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失眠范文

2024-09-02

帕金森病失眠范文(精选9篇)

帕金森病失眠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PD患者56例, 均符合1985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制定的PD诊断标准[1]。失眠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 C M D-3)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并属心脾两虚型[2]。排除患有疼痛性疾病、药物或酒精成瘾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睡眠的疾病。其中男36例, 女20例;年龄60~87岁, 平均 (70.0±10.3) 岁;病程2~15年。

2 方法

2.1 治疗

56例患者每日均口服多巴丝肼片 (美多芭) 2 5 0~7 5 0 m g, 加用归脾汤治疗。基本组成:人参、黄芪各15g, 夜交藤30g, 茯神、白芍、枣仁各15g, 当归、白术、郁金、石菖蒲、远志各9g, 五味子、川芎、木香、炙甘草各6g, 大枣3枚。每日1剂, 共煎两次, 留汁400ml, 分早晚两次温服, 1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睡眠状况综合评分[3] (表1) , 分数愈低说明睡眠问题愈少, 分数愈高说明问题愈多, 病情愈重。

2.2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睡眠状况评分:治疗前 (3.5±0.3) 分, 治疗后 (1.2±0.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4, P<0.01) 。由表2可见, 患者治疗后的入睡时间明显缩短, 睡眠时间延长, 夜间觉醒次数减少;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目前认为, 精神障碍、认知障碍和睡眠障碍是PD最常见的导致其失去生活能力的非运动方面的三大并发症, 其中尤以睡眠障碍最为明显, 而在睡眠障碍中以失眠最常见[4,5]。患者表现为入睡困难、夜寐不安或彻夜不寐等特征, 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本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灵枢·天年》:“六十岁, 心气始衰, 苦忧悲, 血气懈惰, 故好卧。七十岁, 肺气虚, 皮肤枯。”《景岳全书·不寐》:“劳倦思虑太过者, 必致血液耗亡, 神魂无主, 所以不寐。”

归脾汤出自《济生方》, 主治思虑过度, 劳伤心脾, 失眠健忘。方中选用健脾益气、补养心血之黄芪、白术、当归、白芍、甘草、大枣等, 使气血生化有源;选用静心安神之远志、茯神、郁金、枣仁、夜交藤以安神益智, 又用石菖蒲开窍宁神, 以川芎活血理气, 木香行气舒脾, 五味子滋阴益肾交通心脉, 众药合用, 共奏益气生血、健脾养心、重镇安神之功, 心脾双补, 使运化充足, 心血得养, 心神得宁, 不寐自愈。

本组帕金森伴失眠患者均为气血两虚型, 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予归脾汤治疗1个月后失眠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为中西医两法治疗帕金森病并发失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的分类和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5, 18 (4) :255.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146.

[3]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草案) [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 (2) :141.

[4]Poryazova R, Waldvogel D, Bassetti CL.Sleepwalking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J].Arch Neurol, 2007, 64 (10) :1524.

帕金森病教案 第2篇

课程名称:帕金森病 课时:10分钟

授课者:湖北中医药大学 王东

授课对象:李玉洁 胡欣玫 方惠东 王梦梦 李丽君 邹杰 授课媒体:PPT 授课地点:内科2号楼神经内科10楼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 掌握:帕金森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和护理要点  熟悉: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健康教育  了解: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 【教学重点】  帕金森病的概念

 帕金森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难点) 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 主要临床表现概括  临床表现详细  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  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  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分类  帕金森病的治疗(重点) 帕金森病的护理要点(重点) 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重点)【教学安排】 时间 3min 3min 3min 1min

【教学过程】

1、引言介绍相关内容,与听课者达成互动,进入状态

2、讲解帕金森病相关知识

3、布置课后思考题、结课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的小讲课,对帕金森这一疾病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遇到了此类疾病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如何判断此疾病以及如何护理和如何向病人做健康教育。希望大家能将此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谢谢大家的聆听!

内容

介绍概念,帕金森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

讲解帕金森病的护理诊断、护理要点和健康教育 结束语、布置课后思考题 【引言】

各位同学,大家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161床吴恒舫这位爹爹,他静止性震颤的表现让我们印象深刻。今天我将向大家讲解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变和各种感染因子的存在,神经系统疾病也逐渐频繁发生,下面带着大家并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疾病——帕金森病。【教学内容】 1.帕金森病概念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其突出特点是静止性震颤,故又称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2.病因及发病机制

 年龄老化 :黑质DA神经元、纹状体DA,随年龄增长逐年减少。但老年人发病者仅是少数,只是PD发病的促发因素。 环境因素 :有机磷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除草剂、鱼腾酮中毒、重金属。

 遗传因素:约10%的PD患者有家族史,呈不完全外显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1)帕金森病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全世界有400万的帕金森病人,170万在中国。3)青少年型帕金森病约占发病率的10% 4.主要临床表现概括 1)静止性震颤 2)肌强直 3)运动迟缓 4)其他症状

5)初发症状:震颤最多(60%~70%),步行障碍(12%)、肌强直(10%)、运动迟缓(10%)5.临床表现详细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拇指与食指“搓丸样”(pill-rolling)动作,节律4~6Hz,安静时出现,随运动而减轻或停止,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症状常自一侧上肢开始---波及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字型进展(65%~70%)。

25%~30%病例自一侧下肢开始,两侧下肢同时开始者极少见。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姿势性震颤

2)肌强直(rigidity)肌强直表现屈肌与伸肌同时受累,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始终增高,似弯曲软铅管(铅管样强直)若伴震颤,检查感觉在均有阻力有断续停顿,似转动齿轮(齿轮样强直),是肌强直与静止性震颤叠加所致。

被动运动关节开始阻力明显,随后迅速减弱(折刀样强直),常伴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后者视部位不同只累积部分肌群(屈肌或伸肌)。

3)运动迟缓(bradykinesia)表情肌活动少,双眼凝视,瞬目减少,呈面具脸(masked face)手指精细动作(扣纽、系鞋带等)困难。不能同时做多个动作。随意动作减少,始动困难 6.辅助检查 1)脑脊液 2)能影像学 3)无特异性变化

4)CT或MRI检查:少数可见黑质变薄或消失 PD目前尚无特异性诊断技术。7.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 1)2)中老年发病,缓慢进行性病程;

四项主征中至少具备两项,前两项至少具备其中一;症状不对称; 3)4)左旋多巴药物治疗有效;

患者无眼外肌麻痹、小脑体征、体位性低血压和肌萎缩等。

8.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分类  神经营养剂:如VitE、CoQ10  抗组织胺药物:如金刚烷胺  抗胆碱能药:如安坦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泰舒达  左旋多巴:如美多巴、息宁

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如答是美 9.帕金森病的非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方式:  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  脑深部电刺激术  细胞移植术  基因治疗

10.帕金森病人的护理 1)饮食

 谷类、蔬菜和瓜果通常每天吃300~500克。碳水化合物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通常不影响左旋多巴的药效。

