虑, 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合理分工。各频率在重新审视定位时, 应明确本频率的基本职责、目标听众、节目范围, 做到核心功能互不交叉, 节目内容减少重复, 避免频率定位趋向同质化, 造成资源浪费、竞争无序。切忌都往实质上的综合台靠。

(3) 广播电台体制遗留问题。除了同质化竞争之外, 同样和广电体制遗留问题有很大的关系。镇海台的发展历史远远少于宁波电台。这是弱势, 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成了优势。因为成立一套制播班子都是新招的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创新能力强, 尤其制作娱乐类节目更是合适。而宁波电台成立历史悠久, 班子老。很做老班子的人确实不太适应娱乐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但是由于人事体制等原因, 短时间换成新班子几乎是不太可能。这也就造成了班子老化, 创造力和机动性不足。自然在广播娱乐节目的制播上也处于一定的劣势。

(4) 节目质量把关机制落后。目前电台节目的考评机制为按照节目规定的质量要素进行评定。是什么意思呢?节目播出之前有一个自我制定的质量要素, 经过审核后实行。也就是说日后考评凡是做到了之前规定的各大要素, 即为不扣分。这里面就有很大的缺陷。第一, 节目伊始所制定的质量要素并不一定能满足日后的实际考评要求。第二, 各个节目所制定的质量要素是不一样的, 所以按照各自节目的质量要素进行评定显然对于有些节目是不够公平的。第三, 这样的考评机制并不能很好地激发节目制作播出的积极性。只想着“只要不犯错, 做到了质量要素规定的就好。”而不主动追求创新。不利于节目的发展更新。

二、宁波广播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与对策

(一) 总体发展方向

(1) 综艺类广播娱乐节目趋势。从全国火爆《娱乐大爆炸》到宁波本土的老牌节目《娱乐先锋》, 从它们旺盛的娱乐节目生命力可以得出, 随着广播娱乐节目的不断发展, 其娱乐形式也不断发展, 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愿意接受这种“大爆炸”式的娱乐方式。一档综艺娱乐节目, 集各种娱乐元素于一体。包含时尚, 音乐, 游戏等要素。语言轻松活泼, 形式灵活精巧, 互动性强, 听众参与度高。而实践证明, 这类广播娱乐节目恰恰受到了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宁波电台需要抓住这个机会, 花大力气培养出具有宁波特色、可以和全国优秀娱乐节目相抗衡的广播娱乐节目, 是整合各方资源的绝好良机。

(2) 规模化运作, 提升核心竞争力。宁波电台的广播娱乐节目大多数还是采取相对封闭、独家垄断的制播方式, 这种自产自销的小作坊模式在客观上阻碍了产业链的形成, 制约了广播娱乐节目做强做大。因而, 整合资源、提升节目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化运作将成为越来越多电台制作广播娱乐节目的新方式。

(二) 具体发展对策

(1) 大综艺节目碎片化。

借鉴全国优秀广播娱乐节目《娱乐大爆炸》, 每期《娱乐大爆炸》有长达三个小时的大综艺结构, 由十数个碎片化的综艺小单元构成。一期节目同时云集了诸如脱口秀、情景剧、模仿秀、相声、小品、评书等多种声音综艺形式, 将广播的声音表达艺术, 运用到极致。大综艺背景下的碎片化, 使娱乐大爆炸迅速形成了很多个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碎片化的播出模式非常适合移动收听的习惯, 特别适合在拥挤交通上的驾车一族。错过某一段时间不会对收听整体节目造成影响。整体内容呈现碎片化模式。宁波地区车载广播量大、流动性强, 很适合做碎片化的播出方式。

