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技术范文

2024-07-31

奶牛养殖技术范文(精选11篇)

奶牛养殖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江西奶业,现状,规范化饲养,新技术,经营模式

江西省奶源模式主要为“公司+农户”, 即分散饲养收牛奶模式, 这种模式农户养殖收益低。造成养殖效益差的根本原因是: (1) 分散、缺乏规模效应; (2) 专业化程度低; (3) 栏舍简陋、牛奶质量差。据调查, 江西散户所交鲜奶每千克价格比实力雄厚的牧场少0.4~0.5元, 一年下来每头成年乳牛就相差2千多元。这种模式科技支撑不足, 奶农利益未得到很好保护, 因而不可持续, 必将逐渐退出市场, 为更先进的模式所取代。本文按照适度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 结合江西奶牛养殖实际, 着重从“种、栏、管、料、防”上引导农户采用规范化饲养管理新技术, 加快奶牛转变养殖经营模式, 实现江西奶业可持续发展。

1 种

牛种方面关键是选择优良牛种, 优化牛群结构。

1.1 坚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 实现规模化奶牛养殖效益

在影响奶牛发展的诸多技术要素中, 奶牛品种的遗传素质最为重要, 在提高奶业生产效率贡献率上占到40%。从遗传的角度, 我国牛群质量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世界奶牛平均单产为每年6t, 欧美等发达国家达到10t。我国奶牛平均单产为每年5.5t。奶牛遗传水平的提升, 需要持续不懈的努力, 科学而有序地推进, 耗时往往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尽管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专家、相关企业一直在朝这方面做积极的努力, 并初见成效。但是, 长期以来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严重制约了我国奶牛遗传水平的提升速度与效果。缺乏稳定长效的奶牛遗传改良运行机制, 使得奶牛遗传改良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我国良种覆盖率依然较低。

1.2 江西乳用牛品种现状及牛群结构优化目标

我国乳用牛种虽然以荷斯坦牛为典型代表, 但在各省的培育中都形成了适应本地区环境和饲养条件的地方特色的优良荷斯坦牛, 我省奶牛的迅速发展并不以自繁自育为主, 而是以外省引进为主, 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变, 加之农户对奶牛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够, 造成引入奶牛适应性差等不良后果。因此, 应以自繁自育为主, 引进为辅, 培育能适应江西省气候特色尤其是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的优质牛群, 积极推进奶牛品种创新。有了好的奶牛品种, 还需优化牛群结构。正常情况下, 一个奶牛群的正常结构是:成年牛占55%~60%, 后备牛40%~45%, 后备牛中犊牛占35%~40%。即一个百头奶牛场, 其正常结构应为:犊牛16头, 育成牛12~14头, 青年牛10~12头, 其余的为成母牛。奶牛的合理淘汰率应为20%, 如果配种做得好, 牛群中有30%的青年母牛, 每年的淘汰率可增加到30%, 这样可外卖5%的牛。美国、以色列的奶牛年淘汰率都在30%, 我国三元、光明大型奶牛场的淘汰率也在30%。在一定范围内, 牛群的淘汰率越高, 单产就越高。江西省除一些规模牛场外, 大部分奶牛养殖户的淘汰率均很低, 影响了全省奶牛的单产水平。

1.3 奶肉兼用, 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据试验, 德系与法系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种后代在试验群中一胎产奶性能无显著差异, 与同群体纯种荷斯坦牛同胎次产奶水平相近, 且乳固形物含量高。利用兼用牛的生长优势, 除牛奶收入外, 小公犊直接销售、育肥后销售以及淘汰母牛的销售残值亦较高, 可以“双”获利。经粗略统计, 除饲草料成本外, 每头兼用型杂种母牛年可获利5 000元左右。如果母犊出生后留作繁殖, 获利更高。

2 栏

栏舍建设方面, 关键是要确保奶牛的舒适度。

2.1 栓系饲养, 混凝土地面, 奶牛舒适度差

除个别牛场外, 江西省的多数牛场甚至包括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牛场, 均为栓系饲养, 栏舍简陋, 且为混凝土地面, 奶牛的舒适度差, 奶牛每天的躺卧时间不到8 h, 泌乳量少, 乳质差。饲养奶牛最重要就是要提高奶牛的舒适度, 确保奶牛每天足够的采食与躺卧时间。通常奶牛每天的采食时间为5~5.5 h, 躺卧时间为12~14 h。确保足够的采食时间, 从而获得足够的采食量和营养物质。另外由于乳汁是在奶牛躺卧的时候分泌的, 只有保证奶牛足够的躺卧时间, 才能达到正常的产奶量。据试验, 奶牛躺卧时间每增加1h产奶量增加约1.7kg。如果奶牛起卧时感觉不适, 就不愿意躺下, 势必影响牛奶产量, 围产期站立时间过长还会导致泌乳期奶牛肢蹄损伤。就奶牛舒适度而言, 混凝土地面是最差的, 砖稍微好一些, 橡胶板还可以, 橡胶垫、三合土 (即用黄土、细沙、石灰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比较好, 锯末地面最好, 但成本高。另外可以选用沙床, 不仅让奶牛更舒服, 还可以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降低蹄病淘汰率与牛奶体细胞数。

2.2 奶牛舒适度的评估

奶牛舒适度的现场评估可以从奶牛行为检测与管理检测两个个方面进行: (1) 奶牛行为检测方面, 主要对奶牛躺卧时间、关节损伤、行走进行评分 (跛行) 。正常情况下, 80%以上的牛只躺着, 说明奶牛很舒适。 (2) 管理检测方面, 首先需要考虑关注奶牛卧床的舒适性, 要注重牛场设计、牛卧床质量、牛群密度等、改善挤奶厅的管理。

2.3 科学选址, 合理建设, 确保奶牛舒适度

江西夏天潮湿、闷热, 而奶牛最怕的就是热。因此, 牛舍选址应座北朝南, 背风向阳, 场地开阔, 地势高燥, 具有缓坡、透水性强, 水源充足, 水质良好, 并在牛舍周围5 000 m内, 按每头成母牛配备0.1 ha的粪污消纳地, 可作为青、粗饲料供应基地。牛舍建筑要因陋就简, 就地取材, 经济实用。为确保奶牛的舒适度, 每头成年母牛要有6~8 m2的牛舍, 要有20m2的运动场, 牛舍和运动场最好是土地面, 清洁、干燥。栏舍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 m, 牛栏舍附近种植速生杨等高大乔木, 空闲场地要进行绿化, 可起到防暑降温、净化空气的效果。有条件的牛场可率先实行散栏饲养, 保证奶牛采食、饮水与休息的自由, 这也是生产有机奶的关键技术之一。

3 管

3.1 奶牛饲喂技术面临的挑战与牛场数字化管理的缺陷

(1) 奶牛饲喂技术面临如下挑战:干物质采食量低、优质粗饲料不足、日粮中精饲料含量过高、饲喂玉米过多、奶牛挑食、产奶早期体重下降过多、乳脂和乳蛋白低、瘤胃酸中毒 (慢性瘤胃酸中毒) 、霉菌毒素的挑战、繁殖性能低下等。 (2) 数字化管理缺陷。目前数字化管理在江西还是一个短板, 很多牛场即便规模牛场的数据也未予以充分利用。奶牛场数据记录齐全, 不仅可起到追溯作用, 而且管理人员和配方师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掌控与分析而不是凭经验、感觉, 来更好地了解牛场的生产。

3.2 提高奶牛单产

3.2.1 影响奶牛单产的因素。

(1) 围产期饲养与营养不当, 引发的产后代谢病及食欲下降, 过肥及低血钙, 进而影响到繁殖率、产后峰值奶量以及并发乳房炎。 (2) 日粮精料比例过高、TMR制作不当等引发的瘤胃酸中毒。 (3) 粗饲料品质差, 所搭配的短纤维饲料不足。 (4) 牛舍设计不科学, 冷热应激, 牛床、垫料、水等引发的牛只舒适度差。 (5) 由挤奶程序、真空压力、环境、与营养等问题引发的乳房炎。 (6) 牛舍设计不合理、环境卫生差、瘤胃酸中毒引发的蹄病。 (7) 犊牛培育不科学。 (8) 日粮营养不平衡。 (9) 产奶天数偏高, 缺少优秀配种人员引发的繁殖障碍。

3.2.2 提高奶牛单产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1) 从了解限制单产提高的因素着手, 通过提高饲料转化率, 节省饲料。 (2) 不牺牲牛只健康, 也就是要保持瘤胃健康及提升机体免疫力。 (3) 不牺牲牛只繁殖, 确保成乳牛繁殖率≥73%, 要做到这点, 关键是要确保日粮能量蛋白平衡, 不一味追求日粮高蛋白。 (4) 保持合理的淘汰率, 通常在20%~30%, 且1/2以上淘汰为主动淘汰。

3.3 防暑降温, 减少热应激的危害, 提高牛奶产量与牛奶品质

3.3.1 热应激的危害。

夏季牛只所受到的热应激主要来自饲料在瘤胃发酵所产生的大量热量和环境热。其中环境造成的热应激对产奶量的影响很大。据试验, 采用喷淋降温的奶牛采食量比没有进行喷淋降温的高30%。奶牛体温每降低0.2℃, 牛奶产量就增加0.78 kg。在待挤厅5次共30 min的喷淋降温后, 奶产量提高2.3kg。

3.3.2 物理降温。

奶牛的物理降温措施包括给母牛降温与栏舍空气温降温, 其中散栏饲养给母牛直接降温采用“喷淋+风机”形式, 给空气降温则采用隧道通风、风机+喷雾等形式。栓系饲养给空气降温则采用风机、隧道通风、风机+喷雾、冷风机等形式。据试验, 栓系牧场采用纵向隧道通风形式, 结合喷雾降温, 比传统牧场温湿指数下降至少4%左右。奶牛抗热应激的最佳物理措施就是在挤奶厅、奶厅待挤区、采食区等采用“喷淋+风机”形式降温, 要求喷淋水量1.9~3.8 L/min, 水质干净, 喷淋覆盖每头奶牛全身。

3.3.3 夏季提高牛奶产量及牛奶品质的措施。

(1) 提供新鲜清洁的饮水, 特别是要每天检查水槽是否干净。 (2) 提高日粮营养浓度, 精准制作全混合日粮 (TMR) 。TMR日粮干物质要求在55%左右, 要提高包括脂肪、淀粉、纤维在内的能量浓度, 使用热增耗低的饲料, 并适当提高蛋白浓度, 控制瘤胃可降解蛋白 (RDP) , 保证氨基酸平衡。常量元素中, 提高阴阳离子差 (DCAD) , 缓解代偿性酸中毒, 补充钾离子和小苏打。微量元素中, 补充维生素A、E, 锌、锰、铜等。TMR现配现用, 并保持日粮相对稳定。 (3) 饲喂一级以上也就是粗饲料分级指数 (GI) 大于33.51 MJ/d的高品质牧草, 适当增加豆科牧草如苜蓿的用量, 而相应减少禾本科牧草用量, 保持足够纤维, 预防瘤胃酸中毒。 (4) 增加全棉籽及短纤日粮替代部分禾本科牧草及精饲料。 (5) 增加豆皮类短纤饲料。豆皮是高纤维易消化的奶牛饲料, 其能值可与玉米相媲美, 其经济优势高于玉米。豆皮用于高粗饲料日粮时可防止和降低纤维和谷物淀粉消化产生的瘤胃酸中毒。在产奶牛日粮中可取代10%~25%的玉米, 加量多寡取决于产奶阶段、日粮粗饲料含量及非粗饲料纤维来源。饲喂高有效纤维饲料时豆皮量可加大, 产奶初期不宜喂大豆皮, 容易造成真胃移位。 (6) 增加过瘤胃脂肪用量。 (7) 增加湿啤酒糟用量, 但每日喂量最高不得超过10kg。 (8) 提高高品质过瘤胃蛋白如膨化大豆、膨化双低菜籽、棉籽蛋白粉等的比例, 减少玉米蛋白粉的用量。 (9) 增加酵母培养物类添加剂的用量, 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促进瘤胃发酵与粗纤维的消化率, 提高产奶量。

3.4 后备牛高效饲养管理技术

3.4.1 搞好后备牛饲养管理的意义。

犊牛从出生到第一次分娩统称后备牛, 后备牛又包括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等生理阶段。饲养后备奶牛的成本约占整个牛奶生产总成本的20%, 是仅次于饲料成本的最大支出项目。后备牛培育的好坏, 与成年母牛体型的形成、采食饲料的能力以及成母牛的泌乳和繁殖性能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第一个泌乳期的牛奶产量直接与奶牛体重、身高、产犊时的体况相关。据试验, 后备牛产犊后体重为572kg, 要比产犊后体重为522 kg的后备牛在第一个泌乳期多生产318 kg牛奶。