 充足的水分还能使粪便软化、易排,防止便秘。由于饮水不足和用药的原因,有的患者会出现口干、口渴、眼干的症状,可以尝试每天比前一天多喝半杯水的方法,逐渐增加饮水量至每天6~8杯(相当于2000毫升左右)。

 由于肉类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成分会影响左旋多巴的作用,因此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如果想使白天的药效更佳,也可以尝试一天中只在晚餐安排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 帕金森病患者的这种危险更高,因为行走不便和姿势反射障碍使患者更容易跌倒。足量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可预防骨质疏松。2)康复训练方法  松弛训练

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平衡训练  步态训练  呼吸功能训练 3)心理护理

每个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心理素质。家庭的关怀尤为重要。帕金森病患者的家人,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并舍得投入精力,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身心护理很重要。4)安全护理

 防止患者摔倒和发生意外

帕金森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的看护。

 注意生活设施的布置

家居布置要方便合理、减少障碍,处处为患者行动方便着想。

 注意喂食安全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要注意喂食,以防误吸引起肺部感染。11.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重点)

 穿衣:衣服较宽大,尽量减少扣子,可选用拉链、按扣或自粘胶等, 布料最好选用全棉,便于吸汗

 吃饭:早、中餐低蛋白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晚餐可适当摄取蛋白质,睡前一杯牛奶或酸奶,多吃谷类和新鲜瓜果蔬菜,尽量不吃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每天喝6至8杯水。

 穿鞋:平底的皮鞋和布鞋,防滑性比较好,避免胶底鞋,摩擦系数过高,不要穿拖鞋,易脱落,甚至绊倒自己,不要穿系带鞋。 住:带扶手的高脚椅子,床不宜太高或太低,方便起卧,中晚期患者的床上安置固定的架子,上有悬带下垂,方便患者借助吊带坐起,床的侧方绑一根宽带子,晚间可以借助,手的力量独自翻身,床头灯的开关要设置在顺手的地方。睡衣、床单和被褥都使用绸缎面,方便夜间翻身,铺设防滑地板和地砖,潮湿后尽可能擦干。浴缸内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橡胶垫,浴缸处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 穿脱衣服。

 行:夜间起床必需保证光线足够,睡在带厕所的卧室,或床旁放置便盆,室内地面平坦,减少台阶,防滑地板、地砖,助行器 【思考题】

1、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2、帕金森病的护理要点?

3、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 【结束语】

通过本次的小讲课,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做了简单的介绍,让大家对帕金森病这一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在以后的实习工作中遇到了此类疾病希望大家能够知道如何判断此疾病以及如何护理和如何向病人做健康教育。希望大家能将此知识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帕金森病。谢谢大家的聆听!【参考文献】

也说帕金森病 第3篇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称为椎体外系的系统,它由纹状体、苍白球和黑质等结构组成。苍白球和黑质系统能释放出一种物质——多巴胺,它作为一种神经介质,与神经纤维共同作用,来调节控制人体的肌张力。维持正常的人体活动。帕金森病主要是由于脑千色素神经细胞丛的变性,使黑质附近脑区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呈现明显的萎缩,导致多巴胺的分泌不足,从而引发躯体各部位的肌肉活动出现严重障碍。

帕金森病可以由脑动脉血管硬化使黑质神经细胞逐渐坏死所致,或由脑炎、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锰中毒等)、药物(如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外伤也可引起此病继发。绝大多数老年帕金森病病例其真正的原因不明确。研究表明,正常人每10年约有13%的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当80%的神经元死亡时,就可出现震颤麻痹症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得越来越多,所以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

分期表现

帕金森病最显著的特征为肢体震颤麻痹及活动迟缓。早期表现为身体一边手足出现不由自主的震颤,以上肢的表现最明显易见,而且多在静坐时出现,但肢体恢复自主运动时又会消失。病人有动作减少及迟缓情况,手足笨拙又不能发力,久坐后站起有困难,起步后常以小步慢走。由于面部肌肉运动减少,患者大都面无表情,眨眼少,双目凝视。当出现以上帕金森病的初期症状时,患者或家属就应该引起注意,宜确诊后及早接受治疗。

帕金森病发展到中期。早期病征由一边身体延及全身,且有吞咽与进食困难和流口水的情况。

晚期患者会失去躯体的平衡能力,行走时不但步履蹒跚,而且左右摇摆,容易跌倒。部分患者会同时出现智力衰退的表现,尤其有数字和方向辨认方面的紊乱,但病人的神智仍然相当清醒。

当帕金森病发展到晚期时,躯体活动能力会完全丧失,由于长期卧床。可能会导致肺积水、肺炎或膀胱炎等并发症。

帕金森病的治疗

目前对帕金森病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也没有根治此病的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帕金森病患者宜及早接受治疗,因为此病发病后如控制不好。病情恶化较快。

药物治疗:对早期轻度症状者。多用安坦之类抗胆碱能药物,减少肢体轻微震颤。中期患者,多用左旋多巴缓解病情,此药在人体内转化为多巴胺,以补充大脑多巴胺分泌的不足,但病人用药4~5年后,疗效明显降低,这是因为此药治标不治本,不能阻止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持续坏死。

手术治疗:最适用于原发性帕金森病,并应严格选择病例。手术方法,一是通过对大脑某些神经核团进行毁损,来控制震颤;--是将病人自己的肾上腺髓质移植到大脑的特定部位,来增加释放多巴胺神经介质;三是将胎儿中的脑黑质移植给患者。这些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危险性,且不能完全取代药物。国外还正在研究用猪脑细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患者大脑,进行此项研究的美国医学家报道称此法对治疗这种常见的脑神经细胞疾病取得了新的进步。目前已经有12名患者接受了猪胎脑细胞的移植,早期观察显示,移植程序是安全的,病人的症状似乎也有所好转。12名接受试验的病人中有1名因为其他原因死亡,对这名病人的解剖显示,猪的脑细胞已经在病人脑中存活,直到病人去世时还在分泌多巴胺。

基因疗法:尚处在动物试验阶段。美国科学家将一种特殊基因(GDNF基因)注入实验鼠脑细胞,成功抑制了帕金森病的发展,并且研究人员已经在非洲绿猴身上试验这种基因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是希望在大脑中直接产生多巴胺,而不是防止脑细胞的退化,所以这些疗法的效果不理想。而基因疗法的目标是直接抑制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机制。从而防止帕金森病的进一步恶化。所进行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GDNF基因能够对神经活动所需的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GDNF是一种存在于人脑胶质细胞中的亲神经因子,通过病毒载体将其准确地注入实验鼠脑细胞中,使病鼠脑细胞死亡数量显著下降。但这一方法用于人类帕金森病的实验治疗还需要5~10年。

中医治疗:中医可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内服中药治疗。据专家介绍,常用的方药有定振丸加减(生黄芪、白术、熟地黄、生地黄、当归、川芎、天麻、秦艽、威灵仙、全蝎、丹参、钩藤等),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地黄、夜交藤、益母草、桑寄生、杜仲、牛膝等),或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天麻丸等。也可用针灸疗法,如选取太冲、合谷、风池、外关、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第4篇