(2) 强大团队班底, 避免同质化竞争。要确保丰富灵活的节目制作绝离不开强大的制播团队, 就像上文提到的《娱乐大爆炸》每天三个小时的节目, 十个以上的综艺栏目, 一个制片人, 两个直播主持人, 十个左右的栏目生产者, 与传统广播娱乐节目相比, 更需要一个高质量的制作团队。保证了节目制作的大容量和高质量。由此观之, 要制作如此精良的广播娱乐节目是离不开精良的制作团队的, 而宁波电台正是需要培养这样一个强大的团队。从团队成员的创造里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都要下大功夫。《广播娱乐节目初探》中就指出“组建专业制作团队, 跨地区、跨时段联合播出, 实现制播分离, 这些才是广播娱乐节目未来发展的方向。”[1]同时, 频率之间应避免团队不良竞争, 反而应该倡导团队合作, 资源共用, 避免不必要的同质化竞争。

(3) 合理选择播出时段。除了节目本身的精彩之处, 选择一个非常合适的播出时间段也是保证节目收听率的重要手段, 周一至周五的下午4点到7点。这段时间是下班的晚高峰。此段时间交通十分拥堵。而与上班路上人们喜欢收听新闻资讯不同, 下班路上人们的心态和心情都比较放松, 希望感受到快乐的情绪。而此时, 一档快乐时尚轻松搞笑的娱乐节目正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浇灭了拥堵中的烦躁心火。

(4) 重演绎。《“活”试探广播娱乐节目生存状况》曾经指出近几年来, 一批重“演绎”广播娱乐节目在东南西北遍地开花、深为听众喜爱。[2]而浙江之声《娱乐大爆炸》则十分重视娱乐节目的演绎手法。节目开播不到一个月, 就产生了“袁老师”、“老陕”、“相亲女”、“新尔康紫薇”等令人印象深刻的声音形象, 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品牌客户的植入对象, 这些都是市场对节目价值的认可。而宁波电台的广播娱乐节目也越来越重视主持人的“演绎”。

(5) 结合新媒体, 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新媒体背景下广播娱乐节目的发展》曾指出“新媒体尤其即时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浙江之声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了各种线上线下活动。[3]微博微信成为司空见惯的交流平台, 主持人的微博粉丝群, 听众微信, 开展一系列的微信幽默笑话大赛和征集, 将快乐带给大众, 将网络的互动性和广播的互动性相结合, 在网络上再次扩大节目的影响力。用这些滚绣球的方式, 听众的群体会越来越大, 节目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迅速扩展。

(6) 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估体系。节目要做得好, 少不了合理的评估体系, 评估体系就好比是广播娱乐节目的一面镜子, 照射出不足与缺点, 照射出优势与卖点, 为广播娱乐节目的发展调整好脚步, 对准好方向。《广播娱乐节目分层评估初探》就指出“要建立对广播娱乐节目客观而全面的评估体系, 除了节目自身外, 还涉及听众、业内专家、广告客户、上级主管等多个与节目相关的部门或群体。需要加入诸如节目收听率、听众满意度、广告投放量等数值指标,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 为各项指标设置相应的权重。只有内外部皆有、主客观并存、定性与定量结合, 才能做出科学、准确的评判。”笔者认为, 这正是宁波电台所需要学习借鉴的评估体系。

摘要:宁波电台的五套频率几乎每个频率都有自己优势的广播娱乐节目。《开心TAXI》《剧说人间》《DJ夜总汇》《音乐风行榜》《消闲午间》《娱乐先锋》等这些广播娱乐节目形式丰富, 内容精彩, 题材广泛, 基本都满足了广播娱乐节目所必须满足的可笑性、通俗性、趣味性、时尚性和艺术性。其中的幽默元素, 演艺手段游戏方式各有各的精彩, 听众评价较好, 且有很强的互动性。但与此同时, 我们更需要看清宁波广播娱乐节目存在的诸多不足。

关键词:宁波电台,广播娱乐节目,问题,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慧菊.广播娱乐节目初探[J].新闻传播, 2012 (05) .

[2]贺相军.“活”试探广播娱乐节目生存状况[J].科技资讯, 2007 (29) .

上一篇:智慧英语下一篇:建筑结构设计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