3.4.2 建立适当的后备牛留养制度。

根据初生重、体高、体重发育指标等进行留养, 有利于小母牛适时配种和投产。国内先进的规模化牛场, 将小母牛的留养体重定在35 kg, 因为小于35 kg的犊牛可能后天发育缓慢, 骨架小, 体重低, 骨盆狭窄, 不仅以后的产量低, 而且还易造成后备牛分娩时难产。

3.4.3 后备牛各阶段生长目标与差距。

犊牛饲养各个阶段的目标不同, 其中: (1) 0~2月龄的日增重0.6~0.65 kg, 断奶标准是60日龄、颗粒料采食量1 kg、断奶体重75 kg。 (2) 3~6月龄的日增重750~800 g, 6月龄时体高≥106 cm, 体斜长≥116 cm, 体重≥190 kg。 (3) 7~12月龄的日增重650~700 g, 12月龄时体高≥123 cm, 体斜长≥140 cm, 体重≥320 kg。 (4) 14月龄后备牛体重应达到375 kg, 体高达到127 cm, 参加配种。在24月龄时产犊、投产前体重580~610 kg, 体高达到138cm左右。江西饲养的荷斯坦牛后备牛在第一次分娩时体重一般在530~550kg, 与580~610kg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 严重制约了成母牛的生产性能。

3.4.4 监测后备牛的生长速度, 适时配种。

后备牛在产犊和第一个泌乳期开始前不会对投资产生回报, 所以后备牛的怀孕时间和稳定受胎率尤为重要。荷斯坦奶牛在体重达到约成年体重的40%~50%时进入青春期 (体重250~318 kg) 。通常, 管理良好的荷斯坦后备牛应该在9~11月龄时达到这个体重范围。监测后备牛的生长速度很关键, 因为管理良好的后备牛饲喂全混日粮 (TMR) 可能生长得快一些, 进入青春期比预期的早。如果管理差, 后备牛可能生长较慢, 进入青春期比预期的晚, 导致受胎年龄 (和产犊年龄) 延后, 增加饲养成本, 丧失一些盈利机会。那么, 如何进行后备牛生长速度的监测呢?如果将受配年龄目标设定在13~14月龄, 体重为363~380 kg, 那么第一次产犊的年龄为应23~24月龄, 平均日增重必须大于0.82 kg才能在24月龄时达到636 kg的产犊体重。饲养后备牛的最大开支是饲料成本。这样, 饲喂天数就对盈利有重要影响, 因为饲喂天数是由产犊年龄决定的, 而后者又是由受胎年龄决定的。于是, 时间就非常重要, 包括从出生到进入配种牛舍的时间、从配种牛舍到第一次配种的时间、受胎年龄和第一次产犊年龄。因此, 要将后备牛纳入生产牛群计划, 定期监测后备牛的生长速度 (体重和肩高) 。牛群一旦达到目标体重时应立即转入配种牛舍。如果后备牛的增重比预期的快, 提前进入合适的配种体格, 那么就不要拖延配种, 否则后备牛可能会变得过度肥胖。

3.4.5 犊牛饲养管理。

据调查, 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犊牛的死亡率可高达12%, 降低了从牛群中选出最佳犊牛的机会。每头奶牛的产奶量都依赖犊牛时期的良好饲养, 犊牛的饲养管理目标就是降低犊牛死亡率, 确保犊牛健康成长, 将来产更多的牛奶。

3.4.5.1犊牛各阶段营养需要。

(1) 断奶后~3月龄犊牛的营养需要:DMI≥2 kg, CP≥20%, NEL7.32~7.53MJ/kg, NDF≤25%, ADF≤15%, Ca0.8%~1.0%, P0.4%~0.50%, 日粮配方:犊牛颗粒料2~2.5 kg。 (2) 3~4月龄犊牛的营养需要:DMI≥3.5 kg, CP≥18.5%, NEL6.90~7.32 MJ/kg, NDF≤30%, ADF≤20%, Ca0.8%~1.0%, P0.4%~0.50%。日粮配方:犊牛颗粒料3 kg, 苜蓿1 kg。4月龄目标:日增重≥800 g;120日龄体重≥140kg;体高≥95cm。犊牛颗粒料中添加易消化的纤维、易吸收的玉米蛋白粉以及增加抗病能力的瘤胃素等营养因子。犊牛自由采食情况下不发生腹泻。4个月内犊牛平均日增重达到900 g以上。 (3) 5~6月龄犊牛的营养需要:DMI≥5.0kg, CP≥17.5%, NEL 6.69~6.90 MJ/kg, NDF≤30%, ADF≤20%, Ca 0.8%~1.0%, P 0.4%~0.50%。日粮配方:犊牛颗粒料1 kg, 犊牛混合料2.5 kg, 苜蓿1 kg, 青贮4kg。5~6月龄目标:日增重≥900 g;180日龄体重≥190 kg;体高≥100 cm, 95%以上犊牛达标。目前, 国内好的规模牛场6月龄犊牛的平均体高107 cm, 平均体重200kg。

3.4.5. 2 新生犊牛要及时采食足量到初乳。

犊牛出生后1 h内 (最晚不得超过2 h) 应喂到2~4 kg的优质初乳, 以提供足够的免疫球蛋白, 提高犊牛的免疫力, 出生6~9h再喂2 kg。总之, 必须在24h内饲喂初乳2~3次, 饲喂初乳4~6 kg。如果犊牛在出生后2 h内不能自行饮奶, 应采用初乳灌服器灌服。

3.4.5. 3 做好断奶准备。

犊牛7 d后可由其自由采食犊牛料 (精饲料) 或犊牛颗粒料。犊牛颗粒料营养丰富, 富含优质可消化的谷物原料, 促进犊牛瘤胃乳头的发育, 并尽早训练摄入优质粗饲料, 长干草的物理作用是促进瘤胃肌肉的生长。犊牛连续3 d采食颗粒料达到1~1.2kg时可进行断奶, 断奶时先将犊牛转入10~15头过渡圈小群饲养7~10 d, 喂奶量减少到3kg, 并且在早晨、中午分2次饲喂。断奶后在原圈中继续饲喂3~5 d后, 转到3~4月龄犊牛圈。断奶时的体重要求达到出生重的2倍。

3.4.5. 4 犊牛管理要点。

(1) 自由饮水时每天的饮水量应达到干物质采食量 (DMI) 的4~5倍。 (2) 分群时要注意适宜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应与采食槽位、饮水空间和牛床个数相匹配。一般每头犊牛采食槽位30~50 cm, 水槽饮水空间5~10 cm, 牛床个数与牛头数相同。 (3) 犊牛分群时不能单纯考虑月龄, 还应根据个体大小和体况及时调整。 (4) 对生长发育缓慢的犊牛找出原因, 及时采取措施。 (5) 定期防治体内外寄生虫。

3.4.6 抑制过肥, 促进乳腺发育。

7~12月龄牛群是乳腺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此阶段如果脂肪过度沉积会抑制乳腺发育, 并永久地影响产奶性能。该期日粮的能量应在5.85 MJ/kg, 粗蛋白14.5%左右, 并且根据每月体侧数据进行调整, 体尺发育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该阶段应避免过肥, 保证合理体况, 理想的体况评分为2.75分。

3.4.7 适时配种, 妊娠后期避免过肥。

当后备母牛达到14月龄时应该考虑适时配种, 配种时牛只体重应达到375 kg, 体高≥123 cm, 对于不达标的牛只应推迟配种。妊娠后期也是后备牛的最后阶段, 此时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 既要满足胎儿营养需要又要保持合理体况, 不宜过肥。日粮能量维持在5.44MJ/kg, 粗蛋白13.0%~13.5%, 日增重不宜超过650 g, 体况评分以3.5分为宜。

3.4.8 重视后备牛围产前期的饲养管理。

在产前21 d, 仔细观察牛群, 结合乳房的发育情况, 适时将后备牛赶入待产牛舍。后备牛分娩时体重应该在580kg以上, 头胎牛高峰产量目标值35 kg/d。后备牛只有经过一个长期合理的饲养管理之后, 才能在24~25月龄投产时, 体重达到580 kg以上, 尽早达到头胎牛的产量高峰。

3.5 成乳牛饲养管理

3.5.1 体况评分与合理分群。

体况评分是合理分群的基础, 合理分群是体况控制的手段。奶牛体况评分是帮助人们评估不同时期饲养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调整日粮配方及饲喂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也是对奶牛进行健康检查的辅助手段之一。因此, 牛场每月必须进行1次体况评分。体况评分需要经验, 评分人员最好固定。成乳牛是根据泌乳阶段、牛奶产量与体况评分实行分群饲养的。初产牛和围产期奶牛的饲养要做到按胎次分群、扩大采食量、观察乳房充盈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监测尿液p H的变化。高产牛的饲养要做到初产及时转高产, 泌乳高峰以前尽量不调群, 增加高峰期产奶量, 提高泌乳持续力。

3.5.2 理想的体况评分。

(1) 产奶后期3.25~3.5; (2) 干奶前期3.25~3.5; (3) 围产前期 (干奶后期) 3.25~3.5; (4) 分娩时3.25~3.5; (5) 产后30 d 2.5~2.75 (掉膘评分不得超过0.75) 。

3.5.3 泌乳后期 (产后201~干奶) 。

⑴泌乳后期奶牛生理的特点:产奶量继续下降, 干物质采食量 (DMI) 下降, 奶牛体重增加。⑵泌乳后期的饲养目标: (1) 保证奶牛自身和瘤胃健康、胎儿正常发育。 (2) 逐渐恢复体膘。 (3) 尽量减少牛奶产量的下降幅度, 每个月下降幅度控制在10%以内。 (4) 饲喂以粗饲料为主, 减少精饲料投入, 以节约成本, 要求至泌乳末体况评分为3.0~3.5分。 (5) 做好停奶准备工作, 为下一个泌乳期打好基础。⑶泌乳后期的饲养方案: (1) 分群。根据产量高低、体况、胎次结构、怀孕程度, 选择其中1~2个指标作为依据进行分群。 (2) 精粗比30~40:70~60;干物质采食量 (DMI) 占体重 (W) 的2.5%~3.0%, 净能 (NEL) 5.85~6.27 MJ/kg, 粗蛋白 (CP) 13%~15%, 中性洗涤纤维 (NDF) 25%~30%, 酸性洗涤纤维 (ADF) 17%~21%。 (3) 钙0.55%, 磷0.35%, 并满足其它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需要。⑷体况评分超过3.5的原因及对策: (1) 原因。日粮能量浓度过高或精饲料投入过多。 (2) 对策。首先, 利用泌乳曲线分析奶牛产量下降幅度连续10 d是否超过3%, 将过肥的牛集中在一起, 然后检查日粮中的问题, 对过肥牛只日粮作出调整。其次, 就是降低日粮能量浓度, 控制精饲料喂量与干物质采食量。

3.5.4 干奶期 (干奶~产前21 d) 。

奶牛进入妊娠后期, 一般在产犊前60 d停止挤奶, 这段时间称为干奶期。饲养干奶牛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恢复奶牛乳腺和瘤胃机能, 促进胎儿发育以及适应奶牛机体调整。干奶期的饲养目标: (1) 对体况偏肥的牛只限饲或停喂精饲料, 增喂粗饲料。 (2) 营养推荐:DMI1.8%/W~2.5%/W, 约11~12 kg/d;NEL4.60~5.85 MJ/kg;CP12%~13%;通常每头每天精饲料喂量3~4 kg;精粗比30∶70;粗饲料以青贮玉米与禾本科长干草为主, 食盐每头每天喂量不超过30g;满足常量元素钙磷及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需要。

3.5.5 围产期。

⑴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特点与饲养目标:围产期指母牛产前21 d到产后15 d的一段时间。产前21d为围产前期, 产后15d为围产后期。此时, 奶牛要经历干奶、分娩、泌乳三个生理阶段。围产期里, 泌乳牛易发低钙血症。初乳中钙含量比普通乳多2倍, 随着产奶量的增加, 钙的流失量也随之增加。当摄入的钙无法补充血液和骨骼中流失掉的钙时, 就会发生低钙血症。奶牛一个胎次中70%~80%的疾病发生在围产期, 而围产期疾病发生率占分娩牛只的25%~75%。围产期的饲养目标就是要克服DMI降低与能量负平衡。⑵饲养方案: (1) 调整瘤胃环境, 精饲料在产前1~2周逐渐提高到产犊时的6~7 kg, DMI 14~15 kg, CP13%~14%, 精粗比例逐步调整到40~50∶60~50。 (2) 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A、D、E, 维生素A缺乏时引起母牛阴道黏膜上皮角质化、流产、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维生素E和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已广泛应用于奶牛繁殖和疾病防治中。补充维生素E和硒能促进胎衣的正常脱落。 (3) 对于围产前期的奶牛即分娩前的奶牛, 应饲喂低钙日粮 (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3%~0.4%, 钙、磷比例为1∶1) , 以减少产后瘫痪, 但在产犊以后应迅速提高日粮中钙量, 以满足产奶需要。 (4) 自产前14 d开始, 每头每天补饲烟酸8 g, 氯化胆碱80g和纤维素酶60g。 (5) 分娩前1周日粮应逐渐过渡到与产后日粮相同, 以减少应激。 (6) 分娩后及时饲喂益母草红糖水;口服丙二醇350 m L;静脉补充50%葡萄糖500 m L;20%葡萄糖酸钙500 m L;10%盐水500 m L。 (7) 分娩后应采用引导饲养法, 用优质精饲料与粗饲料提高饲料的浓度, 克服DMI摄入不足引起的能量负平衡。