1 药物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根据患者的年龄、主要症状类型、严重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等要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从单药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 尽量以最小剂量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以维持患者生活质量或 (和) 必要的工作能力为参照。

1.1 目前抗PD药物都是对症治疗药物, 多数药物可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 (如恶心、呕吐等) 为主。临床应用抗PD药物时均应采取“滴定”的方法, 即从小剂量起始, 缓慢加量。功效上, “细水长流, 不求全效”。在不良反应或可耐受的剂量范围内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并以该剂量维持治疗, 以较小剂量的药物获得所期望的疗效。所谓“所期望的疗效是指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预期治疗目标。

1.2 不应盲目加用别种药物, 也不宜突然停药。

1.3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理是恢复纹状体多巴胺能和乙酰胆碱能两大递质系统间相对平衡, 治疗方案必须个体化, 即根据患者年龄、工作性质、病情轻重、承受药物副作用的能力、患者经济能力及对生活质量追求等综合考虑。

1.4 权衡利弊, 联合用药, 综合治疗。

1.5 预期治疗目标: (1) 对年轻、早期患者是保持或恢复工作能力; (2) 对中、晚期患者是保持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3) 对晚期PD患者是减轻痛苦、延长寿命。

2 药物治疗

2.1 抗胆碱药物

主要有苯海索 (安坦) 、丙环定 (开马君) 等, 抗帕金森病治疗作用与部分阻断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是纹状体) 的胆碱受体、抑制乙酰胆碱兴奋作用, 恢复纹状体胆碱与多巴胺能神经功能相对平衡。抗胆碱能药物可减轻流涎症状, 对震颤及强直有一定效果, 但对运动迟缓及迟发型多动症无效, 甚至加重, 适用于震颤明显且较年轻的患者, 有时也用于药物引起的非迟发性运动障碍性椎体外系反应等。王丽韫[3]研究发现具有M4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中枢抗胆碱药物盐酸去甲基苯环壬酯在小鼠震颤模型、6-OHDA黑质纹状体定向损毁大鼠模型及MPTP特异损伤C57BL/6小鼠模型均表现出良好的缓解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作用, 与临床常用的中枢抗胆碱药盐酸苯海索比较, 其选择性增加纹状体内DA递质释放作用更显著, 抗帕金森病药效更好, 无认知损伤、胃肠道反应轻等副作用更低的特点。提示该药效学差异与二药间受体亚型选择性差异有关, 该研究为临床合理开发具有M4受体亚型选择性的新型抗胆碱药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2 多巴胺替代疗法

多巴制剂自1967年左旋-多巴问世以来, 该药仍然是目前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 被誉为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是治疗PD的基础用药。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直接代谢前体, 与多巴胺不同的是, 它可透过脑血屏障进入脑内, 可被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后转变为多巴胺而发挥替代治疗作用, 对震颤、强直与运动迟缓均有较好的疗效。谭玉燕等[4]在帕金森病多巴胺替代治疗并发的多巴胺失调综合征报道中指出, 多巴胺替代疗法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PD)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是长期应用会引起一系列运动及非运动并发症, 严重困扰着患者及家属。近来, 小部分PD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奇特的行为越来越引起关注, 被认为与多巴胺替代疗法有关。

2.3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在理论上有超越左旋多巴的优点, 相关临床报道[5]证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增加PD疗效, 而副作用相对较左旋多巴小。

2.4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可促进多巴胺释放, 阻止多巴胺回吸收, 提高突触裂隙多巴胺浓度, 对少动和姿势障碍有效, 适用于轻症患者, 用后见效快但药效衰减也较快, 可与多巴胺类制剂合用维持疗效或间断应用。赵桂宏等[6]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ISI数据库、CBM数据库、CNKI数据库、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纳入金刚烷胺对比安慰剂治疗帕金森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系统评价 (SR) 和Meta分析, 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 参考纳入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论。结果显示, 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有效率高于安慰剂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10.13, 95%CI (5.10, 20.11) ], P<0.00001。改善帕金森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 B-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单胺氧化酶是分布于线粒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 依其生物化学特性分为A、B两种, 它具有使多巴胺脱羧降解的作用。在适度剂量范围可选择性抑制脑内单胺氧化酶B活性, 阻止多巴胺降解为高香草酸及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再摄取, 单独应用可治疗帕金森早期, 可与多巴制剂合用治疗各期帕金森病。Safinamide是一种新型单胺氧化酶B (MAO-B) 抑制剂, 目前正在用于抗痉挛、抗帕金森病和神经保护方面的研究。Safinamide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多重作用机制和很高的治疗指数。它既能高效、选择性和可逆的抑制MAO-B的活性, 又能阻断钠、钙通道和抑制谷氨酸的释放。Safinamide还具有极好的的生物利用度、线型动力学、较长的半衰期和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2.6 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这是阻断多巴胺和多巴降解的另一类药物。在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左旋多巴甲基化, 转化为3-邻甲基多巴, 而3-邻甲基多巴则不能转化为多巴胺, 故左旋多巴被降解而失去作用。所以, 儿茶酚胺邻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药将成为继左旋多巴之后新一代抗PD药物。

总之, 理想的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应是既能缓解症状, 又能减缓疾病的进展。但抗PD药几乎均可引起精神症状, 其形式多样。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过度敏感货错觉、幻觉、精神紊乱、意识恍惚等, 而抑郁、焦虑、痴呆也可以是疾病本身的一种表现, 但药物使用不当可使其加重或促使其发展。因此, 了解掌握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则及药动、药效学对该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薛慎伍.帕金森病痴呆近年研究概况[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27 (11) :1034.

[2]周泽仁.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3 (12) :126.

[3]王丽韫, 赵哲, 郑建全.抗胆碱类药物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2, 24 (3) :126.

[4]谭玉燕, 陈生弟.帕金森病多巴胺替代治疗并发的多巴胺失调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0, 23 (5) :189.

[5]陈青莲.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1A) :100.

[6]赵桂宏, 白向荣, 李晓玲, 等.金刚烷胺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 2011, 46 (23) :1847.