3.5.6 成母牛营养管理及饲料品种多样化。

(1) 成母牛营养管理上, 尤其做配方时要根据泌乳周期和生理特点来做配方, 满足营养需要。泌乳牛配方设计时需从初产、高产、到低产形成合理的能量梯度, 保持合理的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 根据奶牛的反应, 及时调整配方。 (2) 泌乳期奶牛饲料品种要多样化, 除供给常规性精、粗饲料外, 还要供给充足的块根类饲料 (如马铃薯、胡萝卜、甘薯与甜菜等) 和糟渣类饲料 (如淀粉渣、豆腐渣、酒糟、醋糟等) , 可起到提高奶产量和催乳的目的。块根类饲料喂时应切成大小适中的片状或块状, 防止牛食道梗塞。糟渣类饲料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每头奶牛每天喂鲜糟渣10~15kg为宜。

3.6 奶牛的高效饲养技术

3.6.1 精准饲养, 提高奶牛饲料转化率。

饲料转化率指的是每千克饲料干物质能够生产多少千克乳脂率为3.4%的标准乳, 不同产奶天数及产奶期牛只的正常饲料转化率为:产奶天数小于90 d的初产牛为1.5~1.6, 产奶天数大于200 d的初产牛为1.2~1.4, 二胎以上小于90 d的泌乳牛为1.6~1.8, 二胎以上大于200d的泌乳牛为1.3~1.5, 产奶天数小于21 d的新投产牛为1.6~1.8, 产奶天数位于150~225 d之间的泌乳牛为1.4~1.6。

影响饲料转化率的因素主要有: (1) 产奶天数。新产及90 d内牛只饲料转化率较高, 应努力维持全群牛只产奶天数在150d内。新产牛及90 d内牛只应该最大程度上的使用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添加剂及饲料。 (2) 产奶量。高产奶牛其维持需要 (12kg干物质) 比重减少, 牛只饲料转化率较高。在管理上还要关注其它影响产奶量的因素如乳房炎、奶牛舒适度及挤奶次数等。 (3) 日粮精粗比。在一定程度上, 增加粗饲料会降低干物质采食量, 进而降低产奶量。然而过度饲喂精饲料也会造成瘤胃酸中毒及产奶量下降。在饲料价格高时, 尽量不要考虑过度饲喂精饲料, 而应考虑在高精饲料日粮中使用短纤饲料 (豆皮、甜菜粕、湿啤酒糟及棉籽等) 或以短纤饲料取代禾本科牧草。 (4) 奶牛分群是否适当。勿频繁调群, 每个月一次。初产牛独立成群, 新产牛喂给25~30 kg奶量以上牛群日粮。如果原来只有一群或两群, 根据不同奶量改为两群或三群, 可提高饲料转化率。 (5) 莫能菌素 (商品名“欲可胖”) 提高饲料转化率、能量利用效率及产奶量。在日粮中使用莫能菌素 (每头每天150~450 mg) 等同于饲喂0.45~0.91 kg的玉米。添加莫能菌素有可能导致乳脂率降低, 此可通过专业营养师调整配方而得到改善。 (6) 添加剂。使用减少牛只过度动用体脂肪, 提高肝脏合成葡萄糖能力, 提高饲料转化率及产奶量 (1.5~4 kg) 的添加剂。其它添加剂有含有纤维素分解酶等的添加剂或产品、高产牛使用过瘤胃氨基酸、好的过瘤胃脂肪、酵母培养物、活性酵母菌、过瘤胃胆碱 (降低脂肪肝) 等提高饲料转化率及产奶量。使用这些添加剂, 通常达到至少1∶2的投入产出比。

3.6.2 使用高质量的粗饲料。

(1) 过多使用禾本科牧草的危害。使用禾本科牧草的目的在于提供牛只反刍, 有利于瘤胃健康, 但过度饲喂禾本科牧草则让瘤胃更饱满, 限制牛只采食量, 最终影响产奶量。此外, 日粮禾本科偏高, TMR的制作相对不理想, 也容易造成牛只挑食精料, 负面影响瘤胃健康、乳脂率、产奶量及蹄叶炎。 (2) 使用优质粗饲料如苜蓿, 要注意补充能量。使用优质苜蓿 (最低要求为酸洗纤维ADF<30%, 中洗纤维NDF<40%) , 可提高NDF消化率, 每提高1%NDF消化率, 干物质采食量提高0.17 kg, 标准乳产量提高0.23kg。使用高质量苜蓿草搭配短纤饲料及最低程度上的使用禾本科牧草可以较好配制出理想日粮, 但同时要增加日粮能量浓度以使日粮能量蛋白平衡。 (3) 以全株青贮取代黄贮。

3.6.3 不饲喂超过奶牛需要的磷。

中国农业大学张晓明教授对全国13个省市的276个牛场的奶牛日粮磷水平的调研结果表明, 泌乳牛日粮磷水平有83%超过NRC标准, 1.7%超过我国国标, 青年牛日粮磷水平有73.9%超过NRC标准, 3.6%超过我国国标。而高磷并不能提高产乳量, 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等。一项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针对9个年产奶量超过13 636kg牛群的调查发现, 奶牛日粮磷含量为0.39% (范围0.37~0.43) , 说明高产奶牛每日含磷量不需太高。宾州大学有关磷的研究, 亦说明日粮磷含量提高并不会提高产奶量。据李胜利与刘建新的研究表明, 日粮中0.35%的磷水平可以满足日产奶25~30 kg的奶牛的生产需要, 0.37%的磷水平可满足后备母牛对磷的需要。据此研究成果对现有奶牛日粮配方进行调整, 可降低日粮磷水平0.2个百分点, 仅此一项技术推广至全国就可以节约生产成本10亿元/年, 减少磷排放量8万t, 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01NRC磷饲喂量推荐标准为:产奶量 (kg/d) 25、35、45与54.5的奶牛日粮磷需要量分别为0.32%、0.35%、0.36%与0.38%.

3.6.4 使用低淀粉日粮 (20%~22%淀粉) 搭配高质量粗料。

首先, 在使用低淀粉日粮时, 可同时结合玉米或全株青贮玉米的加工, 好的玉米加工可提高玉米的淀粉消化率, 减少粪便淀粉的流失。提高玉米淀粉消化率可采用细粉碎 (1 100 um) 、蒸气压片、挤压或将玉米粉加水调整至30%~40%水份做青贮 (密封发酵) 均可达到近似效果。其次, 目前小麦及大麦价格较玉米为低, 可以考虑替代日粮中1/3的玉米, 但应同时降低其它蛋白原料用量, 考虑淀粉消化率及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 (淀粉+可溶性纤维+糖类) 等。第三, 可考虑使用豆皮替代玉米, 但仍应考虑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及提高淀粉消化率。

3.6.5 使用副产品。

在原料高涨时可以考虑一些副产品替代精饲料或粗饲料, 但是替代后应相对增加日粮微矿或其它成份。使用副产品应考虑产品是否可以长期供应和保存难度。使用啤酒糟及豆腐渣应注意能量蛋白平衡问题, 使用DDGS应注意来源、适口性及其油脂含量, 油脂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的负面影响及引起乳脂率和奶量下降。常见副产品及可在日粮中添加的比例 (占干物质) :豆皮10%、全棉籽10%、玉米麸皮 (玉米淀粉渣) 25%、湿啤酒糟 (30%干物质) 15%~20%、DDGS (含脂肪>10%) 10%、DDGS (含脂肪<10%) 20%。

3.6.6 利用计算机配方软件, 设计精准饲料配方。

设计饲料配方时应考虑日粮粗蛋白、酸洗纤维、中洗纤维、36h或48h中洗纤维 (NDF) 消化率、过瘤胃蛋白、蛋白分解速度、碳水化合物分解速度、淀粉含量、脂肪含量、脂肪饱合度、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日粮阳阴离子平衡值、日粮氨基酸比例、日粮能量蛋白平衡、日粮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流到小肠的可代谢性蛋白与可代谢葡萄糖量等。原料包括粗饲料都必须进行化验, 以配制精准饲料配方, 达到最大效率, 并避免浪费。此外, 目前多数牧场的TMR加工极度不合理, 造成牛只挑料、蹄叶炎、食欲及奶量不佳等, 应请调整放料顺序、搅拌时间及配方等, 直到使用宾州颗粒分级筛分级到达上层8%~10%, 中层30%~50%, 下层40%~60%为止。

3.6.7 不要使用劣质、低价的犊牛开食料及犊牛奶粉。

0~6月龄犊牛的生长, 决定这头牛将来的长势及产奶量, 此期缩减对犊牛的投资可能影响初产牛奶量500~1 000 kg以上。养殖者应努力让牛在14月龄体重超过380kg时配种 (理想体重应超过400 kg) , 头胎分娩体重超过590kg (理想为超过625kg) 。

总之, 在原料高涨、奶价低迷时, 应使用高质量粗饲料 (苜蓿、全株玉米青贮) 及全棉籽搭配短纤饲料, 满足牛只在各阶段应有的营养及饲养管理, 设计精准饲料配方。再结合如何提高饲料转化率、合理使用添加剂及副产品。并考虑如何减少氮及磷的排放, 仍能维持高产量及效益。

3.7 挤奶卫生

3.7.1 挤奶操作不规范, 环境性乳房炎高发。

在调查中发现, 散养户挤奶时, 用一条毛巾, 一桶水对待挤奶牛只乳房逐个简单清洗, 卫生条件极差, 未做到一头牛一条毛巾, 清洗一头牛后, 水桶中的水就已成为粪污水, 但挤奶员为图方便, 赶工时在水桶中的水用完前决不换水, 更不用说在挤奶前后对乳头进行药浴。散养户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达30%~40%, 其中就与因牛体卫生差、挤奶操作不规范、前后未药浴引起的环境性乳房炎高发有关。

3.7.2 规范挤奶操作, 挤奶前后药浴乳房。

挤奶环节对牛奶品质影响也很大, 在挤奶前, 通常会用专门配置的药水清洗牛的乳房, 然后用消毒毛巾擦拭, 这道工序叫药浴, 以降低奶牛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挤奶开始时, 每个乳头的前三把奶弃之不要, 药水清洗后的残留物质, 将随着这三把奶冲刷出去。在挤奶过程中, 条件许可的话, 还可给奶牛听和谐的音乐, 一方面让牛放松, 不产生烦躁情绪;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奶牛大脑皮层的兴奋, 使排乳反射加强, 从而增加产奶量。挤完奶后, 立即用浴液浸泡乳头, 同样是为了降低环境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因为挤完奶后, 乳头需要15~20 min才能完全闭合, 此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极易侵入, 导致奶牛感染。目前, 国内大型现代化牧场在奶牛繁育、养殖、挤奶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一个机器人每次只为一头奶牛服务, 没有其他人和其它牛的干扰, 奶牛可以一边吃料, 一边挤奶, 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挤奶, 能提高产奶量。一般牛场为了能获得奶牛稳定的产奶量, 都要设计好固定的挤奶时间, 可规模牧场, 产奶牛多, 牛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有的牛早就到了挤奶的时间却要等着不能挤, 便容易对奶牛造成应激。有了挤奶机器人, 奶牛想挤奶的时候随时可以挤, 回归自然, 对牛是一种解放。提高奶牛的生活舒适度, 不仅提高了牛奶品质, 而且挤出的牛奶更卫生。

4 料

4.1 粗饲料品质差, 多数散养奶牛未吃饱

目前散户养的奶牛多数都没有吃饱, 比如说一头600 kg体重的奶牛应该保证采食体重2%的粗饲料, 这就相当于12kg的粗饲料干物质。假定秸秆含12%的水分, 要饲喂13.6 kg的秸秆才能吃进去12 kg干物质,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奶牛日粮中性洗涤纤维 (NDF) 含量决定奶牛干物质采食量 (DMI) , 奶牛只能采食体重1.2%的NDF, 一头600 kg体重的奶牛, 只能吃7.2 kg的NDF, 但是秸秆的NDF都在70%以上, 按比例600 kg体重吃10 kg秸秆就再也吃不进去了。20 kg的产奶量就要喂8.9kg精饲料, 再让奶牛吃10 kg的粗饲料就吃不进去, 只能吃5~6 kg秸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奶牛DMI是不能满足奶牛的需要的。可以看出, 问题的关键是粗饲料的质量限制了奶牛的采食量。由于粗饲料没有量和质的保证, 实际生产中, 精饲料多了, 草少了, 就会出现瘤胃酸中毒, 造成奶牛消化障碍, 引发各种疾病。散养农户没有量的概念, 奶牛每天到底要吃多少草料才能吃饱不是很清楚。

4.2 探讨江西区域特色奶牛粗饲料发展模式

任何一种原料, 在奶牛的日粮中都不是必须要用的。典型的例子为英国牧场没有全株玉米青贮、没有豆粕、没有玉米, 照样能将奶牛养到单产10以上。养殖者需要摸索不同区域的粗饲料发展模式

4.3 奶牛配方设计原则及种类

设计奶牛配方的原则就是建立在合理分群的基础上, 满足各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 要求精粗比合理, 瘤胃能氮平衡, 日粮的适口性好, 降低公斤奶饲料成本。奶牛配方类别主要分为:3~5月龄犊牛、6~12月龄青年牛、12~24月龄青年牛、初产牛、高产牛、低产牛、干奶牛、围产牛等阶段。

5 防

江西省的多数奶牛养殖户, 在奶牛疫病防治上, 存在着“3个缺乏”: (1) 缺乏整体监控、预警理念; (2) 缺乏效益型处理方案; (3) 缺乏敏锐准确分析、判断疫病发生主因的能力。要针对“3个缺乏”搞好奶牛的卫生防疫、卫生保健 (乳房与蹄部保健) 、营养代谢病的检测以及临产牛的监护工作。

参考文献

[1]谢五生, 喻晓, 胡志平.江西奶牛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 2006, (4) :17.