从脾虚论治帕金森病 第5篇

1 中医发病机制

PD为老年期常见疾病之一, 中医亦称“颤震”、“振掉”、“颤振”、“震颤”,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虽无颤震病名, 但其“掉”即含颤震之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曰:“骨者髓之府, 不能久立, 行则振掉, 骨将惫矣。”说明了肢体的摇动属于风象, 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中亦肯定了肝风内动这一病机, 同时阐明了风寒、热邪、湿痰皆可致颤震的发生。清代王肯堂《证治准绳·杂病》中指出颤振“壮年少见, 中年以后始有之, 老年尤多。夫年老阴血不足, 少水不能制盛火, 极为难治”。随着年龄增长, 人体的各脏器功能会逐渐衰弱, 尤其以肝脾肾亏虚为明显。肝脾肾功能的衰减, 加之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因素, 导致肝脾肾功能进一步虚损。肝为风木之藏, 在体为筋, 筋联缀关节, 主司运动;肾为先天之本, 作强之官, 主伎巧;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主肌肉。肝阴亏虚致阴不制阳, 则肝风内动, 筋脉不能自主, 随风而动, 牵动肢体, 则肢体动摇;肾虚, 水不涵木, 木火上胜, 肾阴不足, 则上盛下虚, 下虚髓海失充, 神机失养, 筋脉肢体失主而动摇;同时, 肾主司伎巧, 肾虚则致动作笨拙、迟缓;脾运化水谷精微, 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 则气血生化乏源, 阴血不足无以濡养筋脉则肢体动摇。故马云枝教授[2]认为, PD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虚损有密切关系。然脾为后天之本, 乃气血生化之源, 五脏之中心, 可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四肢五脏。脾虚, 消化吸收功能不健, 气血化生不足, 四肢肌肉失于濡养, 则振摇而失用。脾病, 气血生化无源, 可累及肝肾, 致肝肾不足, 肝肾阴亏无以制阳, 则阳偏亢而风动;脾为生痰之源,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痰浊内生, 久而化热, 痰热则风动。脾虚, 气血生化不足, 气虚则无力行血, 血行不畅久之则瘀血内停, 瘀血痰浊交阻, 可进一步耗伤阴津气血而致颤震发生。因此, PD的发生与脾有着密切的关系[3]。故脾虚在P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从脾论治

2.1 从脾阳虚论治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 本于阴阳……阳气者, 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说明阳气是生命的根本, 阳衰而易引起疾病的产生。同时亦曰:“阳气者, 精则养神, 柔则养筋”, 阳气不足, 不能如常布输津液, 行运营血, 痰凝血滞,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 则筋脉失养, 颤证作矣。孟毅等[4]认为PD多发于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后阳气则渐衰, 阴气则渐盛, 所以PD的静止性震颤主要为阳衰所致, 而肌张力增高、表情淡漠、运动迟缓等症状则为阴盛寒凝所导致。阳衰则火不燠土, 脾阳则衰微, 中焦则不运, 以致纳食减少。阳气不足, 推动无力则腹气不通, 大便干结。脾主四肢, 而四肢为诸阳之末, 中土虚寒, 木气内伐, 阳气无法调达, 阴风内动, 则四肢振颤。脾阳虚衰, 不能如常地通调水道, 散布津液, 则津易凝为痰, 脾虚不能如常地运化水谷精微, 化生血液, 同时阳虚而无以鼓动血脉运行, 则血虚凝滞成瘀。顽痰衃血胶结, 脏腑气机升降失常, 诸多不适便随机而至。闫川慧等[5]总结了以甘草、茯苓、当归、人参、白术、柴胡、川芎、半夏、生姜、熟地、山药、蜂蜜、钩藤和陈皮等14味中药合方, 以健脾养血疏肝之法治疗PD的脾土阳虚而致肺金不足, 则无以制约肝木, 表现为但振动而不屈, 面赤发热, 大便不通。黄福发等[6]根据其临床经验, 自拟参苓术夏天麻汤 (主要药物组成:党参25g, 茯苓20g, 白术15g, 法夏15g, 天麻15g, 陈皮10g, 僵蚕15g, 全蝎 (酒洗) 8g, 红花10g, 葛根20g) , 临床观察治疗PD 36例, 具有明显改善症状的疗效。刘方[7]总结周文泉临床治疗PD的经验, 以健脾养血, 柔筋熄风之法治疗PD晚期患者, 症见神呆懒言, 面色少华, 肢体震颤较甚, 项背四肢强直, 行动迟缓, 行走不稳, 动则气短乏力, 头晕眼花, 心悸健忘, 口角流涎, 食欲不佳, 舌淡胖, 边有齿痕, 舌薄白或白腻, 脉细无力或沉细, 基本方如下:黄芪30g, 党参30g, 炒白术12g, 茯苓15g, 川芎12g, 当归12g, 熟地黄12g, 山茱萸12g, 五味子10g, 肉苁蓉12g, 肉桂10g, 防风10g, 珍珠母15g, 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宋秋云[8]总结了以归脾汤加减 (主方为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茯苓、远志、酸枣仁、炙甘草) 治疗PD, 证型为脾阳虚衰, 心血不足者, 亦取得了可观的疗效。

2.2 从脾阴虚论治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阴液亦随之消耗,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 而阴气自半也”。《赤水玄珠》曰:“颤振者……筋脉约束不住, 而莫能任持, 风之象也。”此乃阴液亏耗, 阴不制阳, 虚阳化风所致。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曾云五脏真阴亏少则髓减脑消, 神机失用, 四肢百骸的协调运动则失控。同时风、火、痰、疲诸邪生成, 便进一步加重病情, 致使不可逆转的趋势。脾主身之肌肉, 脾阴若亏虚, 肌肉失濡养则肌强直, 运动迟缓。脾气相对未虚, 故肌力多为正常。脾阴虚则动风, 同气相求则发生静止性震颤。郑国庆[9]认为, PD随着年龄的上升而患病率不断增高, 因为年高而体弱, 脾阴作为后天阴液的根本, 随着年龄的增长, 阴精阴血耗损不足, 脾阴虚无以化生, 久之必累及五脏, 所以脾阴虚是PD的病机关键。其同时提出对于神经保护治疗是PD的根本疗法, 此疗法可推迟PD的发病, 或者延缓病情的发展,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脾阴学说来源于《内经》, 确立于明清, 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于近现代医家的深化研究和发挥, 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10]。但目前对于以脾阴学说来论治PD的研究少之甚少, 唯有郑国庆带领的团队[11]近年来致力于研究脾阴学说, 确立养脾阴法来治疗PD。具体用药常以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药、酸枣仁等酸甘养阴为主, 佐以枸杞、生地黄等甘寒益阴之药, 并已在初步临床中收到了较好的前期临床疗效。郑园园等[12]阐述了养脾阴法治疗PD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提出脾阴虚是PD的病机关键, 提倡养脾阴法应该贯穿于PD治疗的始终。其研究组提出在实验上, 应从养脾阴止颤方对神经的保护作用为切入点, 可阐明养脾阴法治疗PD的作用机制。在临床研究中, 应重视养脾阴复方的应用, 发挥其多重靶标优势, 提倡大样本多中心临床试验。董其谦等[13]自创养脾阴复方 (由芍药、甘草、肉苁蓉等组成) , 方中芍药、甘草合用有健脾胃, 滋脾阴的功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养脾阴方可明显改善PD早期模型大鼠的行为学, 增加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 其实验研究表明, 养脾阴复方可能存在对PD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杨庆堂等[14]自拟芍药甘草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 以补脾育阴, 柔肝熄风之法治疗PD,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果表明此法能较好的缓解PD的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