[2]张吉昆鸟.江西奶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践行“5个重要指标”, 推进江西奶业可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 (12) :140~146.

奶牛养殖技术 第2篇

这得益于黄牛和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秸秆发酵养猪技术、沼气工程在亳州全市140多个规模养殖场的全面普及。“养猪场的猪粪尿液、冲圈污水全部通过地槽收集,集中处理,能够达到零排放,并且全部变废为宝,极大解决了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生猪生态养殖技术解决了养殖污染问题

“站在阜阳往北看,一溜三个牛羊县,蒙城、利辛还有涡阳县。”这句民间谚语道出了安徽省亳州市的特色产业——畜禽养殖。然而,这个特色产业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养殖废弃物。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未经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弃物集中排放沟、河中,使水面变黑发臭;同时,大量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体,污染了水源,对村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不仅如此,在皖北,很多农户前屋养猪后屋住人,屋前屋后污水横流,蚊蝇乱飞恶臭扑鼻,个别养殖户甚至遭遇“家不来客,客不喝茶”的尴尬。

对此,安徽省亳州市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和遏制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为突破口,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粪便处理资源化、面源污染减量化、沼气建设规模化、环保设施标准化、村容环境整洁化建设,着力破解农村环境监管边缘化、投资单一化两大难题。以规模化畜禽养殖、种养平衡循环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在全市展开。

据统计,目前亳州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场(户)13852家,年COD排放量6200吨,为全市工业企业排放量的1.45倍。除了45个规模较大企业实施了治理外,其他均直接排入了农村坑塘、沟渠。目前,环保部门对小型养殖户的污染治理正在统筹规划中。因地制宜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

强化整改、年度考核、积极争取技术资金支持

“污染问题不解决,养殖就会走进死胡同。”在此共识下,亳州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规模化养殖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意见》,市环保局与市农委联手行动,全面摸排查清底数,对存在问题的规模化养殖企业,明确提出整改时限,并针对不同的养殖企业因地制宜采取沼气利用、生化法治理、综合利用、生态床养殖等不同方式的治理改造。截至2010年底,全

市排查出的54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了补办环评审批手续等工作。其中45家企业已经通过了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

针对养殖企业大多存在技术难题、资金短缺等问题,亳州市环保部门积极提供技术信息,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全市共争取省级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资金1191万元,补助项目44个。现在,亳州市当地多数规模养殖场已经先后投资建设了沼气工程并投入使用。

生态养殖与种植立体循环

废水废物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治理畜禽污染,是养殖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必须跨越的一道坎,养殖业主只有尽早治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而今,亳州市许多养殖场依靠科技创新,变成了空气清新、花草葱翠的花园式企业。这得益于黄牛和生猪发酵床养殖技术、秸秆发酵养猪技术、沼气工程在亳州全市140多个规模养殖场的全面普及。

在蒙城县城往合肥方向15公里处的S203省道北侧,有6幢天蓝色的现代化厂房,每幢厂房顶端有几个蓝白相间的帽状物体在旋转,那是猪舍的换气装置。厂区内,以小区形式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及污水治理区,这里是亳州最大的生态养殖与种植立体循环种猪基地——蒙城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徽蒙公司的老板慕兆是当地人,而他的合伙人罗先生是北京人,曾做过物流、建材等生意。当记者问罗先生为什么选择到这里转行做养殖时,他说,他看中了这里生态养殖与种植有机蔬菜循环模式推广的前景。公司占地面积360亩,一期投资2600万元,运作两年多以来发展势头良好。

“养猪场的猪粪尿液、冲圈污水全部通过地槽收集,集中处理,能够达到零排放,并且全部变废为宝,极大解决了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问题。”在污水治理区,工作人员指着猪粪、猪尿收集处理系统告诉记者,基地存栏生猪约6000头,沼气工程日处理猪粪13.2吨、污水约120吨。

沼气工程采用河南省未来再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红泥塑料污水处理沼气工艺,干

湿物搅拌、压缩、分离再常温发酵,年产沼气超过16万m3,一年可节省相关能源费用20多万元。由于每天产生的沼气量比较大,除满足基地猪舍保温、职工生活外,富裕的大量沼气储存在8个黄皮沼气棚内。今年,公司将通过管道把这些沼气输送给附近农户使用,农户只需支付最基本的线表费用。

在沼液与沼渣分离系统出口,记者发现了一条淌着黑色沼液的小沟正延伸向300米外新建的蔬菜大棚,给大棚蔬菜施肥。原来,企业投资1000万元建造温室棚区、春秋棚区及瓜果露天种植区,投产后每年可生产蔬菜及瓜果近万吨。

蒙城县环保局副局长赵瑞告诉记者,时下许多企业都抢着争取环保项目,可京徽蒙公司运营了3年没要国家一分环保资金,企业踏实做事的作风打动了他们。目前,蒙城县环保局正在为企业争取沼液沟水泥池项目,以防止沼液渗透污染地下水。项目完成后,养殖场将成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主体,沼气为纽带,沼液沼渣为有机肥,促进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的“猪—沼—果菜”模式的生态养殖场。

罗先生对公司的发展模式也很有信心,他说:“这里的土地、人力、物流等投资成本低廉,政府细节服务也很到位。北京农业推广总站多名专家已来过这里考察,答应提供技术支撑,前期准备种些瓜果类蔬菜,销往京沪以及长三角的发达城市。”

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模式受欢迎

无异味、省饲料、节水,提高养殖效益,节约用水90%

走进涡阳县西阳镇养猪专业户葛文平的猪舍,潮湿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米糠味道。过道两侧,由铁管围成的猪圈里,一头头活蹦乱跳的小猪正在由锯末、米糠等材料铺成的“微生态发酵床床垫”上拱来拱去。葛文平正是通过采用环保方式养猪,逐步走上了富裕路。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以粉碎的秸秆、锯末、稻壳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入特定有益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能量循环、发酵产生的有机复合垫料,自动满足猪舍内生猪对保温、通风以及微量元素的生理需求。同时,生猪排泄物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和转化,作为微生物载体转化为高蛋白的菌丝再被猪食用,有利于生猪消化和提高免疫力,且能节省饲料20%~30%。

葛文平说,微生态发酵床不会产生氨气等气味,不需要每天清扫猪粪、冲洗猪舍,只要隔两三天去翻一翻,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发酵床垫料使用了一定年限后,其中会含有相当活性的土壤微生物,可以作为种植蔬菜、紫花苜蓿、苦麦菜、小麦、玉米大豆等蔬菜的高营养有机复合肥料。垫料作肥料使用能够改善土壤结构,解决长期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问题。

葛文平介绍说,这种发酵床虽然占地要求比较大,每头猪1.2平方米,但一次性投入,可以使用3年以上,整个发酵床的温度常年保持在30℃~38℃之间。在葛文平办公室的监控屏幕上,记者看到一群群小猪仔一边拱着热气腾腾的发酵床,一边嬉戏追逐着。2008年初,葛文平投资560万元创立了“涡阳县丽燕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起了一个5600平方米的饲养圈舍,并向村民逐步推广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法。在他的带动下,如今的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会员近30户,年出栏商品猪4000余头。

偌大的猪舍前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葛文平说,“微生态发酵床养殖技术的优点还远不止这些,它还大幅提高了养猪效益,一般可以节约饲料12%左右、节约用水90%、节约人力近一半。值得一提的是,猪每天睡在干燥的‘生态床’上,健康状况大为改善,几乎不用抗生素药物,从而提高了猪肉的品质,达到无公害的目的。”

养殖技术 第3篇

一、建舍。羊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的地方,羊舍前留10-20平方米的饲养区,安装固定饲槽和饮水器具。舍外要有排水沟,舍内要铺竹垫子或水泥地。在冬季,寒冷地区要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利于羊只生长。要轮换选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如20%石灰乳、10%的漂白粉溶液等对羊舍、运动场、饲槽、饮水器皿、饲养工具及圈舍等定期进行消毒。

二、分舍。舍饲养羊应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把不同年龄、不同品种、不同体况的羊分舍饲养,设立专门的产房和羔羊舍、肉羊舍、母羊舍、公羊舍、病羊隔离舍等,并配以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三、选种。因地制宜选择体型大、生长快、繁殖率高、适应性强、肉质好、效益高的优良品种。父本的选择首推南非波尔山羊,其次是我国的马头山羊;母本可选萨能奶山羊、河北白山羊等。

四、交配。定期从外地调换种公羊,给种用的公、母羊戴耳号和编制配种档案,详细记录配种羊的编号、配种时间、配种方式和产羔情况,有计划地控制公、母羊本交,避免羊近亲繁殖引起的品种退化。

五、规模。养羊规模要适宜,可根据家庭现有耕地多少、饲草饲料数量、劳力及投入的资金数量等条件决定。一般以养能繁殖的母羊20只左右为宜,年收入可达万元。由于一家一户恐怕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在刚开始养殖的时候不要贪图规模,要不断摸索总结养殖经验,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来发展。

六、密度。羊属反刍动物,一天中要有较长时间用来采食饲草和反刍。所以,羊的圈舍中要有足够的槽位和活动空间,每只羊应有1.5-2.5平方米的活动场地。

七、饲料。羊是以吃粗料为主,精料为辅的牲畜。规模饲养最好是“种草养羊”,这样一年四季均可吃上鲜青草。养羊户应开辟青绿饲料专用地,人工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等牧草。除夏、秋两季饲喂青草外,青草秋季收割后还可以晒制青干草或制成青贮饲料喂羊。也可种植玉米进行青贮,供羊只常年饲用。配制精饲料时除要有一定量的玉米外,还要按比例搭配豆粕、麸皮、鱼粉、骨粉等蛋白质饲料。此外,若加入适量瘤胃代谢调节剂、尿素缓释剂等复合饲料添加剂,效益更好。另外,规模养羊一定要有清洁的饮用水供羊饮用。

八、防病。群养山羊易发病,主要有羔羊痢疾、链球菌病、传染性脓疱、线虫、羊虱等。要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还应做好重点疾病的预防接种和综合防治工作。

九、管理。规模养羊要立足自繁自养,合理组群。若放牧,要划区轮牧。并注意抓好刷拭、修蹄等管理工作。

湖南奶牛养殖技术要点 第4篇

一般人认为牛的抗病力强, 不必像猪禽等动物养殖那样重视防疫, 结果出现奶牛发病或死亡。因此, 要强化防疫意识, 进出奶牛场、舍的人员 (车辆) 必须消毒, 至少每月对牛舍及周围环境消毒一次, 做到饲料、饮水卫生, 严防奶牛摄入霉变的饲料或掺有铁丝等硬物的牧草。2013年湖南奶牛出现的疾病有肺炎、肺水肿、关节炎、瘫痪、输卵管炎、子宫炎、子宫穿孔、阴道炎、前胃驰缓、肠胃阻塞、乳房炎、乳房坏死、流产、早产、难产、产后综合症、热应激后遗症。

2 适宜的饲养环境

奶牛耐寒不耐热, 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是12~14℃, 怀孕、泌乳奶牛是16~20℃, 犊牛是35~38℃。泌乳奶牛舍温如果高于24℃或低于-4℃, 产奶量会明显减少。奶牛适宜的湿度是低于55%, 湿度过大, 会对奶牛产生强烈的外界刺激, 影响其产奶量, 严重者还会感染真菌类疾病。光照对奶牛的生长发育、发情和泌乳有很大影响, 据 (内蒙古) 报道, 在奶牛泌乳的最初60天不改变饲料配方, 延长光照时间至16小时, 产奶量比自然光照 (天亮-天黑:10~11小时) 的奶牛提高10%~30%。