3 结论

帕金森病护理干预的研究近况 第6篇

1.1 治疗护理

帕金森病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 临床上常以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研究证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辅助左旋多巴治疗可提高疗效, 不仅能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 还能减少和避免发生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杨宇[5]将左旋多巴加用普拉克索的患者治疗后UPDRS评分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单用左旋多巴者, 并且治疗显效率也显著提高。而刘玉丽[6]研究发现, 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较盐酸普拉克索片作用更连续持久, 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增加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便利。近年来, 已有文献报告称, 高压氧综合治疗[7]为老年P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然PD病人在中晚期以后, 很多病人会出现药物疗效减退和并发症, 通过单纯药物调整很难解决。此时, 我们更应该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以缓解症状。因此, 医护人员要严格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告知长期坚持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告知患者及家属药物药理作用、服用方法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2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往往在被忽视, 但它却在PD患者恢复中起关键作用。PD患者由于病情的不断进展, 躯体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加重, 常会并发出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 这对PD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医护人员应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 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 主动配合治疗。林俊[8]对入院病人分组后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组可改善PD抑郁症状。梁普莹[9]等研究发现, 导致PD患者抑郁焦虑的危险因素较多, 需要护理工作者加强心理护理, 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顾卫[10]对128例PD患者进行分组治疗, 发现心理护理干预组中重度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PD患者中重度抑郁的发生率, 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丁一[11]等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延缓PD患者的进展速度, 促进其身心健康。所以,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 观察心理感受, 鼓励其宣泄自己的情绪, 关心、体贴患者,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主动协助患者日常生活起居, 将常用物品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 利于病情恢复。

1.3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常被考虑为PD治疗的主要辅助方法之一, 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 帮助药物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并使患者维持在较好的营养和身体状况之中。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患者吞咽反射、呕吐反射、咳嗽以及口腔活动控制能力, 饮食过程中不催促, 注意保持食物温度, 给予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易呛咳者最好予鼻饲。必要时予以协助喂食或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同时确保PD患者每日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能量, 保持大小便通畅, 防止便秘。另外, 对于PD患者应给予积极的饮食指导, 并根据其病情、身体耐受以及用药情况等方面的不同, 采取个体化饮食治疗, 随时应情况的改变做相应的调整。如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还要兼顾这些疾病的特殊饮食要求。

1.4 康复护理

现阶段, 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 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药效减退, 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 根治PD既不可能, 也不现实。这时护理人员尽早在药物治疗PD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小云[12]发现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指导对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PD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制订康复训练计划, 指导患者从患病早期就开始坚持锻炼四肢、关节等部位, 能有效防止肢体挛缩、肌肉僵直等症状的发生。晚期的患者也应积极为肌肉、关节等处做按摩, 来促进血液循环。通过对PD患者予以功能训练为主的多种有效综合手段, 配合正在进行的药物或外科治疗, 使之尽可能地保持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总之, 康复治疗决不是锦上添花, 其作用甚至在某些方面是药物和外科治疗所无法替代的。

2 讨论

PD是临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明确。临床上多以对症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为主。症状上由于PD患者长期活动不便, 这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因此, 在给予PD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 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通过对PD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干预,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同时, 通过药物指导, 使患者及家属更加的了解和认识PD, 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之, PD患者在进行药物和外科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特别是远期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民凯, 田珍珍, 胡国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诊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8) :4097-4100.

[2]Katzenschlager R, Head J, Schrag A, et al.Parkinson’s Disease Research Group of the United Kingdom.Fourteen-year final report of therandomized PDRG-UK trial comparing three initial treatments in PD[J].Neurology, 2008, 71 (7) :474-480.

[3]田明秀, 张志清, 解洪荣, 等.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6) :3597-3601.

[4]刘君君.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护理, 2014, 12 (15) :300-301.

[5]杨宇.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 (5C) :37-38.

[6]刘玉丽.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的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14, 41 (1) :98-101.

[7]黄剑平, 盘晓荣, 许立民, 等.老年帕金森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广西医学, 2013, 35 (11) :1547-1549.

[8]林俊.帕金森病抑郁心理护理干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 2013, 2 (下) :20-21.

[9]梁普莹, 岑慧红, 周玉兰, 等.帕金森患者抑郁焦虑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4) :5-6.

[10]顾卫.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2, 25 (2) :113-114.

[11]丁一, 张智慧.心理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 (18) :131-132.

帕金森病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第7篇

1 PD-MCI的流行病学

近年来社区的大样本PD队列提示有20%~30%患有PD-MCI。英国Foltynie等[2]报道, 36%的PD早期病人患有MCI。荷兰Muslimovic等[3]报道, 24%新诊断的PD病人存在MCI, 而对照组则只有4%存在MCI。尽管这些研究PD-MCI的定义不同, 但都一致认为认知损害出现在PD的早期, 甚至在针对运动症状的多巴治疗之前就已经出现。

PD-MCI发病率不同与PD-MCI不同定义的使用有关。Aarsland等[4]运用标准化分析方法和常用的PD-MCI定义评估了多中心PD队列数据, 应用了相同的PD-MCI定义, 25.8%的PD病人患有MCI。MDS工作组横断面研究文献复习, 显示PD-MCI的平均患病率为26.7%[5]。PD-MCI的发病率统计还因为一些因素而不同, 这些因素包括研究人群不同、PDD排除标准不同、正常对照组或神经心理测试数据不同以及神经心理或认知领域测试数量及类型不同。

2 PD-MCI的临床特点

PD-MCI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非常广, 影响了记忆性和非记忆性的认知领域。其典型的主诉包括处理事情慢、多任务或计划困难、注意力下降以及找词困难。在多种认知领域如管理能力、注意力、视空间能力、语言和记忆能力等方面均有损害。

PD病人多项认知领域的受损使得PD-MCI的临床亚型多样化, 包括非记忆性单一认知领域、记忆性单一认知领域、记忆性多认知领域、非记忆性多认知领域等。尽管一些病人记忆性或皮层性认知受损更严重, 但非记忆性单一认知领域受损在PD-MCI病人中占主导, 其中管理领域认知受损最常见[6]。Cam Pa IGN研究中, 58%的受试者出现单一认知领域MCI, 其中额叶纹状体受损34%, 颞叶受损为24%;多领域MCI占到42%[2]。Muslimovic等[3]研究报道24%的PD-MCI病人管理能力、记忆和心理运动能力较差。

目前的PD队列研究显示相似的认知领域损害, 非记忆性单一认知领域MCI亚型更常见。Caviness等[7]描述, 单一领域MCI为67%, 多领域受损为33%。额叶或管理领域是最常见的受累领域, 其次是记忆性领域受损。PD-MCI亚型分布如下, 非记忆性单一领域>记忆性单一领域=非记忆性多领域>记忆性多领域。

3 PD-MCI诊断标准[6]

PD-MCI标准依据神经生理测试的全面性使用了两个层次的应用型框架。这套标准适用于不同种族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并且临床试验和纵向研究PCI定义是可靠和有效的。

3.1 PD-MCI诊断标准

3.1.1 纳入标准:

(1) 根据UK PD Brain Bank Criteria诊断为帕金森病。 (2) PD背景下, 病人家属陈述或临床医生发现逐渐的认知能力下降。 (3) 神经心理测试认知能力受损。 (4) 认知损害不能明显干预病人功能独立性。