湖南的气候特点是 (夏季) 高温、 (春季) 高湿, (冬季) 自然光照时间短, 需要加大成本投入才能接近奶牛的舒适度。夏季牛舍内应安装风扇, 外墙或门窗安装湿帘降温设施, 运动场架设遮阳网 (棚) 。奶牛遭受热应激, 采食量下降, 能量摄入减少, 在日粮组成上宜多喂一些青绿饲料和适口性好的饲料。在精料组成上宜增加一些豆粕、麸皮等适口性好的饲料, 另外添加一些安全有效的调味剂, 如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钠等, 以提高奶牛适口性, 促进奶牛采食, 提高营养摄入。春季应及时清除粪尿, 设法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条件容许, 可安装除湿设备;奶牛运动安排在下午1~4点、奶牛放牧安排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 (湿度较低的时间段) 。冬季天黑后舍内提供白炽灯照明4小时左右 (最好安装定时电灯开关) , 以补充自然光照的不足;冬季也应重视饮水温度, 饮用温水, 可使产奶量提高7%左右。

3 重视运动

奶牛喜欢晴朗的天气, 在地形宽广起伏的草地上吃草、嬉戏或休闲, 在清洁的水中饮水和沐浴。许多散养奶农户 (怀化) 或规模很小的奶牛场 (湘潭、岳阳) 一年四季采用系桩拴养, 奶牛要么处在阴暗、污浊、狭小的房子里, 要么就在原地立卧起坐。限制奶牛运动的结果是造成奶牛体质差, 诱发肺炎、关节炎、肢蹄病, 导致奶牛难产、胎衣不下、发情不明显、产奶量降低等。因此要重视运动, 想方设法给奶牛创造运动机会和适宜的运动场所。南方其他省 (例如云南) 有带游泳池和树高叶茂的奶牛运动场。

4 备足草料

奶牛是草食动物, 必须备足草料。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稻草、农作物秸秆等) 的基础上, 改变观念, 种植牧草或引进部分优质牧草。中国奶牛的单产水平是7~9吨 (北方) , 目前湖南奶牛的单产处于3~7吨, 生产潜力巨大。奶农一般容易接受低投入高产出的观念, 不愿或没有财力尝试高投入高产出。虽然如此, 湖南近年也有种草引草的“星星之火”:个别奶农种植了小面积的燕麦草 (怀化) , 个别奶牛场从国外进口了优质豆科牧草 (常德) 。

5 适时配种

新生犊牛满18月龄、体重350~400千克时达到性成熟才能初次配种繁殖。如果急于求成, 在性成熟之前就配种, 难产的机率较大, 继发子宫内膜炎, 影响下一胎正常繁殖。奶牛的妊娠期是280天、泌乳期是10个月 (305天) 左右、干奶期是2个月左右, 经产奶牛的适配期是产犊泌乳开始后的第60~90天。湖南的极端高温期是7~8月份, 应避免在此期间产犊, 即不在9~10月份配种。配种前应掌握奶牛的发情周期 (18~25天) 、发情持续时间 (15~18小时) , 争取1次就配种成功。

6 按时干奶

奶牛受年龄、胎次、膘情、饲养水平、累配不孕等因素的影响, 泌乳期有时会延长或缩短。某些奶农户或奶牛场, 从产后一直挤到没有奶时才停止挤奶, 致使奶牛过度消耗体内营养、性周期紊乱、发情不明显、更难受孕, 严重影响后段的生产能力。因此要按时干奶, 让奶牛有充分的时间休整, 为夺取下一胎较高的产奶量打下基础。

7 分段饲养

奶牛产后泌乳量逐渐增加, 在6~8周时达到泌乳高峰, 维持一定时间后开始下降。到产后200天左右, 由于妊娠的影响, 产奶量进一步下降, 直到干奶或停止泌乳。全程分为四段:泌乳初期 (产后~70天) 、泌乳中期 (产后71天~140天) 、泌乳后期 (产后141天~305天) 、干乳期 (产后306天~363天) 。

7.1 泌乳初期 (又称泌乳盛期)

奶牛除了生产乳汁 (哺乳犊牛) 外, 还要自身恢复调整, 需要高营养。产犊至产犊后15天, 每天增加精料0.5千克, 第16~70天自由采食精料 (但每头不能超过15千克, 精料过高会导致乳酸菌大量增殖, 瘤胃酸度增高, 代谢紊乱。同时降低乙酸比例, 造成乳脂率下降, 影响牛奶质量和销售收入) 。精饲料从40%过渡到55%, 粗饲料从60%过渡到45%。日粮总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应占16%~18%, 钙0.7%, 磷0.45%, 粗纤维不少于17%。

7.2 泌乳中期

产奶量逐渐下降到中等水平, 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食欲增强, 体重增加, 可按正常标准饲喂。饲料中干物质占奶牛体重的3%~3.5%, 干物质中的粗纤维含量在17%以上。让奶牛多吃草, 适当补充精料, 粗精饲料比从1:1过渡到3:2。

7.3 泌乳后期

泌乳量明显减少。精料不宜多喂, 饲料中干物质占奶牛体重的2.5%~3%, 干物质中的粗纤维含量不低于17%。粗精饲料比从13∶7过渡到7∶3。

7.4 干乳期

下一胎即将分娩前约60天停止挤奶, 前45天不喂精料或喂极少的精料, 日粮干物质占奶牛体重的2%。后15天日粮干物质占奶牛体重的2.5%, 粗精料比从6:1过渡到3:1。单独组群或分槽饲养, 注意牛体清洁卫生, 防止过肥过瘦和流产。

8 科学管理

蚯蚓养殖技术 第5篇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蚯蚓生物学特性的描述,指导养殖户如何高效养殖,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蚯蚓 养殖饲料采收

蚯蚓“吃”出高效循环产业。养蚯蚓10亩地每年可处理300—500头母猪一年生产的猪粪,生产蚓粪300—500吨,蚓粪每吨售价为200元左右,价格是猪粪的13—20倍,每年就为养殖场带来6—10万元收入,蚓粪可做饲料、也可配制成各种专用有机肥。生产的蚯蚓可做猪、鸡、鸭、鱼和黄鳝等的饲料,还可以处理牛粪、生活垃圾等为人类净化环境。

下面以大平二号为例,简介蚯蚓养殖技术:

一、蚯蚓的生物学特征

蚯蚓喜湿、喜温、喜安静、怕光、怕盐,是夜行性动物,栖息在10—20cm土层,食性很广,适宜温度在15—25℃之间,PH值在6.5—7.5之间,昼伏夜出,30天性成熟,每个银茧中有3—7个卵,24—28天卵孵化出幼蚓。

二、蚯蚓对环境的要求

蚯蚓是变温动物,在5—35℃时休眠,高于40℃或低于5℃时死亡。蚯蚓生活的最佳温度是20℃,此时生长速度最快、产卵量最高,土壤含水量在20%—30%最适宜。怕红光,趋弱光。

三、场地选择和布局

因为室内养殖成本高,目前多采取室外养殖。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生长要求选择僻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无污染的场地,地形尽量便于日光照射,水源以排灌方便,土质松软富含腐殖物为好。栽种的树木最好为常绿乔木,避免阳光直射。有人做过试验,奶牛的粪便养蚯蚓是最好的,大规模养殖场周围最好有大规模的奶牛养殖,这样有利于蚯蚓饲料的供给。

四、引种

蚯蚓是低等腔肠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如果人工养殖密度大,几代同床养殖,就会出现生长缓慢,品质退化快,发展率下降,因此,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种蚯蚓控制养殖密度很重要。

(一)体态: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这样的种蚯蚓,体质好,抗病力强。

(二)色泽:紫红鲜亮,各部位颜色一致,光泽柔润,体液丰满。

(三)对光照的敏感程度反应:对环境、生态、生理活动的敏感程度反应敏感,说明对环境的感觉和调节能力强,保证下一代质量。

五、蚯蚓的基料和饲料

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也是饲料来源。关键在人工饲养中,为了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一般采用牛粪、稻草做为基料。基料选择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透气性能好可满足蚯蚓的生长需要。奶牛粪与肉牛、黄牛粪比,含有更多蚯蚓需要的营养成分。牛粪在投放前,应进行发酵处理。发酵腐熟,达到无臭味、质地松软、不粘手、颜色为棕褐色,然后摊开放置。基料中有营养物质,但随着饲养时间的增长,不能适应蚯蚓生长所需要的营养。而饲料就是对基料中营养物质的补充。在蚯蚓的养殖过程中,通过添加一定的饲料,达到蚯蚓繁殖、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寿命更长的目的。饲料的主要成分:动物的粪便,可混合青绿饲料,保证营养全面性。

六、建池

养殖床的位置选择在地势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或者饲料田。在铺基料前把土地进行平整,使土质不要太硬,没有大块土块,把基料均匀铺在地上,厚度10cm,宽为1—1.5m,长无限,铺好后,将种蚯蚓均匀撒在基料上。注意:种蚯蚓一定铺设均匀,一般基料和饲料的质量都比较好,每平方米投放蚯蚓1斤左右,夏季密度要小一些,冬季可以大一些。20天后扩群一倍。在蚯蚓种上还要均匀地撒一层基料,再覆盖一层稻草,目的是保温、保湿。在基料上撒上适量的水,保持基料的湿润。基料投放前,为稳妥起见,先选小片地方做小区试验。蚯蚓投放一天后,若无异常反应,说明基料配制成功,如果发现蚯蚓有死亡、逃跑、身体萎缩、肿胀等现象,就不能使用了,应查明原因或重新发酵,直到蚯蚓能适应时再大规模养殖。

七、蚯蚓的饲养管理

蚯蚓进入养殖床后,取食牛粪,产出蚯蚓粪,与牛粪相比,蚯蚓粪更细、更加疏松,大约在第一次铺完基料20天后,基料中的牛粪基本上都变成蚯蚓粪了,这时需要在基料中加入饲料,补饲料是养殖蚯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选择上投法,即在原基料上覆盖新饲料就可以了。补饲料要铺撒均匀,根据蚯蚓取食牛粪的数量,来决定加料量,还应加盖一层稻草。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降温,在炎热的夏季,每天至少要浇一遍水,保证蚯蚓正常的生长。在浇水时,水不要太大,但要浇透和下层料接上,浇水时要做到匀、细。

八、鲜活蚯蚓的采收

蚯蚓的采收目前使用最为普遍的是光驱诱集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蚯蚓的逆光性采集。在采收前24小时灌适量的水,不可以过干或过湿,以保证采收质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在场地上铺上一米宽的塑料薄膜,将要被采收的蚯蚓和基料一起堆积在塑料薄膜上,先用多齿耙或叉子疏松土表面,根据蚯蚓的逆光性,将带有蚯蚓的基料放在塑料薄膜上以后,蚯蚓为逃避光线,就会往下钻,这样上层基料基本就没有蚯蚓了,然后将上层基料耙去,随后蚯蚓还会根据逆光性,接着往下钻,接下来我们再耙去下一层基料,依此类推,当去除完基料后,薄膜上剩下的就是干净的蚯蚓了。采收完毕后,还要对蚯蚓进行称重、装箱。采收的蚯蚓如果不马上运输的话,要放到冷库中进行保存,以免蚯蚓腐烂,冷库的温度要控制在-20℃左右。

家庭养殖奶牛技术要点 第6篇

当前全世界奶牛品种,主要有荷斯坦牛、娟珊牛、更赛牛等。我国饲养奶牛品种中95%以上是中国荷斯坦牛,俗称“黑白花奶牛”。该品种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年产奶量一般达5000~7000kg,高的可达1万kg。乳脂率3.3%。为了获得奶牛高产,应该首选荷斯坦牛。选好品种后,还要挑选好的个体,一般是从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整个躯体要高大、舒展,体高在1.40~1.50m。中躯长、背腰部不塌陷、胸宽深;黑白花色,花片分明,被毛细短致密,有自然光泽,皮肤有弹性;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乳头大小长短适中,乳头长5~8cm,垂直成柱形。乳头间距匀称,四个乳区分布均匀,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要求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

2 草料的预备

牛的粗纤维含量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24%,粗饲料应有2种以上。养殖户要根据奶牛产奶量的高低及时调整牛群,把高产、中产和低产群体分开饲养,根据不同营养需要给予合理的饲料供给。

2.1 青饲料和粗饲料

每头成年奶牛每年约需青饲料9000kg,粗饲料1000kg。粗饲料是指各种干草和秸杆。干草的营养要高于秸杆,所以最好在夏秋季多备些干草。青饲料是指各种牧草、青绿秸秆和青贮料。由于奶牛食量大,青绿秸杆的季节性也很强,种植牧草不易作到常年供应,所以最好是自己制作青贮料。青贮料饲喂时要注意由少到多,逐渐添加。日产奶量在25kg以上的泌乳牛,每天可饲喂青贮饲料25kg;日产奶量在15~20kg的泌乳牛,可饲喂青贮饲料15~20kg;奶牛临产前15d和产后15d内,应停止饲喂青贮饲料。干奶期的母牛,每天饲喂青贮饲料10~15kg。育成牛的青贮料饲喂量最好控制在5~10kg以内;幼畜应当少喂或不喂。饲喂青贮料的同时应补给适量的干草。

2.2 精饲料

可购买混合饲料,也可自己配制。一般能量类饲料占70%~75%,饼粕类占20%,矿物质、盐、添加剂等占5%~10%。自己配料,可以按每头成年奶牛每天大约需要10~15kg精料估算,如果饲喂3~5头,可用铁锹进行搅拌混合,以节省投入。如果饲喂15头以上,就应该选用混合机。玉米、麸皮、饼粕等成分占全价料的95%。在挑选时,玉米要求颗粒整齐、均匀,无发霉及异味。水分一般不得超过14%。麸皮要求细碎屑状,色泽新鲜一致,无霉变、结块及异嗅。水分一般不超过13%。饼粕要按照各种饼粕的质量要求进行选择。农户中有使用骨粉来提供蛋白的现象,骨粉的质量很不稳定,容易发生变质。同时骨粉中容易携带病原微生物。国家已经明确禁止在泌乳期间添加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因此尽量不要使用骨粉、肉粉等原料。

2.3 添加剂

添加剂虽然占比例小,但是作用大。盲目使用添加剂,会造成营养元素的不平衡,有时会发生中毒现象。应该选用可信赖的知名品牌,并且最好使用该厂家的饲料配方。饲料配方除了满足奶牛各个不同生长生产阶段不同的营养需要外,必须同时考虑其经济性、适口性。根据当地的原料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配方。2.4饲料的储存配制好的饲料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照射和污染。饲料要现用现配,存放最好不超过7d。在高温高湿时,饲料存放时间更短。储备的干草不能雨淋日晒,不能发霉变质。不然饲料营养价值就会降低。

3 精心饲养

3.1 饲养管理

牛舍采光通风条件要好,保持清洁卫生。夏季要防暑,冬季要保暖。定时饲喂,充足饮水,不能喂霉变饲料,不饮冷水或脏水。

3.2 正确挤奶

一般每天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水洗擦干净,按摩乳房。产奶第1天挤2kg/次、第2天挤1/3、第3天挤1/2,以后就可以挤净。特别注意的是第1天不能净奶,否则容易导致产后瘫痪。挤奶动作要均匀而快速。最好配置挤奶器挤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大大减少牛奶受污染的机会。

3.3 防治常见病延长利用年限

农户科学养殖奶牛技术 第7篇

1 优良奶牛的选择

牛的质量关系到生产性能, 关系到养殖经济效益。奶牛的产奶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 品种不同, 产奶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因此要选择高产品种。同一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生产性能有着很大差别。青年奶牛随着年龄与胎次的增长产奶量逐渐上升, 通常到7~8岁产奶量最高, 以后随着年龄增长产奶量随之下降。在个体外貌选择上, 高产奶牛呈现头躯清秀, 皮薄骨细, 棱角分明, 血管在皮下显而易见, 全身肌肉紧实而发育中等, 脂肪积累不多, 胸腹宽深, 肢蹄良好, 后躯和乳房部发达, 乳房前伸后展, 乳静脉弯曲明显, 乳头分布均匀, 体形略呈楔形等特点。

2 奶牛的繁殖

在正常情况下, 奶牛的繁殖年限一般为12~15岁龄, 每年1产, 约25~26月龄时产第一胎。犊牛生长到8~10月龄时性成熟, 表现出周期性的发情现象。性成熟后的未孕母牛通常每隔18~23天出现一次发情, 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发情持续期为1~2天, 平均为18h。母牛的初配年龄比性成熟晚些, 配种过早, 影响母牛及胎儿的发育, 配种过晚, 增加饲养成本。育成牛的初配年龄一般为15~16月龄, 体重为其成年牛体重的70%, 经产母牛在产后两个月左右配种效益最佳。母牛配种要选择优良品种的公牛进行人工改良, 以提高后代质量。母牛的配种适宜时间一般在开始发情后12~18h, 即发情转入末期时。母牛配种要做好记录, 配种记录内容包括母牛号、配种日期、所用公牛品种、公牛号及需要补充说明的事情。查看配种记录可掌握牛群配种情况, 防止近亲繁殖, 调整孕牛不同生理阶段饲料结构, 推算预产期。母牛的妊娠期为278~283天, 平均为280天。

3 幼牛的培育

幼牛是指初生到6月龄阶段的小牛。新生犊牛要尽早吃上初乳, 最长不要超过2h。初乳的营养价值高, 易被犊牛消化吸收, 而且具有免疫力, 对犊牛的健康和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初乳每天喂3次, 每次喂量为2kg。犊牛自1周龄以后改喂常乳, 并开始训练吃精料, 2周龄时训练吃饲草, 以促进瘤胃发育。常乳每天喂3次, 日喂量为2周龄内的犊牛7kg, 3周龄时9kg, 以后喂奶量逐周递减, 到7~9周龄时降到3.5kg。喂牛的奶温应为37~38℃。喂给犊牛的草料品质要好, 每次喂完常乳后补喂犊牛精料, 干草任其自由采食。犊牛的精料参考配方:粗碎玉米38%、豆饼12%、粗碎大麦38%、小麦麸子10%、磷酸氢钙1%、食盐1%, 抗生素、维生素、微量元素适量。训练开食的饲料提倡干喂, 供犊牛舔食, 以后逐渐改为湿拌料。当犊牛生长至60~70日龄、精料采食量达到0.6~0.7kg时, 即可断奶。断奶后犊牛的营养来源主要是精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 逐渐增加优质粗饲料的喂量, 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采食, 4月龄前不宜喂青贮等发酵饲料, 干物质采食量逐步达到每头每天4.5kg。其中精料喂量为每头每天1.5~2kg, 保证犊牛有充足、清洁饮水供应, 冬季饮温水。出生10天内的犊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20℃, 冬季要注意犊牛圈舍的保温, 哺乳期犊牛应做到一牛一栏单独饲养。犊牛生长到15~30日龄时, 用电烙法去角, 对有副乳头的犊牛在2~6周龄时剪除, 用5%碘酒消毒。断奶后的犊牛散放饲养, 自由采食。犊牛断奶期日增重应不低于0.6kg。

4 育成牛和青年牛的饲养

育成牛是指7~15月龄阶段的牛, 16月龄至产犊前阶段为青年牛。育成牛和青年牛对粗饲料的利用能力强, 饲养上要以粗料为主, 少量补饲精料。为了培育耐粗饲性能, 应饲喂中等质量的干草, 增进牛瘤胃机能的发育。育成牛身体生长迅速, 每天每头饲喂混合精料2~2.5kg, 日粮蛋白水平达到13%~14%, 干物质采食量每头每天应逐步达到8kg, 日增重不低于0.6kg。青年母牛配种妊娠后, 生长速度缓慢下降, 体躯向宽、深方向发展, 应视母牛体膘适当控制精料供给量, 防止过肥, 日给混合精料2.5~3kg,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控制在11~12kg, 日粮粗蛋白水平为12%~13%。预产前2~3周, 采用干奶后期饲养方式。管理上采取散放饲养、分群管理的方式, 根据体尺、体重指标, 及时调整日粮结构, 保持适宜体况, 确保15月龄时达到成年牛体重的75%。母牛15~16个月龄时配种, 对妊娠牛进行调教, 使其温顺。怀孕5~6个月后, 进行乳房按摩, 以促进乳腺充分发育, 用热毛巾揩擦乳房, 每天1次, 每次5分钟, 产前1~2个月后停止按摩。

5 围产期母牛的护理

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时期。围产前期, 给予优质干草, 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 (NND) 2.00, 粗蛋白13%, 钙0.4%、磷0.4%, 精、粗料比为40∶60, 粗纤维不少于20%。参考喂量:混合料2~5kg、青贮料15kg、干草4kg, 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 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 采用低钙饲养法, 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4%以下, 钙、磷比例为1∶1, 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日粮中不补喂食盐, 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母牛产犊以后粗饲料以优质干草为主, 自由采食, 精料换成泌乳料, 视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饲喂量。应迅速提高日粮中钙水平, 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 磷0.3%, 精、粗料比40∶60, 粗蛋白提高到17%, NND为2.2, 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8%。母牛分娩时做好接生护理, 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 每天挤奶3次, 头1~2次把奶弃掉, 产后前3天不可将奶全部挤尽, 以防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第1天每次只挤奶2kg左右, 满足犊牛需要即可, 第2天每次挤奶1/3, 第3天挤奶1/2, 第4天才可将奶挤尽。母牛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 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 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 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6 泌乳母牛的饲养

奶牛的一个泌乳期为10个月, 不同泌乳月份奶牛的产奶量是不同的。母牛产后泌乳量上升很快, 产后16~100天称为泌乳盛期。在泌乳高峰期内奶牛营养处于负平衡, 体重下降, 应加强营养, 干物质采食量由占体重的2.5%~3%逐渐增加到3.5%以上, 粗蛋白水平为16%~18%, NND为2.3, 钙0.7%, 磷0.45%。日粮中增加精料、减少粗料给量, 精、粗料比为60∶40, 奶料比为2.5∶1, 粗料以优质的青干草、青贮、多汁类饲料为好。对体重降低严重的牛适当补充脂肪类饲料, 如膨化大豆等, 并多补充VA、VD、VE和微量元素, 饲喂小苏打等缓冲剂以保证瘤胃内环境平衡。母牛产犊2个月后搞好发情检测, 及时配种。泌乳中期 (产后101~200天) , 产奶量逐渐下降, 通常在产后3~6个月按月递降5%~8%。随着产奶量的下降, 调整日粮结构, 增加青粗饲料比例, 降低精料给量,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3.0%~3.2%, NND为2.1~2.2, 粗蛋白为14%, 粗纤维不少于17%, 钙0.65%, 磷0.35%, 精、粗料比为40∶60。此阶段奶牛能量正平衡, 体况恢复, 日增重达0.25~0.5kg。泌乳后期 (产后201天停奶) , 产奶量一般每月递减8%~12%, 日粮干物质占体重的3%左右, NND为2.0, 粗蛋白水平为13%, 粗纤维不少于20%, 钙0.55%, 磷0.35%, 精、粗料比3070。调控好精、粗料比例, 注意不可将奶牛养得过肥, 泌乳后期做好停奶准备工作。

7 干奶牛的喂饲

干奶牛是指停奶阶段的牛。奶牛在泌乳近10个月时, 产奶量迅速下降, 这时应考虑进行干奶, 使母牛能较好地恢复体况, 保障母体内胎儿发育和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 增加犊牛的初生重量。可通过减少精料、青绿多汁饲料、饮水及挤奶次数, 1周达到干奶。在停奶前10天, 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 确定乳房正常后方可停奶。干奶期奶牛的饲养根据体况而定, 对于营养状况较差的高产牛应提高营养水平, 使之达到中等膘情。干奶期日粮以中等质量粗饲料为主,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2%~2.5%, 每千克干物质应含奶牛能量单位 (NND) 1.75, 粗蛋白水平12%~13%, 精、粗料比30∶70, 混合精料给量2.5~3kg。管理上做好保胎工作, 防止急追猛赶、越沟跨渠, 禁止饲喂冰冻、腐败变质的饲草饲料, 冬季不可饮带冰碴水, 控制青贮料和苜蓿干草、食盐喂量。

8 精心调制饲料

奶牛生产常用的饲料可分为粗饲料、精饲料, 以及矿物质、维生素等饲料添加剂。粗饲料主要指体积大、可消化利用养分少,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的饲料, 主要包括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干草和农作物秸秆等。精料一般指容积小、可消化利用养分含量高, 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的饲料, 通常指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是指粗蛋白含量低于20%的饲料, 常见的有玉米、糠麸类。蛋白饲料指粗蛋白含量等于或高于20%的饲料, 常见的蛋白饲料有豆类、油饼类、菜籽饼和玉米胚芽饼等。添加剂类主要包括矿物质 (食盐、石粉、磷酸钙、磷酸氢钙) 、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和缓冲剂等。喂牛的饲料要经过精心调制, 以提高适口性和利用率。秸秆类饲料要切短, 长度为3~5cm, 块根、块茎类饲料要切碎, 精料要破碎, 粉碎的颗粒宜粗不宜细, 可采取压扁、制粒、膨化等加工工艺制作成直径为2~4mm的颗粒料。日粮配制要精、粗料比例合理, 营养全面, 满足奶牛营养需要。注意优先保证粗饲料供给, 合理的能蛋比。饲料成分中蛋白质过多会引起酮病等代谢病, 脂肪过量会降低乳蛋白率。奶牛养殖中禁止使用动物源性饲料, 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国家禁用的药物以及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 不饲喂可使生鲜牛乳产生异味的饲料。每天饲喂时间要固定, 使牛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有利于消化吸收, 供足饮水。日喂3次, 每次要少喂勤添, 对于产奶牛, 提倡全天24h内都备有充足的饲料提供自由采食。奶牛日粮中要有2%~3%的矿物质供给, 可将矿物质饲料拌在精料中喂给。盐的日需量一般育成牛为20~40g、成年牛为60~100g。补盐的方法可将盐砖吊挂在饲槽处任其自由舔食。要注意防止牛偷食过多的精料或过多的豆科牧草造成瘤胃积食, 不可用豆类饲料代替全部精料以免引起瘤胃臌气、块根。块茎类饲料要切碎与其他粗料搭配喂给, 防止单喂引起胃肠失调和整块吞食造成食道阻塞。