3.1.2 排除标准:

(1) MDS推荐的PDD诊断成立; (2) 认知损害可以用其他原因解释 (例如糖尿病、中风、抑郁、代谢异常、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大脑损伤等) ; (3) PD相关并发症 (例如运动障碍、严重的焦虑、心理障碍等) 影响认知测试。

3.2 针对PD-MCI的分级评估

3.2.1 简化的评估:

(1) PD认知能力的损害。 (2) 至少进行两项神经心理测试 (如5个认知领域每个认知领域少于2项测试或是评估少于5个认知域) 。

3.2.2 详细评估:

(1) 包括每项认知领域2项神经心理测试 (注意力、管理能力、语言、记忆和视空间能力) 。 (2) 至少2项测试显示认知障碍 (可以是1个认知领域2项测试显示认知损害或是2个认知领域各1项测试受损) 。 (3) 神经心理测试损害结果可以如下:低于适应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和文化的正常值1到2个SD;几项认知测试明显下降或较发病前水平认知下降。一个病人并未达到低于正常均值的1 SD但是经历了神经心理测试存在认知改变, 经过一段时间后认知恶化就可以诊断为PD-MCI。

3.3 认知损害的亚型单一认知PD-MCI:

单一认知领域2项测试显示认知损害而其他领域未受损。

多领域PD-MCI:2个或更多认知领域至少1项测试显示认知损害。

3.4 PDD和路易体痴呆 (DLB)

PDD和DLB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有许多重叠。除了症状出现次序、起病年龄不同及对左旋多巴制剂反应有些微差别外, DLB和PDD患者在认知损害领域、神经心理学表现、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帕金森症状、神经阻断剂高敏性以及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疗效等诸多方面均十分相似。对于明确的PD患者合并的痴呆, 应诊断为PDD, 如果区别PDD和DLB, 则遵循“1年原则”, 即帕金森症候出现1年内发生痴呆, 考虑DLB, 1年后出现的痴呆为PDD, 因为PD患者痴呆症状一般在运动症状出现10年后出现。但无论PDD还是DLB, 目前治疗仅仅是减轻症状[8]。

4 PD-MCI的发病机制

非PDD病人认知损害大都与多巴胺能、胆碱能及其他神经递质有关。低多巴胺能状态, 比如多巴胺治疗启动之前、左旋多巴或多巴胺能药物撤药时, 与管理失能、精神弹性下降和工作记忆受损有关[9]。多巴胺能治疗可以提高PD病人神经心理测试值, 对觉醒、注意力、计划任务、认知弹性及淡漠等方面产生非特异性影响[10]。除了多巴胺系统之外, 胆碱能系统也被认为和认知下降有关[11], 这与Meynert基底核退行性变、皮质胆碱能活动减少、额颞叶乙酰胆碱转移酶减少有关。胆碱能系统的缺陷可能和PD注意力、学习和记忆有关。

目前PD-MCI的神经病理学研究较少。PD病人活检表明, 认知正常、临界认知损害以及轻度认知损害都在神经病理3~4期[12]。神经病理3期存在早期PD的认知受损[13], 其主要特点是黑质神经元和基底前脑大细胞核投射神经元改变, 基底前脑和前额叶皮层胆碱能缺陷可能与PD认知缺陷有关[14]。神经病理4期涉及边缘结构包括前内侧颞叶皮质层, 与记忆有关。Adler等[15]报道PD-MCI不同患者有不同的路易体分布区域、淀粉样沉积、神经纤维团等, 主要累及边缘系统或新皮质。未来研究需要查明PD-MCI的神经病理与各亚型的关系。

5 PD-MCI的治疗

针对PD-MCI的临床研究试验和治疗性干预是有限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治疗在PDD病人中已经在研究, 但在PD-MCI方面还未开展。多巴胺治疗比如左旋多巴或多巴激动剂对认知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PD病人认知功能提高, 其他的可能没有作用[10]。随机双盲研究表明雷沙吉兰在管理能力和注意力等认知任务中明显进步[16]。托莫西汀 (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提高了管理能力的得分, 但有轻度躁狂、睡眠减少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17]。

不管PD患者是否存在认知损害, 危险因素如心血管疾病、社会干预、运动疗法、认知刺激以及相关抑郁和应激的纠正及治疗都是有益的。改善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在PD-MCI治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另外, 潜在影响认知的非PD治疗应当避免或是慎重应用。越来越多的关于PD认知康复的文献表明计算机项目可以提高病人在管理能力、注意力、视空间能力以及记忆测试方面的成绩, 但是还需要严格的试验研究。

6 PD-MCI预后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临床新认识 第8篇

1 PD药物治疗的原则和目标

PD药物治疗的原则已得到公认。近期制定的指南均涵盖了以下基本内容: (1) 长期服药, 相对控制症状, 即PD的药物治疗是终身性对症性治疗; (2) 最小剂量、最佳效果:即所谓“剂量滴定”原则, 以最小剂量达到最佳效果; (3) 权衡利弊、联合用药、强调个体化。总体目标是延缓病情的进展, 控制疾病的症状, 从而维持和 (或)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控制症状的年限, 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3]。

2 抗PD药物

2.1 抗胆碱能药

主要有苯海索 (artane, 安坦) , 具有中枢抗胆碱作用, 其外周抗胆碱作用较弱。此外, 有开马君、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环戊丙醇和安克痉等, 主要适用于有震颤的患者, 无震颤的患者一般不用。老年患者慎用, 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4]。

2.2 金刚烷胺 (amantadine)

能促进脑内DA的释放或延缓DA的代谢破坏。对少动、强直、震颤均有改善作用, 对伴异动症患者可能有帮助。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4]。

2.3 多巴制剂

左旋多巴 (levodopa, L-dopa) 属多巴胺前体, 可透过血脑屏障, 被脑DA能神经元摄取后脱羧转变成DA, 可改善PD临床症状。对运动减少有特殊疗效。目前, 复方L-dopa是最常用的制剂, 多由L-dopa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组成, 如多巴丝肼 (美多巴) 、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信尼美) 等, 它们可减少L-dopa的外周不良反应, 增强疗效。依替左旋多巴即L-dopa乙酯, 系近期开发的属L-dopa前药, 口服在十二指肠被水解为L-dopa而快速吸收, 避免了吸收不稳定的缺点。它通过降低药物剂量, 延迟药量引起的“开-关”现象[5]。从而在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优于L-dopa。但是, L-dopa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蜜月期现象和运动并发症, 临床上, 采取持续多巴胺能刺激 (continuous dopaminegic stimulation, CDS) 以尽可能提供持久稳定的血药浓度[6]。如添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 抑制剂;静脉或肠道滴注L-dopa等, 取得了改善和减轻上述症状的作用, 但仍无法避免其发生[7]。目前正在研发的CDS新药有:持续释放型微小片剂、药效持续达13h;压力释放药物XP21279、维持约12h;经皮贴剂IPX066等。

2.4 DR受体激动剂

阿扑吗啡、吡贝地尔、普拉克索、罗平尼罗、罗替戈汀等药物可直接激动DR受体而产生抗PD效果。Calne等[8]研究表明, DR受体激动剂对于改善PD症状、减轻L-dopa的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延迟或减少L-dopa的用量等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研究[9]证实阿扑吗啡皮下注射与传统抗PD药物相比, 更安全有效、起效更迅速。普拉克索是新一代DR受体激动剂, 对早期PD患者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 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对震颤和抑郁的改善尤为显著。对晚期PD患者可有效控制震颤、缩短关期时间。罗匹尼罗 (ropinirole) 系选择性D2R受体激动剂, 能与三种亚型D2R (D2A、D2B、D2C) 结合, 同时具有中枢与外周的D2R受体激动药的活性, 用于PD的早期治疗 (单用或合用司来吉兰) 。上述二种D2R受体激动剂与L-dopa合用可减少后者的用量, 延缓其运动并发症的发生[10]。罗替戈汀是一种透皮吸收剂, 在24h内可稳定维持血药浓度, 对纹状体DR产生持续稳定性刺激, 避免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的发生。DR受体激动剂不良反应有直立性低血压、恶心、呕吐、精神异常等。

2.5 单胺氧化酶B (MAO-B) 抑制剂

纹状体和海马神经元分别含有MAO-A和MAO-B。MAO受体功能抑制可以增强多巴胺能作用, MAO-B抑制比MAO-A抑制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更长的作用时程[10]。司来吉兰 (slelegiline) 是一种高选择性的MAO-B抑制剂。对PD的震颤、少动和强直及伴随的抑制症状有明显疗效。长期添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新剂型Zydis司来吉兰 (口腔黏膜崩解剂) 的吸收、作用、安全性均好于司来吉兰标准片, 用法为1.25~2.50mg/d[11]。雷沙吉兰 (rasagiline) 系第二代新型选择性不可逆的MAO-B抑制剂, 已证实其对症作用和安全性跨越了PD疗程的整个阶段, 从早期PD患者的单一治疗到晚期的辅助治疗均可使用。雷沙吉兰能明显改善早期PD患者的生活质量[12]。Schapira等[13]认为雷沙吉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1次/d的固定剂量将使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雷沙吉兰的疗效明显优于司来吉兰, 其抑制强度为后者的5~10倍。

2.6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 抑制剂

此类药物能抑制L-dopa的外周代谢, 延长其作用时间, 并减少其用量。临床主要用于PD患者长期用药后药效减退和出现“开-关”现象后的辅助治疗, 早期应用也可减少L-dopa导致的运动并发症的发生。对未治疗的早期患者首选Stalevo (恩托卡朋-L-dopa-卡比多巴复合制剂) 治疗。有可能预防和 (或) 延迟L-dopa所诱致的运动并发症[14]。临床主要用于PD患者长期用药后药效减退和出现“开-关”现象后的辅助治疗, 早期应用也可减少L-dopa导致的异动症的发生。恩托卡朋 (entacapone) 可减少外周L-dopa的降解, 延长血浆中的半衰期。Reichmann等[15]研究发现, L-dopa联用恩托卡朋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日常生活, 但未能证实该方案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恩托卡朋与复方L-dopa同服, 单用无效。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7腺苷A2A受体拮抗剂

脑组织中存在3种腺苷受体:A1、A2、A3, 其中A2受体参与运动功能调控, 在脑内分布于纹状体、伏膈核和嗅球。A2A是其亚型, 阻断其可以增强运动功能, 此点对PD患者有益[10]。Pierri等[16]认为, 腺苷A2A受体拮抗剂不仅具有改善PD患者的核心症状, 而且还能阻止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Istradefylline (KW-6002) 是目前作用最强的选择性腺苷A2A受体拮抗剂, 它能明显缩短“关”期, 降低纹状体-苍白球的间接通路, 延长“开”期, 其耐受性和安全性均良好[17]。A2A受体拮抗剂SCH58216和ST1535能明显改善6-羧基多巴胺单侧损毁大鼠模型在运动启动和感觉整合方面的缺损[18]。

2.8 其他

苯并恶唑类化合物唑尼沙胺 (zonisamide) 用于改善PD运动功能的随机双盲研究取得了临床进展[19]。我囯学者王志珍新近研究发现,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HDAC6) 在PD发生过程中起关键调节作用, 对PD发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以上研究均展示了药物治疗的良好前景。

3 小结与展望

目前, 国内外对PD的药物治疗研究非常活跃, 并在基础和临床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 但L-dopa运动并发症及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是制约治疗理想效果的瓶颈, 现有的抗PD药物目前还无法逆转或改变PD的病程进展。未来PD药物治疗研究的关键也许应在病因和发病机制明确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研发出新型、高选择性、药物作用机制确切, 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 以造福广大PD患者。

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分析 第9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 我院收治的PD患者162例, 其中, 男性55例, 女性109例, 年龄在46~81岁, 平均为 (62.4±11.6) 岁, 其中, 147例 (90.7%) ≥50岁。患者均符合PD的临床诊断标准。

1.2 首发症状

69例 (42.6%) 首发症状为肢体震颤, 29例 (17.9%) 以肢体强直或者动作迟缓为首发症状, 23例 (14.2%) 以失灵巧或者写字障碍, 19例 (11.7%) 为步态障碍, 10例 (6.2%) 为肌痛、疼痛、痉挛等;5例 (3.1%) 精神障碍, 记忆力减退、抑郁等;4例 (2.5%) 语言障碍;3例 (1.9%) 肌无力、全身乏力。

1.3 就诊情况

45例 (27.8%) 患者在就诊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 并伴有肌强直、姿势及步态异常、运动减少等, 这45例患者在首诊时即被确诊为PD;18例患者 (11.1%) 表现为震颤, 其中有2例患者在首诊时即被误诊成为原发性震颤;有24例 (14.8%) 患者无震颤, 其中有14例 (58.3%) 患者曾经被漏诊。132例肌强直患中, 有104例为单肢肌强直, 占78.8%;有7例为偏身 (即同侧上下肢) 强直, 占5.3%, 其中有6例患者曾被误诊成为脑血栓;有14例为双下肢肌强直, 占10.6%, 其中2例患者的年龄较大, 分别为65岁和75岁, 其症状被家属忽视, 认为乃老龄化正常现象;7例患者为全身肌强直, 占5.3%。上述存在强直症状者中, 18例 (13.6%) 患者存在脑梗死病史, 其中有15例患者曾经被误诊成为脑血栓, 经详细的体格检查显示, 这18例患者均存在震颤[2]。5例患者就诊时伴有精神症状, 其中有2例患者曾经被误诊成为老年性痴呆。

2 治疗及预后

本组162例患者中, 有2例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技术治疗, 其余患者均经抗胆碱能药物、DA受体激动剂、神经营养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 以震颤为主的患者取得较好的预后, 而老年患者、以少动症状为主的患者以及恶性型PD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差, 22例患者死亡, 其中, 11例患者死亡原因为败血症、褥疮, 6例为心力衰竭致死, 3例为肺炎致死, 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致死。