单位:kg

1.本数据适用于年产奶量5000kg以上的母牛。2.精饲料中能量饲料占55%~65%、蛋白质饲料占25%~35%、复合预混料占4%~5%。3.犊牛饲料是犊牛期6个月的需要量。

9 创造舒适环境和做好保健、防疫工作

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技术 第8篇

1 科学选址

适宜的场址对于健康养殖和养殖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养殖小区应选择在距秸秆、青贮和干草等饲料资源较近的地方, 以保证草料的充足供应, 减少运费, 降低成本。同时养殖小区交通方便, 有稳定水、电供应, 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要避开对奶牛场污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矿等企业, 特别是化工类企业。要求符合兽医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要求, 周围无传染源[1]。因此, 应选择总体平坦、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土质良好、具有缓坡的北高南低、地下水位较低 (2 m以下) 的地方, 所选场址要有发展的余地。并且注意选址应位于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禁养区以外, 必须适应于现代化养牛业的需要[2]。此外, 选址建场时注意节约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

2 精细建设牛舍

养殖小区大多是混合牛舍, 即成年母牛、育成牛、犊牛均在一栋牛舍中饲养。牛舍以单列式为主, 坐北朝南, 清粪走道在牛舍南面, 饲喂走道在牛舍北面。养殖小区内大多采用半开放式牛舍, 其三面有墙, 向阳一面敞开, 有顶棚, 在敞开一侧设有短墙, 冬季盖透明塑料布保暖[3]。成年母牛占牛舍面积为5.5~6.5 m2/头。为管理方便, 奶农户应有各自的牛舍。牛舍地基坚固, 屋顶要求质轻、坚固耐用、防水、隔热保温, 地面用防滑水泥地, 便于清洗消毒, 墙壁多采用砖墙并用石灰粉刷。牛床需要有足够的躺卧空间, 并有1.0%~1.5%的坡度, 高出清粪通道5 cm。牛床的长度 (自饲槽后沿至排粪沟) 一般成年母牛为1.75~1.85 m、育成牛为1.65~1.75 m, 宽度为1.10 m。牛床也应采用水泥地面, 并在后半部划有防滑线。牛床上可铺垫草或木屑, 也可采用橡胶垫, 保持牛床清洁和干燥, 使奶牛环境舒适。饲槽必须坚固, 表面光滑, 能耐磨、耐酸, 最好是水磨石或高级地砖及大理石等。牛栏采用自由卧栏, 其隔栏结构主要有悬壁式和带支腿式,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是金属材质悬臂式隔栏。牛舍北墙窗户尽可能大, 便于夏季通风, 并设有东西2个门, 一个门通污道, 一个门通净道, 南门通运动场[4]。两端 (1栋牛舍由2户经营) 或一端 (1栋牛舍由1户经营) 设精料库房1间、值班室1间, 每栋舍之间前后间距要达到30 m以上。奶农户应有单独的犊牛舍或犊牛栏, 犊牛舍或犊牛栏要求清洁干燥, 通风良好, 光线充足, 防止贼风和潮湿。

3 配备生产与管理设施

奶牛养殖小区应有饲料加工或贮存间、青贮窖、档案资料室、挤奶厅等生产及管理配套设施。在小区用水泥墙建成的地面青贮窖较适宜, 窖址要选择不易倒塌、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采用水泥、石料、砖等建筑材料制作永久窖。每次使用青贮窖前都要进行检查、修补、清扫、消毒。挤奶厅应建在小区的上风向或中部侧面, 距离牛舍50 m。授精室应建在养殖区内, 临近成年牛舍和挤奶厅的地方, 便于发情观察和配种。兽医室应设兽药房、诊疗室、化验室及值班室。兽医室和病牛隔离应设在小区下风向, 而且相对偏僻一角, 便于隔离, 减少空气和水的污染传播。养殖小区应有无害化处理、粪便堆放、污水排放等设施, 严格分开内部道污和净道, 污道主要用于粪污等废弃物运输, 净道主要用于运料、饲养员行走、奶牛周转等[5]。

4 设立消毒设施

奶牛养殖小区四周设防疫围墙。生产区大门口设立门卫传达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等。消毒室总长5.0~6.0 m (可拐弯) 、宽1.2 m, 上面装有紫外线灯, 地面有药液的消毒池。消毒池一般长3.8 m、宽3.0 m、深15.0 cm。严禁非生产人员出入场内, 出入人员和车辆必须经消毒室或消毒池进行严格消毒[6]。

5 建设奶牛运动场

每幢牛舍的南面应设有运动场。运动场面积可按成年母牛20 m2/头, 育成牛15 m2/头, 运动场场地以三合土或沙质土为宜, 亦可半边水泥地或立砖地, 半边用泥地, 水泥地或立砖地应紧靠牛舍。地面要平坦, 有1.5%~2.5%的坡度, 排水通畅, 靠近牛舍一侧应较高, 其余三面设排水沟, 运动场周围应设围栏。运动场内设有饲槽、饮水槽。也可在运动场建凉棚。

6 健全管理制度

养殖小区内有足够数量的管理及技术服务人员。建立规范的档案和生产记录, 应有集中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养殖户在外进牛时一定要采取“双向检疫, 双向隔离”的措施, 严格控制疫病传入。奶牛养殖小区内严禁饲养其他动物, 周边、场内道路两旁及小区内空地要有绿化种植。小区的粪物处理和利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根林.养牛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王杏龙.奶牛健康高效养殖[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8.

[3]曹云龙, 闫鹤田, 王培军, 等.北方地区奶牛养殖小区平面规划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基本要求[J].畜牧兽医杂志, 2009, 28 (5) :79-81.

[4]张富强.奶牛养殖小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 (3) :38-39.

[5]邱基洪.如何提升奶牛养殖小区建设的思考[J].今日畜牧兽医:奶牛, 2010 (2) :40-42.

浅析奶牛养殖场粪便堆肥技术 第9篇

堆肥场地一般由贮粪池、堆肥场地及成品堆肥存放场地等组成;场内应建立收集堆肥沥液的设施;应考虑防渗漏措施,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应配备防雨淋和雨水排水系统。

2堆肥条件要求

2.1 C/N比值和C/P比值

堆料C/N比值的适宜值为25~35;C/P比值的适宜值为75~150。一般情况用C/N比值较高的调理剂来调节堆料的C/N比值,也可用过磷酸钙调节堆料的C/P比值。

2.2水分含量

堆料起始含水率为45%~60%,水分含量低于40%或高于65%会抑制微生物的代谢。

2.3 p H值

堆料适宜的p H为6.5~8.5。

2.4温度

堆肥温度应控制在45℃~65℃之间,以55℃~60℃之间较佳。当堆温超过65℃应采用翻堆或强制通风的方法进行降温。当堆温稳定在30℃~40℃时,说明发酵已基本完成。

2.5通风

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翻堆、强制通风或翻堆与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堆肥供氧。

2.6发酵剂

有条件的地方可添加商品发酵剂,也可以采用向堆料中加入占堆料重量10%~20%的腐熟堆肥(堆肥返料)来加快发酵的速度。

2.7除臭

采用占堆料重量10%~15%的沸石或3%~5%的过磷酸钙铺盖在堆体表面,可减少氨的挥发损失,有效减少堆肥过程中的氨臭味。

2.8时间

可根据气温、堆料C/N比值、堆肥工艺类型及调理剂种类确定堆肥时间,原则上堆肥发酵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

3主要工艺环节

主要包括预处理、好氧发酵、翻堆、后熟发酵、后处理和贮存等环节。

4检测指标

4.1无害化指标

大肠杆菌、虫卵及重金属含量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有机肥料》(NY525-2012)、《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18877-2002)的相关规定。

4.2感官指标

堆温不再提高,堆料均匀疏松状,呈茶褐色或黑色,有淡淡的氨味和腐殖泥土味道。

4.3含水量

含水量≤30%。

4.4腐熟度

腐熟度应大于等于Ⅳ级。腐熟度监测方法参照《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的方法。具体测定步骤如下:取1~2 kg堆肥成品,首先用10 mm筛进行筛分,将堆肥粒径控制在10 mm以下,调节堆肥含水率为发酵时最适宜含水率,通常为50%~55%,然后置于设有温度计的保温瓶中,将保温瓶在常温下(20℃)放置7~10 d,每天在固定时间通过温度计读取堆肥温度一次并记录,连续测7~10 d,取测得的最高温度进行腐熟度判定。判定方法如下:20℃~30℃为Ⅴ级,30℃~40℃为Ⅳ级,40℃~50℃为Ⅲ级,50℃~60℃为Ⅱ级,60℃~70℃为Ⅰ级。堆肥产品质量(由优至劣)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

5堆肥主要类型

5.1自然堆肥

自然堆肥是在自然条件下将粪便拌均摊晒,降低含水率的同时,粪便在好氧菌的作用下发酵腐熟。该技术投资小、易操作、成本低;但处理规模小、占地大、处理时间长、易受天气影响;且堆肥时产生臭味及环境污染,适用于有条件的小型奶牛场。

5.2条垛式堆肥

条垛式堆肥是将堆料在地面上以条垛状堆置,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发酵。条垛的断面可以是梯形、不规则四边形或三角形。根据气候条件、场地有效使用面积、翻堆方法及设备等建造堆体。一般条垛高1~1.5 m,宽2~4 m,长度不限。条垛太大,翻堆时有臭气排放;条垛太小则散热快,堆体保温效果不好。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翻堆通风。翻堆次数取决于条垛中微生物的耗氧量,翻堆的频率在堆肥初期高于堆肥后期,受腐熟程度、翻堆方法及设备、占地空间等因素影响。一般4~5 d翻堆一次,当温度超过65℃时要增加翻堆。该技术成本低,但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时间长,易受天气影响,适用于中小型奶牛场,可采用斗式装载机或侧式翻堆机两种机械翻堆设备。

5.3槽式堆肥

槽式堆肥是将堆料置于发酵长槽中,通过可控通风与定期翻堆相结合进行好氧发酵。轨道由墙体支撑,在轨道上有一台翻堆机。堆料被布料斗放置在槽的首端或末端,随着翻堆机在轨道上移动、搅拌,堆料向槽的另一端位移,当堆料基本腐熟时,刚好被移出槽外。翻堆机用旋转的桨叶或连枷使原料通风、粉碎并保持孔隙度。发酵槽的尺寸根据堆料量的多少及选用的翻堆设备类型决定。常用翻堆设备有搅拌式翻堆机、链板式翻堆机、双螺旋翻堆机等。一般每隔1~2 d翻堆1次。堆料入槽后3 d即可达到45℃,在槽内要求温度55℃以上持续7 d左右,发酵周期为13~15 d,挥发性有机物降解50%以上。将发酵槽内的堆料运到腐熟区进行二次发酵,剩余有机物进一步分解、后熟、稳定。槽式堆肥工艺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环境较好,适用于大中型奶牛场。

5.4强制通风堆肥

强制通风堆肥是将堆料堆放在铺设多孔通风管道地面的通风管道系统上,利用鼓风机将空气强制输送至堆体中进行好氧发酵,如果空气供应充足,堆料混合均匀,堆肥过程一般不进行翻堆,堆肥周期4~5周。根据堆料的透气性、天气条件、风机选型以及通风管道能达到的距离等来建造堆体。强制通风堆肥处理量较大,风机不需要连续运行,运行费用较低;但要注意的是每次堆肥前要清理管槽,并使通风管道的孔面朝向侧下方,以免堵塞。该技术操作难度较小,投资低,且生产环境较好,适用于中小型奶牛场。

摘要:奶牛场产生的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不仅排泄量大,而且污染严重,已成为制约奶牛养殖业可持续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的堆肥技术是牛粪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畜禽粪便无害化的重要方法。