3 讨论

3.1 PD的病因、发病以及病理变化

①流行病学分析: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 PD的患病率将随之增加, 其中, ≥50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500/10万, 而≥60岁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000/10万。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50岁人群的PD患者约占PD患者总数的85%~90%以上, PD患者中约有2/3的年龄在50~60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PD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据估计, 到20世纪末, 我国的老年PD患者的数量可能超过130万。②病因:关于PD发病的原因, 目前尚不清楚, 相关研究显示, 进展性老化是P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但并非唯一因素。PD患者的生理及病理表现均与正常老化非常相似, 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脑内存在Lewy小体以及中脑黑质神经细胞减少等, 在生理表现上患者常表现为小步、弯腰、驼背以及动作缓慢等, 这些症状与正常老年化现象极为相似, 以至于早期难以准确鉴别诊断[3]。此外, 部分年轻的PD患者无任何的衰老表现, 其发病原因也很难应用老化来解释。因此, 单纯地应用老化难以准确解释PD的发病原因, 但也不能够排除老年化在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显示, 遗传因素也是PD发病的原因之一, 有10%~15%的PD患者存在阳性家族史, 但也有研究显示, 遗传并不是PD发病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也是引起PD的重要原因, 此外, 有学者提出免疫异常也可能是PD的病因之一。③病理变化:PD患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ā质致密区存在黑色素神经元丢失、变性、细胞破碎或者色素颗粒游离等;患者的细胞内存在玻璃体样的同心样包含体, 即Lewy小体。此外, 下丘脑、迷走神经背核、中缝核、兰斑、交感节等中也可见包涵体, 存在胶质纤维增生、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 而黒质神经元细胞内的含铁量明显增加, 且多集中在黑质致密部位, 也就是神经元坏死及变性部位。

3.2 PD的临床诊断

3.2.1 首发症状

PD患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 约占总患者人数的90%, 多为隐性发病。根据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进行早期诊断, 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动者早期诊断较易, 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依为震颤、失灵巧或者写字障碍、步态障碍、疼痛/痉挛/肌痛、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

3.2.2 临床表现

PD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静止震颤:这类表现在临床中最为常见, 早期为单侧肢体震颤, 常见于上肢, 且远端及较近端更为显著, 患者随意动作时症状减轻或者消失, 在入睡以后消失, 在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时有加剧。②肌强直:该症状可为早期症状, 在被动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4]。③运动障碍:少动是PD患者致残最主要的原因, 主要表现为运动启动困难、运动速度减慢、表情缺乏、多样性的运动缺陷等, 严重时可存在咀嚼以及咽下困难等, 运动变换较为困难, 且上肢伴随性动作减少或者消失, 有写字过小症。④姿势保持以及平衡障碍:多见于发病早期。⑤其他:睡眠障碍及精神症状等, 如焦虑、激动等;语音单调以及耳语样重复等;神经自主功能障碍;肌肉酸痛, 多见于下肢。

3.2.3 辅助检查

PD患者的生化检查、血常规以及CSF常规检查均显示正常, 而神经肽类、神经介质、神经内分泌等均不可作为PD的临床确诊依据。患者的脑MRI以及CT检查均无特殊的改变, 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PET) 检查显示患者的纹状体内有DA合成以及存储能力降低, 经14C对3-氮-甲基-螺环哌酮进行标记并进行PET检测, 研究患者的D2受体可见患者存在ā质-纹状体通路等亚临床损伤[5]。

3.2.4 PD的诊断及鉴别

PD多见中老年人群, 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姿势保持障碍、自主神经症状以及精神症状、运动障碍以及其他的症状等;经脑部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症状性以及继发性PD或者排除部分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除外L-dopa治疗疗效显著以及其他疾病, 即可诊断。进行PE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 但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①PD与PDS的鉴别:应根据影像学检查、病史以及L-dopa疗效进行鉴别;②震颤:甲亢、单纯性或者姿势性震颤、DRD以及书写痉挛等;③Lewy小体痴呆 (DLB) :DLB患者多存在PDS运动特征, 可为起始症状, 对于L-dopa有效, 临床往往难于和PD相互区分, 但静止性震颤以及症状存在左右不对称性, 而在DLB中较为少见, 当患者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后1年内发生痴呆, 则可能为DLB症;④PD叠加综合征。

3.3 PD的治疗策略

目前临床治疗PD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 虽然近年来外科手术治疗PD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药物治疗仍是多数PD患者的首要选择, 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3.1 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抗PD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抗胆碱能药物:主要是纠正患者的DA以及乙酰胆碱失衡从而发挥药效, 常用药物有安坦、苯甲托品、开马君等;②复方L-dopa类药物:主要包括息宁片、美多巴等;③外周脱羧酸酶抑制剂:常用有羟苄丝肼、α-甲基多巴胺肼等, 与L-dopa联合应用可降低L-dopa的药物不良反应;④DA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可避开变性神经元而直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 不依赖内源性的多巴胺以及合成酶等的存在, 但其不良反应较多, 且费用较高, 目前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麦角乙脲、α-二氢麦角隐亭、卡麦角体、丙基麦角林、非麦角类激动剂、米拉帕以及罗匹尼洛等;⑤阻止多巴或者DA降解药物:主要包括单氨氮化酶抑制剂, 如丙炔苯丙胺以及拉扎贝胺等;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如答是美等;⑥DA能增强剂:主要为金刚烷胺, 是一种突触前DA的再摄取抑制剂;⑦神经元保护疗法:常用药物有MAO-B抑制剂, 例如拉扎苯胺、丙炔苯丙胺等;神经营养因子, 如GDNF、BDNF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例如NM-DA拮抗剂、立马醋氨、谷氨酸拮抗剂等。

3.3.2 手术治疗

近年来, PD的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 脑深部电刺激技术已被认为是目前继左旋多巴之后最佳的治疗方式, 主要是利用立体定向手术在脑内的特定靶点部位置入刺激性的电极, 利用电脉冲来调节靶点, 从而改善患者的PD以及原发性震颤等。此外么还有分离或者破坏手术、移植或者促恢复手术等, 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

摘要: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 (PD) 的临床诊断鉴别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PD患者162例, 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PD患者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肢体僵硬、姿态步态异常、运动减少等, 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 震颤为主要症状患者的预后效果最佳, 而以少动症状为主、老年PD以及恶性PD患者的预后较差。结论 PD患者容易误诊或漏诊, 应高度重视患者的亚临床症状,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合理应用药物治疗及护理, 可延缓致残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帕金森病,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胡智伟, 王浩, 邹小东, 等.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2, 12 (5) :503-505.

[2]董俊兴.84例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 (9) :1546-1547.

[3]叶瑞东, 孔祥伟, 赵钢等.帕金森与帕金森病[J].中华医史杂志, 2008, 38 (2) :124.

[4]陈晓春, 潘晓东.帕金森病痴呆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0, 17 (6) :389-392.

上一篇:外币报表折算研究下一篇:检察模式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