鳗鱼的养殖技术 第10篇

一、养殖场条件

1.水源:平原地区以河、湖水为主,山区以溪水、泉水为主。最好要有地下水,以便于提取深井水备用。养殖场的耗水量很大,因此水量一定要充足,一般养成1千克食用鳗需水约25立方米,因此在设计中以其为基础。适宜的水质是pH值7~8,透明度20厘米以上,无工业污水危害。

2.电源:养殖场需充足的电源,一般每亩鳗池需配备1千瓦动力的增氧机。一个年产100吨食用鳗的养鳗场,至少需要15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而且要保证常年不停电。

3.其他:建场土质以壤土为最佳,地形要求平整,气候温暖,若能利用热电厂的温排水或温泉水,则效益更为明显,此外要求水陆交通方便,以便运输饲料和商品鳗。

二、养鳗池设计

我国目前常见的养鳗池有露天静水式和余热温流水式两种,其建池要点如下:

1.露天静水式养鳗池:利用河、湖、库及地下水等自然水作为水源,建池成本低,耗电少,但产量较低,一般亩产仅1~2吨,这是我国目前主要养殖方式,一般鳗场规模在50亩水面。其鳗池按鳗鱼不同规格分级饲养,通常分一、二、三级和食用鳗池四种。其池形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注排水口交叉相对,设置防逃设施,并选择向阳背风的池边搭设食棚。

2.温流水式养鳗池:要求水温控制在鳗鲡生长最适水温27℃左右,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是目前较先进的养殖法。

三、养殖技术

食用鳗的养成是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体重150克商品鳗的过程。养殖方法可分专养、混养和搭配养三种。其关键在饵料投喂、水质管理和病害防治等。饵料投喂要求定质、定位、定量、定时。水质管理则应注重水质培育和控制,以防水变。养鳗池正常水质呈嫩绿色,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pH值7.5-8.5,此时鳗鲡摄食旺盛,生长迅速。

1.新鲜饲料:养鳗常用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奶牛养殖技术 第11篇

1 干奶期牛饲养管理

干奶是为了补偿产奶牛前个泌乳期所消耗的营养, 并在体内蓄积产犊后大量泌乳所需要的养分。干奶期的长短应根据母牛的营养状况而定, 一般母牛的干奶期在60 d为好。

干奶方法有逐渐干奶法和快速干奶法两种。

逐渐干奶法:从干奶初始停止对母牛乳房的按摩, 逐渐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的喂量及饮水量, 增加干草的喂量, 减少挤奶次数, 由原来的日挤3次改为日挤2次, 再逐渐减少到日挤1次、隔日1次, 最后完全不挤奶而达到干奶。这种干奶方法干奶一般需要2~3周。

快速干奶法:即在1周左右完成干奶。实行快速干奶法除精料量和多汁饲料量减少或不喂外, 其他饲料照常供给。挤奶方法上, 干奶第1 d只挤两次奶, 第2~3 d就减到每天只挤一次, 一周左右即达到干奶的目的。在最后一次挤奶时, 乳房的按摩要特别充分而细致, 并应将所有奶全部挤出, 然后将乳房、乳头擦干净, 此后即使母牛乳房膨胀也不再挤奶, 如此1周左右, 母牛乳房内的乳汁逐渐吸收, 不再泌乳了。干奶时若发现母牛乳房肿硬不消, 且乳房皮温较高, 则应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 同时应再次将乳汁挤净。

干奶期牛日粮能量浓度应低于泌乳牛, 这一时期的母牛已不再泌乳, 营养消耗降低, 同时因为干奶牛不宜养得过肥, 故能量供给应适当减少。

干奶期牛的饲养原则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让母牛摄入必要的营养物质, 为下一个泌乳期更好产奶创造条件。妊娠后期母牛由于甲状腺和脑下垂体机能的加强, 新陈代谢也随之增强, 妊娠后期母牛代谢率可提高30%~40%, 蛋白质和钙、磷的沉积量可超过胎儿发育需要的1.2~2倍。干奶期适当给予母牛丰富营养, 对促进母牛迅速恢复体况, 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有重要作用。

干奶期牛日粮总干物质数量一般应占体重的2%。饲料营养浓度应根据母牛的体况、消化能力, 干奶期长短, 饲草的营养和适口性及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计划而定, 既要保证营养全面, 又不能把母牛养得过肥。干奶期母牛要适当运动, 同时要给予优质青干草、青草、多汁饲料和适量精料。以干物质计, 一般粗饲料为80%, 精饲料为20%, 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应在15%~17%。

干奶期间要做好保肥工作, 防止母牛流产、难产、胎衣不下, 母牛每天坚持运动 (冬天可在户外活动2h) , 同时加强皮肤刷拭, 做好乳房按摩。母牛产前两周, 日粮中可适量加入小麦麸类的轻泻性饲料, 以防便秘。

2 泌乳牛饲养管理

母牛分娩后进入泌乳期, 泌乳期母牛饲养管理的好坏关系到本胎次的产奶量, 并对以后胎次的产奶和配种均有影响, 所以, 必须对泌乳牛进行合理饲养。

乳用牛一个泌乳期内产奶量的变化:产后产奶量逐渐上升, 一般约在产后30~50 d达到泌乳高峰, 此后产奶量逐渐下降, 下降幅度因牛而异, 高产牛在产奶高峰期产奶量较稳定, 产奶高峰后产奶量下降速度较慢, 每月大约下降4%~7%。

泌乳母牛可按照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饲养。

2.1 恢复期饲养

母牛分娩后15 d的时间为恢复期。母牛分娩后1~3 d身体倦怠, 消化机能较弱, 乳房水肿, 产道尚未恢复正常, 其体力消耗大、易口渴。对这一阶段的母牛应保持环境安静, 使其休息好, 并喂给温热麸皮盐汤, 每次10~20kg, 同时多次给予饮水, 注意一次性饮水太多可引起子宫脱出, 产后1周内的母牛不宜饮冷水, 乳房水肿严重的母牛应适当控制饮水量。

母牛分娩后除供给优质青干草, 任其自由采食外, 可按产前日粮供给精料。若母牛食欲良好, 身体健康, 乳房水肿不严重, 大便正常, 从第2 d起即可按每日0.5~1 kg增加精料量, 母牛泌乳量高则精料可多加, 反之则少加。若母牛产后2~3 d内食欲差, 则以喂优质干草为主, 并供给少量精料, 待其身体恢复后再逐渐增加精料喂量。

为使母牛早日恢复和预防产后瘫痪, 产后4 d内不要将乳房中的奶完全挤干。每次挤奶时要充分按摩和热敷乳房, 促使乳房水肿迅速消退。

2.2 泌乳阶段饲养

母牛的泌乳期通常按305 d计, 根据最高日产奶量及其达到的时间、下降的幅度和泌乳期的长短可制成一条泌乳曲线。根据母牛的泌乳曲线可将一个泌乳期分成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三个阶段, 在奶牛饲养中将干奶期作为第四个阶段。

根据不同泌乳阶段调整母牛的日粮不仅可以经济地进行饲喂和利用饲料, 还可获得最大的产乳量。

2.2.1 泌乳前期饲养管理泌乳前期是指从母牛产犊到泌乳2.5个月。

这一阶段的有效饲养可以充分发挥母牛的产奶潜力, 特别对高产母牛可使其产奶高峰期适当延长。

母牛, 特别是饲养管理较好的高产牛产犊后的最初几天常出现乳房水肿, 为使母牛乳房水肿尽快消退, 应增加挤奶次数, 每天最好挤4次或以上的奶。刚开始奶不能全部挤干, 第1 d的留奶量应能满足犊牛需要, 第2 d挤奶量为泌乳量的1/3, 第3 d为1/2, 第4 d为3/4, 第5 d奶就可以全部挤干。在科学挤奶的同时, 还要加强对母牛乳房的热敷和按摩, 每次挤奶时应热敷与按摩母牛乳房10~20 min, 以促进乳房水肿消退。

如果头3 d将乳房中的乳汁全部挤干, 则极易引发高产牛产后瘫痪。为减轻高产母牛乳房水肿和针对母牛产犊后消化机能弱的特点, 母牛产后头3 d可只喂优质青干草, 第4 d以后逐步添加精料和多汁饲料, 饲料量应由少到多逐步添加, 直到母牛乳房水肿全部消退, 母牛乳房组织变软后, 才能按饲养标准进行饲喂。在泌乳初期的15 d内, 母牛日粮干物质应占体重的2.5%~3.0%, 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应含有2.0NND (奶牛能量单位) 、14%的粗蛋白质、20%的粗纤维、0.6%的钙、0.3%的磷。

这一阶段, 为了获得最大产乳量, 必须注意日粮中粗饲料和精料的比例, 在计算比例时, 应以干物质为基础, 并以百分比表示。此阶段产奶牛精粗料比为40%∶60%, 高产牛精粗料比可为60%∶40%。精料比例较大, 是要提高整个日粮的营养浓度, 以满足产奶牛泌乳早期对营养的需要, 进而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

高产牛每天至少应保持6 h的采食时间, 在饲养管理中应做到分头饲养, 定时定量饲喂, 饲料少给勤添, 日喂次数不少于3次。

饲料配比大致为:玉米50%, 糠麸类20%~22%, 饼粕类20%~25%, 磷酸氢钙2%, 碳酸钙2%。

母牛产后15~75 d日粮干物质采食量由占体重的2.5%~3%增加到3.5%, 日粮中每千克干物质应含有2.4NND (奶牛能量单位) 、16%~18%的粗蛋白质、15%的粗纤维、0.7%的钙、0.45%的磷。

2.2.2 泌乳中期饲养管理泌乳中期是指泌乳高峰后至第7个月。

此阶段母牛的产奶量逐渐下降, 月下降幅度一般为5%~7%。母牛在泌乳初期因泌乳而失去的体重在这一阶段开始逐渐恢复, 一般从20周开始, 母牛日增重为0.5 kg左右。此期产奶牛的采食量将进入最大阶段, 其能够采食足量的饲料用于满足泌乳和恢复体重的需要。

在饲养上, 应根据母牛的产奶量和体况调整精料喂量, 精粗料比为40%∶60%, 应尽量提高产奶牛对饲料, 特别是对优质饲草的采食量, 让其吃饱、吃好, 但不能喂得过肥。母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3.0%~3.2%, 日粮中每千克干物质应含有2.13NND (奶牛能量单位) 、13%的粗蛋白质、17%的粗纤维、0.45%的钙、0.45%的磷。

2.2.3 泌乳后期饲养管理泌乳后期是指从第8泌乳月开始至干奶这一阶段。

此阶段母牛已进入妊娠后期, 胎儿发育较快, 随着胎儿的增重, 母牛产奶量也急剧下降。在此情况下, 要保持母牛较高的产奶量, 使母牛恢复体况, 同时要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就需要对母牛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此阶段在饲养上, 要多喂母牛优质粗饲料, 适当饲喂精饲料, 一般每产3.5 kg鲜奶供给1 kg精料。母牛日粮干物质采食量占体重的3.0%~3.2%, 日粮中每千克干物质应含有2.0NND (奶牛能量单位) 、12%的粗蛋白质、20%的粗纤维, 0.45%的钙、0.35%的磷, 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应为30%∶70%。

3 产奶母牛诱导饲养法

为提高母牛产奶量, 可以采用“预支”饲料的方法进行饲喂, 即从母牛干奶期的最后两周开始到泌乳最高峰时为止, 供给高比例精料, 以维持母牛体重和提高产奶量。

在不违背科学饲养的原则下, 母牛尽量多喂精料, 少喂粗料。从产犊前两周开始, 母牛每天约喂1.8 kg精料, 以后每天增加0.45 kg, 一直到料量相当于母牛体重的1.0%~1.5%。母牛产犊后继续按每天0.45 kg增加精料, 直到产奶高峰期。当母牛产奶量下降时, 再降低精料喂量。

整个诱导饲养期还要供给母牛足够的优质饲草, 任其自由采食, 并给予其足够的饮水。诱导饲养期应注意观察牛的反刍、排粪情况, 避免其发生消化不良。

4 产奶母牛日常管理

4.1 饲喂做到定时定量, 先粗后精, 少给勤添, 变换饲料种类应有10~12 d的过渡期。

4.2 供给母牛充足的饮水, 产奶牛的饮水量一般为干物质进食量的5~7倍, 其每天大约需水60~1 0 0 L。

奶牛场一般可安装水槽或自动饮水器让牛自由饮水, 冬季饮水水温不得低于10℃。

4.3 乳用牛每天应有3~4 h的舍 (户) 外自由活动时间,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增强牛的体质和提高产奶量, 并可促进发情, 预防胎衣滞留。

4.4 每天至少梳刮牛体一次, 以保持牛体清洁和促进血液循环。

4.5 每年修蹄1~2次, 预防蹄病发生, 保证肢蹄健康。

4.6 干奶牛干奶后第3周至分娩前2周, 每天至少按摩乳房1次, 每次5 min。

上一篇:课程模式转型下一篇:关键成本控制